美章网 精品范文 控制设计论文范文

控制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控制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控制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小水电控制电路二次设计

1变电站联络线路的油断路器控制回路改进

1.1典型合闸回路及缺陷

中小型变电站的联络线路两侧都装设油断路器。对于35KV、10KV油断路器的控制,典型设计是在电站側装设同期装置,在变电站側只设普通合闸回路,普通合闸回路的原理如图1所示:操作控制开

关SA,其②-④触点接通,经过防跳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M2和断路器的常闭触点DL,接通合闸接触器线圈HO,使断路器合闸。这种设计简洁,常为工程设计人员所采用。在具体操作中,按先合变电站側断路器、再合对側断路器的操作顺序进行。但在小水电系统网络中,因受地形、容量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设不甚规范,特别是有些联络线路上还接有负载,当出现某种故障造成变电站側油断路器跳闸,此时的对側断路器可能还在合闸位置,如要对联络线路进行合闸,因不知对侧是否有电,必须等到调度命令或接到汇报后才能进行操作,加至有些地段通讯不畅,经常耽误时间,影响工农业生产用电;由于典型回路本身不能检测线路是否有电压,又无防范不规范操作的技术措施,如果误操作SA发出合闸命令,就会造成非同期合闸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1.2改正后的合闸回路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对原典型合闸回路进行了如下改进(见图1中虚线所示):即在线路电压互感器二次側增设一只电压继电器KV,用以检测线路电压,并将其常闭触点KV1串入本站油开关合闸回路中。当线路有电压时,就是误操作SA发出了合闸命令,因KV1触点断开了合闸操作回路,无法启动合闸接触器,达到了防止非同期合闸的目的。同时,考虑到联络线路的可靠性,在KV1触点两端设计并联一连接片LP,以便该电压继电器检修或需该线路供给变电站负荷时好操作。正常情况下,连接片LP处在断开位置。

还将电压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V2与合闸位置继电器HWJ的常闭触点(或跳闸位置继电器TWJ的常开触点)串联,以接通“线路有电压”光字牌的信号回路,当断路器在断开位置,线路有电压,该光字牌亮,提醒运行人员不得进行合闸操作。在信号回路中,串联跳(合)闸位置继电器触点的作用是为了在该线路运行时断开光字牌,以免光字牌长期带电。电压继电器KV可选DJ—121型,继电器校验方法与其他电压继电器相同。

2水电站压力装置的控制回路改进

2.1典型油压装置自动回路及缺陷

调速器、高低压气机等是水电站中常见的压力设备,在油(气)装置的自动回路中,一般采用电接点压力表(如YX—150型)来反映油(气)罐中压力的变化,进而控制油(气)泵电机。压力表上可设置上、下两个值限,上限用红针指示,下限用黄针指示,实际压力值用黑针指示。油压装置自动投入的动作过程如图2所示:

当压力罐油压降到压力下限时,压力表黑针与黄针接触,即触点YLJ1

闭合,使中间继电器1KA动作并自保持,因转换开关SA在自动位置,其②-④触点接通,启动接触器KM,使电机接通电源,带动油泵向压力罐打油,压力逐渐上升,当到工作压力值上限时,压力表黑针与红针接触,即上限触点YLJ2接通,使中间继电器2KA动作,断开1KA的自保持回路,油泵电机自动停止工作。对于这种典型设计,压力表的上、下限触点一直串在控制回路中,并带有相应负载,特别是在启动和停止过程中,压力变化呈波动状态,使触头抖动不已,无法可靠接触,常常生火花,由于压力罐补压(气)是通过自动回路完成的经常性的工作,压力变化频繁,使压力表的触头接触也相应频繁,从开始的产生火花,到逐渐烧坏触头(或触头粘连),继而造成压力罐压力消失,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2.2改进后的控制回路

为了克服上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典型电路进行了如下改动(见图2中虚线所示):即在压力下限回路中串联一个接触器KM的常闭辅助触点KM1,当压力罐压力下降到压力下限时,压力表下限触头YLJ1闭合,通过常闭辅助触头KM1起动1KA并自保持,使接触器动作,启动油泵打油;尽管在油泵电机启动之初,压力出现波动,YLJ1触头发生抖动,但由于在此回路中已串入了接触器常闭触头KM1,接触器动作后立即断开了此回路,此时的下限触头无需承担任何负载,避免了触头的烧坏;又在压力上限回路中串联了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KM2,当油压力达到上限值时,随着2KA的启动,使接触器失电返回,其常开辅助触点KM2立即断开压力上限回路。不管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如何变化,压力表的上、下限触点YLJ1、YLJ2总在回路不带负载的情况下抖动,避免了负载过程中电火花对触头的损坏,提高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因油压装置失压而造成的运行成本。

第2篇

将电感线圈串入控制仪中如图3所示的串联谐振回路中,对于这个回路,其输出电压USC随传感器电感线圈电感量L变化的关系曲线可用图4来表示。

2主动测量控制仪的工作电路设计

2.1振荡器电路的设计振荡器电路的设计见图6。由于在设计时始终使L0在整个工作区域内大于3.6mH,故实际工作时,选用了右半边曲线,即随着工件内孔的磨削,L0逐渐地增大,而USC则逐渐地减小,至此,被加工工件尺寸的变化就转变为电压的变化而输出了。1.3电信号的处理电信号的处理可用图5所示的框图来表示。振荡器作为LC串联谐振回路的交流电源,产生幅度(有效值)为1.1V,频率为20kHz的正弦波,采用的是LC回路选频振荡。整个振荡器分三级:第一级由晶体管BG101及选频回路(振荡线圈T1的初级及电容C104)构成;第二级由晶体管BG102、BG103构成的复合管所组成的功率放大级组成,这样可以提高振荡器的带负载能力;第三级是由大功率晶体管BG104所组成的输出级。开机后,+12V电压经过电阻R101限流,使稳压管产生6V的稳定电压,流过稳压管D101的电流。这一稳定的6V电压作为振荡管BG101集电极的电源,C101的作用是消除稳压管工作时的噪声。这一6V的电压经过电阻R102的作用使BG101基极电位升高,基极电位的升高使发射极的电位也升高,发射极通过发射极电阻R103使选频回路得电,于是,LC选频回路就开始产生电磁振荡,产生各种高次谐波。而其他频率的振荡则被抑制掉了。由于振荡线圈的初级是在同一个磁芯上相同方向连续绕制而成的,所以任何瞬间点B的电压都比点A的电压高。正反馈电容C103的作用是使BG101的基极电压继续上升,这样就形成了正反馈的作用,故振荡器得以工作。电容C102与电阻R103的作用均是负反馈,用以改善正弦波的波形。正弦波经振荡线圈耦合到次级,送到后级功率放大,电阻R104与电阻R105构成BG102的直流偏置电路,BG102的基极电压:由于BG103发射极电位为5.14V,而正弦波的最大值为槡1.12=1.56V,故二极管D102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其作用是隔离,使信号无法倒流,电容C110将输出波形中的直流分量隔去,使送到传感器中去的为不含直流成分的正弦波。另外,电容C108、电位器W102组成基准点取样电路,基准点的大小可调整W102得到,基准点的大小决定了传感器的前行程量(前行程量为控制仪电表示值,为0μm时二测点之间的距离与传感器为自由状态时二测点之间距离差的绝对值)。传感器电压线圈的信号经耦合线圈T2,由信号取样电位器W104的中心抽头输出。输出信号也是纯净的正弦波,其幅度随被加工工件尺寸的变化而变化。

2.2振荡器输出信号的整流滤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整流滤波电路见图9。由于输出指示电表采用的是直流电流表,故需把电位器Wl04中心抽头输出的正弦波整流成直流信号,才能去电表指示,二极管D201A与二极管D202A及电容C204、C205就组成了整流滤波电路,三极管BG201、BG202组成的复合管如前所述一样是功率放大器,信号经电容C201耦合至BG201的基极,基极电位。信号由BG202的发射极输出,该点的直流电位为7.2-1.4=5.8V。电容C203为隔直电容,将纯净的正弦波信号电压送到二极管D201A、D202A去整流,电阻R204与R205组成整流二极管D202A的偏置电路,使D202A与D201A始终处于导通状,导通后,D202A的正极电位为1.4V(直流),这样可提高检波的灵敏度。信号电压由电容C204取出后,由电阻R206、R207送到相加器IC201的反相端,振荡板上的基准电压经过另外一路反向极性的整流滤波电路,由电容C210取出后经电阻R216、R208也送到相加放大器的反相端,与信号电压相加后经运算放大器IC201作反相放大后由运算放大器的6脚输出。

2.3直流输出信号的再处理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经整流滤波后,由运算放大器IC201的6脚输出,其输出信号分4路,分别为高低精度量程转换电路、指示电路、线性补偿电路及发讯电路。运算放大器IC201的6脚输出的一路进行高低精度量程的电平比较转换,该控制仪采用单电表来代替双电表指示,故电表指针的二次回程中,电表满刻度所代表的量程是不同的(相差10倍),第一次回程时,电表满刻度为500μm(每小格刻度为10μm),第二次回程时,电表满刻度为50μm(每小格刻度为1μm),指针在50μm处实现量程的转换。指示电路用发光二极管指示,指示高低量程挡位,指示磨削尺寸等。线性补偿电路带可调电位器,安装在仪表板上供操作者调节。

发讯电路共有4挡,粗磨、精磨、光磨及到尺寸发讯,由于其发讯电路完全一样,故只需取其中1路发讯为例,其余3路类推。由电阻R301、电位W301及电阻R302组成了发讯点的取样电路,调节W301,可使该路的发讯点随之而变。当调节好W301中心抽头的电位以后,运放IC301的同相输入端3脚的电位也就同时确定了,由于磨削开始时,IC201的输出端6脚的电压总是高于IC301的3脚电平,故IC301的输出端6脚为低电平(-12V),此时三极管BG301的发射结处于反偏,BG301不导通,J1不吸合,随着磨加工的进行,IC201的输出端6脚(即IC301的反相输入端2脚)的电压逐渐下降,当下降至IC301的2脚电压低于3脚电压时,IC301的输出端6脚由原来的-12V变为+12V,此时,一方面使BG301的发射极处于正偏而导通,使继电器J1动作,另一方面使正反馈回路中的二极管D301导通,而使同相输入端3脚的电位高于原设定值约0.23V(可通过计算得到),从而使输出端6脚的电位更加稳定,这样可使机械执行机构的动作稳定。此电路中,二极管D305为保护二极管,当IC301输出端6脚为负时,D305导通,使三极管BG301的发射结的反偏电压箝在0.7V,从而使BG301不至于因反偏电压过大而损坏,二极管D309为泄放二极管,为继电器线圈提供放电回路。

3主动测量控制仪的应用及性能指标

第3篇

1.1飞控计算机

电传飞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应用技术是飞控计算机,通过飞控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和程序预设,最终实现飞机的自动化控制盒管理。结合本型号飞机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甄选,最终确定将飞控计算机与伺服控制回路综合在一起,采用3×2余度配置,本系统需要三台计算机进行系统的连接,因为进行了大胆的技术尝试,同时又结合了国内外最先进的飞机控制技术,所以这套设计方案是比较科学相对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每台计算机有两个通道:工作通道:根据输入信号计算机控制面偏转指令,并且驱动相应的控制面;包括CPU模块、输入输出控制模块、总线模块、伺服回路模块与电源模块等。监控通道:用于检测计算机指令的正确性;包括CPU模块、输入输出控制模块、总线模块与电源模块等。

1.2作动器

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均采用电液伺服作动器,电液伺服作动器具有故障监控功能和旁通功能,在故障失效后自动转入旁通功能,不影响其它作动器工作。单个舵面所有电液伺服作动器均失效后,转入旁通功能,保持一定的阻尼,该舵面处于阻尼浮动状态。2.2.1升降舵作动器每个升降舵面采用2台台电液伺服作动器并联安装,同步工作,具有力均衡功能。每台电液伺服作动器具有单独控制单个升降舵面的能力,左右两个升降舵面共采用4个电液伺服作动器,需3套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升降舵作动器接受飞控计算机指令,控制升降舵偏转。2.2.2副翼作动器每个副翼采用2台电液伺服作动器并联安装,同步工作,具有力均衡功能。每台电液伺服作动器具有单独控制单个副翼的能力,左右两个副翼共采用4个电液伺服作动器,需3套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副翼作动器接受飞控计算机指令,控制副翼偏转。2.2.3方向舵作动器在方向舵上并联安装3台电传控制的电液伺服作动器,同步工作,具有力均衡功能。方向舵作动器接受飞控计算机指令,控制方向舵偏转,实现对飞机航向控制,需3套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1.3传感分系统

传感器分系统负责所有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及时接收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类,最终利用具有关联性的安全信息,具体包括驾驶员指令传感器、飞行运动传感器和大气数据传感器三个部分。驾驶员指令传感器顾名思义,就是将操作人员的操作数据和操作动作,以数据的形式传输给计算机装置;飞机运动传感器将飞机在运动过程中的所有动态数据进行敏感处理和数据传送;所有的数据最终通过大气数据传感器统一进行汇总和分析。需要进行强调的是,为了保证飞机运行的安全和信号的稳定,以上三种数据传输工作不能应用飞机上的航电总线,需要安装独立的信号传输线。确保所有数据的可靠性。

1.4控制显示分系统

控制显示系统是操作人员进行飞机控制的主要参考数据来源,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显示的数据采用相应的操作程序。显示的信息量大,信息复杂,主要包括几下几种重要的数据:(1)人工进行系统控制的程序指示数据,主要包括提醒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切换的信息和操作人员进行不同模式转换的信息等;(2)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显示。包括系统常规运行下的各项数据,以及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发出的警示信息以及相应应急自动处理信息;(3)系统定期检测和维护的信息。电传控制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显示系统会根据设定好的程序提醒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管理。

2控制律设计概略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驾驶员操纵指令(杆位移或杆力)与飞机运动参量响应相对应的控制,从而使飞行控制“目标”由原机械操纵系统的舵面偏角操纵,变成了对飞机响应的控制。作为某型飞机电传飞行系统控制模态包括基本模态和自动飞行控制模态。基本模态包括主控制模态、独立备份模态及主动控制功能;其中主控制模态与独立备份模态是系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控制模态。主控制模态包括控制增稳、中性速度稳定性、飞行参数(法向过载,迎角限制和滚转速率等)边界限制与惯性耦合抑制等功能;其中控制增稳功能是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工作模态,在整个飞行包括内全时、全权应用。独立备份模态是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备份模态,是独立于所有的其他控制律模态的应急工作模态。

3结束语

第4篇

1.1液压容腔

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液压元件与管路,一般情况下,液压元件自身具有若干油口,同时和管路相连,由上述元件组成的即为液压容腔。所以,在进行数字仿真的过程中,本文通过节点法塑造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也就是将液压管路的汇交点看作节点,塑造所有节点的流量平衡方程,从而对节点压力与进出该节点流量之和的联系进行描述,获取一组方程。对每个元件的油口进行标号,从而直观地对液压元件的不同油口进行判断。完成每个容腔压力-流量方程的塑造之后,依次对每个液压元件的特性方程进行塑造,获取每个油口的流量计算公式,即可实现液压控制过程动态特性的有效描述。

1.2液压控制元件

液压控制元件主要包括定量泵、溢流阀、平衡阀以及换向阀。下面对上述元件在液压控制中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

2液压控制过程的优化设计

2.1改进遗传算法

基于上节获取的液压过程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使得交叉概率与变异概率可自动随适应值变化,获取数学模型的最优解,为塑造液压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提供可靠的依据。

2.2基于simulink的液压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

对液压控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元件进行数学建模后,即可通过Simttlink提供的仿真模块对所有元件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一个子模块可描述一个元件。再将所有组成元件的Simulink仿真子模块之间相应的输入输出相连。Simulink可为液压控制过程的仿真建模提供需要的全部子模块。所以,本文首先塑造能够反映所有元件特征的微分方程,再通过Simulink对其进行描述。同时通过Simulink中非线性模块对液压控制过程中常见的某些非线性因素进行保存,从而获取存在非线性环节的仿真模型,使得液压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更加精确。前文所述的元件子模块均未经封装,在对液压控制过程进行仿真时,若需调整某个参数值,只需打开其所处的子系统进行调整。经过封装的元件子模块,可通过一个参数对话框实现与外界的通信,更加便于使用,适用于已经定型的仿真模块。

3仿真实验分析

本实验依据自适应交叉与变异概率思想,采用群体规模是100,最大进化代数是200的改进遗传算法完成优化。给出每个变量的取值范围,获取优化参数值集,分别采用优化后与优化前的参数值完成液压控制过程中几个元件的仿真,获取动态响应仿真曲线。

4结论

第5篇

1.1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采用欧姆龙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CP1H型PLC,该类型的PLC具备与各种组件连接的相容性,因为它的工具有USB端口,还可以扩展2个串行端口,可方便同时连接多种组件。最大可安装2个串行通信选件板(RS-232C×1端口或RS-422A/485×1端口)。

1.2多传感器系统

1.2.1水位控制系统全量机械液位计WFH-2编码型传感器是通过浮子感测水位的,该仪器根据轴角编码进行编码。在进行闸门上下游水位测量时,安装一个浮子,作为水位传感元件;当水位变化时,浮子水位产生变化,从而带动水轮做圆周运动,并准确地转成相应的角位移量;水轮转动轴编码器是一个输入轴,所以当水轮旋转时,轴编码器的电平已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代码D,这种数字代码D通过多芯电缆并行输出,并在监测站的显示器上显示,即在人机界面上显示。该浮子在转换过程中采用的机械编码是格雷码转换,测量范围为40m,分辨率为1cm。1.2.2温湿度控制系统PT100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温度范围为-200℃~650℃。IH3605型湿度传感器测量相对湿度(RH)范围为0%~100%,环境温度为0℃~85℃。该电路配有集成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为0V~10V,具有温度补偿和调零功能。其工作原理都是把电阻值转化成电压或电流再显示。其系统信号传输流程如图2所示。1.2.3电压电流控制系统电流、电压传感器均选用珠海仪器仪表公司生产的HR-WP-AC系列交流电压表、电流表。电机电压电流的测量、温度的测量、湿度的测量以及管道压力的测量都是由PLC通过扩展I/O单元口采集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然后进行A/D转换和标度变换。以4mA~20mA模拟信号输出为例,其A/D转换如图3所示。4mA~20mA的电流输入对应于16进制数(10进制数)为0000~1770(0000~6000)。完整的数据输出范围是16进制数FED4~189C(对应的10进制数为-300~6300)。软件编程时输入电流在3.2mA~4mA之间时使用补码来表示转换数据。如果输入的电流小于3.2mA时,断线检测功能将被激活并且转换数据变为8000。

1.3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1.3.1人机界面画面设计和数据管理(1)电气参数界面:显示测得的水泵电压、电流和转动频率。(2)参数设定界面:设定采集数据的标准值以及模拟数据采集。(3)数据采集界面:显示从外界采集并且处理完的相关数据,包括1#、2#、3#田的温度、湿度和农田中水源的水位。(4)历史数据显示画面:显示采集的1#、2#、3#田的温度、湿度,并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在此画面上,还设置了可以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日期查看前一天和当天的历史数据,以及可以跳转到趋势图画面的功能。(5)田间情况界面:该画面可以看到农田中的总体情况和农田的整个画面。(6)监控状况界面:该界面主要实现对田间的相关设备如水泵、电动阀的开和关设置以及相关的报警显示的设置。(7)历史数据趋势界面:该界面主要显示采集到的历史数据的趋势图,从而有助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使得采集到的数据更形象化地呈现在用户面前。1.3.2人机界面的报警设计人机界面中的报警设置使用事件登录来进行系统报警。例如事件记录文件名称为EL_20070915.evt,即表示此文件记录2007年9月15日所发生的事件。1.3.3人机界面的通讯MT8000所提供的穿透通讯功能允许PC上的应用程序透过HMI直接连接PLC,此时HMI所扮演的角色类似转接器(converter),具体通讯如图5所示。数据目标端口(DestinationCOMPort)是指MT8000与PLC连接的端口,数据来源端口(SourceCOMPort)是指MT8000与PC连接的端口。在使用穿透功能时,需正确设定这两个端口的属性。串行通讯口使用的是9针D型公座。PLC软件设置时需要设置通讯端口的通讯协议为Hostlink。

2软件系统设计

2.1系统软件总体设计结构

该软件部分功能如下:先采集外部各传感器的信号并在人机界面上显示相关数据,然后判断是手动还是自动;如果是手动,则执行手动部分的程序;否则,则执行自动部分的程序。总的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

2.2各参数检测软件设计

在该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模式下,由水位传感器将田间水位参数变化成格雷码形式输出,传到控制单元,然后将此格雷码送入PLC中经两步转换后成为BCD码与设置的水位上下限(BCD码)进行比较,如果实测田间水位小于设置的启动水位,则阀门开启,过45s阀门全开之后再自动开启泵;如果实测田间水位大于设置的停止水位,则此时泵关闭,阀门经过45s延时后全关闭。在手动控制系统模式中,只需将相应的阀门开关按钮按下即可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同时阀门开启之后才能开启泵。在实际系统中,为防止泵开启之后管道压力过大造成管道破裂,可以设计成阀门开启至少3台之后才能开启泵,从而实现保护管路的效果。其他参数如温度、湿度、电压电流的采集及软件处理和水位的检测方法类似。软件编程系统外部总接线图如图7所示。

3测试结果

第6篇

步进电机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关键部件之一,通常被用作定位控制和定速控制。步进电机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如:数控机床、包装机械、计算机设备、复印机、传真机等。

Abstract

Thisarticlemainlyelaboratedhasbeenhangingthemovementcontrolsystemmerit,introducedwashangingthemovementcontrolsystemfunction,theprincipleandthedesignprocess.Ishangingthemovementcontrolsystemisoneofincontrolengineeringdomainimportantapplications,itsmaintargetistoiscontrolledtheobjectthemovementcondition,includingpath,speedandpositionimplementationcheck.Themovementcontrolsystemcompareswithothercontrolsystems,hasthesystemmodelsimply,thecheckalgorithmisunitary,alsonotcomplexcharacteristicandsoonnon-linearityandcouplingsituation.Alsoispreciselybecausethemovementcontrolsystemcanimplementtothepath,therunningrate,thepointingaccuracyaswellastherepetitionprecisionaccuracycontrolrequirement,hasthebroadapplicationforegroundineachcategoryofcontrolengineering,thereforethemovementcontrolsystemhasatpresentbecomeinthecheckstudyapplicationdomainverymuchsignificanttheresearchdirection.Throughthemonolithicintegratedcircuittosteppingmonitorcheck,implementedthemotor-driventocausetheobjectatontheboardwhichinclinedthemovement,ThecontrolsectionistheSST89E52monolithicmicrocomputerwhichSSTCorporationproducesprimarily,withwhenthe1602LCDliquidcrystalscreenandaccordingtoturnedhasimplementedwiththeuserinteractive,throughthekeyboardentrydifferentcontrolcommand,theliquid-crystaldisplaywasallowedtodisplaythesettingvalueandtherunthecoordinates.TheelectricalmachinerycontrolsectionusedLM324Nfourtotransportputsandisconnectedtheelectronicprimarydevicevoluntarilytodevelopthe42BYG205steppingmonitoractuationelectriccircuittoimplementtheelectricalmachineryaccuracycontrol.Thealgorithmpartiallyforwillsuitthemonolithicintegratedcircuitsystemtooperatecarriesonoptimizesmanytimes,willreducethemicroprocessortheoperand.Hascompletedtheobjectvoluntarilythemovementandaccordingtothedifferentsetuppathmovement.

KeywordsMagneto;1602LCD;LM324N;Drivecircuit

选择步进电机时,首先要保证步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所需的功率。而在选用功率步进电机时,首先要计算机械系统的负载转矩,电机的矩频特性能满足机械负载并有一定的余量保证其运行可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频率下的负载力矩必须在矩频特性曲线的范围内。一般地说最大静力矩Mjmax大的电机,负载力矩大[1]。

选择步进电机时,应使步距角和机械系统匹配,这样可以得到机床所需的脉冲当量。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为了使得有更小的脉冲当量,一是可以改变丝杆的导程,二是可以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来完成。但细分只能改变其分辨率,不改变其精度。精度是由电机的固有特性所决定。

选择功率步进电机时,应当估算机械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机床要求的启动频率,使之与步进电机的惯性频率特性相匹配还有一定的余量,使之最高速连续工作频率能满足机床快速移动的需要。

基于单片机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具有硬件电路结构简单,精确度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1.2课题目的

培养综合运用四年大学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体验一个科研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学会单片机开发应用方法,锻炼应用能力,动手能力。本课题设计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开发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及设计,检验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教育的培养效果,并且使学会阅读、利用英文文献资料,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学会设计报告和论文。

1.3课题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自动控制系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门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标志了自动控制领域成为了数字化时代的一员[3]。它实用性强,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使人们相信这是科技进步的成果。它更让人类懂得,数字时代的发展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将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对“微机控制自动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精心撰写了微机控制自动门系统论文。本论文着重阐述了以单片机为主体,LED点阵显示芯片及步进电机为核心的系统。

本设计主要应用SST89E58作为控制核心,LED点阵显示芯片、步进电机、压力传感器、电位器相结合的系统。充分发挥了单片机的性能。其优点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1.4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基于单片机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中,主要分三个部分设计,一个是输入和键盘显示模块;另一个是步进电机驱动模块;第三个是最小系统和输出模块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单片机最小系统硬件设计;

2.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3.输出部分的软硬件设计;

4.主程序设计;

5.绘图板的设计。

1.5技术要求

设计一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物体在倾斜(仰角≤100度)的板上运动。

在一白色底板上固定两个滑轮,两只电机(固定在板上)通过穿过滑轮的吊绳控制一物体在板上运动,运动范围为80cm×100cm。物体的形状不限,质量大于100克。物体上固定有浅色画笔,以便运动时能在板上画出运动轨迹。板上标有间距为1cm的浅色坐标线(不同于画笔颜色),左下角为直角坐标原点。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课题来源1

1.2课题目的1

1.3课题意义2

1.4应解决的主要问题2

1.5技术要求2

第2章方案论证4

2.1可行性研究4

2.1.1经济可行性研究4

2.1.2技术可行性研究4

2.1.3方案提出5

2.1.4方案分析5

2.1.3方案确定7

2.2需求分析7

第3章过程论述8

3.1概要设计8

3.1.1系统功能设计8

3.1.2系统结构设计8

3.2详细设计9

3.2.1硬件设计9

3.2.2软件设计19

第4章系统测试28

4.1硬件测试28

4.2软件测试28

4.2.1单元测试28

4.2.2集成测试30

4.2.3功能测试31

4.2.4测试结果32

结论33

后记34

第7篇

系统构成,以夏季空调制冷为例:通常中央空调的循环水系统关键是包括着两个水循环系统,也就是使用敞开式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以及使用封闭式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以及制冷机组和风机盘管与冷却塔。需要进行降温的房间之内会装设风机,这里的风机关键是进行冷空气吹入至房间,进而能够促使房间内热交换程度加快便于实现降温。工作原理,为了能够促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非常舒适的范围之内,冬季的室内温度过低时中央空调体系会把循环热水送进风机盘管中,再将室外的低温空气进行循环经过风机盘管时,对应低温空气同样是和风机盘管铝片实行热交换来把风机盘管铝片热量传送于低温空气中,促使低温空气在进行加热之后送进房间之内,促使其室内温度得以有效升高;在夏季的室温过高时,中央空调系统就会运用水泵把经过制冷器主机所提供的冷冻水循环式送进风机盘管内,以便于在温度降低时风机盘管之内铝片及循环进的室外高温空气进行接触时能够展开热交换,最终将所得到的冷空气送进室内进行降温。

2基于LonWorks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该空调机组所控制的相关现场总线系统工作原理是温湿度控制器测出温度以及湿度之后,再经过运算得到对应阀门调节输出,此时的输出是经过Lon网络送至对应智能阀处以产生阀门开度。智能阀数量以及空调系统结构有着极大的关联。开关量控制器是用在启停机组上的,以便于有效监测空调实时状态以及进行警报。

2.1系统硬件设计

关于智能阀门设计,相关智能阀门应该是直接连接于Lon网络之上的,并经过Lon总线接收其阀门的开度指令,此指令是以网络对应变量形式出现的。智能阀门关键硬件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智能阀门是要求对应运算量和储存容量较少的,所以运用了神经元NeuronMC143120芯片和FTT-10A式的双绞线变压器耦合收发器,还有其电源是运用了LM2575式的降阶电压调节器芯片,其在进行滤波之后可以获得非常稳定的+5V电压,串行A/D转换器是使用TCL1549芯片,这样可以充分的满足于对应阀门开度有效控制精确度,继电器是使用了JGX-1F型式的固态继电器,该型号的继电器驱动能力较大且生命周期较长。

2.2温湿度控制程序软件有效实现

温湿度控制器是最关键的主控制器,其是要求具备较大储存空间以及处理能力,所以是使用了3150CPU模块。关于温湿度控制程序软件的实现应该分为两大部分,节点内部功能,这包括着相关模拟量采集以及处理和显示,并且具有四个PID回路,可以充分的达到参数修改以及运算和网络变量形式输出结果至其余控制器或者是智能阀处;还有就是主控制器,也就是温湿度控制器务必要具有及上位机可以通信的功能。依据其工艺技术的要求,温湿度控制器之内具有专门开辟的储存区域,这是存放上位机组态之后所形成的相关程序链,并且控制器经过详细分析程序能够对储存区域之内各类数据展开分析,再合理的调用子程序来充分实现各类功能及完成控制。

3中央空调节能理论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是经由制冷主机以及冷却泵和冷冻泵,还有冷却塔风机和风机盘管所组成的。应该说其制冷主机是经过压缩机来促使制冷剂快速冷冻循环水温度降低,通常通过制冷主机进行制冷之后的水温度大约是7摄氏度,这也是中央空调的冷源提供场所。冷冻水泵主要是将冷冻水进行加压至空调系统的对应末端系统,冷却水是经过冷却水泵将对应制冷主机中热量充分带走,通过冷却塔将这些热量有效的释放至空气中,之后就会回到冷水机组中。冷却风机能够合理的带动空气进行快速运动,经过空气带走冷却水热量,同时能够有效促使蒸发以致水温迅速降低。温度降低之后相关冷却水会进行再次循环,并进入制冷主机中,再次带走制冷机所存在的多余热量。中央空调系统可以说是多变量复杂且时变的系统,相关过程要素主要是非线性以及大滞后、强耦合的关系。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集合论以及模糊语言变量、模糊逻辑推理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理论,能够充分的适应于中央空调各个方面控制要求及需求。模糊控制下的变频调速技术能够充分达到中央空调水系统极好的温差变以及压差变和流量变的运行模式,可以促使控制系统具备极高跟随性以及应变能力,还能够依据相对被控制的动态过程特性识别来自主调节其运行参数,以便于得到最优化控制效果。模糊控制能够充分地适应于多变性特征,不过也正是因为该类复杂非线性才促使模糊控制极好地控制并克服了对应被控中央空调各个方面的要求及需求,进而实现极高的控制能力以及最佳运行状态。停机控制也就是确保空调区域完成运作后还能够具备较为舒适的环境,并有效计算出能够提前停止空调的最长时间。并且,在停止运用空调区域之前就有效控制区域空调关闭。

4结束语

第8篇

1.1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为了满足废墟灾难环境中的控制需求,设计了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上层是监控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模块给主控系统发送控制蛇步态的指令,如蜿蜒、蠕动、翻滚、分体等。主控系统的音视频信息和惯导、温度、湿度、压力、有害气体等传感器信息分别通过1.2G无线收发模块和ZigBee模块传输给监控系统显示。主控模块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与从控系统进行通信,以控制其实现相关的步态。

1.1.1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主要由ARM核微处理器STM32、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传感器组成。主控系统通过无线模块接收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指令决定搜救机器人的运动步态、运动方向以及到达目标的位置;传感器收集灾难环境中音视频、温度、湿度、有毒气体以及红外测距信息,微处理器根据测距信息选择合适的运动步态,并将控制指令通过无线模块发送给从控系统去执行。

1.1.2从控系统

从控系统使用了和主控制器一样的高速ARM处理器,可同时控制18路PWM舵机。从控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从主控制系统获得控制指令,通过PWM信号控制关节机构运动。

1.2步态控制

Serpenoid曲线用来规划蛇形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并确定搜救机器人的驱动函数。

2实验平台

2.1蛇形机器人简介

该机器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采用3D打印而成,既缩短了加工周期又节约了成本;2)通过ADAMS软件仿真,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直线长度为2m,具有6个正交关节和1个分体机构,腿部具有变形机构,可以进行站立、卧倒、蜿蜒、蠕动、分体、翻滚等步态;3)机器人采用6V,4500mAh的电池供电,确保机器人能够连续运动0.5h以上。

2.2平台搭建

按照前文所述,搭建了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套硬件电路。

3实验结果

3.1通信实验

蛇形机器人上位机监控界面,上位机通过远程监控搜救机器人自主移动、翻越障碍物、爬坡等实验,通过无线模块实时传输机器人所处环境的各种传感器信息,并能综合各种环境信息通过无线模块控制机器人运动。实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可实现多信息的实时准确无线通信,能够满足复杂搜救环境的通信需求。

3.2移动性能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不断地调试分别实现了自主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蜿蜒、蠕动、分体、翻滚等平面和立体运动步态,运动平稳,曲线平滑,蜿蜒运动速度可达0.5m/s。通过穿越狭小空间、翻越障碍物、爬坡等试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多步态运动稳定性和自主移动性能。蛇形机器人在模拟灾难场景中的各种运动步态。

4结束语

第9篇

【摘要】2008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中国企业建设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文章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入手,就内部控制的效益和成功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意义;效益;建设;内部控制体系

实践证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必备“武器”。近几年,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美国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COSO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我国国资委2006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财政部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紧锣密鼓的制定,企业也在不断地认识、建设并有效地利用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看,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就是企业风险,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控制关键风险点来实现的。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的、具有更高层次和综合意义的控制活动。如果离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所谓的风险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因此,鉴于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尚未构建或构建不完善,笔者主张中国企业应先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对该体系的有效执行,实现对企业主要风险的管理。

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来自于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

学术界不同学派关于战略的观点和假设等不尽相同,但都承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所在。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认为,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地保持其竞争优势,必须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培养和发展能使企业在未来市场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而制定的战略能否最终实施,取决于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有效执行。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但对企业战略目标起到了强劲的科学支撑与持续保障作用,还使企业具备识别和管理整个企业多种风险的综合能力,这有助于减少企业的不确定性与盈利的波动性,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严格而清晰的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破产制度和外部保障制度等。构建并执行这些现代企业制度内容,都需要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因为现代企业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

自2004年年底以来,“中航油事件”5.54亿美元的亏损、中储棉10亿元的亏损等国有资产接连不断的巨亏噩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震动。由于这一系列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使人们意识到切实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已到了危及企业生存的刻不容缓的地步。

(四)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是要和国际上大多数企业处于基本相同的经营环境中。但从国外企业的风险管理实施进展看,自美国SOX法案对在纽约上市的公司提出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后,许多国际大公司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逐步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不断缩短与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加大投资并购等业务的成功率。

(五)投资者对企业预期的要求

投资者包括现实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他们的目的基本都是取得预期的收益。而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有效率和有效益的经营、循规守法进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这正是实现企业收益的保证。循规守法主要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保证企业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投资者的利益预期。

(六)国内外法律法规的要求

首先是国内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来管理风险。法律法规是需要企业遵循的,所以,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是中国企业到国外上市的法规要求。比如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必须遵循SOX法案,该法案中最难操作、最复杂、耗费成本最高的404条款要求所有到美国上市的企业建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二、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将获得的效益

企业建立的目的是盈利,内部控制体系也必须为企业带来效益,企业才有动力愿意去实施这项工作。在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企业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效益。

(一)通过理顺关系来解决企业现存的管理问题

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企业在梳理各业务流程时,首先要对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分析识别,将企业历年累积的管理问题挖掘出来,并通过风险清单的方式进行明示;其次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通过评估来判断风险的大小及风险的特性等;最后要对症下药,对识别出的管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业务流程梳理明确权责关系,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可见,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发现和解决现存的管理问题,并对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做好铺垫。

(二)通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

如果企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毫无疑问会有效防范和抵御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执行,最终会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三)通过企业增值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实践证明,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其有效实施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内部控制的缺失则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安然、世通等的破产都是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给投资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最大化投资者利益。内部控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

三、中国企业成功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具体构建阶段和长期实施阶段。由于企业各种环境因素会发生变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定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订。但不管是在具体构建阶段还是长期实施阶段,企业要想成功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把握以下关键因素,并尽可能做到。

(一)力求管理层高度重视,并将高管的重视制度化

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例如,董事会的承诺与投入能极大地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经理的素质、品行关乎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企业有效的管理是从高层开始的,所以,企业应该在相应的规章制度中将高管的重视和参与制度化,以有效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

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将高管的重视和参与制度化,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高管能够积极支持风险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实施:

1.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并由董事长及CEO等高层管理人员任组长;

2.协调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3.强化业务操作的合规观念,结合内控要求,明确部门职责,优化部门设置;

4.通过全员会议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将风险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5.形成强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设计和执行给予有力的监督和指导;

6.由CEO等高级管理人员亲自听取内部控制和风险报告。

(二)构建严密的组织保障,落实内部控制职责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即企业应成立各级内控机构,落实内控职责。一般而言,内部控制机构至少应该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各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体系环境。各层级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涵盖企业决策和管理者(如董事会、CEO、CFO等)、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经营系统、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部门。由于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特点、管理风格等也不同,具体设置时,风险管理的机构和职责也不同。例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机构必须有专门或指定机构,并将内部控制最高决策机构设在董事会。图1为董事会控制下的风险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从图1可以把企业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和职责归为风险管理的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各相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第四道防线——外部审计和公共监督。这四道防线构成严密的内部控制组织保障,各司其职,真正的落实内部控制职责。

(三)整章建制,构建体系化的制度保障

在大力倡导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之前,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都是按照经验和习惯行事。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要构建和实施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要有体系化的制度保障。当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后,企业一般应从两个方面考虑制度建设的问题。

1.固化建设期已经规定的规章制度。在构建期,企业会有许多规章制度,例如《沟通访谈管理办法》、《工作纪律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办法》、《文档管理办法》等,其中有许多是适用于企业长期实施阶段的。所以,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成功后,就应着手对建设期的许多规章制度进行重新审视,按照长效机制的要求对其进行修订,并将其固化,使其在今后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这些制度并非不变,需要在此基础上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对其进行评价和修订,进而有效地指导企业解决长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及时形成长期实施阶段的规章制度。长期实施阶段的规章制度是一个有机的体系,主要应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涵盖所有业务的全面、系统、成文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建立风险控制的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建立长期的检查制度;重新规定企业的培训制度;建设风险管理报告制度等。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成功后,企业必须着手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定制和完善,以保证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执行。

(四)形成科学的项目管理

由于内部控制体系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精心设计,管理好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在内部控制实践中,企业一般会把各个环节称之为一个项目进行管理。美国项目管理学会认为一个有效的专业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范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时间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及综合管理能力。将内部控制看作一个项目进行管理,可以从系统的角度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例如通过范围管理,使内部控制覆盖公司可能遭受风险的所有层面;项目的时间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人员管理的宗旨就是要使企业的所有员工(从最高层到最低层)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全部朝着有利于达成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等等。

(五)坚持持续的培训宣传

内部控制体系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所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便满足职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期,内部控制项目组一般会采取集中培训、会议交流、内部网页、问题解答、电话热线、信息简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贯彻方法,使大家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达成共识。进入长效机制后,培训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因为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中;另一方面,对现有流程的维护等工作也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可见培训在内部控制设计、实施和长效机制中自始至终应贯穿于企业的管理中。

(六)保持定期的内外部沟通

第10篇

关键词:家庭控制器自动监控安全防范

l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了家庭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家居智能化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概述

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是以HFC、以太网、现场总线、公共电话网、无线网的传输网络为物理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技术平台,现场总线为应用操作平台,构成一个完整的集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等功能的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集成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到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民居住环境水平。

系统通常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各种模块)、各种路由器、电缆调制解调器头端设备CMTS、交换机、通讯器、控制器、无线收发器、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主要部分组成。

3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功能

智能家庭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三个方面。

3.1家庭通信

家庭通信可采用电话线路、计算机互联网、CATV线路、无线局域网等方式。

(1)电话线路

通过电话线路实现双向传输语音信号和数据信号。

(2)计算机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互、综合信息查询、网上教育、医疗保健、电子邮件、电子购物等。

(3)CATV线路

通过CATV线路实现VOD点播和多媒体通信。

(4)无线局域网

通过无线收发器、天线、各种无线终端,实现双向传输数据信号。

3.2家庭设备自动监控

家庭设备自动监控包括电器设备的集中、遥控、远距离异地(通过电话或Internet)的监视、控制及数据采集。

(1)家用电器的监视和控制

按照预先所设定程序的要求对热水器、微波炉、视像音响等家用电器进行监视和控制。

(2)热能表、燃气表、水表、电度表的数据采集、计量和传送根据小区物业管理的要求所设置数据采集程序,通过传感器对热能表、燃气表、水表、电度表的用量进行自动数据采集、计量,并将采集结果远程传送给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3)空调机的监视、调节和控制

按照预先所设定的程序,根据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对空调机进行监视、调节和控制。

(4)照明设备的监视、调节和控制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程序,分别对各个房间照明设备的开、关进行控制,并可自动调节各个房间的照度。

(5)窗帘的控制

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程序,对窗帘的开启/关闭进行控制。

3.3家庭安全防范

家庭安全防范主要包括多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泄漏报警、防盗报警、紧急求救、多防区的设置、访客对讲等。家庭控制器内按等级预先设置若干个报警电话号码(如家人单位电话号码、手机电话号码、寻呼机电话号码和小区物业管理安全保卫部门电话号码等),在有报警发生时,按等级的次序依次不停地拨通上述电话进行报警(可报出家中是哪个系统报警了)。同时,各种报警信号通过控制网络传送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并可与其它功能模块实现可编程的联动(如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后,联动关闭燃气管道上的电磁阀)。

(1)防火灾发生

通过设置在厨房的感温探测器和设置在客厅、卧室等的感烟探测器,监视各个房间内有无火灾的发生。如有火灾发生家庭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家人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家庭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有人在家或无人在家的情况,自动调节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

(2)防可燃气体泄漏

通过设置在厨房的可燃气体探测器,监视燃气管道、灶具有无燃气泄漏。如有燃气泄漏家庭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联动关闭燃气管道上的电磁阀,同时通知家人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

(3)防盗报警

防盗报警的防护区域分成两部分,即住宅周界防护和住宅内区域防护。住宅周界防护是指在住宅的门、窗上安装门磁开关,在对外的玻璃窗、门附近安装玻璃破碎探测器;住宅内区域防护是指在主要通道、重要的房间内安装被动红外探测器或被动红外/微波双技术探测器。当家中有人时,住宅周界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设防,住宅内区域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红外探测器或被动红外/微波双技术探测器)撤防。当家人出门后,住宅周界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和住宅内区域防护的防盗报警设备(被动红外探测器或被动红外/微波双技术探测器)均设防。当有非法侵入时,家庭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通知家人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另外,通过程序可设定报警装置的等级和报警器的灵敏度。

(4)访客对讲

住宅的主人通过访客对讲设备与来访者进行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确认是否允许来访者进人。住宅的主人利用访客对讲设备,可以对大楼入口门或单元门的门锁进行开启和关闭控制。

(5)紧急求救

当遇到意外情况(如疾病或有人非法侵入)发生时,按动报警按钮向小区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紧急求救报警。紧急求救信号在网络传输中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别,由于是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求救信号,其误报的可能性很小。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类型

4.1系统类型

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可分成采用公共电话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HFC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以太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LonWorks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KS485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无线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等类型。

4.2基本特点、功能、适用范围

(1)采用公共电话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采用公共电话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第14页。

·基本特点:家庭智能控制器内配置了与电话线连接的收发器,利用电话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网。该系统不仅在功能上能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大大地简化了布线,可以节省布线的投资。

·系统组成:系统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内置了与电话线连接的收发器)、路由器、收发器、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组成。

·系统功能:实现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

·适用范围:该系统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且特别适用于改造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利用原有的电话线就可实现数据信号的共网传输。

(2)采用HFC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

采用HFC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第15页。

·基本特点:家庭智能控制器内配置了CableModem,利用有线电视的HFC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网。该系统不仅在功能上能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大大地简化了布线,可以节省布线的投资。

HFC网络采用共享方式,其共享带宽为36Mbps。当上网人数较多时,上网的速度会变慢。由于CableModem设备费用较高,用户网络的开通费用高。

·系统组成:系统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内置了CableModem)、路由器、电缆调制解调器头端设备CMTS、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组成o

·系统功能:实现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

·适用范围:该系统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且特别适用于改造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仅将原有的有线电视HFC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就可实现数据和图像信号的共网传输。

(3)采用以太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

采用以太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第16、17页。

·基本特点:家庭智能控制器内配置了以太网网卡,利用以太网作为信息传输网。以太网同时支持住户计算机和智能家庭控制系统。该系统不仅在功能上能完全满足要求,而且大大地简化了布线,可以节省布线的投资。

以太网传输速率较高,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等。根据传输距离的要求,由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至各楼交换机采用5类以上4对对绞线、多模光缆或单模光缆,由交换机至家庭控制器采用超5类4对对绞电缆。

·系统组成:系统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路由器、交换机、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组成。

·系统功能:实现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

·适用范围:该系统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造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用以太网实现数据和图像信号的双向传输。

(4)采用LonWorks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采用LonWorks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如3X602第21、22、23页。

·基本特点:采用一个覆盖全部ISO/OSI标准七层通信协议、开放性的LonWork总线技术,一台系统服务器最多可连接127台LONWorks路由器,一台LonWorks路由器最多可连接63台家庭控制器。每台家庭控制器为LonWork一个通道上的网络节点,每个网络节点包括有神经元(NEURON)芯片、振荡器、电源、一个通过媒介通信的收发器和与监控设备接口的I/O设备(电路)、存储器等。

LonWorks直接通信距离可达2700m(双绞线、78Kbps),其通信传输速度最大可达1.25Mbps(此时有效传输距离为130m)。LonWorks路由器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线路长度超过2700m时,需在总线上加装中继器。传输线通常采用双绞线,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同轴电缆或电力线。

·系统组成: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路由器、LonWorks路由器、交换机、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组成。

·系统功能:实现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

·适用范围:该系统特别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

(5)采用KS485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

采用KS485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第18、19、20页。

·基本特点:KS485串行接口总线为主从式网络,它的通信为半双工、采用双向单信道连接方式。RS485串行接口总线的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它可以高速地进行远距离传输,传输速度与传输距离的技术指标如下:传输速率为10Mbit/s时,最大传输距离是12m;传输速率为1Mbit/s时,最大传输距离是120m;传输速率为100kbit/s时,最大传输距离是1200m。

·系统组成: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路由器、通讯器、控制器、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组成。

·系统功能:实现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

·适用范围:该系统特别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

(6)采用无线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

采用无线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第24、25页。

·基本特点:利用无线作为信息传输网,该系统不仅在功能上能完全满足要求,而且从系统服务器至家庭控制器、家庭控制器至各种现场末端装置均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小区、楼内、户内无需布线,施工简单,可以节省施工的投资。

无线网的工作频率符合IEEE802.11b标准要求。

·系统组成:由系统服务器、家庭控制器、无线收发器、各种探测器、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机构、打印机等组成。

·系统功能:实现家庭通信、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家庭安全防范。

·适用范围:该系统适用于新建、扩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且特别适用于改造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不用敷设线路就可实现数据信号的传输。

5系统设计及产品选用要点

5.1智能家庭控制系统类型的选用

新建、扩建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宜采用LonWorks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以太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或采用RS485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改造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工程,宜采用公共电话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HFC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或无线网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

5.2家庭控制器的选用

家庭控制器的选用主要包括功能、总线技术及模块化设计、扩展功能、可按用户的基本要求进行配置等方面的选用要求。

(1)家庭控制器功能的选用

家庭控制器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家庭防盗报警;

·家庭火灾报警;

·家庭燃气泄露报警;

·家庭紧急求助;

·远程设防与撤防;

·远程报警;

·访客对讲;

·家用电器监控;

·家用表具数据采集及处理;

·空调机监控;

·接入网接口;

·小区电子公告;

·信息查询;

·家用设备报修等。

(2)家庭控制器功能的选择

在工程设计中,家庭控制器功能的选择可参见下表所示。

5.3总线技术及模块化设计

·家庭控制器要求采用总线技术,如LonWorks、R5485、BACnet、C^NBlls、CEBus、X一10;

·家庭控制器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完成不同的功能。

5.4扩展功能

家庭控制器要有一定的扩展功能,考虑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5.5可按用户的基本要求进行配置应能根据用户提出有哪些被控设备及监视控制要求(功能要求)等因素,来对家庭控制器组成进行配置,包含模块种类的选择和各种模块数量的选择。设备的安装

6.1交换机、路由器、控制器、放大箱、分配箱、电话分线箱

2.在住户内安装入侵报警探测器。

具有语音对讲及控制开启楼道人口处防盗门功能。

1~2点

热能表、燃气表、水表、电度表的自动抄收及远传、超限判断、自动检查、分时计费、实时计量、管理功能。

提高级(2A)

在室内安装可燃气体泄

漏自动报警装置。且能就地

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1.在住户内两处安装紧急按钮开关。

2.在住户内安装入侵报警探测器,在户门、及用台、外窗安装

人侵报警装置。

具有语音对讲及控镧开启楼道人口处防盗门功能。可实

现住户与安防监控中心的直接联系。

2点以上

热能表、燃气表、水表、电度表的自动抄

收及远传、超限爿断、自动检查、分时计费、实时计量、管理功能。

先进级(3A)

1.在室内安装可燃气体泄漏自动报警装置,当燃气体泄漏报警后能自动切断气源、打开捧气装置,且能就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在住户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1.在住户内不少于两处安装紧急按钮开关。

2.在住户内安装入侵报警探测器,在户门及阳台门、外窗安装入侵报警装置。

具有语音、可视对讲及控翻开启楼道入口处防盗门功能,可实现住户与安防监控中心的直接联系。

2点以上

热能表、燃气表、水表、电度表的自动抄收及远传、超限判断、自动检查、分时计费、实时计量、管理功能。

这些设备均应安装在电气竖井内或公共走道的墙上(内)。

6.2家庭控制器

暗装(或明装)在墙内(上),其底边距地面1.4m左右。家庭控制器应设置在住户大门附近(宜距户门0.5m以内),且容易操作(包括设防与撤防)的地方。

6.3可燃气体探测器

安装在厨房内的燃气管道、灶具附近,当住户使用的是天然气,燃气探测器吸顶棚安装在距顶棚300ram以内的地方;当住户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燃气探测器安装在距地面300mm以内地方。

6.4感温探测器设置在厨房内,它吸顶棚安装。

6.5感烟探测器设置在起居室、卧室等房间内,它吸顶棚安装。

6.6紧急按钮开关

设置在起居室沙发和主卧室床头附近的墙上,及卫生间的墙上。紧急按钮开关暗装在墙内,其底边距地面0.5m~1.2m。

6,门(窗)磁开关

安装在门扇和门框内或窗扇和窗框内。

6.8玻璃破碎探测器

安装在窗户和玻璃门(阳台)附近的墙上或吸顶棚安装。

6.9被动红外侵入探测器和被动红外/微波双技术探测器

安装在住户的主要通道、重要的房间内,它吸顶棚安装或安装在顶棚的墙角处。

6.10红外遥控器

安装在被控电器设备正面附近的墙上,距离不能超过红外线工作范围,且与电器设备之间没有遮挡。

7工程设计实例

以二室户型为例介绍户内的智能家庭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标准采用康居住宅先进级(3A)。采用以太网的家居控制系统,家庭控制器与户内各模块之间采用R.$485总线,家庭控制器可通过电话线或计算机网络接收控制指令、发出信息,所选用的家庭控制器具有可视访客对讲功能。家居控制系统图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第17页,二室户型家居控制平面图参见图1、2所示,家庭控制器与室内设备的连接参见图3所示。

在起居厅、卧室设置了感烟探测器,厨房设置了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各房间的窗户、阳台推拉门上及附近设置了门(窗)磁开关和玻璃破碎探测器,起居厅设置了被动红外侵入探测器,起居厅、卧室、卫生间设置了紧急按钮开关。对电、水、燃气进行计量;可对餐厅、起居厅、卧室的灯进行控制;当可燃气体探测器探测到有燃气泄漏后,联动控制关闭燃气管道上电磁阀、开启排烟风机;当有各种探测器报警后,联动警报发声器发出报警声音。

家庭控制器共提供13路输入:电度表(电度表安装在照明配电箱内)、燃气表、热能表、可燃气体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紧急按钮开关、被动红外侵入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各1路,水表、门(窗)磁开关各2路。

家庭控制器共提供7路输出:警报发声器控制1路、燃气管道上电磁阀控制1路、排烟风机控制1路、照明控制4路。

三室户型、复式结构、别墅的智能家庭控制平面图及家庭控制器与室内设备的连接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图集》03X602。

第11篇

1.1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

课程设计是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践性环节,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电气控制类专业,比如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常见的课程设计有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课程设计和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特点,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与企业需求结合非常紧密,契合度较高。基于该类课程设计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思路,采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需求职位的专业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相关企业的某个工程项目,教学过程尽可能与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和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由3~5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企业需求,每位成员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分工。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生可以尽早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最大可能成为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1.2基于企业需求的电气控制类专业的职位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的过程尽可能与企业中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根据对企业职位设置的调研,笔者将该教学模式中团队中各成员的职位和任务说明如下:

(1)项目管理工程师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制定和管理项目进程,组织必要的讨论和会议。对于项目管理工程师而言,如何调动团队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成员的专长是其主要任务。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最为重要。这个职位为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创业或某些管理职位提供了基本的训练。

(2)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绘制图纸等。在国内外倡导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工程师的工作尤其要与企业需求和行业规范相结合,指导教师对软硬件工程师的具体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

(3)外观或结构设计师需要机械类专业的知识,不是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主要学习范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机械类与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组成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扩大了团队成员的知识面。而且,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机械制图(或AutoCAD),若设计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也能完成任务。

(4)销售工程师在企业人员的职位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在我校电气控制类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都从事市场或销售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企业需要有该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电气控制类专业某些学生善于言谈,亲和力强,更喜欢做与人沟通的工作。销售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销售理论,做全面的市场调研,提炼产品特色和产品卖点,制定完整的销售计划。

(5)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会议记录,制作项目陈述PPT,撰写论文等文字性工作。从方案设计开始,秘书就开始构思并撰写论文。秘书的工作是整理和总结资料,大部分的文档原始资料都需要其它成员提供。秘书需要经常和每一个成员沟通,尽量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

2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对课程设计团队的要求

团队人数要适宜,若人数过多,任务分配不均,必然有成员的工作较轻松,易偷懒,造成不团结;若人数过少,每个人承担任务较多,不能起到成员间交流合作,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经过实践,根据任务复杂程度,一个课程设计团队的组成人数以3~5人为宜。团队中每个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承担多项工作,比如项目管理工程师可以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外观设计工程师兼任销售工程师,采购人员兼任秘书;而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一般独立设置,而且在项目软件编程任务较多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多个人共同承担。团队内每位成员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由于是团队工作的性质,团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工作过程中每位成员也会强烈地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能力强并不意味着集体的成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在做好课程设计的同时培养了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2选题要求

多数应用型大学的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都是诸如电子钟、交通灯的控制之类的小题目,设计题目单一,与专业技术的当前应用脱节[4],而且容易查找到现成的资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以团队形式工作,人数增加,可以适当地增加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课程设计选题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比如在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中,与某企业合作,设计题目为“多功能电压力锅”;在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中,与某自动化公司合作,设计题目为“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与远程监控”[5]。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只考虑软硬件是否能实现任务要求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在图纸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工程要求。

2.3工作流程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与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6],在任务量、时间节点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计划,使成员在具有一定压力下,既紧张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课程设计基本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小组会议是一个较为正式的环节,由项目管理工程师主持,秘书做会议记录,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以及组内成员参加,目的是引导学生明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在第一次会议上,项目管理工程师陈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各成员分别总结前期研究内容和明确后期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团队成员分工后,项目管理工程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会议,秘书做好会议记录,为最终的论文提供素材。指导教师在以学生主导的会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研究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7]。指导教师通过提问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启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各成员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成员之间充分沟通。项目陈述和答辩环节是课程设计创新模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使其学生在公众下能够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

2.4考核与评分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模式的引导下,考核也要更新观念,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借鉴荷兰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法,不仅注重基于任务分工表现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兼顾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思路创新、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8]。由于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周,所以考核与评分不能过于繁琐,笔者在两轮课程设计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相对公平和便于实施的考核评分方案,如表1所示。个人的最终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9],各占50%,其中小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分项及其权重给出,个人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给出。组内成员互评均分权重为0.2,这个独创的考核细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并营造了工作团队内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授课,本身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10-12]。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师有计划分批次轮流到企业锻炼的常规制度;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兼职或全职到教师岗位,充分发挥其多年来的企业工作经验。

(2)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13-14]。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询和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良性循环,最大可能实现更多学生毕业和就业上岗的零过渡,校企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3)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面扩大,兴趣和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设如市场营销、会计、社交技巧等人文类和经济类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进行选课,为将来的职业储备和积累知识[15]。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远程控制双音多频网络通讯无线通讯家庭自动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各种电信和互联网新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数字化家居控制系统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在任何时候、任意地点对家中的任意电器(空调、热水器、电饭煲、灯光、音响、DVD录像机)进行远程控制;也可以在下班途中,预先将家中的空调打开、让热水器提前烧好热水、电饭煲煮好香喷喷的米饭……;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仅仅是轻轻的点几下鼠标,或者打一个简单的电话。此外,该系统还可使家庭具有多途径报警、远程监听、数字留言等多种功能,如果不幸出现某种险情,您和110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通知以便进一步采取行动。舒适、时尚的家居生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在不改变家中任何家电的情况下,对家里的电器、灯光、电源、家庭环境进行方便地控制,使人们尽享高科技带来的简便而时尚的现代生活。

1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

智能家居系统由系统主机、系统分机、Internet服务器和网络接口等部分组成。其中系统主机通过服务器(个人计算机)连入Internet,并通过自己的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接口电路连入PSTN。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主机与分机通过无线传输组成星形拓扑结构。系统主机通过本地无线传输网络同系统分机进行通讯、传输控制命令和反馈信息。

该系统正常工作时,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和PSTN两种网络进行访问,当通过Internet访问时,本系统可提供一个界面友好的终端软件,用户只需登陆到运行在家中的服务器即可对家中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当通过PSTN访问时,本系统将为用户提供语音操作界面。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系统的硬件构成

本系统的硬件主要有系统主机与系统分机两大部分。系统主机由单片机AT89C52和各种接口电路组成,如图3所示。系统分机由单片机AT89C52和各种接口电路、传感器单元电路、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组成,并由固态继电器控制具体设备,具体硬件组成框图如图4所示。

通过系统主机的各种接口电路可将主机CPU从繁忙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以便把主要精力运用在控制和信息传递上。系统主机主要依照各个功能电路的输出结果进行逻辑判断和控制命令的输出。系统分机的各种接口电路和主机相似,只是根据设备的不同(传感器单元)有着细节上的变化。下面主要介绍系统主机的各种接口电路。

2.1nRF401无线数据传输电路

无线数据传输电路由Nordic公司的单片UHF无线数据收发芯片nRF401及其电路构成。nRF401采用FSK调制解调技术,其工作效率可达20kbit/s,且有两个频率通道供选择,并且支持低功耗和待机模式。它不用对数据进行曼彻斯特编码,其天线接口设计为差分天线,因而很容易用PCB来实现。

2.2看门狗电路

看门狗电路由MAX813L及其元件组成。通常,在单片机的工作现场,可能有各种干扰源。这些干扰源可能导致程序跑飞、造成死机或者程序不能正常运行。如果不及时恢复或使系统复位,就容易造成损失。看门狗电路的作用就是在程序跑飞或者死机时,能有效地使系统复位以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转。因此,在程序中定期给P1.5送入看门狗信号,就可以保证在程序运行异常时,由MAX813L使单片机复位。

2.3DS1307时钟接口电路

DS1307时钟芯片是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I2C总线接口实时时钟芯片。DS1307可以独立于CPU工作,它不受晶振和电容等的影响,并且计时准确,月积累误差一般小于10秒。此芯片还具有掉电时钟保护功能,可自动切换到后备电源供电。同时还具有闰年自动调整功能,可以产生秒、分、时、日、月、年等数据,并将其保存在具有掉电保护功能的时间寄存器内,以便CPU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读出或写入。由于单片机AT89C52没有I2C总线接口,因此,要驱动DS1307,就必须采用单主机方式下的I2C总线虚拟技术。在此方式下,以单片机为主节点(主器件),主器件永远占有总线而不出现总线竞争,且可以用两根I/O口线来虚拟I2C总线接口。I2C总线上的主器件(单片机)可在时钟线(SDL)上产生时钟脉冲,在数据线(SDA)上产生寻址信号、开始条件、停止条件以及建立数据传输的器件。任何被选中的器件都将被主器件看成是从器件。在这里,DS1307作为I2C总线的从器件。I2C总线为同步串行数据传输总线,其内部为双向传输电路,端口输出为开漏结构,因此,需加上拉电阻。

2.4MT8880C双音频编解码电路

由于单片机是通过MT8880C芯片得到PSTN网络的双音频信号解码输出,也就是说,单片机可以识别来自PSTN网络的控制信号,用户可以根据系统的语音提示进行按键选择以实现用户身份的识别与远程控制。因此,利用MT8880C的双音频编码功能,系统可以在紧急时刻将用户预置的紧急电话打到PSTN网络,从而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2.5ISD4004语音录放电路

ISD4004是美国ISD公司生产的一种语音录放芯片。它可录制8~16分钟的语音信号。该芯片可提供SPI标准接口和单片机进行接口,其语音的录放控制均通过单片机来实现。该芯片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可以按地址编程录放,因而可由ISD4004和单片机编程控制来构成本系统与PSTN网络用户的语音平台。由于ISD4004的INT和RAC脚输出为开漏结构,因此需要加上拉电阻。

2.6MAX202串行通讯电路

通讯电路可由串行通讯专用芯片MAX202组成,通过此电路可以方便地与PC机进行串行通讯。

2.7铃流检测与摘挂机控制电路

当系统被呼叫时,电话交换机发出铃流信号。振铃为25±3V的正弦波,失真小于10%,电压有效值为90±15V。振铃信号以5秒为周期,即1秒送,4秒断。由于振铃信号电压比较高,所以先要通过高压稳压二极管进行降压,然后输入至光耦。再经光耦隔离转换后,从光耦输出时通时断的正弦波,最后经RC回路进行滤波以输出标准的方波。该方波信号可以直接输出至单片机的定时器1进行计数,以实现对铃流的检测。

由于程控电话交换机在电话摘机时电话线回路电流会突然变大(约30mA),因此,交换机检测到回路电流变大就认为电话机已经摘机。自动摘挂机电路可以通过单片机的P1.7来控制一个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端应连接一个大约300Ω的电阻后再接入电话线两端,从而完成模拟摘挂机。

3系统软件编制

本系统软件主要由系统主机和系统分机的C51程序和系统与Internet网络通讯程序组成。

3.1系统主机程序的编制

系统主机程序主要用于实现系统的总体功能。包括无线数据传输程序、看门狗程序、时间戳程序、双音频编解码程序、语音录放程序、串行通讯程序、铃流检测与摘挂机控制程序、系统初始化程序、意外事件处理程序等。程序编制以消息驱动为主导思想。消息由计数器中断1、外部中断0和串行中断产生,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应将相应的状态位置位,而在消息循环中则应按相应的状态位调用功能函数,然后由功能函数将相应的状态位清0并完成所需功能,并最后返回到消息循环中。其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该系统的分机程序和主机类似,故此不再详述。

3.2系统与Internet网络通讯程序的编制

这部分通讯程序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两个程序,主要通过Internet网络完成用户的控制功能。

服务器程序主要完成客户端与系统主机通讯的中转,即将客户端发来的控制或者查询命令翻译成系统主机能识别的格式,或者将系统主机收到的报警等信息上传到客户端。服务器程序使用Socket与客户端进行Internet通讯。

客户端程序是运行在远端用户的控制界面,主要用于完成家居内状态的显示以及对家居内电器的远程控制,同时使客户端直接连接到服务器。

第13篇

[关键词]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单片机姿态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整个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可分为机载部分和地面部分,机载部分负责维持飞机的稳定飞行并提供图像信息给地面,地面部分根据飞机的姿态及得到的图像信息做出下一步飞行的指令并发给机载部分。考虑到使用环境的复杂情况,由人使用遥控器现场操作可以较好控制飞行,并可对飞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确保飞行的安全。地面部分与机载部分之间有两条数据链路:一条负责传送图像,一条负责传送飞行状态和指令。图像传送的数据链路通过无线摄像头解决。地面部分可以分为地面工作站和图像处理平台,前者与机载飞行控制器通讯以发送控制命令并获得飞机的飞行状态信息,后者获取机载摄像头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用以辅助判断,帮助操作者进行遥控操作。机载部分系统包括:飞行姿态测量控制系统模块、图像设备模块、数据链路以及执行舵机群等。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工作站、和图像处理平台。

二、姿态控制系统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稳定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或者说是稳定直升机的角运动。主要实现方式是在微小型直升机的控制回路上加上一个用于姿态测量的反馈回路,通过传感器得到微小型直升机的姿态信号,然后与要求控制的姿态信号进行比较,通过设计的反馈控制规律使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微小型直升机稳定在预期的姿态角度上。微小型直升机姿态测量控制系统包括倾角传感器、控制电路、多个舵机、接收机及遥控接收器等硬件部分。

其中控制电路的功能是接收接收机的操控信号和倾角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输出接收机的信号或者切换到输出遥控信号与传感器反馈信号叠加处理的结果,然后舵机接收控制电路的PWM信号控制直升机的旋翼。倾角传感器实时接收直升机的姿态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

三、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对于一般微小型无人直升机而言,其测控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其成本低,体积和重量小。本设计采用混合系统级MCU芯片——C8051F320型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的姿态控制系统,选用的传感器是双轴的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它可在两个方向上检测无人机在姿态上的变化,并输出PWM信号给单片机进行处理。由行有3个姿态角,所以要用2片ADXL202。

单片机处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是实现控制算法、完成信号采集和信号转化的核心器件。所有的传感器信号和遥控指令都由单片机来识别和处理。单片机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运算后,将数据结果转化为控制信号输出到舵机,或者利用数据传输模块,传回到地面接收装置,从而完成对飞行器的航向的测控。由于单片机对电源有要求,为了保证其电源的稳定性,我们还设计了电源稳压保护电路。

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有相互关联的3对方向(航向,横滚和俯仰),每对方向都是关系飞机飞行姿态的直接因素。ADXL202型加速器的测量信号和接收机发送的信号混合控制直升机的姿态。控制电路将加速器的测量信号和遥控器发送的信号进行比较,得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舵机的转速。微小型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若受到外力的干扰产生方向的偏差,由加速器测量输出PWM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经过单片机处理和接收机信号比较后输出,采用单片机脉冲计数的方法,向舵机输出PWM类型的控制指令,操纵舵机的变化,控制保持飞机的姿态。

在基于单片机的姿态测控系统中,选用舵机作为执行器件,控制执行结构的转角和位移。在舵机控制中,一方面需要完成单片机的控制指令输出,从而控制航向变化和航向保持,另一方面需要参考原始的控制指令和加速度的反馈信号完成姿态控制的算法。尽管这两者来源不同,但是对舵机而言并无太大区别。控制信号对舵机的控制就是改变PWM信号的占空比,利用PWM信号占空比的变化改变舵机的位置。

四、软件设计及调试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姿态控制系统的软件包括C8051F单片机的初始化、各通道数据的获得、控制算法的实现、输出PWM信号给舵机。C8051F单片机的初始化包括端口管脚的配置、定时器的初始化、PCA初始化。C8051要接收5个通道的PWM信号,即遥控器的三通道PWM信号,ADXL202的2个通道的PWM信号。控制算法是最关键的,首先根据遥控器输入的第三个通道PWM数值进行切换,比如接收到的第三个通过的PWM数值小于150(1.5ms)就切换到输出信号不受ADXL202影响的状态,即输出信号是遥控器的输入信号,中间不经过处理;如果数值大于150(1.5ms)就切换到输出信号是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和ADXL202的信号反馈到遥控器的输入信号,如果ADXL202测得有加速度证明航向角度偏离了预期的角度,就要通过修正输出信号保证旋翼保持在预期的转速。

PWM模块有C8051的PCA模块配置为高速输出方式,当PCA0H的值与该模块的寄存器PCA0CPLn和PCA0CPHn中的常数值相等时,CEXn引脚上的逻辑电平发生一次跳变,同时触发一次中断,实现PWM功能。为了试验设计出的印刷电路板是否能够满足输出控制信号的要求,设计了试验程序,来生成固定循环的能够控制舵机按照要求的方向来转动。设计的要求是舵机能够向左以固定频率转动,然后转回平衡位置,以此来循环转动。以此来检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是否能够产生控制信号并且驱动舵机来按要求转动。经过调试,用数字式示波器证明舵机完全按照单片机的输出控制命令进行转动,方向和延迟都正确。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单片机;抗干扰;控制状态;冗余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小规模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不单要突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性,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否则就无法体现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1.系统受到干扰的主要原因和现象

由于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往往是比较恶劣和复杂的,其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必须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否则将导致控制误差加大,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

影响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的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电气干扰,以及系统结果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制造工艺和外部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干扰后果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误差加大。干扰侵入单片机控制系统测量单元模拟信号的输入通道,叠加在有用信号之上,会使数据采集误差加大,特别是当传感器输出弱信号时干扰更加严重。

(2)控制状态失灵。微机输出的控制信号常依赖某些条件的状态输入信号和这些信号的逻辑处理结果。若这些输入的状态信号受到干扰,引入虚假状态信号,将导致输出控制误差加大,甚至控制失常。

(3)数据受干扰发生变化。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由于RAM存储器是可以读/写的,故在干扰的侵害下,RAM中的数据有可能被窜改。在单片微机系统中,程序及表格、常数存于程序存储器中,避免了这些数据受到干扰破坏,但对于内RAM、外扩RAM中的数据都有可能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化。根据干扰窜入的途径、受干扰数据的性质不同,系统受损坏的情况也不同.有的造成数据误差.有的使控制失灵,有的改变程序状态,有的改变某些部件(如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等)的工作状态等。

(4)程序运行失常。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程序计数器的正常工作,是系统维持程序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果外界干扰导致计数器的值改变,破坏了程序的正常运行。由于受到干扰后计数器的值是随机的,因而导致程序混乱。通常的情况是程序将执行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指令,最后进入"死循环",这将使输出严重混乱或系统失灵。

2.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分析和方法

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的可靠性技术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不仅与设计、制造、检验、安装、维护有关,还与生产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使用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有关。这里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分析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最常用方法。

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元器件本身的性能与可靠性。元器件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其特性好坏与稳定性直接影响整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因此,在可靠性设计当中,首要的工作是精选元器件,使其在长期稳定性、精度等级方面满足要求。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不断提高,现在小功率晶体管及中小规模IC芯片的实际故障大约为10×10-9/h。这为提高系统性能与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系统结构设计。包括硬件电路结构和运行软件设计。电路设计中要求元器件或线路布局合理以消除元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相互干扰,优化的电路设计也可以消除或削弱外部干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如去耦电路、平衡电路等。同时也可以采用冗余结构,也称容错技术或故障掩盖技术,它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的并联或备用单元〔包括硬件单元或软件单元〕数目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当某些元器件发生故障时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对于消减外部电磁干扰,可采用电磁兼容设计,目的是提高单片机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性,即能保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常用的抗电磁干扰的硬件措施有滤波技术、去耦电路、屏蔽技术、接地技术等。

软件是微机系统区别于其它通用电子设备的独到之处,通过合理编制软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常用的软件措施主要有:一是信息冗余技术,对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而言,保持信号信息和重要数据是提高可靠性的主要方面。为防止系统故障等原因而丢失信息,常将重要数据或文件多重化,复制一份或多份"拷贝",并存于不同空间,一旦某一区间或某一备份被破坏,则自动从其它部分重新复制,使信息得以恢复。二是时间冗余技术,为提高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的可靠性,可采用重复执行某一操作或某一程序,并将执行结果与前一次结果进行比较对照来确认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只有当两次结果相同时,才被认可,并进行下一步操作。

若两次结果不相同,可再次重复执行一次,当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之中的一次相同时,则认为另一结果是偶然故障引起的,应剔除。若三次结果均不相同,则初步判定为硬件永久性故障,需进一步检查。这种办法是用时间为代价来换取可靠性,称为时间冗余技术,也称为重复检测技术。三是故障自动检测与诊断技术,对于复杂系统,为了保证能及时检测出有故障装置或单元模块,以便及时把有用单元替换上去,就需要对系统进行在线测试与诊断。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判定动作或功能的正常性;二是为了及时指出故障部位,缩短维修时间。四是软件可靠性技术:单片机控制系统运行软件是系统要实行的各项功能的具体反映。软件的可靠性主要标志是软件是否真实而准确地描述了要实现的各种功能。因此对生产工艺过程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软件的编写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是设计人员对生产工艺过程的深入了解,并且使软件易读、易测和易修改。五是失效保险技术:有些重要系统,一但发生故障时希望整个系统应处于安全或保险状态。此外,还有常见的数字滤波、程序运行监视及故障自动恢复技术等。

(3)安装与调试。元器件与整个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是保证系统运行与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尽管元器件选择严格,系统整体设计合理,但安装工艺粗糙,调试不严格,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外因是指单片机控制系统所处工作环境中的外部设备或空间条件导致系统运行的不可靠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外部电气条件,如电源电压的稳定性、强电场与磁场等的影响;二是外部空间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三是外部机械条件,如振动、冲击等。

为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采取屏蔽措施、远离产生强电场干扰的设备;加强通风以降低环境温度;安装紧固以防振动等。

元器件的选择是根本,合理安装调试是基础,系统设计是手段,外部环境是保证,这是可靠性设计遵循的基本准则,并贯穿于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全过程。为实现这些准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硬件或软件方面的措施,这是可靠性设计的根本任务。

中小规模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工作环境,采用以上的系统抗干扰优化设计的措施与方法,基本能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充分地体现单片机控制系统在不增加控制成本的情况提高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性能与智能性的优越所在。

参考文献

[1]胡连柱,姜宝山.简析单片机软硬件的抗干扰设计技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2]徐明龙,王赤虎.利用单片机实现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单线混合传输,电子设计应用,2004,1.

第15篇

本文对温度、湿度两个显著影响温室作物生长的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构建的温湿度模糊控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图2中,T和H分别为模糊控制系统输出的温室环境温度和湿度值;T1、H1分别为根据专家经验给出的农作物生长最佳的温度和湿度值;eT1、eH1分别为给定值与温室环境的实际测量值的偏差;ecT1、ecH1分别为温湿度偏差随时间的变化率。

2温湿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2.1输入与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根据温室大棚的实际状况,以温湿度偏差及其偏差变化率为输入变量,各输入变量的模糊化信息如表1所示。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既考虑控制规则的灵活性又兼顾简单易行。表1中,4个输入变量模糊集均取为A,A为{NB,NS,ZE,PS,PB};模糊论域均取为B,B为{-4,-3,-2,-1,0,1,2,3,4}。模糊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变量为前窗、天窗、后窗、遮阳帘、通风机、加湿器和加热器。这7个变量均为开关量,只有开和关(0/1)两种状态,分别用符号u1、u2、u3、u4、u5、u6、u7表示这7个变量。

2.2隶属函数的确定

由于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在输入值变化时比正态分布或高斯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6],因此本研究中温湿度偏差与偏差变化率均选取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图4为各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选择的模糊集宽度为4。因为宽度过小会造成部分区间空缺,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控制规则,收敛性不好;宽度过大会造成控制规则的重叠部分过多,相互间影响加大并且响应速度也变慢[7]。根据隶属度函数对输入变量量化为9个等级,其相应的隶属度赋值如表2所示。

2.3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

模糊控制规则的形成实质上是把操作者的经验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凝练得到的若干条模糊控制规则[8]。经对实际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发现温湿度间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即当通过某一执行机构改变温度(湿度)时湿度(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定模糊控制规则时就要渗透解耦的思想。基于此,对7种执行机构的开关状态做如下考虑:u1、u2和u3每打开一个设备降温和降湿效果增强一点,但速度较慢;u5开通后其降温和降湿速度明显比u1、u2、u3快;u4降温作用明显,对湿度基本无影响;u6主要起加湿作用,降温为次要作用;u7主要为增温作用,降湿为次要作用。研究中制定了温度与湿度之间、温度变化率与湿度变化率之间的两个模糊控制规则表,在此仅列出温度与湿度之间的模糊控制规则,如表3所示。表3中,U为u1到u7这7个变量的开关状态,开用“1”表示,关用“0”表示。

2.4反模糊化

模糊控制器输出的是模糊语言不同取值的一种组合,由于被控对象只接受一个精确的控制量,因此需要从组合中判决出一个精确的控制量,这也就是反模糊化的过程[9]。常用的判决方法有重心法、最大隶属度法和中位数法等,本研究采用重心法计算模糊控制输出的精确控制量。其具体表达式为u'=∑nj=1ωjμ(ωj)/∑nj=1μ(ωj)(1)其中,n为模糊变量个数,ωj为模糊变量,μ(ωj)是对应模糊变量的隶属度。本系统反模糊化的具体过程:首先温湿度误差或其误差变化率经量化后得到相应的量化等级,根据量化等级查询各个执行机构在控制规则表中对应的控制规则并使其激活。然后,由式(1)计算各个执行机构的输出值,计算结果等于0.5时,执行机构保持原来状态;计算结果大于0.5时,执行机构开;计算结果小于0.5时,执行机构关。基于这种思想,可建立各执行机构的模糊控制查询表,放在内存中,编写相应的PLC程序即可实现模糊控制器对执行机构的实时控制。

3温湿度模糊控制PLC程序设计

温湿度模糊控制PLC程序包括输入量的采样与模糊化程序、量化等级程序、模糊控制查询程序、执行机构控制程序和预警程序等[10],在此仅介绍有关输入采样、误差的计算和模糊控制查询的部分程序。本研究是在STEP7编程环境下完成的模糊控制程序。

3.1输入量采样和ET/EH计算程序

研究中应用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变送单元分别取0~50℃、0~100%RH,线性对应电流均为4~20mA,因此在编写PLC程序前需把温湿度的值与PLC中的数字量关系建立起来。具体过程如下:以温度为例,用I表示电流值,T表示温度值,X表示实时温度转换为PLC中的数字量值。由于0~50℃与4~20mA对应,4~20mA又与PLC中的数字量为6400~32000对应,因此可得曲线方程如式(2)与式(3)所示。根据式(4)即可计算0~50℃对应PLC内部的数字量值。如22℃对应数字量值为17664。同理,可求得湿度值与PLC中数字量的对应关系如式(5)所示。其中,H表示湿度。下面以温度为22℃和湿度为70%RH的情况编写相应的PLC程序,70%RH对应的数字量为24320。

3.2模糊控制查询程序

由反模糊化得到的模糊控制查询表实质上是一个9×9的二维数组,存在以VW200开始的81个字单元中。在此把数组的首地址指针设定为VD48,根据(VW20×9+WV18)×2即可计算偏移值,在查询表中定位并把相应值赋予WV28。

4系统实际运行测试

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任选某一天对控制效果进行实际测试。测试时的起始温度和湿度分别为32℃和52%RH,控制设定值分别为22℃和70%RH。对温湿度采样时间间隔均为5min,根据采集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0min左右时温湿度值均达到设定值,再经10min左右温湿值即达到预设的稳定状态值,达到了较满意的控制效果。控制系统达到稳态的时间可通过增减有关设备进行调节。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