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

网络治理工作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治理工作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治理工作

第1篇

自公安部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银行卡及账户开立展开了全面风险排查。对涉案账户及可疑账户采取管控措施,对个人新开立银行账户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从根源上杜绝银行卡出租、出售、买卖等违规违法行为。最大程度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主要采取的做法是:

一、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防范意识。利用晨夕会、案防会学习上级行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文件,培训讲解各项细则,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快速识别可疑特征,无论办卡还是卡片启用,或者办理卡片挂失换卡等业务,尤其是要加大对异地人员、老年人、刚步入社会或在校大学生进行严格认真审核。将“八询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宁可少办卡,切勿开疑户。

二、加大宣导力度,树立客户风险意识。在客户开户过程中,主动做好风险提示引导工作,明确提示出租、出借、买卖银行账户面临的法律风险,要求客户阅读并签署公安机关下发的个人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风险承诺书。对出现个人客户信息存在疑问、受他人组织、分批集中开户、开户目的不明、按他人指令操作、含糊回答、拒绝签署风险提示书等情况的,拒绝办理开户业务。

三、加大审查力度,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在开户时,客服经理不仅要审核客户提供的各类证明文件,对于可疑人员要加大审核力度,必要时延长办卡时间,上门核实实际居住地或电话确认该单位是否存在该客户。多角度审核客户提供信息,确认客户真实意愿,联系方式信息是否本人使用;在存续期内,将开户一个月内的所有客户批量进行电话外呼确认是否本人使用,对于空号、关机等现象重点关注,必要时对账户进行管控待核实无误后方可解控或销户处理。

第2篇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自动化平台;治理防控

近年来涉网络犯罪案件高发,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编制诈骗APP、植入木马等技术手段,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导致受害人遭受严重财产损失。目前,此类犯罪更是出现手法变幻更迭迅速、窝点境外扩散、作案群体公司化、黑灰产业泛滥的趋势。从全国情况来看,电信诈骗警情已有超过全部警情一半以上的趋势。如何有效打击治理成为全社会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工作的难点

公安机关在打击电信网络犯罪中,遭受诸多困难和问题。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在刑法中没有独立成罪造成刑事判决中对关联行为的司法定性的诸多困难,从体制机制层面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组织领导体系对于跨区域的网上案件打击治理存在诸多不适应问题。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已有很多专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将重点探讨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在侦查手段和技术支撑层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技术条件有限,打击监管难度大

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是犯罪集团与司法机关在通讯、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对抗。传统刑事技术手段无法适应当前打击涉网络犯罪的需求,达不到预期打击效果。相关行业如金融、通讯、互联网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对自身在预防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的违法犯罪责任认识和技术手段不够,再加上诸多利益因素,使得对该类犯罪的打击和监管更加困难和复杂。

(二)涉案群体广、金额大,资金查控难度大

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因为是通过网络纠结并在线上实施犯罪,具有“快速”的特点,团伙之间分工越来越细致,犯罪环节越来越多,且跨区域易隐秘,诈骗一旦实施得手,犯罪团伙会在几分钟内将资金快速分解到多级多个账户中,或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基金平台提现后隐蔽。目前,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与洗钱集团相互勾结,组成从诈骗到洗钱的犯罪链条。骗子在骗得受害人钱款后,通过银行卡、网络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买基金等多种渠道快速转移赃款。由于这个特点,现阶段公安机关面对电信诈骗案件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实现快速反应,公安机关处置的速度往往赶不上犯罪分子转移现金的速度而错失战机。即使破案也存在证据收集固定困难、追缴涉案资金困难等诸多问题电信诈骗案件还有“涉案账户多,资金追踪困难”的特点。如果公安机关不能第一时间协调银行对涉案账户进行止付、冻结,一级账户的资金就会被快速转发到多个二级账户,再转移到更多的三级账户,一般电信诈骗案件分流到三级账户已经有上百个账户,多级账户则更多。目前曾经追踪到最多12级账户,涉及银行卡动辄几百张,甚至几千张。公安机关需要联系银行查询数量庞大且流向复杂的资金流,按照原有的办案流程,需要查阅大量二维表格式的明细单,再靠人工去分析二维表中的资金流,工作量太大。以现阶段的警力和技术手段都无法快速完成资金流追踪、金流图绘制工作。

(三)系统平台支撑不足,反电诈中心功能发挥不充分

各级反电诈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地市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已经全部成立了反诈中心。但是,由于机构设置、工作机制、职能定位、职员配置、技术支撑平台的构建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地市级反诈骗中心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多案件高发的区分局还没有建成具有实战功能的反电诈中心,即使建了反诈中心由于缺乏具体建设内容和标准,没有有效的系统平台支撑,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实体运行功能,而成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的短板。因此反电诈自动化平台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侦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和实效。

二、反电诈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结合武汉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5年来的运行经验和实战效果,市(区)反电诈中心建设包括组织保障、业务工作机制、技术支撑体系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确保反电诈中心实体运行的组织保障

反电诈中心主要包括反诈机构搭建、组织建设、侦查配置、经费支持、跨区域协作和进步的空间等。按照《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规范》的要求,省、市建立的反诈中心和高发案的区分局都要建立反诈中心。反诈中心建立在刑侦部门,日常工作由刑侦部门承担,按照发案情况配备工作人员。市级反诈中心以武汉市局为例目前派驻人员为200人,其中处置反制人员70人,研判侦查100人,银行金融公司派驻人员30人。反诈中心要有硬件环境保障,具备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开通互联网、公安网、技术专网,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要具备充分经费保障,中心建设和日常运营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二)建立完善反电诈中心的业务工作机制

反电诈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警情处置机制、预警、资金查控、技术反制、研判打击线索经营等一系列的业务机制。警情处置指110警情(包括96110)接警及与其相关的资金快速止付、冻结、查询,通信阻断、关停,网址、封停等。受害人报警,110确认为电诈警情后,启动三方通话机制,并由反诈中心开展紧急止付工作。反诈中心下达督促立案等指令,办案单位(派出所)完成受害人笔录等处警工作,并开展受立案工作。反诈中心通过资金查控,对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数据进行全库检索分析,完成资金流等初侦初查工作;在侦查阶段,综合应用资金分析、技侦协同、网侦协同、业务处置、信息查控等手段完成侦查工作。预警机制是反诈中心通过与公安内外网多个83平台进行对接,获取数据资源或预警结果数据,并对其清洗、去重、格式化处理,再由市局、分局反诈中心进行电话预警,在技侦、网侦和治安部门配合下,寻找疑似受害人,上门阻止正在发生的诈骗行为。行业治理机制是通过两卡查控,向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开卡人信息,打击贩卡行为。公安机关将案件分析、技侦、网侦汇聚涉诈犯罪的手机卡、实施犯罪的网址、域名、APP等涉案信息,提供给运营商开展阻断封停等行业治理工作。

(三)建立反电诈中心技术支撑体系

反电诈中心的技术核心是反电诈自动化平台的建设,该平台能够支撑反电诈中心各个部门和作战单元的实体化运行。反电诈自动化平台是反诈中心完成电信诈骗案件快速接处警、快速止付、快速拦截电话、快速追踪资金流向、绘制金流图等业务处置平台,同时还是开展精确预警劝阻,实时反制防范的业务管理平台,且能够实现公安机关、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动协作,最终协助民警快速立案、串并案件、线索分析、侦查办案等。

三、反电诈中心自动化平台解决的实际问题

市(区)反电诈中心是一个实体化作战的中心,但反电诈中心如果不能用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去开展工作,以现有的警力来应对目前的发案状况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的要求。为满足《深化公安机关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工作机制》的要求,适应打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新形势,有必要建设反电诈中心自动化平台,为反电诈中心提供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支撑手段,解决如下问题。

(一)实现反电诈中心接处警处置

提供涉电诈案资金、通讯的快速处置手段,即针对银行账号、第三方支付的止付、冻结、查询;针对电话、通讯账号、微信、QQ、网址的阻断、关停、封停等网上自动化操作。以武汉反诈中心情况看,资金有效止付最长时间为报警后2小时,而最好的止付时间是报警后10分钟内越快越好。所以在处置阶段应该力求在现有的各个环节更快一秒钟。

(二)实现反电诈中心电话预警处置

通过整合清洗格式化公安部预警数据、省厅预警数据、通信管理局预警数据、大型互联网公司预警数据,构建电话预警工作平台,通过分析研判建立预警模型,在技侦、网侦、三大运营商技术支撑下,实现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反电信网络诈骗预警机制。

(三)实现资金查控处置

通过与公安部反诈平台的对接,实现对300093千家银行和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自动快速的止付、冻结明细查询。根据资金模型算法,自动生成反电诈案件资金流80%初侦初查工作,减轻民警负担,提高破案效率;针对“冒充公检法”等大要案,自动分析其资金交易情况,查询水房卡等资金交易信息;针对“QQ交友诈骗”等小案,根据资金交易模型,追踪资金流向,分析涉案账号,推导犯罪嫌疑人信息。

(四)实现全要素数据库建设

通过与110系统、警综平台、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的无缝对接,构建大数据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要素数据库。“信息导侦”是打击犯罪的必由之路,尤其对于证据线索庞大、系列性、有组织性犯罪的电信网络案件,只有建立完整的电信网络犯罪数据库,针对电信网络犯罪的案件线索资料,犯罪嫌疑人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在公安网内实现快速自动串并、共享、传递,才能更有利于犯罪侦查工作的开展,还原犯罪事实、追踪犯罪分子。

(五)实现非接触性案件的分析研判

对正在侦查的非接触性有关案件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和剖析。一是通过对案件的时间、空间等各种案件要素或条件,对案件进行聚类,形成相似或相近的聚类案件,即类案聚合分析,为侦查提供多维度、多角度的侦查思路和线索。二是根据案件要素,对案件进行关联,形成关联案件,即类案关联分析。从侦查目标人员或目标案件入手,对其相关各种情况进行关联,得到关系人或相似案件情况。人员关联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同案关系、团伙关系等强关联关系,以及同住、同行、通话、交易等社会交往关系或经济活动关系即弱关联关系。

(六)实现个人银行卡和对公账号监控处置

目前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与洗钱集团相互勾结,组成从诈骗到洗钱犯罪链条。骗子在骗得受害人钱款后通过银行卡、网络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基金平台等多种渠道快速转移账款。在电诈犯罪的洗钱环节既有通过个人贩售银行卡也有对公账号转账洗钱的行为。所以,要对已有的一级涉案银行卡进行分析,建立研判模型,及时发现个人贩售银行卡行为,并建立相应处置和打击机制。对涉案的对公账户信息分析,建立扩线模型,批量发现空壳公司和“蛇头”,并建立相应处置和打击机制。

(七)实现个人电话卡及收卡人监控处置

即针对个人贩售电话卡日趋严重的形势,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发现个人贩售电话卡行为,并建立相应的处置和打击机制。针对在电诈案件中提供、收集、贩卖银行卡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处置和打击机制。

[参考文献]

[1]付超,梁易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10):69-72.

[2]杨晋辉.智慧公安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控思考[J].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21,31(01):32-39.

[3]徐凯燕.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侦查的困境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5):153-154.

[4]卢建平,王昕宇.以现代化治理方略应对电信网络诈骗[N].检察日报,2021-04-29(003).

[5]刘静坤.破解电信网络诈骗取证难题,织密刑事法网[N].人民法院报,2021-06-23(003).

[6]吴照美.韩国防控电话金融诈欺犯罪的主要思路及启示[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04).

[7]湖北:以打开路精准防范综合治理打响反电诈人民战争[J].中国防伪报道,2021(05):30-33.

[8]人民公安报评论员.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J].中国防伪报道,2021(05):19.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 发展; 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39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78- 02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它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更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政工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创建传统与现代交融、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时空跨越。

2 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 网络带来的机遇

2.1.1 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上大部分资源是公开的和共享的,政工人员利用网络可以掌握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将思想政治宣传资料发给广大员工,减少了复印文件的麻烦。

2.1.2 网络的快捷增强了工作的便捷

以前政工人员常为了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现在鼠标轻轻一点,信息就可以传递到位,增强了工作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同时,这种快捷还可以让政工人员及时掌握广大员工的思想实际,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1.3 网络的交互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和互动,增加了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网络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交流犹似面对面促膝谈心,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2.2 网络带来的挑战

2.2.1 网络具有虚拟性

通过网络构建的虚拟环境,人们借助电脑就能沟通、分享,容易产生虚拟的情感,用“人机交往”代替“人际交往”。这容易造成广大员工人际接触减少,忽视同事情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疏离,使人产生压抑、苦闷、焦虑等情绪。

2.2.2 网络信息多而杂

网络的开放使得信息多而杂,真假难辨,这些信息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垃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我们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容易使职工在价值判断上简单化,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偏颇。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如何引导广大员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成为网络时代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3 利用网络平台助推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扬长避短,大胆创新,尤其是在网络使用率特别高的新闻单位中,更要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唱响网络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3.1 建立网站,拓宽工作空间

可通过建立单位网站或网页,建立起一套集教育、服务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网络体系。网站内容要丰富,可以开设“思想园地”、“党建园地”、“热点讨论”、“工作建议”等栏目,既突出自己特色,也可以广纳其他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优秀成果,并不断更新网站内容,让更多的员工乐于登录网站,主动参与网上政治学习与讨论。

这样,政工人员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站将信息及时;另一方面,普通员工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及时地将自己的建议或信息反馈给管理层,营造一种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氛围,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与党群关系。

在网站的设计上,可以用单位文化、理念主导网页设计风格,既简洁大方,充分体现员工的爱好,又不失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单位对外形象。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政工人员队伍,保障网站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网络上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天地。

3.2 借助网络,丰富工作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节奏普遍较慢,资料零乱分散,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而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可以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政工师要善于开发利用网上资源,提高政治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吸引力。

政工人员要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如利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网上信息,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思想政治工作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还可以把典型、榜样的事迹以视频、场景再现等形式置于网络之上,会成为更为直接、有力的教育形式;可以把网上内容与大家身边发生的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更具感染力;可以建立网上政治教育课堂;可以利用网络声音、图像、文字,采用在线交流或视频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3 创新方式,加强思想交流

网络环境的互动性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使政工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思想交流方式。通过开设电子论坛、网上辩论、网上咨询等方式,以平等的角色进行专题讨论,因势利导,化解工作、生活中的矛盾,并进行有说服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在沟通中,政工人员的语言还可以吸收网络语言贴近大众的特点,多些春风化雨式的交流,声情并茂,增强感染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创新方式,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QQ群,为广大员工提供一个情感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增强了员工同政工人员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开通政工人员博客,一方面让员工了解政工人员,另一方面为政工人员展现自身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提供一个平台。

4 结 语

网络平台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展现了一种新方式,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发挥网络优势,创新工作思维,不断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才能提高工作实效性,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