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

中华护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华护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华护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11-12):1744-1756.

第2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男46例,女66例,平均年龄54.6岁,其中胃癌13例,食管癌24例,乳癌15例,肺癌30例,恶性淋巴瘤3例,结肠癌10例,直肠癌8例,骨肉瘤9。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107例,肘正中静脉5例。置入导管长度(43-52)cm,置管时间(35-185)天,平均置管时间78天。除2例病人自行拔管外,余均按治疗计划撤管。

1.2材料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3]PICC单腔导管、无菌手套2副、肝素帽1只、生理盐水1瓶、3M无菌半透膜。

1.3置管前准备

应用此导管应先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向患者讲解插管目的、方法、优点,术中配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环境准备:置管前紫外线消毒病室30分钟,室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保持病安静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3]。操作中应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术前严格洗手,最好刷手,术中防止皮肤和导管污染,使感染率降到最低。

1.4操作步骤

1.4.1穿刺部位选择依次选择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同时应严格选择适应置管条件的血管,避免选择损伤硬化过细的血管,避免选择乳腺或腋部曾手术一侧的手臂。

1.4.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或半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头偏向穿刺侧。测量插管长度,从预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肋间隙[2]。操作者带戴口罩及手套,将第一块无菌巾垫在患者手臂下,严格消毒穿刺点,范围10cm×10cm,扎止血带,更换手套,铺孔巾,用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将针鞘向血管内送进约0.15cm,撤出穿刺针芯,将导管由鞘内送入中心静脉至预定长度,固定导已置管患者的感受,解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同时向他们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5护理

1.5.1穿刺后做好有关记录包括导管型号,穿刺静脉名称,置管名称长度,胸片结果、穿刺日期及操作者,置管完毕。

1.5.2正确封管封管有其特殊性,要求脉冲式正压封管,注射器操作时避免压力过大,不宜用10cm以下的注射器进正确的封管,因为注射器的管腔容积越小,施在导管壁上的压力就越大。输液后不需要用肝素封管,只用20cm无菌生理盐水脉压正压封管。

1.5.3严格无菌操作更换贴膜时应注意沿导管方向向上揭开敷贴,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换药时遵守无菌技术,彻底消毒,特别是针眼处用碘酒棉签按压数分钟,伤口无渗血时根据情况每周换药1次-2次,如伤口红肿伴疼痛,则消毒后针眼处涂百多邦软膏,增加换药次数每天2次,本组有1例患者经1周换药后症状消失。发现敷贴潮湿脱落疑污染时及时更换,每次换药后护理记录上应记录导管留置体内长度。

1.5.4保持导管通畅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在输液过程中,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氨基酸脂肪乳后需用无菌生理盐水100ml冲管。患者变动,大便、恶心呕吐时应随时调整滴速,以防导管内凝血、折叠、脱落等,以便及时处理。

2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2.1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2.6%-9.7%,多发生穿刺后1~7d[4]。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和)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主要为机械性刺激所致。原因可能为:①导管在血管内的机械性刺激;②选择的导管型号不当(导管粗、血管细,导管不能在血管内漂浮),材料过硬;③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探刺血管造成机械性刺激和损伤;④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5,6]。一旦发生,应立即处理,若处理后2-3天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则应立即拔管。本组发生2例,对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取下列方法:减少患肢活动,局部硫酸镁湿敷,2例均缓解。

2.2血栓形成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相关,与导管的类型、插入的血管、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7]。本组患者未出现血栓并发症。

2.3穿刺点渗血在肿瘤化疗患者出现,首先应排除是否有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另外,多见于局部压迫止血不足,或患者运动过频、动作过大。对此,常规置管前了解患者血常规、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同时置管后做好宣教工作,避免不良因素发生。当发现有渗血,勤换敷贴,勤加置管管理操作规范,加强无菌观念及技术。

2.4导管堵塞除外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是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没有定期冲管造成导管扭曲、打折。预防措施: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封管用10ml肝素钠稀释液行脉冲式推注冲管,患者未输液时要正压封管,定期冲管。

2.5导管脱出本组1例患者为食管癌脑转移病人,意识不清,颅高压症状发作时强行拉出。另1例患者在睡觉时自行拔除导管。对此,我科加强护士责任心培养,置管前应反复交待、教育,并对患者家属行健康教育。嘱患者穿宽松及大袖的衣服,用袜套或护膝保护肘部。护士在固定导管时,也不宜留有过多的导管在敷贴外。

3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施行PICC,置管成功率100%,发生静脉炎2例,感染3例,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自行拔除PICC管,1例重新置管,并完成化疗。1例未再置管。

4讨论

PICC的优点

操作方便,易于掌握。护士按照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可以独立完成,故成功率高,无须局麻、缝针、创伤小,患者可带管活动,同时也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赵洁.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的护理9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1.

[3]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等.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

[4]沈建英,呼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2786.

[5]王晓娅,徐氚,倪柳琴,等.PICC术外测量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2004,4(9):154.

[6]袁玲,李蓉梅.PICC置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452948.

[7]陶立芳,袁玲,陈颖君,等.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5,29:2707.

第3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男46例,女66例,平均年龄54.6岁,其中胃癌13例,食管癌24例,乳癌15例,肺癌30例,恶性淋巴瘤3例,结肠癌10例,直肠癌8例,骨肉瘤9。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107例,肘正中静脉5例。置入导管长度(43-52)cm,置管时间(35-185)天,平均置管时间78天。除2例病人自行拔管外,余均按治疗计划撤管。

1.2材料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3]PICC单腔导管、无菌手套2副、肝素帽1只、生理盐水1瓶、3M无菌半透膜。

1.3置管前准备

应用此导管应先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向患者讲解插管目的、方法、优点,术中配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环境准备:置管前紫外线消毒病室30分钟,室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保持病安静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恶性肿瘤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3]。操作中应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术前严格洗手,最好刷手,术中防止皮肤和导管污染,使感染率降到最低。

1.4操作步骤

1.4.1穿刺部位选择依次选择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同时应严格选择适应置管条件的血管,避免选择损伤硬化过细的血管,避免选择乳腺或腋部曾手术一侧的手臂。

1.4.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或半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头偏向穿刺侧。测量插管长度,从预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二肋间隙[2]。操作者带戴口罩及手套,将第一块无菌巾垫在患者手臂下,严格消毒穿刺点,范围10cm×10cm,扎止血带,更换手套,铺孔巾,用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将针鞘向血管内送进约0.15cm,撤出穿刺针芯,将导管由鞘内送入中心静脉至预定长度,固定导已置管患者的感受,解除顾虑及紧张情绪,同时向他们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5护理

1.5.1穿刺后做好有关记录包括导管型号,穿刺静脉名称,置管名称长度,胸片结果、穿刺日期及操作者,置管完毕。

1.5.2正确封管封管有其特殊性,要求脉冲式正压封管,注射器操作时避免压力过大,不宜用10cm以下的注射器进正确的封管,因为注射器的管腔容积越小,施在导管壁上的压力就越大。输液后不需要用肝素封管,只用20cm无菌生理盐水脉压正压封管。

1.5.3严格无菌操作更换贴膜时应注意沿导管方向向上揭开敷贴,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换药时遵守无菌技术,彻底消毒,特别是针眼处用碘酒棉签按压数分钟,伤口无渗血时根据情况每周换药1次-2次,如伤口红肿伴疼痛,则消毒后针眼处涂百多邦软膏,增加换药次数每天2次,本组有1例患者经1周换药后症状消失。发现敷贴潮湿脱落疑污染时及时更换,每次换药后护理记录上应记录导管留置体内长度。

1.5.4保持导管通畅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在输液过程中,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氨基酸脂肪乳后需用无菌生理盐水100ml冲管。患者变动,大便、恶心呕吐时应随时调整滴速,以防导管内凝血、折叠、脱落等,以便及时处理。

2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2.1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2.6%-9.7%,多发生穿刺后1~7d[4]。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和)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主要为机械性刺激所致。原因可能为:①导管在血管内的机械性刺激;②选择的导管型号不当(导管粗、血管细,导管不能在血管内漂浮),材料过硬;③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探刺血管造成机械性刺激和损伤;④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5,6]。一旦发生,应立即处理,若处理后2-3天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则应立即拔管。本组发生2例,对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取下列方法:减少患肢活动,局部硫酸镁湿敷,2例均缓解。

2.2血栓形成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相关,与导管的类型、插入的血管、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7]。本组患者未出现血栓并发症。

2.3穿刺点渗血在肿瘤化疗患者出现,首先应排除是否有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另外,多见于局部压迫止血不足,或患者运动过频、动作过大。对此,常规置管前了解患者血常规、凝血机制检查结果。同时置管后做好宣教工作,避免不良因素发生。当发现有渗血,勤换敷贴,勤加置管管理操作规范,加强无菌观念及技术。

2.4导管堵塞除外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是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没有定期冲管造成导管扭曲、打折。预防措施: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封管用10ml肝素钠稀释液行脉冲式推注冲管,患者未输液时要正压封管,定期冲管。

2.5导管脱出本组1例患者为食管癌脑转移病人,意识不清,颅高压症状发作时强行拉出。另1例患者在睡觉时自行拔除导管。对此,我科加强护士责任心培养,置管前应反复交待、教育,并对患者家属行健康教育。嘱患者穿宽松及大袖的衣服,用袜套或护膝保护肘部。护士在固定导管时,也不宜留有过多的导管在敷贴外。

3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施行PICC,置管成功率100%,发生静脉炎2例,感染3例,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自行拔除PICC管,1例重新置管,并完成化疗。1例未再置管。

4讨论

PICC的优点

操作方便,易于掌握。护士按照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可以独立完成,故成功率高,无须局麻、缝针、创伤小,患者可带管活动,同时也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淑华,王建荣.静脉输液相关新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赵洁.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的护理96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11.

[3]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等.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

[4]沈建英,呼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2786.

[5]王晓娅,徐氚,倪柳琴,等.PICC术外测量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2004,4(9):154.

[6]袁玲,李蓉梅.PICC置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452948.

[7]陶立芳,袁玲,陈颖君,等.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5,29: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