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日本饮食文化日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异文化 理解 日语教育
一、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的日语教育,尤其是基础阶段的教育更重视对日语语言系统本身的教授,强调对词汇意思的记忆,句型的反复替换以及造句等练习,语法知识的掌握。说到文化,大多是开设《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等专门课程,把文化教学看作提高学生日语语言能力的辅助课程。给学生的是大量笼统的、概括性的文化知识。其教学方法是将大量知识性信息通过听读方式介绍给学生的灌输法或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我们一直在把文化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和学习,而忽视了日语使用时的一些交际文化。言语能力实际上是交流沟通能力的一部分,如果想让学生能在交流中很好地运用日语,就不但要使他们掌握日语的基本构造,还必须掌握日本人的社会人际关系、价值观、禁忌,等等,也就是说不仅要教给学生日语文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在日本社会中日语的真实地使用状况。传统教授模式的缺点就在于学生徒有很好的语言功底,但缺乏交际能力,在语言的应用上生硬,不地道。对日本人的行为,语言模式难以理解,造成与日本人沟通的障碍,产生文化冲击。
二、异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和难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长大的。随着成长,我们逐渐形成了在这种环境下所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认知结构(scheme),这种认知结构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包括语言在内的我们的各种行为方式。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临界期”的假说,就是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年龄(大概在10岁~12、3岁)以后,他对所学习的语言和文化的掌握再不可能达到母语者水平。也就是说,超过一定的年龄后,对异文化可以做到理性的认识,但要达到情感上的认可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换句说,我们所形成的理性的认知结构(intelligent scheme)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而我们所具有的情感的认知结构(emotional scheme)却是深深地扎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正是这种情感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成为我们对异文化理解的障碍。
我们使用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理性的语言阐述自己理性的思考,另一种是用语言进行日常的情感交流。前者在进行科学和数学领域的交流时,一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因为尽管语言不同,但其规则是共通的。但在进行文学、思想、宗教等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的交流时,就会体现出各自言语文化的独特的陈述方式。而扎根于各自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进行日常情感交流的基础。我们所说的异文化之间的沟通障碍最容易发生在诸如情感交流等,充分反映出各自的文化背景的交流中。
三、如何在日语教育中导入异文化
1.单词讲解中导入文化
讲解单词时,在强调其发音,语调,书写和意思的同时,更注重一个单词和汉语在使用场合和使用方法的不同,着眼于一个词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比如,在讲到「先生这个词时,要强调它和汉语使用范围的不同,日本人习惯把什么阶层的人称作「先生。现代汉语中,“先生”这个词已经超越了职业范围,演变成含有尊敬意义的结尾词。还有在中国的校园里常常可以见到学生见到老师后,只叫一声“张老师”或“李老师”等就算是与老师打了招呼,而如果要把这种习惯用于对日本老师的寒暄,老师一定会很奇怪,他会以为学生叫他有什么事而停下来等候学生的下文。
2.句型讲解中导入文化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初级日语教材中,都会在一开始不久讲到「これは~です「それは~です这样的句型,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堂练习时,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问答,老师指着书问学生「これは何ですか(这是什么?)学生回答「それは本です。(那是书。)这种练习纯粹是为了课堂练习句型而人工设计的,缺乏现实实用性,所以与其作这种现实生活中很少会碰到的练习,到不如多引导学生做像A:「これはの本ですか(这是谁的书?)B:「それは私の本です。(那是我的熟。)A:「これはいくらですか(这个多少钱?)B:「それは1000です(那个一千日元。)等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会话练习。
我们的教材中都会提到「さしあげる是「あげる的敬语形式,所以学生就会说出「先生、辞をしてさし上げましょう这样的句子。「~てあげる这一句型有一种自己认为做了一件对对方很好的事,而把这种恩惠强加于人的感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尽量避免使用。在此可以把它改成「お持ちしましょう的谦语形式就更符合日本人的交际规则了。授受关系和敬语是日语的特点也是难点,之所以难,正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日本人人际交往中的文化侧面。
3.课文讲解中导入文化
讲解课文时是最容易导入文化内容的,教师一般也都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介绍很多有关日本的文化知识,但大都侧重于日本的文学、生活和社会状况等的介绍,而不太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比如说在介绍日本的饮食文化时,除了介绍日本的生鱼片,漂亮的饮食器皿之外,不妨探讨一下,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其语言上是如何体现的,比如我们汉语有一句谚语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这句话用日语说就是「腐っても。我们用骆驼和马做比,反映了大陆文化的特色,而处于岛国,每天生活离不开鱼的日本人用最具有他们文化特色的“加及鱼”做比。再比如我们汉语形容人多时,说“像下饺子一样”,而日本人说“芋を洗うよう”(像洗白薯一样),这些表现形式的不同都分别反映了各自饮食文化的特点。
4.运用各种辅助教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各种传媒为我们外语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电视,录像,漫画,互联网等都是帮助学生对异文化理解的不可多得的辅助教材,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效应更感性地接触到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语行为和语言模式。教师如果能学会适时、适地的灵活运用,一定会在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到传统的日本文化教育模式的不足,从异文化理解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对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地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日语教育。
参考文献:
[1]文化理解のための日本教育.文化文化部国.1999.
[2]山下秀夫.日本のことばとこころ.社学文.1986.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语;日常会话;共生
中图分类号:G13/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4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化交往的频繁,学习外语的目的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为了顺利进行交际,既需要理解潜藏在语言深处的文化的能力,也需要具有超越交际中的文化理解障碍的能力。
日语学习者(指把日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群体)通过日语会话课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日语表达本身以及日本人语言动作的特点等。学习者一方面会受到来自母语的文化背景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来自目的语的文化冲击,这些都会影响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质量等。怎样才能避免文化冲突,怎样才能将其冲突降到最低限度呢,本论文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尝试对日语会话课堂上的文化背景导入问题进行探讨,引用实例,尤其从其导入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日语学者减轻学习的负担,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事日语教学的人员都知道日语学习者虽然学习了日语的发音、词汇、语法等,但是要顺利做到使用日语进行沟通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当一个人向自己以外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不仅传达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同时也传递非语言特征的信息,比如:“表情”、“肢体动作”、“视线(目光)”、“姿势”以及“与对方的距离”等都属于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大多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出现意义上差异,因此,在交流时常常会引起误解。这些几乎都属于文化领域的范畴,受到文化的制约。语言信息来源于其归属的文化价值观,所以假如不能正确认知谈话对象的文化的话,就无法达到正确的理解,换而言之,无法顺利进行沟通。日本人在表达自己意志时,无论是语言方面还是非语言表达方面都是在遵从本民族的习惯为立足点的。
例如日本人早晨见面会互相大声打招呼说“お早うございます(早安)”,都认为这样可以让人感觉到团队的朝气和团队成员直接彼此的融洽的氛围。与此同时打招呼的人彼此之间还要弯腰鞠躬。据说日本的“鞠躬行礼”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弥生时代,意味着普通百姓对身份高的人的一种敬意。到了日本的飞鸟、奈良时代,日本以中国的礼法作为参照制定出了与身份相符合的“鞠躬行礼”。如今,“鞠躬行礼”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之一,当成了家常便饭。被认为生活中有了“鞠躬行礼”日本人的生活才具有了完整性和有序性。欣赏日剧或是日语动画片,经常会听到剧中人物因为做了对不住对方的事情等时会说“すいません(对不起)”,当说到这个寒暄语时,只要是日本人不论男女都会将身体稍稍放低。即一般情况下说这句寒暄语时,都要伴随“略微弯腰”这个动作。假如采取挺胸、直背、不错眼珠地盯看对方的脸的体态,说出这个寒暄语时,对方(日语为母语的听者)绝不会感到有抱歉的含义。假如讲话者(日语为其学习的目的语)从小就被教导,为了表示对他人心中无愧就必须经常挺胸的话,做出“稍微弯腰”这个动作将是很难的。同样,反过来习惯了略微弯腰行礼的日本人假如他们见到了以握手为寒暄手段的中国人或者欧美人的话,日本人会习惯地在略微弯腰的体态下伸出一只手与对方打招呼,此时的日本人的体态应该是很滑稽的,丧失了整体形象的严谨性,而且与对方的间隔距离过远,整个体态过于生硬,缺乏自然感。
在日语会话课堂上除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日语的单词发音、语调、句子结构、语法表达之外,那就是体态语动作方面的训练了。笔者认为由于日本民族是个喜好鞠躬的民族,所以首先要进行与日语表达相吻合的鞠躬行礼方面的训练。一般情况下为了表示郑重要先鞠躬行礼然后再说话,即“先礼后语”。由于受到对方的年龄、身份、性别以及进行鞠躬者对对方的尊重度的制约,所以鞠躬要有顺序,如年纪轻的人要主动向年龄高的人鞠躬;地位低的人(如:公司中的科员)要主动向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如:科长、部长、社长等)鞠躬;女性要先向男性鞠躬;店员要先向顾客鞠躬等等。“鞠躬行礼”是日本民族的有序性的突出代表。因此在会话课堂上遇到此种对话表达时,抓住时机训练学员的地道日式鞠躬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还有日语学习者需要习得日本的社会文化以及语言行动特征。多数情况下,由于对日本人的言语行动理解的欠缺而招致误解。为了交际能够顺利进行需要一种比语法能力还要高级的一种能力就是正确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比如从日本的饮食习惯上看,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是以吃光为敬,可以说日本的吃光为敬的饮食文化体现了一种节俭和节能。但是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希望盘中能够有剩余,预示我们生活富足,连年有余,所以在准备饭菜量的时候都要比实际人数多准备一些,形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日本人在外就餐的机会很多,主要采取AA制。
从讲话和听话方式上看,日语特征是讲话中不停地随声附和。这一点给许多学习日语的外国人带来了困扰。比如:
A:先L、秋~原へ行ったんですが…
B:エエ
A:久しぶりだったんで…
B:エエ
A:すっかり子が浃铯沥悚盲啤
B:ソウデショウネ
A:kの出口をg`えちゃって…
B:アッ、ソウテスカ
A:待ち合わせrgにWれたし、相手には怒られたし…
B:エエ、エエ
A:大浃扦筏郡琛
以上的对话中,用片假名表示的是为了促使讲话者继续进行话题的表达形式,是一种随声附和的表达。日语中表示随声附和的“エエ”、“ハイ”、“ウン”等等与表示赞同的作用同时出现,所以学习日语的外国人通常把它理解成“赞成的标识”,过后当发现讲话的日本人并非表赞同意义时,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感觉到“被骗了”,这可是一个无法挽救的误解,有可能日本人从此以后不会得到外国人的信任了。
日Z中的寒暄语的使用问题。如,外国人在日语课堂上学会了一句日语表达:“お出かけですか?どちらへ?(您要出门吗?要去哪里?)”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打探对方的隐私、惹人生气的一种表达。其实这句寒暄语,多数情况下它表示的意思是对听者的关心。即是一种礼节方面的问候,用外国语表达的寒暄,它是属于礼节方面的,还是实质性的等等,对这些的掌握程度也暗示着能够随心所欲使用外语的程度。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日语寒暄语的正确理解的引导。
日本人在与人见面寒暄时往往从回忆过去开始。日本人从他人处得到礼物或者请他人帮助做什么事情时,在当时就会致谢,而且下次再见面时还会再次致谢。日语表达的形式或者是“昨日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谢谢您昨天的关照)”、或者是“先L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谢谢您上周的费心)”等等。一般认为经常被使用的表达大概是“先日、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吧。这被认为是日本式的礼节。但是在汉语的寒暄表达中很少提起过去。也可以说没有约定俗成的固定表达式。这种表达实际上是告知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今天见面才开始的,重要的是要告知他们的关系从以前就存在的,属于确认的关系。日语中还有对眼前的对方表示关心的寒暄固定表达形式,如,“お元荬扦工(您好吗)?”对应这句话的传统表达是:“お浃铯辘りませんか(您好吗)?”它就表达了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来源于过去,换言之,听到使用这个寒暄语打招呼的话,第三者就知道了他们是老朋友了。在日语当中提及过去的寒暄语表达的频率很高而且数量也很多,比如、要走出家门时要说“行ってまいります(我走了)”、与此相反不出门的人要回应这句话说“行ってらしゃい(你走好)、从外面回到自己家的人要说“ただいま(我回来了)”、房间内的人要回应说“おりなさい(欢迎回来)”;就餐之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我开始吃了)”,吃完饭了,放下手中的餐具要说“ごY走でした(我吃饱了)等等,日语中固定的惯用表达式的寒暄语非常丰富。为了记住为数众多的日语寒暄语需要花大气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戴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胡振平.文化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1).
The Symbiosis of Japanese Culture and Japanese Daily Conversation
LV Ping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1,China)
摘要:日本的动漫文化,近年来在中国广为流行,其与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本文试论日本的动漫文化对高校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其变化。
关键词:日本动漫文化;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
近年来,日本的动画和漫画作品席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动漫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现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动漫作品也被视为日本文化的窗口,或作为日语学习的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动漫也逐渐由日语学习的内容或手段,演变成了日语学习的动机之一。国内也偶见关于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但是涉及日本的动漫文化与其联系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由此笔者试在小论中,论述近年来日本的动漫文化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其变化。
日本的动漫,可以称之为了解日本的窗口之一。樱井孝昌(2010)在其著作中说道,“(日本的动漫作品)反映了日本的社会、文化、时装和传统文化等。从榻榻米到饮食文化,从制服到原宿的时尚服饰等等,动漫把日本所有的一切都尽情展示给了全世界的青年们”。可见动漫的宣传力及其影响力之大。
以日语的动漫词语“KAWAII(かわいい)”为例,中文音译为“卡哇伊”,百度百科解释为,“网络时尚用语,意为可爱”。这个词,很久以前就成了网络流行语。不只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都在使用“KAWAII(かわいい)”。樱井孝昌(2009)称,“KAWAII(かわいい)这个日语词汇已经成为了世界通用语”。不仅如此,日语的“anime(アニメ)”和“manga(漫画)”,“动画”和“漫画”这两个词本身也变成了英语单词。此外,还有 「bishōjo(美少女)、bishōnen(美少年)、cosplay(コスプレ)、dōjinshi(同人誌)、otaku(御宅)、seiyu(声優)等等众多与动漫作品有着密切联系的日语词汇,也融入到了英语词汇中,风靡了全世界,我国也不例外。因为喜爱日本动漫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青年人日益增多,进而开始学习日语的人也不在少数。
关于“日语学习动机”,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也有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关于海外日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以日本国外的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其中82.8%的人为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调查从1990年实施以来,1993年、1998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已经进行了6次。
其中,2009年的调查报告《海外的日语教育现状(概要)》中写道,整体来看,“日语学习动机”中,诸多选项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选择“对日语本身感兴趣”的人为58.1%,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交流的需要”,为55.1%。接下来就是“想了解有关动画和漫画的知识”,为50.6%,列第三位。而且,从“日语学习动机”的类别来看,“知识取向”所占比率最高。2009年的调查研究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即在“知识取向”中,选择新增选项“动画和漫画的知识”的人占50.6%,高于选择“历史、文化知识”的47.7%。而在以往的调查中,包括2006年的调查,“日语学习动机”中,“想了解有关动画和漫画的知识”这一选项从未出现过。
因此,在2009年的调查中,从“动画和漫画的知识”被列入了“日语学习动机”这一点可见,日本的动漫对全世界青年人日语学习的影响之大。我国也是如此,从前述的诸多源于日本动漫的网络用语之流行便可见一斑。
国内关于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多为对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或日语公共课学生的研究,以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的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屈指可数。其中,蒋庆荣(2009)把“娱乐动机(看动漫影视等)”列入了为8个学习动机(注一)之一。芦媛媛(2010)也把“喜欢日本动漫”列入了14个日语学习动机(注二)的选项之一。由此可见,近年来,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出来,其作为国内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之一,已经开始受到了关注。
以笔者所在的山西大学日语专业为例,2001年入学的日语专业学生中,无一人是因为“对日本的动漫等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日语的。而2008年入学的日语专业学生中,因为“对日本的动漫等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几近半数。之后的2009到2011年,同样地,因为“对日本的动漫等感兴趣”而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也是只增不减。由此可见,作为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之一,“对日本的动漫感兴趣”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要因。从2000年左右的名不见经传,到2008年至当今的必不可少,日本的动漫,已经成为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语学习当中,一如既往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习动机之一的同时,也还是促进日语学习效果的催化剂和日本文化的窗口之一。
从以上论述可见,近五年左右,日本的动漫文化,已经成为了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如何抓住这一新特征,并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灵活运用,进而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将会成为新的课题。
注一:
8个学习动机为:1、信息交流动机(通过报刊资料等获取信息、与日本人交流)。2、文化动机(对日本、日本文化感兴趣)。3、兴趣动机(喜欢日语及其老师等)。4、娱乐动机(看动漫影视、玩游戏、听歌曲)。5、考试竞争动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通过等级考试等)。6、留学深造动机(去日本留学、工作、深造)。7、现实动机(多学一门外语、容易就业、毕业需要)。8、易学动机(日语好学)。学习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考试竞争、兴趣、信息交流、娱乐、留学深造、现实、文化、易学。娱乐动机居中。引自蒋庆荣(2009) 《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注二:
14个日语学习动机为:1、觉得日语很有趣。2、想通过日语学习,了解日本文化。3、想通过日语学习、掌握该语言的技能。4、喜欢日剧。5、喜欢日本动漫。6、喜欢日本偶像。7、喜欢玩日语版的电子游戏。8、受国内日语热的大气候影响。9、想继续读取日语研究生。10、想将来利用日语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11、想取得日语能力认定资格证书。12、感觉掌握日语技能,会比较有优越感。13、感觉会讲日语,会被别人羡慕。14、想去日本留学深造。
动机高的要因主要有,“想将来利用日语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想通过日语学习,掌握该语言的技能”“想取得日语能力认定资格证书”。动机低的要因主要有,“喜欢玩日语版的电子游戏”、“受国内日语热的大气候的影晌”、“感觉会讲日语,会被别人羡慕”。“喜欢日本动漫”的学习动机也居中。引自芦媛媛(2010) 《关于中国高校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桜井孝昌(2009)《世界カワイイ革命》PHP新書
[2]桜井孝昌(2010)《日本はアニメで再興する》アスキー新書
[3]蒋庆荣(2009)《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1.第5卷 第1期
[4]芦媛媛(2010)《关于中国高校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学习动机》《知识经济 》2010年04期
关键词:语伴;留学生;差异;交流
引言
国际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全球各地的文化越来越紧密交融起来。因此,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当代青年的身上显得越来越重要。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现今不光是语言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非语言类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掌握。语伴合作交流学习为双方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使得双方都可以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学习,可以说语伴合作学习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项活动。
语伴与留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是我们越秀外国语学院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需要一个实践的机会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所以作为留学生的语伴就为他们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而留学生初来中国学习汉语,在对汉语的学习与掌握上还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语伴的存在就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
在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得知,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效果尚有待提升,很多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停留在简单的小对话上,语伴在帮助留学生学习中文上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笔者拟对语伴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1.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文化环境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霍夫斯坦特曾对文化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程序”。所以由于各国家和民族在时间、空间和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而形成了各具自身特色的文化,这就造成了文化差异的出现。人们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定式,当非本族人员进入有别于自身成长的文化环境时,必然会产生诸多的问题。故而,文化环境的差异对跨文化间的交际起着很大的影响,在探究留学生与语伴之间的有效交流途径时,文化环境差异需要列入考虑范围。
1.1 宗教文化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文化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西方国家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主,西方文化又被称作“基督教文化”。在中国则是以佛教为主,中国文化受到佛教的影响,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演变,佛教中融有中国本土的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又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西方国家是一神论,且他们的信仰很坚定;中国则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家,讲究现实的功利性。又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同时制约着语言,语言学习需要了解文化,所以留学生在校学习汉语时,必然会产生某些宗教文化上的冲突。
例如,在给留学生讲中国的神话故事时,他们可能会不解,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神就是上帝,只有一个,但是中国的神话中却有许多的神,很多神都是由人修炼而成的,而且这些神的名字一般也翻译不成英语,这样就会给留学生在学习上造成影响。
1.2 饮食文化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别发达的文化,往往是这种文化越发达,相关的语言表达也就越丰富。
在以食为天的中国,饮食文化尤为发达,同样饮食词语也特别丰富,而且这些词语通过不同的隐喻手法融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西方国家中饮食文化相对而言就没有中国这么发达了,饮食词语也不是很丰富。这样的差异就造成当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饮食词语时无法理解这些意思。例如,单单一个“味”,就可以组成很多词语,比如“品味”、“意味”、“京味儿”、“够味”、“回味”、“乏味”等等,这些词都源于饮食生活,却又高于饮食,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些词语的学习对留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
1.3 汉语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力量不断的提高,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这股汉语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
这股汉语热潮促动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他们被神秘的中国文化吸引着,渴望去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外国留学生都带着一种主动的兴趣来学习汉语,而这种主动性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因为当你处于一个文化环境中,又主动的融入进去,主动的去获得这些语言文化知识时,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能使你更快的学到语言知识。
2.留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汉语,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制约,所以不能单靠“习得”,而主要得通过“学得”来掌握第二语言。
2.1 留学生的年龄差异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儿童和成年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上是有所不同的。在幼儿阶段进行的教学时,孩子们会比较容易接受,模仿和记忆能力都比较强,但是没有很强的自律性,所以学习需要经历很长的系统过程;成年人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律性强,学习目标明确,但是会受到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而影响到学习的进程。
2.2 留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学习的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而学习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对汉语的学习。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大多数又是职业工具目的。所以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都会偏向于一些商务工作上的语言词汇教学,这种目标明确式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接受。
2.3 留学生学习起点的高低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留学生的学习起点的不同对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例如,笔者学校的留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像韩国或者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能力上就比西欧国家的留学生要强。因为韩语和日语本身就是由汉语发展出去的,所以他们学习汉语就可以相对的容易一点;而西欧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母语所带来的迁移对他们学习汉语的影响大,他们想要学好汉语肯定是要费力一点的。
2.4 留学生学习时限的长短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学习时限的长短会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起限定作用,因为一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教师也需要更具留学生所在中国的时间制定教学的内容,以求能最大程度的让留学生学好汉语。
但是很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时间都不会很长,一般只有一年左右,有些留学生甚至只学习一个学期的时间就离开中国了。这就造成了留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汉语,而且时间进度很紧张,要学的内容又很多,留学生往往会只是走个过场而无法学好汉语。或者当他们刚开始可以深入时,又得离开这个语言学习的环境,不利于他们对汉语的学习。
3.留学生与语伴合作交流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能让留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更好的进行学习,语伴与留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途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校的四十名在校留学生被分成了四大组,分别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学习交流途径,来探究哪种途径相对于留学生和语伴来说是最有效的:
3.1 固定时间地点的课堂式互教互学
让来自不同地方的语伴组成小组,轮流给留学生上课,主要是讲一些中国各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或者是留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中国文化。但是文化环境差异使得双方间的交流变得复杂起来,例如:语伴跟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时,因没有特定的英语单词解释“大禹”,故而需要用其他的英语单词来代替解释,既不能失去中文中原有的意味,又要使留学生明白。所以在这样一个双语环境中,既锻炼了语伴们的口语组织能力,同时也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
虽然留学生语伴掌握的教学知识可能还不是很全面,但是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的教学确实是有收获的。日积月累的类似于课堂的小班制学习,而且是根据留学生感兴趣的中国文化来教学,留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相对较快较好。而对于留学生语伴来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外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对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成熟。
3.2 无固定时间地点的聊天谈心式生活口语练习
笔者的学校原本就会对在校的留学生安排一到两个语伴,帮助留学生尽快适应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在无固定时间地点的聊天谈心式学习中,语伴与留学生也可以在生活上进行交换交流,毕竟双方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在体验对方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收获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一些常用的有用的生活口语。而且这种途径也使得留学生和其语伴的交流时间比较自由,只要双方都有空就可以进行交流,即使交流时间不长,也可以在这种轻松自由的途径中学习生活口语。
但是这种交流途径也是有局限性的,随意自由的交流固然可以学习到一些语言知识,但是这种随意自由也有其不利之处。学习时间较短且松散,这会对留学生的二语教学有影响,语伴和留学生之间的交流话题可能会过于单调及时间上的随意性使得两者之间交流学习所得到的知识不能及时的稳固,会容易忘记。
3.3 跟随对方上课并从旁帮助的陪学式辅导
这一组的语伴是陪同留学生去上课,并从旁辅助他们学习。语伴可以在留学生课堂学习时,给予适时的从旁帮助,因为课堂上或许老师有时不能顾全到所有的学生,而且留学生的学习汉语的起点不同,虽然会对留学生进行班级的分配,但是有些汉语起点低的留学生仍需要多照顾,这时候语伴就可以给留学生解答他们的课堂疑问。而除听说读写的正规课程之外,留学生也可以与语伴一起去上一些形体艺术课(如:体育,舞蹈,绘画,音乐),在放松的环境中交流也是有助于学习的。在这些不分国界的课程中应该能勾起双方的共鸣,有效的进行学习交流。
但是语伴从旁帮助的陪学式辅导毕竟是没有进行过事前的准备,留学生产生的疑问也是课堂学习时随机产生的,所以有时会出现语伴不知道如何回答留学生问题的情况,两者的交流就会中断。
3.4 结伴出游购物的体验式旅游用语学习
在笔者学校学习的留学生们,也会利用节假日出去旅游,了解中国的山川风景、历史文化遗迹、传统小吃等。语伴陪同留学生一起去旅游,可以让留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和风景,而旅游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是有难度的,虽然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旅游时常用的词汇,例如:问路时会常用到的,但是如果要给留学生介绍旅游景点的特色或者其文化内涵,那就相对比较难了,所以这种途径的学习效果相对最差。
4.总结
留学生与语伴之间的交流学习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也会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干扰,但是语伴合作学习在现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交流学习途径更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次的调研中,笔者选择了年龄相仿的留学生,且他们的汉语水平相近,来学校也是以受教育为目的的,故在经过半年时间的观察研究中,笔者发现固定时间地点的课堂式互教互学对于留学生和其语伴的学习收效相对而言是最好的,使得两者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邱萍:《国际化背景下“语伴交流”及意义》,《现代交际》2012年9月,P37-39.
[2]乐凌丽:《英语课堂“主体参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科研纵横》2010年第9期,P16-17.
(1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650212;2云南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212)
摘要:旨在介绍日本见岛牛的保种及利用经验,为中国地方良种牛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对日本山口大学和山口县农林综合技术中心参观访问和参阅相关见岛牛的研究资料,较系统地介绍“见岛牛”的形成过程、生产和繁殖性能及其利用现状。结果表明:见岛牛于1928 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家自然珍宝”,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本土和牛,也是日本极为重要的牛种遗传资源。见岛牛肉质优良,能产生极好的“降霜肉”。通过采用见岛牛公牛(冷冻)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方式可生产高产、优质肉牛。见岛牛不但晚熟、体型小、繁殖率低,而且种群数量少,近交系数高。用见岛牛公牛(冷冻)改良肉、奶牛生产高产优质肉牛具有良好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见岛牛;外貌特征;生产性能
中图分类号:S823.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812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Oldest Bovine Species in Japan:Mishima Cattle
He Zhanxing1,2, Zhang Jicai1, Qu Kaixing1,2, Wang Ankui1, Huang Bizhi1
(1Yunnan Academy of Grassland and Animal science, Kunming 650212, Yunnan, China;2Yunnan Bee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Kunming 650212, Yunnan,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on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neticresources to the local rare bovine species in China, the experience of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n MishimaCattle in Japan was introduc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s in MishimaCattle were systematically stated via visiting Yamaguchi University and the Technological Center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maguchi Prefecture in Japan, and referring the related data of Mishima Cattle.Mishima Cattle were designated as Japanese‘national natural treasure’in 1928,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oldest Japanese Cattl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bovine resource in Japan. Mishima Cattle had the ability of topqualitybeef with‘flake meat’. Mishima bull (and/or frozen semen) crossed Holstein cows to produce thehybrids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quality beef. However, Mishima Cattle not only matured later, possessedsmall body size, low reproduction rate, but also had smaller population size and high inbreeding coefficient. Itis practical that Mishima bull and/or frozen semen cross beef and dairy breeds to produce high-quality beef.Key words: Mishima Catt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0 引言
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为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保持最大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降低近交系数的增加也是大多数保种方案得以实施的前提[1-2],最大程度地保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主要的保种目标[3]。然而在过去100 多年中,由于品种的灭绝率增加而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一直处在净丧失的过程[4]。因此,开展畜禽品种的保存、种质特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也是解决当前畜禽业出现世界性遗传基因贫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5]。借鉴国外优良地方牛种的保护和利用经验,对中国地方良种特别是珍稀牛种(如大额牛)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日本没有土生土长的古老的家养动物[6],大约在公元二世纪,随稻作传入,牛可能从中国北方经朝鲜半岛引到日本[7],并作为役用畜。“见岛牛(Mishima Cattle)”是最古老的日本土著牛种之一,因其长期饲养在偏远的孤岛—— 见岛(Mishima Island),使家系得到保存,1928 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家自然珍品”[8-9]。从系统发生学分析证实,见岛牛群体可以与另一个日本土著牛——口之岛牛(Kuchinoshima Cattle)相区别[10]。见岛牛作为日本重要的牛遗传资源,本橋[11]、芝田等[12]、林田等[13]、福倉[14]、原田等[15]和西村[16]先后对其体尺、体重进行了调查;米屋等[9] 基于见岛牛的发育,使用Brody、Gompertz、Bertalanffy 3 种非线性发育模型,制定了发育标准值;Nagamine 等[8] 对见岛牛及日本大陆的黑毛和牛(Wagyu)、短角牛、褐牛3 个肉牛品种微卫星DNA 标记,发现见岛牛的杂合基因型数量和等位基因位点显著低于其他3 个品种;Tsudat 等[10]全基因组测序表明,见岛牛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国内关振寰等[17]介绍了见岛牛的来源、特征以及见岛牛与荷斯坦牛、日本黑毛和牛杂交试验情况;张彬等[6]介绍了日本牛的遗传资源状况和对见岛牛、口之岛牛、黑毛和牛、日本褐牛、日本短角牛、日本无角牛各主要牛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初步描述,但没有对见岛牛更详细、深入的报道。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才开始食用牛肉和猪肉。为了获得体型大、产肉量高的肉牛,日本育种工作者根据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本土牛品种的体型小、产肉量低等特点及人们生产需要制定了相应的肉牛改良方针,先后从国外引进西门塔尔牛(Simmental)、爱尔夏牛(Aryshire)、瑞士褐牛(BrownSwiss)、安格斯(Angus)和短角牛(Shorthorn)等肉牛品种与本地牛进行杂交,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各地方特色的黑毛和牛(Japanese Black)、褐毛和牛(Japanese Brown)、短角和牛(Japanese Shorthorn)和无角和牛(Japanese Polled)肉牛品种,形成了日本牛的独特性状,是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的著名肉牛品种。然而,随着各地引种和育种力度的加大,日本土著牛种的基因库被“稀释”,绝大多数地方牛种已经消失[6],目前,仅存有山口县的见岛牛和鹿儿岛县的口之岛牛为至今未受外血侵蚀的日本纯种和牛。本研究通过笔者对日本山口大学和山口县农林综合技术中心(原山口县畜产试验场)的参观访问及参阅相关对见岛牛的研究资料,较系统地介绍见岛牛的形成过程、生产和繁殖性能及其利用现状,期望对中国地方珍稀良种牛的保护与利用有所启示与借鉴。
1 见岛概况
见岛位于日本山口县(Yamaguchi)萩市(Hagi)西北端的日本海(图1~2),地理坐标131°8′E,34°46′N,距萩市约45 km,是萩市的7 个岛屿之一,面积7.85 km2;气候暖和,冬无积雪。农业、水产业和牛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盛产大米、黄瓜、烟草等。
2 见岛牛的形成及特性、特征
见岛牛因产地为山口县萩市的见岛而得名,但其起源无明确定论。早在室町时代(1336—1573)的古书中就有饲养见岛牛的记载,很可能是由中国北方经朝鲜半岛引到日本的,并逐渐从西日本向全国范围内扩繁饲养;回顾日本黑毛和牛与见岛牛的关系,认为是从1778 年分化出来的;遗传学和历史数据分析,见岛牛大约在1800 年从中国大陆引入的,至今已有200 多年历史[8],但从历史资料记载的存栏情况分析,见岛牛至少应有300多年的饲养历史[8]。
见岛牛为小型役用牛,在当时主要用于农耕和运输。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图2),见岛牛至今未曾与任何外来牛种杂交过,是日本最古老的纯种和牛(即现代和牛的祖先),是极其珍贵的牛种和重要的家畜遗传资源。1928 年(昭和3 年),见岛牛作为日本唯一的纯种和牛被指定为“国家自然珍品”。目前,见岛牛除用于研究外,仅在山口县境内饲养,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
见岛牛体型比日本黑毛和牛小,晚熟(一般3~6岁成熟)、增重慢、产奶量和产肉量均低,但其性情温顺、易调教,行动灵活、善于山地行走、耐粗饲、抗病力和负重力强,是理想的役用牛。同时,见岛牛具有沉积理想大理石花纹的基因,肌纤维细嫩、肉质好,育肥后肌纤维间脂肪沉积细小,而成为生产顶级“降霜肉”(雪花肉)的品种。因此,日本将其视为珍宝。
见岛牛毛色为黑色或黑褐色,公、母牛均有角,角细、长度适中;额较窄、鼻梁长;体型小、前躯相对发达、中躯较长、身躯较狭窄、后躯欠发达;斜尻、X腿,尾细长;外形较粗糙(图3)。
3 见岛牛的数量变化与相关保护政策
由表1 所示,见岛牛的数量出现起落不稳的变化。1672 年在见岛饲养的350 头因发生牛瘟全部死亡,在之后几年里,重新建立了牛群。1739—1955 年间,存栏头数保持在433~580 头。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见岛牛的役用需求逐渐减少,其数量也逐年下降,到1975 年仅存栏33 头,处于严重濒危状态。之后,在相关部门和饲养户的努力下,见岛牛的数量得到增加,但均未突破120 头。1739—1960年间,见岛牛以农户零散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不到3 头;从1965 年开始,见岛牛的饲养农户及饲养量大幅减少,到1995—2000年饲养户数只有7户,但其饲养规模提高到户均15头左右。
为保护和利用见岛牛这一重要的遗传资源,日本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各项措施,1967 年成立了“见岛牛保护会”,1990 年实施了见岛牛“母牛保留对策”和“母牛繁殖促进事业”,1999 年成立了“见岛牛保护与振兴委员会”。
到20 岁也能正常分娩,公牛可使用到12 岁左右。据1995—1996 年调查结果,母牛初产年龄(33.1±9.6)月龄、产犊间隔(18.6±4.3)个月、产犊数(3.5±2.5)头,与1970—1975 年的调查结果比较,分别晚1.5 个月、长0.6~1.2 个月、少0.8 头[14-15]。由表2 可见,见岛牛的繁殖率较低,仅有30.1%~53.7%。据米屋等[9]在2003 年对7户饲养的86 头见岛牛母牛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母牛平均年龄为6.1岁,最大年龄17.6岁。随着母牛选留强度的增加,2岁以下育成母牛的数量有所增加。
4.2 见岛牛的生长性能
4.2.1 见岛牛的体尺、体重见岛牛的初生重较小,平均19.3 kg。采用Brody 模型推定90%成熟值为标准,见岛牛体高、胸围和体重分别为17 月龄、22 月龄和42 月龄,分别比黑毛和牛的12 月龄、11 月龄和20 月龄晚5个月、11个月和22个月[9]。
据山口县畜产试验场2004—2005 年研究资料,见岛牛母牛体高和体重成熟年龄分别为45 月龄和85 月龄,其成年母牛的维持营养需要量是黑毛和牛的1.33倍。表明:见岛牛晚熟,而且维持营养需要量高。如表3 所示,60月龄以上成年母牛的体重为256.8~265.5 kg,BPI(beef purpose index,肉用指数)为2.29~2.36。1995年测定的见岛牛母牛体尺与1930 年比较,体高、胸围、胸深和尻长分别小2.4、5.9、2.7、0.7 cm,腰角宽大0.3 cm,表明60 月龄以上繁殖母牛体型呈小型化倾向。与黑毛种的发育基准(35 月龄)比较,见岛牛的体高为87.4%、胸围为76.8%、胸深85.5%、尻长81.3%、腰角宽75.2%,属小体型牛种[14]。
1964—1995 年对60 月龄以上成年见岛牛公牛(n=10)的测定结果见表4。60 月龄以上(61~142 月龄)的体高、十字部高、体长、胸围、胸深、胸宽、尻长、腰角宽、坐骨端宽和管围分别为126.5~131.5 cm、122~127 cm、145~163 cm、185~201.8 cm、69~76 cm、40~49 cm、46.5~49 cm、41~48.2 cm、25~30.8 cm 和17.5~20.0 cm,各平均体尺指标均高于1930 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体型有所改善。73 月龄公牛体重达488 kg,BPI 为3.75,体重为黑毛和牛的1/2左右。
4.2.2 见岛牛的育肥效果及产肉性能见岛牛公牛大部分作为种牛,仅有少量去势后作肉用饲养,年出栏不超过12 头。西村强等[16]对见岛牛经产母牛进行育肥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在浓缩饲料及粗饲料自由采食的条件下,母牛的最大采食量为体重的1.75%~2.51%,接近黑毛和牛(2.50%)。(2)育肥210 天的平均日增重为0.20~0.30 kg,显著低于黑毛和牛日增重的0.86 kg;胸宽、胸深、腰角宽、胸围也显著低于黑毛和牛。(3)见岛牛的胴体重215.2 kg、胴体长135.8 cm、屠宰率56.1%;皮下脂肪厚1.5 cm、眼肌面积29 cm2,显著小于黑毛和牛,但脂肪含量、肉色、脂肪颜色等与黑毛和牛差异不显著。(4)见岛牛的头、内脏和生殖器官占体重的比例显著高于黑毛和牛,脂肪则显著低于黑毛和牛。不同部位肉的pH 值、水分、粗脂肪、加热损失率、剪切力见表5,其水分含量多、粗脂肪含量较少,蒸煮损失、拉伸率和剪切力较高。由表6 可见,见岛牛的脂肪特征是皮下脂肪和肾脂肪的熔点比其他品种牛的低,加之,见岛牛的牛肉肌纤维细,肉质细嫩,脂肪沉积好,形成的“降霜肉”(雪花肉)极好,因而被视为“超高级肉”,经济价值高。
4.2.3 见岛牛的产奶性能见岛牛的产奶量低,仅为和牛的1/2左右[21]。
5 见岛牛的群体遗传分析
Kato 等[22]对血型、血液蛋白型、乳蛋白质型、微卫星DNA多态性等研究表明,黑毛和牛、褐毛和牛和短角和牛3 个品种的遗传可变性几乎与荷斯坦牛相同,见岛牛和口之岛牛的遗传可变性相近,且明显低于其他品种牛。荷斯坦牛、褐毛和牛、短角和牛、黑毛和牛、口之岛牛和见岛牛的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分别是2.51、2.90、2.51、2.28、1.48 和1.40;平均杂合度分别是0.521、0.560、0.516、0.446、0.242 和0.209。纯种日本本土牛(见岛牛和口之岛牛)与培育成的和牛、荷斯坦牛有较大的遗传距离。尽管和牛起源于日本土著牛,但因和牛品种在培育的早期阶段就与外来品种进行了杂交,导致与纯正的日本土著牛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6]。
Nagamine 等[8]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日本见岛牛、黑毛和牛(Wagyu)、短角牛、褐牛3 个肉牛品种的起源分析表明,21 个位点中见岛牛纯合子座位为9 个,而黑毛和牛仅为1个,短角牛和褐牛为0个,见岛牛、黑毛和牛、日本短角牛和日本褐牛的杂合度分别为0.229、0.488、0.56 和0.612,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5 个、4.38个、4.33 个和4.76 个。见岛牛的杂合型数量和等位基因位点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
Tsudat 等[10]对8 头见岛牛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鉴定出6.54 百万个单核苷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在313 个独特基因中含有400个非同义SNPs,而在8 头牛之间约有3.17 百万个SNPs共享见岛牛群体具有独立的分类地位,与另一个日本土著牛——口之岛牛相差较远;但尚未发现与肉质相关的基因。见岛牛和口之岛牛间存在大的遗传距离是由于地理差异和发生了不同方向的遗传漂变造成,许多性状也有较大差异。虽然见岛牛和口之岛牛均属小型牛,但前者体型更小;见岛牛毛色为黑色或黑褐色,肉质好,能产生雪花肉(降霜肉),而口之岛牛的毛色腹部有白斑,四肢偶呈棕褐色,产瘦肉更多。
6 见岛牛的家系与近交
1995—1996 年调查资料表明,见岛牛的母系有6个,分别是Yoshimaki、Kamekichi、Mimatsu、Shiraume、Takatada和Mitarou,而父系只有1个家系,即Kari[14-15]。牛群(n=93)的近交系数和血缘系数分别为0.343(0.227~0.496)和0.559(0.372~0.824)[15]。这是由于见岛牛种群小、种公牛数量有限,单一的家系和长期闭锁繁育可能是造成近交系数高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动物的近交衰退主要表现为生活力、生产力、繁殖力、抗逆性、适应性下降和生长发育缓慢等。奶牛的近交衰退造成其繁殖力下降,但肉牛的近交衰退现象不是十分突出[23]。
Nagamine 等将1896—2005 年见岛牛的繁殖率按年份(1896—1950 年、2000—2005 年和1896—2005 年)分为3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性能没有随着年限延长而发生明显下降。1930年、1955年、1996年和2003年成年母牛体重分别为260~300 kg[11]、253 kg[24]、262 kg[25]和256.8 kg[9],体重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随时间的推移,见岛牛的种群数量和家系在减少,近交系数在升高,但母牛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未出现明显的近交衰退。
7 见岛牛的饲养管理
4—10 月份,以牧场或休闲地放牧为主,并根据牧草生长状况进行轮牧管理,少部分牛进行舍饲。
11 月—翌年3 月,全部采用舍饲,以每圈1~2 头或母犊同圈管理,饲喂配合饲料、麦麸、稻草、黑麦草等。
8 见岛牛的杂交利用现状
目前,主要利用见岛牛公牛与荷斯坦母牛生产杂交一代的“见蘭牛”(Mishima-Holstein Cattle,日语读音“Ken Ran Gyu”)生产牛肉。见蘭牛毛色为黑色,既具有见岛牛的肉质好,又具有荷斯坦牛的生长发育快,产肉、产奶量高等优点。20月龄见蘭牛体重可达540 kg,平均日增重900 g,为见岛牛的2 倍多;按日本标准,见蘭牛18 月龄阉牛脂肪的分布度较高(3.0),居见岛牛(5.0)和荷斯坦牛(0.5)之间,乳脂率可达5.0%[17];肉细嫩、味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为避免因自然灾害发生等因素造成见岛牛灭绝的危险和有效保存其宝贵的遗传资源,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85 年开始对其公牛采精并保存。由于公牛数量少,保存冻精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山口县农林综合技术中心从见岛引进见岛牛公、母牛10 头,通过舍饲对公牛采集和冷冻保存,结合人工授精方式进行见岛牛的纯繁,以活体和冻精两种方式更好地保存其遗传资源。同时,开展见岛牛公牛(冻精)与日本和牛等杂交试验研究,以期获得肉质更好的肉牛(图4 为以黑毛和牛为母本,用见岛牛冻精配种获得的后代)。但目前尚不允许采用超排和胚胎移植的方式进行扩繁。
9 小结
现在的日本和牛是由引进的外来牛品种与日本本土牛杂交形成的。由于见岛牛长期在远离日本陆地的孤岛——见岛上饲养与闭锁繁育,未曾受到外来牛种的遗传侵蚀,因而被视为日本最古老的本土纯种和牛,是日本极为重要的牛遗传资源。见岛牛的肉质优良,能产生顶级“降霜肉”,但晚熟、体型小、繁殖率低,而且其家系(特别是公牛)逐渐减少,近交系数高;母牛体型呈小型化倾向,其种群数量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明显增长。通过采用见岛牛公牛(冷冻)与荷斯坦母牛杂交方式可生产高产、优质肉牛。
随着繁殖生物技术(人工授精和胚胎工程技术)以及迁地保护技术在见岛牛保护中的应用,其扩繁速度和质量有望得到提高,并以活体和冻精、胚胎等保存方式更好地保存好其遗传资源。采用见岛牛公牛(冷冻)与肉奶牛母本杂交,充分利用见岛牛的肉质优良的特性以及肉奶牛母本的早熟、生长发育快、产肉、产奶量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日本见岛牛的保种及利用经验对中国地方良种牛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Frankham R, Ballou J D, Briscoe D A. Introduction to conservationgenetics. Cambridge[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 Montgomery M E, Woodworth L M, Nurthen R K, et al. Frankham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ulation size and loss of geneticdiversity: comparison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predictions[J]. Conservation Genetics,2000,1:33-43.
[3] Cervantes I, Meuwissen T H E. Maximization of total geneticvariance in breed conservation programmes[J]. Journal of AnimalBreeding and Genetics,2011,128:465-472.
[4]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stateof the world’s animal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钱[R].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Reports,2007.
[5] 鲁云风,王茜,黄文波,等.畜禽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模拟[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8):3849-3858.
[6] 张彬,李丽立,薛立群,等.日本牛的遗传资源[J].家畜生态学报,2005,26(1):74-77.
[7] Namikawa T. Genetic aspect of domestication and phylogeny in thecattle[J].Japanese Society of Zootechnical Science,1980,49:817-827.
[8] Nagamine Y, Nirasawa K, Takahashi H,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timeof divergence between Japanese Mishima Island cattle and othercattle populations using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J].Journal ofHeredity,2008,99:202-207.
[9] 米屋宏志,惠本茂樹,島田芳子ら. 見島牛の発育調査に基づく成長曲線の作成[A].山口県畜産試験場研究報告[C].2007,22:1-5.
[10] Tsuda K, Kawahara- Miki R, Sano S, et al. Abundant sequencedivergence in the native Japanese cattle Mishima-Ushi (Bos taurus)detected using whole- genome sequencing[J].Genomics,2013,102:372-378.
[11] 本橋一朗.純粋和牛見島種に関する研究第一報(見島の産牛)[J].鳥取農学会報,1930,2(1):83-122.
[12] 芝田清吾,山内美気夫,吉田正三郎.見島牛に就いて[A].広島農業特別報告(中国四国農学大会講演集)[C]. 1949,2:10-12.
[13] 林田重幸.大塚閏一ら.Ⅱ見島牛調査[A]. 日本在来家畜調査団報告(財団法人名古屋畜産研究所)[C].1964,2: 60-78.
[14] 福倉一浩. 見島牛の性能調査[A]. 平成7 年度食肉に関する助成研究調査成果報告書(財団法人伊藤記念財団)[C].1995,14:144-147.
[15] 原田佳典,小澤忍,細井栄嗣ら.見島牛の性能調査(1)——見島牛の系譜および牛群の体型[A]. 山口県畜産試験場研究報告[C].1998,14:43-53.
[16] 西村強,三宅俊三,石川豊ら.見島牛の性能調査(2)[A].山口県畜産試験場研究報告[C].2002,17:41-73.
[17] 关振寰,王德,白晓坤.见岛牛——日本优秀和牛之一[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4(7):11.
[18]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a/Map_of_Japan_with_highlight_on_35_Yamaguchi_prefecture.svg.[19]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7/Hagi_in_Yamaguchi_Prefecture_Ja.svg.
[20] buiatrics.com/fileok/file/Mishima-Cattle-Japan.pdf.[21] 田先威和夫.新編畜産大事典[M].東京:株式会社養賢堂,1995:535-538.
[22] Kato K. Studies on genetic variability of Japanese native cattlebased on microsatellite DNA polymorphisms[D].Master’s thesis,Graduate School of Bioagricultural Sciences. Nagoya University,2002:72.
[23] 内藤元男.畜産大事典[M].東京:株式会社養賢堂,1978:1079-1129.
[24] Ishihara M, Tsuchiya H, Taguchi H.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native Japanese cattle (the Mishima cattle) with that of the modernimproved Japanese cattle[J].Bull Chugoku Nat Agric Exp Stn,1955,2:22-54.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时展开。但是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却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教师教育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还提出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汉语教学;国内;国外;差异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57-03
近10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地发展。截止2014年9月29日,全球已建立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及12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学员达百万人。全球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非学术化、普及化、低龄化特征,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素养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内国外汉语教学同时展开,国内外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大相径庭,许多对外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未能及时转换教学方法,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本文着重从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差异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目标不同
国内的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教学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教师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有很大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国内汉语教学的《长期进修大纲》规定:“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定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初等又分初等1级、初等2级、初等3级;中等又分中等1级、中等2级、中等3级、中等4级;高等又分高等1级、高等2级。”①“三等10级”构成了《长期进修大纲》的等级结构体系,大纲对于每个阶段、等级需要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点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同时《长期进修大纲》也对每个等级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有清晰的描述。
国外的《通用课程大纲》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分为五级,每级都按照“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项目进行目标的描述,且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外语教育中确立了5个C的教育目标,也就是美国外语学习的“5C”核心框架,即:交际、文化、贯连、比较和社区。②“交际”就是用英语以外的语言交际,不论是面对面交际,还是书面交际,或者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跨越若干世纪的交际,培养言语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一种外语,学生能够获得和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贯连”就是学习语言还能够贯连其他方面的大量知识;“比较”就是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及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够多维度认知世界;“社区”就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二语言语言学习者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以得体、有礼的方式加入多语社区。
2.学习目标的差异。国内的汉语学习者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他们一般通过基本的入学水平测试来划分班级。他们的学习目标有的很明确:为了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从而能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是为在中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是为了融入中国社会,或是为了游历中国的名山大川做准备。但是也有部分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他们得过且过,懒散、不上进,是来混文凭的。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多数来自固定的学校,处于同一年级、文化水平接近,汉语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一门选修课,需要取得学分。仍旧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典型的男性社会,他们崇尚竞争,为获得物质财富而不懈努力,他们学习汉语的目标很明确,最实际的目标就是获得学分,掌握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习得一门小语种,从而能够结交一些中国朋友。另外他们也期望能够了解中国历史和地理知识,了解中国的哲学观、生活模式以及文化习俗。一些美国的华侨华裔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来寻根,保留中国的文化传统。
二、教学对象不同
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国家,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习目标也大不相同。他们有的是来中国旅游,顺便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知识以用于日常交际;有的是国外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来到中国进行进修、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汉语素养;有的是汉文化爱好者,来中国感受正宗地道的汉文化;有的是为了在中国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到外企任职;有的是做了中国女婿或者媳妇,希望更好的融入中国家庭。学习的动机不同,学习的态度也大不相同。不过来华的留学生不辞辛苦来到中国大多都是抱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少数留学生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父母期望其学习汉语而本身不愿学习而来中国消磨青春,态度较为消极。
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依旧以美国为例,他们不论在文化和种族背景,还是学习目的、动力都与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1.文化与种族背景。美国是一个开放、包容性很强的国家,他们接受了很多不同文化与种族背景的学生。以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为例,他们的学生构成包括非洲裔及欧洲裔的美国人,在美国出生以及移民美国已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其他族裔美国人,以及韩裔、拉丁美洲、日本、越南、印度、瑞士、法国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的中国人,其中有的持美国绿卡,有的则是国际学生。
2.学习汉语的动机和目的。美国的学生学习汉语多数是由于对汉语感兴趣或是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他们长期居住于美国,基本接触不到汉语环境,没有迫切的实际需要,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另外,还有些学生是为了结交中国朋友、为了今后的事业发展、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而学习汉语。而他们的学习动机一般也是如下两个:一是为了学校课程选课的需要,选修外语课程或第二外语的需要;二是出于了解、接触中国社会生活的动机。
3.学习方法。美国学生乐于采用互动交流或是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太愿意采用国内高校甚为推崇的听讲座学习方法。③
4.学习特点。美国学生的学习周期普遍比较短且功利性非常强,他们都渴望在短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汉语知识。他们大多来自非汉字文化圈,认为“汉字”很难且对于“字”和“词”的关系认识模糊;学生多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创造性很强,对于教师的尊重程度一般,上课时行为坐态也较为随意,要求公平的意识很强。重视课堂的完整性,对课文、练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要求较高。另外,美国学生与国内留学生的学习特点的不同还突出表现在:他们非常重视教学大纲,认为“教学大纲是教师对学生给出的课程合同书,明确告知学生,教师非常清楚他将要做什么,有了它,语言教学才有了科学的标准和量化尺度,教学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他们看来,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必需品,要尽早发到他们手中。美国学生也非常重视Office Hours,美国的大学从来不允许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讲课似懂非懂是不被允许的。美国学生重视隐私的保护,他们绝对不允许教师公开披露他们的成绩,他们的批评和建议最好也是个别提出。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有时甚至显得过于计较。
三、课程设置模式的差异
国内汉语课程为横向的关系类型,而国外汉语课程多为纵向的关系类型。
1.国内汉语课程设置。国内普通高校的汉语教学课程一般为横向组织类型。从1950年起,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大致经历了“讲练——复练”模式、“讲练+复练+小四门”模式、“分技能教学”模式三个阶段,注重课程的均衡性和整合性。课程分为“语言技能训练课”和“语言文化知识课”两大板块,“语言技能训练课”又分为综合课、单项技能训练课、专门技能课三个部分,“语言文化知识课”又分为语言知识课、文化知识课、其他文化课三个部分。
2.国外汉语课程设置。国外汉语教学课程一般为纵向组织类型,即一个教学班只有一个中文老师,只有一门汉语综合课,注重课程的连续性与顺序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通用课程大纲》很注重汉语知识、中华文化等知识系统的连续性以及顺序性。它将汉语的学习目标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从“语言知识”、“言语技能”、“策略”、“文化意识”几个方面讲述。在美国,还流行一种新课程班,它是专门针对仅能听懂汉语普通话、会说汉语普通话为主要目标的欧美学生开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选择新一、新二、新三班级。这三个层级的总教学时间为一年半,用三个学期完成。还会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发音技巧、中国武术、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画、影视欣赏、旅游文化、上海话等。
四、教学环境的差异
国内的汉语教学课堂,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汉语教学课堂基本具备了比较优良的教学设施,如投影仪、黑板、电脑等,甚至在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都成了规格最高的学院。留学生在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课堂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学生与教师还经常采用移动电话、微信、微博、QQ等工具进行交流。另外,因为留学生生活在目的语国家,基本属于“沉浸式”学习,出门打招呼、吃饭、理发、购物、旅游等一切生活琐事都需要用汉语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留学生积累了很多汉语知识。
而国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环境却有些令人担忧,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媒体教学基本是一种奢望,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于汉语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者个别学校的经费问题,多媒体教学也没有被大规模运用。另外,从主观上,也面临诸多问题。在美国,汉语教学面临四大难题:开课难、坚持难、辅导难、找老师难。首先,开课就是个难题,多数大学认为中文难学,不会有足够的学生选课,选择中文课的美国学生远远少于选择日语课的学生,选的学生少了自然就开不出课;其次,坚持也很困难,因为英语是表音符号而汉语是意音符号,美国学生学习吃力,即使有足够的学生在第一学期选择了中文课,坚持下来的也不多,学生少了,课自然就开不下去了;由于一些地区的中国人比较少,没有足够的课外辅导来资源,学生课外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学习非常吃力;最后,就是多数学校找老师难,美国地区能教中文的老师大多没有教师资格执照,仅为会说汉语的华人或者外语系的留学生,学校对很难找到好合格老师。
五、教学方法的差异
1.国内汉语教学方法。国内普通高校汉语教学一般采用班级教学的模式,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整体情况自行备课,在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新课并复习旧课,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还会直接在课前听写生词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大多偏向于使用归纳法、演绎法、情景法、语境法、小组活动法来进行教学,同时本着科学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进行汉语教学。每个语法点都设计多个语境,准备多个例句,反复串讲,精讲多练,基本不使用母语或者媒介语。
2.国外汉语教学方法。国外的汉语学习者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他们可能对汉语没有一点概念,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教学时过分地排斥媒介语是不科学的。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适量的使用他们的母语,或者采取汉外语言对照的方式,一步步使他们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此外,美国的汉语教学还需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可以指“教材”,也可以指“人才”。美国汉语教学良莠不齐,有的比较正规,使用比较权威的中文简体教材,有的则是台湾地区自主编纂的繁体教材。在华侨和华人聚居的地方,他们使用的甚至是中国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教师要根据当地学生的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课文的讲解顺序上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对词汇进行取舍,遵循由简入繁,同时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海外的中文学校或者中文课堂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中文程度不一,家长对于子女的要求也大不相同。作为一门选修课或者是周末学校,水平考试和升级上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就算是处于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也是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如何“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成了汉语教师最头疼的问题。美国学生多数比较活跃,喜欢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办中国舞蹈班、太极班、中国画班,定期举办文艺演出,鼓励学生用中文演小品、话剧,说相声,唱中文歌曲,背中文绕口令,朗诵中文诗词,发掘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2)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在海外中文学校或是美国的高校十分重要。国外汉语教学通常一周只上一次课,每次两课时,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每年按32个学习周计算,一年的课上学习时间至多只有64个小时,如果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效率很难想象。如何让学生在课下也能积极复习功课并预习新课呢?一般要通过一套标准化的规定来实现。首先,在开学之初,教师就要备好教学大纲分发给学生。大纲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起止时间、上课时间和地点、教师姓名、教师的联系方式(电话或E-mail)、Office Hours的时间和地点、教材名称和出版时间以及出版社、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课程要求、教学方式、评分标准、扣分原则、成绩等第与百分比的参照表、周教学进度、期中和期末考试安排等等。其次,还需要给出明确的教学要求,通常是一到两页纸,需包括课本,对入学学生的要求,本年度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考核标准。最后,把往届骨干教师或者年级骨干教师每一课的教案汇集成册,供新教师参考和学习。总之,教学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做出详细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要周密计划(具备标准化的),使教学更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
注 释:
①马艳华.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②Lawrence, KS(1999:31)National Standar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oject.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th Century.
③程爱民,牟岭主编.对美汉语教学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马艳华.论国内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模式之异同[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2〕张奇志.在美国推广中文教学的尝试和建议[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于月明.了解学生,改进教学[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王添淼.浅析美国国家汉语学习目标[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朱锦岚.从CIEE学生评教看对在华美国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沈玮.对欧美学生汉语教学的“序向”理论研究及其实践[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亓华.美国普大班高年级课堂话语互动分析[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李平.标准化、多样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俞志强.美国高级汉语班的教学策略[A].对美汉语教学论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0〕汤鹤.对内和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学行为对比[J].语文学刊,2014,(10).
〔11〕刘森.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研究[J].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