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打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相比较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明显的不同。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工作时的个人感受是尤其重要的,而普通大学生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潜力。这说明普通大学生有着长远打算,更加关注未来全局的发展,相比较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感性,普通大学生更加理性。
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策略
(一)艺术类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指导要有实效性
职业价值观指导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做好就业政策的讲解,辅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了解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做好定位。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做好心理调节,提高其抗压能力;对他们进行就业选择技巧的训练,使之可以应对多变的就业市场。这些有效的指导将对艺术类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便利,使之更加轻松地应对多变的就业环境。
(二)对艺术类大学生要对症下药
术业有专攻,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等各自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针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盲目跟风、眼高手低、摇摆不定等缺点,学校和社会应该开设职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机构,来帮助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心理准备的,要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前的价值观培训。对于学校来说,成立职业价值观咨询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职业价值观的指导,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尽快形成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为未来择业就业做好准备。
(三)把握艺术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殊性
通过调查,我们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还可以清楚他们的择业意向,可以对他们未来就业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艺术类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社会稳定和谐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根据艺术院校的特性,为学生做好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做好职业选择,必须依靠老师的努力。
(四)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社会在不断变化,经济也在迅猛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在就业时自我独立,自我实现,自我创新等意识也逐渐加强,这些都体现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然而,当前是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同时也冲淡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传统的社会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结语
论文摘要:调查显示,专升本院校大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理想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据此,高校应在强化职业动机、加强人生价值导向引导、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需求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它的核心内容是职业需要。它通过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意愿、职业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这两所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在读大学生(主要是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当前大学生在职业态度、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理想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而院校升本也给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来了一些新变化。对此,高校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专升本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分析
本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的专科生进行了关于职业观问题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24份,答卷回收率为92.4%。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9-24岁之间。其中男生405名,占43.8%,女生519名,占56.20l0;文科学生545名,占59%,理科学生379名,占41%;师范类学生489名,占53%,非师范类435名,占47%。在选取调查对象时,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以及文理科、师范类和非师范专业的均衡性。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动机、理想及高校对大学生择业的态度和教育之比较等。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职业态度:务实与创新
职业态度是人们对某种社会职业比较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和行为倾向。它是个人职业选择的态度,包括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方法、选择过程、工作取向、独立决策等方面。它主要由人们对职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三部分组成。
职业认知是人们对职业的性质、意义的探索和理解。我们调查发现,在确定职业的意义、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角度上,14.5%的大学生考虑的是社会职业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47.8%的大学生则从社会职业给人们的时空自由程度、个性发展空间、职业本身的创新需求程度出发来考虑。被当前大学生列人前五位的职业是:自由职业者,律师、会计等专门人员,教育工作者,企业主,军人。概括地讲,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主要分为个性型、享受型、稳定型、自我实现型等。其中女大学生偏向于稳定型、享受型的职业;男生则偏向于个性型、自我实现型的职业。
职业认知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职业情感或情绪体验,也影响着人的职业意向反应。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向则与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心态、工作积极性等心理和行为倾向相连。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自信、坦然者占16%;焦虑担忧、困惑苦恼者占SO%;害怕、矛盾者占11.5%o“如果求职时,有意向单位给的薪酬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选择先签约、再努力工作争取发展机会的占78.5%,放弃重新选择的占10.7%,观望、不确定的占11.8%;在“将来你会怎样对待工作”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在认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而且“愿意放弃自己的专业,选择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这些说明大学生的职业态度是认真务实、锐意进取、力求创新的。但在问及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将来是否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时,学生存在“高认知、高情感、低意向”的倾向。如认为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的占30.8%,喜欢教师职业的占28%,但愿意选择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仅占20.6%o
另外,随着学校专升本,学生的职业态度发生了一些改变。如学校升本前后,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比例上升了11.7%,喜欢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比例上升了10.2%;将来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比率上升了6%;毕业后11.7%学生选择继续升本,有的甚至准备考研。这个结果反映出,学校升本后给学生的发展平台更高,学生可以选择的空间更大,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部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向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据此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职业评价:平等与为我
职业评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好坏、优劣和重要性等方面的一种判断。职业评价能力与其对职业的认知有关。职业评价在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向,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态度。通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不同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声望,看出人们最注重的职业特性,了解人们的职业取向。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专升本院校的大学生在职业评价时重视生活方式、个人发展、经济价值、社会声望、工作安定性、成就、独立性、同事关系等价值尺度,而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职业平等观基本建立。当前大学生对知识的崇尚没有减弱,但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职业价值取向,不再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区别作为衡量职业好坏的标准,在“你认为教师职业的地位如何”这项调查中,57%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职业一样,只是一份职业而已”;在“判断职业好坏的因素”中,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社会地位”。可见,大学生心中已没有职业贵贱之分,社会地位的高低已不是学生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2)职业的为我性较强。在评价职业的标准问题中,14.5%的大学生选择“符合自身的需要”,17.8%的学生选择“轻松自由”,25%的学生选择“个性特长发展”,5%的学生选择“职业本身的创新需求”。其中部分女生将社会关系也作为判断职业好坏的标准。可见,大学生评价和选择职业时,更多地强调职业的为我性,更多地考虑职业对自身需要和发展的有利性。
大学生职业评价的这些特点不因学校升本与否而改变。但学校升本后,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的引导、新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职业价值观教育力度的加强,对提升大学生职业评价水平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职业动机:复合性与主体性
职业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职业选择的“利必多”即内驱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职业评价的影响,但两者不是一回事,职业评价高的职业未必会让人们产生职业动机。职业评价比较外露,职业动机比较内藏,比职业评价复杂。
经调查显示,专升本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凸显出两个特点:一是职业动机的复合性。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1)个人发展的机会;(2)个人兴趣爱好;(3)薪酬福利;(4)工作稳定性;(5)国家和集体的需要;(6)社会关系。其中,女大学生择业时,对社会关系的依赖程度高于男生。在“您认为影响就业的因素依次排列”中,36.7%女生将社会关系放在前三位。二是职业动机的功利性弱化、主体性增强。与前几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相比较,当前大学生并不将薪酬福利、经济收人等物质生活条件放在第一位,而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能给自身提供发展和晋升的机会,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的职业更易激发他们的职业动机和兴趣。可见,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确立,多种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因利益主体的不同,其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从而决定了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多样化、复合化、主体化。
此外,随着学校的升本,部分大学生的职业动机和选择的某些方面略有变化。如对薪酬的要求上,升本前在1200元以下的占34.7%,在1200一1500元之间的占43.4%;升本后,薪酬要求选择1200一1500元之间的大学生比例上升了6%。在“学校升本对您就业是否有影响”一项中,认为“有影响,增加了就业信心”的比例为52%。可见,学校升本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增强了就业的信心,强化了职业动机,从而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
(四)职业理想:个性与自致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设想。它是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职业中,为自己所设定的理想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职业意识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职业意识是求业者对职业对象满足自己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程度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某种职业对象的向往和追求。‑}x7大学阶段是学生职业意识基本发展完善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确定具体实现的时间表和方法途径的时期。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进人大学就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了自身的职业理想。在制定职业规划中,他们会受到父母亲人、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等的影响,但主要由个人兴趣爱好来决定,因而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自致性特征。一是崇尚个性化。约10%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5%的学生选择“个性特长发展”型的职业理想;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将来的职业理想和选择不会看工作地域、待遇等,而是看职业能否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能否彰显学生的个性。二是职业理想实现的自致性。在追求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注重自我努力、自我奋斗。如在职业薪酬目标上,五年后希望达到的薪酬要求是3-5万元/年的占44.6%,5万元以上的占42.8%;而55.4%的大学生认为,实现理想和获得高薪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业绩、个人知识与能力水平、工作经验等。
在职业理想问题的调查中,学校升本前后变化最大之处是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强度和力度不同。38.8%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升本后对学生的就业工作重视些,除主动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外,还开展择业观和职业规划教育,宣传就业政策、法规。升本前后,学生选择毕业后立即就业的比例下降了11.7%,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想继续深造,借助学校升本后提供的更大平台,调整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内容、实现时间和方法途径。
二、专升本院校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举措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概括起来,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内部因素主要同大学生白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爱好、性格等有关;外部因素主要同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有关。因而,专升本院校也应从内、外因素两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积极引导大学生职业动机中的优势需要
在心理学领域,一般认为,需要是指有机体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了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3]职业需要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塞维尔认为,人的职业需要一旦被意识到,就以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4]人们的职业需要不同,职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大学生的职业需要是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低到高归纳为五类:(1)生存需要。89%的学生认为工作是为了生存。(2)享受需要。17.8%的学生将“轻松自由”放在择业的首位;8%学生把薪酬福利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3)个性发展的需要。39:5070的学生以获得“个性特长发展”和满足自身兴趣爱好作为职业的优势需要。(4)自主和尊重的需要。2%学生将工作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作为优势需要。(5)贡献的需要。没有学生把贡献的需要放在首位,52.6%学生明确表示可以兼顾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对职业的各类需要是一个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等级化的阶梯状结构,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优势需要,需要的变化和发展也就是统领需要结构的优势需要的转移和交替。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的优势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是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在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彰显个性、突出自我是时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仅仅重视个人的发展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求和价值导向是不完全和谐的。因此,专升本院校一方面应保护好大学生目前的优势需要—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宜将大学生职业需要中处于劣势的贡献需要引导为优势需要,推动大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外,针对女大学生,宜进一步加强其自立和尊重需要的引导,多开展女性自尊、自立、自爱、自强、自信等教育。
(二)强化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其人生价值观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人生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应该与社会对人们的人生价值导向一致。人生价值导向是一定社会倡导的具有最高权威性和社会普遍性的人生价值目标,用以指导社会成员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对“善’,的追求。[s]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导向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即坚持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价值导向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其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6]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说过:“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川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时,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大胆承认个人利益与自我价值的追求,但要防止个人利益至上的片面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能够在职业选择时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三)全方位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上的存在的误区
据相关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27万人。这也是“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后迎来的就业严冬。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国家层面的就业政策制度滞后、社会层面就业环境不理想的原因外,也和自身层面的就业价值观不无联系。简单地说,“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诸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丁永刚.现今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及引导政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8(05)]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当然,这种误区不单是就大学生自身角度而言的,而是就国家层面和社会需要而言,体现的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期待和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选择之间的差距。大学生就业观当中的误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业价值目标偏高,不切实际。当代大学生大多看重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很多大学生向往发达地区高层次、高薪酬、高地位的工作。不太愿意去农村和艰苦地区就业。就因为这一误区导致高校毕业生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热门行业。表现为农村大学生向城市的集中、中西部毕业生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大学生向少数行业的集中。中小城市难以吸引和留得下人才,从而引起人才的浪费和人才的高消费问题。事实上,人都有避害趋利的本能,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大学生不能吃苦不到西部不到基层艰苦地方就业,如果我们的西部、基层也有和东部和沿海城市有着一样的社会保障,一样的发展空间等享受着相同的公共服务。这种人才高度集中的现象就会得到缓解。第二,受当前社会普遍的就业观的影响,大学生们都热衷于考各种资格证、考研、社会实践等,读书学习变得很功利化。许多同学入校后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也就很难把个人前途发展与祖国发展的命运、社会责任的担当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的功利性和浮躁心态。诚然,我国实行大学教育收费之后,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行为虽然具有投资色彩,但远远要高于经济行为本身。从现有的高校收费水平来看,一个大学生接受本科教育所付的个人成本在全部投入中只占25%左右。[柴效武.高校学费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8月版:149.]其余还是由政府负担。因此,目前的高等教育在性质上仍然是国家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因此,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实现大学生就业这么简单。大学生们的就业价值上有着理性化的价值标准和功利性的价值标准并存的矛盾性,在面临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取向时不知所措。大多数同学选择利己的基础上利他的价值标准,这种公私兼顾的价值使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具备着对国家社会的共同责任感。但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尤其是社会功利思想更是强烈地刺激着大学生的神经,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价值目标,他们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越来越看重工作带来的财富增长、工作体面带来的荣耀,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功利化色彩过浓,在一次次的追求自我成功的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这种就业观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长此以处,将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大学生就业价值标准的多重新和矛盾性。一是对原有分配体制的留恋,随着就业市场的完善,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找工作,大多数同学都能够积极主动去发现就业机会,敢于面对竞争,精心准备,去把握就业机会,但也有少数同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于自己主动就业不抱信心,或者就业期望过高,从而错失良机;二是不少大学生存在简历作假、学历作假现象,暴露出的不讲诚信、投机取巧,随意毁约,就业道德缺失,诚信意识淡薄;三是依靠托关系等不公平竞争的方式就业。由于我国现行体制使得整体的就业市场不够公平、公正,社会上大兴关系风、拼爹风,靠关系走后门成为就业找工作的第一要素,这就客观地导致许多大学生就业心里的不平与扭曲,他们不再注重自身的努力和提高,而是将就业价值的实现寄托于家长和金钱和各种关系,造成极为错误的就业取向和行为。因此,大学生种种复杂心态及行为影响社会公平,不利于公平竞争。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则融入在就业指导课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价值观
针对这些误区,我们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要就业观的引导,具体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首先,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我国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发展目标。第一,国家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继续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加更多的服务行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国家和社会都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第二,要创建规范的就业市场,实现文明和谐的就业竞争理念。国家层面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缩小行业差距等措施逐步改变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同时,国家应当强化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招聘的规范,强化用工监察,切实消除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不正当行为。通过完善就业立法,规范招聘程序,使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的监督,扭转就业市场的不公平现象。第三,要构建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能够保护以不同就业方式就业的劳动者的社会安全网络,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所谓。社会保障实质上是是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的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其次,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构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第一,完善劳动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的障碍,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改革开放以够我们国家采取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就业政策,对于促进人才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社会尊重知识与人才却被在很大程度上被告异化成了唯学历论英雄,自主用人也被被异化成了用人单位随意设置用人标准。学历崇拜和就业歧视都与国家提出的积极就业政策相悖。第二,国家在规范用人制度方面采取了措施后,在全社会要形成一种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要让走后门、靠关系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无用武之地。这样才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大学生才会意识到学好本领才是王道,投机取巧是不足取的行为。第三,全社会要广泛树立就业服务意识,畅通各种渠道,服务学生。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要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再次,学生个体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主席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李定坤 李晓雨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