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业设计论文范文

工业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业设计论文

第1篇

作者:任建军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地域材料在地方传统手工业应用中的现状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以传统的方式利用地域材料,手工业加工生产的地域性产品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生存空间,许多地区流传千年的手工业技艺因此逐渐消亡。还有一些地区,拥有大量资源而当地百姓却未因此走向富足。究其原因:(1)人们对于当地特有材料的应用大多停留在世代相传的认知上,产品形式与现代生活脱节,因此其产品逐渐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需求。如柳编制品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自古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柳条编织的篮、筐等,目前湖北、河南、山东各地均有柳条工艺品的生产,内销产品主要是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和农家日常生活的各种器皿工具,产品附加值低;外销产品依靠国外设计、加工,附加值虽高,但是利润大多被国外经销商获取。(2)传统审美与当今时尚美学的差异使传统手工业制品难以获得当前的消费主体——中青年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虽然有些地区认识到地域性材料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在形态设计和加工工艺质量上开发滞后,缺乏创新意识。例如河南商丘宁陵县是我国著名的白蜡杆生产基地,全县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白蜡条(杆)是一种耐瘠薄、耐旱涝、抗风沙、适应性极强的多年生灌木,也能长成大树,是沙区农田林网化的理想树种。白蜡杆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是理想天然原材料。但是长期以来,白蜡杆仅被作为各种工具把柄及武术或体育用品,附加值偏低,近年来当地开始生产制作白蜡杆家具,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未能与工业化生产相匹配,虽然应用了地域材料的优势,但是式样陈旧,产品工艺质量不高,设计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现代城市家居环境协调。河南省兰考县在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带领下为防风固沙,大量种植泡桐树,如今全县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以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汇3000万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1]。通过对盛产泡桐的河南省兰考县和以白蜡杆种植闻名全国的河南省宁陵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政府都对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寄予厚望,针对泡桐和白蜡杆的设计开发,将激发两地的特色产业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现代工业设计视野下的地域材料

地域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历史上的农耕时期,交通运输不便,古人对材料的选择通常是“就地取材”、“因才施艺”,因此,传统手工业是应用地域材料生产与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产品,在材料的选用、加工及最终功能体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在产品设计中开发传统地域材料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仅是尊崇本土传统文化,探寻设计的民族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带动地域产业经济的提升,使之产生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综合功效,就业渠道的扩大可以解决一系列与劳动状态相关的社会生态问题[6]。科学认识地域材料地域材料大都是天然的可再生材料,有其不同的属性和存在方式、加工工艺、成型特点。传统手工业对地域材料的认识和应用是由先人经过漫长的历史,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通过直觉和经验而来,加工技艺依靠师徒传承,生产方式是手工作坊式,传统手工业的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6]。当代工业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地域材料特性、工艺、生长等体系化的专门知识系统了解。例如通过采用组织分离切片法实验,对白蜡杆力学性能的检测中发现白蜡杆的顺纹抗拉强度为188MPa,比水曲柳高7.3%,比椴木高12.1%;抗弯强度为99.33MPa,比大白藤高37.2%;弯曲性能为1/1.9~1/2.0,因此可以判断白蜡杆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良好,适合做曲木家具。工业设计对地域材料的研究不仅了解材料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适合材料特性的现代化加工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工艺质量,也是相关专业深入开发地域材料使其产业化的重要研究方向。合理应用地域材料在现代工业发展模式下,高效率、高品质、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追求目标,对地域材料价值的挖掘与拓展不仅是设计技术层面的探索,更是设计文化的研究。目前我国从事地域材料的加工企业大多生产规模小、作坊式生产、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资本规模小;其看似不足的劣势恰好符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在“利用现代工业设计手段提高河南省地方传统工艺产业研究”项目中,以地域性材料的再设计为切入点,分别深入河南省兰考县(泡桐产地)和宁陵县(白蜡杆产地)做实地考察,研究地域材料特性与产品设计应用的可能性。通过调研与项目预研,认为针对地域性材料的设计应在对材料性能的科学认知基础上,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1)研究符合材料特性的功能及表现形式;(2)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结合现代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创作既具有传统地域特色又具备当代时尚元素的全新设计;(3)了解现代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全面提升产品工艺品质。通过地域材料的文化特性与现代生活方式产生交融与关联,这也是后续设计实践的目标与方向。

第2篇

(一)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中掌握产品设计、制造、开发及市场推广的一般知识和组织管理原则,具有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该专业学生先后经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基础绘画的强化,三大构成的提升,设计软件的训练,设计思维的引导,产品形态的设计,产品模型的制作等一整套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草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产品制造与生产等专业核心技能,最终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相关工作。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就业之根本。

(二)强调学以致用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发现新知的能力,这是其区别于学术型院校、研究型院校的关键之处。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创新设计,对创新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三)传承地方文化、服务面向地方

工业设计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这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国家、业界所需的人才,给国家社会带来直接利益,还承担着培养适应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给地方发展带来直接利益,集传承者、创新者、服务者于一体。如何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立足地方(行业)、融入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共享地方(行业),成为推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也不同于设计类学科中视觉传达、动画等专业的毕业设计。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项目,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寻求最佳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以产品模型和展板等综合形式作为成果展示。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突出专业特性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产品为载体,以社会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研究与实践。其毕业设计突出体现专业特性,是要区别于艺术类其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专业特性应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在知识层面体现“是什么产品”;其二,在技能层面明确“用什么技术实现产品结构和功能”;其三,在实践层面反映“产品模型与设计理念之间融合的程度如何”。这三个问题与该专业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解决了是什么、用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专业特性才会更清晰、更突显,才能避免与平面、影视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混乱或雷同。

(二)重视实践应用性

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工业设计人才只有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够获得认可,才能被社会所吸纳。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阶

段历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更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选题、方案构思、方案筛选、计算机建模、模型制作、产品展示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六个主要环节,这六个环节涵盖了该专业绝大部分理论与实践知识,且每一环节对应一项专业能力。选题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宏观把握的能力;方案构思测试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方案筛选测试学生运用专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建模测试学生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模型制作测试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产品展示测试学生系统把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该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只参与前四个环节,模型制作则找企业或工厂代工完成,产品展示则认为无关紧要而被忽略。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型制作和产品展示是最能检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两个环节,因此,学生需参与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践应用环节,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展示地方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其毕业设计也应围绕地方特色展开,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联系的工业设计专业更应如此。其毕业设计选题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地方企业、文化产业联系紧密,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的。如地处闽西北的三明学院,其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理学文化是该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较好的切入点,既能传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又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后续毕业设计进展。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三方面考虑:首先,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从学生角度看,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毕业设计后续工作进展自如;从导师角度看,可以确保课题的可行性,还能丰富科研成果。其次,选题着眼于地方企业与产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展开创作,实现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再次,选题围绕社会发展与需求。此类选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如毕业设计选题以我国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作为切入点,借助新技术、新材料对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生活用品等进行改良与创新,试图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又如选题以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盲人作为切入点,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盲人水杯设计、盲人娱乐产品设计、盲人银行卡设计、盲人出行公交信息系统服务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方案,为解决盲人生活中出行不便拓展新思路,提供新对策。

(二)组建指导教师团队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根据教师自身专长,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采取分工与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需注意:第一,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数量不宜过多,2~3个最佳。第二,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所差异,如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科研型教师与教学型教师、青年教师与老辈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给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第三,团队中个人分工需明确。任务分工可依据教师专长和毕业设计管理中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四个环节,共同督促、推进、落实。

(三)落实毕业设计展示

第3篇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必修课由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个课程平台构成。选修课由多个与设计知识、技能相关的专业任选课程群构成,包括学科选修课程、跨学科选修课程等,具体创新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才需求和专业能力需求来培养专业能力,开设相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充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发展。按照设计学大方向可开设产品造型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数字媒体设计方向等;也可以只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进行细化,分别设为汽车造型设计方向、机械类产品设计方向、家具设计方向等,从而培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与工程师沟通,进行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具有工程素质、造型能力、市场意识三者协调统一的工业设计人才。

2.整合课程体系,立足学以致用,加强实践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新构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增加实践分量。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机械类课程设计与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实物模型制作、设计竞赛、毕业实习等模块。

3.丰富选修课程,扩大专业选修课范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可以开设“设计管理”“公共设施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模具设计”“产品摄影”“产品营销学”等选修课。

4.增设创新实践学分模块,鼓励学生利用开发第二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大学生竞赛、职业证书考取、创新团队训练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起到推动作用。

5.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考核模式,学生通过经典设计案例研讨发言、市场调查报告分析讲解、个人设计方案演示讲解、产品实物模型制作、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创新能力加分等多种形式形成综合成绩,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

二、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多样化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手段的主体,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自主体验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专业大部分课程都应采用多媒体授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大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实例讲解等教学方法,专业课大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动手制作等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将真实设计比赛和科研项目带入课堂,通过科研方法向教学方法的渗透、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及时转化、科研团队向教学团队的和谐共生、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的互补共用等路径,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机制创新

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型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合理的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工业设计专业还可以采用导师制和工作室制,这种教学体制的优势在于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方式是以导师课题或工作室工作内容为中心,辅以相关的讲座。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满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独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培养过程创新

为了适合社会需要,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工业设计专业可以采用工学结合“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该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和企业合作办学的优势,根据校内教学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师资条件以及生产状况,统筹安排教学实施计划,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划分为“3”和“1”两个阶段。

五、结语

第4篇

其实,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设计。现在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褊狭得很,仅仅把它当成是造型设计,所以它自然要去跟工艺比较,中国工业设计师基本上都是一个外观造型的设计。手机卖得这么火,其实换来换去是外观。方案是人家的,专利是人家的,我们只能去换颜色换外壳。我们只是在给产品整容,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工业设计实际上讲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设计活动。工业革命以来出现了大分工,专门有人研究市场,专门有人研究营销,专门有人研究技术开发,专门有人研究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个时候,设计被分离出来了,这时候的设计叫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带给企业巨大的效益。工业设计在一件产品的价值里占多大成分,不大容易量化,因为它是蕴含在里边的,是一个软价值,它的含量是文化价值,是国家的机制、水平能力的一种体现。国外有些类似的比方,如美国有这样一个说法,当然也不是很精确的:企业里如果投资于技术设备更新带来了效益的话,那工业设计带来的效益是它的5倍。如果投入1000美元,在设备上带来的效益是百分之十的话,那这1000美元投给设计带来的效益将是百分之七八十,至少百分之五六十,因为它附加值高,利润高。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早在20年前就说过,英国可以没有政府,但不可以没有设计。英国的成功主要是靠它的设计带动的。设计带动企业发展,是知识经济的必经之路,就是要有知识产权和发明,而我们国内很少有发明,大都是模仿和改良,所以下一轮的竞争就尖锐了。而中国现在连设计师的职称都没有,国家的职业划分里美容师、按摩师都有,就设计师没有。

工业设计是属于对现代工业产品、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设计、不断创新的专业。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创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适应、满足作为"人"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因而工业是设计也是需要"再设计"的专业。

工业设计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形成商品,符合需求,有益环保的核心过程,是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着陆点,是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相互转化的系统方法。工业设计的本质是"人为事物的科学"。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业设计能力。其原因一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工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引进---仿制---批量生产---再引进---再仿制---再批量生产,简单的循环,缺乏自己的再创造。在现代工业产品中,极少属于我国首创。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统购包销,供不应求,是卖方市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也不需要工业设计。

近20年来,我国工业设计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初,大专院校开始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现在,我国已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有的大企业也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部门,工业设计已开始在产品造型设计方面初见成效。由于工业设计的推进,导致企业产品造型多样化,但从社会总体看,工业设计在我国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未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用极活跃的"生产力"创造出高效益的"产业"。大市场概念的实质不是以"造型"设计为主,而是以"服务"使用者为"本"。

因此,工业设计的真正任务,是对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进行目标定位、研究分析及由此确定的概念设计。这一主导方向就为接下来的工作找到了很好的出发点。目前"以销定产"的"小市场"机制,迫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一窝蜂"、"价格战"漩涡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工业设计这个方法论,所以未能在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战略中乃至"品牌"、"质量"概念中,真正将"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目标作为企业盈利的根本条件,而只抓"硬件",技术、加工质量、广告、营销和企业形象战略等这些手段。不抓根本市场定位,市场目标差异化战略,即不抓工业设计,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失去了目标,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最终,企业的竞争只停留在低层次上。

举个例子说明其中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工业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韩国道路,通过自主开发,发展民族工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一条以拉美国家为代表,走合资道路,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而我国比韩国早生产汽车十几年,几大汽车集团公司至今基本没有自主开发轿车的能力。与外商合资的汽车企业愈来愈多,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几乎都到中国来合资了。

最重要的,还是利用我们的技术打响我们自己的品牌,发扬民族工业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工业设计。在自主品牌时代,设计将成为商业策略的一部分,设计策略将成为企业策略的重要部分。设计也许能够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汽车已不仅是单纯的代步机器,这一观点早已得到印证。上世纪初,福特的T型车曾经横扫全球。坚固、简练、平民化的低价位以及一成不变的黑色,所有这些使福特固执地认为T型车会成为人类交通史上的终极机器。福特显然没有预见到,当汽车变得随处可见以后,人们对它的要求就不会再只是一台简陋的交通工具,而更需要新颖的造型、精致内饰所带来的更高级别的享受。通用汽车的斯隆则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在他的领导之下,通用汽车创立了通用技术中心以及美术色彩组,不断推出迎合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的新车型,再辅以精明的销售策略。

由于为时尚早,我们对这种策略型的工业设计认识上不可能十分清晰,但是有些趋势我们是可以估计出来的。一是产品形象识别成为可能,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也将体现在企业的所有产品家族成员中;二是设计的对象会有所拓宽。中国的传统向来重有形之物,轻无形之事。其实事与物同等重要,产品和服务一样值得重视。企业不光销售产品,还销售服务。既然有产品设计,为何没有服务设计?无形之事将成为未来的设计的重要对象。再将目光向远眺望,体验设计也不是没有可能。三是设计方法上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将来自更广阔的领域。

第5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DFM;设计管理;评价体系

提出注塑产品的艺术创意与制造工艺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通过一系列从技术、工程、市场、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设计管理,突破传统单一设计理念,突出工程技术和管理特性,为注塑产品的工业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1产品可制造性

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即面向制造的设计(DFM),是并行工程的重要部分,其关键在于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到产品的可制造性;目的是设计产品易于制造和装配,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很多DFM系统是基于零件的可制造性研究,其重点是考虑减少材料费用和制造费用,即考虑产品本身的可制造性。注塑产品DFM重视产品的结构对制造费用的影响,通过DFA(面向装配的设计)来简化产品结构,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制造费用、装配费用,同时缩短产品制造,装配的周期,注塑产品DFM效果比单一零件DFM更显著、内容更为丰富和全面。所以,可制造性是对现实的制造工艺条件,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设计对制造资源的一种优化,产品可制造性主要涉及制造成本、时间、加工工艺性、装配工艺性等,而且各种因素对可制造性影响程度不同,所以注塑产品可制造性囊括模具设计、制造和装配,产品生产等全过程的所有因素。

2可制造性设计方法与实践

国内工业设计师普遍缺乏制造知识背景,很难理解注塑产品的功能和市场定位,设计产品尽管具有艺术创意,但从制造方面来看,可靠性不高甚至无法制造。国外工业设计起步早,水平非常高,其设计的可靠实现是以发达的制造水平为基础。参考国外的可靠设计方法,合理搭配设计和制造工艺,强化设计管理,突破以往单一设计理念,突出工程技术和管理特性,为注塑产品的工业设计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2.1可制造性设计方法

可靠设计方法是通过设计管理,从技术、工程、市场、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综合实施的设计过程,将材料选择、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选择结合成有机的整体,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信息共享,使设计工作在最短周期内、以最小成本获得设计目标的收敛和优化。通过图1所示的设计方法实施量化设计管理,该方法符合现代企业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的竞争战略。

2.2可制造性设计实践

图2所示为电线缆扣,该产品是传统金属卡扣的替代品,其复合特性决定了产品定义是由技术特性的工程概念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概念,构成了设计师、工程师、管理层和用户群体共同理解的基础。同时,产品定义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定位,提供了生产管理决策,使设计从模糊需求转化为可测需求。

该产品的功能易用性复合了人性化使用设计特性,满足了表面接触、习惯因素和时尚元素;另外,产品的颜色、形体、表面等设计都是建立在用户体念的基础上,复合了工业设计的外形设计方法;材料选择热塑性塑料,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弹性要求,还确保回收再生的可靠,复合绿色设计与制造要求。

电线缆扣的孔、铰链、筋、圆角等结构的设计复合了产品结构设计、安全设计要求,便于安装、受力均匀,还满足产品的便利、安全标准的特殊要求。筋的设计为减少底部的应力,确保制造的可行性必须设计底部圆角,如图3(a)为圆角过小的分析结果,图3(b)为可靠结构。

3基于实例的可制造性评价体系

注塑产品工业设计的可制造性评价是对可靠性设计方法的评价,同时是对产品DFM技术的鉴定,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评价指标

产品可制造性评价指标分为两种: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可制造性评价体系如图4所示。

(1)技术指标技术评价主要是评价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的程度,包括可加工性和可装配性等。

(2)经济指标经济评价主要围绕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包括方案的成本和周期等。可制造性中所包括的成本有物化劳动成本、活化劳动成本、利润、税金。周期是指产品整个开发周期的时间,但可制造性所包括的时间主要有:准备时间、加工时间、装配时间、调试时间等。

3.2基于实例的评价过程

基于实例推理的求解过程如图5所示,设计信息输入评价系统与从实例库中检索出实例信息进行比较,得到的权值大于设定的临界值判定为完全相似,否则为不完全相似或完全不相似。其中完全相似的情况极少发生;不完全相似与完全不相似也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个临界相似度值,即相似度的下限值。不完全相似的信息经过修改,储存至实例库,使实例库具有学习和改进性;完全不相似的信息则判定为可制造性差,返回重新设计,以提高制造的可行性。

4结束语

面向注塑产品可制造性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基于制造知识通过设计管理的方法,对产品可靠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在产品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考虑制造因素,减少设计的反复,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设计了可制造性的评价体系,通过创建实例库,将设计信息与实例进行比较评价其技术性和经济性,确保注塑产品的模具设计、制造和装配,以及产品生产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吴凤芳.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模式的研究[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31(5):441-445.

第6篇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始于“十一五”,总量跃至全国第7位,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增加值902.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实现销售收入3294.7亿元;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48亿元,2012年达到近9100亿元[3][4]。在输变电装备、农业机械、矿山装备、基础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磨机和球磨机、支护高度最大的矿用液压支架、第一套特高压开关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当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为: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持续做大做强51户重点企业和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壮大“两谷-基地”,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等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4]。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龙头企业不强,综合竞争力不够。从装备制造产业的全球价值链(GVC)现状分析,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还不能依靠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装备制造业GVC中占据有利地位,产业整体价值增值偏低;此外,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成套产品的集成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弱,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处在劣势地位,竞争力不强。

2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2.1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调查

通过对河南省重点培育的51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考察,包括登陆企业官网,与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邮件访问,获取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从企业网站的招聘信息来看,明确提出招聘工业设计专业的有8户,占15.7%,招聘人数在2人,均是成套设备生产商。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产业的现实状况,即目前河南省有能力生产成套(台)设备的企业虽然都拥有自己的产品价值链,但由于技术差距、品牌差距的存在,价值链的效益不高,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产品外观造型多是抄袭或跟风模仿,对工业设计的投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非成套设备生产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零部件配套商,根本不会去关注工业设计的价值。通过网络邮件调查“工业设计的作用(多选)”,调查一共发出153份邮件,共收到131份回复,其中明确回复“不知道什么时是工业设计”的有23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美观”的有98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好用”的有32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有16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有15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有9份。

2.2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相关数据调查

对企业管理层回复的邮件进行分析,统计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企业工业设计师的岗位规模、学历结构现状。对“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的统计,由工程师负责的占63.6%;由企业工业设计师负责的占18.2%;与设计公司合作的占11.4%;与设计院校合作的占6.8%。对“企业工业设计师在岗人数”的统计,0人占54.8%;1-5人占28.6%;5-10人占11.9%;10人以上占4.7%。对“工业设计师学历结构”的统计,大专学历的约占34.3%,本科学历的约占65.7%。

2.3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现状

从调研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整体发展滞后,与国内其他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比较,工业设计发展水平远不足以支撑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51户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中仅有8户近两年在招聘工业设计人员,而其它工程、营销、管理、财务等人员几乎各企业每年都在招聘,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在大多数企业中处于边缘地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美工”层面,依然把工业设计与“表面功夫”混为一谈,对于工业设计在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品牌价值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在成套装备产业链中的价值。(3)企业工业设计人才层次普遍偏低,无法参与或不足以承担企业产品研发的重要任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人员学历结构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层次,几乎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设计在企业应用的深度。总之,在调查的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的价值,企业重技术轻设计,一味地强调技术创新,几乎忽视了工业设计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3产业升级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发展策略

3.1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基础

比较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发展之路有以下共性:一是工业产业基础雄厚;二是政府引导,搭建平台,在企业推广工业设计,为企业与设计机构建立合作桥梁;三是通过地方高校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积极推动企业与地方院校进行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5][6][7]。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从规模上具备了发展工业设计的产业基础,同时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3.1.1政策基础-行政导向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2007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6次提到了发展工业设计。2010年,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重点推进的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中,排第一位的是研发设计服务,对发展工业设计给出了相关的行政建议。2012年,工信部印发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工业设计,但是,通过在河南省工信厅网站以及文献资料查阅,发现河南省政府部门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文件还相对较少,政策基础较为薄弱。3.1.2人才基础-高校规模河南省经教育部批准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9所,近年来部分院校也相继获得了设计学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水平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频频获奖,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但是,跟其他设计教育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以下差距:(1)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河南省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办学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阶段,有硕士点的高校也不多,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工业设计博士层次的教育。(2)培养体系有待改进。部分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完全照搬国内其它院校,培养目标不切实际,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能力不接地气,不符合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目前很少有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留在河南本省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3.2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的发展策略建议

第7篇

【关键词】仿生、抽象、界面、和谐与共生

前言

自然界到处充满活生生的“优良设计”实例,对设计师而言,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诸如无生命的山川河流,有生命的飞禽走兽,还有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除有丰富的造型之外,绚丽的颜色也给人以视觉上的无比享受。这些动植物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也接近完美。这些自然的“优良设计”,有的机能完备,让人叹服;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也有的美不胜收,让人爱不释手;有的甚至是根据某种数理法则形成,它合乎“以最少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这些生物形形的奇特本领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连翩。我们在赞赏之余,是否能从这些精妙的设计中,获取一些灵感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历史上的仿生

人类在遥远的岁月似乎就认识到能从自然生态系统中领悟到自身生存、发展、进步的真谛。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和适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回顾中国的古文明史,不难看到人们较早就留下了模仿自然生态的痕迹。从远古原始人构筑的人首龙身、人面鸟身等“人心营构之象”,到现实生活中以各种动物形态为原型的实用器皿,如牛形灯、猪、鹰形壶等。从神话传说中人的羽化飞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从草叶的齿形边缘中“悟”到了锯的原理等,大量的事例记述了人们对自然生命的外在形态和功能创造性地模仿。

国外亦然,古时人们看到鸟儿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向往人也能象鸟一样飞上天,于是便用各种方法模仿鸟。经过漫长岁月,从最初的木制飞人发展到今天的超音速飞机,终于实现了人类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梦想。达芬奇被认为是现代仿生学之父。在大约公元1500年,他完成鸟翅模型之后,又画了一系列的无法实现的飞行设备草图。大约400年之后,奥托成功了,他根据鹳的翅膀制造的滑翔机成功地飞行了250米,而且他也取得了"滑翔机之父"的称号。而我们小时侯玩的竹蜻蜓,便是现代直升飞机的趋形。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在不断尝试把自然界的形态和功能类比的应用于科学。

由此可见人类师法自然思维由来已久,这便促成了仿生学的诞生,仿生学是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发展起来的,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仿生学恰似“桥梁”和“纽带”,连接着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仿生设计则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仿生学为基础,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系统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征,并有选择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原理和特征进行设计。

著名的德国工业设计师路易吉.科拉尼是仿生设计理论的大力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那蕴藏着人类责任感的设计哲学思想,以及呼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观念,都具有极其深刻的划时代意义。他鲜明的仿生设计原理与方法、强烈的造型意念和极具旺盛生命力的设计,成功地影响了后代设计师。

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可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仿生设计正逐渐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二、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仿生

现代社会文明的主体是人与机器。人类在这种文明所导致的生态失调状况下开始反思并力求寻找新的出路,建立人与自然、机器的对话平台,共生哲学观强烈地呼吁人与机器、生态自然与人造自然之间合理的建构,创造人类社会与自然高度的和谐。那么,师法自然的仿生设计就是一种良策和新理念。

仿生设计是人们在长期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积累经验,选择和改进其功能、形态,从而来创造更优良的人造物。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和过去不同,既注意功能的优良特性,又追求形态的清新、淳朴,同时注重产品的返朴归真和个性。提倡仿生设计,不但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产品,同时赋予产品形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

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这话道出了自然界是蕴含着无尽设计宝藏的天机。归纳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仿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的仿生

形态从其再现事物的逼真程度和特征来看,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1)具象形态的仿生

具象形态是透过眼睛构造以生理的自然反应,诚实地把外界之形映入眼睛膜刺激神经后感觉到存在的形态。它比较逼真的再现事物的形态。由于具象形态具有很好的情趣性、可爱性、有机性、亲和性、自然性,人们普遍乐于接受,在玩具、工艺品、日用品应用比较多。但由于其形态的复杂性,很多工业产品不宜采用具象形态。

2)抽象形态的仿生

抽象形态是用简单的形体反映事物独特的本质特征。此形态作用于人时,会产生“心理”形态,这种“心理”形态必需生活经验的积累,经过联想和相象把形浮现在脑海中,那是一种虚幻的,不实的形,但是这个形经过个人主观的喜怒哀乐联想所产生的形变化多端、色彩丰富,这与生理上感觉到的形大异起趣。

归纳起来抽象的仿生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1)形态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

形态高度的简化性和概括性,指的是形态本质的抽象表现。通过对生物形态或非生物形态的科学分析,结合的我们的生活经验,均可证明一切形态的本质都是一种内力的运动变化。这种内力运动变化是产生形态的根据。在研究形态时,设计者从知觉和心理角度有意无意地都把形态的内力运动变化感受为生命活力,再通过形态抽象变化,用点、线、面的运动组合来表现生命活力。因此,形式上表现为简化性,而在传达本质特征上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这种形式的简化性和特征的概括性,正好吻合现代工业产品对外观形态的简洁性,几何性以及产品的语意性的要求,因此,它大量的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

2)形态丰富的联想性和想象性

抽象仿生形态作用于人时,产生的“心理”形态必需生活经验的积累,经过联想和想象才浮现在脑海中。因此,它充分地释放了人无限想象力。同时因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经过个人主观喜好联想产生的“心形”也不尽相同,产生形态生命活力的感受自然丰富多彩。

3)同一具象形态的抽象形态的多样性

设计者在对同一具象形态进行抽象化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抽象方式方法以及表现手法不同,因此抽象化所得形态有多种。

抽象仿生形态应用于产品开发时,在生产和销售中有以下优点:

1)生产便捷

抽象形态的形式简洁,这吻合了现代工业产品提倡的简练几何外观的特征,因此,对生产设备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开发商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生产,这为各种工业产品的仿生生产提供了无限可能。

2)产品形态多样化

具象形态不胜枚举,抽象后的形态更是不计其数,这为仿生的工业产品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

3)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

抽象形态的联想性和想象性充分地释放了顾客的自由想象力,人们不但可以感受到产品形态的有机、可爱、情趣、亲和、运动等特点,同时因联想和想象不同,有的想起自己可爱的小宠物,有的想起一段美好的爱情,有的想起一个老朋友,有的想起一次愉快的旅行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顾客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仿生形态赋予产品的艺术美感和想象空间,这就更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从而激起他们共同的购买欲望。

4)产品回归自然

抽象仿生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由内力运动变化而产生的生命活力。这种特征赋予仿生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产品回归自然,建立了人、机器、自然对话的平台,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合理地构建人造自然和生态自然之间的和谐,增进了人类和自然的统一。仿生型家具是模仿动物、植物等生物形体制作的家具,其形象十分逼真,以寄托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此种家具给人以大自然的感觉。

总之,具象仿生停留在模仿生物表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含量相对低一些;抽象仿生集中于提炼物体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加工活动,属于高层次思维创造活动,它侧重揭示物体的理念内涵。在现代仿生设计中,高、新、精、尖的工业产品,更适合用抽象仿生。

2、功能的仿生

人们发现,动植物的某些方面的功能,实际上远远超越了人类自身在此方面的科技成果。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能在各种恶劣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与运动,这是因为其运动器官和形体与恶劣复杂环境斗争进化的结果。植物和动物在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接近完美。今天,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方向。许多事实说明,仿生学是发展新技术的金钥匙。

仿生学的思想是建立在自然进化和共同进化的基础上的。仿生学试图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这个思想在生物学和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且对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帮助。通过再现生物学的原理,人类不仅找到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而且同时该方案也完全适应了自然的需要。其目的就是分析生物过程和结构,并将此分析用于未来的设计。

在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常常将生物的某些特性运用到创造发明之中。例如科学家根据蜻蜒的飞行原理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根据加重的翅痣蜻蜒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人们仿效其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的棘手问题;又如根据蛙眼原理,科学家利用电子技术制成了雷达系统,能准确快速地识别目标;根据萤火虫100%的光能转化效率原理,人类制成的冷光源,将其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再如仿昆虫单复眼的构造特点,人类造出了大屏幕模块化彩电和复眼照相机;仿狗鼻子嗅觉功能,人类造出了电子鼻可以检测出极其微量的有毒气体等等诸多令人惊叹的创造。

尽管如此,自然界的动植物千千万万,其许多高超的技能与奥秘人们尚未完全掌握,但可以相信,随着仿生技术的发展,各种仿生发明会源源不断地被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来。

在创造物质文明过程中,工业设计师该怎样更好利用仿生发明来创造产品呢?首先,要明确科学家或工程师与工业设计师职责的不同,前者解决物与物之间或物体本身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后者解决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构建人机对话的平台。因此,工业设计师实现产品创造的基础是仿生技术发明的实现。这样,工业设计师就有两种方式来更好地利用仿生发明开发产品:

1)科学家先实现成果,工业设计师结合人类的需求转化为仿生设计

科学家先实现了仿生发明,但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科学家不可能对市场和人的需求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定位,就不可能成功将其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更不可能创造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而工业设计师正好能准确地捕捉到市场需求,结合优秀的仿生发明创造出人们所需求的产品,同时构建友好的人机对话平台,从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产品。

2)工业设计师先提出设想,科学家择优实现的互动仿生设计

科学家还没有实现某种仿生发明,工业设计师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和经验总结,结合对市场需求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提出某种产品的构想或概念。科学家择优实现这种仿生技术,这使得工业设计师创造这种仿生产品成为可能。通过工业设计师和科学家的互动,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产品。

因此,工业设计师要关注最新的仿生成果,同时也要细心的观察自然。

3、结构和材料的仿生

随着仿生学的深入开展,人们不但从外形、功能去模仿生物,而且从生物奇特的结构和肌理中也得到不少启发。人们在“仿生制造”中不仅是师法大自然,而且是学习与借鉴他们自身内秉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模式。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有些甚至是根据某种数理法则形成的,合乎“以最少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这些为人类提供了“优良设计”的典范。

例如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由3个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些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和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令许多专家赞叹不止。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

最新科学研究指出,生物体都是由少数很简单的物质构成的,诸如糖、蛋白质和水之类。生物体的不同部分,从柔韧的皮肤到坚硬的骨骼,性能如此多样,关键在于从原子排列成分子,及从分子组合成纤维,晶体等半成品,在结构上的千差万别,就是由于结构的奇巧精致,形成了各种优越奇特的性能。

解生物体构造的这些奥秘,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研制新型的“仿生材料”。研究人员模仿鲍鱼壳的微观结构,将铝分子充满在碳化硼分子之间,已初步研制成功新型的陶瓷材料,除了既坚硬又柔软以外,还可以感测并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飞机机翼材料具有这种性能,那么遭到损害时能够感知并自行修复。具有和生物机体相同弹性的材料,伸缩自如,能成功地用来制作人工动脉。

因此,工业设计师也要积极的关注仿生发明中精巧的结构和奇特的材料,并且巧妙地应用这些结构和材料,结合市场的需求创造出人们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要细心的观察自然,提炼自然的精妙,提出更多的构想,为科学家的探索提供更多的思路,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仿生成果,为人类创造更加精美更加丰富的产品。

总之,破解生物体结构之谜,研制仿生材料的路还很漫长,目前人类只不过刚刚起步前行,但是仿生材料的应用前途无量,却是绝无疑义的。

4、界面仿生

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单纯地从形态、功能、结构或材料的某一个方面来仿生是很少见的,更多的是综合形态、功能、结构和材料的多个方面来进行仿生设计,而且还从大自然的生存哲学即和谐与共生的角度进行仿生设计,诸如绿色仿生设计,可持续仿生设计等。这种既从自然界的个体表现形式,又从自然界的总体生存理念的仿生设计,与界面设计的功能性设计和情感性设计是相吻合的,因此,我把这归结为界面仿生设计。

要理解界面仿生设计,首先要知道界面。所谓界面,即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好的人机界面美观易懂、操作简单且具有引导功能,使用户感觉愉快、兴趣增强,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设计是人工物的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人工物的工作或使用环境)的接合。所以设计是把握人工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接合的学科,这种接合是围绕人来进行的。“人”是设计界面的一个方面,是认识的主体和设计服务的对象,而作为对象的“物”则是设计界面的另一个方面。它是包含着对象实体、环境及信息的综合体,就如我们看见一件产品、一栋建筑,它带给人的不仅有使用的功能、材料的质地,也包含着对传统思考、文化理喻、科学观念等的认知。“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分析“物”也就分析了设计界面存在的多样性。

因此,为了认识和分析仿生界面设计,可将其分类为:

1)功能性界面仿生

功能性设计界面接受物的功能信息,操纵与控制物,同时也包括与生产的接口,即材料运用、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一界面的仿生侧重于功能、结构和材料的仿生,它反映着设计与人造物的协调作用。

2)情感性界面仿生

情感性设计界面即物要传递感受给人,取得与人的感情共鸣。这种感受的信息传达存在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情感把握在于深入目标对象的使用者的感情,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抒发。设计师“投入热情,不投入感情”,避免个人的任何主观臆断与个性的自由发挥。这一界面的仿生侧重于用形态、色彩、肌理等引发心理情感,体现大自然和谐与共生的精神哲学的仿生设计,它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

如在计算机的设计中,硬件方面人们逐渐采用多种方式与机器交互,如自然语言接口、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眼动跟踪、姿势识别、三维输入、表情识别、听觉界面等,进行着功能性方面的界面仿生设计;软件方面广大的软件研制人员开发计算机用户愈为迫切需要的符合“简单、自然、友好、一致”原则的人机界面,即情感性方面的界面仿生设计。

总之,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它已经变成家喻户晓的商品,可以任意地装在人们的口袋里,用来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的办公业务和生活事务,自然的人机界面与和谐的人机环境已逐步变成信息世界关心的焦点。其他产品同样如此。因此,仿生设计使产品有更加完备的功能性界面和更加自然和谐的情感性界面,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

三、未来工业设计中仿生的前景

今天,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已经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一个新方向。许多事实说明,仿生学是发展新技术的金钥匙。例如研究显示,不远的将来一种仿生电子眼可望诞生。因为科研人员已揭开眼睛是如何看到经大脑“翻译”的图像。他们已发明一种称为“细胞神经网络”的电脑微型集成电路,据此将发明仿生“电子眼”可以用来进行类似视网膜功能的图像处理。又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疗中心耳鼻喉科的医生不久将开展“仿生耳”植入手术,让从前失去听力的成人重获听力。再如科研人员以猴子作为人的替身,正在研究人大脑的思维与记忆的生理活动。他们设想,如果仿照人的神经系统,把它运用到电子计算机上去,就有可能诞生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物计算机,那就是仿生学划时代的贡献。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仿生科技前途似锦,而且仿生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

另一方面,神奇的大自然向人类展示着精妙绝伦的生命形态和绚丽多彩的悦人色彩,同时,大自然还无声地阐释了自然界的生存哲学——和谐与共生。这种和谐的设计哲学呼吁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共生的设计哲学则呼吁着人与机器、生态自然与人造自然之间建立合理的建构,搭建人与自然、机器共生的对话平台。

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不仅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产品,而且赋予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因此,工业设计师要学会师法自然的仿生性设计思维,创造人、自然、机器和谐共生的对话平台。

参考文献:

〔01〕《视觉和仿生学》倪海曙主编知识出版社1985

〔02〕《仿生学纵横谈》邵海忠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0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第8篇

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工业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需求的产物。功能是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特性,是产品的核心概念,通过对产品功能的不断地开拓,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为生物体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既有来自心理方面的需要,又有来自心理方面的精神需求。需求是个性的一种状态,它表现出了个性对具体生存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个性能动性的源泉,使人对社会作用的尺度和衷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是根源于人的需要,人们的行为一般而言都是带有目的性的。需要、行为、动机、目标构成了一个人类行为活动的结构。所谓需要主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人的需要如同人的生命过程一样,处在一种不断的新生与变动中,需要是产生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根源。

所谓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行为的念头或想法。它是促成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人们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因即活动的动因。它不仅引发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发生某类行为,而且规定行为的方向。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科学认为,当人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它将不明显的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导致不安之感的产生,这时就成为意向。需要和动机导致行为的产生。每个活动着的人都有行为,人与行为是一体的,有人就会有行为。二无论的理性人类学认为人由理性和理性所依赖的躯体生理所构成,只有理性才使我们成为人,在人的行为特点中,人的理性常显得较为清晰。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需要和动机成为行为的原因。而人的任何行为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目的性,期望达到某种成就或结果,行为是需要和目的之问的过程和中介。因此,人的造物行为,首先伏根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所谓“需要是发明之母”,人的造物行为是在入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性的行为。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造物行为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造物行为与人的需要相联系,而人与动物都有需要,有的动物也能简单地进行造物,但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人的造物与动物的造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动物的需要完全是天生的无意识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则是不仅来自身体天然的欲求,而且是人类自已创造出来的多种需要。人的造物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需要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动力。需要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属性,它既是规范,又是一种自我适应。自我调节的机制。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段性,是发展和变化着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高级的需要发展,呈阶梯形。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或谓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对生存的需求,是人类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原始、最显著的一种需要。所谓“饮食男女”,“民以食为天”,人们需要食物、饮料、住所、睡眠和氧气,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而且是永恒的动力。

2、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多方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生理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等。在这种心理要求下,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秩序和稳定。

3。社会需要又称作归属和爱的需要,在前两者需要满足后,社会需要开始成为强烈的动机。这时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理解和安慰;希望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保持友谊、忠诚、信任和互爱。

4、尊重需要,人们的尊重需要可以分成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即社会承认,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象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

人的不同需要导致了人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上述五种需要的内在规定性。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来看,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往往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性精神和文化质的行为,虽然造物根源干人的需要,尤其是满足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但这种满足并未成为人进行造物的全部根据和限制。造物与人的需要之问有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亦是人的“文化性与生物性的互动关系”。

人作为社会的人、文化的人,生物性的满足并不是唯一的需求,精神等需求有时会走到前列而占据重要位置。不同形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从一般实用工具用具生产到艺术质的造物——工艺品。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这些不同层次的造物生产表现着人类上升着的需要和追求。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我们在满足需要中实现了自我确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着新的需要。

二、人的自然尺度

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尺度即人作为自然的人其生物体的尺度,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表面积、肢体面积以及人体肌肉、组织的生物物理的特性等等的尺度。在人类工效学研究中,一般把这些复杂的系统归为感官、神经、肌肉、骨骼、功能五大系统,这亦是与设计密切相关的主要方面。

当人类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发展到20世纪时,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的确立,促使人对自身复杂的系统结构及人与物关系研究的开展,人机工程学是在理解和把握人体自然尺度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人类的工作能力及其限度,使之合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特征的一门科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自然尺度的科学。工程人体测量学,是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测量产品设计时所需要的人体参量,并将这种参量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目的是为了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取本论文由w整理提供得最佳的匹配。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产品生产是为人的生产,因此,其中心是人而不是物。人机工程学的建立,从科学的角度为设计中实现人一机一环境的最佳匹配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使“为人的设计”落实到科学的实际的设计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理想中。对于设计而言,人机工程学是必备的条件之一。来自人的生理学、心理学的相关数据是设计必须遵循的主要数据。在人与机器系统进而到人与环境空间的系统关系方面,设计都需要人机工程学测量数据的支持。在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设计中,特别是在一些空间条件有特殊限制的空间中,人体尺寸更是设计的重要依据。

人的自然尺度仅是人生理或心理尺度的一种综合反映,对干设计而言,人的自然尺度实际上规定或决定了一定的造物尺度和审美尺度,人是以自然尺度为基准去观看、去衡量、去设计和创造的。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的自然尺度首先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和接受方式,如人平行对称的双眼及其结构,决定了人的视野范围、视觉成像机制,并由此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

2.人的自然尺度构成和决定了人观察的标准、接受或感受的标准,甚至审美的标准。人自然尺度中的对称、均衡往往同构于人审美感受中的对称与均衡。

3.人的自然尺度决定了造物的尺度和极限。

4.人的自然尺度是造物设计的基础,又是人超越的对象。

三、人的审美尺度

审美尺度即审美的价值尺度。审美价值属于精神价值范畴。人类的审美活动或者过程包括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美首先来源于作为主体的自然界或事物(产品),但它又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心境相联系,是两者结合统一的产物,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心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审美价值是建立在主客观特殊关系上的一种特殊价值。这种价循具有客观性,客观性的主要表现是它与使用价值的联系以及它的物理属性。

在产品设计中,物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联系更为广泛。首先,产品的审美价值是在其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直接表现为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即有效性。功利价值作为入类社会中最早产生的价值形式,是由产品的实用功能性所体现的,可以理解为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审美价值在功利价值或者说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并成为它的辩证对立面,也就是说审美价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感性感知可以接受的独特的完整形式体现出来,表现出对人和社会、对人与世界关系确证的综合意义。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美与效用、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一起构成了产品的综合价值,审美价值是产品造型和色彩所体现并为人所感受的东西。产品美的形态与物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审美价值有两个基本的方面,第一是所谓的“感性现实”,即形成对象的外部形式、尺度大小。颜色、亮度、表面特征等自然性质。这种性质不仅为我们审美感知客体的纯自然现象所固有,也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现象如艺术设计产品、艺术作品所固有。第二是位于这种感性现实后面的东西,它来自于人的认识与感受、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是人与审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这就是说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然而在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或者说在设计存在的现实中,相当多的设计的出发点仅仅在于市场竞争、获取利润,设计成了获取更大利润的工具和方法,设计不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物。设计体现了人特有的互助心和责任感,设计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设计师所从事的设计,不是为了自己设计,而是为了他人为众人设计,这就必然要求他对社会对人们负责。为人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全部价值或者说真正的价值。为市场竞争目的而进行的产品设计,其价值仅仅在于物,因而是不完整的、有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设计具有较强的道德价值,为人而设计的思想是设计必须具有的高尚道德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为人的设计亦要求设计师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设计师的设计不是个人的设计,不是个人行为,不是个人艺术表现,而是以人的需要和目标为宗旨的,因此,设计只有为人的设计才能够最终成为优良的设计、好的设计。从设计的宗旨而言,设计师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性可以说是本质的、必然的,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而设计,是设计师的天职。这也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之一。设计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述,设计不是表达与其特定的社会宗旨相矛盾的个人感情的场所。设计师的设计一旦作为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进入社会和人的生活,首先的他具有了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一种本质的承诺、一种可以依靠的精神和物质存在,这是设计存在和为人们接受的根本保证。

设计的社会责任是提供某种服务,它使用公众易懂的语言和符号,是设计者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为使用者而言的,替使用者着想的,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的方便。设计师是最好的“公务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设计师应是最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他的艺术才智是通过艺术设计的创造奉献给大众的,他的艺术生命是与设计的创造与奉献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概论》李砚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非物质社会》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意大利设计》梁梅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9篇

美国现有37个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学位点,都是经联邦机构确认的。学生毕业后,由全国艺术、设计协会授予文学士或艺术学士学位。这种学术气氛中的设计教育着重于学生的艺术才能,确保学生表现基础训练,但很难拓宽到对自然和行为科学的学习研究。过去的美国人往往把“艺术”一词纯粹理解为是艺术家所独有的个人表现,而没有把它看作是一个覆盖所有活动的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这种活动基于对材料、工具、技术及工艺的感受,对传统的尊重。

现在,人们已认识到,设计不再是一门专一的技术,而是一个崭新的多方面集合体。有的学校开始把艺术和设计分开,共同上基础课,专业课则有各自的学术要求。而有的学校已把设计作为完全独立的分支。随着工业设计专业的成熟,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课程体系。绘画、电脑图形、材料、模型、模型制作及设计思维等课程与行为、社会和自然科学互相交融。

美国工业设计教育分布于下列三种体制的大学:公立、私立和自立。国家政府有权权衡每个学校对专业教育的确立,但不参与学校办学体制。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力,根据自己对设计领域中某一方面的爱好,来制定设计教育方向。

有的学校为专门服务于某一工业而办学,如:汽车、电器、家具等;有的学校注重于实用主义的设计哲学研究;有的学校把美术与工艺设计相结合,在装演、展览、陈列、包装、标志等方面找到出路。

在州立大学中有18个工业设计教学点。学校一开始是用公众税收作为建校费用,以后学校以缴纳学费为办学开支。一般州内学生每年学费2000~3000美元,州外学生则加倍。工业设计教育中,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为大家所关注,是公认的典范。

目前,有7所私立大学提供工业设计的高等教育。其经费来源于个人捐赠、对外服务契约以及昂贵的学费,一个学生每年学费1.2万美元,甚至更多。私立大学往往非常愿意与建筑、工程技术类学校有密切联系。

在美国还有12所自立艺术学校,其教育质量不如上述两类学校。通常以产品美学为教学中心。事实上,自立学校的成功教育需要更多的是模型研究、绘画、预想图及表现技能,而不仅仅是设计思维的研究与分析。重视艺术价值而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会为工业所需,艺术学校希望不断培养这样的人才以适应消费品工业和销售业的需要。

除自立学校外,大部分学校还设有硕士水平的设计教育,学制两年。海外学生只需证明其有相当本科毕业的水平,也可进入研究生学习。否则,就要求他们从本科读起,或在研究生阶段同时进行补课。经验告诉我们,海外留学生必须经过本科教育,因为这个阶段可使他们感受到美国的设计环境,从中汲取养分。研究生教学主要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论文题目进行实践指导。最近,伊利诺斯工学院已经开始了博士水平设计教育。

美国所有的工业设计教育点都是在各个最小学术圈周围产生、成长、经过确认而建立的。这些学术圈组成了国际工业协会。它建议不论学制长短,所设课程应按下列比例安排:

信息:占25%,是使设计成功及可行的重要因素。

第10篇

一、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现状

㈠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

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从业人员集中分布在发达经济地区

2005年中国创意设计人员年龄分布图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创意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主要属于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93%。且创意设计人群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较发达经济区域,从业者比例分别是24%、22%和20%,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所占比例分别占总量的8%和8%,而西北地区的从业者最少,占总数的4%。这与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相关。

2005年中国创意设计行业人员区域分布

㈢中国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多样化的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

(1)自由职业设计顾问公司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中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的开始时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在广州和深圳。部分设计公司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模具制造等整个过程联合起来,其人员规模超过150人。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善于紧密的将设计与生产制造相结合,以设计的市场实现和销售状态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时间把握上具有优势。他们所主要客户对象涉及到家电、信息、通讯、医疗等产业领域。

(2)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

这类设计机构以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与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为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是政府实施“工业设计科技促进”专项计划、推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机构,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展览会议、举办设计技能专业培训。同时,为企业进行设计实务示范。北京经纬工业设计公司是由政府投资股份方式建立的设计机构。这些机构的客户对象包括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和广州、上海等地,以院校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或公司在专业素质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偏重于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学中的不同研究部门和人员,更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其涉及的企业范围包括信息、家电、通讯、医疗、交通工具制造业等范围。

(4)企业设计部门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制造业领域,一些企业具有非常专业的工业设计中心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信息产业领域主导企业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设计机构,还委托国外的大型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迅速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层次。

二、中国工业设计存在问题

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大量的OEM(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引进外资中大量OEM生产虽然使我国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形成对国外的依赖。在一些产品中,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这在汽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很普遍。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次,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政策。长期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基本处于松散状态,且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政府缺乏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既没有专项拨款,也没有建立设计基金,在工业设计并没有被引起广泛重视,仅仅凭借个别企业的资金推动是不够的。第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区——2004年兴建的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区,也是我国唯一一所国家工业设计园区,起步阶段是民营资本。但设计园在二期工程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没有提供相应的培育政策,对设计公司、设计园区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设计人才匮乏。一方面是整个设计市场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设计专业学生分配难,许多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间的矛盾。从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来看,我国目前设计公司有数百家,但普遍总体规模小,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

四、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机遇

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高新技术产品凝聚着最大的生产率增长潜力,是中国未来人均收入可持续提高最有力的发动机。值得关注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避免外商只把那些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中的低技术环节放在中国,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含金量大大降低的问题,中国需要更多自主创新的产品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形成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20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首次实现贸易顺差,由2003年的逆差90.7亿美元转变为去年实现顺差41.1亿美元。

㈡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将努力培育国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形成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同时利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相对较少的出口量创造较多的外贸收益。

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致需求增加

第11篇

我国的橱柜制造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多为OEM型,能够拥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OSM类型企业并不多。而对于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来说,工业设计作为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升级,还能够从市场需求与创新资源的整合中来优化企业发展规划,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橱柜业作为高利润的新兴行业,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中整体橱柜的拥有率仅为6.9%,约有30%的城市居民表示计划在3~5年内有购买整体橱柜的计划。而当前我国的橱柜企业有上万家,在品牌建设上有实力的企业500多家,面对行业需求的膨胀与行业竞争的加剧,对于橱柜企业的发展来说,如何从市场投入、技术研发与管理创新上最大化的整合资源,增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特别是在供货期限与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2工业设计引领橱柜行业企业创新的发展路径

(1)企业创新理论。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动力,经济学家熊彼得将其定义为“对企业生产要素或生产手段的重新组合”,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创新来赋予企业产品新的特性。二是通过程序来改进新的生产方法。三是通过创新来开辟新的市场;四是通过创新来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供应;五是通过创新来构建新的工业组织。

(2)工业设计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探讨。

橱柜市场是建立在顾客需求基础上,特别是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于橱柜的设计与装修风格也提出新的要求,过去做好橱柜展示已经难以满足顾客需求,而依据顾客需求,融入体验式服务,甚至“主材自购”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橱柜消费的主流。工业设计作为承载企业橱柜品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橱柜设计、效果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无疑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手段。工业设计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是相携共生的,最初的工业设计,主要从产品的机械加工方式及美观实用等方面来优化制造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并从企业资源的整合与流通中来降低能耗,增强利益,以推进整个企业效益的获得。而随着工业设计理论与企业的成长,对于设计创新在推进企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来说,不再是对企业产品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从过去以“技术”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向工业“艺术造型或装饰”方向的转变,特别是融入市场化以来,工业设计逐渐担负起“支撑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兴生产业”使命,由此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推进工业设计战略的实施步骤。

工业设计战略理论的成熟为橱柜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对于工业设计战略来说,作为一项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是促进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主导力量,更是挖掘企业自身潜力,推进企业优势业务做精、做实、做优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于橱柜行业中的工业设计,需要从设计战略上来导入,并从橱柜企业的整个架构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品种类型,分类定位循序渐进的渗透。一方面从企业“生产资源管理”上来整合创新,对生产全过程融入设计评价与优化机制,转变企业管理方式,借助于工业设计来实现产品的增值目标;另一方面从自身传统业务优势上,嵌入设计战略,重点从高能耗、高成本上来优化流程;再者对于橱柜企业在追求工业设计创新中,要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从设计初始阶段,结合自身研发优势来融入客户需求,增强自身品牌建设。最后,对于企业设计战略的谋划,要从行业市场发展及环境竞争中,借助于从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构架,科学的建立企业产品创新与研发机制,特别是从企业自身资源的整合上把握差异性和独特性,导入企业设计战略思想与文化理念,积极从企业产品发展前景、企业产品质量与设计形象上来合理定位,积极探索整合性产品设计开发程序,推进企业设计战略的优化与管理。

3结语

第12篇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

如果在有限的学时内,依旧采取该教育方法,会让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常会盲目崇拜那些表现风格强烈、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对学生基本功的掌握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忽略规范的作图步骤和工具的合理使用。学生对独特风格的追求会导致过分重视画面效果,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法试验,而忽视设计思维的形成。另外,由于手绘表现类课程属于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基础课,课程在讲授时,学生尚没有接受过产品设计的训练,所以手绘表现与产品设计是割裂的。课程设置的脱节导致学生在本阶段并不清楚手绘表现的应用目的和作用,学生会沿袭素描和色彩课程的作业习惯,追求“精益求精”的好作品,过分沉浸于细节的精细表现和质感的极度仿真。在传统绘画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这一作业习惯经常会采取鼓励的措施。而随着计算机三维软件与渲染软件的智能化发展,精细效果图的绘制手段已经完成了由手绘到计算机绘制的升级,这一误区导致了手绘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重心的错误偏移。

(二)学生学习现状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生源一般为零美术基础的理科高考生,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发散思维和图形创意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以后,素描和色彩的基础性课程通常会让工科学生产生畏难和困惑的情绪,学生对绘画课程的目的不明确,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一学年同时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与手绘基础课学习内容相距甚远,学生无法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将学到的造型、透视、色彩等知识转化为审美素养学以致用。在手绘教学中,教师沿袭的是“写生—临摹”的传统绘画教育方法,特点是轻理论、重实践;教师讲得少、学生画得多。这种方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能够循序渐进提高手绘能力,但是对零基础的工科生,经常会产生“临摹会画,自己画不会;一个角度会画,换个角度不会”等现象[2]。在大二年级的产品设计快速表现和手绘精细效果图技法课程中,学生开始学习较为精细的产品表现图手绘方式,由于前期学习经验的积累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开始追求难度较高的手绘方式;而在手绘学习中遇到挫折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缺乏艺术天赋,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工业设计专业。还有些学生觉得学好计算机建模就可以代替手绘,在以后的产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将头脑中的设计构思进行建模,否认手绘的必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手绘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下降,导致在以后的考研和求职中遇到挫折。

二、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目前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必须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走出一条适合培养工科工业设计人才的教学创新之路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日益智能化与普及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普遍具有较完善的建模与渲染能力,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胜一筹。但是,手绘表现依然在产品设计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初期设计思路形成的过程中,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既能提高设计创新的效率,又能大大拓宽设计思维的广度,帮助设计师提出更完善的设计方案。正因为如此,对工科学生而言,手绘表现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加重视,手绘课程的重心应转移至对学生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的培养上。如果将表现技法视为手绘表现课程的基本要求,那么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就分别是手绘表现课程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要求,也正是该课程的重点改革方向[3]。作为第二层要求的造型感受能力将影响到学生在产品设计造型尺度、形态韵律等方面的审美水平,需要长时间的作品阅读和创作积累才能形成,对初拿画笔的工科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提高工科学生的造型感受力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创新实现能力是指将头脑中的创新概念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外化表现,并充分体现出其功能、使用环境、使用人群、材料、结构等信息的一种综合表达能力,包括设计创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是手绘表现课程的核心目标,也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二)变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探索与分析,结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针对工科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手绘表现课程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进行改革才能有效实现创新型工业设计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内容如下。

1.临摹讲解与具体分析模仿结合。

临摹优秀的手绘表现作品是提升手绘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的“写生—临摹”教育方法忽略了对被临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被临摹作品的形态美感和造型意识,甚至对绘画方式都不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临摹之前对优秀作品的设计概念、功能结构、形态美感和绘制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被临摹作品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完成作品的临摹工作之后,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该作品的造型尺度和色彩搭配进行分析和模仿,由简入繁,使学生摆脱过度临摹带来的依赖感,培养学生的造型感受力和设计分析能力。

2.写生与拆解结合。

对工科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产品实物进行拆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产品爆炸图的绘制方式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日用产品和小家电进行拆解,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产品的结构、功能与产品造型的关系,并对产品结构爆炸图进行写生绘制,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拆解写生环节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再设计,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3.课题与实践结合。单纯的产品效果图临摹与绘制会让学生认为效果图和美术作品一样,只需重视画面效果即可,忽略手绘表现在产品设计实践中的真正作用,造成手绘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脱节。因此,在手绘表现课程中,应当导入实践课题与手绘作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手绘表现是产品设计的通用语言,贯穿于产品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如在设计实践的头脑风暴环节,需要应用手绘概念草图来表达设计思路;在方案确定时需要绘制产品设计提案效果图;在与结构工程师沟通时,需要绘制产品拆解爆炸效果图、结构手绘图、运动机构手绘图来进行有效的视觉交流。

4.设计与答辩结合。

第13篇

[关键词]视觉设计诱导创意灵感捕捉广度与深度侧向与逆向思维

工业设计是由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互交叉、渗透、结合形成的,以机械化方式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工业设计活动是对人为事物的认识、再创造过程,它基于对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人为行为和阶段成果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将创造性与简洁、清晰、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视觉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本质。

视觉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科学迅速发展的社会,不管理念是模糊的,或是较为清楚的,都必须接受的事实是理性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并深入到视觉设计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设计语言的那种逻辑、抽象、科学的叙述风格。设计者自己从作品内容、符号、表现、技巧处理等方面给我们解释了视觉设计对其浸的程度。在我们这个时代,设计者不再是世外桃源客,而是推动科学化、商品化、全球化发展的一支力量。因而,社会也赋予了从事于艺术设计行业的艺术家们一种社会责任感,那么视觉设计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诱导创意

由于艺术创作中有许多具体的形象或形式存在,在视觉艺术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带有诱导性的提示。如视觉艺术思维能否对艺术用材的选择进行有目标的诱导,对形象的构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处理,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对相同或相近的对象(同类成异类)用类比的方法加以诱导,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在进行过程中受到较多较好的提示,从而增强视觉艺术思维的效果。

从形态处理方面进行诱导组合主要有:渐变、添加、简化、打散重排、颠倒;从各种因素的类比方面进行诱导:综合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视觉艺术思维的训练更要从培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角度着眼。

二、灵感捕捉

灵感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创作活动中,人们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想法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或因某种偶然因素激发突然有所领悟,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各种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发现突然而至,犹如进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是灵感。

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灵感发生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灵感出现的机遇对每个人是公平存在的,灵感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尽管它有时是稍纵即逝,甚至令人百思不解,难以捕捉。那些努力追求、刻意进取、随时留意并敏锐地感觉、捕捉到灵感的人是成功的典范。

三、广度与深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假设将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空间之内,我们可以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研究,因此有人称之为“立体思维”。

从广阔的宏观世界到神秘的微观世界,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都是我们进行视觉艺术创作所要涉及的内容。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思维的广度似乎更加重要,有时设计一件艺术作品,不仅仅要依靠艺术方面的知识来指导,还要得到其他学科诸多方面的支持。

思维的深度是指我们考虑问题时,要深人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核心,即事物的本质部分来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人的思考。在视觉艺术思维过程中,思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不要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视觉艺术是以塑造形象达到审美愉悦为主要目的的,在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只罗列现实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而要注重形象的精神面貌、意境表现。四、侧向与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视觉艺术思维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人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视觉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创作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在人们的正常创意范畴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时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视觉设计促成原来相互严格分离的不同部分和区域之间相互有机联系,使设计者终于能够超越自己过去被严格限定的领域,到这个新的领域去表现自己。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何洁:平面广告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第14篇

目前,各国的环抱战略都在进行一场新型的转变,新型的绿色战略趋势就是全球产业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向环境无污染、少污染,废弃物生产少、资源合理利用等方向发展,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工业设计师必须要重新考虑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因此,自然而然的就产生出了绿色设计,并成为当今时代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工业设计的思想就是以自然为本,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则是以人为本。当今时代,工业设计的主流就是绿色设计思想,我们在工业设计中,极力倡导人类、设计作品、自然的协调等三大方式的结合,并顺应时代的要求,设计出具有绿色思维的有机产品。

二、工业设计中绿色设计的原理

在绿色设计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必须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其中,绿色设计产品具有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性质,并以环境属性为设计目标进行绿色设计,以此来满足环境目标、保证产品的功能等要求。绿色设计具有“3R”原则,表现在回收、重复使用、减少量化等方面。在此期间,不仅要减少物质消耗、能源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超标排放,还要及时回收产品或零件并将其再生循环利用。绿色设计还具有以绿色技术为原则而进行的绿色产品设计,它的主题思想就是把预防污染、环境因素等措施纳入设计阶段过程中,并把环境性能当作绿色产品的出发点或者说目标,尽力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工业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方法

1.选择绿色材料。

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绿色材料可以再生、回收、减少污染、耗能少等特征,并具备良好的环境兼容性。并且选择绿色材料必须具备三大原则:第一,优先选择低耗能、少污染的材料;第二,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第三,尽量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避免选用有危害的材料。

2.拆卸性的设计。

在满足功能要求、使用要求的基本前提之下,为了节约拆卸成本和降低工业产品的转配,在拆卸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拆卸方法。第一,明确被拆卸的零件,并减少拆卸的工作量;第二,估预产品的构造,避免零件的污损和互相影响材料的组合;第三,拆卸比较方便,选择合适的紧固办法,减少固定原件的数量,并简化操作的方式,让拆卸工程具备安全作用;第四,容易分离,避免增加其他材料作为辅助,对不同的材料也应当具备识别功能;第五,减少零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采用标准化的产品零件。

3.可回收性的设计。

在进行绿色产品设计的前期,应当充分的考虑到材料的回收性,并且还要计算回收材料价值的大小、方法、处理结构等一系列法人文头,以此来达到材料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的回收利用。这样不仅方便于零件的分离、拆卸,而且还能使得零件在重复利用和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重视。

4.绿色产品的成本研究。

目前,我国传统的成本分析和绿色产品成本分析所具备的分析模式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绿色产品设计的前期,必须要考虑到产品的再生利用、回收等性质,所以,在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就要考虑污染物的代替、拆卸等相对应的环境成本。相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需要支出环抱的费用,也会在产品的成本上产生一定的差异,在同一个项目中,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所产生的实际费用,也会让企业的成本产生差异。因此,在进行任何一个产品设计时,都要都绿色产品的成本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此来达到设计出绿色程度高、总体成本低的绿色产品。

四、工业设计中绿色设计中的实例分析

在工业设计中,我们为了更明确得了解绿色设计的实际应用,因此,结合了一些在工业设计中存积多年的宝贵教学经验,运用一些实际案列,对工业设计产品中,会出现的绿色设计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和调查。公共电话亭的绿色设计,此设计在设计外形上具备简单直观的效果,并在造型上也显得生动形象,表达出回归经典的简洁,开启了绿色设计在产品的造型上的发展和趋势。在此工业设计中,设计者对绿色设计的可拆性进行研究和深入探索,才设计出这样的公共电话亭,其需要的固定原件少,拆卸方式简单、安全,容易分离,并且采取了标准化的零件使用,确定必须被拆除的零件,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是简单方便,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以及符合当即时代的绿色产品设计。

五、结束语

第15篇

但是交互设计多数集中在计算机的专业领域,这可能与人机交互最早出现在计算机领域有关。从人机交互到界面设计再到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和研究慢慢地兴起。随着产品越来越智能信息化,交互设计的兴起,软件芯片开始成为产品的主导地位,伴随软件作为产品成为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师无法再设计出独立于软件使用而可以体验的硬件产品。按下硬件上的一个按钮会引发屏幕显示出图像,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之间缺乏紧密结合的话,用户体验会受到挫折。其次,现在对设计师技能的要求已经超越了仅仅对外观的设计。许多工业设计公司所面对的挑战不再是科技能做什么,而是科技应该做什么。设计师的创造能力扩展到对一些概念进行全新定义的更具战略性角色上面,包括定义这些新产品类型应该是什么样,和预想人们如何使用它们,这种思想或者行为远远在工业设计的理论范畴。

二、从社会的行业上看

目前很多公司在招聘交互设计,需求量相当大,而且从事交互设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有工业设计教育背景。有些大型企业有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他们将工业设计人员分在交互设计部门下面,这些说明了,交互设计对产品有必不可少的作用。从原理上看,工业设计的核心原理和交互设计是重合的,工业设计的很多理想理念和工作方法在交互设计中被采用,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广义上,工业设计师的责任是定义新产品,使用对象和使用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产品创造出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使生活更加方便。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是通过设计产品的形式向使用者传达产品的功能品质等信息,即为一个产品找到其恰当的表现形式,创造出适用于用户和目标市场的不同的结构外观和风格,而交互设计却刚好是以用户为中心,做体验化设计。这几方面都证明了交互设计的出现和人们对其的重视使得工业设计从明确实实在在产品本身向着虚拟的系统方式转变。随着这些转变,使得工业设计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

三、从现有的工业设计教育方法来看

主要是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入手,研究不同人群对现有产品的需求,由工业设计师针对此需求提出多种设计设想,从这些概念中慢慢形成产品原形,制造完成结测试后投入市场成为商品。整个过程是从满足需求和工程制造的角度进行产品设计。尽管人们使用此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但用户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者完成预期效率的高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此系统方法中导入交互充计的思想方法。交互设计解决问题的核心思路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使工业设计系统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和完善。调整后,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设计系统,不仅研究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实现产品的功能,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出产品,更关注用户如何更加方便地使用这些产品,得到更好的体验。

四、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设计的领域不断深入

其应用不仅在计算机相关的产品领域,交互设计并不只是设计活动中的一个过程,也并不只是关注软件界面设计和网页设计,交互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应贯穿在整个工业设计过程之中。为了解决目前人与产品这间在交互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为了人与物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设计系统,优化了产品设计部门的人员构成,提出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与其他设计人员协作共同完成,这为工业设计研发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使产品在投入市后成功率更高,人们也相对应的得到更好的产品用户体验。同传统设计教育的重技巧、经验传授,重感性直觉与灵感产生的培养训练有所不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更加重视知识的背景、创意过程、思维方式、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