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细胞生物学论文范文

细胞生物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细胞生物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细胞生物学论文

第1篇

RT-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MDR1、BCL2L1、LRP、PRKCA的表达取对数生长期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SYBYGreen方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引物设计由Invitrogen公司合成,见表1。PCR反应体系:cDNA1μl,2×SYBRGreenPCRMastermix12μl,引物F/R(上下游引物的终浓度各为15pmol/μl)各0.3μl,DEPC水11.4μl,共25μl。PCR循环设置:50℃2min95℃10min(95℃15s60℃1min)×40个循环(生成扩增曲线)95℃15s60℃15s95℃15s(生成溶解曲线)。SDS2.2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管家基因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相对定量结果。1.6耐药细胞的保存耐药细胞SKOV3/TAX30分别冻存于含0、10、30nmol/L紫杉醇药物的冻存液里。于冻存后1、3、6月分别复苏细胞,观察复苏情况,MTT法检测IC50。1.7统计学方法对有关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t-test)、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耐药细胞的建立

SKOV3经300μg/ml大剂量的紫杉醇作用2h后,大部分细胞死亡漂浮,剩余细胞肿胀,伸出树枝状突起呈蜘蛛状,胞质见空泡形成、颗粒增多。少量存活的细胞克隆生长,恢复生长至对数期消化传代,再进行下一次冲击;SKOV3经10~30nmol/L小剂量的紫杉醇作用24h,约50%的细胞死亡,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胞质内颗粒增多,贴壁性变弱,给药24~72h内最明显,96~120h后逐渐恢复原状。经两种诱导方法获得的耐药细胞系,分别命名为SKOV3/TAX300和SKOV3/TAX30。

2.2耐药细胞的生物特性

2.2.1耐药指数MTT实验结果显示,耐药细胞及其敏感细胞的IC50值及耐药指数,可见小剂量浓度递增诱导的耐药细胞SKOV3/TAX30耐药性较强,见表2。2.2.2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在无药物作用时,SKOV3敏感细胞较两种耐药细胞系的克隆形成能力强,见图1A的d组,SKOV3敏感细胞的克隆形成数为(934±16.37),SKOV3/TAX300的克隆形成数为(440±13.75),SKOV3/TAX30的克隆形成数为(579±9.50)。与敏感细胞SKOV3相比,两种耐药细胞克隆形成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见图1B。而在相同浓度紫杉醇作用下,耐药细胞形成的克隆明显多于敏感细胞。在紫杉醇浓度为5nM时,SKOV3/TAX30可形成(1206±9.50)个克隆,SKOV3/TAX300可形成(870±32.30)个克隆,而SKOV3形成的克隆数仅(202±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当紫杉醇浓度进一步升高为50nM和500nM时,SKOV3/TAX30和SKOV3/TAX300形成的克隆数仍明显高于敏感细胞SKOV3。紫杉醇浓度为50nM时,SKOV3细胞与SKOV3/TAX300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SKOV3细胞与SKOV3/TAX30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0);紫杉醇浓度为500nmol/L时,SKOV3细胞与SKOV3/TAX300和SKOV3/TAX30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01),见图1B。2.2.3生长曲线倍增时间的差异SKOV3敏感细胞和两种耐药细胞系在相同条件下培养7天,细胞增殖产生一定的差异。耐药细胞的生长较敏感细胞减慢,生长曲线的斜率减小,见图2。同时,根据生长曲线计算出SKOV3/TAX300和SKOV3/TAX30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8.90h、24.0h,与敏感细胞的倍增时间20.84h相比也有所延长。

2.3耐药相关基因

MDR1、BCL2L1、LRP、PRKCA在各细胞中的表达MDR1、BCL2L1、LRP、PRKCAmRNA在SKOV3、SKOV3/TAX300和SKOV3/TAX30细胞中的相对表达丰度见图3A、3B。两种耐药细胞中,MDR1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SKOV3/TAX300、SKOV3/TAX30对紫杉醇的耐药与MDR1高表达有关。SKOV3/TAX300细胞中PRKCA、LRP的表达均高于SKOV3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5),BCL2L1的表达与敏感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而SKOV3/TAX30细胞的PRKCA、LRP的表达与敏感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P=0.206)。BCL2L1的表达低于敏感细胞(P=0.001),见图3B。以上数据表明不同诱导方式导致耐药细胞发生不同生物学变化,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

2.4耐药细胞的保存

耐药细胞SKOV3/TAX30分别冻存在含有0、10、30nM紫杉醇的冻存液中,于冻存后1、3、6月复苏,检测IC50,见表3。1、3月后检测结果提示,在3种药物浓度条件下的细胞IC50没有明显区别,但冻存6月后,无药冻存组的耐药细胞与两种加药冻存组的细胞比较,其IC50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个药物浓度条件下,无药冻存组的耐药细胞在冻存6月时,出现耐药性下降,而两种加药冻存组细胞在6月的冻存过程中,细胞IC50虽然出现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耐药细胞的建立

本实验结果提示:增加给药剂量、适当延长无药间歇期,可能延缓细胞的耐药性。由于大剂量冲击诱导与临床治疗模式相似,临床上体内耐药指数≥2倍即足以导致化疗失败[5],因此大剂量冲击诱导产生的耐药细胞虽然耐药指数较低,也是模拟临床耐药的良好模型。

3.2耐药细胞的特性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无药物作用时,SKOV3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强于两种耐药细胞SKOV3/TAX300和SKOV3/TAX30,但在不同浓度紫杉醇药物条件下,耐药性最强的SKOV3/TAX30集落形成能力也最强,而敏感细胞SKOV3的集落形成能力最弱,此结果与MTT法检测的耐药性一致。紫杉醇的作用机制是促进微管蛋白二聚体装配成微管,抑制纺锤体形成,将细胞阻断于G2/M期,细胞的有丝分裂异常或停止,使多核细胞的形成增多[6]。诱导的过程中耐药细胞膨胀、形态不规则、细胞体积的增大可能与细胞群体中多核细胞的增多有关。本研究的生长曲线实验中,SKOV3/TAX300和SKOV3/TAX30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8.9、24.0h,与敏感细胞SKOV3的倍增时间20.84h相比有明显延长,显示耐紫杉醇的卵巢癌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周期的阻滞,除导致一些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失效外,肿瘤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

3.3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

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一直是热点。多药耐药是指对一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同时,也对其他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受的一种现象。多药耐药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主要包括:(1)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的降低;(2)细胞内药物活性的改变;(3)凋亡的抑制;(4)肿瘤细胞微环境改变化疗敏感度。P-gp是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kD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其功能是使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药物的作用减弱或丧失,细胞由此获得耐药性。与大多数其他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机制相似,紫杉醇作为P-gp的作用底物之一,其耐药机制与MDR1基因扩增导致的P-gP高表达密切相关[7-8]。肺耐药相关蛋白LRP是在多药耐药的肺癌细胞株中发现的与MDR相关的非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0kD,能阻止药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避免其作用于核内靶点,药物运送到胞质的囊泡中,再通过胞吐作用将药物排出体外,从而发生紫杉类药物耐药[9-10]。凋亡抑制基因也参于紫杉醇耐药。BCL2L1基因,全称为BCL-2样1基因(BCL-2-like1),编码蛋白属于BCL-2蛋白家族,BCL-2蛋白家族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导致耐药性[11-12]。PRKCA基因为蛋白激酶Cα(proteinkinaseCalpha),也被称为PKCA、PRKACA、KPCA、AAG6。细胞过度增殖和抗细胞凋亡机制障碍都可导致肿瘤进展和耐药现象发生[13]。另外PKC的作用是使底物蛋白磷酸化而活化,p-gp是PKC的作用底物,当其表达增加或活性增强时,可使大量的P-gp磷酸化而活化,从而产生耐药性。本研究结果提示。SKOV3/TAX300细胞PRKCA、LRP的表达均略高于敏感细胞。但SKOV3/TAX30细胞的PRKCA、LRP的表达与敏感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L1在SKOV3/TAX30细胞的表达低于敏感细胞,但SKOV3/TAX300细胞中BCL2L1的表达略高于敏感细胞,结果提示不同方式诱导的耐药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制。

3.4耐药细胞的保存

第2篇

1.1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脐带取自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征得其父母同意)。首先用含双抗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浸洗脐带3次,去除杂物;用无菌的手术剪刀将脐带剪成3~4cm的节段,再沿长度方向剪开,以暴露脐带胶质部分,去除血管;置于含双抗的PBS中清洗3次,去除血污,再剪成约0.5cm3的组织块,以胶质部分贴于基底平铺于24孔板中,每孔2~3块,置于37℃、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孵育1~2h;待组织块自然粘附于皿底部后加入含双抗、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继续置于培养箱内培养,每3d更换一次培养基,待观察到有小三角形或梭形细胞从组织中铺展出时,取出组织块。整个分离过程注意无菌操作。待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时,即可传代。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取第5代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hUC-MSCs的表面标记物CD44。

1.2肝细胞标志基因的检测按照总RNA提取试剂盒的操作说明分别提取hUC-MSCs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总RNA,用RNase-FreeDNaseⅠ去除基因组,最后检测RNA的浓度和纯度,立即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或保存于-80℃备用。采用Prime-ScriptTMⅡHighFidelityRT-PCR试剂盒反转录2μgRNA得cDNA,取2μL用于PCR。根据GenBank提供的人肝细胞标志基因序列,使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和产物大小见表1。GAPDH为内参对照。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6℃退火45s,72℃延伸30s,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PCR产物用20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凝胶分析系统下拍照。

1.3PAS糖原染色按照PAS染色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对第5代hUC-MSCs和HepG2进行糖原染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

2结果

2.1hUC-MSCs的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组织块贴壁培养3~4d时,可观察到组织块间隙铺展出小三角形或长梭形的细胞,继续培养至7d左右,可观察到局部细胞呈集落生长,此时,在无菌条件下取出组织块,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周左右,细胞可达80%~90%汇合,即可传代。用胰酶/EDTA消化后细胞呈亮而圆的单个分散状,以1∶3的比例进行传代,约4h贴壁,2d后迅速生长。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较大,轮廓清楚,内部有清晰的应力纤维,多为突起的纺锤形或星形的扁平状结构,细胞核呈规则的卵圆形,核仁大而明显,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图1A);持续培养大约2周时,细胞基本达到完全汇合,形态发生一定的变化,胞质变得狭窄,内部的应力纤维也不明显,呈平行排列或漩涡生长(图1B)。连续多次传代,细胞保持稳定的、相对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以及较强的增殖能力。经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均质性。

2.2肝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以HepG2作为阳性对照,用RT-PCR检测hUC-MSCs的肝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见图2,hUC-MSCs表达ALB、CK18、G6P、GLUL和MET,不表达TAT。

2.3PAS糖原染色结果对hUC-MSCs和HepG2进行PAS糖原染色,染色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细胞质中均有紫色颗粒物形成,即均呈糖原阳性反应(图3)。

3讨论

MSCs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炎及抗纤维化作用,可抑制肝细胞的死亡和纤维化;还可通过其分泌物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刺激肝细胞再生、为受损肝细胞提供营养支持等。MSCs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力,适用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在移植后可迁移、归巢至受损的组织,发挥治疗作用。因此,MSCs在肝脏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相较不同来源的MSCs,脐带来源的MSCs不仅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而且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增殖能力较强、无伦理法律限制,还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分化程度,从而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移植治疗肝病的细胞来源。

作者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从脐带基质中分离获得hUC-MSCs,与酶消化法和流式细胞仪或免疫磁珠分选法相比,该分离方法操作简单,消耗低,易于控制。分离培养的hUC-MSCs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具有MSCs的表型特征,均质性良好,且在体外长期培养中能保持稳定状态。进一步的RT-PCR结果显示,培养的hUC-MSCs同时表达成熟肝细胞的标志基因ALB、CK18、G6P、GLUL和MET,而不表达TAT,与Campard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hUC-MSCs可能具有肝细胞的一些相关功能,如合成白蛋白、合成糖原及解毒功能等;PAS糖原染色结果则证明hUC-MSCs具有糖原合成和储存能力。

第3篇

 

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微信、微博等交流媒介成为大众知识共享的传播平台,而微课作为教学中的创新也备受关注,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其更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理想化。伴随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微课使得当前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时代催生的网络视频也带有某种弊端性,难以真实有效地满足各个层面的学习需求[1]。焦建利教授提出:传统的课堂实录视频资源已经难以实现互联网时代人们注意力模式的匹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加上网速及宽带的硬性限制,教学资源周转率低,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被无形浪费。基于这样的背景,微课诞生,吸取了传统教学视频的弊端教训,更注重主题的突出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与服务性,在内容设置上也趋于短小精悍,实现了自由补充与延伸[2]。对于生物细胞学科教学来说,实验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无论是实验技术方法还是理论知识阐述都实现了深度的提升与广度的延伸,逐渐实现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的学科融合,逐渐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占据主导[3]。因此,实现微课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生物实验教学关注的焦点,成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要务。

一、微课简述

 

1.微课的起源。微课最早由美国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提出,初衷是针对化学课程总结的60秒概述,设置了三大主体部分,分别为总体介绍、解释说明及举例分析。后来英国学者T.P.Ke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分钟演讲,所谓的一分钟演讲就是突出演讲的精练传神,要求具有缜密的逻辑结构及真实生动的案例阐述。在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后,微课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大卫.m.彭罗斯提出并创建实施。其包括15到30秒的介绍及结论,服务与上文的关键概念导引。然后录制上述内容并限制时间为3分钟内,在微课程指引下提出书面作业要求,学会借助课外阅读或者实践活动完成关键知识的学习。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Educause的微课理念,不是指微观学习中的微内容,而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的在线教学或格式化教学中的教学实际。

 

2.我国微课发展现状。我国微课依然是新兴事物,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目前涉及领域也有部分处于空白。基于微课的发展现状,当前学术界也未就微课理念达成共识。学者焦建利[4]认为,微课是对某一知识点的集中阐释,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在线教学视频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学者祝智庭[5]则认为微课应该就某个教学主题展开延伸,组织精细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时间限度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学者胡铁生[6]则认为微课程注重的是视频的微小,因此在针对单一学科或者单一知识点组织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情景的融入,突出在线学习与自由学习。这一概念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资源建设方面,我国微课也尚未成型,目前的应用研究还相对零散,评价模式也有待完善。实现微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更新缓慢,亟待加强。我国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滞后阶段,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或者教学附属而开设,缺乏关注上必然影响教学的创新与跟进,加上该实验教学项目单一化趋势严重,时代气息不足,技术手段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十分缺乏,内容更新十分滞后。

 

2.教学方式单一化,学生自主性不足。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就是提前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整个操作过程趋于程式化、简单化。学生不仅无法在实验准备阶段有所参与,更挫伤了学生创新与研究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贫乏,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受有限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因此实验内容与要求也大多提前限定,教师单纯地演示讲解,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双方互动交流不足,教师也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

 

4.教学技术陈旧,现代教育技术参与较少。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教学的前沿学科,理应注重教学的创新,特别是积极加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元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实验教学。但是我国细胞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却是现代教育技术十分欠缺,传统实验教学维度单一化趋势严重。

 

三、微课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如何应用

 

1.微课的特性和优势,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伴随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教学融入,部分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当代大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也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的制约因素,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听取教师讲课,精品的视频资源难以得到高效率的运用。应用于课后学习的视频资料也难以受到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多数处于闲置。微课则突破了视频教学的局限,具有普通视频教学资源不具备的教学优势。首先,其教学内容浓缩,教学时间较短,借助移动端操作更为便捷,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其次,其教学主题十分明确,学生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从而获得启发教育或者延伸学习。最后,微课视频的教学容量相对较小,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微课学习中去。

 

2.细胞生物学微课设计,把握10分钟原则:注意力10分钟。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设计ADDIE模型:A,分析;D,设计;D制作;I应用;E,评价。通常来说,微课设计要想保证自身的完整性必须具备6个基本环节,分别为教学主题的明确、前段分析、微课基础知识点的切割与划分、微课资源要素的重点设计、微课视频录制及后期加工处理、微课的最终终端输出与展现。6个环节紧紧相扣,推动微课的高效开展。

 

四、微课引入实验教学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微课具有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2011年,手机将取代个人电脑成为个人信息中心。学生自带设备BYOD,包括个人电脑、手机、上网本、平板等越来越普遍化。这为微课的实施提供了必备的硬件前提。调查中发现,84.44%的被调查者认可微视频在微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并且70%以上的人认为配套的教学设计与课件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纵观当前的教育改革,多数一线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的魅力与优势,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微课教学。其中范福兰等人在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应用效果的调查显示,70.5%的学生认为交互式微视频资源能够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单一的图文及音视频资源则受关注度一般,这也从侧面说明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微视频的教学前景将是广阔而光明的。

 

五、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有关微课适用性,微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各个领域、各种培训、不同学科对于微课程应用的尝试存在“泛用”、“滥用”现象。微课程适用于哪些领域、哪些课程、哪些内容以及荧光怎样设计、怎样制作、怎样使用才是最科学合理的成为今后科学研究的新课题。

 

2.细胞生物学实验微课应用存在问题,我国针对该专业的微课理论研究及实践演练依然不足,多数高校在微课开展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建多用少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必须将微课作为校本研修资源,对其加强引导宣传,让教师认可微视频教学的优势并拓展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此外微课程应奠定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资源基础,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辅助。当然微课作为新兴教学理念,应该在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教学需求与教学实践的同步发展,最大限度提升微课程的开展利用率。

 

六、总结

 

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理应受到关注,了解微课的本质内涵,在梳理其优势与缺陷基础上综合当前的运用实际,科学预测并规划后期发展,实现微课在设计开发与应用上的创新完善。本文就微课教学的几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为微课教学的拓展应用提供有效思路,让微课的魅力更多地展现出来,服务于高校教学。

第4篇

【推荐单位】武汉大学

【推荐理由】用基因技术来诊断和分析癌症,其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上。在生命科学领域,《细胞》和《自然》《科学》属于同级别的国际顶级学术期刊。100多年来,包括教授在内,武大从未有人在如此高级别的学术期刊上。

【人物简介】宋卢挺,23岁,武汉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武大读本科期间,他选择的利用基因技术来诊断和分析癌症的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并写完科研论文。目前,他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念研究生一年级。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南华松叶蜂,生物学习性,防治

 

南华松叶蜂 Diprion nanhuaensisxiao 从1989年发现以来,在平坝华山松种子园发生局部性为害。为确保1800余亩种子园的华山松健壮生长,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及防治试验,现将1989年至2006年近20年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8.5-10.8毫米,翅展20-22毫米,体粗壮黑色,头部黑色具刻点,触角22节,鞭节由2.0个小节组成,呈锯齿状,渐向端部尖细,单眼黑色有光泽,中胸盾片具刻点,有一对犁板黑色斑,小盾片黑色亦具刻点。中胸盾片前两侧下方,底部前自后头,后至前翅肩角下,前足基本处为黄白色,腹部1-2节背,腹板及节3腹节腹板黄白色,前足基节、胫节、中足胫节端部及后足转节色淡,其它部分均黑色。

雄虫:体长5.8-6.2毫米,翅展15-16毫米生物论文,体狭小黑色,触角22节,鞭节由20个小节组成,端部第3节至基部第二节呈双栉齿状,内栉齿短,外栉齿长。

卵:长园筒形,长1.5毫米,宽0.5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前色深。

幼虫:初孵幼虫头黄褐色,胴部灰白色,头大于体宽,二龄幼虫头褐色,胴部灰白色,头与体等宽至体宽大于头宽,三龄幼虫头黑色,胸足第一、二节基半部及三、四节褐色,其余部分灰白色,背线、气门上线褐色明显,体表有褐色刺毛,四至五龄幼虫,第二、三胸节由4个小环节组成,且第一小环节均为黑色,肛节背板前半部黑色,背线及气门上线黑色。(见表1)

表1 各龄幼虫体长及头宽

 

虫龄

体长(mm)

头宽(mm)

幅度

平均

幅度

平均

1

2.1-4.2

3.1

0.5-0.6

0.55

2

4.0-12.0

8.0

0.7-0.8

0.75

3

10.0-16.0

13.0

1.2-1.4

1.30

4

14.0-24.0

19.0

1.5-1.7

1.60

5

23.0-26.0

24.5

第6篇

关键词:人类胚胎;胚胎干细胞;生物伦理学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指来源于着床前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大类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细胞)在临床移植医学、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生物学基础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前景,对于有效地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hES细胞的来源同胚胎道德地位、克隆人等一系列敏感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带来了法律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胚胎和胎儿组织是否尊重的“世纪伦理之争”.

1 干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功能

干细胞是指在生命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干”作用的原始细胞(progenitor cells),它们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尤其是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它可以分化成人体全部200多种细胞类型,进而构建人的心、肝、肾、神经等多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是一种全能干细胞。根据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两种。成体干细胞指人体内为修复或替代体内损伤或正常死亡的细胞而产生的干细胞,其分化能力有限。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五种途径:①用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产生;②用不孕症治疗后的剩余胚胎组织产生;③用以研究为目的的捐献配子人工受精创造的胚胎产生;④应用嵌合体胚胎产生;⑤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2007年,美国Wake Forest大学的研究者在《自然》(Nature)上报告说:从羊水中可以分离出多能干细胞。这种方式介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之间,为获取干细胞提供了新的思路。用不同来源的hES细胞研究干细胞,引发的伦理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1]。

按照干细胞的分化阶段,人们将干细胞分成三大类:即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组成整个人体的216种所有的细胞类型,它可产生一个完整的胚胎。多能干细胞可向多种细胞类型分化,但不能制造完全发育所需要的所有组织。专能干细胞是在干细胞发育的后期出现的,细胞也变得越来越专门化,例如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

显而易见干细胞的治疗则是它们的主要功能。科学家们指出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在革命性的治疗疾病和损伤的、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方法。它的目标是通过干细胞移植提供健康的新细胞修复身体受损的或病患的部分。例如是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阿耳茨海默病、糖尿病、心脏病、多样硬化症、烧伤和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新疗法意义重大。

2 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

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人类胚胎的地位、胚胎干细胞来源、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等方面。具体问题有: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是什么;赞同或反对“生殖性克隆”的伦理论证是什么;为何“治疗性克隆”能得到伦理学的辩护。在讨论中还涉及到对“人的生命”和“人格”等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国家,有不少人坚持胚胎就是生命,特别是一些基督教徒和神职人员以及反对堕胎的人员,他们认为这是亵渎神灵、侮辱生命的尊严,并且认为克隆人的胚胎迟早导致克隆人的出现,故而表示强烈抵制和反对。女权运动者也从妇女、尤其是贫穷妇女的健康保健出发,对干细胞研究提出异议。并且过去几年中,有些西方国家曾立法禁止或部分限制而起步艰难,这些因素成为干细胞研究伦理纷争的焦点所在。

1999年,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伦理委员会发表了关于克隆的声明。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界一直在高度关注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对上述伦理问题的研究与国际社会近乎同步,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举办了若干次高级别的研讨班,相关的研究成果被写入了生命伦理学教材。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本质,为国家制定相关伦理准则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参与讨论提供了概念基础。不少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推动和参与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审查项目中的行动指南,2003年2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2]。

为规范干细胞研究中潜在的诸多伦理问题,科技部和卫生部于2003年12月出台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指导原则》规定:“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下列方式获得:①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②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③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④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这些胚胎干细胞来源方式需经受伦理上的严格考证。我国hES细胞研究应用这种来源应做如下限制:捐献者自主决定是否继续存贮或捐献给另外的不孕夫妇;不许有预先设计地获得胚胎;不能买卖胚胎及胎儿组织;应以最少量的胚胎用于最重要的研究;研究者不得在治疗不孕症时有目的增加植入胚胎的数量和增加配子等。

3 我国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基本立场

鉴于干细胞研究的巨大社会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涉及到人类生命雏形以及“克隆人”的重大伦理问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研究部伦理委员会认为:为了“医为仁术”这个崇高的事业,应该支持我国科学家积极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使我国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健康有序地发展,为21世纪科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该中心的伦理指导大纲中指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行善和救人、尊重和自主、无伤和有利、知情同意、谨慎和保密等原则。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规范中:①是反对“克隆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涉及到体细胞核转移技术(SCNT),因此坚决反对滥用SCNT用于复制人类为目的任何研究;②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例如通过干细胞研究究得到的组织、器官,可用于临床移植手术等;③谨慎对待胚胎实验。

虽然科学是把双刃剑,但我们不能低估人类理性的强大力量。应就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加强科学家、伦理学家、政策制定者和法学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开展对媒体从业者和公众的相关教育培训,世界各国在科学和伦理学的争论中扬利抑弊,通过立法手段使hES细胞研究走向健康的研究轨道,使生命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研究型 教学模式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生物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联系着生物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如: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等。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直接和长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因此,细胞生物学教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这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应用显得十分紧迫。

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刷新

细胞生物学的内容覆盖面广、跨度大、发展快、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广泛,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晰、体系不严密、层次不分明、内容多而杂、学生理不清、记不牢等问题。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讲授的内容和质量。同时要积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把这些动态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细胞生物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

1.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细胞生物学主要讲授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探索生物体细胞发生、发展、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需要大量的细胞超微结构示意图,对教师来讲在黑板上绘制、挂图等手段,会导致准确度不高,缺乏动态感。加之细胞生物学本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制作多媒体课件,大量采用外文细胞生物学图书上的彩图,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实现微观结构宏观化。如在课件中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利用Flash动画做一些直观的模拟,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要以讲授、提问、讨论、布置思考题、查找资料等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精心进行研究型教学。如在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先用 2/3时间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看书讨论,最后推荐1名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教师再做一个小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转贴于

3.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针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与上网,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查找资料等获得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并将其研究结果或成果写成研究论文。这种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实现“学会学习”是研究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探究精神及学习过程中的批判精神,开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知识结构策略,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改革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三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一个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会沟通、合作与分享,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他人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筛选分析、归纳信息资料,培养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量;提升教师对研究型学习的指导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研究型学习外部环境。

四、全面建立课程成绩综合考核体系

1.改革考试命题方法。根据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精心编制细胞生物学试题,同时向学生征集试题,从中筛选好的题型作为考试试题,以此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系统地复习。试题的内容既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又涉及到主观发挥题和部分考研热点试题。试题库结构合理,知识覆盖面大,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改变死记硬背和克服考试作弊将起到重要作用。

2.改革考核形式。课程考核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课程成绩包括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20%)。实验考核包括两部分:(1)平时考核。根据学生平时预习、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情况,给出一个平时成绩,占实验考核总成绩80%;(2)实验技能考试。实验课结束后进行一次综合实验技能随堂考试,根据其操作情况当场给出成绩,该成绩以20%计入实验考核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预习、提问、作业、课程论文等情况。综合考核办法能客观实际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改变过去仅由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弊端。

总之,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探讨、研究或解决某个或某些特定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张淑玲.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11).

[2]刘静,刘艳平等.浅议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技巧[J].基础医学教育,2002,(3).

第8篇

本科高校的办学理念直接决定了其专业的建设特点,构建应用型高校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新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树立应用型教学理念,制定培养“基础扎实、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多形式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2]。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中,教师要明确,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满足市场发展及学生发生的客观需求,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应用型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的改革策略,从而全面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

2.优化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构架,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细胞生物学,其教学内容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交叉,例如细胞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在生物化学中有相关介绍;细胞生物学中的“叶绿体结构、光合作用”,在植物生理学中有相关介绍;细胞生物学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在分子生物学中有相关描述,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中,要合理的取舍,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各学科的教师要加强沟通交流,衔接好各课程之间关联,重点突出本专业的特有内容。对于细胞生物学,其教学内容比较繁多,加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比较广,很容易使得学生思维混乱,难以抓住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在设置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时,需要在第一章节全面介绍整个细胞生物学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整体框架,同时在每章节后面明确该章节的重点、难点。由于细胞生物学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市场对细胞生物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极高的挑战[3]。同时在细胞生物学中,越来越多的新观点、新理论涌现出来,这些新观点很有可能与以往的知识观点、理论相冲突,为满足时展的需求,必须及时更新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结合当前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调整教学内容,并将这些知识引进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如转基因技术、细胞凋亡、细胞增值调控等,使得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增加新内容可能会增大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有目的选择增加的教学内容,从而在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涉及到细胞的各个方面,还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各个相关学科的相互比较,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细胞生物学知识。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对于细胞生物学,主要是从分子、亚显微、显微等角度对细胞的功能、结构进行分析,了解细胞增值、分化、调控、基因表达、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动规律[4]。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极其复杂、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学习难度比较大,而丧失学习兴趣。在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课件和视频资源,通过多媒体将细胞结构图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认知理解细胞超微结构,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看理解细胞生命活动动态过程,如细胞信号传导、细胞结构组装、细胞中蛋白质的转运,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

3.2注重互动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自己为核心,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听讲,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启发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5]。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之前讲过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启发式问题,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思考。为增加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些学说、观点进行讨论,如线粒体与叶绿体起源学说、膜脂膜蛋白运动实验等。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在巩固学到的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应用。如细胞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高尔基体等中都存在蛋白质转运的现象,但蛋白质的转运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综合思考,能更加全面的掌握细胞跟部分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3.3采用类比、故事、讨论教学法

细胞学属于微观学,是人体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教学法,从宏观的角度看待细胞结构、功能[6]。例如教师可以将细胞核看做城市的中心,将溶酶体看做城市的垃圾处理场,将细胞之间的通讯看做是城市之间的通讯等,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关于细胞生物学的名人趣事,以此来启发学生。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发现细胞的故事,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威尔金斯、克里克等人的事迹,告诉学生要用严谨的态度面对细胞生物学。在进行细胞生物学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讨论教学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为学生提供主题,让学生针对该主题进行讨论[7]。如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等,学生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论文写作等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4.开展“双语”教学

在21世纪,生命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市场对基础知识扎实、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要注重“双语”教学,从而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开展“双语”教学,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并让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英语专业词语,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能力[8]。教师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双语教学模式,在课堂讲课过程中,教师要以中文为主,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的专业词语或者主题时,教师可以采用英语教学,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存在特别抽象、很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用汉语进行讲解。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细胞生物学英语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师生互动,在很多时候,学生会随着师生互动频率的增加,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接受能力,因此,在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积极的鼓励他们,结合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教学,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双语教材、教学课时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学校也要不断完善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设施,科学的调整教学计划,逐步改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质量。对于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必须由细胞生物学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因此,在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知识虽然都比较扎实,但在英语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学校要加强双语教师培训,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5.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细胞生物学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9]。对于细胞生物学,其实验性非常强,所以必须加大细胞生物学应用性实验的开设,利用细胞培养实验、细胞融合、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等综合实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善学生被动操作的现象,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所需要的药品、器材等大多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学生只需要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操作就可以,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的实验教学,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实验课题,并组织设计实验,当学生遇到问题后,各组学生自主讨论解决,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另外,高校可以尽量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实验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6.总结

第9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04-0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细胞生物学发展非常迅速。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1~2]。为了使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初步实践。在此,我们从课程内容安排调整,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和实验考核体系多元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院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 实验课程安排调整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是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还存在学时过少,上课时间与理论课脱节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细胞生物学实验的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1.1 课程内容调整

实验学时由原来的32学时增加为48学时,实验内容由原来单一的验证型实验被调整为包括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设计型三种类型的实验(见表1)。

1.1.1 调整验证型实验

基础性验证型实验的开设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锻炼,因此,我们保留并重新调整了验证型实验。细胞形态结构和大小测量的实验被融入细胞培养实验中,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的观察实验被融入细胞吞噬与融合实验。DNA的Feulgen染色法和PAS反应法显示糖原及其它多糖都运用了细胞免疫化学方法,仅保留其一。为了学习不同细胞器的具体分离方法,线粒体的提取与观察实验被扩展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提取与观察实验。

1.1.2 开设综合型实验

综合实验涉及了多种实验技术,系统化的综合实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3]。细胞培养及细胞吞噬与融合被定为综合型实验。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培养材料为配对的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实验涉及了细胞培养液的配制,细胞的复苏、培养和冻存,以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大小测量和计数等技术。学生通过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比较,为学瘤细胞的基本特性提供了感性认识。在细胞吞噬和融合实验中,选择鸡红细胞为材料。以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为指标,增加不同处理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以聚乙二醇为诱导剂,研究不同的细胞密度、融合温度、乙二醇浓度及反应时间对细胞融合率的影响,筛选鸡红细胞融合的优化条件。

1.1.3 增加创新设计实验

最后,我们结合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中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了创新设计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4]。首先,各实验小组学生根据设计实验的大方向查阅国内外文献后进行选题并完成实验设计。然后,按照小组阐述,学生发表意见,指导教师归纳总结的流程,对实验设计进行论证。最后,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亲自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及操作。

1.2 上课时间调整

为了配合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上课时间被调到与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同一个学期进行,而且从该学期的第四周开始实验,此时学生刚刚结束了细胞生物学第三章内容《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对于常用的方法有了理论上的知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内容。

2 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

目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改革也离不开信息技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2.1 采用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停留在黑板和挂图上,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大量图表和图片以及动画,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2 介绍科学文献

细胞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教师在实验开始时展示与开设实验技术相关的3~5篇中外文科学文献,注重介绍文献中的实验方法,总结实验方法的进展,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的最新动态[5]。

2.3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快捷和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实践和调查,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第一,学生通过浏览网站,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预习和复习;第二,学生在教学网络中的实验经验交流论坛中,通过交流实验心得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网站中提供了专业网站链接,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 实验考核体系多元化

传统的实验成绩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定的,实验报告以学生抄写实验目的、原理、过程为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掌握能力,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实验考核系统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采用不同的实验考核内容和不同的考核方式,即多元化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3.1 基于实验类型的考核体系

根据基础性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设计型实验各自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基于实验类型的考核体系,具体实验考核如下分配。

其中,基础性验证型实验注重考核学生的平时操作及实验结论,综合型实验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占80%)。实验报告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随堂记录实验结果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第二,通过解答实验后的思考题巩固实验内容。创新设计型实验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其中的论文写作为以后的毕业论文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3.2 网络化考核体系

随着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了考核数据库。对于耗时时间长的实验,教师让学生观看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考核。对于切片观察的实验,让学生对在网络平台上随机抽到的图片进行解释。此外,学生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对其创新能力的考核。

4 结语

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我们通过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及上课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安排,借助多媒体技术、科研文献的介绍和网络平台等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利用基于实验类型及网络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周汝滨,李永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30-31.

[2] 张俭,刘胜贵.《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改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3):71-72.

[3] 孙瞄,毛泽善,穆灵敏,等.开设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6,4(2):14-15.

第10篇

关键词:贵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04-02

一、在贵州大学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学科。“细胞生物学”的新知识新内容层出不穷,其发展日新月异,几乎涵盖了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所有前沿热点领域,包括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等前沿领域。它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四大支柱及前沿学科,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层次,成为人们揭示生命奥秘及攻克医学难关等的重要基础,并且成为了现代生命科学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国际性的课程。据统计,90%的“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研究成果以英语方式传播,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都是用英文撰写然后通过SCI期刊发表。我国由于细胞生物学科起步较晚,高等院校目前所用的好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也主要来自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翻译及不断的修订再版,这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滞后及新专业术语直译所造成的模糊等问题。为了将“细胞生物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学说引入我国高等院校《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感受和接触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知识,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高校教育中实施《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是该学科国际化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在2001―2007年先后出台的有关双语教学文件中,高度强调在高校本科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高校20%的本科课程要进行双语教学,并且明确提出了生物技术等专业需要在双语教学上先行一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一些比较好的高校都已经在其生命科学学科建设中开展了《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能以全新的视角展现生命科学领域,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发展,为学生选择进入各个实验室进行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或者将来考研从事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双语教学还能锻炼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增强学生英文水平,提高他们阅读文献的能力,一举数得。贵州大学地处西部,由于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一直未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本科教学工作,但是作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211”高校,贵州大学一直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为了提高本科生生物科学的整体素养,培养出适应当代生命科学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我校开展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贵州大学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师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一般认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通过学习达到掌握科目知识和语言的目的。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研究发现,制约双语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语教学师资问题,学生英语水平问题,双语教材选择以及学校双语氛围等。双语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既需要掌握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又要求精通本专业知识。因此,在高校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就是该专业的双语师资不足。双语师资最好是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人才,现在,贵州大学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已经具备了这个基本的双语师资条件。近几年来,学校为了提高大学的整体实力,大量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我们学院也采取了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采取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的方式,加快培养本院现有师资,特别是青年教师;二是通过引进人才政策,外引海外归来的博士。通过这些手段,极大地加强了我院的师资力量,如今我们院的海归博士比例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50%。这些留学回来的教师在承担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担负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在我们院,有实力讲授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专业老师一共有八位,全部是博士,其中有三位教授,五位副教授,并且有六位老师有海外留学两年以上经历。这些优秀的师资人才,为我校推进《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贵州大学推进《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2010年,我们曾在本院对另一门和生命科学相关的学科――《基因工程》进行了双语教学尝试,当时因为缺乏相关师资力量,并且没有从贵州大学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考虑,制订的教学目标太大,整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尽管如此,关于双语教学的首次尝试还是为后来的双语教学改革和建设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针对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我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整体水平,我们认为在贵州大学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主要受限于学生的英语水平。

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地区,招收的学生主要也是来自西南地区,该地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这一点从历年的高考英语成绩以及以往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情况就可以反映出来。同时,《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代表学科,涉及的都是科学发展前沿的最新内容,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该专业课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是能否搞好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根据以往中文授课的经验,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设该课程,学生会理解的好一点但是结合贵州大学本科生源英语水平较差的情况,我们认为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课程的授课对象应为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因为这个时期,在英语水平上,大多数学生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口语和听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在专业知识上,学生已经熟悉了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个时候开设双语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双语讲授的学科理论知识,并较快地融入适应双语教学。

在学生英语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如果要顺利开展双语课程,对双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就会更高。一方面,在课前,双语老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预习,熟悉课程中的相关英文词汇;在课后,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每一位双语教师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课前准备,学习借鉴一些其他高校精品双语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课前进行试讲,尽量做到用简单、通俗、流利的英语讲解该双语课程。在双语课的最初阶段,笔者认为,双语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把双语课的精力放在“外语”上,使教学走入“学外语”的误区。《细胞生物学》中文版教材的课程内容大部分是从外文研究结果中翻译编著而来,由于翻译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理解方式与处理方法,加之译文时间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不够准确、及时或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我们采用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学习英文的研究成果和内容使授课对象能更好地理解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在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外语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专业知识,而不是外语。

刚开始上课时,为了使学生能顺利适应双语,我们可以采用过渡性双语教学,强调的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主流语言(英语)的使用比例。在这里具体表现为:用英文展示课件,用中、英文讲解教材的教学模式。在讲解过程中对简单的内容,比如专业词汇的名词解释,可以用英文讲解;而对于复杂难理解的内容,比如细胞信号转导的原理和过程等,给予中文解释,但考试为全英文。另外,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如果一开始就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主,学生还没有这个能力去理解,并且原版英文教材纸质版本也比较贵,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情况。因此,我们选择以中文教材《细胞生物学》(瞿中和,高教第四版)为主,国外原版英文教材《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为辅,结合教师精心制作的全英文PPT教程进行教学。

总之,《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国际发展形势的需要,是培养社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向前推进的一个新举措。虽然现阶段在贵州大学推进双语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对该课程双语教学条件和教法研究进行积极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开展和深化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也为贵州大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从最初的探索性尝试到逐步建立双语教学的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另外,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贵州大学师资人才队伍的不断建设、本科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对该课程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相信,贵州大学的双语教学必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跃。

参考文献:

[1]叶军.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细胞生物学》的建设与发展回顾[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第11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77-0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细胞生物学》课程在高等学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已成为骨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一直以来,细胞生物学都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厚而抽象的难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授课,学生较为普遍地反映内容不易理解和难以记忆。面对信息化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课程建设被认为是辅助应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1-2]。目前,全国也已有多所高校开展了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实践,尤其是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3]和四川大学[4]等,其细胞生物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显著,一些教学资源进行了开放和共享,辐射示范作用大,这为地方性综合院校进行相应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新时代国家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结合南昌大学的办学特色开展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本文小结了笔者对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

一、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引入和建设思路

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一直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少学生多、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问题。尽管教师进行了充分备课且应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仍因课件内容太多,特别是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而赶进度,上课速度快,学生反映跟不上节奏,缺乏思考的时间,一堂课下来,觉得眼花缭乱,像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场不太懂的电影,也没有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最终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尝试着从学生角度来探寻教师应采取何种适用于本校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授课,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要求每个学生就老师对细胞生物学前1~2周的授课方式做出客观点评及在后续阶段应该做如何的改进和调整建言献策,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大多数同学所喜爱的方式进行授课。基于收集到的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我们合理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在课堂教学中仅挑选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并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未讲到的知识点尝试通过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加以弥补,尤其是一些难点,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精讲,以期学生重复观看且有时间消化和吸收。

我们依托的南昌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学习。南昌大学网络课程平台由16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和课程管理。基于此平台,对于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为登录访问的学习者提供细胞生物学较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梳理出的细胞生物学的知识点、概念体系和层次结构展现在网络平台上,并关注学生的访问情况和学习状况。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共同成长,以达到教学相长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应用

我们除了在网络平台相应模块上共享本校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外,还提供网址链接到其他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并效仿名校名师关于该课程的网络建设的相关内容,在平台上我们每年更新的课堂教学PPT,进行网上批改作业、答疑互动和在线测试等;此外,我们在课程讨论区播报科研新闻,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科研网站,推荐一些较好的科普微信公众号,培养学生自己探寻科研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选择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研究成果、当今细胞生物学研究热点,引导学生针对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中与最新研究报道的异同点进行讨论,激发碰撞新思路、新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多方位、多角度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个人资源模块中,我们将一些实验条件限制暂时不能大范围开展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进行细胞及结构观察等,通过文字、图像、录像、配音等手段将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手术操作等环节生动展现,让学生如身临课堂,提高其自学能力;由于创新仍离不开实践的滋润[5],我们在课程通知区模块加大了本校与细胞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创新学分、“挑戰杯”课外科技创新大赛、开放性实验课题、科研训练项目和“创新团队建设”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积极申请和参与到一些教师的课题研究中,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以使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上公布的课程教学指导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根据这个指导有重点地学习,并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存在的疑问以及创新实验或挑战杯等研究的阶段性可公开成果、工作照或疑难点问题通过师生交互平台留言、发帖、跟帖,也可以用电子邮箱等方式与教师及时沟通和交流,并设置小组讨论等专栏实现同学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在网络平台上向学生进行图文声等信息的传递,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获得来自学生的图文信息。还可以此平台考察学生对研究的内容或提交的小论文表述得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回答问题是否简明、扼要、准确;此外,我们借鉴了本校“生物化学”课程的新型考试模式在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上的在线测试模块做了相应实践,即采用了网络自测的形式进行[6]。教师根据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内容和命题原则指导学生自主命题并制定参考答案,通过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中的教师邮箱模块收集学生反馈的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些重点概念、要点知识,并编排成试题。教师对学生拟定的试题和参考答案全面评析,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能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具有创新性的试题和参考答案输入试题试卷库模块中。通过在线测试模块随时随机进行组卷,并设定答卷时间,允许学生随时可进行自我检测。这一步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训练了阅读文献把握重点脉络的能力,也增强了自身主动学习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研究型教学模块区,通过学生对课程讨论区模块的信息,根据学生参与的科研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老师对这些题目进行征集,作为平时成绩奖励的依据,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创意思想和学习进展情况。在课外资源模块中引入国内外学术大师的有关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等摘录或个性化选读作品等。倡导学生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摆脱了旧时的“权威者”与“服从者”角色,而更像是师兄师姐,或是朋友。

此外,由于该平台可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可通过课程问卷模块区的问卷调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或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改进作出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服务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的优化。

三、细胞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成效

第12篇

Abstract: Cellular bi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lifescience, but its theoretical content is abstract and is mastered with difficulties.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eaching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experienc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at through the reinforc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work of classroom, experiment and evaluation etc.,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guides students to think by themselves, and improve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creative talents those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entury.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自主学习

Key words: cell biology;the teaching quality;autonomous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118-01

0引言

细胞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前沿学科。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在生命科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开阔的氛围中学习领会到细胞生物学的精髓?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体会。

1开篇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用动画开头,选择生动有趣且有一定科学性的动画视频给学生放映,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和了解,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细胞生物学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并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样的开始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消除了学生心理的阴影。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环境。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性思考的引导

理论联系实际在很多学科教学中被反复强调[1]。原因主要是理论抽象,学生在短时间无法理解。为了使学生尽快理解,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从已知到未知,从现象到本质,把科学和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虽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但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引导工作。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加强理性思考的内容,逐渐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模式,从规律和机制的角度进行思考,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

3跟踪前沿报道,开展讨论

细胞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前沿学科。跟踪前沿报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更新。所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动态的,都处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因此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目前还有非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存在很多学说派别。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就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展开讨论,给学生留出自学空间和思考空间。

4注重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继续[2]。通过实验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而且还可以得到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可以提高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和接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实验课的基础上加强实验的探索性。实验可以采取实验小组的组织形式,每个成员在实验中承担不同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实验材料或处理的方法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性实验是一个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过程。这样的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学会“提问”。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的过程与结果现象间的关系等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这对于学生提高认知能力,跟踪和把握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发展,促进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5完善考评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考核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细胞生物学即基础又前沿,是一门及理论性、知识性、实验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为了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学习效果,我们在考核过程中采取“多内容多形式的综合考试”。①理论课结束后的期末考试。这是考核项中的重要一环。试题题型广,题量大,覆盖面广。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主。另有部分较高层次的论述题,书中没有现成答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出答案。即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撰写综述或设计一个课题。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学科。针对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兴趣点,同时对于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③实验课成绩。细胞生物学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富于创新的思维能力。实验课尤其是探索性实验课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动手能力,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中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内容对实验课的成绩加以评定。

6结语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是教学的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合新世纪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模式改革

引言: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质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细胞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要理论与实践密切地联系着。因而,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细胞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对细胞生物学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得到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如何使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纵观这些年来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着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手段落后、实验开出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改革,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接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

一、细胞生物学实际课教学现状

1.实验内容陈旧。由于受计划课时、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等限制,目前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内容多局限在传统验证水平,主要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细胞显微测量、细胞化学、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分裂、染色体制备等内容。以上实验内容大多缺乏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及各种检测手段和方法,缺少那些能够体现细胞生物学学科进展的新技术、新方法。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的现状。

2.实验课组织形式单一。现行的实验教学还没有摆脱以验证理论为主,学生“照着做”的实验模式,实验方式单调,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取由教师按实验要求准备好所有实验过程中所有所需仪器药品,在规定上课时间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然后,学生按教师讲的照做,最后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很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内容开出率低。实验开出率是实际开出实验总数与计划开出实验总数之比,是衡量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其高低影响着一所院校的教学质量。由于仪器不配套、材料单一、教学技术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不足等原因,目前,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开出率仅达70%,与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要想摆脱这种局面,任务艰巨。

4.考核内容不完善。由于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考核独立于理论课考核,设定为考查,考查内容主要以出勤、实验报告、期末测试为主,教师主观性较大,缺乏一定的量化标准,较难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动力。建立完善的考核内容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改革措施

针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必须进行必要的探索和改革,发挥实验课的实践性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性。

1.优化组合实验,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内容的原则是精简和提炼实验内容,以适应压缩了的课时,将重复性和单一的技术则尽可能安排到相关实验中去。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有很多单项小实验,如独立安排会占用很多学时,这是教学计划不允许的,为在有限课时内完成相应多的实验内容,可将相关单项实验组合为系统的综合性实验,如洋葱鳞茎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液泡系、线粒体和活体染色技术,以及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合并为一综合实验。又如将“人类X染色体的观察”和“DNA的Feulgen染色实验”合并。不但节约了学时,而且还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鉴定,这样丰富了实验内容,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相关内容。另外,引用成熟的科学实验充实到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比如象细胞化学实验,用新颖、技术含量高的免疫组织化学代替传统的染色方法显示酸碱性蛋白质、DNA和RNA的实验内容。因此,通过替代、删减压缩一些相对陈旧的实验内容可以实现实验内容的优化。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教育心理学原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上述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存在的由教师“包办”的问题,致使学生很少去独立思考各实验环节内容。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重复一次,尽管实验可以顺利完成,也能写出完整无误的实验报告,但由于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药品的配备,仪器的调试、实验方案的设计都是老师包办代替的,实验的很多环节学生未能亲自参与,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实验做过后心中无数,更不要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成立实验兴趣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参与药品的调配和仪器的调试,在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方案,特别是对师范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预习实验内容等准备工作,让学生课前上台讲解,然后同学间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教学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等待时间,如染色、固定、离心等,长达半个小时。等待期间学生无事可做,既浪费了时间,又不便于管理。为此,可采用初步互动手段,展示往届学生制作的效果好的和效果差的同一内容临时装片,用于与自己的进行比较。精选部分相关切片让学生观察,这样既可以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又能增强对实验结果的直观性了解。同时,也利用等待时间,要求学生分析实验过程,甚至激励学生大胆提出改进的办法。帮助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实验开出率。随着西藏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实践教学投入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细胞生物学实践开出率。但是由于部分设备使用操作要求严、程序复杂,缺少相关零配件等原因,使用效率低,直接影响实验开出率。为此,首先必须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针对性使用技能培训,察漏补缺,配备缺损零配件,使其物有所值,真正为教学科研服务。其次,加强实验材料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学前明确细胞生物学实验所需材料,有计划、分阶段提前准备,采取购买,就地培育方法,通过积极与本地科研院所联系获取相关实验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教学所需材料。另外,提高实验教师自身敬业精神,肯花时间、常进实验室,多研究实验方案,避免因主观原因影响实验开出率。总之,实验开出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开出率逐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4.借助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效果。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精、尖科学实验技术,因受其操作严格性、技术尖端性及资金投入所限,无法在普通实验室开展。这就需要运用现代的电教手段辅助教学,通过网络或其他方法获取这些先进实验技术的电子资料,利用视频互动实验室播放,增强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显微微观观察中,使用视频互动实验室,此系统通过显微镜与计算机相连接,教师与学生能同时在大屏幕上观察全班学生的所获得的显微图像信息。在这一系统下,由传统的显微镜下的微观形态结构,改变为师生互动的、图像共享的教学体系,便于比较和鉴定,提高教学效果。

5.规范实验要求,完善考核内容。西藏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考核方式为考查,独立于理论课考核,一般是以优、良、中、合格、不合格方式给学生打分,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较难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可采用综合测评方法。实验课总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以30%和7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采取抽签口试方式,对本学期所做实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主要现象、操作程序等内容进行考核。检验学生对所学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采用每次实验结束后当场打分,每次的累积分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打分依据主要为预习实验情况、课堂实验态度、操作规范情况、课堂纪律、实验报告、课后清洁等这种考核方式,有效地避免传统的实验课考核只依据实验报告和最后的笔试成绩所带来的弊端。体现出实验态度、操作技能,避免表现好与表现不好差别不大、做与不做差别不大的情况。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这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能从各个方面确保实验成绩的真实性,增强学生上实验课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教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理论知识已经渗透到生物学相关课程的各个领域,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细胞生物学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现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是细胞的微观世界,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微观世界更加精彩、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如何将复杂的生命活动事件简明、扼要的讲述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抽象的知识,要求高校生物学教学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

1.教学内容的优化

细胞生物学是一个前沿学科,它的讲授需要与时俱进。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只是在年复一年的重复自己的授课内容,而这些教学内容有些可能会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经失去原有的价值。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的基本知识体系,还要将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阅读大量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国内外优秀的书籍、文献[1],根据每年新的研究热点以及生物学发展动态补充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高尔基体的功能时,将病原菌入侵机体如何限制MHC分子的表达及抗原提呈实现自身潜伏感染的报道融入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高尔基体胞内运输蛋白的功能。

细胞生物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交叉学科,教学内容需要避免重复。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生物学相关课程均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归纳、取舍,既保证细胞生物学课程体系的系统、完整,又避免重复教学的问题。例如,细胞生物学第三章中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主要讲述的是核算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而此部分内容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中会重点讲述,因此此部分内容在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中可以略讲;此外《细胞核与染色体》这一章中染色体的复制与表达内容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是重点讲述的内容,我们把核膜、核孔复合体结构及生物学功能作为本章重点,这样既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避免知识的重复赘述,又可丰富细胞生物学特有的内容。

细胞的生命活动与我们人类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将理论知识与人的日常生活现象紧密结合,学生很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例如,缺少维生素C时,脯氨酸的羟基化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坏血病。这是由于形成胶原蛋白的前a链未经羟基化不能形成稳定的3股螺旋结构而很快在细胞中降解,结果导致胞外基质中较远的不断丢失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牙齿松脱以及创生不能恢复。又如,做面膜补水,不是向细胞内补水,而是向胞外基质中补充各种可以吸收水分的多糖成分,糖胺聚糖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使皮肤变得水润。通过这些例子学生极容易记住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不容易忘记。

2.教学方法的完善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2]。细胞生物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科,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并且结合双语教学。例如,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开设专题讨论课,每个专题讨论一个问题,问题提前设置,学生以组为单位上课之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综合、提炼,形成报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质疑和补充。经过证实,我们的专题讨论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专题讨论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实践证实多种教学方式联合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学手段的扩充

细胞生物学给学生呈现的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如何把一个微观、抽象、复杂的细胞世界形象、直观、生动的展现给学生?简单的挂图已经不能满足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3]。采用多媒体技术,细胞生物学教学摆脱了传统的“黑板+ 粉笔 + 挂图 + 模型”静止化的教学模式,以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形象化教学[4]。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国外知名大学制作的动画,定期对多媒体教学资料库、教学课件库进行更新和整理同时设立课程教学网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我们细胞生物学每一章都设计了相应教学内容的动画和视频。例如,在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这一节内容中,我们将克隆羊多莉的制备过程从卵母细胞开始,以动画的形式将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除此之外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分裂、线粒体相关疾病等视频会在相应的章节一一展示给学生。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但增大了教学信息、扩展了教学容量,还大大地增强了视听效果,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实践证明学生对形象的图解的记忆能力要远远高于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以此我们的课件涉及概念、细胞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都有相应的图解或动画视频。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树立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考试观念[5],完善考核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为了调动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1)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即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在具体考核内容的设计上,要求授课教师将考核内容延伸到课外知识上。(2)考核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验操作、撰写专题报告、学术论文以及多种方式结合等。同时要求考核形式要推行多个阶段,如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3)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加大实验课成绩构成比例,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单元考核及期中考核成绩共占50%。课程平时成绩包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测验、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成绩。通过改革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并且发挥了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强化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之后的细胞生物学教学体系已经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并且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该教学体系,不断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军,陈宏远.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4):350-352.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4): 95-101.

第15篇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蕾(1983—),女,江苏赣榆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王芳(1974—),女,江苏扬州人,博士,教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7-0383-02[收稿日期]2019-12-17

细胞生物学作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活跃、最富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在医学基础科学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1]。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基础医学阶段开设了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侧重讲授了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然而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程,大多数高校认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对于临床常规检验工作无直接关联,且开设这门课的硬件和软件要求都较高,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没有开设的必要性。

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系自2001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一直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毕业后的就业广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本科毕业后进入科研机构、研究室以及升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是一门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手段,因此,我们认为开设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很有必要,并且在专业发展的十几年里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得失,改革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使得课程设置更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在最精简的课时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改革经验

本学系自设置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后,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运用科研思维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增加学习热情,明确发展方向,提高教学效率,让实验内容由验证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2]。本学系实验室是“江苏省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不仅承担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还承担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培养。同时,本学系采用的是“系科合一”的模式,即医学检验系设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学部,检验专业主干课程的老师多来自临床检验一线医生和技术人员,师资力量雄厚。但是考虑到每年的本科生人数较多,而传统意义上的大课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不利于引导和挖掘在本学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将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具体做法:将本科生划分为每四人为一小组,让硕士研究生以教学助教的身份参与到实验课带教中,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指导本科生查阅细胞生物学技术方面的文献,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的科研思维。研究生在助教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促进教学相长。

(二)以细胞培养技术为主体的实验课内容改革

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将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相关学科的融合,不断改革与调整课程内容,形成了现在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在此体系中,包含了细胞提取、培养、换液传代、冻存复苏、细胞融合和单抗制备技术,由浅入深展开,有助于学生以后在科学研究方向的发展。

(三)建立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特色的考核评定模式

实验考试是考核学生掌握实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手段,是检查教师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3]。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根据最后一次的实验考试成绩及每次实验报告分数来评定,导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一次考试的成绩存在偶然性,不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动手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采用“全程考核”的模式动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考核模式更全面客观,更具公平性。具体做法:将实验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研究生助教根据每位小组成员在每次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打分,再结合每位成员的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文献汇报评分,最终评定一个分数;第二部分,分为实验理论知识答题和实验技能考核两个部分。以随机抽题的方式回答两个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分。同样以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抽取一个实验操作试题,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流程是否规范以及操作的手法是否流畅来评分,最终将这两个分数汇总评定为实验考试分;第三部分,学生平时表现分,包含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动手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分等。汇总这三部分的考核分即为学生的实验课成绩。通过多样式的考试模式,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课程中充满了挑战和趣味性,学生对我们的课程反馈良好。

二、改革成效

我们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以细胞培养技术为切入点,让参加的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这样的形式非常有助于我们发掘科研的好苗子,近年来我们有多名学生在本科阶段申请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项目,发表SCI论文以及获得发明专利,取得了许多教学成果[4]。我们的本科学生经过训练,在研究生招生面试中更具竞争力,近年来保研、考研的人数逐年递增,导师们对学生评分很高。

三、改革方向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未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

1.针对课程内容较单一现状,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时比例,而理论课课时的不足将通过引导学生上网课、微课以及开选修课的形式来补充。

2.与学校医学模拟中心合作,尝试开展新型的虚拟实验的教学形式,便于我们开设那些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开展的实验课程,丰富我们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3.通过调查发现,本专业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这门课各高校开展情况不同,并且缺少统一的教材,我们希望推广这门课,并联合其他院校一起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