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

食堂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食堂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食堂管理论文

第1篇

(一)人力成本管理负责人员采取跟班调查了解的方式,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了解,基本掌握了每个岗位的工作情况。科学合理的排班和用工,达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是降低了人力成本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经过努力,这几年来,人力成本一直控制在23~26%之间,我院食堂工人的薪酬相对于本地区同类人员来说是比较高的,我们完全有条件挑选优秀的员工,通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减少人员以节约人力成本支出的目标。

(二)原材料成本因为我们的食堂规模较小,我们与一个拥有5000多学生的中职学校结成友好单位,对大米、豆制品、食用油、蛋、蔬菜、肉类和调味品的采购,我们是采取跟标的办法进行采购,采购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低了许多。

(三)易耗品成本对于易耗品(筷子、快餐盒等)的采购,我们直接到批发市场购买,减少供货的中间环节,节省资金的开支。

(四)减少粮食浪费通过摸索、观察及根据天气变化和日常惯例,准备当天饭菜的数量,精打细算,避免饭菜过多的剩余,减少粮食浪费。

(五)节能减排,高效低耗注意节约水电,减少燃气和燃油开支,使用节能炉具和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节省燃料。下班后,除冰箱外,其余的电器全部处于关闭状态,做到人走灯熄,人走水停,进一步减少电能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二、严把采购关和处理关,确保食材安全卫生

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是关键之关键,经营的盈亏,采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一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二是要选好采购员,三是要经常进行市场调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我们的大宗物品的采购得益于与大单位食堂的合作,跟标采购,进货的渠道和采购价格公开透明,原材料质量经有关部门检验检疫,每天购进的食材由验收员检查验收入库和索证登记,确保食材的安全卫生。近几年来,经本院的审计、质控部门的监督和上级监督部门的检查,均符合相关的要求。严格遵循“质量至上,物美价廉”原则,把食材安生卫生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杜绝来路不明的各种货源进入食堂,不合格的大米、菜、肉、鱼、油等,坚决不给予验收。进入食堂的蔬菜,摘好洗净浸泡;生熟食品分开,容器、存放分开,杜绝交叉感染,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规定加工食品,保证让职工和病友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医院后勤、审计、质控、院感等部门对食堂的食材品质、进货渠道、价格、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生产流程和货物贮存等方面进行不定期检查,严格监督,如有存在问题必须立时整改。

三、严肃劳动纪律,工作量化考核,明晰责任利益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如果管理得好,可以创造出理想的价值与利润,如果管理不善,则会造成效率低下,矛盾频出,根本无法实现管理与经营的目标。我们实行工作量化考核的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和优劳多得的绩效分配原则,激励机制的分配方式明显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根据技能高低、工作难易程度、出勤率、工作量、岗位职责和卫生安全等情况,分别与绩效工资挂钩,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经营收入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经营亏损将无绩效工资,因此,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食堂物财的管理就象管理自家的财物一样,人人都做到爱护有加,消除了公家的东西大家拿的不良现象。

四、方便快捷,营养均衡,服务周到

管好食堂,做好食堂,为职工服务,为病友服务,做到主动热情,细致周到、尽职尽责。我院大多数职工家住比较远,中午休息时间短,很多职工中午都在食堂就餐,另外,因手术、急诊误时送餐的也较多。食堂离病区不是太远,食堂工人既可送餐上门,病友也可自行到食堂选餐,方便快捷。我们的食堂规模虽然小,但能做到既有大伙餐饮,也有小灶的自选供应,粥、饭、面和粉齐全,肉、鱼、蛋等菜式多达十余种,方便病儿及家属的选餐,为孕妇、产妇推出的特色鸡汤、红糖姜汤和蛋汤,深受好评和欢迎。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食堂还向病人提供营养餐,如糖尿病饮食,低脂饮食等,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的病友都给予方便和照顾。尤其是对病儿的饭食,能做到软、烂、碎和富有营养,利于病儿吞咽和身体的康复。

五、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坚持服务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在食堂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既增强了后勤保障能力,又体现医院食堂的公益性和服务性,食堂产品价格比市场价格平均低15~25%左右,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以提高社会效益的办法实现增长经济效益的目标,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增进经济实力,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

第2篇

(一)以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为中心

目前,普遍存在一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认识不足的现象。对食堂经营管理模式老停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习惯了以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该经营管理模式基本上只注重个体经营的利益,不为服务质量作长远考虑。另外,还存在一些高校在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没有取得成功的效果,如出现食物中毒的状况,因此造成了食堂发展滞后的现象。

(二)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以社会招标、个体经营为主。此经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与物力资源,并为高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但是,也存在一部分高校不对中标者进行实质性考察,造就了经营资质、信用承诺以及经营力度存在很大隐患。

二、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刻意保留传统的自主经营模式。虽然自主经营模式给领导、教师提供了方便,并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但是从学生角度上分析,该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性。例如:食品样式很难有所改观,在早餐、午餐以及晚餐上,样式总是一成不变,没有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用餐。另外,饭菜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以及食堂设施的更新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这便不利于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而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二)个体经营过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个体经营过于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会呈现食堂管理混乱、卫生不具合格性以及食品具有安全性等状况的发生。首先,普遍存在部分个体经营者只考虑个体经营自身利益,不充分创造卫生条件,在购进卫生设施上表现的尤为不重视。例如:对于像防虫蝇与餐具保洁等重要卫生设施完全没有购进的意向。其次,一些个体经营者完全没有实施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存在食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食品卫生意识不高以及食品卫生知识匮乏等现象,这便让食品的卫生性与安全性大大地降低了[3]。最后,高校食堂监管显得尤为困难。有些中标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食堂的服务价值观与公益价值观。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经过一些不合理途径购进劣质的食品来充当优质的食品,以此糊弄广大师生。以上一系列的隐患将无法保证高校食品的卫生与安全,进而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三、优化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实行公开招标、择优引进方式

对高校食堂实行公开招标发包,运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其中要体现出租承包经营的特点,这样便充分避免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所存在的缺陷。实行公开招标的时候还尤为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质信用、资金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

(二)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

实现高校食堂规范管理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制度规范约束、用严谨的措施保证饮食的安全、严格把关主食的采购与储存工作以及充分做好卫生预防工作等。另外,强化对高校食堂饮食从业者进行教育与培训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便需要对饮食从业者实施定期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让他们成为高校食堂中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规范管理,充分保证饮食的卫生性与安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优化。

(三)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

想要让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得到充分有效的优化,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建立竞争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可以把高校食堂的承包权分散开来,分散给3到5个承包商进行经营管理,这样便有效防范了独个承包商垄断高校食堂的状况。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将食堂经营管理承包权分散开来,有利于激励经营管理商之间的竞争,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激烈竞争中保证食堂饮食的卫生与安全,让广大师生以及经营者自己能够受到巨大的利益。

(四)统一购置设施,合理分配利润

对高校食堂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化的购置,例如食堂饭桌、椅子以及餐用碗筷等。其中,也不能忽略了厨房设施的统一化购置。做好食堂基础设施与厨房设施的统一化购进才能够实现整体化的购置方针。另一方面,合理分配利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承包商应该主动承担相关费用,需要根据高校用餐的数量进而分析预测承包费用。高校管理层应该将承包商的利润控制在20%以内。并且从这20%的利润中抽取40%作为高校上缴利润[4]。这40%的利润可用来作为学生饮食上的补贴以及提供给食堂作为改进的经费。这样,便能够让高校、学生以及承包商三方都得到受益。

第3篇

1.社会招标,个体经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通过社会招标来完成对食堂的经营管理的,这样省却了学校自主管理的大量工作,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管理任务,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招标工作的实际开展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高职院校单纯以承包费用作为选择标准,对投标者是否具备经营高职院校食堂的资质和能力不予考察,从而导致高职院校食堂的饮食安全和服务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2.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我国高职院校最初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管理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进行的,表现出高度的封闭性、福利性和供给性,由学校将广大师生的的一切生活所需全权包揽,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机构冗杂、管理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做了一定的社会化改革,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思想上仍然保留着对“统、管、包”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留恋,从而使得食堂经营管理工作,仍处于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制。当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进行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但是由于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影响,它们纷纷放弃了食堂的社会化经营,将食堂经营权重新收回,自己经营,回归到“不求质量,但求安全”的传统模式中。

二、目前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体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社会化招标的过程中,对投标商的经营资质和管理能力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导致很多承包商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意识。更为严重的是,承包商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惜以购买低价劣质的食品原材料来节约成本,给高职院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同时还存在随意加价的现象,导致菜价偏高增加了师生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师生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这些现象在短期个体经营中尤为严重,由于缺乏足够的制约措施,短期承包商只考虑眼前利益,对食堂卫生安全所需的基本设施都配置不齐全,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个体承包商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完整的卫生管理制度,聘用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没有经过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也给食堂的安全卫生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2.自主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自主经营以高度的封闭性进行食堂的经营管理,因此缺乏对师生饮食需求的了解与满足,每日的食品供应基本雷同,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都不能保证。同时自主经营的福利性决定了食堂服务质量不具备提升的经济基础,只能维持食堂的基本经营,也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后勤管理工作压力。综上可知,高职院校食堂的自主经营模式虽然保证了食品的卫生安全,具备较高的福利性和无偿性,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师生们对饮食质量的需求,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形象提升。

三、优化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模式的措施

为解决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减轻高职院校自主经营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和饮食质量,提升广大师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对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改革需要发挥好市场、学校、行业、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健康优质的社会化经营管理新机制的形成。

1.公开招标,严审资质。社会化公开招标是高职院校食堂经营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的必经之路,通过招标形成租赁承包模式下的企业化运行,解决了自主经营带来的经济负担和质量问题,同时可以在招标时对承包商的经营管理资质严格审查,选择出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承包商,以此来达到保证食堂饮食安全和质量的目的。对承包商进行考察的因素很多,承包费用只是其中一部分,更要注重的是,对承包商的经济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行业信誉、技术水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审核,在确定承包商后要将食堂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写进承包合同,以此来对承包商进行规范和制约。

2.引进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如果将食堂的经营管理承包给单独一家承包商,极易出现由于垄断经营而带来的服务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的情况,而将食堂的经营管理承包给3个以上的承包商共同经营,可以增强承包商的竞争意识,从而自觉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让广大师生在就餐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3.统一购置食堂设施,合理控制承包利润。食堂的基础设施是决定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完善食堂的基础设施对提高食堂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如厨房的厨具和消毒、保洁设施、餐厅的桌椅、餐具等设施都应由学校进行统一配置,严格保证设施质量,为师生的就餐质量和环境提供基础的保障。这部分产生的费用由承包商承担,同时承包商在缴纳风险抵押保证金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在餐厅的就餐数量进行承包费的测算,严格控制承包商的利润率,使之保持在20%左右。学校从总利润中抽出40%作为学校管理食堂的经费,这样学校可以在重大节日时给学生一定的就餐补贴和伙食改善,以及作为食堂设备维修、更新的储备金,其余的60%归承包商支配,用于利润获取和更新设备。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预设生成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是在多元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是动态的,无疑是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因而,我们在强调生成的同时,表面上看起来对预设淡化了,其实不然。而是对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预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生成中的种种可能性,作到含而不露、隐而不发。

因为教学是一项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活动。教学事先必须有周密的预设,它能确保教学的理性和有效性。没有充分的预设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是荒唐的,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课堂教学的进程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只有两者并重,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才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一、精心预设,为演绎精彩生成张本。

课前预设是实施教学的蓝本。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也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才能临危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为演绎动态生成张本,用智慧将课堂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1、预设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动态课堂走向——精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归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方向的性质,是一个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达到的航标。

我这里讲的目标,主要是指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或一堂课中某个环节预设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明确了,我们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成资源,演绎精彩的课堂。一剑(教学目标)在手,不管有招还是无招,都能胜券在握。因为心中有剑,才是最高境界。教学目标明确了,那么条条大路通罗马,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驾驭课堂才能游刃有余。

例如教学《华南虎》一文时,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初读课文,读出华南虎的形象特点;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读懂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感受诗人不羁的灵魂。预设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无疑对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起了引领作用。能有效地把握动态的课堂教学走向,预设教学目标是引领精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归宿。

2、预设弹性教学过程,拓展自主发展空间——精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保证。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曾经说过:“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因此,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它可以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活动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互动方式及产生的预想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笔者在预设《华南虎》的教学过程时,设计了较为弹性的教学方案。现记录如下:

⑴教师导入后,学生初读课文,说说你读到的华南虎有怎样的形象特点?你还有哪些疑问?

⑵谁能介绍作者的情况。

⑶再读课文,你说说对诗歌中,华南虎这一意象的理解。

上面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有极大的弹性,有利于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开放型课堂上能较自由地解读文本,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且问题的预设有层次感,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中,把握诗歌的主题。预设这样有弹性的教学过程,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是精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的保证。

3、预设教学中的空白点,激活思维想象因子——精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空白”。这样的“空白”就会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只有化实为虚,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枣儿》一文在备课时,文中的“枣儿”和“巧克力”有怎样的用意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将这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我提出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枣儿”“巧克力”这两个颇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意义探究,来体会文本主题的双重性,和思想内涵的多样性。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故意提出问题引而不发,留下了空白,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学生大脑兴奋了,于是“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种预设,是精彩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的亮点。

二、妙用动态生成,演绎精彩课堂。

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观,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为精彩课堂的生成服务。教学中学生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以超出教师的智慧。教师要敢于因势利导,打破常规教学,对预设的目标和内容适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演绎更精彩的课堂。

1、妙用学生的疑问,生成精彩课堂。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的。要使课堂教学始终在学生情绪的最佳状态中进行。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就应使学生兴趣盎然,有启迪学生思维的魅力。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疑问,巧用这些疑问,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就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想起钱梦龙老师上鲁迅的《故乡》时的一段精彩插曲。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这是一个成功的临时调整教学实现生成的镜头。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是偏离原教学中心的意外问题,钱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一问,突出了原教学中心又及时收拢,达到了意外的效果。这是妙用学生疑问,生成精彩课堂的一个范例。

事实上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学生有了这样的问题后,教师不能只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要抓住这个契机,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方面的答疑,更要给学生这一良好的求异思维苗头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激发他们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它是“教学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观的体现。

2、在共同探究中,生成精彩课堂。

在布置学生预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邹忌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中,“妾”为什么会“畏”邹忌?一般情况下,该是邹忌“畏”“妾”才符合常情呀?这是我备课时忽略的地方,想来无论是学生平时接触的生活中,还是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大多该是主人怕“小老婆”,哪有“小老婆”怕主人的。

于是,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妾”的知识在课堂上交流。学生明确了:中国古代妾在家庭中,虽然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义务,却享受不了“妻”的待遇。为什么呢?最初的原因很简单——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于妾。妾一般都来自卑贱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战败方奉献的礼品。因此,妻为“娶”,而妾为“纳”,娶妻时送到岳家的财物被称为“聘礼”,而纳妾时给予的财物,则被称为“买妾之资”。《谷梁传》:“毋为妾为妻”。就是说,妾没有资格扶正为妻,有妾无妻的男人,仍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而嫡(dī)妻死了,丈夫哪怕姬妾满室,也是无妻的鳏夫,要另寻良家聘娶嫡妻。妾的身份,至此已经成了定局,到唐宋,更是成了铁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假如将妾升为妻,就是触犯了刑律,一旦事发,是要两口子一齐服刑一年半的,而且完了照样得离异。这样的法律之下,做姬妾的女人便已经不是人了,丈夫或嫡妻凌虐姬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学生在查找、探究中,找到了答案,那种成功感和老师直接给予答案,无法相比的。在课堂上让她介绍时,老师同学对她钻研精神的肯定,使她享受着探究的快乐。尽管是一个小插曲,却在学生的探究中,成就了精彩的课堂。

3、在拓展创造中,生成精彩课堂。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长点”。学生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

下面是笔者在执教《乡愁》时的一个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导演,准备将《乡愁》这首诗拍成MTV,你准备选哪一节?拍怎样的一个镜头?请大家再读这首诗,结合相关句子,发挥想象,把这个镜头描绘出来。

生1:我选第一节诗。在中秋节那天,“我”怀揣着贴了邮票的家信,一人漫步在幽静的雨巷中,透过迷蒙的眼帘,眼前出现母亲的幻影,似有若无,隐隐约约。

生2:我选第二节诗。我选在七夕之夜,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中拿着一张窄窄的船票,兴致勃勃地登上甲板,眺望着远方,回忆着和新娘一起劳动的情景,一脸的幸福……

生3:那我就选第三节诗。在阴雨绵绵的清明节,“我”回到久别的故乡,跪在母亲的坟前眼中充满了思念……

生4:我为第四节内容配了这样一幅画面:除夕之夜,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指着海峡对面,对他们的孙子说:那儿,才是我们的家呀!……

第5篇

【关键词】教师印象;印象管理;课堂教学

一、教师印象管理的概念界定

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里在《君主论》里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见解,但真正对印象管理有较深入研究并对印象管理研究有过较大影响的还要算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在其享誉世界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中,戈夫曼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交往的需要,我们常常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恰当的印象,这种有意影响别人对自己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管理。它既是人际交往顺利进行的必要策略,也是人类社会互动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人类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印象管理是指教师凭借其在学校中承担的社会角色,在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生活中,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向学生投射某些信息,希望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符合自己期望的某种印象。但它与其它人际互动中的印象管理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试图以此来有意识地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发生某种期望的确认和转变,这种行为就是教师的印象管理。

二、实行教师印象管理的意义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使教师自觉约束与调节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保证在教学中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判断是否成功地给对方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是由交往的对象来作评判的,因此这也会迫使教师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2.毫无疑问,教师的交往对象主要就是学生,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感染、模仿、暗示等途径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格层次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教师的专业修养、对学生的期望,也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抱负、升学计划以及今后的专业取向。从教师那里,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榜样和示范的观察和习得,来为自己的个体生命注入知识、思维、能力和人格等精神能量。[1]这就意味着,教师通过对自我印象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在对教师的观察和模仿中完成自我社会化形象的建构。

3.当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教师从凭借制度和法定优势确立起来的“地位偶像”转型为建立在学识和人格基础上的“精神偶像”,这种转型可以内化成教师的个人权威,对于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及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教师印象管理策略的探寻

印象管理是戈夫曼拟剧论的中心,他采用戏剧理论的方法,将人们的社会互动类比成戏剧表演,并划分了两个表演区域:前台与后台。前台是个人按一种一般性的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特定的情景的舞台部分,也即让观众看到、使观众从中获得一定意义的舞台部分。后台是不让观众看到的、限制观众与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同样,对于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相对应的前台和后台,因此教师的印象管理就包括对前台的印象管理和对后台的印象管理两部分。课堂无疑是教师展现教学技巧、专业修养的“前台”,而对于学生相对封闭的教师办公室则可视为教师的“后台”区域。

1.完善教师的“前台”印象。在课堂教学这一舞台上,教师的仪表和言语、行为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对知识传授和学生教育产生影响。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印象管理技巧来塑造自己专业的“前台”印象。

(1)强化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中非常重视“第一印象”,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最初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强烈而深刻的,这在心理学上也叫做“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者威信的树立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掌握先入为主的交往主动权。教师要重视初次与学生接触时的仪表姿态、言行表现和才学发挥,努力创造最佳的第一印象,为进一步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础。[2]

同时,在塑造第一印象时要求教师要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因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自己所期望扮演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界定,比如说有些教师想要扮演的是“权威者”的形象,有些教师倾向于“合作者”的形象,也有些倾向于“指导者”的形象或“大朋友”的形象,这些教师的自我定位直接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及行为,就要以相应的外表和行为与角色相适应。

(2)理想的自我展示。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师生交往中一张精美的名片,要想获得学生长久的良好印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进行积极的自我宣传,展现自我特色和人格魅力,进一步确立教师丰富多彩的立体形象。比如说在赞扬某个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的同时,你不由自主地讲起了自己以往学习阶段的辉煌成绩,这样就自然地展现了自我,并且让学生“内隐”地敬佩你,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但切忌过分表现自己,要及时关注作为观众的学生的反映,适可而止,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尽量控制教学程序的严密性以避免失误。比如说在课前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熟练操作各种教学工具、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教师应该牢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在课堂中不能出现无意动作或失控行为,应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防感情用事,特别是控制面部表情和说话态度。

(3)密切观察学生的暗示,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课堂情境中,当教师表现出令学生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言行时,学生会利用某些行为向教师发出暗示。比如当教师没有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如果教师对这些行为或者加以忽略,或者视为破坏,不是着眼于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且将焦点放在了呵责、惩罚这些学生上面,那么最终往往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

2.维护教师的“后台”印象。我们通常只停留在对教师“前台”的控制和管理,而很少关注到教师的“后台”形象会对其“前台”形象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比如说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举止严谨,而回到办公室后却将腿翘到办公桌上,如果此时恰有学生闯入这一“后台”,则学生会更倾向于相信“后台”的真实性,从而认为该教师在学生面前是虚伪的,这样的判断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原有的印象。因此教师印象管理不仅是探讨如何完善教师的“前台”印象,更要注重对“后台”印象的管理。

(1)保持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教师之间难免会存在内部矛盾与意见,有些教师会在学生面前评论其它的教师或其它教师所任教的科目,其实这就好比是演出过程中演员之间的相互拆台,最终只能两败俱伤。因此,教师间内部的矛盾与意见都不应呈现在学生面前。全体教师的举止行为应表现出共同承担了教师这个职业所应具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和期望。这样教师就能维持一种和谐的“剧场印象”,这是教师进行前台表演的基础和支撑点。

(2)尽量做到后台与前台行为的一致。成功的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信性。虚假的、前后不一致的自我呈现会使评价者产生对被评价者矛盾的体验甚至全盘否定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有可能导致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所有行为评价的降低。也就是说,当学生发现教师在后台的行为与前台不一致时,学生会倾向于相信后台的真实性,而这会导致教师在前台的所有努力都为学生所否定。

因此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在后台的言行举止与前台一致。切不可回到后台就粗话连篇,更不要在后台与其他教师大肆谈论学生的种种不足或对工作诸多报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贯的道德示范,积极地引导、影响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3)消极印象的修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过错行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贬损自己已有的良好印象。当教师主观上认为(或客观上被认为)给学生留下了非期望的印象时,就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来修复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它包括道歉、说明和补偿性自我呈现等。当教师的过错行为伤害了学生时,要真诚向学生道歉,即承认自己的应付的责任,并对自己的行径表示自责和悔恨,以期获得学生的谅解,这样可以避免大面积恶化师生关系;说明是教师对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辩解,使过失言行尽可能合理化或者弱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补偿性自我呈现是指当教师不慎造成消极印象后,通过展示自己其它方面积极的特征来弥补这种消极的印象。教师对自己消极印象的修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人性的真实,更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教师的印象管理贯穿在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有效的印象管理思想和印象管理技术进行印象管理,是树立和保持现代教师良好印象的有效措施。教师印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要以“始终想着你的学生”为基本的教学价值观,即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体察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如英国小说家福特对于其他小说家所说:“你必须永远想着你的读者,仅此就构成了——技巧!”同样,倘若教师不能从作为接受者和观看者的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所有的技巧和策略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参考文献】

[1]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5]陈晓康.教师教学印象管理刍议[J].教书育人,2006,(8).

[3]金一波,王大伟,胡丛莉.教师印象管理:内涵与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6,(9).

[4]马和民.教育社会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

一、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边讲边演示。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液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使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并未掌握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实验时往往会忽略掉最关键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亦即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感性阶段。

②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前述有关铵盐检验的实验中,当学生观察到“试纸变蓝,有刺激性氨味”时,应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这是这种演示实验的理性阶段。

③要注意把实验中所得出的特殊(或个别)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或同类的其它对象)中去,使学生类推地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例如,应把从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中铵离子的鉴定”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其它铵盐的鉴定中去,总结得出“化学上检验铵盐的一般方法”,这是对这种实验的归纳。

④应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的结论记录下来,或结合指导学生读书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以巩固知识。

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这往往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堂课的巩固率。又如,介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时,先通过复习碱的概念,指出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应具有碱的通性——使指示示剂变色,然后再演示把紫色的石蕊试液及无色的酚酞试液分别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以验证刚刚学习到的事实。

使用这种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演示实验前,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

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三、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第7篇

1.1研究目的和对象

为掌握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10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旨在分析影响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共发放问卷21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95.2%。

1.2调查内容设计

问卷调查量表共28小题目,分为讲解示范、组织指导、课堂纪律、空间利用等4个方面。为便于使用描述性统计及定性统计分析,采用统一正向量化的形式。问卷的测试等级设置为:“A、非常赞同B、比较赞同C、赞同E、有一些赞同D、根本无法赞同”。在“讲解示范”类别中的设置问题:①教学内容讲解精炼,突出重点;②讲解的目标明确、层次清晰;③讲解语言清晰、声音洪亮;④讲解术语正确、语言标准、并具有启发性;⑤教师的示范动作正确规范;⑥教师的示范灵活性较强、重点突出;⑦教师示范的时机合适、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利于学生学习;⑧合理选择示范方法;⑨示范与讲解有机的结合。在“组织指导”类别中设置问题:①课堂组织积极较高,组织能力较强;②教师的口令准确,队列队形能够灵活变幻;③课堂教学形式多样;④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较强,能够因材施教;⑤能够找出自己课堂存在的问题、组织目标明确;⑥组织具体,指导的时机较为恰当;⑦组织与指导的方法新颖,效果较好;⑧组织指导具有启发性,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⑨教学指导紧密结合反馈信息。在“课堂纪律”类别中设置问题:①课堂规则能够及时的制订和适时调整;②课堂规则能够引导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③课堂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环境氛围浓厚,引导学生的课堂行为;⑤能够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在“空间利用”类别中设置问题:①操场或教室的教学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②教学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措施得当;③能够留给学生充足的体验空间;④培养学生的课堂空间主人翁意识;⑤给予学生参与课堂空间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机会。

2结果

学生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认可度参差不齐。在讲解示范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的讲解启发性不强,缺少灵活性,不能够使示范与讲解有机的结合;在组织指导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强;组织与指导的方法陈旧;教学组织指导不能够紧密结合反馈信息;在课堂纪律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规则陈旧;不能引导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浓厚;在空间利用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操场或教室的教学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学生成功体验的空间营造不足;学生的课堂空间主人翁意识不强;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空间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机会。

3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体系与现实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否过关,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终其原因,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与教师的教育能力、调研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3.1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即为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的引导能力和说服能力,新时期的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求拥有较强的教育能力。

3.2调研能力

调研能力是指教师针对某一问题调查研究的能力,在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每个教师都是一名“调查者”。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使教师能够对自己课堂管理进行“俯视”,使教师的思路更加开阔。

3.3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拥有完善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核心能力,在创设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指导时机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4沟通能力

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思想、行动的交流与沟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实现有效的互动与对话,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3.5创新能力

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够“循规蹈矩”,必须对学生工作有所创新,拥有较强的对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能力。

4提高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措施

4.1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前沿理论,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学前沿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教育能力水平。长期以来,受传统的“三基”教学理论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实行的是“讲解-动作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反馈”的教学流程,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动作到位、成绩达标”即算完成教学目标。这种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体系,积极学习“多元认知、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相关基本教育学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不但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技能上有所锻炼,更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情感、态度上得到发展。

4.2积极承接各类课题项目,提高体育教师的调研能力

体育教师要拥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找到改善课堂管理的方法。要通过接触、了解学生,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善于攻克体育课堂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组织、引导,构建“学习型、研究型”体育课堂。而要实现“学习型、研究型”体育课堂的构建,就必须培养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练角色”,而要通过积极承接各类体育课题项目,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体育教师,不断探析新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有效的拓展,更好的对学习空间进行摆布。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改进。

4.3探索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组织管理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要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大力探索任务驱支式、游戏式、角色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要提高活动的覆盖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增强体育教师对课堂活动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活动开展的能力,保障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序的开展。

4.4加强口才锻炼,提高体育教师的沟通能力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活动,我国著名体育教育专家、博士生导师毛振明教授指出“要像培养语文教师那样培养体育教师”。在现代体育课堂管理中,要求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对话”,构建“互动”的平台,这些都与学生的口才训练分不开。要求体育教师不但是一名“体育技能专家”,更是一名“沟通高手”。高校体育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具备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能力,能够“俯下身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做学生的伙伴与朋友。及时掌握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引导,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听从体育教师的引导与组织。在教学中,能够广泛听取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4.5改革传统的评价考核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第8篇

教师管理行为可以依据外显的主题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信号暗示、言语批评、正面表扬、调动位置、停止教学、寻求外援、整理班容等。信号暗示指教师不采用明显的语言或大幅度的动作去批评学生,而是用信号的形式,如眼神暗示、改变音调等,使表现不好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语批评是指英语教师用语言制止、改变或纠正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表现。正面表扬,即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直接提出表扬,给予肯定和鼓励。调动位置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不良行为的学生给予调动位置的处理。停止教学,即停止当前正在进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例如,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小声说话开小差时,老师有时会说:“你们先说吧,我等大家说完了再讲。”

二、国内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英语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传统的专制模式,即通过控制手段使学生按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当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时,便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达到矫正的目的。这种课堂管理行为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和厌恶学校等更多的问题行为。另一方面,这种模式也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会使教师出现厌恶教学、工作压力感加大、与学生形成对立情绪等问题。概括来说,我国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强迫控制,学生被动接受

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虽然是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发起的,但管理行为的施动者是教师,教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占据主导控制地位,学生多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几乎没有进行指导性、建议性的交流,这违背了英语课堂中师生彼此地位平等的宗旨。

(二)大多采用言语批评,效果十分低效

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因为教学任务重,大多尽力避免因课堂管理浪费时间,因而惯用言语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这一管理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制止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但是学生的自控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个别学生甚至很快就会忘记老师的训斥,转而又会违反班级纪律或规则。言语批评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可见教师管理行为是简单而低效的。

(三)行为落后于观念,行为与理念不符

大多英语教师都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年轻老师更有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他们内心很清楚应该使用温和型和鼓励性手段管理学生,不宜以说教和惩罚为主进行管理。但是,当课堂教学遇到具体情况的时候,大多数教师总是一开始还有些耐心,但学生屡教不改时,教师便会采用严厉粗暴的管理行为,如大声呵斥学生或体罚学生等,有时甚至使学生畏惧,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实现英语教师高效课堂管理的相关建议

第9篇

研究者魏雄广认为,课堂管理观是由教师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而产生的对课堂管理的看法和态度。张育青认为,课堂管理观是指由教师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而产生的对课堂管理的看法和态度。结合以上学者对课堂管理观的界定,本文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观的理解是:教师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中,基于对教师课堂管理、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课堂管理的个人看法。首先,教师的课堂管理观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其次,教师的课堂管理观是经过严密思维加工后的理论成果,是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的经验及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到的一些朴素的观点,这构成了教师的课堂管理观的内容。最后,教师的课堂管理观是教师教育观念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质上折射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秉持的价值观。

二、教师课堂管理观的特征

(一)个体性

课堂管理观作为教师对课堂管理的一种观念具有深深的“个人烙印”。观点、观念是个人的一种认识,这意味着教师所有的关于课堂管理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他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发生认识论论证了认识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逐步建构的结果,而教师就是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在实践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的。每位教师的课堂管理观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反映了每位教师在建构自己对课堂管理的认识时,对同样的客观教育事实认知所选取的视角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另外,教师头脑中对同样的课堂管理观内容的结构方式也不一样。因而,无论是教师课堂管理观念的内容,还是其表现方式,都具有个体性。

(二)外在表现的复杂性

教师的课堂管理观一般表现为在课堂管理中外显的语言、行为,即教师课堂管理观与其课堂管理行为之间表现为一致性的关系。但是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践行的行为与头脑中持有的课堂管理观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研究者如张婷婷、黄敏及朱江涛等已经提出了教师课堂管理观和课堂管理行为存在差异的观点。教师课堂管理观能否表现为相应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课堂中师生的行为是多样化的,师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行为都有从事这一行为的需要和理由,每一种行为的产生都受到主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及当时环境的影响。〔4〕

(三)情境性

“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时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即他的家庭、学校、朋友、工作场所等在社会中的状态。因此应重视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所折射的课堂管理观与当时所处的具体情景之间的关系。这也提醒我们根据教师个别的课堂管理行为去判别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脱离具体的情景去谈论教师的某种课堂管理观将失去意义,也即是要求我们要将教师的某些课堂管理观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来分析。

三、教师课堂管理观的作用

(一)教师课堂管理观对教师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课堂管理行为

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课堂管理行为,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的行为也是其课堂管理观的外显,而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并不必然反映其课堂管理观。现实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与其课堂管理观会出现脱节现象,其原因复杂多样,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在不同层面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斯波戴克认为,“当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他们要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他们会与已积累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联系起来考虑这种信息的含义。因而,教师的行为和课堂决策是由他们的观念支配的。”

2.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课堂管理效率

不同的教师会持有不同的课堂管理观,而课堂管理观的不同使教师采取不同的课堂管理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课堂管理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一些教师不科学的课堂管理方式,不仅没有促进课堂管理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失败,导致其人生理想的破灭。当今,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及关注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等课堂管理观已经深入人心,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管理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完美人生奠定了基础。

3.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其认知

教师的课堂管理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而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就像一个过滤器,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管理活动时,他们会将收集到的信息和自身的课堂管理观联系起来去思考、解释和处理信息。帕贾斯(Pa-jares)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广泛地影响着其认知加工过程,它不仅影响着注意选择、信息检索、贮存、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而且还通过影响其情绪情感来间接地影响认知过程。课堂管理观从属于教师教育观念,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必然影响教师的认知及认知加工过程。

(二)教师课堂管理观对学生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学生的课堂态度

教师受课堂管理观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课堂管理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影响学生上课学习的情绪状态,也即是影响学生的课堂态度。一方面,教师以严格的课堂纪律、批评否定等课堂管理方式进行课堂管理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有效的课堂纪律、适时恰当的批评否定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和提高课堂管理效率的保障。另一方面,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特长等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被关注和被重视,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心。

2.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

20世纪60年代对课堂管理的研究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管理中的参与性,在管理理念上达成了排斥严格的稳定性和只强调课堂中秩序的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德雷克斯逻辑后果模式强调要尽可能的利用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逻辑后果使学生从经验中体验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而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态度。根据这一观点,教师在课堂管理理念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强调师生彼此尊重,将会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负责,有利于减少其问题行为的发生。

3.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低。而此时,教育工作者们对于传统教学实践过程中阻碍教学质量的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提出新课改就是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将理论上的教学方式实践到课堂中去。而且,在这种与时俱进的形势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这种理论的实践性也越来越有必要。

一、关于理论上的新教学策略的归纳

1.教师自身必须得对新型教学理念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不能误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的这种方式理解为是学生要代替自己的“统治者”的地位。而更多的是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教导学生,用尽所有的方式和手段使课堂生机盎然。

2.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从潜意识中就有一种主动去追求、去探索从而去获取知识的欲望。一旦学生有兴趣学,自己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征服各种难题。所以,在这种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前提下,新课改的语文教学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将兴趣引进到课堂就是希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宰者,或者成为一种爱好。让学习不再是学生背上的一种“包袱”。

3.消除教师总是“一手遮天”的现象。所谓“一手遮天”就是教师自己讲解,对所提问的问题又自己进行回答,不激励学生去回答。那么想要消除这种现象,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解决。通过这种动手能力的锻炼,从而加强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初中学生正是处于各方面能力提高和所有习惯形成的阶段,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锻炼学生的主动性也是新课改的目的之一。

二、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实践这些新策略

1.教师应认真学习新标准对老师授课方面的要求。那么,首先为人师表,自身谈吐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极为重要。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学生调皮不听话,睡觉,不完成课堂练习等等突发状况时,教师不得打骂或者体罚,应当首先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之后,如果效果不佳,再采取适当的背词或者抄写生词的惩罚原则。

2.在兴趣方面的具体实施,首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对文学方面中哪方面兴趣比较高。如,诗词歌赋,散文或者书法等等的方面,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去阅读,让学生用自己最大的兴趣去体会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这种自己切身体会到的要比老师强硬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就如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学习风格、学习方式等方面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那么,此时作为老师,首先就不能扼杀学生的这些独特的想法,相反,以学生的独特个性为起点,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思考和学习,逐步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独立学习的习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针对性方法去改掉学生依赖老师的这种懒惰性。例如,学生在写作方面总觉得“词穷”,那必然是学生缺乏主动去积累所致。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的课外作业就应该偏向于摘抄自己觉得优美或者有趣的词句,从而加强自己的文化基础。这样的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总之,想要将理论上认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实践到课堂中去,并且得到可观的效果,教师必须做教育事业的先锋,首先自己去熟悉新课标的教学计划,然后严格按照新标准用自己专业的知识水平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有所提升,从而赢得更多学生的青睐,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到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韦秋晓.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1(01).

第11篇

二、要使教学用语言简意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教材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口语表达必然会重复、罗嗦,让学生接受多余的信息,无疑加重学生的听课负担,增加教学的无效性。因此,言简意赅的教学用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深度。

一般说来,教师抓教材内容的实质要经历两个阶段:①对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体会较为零乱,还没有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将各个方面的体会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明确教材内容的主次,去粗取精,把精要之处贯穿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并把自己经过反复思考才理解透彻的地方作为难点,着重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便是“少而精”。

言简意赅要求说话简单明了,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完全在于说得少,而在于说得精,这就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词,才能抓住教材的实质。

教学中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情操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

总之,抓住教材内容的实质,讲得集中,讲得紧凑,引起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启发学生围绕教材的实质去听讲,即使说得稍长些,也不是违反言简意赅的原则的。恰恰相反,如果离开教材内容的中心,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话语不多,那也是一种多余的信息。

⑵力求避免无意义的重复。

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或者对知识重点、难点重复讲解说明,或者对关键句加以重复,这种重复起到强调重点或加深记忆的作用,这是必要的重复。

另一种重复是毫无必要的重复,这往往造成教学用语的堆砌、繁冗和臃肿,成为用语的累赘。毫无意义的重复有两种常见的情况,一是相同词句的重复;二是使用不同的语句重复表现一个相同的意思。

⑶剔除口语杂质。

教师用语中的口语杂质主要是指滥用语气词以及使用口头禅。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管理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平衡

受办学目标以及教学发展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实践轻教学,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下许多教师公然在高职院校内主张“知识无用论”,“唯有实践出人才”的教学理念,这种错误的方针理念造成了高职院校错误的教学观。在高职院校中许多专业课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很难在开展实践活动,即便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学生往往也是不知所云,不能对实践有一个很好的领悟。

(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科化较为严重,即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一味地遵从高职专业课设置的系统性,而这样往往忽略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即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这种课程设置体系没有针对社会所需的岗位进行特定的课程设置,受学科化禁锢,好多专业课在进行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择时缺乏并没有将社会所需的专业内容涵盖在专业课课程设置中,导致了学生实践内容与理论学习内容的脱节,同时,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式还会使学生的学习不知所云,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倍感迷茫。

(三)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职专业教师教其他高校教师而言不仅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实践经验,能够在专业课堂中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是教学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青年教师比例扩大,许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走上讲台,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较弱,此外,高职院校内还有许多专业教师缺乏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从而导致教学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就是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当前高校内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很少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中也极少有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或自助创业经验的教师,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以干枯的案例为主,不能用亲身的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

(四)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指导方针与办学宗旨就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实践型人才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都着重强调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科研意识淡薄,许多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是第一位的,脑海中缺乏对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导致他们自动忽略科研素质水平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压力下无暇顾及科研。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五)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旧有的教学观念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理念中根深蒂固:首先,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次,是许多教师对于多媒体以及新兴的教学方式应用能力不足,或者对新兴的教育方式在头脑中没有一定的应用理念;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这并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是片面强调书本知识,不做课外延伸。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一)课堂热情

高职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专注力低、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还有许多学生到课堂中学习纯粹是受学校制度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更要怀有一颗热情的心与激昂的精神投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用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热情的感召下,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怀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兴趣进行有关专业课的学习。

(二)讲课能力

教师的必备技能就是课堂讲课能力,但课堂授课能力的高低还是会因师而异。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高职专业课课堂对专业课教师的教课能力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最基本的台风,还要求他们的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去,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刚刚毕业就走上专业教师岗位的教师尤其是要注意这些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

(三)多媒体演示技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托互联网、计算机以及大数据库资源的教学设备开始逐渐兴起,多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就日渐普及,多媒体所内含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要求以及幻灯片制作等技能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展示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变换形式以及讲解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有效的服务于高职的专业课教学。

(四)与学生互动能力

教学是以一个双向互动的形式开展的,在高职专业课课堂更是如此,在上文中提到过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中进行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只有通过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参与感,否则,依高职学生的的学习特点,很可能自行其事,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养成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能力。

(五)延伸课堂知识能力

延伸课堂知识的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教授外,还要通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知识延伸,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专业课知识。

(六)启迪学生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做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还要能够做他们的心灵导师,人生路上的指明灯。这就要求高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总拥有启迪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还要交给他们知识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路径研究

(一)课程体系的创新设定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课程设置理念,要使课程体系的设定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以不用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衡量标准,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社会人才发展所需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材进行重新构建,同时在进行课程体系设定时要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使学生们能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设计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同样重要,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职专业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成为可能,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模式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一是案例教学法,其在专业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是抛砖引玉式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入教学,进而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例如,微课教学法;第四,是现实模拟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引导,还要有一定的科研意识,要注重从方面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也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以及科研能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要求更为迫切,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重视科研对于教学的理论引导作用。

(四)在专业教学中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授学生书本中的知识,而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重视书本的显性知识,还要注意教授所隐含的知识内容。

作者:江红霞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静.关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8):103-104.

第13篇

当前高职食品专业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课堂死气沉沉,课堂上存在学生玩手机、看休闲图书、睡觉等不良现象,课堂讨论也是大多数学生利用机会闲聊,仅有少数学生自愿回答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训课上,也只有少部分同学主动动手操作。面对多数同学不学习、不动手的现象,教师大多视而不见,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更不爱学习,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课堂效率低下。

2原因分析

2.1学生的原因

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差,高考成绩大多在二、三百分,多数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上了大学以后,各种课外活动较多,许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各种活动上;学习上没了家长的监督,再加上受“上了大学可以好好玩”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完全放弃了学习,出现逃课、旷课等不良现象,即使去上课,也是在睡觉、看休闲图书、玩手机等。

2.2教师的原因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包括学生的评价一项,为了获得学生的高分,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够严格。同时,教师除了教学,还有科研等工作,工作较忙,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陈旧等,单一枯躁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专业任课教师一般上完课就走,与学生沟通很少,很多教师叫不上自己班学生的名字。

2.3食品专业特点

高职食品专业教学内容主要为食品加工、食品检验、食品监督管理等岗位而设置,学生高考报名时,误解食品专业是餐饮类的专业,以为食品专业教学内容与餐饮密切相关,而进入大学后,发现所学内容与原来的期望不一样,比较失落,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食品专业很多专业课以高中理化知识为基础,例如高职食品化学,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基础,同时还是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基础。而食品专业招生对象是文理兼收,对于文科来源的学生,有些专业课内容难以理解。

3有效课堂管理对策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高职课堂活动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3.1建立课堂规则

成功的教学必须有课堂规则做保障。在教学中,学校应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明确要求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时应该遵守的规范。

3.1.1建立课堂规则的原则

首先,要明确教师的要求、期望或行为标准,清楚在课堂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次,明确课堂管理“摒弃人治,实施法治”,课堂规则对课堂行为与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规则一旦制订,就应要求所有的学生认真遵守。最后,制订课堂规则要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

3.1.2建立课堂规则的过程

首先,由教师先提出课堂规则的草案,草案要切合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课堂规则草案的具体内容;最后视草案实施情形做调整修正,确定课堂规则的具体内容。建立的课堂规则要使用正面措辞叙述,并且必须简单易执行。

3.1.3课堂规则的内容

课堂规则一般包括:自主学习、倾听、有效讨论、不懂就问、不包办代办等。例如自主学习,教师将学习要点、课件、教案、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等学习内容以任务书形式发到课程网站上,学生依据任务要求自主学习。

3.1.4应用课堂规则管理课堂

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本课程学习方法、教学特点、考核方式、课程特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制订这门课程的课堂规则,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学生课堂规则的要求,学生一旦打破课堂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在实验课上,教师首先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对于没完成的同学,不允许做实验,必须先完成任务单,教师签字后才可以做实验,并且记入实验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规则的约束,能督促学生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3.2增强学生的向师性

“向师性”是指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学生“向师性”的具体表现有: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上课时积极发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非常关注教师的衣着和言谈举止,有时甚至去模仿,觉得自己的教师是非常负责任的好老师,并以此为荣。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2.1教师应有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保证之一,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富有感彩的语言,板书美观,制作精美、活泼的教学课件,都能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教师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作为食品专业的高职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若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做不到得心应手,是无法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的。例如,学生在实习时遇到问题,如食品企业员工讲个人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问题、食品添加剂的复配问题等,首先会咨询教师,教师合理准确的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3.2.3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高职学生大多还未成年,自尊心强且叛逆,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简单粗暴的管理,易让学生反感,进而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仅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教师尊重学生,还体现在教师在学生评价上要公平、客观、准确,注意方式、语言、语气,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3.2.4教师对学生应既充满爱心又严而有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职食品专业学生中女生较多,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希望得老师的关爱。如果教师能经常关爱学生,让每位学生经常受到教师鼓励和赞美的机会,这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开启学生的心灵,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当学生违反了课堂规则,也要进行适度的批评教育,做到既关爱学生又严格要求其行为。这样,学生就会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并认真学习。

3.2.5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进入大学后,多数同学很迷茫,对于大学生活、未来工作没有多少规划。他们希望能与教师多交流,希望教师多引导他们。多数学生希望高职毕业后继续深造,但是高职食品专业没有对应专业的专升本考试,学生只能考别的专业,导致学生对本专业没信心,上课没有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堂外,都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水平及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大学规划,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师生互相配合,就能高效地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3.3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学院应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教师积极、民主地参与学校管理,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认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创造更多条件让教师去企业锻炼,给教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是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

4结语

第14篇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就会很难做到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的学习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考试中过于追求分数,没有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于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学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在学习基础上做到迁移延伸、举一反三。长此以往,逐渐限制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间接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逐渐演化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既然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

第15篇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是中考落榜的学生,缺乏自信和进取心,学习热情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客观上,当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员工有大专以上学历,就业形势和压力导致多数人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前景,不少家长在思想上不重视,漠不关心。这样,导致许多学生主观上认为前途渺茫,选择了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得过且过、无心向学,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挫败感。上述问题使得职校课堂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而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职新教师经验不足、课堂管理方面训练较少,对课堂的复杂性估计不足,缺少课堂管理、调控的能力和教学机智,他们普遍感到课堂管理困难重重。课堂管理的失控会使新教师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新教师如何走出困境是中职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首要的问题。笔者经过调查了解,结合自己一年多的教学体验,发现新教师存在以下的管理误区。

1.新教师与学生亲疏关系把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过于放任或过于专制

新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由于经验不足、不能把握分寸,这种优势往往因把握不当而变成劣势。新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弟妹,心肠软,缺乏要求的底线,对学生放任自流,民主意识过强,宏观控制不力,不能主导班级的良性发展。这样,导致学生主体意识过于强烈,甚至出现教师被学生主导的情况。不少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学生很友好,很和善,从不批评学生,相信他们能自觉遵守纪律,但是有些学生得寸进尺,认为新教师好说话,完全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使得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有些新教师,在从教之初都会倾向于民主的课堂管理方式,相信学生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但受到残酷的现实冲击之后,往往求助于强制的管理手段,严厉地训斥、控制甚至惩罚学生。这种方法可能会给课堂管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效果是暂时的,依赖于教师严厉的控制,不利于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和敌对情绪,造成课堂气氛的不和谐和师生关系的紧张。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能很好地管理课堂。课堂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是加强对学生的控制。中职新教师跟学生的关系,既不宜过于亲近也不宜过于遥远,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

2.新老师过分看重学生成绩,秉持分数至上的原则,甚至过分较真

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对学业不太重视,他们选择上职高大多是为了顺利取得毕业证,更多地考虑到就业。中职新教师意识不到学生的这些特征,过于看重分数。在课堂管理上,认为主要任务是教学,把注意力集中于课本、练习,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接受;在教学内容上,挖空心思地把知识一股脑地灌输学生,使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不得不超负荷地应对;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缺乏教学技能而一味闷头讲课,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缺少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中职学生更加厌倦学习,觉得上课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造成课堂上出现一系列的违纪行为。这种教学方式,把应对考试作为课堂管理的利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不能适应当代中职生的需求。中职新教师要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不应过分地较真成绩,而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课堂纪律才会好转。

3.新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忽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进行预设和预防

笔者在一次英语公开课上,亲历了这么一起教学案例。任务是完成屏幕上的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做完后举起了手。过了一会了,另一个小组的同学也做完了,举起手说:“老师,我做完了,我是第一个做完的。”于是,刚才先举手的同学就火了,喊道“:明明是我先做完的。”后面其他组的同学也争先恐后地加入,课堂陷入一片混乱中。于是,老师便严厉地训斥同学们:“别吵了,再喊就给我站起来听课。”此后,学生倒是安静了,但是,课堂气氛再也调动不起来了。没有对问题进行预先假设和防范,最终会破坏课堂气氛,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效的课堂管理,不是在处理课堂问题时能发挥教学机智采取相应的方法,而是在问题产生之前,就能采取预防性应急措施,对学生及时地启发引导,把学生的问题解决在未发生之前,避免出现课堂混乱的局面。

二、全面了解学生,提升教师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管理好课堂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结合一年来的教学体验,笔者认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新教师要全情投入,理解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科学地教育引导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的剂,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能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才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慰藉,才会乐意听老师的话,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带怎样的班,无论学生是优中劣,态度是否端正,教师都要待之以爱,不能随个人情绪、喜好、利益来选择。老师的爱心不仅表现在学生有困难时关心、帮助他,更要悉心了解他的心理,尊重他的个性,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把爱倾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新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尤为重要。笔者班上有个学生,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不怎么关心孩子,动不动就打骂,学生形成了叛逆的性格,课堂上总是不能安静下来,而且爱捣蛋。笔者经常找他谈心,从心理上疏导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不久,他便开始信任老师,课堂上再也不捣乱了。新教师应该充满激情和爱心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心灵的世界。尤其是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一定要拥有宽广的胸襟和强烈的爱心,善于调动个人的教学艺术,灵活宽容地处理。

2.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立好规矩,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青春期学生的特性是好说、好动、好问,教师要和学生约法三章,赏罚分明,比如上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了规矩就要受到怎样的惩罚等。如果教师没有事先立下规矩而直接采取惩罚措施,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抗,最终造成师生关系对立。在一次英语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迟到10分钟,原因是学生上一节刚上完体育课,下课时跑去超市买水解渴了,因而耽误了上课的时间。由于学校运动场地较远,迟到现象基本上每周都发生,这位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了,决定在那节课给学生拖堂拖10分钟以示惩罚。此举遭到学生的强烈不满,学生开始与那位老师对抗了。有序的课堂规矩,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那位老师在惩罚之前并没有事先说明,学生突然面临这种毫无心理准备的惩罚,必然无法理解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事先给学生立下课堂规矩。

3.新教师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问题对症下药,做到因材施教

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都有不同,他们要达到同一标准所经历的时间、途径均会有差别。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实施适合不同知识水平、不同个性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其次,针对大多数知识水平接近的学生进行施教;最后,对于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提出个别要求。课堂上,笔者自始至终坚持因材施教的三大原则。英语语法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课程,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的中职生来说,要想掌握好语法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交流,摸清大部分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接着,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始对症下药,课堂上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笔者尽量放慢速度,把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与学生形成互动,不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知识水平对部分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基础扎实的学生,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并推荐好书;水平低的学生,要求他们从单词、语法开始掌握,逐步深入和提高。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让这个班的成绩由最初的倒数第一跃升为年级第二名。

4.新教师要关注课堂的动态,懂得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看待每个问题,教师应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去评判,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批评。无论是哪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能获得教师的认可和尊重。中职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一群弱势群体,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可,到了职业学校后更注重教师的夸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为老师,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都不宜过多地批评与责骂,要从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先表扬后批评,让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进而改掉不良习惯。比如,某个知识点老师讲过许多遍了,但学生还是不会做,老师应该这样对学生说:“再仔细想想看,答案就出来了。”切勿不耐烦地说:“这个问题我不是讲了几遍了吗?怎么还不会呀。”教师的激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塑自信。

5.新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中职课堂教学,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教材。教师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当或者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也会引发课堂纪律问题。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欠佳,有时候教材内容往往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目前,我校2013级各个不同专业都采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英语教材,但是各专业学生总体的英语程度不同,专业侧重点与对英语的要求也有区别。课堂上,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要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为了同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其专业特色,教师可以增加学习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比如,会计和电商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可以在课堂上多讲些较有难度的知识点;汽修专业学生基础较差,但对汽车结构、品牌等会比较感兴趣,可以穿插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词汇,如进口汽车品牌名称、发动机部件的名称等;计算机专业则可以补充电脑零部件、网络常见英文等。围绕学生专业学习需求,课堂教学要坚持“学有所用”的原则。新教师首先要配合学生,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学生个个不同,内容课课迥异,没有哪一种教学流程或方法是万能的;每一节课,都是对新教师的一次挑战,新教师讲课要结合学生实际,力求有变化、出新意,根据知识的发展、对象的转换,做到永远备新课、上新课,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三、恪守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课后的教育相结合,优化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