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玻璃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伤害,是医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现将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医学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6月—2011年5月共安置起搏器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4.3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高中以下学历例17例,大专学历8例,本科以上学历4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病史最短5个月,最长17年,平均4.7年。
1.2方法
1.2.1起搏器介绍
采用的起搏器类型:其中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VVI)16例,全自动型起搏器(DDD)9例,P波抑制型心房起搏器(AAI)2例,频率应答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R)1例,频率应答R波抑制型心室起搏器(VVIR)1例,频率应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R)1例,心房同步心室抑制型起搏器(VDD)1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静脉选用:其中头静脉19例,锁骨下静脉7例,其他静脉5例。
1.2.2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医学护理措施
1.2.2.1心理医学护理
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起搏器故障停止工作。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耐心地讲解永久性起搏器的工作原理,起搏器的常见故障的表现和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和处理措施,让患者能科学、正确的看待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医务人员。
1.2.2.2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及起搏器工作情况
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意识状态变化,尤其要注意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同时要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做到故障早发现,早处理,尽量把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小。
1.2.2.3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医学护理
1.2.2.3.1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24h内禁止翻身,绝对卧床。术后7天内患侧肢体制动,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给予积极处理,如患者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为导线脱离,此时应立即给予处理。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剧烈过激的动作。指导患者发现有敷料脱落或碰湿要及时更换;不穿过紧的内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破,应积极给予处理[2】。
1.2.2.3.3.2术后教会患者自探脉搏监测脉搏应该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进行。监测脉搏应该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7天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少7次或以上,应及时处理。
1.2.2.3.3.3一般在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或消失,但术后如果这些症状仍持续存在,尤其是发生在心室起搏的患者身上,应确诊是否为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3]。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房室顺序或心房同步起搏器。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发展。如果患者原来伴有其他心脏疾患或心功能较差,应该坚持服药,这样可以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1.2.2.3.3.4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这样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功能锻炼应该在拆线后即可进行,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功能锻炼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叮嘱患者在出院回家后仍应坚持下去。
1.2.2..4饮食医学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心情开朗、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要戒掉烟酒,吃饭不宜过饱[4]。应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素的低脂饮食,避免食入产气食物,防止便秘。
1.2.2.5出院指导
1.2.2.5.1随身携带起搏器担保卡担保卡上有您的姓名、地址、电话、心脏起搏器型号、起搏方式、起搏频率、植入日期及手术医生联系方式等,如遇到紧急情况时便于别人帮助。术后早期您不能做过量的体力活动,以感觉舒服、不过度疲劳为限制[5]。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轻微的家务劳动。避免剧烈运动和用患侧肢体做暴力活动,以免猛烈拉动导线,造成导线折断。洗澡水温不要太高或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引起心跳加快。术前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可胜任一般的工作。但有些磁场大的环境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感到轻微的发热或心跳加速,请立即将设备关闭,心脏起搏器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1.2.2.5.2电吹风及电剃须刀不会影响心脏起搏器,但不要频繁地起闭开关,更不能放置于心脏起搏器之上。电烤箱、吸尘器、电熨斗、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食品加工器等也不会影响心脏起搏器,但要确保无漏电,以免有触电危险。在使用电磁炉和老式微波炉时应保持1米的距离,以免电磁辐射干扰心脏起搏器工作。不要把移动电话放在心脏起搏器同侧衣袋内通话时应尽量用心脏起搏器对侧的耳朵通话,与心脏起搏器的距离应保持在15cm之外,避免话机对心脏起搏器造成影响。避免接近强磁场和强电场、电台、电视发射站、雷达探测站、发电机、变压器等均有强磁场和强电场,应绝对禁止接近。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可以乘坐飞机,只要在机场向安检员出示起搏器识别卡,就不需要再从金属探测器走过,可以安全过关。
1.2.2.5.3每天起床后立即触摸检查自己的脉搏。每次数1分钟,如白天检查应先静坐5分钟后使心率慢下来,再触摸脉搏。活动后自身脉率可能较心脏起搏器基础频率增高。如脉率低于起搏器基础频率,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1.2.2.5.4在安装心脏起搏器术后必须长期观察和随访,这样对健康和生命才有保障。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到医院随访一次测起搏器功能,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应缩短随访时间。
2结果
31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皮肤感染。1例心律失常是由于电极移位造成的,1例出现皮肤感染是由于患者高龄皮下组织菲薄合并有糖尿病导致的。2例并发症经过积极处理后都痊愈出院。
3讨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技术不断更新,作为起搏器中的一种——永久性性心脏起搏器临床上主要用于所有需长时间起搏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特别容易发生于安置久性性心脏起搏器的早期,常见原因多是由于起搏器故障、心内膜感染、电极移位等。由于心脏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而出现心室或心房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2)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多发生于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七天内,其中术后第一天最容易发生。原因常见于改变、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右心室过大、活动牵拉等。另外由于人在行走时上肢经常做摆动动作,这样可能会导致导线绝缘层破损或导线断裂,局部漏电,使心脏起搏器起搏失效。(3)起搏阈值增高:安置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7—14天阈值可增高2倍左右,四周后可稳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称生理性阈值升高。若在此期后阈值仍很高,则多为不正常,原因常见于电极与心内膜接触不良和电极位置不佳。(4)感染及皮肤坏死:全身感染比较少见,局部感染多由于瘦弱及高龄病人因皮下组织菲薄,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或是由于埋藏囊腔脓肿形成、炎症感染、积血引起。皮肤坏死多发生于消瘦的病人,且多发生在术后早期。原因多由于皮囊张力扩大,起搏器系统埋藏过浅引起。(5)起搏系统故障:起搏系统连接故障、电池不足、绝缘损害、线路不良、电极移位等故障,都会引起起搏失效或心律失常。(6)心功能减退: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如果本身就心功能比较差,安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脏传导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心功能的问题,同时还会引起心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的可能。(7)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出现头胀、心慌、头昏、血管搏动等症状。(8)肢体功能障碍:久性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由于切口处疼痛或对起搏器不习惯等原因,患者多过度约束肢体活动,久之会引起关节韧带粘连,肌肉废用性萎缩,从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为不断提升主持人整体播音质量,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要准确把握播音主持艺术魅力之所在,并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
1.注重语言表达播音主持在进行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主要传播形式为对白模式,因此主持人要注重自身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形成语言表达特色,充分发挥出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中要在语言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底蕴,处处流露出自身文化修养。但要注重的是首先要保证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运用自然,婉转得当,充分体现出其艺术效果。另外,在语言表达中切勿脱离生活实际,要在语言中合理的体现生活气息,使语言更加亲切,更加符合受众需求,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这种方式对形成主持人的语言特色也有着重要作用。最后,就是培养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幽默和机智,主持人以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为受众传递信息能够更有效吸引受众,增强艺术魅力。
2.把握社会动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大众传媒向受众传播的信息不同,为紧跟社会节奏,为受众报道顺应时代是社会信息,播音主持要时刻把握社会动态。作为优秀的播音主持工作着,要时刻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闻,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报道受众想知道的,并自己也有所了解的新闻事件,更能够拉近自己与受众的距离,提高艺术魅力。同时,在个别播音主持节目中,主持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为受众带来正确的价值引导。
3.注重发声的技巧性播音主持行业本身就是一门与语言直接关联的艺术,为提高其艺术魅力,注重其发声的技巧性十分重要。由于每个人的发声条件不同,自身能力也不同,因此发生效果就存在这较大差异。熟练的掌握发声技巧,不断进行声音效果练习,使声音条件更加完美,以有效提升其艺术魅力。发声技巧的训练要根据不同人制定不同的方法,结合自身嗓音特征以及条件能力等,通过正确科学的方式进行练习,达到有效效果。同时,在培养发声技巧的过程中对塑造自身独特的艺术形象也有着直接帮助。
二、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前提
提升播音主持艺术魅力有着重要的基础前提:
1.道德前提。播音主持自身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公众人物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受到广大受众监督。具备良好道德素质是播音主持的最基本素质,能够提升其道德水平,更好服务于人民和社会。播音主持是文化和信息的传播者,在受众之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具备高尚道德至关重要。换言之,只有具备高尚品格在对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中才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2.职业前提。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也就是其业务素质,这是衡量播音主持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播音主持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临时变动,这要求主持人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播音主持的职业素质既包括主持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具有敏捷的思维,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发音标准,感情处理得当。
3.心理前提。播音主持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保证播音主持过程更加流畅准确。尤其在进行突发新闻报道时,要做到不慌乱,淡定从容,才能更好的对新闻报道准确应对。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要求主持人必须能够灵活处理问题,在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下更好处理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要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在最短时间恢复主持状态,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三、结语
【论文摘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朝着移动接收方向发展。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是OFDM,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还有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多种制式问题,各种制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解决了这些问题,应该就解决了移动电视的接收问题。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传播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就在这一两年间,无线数字媒体的类型骤然丰富,除传统媒体之外,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分类电视,多媒体信息亭、地铁多媒体信息系统等新兴媒体纷纷涌现,移动接收是个热点,尤其是广播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发展方向之一。现阶段,广播的移动接收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但是电视的移动接收问题要比广播的移动接收困难得多,所以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但我觉得,已经快接近目标。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
在现代通信中,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是光纤、卫星、数字微波等,加上地面无线电视广播电视发射构成信息主体。目前在我国数字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三类。而移动电视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重要应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求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的功能,使整个技术系统的要求最高。它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较之卫星接收,有实现容易、价格低廉的特点;较之有线接收不易受城市施工建设、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造成的断网影响;数字电视地面广播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主要的受众也是针对本地区的。完善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所具备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而且可应用与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移动和便携的独特优势使该系统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也就是无论何人何时在何地均能任意获取他想得到的信息。
二、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移动接收采用的方式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因此,移动接收所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衰落,这是所有无线通信系统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固定接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等方法予以克服,但对于移动接收而言分集接收的方法显然不实用,因此衰落问题尤为突出。电波在沿地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阻碍物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实际到达收信天线处的电波除了来自发射天线的直接波外,还存在来自各种物体(包括地面)的反射波和散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收信天线处形成干涉场,此外,在移动通信中,还存在因移动台(天线)的快速移动而划过颠簸的波节和波幅的驻播现象及由于多普勒效应而造成的相移,凡此种种原因,就使得实际移动台接收到的场强在振幅和相位上均随时随地在急骤变化,使信号很不稳定,这就是无线电波的衰落现象。衰落的严重程度通常随频率或路径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目前还无法对衰落进行精确的预测,但区分绕射衰落和多径衰落两种不同类型的衰落是十分重要的。前者为慢衰落,短期信号中值电平在长期中的起伏;后者为快衰落,即瞬时信号电平在短期中的起伏。这两种衰落的表现和影响是不同的。另外,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的是,移动接收的关键点是移动。因此,移动接收还存在一个其他无线通信不会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远处迎面驶来发出警报声的警车在离你越近时,汽笛声的音调越高。从警车到达你所在位置开始,音调开始降低,而当警车离开你后,听到的音调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就称为多普勒效应。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朝你驶来的警车发出的声波对你而言稍微压缩从而相对集中,这时你听到的声音波长短于该声源静止时的波,而短波音调是高的。相反,离你而去的声源的声波稍微扩散,这时你听到的波长比该声源静止时的波长长,长波音调是低的,这样的效应对电磁波同样适用。比如一个趋近我们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该天线相对于我们静止时的频率,波长相对变短;相反,一个离我们远去的天线发出的信号,其频率则会低于该天线在相对我们静止时相对于我们的频率,波长相对变长。同时波长的位移量与天线的运动速度存在正比关系,即速度越快,则波长移动越大。以上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Doppler)。系统方面,移动接收还要考虑覆盖网的建设,接收机(特别是便携机)的耗电,接收天线的安装等问题。从基本原理考虑,模拟广播电视信号是不宜实现移动接收的。为了解决移动接收中遇到的问题,广播电视信号必须首先实现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无线接收,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只要在信号有效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交通工具,只要配有接收设备,都可以接收数字移动电视信号。
三、移动接收中的关键技术--OFDM
OFDM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缩写,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OFDM的基本原理是:高速信息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传输,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相对增加,这样可减少因无线信道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码间干扰。另外,由于引入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大于最大多径时延扩展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多径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如果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还可避免多径带来的信道间干扰。OFDM的特点是各子载波相互正交,扩频调制后的频谱可相互重叠,不但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还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可有效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2)通过各子载波的联合编码,具有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各子信道的正交调制和解调可通过离散傅利叶反变换和离散傅利叶变换实现;OFDM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落和多普勒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受到干扰的信号能够可靠地接收。OFDM码率低,又加入了时间保护间隔,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多径时延小于保护间隔,所以系统不受码间干扰的困扰。在有关移动接收的几种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都采用OFDM作为其核心技术。
四、移动接收制式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