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税务管理要求范文

企业税务管理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税务管理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税务管理要求

第1篇

关键词:企业 税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53-02

一、引言

内部控制对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保证企业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下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包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即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此外,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纳税筹划、税务检查、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账证管理、税务登记、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岗位设置等。在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既要重视上述所说的五大要点,又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从全面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也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从税务风险的形成来看,之所以会形成税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不够全面,因此难以控制好各个衔接环节的风险问题,从而产生严重的税务风险。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能够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然后根据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如税收筹划的风险、业务交易的风险以及会计核算方面产生的风险等。以明确税务风险的来源为基础,企业可以做好各个环节和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还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营价值。首先,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避免花费更多的税收费用,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企业经营价值;其次,企业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向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I的社会价值。

(三)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安全发展

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安全经营。就目前来说,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由于对国家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财务会计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限制企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国家有关规定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

四、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难点

(一)征管过程中的难点

征管工作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的难点在于税务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实施上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会计和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税务部门强调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管理团队化、征收工作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这就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是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且能够根据企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工作操作,务必保证财务工作内容能够尽善尽美。

但是,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国家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征收管理较为严格,几乎每年都要定期对这些企业进行各种税务调查,如专项税种调查、税源调查等。在调查过程中,税务部门会就企业的税收指标、财务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进行调查,并且要求企业填写税源。而在税源的填写过程中,企业还必须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的全面税收拟定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及企业实际上采用的管理控制措施、企业的预测下期税源结构以及总量、当期税收与同期的对比说明以及当期税收结构、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说明等。就这些内容而言,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求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此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过程时还需要结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了解,而且要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否则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也无法发挥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稽查过程中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对于企业税收稽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还要求对应收未收的纳税人进行稽查,尤其对于重点企业如金融企业、铁路企业以及房地产企业等。税务部门在稽查方面的重视给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点,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要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还要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做好税务检查工作,以便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

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难度。例如,部分地区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给外来企业设置了较多的门槛和障碍,要求外来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要求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者开具证明等。这些都明显加大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探讨

(一)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新形势下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部环境建设,重视内部环境要素控制。国家有关规定指出,企业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过程时应该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并科学建立内部机构,确保各责任单位能够落实责任和权利。因此,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企业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就必须要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内部机构和部门,并选聘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要求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还必须要制定税粘锘计划,要求各个税务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更新业务信息,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控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税务筹划工作是决定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内容,每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不同的,包括企业的生产内容和经营方式,因此每个企业应该要缴纳的税种也是不同的。而对应不同的税种,国家也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为了要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相关信息的了解,以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便及时关注国家税务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有效的税务筹划措施,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税务难题,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当然,除此之外,在税务筹划工作中,企业还可以关注更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内容以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内容等。

(三)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

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相关部门在信息传递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导致风险加大,无法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内外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创造更多的条件。企业在税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业务往来单位信息、税务部门政策信息等,要求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制度,及时获取各种各样的内外信息,并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整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报告,防范税务风险。

六、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以及内部环境是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可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因此要求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视。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在存在不少的问题,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企业税务管理在征管过程中的难点、税务部门稽查提高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难点等,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必须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同时要求能够实现内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磊,李艳芝.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1)

[2] 王恒林.浅析战略管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3] 赵永莉.试论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J].中国储运,2015(11)

[4] 芦笛.基于美国COSO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3)

[5] 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

[6] 王玉兰,许可,李雅坤.“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J].税务研究,2014(7)

[7] 王维.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科技资讯,2014(9)

[8] 钟胥易,刘运国.基于税务治理的企业价值研究――COSO框架下大型企业集团税务治理实践[J].财会通讯,2014(19)

[9] 傅萍.基于美国《内部税制-整体框架》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注册税务师,2012(1)

[10] 吴春璇,莫磊.企业税务风险日常管理新常态:融入COSO风险框架的税企合作导向[J].经济研究参考,2016(29)

[11] 衡明霞.加强煤炭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60

[12] 申纪新.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第2篇

一、税务筹划概述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会计活动之一,指的是企业在遵从税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优化管理从而降低税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是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基于总体考量层面的人为规划,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企业经营效果最大化。

税务筹划活动的进行具有极强的目的性,目的在于使得纳税企业通过合理的企业管理活动优化降低税款缴纳,在企业管理中是对整体经营管理的一种深层次管理目标。纳税管理活动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对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进行提前性考量,以此降低企业税务支出,保障企业税收。在当前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企业税务筹划的要求也随之而增高。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与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基于当前企业的发展实际而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工作。

二、税务筹划对企业经营的作用分析

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经营效果,对企业作用效果显著,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1.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通过有效的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工作,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经济利益最大化,达成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符合企业的经营初衷。同时对企业内部资本流向进行动态化监控,基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考量,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优化配置。在企业优化管理过程中,随着经营利润的增加,企业的资本流入也随之而增加,较强的资本流动性,更好地发挥企业劳动力与实物资产的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与人力条件。以此可促进企业更进一步地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在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循环效果。

因此,从整体上分析,税务筹划活动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在企业内部显著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流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与动力。

2.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进行税务筹划的驱动力为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利润指的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整体利润中,扣除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之后剩下的经济效益。成本的重要构成之一即为税费,通过有效的税务筹划活动能够降低企业缴纳的税款,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有效措施的运用能够降低自身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减少企业税务负担,缓解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一些压力,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在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税务筹划原则

企业税务筹划活动是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要求遵从合法性原则,符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坚持经济性原则,税务筹划活动达到良好经济性,要求税务筹划工作所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

1.合法性原则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一项合法管理活动,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遵从合法性原则,各项活动的开展要求符合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在此基础上作出企业的各项发展选择。税务筹划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前提是了解经营业务相关的税法规定,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详细掌握纳税活动中的各项细节,尊重纳税活动的神圣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税务筹划。

对企业业务发展活动进行综合性账务管理,掌握企业税款缴纳的相关经营项目,对此密切关注,并分析相关的税法规定。结合税法政策的具体规定与调整,减少对企业相关经营活动的不良影响,并制定企业政策发展要点,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税务筹划管理活动。

2.经济性原则

企业会计处理中,税务筹划活动进行会导致企业部分费用发生变化。在纳税行为恰当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税务筹划收益能够抵消所产生的成本。但是在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活动不佳时,企业税务筹划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与税务预期效果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甚至出现难以抵消税务筹划成本的现象,使得税务筹划工作毫无意义。因此,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开展中,应当坚持经济性原则,即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应当达到良好的经济性,要求税务筹划工作所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税务筹划活动应当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进行,与企业一定时间的发展目标相契合。而实现税务筹划目标的原因之一为税务筹划工作中风险的存在,在税务筹划过程中由于市场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增加了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风险。

四、企业税务筹划策略

企业税务筹划活动应当遵照税法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优化筹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投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优化收入结算中的税务筹划,结合存货计价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优化成本费用中的纳税筹划,与企业实际发展活动相结合,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1.遵照税法的前提下合理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现象,通过合理筹划与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运行中的经济效益。在保障国家税收利益的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企业内部税费。

2.优化收入结算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销售活动、贷款结算方式等的影响,企业结算中的实际确认时间与税收缴纳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我国税法当前的规定,在对直接销售货物的管理中,按照实际收到的货物的标准进行管理,不管货物是否发出。在交易行为中,将订单交于购买方,由后者确定货物收到时间。企业会计在管理中将其视作委托于银行的付款方式。在货物收到之后,结合货物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货物管理。企业当天收入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收款日规定进行计算,随着当前多种销售方式的出现,预售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采用的常见方式之一,按照预售环节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由此在企业销售管理中可以结合实际销售活动进行筹划,通过销售活动的调节可合理规避一些税收,增加企业经营利润。

3.优化筹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投资规模的扩大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企业需要进行筹资活动。企业筹资活动包括权益筹资与债务筹资,均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企业筹资方式包括企业借款、非金融机构借款、银行借款、企业既有收益等,筹资活动目的在于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资金筹集目标。企业不同的筹资方式的税后资金成本以及税前成本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在我国税法中有相应体现,不同筹资方式采用了不同的资金成本列支方式,企业可基于此优化税务筹划工作。

例如企业在选择向银行进行资金筹集方式时,虽然具有较高的费用与利息,在企业内部具有较高的资本使用成本,但是选择该种资金筹措方式能够获取良好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可在税前扣除贷款利息,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降低了企业的贷款利率。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以及税务筹划的实际需求而选择适宜的资金筹措方式。

4.投资环节中的税务筹划

企业在传统的经营活动方式之外,经常进行一些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共同构成企业经营利益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投资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技术处理方式,税款缴纳数额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例如企业在对闲置库房的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能够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若将闲置库房出租,税款缴纳方式为,结合租金收取相应比例的增值税与房产税;若将闲置库房通过整改之后对外提供仓储服务,在税款征收上,则是对仓储费用征收增值税,在对房产税的征收上,按照房产原定数额扣除一定金额再进行房产税缴纳。可见,在对企业闲置库房的处理过程中,运用后一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税负,从而达到不同的节税效果。因此,针对企业物资或者资产通过有效的税务筹划能够降低企业税费缴纳。

5.结合存货计价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在对库存商品及存货管理中具有多种计价方式,不同的计价方式对期末成本计算具有一定影响,在存货计价管理过程中,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计价方式进行。在了解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综合性处理相关会计数据,在对会计信息处理时,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库存商品及存货价格处于一个变动状态,在存货管理过程中,要求基于实际价格变动进行管理。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多期发展成本理念,妥善处理由于期末存货而产生的成本问题,在存货管理中可以适当降低期末存货量,降低企业税前收益,以此实现企业税务筹划。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同时结合纳税管理方案与企业既定的会计标准,及时调整企业会计处理中的相关内容,按照发展性的原则进行合理纳税。

6.优化成本费用中的纳税筹划

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需要缴纳的税款为收入所得扣除成本资金,按照增值率或者增税率对增值的金额进行税务征收。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容易出现纳税金额已经超过计算临界值的现象,要求企业对此进行税务筹划,降低企业产品成本。在企业合法经营的同时,优化企业税收管理,降低税费负担。当前企业大量运用了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式,要求企业管理中针对不同的管理环节综合灵活采用双倍极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进行折旧。

结合税务筹划的实际要求进行成本费用管理,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对成本费用进行必要的折旧处理,灵活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要求企业会计处理过程中,能够对此进行准确了解,明晰加速折旧中的费用分摊,以此提升企业经营利润。

7.与企业实际发展活动相结合

要求企业会计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要求纳税活动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同时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当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投资活动开展等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促进企业投资决策。

在税务筹划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税负降低,而是应当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考虑税务筹划中可能对企业所造成的最终影响。避免纳税行为局限于某一个层面,要求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出发,进行更为高效地处理,以此优化税收管理过程。结合企业当下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而优化税务筹划,提升企业税务筹划与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对企业成本费用等进行有效分析,降低企业成本中的酌量成本,以此优化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8.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为了达到良好的税务筹划效果,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相关税目,在掌握税法相关法律的前提下,能够准确预测税款缴纳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税务风险等级划分与对比,及时发现企业税款缴纳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企业会计部门将企业税费缴纳、企业经营活动与不同部门有效联系,在遵照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税款缴纳。针对企业税款缴纳中出现的不同危险等级做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养。在税务筹划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掌握金融、法律以及税务等多种综合层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企业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情况有一定认知与了解,统筹企业当下发展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从整体发展阶段层面进行税务筹划,并加强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以此优化企业纳税工作。

9.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相应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与经营地所在的税务机关建立良好沟通方式,就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与税务机关进行有效协商、交流与问询,在企业业务开展的初期阶段即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管理。通过有效沟通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应当缴纳的税款,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税务缴纳有清醒而宏观的认知。将企业对税法的实际解读与实际税款缴纳有效结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将对当地税法的解读运用到营业活动实际税款缴纳活动之中。

例如在转让定价税款缴纳中,税款的征收与具体项目以及所在地之间有一定联系,在税务筹划环节中,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有效沟通非常有必要。通过与不同地区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判断转让定价是否合理,优化企业转让定价等经营管理活动。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现状;重要性;优化措施

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就要求企业在遵守国家税务法的前提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并且提高提前预算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理财活动和投资活动能力等,分析和研究出可以实现节约协调安排税源的方法,争取税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税务管理必须存在于整个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并且必须认识到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阶段国家税务管理的情况

1.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不高并且管理意识缺乏。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税务管理并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直接操控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在财政部进行“利改税”后,税务就成了企业经营中的一部分。然而,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仍然放在在税收征管方面,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对税收进行考虑,导致企业的税务管理缺乏理论指导,并且企业也不把税收的管理问题放在心上。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把税务管理当回事,只是让财务会计人员对税务进行监督和管理,更没有考虑到需要去建立专业税务机构。这就导致了职责感的缺乏,造成工作的不到位;还有一点就是,企业对税务事务的管理是按照税法的要求去做。企业管理者也不注重增加公司人员的税务知识,税务信息很少有人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甚至还有些企业忽视税法的存在,有着心存侥幸,漏税偷税的违法行为。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一些企业还是已经初步具有了管理税务意识的,但总体上看来管理水平仍然很低,无法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

2.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企业的税务管理。一方面,许多企业混淆了企业税务管理和业务筹划的概念,并没有对这两项工作进行合理的区分,反而把它们当作一种情况来看,觉得做好了税务筹划,税务管理工作自然就不存在问题。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企业税务筹划只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分枝,并不能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整体看待,虽然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它所看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的层面,不能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全面的概括;另外,很多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税务管理必须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而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企业的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完成后进行的再管理,这就导致企业中形成了事前管理没什么,事后管理是重点的错误观念,从而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都缺乏对税务进行管理,容易造成一些遗漏。

二、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原因

1.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有利于其税收成本的降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税务开支对企业来说是相对较重要的成本支出,由于其本身风险性很高,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税收费用在企业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因此企业的在税收方面的成本支出也相当高,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找出一个良好的税务管理办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实现企业税务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方法。

2.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有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税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对税务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其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以实现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只有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的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才有可能同样得到提高。

3.对企业税务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竞争力的增加。企业税务管理的进行,有利于企业及时的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动态,并且制定相关的对策,这样企业就可以以法规政策为依据,对合理的投资和技术改造进行一定的调整,实现优化资源的配置。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直接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的增强。

4.良好的企业税务管理能够避免企业涉税风险。企业中的涉税分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税收违法的风险、负担税款的风险还包括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发展风险。如果一旦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企业的税收成本就会增加,更严重的是企业的声誉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企业进行税务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更能够实现降低企业涉税风险的目的,这是对企业的眼前效益和长远发展的同时的保障。

三、优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

1.设立专门管理税务的部门,增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监管力度。现阶段,随着我国税法的日益完善,使税法的体系日趋复杂化,监管的力度也不断加强,企业如果仍纯依靠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就很难实现企业税务工作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并且需要聘请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管理,并且密切注意国家税收政策动态,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根据自身条件规划制订企业的纳税方案,控制企业的税务管理,尽量规避税务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另外,企业管理部门也必须定期总结研究企业的税务状况,建立税负标杆率,确保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逐渐的规范化、合法化,以行业平均税负为标杆,对本企业税负进行正确认识。

2.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人是一切工作的主体,因此税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税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想在税务管理工作上取得进步,必须要从工作人员素质上着手,只有他们的素质提高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首先,必须建立员工上岗岗前培训机制,对于员工的业务专业、以及技能水平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其次,对于新老员工,都必须进行定期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该不予使用。还可以定期举办员工技能比赛,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以调动税务管理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心钻研,促进他们自觉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保证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积极避免和防止财务风险。企业在防范和规范税务管理工作时,应积极的面对,最大限度的降低涉税风险,或者从根本上进行预防。首先,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要了解国家现阶段的税收政策,尽量避免因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给企业税务带来的麻烦;其次,要对企业的纳税进行合理的筹划研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最优惠的政策;再次,要建立税企沟通的桥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应积极的向税务机关咨询,迅速出台解决方案,做好整改工作;最后,企业税务管理应该在完善税务管理控制措施后,要对企业的税务进行评估预算,了解行业内的数据信息,要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税务动态,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企业要恰当高效的进行纳税筹划。因为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可以提前估计企业的涉税业务并找到解决措施,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今天,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必须要考虑到风险防范,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有效的筹划方案,实现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收,提高经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5.聘请税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如:税务顾问或者税务管理机构。聘请他们作为企业的或者咨询机构,利用他们在税务工作上的能力和经验,从而使得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企业也应该根据目前自身的管理现状,制订出规范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依赖于咨询机构的同时,也可以控制企业自身的风险。

四、结束语

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应该加强税法知识学习,提高缴税纳税的意识,建立健全税务管理体系,并且积极主动的分析自身税务管理的现状,结合现阶段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找出优化税务管理的有效措施,达到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以促进企业自身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蔡昌.税务风险防范.化解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第4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总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包括五大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具体到企业会计体系中的税务管理内容时,企业就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根据这五大要素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实务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贯彻落实。

(一)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政策依据

国家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也来执行。这些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依据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国务院颁布的《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主席令第49号)、《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362号)等国家各项财经法规。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和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要求,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税务管理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税务登记、账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检查、纳税筹划和境外项目税收管理等。

二、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的难点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能真正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的,笔者认为关键因素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能否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在此,结合实务工作重点探讨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如何更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主要涉及三大难点。

(一)税务部门征管要求提高带来的难点

税务部门近年来对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征收管理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和团队化,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企业具体从事税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责任心、涉税日常工作(税务登记、账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的规范化管理等细节方面要求更加完善。例如,每年上缴税收超过千万的企业基本都会被其当地的税务部门作为重点税源户进行重点征收管理,经常会接受税源调查、专项税种调查等各种税务方面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会被要求填写重点税源调查表格,上报企业各种经济指标、财务指标和税收指标等;同时还要配合提供税源分析相关资料,包括企业当期生产经营状况说明、当期税收结构说明及同期对比说明、预测下期税源总量及结构说明、企业完成下期或全年税收拟采取管控措施等。仅这项工作就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及时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状况、经济运行情况,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税务管理人员是很难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的,也很难向当地税收征管部门上交可顺利过关的答卷。

(二)税务部门稽查要求提高带来的难点

随着国家近年来宏观形势的需要,税收规模一直以超越GDP增速的涨势迅猛发展,各级税务部门在规范征管环节争取对税款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也对可能存在应收未收的纳税人加大了税务稽查的力度,尤其对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房地产、电力、电信、铁路、金融等重点行业更是给予了重点关注。在这种很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财税背景下,企业的税务管理尤其需要重视税务检查、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工作,在争取企业税收利益的同时也要对税务风险采取必要的预警和防范措施。例如,近年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检查较为频繁,财政部也通过检查发现了部分企业的资格认定存在瑕疵并撤销了一批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而且上市公司中也有企业被检查出高新技术有关问题并被税务部门予以处罚。这些企业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在研发费用方面归集不准确,达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真实认定标准。企业关于研发费用归集的政策依据可参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第四条第二款“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该条款限定了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和其他费用(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等八项内容;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为了享受国家研究开发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在汇算清缴时也会向当地税务部门提交相关鉴证报告及材料申请加计扣除,这其中也涉及到了研发费用的归集问题,其政策依据可参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第四条:“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该条款还限定了“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等”八个方面。通过简单列举以上两个文件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的不同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口径差异十分明显,比如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支出可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统计,但不能作为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研究开发费用的组成部分,在实务中这些差异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全部说明,这种口径差异应引起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仔细甄别基础资料,避免在编制税务申报材料时发生混淆,减少企业在应对税务检查和税务筹划时可能会产生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带来的难点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其中也会包括一些来自税务方面的问题。有些地区为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的需要,还制定了各种税收以外的政策,通过向业主、税务、银行等部门和机构授意或施压来要求企业在当地的分支机构把税源留在当地,这种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地方政府层面的压力往往会令企业左右为难,会给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地区为了保护地方企业的发展,会给外来企业设置种种门槛,其中,包括税务方面的门槛,如强令企业在法定期限之前必须开具或更换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要求企业在极短时间内提供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相关材料等。

三、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为解决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因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难点问题,企业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下面从进一步优化内部环境、最大限度争取企业税收利益和有效防范税务风险三个角度提出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

(一)通过加强岗位设置及明确职责来进一步优化企业税务管理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章第十四条要求,在内部控制内部环境要素中,“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按这一规范提出的要求,企业在建立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时,应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同时,还要落实责任,明确岗位职责权限,要求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分析、掌握国家税收政策信息,制定本单位纳税筹划计划和工作方案,并注意加强同各级税务部门的业务联系,积极争取税务部门能在税务政策辅导和纳税服务上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优化企业税务管理的内部环境。

(二)通过加强税务筹划工作达到最大限度争取企业税收利益目的

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千差万别导致了企业应税行为的多样性,其对应的税种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我国财税方面的政策制度自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以来也是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加强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税务筹划能力以最大限度争取企业税收利益。具体包括加强对税务政策制度的学习、掌握,参加各种税务培训、讲座、追踪各种媒体信息来关注税务政策制定的背景、目的、效果等最新业务动态;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专题组织各相关行业企业,就共同关心的税务政策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集中集体智慧去解决单个企业难以独自面对的税务困局。我国企业目前可以关注的一般性纳税筹划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研究开发费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以外,还有很多可以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工资支出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按100%加计扣除、设立在西部地区的各级单位可积极争取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以及企业所在地税收激励政策(代征代扣手续费、财政返还和政府奖励等)。

第5篇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缴税款、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日益不断的巨变,企业面对政府政策的变动和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必须适时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而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到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小到日常经营活动,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已越来越大。管理好税务风险,不仅可以提高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的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省税,规避税务风险。相反,如果在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初期对税务风险考虑不足,有可能造成各种难以弥补的税务损失。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欠缺,可能导致企业在纳税计算、申报等方面出现错误,给企业带来税务损失,甚至损害企业的形象。因此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不仅是企业高效运营的推进器,而且是大企业享受税务机关所给予的优惠待遇的基础。

一、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的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大企业税务管理司(以下简称大企业司),并于2009年5月5日颁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大企业税务管理司的宗旨是提高企业的纳税遵从度。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方面的职责:

评价和指导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与大企业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回应大企业的诉求;建立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间的协调机制。做好沟通的纽带工作,为大企业提高办税效率。二是管理方面的职责:制定与大企业税收管理有关的工作规程与技术标准;建设和维护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组织开展对大企业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组织和指导省、市两级进行必要的日常检查、反避税调查和税务审计;根据评估和日常检查结果与稽查部门共同制定重点检查方案,并组织协调省、市大企业处参与重点检查。

《指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大企业管理税务风险提出了指导意见:

1.引导大企业合理管理税务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自我的税务遵从水平;

2.大企业应结合业务特征设置税务管理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3.大企业应全面持续地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列出了企业应重点识别的内外部税务风险因素;

4.大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信息与内外部沟通制度,确保税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管理层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和反馈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及时沟通;

5.税务总负责人和企业内控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同时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目前,大企业税务风险调查子系统已经建成,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税务风险高低将会被评级。风险较低的企业不需要检查,部分企业会被要求进行自查,根据自查结果,税务机关会进行重点检查。对风险较高的企业则有可能进行税务稽查。

2011年7月13日,国税总局了《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以下简称管理规程),《管理规程》以“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提高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以风险为导向,实施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管理。”为原则,从遵从引导、遵从管控、遵从应对、遵从保障四个方面对各级税务机关防范税收风险、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给出了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新方向,《管理规程》贯穿了“税收服务”的理念,而不再是一味的“税收管理”。

据观察,其实很多大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已经引入税务风险管理。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基于公司在全球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已经设有专门的税务部门,并制定了税务管理方面的程序文件,有的集团每年要花费巨资以保持较高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应注意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努力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而国有企业也有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愿望和迫切性

二、 大企业如何应对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

《指引》不仅为企业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企业可就已出现的重要涉税问题向大企业司反映,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寻求大企业司的沟通和协助;另一方面,建立与大企业司的直接联系,及时反映企业遇到的政策和实施方面的问题。

作为大企业,大都涉及业务面广、交易类型多、税源供应大、跨区跨境频繁,是税务机关重点关注的对象。如大企业未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就会采取相应的税收管理措施。从税务机关的角度考虑,当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越重视和投入,其税务遵从度理应较高,税收管理的风险就越低。当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管理层不够重视时,产生税务违规的概率就会相对较高。为确保税源不致流失,针对风险较高的企业,税务机关就会启动深入的税务检查甚至是稽查。

面对机遇和挑战,大企业应认真评估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与《指引》要求存在的差距,从而制定相应的行动策略。企业税务部门应指定专职人员与大企业司或大企业处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尽早解决发生的重要涉税问题,密切跟进新税收政策的颁布。为了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大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1.制定合理有效的税务工作规划。

2.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全面考虑税收因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准确核算税务事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必须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

4.及时、完整地进行纳税申报和报告。

5.妥善保存和管理税务账簿凭证以及报备资料。

6.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税务职能和流程 得到有效执行。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7.适当利用中介机构的能力和经验,借助他们的税务知识。

《管理规程》颁布以后,大企业应主动与税务机关的大企业管理部门沟通,获取更多的税收政策的相关信息,同时积极反映税收法规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考虑分析签订税收遵从协议的利弊及对自身税务风险的影响;大企业在根据《指引》制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同时,应参考《管理规程》设置适当的内部税务监控指标。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应该把税务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并且予以有效的执行。

三、 关于国家税务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系统的一点建议

《指引》和《管理规程》的相继颁布,表明大企业司或大企业处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服务”的理念。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税务风险评估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系统显得尤其重要,建议大企业司或大企业处在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评估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对税务风险评估系统的影响:

1.企业所处行业及经营环境不同,其税务风险必然不同;

2.企业业务经营范围的变动必然影响其税务风险;

3.对企业采取的征管措施不同,可能影响评估数据的正确性,进而影响风险应对策略;

4.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法规变化快,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剔除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5.税收执法风险的影响;

6.税收计划任务考核方式的合理性;

7.纳税评估所依据的信息渠道不畅,现有的数据库信息不充分;

第6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7-0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涉及的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两个层次,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规,即根据税收法规的要求,正确计算和按时缴纳税款,避免少缴和迟缴;而更高层次的税务风险管理,是要求企业在合规、税务风险可控和税务风险规避措施有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务法规和税收政策的明确的优惠规定和未明确规定部分的时间差,避免多缴纳税款,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

由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法规和司法立意的理解程度的有限性以及我们国家税收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性等原因,致使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近年来,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下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极为必要。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是企业现代化创新管理、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双方的目的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看问题和对于法律法规理解角度都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就构成了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和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和列举。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税务风险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给企业征管带来的风险;税收征管机构在执法环境造成企业不合规的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压力而采取不合规税务行为带来的风险;非税收执法监管机构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管理层税收管理理念影响企业行为所带来的违规行为和失误风险;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无知造成的风险和失误;内部管控制度缺失带来的失误和风险;中介咨询机构的不规范和不合法意见和建议。

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规完整性与适用性(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财政体制与地方利益与严格依法征收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征管监控手段缺失(企业财务状况和税务监管机构不透明);征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责任激励机制缺失。

三、如何进行控制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让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但中国目前税收种类较多,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企业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理解和掌握新税法的重要政策规定,对企业自身纳税健康状况做个正确评价,有效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

(一) 增强全员纳税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提高效益,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树立全员参与纳税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例如,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

(二) 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建立基础信息系统

第7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税务风险管理

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5日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企业参照该指引,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主要内容

该指引明确要求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从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该指引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架构有些类似,基本上是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是要求企业建章立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需要按照指引的要求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可以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如果规模小,可只设立税务管理岗位。并明确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的职责。第三,企业应该对其业务进行风险识别,查找可能涉及税务相关的风险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出重要风险。第四,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这些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第五,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税务风险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准确、完整的传递,相关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最后,企业还应该有适当的监控机制,确保整个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二、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国有企业上缴利税的特殊地位使其缺乏防范税务风险的利益趋动。由于其所有制体制,国有企业一般不存在偷逃漏税问题,至少主观上一般国有企业不会这么做。但正因为如此,国有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不会加以重视,认为只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和所在地税收征管机构要求的规定缴纳税款即可。(2)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下属国有企业税务问题的方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上级行政主管机构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处理下属国有企业税务问题时往往不会从税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3)对主要领导决策者的考核机制影响其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目前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决策者的考核机制上并未对税务管理水平进行考核。有些企业的考核以为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款为考核指标之一,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业绩和考核结果而多交税的现象。(4)税务主管部门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征管方式以及税收问题的解决机制。一些税务主管部门对所辖区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征管存在以年度税收征管目标为导向,而非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征税。(5)已上市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已经在完善或有组织的建立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管理较为规范,比如一些已经上市的,或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在税务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对税务管理进行了有效实施。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管理层法制和经营观念的影响。一般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一般偏向于能少缴税就少缴税,从而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2)企业发展的阶段及行业竞争的层级影响。在企业处于发展期,行业竞争较为剧烈的时候,企业一般会偏重于采取各种手段少缴税,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3)税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尚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员能力、经验的问题,企业里负责税务管理的员工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还不足,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4)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度及相应的税收主管机关对其的征管特点。对于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缴纳的税款不多,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的频率不高,从而也导致这些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管理层一般会存在侥幸行为。

三、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些思考

对于企业来说,税务风险其实是其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在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并非完全从零开始,而是在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税务风险管理的元素,从而将税务风险管理和其他业务的风险管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因此,本文并不打算从常规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阐述,而是在假定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的一些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探讨。

1、重视重大决策和交易税务风险控制

目前,许多大企业经常会遇到一些重大决策和交易事项,比如企业合并、企业重组、重大投资项目、经营模式的改变的内部关联交易等。这些决策和交易事项都会涉及到税务风险。但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并不重视这一点,从而时常出现决策后发现由于没有考虑税务这块内容,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的税收成本。笔者曾在一家企业里看到,由于该企业现金流比较紧张,不得已需要把其下属一家子公司的一块盈利很好的业务出售,但在整改谈判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只是最后决定后才将签署的协议给到财务手头,让财务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由于采取的是出售的形式,需要按照税务管理规定,缴纳了不菲的税款。后来财务人员跟企业管理层汇报,如果当时考虑是转让股权的形式,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税款。但协议已经签署,无法更改,悔之晚矣。虽然事后来看,也许购买方不一定接受股权转让的形式,但如果事先能让决策层知道有多重处理方式,且不同方式税负是有很大差异的,那有理由相信决策层在进行决策时,在和购买方进行谈判时,会有很多余地。

针对重大决策和交易的税务风险控制,一般建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参与重大决策的具体方案制定。在制定前,税务管理人员应进行税务影响分析和规划、税务尽职调查和相关税务合规性复核。同时,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税务人员应和决策实施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或者额外增加税务成本。

2、重视经营链和经营要素的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经营链主要指的是企业的主要业务链条,如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经营要素包括人、财、物等。在经营链和经营要素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税务风险,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加以识别和应对。

比如在研发环节,在目前的会计准则规定下,企业可以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可以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但一般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的人员不了解这些规定,而税务管理人员也不清楚研发人员如何进行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因此需要税务管理人员主动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讲解税务上关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处理,研发人员也需要根据税务的规定对研究和开发计划进行划分,以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如不能费用化的费用化了,不能资本化的资本化了。

在其他环节也是如此,不同的业务模式都可能伴随着不同的税务风险,需要税务管理人员提前了解,提前应对,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3、加强税务日常管理工作

第8篇

摘 要 税务支出是供电公司经营中一项重要的成本,随着我国税务管理要求的提高,企业纳税筹划的空间逐渐变小,税务管理工作难度有所增加。本文对供电企业税务管理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其税务筹划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供电企业 税务 筹划管理

一、税务筹划管理对供电企业财务的重要意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供电企业盈利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主体经营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税收是企业经营中一项必然的成本支出,是企业收益的丧失,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预先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划,以达到节约税负支出、进而增加利润的目的是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即所说的税务筹划,而我国税务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对企业纳税事项的监控要求逐步提高,使得企业税务筹划的难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如何更好的管理好企业税务规划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供电企业进一步加强税务筹划不仅是应对纳税环境变化的应时之举,更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必要措施。首先,良好的税务筹划管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税负负担,通过合理避税、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筹划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本可以节省下的税务支出,从而降低税收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的比例,减少收益损失。其次,税务筹划管理也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调整,税务筹划使企业在财务决策前更细致的思考企业业务活动如何开展才是最合理有效的,从而规范其经营行为,调整不适合纳税利益最大化的活动,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提高运作效率。第三,税务筹划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要提高税务筹划水平,势必要对企业会计核算、成本管理进行改进,从而规范了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基础工作,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供电企业税务筹划管理问题分析

很多供电企业虽然都有进行税务筹划,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筹划效果也高低不一,在某些具体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断变化的税务筹划环境不相适应。

(一)税务筹划基础管理环境不够完善

供电企业要做好税务筹划,首要的就是良好的基础管理环境保障。而从实际中看来,一是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思想还走不出以往的误区。企业领导或财务人员在税务筹划中总会把管理的目标单纯的定位于降低税收支出,而忽视纳税筹划的一些必要前提,尤其是守法这一条,从而导致其税务筹划计划内容涉及逃税、漏税等违反规定的方法利用,使企业遭受税务处罚的同时,更容易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与形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整体结果是得不偿失。二是税务筹划组织与人员的基础保障力比较低。目前很多供电企业财税管理组织建设比较滞后,组织体系的完整性欠缺,税务管理人员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的现象普遍的存在,一方面财务人员可能对税务管理不大熟习,税务筹划知识也比较欠缺,影响税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受时间、精力的限制,财务人员可能无法进行全面的税务筹划研究,降低筹划效果,有时甚至不进行税务规划而白白损失了纳税筹划利益。三是税务筹划管理的效率难以保障。企业财会信息化水平不高,加大了税务筹划管理的工作量和人工成本,同时也使税务筹划人员与企业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较为微弱,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充分,影响税务筹划管理的质量。

(二)税务筹划计划的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偏差

税务筹划方案与计划虽然制定,但效果如何需要具体加以执行才能充分的体现,出现偏差的原因首先可能是税务筹划人员所制定的方案不符合业务活动实际情况,而使最终企业执行税务筹划计划的结果不仅未增加收益,反而产生更大的成本而降低了收益。分析其原因一是税务筹划人员经验或能力不足,二是缺乏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全方位了解与分析,导致计划差错。其次的原因在于具体执行税务筹划方案的部门及人员,他们对筹划方案没有真正掌握其操作重点,因而未把方案的筹划措施做到位,造成执行效果损失,或者主观上不配合税务筹划管理部门工作,实际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达到相互之间必要的协调,而使税务计划在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上难以实现,导致筹划方案无法正常的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税务筹划管理缺少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税务筹划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管理工作,既要应对税收法律、政策、税务处罚等企业外来风险的挑战,也要考虑内部操作与经营活动变化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当前供电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管理建设却难以满足税务筹划管理工作的要求。首先,尚未建立完善的税务筹划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供电企业由于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性比较低,税务筹划管理人员没有对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类,缺少识别管理,从而也难以对如何发现这些风险进行指标评价与风险阈值范围的事先把握,因此风险检测无法开展。其次,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比较低。正由于缺乏事前风险预测与识别,税务筹划管理人员很少对可能风险提出预防的措施安排及发生时的减轻降低措施,使得企业在税务筹划风险出现时措手不及,对意外出现的抵抗力极差,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第三,税务筹划管理的后续评价与改进机制也比较欠缺。供电企业很多时候持续改进的思想不到位,本期税务筹划方案顺利执行完毕后就认为打到了预期的目标,很少对税务筹划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进行考核评价,无法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不合理之处,而将未加以改进的税务筹划管理经验在以后经营期间简单复制,造成管理的僵化,也构成隐性的管理风险。

三、改进供电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供电企业税务筹划管理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诸多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税务筹划目标的实现。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一)重视税务筹划管理环境建设,巩固管理基础保障

首先,正确的税务筹划思想是保障供电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基础。企业要以领导层的正确把握为前提,走出错误思想的误区,把税务筹划作为企业守法经营的建设重点来抓,为企业树立税务筹划管理的正确方向。税务管理负责人要保持与领导层的思想一致性,并积极的将合法纳税筹划的思想在筹划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进行传达,从而使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其次,强化税务筹划管理组织建设。企业要保障税务筹划管理的组织地位,就要从组织及人员的独立上入手,设置必要的机构专门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减少财会与税务管理的混杂,从而保证税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税务规划,开展筹划管理,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第三,逐步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素质水平。要对派遣的税务负责人的业务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同时注重人员的税务素质培训与教育,多开展税务知识讲座及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税务管理有充分的人员队伍保障。第四,以企业信息系统为媒介,提高税务筹划管理的技术应用水平,促进管理工作高效率的实现,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建设,形成税务筹划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活动的相互连接的网络体系,提高税务筹划管理人员获得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加强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监督,保障执行质量

对于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首要的是保障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制定后,要组织管理、财会部门的人员进行会议研讨,对筹划方案的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再贯彻实施,从基础上消除方案执行不畅的可能。其次,要加强各部门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监督与检查。一方面,企业可以要求各执行部门每月将税务筹划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由税务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执行意见上报管理层,再由管理层反馈给执行部门,由其对执行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要要求税务筹划管理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管理,以便能够动态的掌握各业务执行部门税务筹划方案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及时提出意见纠正执行的偏差,保障正确筹划方案的预期效果实现。

(三)健全税务筹划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抵抗能力

供电企业要将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日程中来,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首先,完善税务筹划风险预测与识别机制,税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内外部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充分识别出潜在管理风险,根据环境变化与经营发展趋势做好预测,选择适当的风险评价指标测算出一定的风险防范阈值范围。其次,强化税收筹划风险防范与控制。在风险预测与识别的基础上,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事前控制。以风险阈值为依据,对超出标准的风险采取及时的控制手段,以尽量降低风险影响,或实现风险的转移,减少企业经营受到的消极影响。第三,建立税收筹划管理后续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企业要树立持续改进意识,将税务筹划管理作为持久工作,在每期结束后,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质量与结果进行专门的考核,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价,良好的经验不断保持,管理教训要引以为戒,在后期管理中加大改进力度,从而实现筹划管理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郑超.电网企业纳税筹划研究.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11).

[2]朱涉世.刍议电网企业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财经界.2010(3).

第9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

1.企业税务风险内容。

所谓企业税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税务问题上未能遵守法律规定,导致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利益受损。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未遵守法律规定,没有纳税或纳税不足而面临的补税、罚款等风险;二是企业没有利用好税收政策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负。

2.税务风险的特性。

企业税务风险的特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主观性、必然性和预先性。

二、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就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的原理,即识别和应对遵从风险的一般原理运用到税收管理中.控制企业税收遵从风险。事实上,企业并不能完全避开税务风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风险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此,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纳税意识,严格规范自己,自觉缴纳企业应缴纳的部分,并随时记录好企业账务。众所周知,税务属于强制性义务。企业若想屹立于民族之林,就不能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税务。要将其当作自己发展的一部分。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

1.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管理成本内容。

所谓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所消耗的费用。这些费用是企业总成本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组成。

2.1预防成本。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为防止税务风险的出现,对内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在采取这些防范措施时所用的费用即为预防成本。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越复杂,预防成本就越高。

2.2纠正成本。当企业发现税务风险时,便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调整和修补,由此而花的费用即为纠正成本。纠正成本发生时的税务风险一般是不明显的,也未造成严重损失。若预防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纠正成本则会随之降低。

2.3惩治成本。当企业的税务发生风险时,企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此时所花费的即为惩治成本。惩治成本的发生相对于预防成本和纠正成本来说是被动的。

2.4损失成本。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不管是经济方面的还是社会方面的,短期的或者长远的,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损失都要考虑在内。企业为弥补造成的损失的花费即为损失成本。

四、企业对税务风险进行的管理

1.明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想要很好地应对税务风险,企业首先要明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然后把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以便很好地调控和管理风险。企业在实际管理中要完全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相应的制度。

2.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

诚然,一个企业如果能预测到税务风险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规避或者降低风险。而且,企业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也更能积极地分析与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企业首先要预测风险,然后对风险进行一一分析。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适当调整研究方向。

一个企业在面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时不能一味地遵循一成不变的方式。首先企业要不断地加强税务管理,维持税务风险管理有序并且有效地进行。此外,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也应跟上发展的步伐。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当调整方向,使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发展更协调,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五、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的分析以及决策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成本进行分析与决策,应当明确两点内容:一是企业应明确自己所遇到的税务风险问题涉及哪些内容;二是应明确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如果遭遇了风险,势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税务风险管理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税务风险度,直接决定了风险支出所需要的成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成本不仅包括处理税务风险的一切费用,还包括所遭受的损失。大体上说来,一个企业的运作包括两个环节:经营和掌控税务风险。企业通过掌握税务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保证企业的利益,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此外,很多企业通过运用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将税务风险管理成本做到最低。首先,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将税务风险管理进行前移,将风险管理转变为风险预测,将被动等待风险转变为主动探索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平时要做好防范工作,时刻准备着处理即将出现的风险问题。其次,一个企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税务风险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发现这些风险,然后积极应对风险,对影响企业荣誉与利益的风险进行纠正、修整和完善。当然,解决这些税务风险管理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企业风险管理,保证风险问题被顺利解决,进而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再次,虽然企业预测了所遇到的风险,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抵御风险,或者企业对风险管理进行了纠正,企业还要注意其他问题的出现,比如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违反了相应的规定和条例,此时企业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当然,如果风险预测和纠正两个环节做的比较好的话,所需要的风险支出就会少很多。最后,现代企业在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投入较少等。这时就要明确企业的损失成本,由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很难分析和具体明确的指出企业对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违背时候所造成的损失,所以企业对于损失的成本不能有全面的真实的统计。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问题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税务问题理应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出现税务问题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氛围不断变化,以及国家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本身计算错误或者偏差的意识和理念。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了解市场最新动态,并且准确预测未来市场的方向。而且企业自身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谋求发展。

六、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促使企业必须依法纳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业务情况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样像以往简单仅靠某个部门(财务部)或某个人已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管理机制来控制税务风险,从而实现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

一、概念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支,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指企业未按照税法规定承担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现时或潜在的税务处罚风险;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因未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办理相应的手续导致企业丧失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税额抵扣等税收利益。

二、目的和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的是为了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

三、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一般包括:管理目标、管理组织机制、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风险控制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管理和沟通机制以及监督和改进机制,简称“一个目标五大机制”。

(一)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宗旨,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起到总体指导作用。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税务风险意识及态度,以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对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因此设置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非常重要。对于刚成立企业、小公司来说,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基本上是以符合税收相关规定和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作为管理目标,比如纳税申报、税务登记、账本凭证管理、税务备查资料等等。随着企业发展、税收风险增加,企业会逐步建立相关涉税处理规定、制度,制定涉税事务操作流程,这时企业会以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为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二)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制任何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组织机制,有效的管理组织机制的核心是明确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税务风险管理也不例外,必须建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制度,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如何建立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需要设计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其次,对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定岗位职责。1.组织机构设计遵从成本效益原则规模小的公司或刚成立企业,可以不需单独设立部门,只设税务管理岗位,甚至不安排专人只设岗位,这种设置并非不可行,只要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便是可行。说到底任何管理必须遵从成本效益原则,如果管理产成的效果不能弥补管理成本,那还不如不管。规模大、经营复杂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独立岗位。如图1、图2。2.建立制衡机制制衡机制,就是一种对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制度。一般包括:部门、岗位责任制度,业务程序文件、控制流程,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等。3.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计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要求,遵从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控制衡机制,建立合适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一般从三个层次考虑: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具体负责部门、监督评价机构。由企业董事会及类似机构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流程,具体涉税处理部门负责日常税务处理和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部门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进行评价、考核、监检。

(三)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是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管理,也是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和监督基础。1.税务风险因素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内外部因素很多,主要有:企业领导税务风险意识和对待态度、机构人员配制、专业水平、经营模式和工作流程、制度健全性及执行能力等企业内部因素,国家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外部环境因素。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税务风险识别的方法,一般有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管理和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点管理等方法。企业结合二种管理方法建立起税务风险点管理清单,进行快速有效地税务风险识别和风险点控制。(1)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管理方法通过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梳理方法来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此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指导性,可以应对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但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相关税收法规理解程度要求高、专业性强。我国现行税收种类,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已经取消)、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企业可以根据相关税收法规,建立起各税种主要的税务风险点作为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依据。税务风险点一般表现为是否及时、完整、准确的履行纳税义务。如增值税税务风险点: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确定增值税应税收入金额完整、确定增值税适用税率正确、确定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等,对其是否存在税务风险进行描述和规范。(2)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点管理方法按企业业务活动情况,梳理出各种业务活动形成的税务风险点。如采购业务活动,及时取得合法票据、按购销合同缴纳印花税的税务风险点;销售业务活动,及时准确开具发票、销售收入确认、按购销合同缴纳印花税的税务风险点;税务申报作业,税据填报、审核等不相容岗位设计的税务风险点等。3.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清单和例外事项汇报管理税务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结合业务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筛选出具有影响公司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税务风险点,建立常规业务税务风险管理清单,对常规业务税务风险进行事先规范管理和控制。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特点,将出现风险可能性概率大小、税务风险影响程度高低,划分为重要性风险和一般性风险。如图3:4.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制定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及相关程序制度,有序开展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可以由企业税务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并制定评估方案,组建评估小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实施;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利用评估机制不断完善改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清单,指导工作。

(四)税务风险控制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1.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将税务风险点融入企业内控中税务风险管理以控制税务风险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清单,结合企业程序文件、工作流程等管理制度,把各个税务风险点融入各业务流程中,这样达到税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经营业务内部控制完美结合。2.建立税务风险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为确保企业涉税岗位、涉税行为和涉税事项处理规范、有序、合法,以达到最大限度遵从税收法规、降低纳税风险目的。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内控机制,系统性制定相关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及办法,对涉税业务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税务风险预防性进行控制。针对企业偶发性业务,在发生时进行税务风险分析,查找相关税收政策或咨询外部中介进行涉税事项处理。3.重大涉税事项事先评估、报告机制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进行重大对外投资、并购或重组,发生经营模式改变以及签订重要合同等重大经营决策时,应事先由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涉税事项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企业因内外部税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把握不定时,可以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以便避免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五)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管理的另一角度理解,管理就是基于对信息变化的掌握与目标的对比,采取相应措施对变化信息做出的有效回应,如制度、措施、决策等。所以税务风险信息有效和沟通渠道的畅通,是确保整个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力保障。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确保企业税务管理机构之间、与各管理层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对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进行预防,对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多渠道税务信息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税务部门、企业与中介机构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有关税务政策沟通、交流。

(六)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任何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权利需要制衡,责任需要落实。因此企业税务管理机构应制定评价方案,组建评价小组,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持续不断的改进(见图4)。

第11篇

一、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所谓税务管理就是根据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来建立企业的税收政策,从而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企业的税负成本主要是企业的重要外资成本,其风险较高,因此对企业的税负成本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其风险性的降低,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目前,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为了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对工作的目标进行明确。通常,这项工作有三方面的目标:税务筹划、规避风险和准确缴税。因此,企业的税收管理政策要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特点相符,保证企业拥有规范的税务行为,并且对税务管理的方式不断的进行改进和优化,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经济收益。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素质不够,缺少认识

通常,企业对资金的重视高于产品的价值,所以对税务的管理也会有所忽视,进而对资金的使用方式和资金来源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此外,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等工作也没有足够的关心,没有与其它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对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并且由于大部分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没有采用专门的管理人员,通常是以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兼职,这导致了企业的税务管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并且对税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不足够。在税务管理的过程中只是进行简单的记账工作,对资金的管理不够及时有效,从而出现资金遗漏等问题。此外相关的工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管理也比较宽松和简单,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够严格,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2.企业产权混乱

在执行税务管理的工作中,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统一,从而缺少了对税务工作的制约。由于企业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不重视,管理的不完善,致使管理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都不够明确。降低了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3.税务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企业在税务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致使企业的税务管理缺少规范的工作流程。由于企业所存在的特殊性,不完善的制度会导致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税务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进而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更加严重。

4.法律观念薄弱、执行力低

由于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不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导致企业税务管理的执行力度低下,缺少对责任的承担。并且相关部门之间没有相应的工作沟通,导致工作衔接不上。还有一部分企业在纳税方面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税务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目标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企业会采用透水、漏税等方式进行目标的达成,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税务管理的质量。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完善的税务责任体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筛选,建立一个专门的税务管理团队。确保其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税务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确保税务工作有效的进行。此外,还要加强对税务责任的明确,建立完善的责任体制。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强调对税务管理的要求,不断对企业的税务制度进行调整,确保其与国家制度能够相互适应。对税务管理人员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确定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加强其工作的责任感。

2.优化税务制度

在目前的税务法律法规之中缺少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规定,从而使其无法达到真正的要求,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活动之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由于税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会计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对税务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国家也要制定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制约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

3.对企业税务管理进行整体加强

从整体入手,加强企业日常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编制以及对现金的合理预算工作。确保企业收支安排的合理,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明确的反应,避免资金的浪费,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 企业税务管理 税收筹划 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税收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现代企业对税务管理问题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税务管理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以达到少缴纳或递延缴纳税款,从而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税负最小化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避税行为,是国家税收政策所允许的,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前预测、协调及安排,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有效配置企业的资金和资源,获取税负与财务收益的最优化配置,达到节税管理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税务管理应当渗透和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种融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组织行为,通过依法规范自身业务流程、约束自身涉税行为、优化自身纳税方案等来实现其管理目标。企业加强税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和纳税意识,降低税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税务风险,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必须采取对策,积极探索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企业税务管理基础工作

税务日常管理工作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企业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等。企业纳税实务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管理、税务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义务、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等。及时做好日常税务管理,进行税务申报并足额缴纳税款,正确地进行税务会计核算,严格管理发票以及其他涉税凭证,接受税务检查等常规性的涉税活动,可以使企业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罚款和滞纳金,以及大额补税给企业现金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动向和各项税收政策,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动态及变化,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和管理,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把握好税收优惠政策,使得税收优惠政策最大化的运用,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控制税务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进行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管理

纳税筹划管理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管理,税收筹划管理是税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税收筹划管理是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以规避涉税风险,减轻税负,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决策与经营活动安排。税收筹划的实质是节税管理,降低企业税金成本,获取纳税收益。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包括:企业科学纳税、企业重要经营活动或重大项目的税负测算、企业纳税方案的优化和选择、企业年度纳税计划的制订、企业税负成本的分析与控制等。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在企业投资、筹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投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应当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所存在的税收负担差异,争取获得税收优惠;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应当合理选用筹资方式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存货计价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和坏帐处理中的会计处理,在不同的会计年度内实现不同的所得税,从而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企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应权衡利弊,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充分利用税法对纳税期限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合理缴纳税款,以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利息的支出。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企业在进行筹划时必须以风险控制为前提,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制定周密慎重的纳税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是一种高级节税行为,是受到国家的允许和鼓励的,遵守税收法规,体现税收的政策导向,发挥国家税收调节的经济杠杆作用,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税负,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税务管理需要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税务问题。这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其专业胜任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既精通税收业务,通晓税收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税收筹划能力,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及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应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税务管理岗位,充分重视与发挥税务管理人员在税收管理中的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国家税法相关的政策及税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业务做到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及时更新税务知识,追踪国家税收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使他们既知晓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又精通企业所在行业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税务管理的中坚力量。必须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同时,加强对企业高层和员工的培训,加强其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学习,了解税务新知识,着重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树立全员参与、重视税收成本管理工作的意识。

四、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纳税主体的税收风险,即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将导致企业多缴、少缴或延迟缴纳税款,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随着中国经济的变革、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企业面临的税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税务风险,企业自身制度、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及经营方式缺陷等不完善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客观存在,税务风险任何企业都无法完全回避和消除,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来自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环节。企业应制定风险控制流程,按照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税务控制体系内制定好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税务风险应对策略,设置好税务风险控制点,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要事前做好分析预测、事中做好识别,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并做到跟踪监控好税务风险。企业应该积极防范税务风险,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加强内部稽核管理,完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税务评估,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

五、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是税收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税收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将税务部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监控及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的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塑,最终实现国家税收管理现代化使命的重大变革。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税收管理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征管模式的变化,传统手工填写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登记以及纳税信息获取方式将会被网上申报、网上税务登记、网上报税、网上纳税服务等信息化方式所取代。手工资料信息化的网上申报、网上纳税等将纸质申报表格变成了电子化申报表,电子数据直接输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在税务系统内部实现上下贯通的业务网络体系,可在各级税务机关及同一级别不同部门之间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共享,及时传递各种信息资料,进而使上下级及各地区税务部门之间税收工作相互配合,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纳税人可获得更多的公开化、透明化、个性化的纳税政策和信息。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个管理创新过程,将引发税收管理的变革,推动建立与税收管理信息化相适应的人文观念、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只有建立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税收信息化系统,不断解决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新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税收信息化的作用,达到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效益。

总之,企业税务管理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税收分配特点,对税收分配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协调,以保证税收职能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税务管理目标是规范企业纳税行为,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投资方向和产品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减轻企业税负成本,有效防范纳税风险,降低税收支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可以迅速掌握、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调节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浅谈当前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 韦冬民: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0(12).

[3] 于淼:加强企业税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7).

第13篇

一、税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税务风险控制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通过合理的筹划、安排,使企业尽可能消除因主、客观原因导致企业对税收法规的理解和执行偏差,降低因受税务等部门的查处而增加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额外支出的可能性,尽可能地规避税务风险,降低公司税务风险的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以及刑罚处罚而增加的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从而增加的企业成本。税务风险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说因为违法违规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受到刑事处罚,也可能导致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开具发票的资格、以及税收优惠享受资格等资格丧失。由此可见,税务风险控制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处理不好税务风险,轻则可能使企业遭受法律制裁、资金损失、和不必要的声誉损害,重则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而良好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则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其健康发展。

二、目前建安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分析

目前建安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应该说是由各企业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够深刻,没有真正吃透国家税收政策的各项要求,而且对税收政策缺乏系统的分析、判断、监督机制,加之企业内部对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监督、审核力度或能力不足,将企业的应税合法性监督完全归于国家税收职能部门。目前建安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造成:

1、部分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建筑业行业的特点是工期长,项目点分布广泛,施工环境复杂,这种行业特点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组织好施工,更多地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减少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或超前完成施工任务,让业主满意,尽大可能的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却往往忽略了税务方面的风险。殊不知税务风险与其他的质量安全风险不同,质量安全问题如发现还有整改的办法,但税务风险一旦被发现将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除了经济上的损失,还有企业的信誉损失。建筑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如果因一时的疏忽而被卷入日益严厉的税务稽查风暴,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还对企业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2、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许多的大型企业因为公司需要,采用一个财务人员核算多个项目的情况,对财务人员来说,应对平时的工作量就已经是应接不暇,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自学有关税务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企业管理层税务风险意识的淡薄,对财务人员在税务方面的培训很少,就造成了财务人员对国家税法的修订内容理解滞后,跟不上税法方面的调整步伐,给企业纳税合法性造成很大的风险。

3、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税务内控是由企业管理、治理机构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实现“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务价值”这一目标的一系列内部流程、规范等控制活动,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就是实施有效的内部税务管理!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内控体系中对税务风险的事前筹划,事中监督,事后整改未有明确的职责权限规定和业务流程模式,出现问题后各相关部门互相推责任,使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更不用说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了。

4、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欠缺。因新税法要求建安企业在工程所在地缴纳税款,会造成一个财务人员面对多个税务机关缴纳税款,各个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方面难免有偏差,如不及时跟有关的税务机构沟通,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多数大型建安企业都跨省(市)经营,这就会涉及到外出经营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对于个人所得税,许多省(市)的税务机关往往对外来施工的建安企业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0.2%-1%不等)征收,该部分税金既不是企业所得税法下承认的成本,又不能向职工扣回,但实质上构成了企业的负担。现在很多企业财务人员都默认这种征收方式,认为税务局要求的就要执行。因此,缺少了与税务机关必要的沟通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税收损失。

三、税务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

改进企业税务管理现状,消除企业税务风险的途径,应首先从完善机制入手,成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完善相关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总体风险管理范围,从而针对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进行研究判断并加以改进。税务风险的预防,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企业税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税务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应有全局意识,统筹兼顾,系统分析,规范运作,税务风险同样也需要坚持这一原则。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从机构上、制度上解决和消除税务风险产生的根源,用制度和机构提供税务合规性保障。同时完善企业内部税务监督机制,加强内部税务合规性监督审核。

建安企业应在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原则下,结合自身经营特点,设立税务管理机构或岗位,建立统一的内部税务管理标准、完善内部风险汇报及测评体系,通过对税法的变化快速反应,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总结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

2、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运作必需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循环进行。

从公司全局的角度对本企业的税务风险统筹规划。纳税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由于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付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其没有与之直接相配比的收入项目,从这一角度来看,建筑安装企业运用纳税筹划所节约的税收支付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净收益,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促使企业精打细算,增强企业在投资、经营、理财等方面的预测和决策能力,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在进行全局规划的前提下,着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实施工作,以保证整体规划的全面落实。以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执行效果,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落实到位,不折不扣的全面执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各项管理决策。

发挥好企业内部税务监督、审计的作用,通过内部定期、不定期审核监督,尽早发现税务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并加以纠正,向管理机构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管理机构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研判,进行纠偏和对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提出相应的措施。

3、提高企业管理层税务风险意识,加强税务培训。企业管理层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它掌握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规划着企业的发展蓝图。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风险意识放在第一位,税务风险更是首当其冲。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税务方面的培训,定期定时地更新领会税收政策,领导带头学习。也可以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来主动提高风险意识,为企业盈造一个合法、有效的经营环境。

4、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加强税收政策传递。现代企业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税务常识和税收筹划意识,因为这样可以依法纳税,合理税负,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控制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采取培训等方面的措施,对税务管理及其相关财务人员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也可以鼓励财务人员通过考取职称证、执业资格证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财务人员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思想品德,熟练的业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敬业精神,才能当好家,理好财,才能当好管理者的助手和参谋,才能算得上现代企业的财务人员。

第14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定义;税务风险成因分析;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规定,造成企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当今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把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为了引导大企业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实现涉税业务零风险,全面实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税务风险成因及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第一,政策执行不到位。大企业财务人员注重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培训,能够对多种经营业务会计上处理的得心应手,但对税收政策的理解难免不够准确、不够深入,对税收政策的了解不够及时,出现了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受的情况。大企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行业过时的规定仍在运行,加之税收政策的复杂性,致使税企双方在税收政策的认识、把握和执行上存在差异易造成企业对税法有自己的看法,而税务机关却做出不同的解释,由此产生纳税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不力。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财务核算方面一般比较及时、准确、规范、纳税行为通常比较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的不同,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纳税遵从常常有差异。

第三,沟通协调不够。大企业负责人一般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在分析财务管理中的涉税内容与税务机关的沟通有所欠缺,容易忽略一些具体的涉税业务,从而造成纳税风险。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税收征管及税收辅导工作,办理纳税申报、税务复核、发票认证,税收宣传,税务审计评估,使企业通过内控制度体系防范规避税务风险。

第二,实施专业化分类管理。依据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横向数据分析,对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税务风险。

第三,建立大企业税收核算风险预防机制。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各个税种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涉税事项以税收政策为依据,予以标准化列示,成为办理涉税事项的操作指南。

第四,以加强宣传沟通为途径,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沟通机制。通过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政策宣传、辅导培训,督促大企业按照税法要求核算纳税,将征后审核变为征前管理,从而使企业自我纠正。

第15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成本控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分析

企业税务风险就是在企业开展各项税务活动中,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或者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税务管理,导致企业存在违规、违法的行为,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信誉度下降,甚至倒闭,还要承担法律的制裁。因此,企业税务风险具备如下特点:其一,主观性方面。税务风险的发生多数都是因为纳税人与纳税机构在开展税务工作中,理解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同,或者判断出现严重偏差而形成的。其二,客观自然性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中,会希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所说的税后利润,所以减少税收可以提高利润,这是必然的规律。因此,很多企业为了能够减少利润,企业和税务机构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且我国税收相关法律制度还处于不断的完善中,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没有积极的学习国家法律制度和标准,导致降低风险、避免税费等方面有较高难度,企业税务风险长期存在不能消除,所以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问题。其三,预先性方面。从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税务风险在没有开展纳税前就存在了,所以对于企业风险预先性分析是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一)不具备较高的税务风险认识,防范性较差

根据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认识方面分析,其主要存在如下两点错误认识:其一,对于税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方面认识不足,认为这些工作是会计核算机构的工作,没有从生产、研发、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管理和控制,这些结构整合应用效果较差,所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不能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经营环节。其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经济效益,所以对于经济效益重视度较高,但是没有重视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很多的税务风险问题。当前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导致税务风险的存在,税务风险管控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甚至需要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税务风险防控才能提高防控的效果和质量。在税务风险出现前,就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管控,在各项工作开展时需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控制,有效地预防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伤害,进而实现税务风险有效控制,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期的发展,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企业生产经营与研发的管理,所以需要防范经营中的风险,对于财务以及法律方面的风险做出全面的控制。但是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其只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核算与申报、数据达到准确性要求,就能够完全消除税务风险,所以在很长的时期为没有重视风险管控,在企业经营中并未进行内控管理,造成企业税务风险难以控制。

(二)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才团队建设不足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企业都没有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有些企业只是通过会计或者出纳进行税务缴纳,导致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同时,财务人员应该做好税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工作任务比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税务风险的内控管理,更不会有时间学习国家新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所以就造成了工作人员不能全面地掌握税收知识政策,造成企业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此外,企业没有培养高素质的税务管理人才,或者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税务管理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及时解决税务相关问题才能规避风险,但是当前还无法达到这一标准,导致风险的存在。

(三)很多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没有构建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的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和内控还处于初期阶段,制度与措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与问题。企业在面对税务风险管控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条款,导致税款缴纳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和日常的税务活动都没有设置统一工作标准,税务风险管控也缺乏规范性。很多企业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监督管控,内部控制的工作开展有严重的缺陷问题,税收风险管控方面有着严重的问题,但是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导致企业面临着税务风险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一)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标准,符合行业规范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符合上述的各项要求,还要将税务风险管控机制落实到位,但是企业自身进行管控活动会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内控制度无法实现风险全面的预防和管控,让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实施必要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各项措施符合国家法律的标准要求,同时还要相关的税务内容收集与学习机制,让各级员工充分了解法律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税务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2.牵制原则该原则主要是在税务风险内控环节,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同时协调开展工作,并且相互之间是相互约束的。企业通过牵制原则的应用,实现税务风险管控,各个部门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部门之间可以相互检查,上下级之间也可以随时监督,规范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工作,提高风险管控效果。3.授权原则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要让全体员工根据工作岗位、业务类型进行权限划分,在充分了解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监督管理条款的基础之下,实现企业内部权益、职责方面的统一,促进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4.成本效益原则和重点控制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把更多的效益作为企业工作的目标。企业在税务风险控制中根据该原则开展工作,是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经营中有效地降低项目成本,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重点控制原则是结合企业管理的重点进行控制,因为全面控制精力有限,抓住重点才能提高控制效果。5.协作合作的原则通过该原则进行税务风险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开展工作更加协调,避免存在内耗的情况,让企业税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以内部控制为出发点进行税务风险管控

1.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开展工作的基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符合内部控制需要的管理架构、配置足够人员等。以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了解关键要素和内容,实现税务控制有效地进行,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做好各项税务风险管控的工作。2.风险评估——落实风险评估,降低企业风险税务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其一,根据税务风险实施全面的估计分析。其二,对于税务风险实施必要的评价。对于一定会造成的税务风险问题,需要结合规定的原理和技术措施进行风险分析,了解潜在影响因素,创建完善的风险规划与管理措施。3.信息与沟通——完善信息管理体系,提升税务风险防范成效企业经营发展实践中,信息内容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动中,税务信息内容也在该范围之内。只有变化的信息,才会给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内控管理,需要做好信息流通情况、沟通步骤方面的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关键性的信息。比如,创建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实时更新,然后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采集与利用体系,以更好地完善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水平,让风险管控处于合理的范围内。4.控制活动——做好业务管理,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工作就是企业负责人进行风险的识别,然后采取与之相对性的处理措施。控制活动是从企业负责人的层面出发确保各项发展战略符合要求,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因此,只有设置更具完善性、系统性的机制、步骤以及权责,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制度顺利的落实和进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5.内部监督——利用内审与税务自查,健全涉税事项企业内部控制是进行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为了保证企业在缴纳税款环节不会有任何的税务风险和问题,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关于税务方面的业务组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快速进行修正处理。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内审的方式进行纳税检查,更为关键的是组织进行税务内部审核,设置专业的税务部门或者组织人员实施税务审计工作,从而可以消除税务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