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服饰设计论文范文

服饰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饰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服饰设计论文

第1篇

玩偶服饰设计时要考虑其角色定位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设计从概念思路到实际制作,直到最后的展示,都要以玩偶的角色和所表达的社会背景为基础,结合玩偶品牌风格和定位,这是设计师从构思创意直到最后制作成服饰实物的综合表现过程。玩偶服饰是玩偶艺术、服饰艺术、制作工艺、服饰历史内涵的综合表现。

古典的工艺美术形式是现代设计的渊源所在,为了创造出具有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玩偶设计作品,设计师们从古典绘画、雕塑、历史和民族传统服饰等艺术形式中汲取了灵感。例如中国传统人物绘画、宗教神仙画卷,从唐代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执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体会到了色彩鲜艳、浓妆淡抹的盛唐服饰,从明代唐寅的《王蜀宫伎图》、《秋风持扇图》和陈洪绶《西厢记》、《仕女画》中可以感受到明代服饰的形式特色[3]。古典传统玩偶是现代玩偶的祖先和演变基础,包括了木偶、泥塑、陶俑、西方古董陶瓷娃娃,这些传统玩偶在造型时对服饰的处理也为现代玩偶服饰造型直接提供了蓝本。民族传统服饰是每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自由玩偶设计师都从传统服饰中寻找过灵感,学习了其具有鲜明特色的装饰手法,并运用到了自己的玩偶设计中去,这样的玩偶扎根于传统,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使这类设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别样的内涵与韵味。例如来自俄罗斯的亚历山德拉•库里诺娃女士的作品亚历山大娃娃中的一款,就把俄罗斯民间传统的形象玩转的炉火纯青(图1)。

玩偶服饰很多时候就是人类现代潮流的缩影。如真人时尚潮流、电影经典形象、明星名人、动漫产业等等,都给予设计师们灵感。这些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人物和形象,给人们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甚至渐渐成为了时代的标记。而人类历史上流行过的朋克、嘻哈、嬉皮、英伦、雅痞、中性、波西米亚、巴洛克、后现代风格等都能在玩偶服饰中得到体现。如FR品牌玩偶新款的女娃服饰就受到了AlexanderMcqueen以皮带和毛皮为基本元素,表现暴力美学的诡异哥特风格的时装影响,展现了这款玩偶酷感与优雅的完美结合(图2)。电影是包含了文字、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人过目不忘,其中的服饰造型承载着电影的基础,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和喜爱。追求经典电影形象,以电影形象为灵感设计玩偶服饰都是人们对优秀电影的热爱和执着的表现。如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的经典小黑裙、乱世佳人中费雯丽的绿色丝绒大蓬裙、加勒比海盗中约翰尼德普的海盗形象等等,都被设计师们借鉴,以玩偶服饰的形式再度演绎,并且延续着电影服饰的魅力。名人明星的服饰衣着时时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从来都走在时尚最前端的明星是最新鲜时尚的体验者,也是设计师们的灵感缪斯。凯特王妃大婚时所穿的由AlexanderMcQueen新任设计师设计的婚纱、造型一向以新颖大胆著称的KatyPerry新专辑的造型、LadyGaga的出位新装、MichaelJackson经典演唱会造型等等,经设计师之手以玩偶与玩偶服饰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让人不得不感叹由名人带动的时尚所带来的强大影响力。动漫人物形象是由设计师们在故事发生背景、表达主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其服饰或精致繁复充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或简约而不简单、生动,展现着人物性格。近一个世纪以来,动漫业飞速发展,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相关行业,其中把动漫人物服饰在玩偶服饰上真实化的cosplay是爱好者与设计师们表达热爱与设计才能的最好途径。

玩偶尺寸一般为真人的1/3、1/4、1/6大小,因此服饰的款式和结构不宜层次太多,应该做到相对简洁,否则容易造成服饰的堆叠、臃肿。由于服饰的面积和体积比较有限,许多在真人服饰中容易遮掩和被忽视的缝合线与工艺细节在玩偶身上会变得特别明显,所以服饰在设计时应当适当减少服装省道和分割线,尽量把多省变为单省,减少过于复杂的设计,以免分割线过多、过于明显,从而影响整体效果,而且也能减少在制作时带来的难度。总之,玩偶服饰的结构应以适当简洁为上,不妨把设计亮点放在图案、刺绣、珠绣等二次设计上。

玩偶由于其尺寸特点,服饰设计时所需的材料就不能完全照搬真人服饰,应该多考虑棉、丝绸、雪纺等轻薄面料,而一些较厚的毛呢布料则不适用于玩偶服饰,否则会造成服装拼接处太厚臃肿而影响最终效果。在服装面料上,应尽量选用纯色或图案较小较集中的面料,纹理粗大、花纹大的面料则不适用。玩偶服饰主要用于观赏把玩,并不需要真人服饰那样具有保护身体、抵御寒冷以及皮肤亲和性和透气性等作用和要求,所以在设计时不需要完全局限于真人所用的布料、辅料,一些更为个性和创意的材料都可以用于玩偶的服饰(图3)。比如报纸、纸巾、垃圾袋这类很难被利用的材料,在玩偶身上都能发挥出独特的魅力。非常规服饰材料具有其各自的艺术语言,相比传统衣料更为生动和玩味,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新奇感,表现出玩偶作为时尚展示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玩偶收藏者是一批内心细腻,对美和艺术有着深切爱好的人群。他们往往对美与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非同一般地热爱,尤其是以艺术个性为卖点的现代玩偶,仿佛通过服饰造型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受到了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喜爱。而且每一个系列的玩偶都会带动相应的文化流行,玩偶收藏者被玩偶独特的造型与服饰设计吸引后,往往会去追溯其设计者和背后的文化,这就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益处,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极创新勇敢追求的作用,玩偶成为了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成为了人们娱乐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玩偶收藏者购买收藏玩偶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给玩偶更换服饰穿衣打扮,在不断地变换造型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着一场场时装秀,看着一个个小模特们演绎着各种或古典或时尚的造型,给视觉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服饰的多变和丰富把玩的乐趣带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玩偶服饰不仅仅是装饰玩偶及在售卖时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其影响力更波及到了时装界。鲜艳浓烈的色彩搭配、精致华丽的细节、夸张硕大的配饰,这些原先属于玩偶的特质在被消费者喜爱认同之后,渐渐被设计师们运用在真人服饰设计中。在芭比娃娃50周年庆典的时候,ErinFetherston,KoiSuwannagate,ChristianLouboutin等知名品牌的设计师以芭比经典形象为灵感,设计了一系列的服饰品,在多个城市及时装周上举办了主题时装秀。模特们身穿芭比风格的服饰,戴着比例硕大的饰品,化着浓烈而天真的妆容,仿佛就是放大版的芭比娃娃。这些主题时装秀代表着人们对玩偶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由玩偶带来的少女情怀在人们内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玩偶服饰造型已成为一种标志和代表着完美、独立、自信女性的一种文化。玩偶的世界展现了女性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寻求身份和“梦想”式的生活方式的理想和愿望[4]。

第2篇

关于东方服饰造型首先需要关注的基本性问题是东方人的生理结构。尽管对于身体的理解和观照学术界存在着差异性,但从自然属性一面理解,人的存在必须包括身体的存在,甚至具有优先性,而人种作为一个先决条件,又影响着服饰造型本身。东方人大多属于蒙古人种(黄种人),这是生物学家以人的体质特征为标准进行的分类。中国、蒙古、韩国、日本、缅甸、泰国等东亚、南亚国家均在这一人种范畴之内。世界上还有其他两大人种,分别是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和尼格罗人种(黑种人)。尽管这种分类无法概括全人类不同特征的人,研究的系统与类别也在不断扩大与深入,但基于人类学种族研究的复杂性,以三大人种作为服饰研究的对象是明智且能够说明问题的。“蒙古人种”的命名源于德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迈纳斯,在其“二元人种论”中对于黄种人的概念首先想到的是蒙古人,这是历史上蒙古帝国无情扩张和屠杀给西方人留下的深刻记忆。蒙古人种从形体特征上看:身高中等,一般身高相当于6个半至7个半头的长度;肩宽一般在36—50厘米之间,男性较之女性略宽;髋骨则女性较之男性要宽得多。男女形体比例的共同之处在于腿部长度较之白种人和黑种人都要短。在全身比例中,蒙古人种的头部较之欧罗巴人种要大,较之尼格罗人种要小。从形体特征上看:敦厚、健壮、结实、匀称;从面部特征上看:脸型扁平或窄长,五官起伏小,鼻梁不高,嘴巴较小,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但平凸不深陷;发色为黑色且较平直。以服饰发展历史较长的东方国家来看,聪慧的设计者创造了适合东方人面容和形体的服饰造型。首先是对于身材比例的修饰,比较典型的如中国唐代女性的襦裙装;朝鲜女性传统置于腰线之上的短衣,系于腋下的长裙;越南、缅甸、老挝、菲律宾、印尼女子的短衣长裙等,这些服饰都从比例设计方面做了适当的调适。对于美好的人体比例追求还反映在首服、发式的设计上,各种高冠、高髻在东方各国服饰文化图景中几乎均可领略,这种思路无疑在加高身材方面作用不小。其二是对于“平”的理解,东方人对造型的智慧不仅有纵向立体的拉伸,还有对于平面的深入解读,这体现在脸部和发式装饰造型上。由于蒙古人种五官较平,因此不适宜佩戴突兀的立体硬质饰物,所以如中国古代女子妆饰以面部贴花、金箔和羽毛,或以染色为面部装饰;又如日本女性讲究在面部涂上厚厚的铅白粉,再施以眉黛与红唇等都是基于这种理念。就发式而言,蒙古人种头发垂直少变化,所以长时期内很少有披肩的发型,而由于黑色头发以其深颜色极易获得一个清晰的结构与轮廓,所以梳髻、盘发、插戴各种头饰成为非常适宜的构思设计。

二、符合生态环境的服饰造型设计手段

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气候、土壤、山脉、河流和矿物、动植物等构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服饰无疑涵盖其中。从气候条件上说,东方大部分国家均笼罩在季风性气候之中,当然也有很大差异性。中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朝鲜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韩国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大多为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性气候的特点是季风环流情况复杂,易形成明显的季节变化。可以想见,处于季风条件下人们的服装造型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适用性,以符合人们的生理需求。不仅是气候影响着服饰造型的各种性能,地理、物产条件等对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每个岛都有各自的服饰特色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爪哇岛上的男女在盛装时穿用的包缠式“卡因”“潘将”是具有代表性的服装。泰国人在生活习俗与服饰传统方面与中国傣族、壮族,缅甸掸人等同源,男子一般都是以长条形布包缠腰臀部,然后再从两腿之间穿过塞到腰背处的服制,外观形似灯笼,名为“纱笼”;泰国女子则是上着短衣,下装为筒裙。马来人的足服以单鞋、拖鞋为惯例。这些处于热带的国家在服饰造型的选择上均简单朴素,特别是男子的下装以其物产中盛产鱼类而形有所用、凉爽便捷。这都是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服饰造型选择。生态环境影响了东方人的衣着习惯和服装形制,进而影响到东方人的人体美观念,那就是对服饰“遮蔽”躯体以避害的本原意识的认同。同时我们还看到,服饰造型手段一旦被确立并且开发到位,会因东方各国地理位置的相对封闭性而进入稳定状态。

三、从文化特征出发的服饰造型设计规律

(一)农耕文化——形制稳定、造型方法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学术界一般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划分为三类:一是以土地种植与动植物再生产为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农业文化”,二是以商品生产与交换为主的“海洋(商业)文化”,三是依赖畜牧业的“游牧文化”。其中,“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是代表东、西方分野的两大对立的文化形式。自然环境通过对民族物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农耕文化影响着东方服饰造型“尚文”特质的产生。这是因为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农作物和牲畜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对象。耕种对季候和气候的依赖性使农耕民族对自然产生了被动、顺应、依赖的民族心理。加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业生产生活,安逸的环境避免了许多矛盾冲突,文化方面也更注重情感和思维的交融,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导致长时间离开耕地会导致农事荒废,由此农耕文明活动区域的稳定性不言而喻。相对封闭的环境、自给自足的生活,使安定平和成为一种农业社会关系的写照,映衬出尚文求稳的东方式心理特征。表现在服饰造型上较为明显的就是上衣下裳与上下连属制服饰造型的稳固性与长久性。这同时也说明,东方人对服饰的样式和结构并不看重,反而更在意衣料图案分布和各种装饰点缀,这尤其反映在中国传统服饰上。不论是哪朝哪代都不厌其烦地将图案作为设计重点,或着眼于服装的开襟、衣领、袖边等部位的装饰。又如日本的和服,到了室町时代,这种带有隋唐服饰特点的日本独特的民族服装完成了演变并最终定型,在之后600余年中几乎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而其和服纹样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却不断融入新元素贯穿于日本各个历史时期。

(二)隐喻文化——二维空间的塑造。东方文化如果从审美意象上说,还是一种隐喻文化。这种隐喻性表现在服饰上是对性别特征的模糊化选择,或从造型的角度即所谓对于二维空间的塑造。相对东方而言,西方人认为服饰是以人体为依托,以展现人体美而显示其造型的,是彰显自我个性的“窄衣型”服装。这种理念的结果是服装造型结构的组合性、变化性、更新性。而东方服饰刻意弱化服装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漠视“性”的存在,在服装设计上“压制”表达人体曲线美,回避感官刺激要素,体现出东方民族对人体观念从本源继而晋升至设计文化的“遮蔽”观念。东方服装在形制上形成了不显露形体,与人体保持较大空间的“宽衣型”服装特色,这种风格既增加了神秘感又洋溢着中和之美。东方服饰多用平面裁剪的方式进行二维空间的塑造,一件衣服拆解还原之后结构之简单犹如人形之剪影。与西式服装多点结构不同,东方服饰的支撑点主要在肩部,以一种自然的下垂方式拉长纵向视觉效果,在流畅的线条中让人忘却肩部的“负担”,这与东方人身体生理结构也是对应互补的。所谓结构线无外乎衣服的侧缝部分,常采用连身袖,可以说无肩缝和袖窿的概念,前后衣片是相连的,而衣袖则从衣身中连出。从东方男性所穿的裤装,女性的裙装分析,大抵结构也和上衣一致,属于整片式、直线状、平面型的。而裤子的腰部乃至臀部多是连腰且宽肥的裁剪,穿着时腰口要把多余的量折叠以后再系裤带,如中国的免裆裤。裙子则多是将一幅长方形的衣料,在腰口折裥为主构成,穿着时围裹即可。

第3篇

我国的服饰品工厂内部很少有专门的包装设计人员,很多企业是委托给其他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然而这些设计公司对产品本身的理解不够透彻,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包装与产品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支出,不再找专门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而是直接购买市场上的成品进行包装,使得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没有任何新意,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有时候还会造成包装与实际产品出现大的错位,虽然节省了一些成本,但总体来说,是不利于公司发展的。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用心研究,设计出个性的包装,才能够促进服饰品的发展。

2现代服饰品包装设计创新

2.1设计功能人性化服饰品的包装主要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应根据消费者对服饰品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设计出人性化的现代服饰品包装。服饰品生产公司在进行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时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功能上结合人的需求以及使用方便的准则,设计功能人性化的服饰品包装。例如南方气候比较潮湿,在对服饰品的包装袋内放入气味清香的干燥剂,不仅使得服饰品更加清香,使人闻到后心旷神怡,也防止了服饰品因潮湿的天气而变形,这样的包装更加彰显了设计功能的人性化。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服饰品包装时,应根据该服饰品所针对的人群进行设计,如为盲人设计的服饰品包装应该更为轻便简洁,方便他们识别或者携带。可以在外包装上标识让盲人轻易识别的盲文,以及有凹凸感的文字或图画。只有通过服饰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在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再次实现了服饰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创新。

2.2绿色设计环保化安全与环保是所有设计都应考虑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人们除了对美的要求不断地升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服饰品的设计包装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环保性。一般情况下,商家为了保证鞋子的美观性,在鞋内放置泡沫塑料作为支撑,根据实际的包装设计需要,可以利用废弃纸浆制造的鞋撑。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废旧纸张的再利用,还可以减少泡沫塑料制造以及使用带来的污染。原有的服饰品设计理念缺少环保意识,不能很好地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服饰品的设计当中。在对现代服饰品的包装设计中,制作服饰品的材料应不断创新,寻找对环境污染小的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将更符合人们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因此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这样的绿色设计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趣味设计个性化现代服饰品要想有稳定的市场,需要不断的在设计包装上下功夫。勇于创新,追求个性,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市场上很多服饰品的款式大同小异,在消费者进行选择时,对于各家的服饰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只要在包装设计上稍稍注意个性化的设计就会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设计现代服饰品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应该将服饰品的包装设计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对趣味性的包装设计会比较感兴趣。例如在设计一条短裤时,可以将短裤的图案设计成一片片新鲜的牛肉,然后进行包装,套上保鲜袋,在进行展销时,就像是一盒真的牛肉片摆在眼前一样。这样个性且富含趣味性的设计将会引起喜欢个性的年轻人的追捧。又如在对儿童帽子的包装设计上,将帽子放进与帽子形状相符合的包装袋中,并在包装袋表面画上一个天使,然后安装上立体的天使的翅膀,将帽子挂起来,这样帽子看起来就像是被一个飞来的天使抱在怀中一样,充满了童趣,极大吸引了儿童的目光。因此,在对服饰品的包装设计时应注重趣味性的个性设计,不断提高现代服饰品包装设计的竞争力。

3结语

第4篇

由于畲族没有成熟的文字体系,因此服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承畲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图案主题大部分是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神灵与祖先的图腾崇拜为内容。例如:畲族拜以龙犬形象为特征的“盘瓤”为始祖,所以畲族妇女的头饰一般采用龙头或犬头,以示对“盘瓤”的敬仰;畲族服饰中常见的凤凰元素来自于畲族人对其美丽贤德的女始祖———三公主的崇拜,凤凰图案除了给服饰起到装饰作用,更多的是表现出畲族人期盼生活幸福祥和的美好愿景。畲族传统服饰图案具有明显的抽象符号特征,丰富多样的抽象符号一般会以均衡式二方连续排列,以简单的罗列或多种花纹互相错落的方式形成对称排列,并在每个抽象单元纹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通过重复排列成带状纹样。其中最能表现带状纹样的服饰便是畲族彩带,其图案排列多以斜向排列为主,主要描述畲民山居、狩猎、祭祀、祈求平安等生产、生活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较深的文化内涵。此外,畲族服饰图案尤其是彩带图案中的抽象符号大多以诸如:菱形、波浪形、长方形等几何纹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字符功能,能起到记事与祈福的作用,因此几何纹饰是畲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式。

二、畲族几何纹饰的设计特征

几何纹样是组成畲族服饰图案的基本类型,从其表现手法来看,主要通过会意、借代、谐音、象征等方式,以本民族自身文化为基础对自然物象进行演绎,其纹饰造型古朴自然,取材广泛,体现了极强的象征文化符号的特色。

(一)几何纹饰的结构与色彩特点

畲族几何纹样的构图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纹样。它具有独立的单元纹样,主次分明,结构紧凑,布局对称,多用于刺绣的纹饰中。另一类是带状纹样。该类纹样主要的单元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彩带、衣领、衣襟、裤腿和袖口处,并且大部分呈现45°角倾斜的排列特征。同一带状纹样的连续单元纹样在内容上可以有所不同,单元纹样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可以灵活取舍,这给带状纹样的形式带来了丰富的造型语言。从色彩角度观察畲族几何纹样,可以发现其套色一般会控制在3种颜色以内,在衣领、衣襟、裤腿和袖口处的色彩应用以鲜亮的暖色调为主,起装饰点缀的作用,常见的颜色有橙色、红色、褐色等。而彩带的色彩应用则以对比色为主,常见的有黑底白纹和蓝底白纹,背景多为暗色,纹样为亮色,强调视觉对比。

(二)几何纹饰的分类方式与内容分析畲族几何纹样从其表现内容来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类:

1.自然形纹

自然形纹饰主要有浮龙纹、山头、云勾、马牙纹、蜈蚣脚纹、水纹等,这些纹样是从大自然中具象的动物、自然景观形象抽象变化出来,再经过高度概括简化后,通过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富有变化的形式美,表达了畲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热爱。

2.线形纹

该类纹饰以三角纹、菱形纹、直线纹样等线形纹样为主,线条朴拙,纹样大方,多用于畲族服饰,并以花边的形式对其进行装饰。

3.字符纹

字符纹是一种根据甲骨文、汉字笔画以及抽象的图形演变而形成的类似字符的纹样。这类纹饰常应用于彩带,除了装饰兼具叙事和祈福的作用。字符纹根据其造型特征又可以分为:会意类字符纹、假借汉字字符纹、几何形组合字符纹。会意类字符纹:畲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一些会意图形,在传承下来的彩带纹样里就能看到:以两线交叉(即“×”)表示阳光照耀,以鱼的简笔画表示鱼和渔,以菱形中有一点表示怀孕等。假借汉字字符纹:该类字符的排列呈45°角倾斜的排列特征,字符的间架结构也完全遵循汉字字符的笔画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假借汉字的含义与汉字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不相同。例如:“田”字纹在汉语里解释为田地,而民赋予的是“继承家业”的意思。几何形组合字符纹:通过不同形态或者相同形态的几何形体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加以组合来表达丰富的含义。例如:三个大小相同正方形呈向右的箭头组合方式代表祭祀的含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畲族几何纹饰以“师法自然”为创造哲学,以象征意象的构成手法来表达畲民古朴自然地审美情趣。其中,几何形图案有意味的形式感不但典雅而且具有现代感,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美感应用在现代品牌与包装设计中突显出雅致而生动的视觉效果。

三、畲族几何纹饰在品牌与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笔者及其设计团队实地调研了景宁县当地的文化博物馆,系统的收集了畲族服饰图案的资料和图片,并从畲族服饰尤其是彩带中分析提炼出该民族具有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几何纹饰”。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形式、风格、色彩等方面赋予其时代特征,进行二次抽象,应用在浙江景宁当地的“山哈制品”品牌及其包装设计中。

(一)形式与风格的创新

畲族服饰的几何纹饰包含许多不同意义,形式多具有假借汉字形和甲骨文形的造型特点,且带有祝福祈祷的意味。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几何纹饰形式特点可以归纳为5点:抽象性(师法自然)、均衡性(布局对称)、简洁性(几何图式)、韵律性(有序排列)、字符性(假借汉字),其形式造型上散发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觉趣味。在使用传统民族图形进行品牌与包装设计时,对图形的应用不能简单照搬,而是要在它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求异。常见的传统民族图案的创新应用方式包括:图案叠加、渐变重新组合、变换二方连续与适合纹样、变单个传统图案为多个传统图案等。王玮博士也提出了现代包装设计语境下民族图案应用需注意的三个问题:基本形变异,聚散重构,分中有合。这些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其实都是要求设计师在理解民族图案文化内涵与骨骼结构的基础上,强调平面构成中造型语言的抽象几何性、夸张性、复合性、差异性等特征。因此,针对“山哈制品”品牌及其包装设计,设计团队在保持畲族几何纹饰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风格,运用基本形变异的方式,强化和夸张几何纹饰基本形抽象几何的特征使其最终像素化,具体表现为由方形的像素块按照几何纹饰的间架结构重新组合。由于像素化图形与几何纹饰都具有强烈的抽象性、简洁性等形式特征,所以能够较好地实现基本形变异的效果。而像素方块的多少和位置可以在保留基本形主要结构特征的前提下,依据设计意图在基本形的边缘和次要部分采用聚散重构的方法灵活设计和调整,做到分中有合、主次分明。这也使得几何纹饰在原有涵义的基础上拥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色彩的创新

第5篇

1.1蒙古族服装发展现状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其服装以长袍为主,在衣服、鞋子、帽子等服装设计上多以简便、保暖为主要设计目的。随着社会发展,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服装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民族服装发展越来越趋向现代化,使民族服装的特有风格减弱。

1.2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的必要性

色彩符号指的是民族服饰中的色彩所表达出来的民族文化以及情感,是符号语言的一个种类。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一方面能够促使蒙古族本民族的服装发展保证民族性;另一方面,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发展以及民族艺术的展示提供帮助。

2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

2.1服装色彩的颜色偏好

蒙古族是我少数民族中医游牧发展起来的民族,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从小就对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耳濡目染,成群的牛羊和马匹即显示了民族的财富,也显示了民族辽阔的胸襟,而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的历史,又使得蒙古族人血液中沉淀着无限的豪情和霸气。这些民族心理特征在民族传统服饰中得以表现,色彩偏爱正说明了这一点。白色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使用最多的色彩,正表现了蒙古族服装中强烈的色彩偏好。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白色是纯洁、高尚的象征,如同广阔天空下的白云那样自由,又如同草原上的羊群那样温暖,一片片白色的羊群,也是部族富有的象征。白色不仅包含了这个民族美好的精神意义,也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成为民族传统服饰中被应用最多的颜色,白色,成为蒙古族固有的服装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符号意义。

2.2色彩的浓度

蒙古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由于对某种事物的喜爱甚至崇拜,在可行的染色条件下,将这些事物的色彩运用到服饰当中,寄情于服饰,从而形成了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古代。蒙古族的纺织技术和对纺织品的染色技术是有限的,大多数纺织品的成分是羊毛,由于羊毛本身质地较厚,平整度不如棉织品,对染色材料的吸收程度却相当好,因此,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在色彩上的饱和度是非常强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浓度很高。大多数传统蒙古服饰都是纯色的,很少存在渐变色或者浅色,而是使用较多的高浓度甚至偏深的颜色,如天青色、赭石、深红等颜色。除了白色之外,天青、赭石和深红等颜色不仅是取自蒙古草原的自然景观的,并且带有十分浓厚的生活色彩,羊毛纺织品和染色技术造就了蒙古传统服饰的色彩的“高浓度”特征,这也成为蒙古传统服饰的主要的色彩符号。

2.3色彩搭配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从整体上看,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是比较鲜艳明亮的,这种鲜艳和明亮通过不同的互补色的搭配展示出来,例如,明黄色和天青色的同时出现,使服装的视觉冲击感更强;但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也重视色彩协调和色彩的主次关系,很多传统服装应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镶边,而服装的主色调却比较统一,红色、绿色和金色的镶边在白色为主色调的服装中出现,使服装显得更加有韵味。这些都是蒙古传统服饰中常用的色彩符号,这种色彩符号的产生与蒙古族的民族气质有关系。蒙古族不仅是个游牧民族,而且是个诗歌民族,蒙古族的很多古老传说、故事都靠诗歌传颂,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常使用排比和比喻等长句子,语言的艺术性很高。来源于民族自身的艺术气质体现在服装设计上,造就了蒙古族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的大气但又不失细节性美感的特征。

3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灵活地应用色彩使现代服装设计风格特征明显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灵活使用,将使现代服装设计的风格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淘宝网上热卖的“裂帛”服饰,设计师每年夏天都会以白色为主色调设计几款女士夏装上衣,白色的底色加上上衣衣领和袖口部分的镶深蓝色滚边的设计,与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相当吻合,因此,每年夏天,“裂帛”服饰都以“民族风”的极致显现,在淘宝网夏装热卖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风格极其明显的服装品牌,备受民族风爱好者们的追捧。

3.2添加色彩配饰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复古元素

蒙古族民族服装发展到今天,民族服装设计本身的传统元素逐渐减少,现代设计的元素逐渐增多,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很多传统纹饰和图案都被现代的几何图案代替,服装的裁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追求民族服饰的传统性、体现少数民族的固有特征始终是民族服装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很多设计师采用了在偏向现代设计感的蒙古民族服装中使用传统色彩符号的方法,突出现代蒙古族民族服装的复古元素,使民族服装的特征更加明显,使人们在穿着民族服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3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统一使现代服装设计体现时尚感

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原色表现为主、纯色对比为主、组合中求和谐等三种方式。以原色表现为主就是在民族服装的设计中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极色中的某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重点突出服装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纯色对比为主的方式则是以具有鲜明对比性或是互补性的原色配合使用,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强烈对比烘托服装整体效果;组合中求和谐的方式则是将不同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比例进行组合,使得服装色彩整体上呈现调和统一的氛围。在传统服饰的色彩表现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是五色天马,其创造性地将多种色彩表现方式融合在一起,在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现代服装的同时,提升了五色天马的服装的品牌价值。

4结语

第6篇

在绿色、环保、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精神诉求的当前,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因其富有对大自然存在的赞美,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日益受到服装设计师的热烈推崇,流行必将成为自然。总之,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不仅集自然之美于一身,而且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也令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这也为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在当代社会的开发应用创造出了许多机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性格情感与形态特征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是对自然生存环境的投射和再现,表达了最普通劳动人民对于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与它们久远的文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一种客观自然存在,而且它们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模仿自然万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寓意。可以说,少数民族服饰仿生通过表层的服饰特征符号,象征反映了人们对于纳福求吉,去灾避祸等方面的美好喻意,赋予了服饰特定的心理情感。总之,纵观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仿生文化,由少数民族服饰艺人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出的别出心裁造型,夸张色彩的服饰仿生设计,充分凸显出少数民族服饰蕴藏着的丰富多彩,自然朴实的情感性格。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种类众多,形式多样,它们中所使用的材料、图案纹样等主要选取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原型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呈现出情趣化和艺术化的典型特色,概括来说有以下特征:(1)图案纹饰造型丰富与内涵深刻,多取江河山川、日月星辰、花卉、蜜蜂、蝴蝶等自然形象的仿生,表达出自然朴素的文化本源(2)色彩运用以选取自然色为主,喜用火红,普兰等色彩,色调对比感强,具有一种热情、坚定的文化性格(3)注重装饰性和工艺技巧,运用挑花、盘花、贴绣等工艺手法突显服饰精美效果4)记录少数民族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具有纯净的乡土文化特质[2]。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的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作为一种融合了主观意识、伦理观念等意识形态的综合性艺术,充分显现出少数民族劳动群众的审美情感与创新智慧。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与劳动人民群众现实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们主要是以对自然万物的崇拜模仿,并以此充实与丰富生活,满足人们舒适、保暖、防虫叮咬、抵抗外敌等方面的实用性需要,体现出服饰仿生直接服务于民众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价值,如:福建畲族模仿公冠和羽毛的服饰,已婚畲族妇女的筒形发髻,都是期望可以得到幸福;水族妇女们的衣袖、裤口等处的彩绣,苗族的花腰带都是为了防止在丛林中被毒蛇等害虫袭击。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在日积月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出一种客观实用功能,而且它也担负和承载着对于图腾文化、吉祥文化等情感的传承价值特征,逐渐形成一种能体现该民族独具神韵的服饰精神文化气息,如:蒙古族红缨子帽、云肩等民族服饰仿生均表现了蒙古民族对于图腾文化的崇拜。朝鲜族代表纹样彩带和长鼓,洋溢着吉祥欢乐的气氛,寓意着人们对民族吉祥的愿望。苗族服饰中以绣有树木、花卉等图案纹样表达家族昌盛和生命繁衍的愿望,还有如虎头鞋、虎头帽等童服仿生设计,以寄托战胜邪恶,祈求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以客观自然形态为参照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手法,进行组合再现,产生新的仿生形态,使整体服饰呈现出造型多样、图案纹样丰富,缝制工艺精巧等多元仿生的变化趣味美感,如:图形仿生,形态仿生,意象仿生等造型方法的运用,它将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形、图案和自然事物形状的内在气质作为模拟创造基础,表现出对于大自然的憧憬与崇拜;平面工艺结构的典型应用,这类服饰仿生设计造型以直线型为主,衣片宽大平直、裁剪简单,虽在造型上看起来相对缺少变化但它们通过与某些服饰部件的仿生设计配合使用,如:云肩、靴子、马蹄袖、头饰的结合使用,均使服饰着装整体达到多元变化之美,让服装更具显层次感和立体感的效果[3]。

少数民族服饰仿生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借鉴少数民族服饰仿生设计中的形象特征作为灵感主题并运用抽象、夸张等设计理念来延伸和创新现代服饰设计。

现代服饰设计中应以少数民族服饰对自然界的创造性仿生设计思维为灵感来源和审美取向,进行服饰造型设计再创造。一方面整体自然仿生,如:通过简洁裁剪,删除繁琐的装饰,利用结构、材料的不同特性,体现富于变化、自然动感的造型之美,另一方面具象模拟,如:以郁金香、荷叶、马蹄莲、飞鸟、孔雀、鱼等动植物为原型,勾勒简洁流畅造型线条,并运用巧妙、自然、生动的结合手法突显现代服饰仿生设计特色[4]。

提取自然界中的色彩并将这些元素作为现代服饰色彩设计的原型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如选用沙滩、水果、花鸟鱼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自然界未经修饰加工的色彩,既可以展示它们美的色彩形态,赋予现代服装仿生设计创新的意味,又带给人们更多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表达了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可以说,选择服饰色彩仿生设计都是对自然界色彩固有规律认同,也成为现代服饰设计创新发展最直接的诠释。

材料仿生对现代服饰仿生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面料性能仿生。用自然材质或人造纤维仿制直接用于服装设计中,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如:鸟兽羽毛、植物叶子、仿真丝,仿裘皮的仿生。其二是纹样和肌理的仿生。可将植物叶片纹样或温馨的自然花形以刺绣的方式装饰于女装上,从而彰显女性的柔美之气,使其更显成熟典雅之美。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印花、压花等特殊的印染方法和编织手法表现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肌理效果,使服饰仿生面料效果更具真实性[5]。

第7篇

论文摘要:中国服饰艺术能够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树立本民族品牌,离不开中国历史大背景。“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服装是没有根的服装。中国传统艺术成为了服装设计中需要不断注入的既古老又新鲜的灵感血液。如何认识这一点,并准确的将博大的传统艺术精髓植入到现代服饰中。并有效结合成为整体,是我们将要研究的课题和任务。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入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入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入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入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入,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入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入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入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第8篇

1、材质、款式、颜色、图案设计不能突出居家的概念。目前的春夏家居服在材质上远远没有时装的材质丰富,简单的材质没有机理质感和造型;款式造型特点上多以h型a型为主,其设计更多的是传统睡衣上的延续,不外乎连衣裙和裤装两种,仅是风格上的不同而已,可爱型的、淑女型的、性感型的,是三大主流趋势;家居服的色彩图案的美学设计上没有突破,色彩搭配较为传统和素雅,没有考虑到现代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和个性的需求;图案等细节设计相对简单只考虑到居家没有考虑到外出或者会客这样的场合,没有居家大环境的概念

2、家居服设计上的功能性表现不明显。家居服的缔造者们将它局限在了家里,而没有考虑搭配穿着,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忙碌会使人们因为其穿着面的狭窄而放弃穿着。家居服也没有设计多层次的穿着方式,居家的生活也有各种场合的细分,而对传统单一的家居服具有排斥性。家居服的细节设计没有结合居家办公会客的这一模式,如口袋的设计大部分都较为简单,没有考虑穿着者会外出穿着。领口设计业较为宽大,者再会客的情况下是极为尴尬的,也没考虑衣服与其他外套的搭配,使得穿着者外出要更换衣服,十分麻烦。整体上讲。目前家居服与传统睡衣设计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功能性设计上还略显不足。

二、家居服美学设计的解决方法

1、设计中充分考虑家中办公或会客工作的状态。居家女性在家里和其周边范围内起居、劳作、休闲、运动、休息、会客、活动的家居服装,是一种休闲而又随意的状态,由于其活动范围的多样性。家居服穿着场合设计更加细化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家中办公或者会客时间相对自由但是依然处于一种与人交流或者相对紧张的状态,这种状况下家居服装设计的整个感觉不能太过随意,从材料上来讲主要选择天然纤维,以亲肤为主,面料的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能、健康性要求较高。材料的肌理可设计丰富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模式,从材质本身产生一定的美感;款式设计则着重针对某一种风格、职业、活动细节的来设计,更加的具有人性化特点,如:孕妇的设计就要考虑其身体特点和活动特点,在适宜的部位做出设计,而白天忙碌归家的白领则主要从年龄段,流行趋势,其生活特点与活动轨迹来针对设计;家居服的色彩搭配也可以丰富多彩,色彩的碰撞与分割或强烈或温馨追求风格的多样化;面辅料的搭配,领口,袖口等多处的细节设计紧贴时尚潮流。

2、家居服设计要与家里的装修风格相搭配。家居服的设计应针对不同的家装风格设计来做一些设计的调节。和居室融为一体的设计和搭配会让人更加享受家的温馨、舒适。家装风格在总体趋势上分为复古风格田园风格现代简约风日韩风格欧洲风格地中海风格中式风格等。在家居服的设计上要考虑这些元素与组合形态来与之相适应,从而达到功能和美学上的平衡。使家居服各种风格的家装融为一体,使人倍感闲适。提高整个家居服行业的美学设计水平。

第9篇

一、快时尚与慢时尚

(一)快时尚的含义与特点

“快时尚”一词源自20世纪欧洲,快时尚(Fastfashion)是由最早开始的麦时尚(Mc fashion)演变而来的,而麦时尚是指如麦当劳式的快速。将大众平价与奢华多变的时尚结合起来,像麦当劳一样“贩售”时装是快时尚的宗旨[1]。因此快时尚即快速反应的时尚,其最大的特点为产品更新周期短,紧追时尚潮流的同时以平价获得消费者亲睐。在服装品牌中,如ZARA、H&M等快速时尚品牌依靠“一流品牌,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品牌战略,借助游走在世界各地秀场的设计师的力量,借鉴最新颖时尚的大牌设计,以超快频率的更新速度迅速占领中国消费市场,掀起快时尚的热潮。尽管快时尚凭借其时尚且平价的特点受到热烈追捧,但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在设计上,快速时尚品牌往往选择紧跟潮流即抄袭其他时尚品牌的最新设计,而不是进行原创设计。甚至可以说快速时尚品牌没有设计只是“山寨”设计然后替换面料和辅料。另一方面,由于快速时尚品牌靠平价取胜,产品质量并得不到保障。面料多次被查出环保不达标、做工粗糙成为快时尚品牌服装产品共同问题。此类服装虽然具有设计感但缺乏品质。

(二)慢时尚的含义与特点

慢时尚是相对于快时尚而言的,但并不是指完全与快时尚相对立。慢时尚指不追随潮流但不被潮流淹没,不易被时代所抛弃的、可持续的时尚。其特点是经典、持久、跨时间与季节性、注重品质。慢时尚从某种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更理性的理念,它与快时尚的盲目冲动消费不同,它并不一味地跟风,而是强调持久,风格永恒而有个性,慢出独特品质。相比快时尚,慢时尚更有内涵,也更能体现个人的品位和气质。而现在慢时尚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慢时尚是一种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时尚。

二、慢时尚将成为发展潮流

前几年,中国的快经济增长让人们过着“快生活”,消费者卯足了劲追随时尚的步伐。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发生改变。许多人从“快生活”慢了下来,逐步兴起的慢旅行和慢餐就是慢生活的代表。一部分人从速战速决的快餐厅到消磨时光的慢餐馆;从慢食、慢写、慢爱到慢读书、慢设计[2]。日常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新的“慢”诠释。快时尚容易让人进入盲目冲动消费的误区,而慢时尚则让人回归到理性消费时代。笔者认为在冲动“快”消费后理性消费才是最终归属。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飞涨,纸币贬值使得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开始考虑产品的使用率,注重产品的品质与舒适耐穿性,开始展露出向慢时尚靠拢的趋势。另外,物质丰富的现代,人们对于时尚认识水平大大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没有生命和灵魂的服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看重服装的品质,以及在穿着中给他们带来的品位感。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快时尚让时装变得更频繁的更新换代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消耗。而快时尚品牌大多采用涤纶面料与人造纤维,将产生更大的能源消耗,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慢时尚则大多采用天然面料,低碳环保,消耗资源较小,顺应环保趋势。从时尚发展规律看,快时尚与慢时尚相互交替,二者都是一个兴起、发展、、衰退的过程[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从最初的手工订制慢时尚到21世纪初期的快时尚迅速发展,再到经济飞速增长与环境的日益恶化致使开始回归本源,慢时尚恰好是强调“本”,符合发展规律。从消费者心理方面看,从盲目追崇时尚,到现在对于时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不断出现的新花样逐渐产生审美疲劳,逐渐开始厌倦快时尚,明显有倾向于沿高品质、经典、独特的慢时尚回归的趋势。综上所述,慢时尚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三、慢时尚理念

在服装中的体现慢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冷静思考与理性消费能力,“慢”需要用心体会,正如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问,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4]。慢时尚理念对于服装界而言,首先表现在环保理念。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健康、绿色生活。更多的人希望有更为经久耐穿的衣服,节约社会能源,促进社会经济。因此环保成为慢时尚理念在服装中的重要体现。而环保理念则体现在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创新、服装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再回收、再利用和服装向人们传递环保消费理念的深刻内涵三个方面。第一,在服装材料的选择与创新上表现在天然纤维、低碳、获得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小的面料运用或者通过高科技手段研制可再生材料进行运用;第二,在服装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再回收、利用表现在简单化服装工业生产过程,减少环节,减少污染排放。最为环保的生产过程是服装公司有直接的面料供应商、可以自行完成产品生产、完全直营的生产到销售环节的能源消耗[5]。第三,在向人们传递环保消费理念体现在通过服装的质量提升,在使用寿命与生产数量上强调最大限度的将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延长服装寿命。并且通过产品的实用性与经久耐用性减弱消费者的冲动消费欲望,向人们传递环保消费理念。慢时尚理念在服装中还体现在私人定制中。慢时尚追求的是高品质与心理的满足,而私人定制恰好满足了这些要求。首先,私人定制是为消费者量身定做的、独一无二的。其次,私人定制历时较长,经过不断的确认与修改以达到好品质,正是慢时尚的体现。同时,私人定制往往从设计开始,到选用面料,到制作,再到细节的处理,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在“慢”的过程中制造经典的时尚。

四、慢时尚理念下服装设计新趋势

慢时尚理念是人们在快时尚迅速发展后的理性思考。在慢时尚理念的影响下,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必然也对服装设计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服装设计开始显现出面料可持续化、情感化与人性化、结构化、原创性与创新性、经典化、手工化与多样化五大新趋。

(一)服装设计面料

可持续化新趋势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面料选择深加工较少的材料,大气污染指数低及采取环保的染色面料,或者采用可以回收、降解的自然材料做服装面料成为一大趋势。选择天然纤维,易于降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选用制造过程中排泄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6]。另一方面,使用持久耐用的面料以延长服装的使用周期。同时,对于裁剪后剩下的边角料进行搜集整理,采用拼接等方法将其制作成系列帽子、手套、手链等配饰。

(二)服装设计情感化

与人性化新趋势服装的设计向人们展示了设计师的内心世界,也是他们释放喜悦、悲伤等情绪的方式,更是他们向人们传达生活态度的媒介。在慢时尚理念下,服装情感化的设计将成为一大趋势。慢时尚理念下,服装设计师倾向于展现社会责任感,透过服装展现较高的精神文化素质,并以此感染大众,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服装是传递情感的载体,是人的情感再现。慢时尚理念要求服装设计要在舒适耐用的基础上与时尚美学完美融合,从而赐予服装均衡感。情感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增加非物质性因素,改变冲动消费心理,通过设计的情感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引起人们对时尚美学的共鸣。人性化趋势则体现在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个人修养、审美水平有一定差异性,服装设计应充分尊重并考虑个体差异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反手与需求。在设计之前进行准确的目标人群定位,然后针对该目标消费群研心理及情感进行共性研究[7]。将他们最需求的精神内核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从而提升设计价值。

(三)服装设计结构化

新趋势慢时尚设计理念下的服装设计更加注重结构化,为消费者带来一衣多穿的乐趣体验。慢时尚理念中延长服装寿命的思想促进了结构化趋势发展。一方面体现在一款服装具有百搭效果,即根据不同需要能进行不同搭配具有不同的穿着方法。这样在减少衣服数量减少浪费,某种程度上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还激发了消费者的创造力,加强了消费者与服装的交流沟通。具体可表现为服装部件的灵活拆卸性和多功能穿着(如正反两面、上下颠倒等)。服装部位的可拆卸性如可通过按扣、拉链等元素实现连接或拆分被越来越多设计师所使用。例如在长款服装中加拉链,拆卸后可变为短款,满足不同搭配需求。在羽绒服在袖子与衣身处设计拉链,即拆卸后成为一件马甲。而通过双层面料的工艺即可实现正反两面穿。

(四)服装设计原创性与创新性新趋势

慢时尚理念不同于快时尚理念,它要求在产品设计中融入设计师自己的创意元素。当社会真正“慢”下来时,人们对于服装不再是数量与模仿的追求,此时通过设计师长时间的积累与情感的充分酝酿将设计出具有自己生活经历、自己情感体会,更有内涵与深度的服装。服装设计也就将呈现出独特的原创性与创新性。

(五)服装设计的经典化、手工化与风格多样化新趋势

与快时尚设计理念所不同,慢时尚设计理念更加强调服装作品的经典性。因此在慢时尚理念下会呈现出经典化发展趋势。而随着复古风潮的刮起,手工艺得到了重新重视,各种设计中或多或少会添加手工工艺元素,手工化顺应慢时尚的精致、高品质理念也成为发展新趋势。但慢时尚并不意味着单一的风格,它与快时尚一样呈现风格多样化趋势。它融合未来、科技、手工艺多种元素为一体。服装设计既要从本原自然比中寻找灵感、又要从社会人文中寻找故事,还要借助高科技的手段,用前瞻的目光预测未来的发展战略。因此慢时尚理念下的服装设计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化趋势。

五、结论

第10篇

一、“学参”优化设计的提出

钱梦龙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活、学实,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魂,素质为先的宗旨。笔者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基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关键,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符合教师要“加压”,学生要“减负”的趋势。教师先跳进题海,以大纲为纲,教材为主,教参为目,“学参”为辅,再让学生跳出题海,获得元认知知识,通过精讲、精选、精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在“学参”帮助下最大程度地起到诱导、指正的作用以提高效率,变劳动密集型为智能密集型学习,走出片面追求分数结果的怪圈,把求知作为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突破教材和课堂束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示其能,实现分享学习,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圈子。因而提出了“学参”优化设计的轮廓构想。

二、"学参"优化设计的框架

“学参”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教案与学案,使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课前发给学生并经装订成册,可滚动使用),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

“学参”大体框架包括下列项目:㈠“课时学参”包括⑴目标要求、⑵导学过程、⑶知识结构、⑷材料补充、⑸知识迁移、⑹作业练习;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主要人物活动、主要时间、地点、⑸疑难解释、⑹学习札记等,各课时结束以“单元学参”作总结,设置应灵活便利。其中“目标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知识联系。特别是中外联系,显性尤其是隐性知识,及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史论结合等:“作业练习”有常规题型(如5分钟随堂练习),也可以是开放性写作题,但侧重单选和材料解析题。“补充材料”包括相关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有相应参考书目、影视歌曲,名人名言等:“学习札记”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可记录某些疑问、心得,还有自我设计试题,答题失误分析等,教师作定期检查。

三、“学参”优化设计的特点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其中“学参”的精心编写无疑只是一种尝试,。笔者对“学参”进行了长期酝酿、论证,在1999年已作初步实施。它与教参、学案和教案不同,主要突出之处有:

(一)、独创性,⑴结构不同:教参包含引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练习提示、资料和注解等;教案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和作业等;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识方法、技能训练等组成。⑵主体不同:教参由权威专家合作著写;教案由各位任课教师单独准备完成;学案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制。⑶对象不同:教参为教师服务,作备课参考;教案针对相应的学生,作授课蓝本,限于课内使用,不与学生见面;学案联系学生实际,公开在全年级统一使用。

(二)、针对性,目前制约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因素,除观念导向和学校客观条件外主套还有:①教师因素。不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功底浅,对现代学术动态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识承载量少,导致出现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因而师资的知识和方法尚待更新……②学生因素。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被牵着走、喂着吃之虞,只知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一味猜题押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材和参考资料因素。由于课本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既无法反映国内外形势变化,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潮流,况且缺乏配套辅助资料精品,存在过多过滥,过偏过难,搞题海战术或雷同抄袭等弊端,辅导用书良莠不齐,无谓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选择的疑虑,因而“学参”的编写呼之欲出。

(三)、启发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参”的运用旨在透过表象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形成点、线、面的立体智能结构,这样学生先通读学参,设疑质疑,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后进一步吸收、消化和巩固。进而夯实基础,扩大视野,活化思维,挖掘禀赋潜能,最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体性,“学参”不仅强调德育、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目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充分利用,而且以课时或单元为板块,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把目标的全面性、结构的完整性、阅读的广泛性和理解的深刻性落到实处。还进一步突出交互参与,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形成有序和良性的信息循环,共同享用信息资源,使实践、创新、竞争、协调意识得到培育,特别与多媒体手段配合,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的结合。

(五)、层次性,“学参”主张以“学”定“教”,从实际出发,力图克服单向划一的局限,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提出相应要求,例如程度差先些的学生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内容概要、限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程度好的可提高到知识迁移,疑难解释、补充材料等,并能写一些小论文,达到分析和综合层次。相应的作业练习划分为三档(难、中、易),这样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学生可依次提高水准,产生成就感,以教师的示范执导的不变应学生的万变。

四、学参“优化设计的功效

传统应试教育仅局限于围着课本转,以教师一言堂为主,以机械性被动接受为意向,以分数为唯一评估价值,其弊端急需消除。”学参“的优化设计的效用初露端倪,体现了教法法与学法并重,知识和能力同举的目标,有利于实现从守成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超越,推进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笔者认为:

㈠它能推进教师观念更新和知识的充实,有助于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案的进一步摸索与实施。教师不仅要学教更要能教和善教,教然后知困,教师倍感非学不行,非终身学习不行,只有千方百计开阔眼界,加强业务进修,进而带动学生去学,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还有学得怎样,自觉地做教学改革的促进派。当今教改中许多优秀的改革模式和方案已脱颍而出。例如江苏启东中学推出”教案学案一体化“系列;浙江金华一中试行”学案导学法“等。目前各类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层出不穷,例如北京、江苏、天津等地出版了大量教学参考资料,科利华公司推出的CSC电子各课系统等,以及各期历史报刊,尤其是扬子坤、陈伟国等人的文章,若通过上网还可获取无限的信息资源,这些都为高质量的学习辅助材料提供了源头活水。

㈡它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减轻学生负担。通过“学参”逐步地点拨和示范,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目标要求,驾驭历史线索与规律,阅读和钻研历史材料,遵循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法”,从单调、繁琐的听、抄、背中解放出来,还历史以生动、深刻、丰富的本来面目。叶圣陶先生重申“教是为了不教”,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为高三和大学阶段,甚至于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㈢它能提供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助学资料,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学参”立足教材,紧扣大纲,联系实际,着重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归纳要点,研讨疑点,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加工和筛选。努力达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创新为灵魂,体现了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争取改变长期以来那种学得累但又学不好的不利处境。

五、“学参”优化设计的使用

为使“学参”成为主题明确、目标实际、策略合理、程序完整的助学帮手,做到“全”、“实”、“活”、“新”,使教学内容尽量简约和精确,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当:

1、实际出发,反对主观随意。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诸如对知识基础、动机兴趣,困难和缺陷等都要周全考虑,想学生之所想,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依据反馈信息,适时调控,力争精炼、多导、有趣,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所作为,摈弃消极被动,学生要充分激发学习的正确动机和浓厚兴趣,以教材为本,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强化独立思考意识,拓宽和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广读精练,稳扎稳打,在教师的指点下由着重求知的结果向着重过程转变,妥协处理学科之间,课内课外之间,师生之间以及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保证学习的主人角色定位,把勤学、敏思和笃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3、科学规范,切忌粗制滥造。教师首先要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更新观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适应改革新形势,进而通过精心备课,做到有章可循,再摄取有关教学资料的信息,经过一番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为我所用,并且要恰到好处,适时、适量、适度,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直至“还有什么”的问题。逐步积累和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

4、开放动态,防止保守僵化,教师应广泛吸取各地、各科的教改长处。发挥教研组作用,择善而从,集思广益,开展开放性竞争,克服依赖性和封闭性,在沟通中充实自己,边教边学,教学相长,在动态中求新求异,通过反复构思、论证不断完善,使“学参”精益求精。当然学生也不必囤于“学参”框框,使自己始终处于有效学习之中。。“教为不教,学为自学”是我们渴求的教学理想境界,尽管还任重而道远,只要大家辛勤耕耘和培育,“学参”这棵幼苗就能茁壮成长,并结出硕果。笔者愿与同仁们共为中学历史教改相互勉励,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书目:

①《比较历史教育学》王铎全,李稚勇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②《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吴霓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第11篇

在电影中,任何一件服装都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在特定的时刻呈现在银幕上,电影服装一定要和剧本保持同步,而且必须真实、准确地将人物性格反映出来。作为一名电影服装设计师,千万不能一直琢磨、研究应该怎样影响时尚,最重要的任务是将服装和电影故事发展完美结合,将电影人物的性格特征完全诠释出来,才可以将电影想要诠释的故事灵魂真实地折射出来,进而打造一部经典的电影。

(一)电影服装设计应该抓住情感因素

电影服装设计师不单单应该从表层进行服装设计,同时应该为摄影师、导演、剧本以及演员服务。服装设计应该将每一个角色在电影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发展历程体现出来,尽量打造出一个不可复制的电影人物,使演员穿上服装后可以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角色中,更好地演绎情感变化历程。电影本身就是生活,主要描写的是某一个年代的生活背景,拿到剧本后,服装设计师应该认真体会、深入观察,从各方面收集相关的创作资料思考应该如何塑造人物的情感弧线,从而不断提高电影的感染力。比如,《飞越未来》这部电影的服装设计,有很多20世纪80年代比较流行的垫肩,成为角色的一个特色。根据人物情感的不断变化进行服装设计必须摈弃当时的时尚流行潮流,必须反映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电影服装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每个观众能够通过人物的穿着,快速、准确地说出这个人物扮演的角色。比如,《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相对于生活而言,他更爱珍妮,他穿着珍妮买的1978年制造的耐克鞋,三次跑步穿越了美国北部,这双鞋子其实早就已经破烂不堪,但是他又重新系上了新鞋带,此举主要是为了向珍妮“致敬”。这种设计非常不时尚,但是却被贴上了“阿甘式”的标签,主要是根据电影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以及故事情节设计。阿甘的经典形象风格就是干净洁白的袜子、短领方格衬衫、斜纹棉布裤子,这样的服装设计主要是让观众看起来阿甘身上穿的是廉价货。

(二)电影服装设计和电影故事完美结合

服装设计在电影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电影中的视觉语言表达,应该完美的融合于电影故事。通常电影服装设计师都是紧紧围绕电影人物以及剧本为设计核心,根据电影精神,经过服装材料、服饰造型、服饰色彩、服装细节等多个方面将电影主题精神以及人物性格准确地表达出来,然后叙述整个电影故事的情节发展。服装设计师必须掌握每一个角色在整个电影中的一个整体形态,这样才可以确保服装设计的连续性、变化性,使服装和故事发展保持同步。服装设计师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演员穿上服装时也就会觉得越入戏,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就会更加生动。比如,《热泪伤痕》这部影片的桃乐丝•克莱本(由凯西•贝茨饰演)这个角色,演员分别需要饰演年轻和年老时的模样,年轻时的她在服装设计上主要是一套老旧的女佣服装,衣领是浅色的,围裙上面是金色的植物图案,将人物的纯真衬托出来。对于年老的模样,服装设计主要是没有款型,偏沉闷一点的衣服,从服装上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变化。因此,电影服装设计应该跟着电影故事叙事的节奏改变。

二、著名的电影服装设计创作

第12篇

对于传统人物图案而言,其具有内容丰富充实和造型生动多变等优势,因此在现代展示设计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举例来说,众所周知,门神可以用来代表驱灾避邪.经过不断学习,古代人终于学会了建造房屋,这样就结束了他们穴居巢宿的日子,并且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生活环境.房屋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可以抵御敌人或者是外界野兽的侵害.此外,人们还可以将劳动成果储存在房屋之内.此时,我们可以发现们不仅是人们进出的通道,而且是防御敌害入侵的一道屏障.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并不够深入和全面,片面地认为神灵庇佑万物.因此,人们敬畏门神,希望靠门神的力量来驱灾避邪,确保生活的安定和谐.社会发展到目前来看,人们已经对于神灵采取了科学而合理的态度,虽然依然希望安居乐业,但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靠门神的庇佑.在现代设计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门神的身影,这就说明人们将自己的美好心愿依然延续着.《非典勿入》是李克的设计作品之一,其中就融入了传统门神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其保障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非典勿入的基本设计理念.在该设计中,门神与口罩联系在了一起,这就突出了非典病例的危害性,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就连门神都需要通过带口罩来避免病毒的侵害,这就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形式的严峻性.再来看一下《平安山东》,门神在其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占据的版面很大,约达到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在这个设计中,门神的形象十分温馨,面带微笑,手持“出入平安”的字符,将“平安山东”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众多现代设计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门神图案,而且可以找到八仙的图案.例如,在“八仙过海”设计作品中,不仅体现了八位仙人,而且与八位设计师相呼应.至于“一仙”硬币之说,表明设计者的自嘲意图,即每人只值一仙.

2祥禽瑞兽图案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设计中,祥禽瑞兽的图案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就表明了人们对于吉祥的追求和对于幸福的渴望.至于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渴望“吉祥、幸福”,这需要源于古代人们的穷苦生活环境以及以往消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古代中国人们而言,生活环境恶劣、思想禁锢、饱受欺凌,各种天灾人祸都时不时地打扰者他们的生活.基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以及这样消极怠慢的文化氛围,都导致人们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逆反.人们开始向往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日子.虽然之前的生活依然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但这丝毫没有打消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而且他们的美好夙愿将始终被保留并传承.古往今来,龙都是吉祥的象征,也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图腾.至于龙的形象,早就有“三停九似”的说法.龙不仅是人们一直推崇信仰的神灵,而且是帝王与权贵的象征,只有古代帝王之家才有资格佩戴含龙的设计品.自古以来,龙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始终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灵魂.我们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因此不可避免得要接触很多关于龙的事物,例如“龙凤呈样”以及“鲤鱼跳龙门”等,这都体现了人们的美好夙愿以及对幸福的无限追求.直到现在,虽然社会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但是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丝毫没有减弱,且在设计中的应用频次也是居高不下.

3文字图案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文字,汉字的体系最为完整,结构也最为严谨,充分利用了象形、指事、转注、假借以及会意等多种手法,是极具张力与创意的文字.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象形字、甲骨文等文字就具有很强的图案性,这些文字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图文结合,让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更加的璀璨.正所谓无书不成画,中国古代的绘画一般都叫做字画,可见字与画是不可分割的.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我国古老的象形字便是由画转化而来的.从文字的结构来看,我国的文字是符合图案的构图法则的,再加上笔画的长短、粗细、转折带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不同字体的书法赋予的美感和神韵,让文字在事物的装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吉祥的文字最受广大民众欢迎,比如喜、财、福、禄、寿、吉、祥等字.其中,“喜”字在中国人的婚礼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字画,人们大都将“喜”字并列联结,突出双喜临门之意“.寿”字的利用也是范围极广的.所谓百福寿为先,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寿”可谓是情有独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已经成为人们对老人最好的祝福.长寿的老人的心境一般是仁爱和平、与世无争的,这也就造就了人们对长寿的老人尊重、敬佩.也正是对“寿”字的这一份特色的情感,使与“寿”有关的吉祥图案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比如在寿桃之中嵌入古寿字,利用民间剪纸艺术,渲染出长寿的意境.

4符号图案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由于符号图案能够通过简练的视觉形象,表达出深刻哲学寓意,故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最为经典的符号图案之一———太极图案为例,对符号图案进行说明.太极图包含了世界万物的共通的规律,中国古代是极其推崇太极图算,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天地开始的时候,是从“无”化成了“有",通过逐渐的演变,才孕育出时间的万物.这种思想在“太极图形”中,表达的淋漓精致“.太极图形”中的外圆代表了“一”,代表了宇宙,也代表了无极.“太极图形”中黑白二色分别代表了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白中黑点则表示阳中有阴.太极元气,含三为一,其中的“三”就是指由白、黑以及两方的分界线.“太极图”是正、反、合三者有机组成的统一整体.万物由阴阳而化生,故而各具太极.太极图这种黑白流转的图案,体现了中国式的形式规律,它已深深地植入中国的文化中,并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5小结

第13篇

关键词:化工设备腐蚀问题 危害分析 防腐技术措施

在化工设备的设计当中,对于设备的当中的介质对于设备内部的腐蚀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流动、存积、选材、热处理等多种要求。在正常的化工设备设计过程,此类设备大都是由设备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全面考量之后提出相应的设计内容。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非化工专业的人员设计、制造单位直接制作参加到化工设备的设计工作当中,但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少新加入的设计单位由于经验不足、化工防腐方面考虑不周全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造成了化工设备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笔者对于化工设备设计过程中的防腐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详细讨论,以期能够引起相关行业人群的重视。

一、化工设备腐蚀性的危害分析

当前不少化工设备在抗腐蚀性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是由于设计方案、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存在不注意或者不认真、甚至为了能够更快的将产品出厂而降低了化工产品的设计标准、防腐标准等等。

1.设计方案存在漏洞。

一些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化工设备的使用,直接将设计的方案向安装方向倾斜,导致设计方案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某单位设计的一台U 型管换热器, 将管板与壳体焊为一体( 这种换热器结构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 设计者认为管束装入壳体后不再需要拉出来, 所以在管束的下方只设计了两条导向滑板, 没有设计滑道或支架。导向滑板与壳体内壁直接接触, 在U 型管束和两条导向滑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缝隙, 容易产生缝隙腐蚀。

缝隙腐蚀会使换热器壳体局部均匀减薄,对于这台设备而言, 由于不能定期拆下管束进行壳体内部检查, 一旦沿着导向滑板形成两条纵向局部减薄区, 将危及这台换热器的安全运行。

为了能够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遵循化工设备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缝隙, 避免缝隙腐蚀的原则,在设计方案与安装方案上做出一个平衡的判断,在保证产品质量与产品性能上在进行安装上的考量。

2.设计方案并无防腐措施。

在化工设备设计方案过程中,由于设计者对于产品腐蚀性估计不足或者根本就对腐蚀性能不了解,导致了所设计出的产品存在着设计结构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严重事故的最根本的因素。例如:某单位设计的立式蒸煮锅, 进口和出口开在容器的侧壁, 下进上出, 介质为玉米糊。设计压力0. 605MPa , 设计温度200 ℃ , 壳体材料为Q235 - C , 名义厚度10mm。由于有关人员对使用情况不明及设计经验不足, 而将物料进口管与容器内壁之间设计成平齐结构, 忽视了整个工艺流系统是一个压力逐渐降低的过程, 并且玉米糊中还可能夹带气体这一因素,结果在容器使用过程中, 蒸煮锅物料进口管上部筒壁突然撕开1 米多长的纵向裂纹, 沸腾的玉米糊喷出, 造成1 人死亡, 三人受伤的严重事故。事故发生后,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 该蒸煮锅物料进口管上部筒体壁厚已经减薄至0.4~0.9mm。壁厚减薄的详细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另一家工厂同样工况的同样设备物料进口管采用了插入式接管结构, 经测厚检查证明没有容器筒体壁局部减薄的现象发生。

从上述事故上看,在设计化工设备时,设计者需要针对设备所容纳的溶液、器材、物料等材料进行严格的分析,并针对在设备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专门的分析腐蚀性,通过合理的设计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汽蚀、闪蒸、冲刷、磨损、磨蚀等原因造成的压力容器壁厚局部减薄, 否则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防腐参数设计

1.腐蚀裕量

化工设备的腐蚀裕量应根据容器的设计寿命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确定。这是一个基本概念, 但在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化工设备图纸中有时难以判断所标出的腐蚀裕量是否正确, 给设备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例如一些化工设备图纸及其设计条件单中, 将其介质用一些自定义的代号表达, 其出发点可能是为了其专有技术的保护, 而设计者也忽视了了解介质的腐蚀性、易燃性、毒性。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化工介质的腐蚀性、易燃性、毒性等特性在“技术要求”后面专门注明, 以保证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腐蚀裕量的另一方面问题是, 有的甲方委托设计时不按正常的容器设计寿命取相应的腐蚀裕量, 有意少取或不取腐蚀裕量。其出发点往往是项目的投资者想在短时间内收回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 设备投产运行2~3 年后就打算把设备处置掉, 即项目投资中的短期行为。化工设备的设计寿命除有特殊要求外,塔、反应器等主要容器一般不应小于15 年, 一般容器, 换热器等不少于8 年。与容器的正常设计寿命相对应,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察规程》中规定了在役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要求和缩短内外部检验周期的要求。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设计者如果不能说服甲方按正常的化工寿命进行设计的话, 那么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在图纸中专门注明该容器的设计寿命, 经提醒其使用者和监督者,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所谓“参考图”和“标准图”问题

目前, 许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设计作品中带有明显的仿设计痕迹。模仿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但是, 一个已经取得了压力容器设计资格的单位, 他的设计水平如果总是停留在模仿设计阶段上, 不吃透原参考图的技术内容, 那么就有可能要出问题。例如,有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及制造单位对于介质为液氨的压力容器不要求、不进行热处理。问其缘由, 许多人都例举了来自于制冷行业的参考图中没有要求热处理作为例证。各行业都有其特点, 一般地讲也有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 T6917-93“制冷行业标准”中对制冷行业中液氨介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验收等有全面的要求, 作为其它行业的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单位不应简单地照搬某一项设计技术要求。这样做, 存在着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也应当由设计者承提主要的设计技术责任。

有些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及制造单位将换热器的系列标准图不加修改照描下来, 作为不同设计条件下的换热器设计图纸使用。在这情况下, 如果介质的腐蚀性较强, 或操作条件有变化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3.介质浓度

化学介质在不同的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腐蚀特性。这一点对常见的NaOH 介质尤为明显。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如果焊后或冷加工后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则NaOH 的浓度和温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产生应力腐蚀破裂。但是,许多压力容器设计单位的有关图纸中, 在“技术特性表”的介质一栏中, 只填写了“碱液”字样, 既没有标注NaOH 的浓度, 也没有提出热处理的要求。

三、化工设备防腐技术措施

在进行化工设备单位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者设计液化石油气贮罐和液氨贮罐图纸不能全面反映出设计之后的保管、防腐要求,由于图纸仅仅能够片面的表现出设计者的意图,而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与防腐、焊接等要求都不是在书面当中显示的,更多的是在详细的书面文件中体现,不少单位为了节约时间,在没有能够看清楚说明书上所叙述的内容,就按照自认为的工作进行。设计文件是制造、检验、验收的依据。如果压力容器的设计者不清楚其介质的特性并提出相应技术要求的话,那么制造单位( 部门) 则难以保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除了具有指导制造、检验、验收的作用外, 还往往是签订制造、安装合同的依据。因此, 建议将一些涉及压力容器安全并与其造价直接相关的一些制造、检验、热处理等项内容在总图的技术要求中注明, 否则, 受利益驱使, 有的制造单位( 部门) 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少做或不做一些应当做的项目, 造成安全隐患。

四、总结

总之,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化工压力容器的设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相关的领导和有关的设计人员给予关注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彪,杨尽.矿物材料在电磁屏蔽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6(4):27-31.

[2]杨士元.电磁屏蔽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0-70.

[3]蒋平平,沈风雷,杨春玲,等.防辐射有机玻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塑料应用,1999,27(1):35-37.

[4]张启馨.用于适用x射线防护的含混合镧素元素复合屏蔽材料.中国专利cHll53389A,1997.

[5]用于医用X射线防护的含镧系元素复合屏蔽材料[P].中国:专利号,96 1 06434.X,2001-10月授权.

[6]饶柏华,汪文学.防X射线有机玻璃的研制[J].塑料工业,1989,17(6):5.

[7]张兴祥,段谨源,于俊林,等.有机钡玻璃的研制与性能[J].塑料工业,1994,22(2):62-64.

[8]徐文英,崔景荣,汪月生.有机钡高分子材料的研制[J].工程塑料应用,1988,16(1):1.

第14篇

1.1建筑符号的创作与识读

建筑符号是建筑设计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建筑符用学是探讨人与建筑之间、人与人之间(如设计师与欣赏者)的互动关系,就是设计过程中由设计构思——组织——表达——解读符号(欣赏者的理解及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诠释与识读是符用学所研究的关键。莫里斯的老师——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将人对符号的诠释分为三种方式,即“直觉式、实证式、解析式”。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直觉式诠释是建筑师在设计时直接借鉴传统、优秀或熟悉的建筑符号,设计出直抒胸臆的作品;实证式诠释是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如模型、效果图等辅助设计,形成对设计效果的真实模拟;解析式诠释是设计中通过对地域差异、社会背景、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出具有广度和深度内涵的作品。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看,建筑设计与创作存在两个层次:

①从建筑本体出发探讨建筑形式的符号特征,它偏重形式的可能性和手法的研究,归于符构学、符义学范畴。

②将建筑与人、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用经济、实用、美观等设计原则来研究,归于符用学范畴。

1.2建筑符号对室内设计符号的识读与创作的启示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环境依据,制约了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延伸,是对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空间。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参与,即建筑设计阶段有室内设计师参与,室内设计阶段有建筑设计的指导,共同创造建筑空间。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技术水平所限,我国室内设计发展起步晚,进展缓慢。但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行业也开始突飞猛进,同时也面临着“抄袭风”、“文化缺失”、“意义危机”、“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和发展方向偏差。因此,及时找到对策,修正发展方向,重提设计符号的内涵和文化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1.3室内设计符号在室内设计项目实践中的运用

(1)室内设计主题的演绎——“继往开来”a室内设计主题的文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南方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茂名东毗邻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出口基地和广东省的能源基地。同志曾两次来茂名视察并题词:“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茁壮成长。茂名是我国油页岩最著名的产地之一。作为大自然的馈赠,现探明其资源储量列我国第二位。油页岩矿石通常为灰黑色、深灰色和豆黑色,呈叶片状或者致密块状,经过干馏加工,炼出页岩油,其性质与天然石油相近。在资源匮乏的50年代,茂名正因油页岩的储藏量大、工矿多设立茂名工矿区,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茂名市。经过近50余年的发展,茂名已经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龙头的产业结构。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它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追溯校史,无论是广东石油化工学校(曾用名),还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都与石油化工存在密切的关系。展望未来,学院经过多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稳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并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正在朝建设成国内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b设计理念:本案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科实验楼室内设计方案,以“继往开来”为设计主题。本案理念生成于油页岩,市校均依“油”而建,因油而生,蕴藉天籁,灼得物华。立足过去,一片片油页岩,是对城市地理、人文、文脉关系充分研究的结果,是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考究,也是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校历史文化的追寻——是为“继往”。同时,本案理念发展于石油化学工业。社会南方最大石化基地——茂名石化基地大自然的馈赠——油页岩图3油页岩的冶炼——回忆资源匮乏的年代对能源的迫切及教育科技发展是推动石化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作为着力于石油特色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石化为重点的特色发展局面。着眼未来,学院以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依托,突出石化教学和科研(也是实验楼建设的初衷),努力形成以石化为龙头、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体系,朝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是为“开来”。

(2)设计符号的衍生室内设计符号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表层结构,即设计符号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传达给观众与体验者直观的信息;二是深层结构,即某种形式秩序的规定,它受到文化、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设计文脉和理念衍生出三个设计符号:

①表皮结构衍生的设计符号——条形铝通,本案采用“铝通”为主要材料也是尊重建筑符号的表层结构的必然结果,是对建筑工法与结构的诚意尊重,是建筑外观的设计符号的室内化和延伸。因此与建筑本体符号形成有机统一,既是对实验楼公共空间的最大化尊重,又由外及内形成视觉上的共通与互融。

②深层结构衍生的设计符号之一——油页岩,由于其涵着许多技术性信息(如开采、加工手段)、历史地理信息(如产地、流行年代和背景)、经济价值信息(如稀缺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性)和审美信息(如材质机理、色彩感)等,这些也可转化为传递城市历史和学院文化的符号。因此,油页岩携带着城市历史、学院历史的片断性信息,提醒人们回顾过去、继承往史。

③深层结构衍生的设计符号之二——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是学科实验楼室内设计符号的深层结构。人们对石油的理解认识,受城市地理知识、周边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受专业文化知识、学院教研环境、科研水平等软环境的影响。因此,不断提升软环境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推进科研和专业水平,向一流大学迈进的目标激励着广石化人勇往直前、开拓未来。

(3)设计符号的运用建筑立面的线性表层结构,与大堂主要材料线条型的铝方通相得益彰,实现了室内大堂符号和建筑本体符号融合。同时,通过材质的变化而产生的视觉变化,弱化了人为的装饰感。深层结构设计符号之一——豆黑色油页岩片石形成起伏假山,既是帮助人们回忆技术、经济、历史地理、审美等信息的载体,又对是城市文化和校史特色的追溯和现代表达。同时,设计符号的深层结构之二——石化中的常见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经过解构手法运用,形成特色造型天花,寓意教学科研水平不断突破,开创新天地,这不仅是提升软环境水平的目标和动力,也是学校突出龙头专业,强调学院特色,注重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办学目标等深层次内涵的设计表达。在功能处理上,公共大堂以开放的手法,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强调空间界面的模糊性,从而方便公共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可持续性,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无意义消耗。强调人性化设计,在大堂中设置简单的类似“苯环”符号的人造石座椅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学科实验楼是科研的主要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所以电子显示屏的设计可以作为展现学院形象的重要媒介,带领师生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在公共通道设计中,通过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的解构手法,借助设计符号的渐变减法,实现由大堂向通道的自然过渡,把石化科研中的憧憬感及彷徨感展现出来,是对学科实验楼及石化科研未来的充分解读,表达了“摸着石头过河”、“在艰苦试验中实现突破”的科研诉求。综上,在实验楼的公共空间设计中,设计师把石油的过去和未来融汇成表层符号——油页岩、深层符号——分子模型及芳香烃结构,并借助其携带或承载的历史、审美等蕴涵的信息、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借鉴和解构的设计展示应用手法,点明了“继往开来”的设计主题。

第15篇

[关键词]商业大片 汉服 服装设计 视觉文化

一、现象:古装商业影片的汉服

古装商业影片,成为近年中国电影主体市场的亮点,从《十面埋伏》《英雄》、《无极》,到备受关注与争议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都赢得不菲的国内票房。这些国产商业影片有一个基本共性,即基本的故事构成要件贫弱,反之,服装与美术设计等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形式要素,表现得别出心裁、美仑美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成为电影受众议论的焦点与影片的亮点。就《满城尽带黄金甲》而言,那数量千万的金色与银色的铠甲,那充满杀机并不乏唯美色彩的围巾,还有宫女嫔妃穿的低领V字开口艳装,着实让人吃惊不小,这部影片为之获得美国电影业服装设计工会奖中历史类最佳电影服装设计奖《英雄》的服装设计也较有成就,章子怡一袭红妆,领口与衣带缀绣花纹,李连杰则黑冠带、黑发额、黑盔袍、黑剑盾。张曼玉与梁朝伟都着翠绿纱衫,红色、黑色、绿色被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电影演员的服装是由美工组的服装师设计出来的,电影服装设计是电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古装商业影片而言,服装设计注意的要点很多,不仅拘牵于剧本、剧情,而且还有导演业已成熟的艺术风格。另外还需有利于演员在典型环境中的形象塑造。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一个既定的前提之下。即电影服装设计要基本符合人物形象所处历史阶段的服饰风俗或传统。

在历史语境内,中华民族的服饰传统就是汉服,汉服有自己约定俗成的基本特点,那就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周易・系辞下传》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饰传统,“衣”指上衣。有方领与交领之分,交领又叫“衿”,交领处有结,腰间系带,男性常用革带。女性常用丝带。贵族多穿帛衣和皮衣,贫民则着粗麻或兽毛制成的短衣,汉代学子常服青色交领上衣,因此,曹操《短歌行》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其功业未就而求贤若渴的充沛感情。“裳”指下衣。追根溯源,是由上古先民的遮羞布演变而来,裳有帷裳,或者称“帷”,帷者,围也,指围在下身的布帛,《论语・乡党》云:“非帷裳,必杀之”,杀指杀缝,想必帷裳是不必杀缝的,可见帷裳是裳的最初形式。就裳而言,郑玄称:“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大致样式指前面由三幅连缀,后面由四幅连缀,腰部带褶,褶的多少大小。以裳的上腰部与穿着腰身粗细为度。“束发右衽”也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饰传统。古人“束发”出于礼义的要求,《礼记・冠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男子束发以加冠,女子束发以加笄,成为成年男女的日常服饰特点。古人之“衣”,均为右衽,指衣襟右掩。系于腋下。束于腰间。其直接功用在于遮掩裳的开口之处。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表现出来的汉服基本特点,以及它在不同时代的流行款式,已经成为古装商业影片中电影服装设计的重要参照。具体表现为,反映不同时代的影片要求相应的汉服特点,在大致遵循汉服形制的前提下,演员着装的具体款式与颜色搭配可根据影片类型、演员风格与角色性格决定取舍,甚至可以加进某些现代设计元素。电影服装设计最终做到的。是能够将服装设计化入人物形象塑造,使之成为剧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传递出与影片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内涵。

二、符号:民族文化的形象识别

汉服所具备的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尚书・武成传疏》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夏”成为我国的代称,暗含着服饰之美是我国的伟大象征。中国美学体系是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美的创造表现为“意象”的产生及向境界的升华。“‘象’既是意象之本,也是美之本。无象则无美。”汉服之美不仅表现为古人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尤其表现为汉服所自觉呈现的审美意象。同样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象”比“言”可能更接近现实本身,因此,才有《周易・系辞上传》“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汉服的审美意象而言,它必然会传达出一种精神内涵,换言之,汉服是一种“道”的外化与象征。而这种“道”指称什么呢?

春秋以降,中国上层社会兴起宽衣博带,并将其视为尊贵加以推崇,有这样的社会风气,衣与裳被时人缝缀在一起,称之为“深衣”,取象于“披体深邃”。汉代以前袍服已经盛行,何谓“袍”?《急就篇》注云:“长衣曰袍。下至足跗”,指衣的长度达到脚脖的衣服。由于深衣在中国服饰史上出现早,流行时间长,及其对现代服饰的巨大影响力,人们将其视为华夏服饰的重要代表,我们以深衣为例说明。《礼记・深衣第三十九》记载深衣形制云:“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礼记・郊特牲第十一》云:“礼之所尊,尊其义也。’《礼记》被视为儒家经典,深衣形制讲究“规”、“方”、“直”、“平”,强调“天人合一”和等级秩序,隐含着其符合儒家思想要求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乃至伦理观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深衣不仅是汉服的一种款式。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实存,甚至是华夏文明的一种表征。

深衣如此,其他汉服款式亦如此,如汉服的上衣下裳,《周易・系辞下传》中就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记载“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那么上衣下裳取向于天地又有什么意思呢?《礼记・乐记》记载:“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天尊地卑,决定了君臣之间君尊臣卑的等级关系。而上衣下裳的冠服制度,则成了标志和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这就很明显的把服饰创造与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彰示了古代服饰的文化功能。在这里,上衣下裳的服饰不单单是指服饰本身,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一个统治工具,从而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服饰治世”文化现象。汉服作为电影服装设计审美意象之“道”即在于此。

事实上,在较为严格的文化学理论范畴 内,汉服仅仅是表征华夏文明的一种文化事象,对于整个华夏文明而言,可能并不那么重要。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塔德(Hofstede)把文化分层解析,将一个民族的文化比喻成一个洋葱,由表及里分别为象征物(Symbols)、英雄人物性格(Heroes)、礼仪(Rituals)、价值观(Values)。在他的这个理论里,汉服与语言、建筑物等一样,人们能够看得见,并很容易分辨出来,它们共同隶属于最外层的象征物。但是。也应当看到,在象征物意义上的汉服出于礼仪的需要,常常关系到个体在社会交往与生活中的行为方式甚至方法。因此,汉服又隶属于礼仪层。事实上,无论是作为象征物或是礼仪。汉服毋庸置疑地都能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按照巴尔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理论,电影服装设计成为使用影像加工与创造银幕世界的一种“代码”。它也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结构系统。既可以为视觉形象地感知,又可以不断生成意义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电影视觉符号的汉服具有生产功能,它生产出一定的意义。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仅如此,作为电影视觉符号的汉服。也会生产出相应的社会解读和文化认同。由此生发出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相同的意识形态。换言之。汉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事象。其传达的不仅仅是高超的美学工艺,还是汉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与理想追求,每一位华夏子孙都会从中寻找到某种精神皈依,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增强实现民族腾飞的责任感。

三、视觉:服装设计的审美期待

电影服装设计作为最终呈现于银幕的影像,最终是服务于电影受众的视觉的,也就是最终要“被看”的。对于广大电影受众而言,对电影服装设计注意与否可能因人而异,他们具有视觉选择的自,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选择性是视觉的重要特征,他形象地阐释说:“在观看一个物体时,我们总是主动地去探查它。视觉就像一种无形的‘手指’,运用这样一种无形的手指,我们在周围空间中运动着。我们走出好远,来到能发现各种事物的地方,我们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它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阿恩海姆讲这番话,主要用以说明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重要特征。以视觉为理论视域,电影艺术被作为视听艺术,影像与声音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媒介,或者说是电影艺术具有本体性的特征,其中的影像是靠视觉来解读的,电影服装设计最终也是服务于视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