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土木工程论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内容,主要研究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具有共性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原理及施工过程及其相关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知识,培养学生解决一般施工技术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咨询、房地产等行业、岗位提供基础性的知识和工程训练。以常州工学院(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2009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例,就业调查显示超过75%的毕业生从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相关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要求高,并且需要尽快独当一面,因此课程“知识+技能+能力”的行业、岗位价值取向特征突出,课程地位重要。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施工实习)。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对工程的认识,培养培养解决施工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不仅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通过实践环节,还可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施工技术和管理岗位的适应期。但实习单位普遍反映实习学生对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掌握了解不足,缺乏施工实践能力,不能及时进入实习状态;对实习学生情况的调查显示实习中学生面对施工项目感觉无从入手,不能发现、预测施工中的问题。两方面的信息综合表明施工实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课程理论学习阶段学生没有建构起项目施工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施工能力训练不足,这说明理论教学无法支撑实践环节的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是施工实践的总结,涉及的知识广而博、跨度大、逻辑性弱,实践性强。以施工技术理论教学内容为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等分部分项工程包含内容广泛,并自成体系,教学内容多为施工工艺和施工操作过程,实践性极强。同时,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广泛应用于施工实践。另一方面,囿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施工感性认识和经验缺乏,同时课堂教学环境脱离真实施工环境,因此,传统封闭的“以教材和讲授为中心”施工课程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造成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例如,一些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机具机械操作等知识点脱离施工现场很难 讲授清楚,仍是“图上学构造,书上学使用”,因此造成学生对部分学习内容一片茫然,逐渐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失去与工程接触、交流的机会,能力的培养因此也无从谈起。
2课程改革思路与内容建设
新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要求以工程实践和学生发展为价值导向,教学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的完整框架。针对以往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建设从理论教学环节入手,以实践环节需求导向理论教学环节建设,理论教学内容以施工项目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路径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从理论教学环节即注重培养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从而给予实践环节教学以有力支撑。施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依托联合培养企业工程实践展开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以企业真实的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认知特点与对施工案例进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学案例。选用的案例要求与实践环节将要接触的施工项目类似甚至相同,注重两个环节整体性、系统性,避免各环节的脱节,真正做到两个环节相互验证,互为支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结构跨度大、章节之间逻辑性弱的特点为将施工项目划分为多个案例提供了有利条件。限于理论教学课时,施工技术教学内容中场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施工内容由于技术性突出,危险性大,对施工目标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应作为施工案例建设的重点,非重点章节适当鼓励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施工技术部分主要章节土方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结构安装工程为例说明案例案例设置情况。
3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环节创新
探究教学做到了“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工程教学需求。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是过程是认识现实问题→方法研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符合人们思维规律。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时没有工程经验,所以了解施工项目、认识工程施工问题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施工项目、认识施工问题的过程是接近工程、与工程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工程的好奇与兴趣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逐渐建立起丰满的施工项目的概念和工程责任感,进而激发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激励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可较好地解决课程理论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而疏离学习主体和工程实践的问题。课程理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绪论或“章节导论”,将其作为“课程导论”或作为章节教学“回归实践、回归问题”环节,使得学生接触、了解工程,认识工程问题,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绪论是课程教学的开端,首先起到课程“导论”的作用。通过这一环节介绍课程“地图”、课程规划甚至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展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充满好奇,认为课程学习有价值,目标值得期待。各章节以“章节导论”作为第一个教学环节,作用有二。其一,通过这一环节引入真实、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为学习章节内容的工程背景和载体,将学生带入工程情景,明确工程师责任,并以此提出本章节涉及到的施工问题。其二,通过该环节介绍本章节内容在完整施工项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建立“整体和局部”认识。在第一环节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讲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通过该环首先使学生掌握分部分项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预先设置的施工问题及章节子问题(知识点K),使学生知道施工问题和知识点(K)在哪里、产生于何处、应用于何处。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第二环节中所设置的知识点(K)原理。第三环节继承“接受性”教学方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接下来的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在以上三个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综合学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课后大作业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问题作为章节设计性作业,引导、驱动学生复习、收集相关资料、同学之间讨论、反思等,进而找到解决方案,完成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以提交作业为成果,但过程和能力评价多于结果评价,以合理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工程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的四个环节围绕现实施工项目展开,符合人们认知规律,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教学生动。以土方工程章节“场地平整”的教学为例,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入某公园场地平整工程作为施工案例,包括图片、施工技术资料、技术、管理岗位设置等。通过该场地施工前后图片对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如何将天然场地通过施工改造成公园场地?场地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要解决?”等施工问题,将学生带入施工情境、带入岗位,而后第二环节介绍场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艺过程:场地测量→土方挖、填、运输及运输机械→场地验收。在施工工艺介绍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设置的知识点(K):场地设计标高与初始场地标高、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挖填土方调配运输方案、土方施工机械性能等。在掌握场地平整施工工艺和知识点“出处、用处”基础上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知识点(K)原理。在第四环节中布置类似场地的“场地平整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设计场地平整的施工工艺,绘制“挖填土方调配图”,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4课程考核过程化
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作用。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对课程的评价。针对以往理论课程考核只重视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问题,本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提高章节设计性作业合计分数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自主学习。期末考试试题综合性题目分数占试卷分数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过综合性题目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能力情况。
5结语
以工程实践和学生发展为价值导向,教学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的完整框架。针对以往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建设从理论教学环节入手,以实践环节需求导向理论教学环节建设,理论教学内容以施工项目为主线,以工程训练为路径使得学生掌握知识,从理论教学环节即注重培养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从而给予实践环节教学以有力支撑。施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依托联合培养企业工程实践展开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以企业真实的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认知特点与对施工案例进行加工完善形成教学案例。选用的案例要求与实践环节将要接触的施工项目类似甚至相同,注重两个环节整体性、系统性,避免各环节的脱节,真正做到两个环节相互验证,互为支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结构跨度大、章节之间逻辑性弱的特点为将施工项目划分为多个案例提供了有利条件。限于理论教学课时,施工技术教学内容中场地平整、基坑工程、工程降水、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施工内容由于技术性突出,危险性大,对施工目标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应作为施工案例建设的重点,非重点章节适当鼓励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环节
创新探究教学做到了“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的三重回归,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工程教学需求。探究性教学的思维是过程是认识现实问题方法研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符合人们思维规律。本科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时没有工程经验,所以了解施工项目、认识工程施工问题是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施工项目、认识施工问题的过程是接近工程、与工程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对工程的好奇与兴趣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逐渐建立起丰满的施工项目的概念和工程责任感,进而激发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激励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回归实践”、“回归问题”、“回归学生主体”,可较好地解决课程理论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而疏离学习主体和工程实践的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环节设计。课程理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绪论或“章节导论”,将其作为“课程导论”或作为章节教学“回归实践、回归问题”环节,使得学生接触、了解工程,认识工程问题,因此其重要性突出。绪论是课程教学的开端,首先起到课程“导论”的作用。通过这一环节介绍课程“地图”、课程规划甚至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展望,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充满好奇,认为课程学习有价值,目标值得期待。各章节以“章节导论”作为第一个教学环节,作用有二。其一,通过这一环节引入真实、典型施工案例,以案例作为学习章节内容的工程背景和载体,将学生带入工程情景,明确工程师责任,并以此提出本章节涉及到的施工问题。其二,通过该环节介绍本章节内容在完整施工项目中可能的“入口”和“出口”,不同的作用和应用,使学生建立“整体和局部”认识。在第一环节基础上,第二个环节讲授施工案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通过该环首先使学生掌握分部分项工程一般的施工工艺(组织)过程及工艺标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挖掘案例中预先设置的施工问题及章节子问题(知识点K),使学生知道施工问题和知识点(K)在哪里、产生于何处、应用于何处。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第二环节中所设置的知识点(K)原理。第三环节继承“接受性”教学方法,作为探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接下来的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在以上三个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综合学习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以课后大作业为手段,即以一般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问题作为章节设计性作业,引导、驱动学生复习、收集相关资料、同学之间讨论、反思等,进而找到解决方案,完成探究过程。这一环节以提交作业为成果,但过程和能力评价多于结果评价,以合理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工程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施工课程理论教学的四个环节围绕现实施工项目展开,符合人们认知规律,贯穿全面的工程训练,教学生动。以土方工程章节“场地平整”的教学为例,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引入某公园场地平整工程作为施工案例,包括图片、施工技术资料、技术、管理岗位设置等。通过该场地施工前后图片对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如何将天然场地通过施工改造成公园场地?场地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要解决?”等施工问题,将学生带入施工情境、带入岗位,而后第二环节介绍场地平整主要施工工艺过程:场地测量土方挖、填、运输及运输机械场地验收。在施工工艺介绍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设置的知识点(K):场地设计标高与初始场地标高、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挖填土方调配运输方案、土方施工机械性能等。在掌握场地平整施工工艺和知识点“出处、用处”基础上在第三环节中讲授知识点(K)原理。在第四环节中布置类似场地的“场地平整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设计场地平整的施工工艺,绘制“挖填土方调配图”,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3课程考核过程化考核方式具有导向作用
课程考核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及对课程的评价。针对以往理论课程考核只重视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问题,本课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提高章节设计性作业合计分数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由30%提高至50%,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自主学习。期末考试试题综合性题目分数占试卷分数比重由以往20%提高至40%,通过综合性题目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能力情况。
4结语
关键词:土木;项目;管理
土木工程管理是将建筑的设计、规划、建设、竣工、验收等步骤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工程的管理建设。随着我国的改革开发,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土木工程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拓展现有的施工方式,拓展建筑规模,提升科技水平,改变造型,创新发展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设计方案。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有效的建筑新材料,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合理性。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经济建设发展需求,需要以良好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思想,不断提升土木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完善土木工程的各类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土木工程时代经济脉搏,以有效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标准方法,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1土木工程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现代知识发展的需求逐步改变。从资本主义国家中分析实际的发展状况,明确实际知识产业的发展标准形式,明确GDP增长水平,明确知识技术对于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土木工程在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管理中还处于基础类学科,以原传统工程知识基础,固有的施工方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创新内容。知识经济产业的发展动向:伴随着科技发展的创新,知识经济社会已经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从资本主义主义时展开始,知识产业的发展实现GDP经济的增幅。土木工程建筑是一个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类学科,具有自身固有的忒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元素,是可以推动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纽带。通过土木工程项目的实施发展管理,实现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稳定各个地区行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的综合技术管理,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符合实际工程发展的需求。
2土木工程项目实施发展管理的有效解决对策方案
2.1建立良好的知识产业规划发展标准,提升土木工程人才的快速培养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多方面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其中包含职业素质水平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分析土木工程实际施工的整体培养过程你和学习目标,从实际专业角度出发,准确的判断实际培养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标准。按照实际有效的定期开发标准,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分析,激发员工对于知识学习的热情,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培训课程的热度,实现土木工程员工之间技术上的实时沟通,这是有利于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施工管理的,可以提升土木工程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2加强土木工程专业物料的制度监督控制管理,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土木工程中,按照国家规定施工用料的基本要求,从源头上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用料的质量目标价值。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有效的建筑用料采购和质量检测工作,矜持有效的公开公正管理,拒绝暗箱操作,裙带关系,防止因为私利影响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按照土木工程整体施工管理各个阶段的材料使用情况,对相关的账务进行分析,明确建筑用料的来源和去处,明确物料损毁情况,对物料的质量水平进行严格的划分,避免物料质量下降不足,造成责任划分不明确的现象,确保建筑用料的安全合理性。
2.3严格的规范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标准,确保施工质量标准反馈的真实性
按照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管理标准,将土木工程监理单位与建立单位的利益关系进行分割,避免因为利益关系问题,造成施工质量管理实施过程受到影响。载工程的建设中,需要严格的管控施工标准,严格的遵照有效实施和检验的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合理的把控,明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阿全性标准。
2.4制定完整详细的施工技术实施方案,对整体施工进行管理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在各个步骤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跨度长、时间不确定性因素多。为了有效的提升整体施工有效实施发展计划水平,需要根据施工计划标准进行相关参考工程的数据分析,充分考虑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问题,对施工质量、施工造价、施工成本、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施工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尽可能以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标准要求实施。施工计划书、施工方案都需要从施工整体的发展需求进行管理和把握,确保施工技术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控制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对项目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以可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战略前提,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升经济价值,创新发展科技研究成果,提高环保节能功效,优化产业发展管理模式,提升每一个项目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实现土木工程的项目可持续性管理。
作者:吴杰 单位: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戚甘红.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16,02.
1.1粘土浆材。
粘土浆材主要的成分就是黏土和亚粘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吸水性好、粘结力强,所以稳定性较高,因为粘土和亚粘土所含水的比例不同其粘结力和稳定性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在我们具体的使用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搭配来进行粘土浆材的拌合,但是这种材料的使用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其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达不到一些特殊部位灌浆的要求,因此,有时我们通过在粘土浆材内添加一定量的水泥来提高粘土浆材的强度和应用效果。
1.2水泥基浆材。
水泥基浆材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取水泥搭配而成的一种灌浆材料,我们都知道水泥的种类和型号也有很多,因此,采取不同的水泥型号配合而成的水泥基浆材在性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一般说来,我们最为常用的主要是硅酸盐水泥,在配置的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二水石膏的话能够更进一步的加强其应用效果,但是这种浆材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在注入的时候容易出现稀释现象,不容易被注入。
1.3化学浆材。
化学浆材是我们常常用到的第三种浆材,相对于前两种无机浆材来说的话,化学浆材一般粘度都很低,沉淀物少,固化时间可以人为地进行调节,主要用于一些裂缝的灌注,尤其是在一些地下灌注工程中使用的最多,并且由于其不溶于水的特性使得其耐久性能极强,但是这种化学浆材价格较高,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一般来说不做单独使用。
2.土木工程灌浆技术的施工要求
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虽然能够解决很多原有的施工技术所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其施工要求也更为严格,一旦要求达不到的话就很容易影响施工的质量,导致灌浆技术施工的失败。
2.1灌浆的压力因素。
灌浆施工中浆材流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就是我们施加的灌浆压力,所以,灌浆的压力对于整个灌浆施工来说格外重要,尤其是对于灌浆的效果影响最为重大,因此,我们需要实现规划好灌浆施工所需要施加的压力大小,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浆材在流动的过程中因为周围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阻力对于压力计算的影响,尤其是在不同的地质中浆材的流淌扩散的阻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另外,不同材质的浆材所需要的压力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化学浆材所需要的压力比其他浆材要小得多,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事先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一个最为恰当地灌浆压力,以便达到最好的灌浆效果。
2.2扩散半径和有效的扩散距离。
灌浆施工中浆材的扩散半径和扩散距离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这里所说的扩散距离并不是指浆材实际的扩散距离,而是指的浆材的有效扩散距离,而能够影响到浆材的扩散半径和有效扩散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层的渗透系数和压力,此外,浆材本身的一些黏性和扩散能力也能够影响到其扩散的具体状况,所以我们可以参考这些因素后采用一些公式来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浆材扩散半径和有效扩散距离的约值。
2.3浆材的凝固时间。
最后,浆材的凝固时间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浆材的凝固时间主要是由浆材本身所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往这些浆材中添加必要的凝固剂来改变其固有的凝固时间,最终使其能够按照我们实现规划好的时间进行凝固,虽然我们一般对于浆材的凝固时间没有一个苛刻的规定,但是越符合科学凝固时间凝固的浆材越能够确保土木工程灌浆的效果。
3.土木工程的灌浆施工方法
在土木工程中灌浆技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但是总的来看可以分为堵水防渗灌浆和加固灌浆两类,但是具体细分的话就包括很多的不同方法,具体来看的话,当前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灌浆施工方法。
3.1填充灌浆法。
填充灌浆,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大型的灌浆施工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地下洞穴的灌注最为合适,效果也最好。
3.2渗透灌浆法。
渗透灌浆法主要是运用到土木工程中的一些无法大范围的改变当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而采取的直接把配置好的浆材灌注到我们需要填入的裂缝当中,尤其是对于深层次的裂缝最为适用,此外,在一些砂砾层中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进行浆材的灌注。
3.3压密灌浆法。
压密灌浆法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给浆材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浓度变大,进而增大其外侧的压力,最终迫使浆材进行地底层,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粘质的土层最为适用。除了上述的三种常用的灌浆施工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被应用在土木工程中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比如电动化灌浆法和劈裂灌浆法也是我们土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4.结束语
1.我国土木工程建立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监理面窄,在监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时,考虑的内容不全面。而我国在进行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验工计价和施工质量两方面进行监理。有的工程师由于能力不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且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检测缺乏经验,对一些必要的规则也缺乏了解,往往造成了工程质量出现许多漏洞的现象产生,不仅对建筑日后的使用安全构成了威胁,还会给建筑单位和有关投资企业带来消极地社会效益。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责任制落实不明确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责任制不仅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有关,和项目开发时的设计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有些施工单位的建筑设计变更包死,设计做出了调整和变更,但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却无法控制,就造成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施工单位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亏损的原因。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从而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监测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三、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二、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内容
1.施工质量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定期对施工建筑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建筑的设计工作,详细的设计方案不仅是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之一,也是影响工程投资和施工成本的原因之一。为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应及时接受现代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按照相关的制度,严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措施和实时的监测。
2.施工进度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不仅影响着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对企业的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的施工进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的进度管理。此外,施工进度的保证在施工承包合同范围中,是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必须要密切注意的。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给出的施工时间和进度要求施工单位应对土木工程项目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通过将项目细分为各个阶段,从而更加精确地估算出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同时,在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中,也要适可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力度,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地调整。
3.项目风险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先进的风险处置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资金务必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其能够提供相对安全的操作环境,不能因为节省成本,就减少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投资。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当中,对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都变得十分重要。
三、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有关土木工程建筑的法律制度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建筑市场在进行项目施工时,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我国的法律法规,从而逐步规范对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仅需要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还应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标准能够与国际专业施工规范相接轨,确保我国的建筑市场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升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工作人员的素质国内外许多施工实例都表明了,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我国需要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同时,我国也可向国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通过学术的交流及研讨,不断扩充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的专业知识。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1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低
目前,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缺乏设计、检查和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土木工程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施工人员的学历比较低,年龄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土木工程质量也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图的认识存在问题,一部分施工人员甚至完全看不懂施工设计图,所以在施工中就有可能出现预留缝不够的、建筑物水电线位置没有空出来的情况,这会对其他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由于这些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对于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管理的认识也不够,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的影响土木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人员能力的考察也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建筑业面临的现状,必须严格对土工工程的施工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1.2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以及近几年的房价飙升,在我国出现了很多小商品房建筑,这些房地产为了牟取私利,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极为淡薄,施工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充分保证。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的文化不被施工人员认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规定正确戴安全帽,甚至有一部分施工人员认为夏天太热,戴安全帽不舒服,所以直接不戴安全帽就开始施工,这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小商品房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防护措施搭建不到位,施工人员从建筑上摔下来,出现受伤或者其他更严重的情况。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出现的安全事故也比较多,曾经某城市在一座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死亡19人,出现事故的原因是施工人员要乘坐电梯到高层建筑物上进行施工,电梯中承载19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施工工具,电梯在严重超重的情况下直接从最高层直接掉到地面,施工人员当场死亡。这个事故就说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电梯最大只能搭载10-13人,严重超载这种安全意识没有深入到他们的认识中去,施工中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其实,土木工程中包含很多安全隐患,有一些甚至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但这些都容易对工程本身或者施工人员造成巨大的伤害。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施工管理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
2.1完善土木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土木工程质量的检查有重要意义,只有对土木工程中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详细的质量检查,并保证质量检查符合规定,才能为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提供保障。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完善质量检查制度。首先,加强施工管理质量检查中每一个参与人员的职业素质,避免在材料采购中出现采购人员收取回扣,材料质量低劣的现象;其次,在质量检查环节,要严格检查工作,对土木工程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要详细检查,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或者损害用户生命安全;最后,要将质量检查的每一项规定写到制度中去,以制度监督的严格方式,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
2.2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于土木工程中施工人员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严格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平衡施工人员的年龄和学历水平,避免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清楚施工过程和施工目的的现象出现。其次,对监理人员要提高工作态度,保证他们在施工监理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最后,可以以知识培训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
2.3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具备安全意识,不仅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也能够为施工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证。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宣传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结束语
1.1招标规范不合格
在招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很多的地区建筑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同时,很多的土木工程在价格制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导致施工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招标规范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对整个行业的正常平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2合同管理问题
合同管理不规范也是土木工程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合同在制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甲方认为合同内容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同时,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无法得到保证。近年来,建筑行业在合同制定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执行,但是,执行标准中就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导致在管理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的施工招标还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在施工中出现了项目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1.3项目法人制无法有效落实
现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投资和运行方式出现了立体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投资和运行主体方面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在资金筹集方面是一些人在运作,但是,在资金运营使用方面确是另外的一些人,这样就导致资金使用方面无法落实项目法人制,导致项目管理工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4设计质量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土木建设中,设计环节对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在施工设计方面,通常存在着严格的要求,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变更的问题,很多的设计人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设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勘察不清,同时,也经常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在进行更改时会增加很多的施工成本。在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将有直接的影响。
1.5施工单位非法转包
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的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压低工程造价,希望通过获得更多工程的施工权来获得收益。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人员逐渐涌入,这样导致了很多的无资质队伍在行业中得到了发展,导致建筑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很多具有资质的企业在获得施工权以后也出现了非法转包的情况,使得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6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管理缺乏科学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准入制度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是依靠各种关系在管理队伍中,准入机制的不合理和不严格,也导致了很多不懂技术的人员在管理层中,导致整体管理水平出现了偏低的问题。在施工中,分工不明确,同时,权责划分也不清晰,导致管理和工程质量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施工单位在管理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解决比较随意,对施工质量没有进行更好的维护。
1.7工程监理质量不高
工程监理质量不高,监理面非常窄,这样也导致土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从项目设计、施工以及交付使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监理,但是,我国监理只是对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比较重视,很多的监理人员在素质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导致工程质量监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障,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的方式,加强管理中的集体化和民主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由于土木工程是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以及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较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2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要解决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要对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因此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就是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只有将工程施工中的质量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问题加以解决;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质量控制应也以人为核心,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对材料质量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2.3落实法规
要对招标过程中存在的混乱问题制定一个相对健全的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工程招标的法规,保证在招标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对国家颁布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地方上不少规章认真的落实,保证施工时的顺利、安全的进行。
2.4提高监理水平
施工现场监理管理水映的是企业管理水平,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监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对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同时工程监理应当在项目的科研、设计、施工等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工程监理,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3结束语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结合研究需要成立了相应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协会,制订了相应的测量标准、实施规范、检测标准、施工规程等,制订了研究发展方向,加大经碳纤维复合材料再实际中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理论、研究体系和研究成果,并且通过实验性应用获得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大量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实例。目前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特有的可根据工程需要加工成各种织物材料,满足工程需要,而且织物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的特点,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大量应用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加固工程中、桥梁工程等的加固、维修和保养上。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缺少系统化、本土化的研究体系,主要理论和研究标准、方法借鉴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缺少实际使用经验的搜集和整理,施工规范上过于依赖国外成熟经验,缺少本土化的实践经验和研究体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片材加固和修复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应用也比较成熟。例如采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片材对上海财经大学24m跨度的木结构进行加固,采用碳纤维布对天安门城楼上的大型木柱进行加固[1];等等。单丽萍《碳纤维布在建筑结构加固中的施工措施浅析》(民营科技2012.8)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土木工程加固修复技术,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强、施工简单等优点。并对碳纤维布在加固和维护建筑结构中的施工措施进行分析,之处随着对新材料碳纤维(CFRP)的研究的深入,用CFRP取代钢板作为外贴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是一种必然趋势。并现针对碳纤维加固的原理、依据、前提进行了探讨,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张勇《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冻融试验研究》(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1),碳纤维(CFRP)虽然在加固工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长期的加固性能尚未得到证实。尤其在我国北方较寒冷地区,因此研究冻融循环对碳纤维加固的混凝土构件的影响。试验研究显示碳纤维基本能够满足寒冷地区的加固要求。舒亚《码头改造工程中碳纤维加固技术的运用》(水利建设与管理2014.3)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材料研究的深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也日益提高,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在码头改造工程中如何将碳纤维加固技术运用到水工结构物的主要受力构件,为码头水工结构物的加固修复带来新的举措,保障了码头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整体上来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研究目前基本集中在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和加固上,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的运用日益广泛。
1.2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
日本开发研制成功一种带有铝合金接头碳纤维聚合卷管。研究发现这种聚合卷管具有高效的结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获得特殊的建筑效果[1]。也有学者提出利用碳纤维优良的导电性,通过相应手段监测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部位导电性能的变化情况,实现对对土木建筑物或桥梁等的无创口健康监测和诊断,而目前利用碳纤维优良的导电性,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实时监测应用研究不多,郑立霞《局部叠层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2)研究指出利用不同将碳纤维所具有的特有的导电特性,将不同碳纤维取代钢筋加入普通混凝土中,普通混凝土便成为具有自诊断功能特性的智能混凝土。利用这些功能特性可望实现土木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并通过实验研究局部叠层碳纤维取代钢筋形成的三点弯曲梁在单调和循环拉应力作用下电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局部叠层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叠层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应变灵敏系数是连续碳纤维水泥基材料应变灵敏系数的近23倍,但稳定性要差一些;局部叠层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电阻和拉伸应变成正比例,因此利用这一特性把可望把局部叠层碳纤维用于土木工程,便于实现在结构和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
2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构件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的应用
虽然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施工阶段,从上到下有严格的施工规范和要求,但是实际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由于施工管理不严、施工人员能力缺陷、致使施工质量不能达到要求,特别是混凝土构件承载力不足导致在建工程或建成工程使用时在安全隐患,存在一定的潜在质量风险,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不拆除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条件下对混凝土构件进行范围内的加固和修复是要解决的问题,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要原料的纤维增强聚合布进行加固,可以在不毁坏现有结构的基础上,使混凝土结构得到理想的增补效果。加上纤维增强聚合布施工过程中无需任何重型机械,施工空间不受限制的优点,因此在维护和加固现有建筑中得到大量应用。
2.1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建筑加固方面的应用
由于碳纤维增强聚合布的材料性能的特点,碳纤维增强聚合布大量应用在民用建筑中,如梁、板、柱、顶、梁腹裂缝发展过大的构件加固中。碳纤维增强聚合布加固可有效控制裂缝的发展。在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不同部位进行加固时,操作手段、方法有一定差异。目前通常使用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等进行加固时首先选取合适粘合剂,以免造成粘合不紧密,加固效果差,在此基础上注意粘贴在混凝土裂缝处。在对钢筋混凝土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通常采用特殊粘合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构件强力受拉区,通过碳纤维布增加受拉区域强度,实现碳纤维布分担工程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的承受拉力,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损伤的受弯构件时,结果表明,通过碳纤维布的加固,检验结果显示,加固部位刚度恢复非常显著,加固部位强度和加固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关系,通过加固,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在工程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抗剪力加固时,一般要求将碳纤维复合材料粘贴于加固构件的受剪力区,力求形成整体的拉力,促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作用类似于箍筋,从而形成一定的加固力量,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推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随着外界条件变化应变发展比较缓慢,在实践中用于加固混凝土构件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达到的最大应变值比较小。在加固混凝土构件屈服后,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取代混凝土构件箍筋的作用逐,从而有效提高构件抗剪承载力,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工程质量提高程度与加固方式、加固量、带间距及粘贴层数密切相关。因此实践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一定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维修和加固时,要区别对待,不同位置、强度的部件进行加强所需粘贴量不同,过多过少都不利于加固效果的最优化,如粘贴过量碳纤维增强聚合布,可能会导致不能充分的发挥碳纤维增强聚合布的优势。由于碳纤维增强聚合布的可设计性的优势它与所加固构建之间粘贴比较紧密,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建筑外观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加固,因此在一些对整体构件加固质量要求比较高,碳纤维聚合布在得到大量应用,如对历史建筑的抢救、保护和维护和原有建筑,同时构件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2.2桥梁建设加固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特点,碳纤维增强聚合布可以应用在桥梁加固方面。如磨损、裂缝、局部塌陷的桥面,可以在保持现有混凝土构件的情况下,通过适当修补后加贴碳纤维增强聚合布,从而提高桥面坚固程度和增加使用寿命,如一般采用将碳纤维增强聚合布粘贴于桥面板下面,在提高桥面整体平整的基础上可以增强桥面板的抗弯及抗剪能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桥梁建设方面的用途主要有两类,现有桥梁的加固方面和新桥梁的建设使用。在桥梁加固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桥梁的基本构件、节点、裂缝受弯构件、抗弯构件等的加固,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桥梁的面板、构件的抗弯、受弯、抗剪、轴向抗压承载力等,桥梁建设加固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国外应用广泛,我国在这方面的工程实践是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桥梁工程和新材料发展状况,2003年7月对1971年建成的“宝成桥”进行了加固维修。提高了大桥承载强度,同时对大桥基本构件提供了抗裂防腐的保护作用[2-5]。但是碳纤维增强聚合布加固混凝土桥柱、桥梁时,应注意原有混凝土构件横向膨胀性能促使外包碳纤维增强聚合布的局部环向刚度增大,导致混凝土原有构件的脆性破坏,因此在应用碳纤维增强聚合布维修桥梁加固混凝土柱时要注意完全粘贴整个构件。
3结论和建议
现状科技的突飞猛进,在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学生目前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为更好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打下基础.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认知职业道德认知,既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情况.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是决定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础.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大四阶段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虽然85%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但是其对职业道德的了解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职业道德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13%,了解的为26%,一般了解的为40%,不知道的为21%.因此,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情
感职业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与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是形成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然而,在一些客观事实面前,他们既羡慕别人可以建造国家重点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的工作;既羡慕别人取得的巨大成绩,但自己又不愿意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既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诚实可靠,不采取欺诈手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于职业道德的正确的情感体验,而将职业道德仅仅挂在嘴边.
3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意志职业道德意志就是指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有没有这种坚毅果敢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每个从业人员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面对建筑业可能远离城市、家人和网络的工作条件,心生畏惧;面对建筑业可能出现的消极和腐败现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道德意志不够坚定.
4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同学有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低.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卓越计划”开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建筑企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市场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师.
1加强家校和校企沟通
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家庭、高校和建筑企业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连接家庭和建筑企业的中间环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家庭和实习就业单位的联系.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时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与任课或实习老师的交流和沟通
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随着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单纯依靠辅导员或是专任老师都很难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为,在专业技能培养、行业动态等方面,专业老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对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经验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有着很强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对建筑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了解,造成对学生职业道德指导针对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只有加强沟通了解、取长补短,才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3通过榜样引领作用
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自觉履行职业道德的意识社会学家研究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群体模仿和认同的特性,从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过程来看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大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围人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措施如下:
(1)继续深入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大学生评选”作为展示在校大学生风采的标志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由于这些榜样就在他们身边,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现在,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师.因此,可以通过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成长之路.
(3)邀请优秀校友来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硬件建设仍有不足之处.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难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弃.此时,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来校交流,通过他们的亲人经历,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4)通过宣传海报、QQ群、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宣传恪守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
拓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职业道德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如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手工绘图大赛、力学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纸桥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校立学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类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大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热情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职业道德教育课或是两课课堂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实习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面对陌生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高校要结合新生特点,着重开展始业教育、适应与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尽快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目标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使他们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国,切实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应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择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三结束语
1)涵盖内容繁多、逻辑关系较差。本课程学习内容涵盖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包括了各类材料组成、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测和控制等等;各类材料性能各异且用途不同,因此各章之间联系较少,导致逻辑关系不强。2)内容叙述性较强。教材内容涉及到与各类材料、工程密切相关的试验资料、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偏重于叙述性,基本概念多、经验性的内容多,因此学生极易感觉到杂、乱、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除了应抓住重点学好理论知识以外,还应重视实践环节,为此,本课程开设有多个学时的实验课,旨在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检测技能。
2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
大量调研表明,多数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的教学模式表现为“灌输式”,实验性质基本为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和研究类实验较少,具体表现如下:1)开展形式:多以分组。高校本科学生基数较大,实验教学多为分组进行。2)指导模式:授课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较多,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3)实验项目: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一般只限于教材中规定的特定实验,其中验证类实验所占比例过大,而设计类和启发类实验相对较少;且考虑到实验学时的设置,实验过程较复杂、耗时较长且耗资较大的实验,实验教学尽量不涉及。4)实验教材: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指导书。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指导书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要求、所用仪器设备进行相关实验即可。5)实验报告:近似或者雷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相同,做相同的实验,得到近似的实验结果,一组或一个班写出基本相同的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塔式”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兄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现有实验室的条件,遵循层次化、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对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分三阶段逐步提升的“塔式”方式:基础设计阶段、对比分析阶段与后期处理阶段。1)基础设计阶段:将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分组后,要求其根据与本次实验项目相关的多种工程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且将设计方案在实验之前上交给实验教师审批,待审批合格后方可安排实验。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对比分析阶段:同一批次实验结束后,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汇报实验设计方案与实验现象、结果,要求学生分析不同小组的结果并找到原因,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后期处理阶段:待同一个实验项目全部结束后,实验教师将本年度所有批次的实验方案与结果公布后,要求每个同学对本项目进行总结,并以此作为实验部分的考核。下面以“胶凝材料(水泥)的基本性质”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塔式”教学模式。1)根据理论课进程,实验室要及时备好不同标号的水泥。实验教师通知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每个小组选用不同胶凝材料设计方案。根据已经审核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实验操作逐步完成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与水泥胶砂强度等实验内容,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2)同一批次实验全部结束后,各小组通报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实验结果,要求每小组成员做好记录,并引导学生回顾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胶凝材料的性质,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叙述性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所有班级本实验项目结束后,实验老师将所有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总并向学生公布,要求每人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法对统计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知识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做好自己科研的支撑。
4教学模式改革效果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依据东北寒区地缘优势,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突出寒区特色,培养具有一定寒区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寒区特色”体现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地域特色及特点,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能够更好地为地方建设服务。从长远角度分析,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符合具有寒冷气候特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本设施建设的要求。为了建设具有“寒区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次深入知名高校进行调研工作。文章结合黑龙江大学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寒区特色,立足于工程教育理念,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一些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二、“寒区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与举措
在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土木工程的寒区特色,在课程模块设置、学分构成比例、专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构建黑龙江大学“寒区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寒区特色”培养模式的理论教学课程设置
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道路与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和岩土与地质工程三个培养方向。在教学中突出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在道路桥梁、工业和民用建筑、隧道和地质勘探等领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寒区工程建设等多领域的需要。寒区工程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土木工程学科中基本的力学、地质等问题,同时又与水文、地理等学科领域交叉,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口径和知识领域。针对寒区地域特点,主要设置冻土力学、冻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导启发教学,主要向学生介绍寒区地域特征和分布、寒区课程的应用范围、冻土对寒区建筑物产生的危害、寒区工程建设技术难题等概念性和基础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相关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是专业知识教学,主要讲授寒区课程研究的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和已有理论,着重培养学生冻土工程设计、施工和评价方向的能力,通过深入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寒区工程建设思路及方向。第三阶段是案例实践教学,通过设计寒区工程冻害案例或列举寒区工程冻害实例,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程冻害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等方面引导学生研究和创新。
(二)基于“寒区特色”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
为培养解决寒区工程实际问题的土木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理论学习的检验与升华,实践效果与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的设置密切相关。我院将“寒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为基础实验操作、基地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三个模块。基础实验操作主要针对冻土力学等寒区重点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和创新实验,基础实验主要由教师指定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和内容等,通过基础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基于所完成的基础实验操作环节训练,进一步开展基地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基地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成果,实现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学校通过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设置了寒区实践基地,直接面对寒区工程实际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寒区工程技能与素质。例如: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观测冬季冻土对施工及已有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讲解冻土层上已有建筑物因季节性冻土产生沉降的应对措施,指导学生观察多年冻土层和季节性冻土层的区别等内容,同时安排学生在实践基地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冬季冻土受力性能分析试验。在毕业设计环节专门设置寒区工程项目设计方向,在冻土覆盖的寒冷地区,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建地的冻土层分类、冻土深度、冻土温度等,充分考虑冻土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和施工存在的技术难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要求学生设计时提出防治建筑物冻害的具体方案。
(三)打造“寒区特色”精品课程
基于寒区地域特征,重点开展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冰雪灾害分析、冰雪灾害防护四门课程的研讨与增设工作。在“寒区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一是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整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冗赘,二是要注意课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寒区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除了针对学科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等内容的讲解外,更为重要的是以工程案例形式阐述其在工程项目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这四门课程是“寒区特色”课程体系的代表,以突出寒区地域特点的工程实际应用为教学目的,针对冻土工程等寒区特色课程开设学生论坛,交流课上遗留的问题或表达自己见解,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该领域工程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冻土工程等寒区特色课程的设置,拓宽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口径,根据学习效果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打造土木工程精品课程。
(四)“寒区特色”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整合
基于寒区地域需求,为实现“寒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安排侧重具有“寒区特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为保证“寒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将冻土工程、冻土力学等寒区特色课程充分整合、统一规划。冻土工程等寒区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当前寒区工程建设的需要。寒区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涉及寒区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需的最基本力学知识,同时包括了冻土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寒区环境、冰雪工程、冻害防治、新型抗冻害结构、抗冻害材料等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此外,加强寒区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难点系统化分析。例如:根据寒冷地区钢材的特殊性要求,明确低温焊接施工质量保障措施和使用过程中防止脆性断裂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钢结构课程中的钢材低温冷脆特性,进一步了解施工技术中钢材低温焊接方法及措施等相关知识。通过课程设置整合和教学内容优化,保证寒区特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做到始终与寒区工程领域先进理论接轨,使学生了解寒区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培养寒区工程建设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最终目标。
三、结语
包括试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的完整录像资料。由于破坏性实验复现工作量较大,要求投入经费较多,通过录制破坏性实验教学资料,可以在理论教学和实验之间建立缓冲段,一方面可以作为破坏实验的预习内容,另一方面当破坏性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大量开展时,此视频将作为破坏实验演示型教学内容。
2.开设大批量流水式“小而精”的土力学实验项目
我校拥有土力学实验分室,利用该实验分室的仪器设备,开设大批量流水式“小而精”的土力学实验项目,从土的变形和强度等工程特性方面出发,对武陵山片区的土质状况进行实验研究。该系列实验难度不大,“小而精”,可以大批量流水式展开。
3.实施一批混凝土材料等创新实验项目
在土木工程实验中,混凝土材料实验特别重要。从水灰比的设计,到添加物的称量,再到现场搅拌施工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实验态度,又能展示其大胆精心的设计理念,还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实验项目。3.4开展系列服务地方的实验项目在土木工程实验项目的设置上,要考虑地方需求,依据自身实力和条件,开展一定数量服务地方的实验项目。譬如,开展地方性混凝土设计(粉煤灰混凝土、矿渣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结构无损检测、地基土样分析等应用于地方的服务性实验项目。
4.创新+实用模式的成果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在创新+实用实验教学模式的带动下,累积了一定的实验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卓德兵老师已经开始了实验视频教学的初步探索和研究。其制作的“钢筋拉伸试验”视频改变过去单一的直观演示实验模式,采用多媒体及视频技术,记录钢筋拉伸破坏的全过程。这不仅大大节约了实验的耗材成本,而且让实验的全过程清晰、反复地展现,激发学生对土木软件及视频制作的兴趣。该视频在“湖南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竞赛”直观展现,并助卓老师获得省一等奖。王子国老师带领学生从事防爆抗冲击仿生混凝土材料的研发。该混凝土的制作利用仿生学原理,具有显著的防爆抗冲击能力。这样的研究性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一有空就进入实验室忙着查阅资料、记录数据、制作模型等相关实验内容,改变了过去在学校无事可干,只知道打游戏的懒散学风,同时激发学生认真学习课堂知识的意愿。孙宇雁老师带领学生以参加混凝土设计学科竞赛为契机,从事自密实混凝土方面的实验教学研究,且获得了国家级的实践技能奖。此外,龙自立老师正打算带领学生从事高性能粉煤灰透水再生混凝土的实验研究。陈柯达、周沙溆老师初步进行了土力学方面的实验教学。
5.结语
上文提到,土木工程概预算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理念的落后、动态元素考虑不周、预算操作流程繁杂、编制管理失效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土木工程提高概预算工作质量水平。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围绕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1强化意识影响,重视监督与校审
正确理解、认识土木工程中的概预算工作,并将其看做工程监督、校审的关键环节,核心任务,从理念、意识上,纠正在制定生产经济计划、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认识问题。一方面,坚定“三公”原则,不偏向于“计划经济”,时刻以工程质量额定指标为原则,开展工作,如有特殊要求,工程预算人员应与工程负责人及时取得联系,并针对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尽可能削弱意识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土木工程预概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工作,围绕国家制定的“财经纪律”,制定生产经济计划,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让工程概预算工作起到完善体制、改革建设行为的作用,使其能够正确控制、管理土木工程的流通资金,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意识”的负面影响。
1.2完善编制工程预算的额定体系
针对土木工程不确定干扰因素太多这一问题,土木工程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用一系列改革措施,完善编制工程预算的额定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1充分考虑“动态因素”在土木工程预概算、规划,拟定管理方案之初,预算人员需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按地域分布、经济影响程度,把土木工程中的相关经济元素分类,并确定它们的“风险类型”、“风险度”,为土木工程预算提供可靠的规划、计算、统筹依据。
1.2.2逐步完善额定机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土木工程定额,灵活调整各动态因素的分布和影响范围,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工程的施工难度差异、工程建设的经济影响作用大小、工程预算风险程度的深浅,确定额定标准的最低限额,以及额定标准的变化浮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额定机制的经济效益影响。
1.3制定标准、加强工程概预算的制度建设
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要素固然很难搜集,很给预概算工作带来诸多困扰,但为了要规划工程成本、宏观调控工程的经济发展趋向,工程必须学会正确处理无法确定、验证困难的“工程量”。
1.3.1确立预算科目体系将工程所需的“工程量”罗列出来,根据勘测、考量的复杂程度、难易程度进行编辑管理,制定计算周期,按照定额周期,开展预算工作。如发现工程量存在误差,则需明确标记出来,并记录误差方向,当计算周期到来时,将存疑工程量统一列入计算体系中,如此,可大大降低预概算工作量。
1.3.2逐步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同时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难题,完善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等一系列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1.4完善土木工程概预算相关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培养工作
依靠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优势,改编、整顿土木工程的概预算工作模式,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平台,并与土木工程各施工、管理部门创建信息沟通渠道,让工程变量信息及时传送到预算人员手中。除技术革新之外,土木工程还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人力资源培养活动。一方面,利用技术培训、能力培养,提高预算人员解决复杂经济问题、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拥有预控投资的行为意识。同时,引入资质考核机制,切实落实持证上岗,所有工程预算人员都要参加资格审查。另一方面,让预算人员进入现代化的概预算工作体系,鼓励他们主动改变、完善自身的概预算编制理念与行为模式,当发现管理工作有不足、漏洞时,应及时与工程负责人联系,协同解决问题。
2结论
1加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
土木工程设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加强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设计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工程设计的安全性有根本保证,才能使建筑的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对土木工程安全性意识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两点:以“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作为设计根本,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使用相关规定对设计人员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使相关人员的意识加强;让设计人员意识到土木工程的安全性设计与人们的生命相连,以便提升设计人员的责任心。
2从管理中着手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管理有关系,所以在实现工程方案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有实力的单位和人员来担任工程的管理。由于这些人员或机构实力很强,他们会拥有精良的设备、丰富的经验、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和可行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些条件的管理人员,其素质都会很高,会使工程的各个方面都有保障,当然也包括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所以,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和人员来担任工程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从理论设计上着手
完善和加强设计理论是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必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建筑事故的发生概率。所谓完善和加强设计理论指的是更深刻的理解土木工程的设计结构的概念性理论。对概念理解深刻之后,脑中会有一个已经设计构建好了的建筑轮廓。所以,完善和加强建筑设计理论的理解是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基础和重点。
4重视文件说明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的文件说明主要是对相关施工单位的操作进行补充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文件的说明有所理解,并按照它的指示去执行。所以设计师在书写建筑设计时,应当注意文字的表达上是否够简洁够明了,是否能让专业素养与自己有差异的工作人员看懂。不仅如此,在书写文件时,应当对重点内容加以标注,以便让相关人员增加对它的重视度。在一些比较繁难的工程结构设计中,说明书要更加精细明了,以便保证工程结构性能与预期一样。
二.实现土木工程设计经济性措施
1对成本进行控制
一项土木工程从招标选择到正式实施,需要制定好相应的招标准则。这是保证工程招标过程中公平性,公正性的方法。不过为了满足工程的安全性和公正性,在招标过程中,相关人员会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考虑设计者的方案。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假公济私的现象,并在保证建筑设计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考虑建筑造型的艺术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招标部门在选择安全性高的方案之后,还能减少工程的投入成本,从而减轻了施工的经济压力。
2选取合理的标准图
从分析当前的形式上看,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建筑设计更加规范,也为了减少工程设计者的负担,很多施工招标部门都会以施工标准图来解决上述问题。工程标准图的优点显著,比如减少了工程设计者的工作量、加快工程的施工速度、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起到监督作用等。尽管工程标准图拥有诸般优点,不过却不适合用于复杂度高的庞大工程。若将工程标准图应用于庞大复杂的工程中,则会加大工程资本的投入,并且不利于设计风格的拓宽和建筑设计的发展。所以尽管工程标准图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工程设计中所要求的优点,但还应当合理的应用它。
3与相关部门沟通
工程的成功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所以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多各个部门的沟通力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成功实施,从而在成本和开支上能有所节约。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当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出现拆迁和搬迁的问题时,若各部门之间已经互相传达了,各部门之间就会提前做好搬迁准备,就减少了钉子户的数量,从而保证了企业和国家的经济不受损失。
4重视参数的控制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参数是始终相随的。每一个看似很小的参数,都会对整个工程有所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建筑材料的价格、使用面积等。这些参数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关系密切。如果参数出了问题,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设计上两种性能的要求,进而也就破坏可整个工程设计的预期构想。所以,要想让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两个目标得以实现,重视对参数的控制是必须的。
三.结论
1.1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需有待提高、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序较多,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进行房屋建筑地基的勘察和施工设计、制定施工规划方案,也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在施工阶段,需要选用优质的机械设备,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和配比,而在施工后期,则需要进行施工竣工验收工作,尤其是特殊部位的验收。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施工工序较多、作业人员也比较多,如原材料进场、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等,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人员、监督人员不带安全帽就把进入施工现场,由于土木工程建设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若施工人员、监督人员不带安全帽,则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第二,在钢筋施工中,由于钢筋长度设计不合理,钢筋绑扎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钢筋接头的绑扎,导致钢筋结构不稳定,进而影响钢筋施工质量;第三,由于砌筑砂浆配比不合理,当砌体墙体与砌筑砂浆之间结合后,受温差作用的影响,容易造成墙体产生裂缝,进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1.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项目负责人、建设单位、监督单位及其他管理人员应参与到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但是,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存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周期长、施工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工艺的管理,但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当遇到狂风暴雨等天气时,就需要停止土木工程施工,特别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施工是露天施工,若混凝土受雨水侵湿度,则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结构刚度不能达到规范标准,混凝土施工质量是确保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受环境因素的限制,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难以得到控制。另外,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存在监理机制不完善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监理人员不到施工现场的现象,即使有监理人员到施工现场,也存在监理人员不足的现象,监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业务素质不高,同时监理人员工作负担比较重,这就导致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当施工现场出现问题时,监理人员不能及时到场解决,导致施工工期延长,进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督管理,从而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2针对土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加强土木工程现场施工监督管理,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现场施工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监督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可以让监理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整个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明确土木工程的施工政策,以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为核心,做好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施工设计,制定施工设计方案,相关项目负责人应与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相关负责人应向施工人员讲解需要注意的细节,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其次,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考虑施工中各个工序的管理建设,注重土木工程成本控制,加强建筑原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控制,建筑材料进场前,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材料检验,带检验合格后,建筑材料才能进场,禁止不合格或未检验的材料进场,同时做好材料的记录保存;对于机械设备,在施工前期,应做好机械设备检验工作,选用优质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性能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避免因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而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2提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由于大多数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农村,施工人员的情绪容易工资报酬的影响,若施工人员报酬低,则容易波动情绪,因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人性化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劳动报酬,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加大施工人员的经济收入,通过实行激励措施,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而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培训活动,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在培训活动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监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尤其是特殊部位的管理,当施工完成后,也应加强施工后期的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后,才能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接工作。另外,土木工程建设方应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充分了解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诚信度较高的施工队伍,只有施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