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表面化学论文范文

表面化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表面化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表面化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体地位 创新培养

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人才素质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大学生本科教育中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国内现行本科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里多数学分都是大学生通过课程教学修得的,这意味着应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统一。笔者在“应用表面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同时还要注重课内外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形成课程教学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

1.确定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

就课堂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主人,是主动的求知者。大学生的学习最终是要由他们自己去践行而完成的。要构建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力图使学生主体处于激活状态,能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的空间和创设探究的情境。要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会导、善导,创设民主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就会乐学、会学、善学,学生就始终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2.确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考虑如何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要反映学科的新发展,要有前瞻性。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用发展的观点来学习专业知识,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达到上述教学要求,主讲专业课的教师其科研方向要与授课内容相关,以教研深化教学,以科研丰富教学。为此,我们吸纳了从事表面化学科研方向的教师,组建了“应用表面化学”课程组,其成员均有与表面科学相关的研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向专业直接转化,既突出了专业方向,又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二、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授课教师除了转变教育观念外,还要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外的资源和条件为教学服务,使知识传授与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在课内外结合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从表面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固固界面――摩擦、液液界面――牛奶、气液界面――雨滴、气固界面――雪花、固液界面――锂离子电池,等等)和学科发展(多尺度非均相体系中界面是基本科学问题之一)对以线性尺寸在1~100nm范围为研究对象更加重视,让学生对开设本课程的意义、目的及建立界面观点是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知识点内容。如人们常用“一盘散沙”一词,干沙子是散的,若有适量的水就会成型。为什么要水“适量”?从而引出表面张力的问题或将表面张力应用于生活实际。洗涤剂为什么能洗净衣服上的油污?从而引出润湿、乳化和洗涤等问题。还有当前的研究热点仿生微纳结构具有超疏水性等。这些实用和趣味性强的例子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通过激发兴趣,使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在正式学习课程内容之前就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查寻和进一步了解这些表面现象和问题。

2.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科专业和“应用化学”理科专业都开设应用表面化学类课程。根据本课程的已有基础,按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并吸纳了负责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师形成理工结合的大课程教学组,并把课程组老师的科研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将其中与表面化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教学内容。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有利地保证了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内容的转化,既突出了专业方向,又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例如,在对表面科学前沿和研究进行介绍时,我们选择二氧化光催化材料和低维纳米材料,这样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表面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还能够对表面科学的前沿和研究现状有所了解。

3.学生科技创新实验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验是本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科研思路,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启发学术思维。针对学生的科研热情和新的想法,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申请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目前本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08年起已申请国家级立项目1项,学生参加近二十余人次。校级立项7项,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目前还有部分项目正实施之中。除了参加科技创新外,还有部分同学直接进入老师的实验室进行相关科研实验工作。从已毕业的同学反馈发现,参加学校科研创新的同学进行毕业实验的全过程都比较顺利,并且毕业论文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有的同学还在毕业过程中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

4.学科综合性实验与课程教学相互配套

依据课程建设需要,我们内容在学科综合实验中加入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如洗发香波配方设计及配制的实验,学生自己做出样品并使用,感到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贴近,使学生加深了对表面科学前沿内容的印象,激发了继续探索的兴趣。如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纳米粉的实验,同学掌握了该技术后制备其他纳米粉,并获得了学生创新实验立项资助。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过程中,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的积极性,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既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又要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反常现象中产生新思维,开创新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能力;青年教师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表现

目前各类人才称号、科研项目及成果的数量与质量逐渐成为衡量高校师资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该评价标准的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科研工作、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压力,使其精力不能很好地集中在本职教学上。另一种情况是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和学历的提升,不少教师虽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未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仅仅作为学习者对大学的教学有所体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专业领域实践经验都较为缺乏,教学随意并且不规范。最后较普遍的一种是工科高等院校的大多数青年教师不搞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教学专业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一现实,如何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定位,使其投身于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在学校教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省级精品课程“应用表面化学”课程的建设,本着“欣赏青年、激励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理念,实现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让青年教师融入团队,针对其特点进行正确引导

2008年,面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和理学院开设的“应用表面化学与技术”化工工科本科生专业课和“表面化学”化学理科本科生专业课、全校本科生的“表面化学基础”创新研修课及全校公选的“表面物理化学”研究生学位课的现实,我们以“应用表面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为牵动,从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角度出发,基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教师科研方向与表面化学的关联性,组建了跨院的表面化学类课程教学团队。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中心而形成的课程教学团队,本着“欣赏青年、激励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理念,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学团队成员组成的异质性、互补性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使成员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团队整体绩效最大化。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高首先要解决价值观问题,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并不断精益求精,更谈不上教学能力提高。随着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标准也在提高。要站在青年人的角度,理解其工作与生活上的压力。面对着较大的压力,有时让大多数青年教师无法以一腔理想安心教学、潜心学术。而青年教师通过加入团队,能让其有一种归属感(特别是对国外、校外新来的教师更为强烈),依靠团队力量能部分排解青年教师的生活琐事之忧,对于有些具体困难团队内无法解决的,要作为代言人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早日解决。老教师不但要甘当人梯,还要做青年教师的人生导师,把握年轻人的思想动态,以平等关系与之相处,让青年教师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对待年轻人,青年教师学历高、外语好、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同时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青年教师的优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强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但科研能力强不等于教学也强。要让他(她)们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要把科研强的优势转化成为教学服务,多读些心理学与教育教学类书籍,具有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与教学规律的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让青年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联系在一起,从原来的听课者变为面对学生的讲课者。

三、强化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掌控,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连接教与学活动的结合部。依赖的团队力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加深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强化教学环节,可以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而我们在实践中,对于青年教师采取必要的课前培训与辅导、课后跟踪和考评,在“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上对青年教师给予指导。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指导。讲解教学日历、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的要求,辅导教案编写、讲课方式,说明青年教师授课容易进入的误区,培训授课技巧,包括授课进度的安排、知识讲解的深浅程度、与学生的互动、板书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等诸多方面。

2.过程跟踪指导。首先是与青年教师共同讨论,怎样把握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中关于课程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性和教学要求。在团队内让青年教师反复预讲练习,开展模拟教学,帮助其明确本次课的承上启下作用,在内容上与其他前后课程的关系,把握本课程的全局概貌。现场评述授课过程中的板书要求、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讲课语速要求等。帮助青年教师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亲身体会课堂教学,积累教学经验。不定期进行听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执教能力。

3.开展“精彩一课”活动。老教师以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向青年教师传授讲课方法,对课堂讲授中举例是否恰如其分进行讨论,使青年教师认识到一个举例要做到有助于理解讲授的内容,既要引导学生思考又不能引入歧途。通过“以示促帮,示帮结合”,达到增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效果。并且引导、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学院的青年教师大奖赛,在实际教学比赛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教学科研互动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就专业教育而言,作为青年教师全面深入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这一基本前提已经具备,还要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把自身科研强的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为教学服务。让青年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本专业的基本问题,对问题的由来、形成过程、解决方法都要有所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才有可能做到。特别是专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发展速度之快在很多情况下都要领先于教材乃至教学大纲修订的速度。为避免教学内容的老化与落伍,就需要保持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度,积极跟踪最新学术动态,将最新学术成果及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具体做法为:

1.在观念上让青年教师把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研优势向为教学服务转变。具体的科研项目实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过程,其中包含科学思想、工程技术问题等,要善于从科研项目中提炼合适的科学问题丰富专业知识。同时要紧跟现代表面科学的发展方向,不断转化为适合于授课的内容。青年教师要明确所承担专业课程的定位,了解选修本门课程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特别是专业方向。深刻理解本门课程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内容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单元层次。把传授知识与专业方向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把现代表面科学知识转化为适合于授课的内容。

2.通过讲授课程让青年教师体会到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正如青年教师自己总结的那样,“完成科研课题、撰写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时查阅文献是只注重其文献中的方法、结果、观点,不关心来龙去脉。而为讲好表面化学类课程,促使自己全面查阅与表面科学相关的教材、专著,以教师的身份与高度再看相同文献,感觉不一样了,对表面科学的基本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碰到表面现象问题觉得心里有底了”。利用表面化学涉及面广及在多尺度非均相体系中界面是基本科学问题之一,其学科交叉特色突出的特点,老教师引导青年教师从事与表面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在科研申报项目上加以扶持,同时提供相关的科研硬件条件,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将表面化学基本知识应用于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先后申报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团队成员为完成所承担的国家、省部级课题以及各种横向课题和企业委托课题等,需要深入实践第一线,为授课内容中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了素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3.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丰富课程内容。(1)由于我们要求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要从事与表面化学相关的研究,这就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团队成员在对相关学科前沿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选出精品,丰富了教学内容。将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研做法用于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既突出了专业方向,又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2)教学团队成员在科研过程中撰写发表了相关科研论文,各自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我们以表面化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及表面现象应用为主线,对其进行整合统一,将部分研究成果转化编入为教学服务的配套教材中。

五、要站在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关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是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1.在机制上为青年教师创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哈尔滨工业大学高度重视教学,鼓励成立教学团队。特别是成立本科生院后,结合教师分类管理,不断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教师理性地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教师深入探究、整合教学知识,提升教师应用教学知识、技能的创造性能力。化工学院专门对副高职以上教师设定了教学为主型的岗位,从上岗条件、岗位职责(把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作为重要指标)到职称评定标准,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

化工学院对青年教师从年度考核变为聘期考核,让新来校的青年教师从助课做起,用1~2年时间缓冲,让青年教师充分了解专业情况,经学院及校专家组考核认证合格后才能上岗讲课。特别是鼓励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因为只有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学院对每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要求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并把学院的整体发展与青年教师的个体发展结合起来,使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总体一致。学院要提供配套条件,不断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学院注重引导教师向教学投入,并在聘岗中明确要求全院教师必须从事教学研究,以发表教学论文、教学立项、编写教材、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等可量化衡量的成果进行考核。

2.带领青年教师从事教学项目研究,引导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兴趣。利用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强、外语好的优势,鼓励其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学科发展的先进理念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学改革上动脑筋,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通过精品课建设,引导青年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帮助青年教师申报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总结,促使教学研究结出丰硕的成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好的做法首先在团队内推广。在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青年教师对教学感兴趣,提高其向教学投入的主动性。

3.培养青年教师具有国际化视野。随着办学的国际化,在课程建设上更要首先国际化。学院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进行学术访问,要求出国期间听一门化工类课程,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美国化学会年会)时要与国外同行交流教学情况。让教师走出去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基本趋势,更新知识,拓宽专业方向,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使青年教师了解、学习、掌握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本课程教学团队已分别派出三名青年教师去美国、加拿大的大学进修一年,目前两位已经回国任教讲课,研究性教学理念得到加强,在讲课风格上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课堂氛围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依托课程建设,从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角度出发,基于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教师科研方向与表面化学的关联性,组建了跨院的表面化学类课程教学团队,并获评了省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经过多种措施和多方面的培养以及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团队内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本教学团队成员目前博士化率为100%,自2008年以来,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获得了校教学优秀奖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奖4次,共同编写出版了1本教材,完成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得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

参考文献:

[1] 刘茜,李亚楠.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之路在何方?[N]. 光明日报,2012-05-14.

[2] 郑娟,刘刊,刘文武等.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2):1113-1114.

[3] 陈利华.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75-76.

第3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 教学 改革 探索

前言

中国文化最高深意之所在,在于“中国人所谓通天人合内外,亦可谓即是自然与人文之会合”[1]。中国儒家好言人道,即人文,缘于儒家经典《周易》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在我国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谓与我国传统学说是一脉相承的。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对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的教学,在强调理论的同时,除了要与实践相结合外,还要与人文会合。作者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恰逢盛世,有幸参与学样的教改研究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现以曾讲授过的石油工程专业课《油田化学》、《钻井液工艺原理》及其专业基础课《胶体与表面化学》等课程为例,结合相关课程以及目前已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以及教学改革项目,探索高校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改思路。

一、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

《油田化学》是石油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油田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及原油集输等过程中的化学问题的科学。油田化学其实由钻井化学、采油化学和集输化学三部分组成,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表面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化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油田化学剂来解决油气钻进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改造油层及油水井,改善原油在管道中流动状况,以及分离油气水,提供高品质原油,减少油田采出水对环境的污染。虽然这三个部分是不同的体系和过程,十分复杂,并且有各自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们又是相互关联的,绝大多数体系属于或涉及到胶体分散体系(属于纳米技术的范畴)。

《大学》八条目,以格物致知为先。朱子《大学格物补传》有,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虽然石油工程本科生开设了《胶体与表面化学》等基础课,但实际使用的教材中,胶体理论知识部分中所讲述纳米材料较少,内容较少,且与实际结合得不够,讲授时安排的学时也很少。其实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纳米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追踪了相关学科在纳米技术方面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方向,补充讲稿,完善教案。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纳米技术

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材料涉及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新型材料之一。纳米材料现已发展到人工组装合成有纳米结构的材料。

纳米技术在油田化学中经常用于钻井液完井液的暂堵剂以保护油气层,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可以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催化作用,将采油污水中的油和高分子进行光催化和光降解,使其达到回注地层及外排的水质要求。利用纳米技术甚至可以从水和空气中清除细微污染物,从而提供更清洁的环境和更高质量的水。

三、教改探索

(一)教学探索

作者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学习及科研经验,应用到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在本科教学中,先侧重基础知识讲解,然后再讲授胶体的各种性质。在给硕士生讲授《现代钻井液技术》以及给博士生讲授《高等胶体化学》时,作者也将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引入进来。针对学生们将来的工作,要求学生了解各油田的情况,使每一位学生能更快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工作。

在本科生教学过程,针对纳米材料的特性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可用作涂料,涂层粗糙度小,表面光滑细腻;而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可以防紫外线,可用在遮阳伞的防紫辐射。女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引入纳米材料的化妆品,有同学提到互联网上的天价纳米金护肤品的广告。作者在讲解到《胶体化学》中溶胶的光学性质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金溶胶的颜色。金溶胶粒子逐渐减小时所对应的颜色从红色到蓝色,其实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金属银在50~60纳米时,也可以呈现黄色。学生们看了PPT后一目了然,除了不会再受不实广告宣传影响外,对本课程的学习更加投入了。此后提问的学生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学生们的期末考试成绩普遍好于往届。对硕士生及博士生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一些,除了要求他们对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纳米技术有所了解外,还要求他们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研制出可用于石油工程专业领域的纳米材料。

在针对来自现场的学生进行培训时,作者则是与学生多互动,既了解了各油田的研究现状,又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供参考意见。例如,在讲解部分黏土矿物对采油工程的影响时,特别提到在深部地层的油层有时会存在绿泥石,而绿泥石中可能有一定含量的铁元素,在进行强化采油时,不适宜采用酸化作业来提高原油采收率。一些培训的同学曾在某油田承担过两项酸化作业,但在施工后却发现油井产量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经学习后发现,就是由于未进行黏土矿物的组成分析。

(二)创新探索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中,作者与本科生一起完成了“钻井液用超细颗粒的研制”。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本着“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不以师自居,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同时检索文献。用孔子的五步学习法启发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与研究生们一起研制出了多种钻井液用超细颗粒,并获得黑龙江省石油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学校的教改项目中,作者还与其他师生一起共同学习和共同实践,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四、结论

钱穆先生曾说:教与学平等,共一业。师与弟子亦平等,共一生命。教者学者在其全人生中交融为一,始得谓之是教育[1]。作者一直认同钱穆先生的“能于教者中得一学者,则成为一不寻常之师。终其身惟有一大事业斯曰学”。孔子也说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我等虽是教者,但应以学生为本,同时也以学习为终生职业。

[参考文献]

[1]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第二版.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p38-6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