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行为导向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行为导向教学法”兴起于德国,是通过行为活动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针对性强,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兴趣得到提升。通常运用此方法教学时,是围绕一个课题、项目展开,通过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创新探索。其过程包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模式下,有以下具体的方法模式可供参考。
1、项目教学法
该方法是将具体的项目或者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手机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完成过程当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咨询、评价、指导。
2、案例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对一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利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当中的任务,让学生在这种情境当中使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职业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职业技术的熟练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以“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要尽量以平等、朋友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安排,过程当中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行为活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具体应用探索与分析
2.1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具体应用的探索
2.1.1.精心设计项目
行为导向教学法,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一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的不同,项目的设定要基于其专业实际岗位的相关项目。项目的设计要尽量涵盖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所有知识点。项目的设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必须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岗位特点,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项目的难以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让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开发的资料有能力自主的去开发。
(3)、项目设计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确的引导学生按计划完成项目。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和充分发挥自身所长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笔者的探索案例是以“世博风采宣传”为题目的一个word图文混排项目。要求学生用上前两单元所学知识和预习的即将学习的这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word图文混排,并尽量做到美观大方,符合实际宣传需要。
2.1.2.分组教学
为了提高效率,尽可能的让每个同学都能最充分的参与到项目当中,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成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超过五人,并由成员推选出小组长,然后进行项目的分析和计划,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完成项目。
2.1.2.过程控制与项目成果评价。
在项目教学法当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咨询和引导。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资料查询的线索和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现场指导。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时刻牢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的不干扰学生的分工和思路。但是,要留意各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和疑难困惑,发现问题的时候,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学生解决困难,或者具有普遍存在性的问题,可以集体讲解。
笔者在这一项目教学当中,仅提供了相关的材料来源网站。绝大部分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很好,一部分小组遇到了问题之后,通过翻书、上网查询来解决,并没有直接向笔者咨询。这一点儿很值得表扬。大部分的小组遇到的问题,通过咨询解决之后,也能够做到不犯第二次。学习效率极高!
最后项目成果评价,在鼓励与肯定了学生的同时,又对其项目开发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同时,对新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述。而通过动手实践,学生有了兴趣,心中存有了问题,针对性比较强,所以听讲认真,学习效率非常高。
2.2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当中的应用探索。
2.2.1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或者是创建,要具有代表性。对案例当中的错误设置,要有深有浅,生动形象。太简单和太难都不容易起到该有的效果。笔者实施的是excel案例教学。设定了一个成绩单。其中有几处表格计算及设置错误。
2.2.2分组讨论案例。
分五人小组进行案例的错误的寻找和改正。过程当中教师仅仅稍加引导即可。然后再进行问题展示。一个小组说出一个存在的问题,并派代表进行实际操作改正。
2.2.3最后,需要教师将错误进行总结,并演示最标准的改正方式,同时结合案例进行知识的灌输。
2.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当中的应用探索。
2.3.1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设计和选择任务是教学方案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务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难度要适度,不能太简单,否则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欲望。太难也不行,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笔者在课堂上是使用了power-point的实际应用任务:让学生自选一个题目,制作一个不少于十页的ppt文件。
2.3.2任务分解。
对于一个任务,不光有笼统的布置,还需要教师进行简单的分解,以方便学生完成任务。要知道,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地方,教师要预见性的帮学生初步解决。而在这个powe-point任务当中,笔者将任务分解为:一、创建ppt文件,新建足够的空白ppt页。二、将搜集的材料的图片用画图工具进行简单处理。三、为幻灯片的文字图片添加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果。四、创建一个交互式的ppt文件。五、加入一个超级链接。通过任务分解,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工作更加调理,提高了效率。但是却没有减少知识的学习。
2.3.3任务结果评价。
任务结果评价时,要遵循“实事求是”和“鼓励”的原则,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且让其建立自信心,同时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与评价相匹配的就是紧接着的结合所做任务对于知识的系统的讲解。因为有了任务先行的基础和对部分问题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非常高,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模拟教学法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2.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4.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达到培养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5.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而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种方法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
三、行为导向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比如在讨论如何回避汇率风险问题,有的同学投资强势货币,有的同学钟情于长期储蓄,有的同学采用组合投资,等等。众说纷纭,精彩纷呈。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所有六个环节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方案,独立地作出决案,独立地实施方案,独立地反馈信息,独立地评价成果,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每当碰到新的任务时,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比如处理顾客的投诉,有的学生认真倾听顾客的建议,有的学生仔细地研究消费者权力保护法,有的学生亲临现场,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终确殊途同归,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办公室中或者在模拟公司里工作,要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仓储部门、会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轮岗,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在采购部门,学生会面对不同的供应商,需从中做好正确的选择;在管理部门,学生会面对工作人员的不同方案,需从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会计部门,学生会面对延迟交款、拖欠交款等各种情况,需从中做出相应的对策。
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不断地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地作出新的应答。比如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能采取划一的应对方法。
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
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挫折承受能力。比如要求每个同学在半天时间内推销十斤大白兔奶糖,有的学生很快就推销完毕,有的学生磨破嘴皮还是推销不出去,最后只好推销给自己的父母。推销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只有自己最有体会。但是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推销的基本技巧,而且提高了挫折承受能力。
6.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由于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比如学习营销技术,就要涉及营销学的知识,管理学的知识,法律学的知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心理科学的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而是获得综合知识,获得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用具,利用图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幽默性;利用名人名言、诗词等增强艺术性、思想性;巧妙运用以上要素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活动中,体验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内外认知;在模拟活动中,知行结合,使听、说、读、写、算、推理、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极富个性的认知能力,更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个黑板的原始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化、多样化的转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因此,综合利用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仪器,不仅能使课堂组织形式新颖、逼真,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更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现实的幸福,学会认知,学会生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7.
[2]studa0714编辑.行为导向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3]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程序设计;教学案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应用专业也成了热门专业,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VisualBasic语言以其易学易用和功能强大,而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等特点,而深受使用者欢迎。因此,其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高级程序设计课的首选。VB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要对用户需求及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再加上计算机软、硬件快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学生还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的思想。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难以做到。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本文拟就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程序设计(VisualBasic)教学中,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其目标层次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方法层次是人的行为活动。即: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即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为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能力、个性能力),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VisualBasic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类教材大多与其它学科式的教材一样,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教学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适用于“循序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教材为例,从语言基础、流程控制、过程与数组、窗体与控件、对话框设计、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设计等等,分章编排,在每一章的内容里,也同样按线性方式展开。如果,在教学中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章节讲授,势必降低的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也缺乏趣味性,这不但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得教学双方都陷入困境,而且,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和运用技巧。这样的学习,是很难面对今后职业的。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比较成功的是运用以课题或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学习知识、在综合运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程序设计知识本身,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程序设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可行性
《Visual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涉及许多抽象的术语,如:类、对象、过程、语句、控件等等,还有大量的开发工具的使用。仅就VB的开发环境为例,其中就包含了:窗体设计器、代码编辑器、对象浏览器、属性窗口、工程管理器、工具箱、菜单、工具栏等等。掌握和熟悉它们的最好,就是在不断的结合实际的“案例”(案例教学法)或“课题”(项目教学法)的操作实践中去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程包含在两到三个综合贴近实际的项目,给出案例,再把这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或模块)。例如:以开发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一个综合项目(教师首先给出案例演示,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再分别以“登录窗口”、“查询窗口”等为小项目进行设计开发,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在设计“登录窗口”的项目中,学生可以掌握“文本框、标签、命令按钮、属性设置、变量命名规则、变量定义、变量数据类型、变量的声明语句、赋值语句”等相关知识群)。学生在具有目标明确的项目驱动下,以“做中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关键能力。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在开展项目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包括了计划、实施和检查及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它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整个过程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个项目教学法的简案。
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VisualBasic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项目的实施过程
三、需要重点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教师,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导向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及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意味着抛开语文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规律,越俎代庖地给学生传授专业课,而是要了解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寻找语文和学生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寻找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契合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服务。
2.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决定的
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应该是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依据。关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的问题,经调查研究表明:用人单位不单单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发展能力,因而培养综合能力中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正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3.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决定的
中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课,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让学生学有所用
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举例而言,教学撰写求职信或应聘书时,可以结合就业面试训练,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来带动弱势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2.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仍以劝说口语教学为例,可以是老师给定训练题目后,调动学生自己寻找、摸索劝说方法,互换角色进行练习,自己体验并归纳劝说方法和技巧。甚至可以在确定了劝说这一学习内容之后,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劝说题材或自己学习、生活中碰到的最想解决的劝说问题设计成训练题目,课堂上学生互相出题,模拟训练。这样,所学内容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期待解决的,学生既是问题的回答者,也是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地位及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再者,让学生自己寻找学习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态度。
3.注重教师的言传与身教
在组织和引导的方式上,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言传”的话,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则应该同时注重“身教”。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者、示范者,教师应该主动进入教学情境中,用参与活动的方式给学生作出示范。比如在面试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模拟考官角色来考学生,更应该模拟应聘者角色给学生作出示范。教师的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自己的示范来启发引导学生,纠正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中的失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 行为导向论 应用文写作 教学实践
应用文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直接为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用文作为管理国家、处理政务、传达信息、组织策划、推广成果、发展科学,以及人们在社会、思想交流中使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替代的重要传播手段和工具。人们在现实社会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应用文。例如,秘书要为领导迎来送往准备欢迎词、欢送词,各种会议的祝词、答谢词等;一般工作人员要写邀请函、感谢信或生产、学习方面的汇报;搞经济工作,要懂得写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经济合同、产品说明、经济活动分析。又如,个人生活中小至手机短信、求职简历、消费投诉,大至劳动合同、劳资纠纷、官司诉讼等,哪一样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可见应用文写作已走向各行各业、走向社会、走向民众。应用文写作作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直接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素质教育、人才与社会适应等紧密联系,增强教学效果,强化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将成为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
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如何提高大W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呢?笔者将借鉴行为导向论的教学理念探索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实践。
一、行为导向教学论的教育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行为导向教学做了如下阐释:“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1]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其核心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行为是活跃的、显性的。
行为导向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强化。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行为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中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指导学生探索。
行为导向教学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行为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种教与学通常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2],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为导向论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能力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要求学习在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应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任务的真实性使得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其具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解决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因此容易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此外,任务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总之,行为导向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发生根本的变化,即由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主持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行为导向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课堂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目的可循,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东想西想,以此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
二、行为导向教学论的组织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论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活动引导着教学过程。上海马庆发教授认为:“行为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3]具体流程由目标导向(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分组活动)、反馈互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自我评估)四个方面组成。
我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公共课,面向全校大多数专业开设。针对不同的专业创设专业情境,设定具体任务,将本专业需要讲述的重点文种贯穿于整个情境中。比如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重点应讲述经济类应用文写作。针对秘书专业的学生,则重点放在公务文书的学习上。假设宏远公司打算拓宽业务范围,拟在另一城市建立分公司,现在需招聘四名优秀人员负责该项工作。根据此情景具体组织形式如下:
首先,明确目标。目标是行动方向。应用文写作难就难在学生写作往往无的放矢,为写作而写作,学生无法真实体会工作情景。运用行为导向教学论,教师结合上述情境告诉学生在完成该项任务中将涉及的文种:计划、通知、求职信、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策划书、广告设计、感谢信、总结等,这样便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这次活动中需要做什么。本环节主要运用行为导向教学论中的项目驱动法,使学生带着项目即任务学习。
其次,学习指导。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扮演宏远公司,另外一组扮演应聘者,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讨论、共同拟稿、修改等环节的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本环节主要运用行为导向教学论中的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上文中的应聘者、企业老总等。表现方式可以多式多样,如可模仿电视台综艺类节目、新闻会等形式。整个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全权负责,教师只发挥顾问的作用。
再次,成果展示。通过模拟训练,要求每小组将每个环节所涉及的文种展示出来,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风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断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最后,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关键,在评价中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来,引起学生的重视。第一环节由学生自评,自评阶段能够看出学生对某个文种掌握的程度;第二环节进行互评,这一环节能够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最后由老师总评,教师对各组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共同错误,表扬优秀作品。老师总评起到补充和强调的作用,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主持人。
三、行为导向教学论的启示
行为导向教学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引导、以情境为激发、协作交流、教中学做的原则。为了体现以上六大原则,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重要,不同的教学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应用文写作难就难在内容比较枯燥,写作没有真实目的,为写作而写作,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景体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在行为导向教学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使用指导式和咨询式教学风格进行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真实的感受。采用指导式或咨询式教学风格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生相应的变换,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或咨询者,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其次,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教师应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二)教师应扮演好主持人角色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自我,因为“自我认识是教师了解自己、获得自我接受的正确态度的最重要条件”[4]。根据角色理论,“自我认识的过程就是角色定位的过程。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完善教学评价制度”[5]。行为导向教学论要求教师扮演好主持人角色。行为导向教学论中的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掌握职业技能。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必须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好主持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节目,控制好节目的进展,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和学生一起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时教师要当好助手并不断地鼓励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完成目标任务。当好主持人的另一点是认真听取学生的展示。行为导向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完成目标任务后必须展示自己的成果。当学生展示成果时,教师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表述,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最后的综合评价做准备。当好主持人是一种较高领导能力的体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例如在学习合同写作时,教师用10分钟时间告诉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经过讨论签订一份合同。学生利用20分钟的时间商讨合同的内容,利用20分钟书写合同,利用20分钟展示作品,最后30分钟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合同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学生以团队形式学习
团队学习教学模式是2002年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的拉里・迈克尔森等学者正式提出的,他将商界团队运行模式拓展到课堂教学中。团队的组成要素包括团队规模、角色、领导等。具体而言,学习团队的规模以2~6人为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任务或情境安排合适的人数。所谓角色,即在团队中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在进行角色分配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使团队高效运行。所谓领导,即能够组织或控制团队有序运行的人员。
以团队形式学习蕴含互动、互助、协同、展示等多种元素,为了使团队更优秀,首先,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有责任意识,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团队做出贡献,提高团队的总体质量。例如在写作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如果某些成员没有完成,不仅影响个人的成绩,而且将影响团队后续的任务完成,往往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因此学生会产生责任意识努力完成。其次,应避免团队中出现小联盟,例如男、女朋友或基于其他背景因素形成的小团体。在团队中若出现小团体,显然不利于团队的高效运转。
在应用文写作中,以团队形式学习具体表现为:先熟悉写作要求,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合作写作,最后进行评价。这种团队形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合作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切身体会到自己需要学习,更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在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发展,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合作与交往的现代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论运用于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切实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任务驱动和项目活动中轻松学会应用文的写作,同时个体的行为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海霞.应用“行为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影视创作能力[J].学理论,2010(23):291-292.
[2]徐吉生.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75-21.
[3]赵志国,汪伟.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汽车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2):82.
[4]蒋衡.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72-77.
关键词:问题讨论;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基础概念和规律,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以问题讨论式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内容。因此,分析以问题讨论式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方法,对实现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实施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前的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
在实施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前,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作为评判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2.选择讨论问题
高中物理教师在选择讨论问题时,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能力水平,把握好讨论问题的难度,注重讨论问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问题。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讲解“圆周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自行车转动与变速问题,这样的讨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3.制定讨论规则
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发言不均衡、组织不力和讨论无序等问题,所以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围绕这些问题制定一些讨论规则,以保证问题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明确小组成员在讨论时的责任,有条不紊开展问题讨论;明确讨论的内容,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观念等。
二、以问题讨论为导向教学方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合作性原则
三、以问题讨论式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2.加强小组合作,组织有效讨论
很多学生由于学习较差或者性格内向,不愿意在讨论问题时发表看法,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讨论,以提升问题讨论学习的效果。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讨论分析问题:①哪些方法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②如何知道是否存在感电流?③感应电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会减轻学生的紧张感,自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而使讨论学习更有成效。
3.交流讨论成果,重视信息反馈
在问题讨论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成果,彼此分享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对讨论问题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表现,学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归纳总结的讨论成果等,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依据信息反馈的结果设置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分析讨论的成果进行回顾,从而将物理知识进行内化吸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注重评价考核,强化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在问题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讨论交流的成果,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以正面积极的鼓励为主,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需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等,并且将课堂评价与书面测验相结合,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让学生认可评价的结果。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以问题讨论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赖佳颖.高中物理讨论式教学实施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一 、校长应是校本教研的指导者
校本教研作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校长要亲自参与制定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建立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参与备课。校长应主动参与教师备课过程,实现与文本、教师的交流互动,从而熟悉教材,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思路以及教学意图,再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领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上的指导,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的能力。
(2)深入听课。这里的“听”包含两个层面的行为:第一个层面指的是听课。听课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听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贯彻了设计理念,是否实施了“以学定教”;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的状态与效果。第二个层面指的是倾听教师对所听课的评议,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以便自己在评课时做参考。
(3)指导性评课。对评议要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原则。一方面要肯定优点,另一方面要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看教师的教,从四个维度”观察:即①组织能力、②调控能力、③教学机智、④教案设计。二看学生的学,从四个状态观察:即①参与状态、②交流状态、③思维状态、④情绪状态。
(4)亲自示范。校长亲自执教方能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的预设才能科学合理。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才能驾驭自如。更重要的是,校长身在课堂,才能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成为学校课改与实践的领路人,只有校长敢于亲自示范,教师才能信服,指导才会有效。
(5)专题讲座。校长可结合自身学习、研究的感悟,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在理论层面上对教师进行指导,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二 、校长应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
校长,应该积极创设“校本教研”的土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成长提供服务,做好组织工作。
(1)参与“校本教研”的活动。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去“观课”,参与“议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评价,而是一种引领和激励。校长与教师一起分析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一起预设教案、一起进行评课议课,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动态,使自己的引领有一手原始素材。校长对“校本教研”的关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校本教研”才能正常开展。
(2)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氛围,是需要规则来保证。在制定学校的“校本教研”奖惩制度的前提下,校长首先要带头进行“校本教研”,做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使自己成为举着“校本教研”旗帜走在教师队伍前面的领路人,带动其他教师也来参与。为此,校长要重视建立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保证校本教研正常、有效地实施。同时,也发挥了校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示范作用。在校长的带动下,让教师渐渐地关注自己的课堂,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刊物,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3)追求“校本教研”的实效。教科研应是用实践中提炼出的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促进教师业务业能力的提高。为此,“校本教研”应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发挥其应有功能。将教师总结出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推广,整理好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方案进行展示。同时,要鼓励教师多进行反思与总结,多写一些教育教学论文,这也是“校本教研”一种形式,而且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的发表就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之一。同时,我们也需要开展一些理论的学习,开展一些“教师沙龙”形式的讨论,走“实践——理论——实践”的不断提高的路,促使教师尽快地成长。
(4)注重“校本教研”习惯养成。“校本教研”活动不要虎头蛇尾,需要建立长效和持久的执行机制。要制定“校本教研”计划,依据计划开展活动,进行相关的训练,促使教师循序渐进地积累素材和经验,养成“校本教研”的习惯,不再把教育教学研究当成一种痛苦的事,而是当成一种享受。我们要以“校本教研”的常规为抓手,开展“集体备课”、“读书沙龙”、“教学比武”、“教学论坛”等活动,形成学校自己独特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厚底子——更新教学观念,夯实专业基础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的研修制度,是推进课改实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精品讨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新课标》及《新课标解读》等有关课改专著;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等。其次是贴近教育教学,总结成败得失。教师应认真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如教学手记、叙事研究、片段设计、教学设计、情景设计及个案的反思等。同时,教师在学习和反思时都要做到仔细咀嚼、再三玩味、反复推敲,而不是自我封闭,固步自封。
二、架梯子——铺设磨练台阶,实践课改理念
我们本着学习新理念、演绎新教材、打造新教师的宗旨,以新课程培训为载体分三个阶段进行提升。第一阶段围绕“活化教材解读,优化教学设计”的主题进行审视教材。第二阶段围绕“聚焦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的主题组织教学实践。第三阶段围绕“解决教学困惑,提升课堂实效”的主题开展专题教研。
三、引路子——注重课题研究,确定科研目标
教师应把握课题研究的过程性、价值性、引领性和专业性,注重课题研究的组织、操作、督查和档案袋动态管理,力求在优化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策略、学习效果测评、试卷命题导向及课堂评价标准等方面为教学素质提升服务。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是新课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在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试图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方面来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其专业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认真分析与研究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与教材改革。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区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区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全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工作重点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重视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的关系,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引导各校生物教研组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重点围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整合各类课程资源,设计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创设条件,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案例点评、联校合作等多元化的研训活动,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中学生物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等专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
(3)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4)抓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做好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物构建思维教学文化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和有关省教研课题立项与研究工作,做好有关学校其他生物研究课题的服务和指导,加强课题组间的交流与研讨,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工作。
(5)关注生物课程基地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引导基地学校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其提升示范与辐射能力。
(6)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教师发展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发挥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名教师和校长学科基地等的作用,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7)总结课程改革经验,扩大经验或成果的影响力。教师要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生物专业期刊投稿或参加各项评比,将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评价研究和课题研究等成果显性化,扩大我区中学生物教学的影响力。
2、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
(1)构建区域性教研、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的教研互动平台,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2)积极参与联校教研活动,开展“同题异构”和“主题研讨”等方式的教研活动。
(3)积极推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一是适时开展学科教学调研,推进教研组建设。二是据“xx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xx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专题(课题)研究为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创建有个性和特色的市、区先进教研组。
(4)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教师间差异,充分发挥这种差异的资源作用,了解教师发展中的需求,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
3、改进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在认真分析和总结17届生物学科高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近几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命题的方向,深度解读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并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高三复习教学研讨,重点是进一步明确考试说明之要求,探讨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认真做好高三调研测试的阅卷和分析工作,并参与做好对学校高三教学工作的调研。
(2)积极参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重视对初高中生物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引导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体现生物学科的特色和教育价值。
(3)各高中积极做好2018年省生物奥赛的备战工作,争取在获奖学生的质与量方面有所突破,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做好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轮专题调研工作。研究并探索高三一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
2、高中生物课题组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市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初高中)。
十月份:
1、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江苏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无锡)
3、组织参加市课程基地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高中生物主题研究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xx地区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第一次研讨活动。
3、组织开展区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4、推荐我区教师论文参加xx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活动。
5、组织参加市青年教师论坛活动。
十二月份和一月份:
1、组织参加沿江七市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
2、学科教学调研。
3、组织参加xx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4、高中生物课题组主题沙龙活动。
一、倾心于无私奉献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他们经常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师德征文汇编》,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以身边人为学习的楷模,敬而思齐。《师德征文汇编》中有一文《不辞长作育花人》,介绍钱国雷老师克服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种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华岩老师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民主评议中学生满意率达100%。在他们的率先示范下,全体语文教师都化大量的精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坚信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
学校有很多父母离异、单亲或成绩差、行为习慣差的“问题学生”,对此,我语文教研组开展“一助一”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帮助一名学生,以谈心、家访、资助等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帮困、关爱工程”活动中,全体语文组教师踊跃参加,为王奇、薛倩霞、诸国成同学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集体还被评为**度武进区级“青年文明号”。
二、立足于常规贯彻
《**市中学学科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具体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一级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研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出优秀教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积极“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努力探究新课程改革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配合教科室对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新教师利用暑假、双休日进行岗位培训,走出去“取经学艺”,并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立足于团结协作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为此,语文组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实”。
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至于教学方法,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④备课组一周定时活动一次,共同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同年级老师一周至少互相听一堂课,听后认真评议,共同探讨适宜的教法。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质量。我们特别注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包括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课后及时组织评议,大家本着学习提高的原则,谈感想,提建议,热烈发言,毫无保留,教研风气浓厚。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近几年,语文组老师相继退休,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现在语文组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只有三人,能否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养好一代新教师,这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业务进修。现在我组有2位老师在读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4位老师曾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大部分老师本科函授结束。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竞赛活动中展风采。
通过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组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师分获高中组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张同江、华岩、陈洁等五位老师的课都被评为优秀级,受到区教研室庄焕方主任的好评。
同时,我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高二(5)班的钱华同学在“**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校内03年9月-12月,围绕课题“生活化、创造性高中作文“开展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晚报》录用;初一、初二年级举行”名言警句默写比赛;全校举行“钢笔字比赛”;04年4月配合政教处开展了“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高一年级结合教材,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以“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风小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专注于教学研究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语文组重视引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全组成员参与省级课题《由“维持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研究》。全组成员参与武进市级课题《课堂目标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尽量做到目标要能够体现发展差异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参与,建议老师少讲解一直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我们根据“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加以适当点拨,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武进区级课题《初中语文开设课外活动课的研究》,这项课题已结题,获武进区评估二等奖,另外,高中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区教研室申报,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钱国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师开设作文公开课,探究新型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想底蕴。认真指导学生创作,在多篇学生习作在《**教育》上发表。
课题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活动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语文教研组也蔚然成风。03-04学年各级论文评比中,有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另有多篇发表于报刊。
六、着眼于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的“素质型”人才的现代化教育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语文教研组积极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具体做法是: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论文关键词:场域,前言课,策略
新课程教学改革给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如:充分运用案例来呈现理论知识,使课程的学习趋于生活化、现实化;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等。然而,要在教学中顺利实现这些变化并非易事,特别是对高一新生来说尤其困难。
一、场域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政治学科本身而言,初、高中两个阶段差别较大。首先,从教材来讲,与初中的社会学科相比,高中政治教材不但是独立编制、自成体系的,而且在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其次,从考试方式来讲,与高中闭卷考试不同,初中阶段期中、期末考试直至中考,社会学科都是开卷考试的,这直接导致“学校忽视、家长轻视、学生无视”等现象的出现,进而割裂初、高中政治课学习的有效衔接;最后,从教学目标来讲,初中教育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高中教学则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鉴于上述问题,随着教育场域的变化(即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网络,本文主要指初中学习环境和网络向高中学习环境和网络的转变。),如何上好高中政治前言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高中政治课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场域变迁后的前言课现状
对于高中政治前言课,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育教学论文,究其原因大多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没什么可说的,内容、具体的学习方法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展开;其二,内容不怎么重要,几乎没什么考点,讲不讲无所谓;其三,课时较紧,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花在“前言”上,不划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还在向教师询问高中政治考试是不是还是开卷考试?课本内容是不是背背就行了?单从这一方面来讲,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认识就存在偏差和误解,学习方法仍固守在原有的思维印记中。因此,作为高中政治课的处女之行,上好政治前言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究竟前言课该怎么上?笔者通过个人的教学实践,把前言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展现。
三、场域变迁后的前言课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力,也是推动学生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措施一:在高一《经济常识》前言课中,笔者出示了“缘聚政治课”的课题,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这一课题所吸引。因为这样的课题容易从情感上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产生心理上的互动效应。接下来让学生对于今后政治课的期待畅所欲言,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设想,从而更好的加深师生交流,从感性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新老师、新课堂的期待和兴趣,使今后的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措施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来自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感性事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寓教于乐,更能在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乐趣。我以“在暑假生活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时政?最感兴趣的国内外大事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开场白,引起同学们一片热议;我接下来提出要求:首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写下来;然后形成四人讨论小组,相互交流,共同商定一个主题;最后确定一位代表发言,班级分享和评价。在该互动活动中,独立思考是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避免学生的依赖性。组内交流,共商主题,就是防止在“所谓”的讨论中漫无目的的“闲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是在共同解决一个问题”。除此之外,也给学生一个先期导向,让学生初步感知到高中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为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班级对小组的评价。这一过程解决了课堂秩序和课堂讨论、有效学习和过程功能的矛盾,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措施三:结合各小组的发言,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变化,将备课过程中准备的一些假期中国内外发生的时政新闻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其中涉及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既有经济现象,也有政治现象、文化现象,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笔者进一步追问:“在上述现象中,哪些属于经济现象?”此时学生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分辨经济现象中,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这一过程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育教学论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养成关注时政,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理解内容 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这节课在知识点上,要完成“经济”这一抽象概念及经济知识重要性的教学。特别是“经济”概念,它就是一条知识脉络,贯穿《经济生活》的四个单元。如何突破?
措施一:如何识别经济现象呢?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与钱有关的现象。”一方面,肯定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下发《家庭经济生活问卷调查表》,通过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得出,我们的经济生活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框的学习内容上,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钱能干什么?”,“钱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干什么?”,“如何花钱?”,“如何挣钱?”,“如何管钱?”。这些问题贴近生活,与实际关系密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纷纷给出了意见,在此及时回归教材,让学生结合教材当中对于经济概念的解释,从具体到抽象,达到明理的效果,课堂生成较为自然。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一概念,去理解分辨哪些时政新闻属于经济现象,又从抽象到具体,这样一个演绎过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又还原到现实生活中,真正让其感受到学习高中政治课的有用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措施二:讲述本地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经济故事:被人们喻为“江南鸡王”、“老板的加工厂”――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发展历程。短短的十年来,已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60多个城市开设“不老神鸡”连锁店,有专卖店600多家,不老神造就了28个百万富翁,实现6000多人的就业。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一家全国性的连锁经营企业。让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知识,经济知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而且让学生感受经济知识有用、不难,有研究价值,初步感知这一经济现象背后蕴藏的经济知识,从而产生以经济专业的视角思考经济问题的需求,为学生今后主动学习《经济生活》打好基础。至此,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比教师单纯讲述该课程的重要性效果明显。
(三)、掌握方法 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复杂情感的人,前言课所要实现的目标不但要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要培养学生对经济知识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性思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对社会经济现象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的情感需求,通过讲述不老神的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以及公民更多的社会责任教育教学论文,并将其转化为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前言课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对高中《经济知识》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有所了解,从而实现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就学习方法适时导入。向学生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预习,完成教材知识的梳理。(2)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困惑,发表观点,参与小组活动。(3)关心时政,理论联系实际,能为教学提供很好的材料。其实,这里不仅是为学习《经济常识》导入方法,也是为整个高中阶段政治课的学习导入了方法。
一节课要完成以上目标,必须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太多的教学信息资料,但必须典型,因此教学资料的选择很重要,这是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现成探究的最主要的前提。不需要有很多的课堂问题,但应该有一组逻辑性较强的启发性问题,既能节约时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前言课,从学科教学来说,是整个高中阶段政治课的第一课,言的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言的能否感受到学习的意义,言的能否引导教学的行为,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政治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愿我们一起开好头,上出前言课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葛步红.上好《思想政治》的前言课.思想政治课教学[J].2006(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3][法]布迪厄,华康德.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校 知识产权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38-01
目前,负责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教育部和知识产权局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主管单位对知识产权所规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高校知识产权意识的觉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地推动了知识产权在高校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较短,加上历史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高校里,知识产权工作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虽然数量上已经有一定的提升,但知识产权本身的巨大经济力量并未发挥出来。根据官方统计的相关数据资料,2000~2004年间,我国高校范围内共申请专利18000多项,拥有专利数量8000多项,而其中专利的实施量仅有1900多项,只占到专利拥有量的22.8%。2000~2004年这五年时间里,我国高校申请发明专利占到申请专利总数的62.3%,许多申请成功的专利往往由于多方面因素陆续“流产”,并未能投入市场生产。加强知识产权经营工作是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但存在着不少困难。
一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数量不足
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结果显示,高校的经费投入中,企事业单位的投入基本不超过30%。高校科研队伍力量有限、规模小,缺乏合作,难以独立完成较大型技术的开发任务,即使部分专利项目能够产生社会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具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了解,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些项目申请了专利,但实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高校只关注到论文、著作等形式的名誉产权,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这和我国目前大力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开展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不符,对于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二 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引导,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校陆续制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办法。为了鼓励高校教师去积极申请专利,高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将专利成果计入工作量,或作为晋升条件等。这些鼓励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却也造成片面追求数量的不利局面,专利项目的申请与投入生产并没有形成齐头并进的理想局面。2003年,我国在对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的调研中发现这样的普遍情况:高校申请专利的动机中,出于独占市场的目的所占比例不足1/3。不少研究人员错误地将专利视作荣誉或晋升职称的资格。这种情况下,专利与论文不正确地等同了。也很少有研究人员费心费力去将专利投入市场或生产,造成专利使用率低的局面。与美国的许多高校不同,尽管我国高校在专利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在专利的投产、经营管理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三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现象,分析其深层原因,首先,高校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维权意识,没有有力的制度保障所有者的权益,一旦文章公开发表或参赛,细节内容公布于众之后,就没有了独特性,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其次是高校人员日常的交流、合作、社会兼职等工作中,技术合同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企业直接占有了科研人员的技术成果。再次,我国高校研究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无法保留很多核心的科研成果。目前,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体系,但并没有形成实际可行的实施细则,执法、维权等环节力量薄弱,现有的很多法律还不能很好地处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侵权行为和仿制产品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极大地削弱了高校对知识产权经营的热情。即使诉诸法庭,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使得研究人员对申请专利和将专利投入生产、投入市场望而却步,选择观望态度。
四 产权不明,难以建立研究成果的产出激励制度
自1980年开始,我国大学课程逐渐出现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正式实施,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0年的时间了。经过30年的成长,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与理工专业有所关联,也逐渐渗透到农林、艺术、文科、体育、医学等学科,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计算机基础教育系统从一开始陌生的接触,到如今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涌现了大批高质量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大学生在接受大学计算机教育之后,能够更好的融入工作中去,进一步使得我国各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迅速成长。这件事极其具有价值性。目前,怎样才能更好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相关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元化的研究角度,结合大家的意见,共同讨论其结果,发现问题。作者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看法,发表一些经验,供大家交流。
一、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开展传统的基础学科有共同性,需要同学进行课程谈论与教学来的研究,由于计算机课程对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价值性,等同于其他基础学科的课程。学者可以立足计算思维本质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大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究,分析各个领域的学者应用计算机课程的程度,基于计算机的应用而设计课程,符合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的设计,计算机课程在与其他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要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研究出其教育方法,供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作为基础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与相关教育专业人才共同组成了计算机教育的基础研究团队,其中研究者需要对计算机以外的领域有所涉足,并且掌握其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分析不同课程的教育目的与内部结构,并且要深入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根据其专业所需的人才条件实现新型的人才定制,以开设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与选修课培养方案。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受到的重视不够
现如今各个高校的院系都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其经过教务部门与计算机中心进行统一课程开设,结合计算机公共课团队与计算机专业院系,并且根据其专业背景对其计算机公共课进行合理的教学阶段划分。面对大学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相关计算机公共课的任教教师指出高校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并且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在整个科研论文业绩评估与职称中处于劣势。
(二)计算机教育水平较低
1990年开始,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在推进计算机公共课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教师的经验已经积累得足够丰富。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付出与对学生的奉献,但是其教育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很多问题,现如今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程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程度仍存很大的差距。
(三)计算机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
分析现代计算机教育与课程教学,继而得出一系列结论与经验,即使已经获得一些教学效果,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系统化,优化教育学理论以支持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针对其观念与方法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是由于观念的认识度不到位,也涉及到教育个人的看法与政策导向问题,政策导向问题站在主导问题,比较科研与教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与激励机制已然非常明显,第二是缺乏教育学理论以支持其研究,无法实现跨学科合作。
三、途径
(一)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探究研究方法是极具价值性的问题。教育科学是人文性质,计算机教育属于自然性质,进行人才培养必然要经过科学化培养,所以结合多元化科研方式的特征,创造出高质量的计算机教育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已经能够互相结合。比如,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研究、挖掘,探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内容、学生基础、学习效果、学习行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过去没有接触到的规律与现象。基于课程的特点实现教学研究,能够更好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从而针对研究方法进行选择、评估以及论证,在选择研究方法过程中需要注意其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时必然要保证严谨的态度,并且探究其问题寻找根源。若是分析出传统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则必然要进行再次评估、选择与优化研究方法。
(二)落实和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都是为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教育研究结果需要实现全社会共享,想要实现其价值性需要将其投放到教育中。成果能够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课程体系等模式进行表现,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课程为主,能够促进应用与宣传,可以实现罗列课程、资源、大纲等,同时也涉及到具体实施方案、详细论证与课程的全部教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能够推广应用的配套教学资源;教材能够体现其研究成果,同时还包含教材的相关内容、课程教学方案、可共享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以及示范课程,在技术宣传方面应该推广到各个学校与教学机构,应有具体实施的计划;成果体现在论文、分析评估报告,能够供给教学改革进行经验讨论,以及带动教育研究热潮。
结语:
关键词: 问题场 通用技术 教学实践
一、理论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强调做中学,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此通用技术学科,采用以“问题场”为载体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如下: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预期成果。
场的概念是近代物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最初由法拉第提出来,指出电荷间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场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我们的研究课题“问题场”与此类似,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本课题的“问题场”指课堂教学中以一系列问题串为载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完成共同的学习内容而相互作用所有时空中介的总称。对于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而言,就是以“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反馈串”为四维纬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置身于其相互作用的场中,通过场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产生场效应实现学习目标。
二、实施方案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高中技术教育中除信息技术之外的、较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是普通高中必修的课程,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当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有意义。
备课样式:
“问题场”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上课老师:?摇 ?摇?摇?摇 ?摇班级:?摇?摇?摇?摇 ?摇内容:?摇 ?摇?摇?摇?摇
上课时间:?摇 ?摇?摇?摇?摇评课老师:?摇 ?摇 ?摇?摇 ?摇
重点讲一下反馈串设计,包括教师巡视、学生回答、观看视频、投影展示、投影讲解、当堂训练、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补充等。体现课堂的高效性,美国教育博士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出促进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是清晰授课,任务导向,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在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学习任务的明晰呈现,并以问题场的形式进行具体的学习任务导向,同时针对每个问题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并通过合适的反馈方式确保学生的成功率。这种问题场场效应的实现,突出了课堂的高效性。
在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每板块内容以“问题场”为导向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带领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场”,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作用及活动后对教学目标达成反馈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问题场产生的场效应得以真正发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课堂教学实践
问题场涉及的领域很广,就教学环节来说涉及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本课题基于高中生对通用技术学科学习方式的现状,着重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课前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共同讨论,以“问题场”为核心,精心设计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反馈串、在课堂上要认真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反馈,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机智灵活处理,提升课堂效率。课后备课组成员及时反馈探讨课堂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改正或弥补。我们开设以“问题场”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研究市级、区级、校际和校级的公开课,在公开课上,利用制定的观察量表和设计式样进行课堂评价,全组成员一起探讨公开课的优点与不足,特别是针对不足之处找出解决的有效方法途径,让老师不仅学习别人的长处,更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多向同行学习、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时反思,形成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评议,个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把相关材料及时上传校园网,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并争取发表,努力使课题研究常态化,努力挖掘、发挥课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民.“问题场”:研究性学习的知识诱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8(5):68-69.
[2]孙立祥.“问题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1(12):31-33.
[3]王业志.建构主义理论在课件开发中的应用与实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10-17.
[4]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在11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研生涯中,我用汗水播种希望,用赤诚浇灌教坛。通过培训、学习、研讨、听课、评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评选、学生设计与制作作品评选、课题研究等教学教研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我市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并且逐步提高了通用技术的教学水平。
我以教育科研引领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拨动通用技术课堂活力之弦。先后主持省级研究课题5个,其中,重点课题2个,市级重点课题1个。“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研究”获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在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洗礼中,经受了艰苦曲折的历炼与考验,有成功有喜悦,有不足有困惑。
一、成长为本,塑造通用技术教学的灵魂
针对当前通用技术课程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我于2010年开展“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确立了“以问题为载体,互动为杠杆,导学为方法,学生‘成长为本’为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把教学活动视为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它突出基础性、一般性和通用性、时代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它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体现了研究过程与方法的巧妙融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它有利于学生把知、情、意、行融合在一起,实现个性完善,提高综合素质,获得个体的独特成长。
“问题导学,多维互动”为学生创建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环境,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发展个性有机结合,实现三个“着力”:着力改变传统信息传递单一方式,着力改变教师陈旧的行为方式,着力提升学生技术素养;体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互动实质化,体验生活化。围绕“学生成长为本”的教学灵魂,为促进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真正获得个性化成长,“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问题为抓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熟悉学情,从当前学生的理解水平、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等角度出发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是以导学为主线,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养成。“问题导学”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建构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有效的引导,解决疑难,指导学法,调控进度,保证学习的高效率。提倡对学生导之以法,引之以路,授之以器,善之以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三是以兴趣为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优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给学生提供自由表_和共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的权利,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四是以互动为契机,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互动的优势,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激智取长,协作创新,加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本人借助“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研究”的立项研究,致力构建“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湛江市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特色,让通用技术教育彰显生命力和活力。
二、多维互动,扬起通用技术学习的生命力
11年来,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反思,一路前行。
(一)推进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开拓创新。全市普通高中的校长、通用技术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有效转变,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在2014年“第十一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工作研讨会”上,我作了题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践与反思》的发言(全国共4个单位),成功分享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经验,获得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的高度赞许,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二)探索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且行且思。在“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实践探索中,确立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形式的转变,创造了和谐的通用技术教学课堂,建构起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舞台,激扬起快乐学习的个体生命活力,使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的动态过程同步开展,协调发展,教学相长。这既提升了学生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课堂从根本上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谐师生的人际关系,强化学生的参与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师生共同创设“问题导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2. 改变教学思维模式,创造和谐教学课堂。“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课堂是由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的转变,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平等、和谐的过程,是学生从无意义的学习向有意义的学习的转变。这一教学思维模式的改变,创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调动起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利用学生的会与不会间的交流逐渐完成相应知识点的建构,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3. 撬动互动杠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体验,动眼观察思考,动口表达议论,动耳感知体会,动脑思维创新,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了主体性,活化了思维,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学会了主动展示、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创造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基本的素养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谐全面地发展。
4.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与学协调发展。“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它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这些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通用技术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这些研究成果均已在省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的实践》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5年第3期;《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发表于《生活教育》2015年第4期;《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发表于《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8期);《智慧共享 教学相长――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研究实践拾零》获广东教育学会2014学年度学术讨论会征文一等奖;《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 ”有效教学研究》获得湛江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通过“通用技术‘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促进了我市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在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工作研讨会”上,湛江第一中学培才学校刘全老师代表广东省参加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二等奖;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广东省获奖论文15篇,湛江市获奖论文6篇,占全省获奖总数的40%。在2016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研讨会编印的《论文集》中,共收录论文62篇,其中,湛江市26篇,占总数的38.7%。
三、正视不足,坚定砥砺前行的信心
“问题导学,多维互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构建的有效教学模式,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必正视的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情境创设。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目的性不够明确,为情境而情境,曲解了“情境”的真正含义。二是缺乏有效的问题引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问题”但没有达到“导学”,仍存在“为‘问题’而问题”、“为‘导学’而导学”的现象,缺乏指向性、启发性、实效性。三是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仍有不少教师课堂上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师生互动欠实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将对前期工作进行反思,引领通用技术教师共同研讨,在“问题导学,多维互动”的实践探索中继续前行。反思过去,留下经验与不足;挥洒汗水,播下种子和希望。以问题导学,拨动通用技术课堂活力之弦;以多维互动杠杆,撬动通用技术教育的光辉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