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深度阅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情感。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比如,美读是学生对教材进行感知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在作品中获取美感的一个基本途径。它能够将文字转化成为有声语言,将用来储存信息的各个符号载体转换成为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比如,对《琵琶行》进行美读,大弦下面的四句必须急读,情调比较轻快,间关两句要放慢速度,一定要流畅,冰泉下面四句是为了进行的蓄势,一定要读小声,银瓶下面四句主要是对乐曲与终止进行描写,一定要紧张热烈,直到裂帛而止。在美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入到角色中,使得读者在想象的过程中聆听琵琶的乐音。美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得到审美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审美感知进行培养
第一,可以利用音乐创设出美的氛围。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审美客体良好的审美情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客体与主体之间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欣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艺术形象之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比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春江花月夜》这一古筝名曲,在上课之后播放,乐曲旋律优美,之后将其当作背景音乐,将课文之中比较优美的句段选择出来,由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诵读和体会,在音乐和课文一起融合的审美氛围之中,对课文能够深入理解与认识。第二,可以利用影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播放录像,能够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蕴美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壶口瀑布》这一课,教师可以播放录像,使学生对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及壮美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之中,借助影像的作用,使学生对作品有良好的领悟。
三、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在新修订好的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审美信息,审美价值很高。但是这些名篇佳作中的语言并不是对生活进行直述,它们对如画的景物进行描绘,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对人进行感染,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有良好的理解,从而认识美并对美进行鉴赏。在课文中,蕴含了很多自然美以及人性美和艺术美。比如,要对课文中的自然美进行挖掘。自然美是各种美的基础,它能够对文化知识加以丰富,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对人格进行美化。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自然美。比如,《壶口瀑布》以及《荷塘月色》等,都是客观自然美和主观情感美之间的统一,所以,能够产生美感,领悟美的精神。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自然美其实都是作者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个反映,能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美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启发以及引导与点拨,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进行感知,在大脑中形成形神兼备画面,最终对作者情感进行感悟。四、拓展阅读,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对于课文的阅读,同时还是对于各种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被选入到课本中的作品数量是一定的,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作品没有在课本中进行呈现。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审美眼光只局限在课本阅读之中,一定要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从而使学生眼界得到拓展,对学生阅读审美进行丰富,积累审美经验。第一,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第二,教师一定要常常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不断阅读,对自身审美素质进行积累。另外,教师还要经常进行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审美眼光不只是局限在书本中,要将其引到社会生活之中。作品之中的美的形象都是来自生活。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不断发现美,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这样的习惯,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
如《春到梅花山》一文写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看花的情景,虽然这没直接写梅花的美,可从人们观花的动作、神态中,处处都流露出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更爱如花盛世这一思想感情。但如何让学生透过游人拥挤的赏花场面来感受花潮的美,理解盛世的美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从读中感受。进行“美读”示范时,我除了情感激昂外还注意语调的变化,轻重音,节奏快慢的掌握,面部表情的显露等,一句话就是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再通过“美读”练习和背诵练习,使文中的诗情画意,在头脑中浮现出来,形成美的定格,学生会深深感受花潮美,盛世更美,学生沉醉在这种美的享受中,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歌颂如花盛世的思想感情。
二、入境分析理解美
培养理解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化的高一层次的要求,理解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如教学《花潮》一课时,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海棠花和观花人的,是怎样凭着“花潮”歌颂这似海的春光,如花的盛世,那就需要让学生对字、词、句、段进行细细地品味分析。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整体了解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海棠花的,然后通过录像观察远处的海棠花,进一步理解作者把海棠花色彩鲜艳浓烈比作“红云”“红海”,是为了突出海棠花的多、美。近处的海棠花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拟人句:“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及有风时、无风时,阳光照射花的不同姿态来感受海棠花的形状和影子。最后通过听花下错综复杂的声音(录音),结合比喻句“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海棠花的繁茂之美。这样深入地组织学生欣赏品析,使学生感受到了花形似“潮”,花影似潮,花下的声音似潮的绝伦境界。在写海棠花之后作者又着重写了人们看花、爱花的情形。写得很有顺序,让学生通过细细阅读,理解人们看花方式虽不同,可“好、也好、更好”这些层层递进的词却把人们赏花、爱花的美好心情写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课文的层层剖析、品析、欣赏,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优美语言,培养了学生赞美大自然的美,祝愿祖国的繁荣、昌盛的美好情感。
三、结语
一、创设情境鼓励发散
实践证明,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素质入手,积极创设情境,加强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训练,由传统的封闭型静态化的教学模式,向开放型的动态化、议论模式教学转变,这是改革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创设一种无顾虑、愿意发言、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见解,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情境和境地;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真正引入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在知识上、感情上进行传递和交流,特别要注意形成学生自己积极参加获得知识和能力。参与知识的发展和创造的局面。
1、让学生讲
阅读教学的开始,应让学生先去读、思、讲。讲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求未知,找出疑难,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难。在此基础上进行散发性汇报。先通过大脑思维,把初读结果归纳,用口头表达出个人的不同见解,这个过程既是自学、想象、表达综合能力的训练、又是发散求异思维训练。初读时主要汇报对词语、结构及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肯定学生的自我探索效果,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讲不同看法,只要不离开问题,发散量越大越好,对学生所答,只要有一点道理,就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到动脑筋的乐趣,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后的兴奋。
2、让学生议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议,是学生主体活动活跃的表现形式,议论能力培养过程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此时,教师要不怕乱,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发问。
通常议论的形式,我是以读来过渡到议的,开头由两人的交头接耳过渡到三三两两的议论,由三三两两的议论到全班性的议论,整个议论提倡是自觉的,所谓自觉是指学生由读生思,思而想议,议中求异,议而求解。在议论的过程中,教师是不把自己的观点或答案强加于学生身上,也不忙于“集中”。议论的内容多种多样,这是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1)围绕课后的问题议,如《奴隶英雄》,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说出根据。(2)围绕中心议:如《我的战友》,为什么说是一位伟大的战士?(3)围绕重点训练项目议:如《草原》,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3、由教师引
每次培养学生讲、议时,教师都先要注意引导确立探索目标,有机地安排发散,集中过程,关键时刻——学生呈现出求知心理状态时,启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排除思维过程中的障碍或指点线索。例如,我在教学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在仙台》一课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之后由学生汇报过程中讲了开头是鲁迅先生在仙台受到的是“物以稀为贵”的优待,接进行引疑:“课文在物以稀为贵后,为什么扯到白菜上去了?”鼓励学生思维的散发,有的学生说:“这是用实际东西说明”。有的说:“这是前面概括讲,后面用具体说明的表现手法。”此时我进一步导:“从白菜、芦荟这一部分能看到物以稀为贵。”有的说:“还有一层,地点不一样,一个是北京到浙江;一个是从福建到北京,地方特产也物以稀为贵。”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在学生汇报课文后半部分写了藤野先生几件小事后,我以引疑:这部分与前部分的物以稀为贵又有什么联系呢?有的说:“前面是交待了当时的情况背景。”有的说:“还是用对比的方法写藤野先生真正关心鲁迅。”有的说:“前面鲁迅受到日本职员物以稀为贵的优待是假的,吃的并不好,藤野先生关心鲁迅才是真的,进一步说明了物以稀为贵的意义。”有的还说:“第一段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它,就突不出藤野先生的品质。”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角度打开了,同时也有了浓度。此时我才小结:“大家都说得很正确,我们思考问题要注意事物的前后联系。”是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而且也教给思维的方法。
二、不求统一鼓励求异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教学 感恩教育
语文课作为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目标中非常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阅读材料都能对感恩教育进行培养。
一、感恩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内容分析
感恩的心是人类有史以来拥有的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美好品德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世界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时期。所以说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很重要。感恩教育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感恩教育是一种理念,使受教育者懂得去施恩和报恩。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情理结合的方法把小学生的感恩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进度。
首先就是要懂得知恩,一个人对待一种事物的看法决定了这个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怎么的反应这个事件。知恩,是一个人学会感恩的前提条件,没有知恩就没有感恩。教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去捕捉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得到恩惠的反应。启发学生从受恩中去感恩施恩。
其次就是谢恩。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要及时的进行自我内心感恩的表达,即谢意的表达。人对于接受善意的赞扬和谢意是有一种内心成就感存在的。这种成就感致使自己再去做相同的好事。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报恩,做到别人帮助我,我也会帮助别人。爱是相互存在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感恩教育的实施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榜样的带头作用。树立自身的感恩形象。教师为学生树立感恩父母的道德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要从尊敬长辈做起,做父母的好儿女。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的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学生各种行为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尤其是小学的教育阶段。小学的语文研究多是从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课文布置。因此教师要时刻的注意对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相关知识内容掌握的同时,不断的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是要学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中学会知恩感恩。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感恩的教育当成一种现代教育的理念,语文阅读课上涉及到感恩的部分,教师要重点强调。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三个儿子》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的老爷爷只看到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教师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通过讨论得到这样的答案:“因为老爷爷的三个儿子中第三个儿子的行为最真诚,最孝顺,所以老爷爷认为第三个儿子最为孝顺。”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解,教师在结合课文的内容同时给学生提出相关课外作业。一是让学生能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学到的优美语言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种作业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复习相关阅读教学内容,还能把感恩的体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出来。并不断地强化感恩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丰富的“感恩素材”。有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父母之恩,有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社会之恩,有的文章则能体现出祖国之恩。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全方位的感恩意识,而不是局限学生只具备对父母的感恩,缺乏对社会的感恩。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可贵的沉默》的讲解时,在教授文章的同时要教育学生能够接受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父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父母报恩。又如,在《一面五星红旗》这篇阅读材料中,教师要对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进行烘托,教师要注重将此爱国精神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深入领会对祖国的感恩情怀。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故事进行感恩的教育。教师要把感恩思想在学校的教育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其中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学生愿意接受,并且能够从中自己总结出故事要传播的思想内容。还慢慢提升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的传播,把家庭的感恩教育同语文课堂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总之,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要,涉及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由于现代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一代,平时家庭的宠爱淡化了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参与到学生道德建设,感恩情怀的建设当中。它对语文课特别是语文阅读课来说任重而道远。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中的文章内容,对于感恩教育相关内容要加大重视,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到如何感恩,怎样感恩。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为感恩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陶志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06).
[2]尚艳霞.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的心[J].湘潮,2013,(01).
[3]何蓉.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感恩教育[J].学周刊,2015,(06).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的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只有熟悉自身文化,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这就需要更多了解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文化渗透影响着民族精神、国民素质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依存特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只有深入了解语言所处地的文化才能正确理解语言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能够全方位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文化,从而更加全面了解英语。能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地渗透文化,能够更深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深层含义,能够准确把握具体话语的潜在内涵,增进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深层体会。
2、实施文化渗透是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
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通过介绍英语所在国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恰当、有效地运用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英语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这种文化渗透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直接理解和记忆英语,更好地完成英语的学习。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成语、谚语、典故、传说等等,并且给学生详细解释来由和原委,引导学生通过透彻领悟英语所处国的文化内涵之后,通过比较与评价中西方文化,发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差异。在逐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英语课堂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分析
1、图式理论法
图式理论一般被用来解释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基本上没有直接用于文化渗透课堂之中。本文笔者提出的图式理论法指的是,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掌握的背景知识,不断丰富新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的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达到理解的最终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文化的差异会阻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所以笔者认为,以图式理论方法给学生指导,经常使用图式理论让学生接触更多国外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方式有助于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在一定的积累之后,越来越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被学生所认识,掌握,知识就会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无数个图式,这些图式令读者在遇到类似的文化时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2、文化渗透法
一、关注真实
这里的真实性,一方面指为师者要对文本所含情感的真实性进行思考。即在教这个文本之前,教师先要考虑文本带给学生的情感是否能与生活实际产生关联,是否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所感,有所悟。教师如把本不真实的情感通过教学传达给学生,就难免让语文课堂变得无趣。语文课堂要不得虚假和繁杂,简约为美,真实情感在简约中自然流淌。
情感的真实性是指,教者自己要先对所教文本的情感有真实的感悟。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情感理解力和表达力,要深刻地理解课文。只有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基调,才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比如,同样教《一夜的工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泪流满面,是因为真正感受到了的伟大和感人之处。他能深入地进出字里行间,一词一句中都看到了总理的感人品质,加上自身较强的情感感受力,能调动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把文本情感和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
二、重视文本
重视文本,一是要更多地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而不是更多地关注情感,更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代替学生的感受。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切感受,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强加到学生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和学生的不同之处,比如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年龄差距等,导致虽然课上得很深、很美,学生却没有自我感受。对学生而言,很多情感都变成了,虚的、假的。而关注语言特色,就好像是给学生的情感找了个拐杖。
比如,《桥》一课中最后两句话的处理。“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配上让人感动的音乐和画面,你会发现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那种震惊绝对大于感动。教师让学生一个个地朗读,效果出奇得好,一个女生竟然读得满含泪水。但当问学生是被谁感动了时,答案不是被文本内容感动,而是被课堂气氛感动了,这就是脱离文本的一种不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果改为让学生去品味这两句话的语言特色,先比较“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和“她来祭奠她丈夫和儿子”两句不同的表达方式,再去体会情感,相信学生就能真正体会文本的感情了。
教师要重视文本,还要重视文本情感的个性化。很多的课堂中,情感出现了泛化的现象。所谓泛化,就是泛泛之谈,没有抓住文本最大的特点,就像是“正确的废话“。在我们的语文课中,情感最泛的莫过于“爱”,很多的课都能最后归为“爱”,而“爱“一泛,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品味语言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情感课堂过分强调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单纯用外在手段“激”情,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内涵进行理解与感悟。比如,有的教师教《秋天的怀念》,课上回顾颂扬母爱的名言,还饱含深情地演唱了阎维文的《母亲》,再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谈体会。学生谈的却都只是“母爱很伟大”“我们很感动”“很难过、伤心”等程式化的语言。究其原因,是学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对文中语句进行仔细品读、体味,没有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没有达到理解语言和体验情感的统一。
课堂中,在品味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情感的真切性,需要一种磁场。这种磁场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教师要借助生活活动和情感经历,创设情境,虚拟和亲临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渗透英语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有序地开展和实施,为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力量。中学英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效地改革是促进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举措。语文教学法充分总结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将语文教学法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下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对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语文教学法概述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组织和掌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知识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相应的学习充满兴趣,还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并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也能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形成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都会形成好的影响,而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在教学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法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而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采取的方法,包括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语文教学法包括很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语文教师能够对语文教学法进行有效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对其有效开展教学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法的分类可按照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形式进行。纵向结构是依据语文教学的流程进行划分的,可以分为准备教学阶段、实施教学阶段和检测教学阶段三类教学方法。而横向教学方法则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实施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主要包括关于听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说话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写作训练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固定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良好实践效果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无新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了过多的传统方式,使学生不能够对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影响了英语阅读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讲解阅读词汇时,往往还按照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检查听写等程序进行,使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成了枯燥的记笔记和背大量的单词的过程,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一些教师在讲解阅读短文的内容时,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去讲解里面的语法知识和单词,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阅读英语短文的兴趣。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用大量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灌输式的讲解,不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疑惑的机会,也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如,在阅读文章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而是自顾自地一上来就直接对文章大意和具体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将教师的“教”放在主体地位的方式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还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比较死气沉沉的状态,不能够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三)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练习。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对单词、知识点和文章内容的讲解中,而对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的点拨时间就相应变得比较少,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更是很少甚至没有,还没有很好地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提高兴趣,还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相应的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一些教师还让学生做大量的关于知识点的练习,而忽略了对阅读能力的练习。
(四)不重视课外阅读。课堂上的英语阅读时间毕竟非常有限,要想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课外阅读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教师通过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料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还是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现实情况中,一些教师只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引导和鼓励,有时还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阅读练习,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如何将语文教学法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用语文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兴趣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引导法、讨论法、表演法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逐渐实现自主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讲故事或者表演等方式的语文教学法将英语阅读的相应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让他们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更加地积极主动。
(二)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语文教学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往往对背景知识进行相应的搜集和讲解,有时候还会结合作品进行相应的讨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语文教学中的启示法、商议法、讨论法,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并将阅读素材放置在相应的背景中进行阅读学习和相关讨论。将语文教学的相应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背景知识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阅读素材。
(三)用语文教学法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文和英语同属于语言,所以在它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语文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也是如此。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方法有很多种,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方面的各项能力进行系统地训练和有效地提高。将语文教学法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无疑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例如精读、跳读、略读、默读、抄读等方法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地训练,以使其能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用语文教学法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常重视。语文教学法中的很多方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法中的引导法、讨论法、启发法等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从而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在语文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用语文教学法帮助实现有效的课堂补充。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结合,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而且使语文教学的视野更加宽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语文教学法中的课堂延伸法可以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去,让学生通过一些演讲、故事会、英语沙龙的形式达到学习英语阅读的效果。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也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辅助作用。
四、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将语文阅读法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语文教学法是对语文教学的科学总结,与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也能够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相应地指导和帮助。当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要结合相应的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语文教学法。语
参考文献
[1]李兆琳,龙文希.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教与学”[J].教育评论,2013(2):87-89.
[2]彭小明.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J].温州大学学报,2010(2):112-114.
[3]缪国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2(5):38-39.
关键词:传统审美;“中国风”音乐;文化传播
近几年来,一批新生代音乐创作人和歌手将中国的一些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合在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流行音乐。这种新奇、独特的音乐形式很快席卷了流行乐坛,受到了听众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众的追捧。也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歌手为了迎合大众,将“中国风”音乐的风潮推到了极致。同时,这种“中国风”也在广告、电影、服饰、建筑等各种艺术中大放异彩,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文化。可以说,“中国风”的流行,与在儒、道、佛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审美精神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种现象也源自中国民族文化的心理积淀。
一、何谓“中国风”音乐
“中国风”,如果按字面上解释,即有中国特点的音乐风格。当然,这并非是指中国的传统音乐,而是指在流行音乐领域的一种融合传统音乐的独特音乐形式。关于“中国风”音乐的定义,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音乐人黄晓亮在博客中说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也有人曾经试着给“中国风”音乐下过如下的定义:“中国风”的歌曲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等;在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在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古诗或传说故事。虽然这两种说法还有待商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风”音乐的特质。
(一)歌词包含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风”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歌词中包含中国古典文化。有的作品直接把古辞赋拿过来运用,如王菲的《水调歌头》、蔡琴的《如梦令》、伊能静的《念奴娇》等,即是把古典诗词直接谱曲并融入现代配乐来重新演绎。有的作品则是借用古典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如“月”、“水”、“镜”、“梅”、“竹”、“兰”、“茶”、“杨柳”等融人作品,如《东风破》、《发如雪》、《台》、《千里之外》、《青花瓷》、《兰亭序》等。还有的作品传达了中国传统的情感内容,如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听妈妈的话》、《蜗牛》等,这些歌曲显然和中国传统的重亲情的伦理情感紧密契合。有音乐人指出:“‘中国风’音乐作品的歌词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歌词整体营造古典民族的文化氛围,运用大量的古典意象;二是歌词中带有一些鲜明的民族符号,以此来体现民族特色。
周杰伦的代表作《东风破》,其歌词是:“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人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歌名本身就是词牌名,其中“离愁”、“烛火”、“古道”、“思念瘦”等充满古典意象的词语更是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青花瓷》中的“素胚”、“釉色”、“临摹”、“窑烧”等描述青花瓷制作工艺的词被巧妙融合在歌词中,同时极力渲染江南雅致淡然的景色,构成了极具画面感的内容。《本草纲目》借用了李时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来传达古典情怀,胡彦斌的《曹操》则描述了一代袅雄曹操的故事。因此,包含传统文化是“中国风”音乐在歌词内容上的主要特点。
(二)编曲和唱法融合大量的民族音乐特征
一般来说,当代流行音乐习惯以西洋键盘乐器、打击乐器和电子音乐为主,而“中国风”音乐使用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竹笛、古筝等,使中国韵味被积极地呈现出来,是一种全新而且独特的音乐表达。如周杰伦的《东风破》主要运用了二胡;《霍元甲》则主要融入琵琶和大鼓,沉闷而厚重的鼓声阵阵,表现一代宗师的武学气概,全曲气势十足。林俊杰的《江南》主要运用了箫,箫声绵绵,流畅抒情,委婉动听。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地揉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江南水乡的雅致淡然。
除了配乐和编曲之外,很多“中国风”音乐大胆地运用了传统音乐的演唱方法,如民族唱法、戏曲唱腔等。如陈升的《北京一夜》用老生腔演唱,之后有《霍元甲》中的花旦腔,《红尘女子》、《以父之名》中的青衣腔,《在梅边》里的昆曲,陶品的《SUSAN说》则引用了京剧《苏三起解》中的唱段。《千里之外》两种音乐形式和唱法的交替使音乐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让人耳目一新。随着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和宋祖英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巧妙融合,这种“混搭”的音乐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三)整体风格追求古典意境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意境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重要体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典艺术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曲乐,都讲究含蓄、淡泊,追求意境的绵长深远,含蓄朦胧。
“中国风”音乐无论在歌词、编曲、唱法、旋律还是MV的拍摄上,都注重使音乐整体上能够展现出典型的东方古典意境。“中国风”音乐多采用古典诗词作为题材,情感表达符合“中和”的审美标准。同时,曲调的悠扬和谐也体现了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儒家美学观。除此之外,MV的拍摄也体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的古典美学要求。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诸如“落花”、“大雁”、“春”、“暮”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在美学的层面上,它们是一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独立的艺术符号。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将审美意象作为“情感符号”和“艺术幻象”来考察。她说:“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这种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艺术符号。朗格从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出发,认为艺术意象也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在“中国风”的音乐中,充满了类似的传统意象,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与其说是一首歌,不如说是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群带纷飞。“烟雨”、“青花”、“素胚”、“芭蕉”、“门环”等古典意象配上悠扬的曲调和水墨风格的唯美的MV,组合成了独特的意境。这种欲说还休、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正是符合了“含而不露”这一中国传统的审美要求。
二、“中国风”音乐背后的古典审美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积淀
所谓审美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审美文化所独自具有的内在审美气质和性格,它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艺术态度的核心因素,属于一个民族文化比较深沉的东西,与一个民族的哲学精神相一致。审美精神一旦形成便会融合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长期地影响着民族文化、艺术及审美的发展。中国古典审美精神是在中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不断冲突与融合以及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哲学精神中逐渐生成、建构出来的。音乐学者林华先生就曾在其论著中提到:“在我们的审美个性中,既有来源于人类共有的审美经验积淀成份,同时又有受到民族审美意识影响的成份……”。
在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其核心的哲学基础。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促使中国古典艺术强调“道”、“气”贯穿的生命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宇宙意识,注重直观感悟的生命体验,同时还追求“内在超越”的理想价值。生命精神和宇宙意识构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的内在特质。中国艺术所注重的不是孤立的个体生命和对象,而是生命的整体感、流动感和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审美精神导致中国古典审美重神韵、气韵、气势、气脉、气象和意境等,也就是重生命精神,要求表现宇宙无限的生机活力。这种审美精神必然会影响中国人的审美实践。尽管中国的流行音乐是以西方音乐形式为主流,但这种根植于民族心理的审美精神要求也呼唤符合中国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形式出现,而“中国风”音乐正是符合了中国人内在的审美要求。
同时,中国人长久以来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其中,礼义廉耻、中庸之道、重亲情、尊伦理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由此产生的审美方式使人们在潜意识当中钟情于写意的古典歌词,倾心于传统的民间乐器,醉心于含蓄、内敛的情感等等。在欣赏“中国风”流行音乐时,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情怀,使听众很容易就和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中国风”音乐带来的反思
对于艺术领域中的这种“中国风”现象,很多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今天,更多的文化形式和审美标准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实践。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传承五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消费时代,任何文化行为只有在转化为商业行为的消费中实现对文化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才能被公众更多地关注与接受。而“中国风”音乐无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它通过特定的商业传播手段和商业行为方式,使文化消费群体在文化消费中得到审美的愉悦,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和古典文明的传播。由此看来,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不失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阅读教学;拓展迁移;思考
一、引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然而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却不是很让人满意,通过调查,普遍反映出大多数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阅读教学模式单一。这主要表现在高中阅读课堂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在讲台上灌输阅读知识,而学生也只是单纯的听老师讲,使得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很差,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很被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性,这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讲的很多,而学生自己阅读的东西却很少,学生一般只是更关注老师提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结论,却很少去感受阅读的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应为他们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每天得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做题训练,没有太多的功夫来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课时的拘束而忽略了课外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有益补充,而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进行,使得学生无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的很匮乏,非常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由于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使得一些学生热衷于对一些垃圾文学作品的阅读,这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三、“拓展迁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拓展迁移。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来进行语文阅读拓展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要指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运用到语文阅读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然后,也要引导学生把语文阅读的体会融入到所在的生活中,使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升华。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拓展迁移训练,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再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师告诉的阅读结论,不在只是听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更多的是在主动思考,是在用心感悟文章的内涵,他们就好像是在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这样有利于高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的文学作品内容曲折离奇、故事中的人物个性突出,可以运用表演法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出巨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想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去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让他们在内心中塑造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对作品人物的理解,在表演过程中要让学生展现出人物的思想特征。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体悟方法。这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首先完成对所要阅读文章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对文章形成一种自我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再通过教师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对体悟发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意境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难解句段在课堂上积极进行提问,因为这些难解句段可能就是文章的关键句段,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难解句段的理解来把握作者的情感思想,掌握文章的核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就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阶段的基本环节,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要通过多方努力和探索,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晓燕.高中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
深圳市高中生 议论文写作 问题 对策
高中生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议论文文体的写作难度对高中生而言是最大的。因为议论文的写作无论在内容和思想上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研究还非常少,迄今还没有人专门研究深圳市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此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市三所公办高中(分别为重点、普通、职高选取)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42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8.5%。
2 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共设计23个调查题目。在自编调查问卷以前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议论文写作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1)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和所在学校的基本信息;(2)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和认识;(3)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看法和写作情况;(4)学生对教师评改议论文的情况的评价。
3 统计工具
使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1)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
从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喜欢议论文的为22.5,而喜欢小说的占23,记叙文的占28.5,散文的占26。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没有特别好感”为40.7,对议论文“没有感觉,感到头痛”的占11.5,“能够表达观点,很有意”仅占46.5,其他的占1.3。上述结果体现出五成多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的麻木茫然甚至是痛恨的态度,这些学生比较排斥议论文写作,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
(2)深圳市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深圳市高中生对杂文随笔评论的喜好占53.8%,另外喜欢消遣小说的占40.5%,网络快餐文学的占5.8%,数据显示出近六成高中学生有阅读经典文学或者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的渴望,近三成学生钟情于以情节娱乐取胜的文学,极少部分学生钟爱快餐文学。
(3)深圳市高中生课外活动的情况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议论文的另外一种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展示自我才气、开阔眼界,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提高其思辨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深圳市高中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倾向于剧本表演和辩论赛,读书汇报会周期长,娱乐性质低,所以更多的学生热爱剧本表演和辩论赛。
(4)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的情况
我们从两方面对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进行了调查:
一是深圳市高中生对写作难度的调查。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普遍感到困难。他们认为材料型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30.3,难度一般的占58.5,很容易的占7.5%,“无此经历”的占3.8%。认为命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5.7,难度一般的占67.8,很容易的占15,“无此经历”的占1.5%。认为话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7.5,难度一般的占68.5,很容易的占12.5%,“无此经历”的占1.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一般的材料作文主体对象不止一个,材料的情感倾向的不确定性,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的不好把握,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畏难心理。
二是对深圳市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应该具有的学习方法的调查。本研究发现,有近六成的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主动进行课外相关素材论据的积累和模仿练笔”;有50.75的高中生认为,必须“得到专业科学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技巧、策略的主题训练”;另有43%的学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经常进行课堂内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指导训练”;“在写作前,适量进行与论题相关的辩论式思维活动训练”,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期待教师能够加强读写训练的愿望。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深圳市高中生急切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加强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根据本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1.改进教师的教学,加强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选好议论文的写作题目,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对议论文写作题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选议论文的话题是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范畴之内,才能使学生有想表达想创作的愿望;二是所选议论文写作题目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心智比较成熟,有个性化的见解和思考,期待以成人的眼光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选择有个性化有思辨色彩的题目。
其次,教师要提高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教师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要做到:
(1)讲评课少批评多鼓励,设身处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畏难情绪;
(2)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学重难点突出,争取让学生能有收获;
(3)选择有思想和有内涵的范文来点评,让高中生在阅读优秀范文中揣摩好作文的妙处,以获得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熏陶;
(4)要让作文有时效性必须缩短作文的批改时间。教师单枪匹马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很困难的,因此能让高中生参与进来并高效地完成任务,要做到:①布置评改任务提供评改方法。②小组讨论巡回指导。③小组合作,互动评改。评改工作结束后,教师的讲评课要针对凸显出的问题,对症下药。
2.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1)是立足课本。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课本素材。语文教材及语文读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要鼓励学生提取精华创建自己的素材库,《史记》中各种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子百家中的亘古不衰的智慧哲理,现当代作家中充满理性智慧的文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充满生命活力的素材。,三鼓励的导师的知识)本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2)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不仅能夯实课本知识,深化课本内容,对开阔眼界和写出个性化的议论文是很有益处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为学生营造一个大的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到图书馆去, 到阅览室去,将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结合起来。②帮助学生读有价值的书。教师可定期开出一些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如拥有广泛读者群的《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等。③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下的阅读方法:a.略读:快速阅读,不求细枝末节,锻炼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思维――归纳;b.精读:把握微观细节,关注值得推敲研究的的局部内容;c.总结概括人物生平事迹,每天阅读一两个历史人物( 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刘备等) 的生平事迹, 并且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提炼概括,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辨别,分析人物的独具特色的一面。 ④指导学生做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文章,摘抄其中的有内涵的句子和提取事例精华。⑤要求学生背熟名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对语文课外活动持积极的欢迎态度,尤其短期性的集体性的活动(如剧本表演和辩论赛)更受高中生追捧。诸如开展辩论赛,通过选取值得论辩的社会焦点问题,做好论辩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论辩指导工作,安排好论辩双方论题。
4.向学生传授议论文写作的策略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认为不同的高考题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影响,其议论文的写作思维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加大对学生审题的训练。教师要从高考考查的范围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加强审题专题训练,要帮助高中生学会审题,明确审题步骤和把握审题的关键要素。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要做到: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根源。如果是命题作文,教师要帮助高中生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明确题目要求的重点。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的特点一般有三类:以判断句为题的命题作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中心论点,对这样的题目应该着重分析它的谓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题目要求的重点。以词组为题的命题作文如果题目若以联合词组为题,就要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若以偏正词组构成,重点关注定语。以紧缩复句为题,就要明确句子内部的关系。
(2)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①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写“人生的境界”为话题,写超脱的人生境界,借助于思维的相似性而展开联想的翅膀,可以想到庄子、许由巢父、竹林七贤等人的境界,这是相似联想,也是一种横向思维;对比联想,两类事物的对比可以是同向对比也可是反向对比,比如,美人与花越比越美,东施效颦只能是美人越美丑人越丑了;另外还有因果联想,由果推因等,这里就不举例了。
②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和综合,筛选与概括、求同与求异、推因与论果的能力等。拥有这些能力,文章才能尽显深度和精辟。
③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会辨证的分析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等关系。它往往体现在关系型的议论文中,比如话题作文“露与藏”的关系是一正一反对立统一的关系:藏为了更好的露,藏是露的基础和依托,露是藏的归宿和寄托。
翻检电脑,找到了这篇硕士论文后记,而去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世说新语》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书,《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形象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问题所及,牵涉众多,要想作一很好的研究并非易事,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资料繁杂,这资料包括以往古籍与后人的研究成果。与此问题关联的史书、诗文、论著可谓卷帙浩繁,此外,魏晋一块又是学界的热点,研究成果可谓多如群星。第二是研究角度的问题,如何展示魏晋士人形象?与士人形象关联的问题众多,面面俱到易趋于平面化,难有深度,择其一二进行详论,深度或有,又恐展示不够。在处理资料时,论文所持的原则是,在广为阅读的基础上,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在研究角度的选取上,论文力图通过多个视点对魏晋士人形象进行较为全面的展示,在具体论述中尽量不落窠臼,以求新鲜。虽作如是想,但我自知才学均浅,论文粗陋之处也就再所不能免。
论文的写作,从开题之日算起,已是一年有余。其间收集资料,整理思路,断断续续地写,着实领略了日常阅读与理论研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前者可如陶渊明“不求甚解”,随心而任意,后者却马虎不得,有时为求一字之义,也要花去大量精力,更不必说面对已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常觉茫然无下笔处的苦楚。不过,二者却同样能带来快乐的体验。读书之乐是“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理论研究中,当思索良久,新的思路如灵光闪现于目前,其兴奋之情或更甚于前者。
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不觉硕士阶段的学习也即将结束,三年来,承蒙几位老师与美学门下诸多兄弟姐妹的关心与帮助,使我感到三年的时光并未虚掷。导师王旭晓老师慈和温厚,治学谨严,于学习、于生活都对我关怀备至,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学术由懵懂无知而略窥门径。张法、牛宏宝、吴琼、余开亮诸位老师,性情宽简,学识宏深,与他们的交流,无论是上课时的谆谆教诲,还是平日里的喝酒聊天,都让我获益良多。汇聚美学专业的众多同学,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毕业在即,有的要离开学校,奔赴他乡,踏上工作的行程。还有石油大学的前辈徐端午老师,一直关心着我,与我称兄道弟的饶胜文老师,一直鼓励提携着我。在此,对大家一并表示诚挚地谢意与衷心地祝福!
关键词:阅读;记叙文;议论文;主旨大意
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呢?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故阅读主要是理解文章主旨大意,了解重点细节, 通过细节去推理判断作者的态度,写作的目的;新课标指明了阅读的方法和目的,高考主要是围绕这些要求而命题的,以下对主旨大意题的阅读技能进行探究。
记叙文:纯记叙文通常有一条或两条线索(一主一次),通常以事物,人物,时间,感情为线索,分为记人或记事,线索是文章的经脉,理清了,文章的来龙去脉就一目了然。作者记叙人物,事件,感情,貌似很散,其实他必须要表明文章的主要意思,即(main idea),亦是他写作的目的。高考考查主旨大意题的词句通常有:1、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mainly about /main idea ? 2、The best title is…3、The writer is aimed at…/intended to …? 4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is…? 记叙文的篇章通常是先总后分,即先说文章的主旨,后叙人事;如文章 Many parents don’t love to read to their children. But there are so many professionals and PhDs doing the opposite thing. And they really promote reading to children, which is so good for children.(总--主旨)I have found that this is true with my children. Children enjoy sitting on your lap while your voice flows over them. Sometimes children are laughing sometimes they are sobbing when listening . They are caught up in the story… (分) 或先分后总,即先叙事,后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I grew up in a house where the TV was seldom turned on and with one wall in my bedroom entirely lined with bookshelves, most of my childhood was spend on books . I grew up thinking of reading as natural as breathing and books unbelievably powerful in shaping perspective (观点) by creating worlds we could step into ,take part in and live in(分)….At 14, I decided to become a writer…(总--主旨) 在夹叙夹议的文章中,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纯粹是记事的,是事实;含有哲理性的话是观点,是说理。说理就是文章的升华,说理是依据事实要说明一个道理,哲理,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不会为了记事而记事,他一定是为了说明一个真善美的哲理,比如,Module 4 Unit 1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描述了林巧稚在治病救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笔者最后点破主题――Women can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此乃哲理,是文章的升华, 即作者的写作意图。此是研究作者写作的深度。
议论文:作者列出他的论点和论据。论点,即中心思想,它是具有概括性,总结性的语句,通常在标题,首尾段。论据是用来论证的,它支撑,扩展论点的,是为说理服务的。要先学会判断主题句和论证句。主题句:He is hardworking.论证句:He always gets up very early; He often goes to bed very late.等于2=1+1.往往每段首句是主题句。再如 Remembering names is an important social skill. Here are some ways to master it. Recite and repeat in conversation .When you hear a person’s name, repeat it. Immediately say it to yourself several times without moving your lips. You could also repeat the name in a way that doesn’t sound forced or artificial.显然第一段是主题段, 记住名字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技能,下面谈谈掌握这一技能的巧门。之后,文章就此张开,第二段首句记忆并重复他人名字,是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接着张开阐释如何记忆和重复他人名字。主题段和主题句在这篇文章里体现清晰。有些文章的主题段可能在文章中间,用此方法去解题,迎刃而解。没有明显主题句,段的文章我们要根据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或提供的线索来概括主旨大意。
议论文的主支: 推理文, 推理判断常用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 learn, intend, mean...来要设置题目,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信息,归纳中心意思,挖掘深层含义,不要脱离原文,凭个人的看法主观臆断。而是要全面分析文章中的主要的信息,通常是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以作者的立场分析推理,依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 文人通常较含蓄,不直接表白,而是通过上下文字里行间的褒贬词来表达他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而 此乃文章的主要思想。 如 … …And What’s wrong with a society that thinks that making up a good excuse is like creating a work of art? .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with making excuses is that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get idea that it’s ok not to be totally honest all the time There is a corollary (直接推论) to that: if a good excuse is “good” even if it isn’t honest, then where is the place of the truth?
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implied about a good excuse?
怎么推理出:Bitter truth is better than a good excuse.
从And What’s wrong with a society that thinks that making up a good excuse is like creating a work of art? 这一句较难,不好理解,(可分解几小句),但下文有明显的尾句,“ if a good excuse is ‘good’, where is the place of the truth “ .编制美丽借口的社会有问题,它使人们不诚实,而且真话无所存在。可见,作者虽不明确表明态度,但通过下文的字里行间,作者对编制借口不赞成。故选项应是D.做到判断有据,推断有理,此乃探究阅读的深度。阅读时 抓住关键信息,排除辅助信息,灵活应对长句,难句,先浏览问题选项,不必过多纠缠无关的信息,与题目相关的找出句子的主谓语,主从句,在弄清句子的附近成分;难题易做,有些题目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抓住文章中相关内容,题目迎刃而解;易题难做,有些文章语言虽然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所以不要掉以轻心,透过表层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章的寓意。
运用以上的阅读技巧,提高了阅读题的解题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解题兴趣大有提高 ,喜爱参与和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了; 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素质亦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开题报告内容:论文题目
好的论文题目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简洁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论文题目要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最好不要超过20个字。
开题报告内容:论文研究目的、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开题报告内容:文献综述
关于这项的书写应该事前做大量的调查与阅读。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开题报告内容:论文研究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开题报告内容: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开题报告内容:论文完成阶段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wi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is one of train objectives for students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abstract is substantial compon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and is also difficult teaching content for related lesson. The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English abstract writing. The properties of English abstract is provided firstly. The common phrases are summarized. And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much reading, practice and collective correcting.
Key words: writ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English abstract;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在各类本科生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科技论文的撰写是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而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训练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闫丽萍等分析了目前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英文摘要写作训练贯彻教学过程的培养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法[1]。笔者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教学以及指导本科生科创大赛、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学生英文摘要的撰写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本科生该项训练的匮乏,需通过大量实践提升该项能力。
本文首先总结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要点,对常用词汇进行了汇总,然后从三个层面介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训练的教学方法。
1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要点
科技论文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等特征,与一般的英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别,其英文摘要特点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1) 运用的时态:根据论述的情况不同,可以分别选择一般现在时或者过去时;
2) 语态:使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可根据摘要特点而定;
3) 人称:可使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
4) 摘要中句子较长,结构严密紧凑。
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有些词语是常用的,现归纳如下,如表1所示[2-3]。
2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教学方法
针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多读、多练、集体纠错的教学方法:
1)多读:即以大量阅读为核心的词汇与句式积累。学生撰写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出现的多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此类文献阅读少,不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特别的,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出现大量的专业文献,相关词汇和专业术语只有经过多次的阅读才能加深记忆。同样,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模式与一般英文作文有区别。因此,要写好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首先需要大量阅读。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资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建立了科技论文资料库,目前科技文献已有362篇,文献多源自IEEE、Science Direct、Springer等常用文献数据库中的权威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涉及的主题为近年来热点领域,包括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无线传感网络、神经计算、类脑计算、图像检索、视觉场景分析、生物信息处理等。这个文献库一方面可以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文献能力,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熟悉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方法、常用词汇和句式。今后我们会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文献库的内容,特别的,会增加部分经典电子版教材、专业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技术报告、英文专利等,以适应课程教学的需求。
2)多练:此处指的是句子写作训练。句子是论文摘要的基本组成单元,为能正确撰写科技论文的摘要,句子的写作训练是其必经之路。笔者在每次课中均给出2到3个常用句式,并布置相应练习题考核学生掌握程度。同时,我们初步建立了句子考核题库,其中包括中译英140道,英译中128道。在课程的阶段性测试中,我们通过随机抽取题目的方法,利用句子考核题库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目前,该题库内容在不断更新、补充中。
3)集体纠错:即针对句子或摘要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体纠错。英文摘要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包括:主谓语不一致、缺少主语、缺少谓语、时态不一致、语态使用错误、从句使用错误等[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的是一起来找茬的方法,即写作训练后,进行集体纠错,促进学生之间互查,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同样的题目,给出不同写法,以此实现摘要句式的丰富性。
以下是教学实践中,部分练习实例,其中均包括了各类常见语法错误:
1)The paper compare the methods with the public data sets to explore which is the bes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该句的错误在于主谓语不一致,主语是单数,谓语应改为compares。
2)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enormous developed.
该句的错误在于修饰词enormous使用不当,该词为形容词,而此处需要副词修饰谓语,可改为greatly。
3)Scientists have working on the solution of designing.
该句的错误在于谓语使用不当,应改为have been working。
5) This video is mainly introduce 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
该句中错误仍为谓语使用不当,利用了中文习惯直接翻译,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应改为This video mainly introduces 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或者用被动语态: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is video.
5)It changes the way interact with machines and make the application more convenient
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个是way后面的非谓语,应该为to interact with machines,第二个是and之后的谓语make与主语不一致,应改为makes。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 教学现状 应对方法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初中语文研讨课上,一名语文老师讲《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讲课过程中设置了很多问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设置的问题有: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是围绕什么进行阐述的?第一段段意怎样概括?当今我们怎样看待舍生取义等许多问题,但就议论文的论据及结论则一言以蔽之,总之,授课不是按照议论文的思路去讲,而是作为记叙文去讲。诚然,学生在理解本文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认为,老师应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不能回避重点和难点。由本节课,笔者联想到初中语文议论文教与学现状,对此进行粗浅分析。
议论文教学现状:学生阅读能力太低。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几种文体进行对比,最难的就是议论文阅读教学,表现于:
1、学生不愿学。与其他文体相比,记叙文的小故事能引人入胜,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征服了同样爱美的学生,说明文难度小,容易理解和接受,科学现象又能给学生科学知识。议论文太抽象,逻辑性太强,论点的提出,论据如何支撑论点,论据的选择,结尾如何提高文章的深度,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段之间的关系,段与中心句的关系,凡此种种,导致个别学生看不懂,即使看得懂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
2、教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观察到,教师上研讨课时,在课型的选择上,一般都避开议论文,因为议论文的教学内容无法用课件或投影展示出来。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也不像讲其他文体那样激情四射,有的老师私下里抱怨说:议论文知识学生都掌握了,练习题做得不少了,考试中好学生议论文阅读才得了四五分,太让人失望了。
应对方法:
1、规范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谋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其他语文老师的意见,整理出议论文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课型:新授课
环节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点(10分钟)。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5分钟)。
(三)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及作用(10分钟)。
(四)深入课文分析(13分钟)。
(五)总结课文内容,整合议论文文体知识(7分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再生动,环节设计合理,知识传授准确,如果节节都是一人堂、一言堂,学生都会厌烦的,我们不妨让学生当回“小老师”,让他们到前面讲讲自己的观点、思路,老师是聆听者,是事后的评判者,让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思维碰撞,产生的可能是智慧的火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利用好课上2分钟。建议:议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每节课上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2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可以谈对时事、家庭、学校、社会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感情激昂,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对加强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