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英语听说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领导者。教师安排一切,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教师是主要英语听说者,学生是被动的英语听说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幅度不大,提高学生听说水平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再加上高职高专生学习差异性大,老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满足所有学生,更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开展。而当前多媒体教学的引进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模式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到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该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如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
1.利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高职高专生差异性大是他们学习的一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特点,就是将学生分成三组,教师也要准备三种教学模式、内容等,很难兼顾全局,所以实际操作性较低。面对现前统一的考试标准,因材施教教法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多媒体教学轻松地解决了困扰教育者多年的难题。多媒体教学软件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最佳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提供学习内容、上课模式等供学生选择,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教师可以同时监控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可以进行专门辅导。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找到了最佳的学习途径。
2.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无法关注每一名学生,更不能同时帮助所有学生纠正他们的发音等缺陷。而多媒体软件提供学生可以模仿的音频、视频,帮助每名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计算机可以向学习伙伴一样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该过程中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这使外部电脑学习软件的刺激与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使学生产生了对所学内容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英语听说课程在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提高教学的灵活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度较低,离开了教师、教室也就离开了学习。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些缺点,只要学生登录学习网站,随时可以在网上上课,无论在哪里,学习无限制。不懂的重点、难点可以进行多次重复练习,随机给分更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所以,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值得各大高校引进,对于学习积极性较差的高职高专生来说更是最佳的学习工具。
三、结语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一、引言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在视听说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成为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利用视听说课优势,发挥它内容丰富真实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指出,外语教学的原则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则指正确且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包括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本文中论及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掌握,后者指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文化能力”则主要涉及社会和文化的行为和事实,具体为“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理解外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识并“正确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能够“灵活地应付与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视听说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长期以来,文化因素在视听说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一直采用“语法-翻译法”,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无法应付简单的日常英语。而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由于不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相关文化知之甚少,无法顺利进行文流。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察,笔者将语言失误原因分析如下:
1.缺乏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对语言系统的教学,即强调对语言系统知识、语音、语法及词汇的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了解,从而导致语言运用上的错误。比如对“老人”的用法,很多学生一提到老人,就会想到old people,殊不知西方人并不喜欢用old这个词,而是用senior citizen,the elderly,或婉称distinguished gentlemen,the seasoned。
2.缺乏言语交际的环境。
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背诵句型,缺乏言语交际训练,在英语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对一些固定的表达形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但一旦真正使用时,由于总是使用书面文体,对于母语国家比较常见的口语表达很陌生。比如“What’s up?”“Not really.”“Tough”。
3.缺乏对语体的认识。
语言形式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对话双方关系,讨论话题的内容、背景,交际方式等都影响对话形式的选择。Hughes(1989)曾指出:“选择错误的语域,是外国人学习另一种语言时最常犯的错误。”传统的语言教学和应试教学让学生经常死记硬背,结果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语言。在言语交际中,他们往往不注意对方的身份、说话的氛围和场合,不注意使用恰当的语体而导致交际上的不得体。例如,对熟人、朋友使用过于礼貌的语言,或对陌生人及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随便的表达方式等。
四、在英语视听说课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就是使用多媒体,而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各种训练方法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由于英语视听说课中的语言输入多为真实自然、丰富鲜活的口头语言,使学生能接触和感受英语语流的节奏、重音和语调,因此往往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成为语音教学的课堂。这也正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1989)所提出的“语音教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的要求。
2.利用本课程的“视”、“听”、“说”的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Krashen指出,听话从本质上说是输入信息,听的过程是接受和解码的过程;说话属于输出信息,说的过程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根据视听说课程的特点,笔者通常在视听前中后安排问题,从而进行任务型教学,并对将要听到的内容进行有效预测。在视听时,学生的任务是获取并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完成检验理解能力的练习。在视听后,我们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包括问题问答、内容总结、复述、话题讨论、角色扮演、观点辩论等。这三部分活动将视、听和说有机结合,即说为视听做准备,听又为说提供了语言素材和知识积累,听和说就可以相互促进。语用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而听是理解能力,说即表达能力。通过创造模拟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语用能力。
3.利用视听语言材料,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知识。
主体文化是指母语文化,与客体文化一样,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跨文化交际中若不能回答外国人关于主体化的问题,会带来种种不便。跨文化交际中话题是受双方制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文化意识的培养,即与本国有关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饮食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古迹等,从而有效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冲突。
文化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分析视听材料中交际话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人们的话语中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方面的内容。在视听说课堂,我们能听到各种情景、各种场合中,各种身份的人所进行的有关各种话题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完成视听理解活动后,让学生对材料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点进行复述、总结,或开展文化对比讨论,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达到通过听说训练导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4.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兴趣。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消极情绪有很多因素,比如说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教师要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要诚挚地关怀和帮助,适时地表扬和鼓励,善意地纠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进行语言文化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有进步感和成就感。
五、结语
尽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需要探讨的问题。视听说课程是一门综合语言技能课,教师应注意课程特点,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Heaton,J.B.Writ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2nd ed)[M].New York:Longman,1988.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8.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导入法
一、导入的重要性
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中自然、恰当、巧妙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二、导入的方式
导入的方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做到灵活变通,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1.提问式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问。学生通过反复思考回答问题,然后把他们的答案进行对比,为下一步学习新课文打下伏笔。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Unit9PlanningYourDay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
(1)对有初学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Aretherewomen/meninthepicture?
Aretheysittingdown/eating/etc?
(2)对有中等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Howmanywomendoyouseeinthepicture?
Whataretheydoing?
(3)对有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可问:
Describewhatyouseeinthepicture.
Howmanyitemsinthepicturecanyouname?
Putthesewordsinasentence.
2.游戏式导入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说爱动,习惯于通过具体生动的实际事物来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因此在上新课之前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3HappyBirthday一课时,可以首先请学生想出两种在他们生日时收到的礼物,然后写在小纸条上,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把他们的纸条放进一个袋子里,第一组的一个学生从袋子拿出一张纸,递到另一组的一个同学手里,并嘴里说:“HappyBirthday!”,接到纸条的同学念出纸条上的内容,同时分别用激动或失望的语调来感谢对方。
Student1:Happybirthday!
Student2:AtriptoNewYork!Thankyou!(excitedvoice兴奋的声音)
Student3:Happybirthday!
Student4:Apieceofchewinggum.(一块口香糖)Youshouldn’thave.(disappointedvoice失望的声音)
3.做练习导入
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加强口头练习是重要的一环,将课文设计成练习进行训练,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提高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如,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9,TrafficJam一课中,重点学习交通工具和形容词的比较级。首先把课文里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写在黑板上,例如morecomfortable,healthier,faster,drier,slower,等等,请学生帮忙再找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例如car,bus,motorcycle,truck,等等,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句子,Aisthana.让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填空或听写。
4.情景导入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到国内外时事,小到校内、班里发生的新事、新现象,都为一个活泼、灵活的英语课开头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如能在课的伊始就巧妙地运用这些素材,就能将学生引入到老师既定的目标,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LearningToListeningBookIIUnit16JobFair(招聘会)一课时,可先请几位学生扮演各个行业的招聘者并上讲台设点,举办招聘会,与其他学生扮演的求职者交流,为他们提供择业信息。这样学生们就会非常自然地加入到这个活动中了。
三、导入的教学效果
1.导入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组织、引导、训练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努力创设语言情景,而不是强迫和代替。
2.导入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兴趣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快而有效地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3.导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导入时,通过课堂知识的辐射和延伸,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敢于探究。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的开头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其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只要在上课之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这就是成功的开头。
参考文献:
[1]顾远明.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大出版社,1994.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 前言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教育必然会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进行全面变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这种大趋势下,教育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之一。
作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商务英语听说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实践教学薄弱,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未能真正达到其教学目标。将该课程的各要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失为适应教育改革趋势和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可取之路。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况
国际上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Curriculum),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 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IITC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毕业论文格式。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合的设计
(一)目标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商务英语听说教学整合的目标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重要的教学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原则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六大原则:①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②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③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⑤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⑥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方法和步骤
1、建设信息技术环境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环境,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学习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是辅助教学的媒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将这种技术全面应用到商务英语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网络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建设供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校园网,网站设计符合教学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地提供给每一位参与工作任务的学生和老师,符合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多方位开发以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索引组成的网络教学资源。以资源服务于教学为标准,以实际教学需求为依据,建设一个资源管理方便、界面友好、分类规范、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开放式网络资源库。
3、搞好教学设计工作
对分批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其能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
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视听说课堂实际演练活动。提倡小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课堂交际实践
课堂实践与课外自习结合,课前,教师把任务和知识点通过网络等方式告知学生,以便预习和热身。课内,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和实验员为辅助者相结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提供视听材料,讲解知识点并提示任务要点之后,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逐个给予指点,后选取典型代表演示,并及时给予评价。利用情境模拟室、语音室、英语村等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和商务技能。在课外,利用网络上传电子课件、其他与主题相关的视听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复习消化。
4、实例分析
以下选取《体验商务英语听说教程2》第七单元“making complaints”这一课,具体列出了教学设计和授课方案。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且从图书馆或者网络搜索相关信息。本章节预计用4个课时完成。前两个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学习内容以课本为主,电子资料为辅,操练听力和口语。
课后,教师把所有相关资料上传至校园内网,以便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相关配套练习和课后作业也上传。该课作业可以要求学生作角色表演,以下四个情景供学生参考并选择:1) A正在投诉推迟了四个小时的跨洋航班。B 是航空公司的代表,而该航空公司也是空中交通指挥失利的受害者毕业论文格式。2) A正打电话投诉一个新版软件程序无法正常运行,B 是该软件公司客服热线的接线员。3) A正在投诉某旅馆房间,原因是房间正对着一个音乐喧嚣的酒吧,使他在仲夏夜难以入眠。B 是该旅馆经理,而该旅馆业已客满。 4) A 正在投诉办公室的复印件一周之内坏了三次。B 是复印件生产厂商的销售员,极力向A推销新款复印件。
后两节课在情景模拟室完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侧重于学生的模拟练习,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同时,课内练习中融入一些商务礼仪技巧。课前,要求学生自行组成若干小组。课后,教师搜集相关的网站,把网站链接上传至校园内网,以便学生利用电子资源拓展学习。以下这些链接是本章节“making complaint”的推荐网站。如果学生想在课后学习更多有用句型或者类似对话。他们可以点击并浏览:
(1) “Dealing with Complaints”
正保外语教育网
(2)“Complaints and Compliments”
bulo.hjenglish.com/group/topic/171119/
彭蒙惠英语
(3) “Complaints”
24en.com/e/DoPrint/?classid=1069&id=108619
中国英语学习网
(4) “Bonuscomplaints”
exam8.com/englishlearning/kouyu/bailing/bangong/200812/128741.html
办公室英语口语
(5) “complaints”
edu.5151doc.com/English/HTML/166133.html
教育资源库
如果学生想要学习如何网上投诉,他们可以在以下网站注册并发表投诉意见
(1). complaintorpraise.co.uk/
(2). canyoutrustthem.com/
四、 结语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实现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学一线的教师与教育技术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在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之路上,只要方向正确,敢于尝试,必然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幼冰.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整合方案分析[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第2卷第2期
[2]侯松,曾美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第4期,第10卷
[3]李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说课教学新视点[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7, 第10卷 第4期
[4]刘丽,刘晓亚.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思考[J], 内江科技, 2009,第2期
[5]杨光.“情景模拟”在商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科技信息, 2009, 第5期
[6]臧杨柳.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实践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2008-4,下
[7]张慧.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初探[J], 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 2009, 第2期
[8]张丽霞.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整合的探索[J], 南昌高专学报, 2007-8, 第4期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培养和训练方法
一、听说能力的教学定位
假定高中年级每周上5节英语课,普遍的做法是安排一节听力课或听说课,40分钟专用于听说训练。假定这40分钟里学生可以听到一定量的语言材料或可以讲1~2分钟的英语独白monologue或对话dialogue,人人都轮流开口。现在可以进一步假设,一学年有40个教学周,就有40节听说课。就讲英语而言,一名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里讲满40~80分钟英语。在高中三年里一名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里讲满120~240分钟的英语。就算可以讲满240分钟,即4小时的英语。那么,4小时的口语实践分散在三年里能使一个学生的口语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
所以,要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就要把听说训练有机地融入课文教学中。在听说活动中讲新课,在听说活动中上复习课。除听说课的独立存在外,同课文教学结合成一个整体的听说训练应该是听说教学的主要形式。很多学校具备小班化上课的条件,这为这一教学形式的存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二、听说能力的训练与课文教学的结合
现在要讨论听说能力的训练怎样付诸实践。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仍按照传统分成几个环节:(新课)导入(warming―up)―(新课)传授(presentation)―(新课)巩固(consolidation)―学生实践(Speaking activity)―补遗(follow-up)。
三、新课导入
1.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除书面形式外,常可采用听说形式实现。一种是听写。有时听写生词、短语、概述(summary);一种是听译(句子)。第三种是背书。但无论听写、听译,以及背书,内容都是前一单元已学的语言材料。
听写的内容是词―句子―短文。
2.对于词的听写,通常的做法是读2遍,词速随年级变化而调整。
3.听译的内容是句子。语速及长度也随年级变化而变化。如对高一学生,一个英语句子要念3遍,而后让学生写下来,最后译成中文。对高二学生则只念两遍,而后学生复述这个句子,再译成中文。到了高三,只对学生念一遍,让学生复念并即时译成中文。还可以倒过来,让学生听一句中文,把它即时译成英文。这些教学过程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而定。另外,教师在编译句子时可以把所学的语言和时事新闻、身边故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背书其实是一种资本的原始积累。就像小孩子学母语,当自己不会说的时候,就模仿别人的语言。背书的形式有两种,其一是全文照背。条件是文字优美,口语化(句子短),整篇长度在200个字以内。其实背一个段落,100多个字最好,不会形成负担。其二是复述。一般复述是文字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说明文或议论文。
四、新课传授
传授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接触新的语言材料,辨认新的语言材料并理解它们。
除了依靠工具书指导学生预习研读、听取这些语言材料外,就听说角度看,课堂活动中还有以下重要形式:
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让学生接触课文(text)录音或录像。其途径不是通过阅读,而是通过听音(Listening)开始的。一般是通过视听接触课文两次,而后口头回答有关课文的种种问题。回答的问题有三个层次,从易到难分别是:细节辨别(identification),情节记忆(Retention),推论(Inference)。
五、新课巩固
巩固阶段含两个方面的操练,即书面性的操练(written assignment)及听说活动(speaking activity)。
巩固工作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所学习的新的语言材料。手段是实践―运用这些语言材料。除了一定量的各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以外,原则上每个单元的教学进入巩固阶段时都组织一次Speaking activity。听说活动的组织,遵循下列原则。
1.听说活动的题材与课文重合,涉及的语言必须以课文语言为中心,活动的形式与课文题材及语言存在着统一性。因为听说活动的目的从属于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它是一道主菜,而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调味品。
2.听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虽来自教材,却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听说活动应该把背景有机地安排在本地本区――中国。这是因为只有当学生在听和说自己熟悉的和休戚相关的人和物(故事)时,他们才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
六、听说活动和写作的关系
由于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一般不具备周围英语语言环境,因此许多听说活动,需依靠写辅助。直接用英语思考(thinking in English),有时对教师来讲,也不容易做到。所以实际上,学生开口讲英语进行听说活动时,其语言材料的产生是靠动笔写成的。看图说话要先写;演课本剧也要写脚本,担任旁白、节目主持人,也得先写后背;辩论前要写发言;采访时的题目(questionnaire)也要写……所以听说活动必须与写作(writing)教学密切结合。
1.写作教学必须从高一开始。写作教学的第一步是写句子。学生首先要学懂句子各成分的定义,像简单句,学生要掌握以下句型:S+V;S+V+O;S+V+A及S+V+O+C而后掌握小自简单句大到复合句的各类句型。在写句子的后面,应当进行段落(paragraph)的写作训练。其内容应包括段落的结构(主题句+发展部分+结尾句),段落的写作手法(时间顺序法、空间顺序法、因果关系法、比较对照法、列举法),段落的类型(说明文、描写文、记叙文,以及议论文),等等。
2.对于写作内容不应过多加以限制,有感而发的随笔比命题作文更容易上手,更适合刚学写作的高一学生。如果没有基本写作知识的教学和训练,听说活动就无法深入展开。学生讲的语言不正确、不规范,那样的训练有什么意义呢?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听说课模式;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与国际市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企业越来越青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与外商进行专业方面的技术交流、谈判与合作的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不仅要看毕业生的英语等级证书,还对听、说、读、写、译的实际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和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盛行的ESP理论。为了使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作为一线英语教师,笔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认真研究学习建构主义和ESP理论,旨在努力创新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与ESP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契合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本观念,即注重人的认知、心理及情感状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专门用途英语或称特殊用途英语,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教学研究尤其受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关注。这是由于 ESP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职业联系起来,针对性强,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理论可以指导实践,ESP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而传统的EGP则仅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来教。1985年,在斯里兰卡ESP国际讨论会上,学者Strevens提出了ESP的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要;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及活动有关;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汇、语法、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必须与EGP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可以只限于某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属于ESP还是EGP呢?有研究者提出,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服从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即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的需要设计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公共英语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划归到ESP的范围内。ESP代表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是高职英语教育的精华所在。
综合这两大理论,笔者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尝试。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游戏教学
高职英语听说课将听和说融合在一起进行交流互动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但是高职学生往往无法达到自然、流畅而准确地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的目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教师支配着一切教学活动,实际分配给学生操练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要么缺乏学习动机,积极性不高,要么因胆怯、害羞而不敢开口讲英语,抑或认为没有适当的口语环境练习口语。要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上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关键在于学生愿不愿意开口说话。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高职生对于英语听说课引入游戏教学是持欢迎态度的。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游戏教学,在情感上是有需求的,他们希望以一种轻松、享受的方式练习听说。事实上,英语听说课引入游戏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减少了学生由于基础差所产生的胆怯或害怕犯错误的顾虑。另外,将某些英语游戏附加上比赛的性质,引入竞争机制,使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能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建立起更多的个人成就感。游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为互动协作提供和谐的情境,促进成功的英语交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
当然,游戏是为教学任务服务的,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性而本末倒置。在这一环节,绝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采取与视频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少有成效的。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人为的、模拟的英语情境,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至关重要。视频教材在英语情境教学中具有一般文字教材所不具备的优势:(1)可使学生接触自然地道的英语。影视作品所使用的英语是原汁原味、地道的英语,当然也是自然、纯正的英语。(2)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商务往来愈发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必需。(3)视频材料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比如商务专业或旅游专业的听说课,可以将接待、介绍、谈判、景点解说等通过视频加以展示,具体的人物、场景、情节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下去、看下去、学下去,通过模仿强化听说,实现学习者大脑的“语法内化”,最终获得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如临其境,可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但是将视频材料用于听说教学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教学敏感度,绝对不能将其当作简单的影视鉴赏课。要运用视频教材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经过刺激、反应、模仿、强化四个过程,才能使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视频实现视觉、听觉与感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刺激神经系统,达到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模仿看似枯燥乏味,却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融入剧情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置身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在不经意中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与句型语法等,并使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实现从单纯模仿到自主运用的转变。
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和模拟现实法等各种方法尽可能地逼近现实,还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工具间的交互性,体现听说课教学的广泛交流性。
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发端于古老的“学以致用”及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近年来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则进一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要达到对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通过聆听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去感受和理解。这便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的观念更能体现学习的本质特征,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任务”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学习,变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由“学会”到“会学”。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当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以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积极参与。
ESP理论注重英语教学有一个特殊的目的,这个目的规定了使用英语的具体场合,也规定了应该具备的语言技能。结合当前职业教育要契合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需求,笔者在听说课教学中将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场活动分解为具体的模块,比如我院开设的商务、旅游、文秘等专业,可以从外事接待(迎送、单位介绍)、产品/服务推介(功能、业务介绍)、商务洽谈、一线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开展英语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
关注听说课的情感因素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努力调整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留意学生的学习情绪。西方研究者的经验表明,认知与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沮丧、怀疑、厌恶等等,都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因素如自尊、自信、移情、愉快、惊喜等有助于改善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教师是否重视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听说课上处于怎样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英语听说课模式改革中需要注意的。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创新教学模式理论探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新型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与应用。
1 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性
当前,社会正在从一个“学历社会”迈进“学习社会”,传统学习已满足不了人类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范教育是培养将来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更是需要教到老学到老。因此,教育的目的已不能仅限定在使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而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师范教育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这个理念,这样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培养出适合“学习社会”的人才。
2 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1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的课程。学好它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作为这门课的课任老师更有责任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能学到知识首先是让他们对这门课有兴趣。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到网上搜索与之相关联的短片、视频、音乐、或背景知识等补充教学内容,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英语,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布置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源,或是找些幽默小故事、英语笑话或英文歌曲等让学生课前5分钟表演,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小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Group work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语用教学环节,group活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用的体验。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或是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老师的要求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时老师仍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老师要备好课,充分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而不是“能者多劳”,一个小组只等一两个成员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小组活动减轻了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怕羞、怕出错等心理障碍,使他们表现出了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语言练习时间和机会。
(3)针对师范生的特点,进行小讲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技能。
高师院校的学生虽然前三年学的是高中课本,但和高中生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师范类毕业生。从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每周有两次课笔者都能把15分钟给学生,指定课文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充分备课,轮流到讲台小讲课。同学都能认真备课,珍惜到讲台的机会,第二轮小讲课时都沉着了很多,把握课堂也更加的老练了。
2.2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经常给他们介绍好的英语学习网站。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3 教学能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补充教学内容
(1)一二年级的学生夯实语法基础。
课堂上除了必要的听说读写练习外,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会通过课堂给他们夯实语法,对英语的语法有个系统的认识,并通过补充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每周会拿出一节课,按语法章节给学生系统讲解,有些学生在单元课程才学过,或掌握较好的语法知识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来讲解,讲完在通过练习巩固。
(2)三四年级的学生补充高考练习和四级练习。
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三年级他们学的是高中的牛津课本,所学的知识和高中生一样,课堂上会拿高考练习来给他们做,巩固英语知识。但他们和高中生不一样,学校要求他们要考四级,而且四级的分数不到390分,不发毕业证。所以他们又有着考四级的任务,而且他们是英语专业以后要凭英语水平吃饭,四级或六级证书是说明英语水平的权威,况且很多用人单位会直接规定到必须达到英语四级。教师在教授这些有着双重任务的学生时,又不得不给他们增加四级辅导,补充四级练习。
(3)五年级的学生补充就业指导。
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只有半个学期在校学习的时间,而且这半年要完成三字一话的、说课、模拟招聘和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任务。可见,其实他们的这半学期课堂学习可以说是次要的,他们更需要老师通过课堂给他们完成这些任务做指导。他们中的很多人上学期初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说课,毕业论文怎么写,什么叫答辩。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对上课内容做了调整,课本上抓重点给学生讲。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指导如何说课,怎样写论文,并在课上让每个学生都在讲台上展示了自己的说课和用课件展示出说课稿。我教的学生在说课过关和论文等方面的通过率明显高于其他班。
3 取得的成绩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认真的探索和实践着多种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所带的班级的学生三年级的下学期一共有10人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1人三年级上学期通过英语四级,三年级下学期就顺利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所带的毕业班学生更是都顺利的通过了学校的各项毕业生基本功过关,而且一次性通过率高于平行班级,现在学生都深入各个小学开始了为期半学期的教育实习。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以后还要更深入地研究,把很多从书本上看到的好的教育理念,结合高师院校学生的实际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其实有很多好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老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材料,教学实际,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各种好的方式轮流应用于课堂,让课堂更高效,让课堂更融洽。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走进心灵[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 柳菊兴,等.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解读[M].华中师大出版社.
【论文摘要】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针对目前高职英语视听说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文章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改进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1.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实际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听和说。针对这种状况,目前不少高校已陆续开设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开拓。但由于未能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视听说课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实践”的老框框里。基于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契合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本观念,即注重“人”的认知、心理及情感状态”。本文将以该理沦为基础并结合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的实际来探讨如何改进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
2.视听说教学现状
2.1教学观念陈旧目前很多视听说课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视听说课堂上的做法仍然是:教师首先播放视听材料.学生昕了之后做选择题或是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一些语言难点,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即使有语言实践,也仅限于机械的重复和单句操练:或过度强调听力技能的训练,弱化了其它技能的培养。
2.2师生交流互动少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堂形式的深层设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性活动较难进行,每个学生课堂参与及展示的机会较少,缺少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法展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无处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的抑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听说课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效果不理想任课教师对网络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欠缺,不会使用多媒体制作等软件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硬件设备.加上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制作的媒体课件只是课本的简单翻版。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有的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这样,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没能得到应有的训练。一些原版的英文电影以其精彩的画面、地道的发音和引人人胜的内容深受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在对“视”这一环节的把握上没有向深度挖掘。使得听说课的放映环节变成了纯粹的“放映”。
2.4考核方式单一高职英语视听说课通常是两三个班和堂上.人数较多,同时进行听、说考核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大多数视昕说课测试形式一般以笔试为主,形式多为由学生听录音,完成选择题、理解题或补全听力原文等类型。这就有悖于视听说课的初衷。使得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缺少交流和反馈,同时也难以对学生视听说一体化的学习效果做出科学、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于2o世纪6O年代提出,其闻汲取了维果斯基(Vy—gotsky)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理论、奥斯贝尔fAusube1)的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学习理论的精髓,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m。Gaugon&Collay141等人曾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fcLD=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所包含的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DevelopingSituations)、提出问题(Asking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 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Groupings)、展示成果(AranigngExh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Reflections)等。图l给出了这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英语视听说教学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较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它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素材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和真实视频等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了语言学习环境中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变成了快乐的体验。同时,可加强学生与“情境”中角色之间的互动,从而解决英语教学中学生“开口难”的难题,实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与“会话”,有效地帮助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4.1创设情境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可通过通过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形象直观的手段,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交际情境氛围中,如原版英文影片、人物传记、地理风貌、背景知识等,营造出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更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4.2提出问题“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思维。实际上,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151。因此,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开放性的、适时的、恰当的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深入探究结果、寻求新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与视听说素材内容密切相关.涉及到背景、人物、情节、结论等问题如:Whatisthisvideoabout?HOWmanycharacters ale there in this video?W ho are they?W hat is theirrelationship?Try to Riveasmany examplesaspossible to illustrate yourpoint.从而激励每个学生都去思考和回答问题。
4.3搭建桥梁即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这一要素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建构主义认为,意义是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建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他们记忆中的有关图式、经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把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结合起来.在激活学生有关原有知识的同时,调动他们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4组织协作有效地安排组织协作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Sehmueksr~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由4—5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对所提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分小组时应按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进行小组讨论时,优生发挥带头作用使开口少的学生在其影响和帮助下多积累语言知识,逐步产生开口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注重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问的互动。从而实现英语学习中的“协作”与“会话”、“交流”与“合作”,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意义建构”。
4.5展示成果即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或把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展现出来。成果展示时,要求各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参加,共同协作完成对讨论结果的汇报交流。成果展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依据具体场景进行情景复述、角色扮演、情景摹仿也可以进行报告、辩论、自由会话等实践活动,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语言的表达能力。
4.6反思过程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学生成果展示结束后,先进行个人、小组自评.然后小组问互评,最后老师对所需掌握的知识及整个“话题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课后布置一些讨论的话题及书面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督促检查,为保证课外练习的质量,课堂上教师要对布置的任务进行检查和归纳,做到课内课外一起抓,使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达到融合新旧知识以及构建新知识的目的。
论文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掌握语法、阅读能力和词汇量的提升,听说课程经常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虽然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合理意义和必要性,但是语言的学习绝不可能脱离实际运用,单纯的卷面考试成绩的局限性也早已为人诟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就听说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1. 部分高校开展的教改方案简介
1.1 分层教学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开展的是基于分层次教学基础上的英语“听、议、讲、辩”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利用一节课的前半课时或后半课时的约20分钟时间进行训练,每周2—3次。具体步骤:第一步,先播放准备好的听力资料,约2—3分钟,必要时可播放两遍;第二步,就听力资料事先准备好不同层次的几个具有启发性、概括性的问题,学生分层次就此讨论,时间约5—7分钟;第三步,几个组推出代表发言,概括复述讨论内容,时间约5—6分钟;第四步,未发言的组或任意学生可对发言者提问质疑,发言者可回答辩解,时间约5—6分钟;最后,教师简要点评。采集的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口语部分的成绩总体呈递增趋势。(张小飞,2009:177-178) 以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该校最有特色的做法是对学生分层管理,即按照学生的英语能力,分为快、中、慢班。此外,该校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具体做法是,除了在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中增加了英语听力的考核分值外,在过程性评价即平时成绩中用10%的分值作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并将其计入期末考试的分数。(刘明,2009:427)
1.3 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李佳老师以2006级商务英语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研究,时间为一学年。具体做法是:听力资料播放前先进行听前讨论,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听前充分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然后通过一些与听力内容相关的问题及练习,训练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发散思维;最后由教师作听后总结。(李佳,2009:209-210)
1.4 任务驱动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武汉科技大学盛婧老师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即课前布置听力任务,课堂检查,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课时。而教学内容除教材外,还大量采纳课外的视频和音频。课堂活动根据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进行变化,涉及口语表达的可以进行“retelling”、“brainstorming”和“presentation”,考核上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和成绩的监控与纪录。(盛婧,2010:89)
1.5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教学改革
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外语系的方亦飞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依托义乌这座国际化的城市,通过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外商访谈、参加和组织国际社区的各项联谊活动、为各类会展中提供志愿者服务、为本地商户或外商充当翻译或导游等等,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差距,同时也增强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信心。
虽然以上各种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各有不同,但在评估方法、重视语言应用实践以及进行课堂教学延伸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努力痕迹。相比之前的教学模式,这些教改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改革的效果来说,具有激励作用和参考价值。(方亦飞,2009:106)
2. 我院教改的具体做法及内容
我校公共外语部的听说课程经历过“设立—取消—重新设立”三个阶段。早期曾专门开设听说课程(实际名称为“英语视听说”),彼时理论课每周二次四节,听说课程每周一次两节,比例为2:1。教材采用过《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和《走遍美国》等,总体上课堂活动的安排自由度比较大。后来取消了专设的听说课程,而主要由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安排听说方面的训练。由于当时学生的毕业资格与是否通过PET挂钩,所以基本上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听力考试部分为主要内容。
在我校此次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中,听说课程的重要性和课时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材
为适应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与之前不同的是,听说练习的内容与精读教材是编写在一起的。以《土建英语》为例,本书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Reading A、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B、Writing、Project、Vocabulary、Grammar以及A Glimpse of The Greatest Buildings等八个部分。教改之前的教材侧重训练日常及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教改之后的教材则立足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环节或场景进行设计,目标是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仍以《土建英语》为例,八个单元的听说部分标题分别为:Discussion about Feasibility(可行性研究)、Negotiation of Contract Terms(合同条款谈判)、Construction Progress Report(施工进度报告)、Discussion about Safety Issues(安全问题)、Purchase of Building Materials(购买建筑材料)、Inspection of Electrical Systems(电气系统监测)、Inspe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给排水系统监测)、Selection of Plans(方案选择)。此外,在配套的形成性评估手册中的每个单元里还安排了听力练习,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2.2 课时及班级规模控制
我校目前采取大小班制度,未来有望实现全面小班教学。大班人数约在80人左右,以语言点学习为主。小班人数不超过40人,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为1:1。这样不但从班级规模上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在课时比例上也较从前大为提高。
2.3 中外老师合作教学
具体做法是由中教和外教各自承担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中教和外教合作沟通教学事宜。以《土建英语》为例,中教老师除采用教材上的听说练习内容外,还利用网络上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视听资源,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又向学生展示了实际运用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口语方面的练习。外教老师的课程侧重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是给非英语专业学生接触native speaker的机会,改变学生对中教老师的依赖心理。
2.4 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比重加大到占期末总评的60%。而在教改之前,平时成绩只占30%。 "
2.5 校园语言环境建设及支持
自开展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以来,我院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开办校园英语电台、发行英语报、校园英语演讲大赛以及各学院学生会举办的英语角等活动。每学年在新生中由任课教师推荐口语及写作程度较好的同学参加学校选拔,选上的同学可参加与其英语特长有关的培优班,或由学校推荐参加各类英文大赛。
2.6 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课程资源
3. 师生反馈及问题总结
最普遍的反映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过通过近两年的运行,也发现下列因素会从不同程度影响这次教改的效果,需要加以重视和设法解决。
3.1 公共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我院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由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素质英语等课程组成,其中前两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后两门为选修课程。按照目前职业外语改革中行业英语的分类,主要有:艺术设计英语、化生英语、经贸英语、医护英语、土建英语、IT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以及包装印刷英语。因此,公共外语任课老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相比从前更具体、更高。此外,通过几个学年的磨合,各专业群任课教师的稳定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除教师自身加强自学外,在学院层面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是非常必要的。
3.2 公共课教师与外教的衔接问题
中外教合作教学是一个需要磨合和不断改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外教的作用存在变数。外教自身的教育背景是一个因素,在非英语专业广泛开设外教课,外教的需求增加了,而学校聘请外教的途径与招聘国内教师相比要有限得多,有时需要作一些让步。另外,对于外教授课内容和方式的监督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外教上课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要超过国内教师。最后,中教和外教的沟通配合程度对于课程进度和衔接也有直接的影响。
3.3 公外学生听说能力基础的现实情况
以我院为例,深圳本地学生的语音普遍较好,外地生则有不少笔试成绩强于本地生,但发音和表达流畅方面不如本地生。虽然教改后听说课程的总量和比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总体课时仍然有限,如果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所需要的时间是目前学时和教学内容很难满足的,而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学生后续的听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3.4 教材以外视听资源的选择
教材中的听说材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程度以及专业方向的不同,任课教师一般都会适当增补一些教材以外的视听资料。以建工学院的建筑电气和物管两个专业为例,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利用网上搜索到的“魔术房屋”视频(一座拥有大量高科技因子的房屋,如隐形门禁、一个遍及全屋的触摸式屏幕,可以管理照明、安全系统、空调和视听资料库,还有诸如指纹解读器、运动感应器等),在开展听力练习的同时,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而针对物管专业的同学,网上的房地产英语系列与物业管理英语同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要获得这些针对性更强的视听资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积极搜索。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链接在课外学习。网上还有大量优质的视听资源,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两个相对资源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合适的网站,一些网站上面的听写练习对于学生是很好的课外练习。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不可能与网站相提并论,所以网站上的资源对于教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但是,具体选择何种材料由任课老师决定,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班级之间很难达成较为一致的安排,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另外,外教经常也会向学生提供一些视频,但有些视频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关联度是否密切,针对性和难度是否合适,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进行管理控制。
[论文摘要]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和实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专业特色出发,分析比较该专业的听说教学大纲和小学英语对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提出了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采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听说课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早已将教学重点由读写训练转为听说训练,这里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就不再累述。由于现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对英语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听说入手。鉴于此目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就应与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就能增加该专业的听说教学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教学技能。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 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 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 C ORAL 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论文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掌握语法、阅读能力和词汇量的提升,听说课程经常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虽然传统教学模式有其合理意义和必要性,但是语言的学习绝不可能脱离实际运用,单纯的卷面考试成绩的局限性也早已为人诟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为例,就听说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1. 部分高校开展的教改方案简介
1.1 分层教学
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开展的是基于分层次教学基础上的英语“听、议、讲、辩”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主要做法是利用一节课的前半课时或后半课时的约20分钟时间进行训练,每周2—3次。具体步骤:第一步,先播放准备好的听力资料,约2—3分钟,必要时可播放两遍;第二步,就听力资料事先准备好不同层次的几个具有启发性、概括性的问题,学生分层次就此讨论,时间约5—7分钟;第三步,几个组推出代表发言,概括复述讨论内容,时间约5—6分钟;第四步,未发言的组或任意学生可对发言者提问质疑,发言者可回答辩解,时间约5—6分钟;最后,教师简要点评。采集的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口语部分的成绩总体呈递增趋势。(张小飞,2009:177-178)
1.2 分层管理
以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该校最有特色的做法是对学生分层管理,即按照学生的英语能力,分为快、中、慢班。此外,该校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具体做法是,除了在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中增加了英语听力的考核分值外,在过程性评价即平时成绩中用10%的分值作为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并将其计入期末考试的分数。(刘明,2009:427)
1.3 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李佳老师以2006级商务英语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参与型听力教学模式研究,时间为一学年。具体做法是:听力资料播放前先进行听前讨论,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听前充分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然后通过一些与听力内容相关的问题及练习,训练学生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发散思维;最后由教师作听后总结。(李佳,2009:209-210)
1.4 任务驱动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武汉科技大学盛婧老师所采取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涉及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考核方法等各个方面。简单地说,即课前布置听力任务,课堂检查,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课时。而教学内容除教材外,还大量采纳课外的视频和音频。课堂活动根据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进行变化,涉及口语表达的可以进行“retelling”、“brainstorming”和“presentation”,考核上重视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和成绩的监控与纪录。(盛婧,2010:89)
1.5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教学改革
浙江义乌工商学院外语系的方亦飞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依托义乌这座国际化的城市,通过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外商访谈、参加和组织国际社区的各项联谊活动、为各类会展中提供志愿者服务、为本地商户或外商充当翻译或导游等等,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差距,同时也增强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信心。
虽然以上各种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各有不同,但在评估方法、重视语言应用实践以及进行课堂教学延伸等方面有着相似的努力痕迹。相比之前的教学模式,这些教改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改革的效果来说,具有激励作用和参考价值。(方亦飞,2009:106)
2. 我院教改的具体做法及内容
我校公共外语部的听说课程经历过“设立—取消—重新设立”三个阶段。早期曾专门开设听说课程(实际名称为“英语视听说”),彼时理论课每周二次四节,听说课程每周一次两节,比例为2:1。教材采用过《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和《走遍美国》等,总体上课堂活动的安排自由度比较大。后来取消了专设的听说课程,而主要由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安排听说方面的训练。由于当时学生的毕业资格与是否通过PET挂钩,所以基本上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听力考试部分为主要内容。
在我校此次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中,听说课程的重要性和课时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材
为适应职业外语教学改革,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到目前已基本完成。与之前不同的是,听说练习的内容与精读教材是编写在一起的。以《土建英语》为例,本书共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Reading A、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B、Writing、Project、Vocabulary、Grammar以及A Glimpse of The Greatest Buildings等八个部分。教改之前的教材侧重训练日常及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教改之后的教材则立足于高职院校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环节或场景进行设计,目标是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仍以《土建英语》为例,八个单元的听说部分标题分别为:Discussion about Feasibility(可行性研究)、Negotiation of Contract Terms(合同条款谈判)、Construction Progress Report(施工进度报告)、Discussion about Safety Issues(安全问题)、Purchase of Building Materials(购买建筑材料)、Inspection of Electrical Systems(电气系统监测)、Inspe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给排水系统监测)、Selection of Plans(方案选择)。此外,在配套的形成性评估手册中的每个单元里还安排了听力练习,由学生在课外完成。
2.2 课时及班级规模控制
我校目前采取大小班制度,未来有望实现全面小班教学。大班人数约在80人左右,以语言点学习为主。小班人数不超过40人,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为1:1。这样不但从班级规模上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在课时比例上也较从前大为提高。
2.3 中外老师合作教学
具体做法是由中教和外教各自承担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由中教和外教合作沟通教学事宜。以《土建英语》为例,中教老师除采用教材上的听说练习内容外,还利用网络上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视听资源,既复习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又向学生展示了实际运用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口语方面的练习。外教老师的课程侧重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积极意义是给非英语专业学生接触native speaker的机会,改变学生对中教老师的依赖心理。
2.4 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比重加大到占期末总评的60%。而在教改之前,平时成绩只占30%。
2.5 校园语言环境建设及支持
自开展职业外语教学改革以来,我院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如开办校园英语电台、发行英语报、校园英语演讲大赛以及各学院学生会举办的英语角等活动。每学年在新生中由任课教师推荐口语及写作程度较好的同学参加学校选拔,选上的同学可参加与其英语特长有关的培优班,或由学校推荐参加各类英文大赛。
2.6 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的教学一直注重“工学结合”。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我院公共外语课的工学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强调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以“够用”为标准;(2)教学内容反映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3)未来条件许可时,进行公共外语课程与工作的结合,如与专业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实训室教学、学生实习兼职时给予适当的语言训练及指导等。可以说,我院职业外语改革为“工学结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以往的听说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固然有一定的帮助,但受教材和旧有教学思路的束缚,对于“工学结合”这个目标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虽然通过学习后能掌握一般的日常对话和简单的商务环境中的交流能力,但放在各自具体的工作背景中,经常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捉襟见肘的感觉。以我院汽车学院为例,该院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汽车营销、客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机电维修以及管理类岗位,又如建工学院的同学未来则可能从事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建筑设计、水务运行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等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符合职业发展需求的语言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我校学生在毕业前均在市内各类企业实习,而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许多工作岗位对于英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借助职业外语改革,依托各院系各自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任课老师对于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外活动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3. 师生反馈及问题总结
最普遍的反映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不过通过近两年的运行,也发现下列因素会从不同程度影响这次教改的效果,需要加以重视和设法解决。
3.1 公共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我院高职公共外语课程体系由职场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和素质英语等课程组成,其中前两门课程为必修课程,后两门为选修课程。按照目前职业外语改革中行业英语的分类,主要有:艺术设计英语、化生英语、经贸英语、医护英语、土建英语、IT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以及包装印刷英语。因此,公共外语任课老师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相比从前更具体、更高。此外,通过几个学年的磨合,各专业群任课教师的稳定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除教师自身加强自学外,在学院层面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也是非常必要的。
3.2 公共课教师与外教的衔接问题
中外教合作教学是一个需要磨合和不断改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外教的作用存在变数。外教自身的教育背景是一个因素,在非英语专业广泛开设外教课,外教的需求增加了,而学校聘请外教的途径与招聘国内教师相比要有限得多,有时需要作一些让步。另外,对于外教授课内容和方式的监督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外教上课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要超过国内教师。最后,中教和外教的沟通配合程度对于课程进度和衔接也有直接的影响。
3.3 公外学生听说能力基础的现实情况
以我院为例,深圳本地学生的语音普遍较好,外地生则有不少笔试成绩强于本地生,但发音和表达流畅方面不如本地生。虽然教改后听说课程的总量和比例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总体课时仍然有限,如果要安排专门的时间纠正和改善学生的语音语调,所需要的时间是目前学时和教学内容很难满足的,而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学生后续的听说能力发展非常重要。
3.4 教材以外视听资源的选择
教材中的听说材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考虑到学生的程度以及专业方向的不同,任课教师一般都会适当增补一些教材以外的视听资料。以建工学院的建筑电气和物管两个专业为例,针对建筑电气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利用网上搜索到的“魔术房屋”视频(一座拥有大量高科技因子的房屋,如隐形门禁、一个遍及全屋的触摸式屏幕,可以管理照明、安全系统、空调和视听资料库,还有诸如指纹解读器、运动感应器等),在开展听力练习的同时,教师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和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而针对物管专业的同学,网上的房地产英语系列与物业管理英语同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要获得这些针对性更强的视听资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积极搜索。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链接在课外学习。网上还有大量优质的视听资源,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两个相对资源比较丰富、内容比较合适的网站,一些网站上面的听写练习对于学生是很好的课外练习。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不可能与网站相提并论,所以网站上的资源对于教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但是,具体选择何种材料由任课老师决定,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班级之间很难达成较为一致的安排,学习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另外,外教经常也会向学生提供一些视频,但有些视频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关联度是否密切,针对性和难度是否合适,目前仍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进行管理控制。
3.5 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听说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就是要先解决“量”的问题。按照目前听说课程的课时,对于这个“量”的贡献比例是有限的。客观地讲,课堂教学环节里,任课教师除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内容外,一个主导思想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对学生课外的学习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和督促。如何在专业课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不同的学生具体情况各自不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决心和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都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弱。从此次教改的目前效果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前有比较明显的提高,课堂参与程度较好,如果任课教师能对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跟进,学习效果应会更为明显。但大学教育毕竟不同于中学教学,“耳提面命”不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跟踪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方亦飞. 基于当地课程资源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9(2):106.
李佳. 参与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09-210.
刘明. 理工科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27.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效性,探索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理解有偏差,导致在翻译教学上不重视
《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4],教师误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才是重点,翻译教学得过且过。其实,《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所强调的学生必备的五大能力是听、说、读、写、译,其中翻译是前四大基本技能的最终运用,是大学英语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2013年之前历次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按英语习惯表达思想的能力,且所占比重只有试卷总分值的5%,这样的比例与听力、阅读等其他题型的比例相比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教师也就难免认为翻译与同学们的基础知识紧密相连,翻译水平很难在短时间提高,多讲不如少讲,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水平与提高考试分数的权衡中会选择后者。
1.2 教师处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适应期,内容多课时少,翻译教学教材和设置不平衡
2007年《要求》颁布并实施,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研究工作还滞后于从“满堂灌”到“精讲多练”的形式上的发展。由于起步晚,转型期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是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系统推广,以及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资源运用程度,都还不能与专业英语翻译教学同日而语。2013年下半年开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听力、阅读理解、翻译部分均有所调整。其中,翻译部分调整最大。但是,因为大学英语多为公共英语,课时有限,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听写教学与翻译教学的资源分配与设置上难以取得平衡。目前,很多高校为听说课和读写课都订购了不同教材,采取了听说课和读写课分开开课的方式,但无法满足翻译教学单独开课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教材方面几乎没有涉及任何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仅有少数教材有翻译题型的课后练习;在课时方面仍设置在听说课或读写课中由教师随意安排。
1.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翻译教学单调枯燥
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翻译讲解和练习。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时少,教师往往只讲授重点语法或句型的句子时附带请学生练习翻译或造句。二是缺乏翻译理论知识与技巧讲解。教师以要求学生完成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结构的翻译为教学任务,讲授增译、减译、改译等技巧也只是提及概念给出例句,学生无法达到充分理解并运用翻译技巧。三是翻译教学手段单一,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进行英汉互译练习的模式无法满足培养要求。四是翻译教学网络辅助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推广很少。
2 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2.1 教师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提升翻译教学为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这一现实动机,才能实现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效性的深层思考。教师重视翻译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5项必备技能,才能实现《要求》里所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要求,才能真正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水平与提高考试分数统一起来。
2.2 将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教学设置融入到听说课、读写课内容中
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英语,内容多课时少,翻译教学与听说教学、读写教学的课时无法均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翻译教学有效融入到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翻译教学与大学英语读写课的内容融合:(1)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集课本、光盘与网络教学辅导为一体的全新的立体化教材,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这些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故事性与趣味性,也符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材料的选择要求,用来进行口译、笔译练习既可以提高大学生对课堂读写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段落翻译的熟练程度。(2)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造句例句练习,还可以加入翻译练习。教师对一些常用词、惯用词、一词多义的词先讲解透彻,然后从《新概念英语》《China Daily》《英美报刊文化选读》《大学英语翻译》等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试常用材料中选节选段进行翻译练习。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和原汁原味的文章翻译学习中加强对词的深度和广度的了解。(3)教师在课文讲解中,要将翻译理论、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列入教案。在句型、语法讲解中,既有课文中的典型译例分析,又采取另外结合时事材料进行翻译,学生就能受益。此外,翻译教学也能与大学英语听说课的内容融合。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形式,选取时事性强、社会文化知识的翻译材料,用来进行听说、口述、笔译、视译等练习活动。
2.3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翻译教学新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翻译教师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5]。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才能实现翻译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课文讲授可以采用“正式合作式小组”研讨式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根据优势互补和自愿结合的原则组建“正式合作式小组”,并明确分工,如组长负责策划、分工,陈述人负责课文重难点讲解,翻译员负责句型段落翻译、翻译技巧解释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互补有无。翻译技巧讲授可以采用对比式翻译。如讲授经典文学性强的课文时,通过直译与意译、增译减译与漏译改译等翻译方法的对比,增加翻译的灵活性。还有,翻译训练要着重学生亲身翻译实践。
2.4 打造多媒体、网络、微课环境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堂教学课时少,新形势下,利用多媒体、网络、微课、电子辅助设备打造课内外翻译教学平台显得极为重要。
多媒体翻译教学课件是新模式的重要要素,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都有多媒体课件库,但是翻译课件库多为课文翻译示例,因此教学建设上要及时补充、更新翻译素材库。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目前有很多高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湖南理工学院网络教学服务平台采用的“中国数字大学城”[6],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此外还有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师生互动等辅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小环境”,是在传统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7]。”2014年、2015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已连续主办两届全国高校微课高校比赛,其中就有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微课教学获奖并展示。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石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创建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J].三江学院学报,2009(Z1):56-59.
[4] 谢秀红,欧阳建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云梦学刊,2015(1):147-150.
【摘 要】中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听说更对其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对英语学科的恐惧、对自己学习能力的缺乏自信、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不明确等因素,学生们往往对英语没有兴趣,没有感觉,从而导致了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本文就笔者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下的听说课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改变单词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高效的英语听说课教学。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高效;英语;听说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11-0085-02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中国学生学英语,很难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数字化校园中创设虚拟的教育环境,使得有效进行英语的听说课教学成为可能。下面以Unit8 Online Service 中的listeningand Speaking 为例具体说明。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兴趣,我在热身和巩固练习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以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导入环节,学生在销售平台上观看网购视频,教师提问:“What does the video show to us? Whatcan we get buy from online shop? What are theadvantages about shopping online? ”以此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来。在巩固练习内化新知的环节进行情景交流,我用flash动画创设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需求,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通过情景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突破了本课难点,也实现了锻炼学生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网上购物,巩固网购相关单词的环节中,信息技术提供仿真的网络环境,以便学生体验网上购物,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利用数字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其自身特有的语音规则。今天的英语教学是以应用为主,已经不再像往日那样,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灌输式”教学,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敢说、爱说英语,且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责任所在。
在本节课的句型学习和解决网购问题的环节,我利用Flash提供的分句声音供学生反复跟读录音,模仿听说,并提供生动的人机会话的场景,使学生能大胆地读、大胆地说,从而排除羞于读错的心理障碍,避免“哑巴式”的英语教学。在分组做替换练习的环节中,学生利用平台上传声音,形成学习资源,师生可以利用平台上传的声音,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学生把上传的声音和对话录音进行比对,说出优缺点。这样,每次上传前,学生会尽力模仿,听录音的学生会仔细辨听,找到不足,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果。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单词教学模式
数字资源更为生动、逼真,易于被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在本课的词汇学习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网购重要词汇。通过连线把对应声音、图片、中文连接起来,反复点击练习,学会单词的读音。随后我设计两个环节:一是学生根据读音挑出相应的单词,并把它们按网购流程放到相应位置。平台提供游戏动画,在学生放错位置时,可自动给予提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二是根据读音写出相关单词,然后平台提供相关的动画,系统在学生遇到听写困难时,可分别提示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并按提醒字母的个数,相应计分。学生通过耳听手写,头脑记忆,既提高了听的能力,又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在学习医药网站的部分单词时,用“打气球”的游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跟读、下课背单词、再听写的模式。
适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反馈强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增效。PPT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演示工具,借助这种工具,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也可以用于增加练习的容量,加快反馈。同时因为它的超链接功能,我们也可以有目的地通过网站链接一些资源信息,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途径和范围等。同时,利用一些网络化平台(如:Moodle平台、校园论坛、校园博客等),可以实现师生对学习任务的交流和评价,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前测和后测,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和能力。本节课除了论坛、QQ等,还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参与小组活动情况和上传的声音材料四个方面进行自评、师评和互评。教师利用评价系统收集学生各个环节的评价成绩,并通过评价系统进行统计、计算,自动生成图表,并反馈给每位学生。学生通过对评价图表的分析,找出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会,宣布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历史性改革,并公布了我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这是自该考试举行17年以来的首次改革。《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必须相应改革。使考试更好地为贯彻(教学要求)服务。在教育部高教司的主持和领导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组和考试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并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
改革内容简介以及四六级改革后的特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因此。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
四、六级考试将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自2005年6月考试起。四、六级考试成绩将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道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即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道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四、六级考试将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听力题材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阅读理解部分比例调整为35%,仔细阅读部分除测试篇章阅读理解外,还包括对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的测试;快速阅读部分测试各种快速阅读技能。综合测试比例为15%,由完型填空或改错,短句问答或翻译两部分构成。写作能力测试部分比例为15%,体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六级考试各部分测试内容、题型和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根据目前的改革进程,近期内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仍将与笔试分开实施,继续采用已经实施了五年的面试型的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同时,考委会将积极研究开发计算机化口语测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考务管理方面,2005年6月起教育部考试中心启用新的四、六级考试(试点)报名和考务管理系统,严格认定考生报名资格,加强对考场组织和考风考纪的管理,切实做好考试保密工作。
改革对今后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提出的要求
改革后的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针对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适当的加以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
为使大学英语课堂从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必须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成主动应用知识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在中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里还比较难。因为大学英语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只能大班上课,这样每个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实践应用英语的机会就非常有限。笔者认为,解决该问题可从课程设上想办法。可把一周的大学英语课分为:精读课(四学时),听说课(两学时),自主学习课(一学时)。精读课可采用课件在多媒体课室大班上课(60人左右),听说课可在普通课室小班上课(30人左右),自主学习课可由学生在计算机房利用教学光盘或网络自主地实践练习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在听说课上,教师应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平均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说英语的时间累计在5分钟以上。听力训练活动也可多样化,如短文听写、速记等等。听力训练材料也可选用对话、讲座、广播电视节目等更具真实性的材料。另外,在自主学习课上,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譬如说有的学习者习惯于看,有的习惯于听,也有的动手能力强。每一种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Cohen,1998)。这样设置的大学英语课堂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且有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课堂。
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成为计算机加课堂教学的模式,以人机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工程”确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立体化教学体系建设与试点工作。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大学英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大学课堂教学就不重要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缓解英语师资紧缺、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计算机上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当今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高等教育理论,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指出了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对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在校生146人进行实证调查,找出学生对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不满意之处,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先进成果,结合实际,构建了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综合素质体系,构建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平台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高度关注教育的质量问题”、“多元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拔尖人才”、“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高校中“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鼓励高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因此,本文将从教学模式的视角,对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问题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研究的问题———人才培养不适应
总理在2009年指出:“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1]。《纲要》的“序言”部分也尖锐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2]。“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不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就是指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实质就是人才培养不适应,其中一个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适应。为了进一步落实“两个不适应”的难题,迎接西安翻译学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今天我们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切入点进行展开调查。
二、研究方法—实证调研
(一)抽样。本研究抽取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46名,其中二年级36人,三年级55人,四年级55人;男生18人,女生118人。
(二)工具。根据课程设置大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问卷调查》,随机抽选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146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
(三)数据分析。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写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数据分析,目的是探索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对该专业的期望值及需求,进一步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研究现状———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应用型人才特征是按照一线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以掌握技术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为社会谋求直接利益为主,其专业行业设置,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使其受教育者具有必要的本科底蕴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目前,西安翻译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西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功底和外语基础,较全面了解中西文化,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在国内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语言学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已经在校外建立了5所实践基地,但可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偏理论少实践,培养出的人才与今天所要创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四、研究结果
我们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在校生1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满意度、专业侧重点、具体课程设置分配等等,结果如下:
(一)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调查结果:47.5%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17.5%的学生是出于听说该专业好,待遇高;25%的学生是出于这专业新颖,没听说过;6.5%的学生是出于别人帮忙选择的;3.5%的学生是出于服从志愿调剂过来的。
(二)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意?调查结果:22.38%的学生是比较满意;52.45%的学生是一般满意的;25.17%的学生是比较不满意。
(三)您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侧重重点在于?调查结果:6.2%的学生倾向于英文水平;42.9%的学生倾向于中文水平;50.9%的学生倾向于教学水平。
(四)在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英语写作、听说课、笔译课的安排比例上,你觉得哪一门课程是可以减少的?调查结果:37.8%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基础英语;17.5%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英语写作;9.8%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听说课;35%的学生认为应该减少笔译课。
(五)在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英语写作、听说课、笔译课的安排比例上,你觉得哪一门课程是可以增加的?调查结果:75%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听说课。
(六)您认为选修课应该开设哪些课程?调查结果:60.76%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如茶道、剪纸等;35.7%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4.4%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教”和“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因此,必须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围绕“改革什么”和“创新什么”两个本质与核心问题,集中解决“教”和“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支撑体系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的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应用能力弱。近两年,实践教学引起重视,但教学内容并未及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课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实践性课程少且广泛性不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名分实不分,成为学生拼凑学分的工具,应用型人才培养严重缺乏体系支撑。
(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对科学技术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能做出适时调整,应变机制和应变能力差,未能及时适时地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对接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讲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的支配的时间太少,理论性知识太多,实践环节太少。课程类型单一,讲座式与实践性课程太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新兴专业但其课程与教学体系却沿用的是传统模式,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当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最大的意见就是实践能力偏弱。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不足却很突出,其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平台的构建很不平衡。
(四)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特色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选修课没有做到名副其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更要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专业特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特点为着眼,培养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突出实践能力与理论修养并重的学科特色,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应用能力较强,最终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六、提出创新
(一)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欧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成功而丰富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如美国本科教育层次将技师培养纳入教学计划,注重应用实验课程,注重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并且允许和鼓励教师外出谋职,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与实践并重,且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加强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再如德国,在国家政策下建立FH院校,即应用科技大学,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企业实际需要,依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制定培养目标[4]。
(二)科学竞赛普及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积极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在教学检查与考核中,注重实践考核,并将科学竞赛的活动也纳入考核体系,以实现对学生评价的多样化。
(三)加强校企共建校内实践基地,申请建设地点,申报教学设备,配备以实践为主的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一一落实1.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真实(或仿真)的教学工作环境,以生动鲜活真实的实际教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增强学生的实践素养,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2.试图创建校内e-chinese工作坊,建立初期目标是以项目养项目,中期目标为学校创收,终极目标实现MOOK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新时代。3.聘请部分业内专家教授实践课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就要采取多样的措施,邀请相关业内专家进行实践授课,让学生了解到一线的实践信息和知识,这事很重要的。4.与西安市名牌大学的汉语国际学院建立关系,争取让我院汉语国际专业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指导大学留学生,同时配备我院专业的教师做指导。
(四)课程设置的建议1.加大汉语知识类课程的比重语言学知识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和依托,是语言要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前提。因此我们建议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测试与教学评估》、《汉语写作基础》等课程,目的强调学生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特征的掌握与运用,同时注重选文所含的丰富的文史底蕴。其次,针对近年来学术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撰写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完全不了解学术论文的结构体例及文献搜索等,建议在第六学期增设一门《研究方法及学术论文写作》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在第七学期要进行的学位论文开题和写作打基础。2.减少英语课程的设置目前该专业开设了《英语听说Ⅰ》、《英语听说Ⅱ》、《英语听说Ⅲ》、《英语听说Ⅳ》、《基础英语Ⅰ》、《基础英语Ⅱ》、《基础英语Ⅲ》、《基础英语Ⅳ》、《英汉翻译Ⅰ》、《英汉翻译Ⅱ》、《基础写作Ⅰ》、《基础写作Ⅱ》总学分共计40学分,应该减少英语课程的设置,以英语四级考试为导向,培养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外语水平,因此仅设置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自编教师课堂用语教材)、基础英语(以英语四级考试大纲为指导)、英汉直译原理及实践等,总学分不低于28不超过32为宜。3.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性课程,并根据这个新兴专业的特点适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现实的需要。因此,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与“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开展《教学设计与管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包含《汉语语音及其教学》、《文字词汇及其教学》、《语法修辞及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国书法》、《中国舞蹈》、《中国武术》、《中国礼仪》等课程。4.删减部分课程鉴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所教授学生的汉语水平偏向于初级和中级,建议删减以下三门课程:《荷马史诗与东西方古文化》、《国学经典选读》、《史记研究》。
七、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1.加大政策倾斜与扶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学校出台相关的改革措施,更需要政府出台更加明确、具体和完善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学校和政府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以推动这个新型特色专业的深入化、国际化发展。
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确保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懂理论、通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具体来讲,一要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二要建立健全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制度;三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及校校合作制度,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师队伍建设创建更有利的平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3.建立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保证,也是沟通市场和社会的重要运行机制。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大力建设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1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N].人民日报,2010—03—01(5).
[3]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