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对话教学论文范文

英语对话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英语对话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英语对话教学论文

第1篇

1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的客观前提在之前的两个世纪里,由于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拥有强大的优势,英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获得支配的地位。英语的使用已经逐渐遍及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通用语,其地位也正在稳步地得到巩固。英语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产生了这样一个结果:在使用英语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里出现了英语本土化现象。在原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各种新英语变体应运而生。这些新的变体在与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交流中在语音、语调、句子结构、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不断吸纳这些国家的语言元素,反映这些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在深入的学习英语时,充分的了解其相应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2我国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现状概括

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是,很多学校平均每周分配给英语教学的时间只有四节课,三小时左右,并且绝大部分用于教授精读。按照教学进度,每两周需要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包括5节阅读、2节听力课、1节口语课,教师们总感觉讲解词汇和课文的时间都不够充裕,更不用说腾出时间进行文化教学。虽然很多学校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因不了解文化差异而在实际交际中,特别是与外籍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常常错误百出,令外籍教师尴尬的同时又感到费解,因为他们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也应具有较好的交际能力。有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与外籍医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影响到合作关系。正如Wolfson所说的“,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言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因此,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语言或行为)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更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这违背了学习语言的初衷。3简述大学英语教学范围内中英文化间的差异种种

在大学英语教学范围内,中英文化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3.1环境理解上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所以中英文化中对环境的理解迥然有异。比如:中国的秋天(autumn),万物开始凋零,故常有“悲、凉、伤、愁”之感,正如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游人思故里的画面跃然纸上;而英国的秋天毫无“愁”反倒有“宁静,欢乐”之情调。

3.2政治理解上的差异。通过一个明显的例

子,就能了解中英文化中对政治理解上的差异:“inpidualism”(个人主义)在英语文化,尤其在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思想基础”的美国文化里,人们对其怀着崇尚的情感,赞成并追求之。而在中国文化中,个人主义是被唾弃的观念,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的狭隘观念,在情感上是被排斥而不被接纳的。3.3动物理解上的差异。对动物的理解上大概是中文化中差异最大的部分了。比如中国比较崇拜的“dragon(”龙)在汉语里是吉祥、避邪之物,但在英语里是指硕大、凶残的怪兽,是制造水灾,危害人类生存的恶兽。

4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原则研究

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中西方在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历史背景、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文化的差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些背景知识。如宗教信仰差异是影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因此应该有意识地介绍对西方影响较大的书籍,通过选用典故,讲解词语来源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某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最后,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商业英语中的“in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5如何将文化教学灵活的导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来

根据学生的认知度,我们可以把文化教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

5.1运用情景法创造语言文化氛围。由于真正的目的语环境很少,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虚拟的目的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目的语文化。例如设计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选择得体的语言、表情和语调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5.2语言承载法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语言中所承载的某一文化现象进行直接阐述说明,使学生习得英美文化。例如,讲授Thanks giving一词时,教师要注意其文化内涵,要有意识地介绍感恩节的来历、庆祝方式、相应的风俗习惯,包括食物、礼物等。

5.3通过对比法让学生了解英汉间的差异。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英汉文化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文化差异,学生往往会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英汉文化间的差异,并且结合语言教学特别是注重词汇、习语、禁忌语、委婉语、比喻等文化内涵的对比教学。

6结论

现阶段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相对较差是不争的事实,这证明,学习者有语言能力并不一定代表他同样也有语用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该提高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并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假如英语语用能力由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部分组成,那么语言教学也可以相应的从这两个角度着手。通过对文化的学习可以达到培养社交语用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加引入文化因素,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牛张莉.从文化角度谈英语比喻的翻译[J].英语知识,2006.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影响

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的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班化教育将过去的一个班五、六十位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班三十几位学生,一方面教学空间得到了改善,教室空间格局得到了改变,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安排课桌排列方式。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多嘈杂的不利因素被排除,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加了,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互动频率,不仅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二、提高了师生的课堂满意度

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直接地表现出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时间,更好地,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采用多种对于学生来说易于接受的,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比较愉快,轻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对于课堂的教学也会表现出正面积极的情感和课堂满意度。

三、适应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遗传性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生而有之。再加上后天培养,家庭条件,社会条件之间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心理、个性特点方面等都存在差异。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和目的单一,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负担中解脱出来,充分地利用一切机会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现状;文化;培养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及现状

跨文化交际活动自古有之,比如我国唐朝的鉴真东渡、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等都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都仅仅视其为一种日常现象,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论研究与考察。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是在美国兴起的。20世纪中叶,随着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人在本土或在国外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愈加频繁。但是由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全面认识,交际失误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使得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发展严重受挫。美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为了让美国的多元化社会和谐地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对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外资,这使得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迅速站到了世界舞台的前列,参与跨文化交流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形势,减少语用失误,促进我国的发展,大批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开始涌现,胡文仲、贾玉新、高一虹等都对跨文化交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可见,我国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愈加重视。

2.英语教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已有700多年的外语教育的历史。有证可查,1289年元朝设立的“回回国子学”是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学校。之后,明朝有“四夷馆”,清朝有“俄罗斯文馆”。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外语的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列于学校必修课程在全国盛行起来是在1903年。

在近代中国教育上,一直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那就是持续的“外语热”。英语学习受到国家、国家教育工作者、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这体现了我国空前的开放意识以及想与世界接轨的迫切心态。过去,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语音语法,哪个学生准确掌握单词的发音、拼写、语法,那么他就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英语教师也以这个标准教授学生、评价学生。然而事实上这仅仅是英语学习非常浅薄的层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可能自如地运用英语,交流起来必定困难重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在语音语法的基础上植入文化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减少文化隔阂,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际失误。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以往,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作为“桥梁”“纽带”并从事“沟通”“传达”等工作。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学习语言,初衷是为了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也就是说,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书面的或者口头的交流。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我们的教育并不注重在英语课堂上植入文化教育。胡文仲 (1995) 教授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外语的语法、词汇、语音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正确使用语音进行交流的能力。所以,高度重视文化交际必将成为今后英语教育的重要方向。

4.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当今时代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同样的,这也要求英语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场合使用合适的语言,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总的来说,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一直都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掌握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所以必须提高对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我们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生活在“地球村”中进行频繁的交流,外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所以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外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另外,要改变学生不会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也应具备较强的外语实际运用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英语语音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背景知识,比如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能意识到学习英美文化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在未来的英语学习中,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使语言和文化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2)学生应该主动学习西方文化。

中国有句古话:“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就说虽然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取得成就的大小最终还要取决于个人是否努力。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于西方。因此为了减少交际失误,学生们应该主动地了解西方文化。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在选择练习听力、口语的题材上有所侧重。在练习听力时,不妨侧重一些具有英语国家背景的听力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渐渐提高我们的听力能力,培养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了解西方思维。当我们不再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期望判断听力内容,而是在听英语材料时能快速转换思维时,就标志着我们在慢慢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另外,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口语无疑是很重要的。在和外国人交流时我们同样要注意双方文化差异,以免造成交际失误。比如我们应该认识到,外国人打招呼只用简单的一句“How are you?”,所以在和他们打招呼时切忌用汉式的“你去哪”“吃过了吗”之类的。不论是听力也好,口语也好,我们都应该注意观察和学习双方的文化差异,要用正确的语言,在适合的场合,说适合的话。

5.结语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等重要。只学习语言不学习文化,必定使学生成为“哑巴英语”,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在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植入文化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也应该主动地通过书籍、电影或者出国留学等方式学习英美文化,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得住挑战,把交际失误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Guo-Ming Chen, Willi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陈俊森,樊葳葳,钟华编著.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