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cdio工程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改变教学模式
第一,课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重复教学。比如:工程力学,力学的基本知识与大学物理重复,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每堂课让学生自己准备课堂内容,准备PPT,上台讲解,教师给出指导。第二,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教学。比如:单片机课程采取上机教学,使学生边学边用,用软件模拟,再加入实验课时达到软硬件有机结合。第三,学生自由选择跟本门课程相关的课题,完成课程教学。比如cdio工程导论:教师先介绍本门课程的任务,然后提出课题让学生自行选择,针对每一个课题学生自行收集材料,制作PPT,讲解课题并最终完成课题。每一个课题教师给出的应该相对简单,一个简单的项目学生完成后,他们会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努力。首先,新生由于刚进入校园彼此还不是很熟悉,通过分配任务让新生能组成团队,进行分工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让学生自主到图书馆或者网上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再次,在为学生布置完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购买各种元件和工具,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最后,在答辩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经过对2010级测控班级的试验,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方面要比没有参与项目的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从毕业就业情况来看,参与项目的同学在就业时候自己感觉压力较小。
1.2制定新的培养方案
针对应用型本科测控专业,为了合理制定培养方案,我们首先对本专业从业人员进行调查,结合以往的教学计划让企业人员给出评定各个课程在本行业的重要性,分别从10分到0分罗列出每一门课的重要性,然后收集这些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参考CDIO评价标准,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校企合作
2.1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编写符合工程教育需要的教材
如:编写无损检测课程教材并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IDEA培训)。
2.2建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所需的实践基地
要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应该具有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职业资格鉴定站,先后与厦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爱迪尔电子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合作,建成了多个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成立企业研究院,创造了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工程环境。
2.3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大学四年中,一、二年级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三、四年级着重实践训练:第五学期为期1周的“电工电子实训”即借助一个典型电路系统完成实训,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电路、电子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第五学期分别安排了两周的单片机和PLC课程设计。在第六学期,安排了为期3周的“测控系统综合实训”。在第七学期安排了一个月的就业实习。同时在每年暑假都安排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在此过程中有企业的参与,使用多种常用设备,让学生对实际作业更加接近,促进了毕业生与企业接轨的能力。
2.4积极开展课外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我校软件专业与IBM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聘请优秀的企业人员同本专业教师一起依据12条标准共同探讨专研、修改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考核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不再是单一的试题试卷,而是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软件产品、系统构建、职业素质和合作能力等,同时也提高教师工程能力。
2CDIO在高职软件专业的应用
在国内外,很多的学校和专业都在应用CDIO。例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国内的汕头大学等。效果显示,社会上非常愿意接收采用CDIO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毕业生。在社会效应非常不错的情况下,我校积极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将适合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优先试点。参照12条标准,软件技术专业从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如何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终生学习的能力。
2.1课程体系开发
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更,对从事这个行业的员工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手机开发、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等岗位开始广泛吸纳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因此,我们将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手机开发(手机游戏)、软件测试和软件服务”这三类岗位。2014年11月4日,以关键词“软件测试”搜索招聘职位,从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网站上共计搜索到58690个职位,以关键词“手机开发”检索,共计搜索到29180个职位;以关键词“软件维护”检索,共计搜索到76368个职位。而且这些职位的描述,基本上是以专科生为主的。由此可见,软件的专业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中的重点,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让学生掌握团队合作、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掌握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良好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诸多能力。原有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构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工程实践,从岗位出发,强调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强调能力本位,重点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在评价体系中不再是单纯的由教师来评价,而是通过笔试、项目答辩、项目组组长评价、学生互评和企业工程师综合评价,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专业课程和素质课程有机结合,构建一个综合性质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让学生从构思开始,到最终结束,都参与其中,有一个完整的经历。在对课程的重构中,首先对现有的课程以及企业中需要的技能进行分析,明确每一门课程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根究优化过的课程将课程调整为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综合素质课,同时综合性质的课程要围绕基础来构建,学科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撑。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分解,然后再重构。深入分析工作过程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现在的软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确定合适的项目,对于知识以够用为主,项目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所学的知识都能够应用到该项目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能力。将“做项目”作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在项目中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学生学会相关的职业能力,能够处理与之相应的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问题。
2.2人才培养模式
(1)虚拟软件工厂
在重构的课程体系中,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训室教学外,对《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C#)》这类职业能力课程,全部采用虚拟软件工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按照企业中项目管理的方式,学生充当项目负责人、程序员等角色。教师提出工作任务和需求,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同时也引进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学生是主体,但教师起主导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任务进行总结和评比。在项目中掌握职业能力,达到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包括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2)“2+1”教学
“2+1”中“2”代表的是在学校内集中学习两年,“1”是指分散学习一年,到社会上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大三第一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岗位主要包括: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开发等项目。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推荐的企业,也可以自择,即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由在校学习者的身份转变为职业人,这个原本是毕业学生在第一年中的体验,但是现在变成在校就能够进行。顶岗实习,并不是把学生放到社会上,再不管,而是有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监控和管理,同时也进行考核。与此同时,企业的工程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不能流于形式,要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与IBM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在大三的第一学期直接进入实习基地,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岗位的培训,然后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之后指导监督学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参与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前期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中期的代码编写和后期的测试、维护等。即CDIO思想中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会锻炼各方面能力,例如,学科基本知识点、与人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软件系统的构建能力,终生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能力的提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
2.3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在岗教师的企业培训
在岗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乏实践能力,除了参加国家及其省市的“双师”素质培训,还应当与企业合作,将中青年教师派遣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不能太少,最少是一个学期,乃至一年,如果时间短,就不能真实有效的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全过程,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只有参加完整的项目,才能很好的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能力,同时又可以探索教学规律。事实上,没有实战经验的老师也是真真实实的做了一次学生,非常有利于教学。尤其是对那些毕业后就到学校的青年教师,以及缺乏行业经验,不了解该职业素质的老师。
(2)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2010年我校与IBM达成合作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共建“软件测试”“手机游戏开发”实训基地。企业与学校共同探讨,建立了校企合作教材,提供真实的项目化教材,并派遣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教师的教学。同时邀请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邀请老师到实际的项目中进行实战。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习,在参与中进行学习,“产学研”三者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
(3)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中
除了提升在岗教师的自身素质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还应当积极从企业引进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将这些来自生产一线,能够带来流行技术或者行业标准的人员进行聘用,作为兼职教师,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某一学科的师资力量,而且在同在岗教师的交流的时候,还能提高在岗教师的工程能力。这些企业来的专家了解当前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进入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更能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3结论
1.1《制药工程原理》课程现状
有些采用“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存在同名,主题内容不同,各科交叉重复的现象。目前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教材有刘落宪主编的《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王志祥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袁其朋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姚日升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这些具有“药”味,但刘落宪主编的《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的重点是中药制药,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缺乏通用性,王志祥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制药化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姚日升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以《化工原理》为基础,内容涵盖“三药合一”的知识点,涉及到制药工程类课程化工原理,药物制剂,化学制药工艺学,药厂车间设施规划及药事管理和GMP规范。王志祥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以化工原理为基础,但袁其朋主编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介绍的是制药工程的原理与制药设备。内容涉及制药工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和天然药、制药分离、制剂工程、药品包装、药品质量控制等。同为《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内容却大相径庭,出现在短学时《化工原理》后又开设王志祥主编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的现象。教学实践还发现《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的一些章节内容如制剂、质量控制等都与制药工程专业其他课程有重复现象。
1.2整体设置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
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CDIO工程教育注重整个专业的系统改革。CDIO的标准3:集成化课程设置,强调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关联的课程共同支持专业目标,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不同性质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时相同的。所以制药工程原理不能独立,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整体考虑设置本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课时。对于制药工程不同专业方向(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包括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分离工程和制剂工程技术,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宽口径的方式,通过项目实践来体现侧重点的不同。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包括制药反应(发酵、提取工程)、制药分离、制剂三部分,制药分离包含制药过程涉及的典型单元操作,贯穿其中的流体流动、传质、传热是固体制剂单元操作如粉碎、混合、制粒、压片等的理论基础。负责不同课程的教师应相互协作,探讨,整体考虑各部分的内容,明晰知识之间的衔接与延伸,避免内容重复,在缺乏合适的教材情况下宜结合教材《化工原理》、《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化工原理》和《药物制剂及设备》等合理安排内容及课时。
2知识与能力的关联
CDIO工程教育标准1强调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结合。CDIO工程教育要求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自身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必须与工程项目挂钩,制药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必须和实际制药过程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的关联要求项目具有实践性,考核方式多样性。
2.1项目的选择
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精馏和换热器的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相似程度高,缺乏创新性。制药工程原理作为二级项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为依据,适合制药工程专业特点。项目来源可以是企业合作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参加的创新、竞赛项目,如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创新创业等。学生主动提出或参与的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实现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的方式学习工程。项目采取嵌套法,大项目包含小项目,二级项目和三级项目具有延续性。有助于实现让学生以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大小项目体现不同要求,包括关键设备的设计,其他设备的选型。
2.2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评价
CDIO强调的不是内容而是能力,CDIO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贯穿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如何确保能力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这四个层面的能力不是相互独立的。工程基础知识重在应用,体现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每个过程,工程系统能力作为一种工程素养贯穿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整个过程,个人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体现在个人和团队的表达和表现,包括完成项目的材料(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和产品等)呈现和口头、肢体表达。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应是综合的、多样性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应该贯穿项目的全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答辩。具体考核中包含的环节有阶段性的汇报,小组间互评,改进后专家审核,申请答辩。答辩环节包含团队展示,整体展示和负责项目中不同内容部分的个人展示,指导老师提问,旁观的学生提问,项目组学生向答辩专家提出自己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问题。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实现提高能力的目标,而不是任务式的完成项目。
3师生关联,环境关联,加强教师的CDIO能力
改变项目组织形式,重视团队建设,一般的课程设计按学号分组,或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好的团队要使团队中每个成员发挥个性特长,使团队最优化。改变原来课程设计一成不变教师出题的套路,有利于教学相长,增强教师CDIO能力。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工程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参与企业项目,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工程素养。宣传CDIO工程教育模式,使作为主体的学生了解CDIO教育理念,通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营造学习环境。同时提供教学实践环境,即方便实施项目的教师和学生们查阅资料,讨论,制作等的场所和方便使用设备的的机制。
4结语
论文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 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完成“工具”与“实体”的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工程任务课程化”在纯理论课堂的探索性实践,其结果对于“工具类”专业的教学与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落实“工程教育”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之一,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 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这一学习战略的深化,杜威指出:“从做中学比从听中学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将工程过程(CDIO)“复制”到学生的课堂中去,则恰恰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作为教学任务的工程任务的完成活动,教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和任务完成的协助者。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在英语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曾为美国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凯特女士与中国大商集团齐齐哈尔分部总经理廉先生做过谈判翻译,谈判结束时,凯特女士对我说,中国有很好的工程师,像廉经理这样的,也有很好的英文翻译,像Lucy(指当时的我)这样的,但是,却很少有既懂工程知识又有很好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人才。言外深深表达了她对中国有外语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缺失的遗憾。
法国Alstom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跨国企业非常需要具有坚实的工程知识基础、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语言和交流技能都比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中国工程师在这些方面较薄弱。
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供应商John Deere公司中国总裁在“北京国际机械工程教育论坛”的报告中指出,其属下天津分公司中国工程师具有如下缺点:(一)缺乏实践经验;(二)对于企业文化接受和认同慢;(三)缺少制定决策的技能;(四)缺乏交流技巧,英语表达不流利;(五)工作效率不如美国工程师。
如上实例说明了中国工程人才英语能力缺乏、或是英语人才没有工程知识并亟待解决的现状,也为职教人员提出了不可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作为英语教育者,将“工程任务课程化”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
二、英语精读课程分析
英语精读课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肩负着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任,而且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衔接,传统的课堂训练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相关信息搜索、整理、形成报告并在课堂做presentation(推介);(二)职场环境模仿,进行招聘、面试等;(三)英文情景剧表演。以上三种形式都是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的实训演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及使用英语的兴趣,但“沙盘”式训练具有以下缺点:1、学生处于人为的模拟环境中,距离现实仍有距离;2、没有真实的结果,学生的任务完成的期待值较低;3、缺乏“实利”刺激,很难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探索“真实的职业环境”成为学生训练任务的主要核心,而在纯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方法称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突破口。
三、“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具体实施
首先,借经世商贸有限公司发出翻译招标公告的机会,让学生分组准备竞标,课上由教师进行标书相关知识的引导行学习,课下学生按组准备标书、竞标讲演稿及工作计划等,然后参加公司的招标竞标会,得标小组按要求完成竞标任务。因为公司的“翻译工作”充实,所以大部分参与竞标的小组都获得了工作任务,并在得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翻译任务,获得一定的工作收益。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完成课堂内的“标书知识讲解、标书制作检验、模拟投标、翻译任务相关知识教学、翻译任务完成过程追踪、翻译结果检验”等相关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在英语精读这样的纯理论课堂引入“工程任务”,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以现实化和丰富化,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走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学习单纯课本知识造成的“疲劳”,学生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公司的信赖、实际利益的激励和具体任务的真实而积极性大增,完成任务的动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得以真实地提高;而将“工程任务”引入课堂,连续成课程,则使得我院专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得以最快捷、有效地完成,极大地节约了“翻译任务外流”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运营及管理效率。
四、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长远意义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本身就是一个难于突破的“瓶颈”,而将我院专业公司翻译任务引入课堂完成且取得良好的结果提供给教师继续探索的前鉴,我院其它专业大多为实体专业,都有自己的下属专业公司,公司业务实际,且随着商贸活动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涉外业务会逐步增加,这给我们外语系工具类专业学生接触“工程任务”提供了很大的前景。我院工具专业与实体专业之间的距离不过两百米,将“工具”类教学与“实体”类实践相衔接已经不再只是设想,缺少的只是教师对于机遇的把握与课程的设计。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理论课堂的奠基学习已经进行得很好,尤其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对于“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缺少的就是真实的使用环境。他们经历了这次精读课堂“工程任务”的完成,对于未来职业的需求,如:网络客户的寻找、涉外资料的翻译、网络商品的营销等业务都能够一贯而通;基于这样的经历,学生们能够适应将来教师所设计的新的“工程任务”课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工程实践”,锻炼好自己,迎接竞争激烈的职场。
再次,对于精读课程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就是适应职业需求,具有职业迁徙能力的人才,而工具类专业也不能例外。“掌握一门外语即可走天下”的说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作为精读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专业课程都不能按照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即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适应以上职业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有其实践与探索的广阔平台和前景,以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论文摘要: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程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完成“工具”与“实体”的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工程任务课程化”在纯理论课堂的探索性实践,其结果对于“工具类”专业的教学与学习具有深远意义。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落实“工程教育”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之一,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 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这一学习战略的深化,杜威指出:“从做中学比从听中学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而将工程过程(cdio)“复制”到学生的课堂中去,则恰恰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作为教学任务的工程任务的完成活动,教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和任务完成的协助者。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在英语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作者曾为美国斯特灵换气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凯特女士与中国大商集团齐齐哈尔分部总经理廉先生做过谈判翻译,谈判结束时,凯特女士对我说,中国有很好的工程师,像廉经理这样的,也有很好的英文翻译,像lucy(指当时的我)这样的,但是,却很少有既懂工程知识又有很好的英语翻译能力的人才。言外深深表达了她对中国有外语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缺失的遗憾。
法国alstom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跨国企业非常需要具有坚实的工程知识基础、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团队合作能力,并且语言和交流技能都比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中国工程师在这些方面较薄弱。
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供应商john deere公司中国总裁在“北京国际机械工程教育论坛”的报告中指出,其属下天津分公司中国工程师具有如下缺点:(一)缺乏实践经验;(二)对于企业文化接受和认同慢;(三)缺少制定决策的技能;(四)缺乏交流技巧,英语表达不流利;(五)工作效率不如美国工程师。
如上实例说明了中国工程人才英语能力缺乏、或是英语人才没有工程知识并亟待解决的现状,也为职教人员提出了不可不面对的严峻问题。作为英语教育者,将“工程任务课程化”推进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不可推卸的教育重任。
二、英语精读课程分析
英语精读课是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肩负着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任,而且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衔接,传统的课堂训练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一)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相关信息搜索、整理、形成报告并在课堂做presentation(推介);(二)职场环境模仿,进行招聘、面试等;(三)英文情景剧表演。以上三种形式都是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的,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的实训演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及使用英语的兴趣,但“沙盘”式训练具有以下缺点:1、学生处于人为的模拟环境中,距离现实仍有距离;2、没有真实的结果,学生的任务完成的期待值较低;3、缺乏“实利”刺激,很难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探索“真实的职业环境”成为学生训练任务的主要核心,而在纯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方法称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创新突破口。
三、“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具体实施
首先,借经世商贸有限公司发出翻译招标公告的机会,让学生分组准备竞标,课上由教师进行标书相关知识的引导行学习,课下学生按组准备标书、竞标讲演稿及工作计划等,然后参加公司的招标竞标会,得标小组按要求完成竞标任务。因为公司的“翻译工作”充实,所以大部分参与竞标的小组都获得了工作任务,并在得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翻译任务,获得一定的工作收益。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要完成课堂内的“标书知识讲解、标书制作检验、模拟投标、翻译任务相关知识教学、翻译任务完成过程追踪、翻译结果检验”等相关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在英语精读这样的纯理论课堂引入“工程任务”,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得以现实化和丰富化,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走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学习单纯课本知识造成的“疲劳”,学生因为有老师的支持、公司的信赖、实际利益的激励和具体任务的真实而积极性大增,完成任务的动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得以真实地提高;而将“工程任务”引入课堂,连续成课程,则使得我院专业公司的实际业务得以最快捷、有效地完成,极大地节约了“翻译任务外流”而造成的损失,提高了运营及管理效率。
四、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长远意义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理论课堂实施“工程任务课程化”本身就是一个难于突破的“瓶颈”,而将我院专业公司翻译任务引入课堂完成且取得良好的结果提供给教师继续探索的前鉴,我院其它专业大多为实体专业,都有自己的下属专业公司,公司业务实际,且随着商贸活动的丰富和市场的发展,涉外业务会逐步增加,这给我们外语系工具类专业学生接触“工程任务”提供了很大的前景。我院工具专业与实体专业之间的距离不过两百米,将“工具”类教学与“实体”类实践相衔接已经不再只是设想,缺少的只是教师对于机遇的把握与课程的设计。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理论课堂的奠基学习已经进行得很好,尤其是大二以上的学生,对于“语言”这一“工具”的使用缺少的就是真实的使用环境。他们经历了这次精读课堂“工程任务”的完成,对于未来职业的需求,如:网络客户的寻找、涉外资料的翻译、网络商品的营销等业务都能够一贯而通;基于这样的经历,学生们能够适应将来教师所设计的新的“工程任务”课堂,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完成“工程实践”,锻炼好自己,迎接竞争激烈的职场。
再次,对于精读课程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就是适应职业需求,具有职业迁徙能力的人才,而工具类专业也不能例外。“掌握一门外语即可走天下”的说法已不再适应现代与未来的社会需求,因此作为精读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等专业课程都不能按照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侧重学生职业能力即将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出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适应以上职业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有其实践与探索的广阔平台和前景,以及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整体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00303
作者简介:湖北工业大学教研基金项目(2011010)
作者简介:陈艳林(1970-),女,湖北孝感人,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王新年(1969-),男,湖北孝感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0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走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进入“卓越计划”第一批试点有61所高校,其中湖北工业大学在2011年4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以及专家指导组,明确了“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通过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同事遴选了一批湖北高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优势专业、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作为相关“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方案中还明确指出学校将对各试点专业在招生、经费、场地及学业各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并分为5个阶段来实施“卓越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本校的优势专业,已进入学校“卓越计划”试点范围,通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基础良好,实践强,同时在实验建设以及对外实践单位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专业实践导师队伍搭配合理,为卓越计划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需要从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进行修正,首先,教学大纲要体现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CDIO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以一个项目在课程群中进行教学,如材料工艺与设备、热工基础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充分体现出CDIO思想;其次,在实践环节中必须与实际课题挂钩而不是简单的实验师模拟或者所谓的课程设计;最后,关键是要与企业结合,构建一个实践教学团队,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有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一线的工作经验,提出在学生学习主要课程的同时,从大二开始,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并行采用公司级管理体制下的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项目经验,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新知识,学习做人的社会知识,利用项目驱动,像“滚雪球”一样,将4年来的知识学习形成一个整体。
目前,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也称项目BUS培养模式)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率先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模式进一步进行拓展应用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
1整体项目驱动模式的急迫性和先进性
1.1实施整体项目驱动培养模式具有急迫性
从大环境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走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需要。但是从小环境看,工科专业的学生有部分同学不适应社会、动手能力差,被用人单位否定,同时培训周期比较长,让用人单位感觉到高校培养的学生还不如职业学校的学生,导致对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的不信赖感,进一步导致了社会上弥漫的“读书无用论”现象,有损高校形象。
一些工科院校的部分专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例如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就被亮起了红灯,就业率不高。培养出“学生”产品难以卖出去,很多高校内心都很着急,这就是因为传统的高校教学体制导致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专业体系人为被割裂,因此,亟需进行教学改革,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
整体项目驱动培养模式由此被笔者所提出来,并在实际教学中开始运用。
1.2实施整体项目驱动培养模式具有先进性
目前传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都采用了项目教学的方式,一种是基于课程内容进行的课程设计,第二种是工厂实习的方式,第三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这三种模式,都是理论上的一种学习模式,而不是真正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整体项目驱动模式是以实践为目的的项目实训,且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具有先进性,其特点是:
(1)时间跨度长。横穿整个大学阶段,从大二开始到大四结束,时间跨度达到三年。由于大一时间基础课程多,所以,从大二开始逐步进入项目阶段,学生可以从实践到理论,然后从理论到实践,在长达三年的项目实践中,有效地成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具备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①项目具有真实性:项目来源于社会、科研课题,因此项目具有真实性;②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专人进行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培训制度、考勤制度、数据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③有固定的场地:类似于公司、工厂,有固定的场地,作为学生“上班”的地方。当学生没有课的时候,可以来“公司”上班;④薪酬制:因为项目都来源于社会、科研课题,学生是承接方,根据课题的大小和做出的贡献,给予学生一定的费用。
通过整体项目驱动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其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加快适应社会的人才,毕业后就能成为企业的实用或骨干人才;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弥补了人才培养制度的不足,让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更加完善。
(3)弥补学生社会经验的缺陷。学生上课并不能学习到如何做人,只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说教,学生没有切实的亲身体会,但是在项目管理制度中,做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4)利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会感觉知识不够用,或者对以前的知识理解肤浅,通过项目制度,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学习更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5)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发现薄弱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整合院校资源,让学生能充分消化吸收已有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项目实施过程
2.1教学大纲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在遵循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根据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和实习层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毕业设计等四个模块,3+1的教学体系就是将实习、毕业设计模块用实训项目代替,分别体现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这是一种典型的层次型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层次教学体系的特点一是重基础、重理论;二是先理论后实践,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抹杀了工程专业的特征;三是实践时间太短,而且因为考研、找工作等因素影响,学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多数学生流于形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其特殊性,既有理论性,更具有实践性,工程性;工程实践能力是考核本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结合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建设遵循整体项目模式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重新规划并制定新的课程体系,整个模块分为公共通识课程、课程设计与工厂实习、项目BUS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传统的实训、毕业设计模块可以取消。
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公共通识课程是每所高校必修的知识,项目BUS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支撑模块,项目BUS在专业基础课开始之前就可以进行,也就是首先进行项目实践,并贯穿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图1传统层次型教学体系结构图2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体系结构
2.2教学教法
确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后,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①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实际项目工作经验;②要求教师在任课中充分将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理论内容;③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上将学生的项目和实验内容结合起来,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每个学生选定了不同的项目,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项目实验内容进行批改,该工作量往往十分巨大;④要求教师有规范项目流程和规范项目文档格式的意识,让学生得到正规的项目实践训练。
3机制保障
整体项目模式下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对任课教师也是一种挑战(有项目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项目结合起来),对学生也存在一种压力(时间和项目内容学习方面),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机制上的保障。
(1)经费保障。学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给予了专业建设经费,引导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2)教师培训和顶岗制度。本专业教师每年可以进行一次培训和顶岗,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与技术发展和与社会需求同步。必须结合工业、技术发展的实际,改进教学内容、项目流程和项目操作技术与方法 。
(3)给予纳入项目BUS的教师一定工作量倾斜。对于《项目辅导》课程、纳入项目BUS的课程实验要给予工作量的倾斜。
(4)建立整体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整体项目模式既有其自身内存的规律性,又有很高的参与自主性和丰富的内涵,不能简单用实践的完成性代表项目的目的性。因此,对于整体项目教学的各要素,应根据其完成的实践过程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际程度,进行分类系统评价。
4存在的问题
(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目前,项目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有抵触的情绪,比如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间以及暑期打工时间,这需要引导和激励措施,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成功是逼出来的”,“年轻无极限”,并多次召开动员会议。
(2)如何调动学院的师资力量。专门靠项目研究者一人之力,目前是难以胜任的。
(3)项目实践场地问题。项目驱动必须得到公司有效的管理,并且和社会对接,就需要专门的场地要求。
(4)项目来源问题。如何让有项目的教师拿出自己项目,公司如何接纳学生,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整体项目驱动模式是促进学生加强“滚雪球”式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做出了具体的职业规划生涯,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 2011.2
[2]顾佩华,陆小华.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EB/OL].省略/jxyj_10154/20100706/t20100706_493393.shtml,2010.
[3]BOB HUGHES,MIKE COTTERELL.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M].The McGrawHill Co.,Inc,2006.
[4]王新年.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下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3).
[5]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8(1).
[6]迪•芬克,李康.大学课程设计自学指南:如何设计课程以促进意义深远的学习(续)[J].复旦教育论坛,2008(2).
Study of the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d on the Integral Project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