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校家庭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心理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亲情缺失6个方面21个项目。本调查由具有一定经验的心理学教师主持,按照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及具体做法,问卷为不记名形式,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力求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4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在中职学校中,家庭教育不良率观察组为71.1%,对照组为36.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为:
(1)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2)家长教育观念不正;
(3)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4)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5)家长的行为习惯不好;
(6)亲情缺失。除家长的文化程度外,观察组在其他5个方面均比对照组差(P<0.01)。
3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访谈部分学校的政教处(学生科)和团委负责人、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个别学生及家长等,了解了违纪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分析学生违纪大致与下列因素有关。
3.1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调查结果表明:86.6%的违纪生父母文化程度偏低;57.3%的违纪生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到学校就是混日子”“、不要求学习多好”等;有85.3%的违纪生家长常采用溺爱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否定型等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很少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素质低、教育能力差,过分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缺乏责任意识,认为孩子在校的一些违纪行为都是些小问题,不能给予及时纠正,放任和纵容孩子。
3.2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直接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有67.2%的违纪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72.0%的违纪生家长行为习惯不好,表现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经常发生违背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等。有些家长自身有不良嗜好和习惯,崇尚金钱,热衷于玩乐和享受,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形成了贪图享乐的不良行为。
3.3亲情缺失是造成孩子行为习惯不良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58.2%的违纪生来自留守家庭或单亲离异家庭,有些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在金钱上一味满足孩子,这类学生常常带着一帮人吃喝玩乐,以此满足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重视和关爱。有相当多的家庭因婚姻变故或家庭不和谐,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关爱,导致他们经常出现违纪现象。
4对策
笔者从事中职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工作20多年,接触了不少的违纪生,结合本次违纪生家庭教育的调查和访谈,从学校和家长的角度对中职违纪生的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4.1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有效合作
作为学校,应建立由校领导、学生科等科室负责人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违纪生家庭教育指导团队,采用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和通讯网络指导三位一体的指导形式,对家长进行定人、定期的指导,构建违纪生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有效合作。对外地中职生,具体可采用家庭访问、在校接待、个别或集体咨询的方式,除定期开办违纪生家庭教育指导班外,还可以利用QQ群、电话等对家长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指导,使家长懂得科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从而成为学校教育有力的支持力量。对于缺乏教育能力的家长,还可结合家庭教育案例,运用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个别指导,以提升其实际教育能力。
4.2自我反思家庭教育,建立新型亲子关系
作为家长,针对孩子出现的违纪行为,必须进行自我反思,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积极配合学校,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过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甚至可以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在平等的基础上多去发现和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朝好的方向发展,建立新型亲子关系。
4.3正确认识夫妻离异的现实,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要想让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得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形式。为了促进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要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在学期开始,可以通过各班主任把学校的有关规定、班级教学计划及学校的活动安排通过网络或书面材料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活动有所了解,还可以抽出时间协助和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召开家长会、主题教育活动、亲子活动,也可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生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等。这样不仅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使家长们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感受家校教育的协作力量,多数家长都会乐于参加。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家长们会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只有在思想观念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在行动上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孩子才会有全面的发展。
二、建立家长学校,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有好的家庭教育,就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对孩子要有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家长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趣事和学习经验与孩子交流,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困惑,相互鼓励,得到孩子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让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社会生活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立自强的意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又得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如有的家长热情好客,兴趣广泛,经常请朋友在家中小聚,但为了孩子,应适量为孩子着想,安排次数不应太密或换一个场所,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有的家长经常和朋友聚在家中打牌、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影响特别大,此类家长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再有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不和,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把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比较城市里的差一些。身在农村的教师提起教育工作都觉得农村的学校很难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何在呢?因为“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所以按照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再从一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中的教育谈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总结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方面也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来自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影响就会造就一个人。
一、家庭养成教育
在我国偏僻落后的农村人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农村里人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孩子都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也缺乏家庭的教育。这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进程的一个根本因素。经过几年的素质教育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农村人的文化素质。还需要改变农村人的观念———上学不如去打工。大学毕业还是打工的思想认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1、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形象。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农村里人有一句口头禅“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称葱儿卖蒜。”从这句话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幼年时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是农村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良好的教育。这就需要父母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耐心地教孩子认识客观事物、引导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断的发展孩子的语言。想方设法克服不良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这样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养成了坏的习惯。
2、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也很明显地提高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天使”“小皇帝”这样溺爱孩子,使孩子始终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样将会宠坏孩子,使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还有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农村孩子的家长,有的只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跳出农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这就对孩子盲目地严加管教,只是信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认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幼小的心灵有所创伤而产生了对抗心理。
二、防止社会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有的专家认为“5+2=0”就是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了五天到周六周日在社会上学习生活了两天后,学校里所学习的变成了一片空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可是有些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还是比较差,尤其个别自私自利的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做损人利己的事,尤其偏僻落后的农村里对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还有极少数人甚至连国家的法律法规都置之度外,因此自私自利的人所做的坏事还是层出不穷,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们身心健康有所侵蚀。再加上幼稚的心灵经受不住物欲的诱惑,学生羡慕社会青年的打工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就走向了打工生涯。因此造成了好些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多做正面引导,使孩子们认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还要不断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