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风暴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一下子给搞垮了。
这个带有很多钱的就是乔治·索罗斯,以他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从5月开始对泰铢发动了攻击。并了这个多米诺骨牌。
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价狂跌;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三小龙也难逃此劫。
刚刚回归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纽约道·琼斯指数、伦敦和东京的大型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泥潭。
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来势之猛、涉及之广令全球为之震惊!
在此,我们特推出这一系列,以飨读者。———编者
索罗斯血洗东南亚
小刘在某外企任职,因业务关系,经常往来于泰中之间,可是7月的一个星期三的早晨,他发现自己着实赚了一笔———1美元兑换的泰铢突然变多了。稀里糊涂的他还以为是银行的小姐弄错了。事实上,泰国人的国际购买能力在这一天锐减16.7%,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正登滩东南亚。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从银行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保护银行作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产生收益。只有银行的呆坏帐能够有效地得到解决,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为了维护银行的长远利益,银行采取必要的减息、减债、免债的措施是完全必要的。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银行现在不但要承担庞大存量呆帐,而且要继续为那些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注入资金。这是新的潜在的呆帐,是流量的呆帐。流量的呆帐比存量的呆帐更可怕。因为它会无助于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反而会鲸食我们为此而付出的一切努力,直至把整个银行系统推向崩溃的深渊。
谨慎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米歇尔·康德苏在接受法国记者时说,为了处理国际金融危机,亚洲各国表现了良好的团结精神,使得这次金融危机能较快地平息下去。
1994底至1995年初,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联合西方七国共同提供478亿美元货款帮助墨西哥渡过金融危机。从那时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了紧急筹款机制,以帮助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或地区恢复金融秩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运用紧急筹款机制在几天内完成了以往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事情。在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日本联手召开了亚洲金融会议,同意共同出资160亿美元帮助泰国重振信用系统。康德苏指出,在当今全球一体化金融形势下,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时刻警惕宏观经济平衡出现的漏洞,并且迅速采取行动。任何迟缓都会给本国和世界其他各国造成更大损失。康德苏指出,这是一个责任心,责任心比团结精神来得更得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救助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行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国家与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金融组织,它可以为这家收集并提供信息、建议甚至可以通过其他国家向其施压的办法来达到目的。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办法,尽最大可能地通过本国政府的计划来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
要做到这一点目前还很困难,除了国家的内政之外,还有来自文化方面困难。泰国如果在1996年夏就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采取行动改革国家的经济结构,那么不致以会发生1997年7月的金融危机。泰国政府当时很相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建议。挽救危机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
米歇尔·康德苏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是有代表性的。他说出了一个当代金融监管的重大课题,国家如何接受国际金融组织的建议和指导的问题。泰国没有及时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直到危机爆发后,才不得不为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援而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979年我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年加入世界银行。我国正在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着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系,我国从金融贸易进出口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社会的经济惯例。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国。从1993年起,我国就是世界银行的最大货款国。截止1996年8月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达1610.7亿美元。国家将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将逐步实行对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国家计划在今后内每年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1997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495亿美元。
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197年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200亿美元。我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已越来越来密切。在这次泰国金融危机后,应国际社会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已经开始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向泰国提供10亿美元货款援助。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国将会更加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于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会继续加强,这一世纪大事会加快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积体系的步伐。今年9月15日在香港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就是中国决心全面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一个信号。
事实上,我国已经与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建立了正常的密切的联系,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一切活动,发展中国十几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优势,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市场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1996年底,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在银行的结售方面拥有充分的自由。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根据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情况,保持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十分必要的。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显而见的教训是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太少,不足于支付本国货币的大幅波动,而导致货币的大幅震荡。
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一个重大成就,在条件成熟时我国将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适应经济自由化、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要求,决心要在下个世纪实现全球的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全球的金融发展趋势。我国应采取较积极的措施来迎接这个挑战。
东南亚国家在积极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在大量利用国际廉价资本的同时,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因而他们要付出代价,缴纳昂贵的学费。泰国由于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打击,必须被动地进行财政金融和经济结构的改革。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大为放慢。专家估计,泰国在今年的五年之内难于恢复到令人羡慕“东亚奇迹”的水平。
我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经济速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我国决不能饮鸠止渴,超出我国的实际国情,揠苗助长地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货币危机是实例。
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稳定,经常项目收支极易出现波动。因此我国外汇储备有极易波动的脆弱性。为此我国应该采取下列措施保护人民币外汇汇率:1、注意调控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证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2、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持续保持外贸有稳定的顺差。督促外商投资企业履行规定的外销比例,力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外汇平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关键词:金融风暴凝聚力人力资源激励
1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金融风暴之后,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生存压力。“企业员工缺乏凝聚力”是很多企业不愿正视又不得不正视的一个既“敏感”又“伤感”的话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要使企业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形成强大的合力,其基本前提就是企业员工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SD公司面临的环境
SD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塑料加工企业,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公司不但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甚至生存困难,在此背景下通过对SD公司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员工需求分析,找到影响凝聚力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SD公司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SD公司员工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和原因
凝聚力就是指一个集体能吸引住其成员的所有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那么什么因素能决定群体成员之间是否会相互吸引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层次从物质到精神,再到自我实现,是逐渐递增的,一个企业如果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层次的增长,则表现出它的凝聚力。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在于树立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良好的薪酬福利、公平的晋升制度等等,都是企业的吸引力之所在。再次,适时的激励,是使人得到满足的一种方法,当员工得到这种满足后,由于渴望再一次得到,他们将更加努力地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也就由此而被调动。所以,员工保障心理、员工的收入、个人发展和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将对SD公司的凝聚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4加强SD公司员工凝聚力的对策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是联结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基本手段,二者的紧密联结和高度一致,是实现企业凝聚力的必要内容之一。在金融风暴来临之时,许多公司首先想到的是裁员,大幅收缩人员,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功能却忽略了。加强SD公司员工凝聚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4.1重组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替代过度裁员
职业安全感是影响凝聚力的首要因素。资产可以重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在企业发展中也可以进行重组和优化组合。人力资源优化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被认知感,更好地为企业工作。在SD公司生存压力情况下,员工的适当的变动,是正常的管理手段,而企业面临危机,过度的裁员,则会使员工感到恐慌,他们常常处于担心中,很难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4.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保持合理薪酬水平是凝聚员工的重要手段。薪酬是组织为了建立和发展与员工的聘用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的支付的总和,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各种福利。薪酬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生产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它也是稳定员工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公司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在关心企业效率的同时关心员工个人的效率和满足。合理的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3强化员工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全员素质
培训是加强公司员工凝聚力的灵魂。有人认为,日本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来自于日本文化传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再有凝聚力的集体,在工作中也会发生矛盾,一旦没有解决矛盾的素质,无论如何团结的集体也会在争吵中崩溃。因此,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证企业充满活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培训员工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应包括员工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员工培训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公司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产品的优劣,也决定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SD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靠人去完成,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公司除了不断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外,大量的工作是做好在职员工的岗位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和道德培训,提高全员素质,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笔者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工人能使公司产品成本降低10%—15%,受到良好教育的工人能使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
4.4重视和提倡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影响凝聚力的本质。精神激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员工的行为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精神激励的前提是承认员工的潜力,承认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精神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即员工对承认、表扬、人际关系、尊重、理解、能力发挥、自我成长与发展等的需要。
5结论
对于SD公司而言,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便有机会率先冲破寒冬,迎来又一次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贾晓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需要我们研究和把握金融系统的整体性、金融资本的流动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金融波动的周期性等新特征,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
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 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 ,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中 华 励 志 网 ZHLzw.Com]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 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这次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论文,请各位有经验的读者给我提提意见,谢谢合作!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总结和疑问
1.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2.疑问
1.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节俭,营业场所也开始降价呢?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这次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论文,请各位有经验的读者给我提提意见,谢谢合作!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总结和疑问
1.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2.疑问
1.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节俭,营业场所也开始降价呢?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这次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论文,请各位有经验的读者给我提提意见,谢谢合作!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总结和疑问
1.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2.疑问
1.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影响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开始节俭,营业场所也开始降价呢?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影响SD公司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抓住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与公司共同进退。
1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金融风暴之后,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生存压力。“企业员工缺乏凝聚力”是很多企业不愿正视又不得不正视的一个既“敏感”又“伤感”的话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要使企业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形成强大的合力,其基本前提就是企业员工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SD公司面临的环境
SD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塑料加工企业,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汽车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公司不但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甚至生存困难,在此背景下通过对SD公司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员工需求分析,找到影响凝聚力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SD公司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SD公司员工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和原因
凝聚力就是指一个集体能吸引住其成员的所有力量,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那么什么因素能决定群体成员之间是否会相互吸引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层次从物质到精神,再到自我实现,是逐渐递增的,一个企业如果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层次的增长,则表现出它的凝聚力。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在于树立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其次,良好的薪酬福利、公平的晋升制度等等,都是企业的吸引力之所在。再次,适时的激励,是使人得到满足的一种方法,当员工得到这种满足后,由于渴望再一次得到,他们将更加努力地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也就由此而被调动。所以,员工保障心理、员工的收入、个人发展和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将对SD公司的凝聚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4加强SD公司员工凝聚力的对策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是联结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基本手段,二者的紧密联结和高度一致,是实现企业凝聚力的必要内容之一。在金融风暴来临之时,许多公司首先想到的是裁员,大幅收缩人员,但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功能却忽略了。加强SD公司员工凝聚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4.1重组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替代过度裁员
职业安全感是影响凝聚力的首要因素。资产可以重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在企业发展中也可以进行重组和优化组合。人力资源优化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被认知感,更好地为企业工作。在SD公司生存压力情况下,员工的适当的变动,是正常的管理手段,而企业面临危机,过度的裁员,则会使员工感到恐慌,他们常常处于担心中,很难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4.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保持合理薪酬水平是凝聚员工的重要手段。薪酬是组织为了建立和发展与员工的聘用关系而发生的各种形式的支付的总和,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各种福利。薪酬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对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生产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它也是稳定员工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公司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在关心企业效率的同时关心员工个人的效率和满足。合理的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3强化员工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全员素质
培训是加强公司员工凝聚力的灵魂。有人认为,日本企业的核心凝聚力来自于日本文化传统,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再有凝聚力的集体,在工作中也会发生矛盾,一旦没有解决矛盾的素质,无论如何团结的集体也会在争吵中崩溃。因此,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保证企业充满活力,加强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培训员工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还应包括员工人格培养和企业道德文化的培养。员工培训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公司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产品的优劣,也决定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在SD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靠人去完成,只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公司除了不断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外,大量的工作是做好在职员工的岗位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和道德培训,提高全员素质,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笔者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工人能使公司产品成本降低10%—15%,受到良好教育的工人能使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
4.4重视和提倡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影响凝聚力的本质。精神激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员工的行为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精神激励的前提是承认员工的潜力,承认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作用。精神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即员工对承认、表扬、人际关系、尊重、理解、能力发挥、自我成长与发展等的需要。
5结论
对于SD公司而言,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便有机会率先冲破寒冬,迎来又一次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贾晓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
亚“当环境变差,才是勇者上路的时候”。洲的富豪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年轻。他们大多在35岁左右,而且年龄还在往下降。在专业致富、创业致富和继承致富这三种方式当中,富豪们越来越多地靠创业致富,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这也因为亚洲富裕的时间还不长,靠继承致富的比例不如欧美的高。
以前中国有“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意指教小孩认真念书,寄望将来考上大学,命运从此不同。在那个时代,社会流动的渠道少,出生地和父母从事的工作,就大抵决定了一个小孩未来能得到多少机会。如果要给小孩更多机会,就意味着家人得集体作出牺牲,吃尽一切苦。就像攒钱把宝押在―只潜力股上,等着日后加倍赚回。
到了现在,则逐渐转为“创业改变命运”,这种可能性远比单靠考大学多很多。同时机会大门向那些社会底层打开,增加社会流动的渠道。一个社会能稳定进步发展,保持社会流动非常重要。它让大多数人的心能定下来,拥有希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梦想上,而不是怨天尤人。就像许多美国人,都觉得自己只是还没富起来,只要保持乐观和努力,这。天终究会来,或者降临在下一代身上。英特尔创办之一的安迪・格鲁夫以及Google创办人之一的瑟吉・布尔,就是两个典型例子。两人都是外国移民在美国创业成功。
格鲁夫是匈牙利移民。他年轻时,匈牙利先是经历二战的纳粹铁蹄,二战结束后又来了苏联,20岁的格鲁夫决定不再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冒着机枪扫射的危险越过边界到西欧,再只身搭船到美国纽约。他从大学读起,认识的英文单词不多,每天晚上勤查词典弄懂白大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单词。毕业时,他作为报道对象上了当地报纸,以鼓励新移民。格鲁夫后来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读博士,毕业后进了硅谷一家半导体公司,之后再加入英特尔的创业行列。他一辈子再没回过匈牙利,那里有着太多血腥和不愉快的回忆。但美国社会没把他当外人。英特尔的成功,是美国在芯片工业上最大的成功,而关键人物之一就是格鲁夫。他是移民,那又怎么样?美国人全都是移民,只是先来后到,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有本事机会就属于你。
今年34岁的布尔,6岁时跟着父母移民美国。他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因为是犹太人,在当时的苏联发展受限制。他父亲的兴趣是天文,但犹太人不能念,最后被分配去读数学,大学毕业还不让读研究生。老布尔工作之余去进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最后论文得到承认,获得同等博士学历。但他可不想一辈子都拿来对抗这些不公平。这一家人幸运地通过审查,得以离开,并辗转来到美国。小布尔得到和父亲全然不同的机会,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班时和同学拉里・佩吉共同成立Google,实现许多人包括他父亲无法达到的梦想。
华尔街金融风暴追根溯源,是2006年春开始逐步显现的美国次贷风波。次贷风波之所以能掀起蝴蝶效应,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本质上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控制了货币发行权,面对历次金融危机的化解,最终都会落实到美元贬值上来,让全世界来为美国买单。另一方面,在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19年里,长时间采用了低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货币政策,影响着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这正是著名的寓言故事中,中美两位老妇在天堂相遇时,关于住房问题的讨论,双方为何采取不同做法的原因。在美国,寅吃卯粮、超前消费早就成了一种时尚。如今,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负债,疯狂地透支未来,已成为美国的社会问题。没有收入保障和还贷能力的人,尽管自己信用状况较差,其他负债也很重,仍然会对穷人实现买房梦的创举——-次级按揭贷款十分青睐。他们的想法是:举债过日总是合算的,先用低息贷款买房,几年后房屋升值,哪怕利息提高,你支付不起,房子拍卖也能赚回一笔,跨大步冒风险,也没什么可怕的。
苏北某县域开发区主管在融资问题上的动机:一是急于求成。该县2007年GDP仅为107.9亿元,人均10890元,比全市人均18000元低40%,列全市之末,在全省也是倒数的行列。在人口仅为某县一半的邻县,成功招商多个超大规模项目后,2008年GDP有可能超过某县,某县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几年来,临近204国道的开发区南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毕竟没能引进可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型核心项目,南区建设显露疲态。在沿海高速公路边上,开始开发区北区的建设,就成为摆脱困境的希望所在。二是不惜举债。开发区的北区建设,所需资金对于捉襟见肘的某县财政来讲,当然是无能为力,毕竟是长期依靠省财政补贴过日子的。辖域金融机构从自身风险角度考虑,不愿投放过多的资金,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总额仅增长9.3%,远低于GDP的增长率15.6%,即使有闲置的资金,宁愿拆借给别的金融机构,也不想冒险。要想能实现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的构想,举债度日无疑成为选择,自然就将希望引向了民间融资。三是孤注一掷。尽管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如人意,但决策层必须有所作为。毕竟机遇和风险并存,放手一搏,破釜沉舟,也许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二、从授贷方采取的做法,度开发区融资出资人心思
美国长时间采用了低利率政策,美联储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流通性过剩,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给过多的资金寻找出路,并获取高回报(次级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不遗余力地为“次级信用”的购房者提供贷款。这种贷款被当做穷人实现买房梦的创举,不要求首付,通过“不查收入、不查资产”、可以随时调整还款比例、前几年只付息而不用偿还本金等手段来引诱潜在的购房者。以往备受冷落的大批信用记录不良者、收入低或不稳定者成为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和银行的客户。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和银行在过去的几年,通过刺激次级贷款的方式,聚敛了惊人的财富。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和银行对高收益、高回报的疯狂追逐,还演变出许多名目繁多的花样,让人眼花缭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笔者曾在某县的县中详细了解融资的具体事宜,想看看地方政府下发的文件或通知,经办融资事务的县财政局一位副局长回答没有(我估计:内部的会办纪要肯定有),他说是这样操作的:出资人单位作为担保方,县财政局为开发区融资牵头,融资年利率为14.4%,每半年结息一次,到指定银行缴款,然后转换收据,收据上盖有融资方开发区财政所的公章,同时,出资人所在单位也加盖公章。融资过程就这样简单。开发区的民间融资非常顺利,仅用两天时间,在县中就募集1000万元,在县实验小学和现代教育中心也募集了1000万元,出资人的踊跃程度,超出了想象。出资人心态为:一是趋利性。高回报点燃了出资人的热情,更有甚者,自己手里资金不宽裕,还从别处借钱来融资。二是盲从性。开发区的的融资,仅是口头上的信用担保,手续不太完备,期限也不明确,却无人关心政府的文件或通知有没有;更没人关心政府的负债经营,能不能抱回金娃娃,出资金人是否可以从中分一勺羹;大多是看到别人集资了,自己也就跟着集资。三是侥幸性。对融资的收益上心存侥幸,也许筑巢就能引凤,借鸡就会下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心存侥幸,即使融资的效益不理想,毕竟融资涉及的面很大,到时地方政府也是无法回避的。
三、从次级债风波的形成,想开发区融资的潜在风险
次级按揭贷款的贷款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房屋购买,采用递增的还款方式。三四年后付不起利息的人越来越多,未能如期还款而被收回抵押房屋的美国人不断增加。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和银行不得不成为房东,大量房屋被收回空置,引发房价下跌。问题远非仅仅到此,在发行次贷时,为了资金尽早回笼,再去争取更多的次贷市场份额,不遗余力地通过投资银行,将把这些次贷打包,发行债券,包装上市。经过著名评估公司的信用评级、知名保险公司的风险担保等等,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过于复杂,透明度反而降低,市场参与者无法获得透明、可信的信息。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以及各个环节的杠杆
率的不断放大,加大了与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前的杠杆率竟达到了三十倍。美国奉行的是政府不干预政策,一切由市场来约束,依靠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形同虚设。金融风暴还与道德风险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美国金融机构高管们令人羡慕的高收入,往往是与公司的益绩挂钩,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必然使得收益的最大化具有相当诱惑力。
某县域开发区的的融资,属于地方政府债还是公司债,无从认定,但潜在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推出时机。当前经济的宏观背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华尔街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产生了冲击,无论从媒体报道,还是走街串巷作实地调研,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到何时能结束,现在谁也下不了定论,此时推出融资是否合时宜,有待商榷。二是透明度风险。透明度在识别风险、评估其严峻性时是必须的。某县域开发区的的融资,可行性认证的过程、资金的募集、资金的管理、资金的的使用和全过程的监督等等,可供考究的公开信息很少,透明度的降低,极易产生风险。三是道德风险。由于某县域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也存在着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这样在募集资金的使用中,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个人和企业家的事情,政府的主要职能则是维护公平和正义,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政府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就已经很了不起。而凯恩斯的观点: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在开发区的建设中也可以有所作为。因此地方政府应做好系列工作。比如改善软环境建设比起硬环境建设更加重要。设法提高工商、税务、金融、通讯、交通、电力和治安等等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开发区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在辖域内企业上下游的的产业配套上,多下些功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帮他们牵线搭桥。这样,开发区就可以用低成本,给企业带来大实惠。再者,提高开发区政策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让市场纪律发挥作用是关键。提高了透明度,就会让出资人和社会公众,参与了资金运作过程的监督,从而确保融资的效率。最后,要完善开发区的运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严惩和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次贷风波研究课题组著《次贷风波启示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04-01出版
[2]荷曼•瑞斯勃格《美国次贷风波引发对金融稳定的再思考》《中国金融》2007年第12期
论文关键词:战略发展,行业分析,商务中心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上海阿波罗大厦有限公司概述. ..............................................9
1.1公司发展历程..........................................................9
1.2公司现状..............................................................4
1.3公司面临问题与挑战....................................................7
第二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8
2.1宏观环境分析..........................................................8
2.1.1经济环境...........................................................8
2.1.2政治环境...........................................................9
2.1.3技术环境...........................................................9
2.1.4社会、文化、人口与地理环境........................................10
2.2商务中心行业环境分析.................................................10
2.2.1商务中心的定义....................................................10
2.2.2商务中心行业的技术特徵............................................11
2.2.3商务中心行业的经济和生命周期......................................17
2.2.4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23
2.3市场竞争对手分析.....................................................28
2.3.1雷格斯(Regus)...................................................28
第三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0
3.1产品与技术分析.......................................................30
3.1.1产品线............................................................30
3.1.2新点开发能力......................................................32
3.1.3产品开发能力......................................................32
3.1.4服务质量控制能力..................................................33
3.2市场与运营分析.......................................................33
3.2.1细分市场分析......................................................33
3.2.2市场研发能力......................................................33
3.2.3运营管理能力......................................................34
3.2.4商业模式..........................................................34
3.3公司财务分析.........................................................34
3.4公司文化与人力资源分析...............................................35
3.4.1公司文化..........................................................35
3.4.2人力资源概况......................................................36
3.4.3组织管理问题......................................................37
第四章
公司SWOT分析 ...........................................................38
4.1公司的机会与威胁.....................................................38
4.1.1潜在机会(O)分析.................................................38
4.1.2潜在威胁(T)分析.................................................38
4.2公司的优势与劣势.....................................................39
4.2.1公司优势(S)分析.................................................39
4.2.2公司劣势(W)分析.................................................39
4.3SWOT矩阵.............................................................40
4.3.1公司SWOT矩阵......................................................40
第五章
公司战略实施措施. .......................................................43
5.1确定战略.............................................................43
5.2优化组织结构.........................................................45
5.3加强开发延伸性产品...................................................47
5.4强化人力资源管理.....................................................48
5.5积极收购与兼并.......................................................51
结束语..........................................................................52
[论文摘要]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作为全球经济的参与者,我国经济亦深受影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对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的拷问,也是借助这场危机促进传统模式加速转变的机遇,是一次拐点式的变革的开始。
华尔街金融风暴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相应放缓。如何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当下我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自2008年8月初央行降息以来,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对市场仅起到了温补的作用。2008年11月初的十项扩大内需的举措和接下来出台的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为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这股力量能持续多久?是个未知数,但危机对我国经济中固有的不合理问题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怎么改,朝什么方向改,成为急需讨论的问题。
一、优化产业结构:“逼”上梁山
我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的60%,金融风暴所导致国外国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低迷,直接影响到我国商品的出口。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出口订单的减少,大批产品生产出来却销售不出去,长期的积累导致资金无法正常流转,消耗大量的累计成本,出口贸易公司面临巨大还贷压力。截止到2008年11月初已有 67000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批工人失去工作,造成严重的失业现象,gdp过渡依赖进出口所导致的问题已经暴露。此次金融危机把企业逼上了“结构调整”的梁山上。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占主要比例,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来打开国外市场。结构调整指的两方面内容,一是生产结构的调整。企业为了保持价格优势而一味的追求生产成本最低化,大批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得不到广泛使用,优秀技术人员仅在几家大型企业中集聚,最新科技研发成果与实际生产应用严重脱节。落后的生产线,原始的手工作业,无法激励工人的创新精神,陷入只追求产量的恶性循环当中。从目前人民币不断走高的趋势来看,价格优势定将被逐步化解。一旦价格优势失去,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此时,唯独掌握产业核心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单一的贴牌代工转为研发与制造同步的自创品牌,掌控行业的国际标准,才不会依赖于贸易伙伴,才能够拥有完全自主的产品定价能力。二是管理结构的调整。每年有10万企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但却很少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大批中小企业运用最原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财会,物流,品牌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化,管理阶层跨度小,内部资金和人员管理不到位,导致资本不能有效运行,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工人医疗保险等制度不完善,导致工人低估生产价值,影响其消费能力,滞后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
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存在结构问题的企业破产倒闭,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企业需要认清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那些资金不到位,技术跟不上,产品适销不对路的企业在这场冲击中消失湮灭,剩下得以存活的企业必须重新进行内部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力,完善管理体制。
二、加强基建完善社保:百年大计
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贸易,投资,消费。如今贸易这匹老马已经“老骥伏枥”,剩下投资和消费来拉动经济继续稳步增长。投资是一个长期的项目,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消费促进消费。所以当前保障经济继续平稳健康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扩大内需,提升国内消费水平。
在我国,普通劳动者基层占到总人口的90%左右,富人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口,当他们满足了最根本的生活日常消费之后便转向高端奢侈品的消费,他们消费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在消费市场所占份额也少。因此,如果占总人口90%的劳动者阶层的消费水平无法提高的话,那么拉动内需根本是无稽之谈。
如何让劳动者阶层提高消费能力,说到底就是要让其有钱,有钱才能敢于花钱。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温饱朝小康迈去,人民手头的确有些存款余额,但日益高涨的房价,医疗,教育等费用让他们紧紧攥着这点干巴巴的储蓄不敢消费。在我国西北甘肃和西南偏远地区,贫困人口虽然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但教育,医疗,卫生等其他生活基本消费根本无力进行。劳动者阶层的收入水平仅仅购其维持最根本的生活保障,想要提升其消费能力虽然空间大但难度更大。
所以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在2010年之前,政府拿出4万亿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政府投资,拿出钱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带动地方投资。投资的确可以解决短时期的燃眉之急,但要保证长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还要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内需,扩大内需才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只有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之后,才能解决掉劳动者阶层的后顾之忧,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劳动阶层才能够敢于花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消费市场常年紧缩的状况,扭转gdp过分依赖贸易的局势。目前中央出台的十项举措和4万亿财政计划是为扩大内需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拉动内需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更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同时我们也担心,刚刚抑制住的通货膨胀会因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放松的财政政策”而卷土重来,这对我们是一个两方面的挑战。
三、金融市场发展与监管同步
没有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使得中国金融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较小。值得庆幸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次贷危机是一环接一环的金融衍生品所导致的蝴蝶效应,是金融创新的一个负效应。
金融改革和创新本身并没有问题,脚步也不能因为此次金融危机而停止。中国的金融市场监管被外国评价为“稳健,平安”,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前这或许是个贬义词,但严格的监管机制却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免受巨大冲击。美国虽然在此次危机中暴露了问题,但其强大的全球资金流转调动能力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金融市场还是应该继续开放下去,虽然在当下危机面前,应先放缓金融创新的脚步,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应适当降低,但长远来看,金融改革和创新的脚步是不能停止的。
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归根结底是美国金融监管机制的落后。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博弈的两个方面,如何能平衡好两者关系使金融市场稳健开放的发展,关键在于一个“力度”。力度不同于“严格”,我国的金融管制一直十分严格,从而限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力度不够,只是一味的缩紧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导致了金融创新的质量无法提高,限制了金融创新的脚步。金融监管应该允许金融创新在市场原则下发展,放松行政政策,通过规范有效的金融监管来指导金融创新,从而激励新的金融创新,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监管不是要放缓金融创新的脚步,而是要让每一步走的稳健。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两个方面,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积极推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实体经济;政策性建议
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全球信贷紧缩,与美国房地产的衰退结合和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放缓,并且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更糟的是从2008年10月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开始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难逃牵连,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相对于金融经济,中国的实体经济收到的负面冲击可能更大,因为中国金融经济的开放程度低于实体经济,加之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制度和监管严格,因此金融经济的风险低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全球金融风暴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企业投资以及居民消费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给国家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和民众收入增加等带来压力。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了9.0%,四季度增长6.8%,全年增长9.0%,放缓趋势明显。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必然带来就业问题。据专家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大约1100万人会失业。调查显示,2008年10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开始严峻,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农民工返乡比例大。2009年国金经济增长率为8%至9%,对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大幅度降低,加上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大量出口企业面临困境。
而作为实体经济,至少受到三个渠道的影响。第一,进出口贸易。第二,外国金融机构极其他企业在华投资,三是国内相关企业的信心与业绩。下面,我将分别从中国实体经济在这场危机受影响的方面一一分析。
2.对外贸易企业面临困境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实体经济遭遇打击方面,进出口贸易首当其冲。主要表现是外部需求减少,本国出口情况变得严峻。拿美国,欧洲,日本来说,美国和欧洲市场占中国总出口的40%,日本占10%。粗略计算,中国对这些经济体的外贸依存度达到55%之高。可是美,欧,日因为受危机的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冻结,企业融资困难,房地产价格下调,这三大经济体几乎同时陷入了衰退。理所当然,中国的出口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出口量急剧下降。而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根本无法弥补这三大经济体对中国进口需求的减少。就美国单一经济体而言,据测算,当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率就会下降5%左右。并且,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倾向,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局又不断调低利率、还有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的做法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矛盾,导致了大量的热钱流入了中国,进一步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这样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被削弱了。并且还加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我国出口贸易中有大约50%是加工贸易,在这其中进料加工和来了加工分别占有42%和8%。美元的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为进价标准的进料产品价格上升,导致中国加工出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以中国深圳市一些电子企业为例,2008年年初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30%,劳动力成本上涨了20%。这其中大部分商品都用于外销,60%左右是销往欧美市场,可是金融危机时来自欧美的企业订单大幅度减少。在这情况下,中国沿海地带想广东,浙江等以服装、塑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向型中等或小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虽然G20国首脑峰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呼吁各国不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但事实上为保护本国生产商和国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会增多,外贸形势就更加严峻。
3.私人投资状况不容乐观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对中国各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急剧减少,其中甚至有部分外资企业非理性撤出,对地方经济造成一定的打击。据预测,从2009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额从之前2007年的以万亿美元下降到530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新兴市场的经济体投资。根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12月外商在华投资新立企业27514家,同比减少了27.35%。
从国内看,国内的企业投资受到了影响。一个方面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的收益预期明显下降,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也下降了。另一个方面是银行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在下降,导致了民间企业融资困难。
4.居民消费持续萎靡
一方面,经济的下滑会降低居民的收入预期,这回大大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人们对风险的恐惧程度上涨。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股市暴跌,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削弱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造成了股市财富的“负效应”。
5.稳定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议
5.1 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外汇市场的改善需要为企业和银行提供更好的全方位服务。当今中国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还很少,与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还相距甚远。为了更好的发挥外汇市场的作用,我国应该逐渐完善和夸大银行间外汇拆借市场以增加外币和外币的交易,外币期货和外贸期权等我国尚不是很普遍的交易。是我国货币不仅仅单纯的盯住美元,欧元以及其他的单一货币。
5.2 改进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
过去,中央银行采取了过多得干预外汇市场的模式。需要确定需要盯住的合理的人民币汇率目标浮动区域,来简历一套标准的干预体系,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干预信号。在必要的时候才采取干预措施,使汇率能够准确得反映市场的需求度。
5.3 改变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中的定位
商业银行需要做一个真正的做市商,来活跃外汇市场,而不仅仅是一个中介。最重要的就是改革目前银行间市场撮合交易的外汇买卖方式,使得汇率真正能反映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强化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能够让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即应该是作为直接参与者,而不是作为央行对于外汇政策的反应者。
5.4 适度把握符合国庆的金融开放节奏
金融开放对促进金融制度的完善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正在向着成熟金融市场学习的中国而言,推进金融开放有助于提高本国金融对世界金融的适应能力。但是金融开放有风险,容易收到国际游资和外部金融的风险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国庆积极稳妥得推进对外开放。同时,必须认真考虑怎样能够更好地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是谨慎的推进汇率制度改革。能够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必须有五个前提条件做支撑。即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很显然,这些方面我们国家都有所欠缺。所以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应当与整体经济市场化的进程相一致。
5.5 建立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应对金融危机,不能单单依赖于一国金融监管机构甚至一国政府的措施,二十需要各国监管机构以及各国政府的通力合作;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的经济调控,而且需要综合采取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等多种手段,当前应特别关注金融业所面对的不同的内外风险,对内严格控制金融综合经营所引起的风险传染,对外控制金融业开放的范围和节奏,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微观层面上,我国金融立法和监管机构应该注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宏观层面上注意防范性通行风险。要吸取美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教训,未雨绸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法律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浩.全球债务危机将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J].化工管理,2011,10.
[2]孙维民.次贷风暴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及相应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