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影视音乐鉴赏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自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通知后,全国各类大学增设了越来越多的音乐选修课程。公共选修音乐课的开设旨在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随着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音乐鉴赏教材部分内容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国高职类院校办学宗旨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更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学生自身也有轻视此类公共选修课的趋势。这一现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因其综合性更强,更加贴近学生,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乐鉴赏课的现状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释:
论文摘要:影视音乐和音乐图片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在音乐普及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在音乐普及和传播方面具有重大的贡献。很多影视音乐、音乐图片音乐被广泛传播。如《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点亮了整个影片,哀怨而冗长的低音,令人肝肠寸断笛声。音乐将电影情景表现得很好,不论是伤感还是愉悦,用音乐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表现的生动真实,更赋予美感,音乐可以说是信息、情感传播的最佳工具。
1.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传播有助于提高画面鉴赏力
音乐是视觉艺术互补的一个重要武器,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电影音乐、音乐图片不是纯粹音乐,比如说,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美国已故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起了应有的作用。
音乐是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画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音乐都具有这种作用,它使电影、图片的情节变得更生动有趣、更催泪和更加有感染力等。优秀的电影、图片的音乐,总是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把镜头、画面所无法涵盖的意境在无形中呈现出来。画面的表达若缺乏音乐这个元素,它的表达效果会打多大的折扣。如:《亚瑟王》中从头至尾都起伏不断地响起主题悲情基调的音乐,悠远、神秘、凄美、感伤,那么浓重的宿命色彩的音乐。这一主题音乐的反复出现,使得影片的叙得生动细致,把作为个体的人在大时代面前的那种悲剧感渲染得分外鲜明。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理解。再如:《情书》音乐在这里奠定了电影的调子,烘托了氛围,可以说是画面的外延,使画面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充满感染力。像这样的使用在影片后面还有多处出现。如,紧接下来博子趁伯母离开把男生藤井国中时居住的地址偷偷记在自己胳膊上的情节,背景钢琴是纷乱的,一如博子当时的心情,想要记下了又担心被伯母发现自己的小秘密,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观众的心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还有女生藤井在医院看病时坐在长凳上,发生了幻象——爸爸逝世前被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推过走廊的情景,钢琴音乐的出现既表现了此时画面情节的不真实,又表现了当时女生藤井不知所措、无助、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慢慢离开的悲痛和绝望。除此,回忆中女生藤井在学校车棚等男生藤井并且初次结识行为古怪的大井,弦乐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搞笑的氛围,且很符合在影片中初次出境的大井的人物性格。这些音乐的使用烘托了画面气愤,提高了观众对画面鉴赏力。 转贴于
2.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传播有助于提高审美力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人们的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有着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人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从《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想象到那个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义勇军进行曲》给人以奋进的力量,《黄河大合唱》又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亲切优美的民歌、色彩斑斓的民间器乐演奏,如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 、清新华彩的广东音乐等,不仅能够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影视音乐、音乐图片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其音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主题相配的旋律,能够舒缓身心的作用,所以可以使忙碌的人们从紧张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音乐、美好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休息,并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影视、图片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优点为其传播的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
影视音乐、图片音乐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在于对高雅艺术品的鉴赏,低俗的音乐只能给人带来不良作用。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影视、图片的音乐大多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或者根据影片的内容进行长期的准备而成。所以它是优秀的音乐,愈是优秀的作品其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愈鲜明。如影片《音乐之声》中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值得欣赏,如《雪绒花》、《哆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善于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让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无不沉浸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之中,心情也会变的愉快。再如《情书》这部电影的音乐以提琴和钢琴为主,声音非常纯净,和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一样,纯净而美好,带给人最动人的美——愁苦中的美。《泰坦尼克号》里有一个场景,在下级船舱里,也有聚会,音乐是那首欢快的苏格兰小曲,风琴声,敲打声,踩踏声,画面转换成了令一幅,欢快,疯狂。快速转换的画面,轻快的小曲,让人想到青葱岁月、春游踏青、与朋友追打嬉戏等。总之,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人们良好审美能力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分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图片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培养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影视音乐和音乐图片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在音乐普及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例,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在音乐普及和传播方面具有重大的贡献。很多影视音乐、音乐图片音乐被广泛传播。如《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依旧”点亮了整个影片,哀怨而冗长的低音,令人肝肠寸断笛声。音乐将电影情景表现得很好,不论是伤感还是愉悦,用音乐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表现的生动真实,更赋予美感,音乐可以说是信息、情感传播的最佳工具。
1.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传播有助于提高画面鉴赏力
音乐是视觉艺术互补的一个重要武器,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电影音乐、音乐图片不是纯粹音乐,比如说,电影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因而,电影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屏)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美国已故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起了应有的作用。
音乐是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画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音乐都具有这种作用,它使电影、图片的情节变得更生动有趣、更催泪和更加有感染力等。优秀的电影、图片的音乐,总是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把镜头、画面所无法涵盖的意境在无形中呈现出来。画面的表达若缺乏音乐这个元素,它的表达效果会打多大的折扣。如:《亚瑟王》中从头至尾都起伏不断地响起主题悲情基调的音乐,悠远、神秘、凄美、感伤,那么浓重的宿命色彩的音乐。这一主题音乐的反复出现,使得影片的叙得生动细致,把作为个体的人在大时代面前的那种悲剧感渲染得分外鲜明。增加了观众对画面的理解。再如:《情书》音乐在这里奠定了电影的调子,烘托了氛围,可以说是画面的外延,使画面的表达更加丰富饱满,充满感染力。像这样的使用在影片后面还有多处出现。如,紧接下来博子趁伯母离开把男生藤井国中时居住的地址偷偷记在自己胳膊上的情节,背景钢琴是纷乱的,一如博子当时的心情,想要记下了又担心被伯母发现自己的小秘密,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观众的心情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还有女生藤井在医院看病时坐在长凳上,发生了幻象——爸爸逝世前被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推过走廊的情景,钢琴音乐的出现既表现了此时画面情节的不真实,又表现了当时女生藤井不知所措、无助、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慢慢离开的悲痛和绝望。除此,回忆中女生藤井在学校车棚等男生藤井并且初次结识行为古怪的大井,弦乐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搞笑的氛围,且很符合在影片中初次出境的大井的人物性格。这些音乐的使用烘托了画面气愤,提高了观众对画面鉴赏力。
2.影视音乐与音乐图片传播有助于提高审美力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是人们的感情的凝聚,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灵魂,有着其他任何一门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特殊魅力。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听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圆舞曲》,人们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从《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声中,可以想象到那个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的动人画面,并从内心感叹祖国山河的无比美好。《义勇军进行曲》给人以奋进的力量,《黄河大合唱》又使多少人受到鼓舞。那亲切优美的民歌、色彩斑斓的民间器乐演奏,如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 、清新华彩的广东音乐等,不仅能够使人获得音乐的美感,更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影视音乐、音乐图片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其音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主题相配的旋律,能够舒缓身心的作用,所以可以使忙碌的人们从紧张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音乐、美好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休息,并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影视、图片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优点为其传播的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
影视音乐、图片音乐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在于对高雅艺术品的鉴赏,低俗的音乐只能给人带来不良作用。歌德说:“鉴赏力不是靠欣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影视、图片的音乐大多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或者根据影片的内容进行长期的准备而成。所以它是优秀的音乐,愈是优秀的作品其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愈鲜明。如影片《音乐之声》中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值得欣赏,如《雪绒花》、《哆来咪》和《孤独的牧羊人》等。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善于在复杂的节奏中寻求一种惊人的和谐,旋律自然、流畅而简洁,但简洁中又显示出高度的技巧,让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无不沉浸在优美动听的乐曲之中,心情也会变的愉快。再如《情书》这部电影的音乐以提琴和钢琴为主,声音非常纯净,和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一样,纯净而美好,带给人最动人的美——愁苦中的美。《泰坦尼克号》里有一个场景,在下级船舱里,也有聚会,音乐是那首欢快的苏格兰小曲,风琴声,敲打声,踩踏声,画面转换成了令一幅,欢快,疯狂。快速转换的画面,轻快的小曲,让人想到青葱岁月、春游踏青、与朋友追打嬉戏等。总之,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人们良好审美能力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分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图片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培养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阿语学习者 视听体验 人文风情
一、实践背景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友谊,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阿拉伯国家已成为我国的重点贸易伙伴;同时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的阿拉伯经贸机构,以及在阿拉伯国家的中资企业等,对阿拉伯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设有阿拉伯语课程的院校有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民族职专、河南经学院、宁夏张家川阿语学校、兰州经学院、广河阿语学校、云南有特格瓦阿语学校、稀达阿语学院、开远阿专、开远敬老院阿语职专,等等,阿语学习者日益增多,但根据调查显示,其中54%的院校,特别是一些专科院校仅开设阿拉伯语语言课程,没有开设阿拉伯世界文化、宗教、风土人情等相关课程。根据本课题组设计的面向阿拉伯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显示,67%的阿拉伯语学习者只是纯粹学习语言,对其文化知之甚少;74%的人认为国内获取相关知识的平台十分有限,而84%的学习者对阿拉伯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抱有浓厚兴趣。针对这样的现状,本课题组获得江苏省创新训练项目立项,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实践工作。
二、国内实践工作
(一)宣传工作
在进行初期,本课题组着力进行大规模宣传工作。宣传途径包括网络宣传、海报扩散、项目宣讲、宣传册发放等方式。
其中网络宣传包括微信、微博、校内人人网等公共社交平台。在此期间,本项目组建立了以“阿拉伯人文风情视听体验平台”为名称的公众号,定期和更新有关阿拉伯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旅游景点等方面的资讯,此微信公众号内不仅有本课题组建立的阿拉伯人文视听体验中心的详细介绍和具体地址,而且与体验中心举行的活动、即时更新的信息资料实现同步。网络渠道宣传使本体验中心不仅局限于校内,而且长三角地区的阿拉伯语学习者都可快速共享即时信息。
此外,本课题组开展了多场关于阿拉伯人文风情的讲座,通过张贴海报号召所有阿语爱好者和阿语学习者前来了解学习,并邀请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知名教授授教。在此过程中,教授们向阿语学习者们分享在阿拉伯生活的见闻及对伊斯兰文化的见解。讲座不仅扩展了阿语学习者对伊斯兰文化的认识范围,还提高了阿语学习者们亲身体验阿拉伯人文风情的兴趣,为体验中心的建设预热,培养了潜在的体验者。
与此同时,本课题组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阿拉伯语系为调研采样对象,在该阿语系各年级宣传试听体验中心的建设工作。向学习者们发放项目宣传册的同时向他们介绍项目设立的背景、具体开展方式、开展地址和发展前景。宣讲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阿语学习者们的意见、建议,分析他们对此项目的关注程度。现场结果显示,80%的学习者对本项目有极大的兴趣并给予充分支持。该项目的宣讲活动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收获了学习者的宝贵意见,明确了体验中心的主要建设方向。
(二)走访工作
为了丰富体验中心的资料和亲身感受阿拉伯人文风情,本课题组在项目成立之后先后走访了南京净觉寺和苏州太平坊清真寺。
在历史悠久的南京净觉寺,本课题组与寺内工作人员参观了设立于寺内的伊斯兰文化宣传中心,并且就伊斯兰文化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普及程度、宣传方式、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寺内工作人员对本项目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中肯的建议。此外,本课题组与南京净觉寺的伊斯兰文化宣传人员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致力于在未来的伊斯兰文化宣传过程中实现更多资源共享和活动互动。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使体验中心走出校园,还预见了体验中心的美好发展前景。
在苏州太平坊清真寺,本组成员在清真寺管理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参观了寺内礼拜大殿,并通过寺内穆斯林了解到礼拜程序和更多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习惯。亲身感受阿拉伯清真寺的宏伟建筑风格及伊斯兰教的神圣和庄严,为体验中心建设提供了更多素材。
三、国外实践工作
本课题组人员在出国留学期间,在国外走访了许多地方,搜集了诸多珍贵的资料。在埃及,本组人员参观了各大历史名城,如举世闻名的开罗,有“地中海新娘”之美誉的亚历山大城,依山傍海、风景宜人的沙姆沙伊赫,还有盛产木乃伊的帝王谷――一个法老和贵族的陵墓区,那些神秘而古老的历史名城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它们厚重的历史和经久不衰的灿烂文化。除了对历史名城的观光,小组人员还着重考察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对当代埃及人的衣食住行方面做了深入调查,为我们在视听体验中心设立模拟现代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模块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原型,使得体验者们能最直观地了解当代阿拉伯人的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小组人员在外购置了几本原汁原味的阿拉伯原版著作,如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巅峰之作《一千零一夜》、有着阿拉伯“伊利亚特”之称的《昂泰拉传奇》,可以让体验者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阿拉伯文化魅力。
四、体验中心的建设
本课题组在建设视听体验中心的过程中,以地理历史旅游、风俗习惯、影视音乐、互动四大模块为出发点展开工作。
(一)地理历史旅游模块
在体验中心设有阿拉伯地理模型展示区,利用3D模型将22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地理分布立体地展现给参观者,让其直观地了解北起地中海南岸、陶鲁斯山,南到撒哈拉沙漠;东缘印度洋阿拉伯海和伊朗西境,西至大西洋海岸,跨亚非两洲,临两洋,拥三海,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5%的阿拉伯国家。伴着小广播讲解的方式,加深学习者对阿拉伯地理概况的了解。
在体验中心还设有“历史长廊”,从初期四大正统哈里发的统治,到倭马亚王朝统治,再到阿拔斯王朝,乃至后来的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都将用代表人物或事件图片以时间推进的方式悬挂在“长廊”两侧,在参观者踏进“历史长廊”的时候,每走一步,都可以感受阿拉伯国家的历史风貌。“历史长廊”尽头的书架上摆放着与阿拉伯国家相关的各种书籍词典,涉及地理、历史、宗教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书籍包括中阿文两个版本,书架旁配有小圆桌和三角椅,以方便参观者阅读、学习阿语,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国家。
此外,在体验中心设有旅游三角区,三面墙用3D壁纸装饰,配合精心准备的情景道具,加以音乐特效,工作人员按照周计划,每周换一种场景,模拟阿拉伯国家的各大景区,让参观者体验到埃及金字塔的神秘,突尼斯蓝白小镇的唯美,阿联酋帆船酒店的奢华,等等,感受阿拉伯世界特有的魅力,以便提高学习者对阿拉伯语的兴趣。
(二)风俗习惯模块
在体验中心的“风俗习惯体验”模块,本组成员设立了多项可供体验者参与的环节。
首先是饮食区域。体验中心购置了新鲜的阿拉伯椰枣、种类多样的阿拉伯大饼及手抓饭、口味各异的阿拉伯水烟。供体验者享用和感受阿拉伯人的饮食习惯,切身了解到阿拉伯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同时体验者们会了解到阿拉伯人因为信奉伊斯兰教,所以禁食猪肉、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食已死牲畜。
其次是宗教区域。体验中心置办了阿拉伯人礼拜时所用的长袍,并且在此区域设有伊斯兰教礼拜的所有程序说明,使参观者了解到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得益于伊斯兰教的诞生,因此伊斯兰文化是阿拉伯的“文化灵魂”。体验者们可以身着长袍,体验一系列礼拜程序和规则,体会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的神圣性和庄严性。
此外,体验中心还设有礼仪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模拟阿拉伯人见面和问候方式。例如,感情深厚的好友相见,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并用阿语相互问候,方能显出热情来。而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
阿拉伯语学习者不仅在风格不一的“风俗习惯体验”模块中切实感受到阿拉伯人文风情的特色,同时在有趣而新奇的环节中增加对阿拉伯人文风情的认知。
(三)影视音乐模块
在视听体验中心,本课题组设立了阿拉伯音乐欣赏和影视作品鉴赏区,区内设定了阿拉伯广播、阿拉伯语歌曲学唱及观看阿拉伯影视作品三大部分。阿拉伯广播主要是每天播放来自于阿拉伯世界的各方面新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播音人员则由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担任,播音人员非固定,我们更愿意让体验者们尝试,当然,这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学以致用,练习发音和口语交流,在课堂之外充分显示专业技能带来的成就感。此外,体验者可以来此聆听纯正的阿拉伯语歌曲,并安排专业人员现场教授学唱阿拉伯语歌曲,由简到难,一步步感受阿语歌曲传递的音律之美,让体验者们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掌握新的知识。更值得关注的是,每周在视听体验中心都会安排固定的时间,邀请体验者共同观赏阿拉伯具有代表性的电影,通过经典的影视作品给大家呈现细致入微、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及生活场景,让观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受阿拉伯人文风情,激发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和热情。
(四)互动模块
在临近体验中心大门的出口处,设有留名簿与反馈箱。参观者在体验了一系列阿拉伯风土人情活动之后,可以在留名簿签上中阿语姓名,以便留念;抑或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是对体验中心的建议与意见,投入反馈箱中。每日闭馆之后,工作人员将对其整理分析,不断完善和健全体验中心建设。
五、结语
当前本课题组设立的阿拉伯人文视听体验中心仅仅是面向阿语学习者及对阿拉伯文化感兴趣的人的一个学习点,课题组希望在将来能通过这样一个点,由点及面,将视听体验中心渗透到各大高校,形成一个巨大的实体知识网,让更多人了解阿拉伯语及其文化,冲破对其固有的狭隘认识,更形象具体地感受伊斯兰,从而有效推动广大人群学习阿拉伯语,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阿语人才,为华东地区的阿语人才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林杰.独立学院阿拉伯语专业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36).
[2]崔林杰.全面学分制下阿拉伯语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的若干尝试[J].考试周刊,2013(82).
[3]崔林杰.全面学分制下阿拉伯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构思[G].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崔林杰.阿拉伯语口译课程的宏观设计[J].考试周刊,2014(87).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在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要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2002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甘肃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识乐谱者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9%;在大学期间,没听过交响乐、没参观过任何艺术展的大学生分别占85%、90%。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转贴于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97年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1.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在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要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2002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甘肃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识乐谱者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9%;在大学期间,没听过交响乐、没参观过任何艺术展的大学生分别占85%、90%。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97年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1.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