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

药剂学毕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药剂学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药剂学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工程特色;科学训练方法;生产工艺;车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4-02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 discuss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LIU Xianjin, LI Jiaming,LI Chuanrun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s the bottleneck in teaching resul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n the fields of concept innovation, design innovation and method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teaching link of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Project features;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Production process;Workshop design

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其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制药过程中的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学习及工作态度。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2]。笔者将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从理念创新[1]、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层面上进行探讨,力求完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1 教学理念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在教学理念上

以新的“学生―医药工业发展―医药工业实践” 三个中心代替旧的“老师―书本―课堂” 三个中心。改革教学方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助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1.2 培养创新意识是工程能力提高的核心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可发掘。教师指导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对实习产品的思维定势,鼓励设计创新。优秀的毕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并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设计方案还能够推广应用。

2 选题注重突出工程特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全国制药工程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在教学各环节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然而,根据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教学研讨会获悉的信息,也发现存在如下的一些共性问题:即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生产实习靠短期见习完成;既具有工程教育背景,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偏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学生做工程设计的比例偏少,仅20%左右;多数进行专题实验,依据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等。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不高而使得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严重问题。由此可知,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目前严重束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尝试和改进:

2.1 确定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主题思想是毕业实习的根本出发点

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有化工制图、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等。然而,笔者认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工程设计过程是巩固和获取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知识及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建议在师资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全部进行工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问题推动设计创新,邀请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逐步树立工程观点,提高工程能力。

2.2 狠抓工艺和设备两条主线是提高工程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内容中构架新的知识体系,坚持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知识前沿性、理论新颖性和原则规范性,构建优化的工艺设计知识结构。选题与过程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例培养、训练学生使用工程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方面的选题主要有:某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的工艺设计;某药品剂型生产设备及厂房设计;某药品生产设备的再验证等。通常,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从大四下学期开始,本科生集中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一般学校都安排16周左右。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按照药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过程,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践,使学生掌握不同药品的生产工艺及工艺控制要点,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点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

通过各种工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学生掌握、串联和突破各专业课的知识重点,通过工程数据的计算、训练来化解工程计算这一知识难点,通过工程中的非工艺设计条件的处理和解决,弥补交叉、边缘知识的薄弱点。注重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训练和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

2.4培养动手、观察、分析、综述四种能力,促使工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在工程设计的所有题目中,有关某个药品的生产工艺及车间设计方面的题目所涉及的专业课内容最多,因此,笔者以年产一亿粒胃康灵胶囊的生产工艺及车间初步设计为例重点介绍其设计的基本程序及涉及到的专业课。

2.4.1 胃康灵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生产工艺包括前期的中药预处理和剂型生产两大工艺内容。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充分比较,尤其注重前沿工艺技术的应用。最终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专业课涉及到中药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药物分离技术、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2.4.2 根据确定的生产工艺,选择各工艺所需设备。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选型原则,掌握所用药物的物料衡算和所选设备的能量衡算,学会依据选型原则中的计算数据和GMP中的具体规定,择优选择所需设备。画出工艺布置框图、设备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等课程内容。

2.4.3 根据已选工艺和设备,确定所用车间的整体布局。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车间布局的原则,学习管路设计,学习空调系统的选取,学习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熟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处理,画出车间布置图、车间风管布置图。专业课涉及到化工制图、制药工程原理及设备、药事法规、化工原理、三废处理等课程内容。

通过上述工程设计课题的完成,学生们复习、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掌握了各专业课在工程设计中的地位及相互间的联系,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重点和今后实际工作的重点,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落到实处。

3 教学途径、手段多样化,实习、参观与论文同步进行

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选题,确定基本思路,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料。

3.1 校内论文

50%学生在校内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的各项实验设备,完成药物合成、提取、分离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剂型的工艺和车间设计。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熟练使用CAD画出生产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车间布置图。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系统演示并表述设计全过程,通过自己归纳、介绍及评委和听众点评、提问,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有创新性成果。

3.2 校企结合

还有50%左右学生因已与就业单位签约,本人及就业单位都希望先期进入应聘单位实习工作,就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就业与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过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双师型论文指导教师队伍。这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就业或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选择有关的工程设计题目,在就业单位一边工作,一边理论结合实际,完成设计。这部分学生普遍积极性高、论文的针对性强,既使得论文数据具体、设备及设施真实,又借助老师的帮助,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组织参观

为了强化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当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观各种设备一应齐全的全国性制药机械展览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药品剂型展览会。使学生们对专业课中学过的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中用到的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以便学生们进入不同制药企业时,适应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角色投入迅速,能较快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4 结语

笔者按照以上程序和内容指导了若干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设计,学生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各门专业课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工程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论文撰写,掌握和总结了大型工程设计的思考方法和程序。增强和提高了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工程素质。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专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途,对发展制药行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我们所有从事该专业教学的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相信只有作好充分准备,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确保制药工程专业向着我们预定的目标走上成功之路,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英.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纵横,2004, 2(7):31.

[2]祝宏,刘永琼,巨修炼,等.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创新及实践[J].药学教育,2005, 21(5):17-19.

[3]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

第2篇

年级05级

学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梓醇对D-半乳糖拟老化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毕业论文起止时间

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博士研究生﹑讲师

背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和绝对数量的不断攀升,由衰老引起的人口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已成为科学家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由于这类疾病常伴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及精神异常症状,甚至瘫痪和感觉障碍[1],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脑衰老机制,研究有效的延缓衰老进程的药物,防治老年疾病己成为当今社会和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诸多老年性疾病中,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系统神经组织非正常退变引起的一类进行性功能缺陷与衰退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氏舞蹈症等[2-4]。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4.6%,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2.9%。该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基因调控和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的疾病。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尚无有效控制病程进展的措施,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甚至死亡。目前,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之首,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因此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衰老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

我国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针对疑难病和慢性病,中医药更有它的独到之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性特点,既可改善症状以治标,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本,而且副作用较少、药源丰富。中医在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记忆减退的数千年临床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药品开发所存在的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毒副作用明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问题,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地黄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sch的新鲜根茎或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5]。地黄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应用十分广泛,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抗菌、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6]。单味地黄[7]和以地黄为主的复方在衰老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历史也十分久远。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环烯醚萜苷类和地黄糖类。

梓醇是地黄中含量最高的的环烯醚萜苷类,属于环氧醚型单萜类化合物。目前本实验室分别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证明了梓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潜在的延缓衰老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疾病的药物。由于衰老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根本要素,研究梓醇的抗衰老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8-9]。

实验前期发现梓醇具有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记忆减退的功效,同时能提高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本研究利用D-半乳糖引起神经元老化的模型进一步研究梓醇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为该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研究意义:

1、D-半乳糖致衰老神经细胞模型鲜见报道,明确该模型作用机制有助于利用此模型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机理研究。

2、梓醇在衰老动物模型上的效果明显,利用细胞模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梓醇抗衰老作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内容:

采用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原代培养,以D-半乳糖诱导体外神经元细胞衰老,并通过研究药物梓醇的加入对神经元细胞的作用,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等综合指标的测定。

实验过程中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染色技术、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等方法手段,研究梓醇在体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梓醇对D-半乳糖引起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衰老有保护作用.

因此本课题拟利用原代培养SD大鼠乳鼠脑皮层神经细胞,从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分析及SA-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化学染色等指标观察D-半乳糖培养对神经元拟老化反应并从生化方面研究梓醇的抗老化作用。

研究重点难点:

1、掌握原代神经元细胞的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

2、明确D-半乳糖致神经元衰老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

第3篇

一、定义和要求

(一) 定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指学生就所拟毕业论文论题撰写的关于该论题的研究方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对国内外相关论题的资料收集、比较、分析基础上,明确本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和预期目标,并对从事此项研究已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具体的工作计划等做出简要说明,意在使论文指导教师和其他论题审核人相信该论题具有学术研究意义或价值,同时,相信学生有能力实现预期研究目标。

(二) 要求

1. 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⑴选题意义。学生应对选题的出发点、相关背景情况、理论和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做出简要分析、说明。

⑵研究内容。学生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范围、学术渊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观点、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问题、拟采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对本论题的适用情况、论文主体框架等做出明确说明,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已有成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空间,做出分析和判断,对可能达到的学术目标做出预测。

⑶研究基础。学生应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本人已修相关课程、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或已完成相关研究情况等做出说明。

⑷研究计划。学生应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论题和学术目标制订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日程。

2. 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必须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思路明确,说明充分,文字简约流畅。正文字数以2500——3000字为宜。

⑵凡按专业要求或经指导教师同意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其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要求与本《基本要求》保持一致,但将“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

⑶用外语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开题报告按自愿原则或根据院系要求选择使用中文或外文撰写。

二、撰写格式

(一) 开题报告的基本构成

1. 封面。封面应包含学校名称、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学号、姓名、学生所在院系、专业、撰写时间等基本信息。

2. 目录。应包括正文一级、二级题目、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3. 正文。由前言、研究目标、研究基础、研究计划、结言等部分构成。

⑴前言:应说明项目的来源,题目的选定、研究范围、拟采用方法、预计成果等内容,是对全文的总括性说明;

⑵研究内容:此部分学生应提出研究论题,对与论题有关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情况、论题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的研究成果、拟解决的问题或解决方案、政策建议等做出说明;

⑶研究基础:此部分应对学生的研究素质和能力、已参与项目、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准备、理论基础、研究条件等问题做出说明;

⑷研究计划:应对整个研究过程做出具体安排,确定研究日程;

⑸结言:应对完成论文的可行性、学生的研究能力、论文的创新意义等做出总结性说明。

4. 参考文献。应著录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篇目不少于15篇;中、外文参考文献应以“中文参考文献”、“外文参考文献”为题目分别著录。

5. 附录。如有对说明选题有利,但不便在正文中采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可以附录形式置于开题报告之后。

6. 开题报告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完全一致。

(二) 其他具体要求可参考《开题报告示例》,各院系可根据本院系所属专业特点和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特殊要求做出适当调整。

三、相关问题

第4篇

关键词: 制药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6]柴诚敬.面向21世纪,加快制药工程新专业建设步伐[J].化工高等教育,2002,1:5-8.

第5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文件规定的撰写要求及格式规范认真完成。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一、。电子版毕业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应与印刷本一致,不得省略;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整合为一个Word文档,毕业设计(论文)文件名格式:姓名+学号(如:张三0511112299)。

二、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化要求

1、统一封面、采用A4纸张、标题(宋体、三号)、目录(宋体、小四号)、中英文摘要(宋体、五号)、关键词(宋体、五号,不超过五个)、文本正文(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工程设计说明书、实验数据、图表、外文译文、附录和评审意见表等。其中工程设计说明书、实验数据、图表、外文译文等项目是否要求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字数要求:文、经、管、法类一般6000字左右,理、工、医类一般5000字左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3、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打印纸,页边距:左3cm(装订),上、下、右:各2cm;页眉:1.5cm,页脚:0.75cm;

4、页脚格式: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2页格式为“―2―”)。

5、题目:应能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汉字,可用小标题加以说明。

第6篇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及规范 

下载WORD版:沈阳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及规范

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装订,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学生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格式,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一、毕业论文的写作结构

学生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l、封面;2、摘要3、目录;4、引言;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8、附录等几个部分。

二、毕业论文内容的要求及规范

(一)封面

封面包括系、专业、毕业时间、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题目用宋体三号,居中;专业、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用宋体三号,居中。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统一装订。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一般不少于300字。关键词,每份毕业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包括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摘要”二字用黑体小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上下各空一行。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四号,加粗。

(三)目录

目录包括论文正文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二字用黑体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上下各空一行。目录下的各章节标题用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绪论)、正文主体两部分。正文的第一段为 引言,“引言”二字用黑体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正文一律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标题格式规定如下:

1、第一层次标题居中,上下各空一行,用黑体,小三号。

2、第二层次标题前面空二格,用宋体加粗,小四号占一行。

3、第三层次标题前面空二格,用宋体,小四号占一行。

(五)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也可以提出建议、设想等。“结论”二字用黑体小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

(六)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必要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如何认识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

1.1 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实践者

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针对跨文化交际提出了各派学者的多种定义。从这些定义里面,可以总结出,“跨文化交际”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因此,不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跨国组织的交往,都属于跨文化交际。在这种情况下,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实践者。英语专业的学生既要处理和父母、朋友、同学之间的跨文化交往,也要面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现象,在后来的社会工作中,学生还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跨文化交际任务。

1.2 英语专业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迫切需要

语言专业的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高很多,而在学习语言的学生中,学习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学生又相对地比学习日语、韩语的学生面对更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中国、日本、韩国都属于中国文化圈,因此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多的共同的成分。例如,数字“四”在中国和日本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数字“四”不被中国人和日本人喜欢,是因为其发音无论在中文还是日语里都与“死”的发音相似。另一方面,面对相同的交际场景,中国文化圈里的国家其交际反应和其他国家的反应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例如,面对喜事,中韩两国都选择红色作为主要的背景颜色,而美国、英国则选择白色为表达喜庆心情的颜色。而白色,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被应用在丧事中。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反映,思维模式不一致导致他们难以进一步地学习英语,对于一些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有偏差。比如说,在汉语里,面对问题“你还没意识到这个错误吗?”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我意识到了”,但是在英语里,学生应该回答:“Yes, I did”。面对称赞的时候,中国学生选择“不,过奖了”作为礼貌的回复,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则直接地以“Thank you”接受称赞。

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某些语言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在交往中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

1.3 跨文化交际现象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

在我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而进入英语专业,其学习的对象是英语。汉语和英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也就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汉语无论在发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都和英语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和英语相比,汉语单音节词较多,而且单个的词语可以自由使用,根据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现不同的意思。但是英语则比较严谨,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句子,比如时态和语态。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不适应,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导,许多学生因此羞于开口。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发音不自信,因此除了必要的练习之外,并不敢多说英语。但是当学生观看了英国各地区英语口音的教学视频之后,得知在英国地区也有十多种不同的口音,学生开始接受自己的口音,并能够鼓励自己朝着视频中展示的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口音努力,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多说多练达到标准。

2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效果

2.1 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

纵观多种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最适合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并不是非此则彼的内容,跨文化交往是动态的,是以人的交往为前提的,因此应辅以学生的经验、感受为教学内容。简单地传授学生面对一个跨文化交际现象应该怎么处理,并不能真正地使学生理解跨文化现象,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枯燥、沉闷、难以理解,是一部分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长久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过多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效开展教学互动。面对跨文化交际如此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应该调整方向,以案例为基础,启发学生思考,从做中学,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各国饮食文化”的时候,可以先布置学生提前准备各自家乡饮食习惯的介绍,在当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介绍地区饮食文化的差异,再进一步引入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跨国交际,还有跨地区、跨民族、跨种族交际等等,通过从身边的案例开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跨文化交际在专业中的重要性,也更能融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2.2 以创新内容为支点

上文提到,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动态的课程,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教材、课件为教学的支点,必须创新性地开拓多方面的教学材料。

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作为实用性强的科目,除了要认真学习好教材上的知识之外,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创新教学内容。例如,在教授“各国穿衣文化比较”的时候,可以就学生热爱的美国电视剧和英国电视剧做出讨论,选取具有典型风格的图片进行比较。如果单纯从课本的文字着手,由于文字描述和实际有偏差,学生难以理解,即使在课本上所见的图片,也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图片,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必须紧跟社会进行调整,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如果不能创新内容,一味地以教材为主,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教授的知识变成了残羹冷炙,索然无味。

2.3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载体

在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和精读、语法等课程不一样,单纯的教材、黑板并不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跨文化交际课程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世界上文化的方方面面,只有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化,学生才能接受文化冲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录音、对话、视频和情景演示等都是理想的教学工具。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世界上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不同国家的民族特性,也可以作为体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法。

3 结语

跨文化交际应当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开展,这是由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学生对英语专业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跨文化交际必须注意运用与其他课程有区别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作用,是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突破点,因此,应该提倡互动、创新和直观的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5).

第8篇

 

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也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根据国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实践 性教学环节如毕业论文不合格,可在弹性学习年限 内申请重修,直至合格方能毕业”“若在弹性学习 年限内毕业论文不合格,不予颁发毕业证”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搞好毕业论文写作教 学与引导,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分析

 

(一)学生的来源与知识层次分析

 

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成高报考条件的放 宽,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西南林业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贵州分院的统计分析,成高学生由过 去单一的中专以上学历、在职业务或管理骨干转变 为在职业务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以上)、管理 骨干(部门负责人)或普通职工;具有高中或相当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社会青年;中专或技校 毕业生;村社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所 占比例分别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复杂导致学生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其中,技 术工人中具有高中学历层次仅占11.5%,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占88.5%。在职业务或管理 骨干、在职职工参加工作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文 化基础和实践经验,吸收新知识的系统能力较强; 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专业 实践经验丰富,但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知识欠缺, 综合学习能力较差;社会青年以及中专或技校毕业 生等知识面窄,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但学习能力高 于技术工人。

 

(二) 年龄结构分析

 

近年来,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国家对生态环 境的重视,国营林场由差额或自负盈亏单位逐步转 化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加之大部分林业系统 单位就业门槛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专业在贵州呈现年龄结 构偏大的现象。

 

(三) 学习动机分析

 

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比较复杂。在职的是因 职称、职务、工资等问题出现困难,甚至是为了避 免“下岗”而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学到足以维 持生计的知识和本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显 示自己的实力,赢得社会、企业、家庭的认可。高 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由于经济转型和人才市场 变化的影响,专业思想比较浓厚,学习内容要求务 实,迫切希望学到行业急需、人才市场短缺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工作, 获得社会的认同。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实行大学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机感,因而参加成人高等 教育学习。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一) 主观认识不够

 

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识。 这种心态制约了论文质量的提升。加之长期以来, 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论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传统标准和模式,针对性不强,导致部分 学生畏惧心理凸显,难以激发写作兴趣,甚至出现 毕业论文抄袭、下载或请人写作的现象。

 

(二) 知识结构系统性弱

 

成人学生经过实际工作,知识的运用和技术的 选择上有了明确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识 和技术熟悉、熟练,不用的生疏甚至遗忘,知识呈 点式或间隔状态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知识结构不合理,运用能力不强,导致论文写作时 很难将系统性的问题表述清楚。根据多年的统计分 析,65%的学员论文存在结构混乱、逻辑不严谨、 条理不清楚等问题。

 

(三) 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论水平不够

 

成人学生在研究和撰写论文中,表现出个体实

 

践技能性突出的环节准确透彻、论证严密,而不熟 悉的环节显得脆弱,论文忽深忽浅,知识运用不在 同一层面上,削弱了学术论文的特性。据统计分析, 有55°%左右的论文存在口语过多、专业性表述不 清、参考文献引用欠缺等问题。

 

(四) 毕业论文教学与指导不力

 

由于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专业理论水平不 高,加之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 期,课时较少,以及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只从自己的 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难以与学生的工作实践 及其专长有效对接,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 感,无法有效达到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目的。

 

(五) 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不到位

 

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学管理部门联 合指导教师来共同实施的,从选题到收集资料、做 实验、做调查,到论文的开题、撰写、修改、评阅 直至毕业答辩,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 程规范,不能马虎从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 些环节和流程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教学管理部门 更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却忽视了对于决定论文成 败关键的中间环节的管理。管理部门的过程管理不 到位,毕业论文的程序和环节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响其质量水平。

 

三、根据成人学生特点,提高论文写作质量的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综 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评估,是获取毕业证的前提条 件之一,还是在工作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形成 的能力进行实践的基础。其次,指导教师必须提高 对论文指导工作的认识,应结合成人大学生的特点 和基本情况积极有效地进行论文指导,这是全面提 高毕业论文的关键。最后,教学管理部门的认识提 高是论文整体质量能否提高的保证。因此,需加强 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把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到与 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认识到毕业论 文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 创新论文评价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学习者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较 丰富,职业性特点突出,专业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动手能力较强,但工作、家庭压力重。因此,必须 根据其学习特点,认真总结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成人大学生工作实际为基 础,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为主 要内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适应成人大 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 改革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据统计,2008年以来,有85%左右来自于生 产一线的学生从未写过专业论文,不知道论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标准等。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改 革教学计划安排,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由最后一个 学期提到第三学期进行,便于让学生尽早掌握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和要求。第二,应加大毕业 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课时数。传统的面授课时安 排仅为8学时,对于论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学 生来说,明显偏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合理的 课时数应为20— 24学时。第三,科学合理把握教 学重点。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要求、论文结构、论 文选题、论文材料收集、论文撰写等应作为面授教 学重点。第四,改革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教学方 法。授课教师要认真总结和分析成人大学生毕业论 文容易出现的问题,利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学,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教学目标。

 

(四)多管齐下,加强论文写作引导

 

毕业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是作为引导、规范 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专业基础课程、专 业课程是启发学生写好论文的保障。仅仅依靠课程 面授教学难以解决学生论文写作的全部问题,无法 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毕 业论文写作课程面授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教学应 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以专题论文写作为主线,课 外作业安排相关课程的专题调研以及实践报告,并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进行撰写,任课教师进行认真点评,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达到提高学生选 题、收集资料、论文撰写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学 时,及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名单和基本信息, 指导教师以课程面授教师为主,搭建师生相互交流 的平台,增强学生论文写作的信心。经不完全统计, 2008年以来,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贵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关学术刊物公开发表 文章,毕业论文一次通过率达到70%以上。

 

(五)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管理 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把毕业论 文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位,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核 心。第一,要选配好指导教师,强化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是提高论文质量的 重要保证,指导活动贯穿于论文写作的每一个具体 步骤。要求指导教师从学生选题、查资料、调查、 实验,到论文开题、撰写、修改、定稿等全过程进 行引导。第二,应规范论文评审意见。根据成人大 学生的特点,对于论文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 点评,尽量详细地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第三,充 分利用电子网络,及时反馈论文评审意见。传统的 论文评审是由学生打印好毕业论文邮寄到学校-学 校分发到论文评审指导教师-评审指导教师将论文 评审意见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将论 文评审意见邮寄到学生。不仅耗时,而且沟通不畅。 因此,应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改革评审手段和方式。 另外,严格毕业论文答辩,不仅能为毕业生相互学 习提供宝贵机会和平台,也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或 请人写作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论文的真实性和质 量。

第9篇

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考生选题困难,撰写的护理综述类文章多,内容缺乏新颖性

护理论文可以反映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新颖性。大部分考生感觉选题困难,不知从何处下手,选不好论文题目。评阅分析所见护理综述论文32篇占总课题的64%,仅有3人撰写护理科研论文。护理文献综述是护理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作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写成的文章。大多数考生选题不新颖,仅把一些国内医院早已开展的护理技术或已经形成常规的项目进行总结,不了解护理专业发展动态,不能把握护理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如论文“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方法与技巧”等,严格地讲,综述不应属于毕业论文的范畴。

1.2 考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不规范,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考生论文存在题文不符、摘要概念不清,讨论重复前言、结果的内容,与结果分离,不了解量表、问卷的使用原则及信、效度检测的方法等,且参考文献著录意识淡薄,论文中引文量不大,平均3条/篇,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观点、数据、方法、判断标准而文后未标出其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书写欠规范。有的考生将个案报道、护理经验总结写成科研论文,个案护理未交待清楚特殊护理的操作内容,护理经验只抄写教科书上常规护理内容。如论文“上消化出血的护理”,书本常规内容多,而对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的具体做法介绍甚少,护理效果也未加以报告,也未总结出新认识和新观点。

1.3 考生中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严肃性

严肃性是撰写论文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写作的基本道德。大部分考生时间投入较少,在论文写作上表现出严重的任务观念,提交毕业论文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评阅分析所见,有些论文资料有抄袭现象,有的在设计实验时不设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统计分析时多数使用算术平均数或百分率。有的考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或大段照抄教科书或某专著。抄袭是科学研宄的大忌,既不能锻炼能力,还违背科学道德。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数据要准确并经过统计处理;统计图表要简单、恰当。如“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有2篇在内容上大段雷同,视为抄袭或剽窃。

2.对策

2.1 优化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和学术论文专题讲座

我国护理科研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科研理论和能力的不足已成为阻碍护理科研发展的主要障碍。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护理研宄、管理等能力,虽然目前的课程设置中已开设护理研宄、统计学等课程,但从几年的“护理研宄”教学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结果得知:护理专业学生整体信息素质偏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差,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困难。因此,应对护理研宄课程进行改革,围绕护理研宄与论文写作的主题设计综合课程框架,拟定实用性强的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实习课,选择科研经验丰富及文献检索知识扎实的教师任教,提高自考本科生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毕业论文考核前举办护理最新研宄进展和发展方向及论文撰写讲座,帮助考生明确论文撰写的基本格式,科学地进行科研设计和规范地书写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考核前撰写开题报告制度,提高考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

开题报告对学生的科研知识掌握和科研思路的明确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效果。开题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质量。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讲清开题报告的模式,请指导教师及专家帮助考生判断所研宄的选题有无价值,研宄方法是否得当,论证逻辑有无缺陷。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宄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宄(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上要作出相应调整,提早布置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学生可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设计、实验研宄及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书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3 灵活选聘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加强考生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

我国护理本科自考生的论文多在完成后,交于主考院校,主考院校按照论题方向将论文分组,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评价考核。大部分考生由于任务重,答辩时间紧迫,评阅教师给予的指导不能及时纠正,仍然按照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设计开展研宄或写作,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在导师的聘用上,可以聘请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担当护理自考生导师,或是在院校之间相互聘用导师。建立导师工作监督机制,学院可定期检查导师的工作情况,同时制定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学生在面对导师很少指导或没有指导的情况时,可以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建立“导师制”,可对考生毕业论文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开题报告、调查研宄、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答辩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也可促进省内地区院校间协作,还可以弥补目前我国护理科研协作性不够的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科研协作提供可能。

2.4 加强考生管理和毕业论文的学风建设,杜绝抄袭行为

第10篇

关键词:药剂学;实习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08-01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药学类专业课程,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实习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历来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方法采用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没有详细讲解要注意的事项,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可采用如下方法。

1 用多媒体课件明确教学目标

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实习教学目标、步骤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等。

1.1 多媒体制作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的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及音效、音乐、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药剂学多媒体课件,我们分别拍摄了不同剂型的实验室操作录像和工厂录像,然后运用会声会影9.0对录像的影、声进行剪接、编辑。动画采用Flash8.0制作。

1.2 课件内容

课件内容涵盖实习所有的内容;甚至有部分超过了我院教学条件的内容。

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验室设备相关性较差,各院校在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都不可能让学生有机会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一些重要的制药设备难以讲清楚。我们在课件中的录像分别拍摄了注射剂水针剂、粉针剂的生产过程,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生产过程及中药的提取过程。实验操作录像分别拍摄了浸出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膏、栓剂的制备过程[1]。这样在实习前,学生就明确了目标,参观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效果。

2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随着我院网络的建立,网络已被广泛用于医疗、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手段。我们把与实习有关的内容、方法、规章制度、实验软件等存放到实习主页下面,除了可以进行本实习相关资料的查询外,还可以提出问题接受医生的网上指导;另外还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及对实习的改进建议、心得体会等经老师整理,供学生参考,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把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录像以具体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在网上演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3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提供完全自由的实习环境,可以弥补实习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药剂科研实验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创新科研项目,以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新之

处在于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学“写”研究型小论文,尤其是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写出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对优秀的学生,还建议他们用英文写作。设计性实验可以和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结合,利用开放实验室,灵活机动地进行创新实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促使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5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实习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评定:

实验前预习通过提问和交预习报告的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此次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物品的选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正确地选用仪器、设备,爱护仪器设备,尽量避免损坏;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工作台面清洁,实验有条不紊,强调质量意识;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公布实习成绩评分方法,让学生参与并提出意见,不断完善。

学生实习操作考核,主要由教师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实习考核评定标准为:实习预习20分(书写整洁、认真10分,列有参考文献10分);实习操作40分(仪器、试剂选择合理10分,操作步骤完整10分,操作正确10分,及时做好记录10分);小论文30分(格式规范10分,结论正确10分,有独到的见解10分);实验态度10分(实验态度认真,全勤给10分);实验设计20分(格式规范10分,数据正确10分)[2]。这样做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最终提高实习效果。

6 结束语

通过药剂学实习教学的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实习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现代药剂学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学科研训练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编号:GYJGYB201216)

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者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社会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等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践教学及科研项目培训。国家教育部已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院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融合高等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为达到中医药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广东药学院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及概念,掌握药物剂型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能力及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并要求熟练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实验作风。笔者结合多年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1.加强课堂教学,活跃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反馈和学生的听讲,实施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秩序好的优势,但也存在以教定学、以教材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纯的问题[2]。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工具,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详细介绍翻转肠囊法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微透析技术用于活体组织取样;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等。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科研视野。

学生们普遍反映药物动力学难学难懂,我们采取回顾《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利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讲解单室模型时,结合积分知识,让学生自己推导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运用极值理论,推导血管外给药达峰时(tmax)、达峰浓度(Cmax),结合excel软件,进行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演示。

2.强化实验教学,侧重创新性思考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主要通过既定的实验方法和内容验证相关理论。这种模式目前仍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操作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5]。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共开设3个实验(共18学时),其中2个验证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

2.1 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本

我院针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开设片剂溶出度测定及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片剂溶出度测定实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溶出仪,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时间的数据处理,熟练运用威布尔分布等模型拟合,分析药物的溶出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尿药法测定药动学参数,熟悉数据的处理。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正确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参数求算等。

2.2 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抓手

我院在第七学期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已有高等数学、药剂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我们开设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药动学参数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将家兔给药、血样采集、血液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残数法计算双指数方程参数等实验操作项目整合,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究中药动学研究流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强调不能单纯跟从实验辅导教材或实验指导,要多思考、多总结。

3.鼓励参与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9月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建设。本课程组老师主动联系,指导品学兼优且对中医药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撰写标书,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并通过申报使学生们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定期组织实验研讨,讨论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共有6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时数少(共54学时)、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我们主动联系对这门课程有浓厚兴趣或有志于考研的同学,利用暑假或寒假的学习闲暇时间,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随着同学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生已发表8篇科研论文,并在广东省挑战杯论文比赛中屡获佳绩。

4.加强毕业带教管理,切实提升科研素质

毕业专题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我院规范毕业实习管理,规定毕业实习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课题,由老师进行单独辅导。我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七学期期中,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首先,本课程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一个思路,学生通过全面检阅文献和实验条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并开始预实验。在第七学期期末前进行立题,并撰写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学期首月,进行实习中期检查,跟踪实验进展。最后,整理实验资料,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专题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6]。

通过“课堂-实验室-实习地点”的科研训练地点转换,同学们的综合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整个新药研究过程的了解。2012年11月,我们在2009级中药学专业2个班级、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2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份,实际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12份。同学们普遍对教学中侧重科研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占92.4%),希望教学过程结合授课教师科研心得(占64.6%),通过学习课程后,有78.8%感到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掌握新药研究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流程。总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广东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 2010年7月30日.

[2]刘德胜,代现平,陈向明,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00-702

[3]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等.启发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4]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7-49

第12篇

一、药学相关专业实验课程的整合

药学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显著特征,对专业课程的整合能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完整和接近实际[1]。高职高专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一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筛选和编排社会需要的、与学生就业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现药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部分高职院校通过药学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的整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能使学生从基础学科的基本操作训练向专业学科应用操作技能循序渐进的转换和提高[2]。

二、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

1.传统的药剂学实验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常采用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学生按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和方法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师给予学生的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机械式操作,结论性结果。相对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操作、问题型结果相去甚远;它所带来的后果是:①实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过程死板,学生缺乏实验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②教师指定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学生缺乏创造、改变实验条件的机会,灵活性严重不足;③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实验,目的性不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达不到预期效果;④如此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无法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任务[3]。

2.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

我校药剂学教研室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不断努力,将药剂学实验设置为三大部分:“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规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常规综合性实验在各高校中普通应用,已经基本成熟。而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该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出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部分本科院校已开始对药剂学自主实验进行了探索[4],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药剂学教研室在对比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选择了浸出制剂作为自主设计实验对象,所谓浸出制剂是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具体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丸剂、酒剂、酊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为5人左右组成一个小团队,每个团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后选取一个浸出制剂作为实验课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查阅文献 、选取处方、设计方案、准备实验用药材及原料及提取分离、制剂成型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均由学生自己完成,指导教师仅参与方案的可行性探讨及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我校药剂学教研究曾于2011年针对09级药学专业学生展开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结果,于2012年进行了立项研究后,继续对10级、11级、12级药学专业开展浸出制剂的自主设计实验。通过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具体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药剂学方面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缜密的科研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对学生在实习前对药学专业课程的整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即将踏进工作岗位时将药学专业各学科知识贯穿起来应用。

三、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与药学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的整合

1.与药学文献课程的整合

文献检索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科研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源,亦可通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询高质量的信息。可单纯的课堂授课或简单的实践课并不能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实践技能。通过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学生对文献的检索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并学会在大量的数据资源和工具书中选择对实验方案设计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这是对文献检索最有价值的体验,是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不能获得的技能。

2.与生药学课程的整合

学生在方案通过可行性论证后,开始选购处方中的原料药材。在这其间,学生需要亲自去药房购买药品,为了保证所制备的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对以饮片为主的原料药材进行品种、品质的鉴定,这使生药学课程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于生药学课程来说,是难得的一次实践体验。

3.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整合

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的开展是以浸出制剂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剂成型工艺的探索,其中非常重要的工艺设计就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处方设计不同的提取工艺:其中包括各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应用,如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亦有提取条件的选择,如溶剂种类的选取、溶剂倍量及提取次数的确定。每个小组的分离提纯工艺设计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天然药物化学具体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此过程相当于一个系统的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践技能,并提高了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与药物分析课程的整合

药剂学实验的研究内容包含成型工艺和质量控制,而药物的质量控制又是药物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药剂学浸出制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始终需以药品的质量特性即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为前提,必须研究所制得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此过程又相当于药物分析课程一个贯穿课程始终的大型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单一的几个药物分析实验可以取代的。

第13篇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工业药剂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41-02

21世纪高等教育逐步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解决新形势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1]。以实践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进行改革,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创新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将他们逐步成为知识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学科,在制药工程专业教育上位于核心地位[2]。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等理论教学和制剂工艺、技术及设备等实践教学两部分[3],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科学生而言,它的实践教学是整个工业药剂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协作精神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搜集、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等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科研与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学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优秀人才的教育方针,工业药剂学实验室不断改进、添加新的实验设备。基本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建设,在基本实验如“片剂、散剂的制备”基础上,结合学科科研活动改进实验内容,如补充“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脂质体的制备”、“醇质体稳定性的测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等体现制剂发展最新热点等内容。

通过巩固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学习到的实验技能,结合药剂学剂型特点,进行如粉碎、粒径测定、崩解度、溶出时限及称量差异等基本技术的实验教学;将一些剂型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系统性的综合实验,如将阿司匹林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组合成大型实验,使学生系统掌握片剂相关理论及技术。将软膏剂的制备与现代的透皮吸收研究、外用醇质体等新剂型结合在一起形成研究型的实验。

2 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

2.1 开设学术研讨会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或本专业的热点,精选某些专题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自己撰写综述,分组在课堂上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每年暑假,安排本科生与研究生组成小组,开展科研训练,进行学术研讨。同时,不定期邀请校内外药剂学专家,如校外药剂学专家、业类知名教授、优秀制药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对药物新制剂、新型辅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型制药设备新进展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组织专业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工业药剂学知识的能力。鼓励有浓厚科学研究兴趣的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或参与项目组老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兴趣。如许多学生积极申报2010年大学生创新课题“壳聚糖衍生物提高载药醇质体稳定性的研究”,2009年大学生创新课题“微波辅助水提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工艺研究”等多项大学生创新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创新科研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历年来的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都居学院领先水平。

3 加强产、学、研结合

3.1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与当地各制药企业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由本专业的教师带队,组织学生深入当地优秀制药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史、制剂生产环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认证等与工业药剂学密切相关的环节。通过与本地或附近的制药企业合作开展生产实习活动,深入了解、参与到药品生产的整个过程,熟悉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大输液、注射剂等剂型。通过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熟悉它们的制备工艺、生产工序、制药设备、制备原理和操作方法,各工序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要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也了解GMP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体现。

3.2 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

通过与大型制药集团公司、药物研究所、医院药剂科制剂室产学研联合基地的建立,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究或设计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在校学生今后走上实践工作岗位或进一步学习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先后与清华紫光古汉集团、湖南康普制药有限公司、湘潭一笑堂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建立了实习、见习联系,其中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还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它是一家集生产、销售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产品为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曾荣获“湖南省十佳医药企业”,拥有先进的药品生产条件和雄厚的技术研发力量,该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在工业药剂学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4.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工业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剂型种类繁多,涉及片剂、胶囊剂、液体制剂、气雾剂、栓剂、注射剂、缓控释制剂等。每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处方工艺及制药设备差异很大,如片剂的制备工艺包括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栓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冷压法、热熔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个授课过程将单调而乏味,也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缺乏兴趣和热情。因此,网络、多媒体等能辅助教学[4-5],利用包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素材资源及网络资源,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实物的展示,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工业药剂学的浓厚兴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讲述片剂章节时,准备一些形状、颜色各异的药片,圆形片、异型片、包衣片等;讲述注射剂时,展示小针剂、大输液、混悬剂、粉针剂等实物,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重要的理论如胶囊定向理论通过动画的演示,能更生动形象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药剂学各章节还涉及到很多药械设备,如球磨机、混合机、一步造粒机、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包衣锅、多冲压片机、滴丸机等,而通常学校缺乏这类设备,所以讲授这一类知识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示,给学生带来感观上的刺激,加深对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的理解,为他们今后到药厂参观、实习以及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4.2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及制药设备的综合性技术科学,由于其中涉及大量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沉默的教学氛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师生交流互动,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思考,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如在完成某章节知识教学后,可以提出相关章节的知识点或研究热点,进行分组的综合讨论课,对课堂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和主动思考。

5 小结

按照制药工程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室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与实验技术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娜.医药业全球化新形势下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食品与药品,2011,3(13):144-146.

[2] 吴卫,黄洁.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08,24(5):32-33.

[3] 杜永忠,应晓.《药物制剂工程学》教学中学科渗透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0,8(22):259-260.

[4] 王文喜,熊素彬,徐敏,等.工业药剂学网络课程辅助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6-67.

第14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药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23-02

目前,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中一个重要的二级评估指标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这说明本科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毕业设计也是体现大学本科阶段性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于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药学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药学本科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设计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故毕业设计既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本文通过结合我院药学专业特色,从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毕业设计指导等环节对其做出有益探索,以期提升我校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一、组建教师指导团队

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坚实基础,为此组建一支由从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教学的专任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是探索成功的基础。该团队主要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资格,并具备系统、全面的药学科研能力,其余所有指导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资格,具有长期从事本科论文指导的实践,并且保证具备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我校药学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均由药学院教师担任,专任教师数量及资质均能满足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

而以往我院药学本科毕业设计多以单个教师作为独立负责人指导进行,不同教师擅长不同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局限性,而通过建立一指导教师团队,这不仅能为提高最后的毕业论文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演练”作用。

二、毕业设计的指导

1.合理选题。指导教师团队首先根据指导的本科生数量及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拟订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再根据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及科研实习安排拟订若干子题目(题目具备专业性、创造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即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召集组内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做到一人一题目,对要进药厂或医院实习的同学,对选题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保证有充分的实验研究时间以完成该项目。每名学生虽然选择的是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在一个团队中,故对其他所有环节均能得到学习。选题要在毕业实习前即决定,以保证同学们能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和准备时间。

2.积极做好前期准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研究题目提出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要求。学生据此查找、收集资料,并逐步形成清楚的认识,明确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预期结果,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和分析总结,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内容包括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进度计划等,随后开始着手准备实验材料。

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毕业设计的核心。首先要规范学生操作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操作行为的规范教育,包括安全卫生、实验试剂的管理和保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告诫学生端正科研态度,规范实验记录,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记录好每项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准确、完整,防止随意涂改,更不准伪造和编撰数据,所有内容均要记录在科研研究记录本上,实验研究完成后指导教师予以收回;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倡互帮互学的科研作风,虽然每个同学实验方向有差别,但是同属一个课题下的子题目,相互之间均有关联,既然在同一实验室,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一些实验内容可以多人参与,相互帮助完成,既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得到更多锻炼还可以减少实验差错的出现。

此外,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的关键。指导教师团队每两周组织一次组内学生工作汇报,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按时出席,听取学生上两周工作内容的总结报告,检查工作进度,与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建议,要求学生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给出评价,但由于团队教师成员较多各位老师工作安排差别故需相互协调、配合,以保证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指导,但这样的指导方式时间间隔较长,虽然可以让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实验进度,安排调整实验进程,但是对学生实验中临时面临的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故除集中指导外,指导教师团队中的教师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排定实验指导值班表,保证每日都有一位教师能通过现场、手机通讯、网络在线等方式随时对学生实验进行实时指导、沟通,这样的指导方式能更直接解决学生实验中临时出现的问题,这也解决了以往由单一指导老师指导时,由于该教师出差、上课等原因,其指导的学生找不到指导教师而耽误实验进程的窘境。通过这一改革,使学生实验研究进度明显加快,可明显改善由于实习时间紧迫而导致的实验不充分,使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

4.撰写毕业论文。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在撰写之前,指导教师需与学生探讨行文思路,拟定写作提纲,然后结合实验资料进行论文撰写,根据论文情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不断完善,完成初次定稿。在指导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研究活动,不做主观结论和不严谨的结论,禁止抄袭;二是规范学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数本科同学由于没有撰写过科研论文,故论文规范性差,表述随意,格式混乱,故指导教师对论文的整体结构、缩略语表、中英文摘要等,既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指导,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三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论证方法,避免学生将毕业设计的各项内容写成叙述文或宣传稿,帮助学生学会用掌握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力争做到论理严密、富有逻辑、内容简洁和观点正确。

初稿先由本团队指导教师(亦可邀请部分专家出席)对论文进行初评,组织开展小答辩,团队中所有同学均参加。小答辩程序参照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分为答辩同学进行论文介绍、教师及同行提问、学生当堂回答问题。通过小答辩以便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生进一步完善论文,完成终稿。

以往对本科生论文的修改,往往仅只依赖该生指导教师,改革后增加了根据指导教师团队对初次定稿论文进行集中答辩评价,在小答辩中,发挥多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使论文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最终论文质量,同时小答辩也是对学生将要进行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提前“演练”。

三、论文质量评价

我院每年会举行药学及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秀(85~100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几个层次。实施探索后所撰写的论文评定成绩均在80分以上,经过专家评定,论文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说明通过这一探索对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四、结语

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相互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优良的科学作风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此次探索,组建的指导教师团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指导经验,对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其次通过逐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从指导学生科学选题,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收集、总结、计划撰写;实验研究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方法及规范实验记录,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论文撰写时,教师需按论文要求耐心给予学生指导,通过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代”作用,既巩固了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较大幅度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同时这对指导教师亦是一种锻炼,可以不断积累总结指导经验,根据研究内容差异采用灵活的指导方式,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带教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同行教师沟通了解自己专业不足之处,为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药学本科教学与毕业设计指导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姚于,王允,刘毅,等.提高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78-479.

第15篇

【关键字】药学专业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03-02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面对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根据医药市场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要求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3+1”梯段式实践教学,对药学专业多学科实验课程及实习环节进行了优化整合,使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多途径培养认知能力,高度掌握药学领域中的各种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其药品质量意识。

一 “3+1”梯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3+1”梯段式实践教学,即从校内的基础实验阶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阶段、创新性实验阶段自然过渡到实习实践阶段。针对北华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2008级药学专业为试点,结合多年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尝试,对药学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实施“3+1”梯段式实践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提出初步的实验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论证,选出最优实验方案,全程以“药”为主线,总体融合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理学等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具有前瞻性,使学生集中经历药物研发过程的各个阶段,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的教育要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教育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性;既有独立性,又有开放性;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既有基础性,又有超越性。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北华大学药学院在药学实践教学环节上做了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并即时修改融入本科培养方案。

二 “3+1”梯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1.增设独立的“药学综合实验学”课程

从药学一年级开始,对以往的药学实验课程(包括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理学)进行系统优化整合,改变传统的药学多学科实验各自独立设课的习惯,全程以“药”为主线,将多个药学实验课程贯穿融合成几个大的综合实验项目。

2.适当增加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时比例

适当调整药学各课程设置和增加药学主干课程实验课的比例,使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比接近1.5∶1,以针对药学专业培养的特点,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增加药学中心实验室开放时间

加大药学中心实验室开放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配合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课外学时扩展,确保学生课外在实验室的基本技能训练、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4.继续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在现有的11个校外药物研究型基地和2个药物生产基地及医药营销领域基地的基础上,继续相应增加国内有影响的药物生产基地和临床药学基地10余个,如吉林省修正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

5.补充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

继续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根据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根据实习基地反映学生出勤及纪律难以控制的问题,补充了实习纪律评价表及相关规定。

三 “3+1”梯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基础实验阶段

在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生物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理学理论开课学期开设部分相关实验课,以巩固和验证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实验的内容以掌握本课程相关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操作原理为主,课程内尽量设置基础宽泛、综合性强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尽量避免药学各实验课程间简单重复的实验。实验课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书写。成绩以20%~30%计入课程总成绩。通过对药学专业2005~2007级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发现确实为后续实验课程奠定了基础。

2.综合性设计实验阶段

专业主干课程基本结束后,第七学期集中开设独立的药学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为以“药”为主线的几个实验项目,总体融合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理学等相关内容,实验流程按照新药研究流程循序进行。如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片的药学实验和心血管药物——丹参的药学实验。该类实验将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化药学的实验内容相结合,首先,由学生按照药物合成或提取等工艺流程制成原料,然后通过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对药物进行质量分析,进而制成片剂检测含量,进行药效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最后分析其作用机制。这一设计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合成的药物的质量及疗效。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更加科学合理,也有利于了解药物研究的系统过程和药物研究的规程规范。本课程采用单独设课方式,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操作和实验报告书写。

3.创新性实验阶段

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行。

首先,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调研、查新,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动态,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使本科生能够接触到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毕业实习和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生根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提出初步的实验设计方案。由指导教师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问题。

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集体讨论修改方案并选出几组最优的方案。该阶段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创新实验主要体现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具有前瞻性。

4.实习实践阶段

在第八学期进入实战阶段,学生根据具体课题自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课题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事业单位的研究项目,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4月下旬由学院教务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各实习基地进行中期检查,学生毕业实习后,按学校要求,形成毕业论文,回校后统—进行毕业答辩,综合评价毕业实习成绩。

四 “3+1”梯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经过对不同年级本科生实践教学过程的探索尝试,本次教学改革都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飞跃发展。

2012届本科毕业成绩可喜,均在80分以上,实习过程中社会给予本模式培养的人才以较高的评价,认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经统计初次就业率达96.8%,比上一年的75.6%增加了21.2%。近三年,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飞跃发展,专任教师中在读博士及博士学位获得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已升至68%,高级职称由三年前的33.3%上升到现在的48%。

2.促进了学、研、产的有机结合

几年来,学生踊跃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通过课外实验室的基本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培养使所学理论与科学研究达到了有机结合,通过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又将所学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做到了学生培养的学、研、产有机结合。近年来,部分毕业生在医药岗位(如大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已成为骨干并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经过实践验证,“3+1”梯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可作为培养现阶段我国药学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达到操作能力超群,药学知识广泛、创新思维活跃、应用能力扎实的培养目标,可能成为国内现阶段医学及药学人才培养的主流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五 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北华大学药学院的药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协调发展,同时,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践,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级药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耀刚、石国英、王宏志.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2]王义道.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3]熊双丽、张建国、段宁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创新性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