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

数字化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化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管理论文

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主要功能已逐渐转变为宜教服务以扩大其社会影响。博物馆藏品采用数字化管理,便于人们随时随地查寻藏品,浏览欣赏。藏品数字化管理的具体需求如下:

1)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馆藏文物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料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管理人员对藏品进行添加、修改、查询、删除等操作。

2)藏品出入库管理是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①藏品出库时必须提供有效的审查口令;②查询藏品的数量、当前状况及其存放位置;③对藏品的具体出库时间、出库理由及其去向,都有详细的记录;④藏品归还入库时,藏品的现状及数量也有详细的记录。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便于从本系统中及时了解藏品的情况。

3)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统计功能,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各种不同的条件,对博物馆藏品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

4)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环境技术相互结合,能够开展数字化的藏品展览,使展厅变的丰富多彩。

数字博物馆管理系统必须确保藏品影像符合要求,存储符合规范。通过以下过程控制,完成在藏品影像整个工作:安全检查采集对象题库填写藏品声像采集表数字影像采集影像编号存储影像质量审核导入系统数据库。

2系统功能设计

经过分析,深圳数字博物馆馆藏品影像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二个部分:藏品影像管理用户子系统、系统管理员用户子系统,分别面向藏品影像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子系统主要负责为管理员提供一个管理藏品影像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一个平台,包括用户部门管理、日志管理、藏品类别管理、数据库维护等功能。藏品影像管理用户子系统为藏品影像管理人员管理博物馆藏品影像资料提供维护功能,包括影像录入,影像维护,影像查看,影像导入功能等。

3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数字博物馆影像管理系统的具体分析,本系统主要设计了Vod_Catalog、Vod_Chatlog、Vod_Class、Vod_File、Vod_Image、Vod_Log、Vod_User、MS_IB_Multimedi-a、MS_IB_Range等数据表。

4系统实现

本系统基于B/S模式,采用MVC模式、J2EE框架、Ajax技术、Struts2技术和Oracle10g数据库,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完成整个操作过程,现以影像录入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其它功能模块类似。影像录入模块主要负责添加新的影像,录入影像时,用户需要输入媒体名称、选择媒体类型、选择需上传的媒体文件和媒体说明信息等资料,点击“确定”后,将新的媒体资料保存到数据库中。

第2篇

电子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电网安全性薄弱的问题提供了方向,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就是数字化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可以将经济、技术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供应能力,来达到工作效率提升的效果。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电网中,通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达到更好为人们服务的目的。数字化电网从数据采集到对电网的分析以及对电网的控制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如:数据的自动、完整的采集,应用BPA等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计算与模拟分析,实现电网的全数字实时仿真,以电网的动态安全监测预警为基础达到电网的预防性控制与紧急控制等,这些技术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数字化电网体系进行综合的分析与优化,统筹管理达到各系统之间的有机合作,从全局提高各项业务。

2通过数字化控制电网面临的挑战

2.1电力市场开放和能源政策的变迁

随着社会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大,电力市场的竞争又越发的激烈,然而电力的安全与布局分布发电等问题也愈发的严重,加上煤炭等资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的开发与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通过数字化控制的电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2电网发展滞后与运行控制不协调

无论是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像中国这样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由于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老化、电网运行冗余度小,传统的电力系统不是通过整体的发展自上而下规划发展来的,而是在基础上一步步添加而来的,这就使得电网的发展比较落后,电网的运行控制也不协调。

3数字化在电网应用中的体系结构

3.1数字化电网的概念

数字化电网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电网整体的经济、可靠、高效的运营。数字化电网需要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通过自身的特点来达到相辅相成。数字化电网主要侧重电网规划、运营和运行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对电网进行监控与控制。

3.2数字化电网的特点

数字化电网具有自愈功能,能够通过自身的自动检测来不断地更新,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这样的特点能够保证电网更经得起外部的安全攻击。数字化电网能够容纳各种发电形式,可以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能够更好地对电力市场进行支持。

4通过数字化对电网信息集成

4.1数字化电网中信息集成的特点

数字化电网中的信息主要通过采集装置从电网中获得,主要是通过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与无线网络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数字化电网中的数据有统一的模型,数据的存储按照统一的模型在信息平台中统一存储。

4.2以当前电网为基础实现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

数字化电网的建设并不是对电网进行全面改革,而是在原有电网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有计划地对电网中的问题进行改良,想要实现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首先应当解决电网系统中存在的系统异构问题,然后按照统一的模型建立信息中心,目前我国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研究:⑴建立统一的电网信息模型,完善开发的模型基础;⑵发开高效的信息对接平台,解决系统间的交互困难;⑶提取各系统之间的共同信息量,建立数据交换平台;⑷规划生产调度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

5数字化在电力管理中的前景展望

如今社会对于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急需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可靠的电网,数字化电网的实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原有电力结构的不足之处,数字化电网的信息集成不会出现以前信息中的孤岛现象,而是以信息平台的方式提供信息中心,实现信息的横向和纵向的互联,数字化电网中的信息平台涉及到管理与维护,需要适当的考虑管理流程。

6结束语

第3篇

系统设计

1、演播室系统基本结构和设计思路

数字演播室系统基本结构有两种:一种如传统模拟系统的线性结构,相应的设备换为数字设备,再加上编码与解码、复用与分离等部分;另一种是计算机网络,采用以宽带视频服务器为中心的分布式结构。虽然目前以FC网、以太网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已可以实现局部范围内的某些功能,但要建立一个全部基于多媒体的数字系统,技术上仍要提高。所以,数字演播室系统大多仍采用线性结构,系统的某些局部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

数字演播室总体设计思路:确保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系统配置灵活,可兼容4:3和16:9格式,为将来的HDTV做好准备;在功能上,既要满足对直播的要求,又可以进行后期节目的制作,并且保证出色的图像质量;系统应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包括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通道带宽。

2、系统信号格式和接口标准

数字视频信号格式种类繁多。目前,数字电视系统以串行分量数字信号格式为主流。通过串行数字接口(SDI)可用一根同轴电缆同时传输4:2:2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数字音频和时间码。ITU---RBT601数字分量演播室标准建议和SMPTE267M分别提供了4:3和16:9两种彩色电视信号的编码方式、取样频率、取样结构的明确规定(详见表一)。演播室采用分量编码,亮度抽样频率选为525/60和625/50行频的公倍数2.25MHZ的6倍13.5MHZ,使样值有正交结构,便于数字处理并使三大制式在数字域内的每电视行的亮度样值数统一于720个,两个色度样值均为360个,即4:2:2格式,从而使同一格式数字录象机能记录三种不同制式的信号,并使整个数字演播室能以4:2:2格式接在一起。正是这一标准,使各种数字演播室的数字设备能连成一系统,形成一个4:2:2的数字演播室环境。

数字演播室分量视频标准

参量4:316:9

编码信号Y、CR、CBY,R-Y,B-Y

每行取样数亮度信号864864或1152

每个色差信号432432或576

取样结构正交结构,即取样点按行、场、帧重复,每行中的R-Y和B-Y取样与Y的奇次样值(1,3,5…)同位

取样频率亮度信号13.5MHZ13.5或18MHZ

每个色差信号6.75MHZ6.75或9MHZ

编码方式亮度和色差信号都采用线性PCM,每个样值8或10比特量化

数字演播室视音频系统设备

1、视频部分

(1)数字切换台切换台是演播室的核心设备。

切换台的数字化是演播室数字化的关键所在。目前,数字切换台无论在外观、操作还是内部框架结构上,均与传统的模拟切换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切换台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起来,实现了联网操作。其输入的SDI接口不再与控制面板按钮一一对应,而是由菜单设置其对应关系;输入的视频信号与键信号也不再区分,可接入任一路SDI输入口。数字切换台具有强大的设置菜单,可对制式、格式、宽高比、各种键及特技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参数进行设置。

以下是数字切换台的选型原则:

采用串行数字分量电视信号格式;

保证足够的直接切换的信号源;

至少要有两级M/E,一级PGM/PST;

有两个下游键(两种字幕叠加或主、备字幕机)

可以存储某些特技效果;

运行可靠性高,最好有备份电源系统;

各信号源之间的自动同步;

能进行软件操作,保证在面板失灵时,软件能代替面板进行正常的切换操作。

目前,各种大、中、小型的数字切换台和特技机有很多种,SONY的DVS系列、PHILIPS的DD系列、泰克公司的GVG系列、THOMSOM的TTV系列,还有UTAH、ABEKAS、SNELL等公司都纷纷推出各自的产品,切换台的选型不仅要考虑演播室的节目制作类别和容量,还应考虑后期节目制作功能的兼顾,以充分发挥作用。

(2)摄像机

摄像机是前期信号的采集设备,在视频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市场可供选择的数字摄像机型号很多,各大厂家高级摄像机都采用12bit模数转换,在信号处理上采用16bit以上的数据处理,保证了更精确的伽马、拐点、轮廓校正。另外,演播室摄像机所用电缆长度最好不超过200m,超过时应用光纤,接插件要采用镀金措施,防止辐射。摄像机质量直接决定演播室的节目技术质量,因此,需慎重考虑性能、价格和需求。以下是各大厂家演播室摄像机的列表比较

厂家池上Philips松下索尼日立

摄像机型号HK-388LDK-20AQ-235BVP-900PSK-2700A

CCD类别16:9FITCCD4:3FTCCD16:9M-FITCCD16:9FITCCD16:9FITCCD

模数转换12bit12bit12bit12bit12bit

灵敏度(3200k)2000luxF8.02000luxF8.02000luxF9.02000luxF8.02000luxF8.0

水平分解力800线800线700线(16:9)900/700线(16:9)850/750线(16:9)

S/N60dB60dB60dB63dB60dB

可转换镜片YNYYY

表二摄像机主要技术参数

由表可见在实现4:3和16:9兼容时,各厂家采取的技术不同,日本各摄像机厂采用的是16:9的CCD元件,通过改变水平尺寸以实现对4:3的兼容。在进行4:3和16:9之间转换时,由于成像面的水平尺寸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可转换镜片来弥补视角的变化。而飞利浦的LDK系列摄像机采取了动态像素管理(DPM)的技术,在4:3的CCD上实现了16:9的兼容,DPM技术没有改变CCD成像区域的水平尺寸,只改变了垂直尺寸。选择摄像机的最好方法是用户根据系统投入的资金将各公司的相关档次的摄像机架在一起摄取同一测试卡,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主观感觉及摄像机的价格则优选取。

(3)视频记录设备

目前,对于串行分量数字演播室可供选择的广播级录像机有D1、D5和BETACAMDVW系列的产品。在数字演播室中,考虑到节目制作的质量以及原有大量BETACAMSP格式节目素材的直接利用,应该首选BETACAMDVW系列的录像机。近年来推出的DVCAM、DVCPRO、DIGITAL–S、BETACAM–SX等都是数字分量记录格式,但互不兼容。它们都是进行码率压缩后将数字信号记录到磁带上,这在进行简单的节目编辑和复制时,进行多次D/A、A/D变换后,信号的质量会下降,因此比较适用于新闻节目的制作。在专业数字演播室中,BETACAMDVW应作为首选。

(4)数字矩阵

随着演播室功能的增多,数字矩阵逐渐在演播室得到应用,系统中使用矩阵的目的在于:扩展切换台有限输入通道;根据节目制作需要改变监视屏上监视器的信号排布;记录设备输入源的选择;摄象机返送源的选择;提供紧急备路输出通道;为整个系统进一步扩展提供选择。

目前,生产矩阵的厂家在增多,矩阵的控制也越来越方便,产品工作稳定,通道指标高,具有多种格式混合切换功能。现在生产矩阵的厂家有:索尼、飞利浦、LEITCH、PROBELL等,具体型号和矩阵大小用户可根据自己演播室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5)数字串行设备

数字串行设备指串接在数字电路中,对数字信号进行变换和存储的设备,包括A/D、D/A、数字信号帧同步机、数字台标发生器、数字视频分配器等。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数字串行设备的体积比相应模拟设备大为减小,通常只是一块电路板。

虽然数字串行设备并非数字演播室的核心设备,但它通常串接在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处,直接一向到系统与外部时基及相位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各种变换后信号的技术指标。

2、演播室数字音频系统

演播室音频系统包括声音接收装置、音频信号传输装置、音频信号编辑处理装置、扬声器等。广播音频将音频取样频率规定为44.1KHZ或48KHZ。而AES(美国音频工程师学会)/EBU(欧洲广播联盟)建议采样频率为48KHZ,这样做除了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数字音频信号外,也使得音频采样与视频频率之间具有简单的换算关系。有利于解决音频信号与视频信号之间的同步问题。

对音频设备选型的原则是:

满足各类节目的制作要求。

适应现代音乐制作方式。

符合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

演播室音频标准AES/EBU,参数如表三。

量化比特16——20bit

取样频率30——50kHz

接口平衡卡侬/音频电缆或BNC/75同轴电缆

音频输入电阻110/75

声道数量1AEC/2AEC通道=2个/4个模拟声道

传输特点AEC音频码流可以嵌入数字视频码流一同传输

表三演播室数字音频标准

数字控制的模拟调音台适合于演播室使用,不仅可以减少A/D转换的数量,而且整个调音台的技术指标也比较高。

三、数字系统的测试

数字系统测试的是作为图象信号载体,由“0”、“1”码组成的码流。这些数据流在经过某个系统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数码流在后级设备中的再生的影响,是数字系统测试中的重要的事情。

数字系统的客观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数字信号的模拟指标,如信号幅度、抖动、噪声、上升及下降时间等,这些可在眼图上得到综合反映。

数字指标,包括误码率、时基误差等。

数字信号码流结构的测试,尤其是各种加在行、场逆程期间的辅助数据的测试。

增强测试,也即系统安全性测试,测试数字系统中画面开始走向崩溃的拐点,以及当前系统距拐点还有多少余量等。

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数字接口标准

数字系统各设备间通过数字信号串行数字接口(SDI)相连接。SDI接口是按ITU---RBT601-2数字分量演播室标准建议,为N制SMPCE(SMPCE259M)和PAL制EBU(TECH3267-E)采纳的标准接口。接口接受来自并行接口经过修正的10bit信号,传送比特率为270mb/s。可传送4---8路数字音频信号。用单根BNC电缆传送,最长传输距离300米。由于SDI接口还是一种新型的、采用扰码的NRII接口,因而被世界上众多数字视频生产厂家普遍采纳。在其生产的视频设备输出均留有SDI接口,把SDI接口作为标准视频接口。对当今多种数据压缩方式并存,存在不同压缩数据传输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要的,它确保在4:2:2数字演播室环境下,使各数字演播室的不同的设备连成一个系统。SDI接口的使用也大大简化了系统内部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转换,为数字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提供了方便。

2、定时和延时

在数字环境中并不需要准确的定时。因为数字系统的定时要求以时钟周期、毫秒、行的数量级进行度量的,而不是以纳秒级进行,而且通常不要求串行数字信号与时钟周期的时间准确对齐,这就使得在数字系统中的定时问题变得简单化。自动定时教正功能是输入电路中的自动定时缓冲器实现的,一般数字视频设备均具有这种输入自动定时教正功能。数字切换台的自动定时窗口大约是几十微秒,在自动定时窗口的可调范围内,自动定时窗口为所有输入信号提供同样的基准,这样,输入信号都有一个对称的定时窗口,若所有信号源都落在这个窗口内,自动定时的特点就能使信号锁定,并将输入信号调整到精确状态。所以,录像机都可以直接接到切换台上,这就大大简化了系统调整,减少信号之间的定时误差。

数字系统中,视频信号经过带内存储器的设备后,相对于音频尤其是模拟音频信号会产生一定的延迟。一般来说,数字录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是同步的,切换台的时延在几行之间,而A/D、D/A、帧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所产生的延迟一般是一帧。只要合理安排信号流程,视音频信号之间的延迟可以控制在难以察觉的范围内。如能觉察到延迟,可在音频系统输出端加接延迟器,以拉齐视音频信号的时延差。

数字演播室发展趋势

1、多媒体和虚拟演播室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是对0和1处理,使得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很好融为一体,非线性编辑、虚拟演播室,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非线性是相对常规的线性编辑而言,它以计算机的可修改性。信号记录的非顺序性和操作方便性使得型号的插入、搜索等操作简单快速。非线性系统编辑方式由于采用编辑菜单只对记录在硬盘中的节目素材时间码进行各种记录操作而非直接对视频信号进行合成,因此在经过多次编辑之后信号质量基本没有损失。而进行线性编辑的模拟信号损失却很大,且对磁头有磨损,增加了节目制作的成本。所以非线性系统不失为进行节目制作的一种良好方式。非线性编辑系统包含了数字特技机、字幕机、编辑机、调音台的功能。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节目直接输出到数字分量录像机,也可以进行D/A转换后输出到传统的模拟复合录像机,更可存在硬盘中通过网络直接送播控中心播出。随着演播室数字化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录像机在传统节目制作环境中的核心地位正在被非线编系统打破。因此,数字化制作环境中,非线性编辑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虚拟演播室技术也已成为当今电视技术的热点,虚拟演播室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运动的或静止的场景,成功地解决了前景与背景之间的透视关系、比例关系,使合成的图像有极佳的立体效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虚拟演播室不仅能提供虚拟场景,还能让表演者走入(出)三维场景内,或者虚拟物体的后面。同样场景内的虚拟物体可运动到表演者的面前或周围,这一点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有很大的区别。虚拟演播室可以进行异地人物采访。利用外来的视频信号直接进入虚拟演播室系统,与现场主持人结合进行实时的、面对面的采访。在虚拟场景中,对虚拟物体(道具)的增加、删除、移位是很方便的(和三维建模软件有关),这为临时修改创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仅大大节约了演播室的制景经费,而且使演播室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2、网络化、智能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