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培训论文范文

大学生培训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培训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培训论文

第1篇

1.法律法规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也适用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我国2004年修正后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这些规定是我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最根本的法律保障。《劳动法》是规范我国职业劳动领域中的基本法律,该法这些规定指明大学生农民工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而获得一定的教育培训是获得职业技能的前提。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定:“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实行产教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等有关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内容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上述这些法律尽管为大学生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有关规定只是包含在某些条款中,而且这些法律规定比较分散,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不多,而且往往仅仅是原则性的抽象规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适用性不够,导致人们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而且这些法律对相关部门未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以及教育培训措施不到位如何处理,并未做出较为具体规定,这使得在大学生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仍然很难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大学生农民工思想观念守旧。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学生的精英就业观念却没有改变,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1]。部分大学生农民工仍然坚持旧的观念,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对一些相对较低薪水的工作不屑一顾,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而且他们中有些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所欠缺。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存在去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敢实践,害怕风险,缺乏创新精神。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农民工当初就有着“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以光宗耀祖”的思想观念。加上城市的优越环境使他们宁可扎堆在城市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单调而机械的工作,也不愿回到农村。而城市所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这就使大学生不得不自降身份与农民工一起竞聘[2]。相当多的大学生农民工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意识淡薄,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主义的冲击更加剧了他们自身的功利主义思想,有空余时间时没钱去接受培训,而有工作时又忙于挣钱没时间去培训[3]。相当多的大学生农民工哪怕接受教育培训也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他们参加教育培训往往首先会对教育培训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看中短期收益,往往参加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收益的项目的教育培训上。他们往往更多重视从业能力教育培训,而对法律、思想道德、生活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往往持比较模糊甚至排斥的态度。

3.有关单位重视程度差强人意。第一,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的教育培训对象将大学生农民工排除在外,少数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无规划,有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培训机构经费投入不足,已拨付的经费出现挪用现象,必须通过收取一定的培训费来维护正常运转。甚至有些地方的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收费过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涉及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工会、妇联等不同部门,需要这些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才能做好。但是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一些政府部门对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缺乏监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第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关注程度有待提高。对于已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而言,许多用人单位往往更看中短期的成本收益分析,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对大学生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支持的热情并不高。由于对大学生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支出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运营成本,而且这样的教育培训具有较高的外部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投资容易发生收益外溢的现象,特别是在那些用工季节性强的单位中,这种收益外溢现象表现得特别明显。这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往往就会缺乏足够的积极性。第三,高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态度亟待改变。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培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把职业教育培训安排在大学生毕业阶段,而且开设的课程往往也是讲座或者选修课,造成大学生职业教育培训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大学生毕业未能就业或就业质量很差,以至于部分人成为大学生农民工。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一些高校有着“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观念,对已毕业的学生职业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哪怕即使予以职业教育培训,也是由继续教育学院进行。此外,社会上也存在一些针对成人包括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机构。但是,无论是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还是社会上的其他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往往都存在教育培训质量问题。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赚取利润,打着教育培训的幌子,却不管教育培训效果,教育培训搞形式主义。教育培训课程不考虑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充分了解普通成人教育培训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差异性,随意压缩教育培训时间,有的教育培训设施落后,相当多的教育培训教师空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有些教师授课时随心所欲,授课的质量有待提高。

4.教育培训内容亟待完善。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书籍种类很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而且这些书籍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有些教育培训书籍内容陈旧,内容未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部分有关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书籍以及教育培训单位教育培训内容常涉及的是农林牧副渔以及建筑、油漆、电焊、餐饮、美容美发、缝纫编织、家政服务等行业的教育培训,对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科目却很少,与现代化大工业、制造业相关的教育培训很少,有关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文明礼仪、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不多。教育培训内容的缺失,加之实践性不强、内容陈旧,这影响了大学生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热情。

二、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措施的完善

1.制定完善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是办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维护大学生农民工继续接受教育培训权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发展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充分保障大学生农民工的受教育培训权,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备的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形成严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调整有效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保障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大学生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在我国,有必要制定有关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法律法规,其内容涉及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相关主体、客体、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肯定性或否定性法律后果,从而做到由国家统筹安排,具体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并指导实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为了使大学生农民工在教育培训中受益,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教育培训费用减免、时间如何保证以及参加教育培训可以获得补贴或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来激励大学生农民工产生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2.大学生农民工提高对接受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农民工发现开发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进而逐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可见,大学生农民工是否主动接受教育培训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大学生农民工应该高度重视。因此,大学生农民工应当认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充分了解自身特质以及不同工作对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将自身接受教育培训和社会实际的需求紧密结合,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继续接受教育培训的益处,从而培养明确的教育培训目的,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接受教育培训过程中保证足够时间的安排,制订具体明确的教育培训计划,从而掌握充分的教育培训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教育培训方法。在接受教育培训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要打破从一而终的就业观,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教育总是体现主体性的教育,并伴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4]。大学生农民工在接受教育培训时,既要重视从业能力方面的技能教育培训,也要重视法律、思想道德、生活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在现代社会,大学生农民工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等新生事物,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大学生农民工只有不断接受教育培训,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后,现代信息技术长足发展,大学生农民工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就应该已经掌握了较为充分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此,大学生农民工在接受教育培训时,应当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各级政府、媒体要树立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采取积极措施,多从大学生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来思考工作,积极做好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宣传活动,这也有助于大学生农民工形成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主动性。

3.相关部门提高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视程度。第一,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教育培训是一项公共事业,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财政拨款是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资金来源。在注重发挥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也应十分注意通过其他渠道筹集教育培训经费。各级政府可以鼓励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个人捐助来促进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落实从事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对教育培训主体的教育培训计划可行性、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充分的审核,对教育培训主体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对教育培训主体进行认真的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淘汰不合格教育培训主体,对实施教育培训主体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从而保证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第二,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用人单位要针对大学生农民工特点,大力开展专项职业能力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考核工作,争取使教育培训的大学生农民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者,方可允许上岗,要将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列入用人单位成本,保证大学生农民工获得足够的教育培训时间,保证大学生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时工资的全额支付,对接受教育培训表现好的大学生农民工予以适当的奖励,从而做到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规范化。第三,高校等教育培训机构保证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很多大学生农民工是因为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不能正常就业,高校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娘家”,参与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义不容辞,相关职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以及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也应当利用自身的资源为这些大学生农民工提供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这些教育培训机构质量评估考核力度,对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不规范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单位,及时予以淘汰或降级。有关教育培训机构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优先聘用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教学的优秀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要适应大学生农民工生存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改革,注意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第2篇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有很大一部分培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传统的授课方法只能给大学生硬性灌输就业理论,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缺乏实践环节,其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不能达到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哲学,其内容十分丰富,在知识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上的独特见解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接收、传输知识并非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中,要积极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有效的培训教学。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参与者和帮助者,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引导,参与不同的培训活动,学习与就业相关的各类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创造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与此同时,教师在培训中还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通过运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创建良好的培训环境。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方法

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法,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的效果。

(一)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培训

体验式教学法,即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中,借助真实的感受,他们能够迅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达到特定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体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体验为教学模式,以活动为教学载体,以直接经验为教学内容。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一是活动情景体验法,教师可以根据培训需要创设与现实就业环境类似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和表现进行指导。二是实践调查体验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就业实践活动中,亲自参加岗位工作,使其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另外,教师也可采用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体验企业岗位等方式,开展具体的培训教学。

(二)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进行培训

翻转课堂主张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存在很大差异。翻转课堂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通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进入课堂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课堂活动,交流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吸收内化知识。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中运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方法,教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制作者,教师要在培训前搜索有益的网络教学资源,制作有关就业能力培训的视频,上传到规定的网络系统里,方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培训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可以运用提问答疑、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再对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并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培训任务,达到培训目的。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培训

启发式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需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启发式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这样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上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求职简历的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问题,如“你认为简历应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简历有哪些注意事项?”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做客观评价并总结制作简历的技巧,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知识。

三、结语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培训教师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教师要在就业能力培训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翻转课堂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郭欣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作者:高秋菊 周云 徐冬梅

培训时由一名教员演示操作室控制面板、一名教员演示装备室喷枪喷洒操作,注意事项:侧面控制面板将小调节手柄调至喷枪处、单(双)喷枪操作时控制面板的流量调节钮调至喷枪处,否则不能喷洒。车载仪器重要参数培训展开与撤收时间≤5min,一次装药后消毒面积不小于500m2,杀虫面积不小于10万m2/h,柴油发电机功率380V,喷雾机水平射程≥15m,喷枪水平射程≥10m,喷枪垂直射程≥8m,风机上升角度+60°、水平旋转角度±60°,所需时间为30s。小药液箱容积约110L,大药液箱容积400L。评估方法培训结束后于2008年4月11、12日,两名学员一组对培训重点内容进行现场回答和操作考核,教员现场记录学员成绩。统计学分析将考核结果赋值后统一录入计算机,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车辆展开与撤收培训效果在参训学员中,车辆展开与撤收流程均很熟练,展开与撤收时间均≤5min,100%(419/419)考核合格。车载仪器使用准备工作培训效果在参训学员中,对柴油发电机的柴、机油液面、水泵机油液面检查合格率为85.06%(356/419);药液正确配制流程合格率为75.42%(316/419);车厢侧面控制面板的正确使用率90.45%(379/419)。车载仪器正确使用培训效果在参训学员中,对超低容量喷雾机操作正确率为91.65%(384/419);常量喷雾机操作正确率为93.08%(390/419)。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柴油发电机机油液面检查手法不够准确;②药液配制时学员不会估算药液箱内的水量,不知道根据药液箱内水的体积乘以药液工作浓度,即得需加药液原液量;③对于控制车载仪器正确操作的侧面控制面板,学员容易忘记风机和喷枪间的及时转换;④超低容量喷雾时学员容易忘记风机复位和风机喷雾量大小调节;⑤常量喷雾时容易忘记在风机操作中控制流量大小调节的按钮在喷枪操作时要旋至单喷枪处。

为使学员能正确使用卫生防疫车辆有效地进行消毒和杀虫工作,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卫生防疫车辆培训中主要围绕以上关键问题进行,经过理论讲解、演示、练习等过程的培训,对学员进行了现场考核。对考核成绩分析发现,所有参训学员车辆展开与撤收流程均很熟练,展开与撤收时间均≤5min,100%考核合格,尽管如此,但在培训中应特别注意篷布钮扣要彻底展开到位,否则推展篷杆时易撕裂篷布。在车载仪器使用准备工作中,柴油发电机柴油、机油液面和水泵机油液面检查非常重要,因为柴油、机油决定着车载柴油发电机、水泵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功能,缺少燃油特别是油时有可能烧毁柴油发电机和水泵,导致车辆不能正常工作,在考核中发现有一部分学员对机油检查掌握欠佳,可能是有些学员对机器设备不太感兴趣的原因,在以后的培训中应加强此方面的培训。药液的正确配制是车载仪器正确使用和防疫车顺利、有效消毒、杀虫作业的重要前提,不会正确配制药液,就像上战场枪支没有装上弹药一样,无法正常工作,授课时发现学员对药液配制流程掌握率最低,仅为75.42%,主要问题在于学员不会估算药液箱内的水量,不会根据药液箱内水的体积乘以药液工作浓度,即得需加药液原液量。在培训中应强调学员掌握大、小药液箱的体积这一对重要参数,以便正确估算药液箱内现有水量,为正确配制药液奠定基础。

因此车载超低容量喷雾、常量喷雾的正确操作流程亦十分重要,练习和考核中发现学员均较认真,正确掌握率达90%以上,效果不错,但对其细节问题如风机超低容量喷洒作业中的流量调节、喷枪操作中流量调节钮一定要旋至单或双喷枪处等知识培训有待加强强调以便让学员掌握。综上所述,通过对培训效果评估显示,其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安排均较合理;从考核效果分析明确总结了培训重点,找出了培训弱点,为进一步合理、高效地进行卫生防疫技能培训提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4篇

1.1选题不合理

选题不合理是大学生毕业论文最常见的问题。尽管很多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选题目录,可是很多学生在选题的时候还是会范一些错误,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论文的后期写作。比如选题过大不具有可行性,最终只能是泛泛而谈;或者是别从早已探讨研究过的题材写出来的东西都过时了,完全没有研究的价值;很多选题都没有一定的新颖性,只是为完成论文而写作,这与研究的创新性不符。

1.2缺乏创新性内容

多数大学生都是初次写论文,本身对专业知识就缺乏研究,要想写出很多有创新性的内容确实不容易,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多阅读,勤思考,用心写,多些实证研究少点理论探讨,还是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的。针对某一主题如果引入瓣的研究方法或视角,比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新手段,也是一种常见的创新。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要想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难度很大,发现新的理论几乎不可能,如果只是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又显得创新不够,但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细节的完善倒是可以的,进行一些实证调研,也算是一种内容上的创新,信服度也较高。一些综述性的论文往往以罗列他人观点为主,缺少总结分析,没有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也是不行的。

1.3支撑材料不够充分

论文的写作,第一步就是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如果没有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大量阅读,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好。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图书或者下载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论文,这既保证了论文写作的目标正确,对于论文的论证也是强有力的支撑。从参考文献的数量上往往就可以看出论文写作材料是否充分,人类所有科研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成果,大学生毕业论文同样不能例外。参考文献除了数量要达到一定条件之外,新颖性也很重要,有的人参考文献都是三五年以前的,这说明这个主题近年来根本没人研究或者是资料收集太片面。

2.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些因素

2.1前期缺乏

系统培养教育是教与学的互动,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传授知识的教师和接受知识的大学生如何互动,教师考虑如何把知识以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则要有效获取教师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可是我们的专业课从设置与讲授上都不够科学合理,这也就导致了毕业论文写作的水平上不来。比如很多专业课的知识更新不及时,有的教师自己对专业知识缺乏研究,只能照本宣科,这样也很难指望学生写出好的毕业论文。

2.2指导老师不给力

可以说大学教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水平,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一个站在学科前沿的老师才可以引导学生写出有创新性的高质量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有专门老师负责指导的,指导老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水平高低影响着毕业论文质量外,负责任与否也非常关键。有的导师在学生分配下来后就没与学生联系,每到学校催的时候才来找学生,学生想寻求帮助也经常找不到导师,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2.3论文写作进度跟不上

大四的学生都要实习,一般的学生都是重实习轻论文,总觉得论文用个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了。实习过程中学校的很多通知要求也不能及时转达给学生,比如前期的选题、开题阶段,学校一般要求不太严,往往到了检查阶段了,很多学生才想起毕业论文的事,如果实习任务紧的话,很多学生对论文的写作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很大,不少学生还要分出很多时间精力去求职,这些都导致了快要毕业了,大家才一起来写论文,这时才发现时间不够用了,老师指导不过来了,论文也只能应付了事了。大学生如何按学校要求的进度安排好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可以先选好题目、找好资料,在实习的时间慢慢写,最终回到学校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高质量的完成论文。

2.4图书馆与学生缺乏互动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里的重要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它是学校的文献知识中心,也是学校科研的基地,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做科研写论文都离不开它。当然,很多图书馆都是等着读者上门,缺乏主动服务精神,对读者的不重视,对自己资源不宣传,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愿到图书馆来,最终的结果就是资源睡在图书馆没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献检索课本应是所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可是一般的大学它多半是选修课,可是结果往往是没有几个人选它。文献检索可以说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只有这个基本功扎实的人才会是一个论文写作高手,因为我们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谁也不可能凭空建设高楼。高校图书馆要把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当成一个主要任务来抓,定期开展高水平的代表学科前沿的学术讲座,来吸引更多学生对科研的关注,还要定期开展一些相关培训,如数据库的使用、论文的写作等相关内容。很多学生到了快毕业时才匆忙走进图书馆,才想起要学一些检索知识,就是听了别人说写论文要去下载论文,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可提供的服务

3.1文献知识资源永远是图书馆的最大依仗

图书馆是一个收藏与利用文献知识的机构,收藏有大量文献知识资源就是它最大的优势所在,要想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建设科学合理的文献知识资源收藏体系就是基本前提。如今是网络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已经取代图书馆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中心,可是图书馆对文献知识的拥有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也就是说图书馆拥有更为权威、系统的知识收藏体系,网络上更多的是信息,而非系统化了的知识。当然,在当今时代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也离不开网络,数字图书馆就是网络的信息海洋中重要的一分子。面对知识与信息的迅速增长,任何图书馆拥有的文献知识资源都只能是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尤其是一些小型公共图书馆,地方院校图书馆等,如何扩展自己的虚拟馆藏,把网络上的免费知识资源收为已用,这已经是决定图书馆资源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了。在有限经费的前提下,图书馆要在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选择上把握好尺度,既要拥有一定的纸质文献,这是图书馆的根本,也不能缺乏流通便捷的电子资,这是图书馆未来的方向。

3.2人力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有力保障

图书馆的要素除了文献知识资源,另一个要素就人,一个图书馆运转的好与差,资源与资金是前提,关键还是要看人。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安置人员扎堆的现象。要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空有大量文献知识资源与资金,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还是不行的。除了对专业技术人才要进行大量引进,提高其比例之外,还要对现有人才队伍进行提质改造,对学历低的进行学历提升,对技术能力不足的进行日常培训,鼓励大家评选专业职称,总之要让服务队伍科学合理化。

3.3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服务是沟通学生与图书馆的纽带

网络阅读的兴起确实对图书馆的读者进行了大量分流,图书馆不要惧怕网络,充分溶入到网络中去。除了建设精美的数字图书馆门户,高校图书馆还要在校园内的相关论坛设立专题,让学生的意见可以反馈到图书馆,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中碰到的问题。针对毕业论文的写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或者是论文写作相关的数据库推广。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把本校毕业生的论文进行数字化,这些论文往往比起网络上的论文更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更大。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学科馆员来充当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比如把各指导老师的基本情况与研究方向,承担课题与兴趣爱好录入数据库,一是可以及时为其提供最新资讯,二是可以让学生了解,选择一下适合自己的导师。

4.结语

第5篇

摘要: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条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四种途径及高校在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和保障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高校教师;大学生科研指导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学生科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以及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完善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科研指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校师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中,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以及有效的科研指导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也是教育科研应关注的领域之一。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

一、 结合专业课的教育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科研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独立的科研科研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科研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特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专业课教师接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研精神,帮助学生确定选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二、在师生合作研究中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创造发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种探索活动,因此,师生合作进行科研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有意识地精心安排课题,有赖于教师因材施教地进行科学训练指导。教师所承担科研任务的前期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去做,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掌握文献检索、查阅、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在较大课题的研究中,吸取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一方面能发挥他们在科研中的作用,充当科研助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另一方面,合作科研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因为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科研任务,因其水平有限,科研成果很难得到承认,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是一个涉世不深的群体,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对社会的需求知之甚少,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纯基础理论研究很难受学生的喜欢,学生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结合实践搞科研比较实际。在实践中,容易发现问题,大量接触业内人士,对学生科研十分有利。因此,各种参观,调查和实习都是进行科研指导的有利时机。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带领学生与一些企业合作或单独建立产学研基地、科技园区,并指导学生以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从事科研工作,使之加深对科技的认识,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

四、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综合应用一门或数门课程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是在学生掌握了本专业要求的全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是学生从事独立科研工作的起点,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独立工作的关键性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选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写作计划,拟定论文大纲,把握研究进度,修订论文成稿等。

此外,高校应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及保障,第一,学生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协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并建立健全的工作机构,确定学生科研工作的直接领导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科研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督促落实等工作。第二,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及时、全程、专业的指导。成立学校学生科研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依托各学院成立相关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并逐步形成学生科研指导教师培训机制。第三,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完善校、院两级协调统一、系统完整、功能多样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并构建校、院两级的学生科研人才选拔与培育机制,开设学生科研指导选修课,实行竞赛指导课程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学生科研指导课程学习与培训。第四,学校需要建立完善学生科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学生科研基金资助总额并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奖励和培养力度。第五,学校需要建立完善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把指导学生科研列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条件并提高对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奖励标准。第六,学校需要完善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在各类评奖评优中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力度,深入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工作,设立以科研助手为内容的勤工助学岗位并改革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培育科研创新成果,突出优秀学生科研成果在学生学业考核中的作用。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高校教师需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同时对学生要悉心引导,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条也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四种途径及高校在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和保障方面的要点。

关键词: 高校教师;大学生科研指导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学生科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以及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完善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科研指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校师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中,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以及有效的科研指导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也是教育科研应关注的领域之一。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

一、 结合专业课的教育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科研主要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独立的科研科研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科研是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特点,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专业课教师接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阵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研精神,帮助学生确定选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专业课教学的被动局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二、在师生合作研究中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创造发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种探索活动,因此,师生合作进行科研很有必要。因为学生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有意识地精心安排课题,有赖于教师因材施教地进行科学训练指导。教师所承担科研任务的前期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去做,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掌握文献检索、查阅、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在较大课题的研究中,吸取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一方面能发挥他们在科研中的作用,充当科研助手,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另一方面,合作科研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因为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科研任务,因其水平有限,科研成果很难得到承认,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

大学生是一个涉世不深的群体,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对社会的需求知之甚少,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他们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纯基础理论研究很难受学生的喜欢,学生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结合实践搞科研比较实际。在实践中,容易发现问题,大量接触业内人士,对学生科研十分有利。因此,各种参观,调查和实习都是进行科研指导的有利时机。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带领学生与一些企业合作或单独建立产学研基地、科技园区,并指导学生以勤工助学、兼职等方式,从事科研工作,使之加深对科技的认识,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

四、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学年论文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综合应用一门或数门课程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比较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是在学生掌握了本专业要求的全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是学生从事独立科研工作的起点,是学生从学校学习过渡到实际独立工作的关键性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进行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选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写作计划,拟定论文大纲,把握研究进度,修订论文成稿等。

此外,高校应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措施及保障,第一,学生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协作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并建立健全的工作机构,确定学生科研工作的直接领导机构,负责全校学生科研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督促落实等工作。第二,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实践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及时、全程、专业的指导。成立学校学生科研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依托各学院成立相关学科竞赛指导小组并逐步形成学生科研指导教师培训机制。第三,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完善校、院两级协调统一、系统完整、功能多样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并构建校、院两级的学生科研人才选拔与培育机制,开设学生科研指导选修课,实行竞赛指导课程制,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学生科研指导课程学习与培训。第四,学校需要建立完善学生科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学生科研基金资助总额并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奖励和培养力度。第五,学校需要建立完善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把指导学生科研列入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条件并提高对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奖励标准。第六,学校需要完善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在各类评奖评优中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力度,深入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工作,设立以科研助手为内容的勤工助学岗位并改革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培育科研创新成果,突出优秀学生科研成果在学生学业考核中的作用。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高校教师需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同时对学生要悉心引导,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动物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SRP 毕业论文 改革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沿性,是研究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对验证和巩固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机体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并且运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复证,同时也在响应国家要求培养适应创新型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号召,进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优化组合,更新替换陈旧实验内容,对本科生开放一些实验室,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挥。因此,本实验室针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首先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从以前的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32学时的实验课程,对以前的实验项目进行大幅度删减,替换一些重复的和与学生创新性结合不紧密的实验项目,增加了适应学生创新和实践思维发展的综合设计性的大实验,同时把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并融为一体,影响且促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课程需求并且使之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低年级农科类本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创新和动手能力,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相关工作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于实验课中实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为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SRP项目融入实验教学课堂,首先使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内容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结合,通过SRP项目的实施推动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发生相应调整改革,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启动实施要求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从以下几方面陈述。

首先,改变以前课前教师为主体,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器材和实验所需要的设备,然后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实验内容后再让学生被动的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按照医生的“照配方抓药”的上课模式进行的实验训练操作,转换成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准备中,不但满足了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渴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因此,通过这种上课模式的转变,既加强学生主动申报SRP项目的积极性使其有目的参与到实验教学准备中,又满足了学生为申报SRP项目需要掌握大量实验技能知识的渴求,同时也推动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朝着有利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其次,设计实验课内容与要SRP项目有机结合,根据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灵活的安排先后顺序,使学生逐渐适应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渡,使内容从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性实验进行逐步提高,使学生也能从易到难,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把将要申报的SRP项目的内容和整个实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到的技巧促使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申报成功,反过来SRP项目的内容也影响并推进了实验内容快速改革,顺应了该实验课程改革发展以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验课程开始时,先让学生做简单的基础实验,从最简单的配制试剂和洗涤实验仪器开始,接着训练学生正确的使用各种型号微量可调移液枪、移液管、电子天平和离心机以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的使用等。比如,通过实验项目中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测定,使学生用实验得出的血液葡萄糖浓度的结果结合理论课程中糖代谢的章节,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实验总结并积极动脑思考糖代谢发生障碍的机理以及在临床代谢中的意义,又比如通过测定动物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让学生了解氨酶酶在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并且让学生掌握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在临床代谢中的意义,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内容以及教师适时的引导来锻炼他们思考申报SRP项目的内容。对刚进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技能的操作训练和对实验原理设计的初步理解,使他们对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具有感性认识,使之形成从简单到逐步适应的一个过渡。

接着进行综合性实验能力的培训,通过以上简单实验的培训后将要跨度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阶段,此阶段可以将具有联系的几个实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用几次实验课完成,也就是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使这几个连续的实验成为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完整体系,这种大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是为了帮助二年级学生参加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SRP)的申报,并且对他们进入研究生阶段将要继续进行科学实验研究也有帮助,例如,核酸的整个系列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动物组织中核酸的提取,首先把动物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接着,第二个实验是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也就是把第一个实验的结果动物组织提取的核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再鉴定DNA,然后第三个实验是核酸浓度的测定,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和纯度,接着的第四个实验是PCR链式反应,用前面制备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再反过来用前面学过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鉴定PCR产物,再把PCR产物用紫外分析仪或应用凝胶成像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核酸整个系列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核酸的制备以及对核酸进行全面分析的整个实验技术。该综合实验兼顾了电泳技术、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技术、PCR扩增和离心等多种实验技术,达到了把生物化学技术中的多种实验技术尽可能的分配到这个大的综合性实验中。此时,学生的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已经申报成功,由于学生迫切要完成该项目,学生会积极、主动并且认真地完成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其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又有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创新性实验的开展也充满了期待和渴盼,因此,SRP项目的顺利实施再次推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使之朝着培养人才模式的的方向发展,也顺应了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最后,进入了创新性实验能力的培训阶段,该阶段将使实验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的培训,此阶段的实验教学要结合学生申报的SRP项目,再开一些与他们申报并完成的SRP项目相关的实验内容,对他们完成SRP项目内容有一些建设性的指导,也就是再开设一些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由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和前面实验的训练,再查阅相关文献,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和步骤,自己准备试剂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操作完成实验,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初步科研的能力,并且协助学生顺利的完成SRP项目,同时对实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进入到一个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加强毕业论文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通过以上SRP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自主式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并使SRP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毕业论文相结合,使学生在SRP项目基础上扩展并提出与本实验课程相关并且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通过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完成自己设计的毕业论文的实验方案,通过课余时间准备、培养实验材料和配制实验所需试剂并进行实验,该实验项目的完成可以延续到毕业,此实验教学阶段锻炼了学生整个实验过程中学会独力思考、独自处理和实践实验的能力,达到逐渐使学生能够独自驾驭完成实验的目标,比如,实验室的1个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蝇蛆抗菌肽的提取及分离鉴定”,该论文涉及了蛋白质的提取法、用凝胶层析柱或透析袋法进行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法进行的蛋白质的鉴定、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分子量等实验内容,但本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缺少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的实验内容,通过总结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涉及或发现的实验课内容缺少的实验技术,在下一年的实验课时进行选择性的补充或替换,通过毕业论文的实施推进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通过毕业论文发现可以把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和鉴定及分子量的测定归结到一个大的蛋白质的综合性实验里,学生通过自主的综合性实验的锻炼,其实验操作受到了更全面的培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研思维和初步设计毕业论文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使其相关的实验内容纳入或补充到实验教学的模式中也促进了动物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因此,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与毕业论文需求的实验技术相互映衬,通过毕业论文于实验课中的实施并促进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三、结语

通过大学生训练计划(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教学,并且促进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改革实践,并提高了学生主动做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SRP项目和学生毕业论文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践,使学生做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并提高了其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Donald RC,Deborah LB,Kim KM.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杜,2003.104.

[2]张庭廷,李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科研,2009,3(1):87-99.

[3]户业丽,吕中,程波,胡婧,韩新才.构建生物化学实验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9,(1):4-6.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作用 质量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集中反映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理论水平的高低,更是对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客观的检验。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的扩招,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资源日趋紧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教师和学生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现象[1,2]。如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过多、选题不当、一题多人等,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院、系革新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机制,完善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对指导教师诸如资格、权责、考评、奖惩及培训提高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细化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书面格式、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规范,从而使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有章可循,使教师明确职责,使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指导教师具体承担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授业解惑”之重任,毋庸置疑,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善于挖掘指导教师的潜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前提在于认识观念的提高。认识的提高,不仅仅对大学生而言,对指导教师亦如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是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所学知识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它不仅担负着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实验(设计)及计算能力、外文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认识的提高要体现在责任意识的强化,要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的同等甚至更高的高度,要把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作为自己的职责,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切实履行指导职责。

二、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要提高指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锻炼,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方式和途径,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积累丰富而有益的经验。再次,要加强学习,积极关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开阔眼界,使指导工作有一定的高度。最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汲取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指导效果。

三、严格要求,切实保证质量

做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走向社会开展调研,搜集有关材料,需要上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文献,需要进实验室、机房处理信息,时间跨度大,活动地点变化大,给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做好管理工作,第一,要体现计划性。要对学生查阅文献、进实验室、撰写论文三个主要阶段的工作划定明确的时间表,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都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使整个工作有章可循,思路明晰。第二,要检查落实。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汇报会的形式,听取学生的进度汇报,辅以现场检查和指导,掌握每一个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不顺利的学生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那些精力不集中,或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的同学,要严肃给予批评,督促其迎头赶上。第三,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模板严格要求,规范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论文(设计)理论分析透彻清楚,实验数据准确无误,插图规范清晰,文笔流畅,层次分明,图文并茂。

四、加强人格修养,做到教书育人

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品才学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要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要以自己高度的事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综上所述,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高度重视,正确选题、认真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田春莲等.提高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11,(6):152-155.

第9篇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着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地方院校如何构建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怎样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

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划分为3大模块:①基础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②选择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要求,由任课教师自主选择组织教学,以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现实性和研讨性;③动态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介绍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

(2)实验技能培训课。这部分内容涵盖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原理,基本试剂、基本实验仪器的性能及其操作规范。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专业论文写作课。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含义和类别、特点和作用、结构和写法例文与评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写作特点与基本要求、一般格式、例文与评析;毕业论文含义和类别、特点和功用、选题、写作步骤、通用格式、例文评析。目的是训练学生论文或课程论文写作能力。

(4)创造学课程。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创造、创造的一般规律、创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创造的方法等。目的是训练学生眼力,培养创新能力。

(5)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课。这部分内容涵盖科学研究的体系与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科技计划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与开题;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文与著作及研究报告的写作、项目申报能力。

2.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构建

(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自主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性原则,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结合学院科研成果,及时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训练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

(3)实习。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感性认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设计。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

(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性独立作业,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选择某一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撰写出用以表现科研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文章。

(6)科研项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提出科研课题,也可由教师布置科研题目,介绍本课题研究思路,学生自己独立观察、查找资料、最终写出研究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科研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技能。

二、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少数几门课程所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所有课程都应当为之做出贡献;也不是单纯地靠加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环节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要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研究和设计。

1.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采取一讲、二讲、三带、四导模式

所谓“一讲”是指老师把专业课知识传授给学生,“二讲”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再进行反馈,“三带”是指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带动指接受知识慢的学生,“四导”是指老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2.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

如一年级上实验技能培训课;二年级上专业论文写作课;三年级上创造学课;四年级上科学研究方法论课。

3.创建一个以技能训练为基础、以研究性实验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合方案。技能实验为必做实验;综合实验采取必做与选做并行的方式;研究性实验采取自主选题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从学科的单一性向多科性发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开展行业、地方和学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成立三方合作办公室;二是建立联合机构,加强长期合作;三是签订合作协议,逐步深化合作,主要模式是与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5.将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本科生指导小组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论文开题阶段,围绕科研项目让学生提出创新性课题和实施方案;在科研实施阶段,进行具体科研方法和创新方法的教育训练;在论文的撰写阶段,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主要期刊论文、毕业论文等的撰写格式、方法和技巧。

6.师生科研一体化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两种模式:阵地模式和载体模式。“阵地模式”就是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生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载体模式”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作为载体,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这一过程,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李锦春.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4).

第10篇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实验室结合专业方向,将实验室分成两部分,一是教学型实验室,包括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实验室和食品工程实验室,主要承担本科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实验及大学生挑战者杯等任务;二是科研型实验室,包括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亚热带特色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室、海洋药物研究室和两个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水产品深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任务。每年,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方向,共计10个班,约350人的毕业实验都是由这两部分实验室承担,又尤其是教学型实验室为主,基本上60%~70%的毕业生论文实验都安排在这部分实验室。因为这些教学型实验室首先是要完成大量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科研实验任务,这给毕业生做论文实验带了较大压力,加之学生对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不太了解,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期间又缺乏有效的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活动的随意性增加。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学生毕业实验结束,剩余的实验原料、试剂药品,经常是未妥善处理,往往还放在实验室的试剂柜或药品柜中,还等着实验人员清除,这大大增加了实验室老师的管理工作量。而毕业论文实验的指导工作量仅仅归于指导教师本人,这无形中也会引发指导教师、学生与实验室老师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进而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同时也影响了实验室正常管理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食品微生物室为实例,对毕业论文实验的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想法,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规范与管理。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学生开展实验前,先将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集中,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首先,让这些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及学院有关实验室的各项规章与制度,如《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广东海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怎样进入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该如何做,出了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及损坏仪器改如何赔偿等等。然后,实验室老师跟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实验室包括常规常用试剂的配制,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因为笔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因此结合实际,对学生安排了菌种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实器材的包扎,高压灭菌锅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兰氏染色法)等基础实验的培训,介绍了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维护。之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动手学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及错误动作,让他们真正学会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各种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记表,如进出实验室登记表,仪器药品的领用表,仪器设备借用记录等等。做到有根有据,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这些手续是如何办理与填写。此外,在培训会中还规定了实验室小组长,让其安排好每名毕业生实验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实验室的值日,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安排,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以减轻实验老师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培训结束后,对这些进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学生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仪器操作考试(辅以口述),成绩达95分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经过培训与考核,学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确的开展实验了。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经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与考核,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负担应该会相对少些。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到实验室,并做好考勤登记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点一拨人,10点一拨人,甚至是12点到实验室的。实验老师要时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个人出勤少、在实验室露脸少的学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时跟该生的指导老师汇报,让其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树立实验室管理威信。针对个别学生因为实验安排需要的特殊情况(如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提前申请,可以另行处理。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需要借用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老师规定每周几个固定的借用时间点,只能在这规定些时间点跟实验老师借用仪器设备。不能像以往那样,学生缺什么仪器,缺何种试剂,实验室老师像保姆似的,必须随时给准备好。这不仅耽误老师时间,也对学生也没有约束作用。规定好借用时间,也有利用督促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提前预约好,如果预约好,又没按时使用的话,要口头警告,若是再犯此类错误,停止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个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或者是固定资产,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需要提前跟实验室老师沟通协调,并做好借用登记。实验过程中,遇到实验理论或者技术问题,学生需及时跟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实验室老师如有条件,也可协助解决。如果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毕业生需要开展毕业实验,实验室老师要妥善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实验场所。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35-0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培养目标中一个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环节,也是实现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论文),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也是全面衡量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尺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水平。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保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毕业设计(论文)有的流于形式,质量已经出现严重下降。因此,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对突出办学特点和提高办学层次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重要意义

1.毕业设计(论文)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校培养的各种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在专业领域内担负起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创新性任务,创造性地解决生产技术过程中所出现的实践及理论问题。[1]高校不断地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本科生的这种能力。这一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时间长达一个学期,甚至时间更长;也有很多高等院校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作为本科生获得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越来越显著。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对本科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问题。大学扩招以来,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很多单位对大学生在校的学业成绩,特别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越来越看重。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中,招人单位更加倾向招聘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

3.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这就更加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国家的创新人才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要求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要保证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

邵阳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性本科院校,注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高校本科生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研、寻求真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近年来我国很多高等学校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与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科与专业也越来越多样化。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不断向大众化教育转化。一些高等学校还形成了多公寓管理、多校区办学的局面。由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来看,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和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很多指导教师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边进行专业教学;同时还需要承担一些科学研究任务。很多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因此,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也存在一些忽视。他们对学生偶尔把关不严、要求不高,未能引导、充分启发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同时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找到了较好的工作,他们认为工作已经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到毕业,因此思想上也消极对待。更有甚者,有些学生由于所找工作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关联性很小,因此他们把毕业论文看成是沉重负担,缺乏动力也很难静下心来写好毕业设计,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教学硬件条件欠缺。由于多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招,我校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随之也越来越多,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是逐渐提高。因此,教师指导力量不足的矛盾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一些助教也承担了指导工作。由于经历了高校规模扩张,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指导教师数量也出现了跟不上学生数量增长的情况,师生比例扩大;同时新进的教师比较多,且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而理工科类专业由于实验设施配备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从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3.毕业设计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冲突。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时,有很多人才招聘会。由于大学生普遍就业压力较大,很多大学生急于参加招聘会,希望尽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对毕业设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双向选择时限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到处奔波,毕业设计(论文)很多时候都只能为找工作而让步,从而造成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够,只得勉强凑合。二是有些招聘企业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工作,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很多高等学校在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与理念。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1.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开题工作。

(1)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按照自我选择和指导教师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与实际科研能力撰写自荐书,阐述已经所具备的所有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实际科研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以及希望自己做哪个方向或者哪类型的论文题目。导师同时也根据自已承担的实际教学情况或者科研课题,初步拟定一些毕业设计题目、大概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要求及内容等,上交到相关的教学研究室,以便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的选择。[3]为了让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尽早有所了解,能尽快专心地投入到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中,导师在第7个学期初就可以向毕业生公布自己已拟定的论文题。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就业工作需要进行选题。如果学生自己有更合适的选题方向,也可以和指导老师商定后进行自我选题。

(2)开题。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开题报告由学生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导师们进行陈述。然后各小组导师集体对选题进行评议,从研究方向、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论文选题资料不齐全的学生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补充,选题不恰当的要求及时更改或者由导师帮助重新进行选题,;顺利通过了开题的学生撰写的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签字认可并存档。开题报告后,原则上不得更改毕业论文题目和论文的主要内容。

2.探索基于QQ群、微信等平台的毕业设计师生沟通机制。毕业设计(论文)一般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此时也正是毕业实习找工作的高峰期,因此毕业设计工作与就业工作等常常容易发生冲突。学生与导师见面指导的机会就变得更少。然而借助QQ群、微信等平台工具,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便捷、方便,可以不受空间等的限制。导师借助QQ群可以和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进行沟通交流、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交流等,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尤其是长时间在校外培训或实习的学生,建立以QQ群、微信等平台为纽带,以导师为单元,师生定期交流的互动机制,将能更好更及时地解决他们关于毕业设计的问题,为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3.强化过程监控,构建系部、导师、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监控模式。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在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中,建立系部、导师、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监控模式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质量。对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全过程信息监控等,以过程监控为核心,由系部、导师、实习单位三方进行协调监控。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学生的任务比较繁重,学校的管理工作也相对会比较复杂,且时间跨度比较长,还涉及到不少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考验并逐渐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景志红,于晓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2-33.

[2]方利国,陈砺.毕业设计指导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及尝试[J].化工高等教育,2005,(3):99-101.

[3]刘忠海,马恒升.关于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3):40-42.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基地,创新孵化

一、前言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大学为平台建设孵化创业基地,培养创业人才,可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青年人的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完善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造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毕业论文怎么写,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新创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行并健康发展的企业。

我国部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于 2001 年首批批准成立和认定了15个国家级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实施。安徽省政府设立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创业孵化基地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技大学等 5 家单位共同投资发起设立合肥国家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合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主体。

例如:江西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2007年9月成立以来,入驻学生企业32家,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作为江西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了年营业额达100万元以上的学生企业。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2009年12月18日,浙江某校学生创业实验基地正式启动,该校花园东门部分商铺已开发作为创业基地前两期用房,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免费入驻“学生创业实验基地”。

浙江某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于2009年4月启动,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经合理规划、布局及分割,共划分了29个房间,其中一间设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站,由该校和工商局婺城分局共同提供创业指导全程服务,其余均作为学生的创业场所,免费提供给该校学生创业团队使用。

二、现状扫描

(一)良好的运营状况

1.盈利状况

盈利状况良好。在接受调查的项目当中,有9%的项目取得了每月5000元以上高收入的成绩。而且在前三期项目的调查对象中,并无团队属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的情况。较多的团队收入属于1000-3000元这个水平。但是处于“无盈利,收支持平”的团队也占了将近27.3%的比例。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前三期的创业项目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在接受采访的团队中,100%的项目人员表示店里目前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但是由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考虑到自身学业等因素,相关的管理条例还需要不断的完善,由此可看到该校学生的工作协调和制度管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3.资金周转状况良好

资金周转状况属于良好的项目团队占总数的81.80%毕业论文怎么写,说明团队在总体上在资金周转这一方面的工作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剩下的资金周转状况一般的团队表示只是偶尔会出现紧张的状况,但是这个问题通常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4.项目之间交流情况

创新创业基地具有作为企业孵化器的功能,而在培养各个创业团队,将其引进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大学生的收集市场信息、资源、并且能够与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和开拓精神。单是“各扫门前雪”的作风,并不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各个项目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值得我们去调研和探讨的。

5.创业与学业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创业活动,该行为对他们的学业所造成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调查研究的关键,下图既是项目成员们心目中“创业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程度”与他们实际的智育成绩之间的关系:在浙江某校创业孵化项目中的队伍成员里,智育成绩保持良好的学生占总数的71.40%。总体的学业成绩是令人满意的。

在班上智育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占总人数的71.40%,而在班上智育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的同学认为“创业对学业影响不大”的人都只占总人数的14.3%。可见,智育成绩不好或者较差的同学会把成绩差的因素归结到受创业的影响中来,而成绩好的同学则不会将创业和学业两者放在一起考虑。盈利状况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团队成员的智育成绩都属于较好者,这在所有智育成绩不错的学生当中占有42.9%的比例。

由此说明,项目经营状况好的成员并没有因为创业而影响或耽误学业。项目成员在创业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是能够兼顾好学业的。

(二)经营困境

1.项目团队组员选择欠妥

因小组成员构成不合理,如同学院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的情况,导致课时一致,经常无法安排人值班。能够达到每天安排人值班的项目组占总数的54.5%,其余的小组则是属于“偶尔无法开张”和“经常无法开张”的状态。

2.基地场所人气不旺

浙江某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创业精神而为经过选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的创业场所(水电费自付),但是由于场地位于丽泽花园(居民住所)附近,人气低,较为冷清,因此,众多项目至今都没有比较充足的客源,宣传工作也难上加难。这个情况对前三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的运营状况多多少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我们了解到,81.8%的项目成员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运营的影响很大或是有一定影响。仅有18.2%的成员认为该情况对项目的运营状况没有影响,所以增添基地人气也是创业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

3.对创业理解的偏差

在被调查的所有的团队中毕业论文怎么写,100%的经营者都认为学校应该尽量提供业务的机会给他们。而不是考虑去主动联系学校的各个业务主管部门,依靠自身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主动地开拓业务生意。并且认为基地人气不旺的状况对项目营业影响很大。这个观念显然与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初衷不相符,学校的意图是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场所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从而培育出“企业家”,而非商店“老板”,坐等生意。我们应该要明白到,创业团队对学校的过于依赖是不利于该项目的成功孵化并走向社会的。

4.自信心欠缺

对于本项目的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自评的调查当中,有将近一半的团队表现出了自信心欠缺的弱势。在营销能力自评中,占总数46%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营销能力一般,而在项目竞争力自评中,有占总数45.5%的团队认为自己项目的竞争力一般。可见,他们对项目的自信心总体上来说是有所欠缺的。

(三)项目盈利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团队项目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被访问的所有团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的项目(每月盈利5000元以上)里德成员都表示曾经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而对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6个团队中,其中的5个队伍取得了较差的成绩。在“暂时没盈利,收支持平”的盈利状况不理想的3个团队中,其中有两个团队的成员均表示没有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和培训在创业的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是影响较大的。

2.营销方式

除了创业教育以及培训的因素,依靠主动开拓业务为经营方式的项目能够获得高收入。在所有团队中,成绩最优异的“每月可盈利5000元以上”的项目都采取的是“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但是,属于“收支持平”情况的3个项目,也是采用“主动开拓业务”的经营方式,说明这种经营方式的不稳定性。而采取“靠熟人介绍”等保守、常规的经营方式,收入情况则比较稳定,每月的盈利状况均属中等水平。

3.团队成员心理状态

项目需要取得好成绩,团队成员的自信心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不过,他们的自信心也只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的经验当中的,所以不难理解,对自身营销能力和项目竞争力信心强的团队往往是取得高收入的项目。而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团队通常是盈利状况一般或不好的情况。

4.经验总结环节

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都是对业务经常进行经验总结的团队。

我们可以看到,成绩最好的两个项目都属于“经常召开经验总结会议”的类型。事实也证明了,只有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有助于该项目在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偶尔或是很少进行经验总结的项目成绩总是一般。

三、对策试探

(一)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业基地是学校为有创业意图的学生建立的一个创办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高校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应从根本抓起,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入校起重视创业,把创业作为一个人生选择,而不是因为找工作而去创业,不得已而为之。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鼓励他们创先争优。

大学生有较好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足以做好创业项目;有实现自我价值迫切需要,但是缺乏实现的条件和能力。有效地开展该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系统地将理论基础传授给创业的大学生们,同时也努力提高创业者创业的品位和技术含量。同时能够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计划性和有效性,增加成功比例。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系统地学习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加大创业基地的资源支持

作为培育“未来企业家”的学校的目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该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基本办公条件;二是协助孵化企业办理成立公司的相关事宜;三是提供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咨询服务等等。

因此,除了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的场所之外,浙江某校在基地建设中可考虑提供培训、管理咨询、项目申报与有关认定、投融资、对外交流等服务。也可聘请相关方面有资深指导经历的老师为专门的创业基地建设指导老师,及时为各项目指点迷津,一同探索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之路。

(三)规定项目成员的组成结构

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后为了项目的正常运作,有效解决困扰团队成员的店面值班问题,在选拔创业团队以及项目的时候,应该将团队组员的构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并且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构成的团队更加具有活力和学习能力,对团队的创业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四)开展师生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建设途径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在有指导有计划的实践中来完成。在当前浙江某校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当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以老师的构想为主导,学生通过实践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在比较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创业行为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也给教师们一个创业实践的机会,对师大的文化建设也可起到助推作用。

(五)发挥“大学科技园”作用

大学园区普遍聚集了丰富的知识资本,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基地,掌握着大量的科技成果。学校也应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作用,即为大学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大学的人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市场化的企业孵化器。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提高学校人才的创新能力,最后进行企业孵化,推向社会。

师范类大学,也可利用学生“师范技能强”的优势,鼓励学生开办补习班、辅导班等发挥师范技能的项目,这样便可以将专业学习和创业理想兼顾起来。

参考文献:

[1]单晓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略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

[2]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辽宁教育研究,2007;

[3]何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战略模式初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第1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农科类本科生 综合实践能力

一、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2003年学院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按照仪器设备功能对实验设备进行了合理配置,将原来由教研室管理的15个实验室整合为目前的6个实验室。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006年学院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机,加大了实验课学时,整合了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为了彻底解决依附在课程中的实验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问题,增强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内容进行融合重组,单独设立实验课。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增加了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实验课质量。

二、改革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调整实习方案

将以往二段制实习调整为第六学期一段制实习。即第六学期利用5~6周时间集中学习专业课程,然后利用20周时间进行作物完整生长周期的实习。

2.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根据大学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生产实习的规章制度。实习前各系互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不同专业的实习学生进行专题培训。

三、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促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扩招,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的局面,学院进一步强化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对毕业论文组织、选题、指导老师、评分指标体系和监控及论文答辩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应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和文档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通过上述改革,学院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设计(论文)的教学活动,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自2002年起,学校开展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P)活动,农学院共承担SRP项目200多项,在教师的指导下有700余名学生进入了科研训练计划,学生受益面超过30%,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学生参与在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达30余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有12篇。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毕业论文没有与生产实习有效结合

学院要求各专业第四学期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步选题工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第五学期学生功课比较多,学生只能投入很少的精力实验,而第六学期学生上五周课就下去参加生产实习了,实习内容与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内容关联度不高,第七学期多数学生主要精力忙于考研,第八学期学生又忙于联系工作单位,没有充沛的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习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力量和实践环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题目的拟订和确定上,坚持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既要有科研训练背景,又要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定位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此,在我们可以让打算直接就业型的这部分学生选作贴近生产实际方面的论文并让他们选择到生产单位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数据,通过调研或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上升为毕业论文课题,同时还可能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一些生产上的难题。让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选作与科研实际相结合的论文,实习时选择到科研院所参与科研项目,从事科学研究,使他们感觉到浓厚的科研气氛,有助于提高交流与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种结合方式不仅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

2.大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没有与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有机结合

参加SRP的学生都是二三年级的本科生,申请上项目,二年级的学生还有点时间可实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好下去实习,SRP的内容大多与生产实习内容无关,同时,由SRP项目上升为毕业论文的也很少,这样三年级的学生投入SRP的时间很少,这就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二年级学生科研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影响到SRP项目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将大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与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有机结合。在SRP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并将SRP项目上升为毕业论文,进一步推动SRP项目成果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延续工作,使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不仅能增强生产实习的实效性,还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的调整,原有的实习内容已不适应这种变化。势必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对策: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当前兵团农业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现已大面积推广大马力农机具、机采棉以及滴灌,精量播种等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种植模式改变,势必影响农业生产的变革,栽培措施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生产实习内容,将最新、最前沿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用性,熟悉当前农业生产动态,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以适应当前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桂萍等.加强实践教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大学时代论坛,2007,(1).

[2]李鲁华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3).

[3]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

第14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学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一、关于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素养”,就会出现“Information Literacy”的英文词条,它的意思就是与网络信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文化内涵,给人们传送的是一种文化理念。“信息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文化范畴,像信息使用者对待网络信息所采取的态度,面对数字信息的自我约束,对待网络信息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现信息使用者个人的修养和情操等。与“信息素养”容易弄混淆的,还有“信息素质”一词。“信息素质”更多强调的是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创新等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的是人的品质特征,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情意。其中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情意是获取信息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动力。信息知识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播,并且在信息交流中不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信息能力是人们在利用信息的各种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一般而言,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创新等能力、对于信息的合理利用能力、信息的免疫能力等等。信息情意主要是人们对待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和意识。通过上述分析说明,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和“信息素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所关注的核心是不一样的,“信息素养”重点关注的是文化的传承,“信息素质”侧重于人的技术和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向人们传递一种现代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的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因此,本文研究的是“信息素养”。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程度,我们选取了东北大学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围绕当代大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将信息知识、能力,信息意识、道德、伦理等等内容,设计成容易回答的选择题,随机向学生发放。近千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五百余份,属于有效问卷的450份。下面是针对本次调查的分析报告。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按性别来分,男女人数比为267:183;按学生学历来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数比为288:151:11;按学科分类,文、理、工、医人数比为60:32:283:74。从人数统计可以看出,男生、本科生、工科生这三部分学生比例较大,博士生人数最少。上述学生中,上大学前就经常使用电脑的学生有262人,接受过信息技术正规培训的学生有211人,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几乎没有,毫无疑问,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二)信息知识状况

对于检索知识,450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校时间较长的学生,有近1/3参加过专业的信息素养课程培训,参加图书馆数据库培训的学生比例有近40%,这些参加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信息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增长自己的能力。虽然图书馆对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对于图书馆服务了解不多,对OPAC较为熟悉的学生接近八成,了解参考咨询服务的学生不到两成,很少有人接触过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在信息检索的选择方面,选择搜索引擎的最多,达到59.3%,有20.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数据库,选择熟悉网站和书刊资料的人数较少。

对于分类目录,像最基本的《中图法》,只有84人有所认识,254人感觉模棱两可,其他人竟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再如CALIS工程,知道的学生不到总人数的10%,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闻所未闻。不少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普遍一般,这从检索手段上可见一斑,近四成学生用的是布尔算符,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字段检索,使用过短语检索的学生超过40%,其中十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截词符的方法。

在调查的学生中,对于电子资源的使用,主要运用的是中文数据库,点击率最高的是期刊网,排在第二的是万方,重庆维普最低,三者的人数比率分别为82.5%、42.8%和10.2%。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相对较少,按照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三种情况加以比较,人数比率分别为35.5%、46.7%和18.9%。针对外文数据库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即语言障碍、检索使用障碍和专业不需要,存在这三类原因的学生认识比率分别为51.3%、35.8%和14.5%。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校大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现状并不容乐观,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引领作用,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相关数据库的特点,向他们介绍方便快捷的使用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能力情况

虽然许多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具有了一定的检索能力,但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信息能力不足仍然是大多数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检索信息时,面对突遇陌生信息源的问题,如何找出解决的方法,其中77.6%的学生求助于老师和同学,选择上网查询的占63.7%,还有21.3%的学生向图书馆管理员问询。对于信息获取障碍问题,追根求源,有45%的学生解释为对数据资源了解很少,37.2%的学生搜索不到必备的数据库,74.1%的学生承认是由于检索知识匮乏。对于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如何快速、高效处理的问题,选择专题归档的学生有321人,选择日期归档的有52人,选择Mylibrary进行信息处理的只有13人。可能是许多学生对于Mylibrary认识不多,也可能是学生感觉Mylibrary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Mylibrary这种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技术没有在学生中推广使用。在这个问题上,图书馆应该担负起对学生培训的重任,要大力宣传Mylibrary的优点,通过讨论、讲座等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

(四)信息伦理道德问题

信息伦理道德有利于规范学生学习信息、使用信息的行为,但是信息伦理道德问题通常会被大家所忽视。从调查结果发现,将近90%的同学对别人机器中的文件,从来没有私自进行删除或改动的行为,9%的同学由于对自己要求不是十分严格,表示有很少的改动现象,只有5个同学主动坦白自己经常改动他人文件。对病毒文件的处理方法选择通知管理员处理的占总人数的20%,将近68%的同学选择不会复制转发,只有8%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4%的同学选择会转发。

对于黑客的攻击,有将近50%的人觉得如果自己有能力,会对黑客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止,有13%的人幻想体验黑客的感觉,有30%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不受到攻击就心安理得了,自己没有必要去花费太多的精力去阻止黑客对别人的攻击行为。有关对网络中信息可信度的调查结果得知,只有10%的人对网络信任度比较高,8%的人认为网络完全不可以信,92%的人对于网络的可信度一般,认为网络信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对于网上信息公布的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有将近30%的同学表示对该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将近60%的同学仅仅考虑过,只有7%的同学对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关注,剩余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毫无相干。

(五)学术规范素养

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向同学们进行了学术论文方面问题的调查。学术论文首先想到的是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是学生写论文所必需了解的基本内容。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只有46%的同学大概知道论文的格式,但其中有一部分同学还不能说出完整的论文格式。在对同学们进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论文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现象的看法时,60%左右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严重,20%左右的同学认为还可以接受,18%左右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太平常了,只有2%的同学对于这样的现象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引用他人著作超过多少字属于剽窃这一问题时,只有30多人完全答对,其他的同学答案大相径庭。对于论文的书写,有140多人愿意进行提供有偿论文服务,有170多人则不愿意为他人,剩余的人均选择不知道。现在,替别人写论文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盛行,大家对这一现象也大都表示接受和认可。

三、调查结果讨论

我们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在现代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大学生专业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更为广阔,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信息的检索方法,检索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信息检索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对数据库的内容也知之甚少,所以这些学生都觉得在获取信息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对信息的获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探讨和学习。

对信息的有效利用方面,现在大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获取时,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并且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确保获取的信息能够为己所用。同时注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吸纳其精华。但是他们对信息的评价不到位,分析不透彻,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信息价值的有效利用。

在信息伦理和安全方面,大学生虽然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知识产权有关方面的知识,但是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他们还缺乏细致地了解,并且该内容还牵涉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大部分同学都略知皮毛。不过很多同学还是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大部分不会对使用文献进行恶意的下载,对信息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时刻提高警惕,以防违规操作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在学术规范方面,大部分学校对学术规范知识的传播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学术规范知识的了解途径比较狭窄,使同学们对学术规范了解甚少,或者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基于此,建议以后高校要把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列入到大学生的必修课范围之内,开设开足相关的课程,使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道德素养逐渐得到提升。

四、关于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普及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

目前,各大中院校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课的开设,新生入学必须接受信息素养课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借鉴过去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成功经验,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据了解,世界上一些信息素养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视,很早都已经实行了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对于信息素养课的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视频教学相结合,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始终,不仅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也应加强对课前课后对这方面知识教育的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受教育情况,根据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等有关要求,要注意及时对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达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

(三)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现在学校的图书馆除了为学生提供借阅图书的服务功能外,由于信息素养课的开设,使图书馆又增添了一项新的职能,即,它又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现在各学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文献检索讲座,经典著作导读,新书评价等,让图书馆不仅能成为学生浏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知识的有效途径,让图书馆参考馆员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让学生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好地获得知识,让图书馆发挥它的最佳效应。

(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

第15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建模有利于将数学理论付诸实践应用,在各行业中作用巨大。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的实施,也是素质教育创新的重要要求。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有帮助。研究如何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高校组织开展数学建模比赛,对创新型大学生的选拔机制进行完善,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实战平台。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竞赛实现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竞赛的开展主要分为初期选拔、暑期选拔以及赛前选拔三个阶段。

1.初期选拔阶段。高校于每年的4月开始进行初期选拔的筹备工作,在5月初开始进行动员宣传,采用张贴海报及制作展板等形式进行文件的,全校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于6月份组织开展。随着近些年数学建模竞赛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高涨。数学指导组教师一同进行竞赛论文的评审,遵循一定的评审原则,保证评审的合理性、客观性。获奖人数根据参赛总人数进行合理设置,通常约占总人数的50%。经过校级竞赛选拔部分善于创新的学生进行暑期培训。整体而言,数学建模竞赛具有较大的影响,涉及较多的学校与学生,学生从中也可获得较大的好处,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

2.暑期选拔以及再次选拔阶段。高校通常在8月开始着手参赛学生的建模专题培训,合理制订数学建模专题的培训计划,对竞赛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编排,保证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的均衡安排,使指导教师的教学优势得到发挥。课程组按照大纲的指示,进行年度教学计划的科学制订。教师也可一同进行备课,以全国竞赛出题为中心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竞赛能力的提高。

在短期集训课的学习完成后,对参训学生进行再次选拔。此时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十分强烈,选拔竞争也十分激烈。数模指导组教师需仔细考量选拔的结果,一同进行各小组学生论文的评审,善于发现创新型学生,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待各个参赛学生,最终选出享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资格的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的组合进行优化。

3.赛前再选拔以及模拟训练阶段。高校在8月下半月进行赛题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要求遵循全国赛的标准,频率为5天一轮。指导教师此时需要在指导工作中投入大量心血与实践,做好学生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学生根据全国赛的标准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审阅和点评。各小组可选出一名代表作点评,讨论汇报工作,由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此时学生的讨论将十分激烈,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结果也将逐渐浮现,数学建模理论也逐渐实现提升。

二、数学建模竞赛开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分析

1.大学生参赛积极性高,参赛成绩较为理想。通过以上方法,大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参与十分积极,成绩越来越理想,创新能力也得到阶段性提高。近些年,大学生参赛人数持续上涨,上涨幅度甚至将近20%,学生的参赛成绩也达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挑战杯活动中的参与也同样热情高涨。这些学生凭借数学建模竞赛,实现了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2.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数学建模训练的作用下,大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量观念,能够对事物数量及其变化进行敏锐观察。并且,数学的严谨推导可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思路更加清晰,可以轻松地应对各项事务,使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数学理论能够付诸实践,从而使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十分有益,并且能使学生其他素质得到提高,如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等。高校应积极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此途径中得到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发,郝继升,马燕.在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0-43. 

[2]李宝萍.数学建模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