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机械一体化论文范文

机械一体化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械一体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机械一体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煤炭机械机电一体化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它使机械、电子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煤矿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方便安装拆除、便于维护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微电脑)控制装置(系统)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已很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煤矿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提升机和采煤机,提升机的PLC系统,采煤机的变频控制系统和PLC系统操作等,煤矿机械的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故障报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煤矿机械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煤矿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维护也将更加专业化。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口及国产煤矿机械数量的逐年增加,如何用好,管好这些价格昂贵的煤矿机械,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率,是煤矿机电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帮助煤矿机械使用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对煤矿机械中的电气与电子控制装置的功能、类别及特性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下面我就这些做一下介绍与浅述。

煤矿生产中,煤矿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生产;也直接影响到煤矿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的安全运行。而煤矿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的好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从而影响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已成为煤矿现代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煤矿现代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煤矿机电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电脑)控制系统在煤矿机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维护这些设备的煤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煤矿职工的培训工作和对煤矿设备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生产施工要求煤矿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皮实耐用且维修简单、生产效率高且节能降耗,自动化程度高且操作简单,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工人劳动强度低,操作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在线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故障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时间。为适应煤矿机械对性能的要求,仅仅依靠机械和液压技术的已显得力不从心。电子(微电脑)控制技术的发展就成了煤矿机械的必要选择。机电一体化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将其引入到煤矿机械中,必将会给煤矿机械带来了新的技术变革,使其各种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是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外机械上得到应用。8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兴起,推动了机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微型计算机及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及其在机械上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煤矿机电产品的性能,使煤矿机械进入了一个飞跃的发展时期。以微电脑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系统在国外机械上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在我国也是发展的方向,已成为机械高性能的体现。目前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1、在线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煤矿机械的电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在线运行状态监控,出现故障能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从而改善操作员的工作条件,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如采煤机上变频器就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多种在线监控和故障自诊,还有煤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使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节电量就为30%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3、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煤矿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例如,冀中能源黄沙矿2009年投入使用的一整套薄煤综采设备,由我国北京天地玛坷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德国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PM31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就是微电脑控制,只要在支架操作控制器上输入程序,支架使会自动连续动作,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工作面无人操作。超级秘书网

4、其他应用

第2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科学技术是现代工作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它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数种不同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合,是保证现代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在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上而研发构建而成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在机电一体化原理的指导下,将不同的机械和电子设备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电子控制机械,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行的电子机械系统。而且,这种系统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的机械中,实现了煤矿企业采煤、转载以及运输作业工作效率的综合提高,为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推动煤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1、实现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煤矿机械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煤矿机械的运行效率,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首先,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煤矿机械运行状态监控的智能化。比如,在机械运行过程中,系统可以对电动机和传动系统等的运行状态进行智能监控,一旦发生运行故障,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确定故障发生位置,发出警示提示工作人员。其次,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运行自动化,提升煤矿企业生产效率。比如,应用机电一体化对采煤机进行控制,就可以实现采煤机的自动运行,提升采煤机的采煤速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2、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如此一来,煤矿企业就可以大大缩减机械运行管理工作人员,降低煤矿企业机械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机械运行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必再亲力亲为,每样工作都需要亲自进行管理方能够解决问题,保证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控制程序实现机械管理的远程控制,甚至是无人智能化控制。并且,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还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出现,在传统的机械管理工作中,一旦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是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在管理工作中就经常会出现工作失误甚至是工作错误问题,保证不了煤矿企业机械的正常运行,影响煤矿企业生产效率。而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三、煤矿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分析

1、提高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是煤矿企业生产工作体系组成中最重要的一个王淑文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4300环节。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能否稳定、高效运行不仅关系到企业生效效率的高低,还直接关系到包括企业机械运行安全以及工人施工安全等在内的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引起足够重视,提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工作效率,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我国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机电一体化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的主要应用表现在与X190系统的运用,该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智能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2、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煤矿企业的生产主要靠采煤机来实现,因此,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对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的理论被提出来之后,首先研究的对象就是在采煤机中应用,所以相对于其他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而言,采煤机中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发展的是最为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应用的最大体现就在于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相对于传统采煤机而言,电牵引采煤机不仅能够实现采煤机的自动化和半智能化,还能够提供更加强大的牵引力,保证采煤机能够在各种复杂煤层中进行采煤工作。并且,电牵引采煤机运行的稳定性也比传统采煤机稳定性强,耐磨损度高,还具有自动检测功能,可以通过定期自动检测对采煤机的状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故障,可以发出警报并准确指出故障位置,提示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修。

3、提高煤矿企业煤炭装载运输工作效率想要综合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率,除了要提升煤矿企业采煤作业的工作效率,还需要提升煤矿企业采煤工作完成后,煤矿装载运输作业的工作效率,可以说,生产、装载运输作业,就是整个煤矿企业生产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装载工作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可以实现装载运输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解放人类劳动力,提升科学发展力,进而提高装载运输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第3篇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性的特点。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促使机电一体化飞速发展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

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各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互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提出的必然发展需求,导致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智能化。人工智作为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力,在问世之初就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智能化”的主要描述对象是机器设备的行为,这是各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一个必然结果,即结合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新思想,使机器本身如同人类一样具有逻辑、判断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从而更好的控制发展进程,实现目标。

(2)微型化。微型化主要指的是物体的体积方面,泛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体积之小,其尺单位一般用毫米,甚至是微米、纳米。微型化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体现在: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将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尤其是精细化的行业和部门,如:医疗、军事、信息等多个方面。

(3)绿色化。社会的持续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改变,在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要同时浮现。在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前提的社会环境下,绿色产品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绿色产品必需满足符合环境保护及人类健康这两大硬性指标,这主要体现在其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使用以及使用后期的销毁的几大方面。而作为机电一体化这一特殊的对象,其绿色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以及使用后期的销毁的两大大方面,即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污染生态自然环境,同时能够回收利用。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模块化。在现实社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具有标准的、统一接口的一体化产品需要具备两大方面的因素:第一、一体化产品的各种类具有明确的技术标准,第二,生产机电一体化电子产品的厂家能够严格按照各种类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且所生产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过关。但是,现实社会中这两方面的因素不能够达到生产标准化、统一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但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本身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5)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纳入到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这种进程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研制出的机电一体化新产品满足社会需求且质量保证,畅销全球将不是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被引进工程机械这一领域后,其应用领域及范围非常广泛,这主要源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所产生的以下几大方面作用:

3.1监督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这一技术被引入到工程机械领域之后,在该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电子一体化产品的各种功能如智能化,其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多种多样,其中监督与控制作用是在该领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之一。监督和控制主要是利用了机电一体化的半智能化特点,对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及故障的出现进行自动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第一、电子监控,第二、自动报警、第三、故障自诊。

3.2节能降耗

没有将机电一体化引入至工程机械领域时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机械领域,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功能与功能之间无一定的相关性、联系性,呈现相互杜历的态势,这就致使各功能之间不能进行有机的协调统一,从而致使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生产资源浪费相对比较严重。

3.3提高作业精度

产品的作业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对于工程所具有的各种效益必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在简单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样如此。一般情况下,机床加工的不良产品的成因主要是人的因素,即人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经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引用,很大一方面是借助电子系统的精密控制系统,从而,不仅实现了其自动化、智能化,而且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失误和偏差,从而提高工程机械工作的精密程度,确保产品质量。

3.4降低劳动强度

目前,工程机械施工操作过程中呈现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这一特点,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后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促使在施工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强大得到大大降低,同时能够在同时间段内完成各种不同工作,促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4结语

第4篇

1)提高性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技术和数字显示在控制平面,再通过按钮完成相应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适当的简化了操作的复杂度,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在机电一体化的现实过程中通过电子实现智能化指挥。2)方便对机械调式和养护。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科以对机械工程实现合理控制,在不对配件进行修改的前提下,只要输入相应的程序,就可以依据工程特点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化。针对原有的储备功能提前安装多种体系,满足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同时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上可以对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合理应用,自动监测出工程机械中出现的故障,并利用科学的措施对故障进行合理的处理,保证了机电一体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变得更加合理[3]。3)提高设备安全性。机电一体化产品集修复、监控、报警等功能与一体,与传统机械设备相比,机电一体化设备获得了明显提升,这使得机电一体化设备如果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可以自己对自身中存在的故障进行修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安全性。4)增加了使用范围。传统机械产品过于单一,而机电一体化产品则改变了这一现况。机械一体化产品使成长技术变得更加多样,从而增加了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机械设备使用范围的增加对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措施

1)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对机械一体化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安装自动报警系统和故障诊治系统,从而对工程机械中的液压系统、传统系统等装置实施实时监控。工程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监控系统出现了异常状况,系统将会自动寻找发生故障的设备,并对故障地点进行确认,同时会在第一时间内发出警报,使工作人员意识到故障的发生。可见,在机械制造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利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有效的降低工程机械设备出现损坏的可能,有效的缩短了维修时间,延长了机械寿命,从而提高了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2)控制柴机。通过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控制油门系统,将升温控制系统和电子调速器安装在柴油机上,可以有效提高在柴油机控制上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安全性。3)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传统的工程机械不仅耗能高,而且生产率低。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应用后,耗能高,生产率低等现象得到了巨大改观。例如,例如在传统工程机械中液压机在能量上的利用率不足30%,而且生产率很低,而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机械制造行业中后,在液压挖掘机中安装电子监控系统。系统安装后,通过测试可以发现,设备在能源消耗上变得更少,同时生产率也获得了有效的提高,也可将电子调速器安装在柴油机上,柴油机则可通过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作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对柴油机在能源上的消耗进行合理控制,提高采油机的工作效率。4)机电一体化应用中的基础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中涉及到许多基础技术,这里面对以下三点基础技术进行重点介绍:①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合理的将人、生产管理以及控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在原料、设计、生产、出货整个过程的全局控制。从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制造已经初步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但“自动化孤岛”管理很难适应现在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需求,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要逐渐实现资源共享,对生产过程要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满足生产需求。②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控制室内中的设备、仪表之间的数字式之间的通信。传统的信号传输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产需要,因此应当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对其进行合理取代,能够实现对现场的仪表实现同更高级的控制系统之间进行双向传送。③交流传动,在机械制造中传动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交流调速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为交流传动技术与直流传动相比有着许多优点,因此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时间的推移,直流传统将会被交流传统所取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矢量控制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直流调速水平也正逐渐的被交流调速超越。

3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数字化。机械制造业微控制器的发展为机电产品向数字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机电一体化向数字化发展铺平了道路,机电一体化软件产品在实现数字化必须要具有可靠性、易操作、自我诊断等多方面的优秀能力。数字化操作将会机电设备显示远程操作及诊断和修复。2)网络化。局域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变成为了可能,在家庭中可以利用网将所有的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从而体验高技术带来的好处。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产品应该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3)智能化。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机电产品要想在使用中发挥出本身的优势就必须要具有思考能力,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且可以依据推理从而做出准确决策。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加入人机对话等。同时随着神经网络、小波理论技术的发展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

4结束语

第5篇

参考文献越多说明作者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查阅的文献资料就越多,这也说明了作者对论文的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46-47.

[2]许勇,邹慧君.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7):1196-1199.

[3]赵健飞.简述机电一体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EB/OL].http://qikan.com.cn/Article/dgzk/dgzk20123/dgzk201203162.html.

[4]王萌.浅谈机电一体化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83.

[5]杨国军,李玉平,种卫.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教育方向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8(12).

[6]周宏博.试论技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EB/OL].http://qikan.com.cn/Article/jint/jint201111/jint20111194.html.

[7]张贵琼.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信息化,2013(4).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三,林海波,章永华,等.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0-33.

[2]陈克勤.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规范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8):36.

[3]潘海生,王世斌等.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p143-147.

[4]孙卫青,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9.

[5]霍云庆.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6]殷际英.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龚仲华,杨红霞.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齐春晓.浅析传感器技术在盐化工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科研,2015,(11):174.

[2]李冰.浅谈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应用[J].消费电子,2013,(12):16.

[3]郑扬,谭胡心.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2015,(6):298.

[4]邹津婷.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16NO.01:p142-143.

第6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不单单涉及到了仪器仪表,电子机械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内容,还与教育、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内容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问题,必须做好横向联合,同时通过加强基础性生产的方式,以达到促进机电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目的。从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的角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感技术的应用:传感器作为信息传递的最主要媒介之一,能够利用传感器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同时还可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资料转换为反馈控制信号。因此,传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需要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并深化发展。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提高传感技术对信号处理,信号放大,信号检测,参数调整,以及参数显示等内容的精确性,促进其抗干扰能力,精确性,以及灵敏性的提升,以支持自修正以及自诊断功能的实现;第二,接口技术的应用:接口技术主要是指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机械设备内部相关构成部分与模块的连接关系。根据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的一般特点来看,接口技术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电-机械接口,电气-气动接口,液压接口。电气-电子接口等;第三,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在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升级必须依赖于信息处理设备实现,对微机装置的应用更是非常重要的。在石油化工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实践中,为了使机械硬件的动作响应速度更加理想,就需要发挥信息处理部门对信息的高速处理功能,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抗干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尝试以人机接口为基础,通过图像或声音载体实现智能化转型。

2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措施分析

当前,石油机械工程所涉及到的行业领域是非常多元且复杂的,无论是在海洋环境还是在陆地环境下,无论是地面工作区域还是地下工作区域,无论是精密性仪器还是大型机械设备,都需要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达到提高机械设备综合运行性能的目的。同时,石油机械工程建设运行中潜在着非常多的危险性因素,再加上能源消耗量较大,劳动效率较低,因此必须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对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以促进其整体运行水平的提升。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求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石油化工工程中对机械设备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的重要意义: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促进相关机械设备性能的改变,实现对组成系统的扩展,包括计算机,动力系统,驱动系统,执行机构,以及传感器这五个方面的。以达到优化设备整体运行效率的目的;第二,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动向进行及时了解与关注:石油化工领域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以分析业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趋势,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或成熟的经验;第三,需要做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石油化工工程而言,机械设备作业多需要在野外环境下开展。由于野外环境的变化性因素众多,再加上石油机械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此类机械往往精度要求较低。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深入分析并统计石油机械行业存在的薄弱之处以及优势所在,充分了解矛盾最为突出的产品,将其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最主要产品;第四,需要做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规划工作:以石油化工工程为立足点,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使机电部门,仪表部门,以及电子部门等协调一致发展。为了能够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选择普及率较高且成本较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作为切入点,从而分阶段分步骤的改造现有设备;第五,需要进一步强调石油化工工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结合已有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关键在于遵循试点推广的基本思路,紧紧扣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这一中心问题,以促进其经济效果的良性发挥。结合当前本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从长距离输油管线自动化管理,石油化工设备,钻井作业设备,转油站设备,泵站设备等角度入手,配合研究相应的程序控制方案,以促进其一体化技术的长效发展。

3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有机化学污染 防治 室内

一、前言

低沸点有机化合物总称为有机挥发物,这种挥发物弥漫在室内严重污染空气,对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还会致癌。而室内污染中有机挥发物是主要污染源,是有一些装修材料散发出来的。因此探究防治有机挥发物的一些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二、防治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对于一种污染而言,其防治工作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防治有机化学的污染自然也不是单一,而是涉及到污染源、传播途径等多种因素,本文就是所这条防治链进行探究。

1.防治有机化学污染源的问题

在防治室内的空气污染中,治理污染源是根本之法。因此就要深入了解污染源的散发机理及规律,需要通过实验与模拟研究散发特性。近些年以来对散发源的研究较多,但是一些问题依然急需解决,比如:

1.1研究散发机理,简化假设了许多建材散发,例如常物性、一维传质、均质材料等,但是事实上许多材料根本就不满足这些假设,而且预测散发物性的参数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1.2在测定散发的速率上,对误差分析还不严格,分析结果可信度较低。

1.3测定散发特性的参数中,所采用的传质模型和实况存在较大偏离。

1.4将小房间得到数据因公到实际的建筑中,可能会引发出较大问题,尤其对流传质的控制散发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各种建材的散发规律,开发出环保健康型的建材或者装修材料,大力发展快速检测的方法以及相应装置,通过这些手段改善室内控制污染,提升人们健康水平与工作效率。

2.研究有机化学污染的传播特性

如今研究化学污染的传播特性大都还是依赖数值模拟,采用空气中多弥散的污染物分子,来分析其传播特性进而满足对流传质的方程,但是这种模拟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极难确定边界条件,室内墙体与物品都能够和有机挥发物之间生成吸附作用,但是很难确定吸附作用大小。VOCs分子与空气中颗粒极易发生作用,但是其相互作用极难确定。

是许多环境下,浓度场不会对流场产生影响,可以多发展预测与模拟室内空气中的有机化学污染,并将这种方法作为相关人员防治的手段与科学依据。

3.净化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室内的有机化学污染极为严重,而且这种污染物的种类较多。

如今对于净化空气方面应用了许多新方法与新技术,但是综合起来考虑可以发现,依然还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3.1众多空控制空气污染方法中并没有完备的控制方案与能耗评价,大都在盲目应用通新风稀释污染或者空气净化方法。

3.2造成室内污染的状况,比如污染物的种类、散发的速率等,并没有进行明确调查,大都在盲目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实难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

3.3应用吸附剂处理室内的污染物时,缺乏了合理实际与运行管理污染物间和吸附剂的匹配,不但极难持续工作,还可能成为了污染源。

3.4极难定下净化的负荷,因此也就不容易选择合理空气净化方法。

3.5在可见光基础上研制出纳米光催化材料。

3.6如果应用负离子发生器,能够净化到什么效果,会不会给室内空气品质造成负面的影响。

如今很多室内都采用纳米材料研制出来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这种设备对有机挥发去降解同时,也会随之产生出有害副产物,比如O3,CO等。而且有一些应用了等离子体的空气净化技术,也会产生出一些有害副产物。

4.评价室内空气的品质问题

对于室内空气评价中,常常采用的一个概念为TVOC浓度,这种浓度就是各种有机会发物所有浓度之和,将这个总和浓度作为判据室内浓度的依据。事实上,各种有机化学污染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肯定不相同,由此可见如果不加区分就将总和作为依据显然不合理,应该依据造成污染对人影响程度进行加权,例如以有机挥发物所制定室内标准限量倒数当做权重,之后对化学污染加权求出污染总浓度,但是还需要大力研究寻找更合理做法。

主管评价室内的空气品质中,专家提出感知空气品质概念与研究方法,这种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但是这种模式涉及到的空气品质因素较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人感觉污染物并不一定敏感和准确,就极难实现主观评价。

三、结束语

对于室内污染来说有机化学的污染非常重要,而防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到多个领域,比如化学、公共卫生、材料、热物理以及微电子探测等各个领域。本文就对防治研究略谈了一些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各个领域同行共同关注,尽早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娟.某行政大楼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实例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24).

[2]李景广.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建筑科学,2010(04).

第8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化工管路当中的绝热工程设计做出全面的阐述以及具体详细的相关计算方法和步奏,在具体的物品材料选择时,例如管道以及设备保温和其他相关设备等,在选取的时候不仅需要注意实用性以及是否能够节能,而且对于同时所使用的材料的经济性,也应当进行全面认真的比较,从而更加有效的来选择所适用的材料设备,以期能够在后期的具体实践设计当中有着借鉴作用,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分析。

关键词:化工管路;绝热设计;问题;研究探讨

当今社会所有的化工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使得在生产当中所利用到的所有设备以及管道材料,能够有效的防止向周围的环境散发或者热量,从而在工程当中进行的整体绝热工程。在社会当中生存发展的化工企业以及石油和冶金部门,包括包括建材等诸多部门的设备和管道,都有所利用到绝热工程进行有效的隔热处理,然而这项具体工程在当今诸多相关企业中,不管是在生产当中还是在建设的整体过程当中已然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在化工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中,由于在具体的处理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物品材料,绝大部分都不是常温的存在,然而物品材料不管是在运输方面还是在储存方面都是需要确保其整体具有一定的具体温度。所以,在具体的工程当中材料管道以及相关设备的绝热在化工厂当中就显得更加的常见。与此同时,在化工厂当中所运用到的所有物品以及材料,在种类方面都是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在具体的性能方面也显得各异,那么在具体的运用中所需要的绝热要求,也必然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这样对于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特殊性质就更加的明显。

在管路绝热工程设计当中包含的管路以及设备的绝热,笔者经过分析认为可以按照它们具体的用途,可以有效的具体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其一,保温;其二,加热保护;其三保冷。下文便是笔者对此工程设计是做出的详细阐述。

一 绝热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方法

在化工设计当中,绝热工程的有效设计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之作用,其在整体系统当中主要涉及到保温材料的选择,而且针对保温的厚度也有着确定作用。通常情况,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考虑到保温的效果,那么在保温的厚度方面则是材料的厚度越厚,那么它所体现出来的保温效果就是越好,然而将保温材料的厚度进行了增加了,那么在投入的资金费用方面也就显得有所增加。所以,针对化工设计中的绝热工程设计我们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在采取的有效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经济厚度法。但是在利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其具体的计算又太过于复杂,针对部分参数在选取方面显得不是十分方便,所以在具体的应用当中则又受到诸多限制。在具体的工程当中,通常所使用到的方法都是采用经验法,可是在一些相对而言较为特殊的情况当中,例如材料的管径比较细小,还有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总体而言显得比较不理想,那么此时就存在一种临界厚度,在使用经验法的时候就显得具有一些局限性。那么在具体的处理过程当中,就需要进行具体作业的工作人员对于经验法所求得的详细结果,与具体的临界厚度进行一定性质的比较,如果两者之间的结果有着差异性,那么就需要工作人员或者设计者做出适当有效的修正,从而能够更好的做到理想当中的绝热效果。

二 绝热厚度具体计算,有效保证绝热效果

(1)绝热工程设计中绝热厚度具体计算

在实践当中绝热工程的具体设计中,工作人员主要关心的是所使用的绝热材料以及绝热的厚度问题。然而在整体工程设计当中。所使用的绝热材料都是根据其介质情况以及绝热的类型和所需要材料的价格,甚至还有材料在本地所体现出来的供应情况等诸多因素,需要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而加以明确确定。那么一旦将所需要的材料进行确定之后,就可以针对绝热厚度进行有效的计算分析,由于所使用的设备可以当作较大直径的管道处理。所以,在下本的分析论证当中,仅针对管道的绝热方面做出考虑进而做出相关计算。管路和周围具体环境的传热过成,其中包括绝热材料的传导传热以及材料的外表面辐射传热和外表面与周边附着的空气所形成的对流热,通常所使用的管材普遍都是金属材料,那么金属管材所体现出来的热阻就相对非常小,可以将其热阻进行忽略不计入计算公式当中。以下便是笔者针对绝热材料的传导传热速率的计算方程:

q1=2πλ(tf - to)/ ln(D1 / D0)?? (1)

外表面散热速率方程:

q2=a1πD1(tf - ta)????????(2)

稳定传热过程q1=q2=q,q即为单位管长热损失。

上二式中,t所代表的数值分别都是为介质、绝热层外表面、环境的温度,π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D0管道外径,D1为绝热层外径,a1为绝热层外表面与周围空气之间的总给热系数。

当绝热材料被选定时,π已知,上述方程组共包含7个变量,在绝热层厚度的设计计算中,一般给定的已知条件为:tf、t0、a1、D0,有三个未知量:q、D1、t0,而独立方程只有两个,属于无定解,必需再补充一个条件时才能满足方程求解的需要。对上述命题可指定外表温度ta,可对应求出D1及q,如防烫要求时取ta=60°C。

对于保温要求的计算一般有经验法、经济厚度法。经验法先选用绝热层表面温度,一般情况:tf -to =15℃~20℃【1】

由式(1)、(2)可得:

可用查图法【1】或试差法求得D1,保温厚度为:δ=D1-D0/2

济厚度指管道保温后,年热损失值与保温工程投资费的年分摊率之和为最小时的保温厚度。如外径≤1m时,可由下式计算【2】。

第9篇

关键词: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应用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世界上有实力的压实设备公司看好国内大市场,给国内同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在无锡建厂、美国卡特被勒公司在徐州建厂,3-5年内国外产品或独资公司生产的压实机械产品会占 30%以上,外资企业不仅引人硬件技术,还引进了软件技术和管理技术。众所周知,高科技带来高利润,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市场选择企业的根本。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1国外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1德国 BOMAG公司的自动压实控制系统

新型智能可变振幅的Variomatic振动压路机以两个相对旋转的偏心轴来振动压实轮,双轴布置使振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根据轮子在被压物料上振动加速度的变化,通过液压系统修正两轴之间的角度,用电子控制自动地完成从垂直到水平方向的无级变化,而装在轮上的加速度表则连续不断地反映物料硬度随压实进程的变化。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从加速度表上测得的数据被输送到压路机上的计算机里,并可存人软、硬盘中,计算机可将这些数据与预先存储在机内的数据(大量压路机在长期改进过程中累积起来的经验数据)相比较。当结果达到预定值时计算机发出指令,通过改变两根轴的相对角度来改变振动方向和有效振幅,对压实力进行优化,既简化司机操作又改善压实均匀度。

1.2适压 Superpaye超级路面的压买系统

根据 Superpaye超级路面技术规定要使用粗颗粒骨料和低含量沥青,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增强路面承载力,工艺要求为躲过“温度敏感区”而进行高温压实。 Hamm公司的IQ2系统不但记录和显示压实状况,还可自动调校振频、振幅和行驶速度,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压实效果。

1.3用电子技术实现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

在关键部位设置传感器对压路机上的发动机燃油。冷却、、充电系统及行走、振动。转向系统等的温度、压力、流量诸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借助看门狗电路和电脑监控分析进行异常报警;利用微电脑控制器对整机上的开关、继电器、电磁阀进行检测、诊断并分析出故障代码,维修人员利用监控器读取故障码,便于快速排除故障。

1.4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为界面的新功能开发

国外广泛利用该技术建立了自动驾驶作业系统;德国宝马公司推出自动滑转控制系统,压路机可爬68%的陡坡;通过操作显示灯、提示灯和电器开关互锁来防止误操作;通过操作座椅上的开关在压路机行驶过程中进行牵引与行驶液压回路的转换。

2国内压路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现状

国内压路机厂家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如湖南江麓机械厂开发的W1102DZ振动压路机具有自动驾驶作业系统,许多压路机也都设置了声光报警系统。尽管对关键参数实施了监控,而且控制方式独特、自成体系,安装维护简单直观,抗干扰能力强,但由于线束多,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复合控制难以实现,传感器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着监控信息量的加大,警报灯、仪表布置困难,其它自动控制的功能扩充困难。

3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

国产压路机存在着可靠性、耐用度差,监测手段落后的问题,作业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压实控制技术智能化程度低,操作舒适性差,当前筑路机械技术难点集中在控制与操纵系统的改进上。

我们可以通过引人具有良好控制性能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电液传感技术,从机械和液压两个方面来解决其控制问题。在传统的负荷传感和极限功率调节系统中引进电子传感元件和执行回路,使液压系统的调节品质和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即把系统的逻辑功能由电子装置承担;把能量转换、功率流切换和主系统过载保护(安全阀)由液压、气动装置承担;通过引人比例阀。PLC可编程控制和数据总线技术以及采用廉价而可靠的高速电磁阔而构成低成本的闭环控制系统;同时依靠电子元件反馈相应的参数值,建立完善的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分析功能。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4目前应抓的工作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要解决观念更新问题,过分强调低成本竞争会把企业带人死胡同。诚然机械产品元件越少其可靠性会越高,但这种可靠性丧失了产品的多功能开发。国外正是看到了故障的必然性才会借助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来防止故障、迅速发现并解决故障,同时也正是由于电子元件质优价廉,才使该项技术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

其次要合理利用该技术则离不了引进、吸收和开发。如英格索兰、卡特彼勒两公司选用配置瑞土专业电子仪器制造商Geodynamik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和控制系统,用于连续压实控制(CCC)的压实数据系统(CDS)以及用于处理CCC的PC软件程序。对于这些无力开发的技术要用有限的资金去引进,在消化和吸收之后国内科研部门应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利益共享。

成熟技术可以直接嫁接。目前国内全液压压路机广泛采用进日的发动机、行走和振动泵及马达。国内合资和独资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其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发动机转速、停车等自动控制,而广泛采用的液压泵(如美国萨奥90系列泵)本身配有转速、压力等传感器接口。免费论文,机电液一体化。。萨奥为德国宝马公司H型振动压路机配备的自动滑转控制系统,其爬坡能力高达68%。德国力土乐公司提供相应的可编程控制器,它不像大型矿用设备复杂且响应慢。这些都可以通过借船出海,作为协作配套厂家可直接利用该项技术。

5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日趋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和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和生存。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实施制造本地化及采购全球化战略,使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此企业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数控技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占领市场,让用户满意。

参考文献:

[1]《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焦生杰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01

[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舒志兵等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1-01

[3]《液压与气压传动》宋新萍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列•先进液压传动技术概论》李松晶阮健弓永军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03-01

第10篇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相互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后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1.2功能增加,精度大幅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构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得包馈控制水平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可减少误差,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

1.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智能化程度提高

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维修或自诊断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势向"软件化"和"智能化"。

1.4产品可靠性得到提高,使用寿命增长

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导致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加重,严格影响装置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融合了多种学科新技术,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产品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开发涉及到许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声学、机械工程学、电力电子学、电工学、系统工程学、光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例如人们很熟悉的静电复印机、彩色印像机等,就是一种由机、电、光、磁、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复合创新的新型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衍生出许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技术装备。

1.6产品系统性增强,各部分系统间协调性要求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缘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提高系统协调性。

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研究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经济型灵敏数控装置发展很快,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实用产品,不但适用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随主机配套出口。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工业机械都是如此,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光机电设备,在质量上也有重大突破,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发展趋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技术热点主要包括:

(1)激光技术

1)高单色性,利用激光高单色性作精密测量时,可极大地提高测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远距离传输光能和传输控制指令的能力,从而可以进行远距离激光通信、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导航以及遥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点附近可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可使照射点物体熔化或汽化,对各种各样材料和产品进行特种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频率单一、相位方向相同。适用于激光通信、全息照相、激光印刷以及光学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通过一些激光技术改变激光辐射的特性,应用范围更广。

(2)传感检测技术

1)激光准直,能够测量平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也可以做三维空间的基准测量。

2)激光测距,其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但受天然影响大。

3)光纤探测器,在目标很小,间隔受限或危险的环境中,最常选用的是光纤探测器。

其他还有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等加工技术。

(3)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计算机将复杂的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层,将热塑性塑料粉末或胶粘衬底片材纸张烧结,由点、线构造零件的面(层),然后逐层成型。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可使新产品及早投放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

(4)光能驱动技术

利用光致变形材料可制作光致动器和光机器人。现已研制成功一种光致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照在形状记忆合金上,反复地通、断使材料伸缩,再利用感温磁性体的温度特性,将材料末端吸附在衬底上。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缩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断便能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实验验证,该致动器能可在顶面步行。这种状态目标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能发现具有优异光作用特性的动态物质,则可使光能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3.结语

技术上的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创新技术的基础。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不同的层次和灵活的自由度。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入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生巨大变化。产品一旦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朱文坚.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制造工程,2001(12)

[2]梁进秋.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光机电信息,2000(8)

[3]宋云夺编译.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光机电信息,2003(12)

[4]左铁钏、施定源、陈铠.激光加工技术的优势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光杂志,1999(4)

[5]王家淳.激光焊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激光技术,2001(2)

第11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98-01

新世纪以来,信息化时代特征冲击着各个建设领域,对院校培养人才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1]我院是培养后勤及外场保障人才的军事院校,就《机械制图》课程而言,是全院大部分非外场保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充当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会看、会画后续专业课学习涉及到的专业装备图图样奠定基础。随着新时期军队院校转型改革的逐年深入,传统的制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将传统制图教学与计算机绘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一体化制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人才需求,决定了传统的手工图板绘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若单独开设一门计算机绘图课程,不仅受专业培养计划所限,而且不能保证学习的连续性与整体性。机械基础教研室从2006年开始探索进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1.一体化制图教学改革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启示是“不破则不立”,我国从90年代即提出“甩掉图板工程”,计算机绘图已成为机械类或其他工科、近工科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相对机械专业学生,非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如果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运用到非机械类专业学生制图教学改革中,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会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一体化制图教学改革是主动适应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

近年来军事院校各专业根据军事人才适应第一任职需求的思路,其专业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时有压缩的趋势,若分别开设两门课程,不仅不能适应专业需求,而且不能保证两门课程学习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3.一体化制图教学改革符合发挥课程桥梁作用、适应毕业设计及任职所需

在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学生需要在网上提交作业、撰写课程论文或进行课程设计、撰写实验报告,经常需要用计算机绘制图样;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及进行任职岗位的日常性工作,计算机绘图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考虑到AutoCAD与SolidWorks软件具有功能强大、人机界面友好、易于操作与上手等优良特性,将这两种软件引入到一体化制图教学中,其中AutoCAD侧重于平面图形的绘制,SolidWorks侧重于三维造型。[2][3]

图1表示了一体化制图教学的基本流程:[4]在讲完制图的基本知识与点线面的投影后,讲解AutoCAD的功能、界面、绘图环境设置、图层及窗口控制等基本操作及基础知识,为后续一体化制图教学铺平道路;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包括直线、矩形、圆、圆弧、椭圆、多边形等基本绘图元素的绘制方法,是运用该软件进行绘图操作的核心,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基本体三视图之后,即可以初步使用软件绘制基本体的三视图;AutoCAD基本操作命令放在切割体与相贯体三视图画法之后讲授,便于综合使用裁减、延伸、镜像、阵列等命令绘制较为复杂的平面图形;在讲授完组合体及表达方法后,就可以综合应用AutoCAD命令绘制较为复杂的一些图样,既巩固了制图知识,又对计算机绘图的操作进行了深入练习;轴测图是为直观表达机件采用的制图方法,利用轴测图基本原理,安排SolidWorks三维造型基础的讲解;零件图后讲解SolidWorks立体模型生成零件图的知识;装配图后讲解SolidWorks装配模型的建立及生成爆炸图。整个一体化制图教学的课时共计70课时,其中制图模块50课时,计算机绘图模块20课时。

图1一体化制图教学流程图

二、一体化制图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通过这种一体化教学改革,使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不再单独设置,而是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两个模块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相得益彰。课程学习完毕后,使学员不仅掌握了制图国家标准、投影法原理、各种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画法及读法等制图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一般图样和建立一般三维模型,还能激发学习兴趣,相互促进并帮助相应知识点的消化吸收,起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结 语

施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一体化教学改革两年以来,分别在3个专业共9个教学班进行了实践授课,教学效果得到了专业课教师、教学督导专家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司令部.信息化条件下后勤训练[M].北京:出版社,2008

第12篇

    【论文摘要摘要:先容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探究了国内外技术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向,指出了未来发展远景和一些重要技术热门。

    近些年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民用产业和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当今机械产业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向。

    1.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五个部分组成,相互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和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1.1 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纵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纵职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纵程序或节后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纵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纵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纵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1.2 功能增加,精度大幅进步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构设备、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采用使得包馈控制 水平进步,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可减少误差,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

    1.3 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智能化程度进步

    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维修或自诊断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通过改变程序,指令等软件内容而无需改动硬件部分就可变换产品的功能,使机械控制功能内容的确定和变化趋向向"软件化"和"智能化"。

    1.4 产品可靠性得到进步,使用寿命增长

    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导致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加重,严格影响装置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像集成化接近开关甚至无可动部件、无机械磨损。因此,装置的寿命进步,故障率降低,从而进步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 融合了多种学科新技术,衍生出很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产品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探究开发涉及到很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声学、机械工程学、电力电子学、电工学、系统工程学、光学、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例如人们很熟悉的静电复印机、彩色印像机等,就是一种由机、电、光、磁、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复合创新的新型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技术各自的上风结合起来,衍生出很多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技术装备。

    1.6 产品系统性增强,各部分系统间协调性要求进步

    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学科的边沿科学技术,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其各个组成部分在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中相互配合有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种技术扬长避短,进步系统协调性。

    2.探究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向

    2.1探究目前状况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急起直追,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明显的成效,数控产品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型灵敏数控装置发展很快,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实用产品,不但适用国内市场的需要,部分产品还随主机配套出口。国内的机械产品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C)和微电子技术控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从纺织机械、轴承加工设备、机床、注塑机到橡胶轮胎成型机、重型机械、轻产业机械都是如此,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光机电设备,在质量上也有重大突破,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2.2 发展趋向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技术热门主要包括摘要:

    (1)激光技术

    1)高单色性,利用激光高单色性作精密丈量时,可极大地进步丈量精度和量程。

    2)高方向性,因具有很远间隔传输光能和传输控制指令的能力,从而可以进行远间隔激光通讯、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导航以及远控。

    3)高亮度性,利用激光的高亮度特性,中等亮度激光束在焦点四周可产生几千到几万度的高温,可使照射点物体熔化或汽化,对各种各样材料和产品进行特种加工。

    4)相干性,由于激光速频率单一、相位方向相同。适用于激光通讯、全息照相、激光印刷以及光学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通过一些激光技术改变激光辐射的特性,应用范围更广。

    (2)传感检测技术

    1)激光准直,能够丈量平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也可以做三维空间的基准丈量。

    2)激光测距,其探测间隔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体积小,重量轻,但受自然影响大。

    3)光纤探测器,在目标很小,间隔受限或危险的环境中,最常选用的是光纤探测器。

    其他还有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等加工技术。

    (3)激光快速成型技术

    激光快速成型是利用计算机将复杂的三维物体转化为二维层,将热塑性塑料粉末或胶粘衬底片材纸张烧结,由点、线构造零件的面(层),然后逐层成型。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可使新产品及早投放市场,极大地进步了汽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竞争能力。

    (4)光能驱动技术

    利用光致变形材料可制作光致动器和光机器人。现已研制成功一种光致动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光照在外形记忆合金上,反复地通、断使材料伸缩,再利用感温磁性体的温度特性,将材料末端吸附在衬底上。利用材料本身的伸缩和端部的吸附特性,加上光的通断便能实现所要求的动作。实验验证,该致动器能可在顶面步行。这种状态目标处于低级阶段,假如能发现具有优异光功能特性的动态物质,则可使光能驱动技术广泛应用。

    3.结语

    技术上的改革和和之相配套的技术支持是创新技术的基础。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不同的层次和灵活的自由度。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进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生巨大变化。产品一旦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志,朱文坚.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制造工程,2001(12)

    [2 梁进秋. 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探究进展. 光机电信息,2000(8)

    [3 宋云夺编译. 光机电一体化业的未来. 光机电信息,2003(12)

    [4 左铁钏、施定源、陈铠. 激光加工技术的上风及在产业生产中的应用. 激光杂志,1999(4)

第13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其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光学技术实现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和系统化加工。机电一体化实现了加工技术、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的优化,对制造行业具有重大的贡献,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持之一。近几年随着机电一体化的逐渐发展,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的改造工作正在逐渐推广和普及。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效率和质量,对其实施改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机电一体化改造优势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逐渐推广和普及,人们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的改造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有支持也有反对的[1]。就该种现象及机电一体化改造进行优势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智能化优势。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会利用计算机控制软件,实现软件更新,在保障机电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操作。在改造的过程中利用智能化软件实现人操作和组合,具有自行判断、自行筛选等基本逻辑功能,从而实现人类自动控制危险因素的实际操作。因此,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机电一体化具有优化其智能化的作用。第二,个性化优势。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优势是传统机械加工基础改造的必然趋势[2]。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逐渐转变,企业和人们对事物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对机械加工的个性化需求。而机电一体化改造能够实现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加工。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其微控系统根据市场调研需求自主的对产品实施升级方案制定,以满足智能个性化产品优势。第三,高速化优势。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对机床的运转速度改造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利用微控系统实现机床主轴转速的提升,可以在传统机械加工机床转速的基础上提高2倍左右,明前的加快了加工的速度,为整个机床加工生产效益的优化奠定了基础[3]。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渐应用,纳米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更是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的机械加工。因此,机电一体化改造具有其高速化发展优势。第四,绿色环保优势。机电一体化改造不仅能够在技术、效率、性能等上实现传统机械加工机床优化,在其绿色环保上能够降低材料和燃料的使用,从而利用高新技术手段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绿色能源的创新和发展,以绿色能源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机床必将成为机械加工机床改造优化的主流趋势。

2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注意点

针对实践工作中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和内容,提出未来在传统机械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处理。第一,在改造稳定性上。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现有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由于传统的机械加工机床的加工一般采用的是焊接的方式,且材料的使用上一般是坚固的铸造件。经过改造之后需要将其改变为高性能和高精确度的结构。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从其铸造件的性能出发,注重改造的整体性,在不破坏设备本身结构的基础上,保障机械加工机床的整体稳定性。第二,在设备为维修操作山。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改造的过程中在其设备维修改造上为了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操作,也会对其维修性能实施改造,为改造后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机床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提供保障。因此,在其维修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维修周期和故障诊断性能实施计算机信息处理和逻辑程序编制,以保障设备维修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4]。第三,在技术运行改造上。在实施技术运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技术该噶发展方向速度对其进行改造,采用循序渐进的技术改造方案,从而保障实时提高设备自动化的效率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机械加工机床设备档次的基础上完成技术运行改造。尤其注意的是不能采用激进的方式进行技术运行改造,这样容易形成技术壁垒和技术脱档。第四,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改造上。针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造是在设备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其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从精度、专业、生产三方面完成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进,这样才能够保障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在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机电一体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第五,在改造成本上。针对改造成本实施成本控制也是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可以采用分环节成本控制和材料成本控制的方式实现改造成本控制,在保障改造效率的前提下节约改造经费,降低企业成本,从未有效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机床的市场竞争力。

3总结

通过本文中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优势分析们能够看出,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是未来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我国在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改造稳定性、设备维修操作、技术运行、工作效率和质量、改造成本等方面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智能化、高效率、高质量、高性能的改造,以促进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作者:李杰 单位:秦皇岛优益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任敬卫.关于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探析[J].时代教育,2016,19(01):199.

[2]赵占军.浅析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J].通讯世界,2015,03(03):230-231.

第14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32

0 前言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其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光学技术实现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和系统化加工。机电一体化实现了加工技术、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的优化,对制造行业具有重大的贡献,也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持之一。近几年随着机电一体化的逐渐发展,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的改造工作正在逐渐推广和普及。为进一步提升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效率和质量,对其实施改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机电一体化改造优势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逐渐推广和普及,人们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的改造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有支持也有反对的[1]。就该种现象及机电一体化改造进行优势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种优势。

第一,智能化优势。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会利用计算机控制软件,实现软件更新,在保障机电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操作。在改造的过程中利用智能化软件实现人操作和组合,具有自行判断、自行筛选等基本逻辑功能,从而实现人类自动控制危险因素的实际操作。因此,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机电一体化具有优化其智能化的作用。

第二,个性化优势。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优势是传统机械加工基础改造的必然趋势[2]。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逐渐转变,企业和人们对事物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对机械加工的个性化需求。而机电一体化改造能够实现结合实际发展需求,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加工。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其微控系统根据市场调研需求自主的对产品实施升级方案制定,以满足智能个性化产品优势。

第三,高速化优势。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对机床的运转速度改造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利用微控系统实现机床主轴转速的提升,可以在传统机械加工机床转速的基础上提高2倍左右,明前的加快了加工的速度,为整个机床加工生产效益的优化奠定了基础[3]。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渐应用,纳米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更是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的机械加工。因此,机电一体化改造具有其高速化发展优势。

第四,绿色环保优势。机电一体化改造不仅能够在技术、效率、性能等上现传统机械加工机床优化,在其绿色环保上能够降低材料和燃料的使用,从而利用高新技术手段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绿色能源的创新和发展,以绿色能源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机床必将成为机械加工机床改造优化的主流趋势。

2 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注意点

针对实践工作中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和内容,提出未来在传统机械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处理。

第一,在改造稳定性上。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在现有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由于传统的机械加工机床的加工一般采用的是焊接的方式,且材料的使用上一般是坚固的铸造件。经过改造之后需要将其改变为高性能和高精确度的结构。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从其铸造件的性能出发,注重改造的整体性,在不破坏设备本身结构的基础上,保障机械加工机床的整体稳定性。

第二,在设备为维修操作山。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实施改造的过程中在其设备维修改造上为了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操作,也会对其维修性能实施改造,为改造后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机床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提供保障。因此,在其维修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维修周期和故障诊断性能实施计算机信息处理和逻辑程序编制,以保障设备维修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4]。

第三,在技术运行改造上。在实施技术运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技术该噶发展方向速度对其进行改造,采用循序渐进的技术改造方案,从而保障实时提高设备自动化的效率和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机械加工机床设备档次的基础上完成技术运行改造。尤其注意的是不能采用激进的方式进行技术运行改造,这样容易形成技术壁垒和技术脱档。

第四,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改造上。针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造是在设备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在其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从精度、专业、生产三方面完成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进,这样才能够保障传统机械加工机床在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机电一体化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第五,在改造成本上。针对改造成本实施成本控制也是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可以采用分环节成本控制和材料成本控制的方式实现改造成本控制,在保障改造效率的前提下节约改造经费,降低企业成本,从未有效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机床的市场竞争力。

3 总结

通过本文中对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优势分析们能够看出,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是未来我国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我国在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改造稳定性、设备维修操作、技术运行、工作效率和质量、改造成本等方面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智能化、高效率、高质量、高性能的改造,以促进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整体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敬卫.关于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的探析[J].时代教育,2016,19(01):199.

[2]赵占军.浅析传统机械加工机床机电一体化改造[J].通讯世界,2015,03(03):230-231.

[3]李锐通.针对传统机械设备加工机电一体化改造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04):144.

第15篇

关键词:PLC 光机电一体化 物料输送结构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009-01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是根据自动化工业生产现场而设计的集存储、加工、装配与输送等结构为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块,该实训平台模拟真实的工业现场,采用西门子PLC控制,通过设定变频器与伺服驱动器动作参数,进行自动化操作,最终实现了工业现场的仿真教学。学生通过实训,能够了解工业现场的自动化控制,同时,在无法到达工业现场或大大降低实训成本的情况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编程思想以及控制理念。

1 物料输送结构的组成

物料抓取输送结构主要由抓取机械手装置、输送单元、机械手升降装置、PLC控制模块和接线端口以及按钮指示灯等部件组成。其中输送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抓取机械手装置如图2所示。其功能为:驱动机械手装置准确定位到相关单元的物料台上,在其对应的物料台上抓取工件,最后把工件输送到指定地方后放下。

2 物料输送结构的PLC控制

2.1 物料输送结构控制要求

物料输送结构单站运行的目标是测试设备输送工件的功能。要求另外几个工作单元先正常工作。而且在物料推出装置的物料台上放好了工件。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抓取机械手从物料推出装置物料台抓取工件。抓取动作完成后,步进电机驱动抓取机械手向物料加工单元移动,移动速度大于等于3m/s;机械手移动到物料加工站料台的正前方后,把工件放到加工站物料台上。动作完成1秒后,抓取机械手装置执行抓取工件的操作。抓取的顺序与物料推出站抓取工件的顺序相同。抓取动作完成后,步进电机驱动机械手装置移动到物料装配单元料台的正前方。然后把工件放到物料装配单元的物料台上。放下工件动作完成 1 秒后,抓取机械手装置执行抓取物料装配站工件的操作。执行完动作1秒之后,再把工件移动到物料分拣单元。

2.2 PLC的输入输出点分配及系统接线

物料输送单元所需的输入和输出点较多。其中,输入信号主要包含按钮与指示灯模块中的开关与按钮等主令信号,检测气缸和物料的传感器信号等:输出信号包含输出到机械手装置中各电磁阀的控制信号和输出到伺服电机驱动器的脉冲和方向信号。基于需要输出驱动伺服和步进电机的高速脉冲,实训平台上的PLC采用晶体管输出型。因此选用西门子S7-200CPU226型PLC,共24点输入,16点输出。

2.3 物料输送结构PLC控制流程图

物料输送控制是按照一定动作流程实现的,因此在程序编写中采用顺序控制法来完成,其步进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

3 结语

光机电一体化实训平台物料输送结构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无论是机械结构还是控制系统都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高度的柔性和灵活性。该实训装置已成功地使用于本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用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徐沛.自动生产线应用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