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士论文范文

护士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士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士论文

第1篇

本文作者:彭玉娜工作单位: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手术中心

(1)临床实践,即腹腔镜手术配合。腹腔镜专科护士利用其在手术配合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护理研究,腹腔镜专科护士着重解决和研究腹腔镜手术配合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3)护理教学,腹腔镜专科护士对新人科即进修实习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一对一的专科带教。(4)护理会诊,腹腔镜专科护士协助工作伙伴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不同专科之间的相互交流。(5)护理管理及变革,腹腔镜专科护士在推动护理新模式、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制定护理规章制度、计划和标准、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长任总指导,高年资的护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任组长,负责制定本组专科护士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同时进行考核效果评价。工作五年的护师是手术的中坚力量,采取分阶段专科培训。低年资的护士是新生力量,在抓好基础培训的前提下再进行专科培训。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专科组的护士能做到(l)掌握腔镜的理论和专科手术的配合技能。(2)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消毒方法,能排除故障。(3.)掌握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4)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6)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论文撰写能力。培训内容由专科护士组长讲授腔镜护士的基本要求、职责,介绍各种腔镜器械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及故障排除方法,常见腔镜手术所需的器械,工作流程及手术配合,术后仪器设备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特殊感染器械的处理,个人防护措施,电外科技术的注意事项。另外聘请有关专家讲解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护患沟通知识。采取理论讲课和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如多媒体演示、情景教学、一对一带教、小讲座,护理查房等方法。多媒体教学:将一些常规操作如腔镜的手术:配合步骤、器械清洗流程,术中仪器器械之间连接等以规范化操作技能制作成配音录像,让学员反复模仿。情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模拟训练相结合,上课时让护士扮演角色,如让专科护士扮演巡回护士和患者,演示从术前访视、术中查对、麻醉配合、安置,物品清点及供应,仪器的连接、启动、病情观察。术后整理,通过模拟手术情景中手术者的站立方法,各护士相互模仿操作,以正确而快捷方式传递给不同方位的医生。一对一教学:由专科组长根据已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带教,以手术配合为中心围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整理进进行解。在专科组长的直接指导下,参与临床手术配合,指导老师担任副手角色由专科护士具体操作,老师给予协助指导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先从简单手术开始,将流程概念引进教学和培训,按要求配合流程图完成各项操作,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配合同类专科手术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熟练程度。小讲座:每月一次大型专题讲座,请相关科室医生对专业手术的最新发展和动态进行授课,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新引进腔镜器械及仪器讲授有关配合保养知识。护理查房:护士长交班前进行晨间提问,主要是应急预案,由专科护士回答,专科组长补充。也可结合个案进行讨论,组织护理查房,激发护士参与的积极性。科外培训:有计划选派优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使她们能了解本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理论。考核培训结束由护长和专科组长负责考核。理论用笔试口试形式进行,操作实践能力考核采取(1)选取一病例抽查手术的配合情况。包括术前准备、环境准备、麻醉配合、手术摆放、手术步骤及配合、术后整理等。(2)实物操作演示,仪器的连接、清洗、保养、维护、故障排除以考核实际工作能力。(3)情景模拟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的配合,以考核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病历分析,小讲课显示沟通能力、教学指导能力。(5)通过问卷调查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工作能力,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否胜任专科护士的资格。

导航装置介人、机器人辅助,手术更精细,更普及,培养一支不但具有熟练的手术配合技能,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从术前准备到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对下级护士进行指导帮助,而且能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能熟练操作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保养、维护的腔镜专科护士已成为共识。专科护士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培训,及时接受新专科知识,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得到提升。不断提高腹腔镜专科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更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外科医生的满意度,更好的培养出高度专业和一专多能的腹腔镜专科护士,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2篇

1.1方法

1.1.1建立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初稿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绩效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组成专家组论证。专家组6人,包括护理部主任2名、总护士长1名、护士长3名。专家组中位年龄44岁,其中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并结合职务分析进行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的筛选以及指标内涵、考核方法、评价分值和权重的确定,制订“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1.2初稿的修改向护理管理专家和护士长就初步形成的“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广泛征求意见,从不同角度对考核体系进行评议和修改。护理管理专家和护士长认为该考核体系较全面,涵盖了护士长工作和考评的各个方面;但也对一些文字表述模糊不清的地方提出了意见。基于各位护理专家和护士长的了意见,对文字表述不清的地方进行修改和调整。

1.1.3考核体系的试点选取3个科室的护士长连续3个月进行试点考核。试点科室为某三级甲等医院某分院的3个科室,考核者为该分院的总护士长。选择该考核科室和考核者的原因为该分院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分院,总护士长对护士长的管理和指导涉及护士长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确保考核全面、真实。每月召开考核反馈会,了解考核者和被考核护士长的意见,对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进行修改和调整。试点过程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提出某些指标的具体考核和计算方法还需进一步细化。同时,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均提出在考核前应进行考核培训,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均能明确考核的具体要求和方法,避免在实际考核中因理解不同、标准不一致而造成人为偏差。针对试点情况,对环节质量、持续改进率、执行力等指标的具体考核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细化,使其更具操作性。经过修改,建立了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1.4考核指标的实测阶段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所有护士长进行考核。首先,对该院的9名片护士长、总护士长及全院护士长进行考核培训,统一考评方法和标准,分别对70名护士长的当月工作进行考核测评。I-1任务绩效的三级指标考核方法主要为关键事件法、现场观察法、现场抽问等;I-2关系绩效主要测评护士长的领导行为,按360度考核方法[9-10],测评者包括总护士长、科室主任、医生、护士,测评内容包含德行垂范、领导魅力、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等4个维度[11];I-3适应绩效的三级指标为论文及科研,按年度护士长的论文科研情况进行评分。所有三级指标均以百分制评分,再按权重计算得分。所有数据均为定量数据。

1.1.5考核指标的全面实施阶段于2013年1-12月,按本考核体系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面实施护士长考核1年。

1.2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项目分析包括考核体系的难度分析和区分度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和t检验法)[12]。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信度检验本指标体系三级指标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6,3个一级指标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5、0.779、0.704。

2.2效度检验

2.2.1内容效度请6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本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比(contentvalidityrate,CVR)[13]为0.86。

2.2.2结构效度对一级指标和任务绩效二级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3个一级指标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2.318%,特征值为1.419,因子负荷估计值见表2;任务绩效二级指标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2.724%,特征值为1.395,因子负荷估计值见表3。

2.3项目分析结果

实测护士长绩效考核平均得分为(89.5±4.40)分,最高95.6分,最低83.3分。

2.3.1项目难度分析指标的难度指数用P表示,难度指数越大,指标的难度越小。本考核体系三级指标的难度指数为0.07~0.99,所有指标难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87。总体的难度指数较适宜,护士长基本能够做到。难度最大的指标依次为科研0.07、论文0.24、持续改进0.77、环节质量0.77。3个一级指标的难度指数分别为任务绩效0.94、关系绩效0.94、适应绩效0.17。

2.3.2区分度分析本研究先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区分度分析,本考核体系三级指标的区分度指数为0.203~0.836。区分度指数较大的指标依次为业务讲课、护士评价、科室绩效考核、持续改进,区分度指数小于0.3的指标为论文、科研。另采用t检验法计算区分度,采用极端分组法对比高分组和低分组每个三级指标的差异,除论文和科研2个指标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全面实施护士长绩效考核的效果从表4可见,本绩效考核体系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应用1年后,该院的护士长绩效考核得分、年度护理质量平均分、护士长执行力及护士满意度等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评价

3.1.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三级指标的Cronbachα系数和3个一级指标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6以上。一般认为,在实证研究中,Cron-bachα系数达到0.6即可。因此,认为本套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本考核体系的内容效度CVR得分为0.86,表明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本考核体系的一级指标、任务绩效二级指标均具有较好的解释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套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1.2难度适宜付亚和等[14]认为,考核指标难度过高或过低均不能最大地发挥员工的潜能,适宜的难度才能使员工取得更好的绩效。本考核体系所有指标难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87,总体的难度指数较适宜,护士长基本能够做到。难度较大的一级指标是适应绩效,其中科研0.07、论文0.24,表明科研、论文2项适应绩效对护士长而言是最难的考核指标,也是医院在绩效考核上进行引导的重点。目前,护士长注重日常工作,而科研、论文较薄弱,作为三级甲等医院,这是护士长需提升的重点项目。另外,三级指标中持续改进(0.77)和环节质量(0.77)也低于整体考核的难度指数,表明对护士长而言,持续改进和环节质量相对较难。目前,护士长虽接受了一些管理知识的培训[15],但未经过系统的质量管理的培训,在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如何进行持续改进和环节质量控制方面仍显不足,这也是今后医院对护士长进行培训和工作指导的重点。

3.1.3区分度良好各三级指标(除论文、科研外)的区分度指数均在0.3以上,表明本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大部分指标均能将护士长考核内容的优劣程度区别开来。t检验也证实了大部分指标(除论文、科研)高分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论文、科研2个指标区分度低的原因主要为许多护士长这两项得分为0,尤其是科研方面。因此,计算这2个指标的区分度本身意义不大。但这2个指标作为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的考核又是不可缺少的[16]。经专家组讨论,这2个指标仍予以保留。所以,从总体上看,本指标的整体区分度较好。其中区分度指数较大的几项指标依次为业务讲课、护士评价、科室绩效考核、持续改进,说明越优秀的护士长这几个指标的得分越高,它们是鉴别护士长绩效高低的关键指标,这与专家组的预期一致。

3.2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应用优势

3.2.1以客观评价为主、强调指标的量化本绩效考核指标除关系绩效指标为主观评价指标外,其余均为客观评价指标,力求最大程度地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1]。本考核体系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且均为量化指标。付亚和等[14]认为,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即使一些定性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借助相关的数学工具进行量化,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精确。本指标体系按百分制评价每个指标,即使是关系绩效等定性指标也按百分制量化,不分级评定,避免传统考核等次划分过于简单,不容易发挥考核的区分作用[1]。

3.2.2考核方法及考核频率灵活多样考核方法包括关键事件法(建立关键事件清单进行日常的书面记录,如执行力、参会纪律等)、量表考核法(如关系绩效的测评)、现场观察法、现场抽问等。本绩效考核指标大部分为月考核指标,部分为季度指标、年度指标和日常不定期考核指标,从考核频率上保证绩效考核的常态化。

3.2.3考核主体的多元化采用360度评价[9-10],评价者包括总护士长、科室主任、医生、护士,避免了传统考核方式考核主体单一的弊端。从本次实证研究的数据亦可看出,护士对护士长的评价总体高于上级对护士长的评价,说明单个考核主体易使评价偏差大,多个考核主体使评价更加真实客观。

3.3考评结果的运用

对考评结果进行以下运用,并在考核前告知各护士长。

3.3.1每月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反馈让上级和护士长本人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况及需努力的方向,同时了解全院护士长的工作情况。

3.3.2考评结果与护士长的奖金、评先评优、职务任免、职称晋升挂钩每月考评结果达95分即可按1.0的考核系数发放奖金,每增加1分提高系数的1%,每降低1分减少系数的1%。该方法的目的在于从制度上允许护士长日常工作存在缺陷,但鼓励护士长追求卓越,避免护士长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扣钱”的误区。另外,评选优秀护士长、职务任命、职称晋升均以每月考核结果为依据。

3.3.3为护士长的培训、管理、个性化成长提供依据根据全院护士长的考核情况,科研、论文、持续改进和环节质量是护士长工作的薄弱环节,应加强以上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另外,根据每个护士长的考核结果,也可客观地了解该护士长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引导。

3.4全面实施护士长绩效考核的意义

3.4.1对护士长的评价更加全面、公正、透明,促进其工作的改进通过护士长考核,护士长及护理部均认为对护士长的工作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改变了以前对护士长工作评价模糊、片面的情况。使上级和护士长均对当月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指导护士长改进工作。全面实施护士长绩效考核1年后,护士长绩效考核、护士长执行力及护士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3.4.2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在护士长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最高,促使护士长重视护理质量的提升。通过全面实施护士长绩效考核1年后,全院年度护理质量平均分从92.1提升至94.7分。

3.4.3促进护士长对护士的绩效考核在进行护士长绩效考核前,该院各科室基本没有进行系统的护士绩效考核。通过护士长绩效考核,各科纷纷实施了护士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每月对护士进行全面考核,甚至是科内排名。

3.5开展护士长绩效考核的体会

3.5.1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护士长的意见在考核前及考核后均广泛征求护士长的意见,一方面力求考核更全面、合理,另一方面也试图减少被考核人员的抵触情绪。使考评工作既科学又具有操作性,确保考核工作能够常态化进行。

3.5.2先试点再全面推行一项考核指标无论在制定的时候再科学合理,在实际运用中也难免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通过试点,能将这些问题提前了解和处理。同时,通过试点,也能同步了解护士长的反应和意见,为全面推行提供保障。

3.5.3对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均要进行培训对被考核者的培训在于使她们充分了解考核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导她们的日常工作;对考核者的培训包括各指标的含义、具体的考核方法等。同时,还应对考核者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对其考核工作进行监督,避免考核中出现感情用事、上下应付致使绩效考核走形式、走过场。

3.5.4根据考核指标的难度和实测结果决定与奖金挂钩的系数如果按考核结果100分对应考核系数1.0,则会让护士长认为只要工作有缺陷就无法达到1.0的考核系数,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及对绩效考核的认同感。但具体的数值需经过考核指标的难度测算和实际结果来决定,既要体现考核得分与奖金回报的科学性,又要起到引导和激励护士长的目的。

第3篇

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操作欠规范、心中只有操作而忽视患者、护理程序应用不熟练、忽视对患者的指导、应急能力欠缺、整体观念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标准预防意识缺乏的问题。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护士毕业论文致谢信,欢迎阅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4篇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因素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如果保护措施不完善,经血液及接触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就增加。1.1.1传染性肝炎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2]。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以外科医生和护士居多,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有创操作中经皮肤暴露造成的血液感染。1.1.2艾滋病(AIDS)据报道,美国1981年~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3]。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论文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则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4]。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致癌。

1.2.2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护士体内,可造成护士白细胞下降,月经不调,脱发等症状。

1.3物理性危害因素①特殊科室护士(如放射科、手术室)少量多次接触X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致畸。②紫外线用于空气消毒对视网膜产生损害。

1.4心理性危害因素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轮流值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护士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可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致胃肠道疾病发生等。

2自我防护对策2.1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2.1.1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①护士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在医院内进行的所有操作都视为可感染性操作。②配备隔离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③在接触每名患者前后都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当预料到手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做到早期预防。

2.1.2艾滋病的防护①采用预防HBV感染的标准措施足以防止HIV的感染[5]。②预计血液、体液有喷溅至眼、口腔、其他黏膜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应戴护目镜和防渗透性口罩。③护理人员自身带有皮肤伤口、皮炎或黏膜完整性受损(如口腔溃疡)等,不应参加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治疗、护理、检查工作。④操作时不慎被污染的锐器损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出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冲洗;0.5%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口。按职业暴露后预防(PEP)的程序进行处理[4]。

第5篇

1.1曾有一位产妇说:“我在分娩时,自己很痛苦害怕,可两位助产实习护士说说笑笑,聊个没完,我怕她们不专心,误了我的事,说了她们几句,她们也很生气”。

1.2约12.5%的实习护士因为语言使用不当,惯用专业术语引起的,使患者困惑不解,产生交流障碍,甚至误解,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护士与病患的纠纷埋下隐患。

1.3由于现今我国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造成实习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健全,为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2护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从中反映出当今实习护士护理工作面临了许多的问题,也了解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2.1自身整体素质

2.1.1缺乏同情心,态度冷漠

同情心是人际沟通的基础,也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特别是在医院,实习护士良好的同情心对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2需要交流的相关信息量过少

患者及家属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非常焦急,迫切想知道跟住院治疗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措施、预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姓名、业务水平等。

2.1.3不恰当的非语言交流

除了语言交流,护患之间还存在包括仪表、神态、手势、护理操作等非语言的交流。

2.1.4缺少责任心

病人来到医院,医护人员要对病人负责。好多护患纠纷是因为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2.1.5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

由于实习护士刚从学校出来,所以很少面对面的接触病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由于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影响护患关系。

2.2对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

2.2.1护理文书存在的法律问题

实习护士初次使用护理文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理解。护理记录是护理过程的证明,将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今天,客观上对护士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是衡量护理工作的标准,也是医生收集患者资料,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如:医护记录不一,护理字迹潦草,陈述不详细,护理记录内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以及延续性差。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一致,随意涂改,代签名,回顾性记录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这种现象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造成无力举证而败诉[2]。

2.2.2渎职的法律问题渎职

实习护士在工作时严重不负责任,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违法行为。如:不执行查对制度,导致患者给药途径不当,错换漏输液体。不执行巡视制度,氧气导管不通,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2.3侵权的法律问题

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力,学会换位思考。实习护士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技术水平低或工作不负责,忽视患者权益,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死亡的差错事故,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力的侵犯。同时,患者有权利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如:在未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就擅自进行医疗操作及某种检查,将构成侵犯知情同意权。假如广大医护人员对此还不引起警觉,其危害将大大增加。

2.2.4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护士以及实习期间的学生,许多医院目前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实习护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能尽到应尽的职责。不仅不能为病患服务,还使自己的技能不能得到提升。

2.2.5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甚至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以致在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产生医疗差错,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3改进措施

3.1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新护士年龄小而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宠着,而护理工作很大部分是照顾者角色,年轻的她们还存在着政治品德、业务素质不成熟、临时观念强等问题,对医院的工作性质、服务范围、规定要求及职责均不明确。因此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引导新护士热爱护理专业,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既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医院护理工作,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又有益于医院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

3.2提高护理服务理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护理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慎独自律意识,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提倡换位思考,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3]。对患者要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确保安全行护。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化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多使用礼貌性、尊重性、解释性的语言,亲和护患关系。其次,提高实习护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护士要改变护理只是打针、发药,病人不叫、护士不到的观念。让被动护理变为主动护理。不断加深对“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内涵的理解[4]。在工作中尤其要虚心向前辈学习,对他们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消化,在以后的工作之中继续发扬好的精神;同事还要注重老师的激励与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沟通、解决,满足学的需要。

3.3强化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护理人员知法、守法、按法律办事,是新时期应有的现代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请法律专业人员来院办讲座,把学到的法律知识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护理行为,对已出现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忠于未然,就能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学习,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记录属于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护理记录也将同病历一样,作为法庭证据加以采纳[5]。护理人员应从执法的高度,提高对护理记录的认识,对护理文件书写遇到的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

3.5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懂法,明法,遵法,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的各项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6履行告知义务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清楚既要接受医疗服务,又要接受在医疗服务中可能受到的伤害。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因此,护士应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力,也是护理自我保护的需要。

3.7加强考核制度

对于在医院实习的护士,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考核包括医疗法律法规、规范用语、护士仪表、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以及对生命体征的测量、吸氧、导尿、心肺复苏等有关工作规范综合成绩的评定。有利于提高实习护士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在工作中的竞争能力,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

第6篇

1.1设立岗位。

健康管理中心2012年选举设定科室专职带教人员,其中操作督导员、理论监督员各1名。

1.2评选方法。

要求:需工作满5年以上,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慎独精神。需勤奋好学,理论扎实、技术操作规范、动作精炼敏捷为选。

1.3培训方法。

按医院护理部年度计划,先组织各科室所选举设定的专职带教人员脱产培训4周,考核内容包括:操作考核11项、理论知识应知应会、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经过考核合格(操作技能90分,理论知识85分)后,才有资质担任教员资格,聘期为一年。

1.4岗位职责。

健康管理中心两名专职带教人员对28名护士进行专职带教,其中操作教员负责督导中心采血室护理人员(项目为静脉采血操作、晕血晕针应急处理等)及各体检仪器设备操作;理论监督员负责周业务学习、月读书笔记、年度考核三基理论知识。

1.5带教方法。

理论监督员制定每周下午实行30分钟复习三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观看论文护理杂志、“等级医院评审应知应会”的应急预案授课,(如现场骨折病人急救预案、心脏骤停抢救预案、晕血晕针应急处理等各常识)。采取讨论式、问题式和提问式,拓宽护士知识面,提升理论上的薄弱环节。每月底进行全科护士考核。加强护理应急处理能力的训练,对健康管理中心突发事件如晕针、紧张引起冒冷汗,抽搐、低血糖反应等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已确保了护理安全。操作督导员对本中心最常用护理操作(静脉采血操作、晕血晕针应急处理、简易呼吸器、中心供氧)等,先进行讲解日常盲目操作的错误,给予细节上指导,纠正。制定每季度2周进行操作培训(下午4点-5点半),严格考核标准制度,进行双人演练,通过设置一些与临床相似的情景操作表演,以此来引导她们共同探求,帮助提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O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D)的方式表示,每个组的平均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定量分析方面,用χ2试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专职带教模式后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果随带教的时间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专职带教模式后,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有较大的提升,P<0.001。

3讨论

第7篇

1.1调查对象

1.1.1筛选标准根据全院不同的科室,对临床护士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纳入标准:临床护理工作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病假、产假等长期不在岗的护士。

1.1.2岗位分级目前我院执行的是国家推荐的分层级护士岗位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N1~CNS五个级别,各级别岗位的资质要求。

1.1.3一般资料根据筛选标准,本研究共抽取我院350名不同岗位级别护士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1~54岁,平均(29.89±6.11)岁;护理工作年限1~36年,平均(9.21±8.13)年。从事护理工作年限阶段:1~10年197名,11~20年117名,21~30年31名,30年以上5名。按照岗位级别分为:189名N1级,71名N2级,52名N3级,34名N4级,4名CNS级。按职务分:护士长22名,总护士长1名,无职务327名。按职称分:护士148名,护师137名,主管护师61名,副主任护师4名。最高学历:硕士1名,本科309名,大专40名。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步骤查阅文献,确定Goldstein培训需求模型为本研究的基础。以Goldstein培训需求模型为基础,初拟可纳入《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条目,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咨询护理专家,最终确定《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咨询160位护理管理者,确定最终版的《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作为本研究组织分析的工具。利用《组织持续学习文化量表》作为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工具,调查护士学习意愿和能力以及护理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行组织分析。采用自制的《护士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咨询护理专家对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同时调查不同层级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的培训需求,进行个人分析。利用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比较分析护士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的差距。根据护士培训目标和需求为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该问卷包括三大框架:知识、技能、能力。知识框架下设“人文知识”“规章制度”“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技能框架下设“临床专业技能”“沟通技能”;能力框架下设“基本素质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每个维度下设置1~8个条目。在进行当前工作需求得分和个人发展需求得分的调查中,请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的评分按照“很不需要”:1分,“不需要”:2分,“不确定”:3分,“需要”:4分,“很需要”:5分的评分标准打分;在进行当前水平自我评价得分的调查中,请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的评分按照“不好”:1分,“不太好”:2分,“一般”:3分,“好”:4分,“很好”:5分的评分标准打分。

1.2.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与注意事项,调查对象以不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后,立即收回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5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与当前水平得分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的护士群体对其当前工作的需求得分达(200.59±4.70)分,对其个人发展的需求得分达(200.38±4.80)分,而其当前水平的得分仅为(172.04±23.52)分。

2.1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得分

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维度得分的比较中,除“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对当前工作培训需求中,“知识”“技能”“能力”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级别护士对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得分

不同级别护士对个人发展培训需求各维度和各框架得分也呈递增趋势。除“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其余维度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维度和框架的组间比较,结果亦类似于当前工作培训需求的维度和框架的组间比较。

2.3不同级别护士当前水平自我评价得分

通过组间比较,除了“药物知识”“仪器设备知识”“疾病知识”外,各级别护士当前水平各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和三大框架评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护士的业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级别的提升,业务水平逐渐提升。

3讨论

3.1护士群体的当前水平偏低,培训需求大

国内研究显示大多数临床护士认为开展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他们对培训的需求非常高。对于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新技能和新能力是必需的。无论是当前工作需要,还是个人发展需求,整个护士群体(N1~CNS级)对培训的需求都较大。

第8篇

(一)标准要求

1、着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工作状态。

2、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应急准备。

3、严格各项无菌操作并监督执行。

(二)工作程序

1、术前ld

(1)术前ld术前ld访视病人,了解手术情况,填写术前访视单,。

(2)擦净器械桌,备齐1台手术敷料及手术备用物品,注意查对失效期。

2、手术当日

(1)手术间准备工作:

〈1〉擦净手术间壁柜、器械桌及仪器表面上的尘土。如有腔镜,擦腔镜车的手术物品,检查手术用品是否齐全,消毒时间是否合格。将手术物品及备用物品放入手术器械车及壁柜内。

〈2〉摆放肾形桌上的物品,补充准备物品,危重病人准备急救。

〈3〉检查灯光并调整至相应位置。

〈4〉调节手术间温度至24℃。

〈5〉准备输液用物品,挂好液体。

〈6〉连接好电刀及吸引器,检查垫及手术床。

〈7〉准备好本手术所虚的一次性物品(手套、线束、刀片、空针、冲洗器、皮管、电刀套、引流管等)。

〈8〉将导尿物品放于托盘上。

(2)病人进入手术间:

协助巡回护士一起帮助病人脱衣上床。注意病人的安

全,遮盖、保护病人的隐私。

协助巡回护士为病人输液。

(3)刷手前准备:

〈1〉分别打开敷料主包的2层包布。

〈2〉打开主器械包布。

〈3〉打开手术衣包布,备好洗手护士所戴的手套。

〈4〉刷手。

(4)洗手护士刷手后: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2〉铺无菌手术台(摆正主包位置、打开回侧及对侧桌巾、检查指示剂是否合格、把敷料放于器械桌上角,铺1单层治疗巾于器械桌坐下角。)

〈3〉按程序整理器械桌物品,清点手术用器械、敷料,并认真与巡回护士进行登记核对。

〈4〉准备好皮肤消毒用物。

〈5〉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如吻合器的饿功能;牵开器等要检查螺丝;用电钻、气钻等应接上动力线,检查性能;检查基本器械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完整、无缺损;特殊不定型手术请医生查看器械并及时补充。

〈6〉按规定程序传递无菌单,递上吸引管及吸引头。

〈7〉按规定程序将器械备于托盘及手术台上。接好电刀,将电刀放于保护套内。

〈8〉再次清点纱垫、纱布,并登记于清点单上。

(5)手术开始

〈1〉精力集中,按手术步骤传递手术器械,做到配合积极主动。

〈2〉遇有紧急情况,能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

〈3〉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保持托盘上器械物品的井然有序、清洁整齐。器械用后及时将血迹擦净。

〈4〉怀疑已污染物要立即更换处理,他人指出不得反驳,无条件纠正。

〈5〉污染手术按规定操作配合。

〈6〉手术切下的大标本放于标本盒保存;小标本用纱布包裹并用组织钳夹好作为标志,放于弯盘内;放于酒杯内的标本如脑标本等用纱布盖上橡皮筋固定,以作为标志。

〈7〉术中培养管保存于器械桌左上角。

〈8〉术中纱布按规定使用和管理。手术开始后一律使用显影的纱布、纱垫,不允许裁剪纱布,特别应注意存放在伤口内的纱布要记清,并做好标识。

〈9〉术中如送标本做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不允许用纱布包裹标本,特殊情况须交班登记。

〈10〉术中增加清点数字的器械、纱布,要当即清点并核对登记。

〈11〉关闭手术切口,按清点程序认真清点并核对登记,同时请医生检查伤口。

〈12〉在整个手术进程中,要维护和监督手术区的无菌状态。

〈13〉手术交接班的要求如下(洗手护士如无特殊情况,术中不得进行交接班)。交接手术进行情况;准确清点数字并与洗手护士、接班护士及巡回护士3人共同查对;交接标本培养拭子留置情况;交接精密仪器的使用情况。

(6)术后

〈1〉再次清点纱布、纱垫等,在登记本上打勾。

〈2〉清点污敷料放于外用污衣袋内,器械放于外用车上层。台上所用刀片、缝针、针头等锐利物品放于封闭容器内。

〈3〉清理地面线头,收刷手间等处污手套及手术衣等。

〈4〉检查登记本并签字。

〈5〉如连台手术,处理第1台手术物品后,去无菌敷料室准备第2台手术所用器械及敷料,刷手上台。

(7)术后处理要求

〈1〉用后器械处理。器械清点核对后,交器械供应部前台护士检查核收;吸引头、扁桃体圈套器和官腔器械用官腔毛刷清洗及大量清水冲洗血迹后,放清洗屉内超洗;剪刀等锐利器械放在安全部位,以防压坏;支气管吻合器。肠道吻合器、电钻头等精细器械要打开清洗后放弯盘内再超洗;京戏器械如眼科、内耳、冠脉器械、显微器械及特殊器械等交器械室主管护士检查,清洗后上油,单独放置;器械核实准确后,在器械使用清单上签名,有丢失应立即查找;须更换的手术器械应通知器械室人员及时更换或术中由巡回护士当时更换。

〈2〉手术吸引器皮管,术中所用污手套等扔于红色医用垃圾袋内。医用垃圾袋不得随便丢弃。

〈3〉未用的干净敷料及物品放回指定地点。

第9篇

1.1存在问题

1.1.1分级护理医嘱的准确性肖小文[2]调查发现:一级、二级护理所占比例高,达43.2%、50.4%,比相关资料[3]高;一级护理符合率仅27.8%,二级护理符合率仅36.2%,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从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级护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级护理者占40.0%,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病情变化;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而且多数护士认为医生确定的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毕慧敏等[4]调查结果是52.55%,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护士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毕慧敏等[5]将医嘱护理分级和标准护理分级作比较,发现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王淑琴等[6,7]将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护理分级作比较,也得出同样结论。

1.1.2护士落实分级护理的随意性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使医嘱逐渐失去严肃性和应有的权威性[4,8];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确需按规定执行的护理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分级护理对部分病人只是一种形式[2,8]。

1.1.3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魏畅[9]调查发现,分级护理执行人员中有9.01%~58.57%是由分级护理服务体系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规定的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1.83%~41.68%是由超过最低资质标准人员执行的,这说明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1.2.1医学教育要求与分级护理制度不相符医疗与护理相辅相成,但在医学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级护理的相关内容,绝大多数医学生不甚了解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10]。王淑琴等[6]调查发现: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的人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由于临床医生对分级护理的知识了解有限,医生往往根据主观经验或以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造成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不规范[6,10]。

1.2.2医生认识上的偏差如有些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2];有些医生对新入院病人倾向于开出一级护理医嘱,以提醒护士注意[5];有些医生从经济考虑,认为把护理级别开高1个或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2];有些医生为自我保护,在病人病情变化时不及时更改护理级别[9]。这些原因也导致分级护理制度执行的不规范。

1.2.3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国家卫生部曾调查了全国210所医院,结果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3%[11]。有些护士认为人员缺编是分级护理不能落实的重要原因,而这种观点在学历、职称高者比例更高[4]。现有护士很难满足分级护理的需要。

2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

2.1由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护理学基础》及全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护理理论》都对分级护理的标准和要求作了详细的阐述,护士对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适用范围、护理内容极为熟悉,而且能熟练掌握操作规程[12],理论上说,护士是有能力下达分级护理的。

2.2由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20余年来,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13,14]。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据教育部统计,至2005年,我国已有4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博士教育,3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学硕士教育、133所学校

设了本科护理教育,近250所学校开设了护理高职教育,400余所学校开设了护理中职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学考试专科和本科段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加上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14]。

完善的教育体系使护士掌握了大量护理专业知识,在理论上,护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决策,对病人进行分级护理,组织安排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15]。

2.3由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我国已经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队伍不断壮大[12]。至2004年底,全国护士数量为130.78万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25.6%[13]。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5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应不低于30%[13]。

高学历护士的加入是医院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却存在着高低学历护士、不同等级护士同等使用的问题[16],这不仅大大挫伤高学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极易造成由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流失的现象;而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就是体现自身价值、展示护理工作独立性的一个尝试。

2.4由护理专业的自主性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专业自主性是指个人有权利自由的独立作业且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说明,负完全责任[17]。目前,尽管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护理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被社会乃至被医院的管理者所认可,护理工作仍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认为在医院是“以医养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决策权,护士没有权利参与真正的决策和决定[18],护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缚[19],工作满意度也受到影响。有研究[20]认为,对工作环境缺乏支配能力、参与机构决策机会过少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莱德森在他著名的《医疗职业:应用知识的社会学研究》(Freidson,1970)一书中认为:将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唯一标准在于“自主性的事实”,即一种对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状态,一个职业只有获得了对于决定从事其职业工作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权力的时候,才具有稳固的地位[21]。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由医生确定病人护理级别,护士被动执行的现象,如此下去护理专业自主性将如何体现?护士的专业知识将如何综合应用?

2.5从护理伦理角度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护理伦理是以医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为指导而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控制和调整着护理人员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支持维护、行动负责、互助合作、关怀照顾。

分级护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常常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伦理困境”,出现专业伦理与专业角色要求的冲突[22]:一方面在护理专业的伦理规范中,护士应该支持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权利,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另一方面,在专业角色上,护士应配合医嘱的执行。护理伦理学指出,护士对自己所做的行动负有责任,即行动负责,指在护理领域内有关护理决策由护士做出,可见护理业务范围内如分级护理的问题应由护士自己决策并采取措施[19]。2.6由学者观点看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可行性胡斌春等[8]通过了解香港地区部分医院的分级护理情况发现:香港地区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值得借鉴。肖小文等[2,4,5,19]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这样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23]。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疗与护理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两个专业。护理当然要根据医嘱进行,但不等于说护理工作没有相对独立性;护士与医生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因而在如何护理病人问题上,应该由护士做出决策,进行组织安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树立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19]。护理人员若能取得下达分级护理的权力,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必能提高,我国护理事业必将翻开进一步发展的新篇章。

论文关键词:护士护嘱病人分级护理可行性

论文摘要:阐述现行分级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医院护士发展现状、护理专业的自主性、护理伦理角度等分析由护士下达分级护理护嘱的可行性。

分级护理是按照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医生下达、护士依据医嘱实施[1],目前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引发了护士下达分级护理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7.

[2]肖小文

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63.

[4]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5]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6]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临床分级护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15-17.

[7]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8]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58.

[9]魏畅.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分级护理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军区进修学院,2005:32-33.

[10]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1]胡玲,欧阳山蓓.我国护理人员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1-33.

[12]杨俊兰,于洪.浅议护士处方权[J].包头医学,2006,30(3):38.

[13]杨英华.护理教育现状与反思[J].上海护理,2006,6(4):1-2.

[14]沈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8-9.

[15]郑洁,郜玉珍.浅淡现代医护关系中的护士角色[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2):143-144.

[16]郑丽芬,陶慧娟,诸永莲.不同学历护士的组织管理及专业自主性的研究[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10):1193-1194.

[17]苏丽智.最新护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49.

[18]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4-5.

[19]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20]张立红,韩英军,朱月珍,等.部队医院护理科研开展现状的调查[J].南方护理杂志,1997,4(1):36-37.

[21]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197-221.

第10篇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护士核心能力测量及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是从72个临床常用护理操作技能项目中抽取1项基础护理操作和4项专科护理操作进行考核。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项目,统一评分标准,并对考评教师进行考前培训,每名学生均由两名教师监考。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采取刘明以国际护士会2003年公布的“护士核心能力框架”为基础,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质性研究框架基础上编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为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两周间隔重测信度Pearson’SR为0.83[2]。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士核心能力7个维度得分比较,除在法律伦理实践维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6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3.1构建核心知识课程模块,提升护生专业知识水平护士核心能力培养,需要构建核心知识体系。应以临床为依托,结合社会、行业对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改革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模块的基本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观,同时通过人文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加强护生的人际沟通、教育咨询和领导能力培养。

3.2遵循能力本位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培养护生创新精神、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确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实现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目标,需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针对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它以课程为单元,以素质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运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采取案例分析、PBL、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情境模拟、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实践表明,观察组专业发展能力优于对照组。

第11篇

1.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护士应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对病人的心理、精神、环境、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和发展的人。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关心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1.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护理工作者要时刻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求,视病人如亲人。

2急诊护士素质的培养

2.1基本功和责任感是急诊工作的基础:

急诊工作突出表现就是“急”。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不失时机的对病人做出准确的估计,迅速作出初步症断,协助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置。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2.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急诊工作的关键:

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比较零散,而且许多操作都是护士一人执行,如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特殊处置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程序和规范。遇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明确重症记录的法律意义,防止医疗纠纷。

急症病人一般情况发生比较突然,甚至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客观、真实的记录病人就诊以来的一切变化及用药处置。重症记录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评估的动态记录。同时,也是护士实施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

2.4维护急诊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隐私。

急诊患者除疾病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服毒、自杀、意外伤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做好劝解工作。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为他们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尽量做好家属的工作,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2.5不断学习新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12篇

1.1规范化的岗前培训

1.1.1培训内容

所有新护士上岗前,要参加医院人事部门组织的总体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概况、医院文化、医德医风、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人员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院感相关知识等。护理部组织为期1~2周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1)理论部分: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护士条例》、护士礼仪规范、护理安全与差错及投诉的防范、护理核心制度、沟通交流技巧、护理病历书写等,以及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护患沟通技巧等。(2)操作部分:临床上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7项如注射术、六项无菌技术等,由专人讲解和演示,最后一天让她们一对一互为操作对象,亲身体会作为患者的感受。

1.1.2操作培训的方法和考核办法

有两种一种是“集中示范-科室培训-科室考核”,另一种采用“集中示范-集中培训-集中考核-末位淘汰轮转”的封闭式模式,在规定的时间、规定具体人员集中带教示范培训。培训结束后逐项考核,分必考项目及抽考项目,护士在全封闭的情况下集中训练,在短期内迅速掌握所培训内容,已有资料显示这种培训方式较集中培训-科室训练再集中考核效果明显,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踏入医院就培养护士养成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避免个别科室护士长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规范训练、懒散等不良习惯的污染,给新入院的护士造成消极的影响。

1.2临床护理理论技能的培训

1.2.1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

1.2.1.1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合格后进入临床培训第一阶段,此阶段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专科基础理论、常见病的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旨在培养护士尽快适应科室工作,掌握工作流程及患者基础护理常规,各班次工作职责等最基本内容。本阶段根据各文件精神、医院具体情况,安排不低于6个月的转科培训。

1.2.1.2培训方法

各科室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及培训目标,制定科室的具体培训计划及目标。发放“实训考核记录册”,量化完成实际任务并记录。同时要加强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护士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慎渎精神,牢固树立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护理理念,练就质量第一,精堪、精诚、精心的护理作风;发扬勤业、敬业、精业、乐业的护理精神,倡导人道、人文、仁爱的护理主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一切为患者服务,经过科室和护理部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完成一阶段实训量及一阶段实训量化要求数量后,进入第二阶段轮转。

1.2.2临床能力培养阶段

本阶段重点培养在老师指导下护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护士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及主持护理个案查房、对患者评估并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的能力。

1.2.2.1科室轮转

本阶段进行2~4个科室的轮转,时间为12~24个月,内、外、重症监护室、急诊为必转科室,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决定所在轮转科室时间。

1.2.2.2护士应急能力培训

培训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护理部统一印制《护理突发事件处理流程手册》及《各科室常见病突发应急处理流程》,下发科室作为培训内容,认真学习,熟练掌握。

1.2.2.3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阶段

通过床头交接班、护理查房、患者现场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等进行实地能力培训,培养低年资护士观察评估病情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效健康宣教能力及护理措施执行能力。

1.2.2.4专科培训阶段

护士经过前两阶段的轮转培训考核合格后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依据前两阶段的考核结果及护士自身的意愿,选择固定科室。本阶段主要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常规专科常见病及危重病的治疗和护理,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3先定科后轮转

护士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后,护理部根据护士意愿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所在科室,第一阶段在科室系统培训,第二、三阶段选择院内进修的形式,护理部统一安排完成一阶段培训结束考核合格的护士到规定轮转的科室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已有资料显示:让护士先定科使护士有归属感,可激发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表现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降低轮转时陌生、茫然的感觉。另外定科后再到其他科室进修学习,扩大知识面,把理论知识和专科临床实践结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带教老师的选拔

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的素质对护士的培训质量起重要作用,要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工作3年以上,工作业绩优秀,业务技术过硬,有责任心,有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热爱带教工作,愿意承担带教任务的护师担任。且引入一定的奖励机制,科室总体带教成绩作为护士长综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新护士入科后,护士长为其安排1名临床带教老师和一名全程导师,负责对新护士进行跟班带教,按计划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全程导师负责全科新护士的管理,协助带教老师完成带教工作,全程带教老师要求德高望重,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或护士长,主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新护士进行指导,培养其积极的职业态度。

2讨论

由于年轻护士的比例明显增多,如何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1各种培训

据文献[9]报道,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4%,其中工作2年以内是差错发生率最高的人群。文献[3]显示,培训后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占所发生不良事件的31.8%,较前明显下降,临床医生对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评价认可率为90.8%。

2.2护士职业态度

即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思想决定行动。如何培养护士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科室的核心--护士长要为科室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护士工作能力受科室团体文化的影响,强有力的团体文化影响个人行为投入。职业态度是护士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的决定因素。

2.3“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护理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年轻护士的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规范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专业成长的发展,促进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胜任临床工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久的开展。

2.4改革护士传统的“三基”训练方式方法

注重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引导年轻护士应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灵活的对症处理能力。

3结语

第13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第14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第15篇

【关键词】镇级医院;聘用护士;管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范畴的拓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上医疗体制改革,许多医院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使得一大批聘用护士进入医院护理队伍,并且正在从“补充力量”向“重要力量”发展。作为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力量,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质量的好坏和基层医院的建设,而护理质量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本文根据2004年中山市镇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表提供的资料,分析目前中山市镇级医院聘用护士的现状,寻找合理的管理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1聘用护士现状

1.1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大原因如下:(1)待遇低。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未做到同工同酬,聘用护士待遇低于正式护士。(2)工作压力大。医院减员时,先辞聘用护士,其工作压力大于正式护士。(3)聘用护士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医院未能帮她们办理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4)职称问题不能解决。

1.2学历低,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护理教育以中专为主,部分高学历护士不愿做聘用护士[2]等原因,导致医院聘用护士的学历偏低。中山市21所镇级医院619名聘用护士中,大专学历护士仅为2.8%,其余均为中专学历。再者聘用护士的来源不够理想,因为镇级医院的工作条件、环境相对大医院来说有一定差距,来镇级医院应聘的护士多为大医院求职落选后转来镇级医院的,综合素质不高。

1.3再教育和培训难医院招收聘用护士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护理人力不足,减少医疗服务成本,因而很少考虑聘用护士的在职教育问题,即使有些医院组织了在职教育,也都不规范,计划性不强,很少有医院将聘用护士送出去进修学习,聘用护士得不到深造学习的机会。

2对策

2.1制定规范严格的聘用标准,把住“入门”关聘用护士必须是国家正规卫校培养并持有毕业证者,必须有护士执业证书(新毕业护士可作为助理护士使用,限期在2年内获得执业证书)。通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合格者,进入临床科室试用3个月后,进行综合考核评分,择优录取,这样可保证聘用护士的素质,避免需要护士时临时招聘、无法选择的弊端。

2.3提高福利待遇,实行人事,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工资待遇,参照同年毕业护士工资标准为聘用护士套发工资,与在册护士一样发给奖金,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及时办理保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聘用护士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解决聘用护士的后顾之忧,稳定聘用护士队伍,减少聘用护士的流失;提高政治待遇,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保证聘用护士同在册护士一样享受法定节假日、婚、产假等,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另外将聘用护士纳入社会大循环,实践人事制度,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专业技术干部人事,签订《人事合同书》,对聘用护士人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办理人事关系及人事档案的调动传递手续,可报考全国专业技术职称和代办各类人事档案的调动传递手续,为其今后在社会上合理流动提供资料,使聘用护士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2.4提供人性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一个好的人际氛围是人才潜能得以最大发挥的先决条件。为聘用护士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和表面的形式,而是一种具体的本质和内容,要融入到我们每一个管理者的理念中,人性化服务要求从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转为主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人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潜力,时刻为聘用护士着想。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换位思维、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关爱,为聘用护士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及学习氛围,定期进行谈心、座谈交流,了解她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总之,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质量品质要求,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人的主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客观效益也越高。

2.5推行激励机制,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层次论,不仅要满足聘用护士的物质需要,还要分析她们的心理需要,尽可能满足她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聘用护士的学历教育、专业培养、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给予在册护士一样的待遇,对工作表现好、业务能力强的聘用护士可优先转为正式护士,鼓励她们参与科定管理与决策,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2.6重视聘用护士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高品质的服务来自高素质的护士,医院及护理部要鼓励聘用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在工作时间安排上,对参加后续学历教育的聘用护士,科室为她们同正式护士一样提供最大便利,鼓励她们参加学术活动,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对聘用护士中的业务能力突出者,作为科室业务骨干培养,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发挥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护理队伍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成翼娟,方进博,李继平.医院聘用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A):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