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药鉴定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药鉴定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考核模式;等级化;改革与实践;制药专业

一、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假设的提出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考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探索建立多样化、等级化的毕业考核模式,着重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考核过程中,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达标后,再以职业技能证书,应用型论文(设计),省市级以上竞赛奖、产品、发明等为发展通路,给予等级化毕业成绩。

根据毕业考核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达标后要考取一项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成绩为A,就达到了毕业要求。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自愿完成等级化的上层评价要求,并由学校在毕业证

各层考核内容的说明:

Ⅰ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将职业标准融入毕业考核标准中,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设计毕业综合实践技能考核的内容及评价方式,使毕业考核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体现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

Ⅱ职业技能证:本专业领域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

Ⅲ应用型论文(设计):应用型论文不能是综述,是本专业实际工作会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所想的思路及涉及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考评;应用型设计是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或制作出具体的实物作品以及小改造、小发明,具有实用性。

Ⅳ省市级以上竞赛奖:参加省市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获得的奖项。

Ⅴ产品、发明:产品是指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设计或制作出的实物被企业应用于生产实践;发明是指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的申请。

二、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前期可行性研究

1.高职毕业论文质量调查

参照罗永前等学生毕业论文情况调查指标,对河北省高职制药类专业2014级已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学生150人,进行毕业论文质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写作规范、论文类型、完成方式、完成所用时间,论文写作的意义及意愿。

表1 高职毕业论文初稿质量调查表

[调查内容\&人数\&占比\&调查内容\&人数\&占比\&写作规范\&掌握\&22\&14.7%\&论文类型\&综述型\&119\&79.3%\&基本了解\&81\&54%\&报告型\&15\&10%\&知道一点\&37\&24.6%\&应用型\&9\&6%\&不清楚\&10\&6.7%\&其他\&7\&4.7%\&独立完成\&24\&16%\&完成所用时间\&1个月以内\&105\&70%\&抄袭往届\&10\&6.7%\&1个月以上\&45\&30%\&完成方式\&下载原文稍做修改\&35\&23.3%\&是否愿意写作论文\&是\&22\&14.7%\&网上东拼西凑\&81\&54%\&否\&128\&85.3%\&]

根据表1所反映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规范只是基本了解,毕业论文以综述型为主,完成方式以网上东拼西凑为主,完成论文时间短,一蹴而就,并且不愿意写论文,需要老师再三督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高职学生低分录取,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大多数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调查

对河北省高职制药类专业的270名师生进行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可行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现有毕业考核模式的满意度,是否愿意尝试新的毕业考核模式,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设计是否合理,在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中自认为(或教师认为)能拿到的成绩。

根据表2所反映的情况,大部分师生对现在的毕业考核模式不满意,希望尝试新的毕业考核模式,认为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设计合理,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老师担心学生不求上进,全部只达到A级毕业,学生自己认为能拿到的成绩集中在AA级,并且其他级别分布理想,说明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的设计是可行的。

三、多样化、等级化毕业考核模式模拟试验

第2篇

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四大鉴定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开设性状、显微鉴定实训教学,其中性状鉴别实训主要对常用的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别,而对常见中药材的伪品、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等内容实训较少,在期末考试主要选取50种重点中药材的性状进行考核;而显微鉴定实训则选取不同器官的中药材粉末进行鉴定,每次课2学时,实训2味药材,占用了较多的课时。目前的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实训内容比较单一,即主要以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定实训两个项目为主开展相关的实训;②未开设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内容,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应有的提高,难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针对《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现状,有必要对药学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有针对性地根据工作岗位制定《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项目与内容。 

2中药鉴定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近年来,对我校药学系实习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了调查,实习单位包括制药企业、饮片公司、医院药剂科、连锁药店、药物研究所及药品检验所等多家药品生产、经营、新药研发及质检企业。调查结果表明,与《中药鉴定技术》密切相关的岗位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以中药饮片企业、医院药房及药店为代表的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常用中药材、饮片的性状特征为主,在采购与销售过程中,通过对常用中药学论文进行性状鉴别来判断中药的真伪与质量优劣,因此,对中药材的正品与伪品鉴别、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中药材的显微鉴定等技术的要求较低。②以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部、质量检测部,药物研究所以及药品检验所为代表的企业,其工作岗位以新药研发与药品检验为主,工作岗位要求能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并能熟练地对中药材、饮片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含水量、水分、灰分、挥发油、重金属、农药残留、薄层鉴别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等,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实习生到单位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能适应与熟悉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上述的岗位工作任务,在《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实训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与适宜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建议 

3.1性状鉴别实训教学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实训为《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训教学主要针对常用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实训。在性状鉴定实训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①精简中药材标本实训品种。性状鉴别主要对重点、常用且伪品较多、易混淆的中药材品种进行鉴别。而对实际应用较少的中药材品种,容易鉴别的中药材品种在实训过程中可采用删除或压缩实训课时;②增加中药材伪品鉴别品种。目前,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伪品数量较少,理论教学的伪品鉴别多采用《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中收载的品种,该图典收载的伪品种类多且均附有彩图。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宜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上新出现的伪品进行收集与鉴别,帮助学生了解中药伪品的现状并增强鉴别水平;③补充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知识要点。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是中药材在生产、加工与销售中评价商品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的要求,选取贵重、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品种,并结合药材市场上现有的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进行实训教学。 

3.2显微鉴定实训教学显微鉴定为中药鉴定的重要方法,但随着现代分析技术与鉴别手段的不断提高,显微鉴定的应用范围在改变,为了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应对显微鉴别实训项目进行改革[3]。显微鉴定项目应选取具有典型显微特征的中药材(如大黄、蒲黄等)、不同器官类型的中药材(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类中药材)进行实训,通过代表性的中药材显微鉴定,帮助学生熟悉显微鉴定的方法、掌握显微鉴定的基本技术,以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 

3.3综合性项目实训教学在综合性项目的实训内容上,可选取1~2味代表性中药材(如人参、丹参等),依照《中国药典》的中药材项下的要求,分组开展性状、鉴别、检查(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实训。通过综合性实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中国药典》的中药材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熟悉药典附录中的具体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尽管《中药鉴定技术》综合性实训项目的中药材品种较少,但通过综合实训,可以将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而不会出现知识衔接断档的现象。因此,开展综合性实训教学,有助于解决实训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结论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其它学科联系密切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环节是中药鉴定技术从理论教学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即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具体的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关于中药鉴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两种类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围绕不同工作任务要求掌握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通过实训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实训教学阶段了解与熟悉不同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要求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并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

第4篇

摘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用技能为教学目的,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药鉴定学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25-02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之一,其在中药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中药鉴定学的教学中,教师怎样教与学生如何学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成为中药鉴定师资团队思索与探讨的课题。

经过笔者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与提升学生兴趣、着力培养实用技能。

1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创新教学的关键

根据中药鉴定学特点,倡导教师在读书、集体备课、观课3个关键环节突破。

1.1读书 知识在更新,学科是交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备多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架构,教师读书是为了跟上课程的发展变化,读书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支撑。

1.2观课 带着学习的意识,收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在观课过程中以别人的优势对照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会使观课的效益最大化。同时,观课前可了解与授课相关的情况,如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勤奋程度等,也可以了解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这些基础,观课时可以有较好的切入角度、层面,也可以带着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探索进行观课。

1.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个发散思维、集中智慧、整合经验、共享资源的教研活动过程。集体备课能实现群体优势和个性特长的完美结合。

2改革中药鉴定教学

2.1改革教学内容 在“总论”中,将《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介绍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自己回答中药鉴定的目的、内容、应该怎样学等;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从总体上认知了中药鉴定学,知道了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熟悉与了解的;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各论”每一章的“概述”部分,因为中药鉴定是按药用部位来分类与分章编排的。在“概述”中,把各个部位的定义、各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及显微鉴别讲透,让学生掌握,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每个具体的药材举一反三,很轻松的学好。对于具体的每一种药,压缩甚至不讲其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传统内容,大量增加该药的研究进展及药理药效。同时,渗透现代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中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及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2.2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向式的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充分利用教具。对于这个学科来说,最好的教具莫过于样品药材本身了。所谓“千闻不如一见”,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将药材带到课堂,理论与实物同步,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特别明显。同时,学院的标本中心提供了正品、混伪品及部分药材的炮制品,有些药材甚至有原植物的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每二周组织学生到标本中心实习一次,这样,学生从原植物到药材、从混伪品到饮片都有了系统的学习,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第二,注意讲解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每一种药都是来源,产地,加工,气味,性状。每一种的性状都是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内容,学生难免感到厌烦。因此,对于《中药鉴定学》来说,讲解如何生动而充满趣味是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更加丰富的药学前沿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有的药材与章节,预先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讲授的经历,我们还可以提提问题,和学生一起温习以前的知识,这样不仅我们自己巩固了知识,也给学生压力促进他们强化知识,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同时,注重人文教育,在专业学习中与学生探讨人文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的药材识别竞赛。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药材识别活动,到最后在全班进行比赛,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特别有意义的活动。鉴定学的任课老师给积极识别药材的同学以鼓励及奖励。

2.3优化实验内容 创新实验教学中药鉴定实验一改过去传统的显微、理化内容,在几次基础的实验、熟悉地掌握了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等操作技能后,每次中药鉴定实验都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如组织《大黄的生药学鉴定》,要求学生从原植物、性状、显微、理化、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定,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要求有摘要、关键词、概述、方法与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每次实验课都要求学生认真实验,仔细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对于实验报告的批改,每次都极其用心,错误的描述,正确的描述都记录在案,以便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辅导。

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操作能力,还能迅速提高表述及科研能力。

第5篇

英文名称: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邮发代号:2-4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6篇

【关键词】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检测;光谱成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64-01

中药饮片是在中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配制剂的实际需要,对中药材进行一定的加工炮制而形成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中药材的质量也就决定了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而中药饮片的质量对临床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也起着决定性作用。但长期以来国缺乏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和控制等有效的法律法规。因此,中药饮片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对于保证中药疗效和广大人民安全使用中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论文对中药黄连片活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现将分析报道如下。

1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及过程分析

1.1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分析中药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1]。由于其主要活性成分多数具有荧光,所以采用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对黄连饮片进行检测。光谱成像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是传统的二维光学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2]。另外,这种技术还集中了光学、光电子学、电子学、信息处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光谱成像技术运用范围很广,可以进行图像采集、显示、处理和分析解释等[3]。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分布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光谱成像技术构建中药黄连饮片是我光谱成像指纹图谱,从而实现黄连饮片的活性成分空间分布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可靠、准确。检测结果可以为入药部位选择及饮片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1.2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过程分析在进行实际检测时要先调节系统接收端的高度,以保证达到最大的空间分辨率。然后根据药物的特点设置系统中的参数,主要包括光谱分辨率参数、范围参数和接收器曝光时间参数等,这些参数会根据不同的药品做不同的调整。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分布的检测时这些参数的范围是光谱分辨率参数5nm、范围参数480-680nm、接收器曝光时间参数800ms。接着将被检测物品放置到载物台上,要注意调整紫外光源和载物台的相对位置,使其均匀激发显示出若干个狭窄的光谱带。最后用计算机专用软件对检测所得到的数据图像进行处理。2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数据分析

中药黄连根部有皮层、木质部、髓部三个部位,这三个部位是可以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到的,但是看不到的是这三个部位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是不相同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特性的判别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用光谱成像技术分别在三个人工选取10×10像素的小区域内对这三个部位的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发现三个部位的光谱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4],其光谱曲线平均值如下图所示(图1)。木质部、髓部和韧皮部的峰形和峰位相似显示性较大,而峰面积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光谱图像的重构和分类处理,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药黄连各部分的活性成分的空间分布状况。统计三个部位中的像素所占面积的对比情况,结果显示,木质部、髓部、皮层各自占的总面积分别为30.3%、18.5%、51.5%。由此可以看出,中药黄连饮片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木质部中含量最高、其次是髓部、皮层中的含量最低[5]。3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讨论

论文对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了解中药黄连饮片中活性成分的分布,有效的对其药用部位进行质量评价。论文以中药黄连饮片为研究对象,结合中药鉴定学与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光谱成像分析技术对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对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的检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药黄连饮片不同组织结构中活性成分的分布差异性比较明显,而且这也直接决定着入药部位的如何选择,但目前中药入药部位的选择主要通过经验来判断的,这对药效的发挥及药品质量的控制都是非常不利的。论文运用荧光光谱成像分析技术对黄连饮片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分析黄连饮片不同组织部位的光谱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检品活性成分的空间分布。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图像分割,获得饮片各组织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这些数据都可以为入药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4结语

通过论文的研究发现黄连饮片根茎的不同部位中所含的活性成分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木质部中含量最高、皮层中的含量最低。同时,论文还可检测出不同部位像素所占的空间面积比例,有效的检测出活性成分具体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不仅有利于确定黄连饮片的主要药效成分,而且可以为其入药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参考文献

[1]赵静,庞其昌,马骥,等.中药黄连饮片活性成分分布的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1(6):1692-1697.

[2]李彩虹,周克元.黄连活性成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药,2010,21(2):466-470.

[3]Youn MJ,SO HS,Cho HJ,et al.Berberine a natural product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enhanced apoptosis through a mitochondria caspase mediated pathway in HeLa cell[J].Biol Pharm Bull,2011,31(5):789.

第7篇

以“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培育理念,依托国家唯一的中药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药基础基地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汇集优势平台资源,创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自主培育模式,组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举办本科生科研学术节、出版学生自主科研期刊。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学生主动性,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中药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创新人才,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关键词]

中药学;本科教育;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中药学本科生、第一个中药学硕士、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接纳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奠基现代中药高等教育。秉承全国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教授“品、质、性、效、用”系统中药思想,依托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科教平台,以国家唯一的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基础基地为主体,构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自主培育模式,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高实践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

1秉承“系统中药、医药结合、实践创新”理念[1],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理论

针对中药基础研究创新人才需求,依据学生个性特点,构建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为己任,具有中医药原创思维,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的融贯中西、德才兼备的中药学创新人才。“系统中药”思想是在凌一揆教授创造性提出“大中药”概念下,历经继承创新,逐步形成的完整理论。中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包含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中药基源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与毒理、中药化学等五个方面的系统知识。我校中药本科教育之初,就逐步开设了《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草药化学》(1987年改为《中药化学》)等主干课程,为建立中药本科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医药结合”:依据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学院秉承以中药效用为核心,在中药的研究为阐明中医理论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突显医药结合,将《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课程纳入专业基础中。“实践创新”:在强调“早实践,多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技术平台、实习实训基地”为一体的中药本科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和完善中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系统中药、医药结合、实践创新”理念贯穿于我校中药学本科生教育始终,亦成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自主培育模式构建的基石。

2以“中药基础基地项目”为支撑,奠定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基石

199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创办全国唯一的中药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学基地班)。2012年,学校将中药学基地班正式更名为“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旨在围绕“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中药学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全面掌握中药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为本科提前批次招生,每班30-60人次。班级实行“全程导师制”,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匹配,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即开始完成科研实践,确保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基础理化试验操作与创新研究融会贯通。2014年,由彭成副校长牵头药学院申报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中药基础基地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并获得资助,资助力度400万元,鼓励一线教学骨干,通过科研立项,全额用于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按照基金委的要求以及项目申报书、任务书的计划,学院对科研训练项目实行滚动资助,以学院的六大研究方向的正高职称且承担有部省级以上课题的教师科研项目为基础,第一期确立了23个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组,第二期确立11个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组,每个项目资助10万元,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及实践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3以各级优势平台为助推,推进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

学院推进以“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训练基础平台,搭建了“统一化、网络式、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理论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的互通,实验、技术与实习实训平台的互补。以“省部共建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训练创新平台,以“西南道地药材协同创新中心”为训练开放平台的建设工作,并成功获批教育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深化“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形成了基础强,规格高,功能全,设备新的“学生科研训练平台集群”,大力提升中药学本科学生科研训练质量与实效。学院同时整合资源,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打造以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创业计划大赛”、“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品牌活动为载体,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营造整体创新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科技产业园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园是以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主要特色,以“一园三区”功能布局为主体,重点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区、中医药企业孵化区和中医药产业区,形成研发、生产、健康服务、医药商贸的产业集群,打造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识经济圈。结合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全面负责大学生创业中心的管理工作,制定大学生创业中心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心受理大学生入园申请,统筹规划和落实创业中心的相关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创业人士等为学生创业公司提供管理、营销、技术、法律、财务、心理、工商、税务、信贷、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咨询和发展指导。

4以本科生自主提升为主体,深化科研创新及实践学术氛围

药学院以学院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包含组织机构、学术期刊、科研项目、学生活动的本科生自主科研实践能力提升模式。

4.1自主培育机构-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

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的需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本科学生直接参与科研的兴趣。为有志于从事科研学术工作的本科生提供一个参与科研、师生沟通、学术交流的平台,药学院筹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协会。协会由凌一揆中药学基地班学生为主体,聘请学科各方向专家作为学术指导专家。协会将作为自主培育模式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高年级学生及部分研究生为骨干,担任科研团队组建、科研期刊筹备、科研活动筹划等任务。

4.2自主培育期刊-《本草新悟》

中药学基础基地学生自主创办、编制的学生学术期刊《本草新悟》,距今已有三年的刊龄,累积发表了学院本科生科研论文500余篇,以学生学术交流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探索广袤药学天地,用创新思维打造全新学术平台,已成为本科学生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展示的有效阵地,在行业内兄弟院校中备受赞誉。《本草新悟》将作为自主培育模式的期刊载体,学生在学院指导下,自主投稿、自主编纂、自主运行。目前,期刊运作良好,并呈现出投稿低年级化、普及化的趋势。

4.3自主培育活动-科研学术节

科研学术节是药学院一年一度的学术类品牌活动。学生活动以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深受学生欢迎。科研学术节通过举办系列学术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率,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科研学术节包括“百草园”学生学术论坛,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管理者和企业家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讲座和报告,如王永炎院士、刘昌孝院士、胡之璧院士等知名专家,国家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杜晓曦、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处处长吴锐等管理者,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广州奇星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柏华等企业家,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到中医药和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相关政策法规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领域的现状,切实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双基”实验技能操作大赛,以“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全国药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为导向,设置笔试、试验操作两个环节,借此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为“全国药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大赛”选拔储备人才。除此之外,科研学术节还包括“慧眼时珍”中药鉴别知识大赛、学术论文撰写大赛等活动。

4.4自主培育提升-重大讲座及开放活动

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石,注重契合中药学发展前沿,在例行举办学术讲座之外,以学校举办国内重大学术会议为契机,组织本科生积极参与,拓宽科研思维与方法、了解本领域重大研究进展,提升学术创新能力。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系统中药,传承创新”品牌开放活动,以基地应届毕业生为主体,适当吸收全国优秀药学类学生,通过“名师讲堂”、“导师面对面”、“野外资源考察”等活动,将理论纳入实践,用实践深化理论,创新集中训练模式,提升集中科研训练实效。

4.5自主培育平台-学生开放式自主创新实体平台

学院构建学生开放式自主创新实体平台,根据系统中药学思想,创新平台包括公共理化实验单元,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研究单元、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单元,中药药性、药效研究单元,中药炮制制剂研究单元,共享分析仪器单元6大子平台,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该创新实验平台可自主进行药学系统科研探索与研究,能开展样品前处理,中药资源与鉴定研究,中药材有效部位提取、分离、纯化,制剂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常规药理实验等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可独立自主进行中药科学实验探索的实体空间。

5以创新奖励及学术论文为代表,产出本科生科研创新及实践成果

模式推进以来,本科生科研训练取得实效,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参加国家级比赛多次,获得十余项奖励,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前茅;发表SCI文章7篇,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充分展示本科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6讨论

6.1学生课堂教学与科研创新实践相结合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培育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夯实基本技能,学、药理、药植与鉴定、炮制与制剂等专业技能融汇贯通,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药学的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培育模式,主动参与学科中药理论及应用研究,中药药效和毒理研究,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开发研究,中药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研究、中药炮制和新制剂、新剂型研究、中药药事管理六个方向进行实践创新。

6.2学院主导科研训练与学生自主科研能力培育相结合

药学院有深厚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基础,中药学基础基地在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体系、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果,被教育部有关专家誉为中药学本科教育的“试验田、排头兵、辐射源”。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自主培育模式将成为学院主导科研训练的有益补充,以学院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主动性,全方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育实效。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

目的研究海南假韶子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乙醇提取富集和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制备海南假韶子叶子待测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结果经气相色谱分离出52个峰,共鉴定出了其中的51种化学成分,占总化学成分种类的98.08%。结论海南假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和醇类化合物。

【关键词】 海南假韶子 脂溶性可挥发部分 气相色谱-质谱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liposolubel and essential fraction from leaves of 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 H. S. Lo. Methodsthe analyzing sample was obtained by alcohol extraction and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the liposolubel and essential fraction of leaves was analyzed and determined by GC-MS. Results52 peaks were isol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 and 5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The amount of the identified compounds was account for 98.08%.Conclusion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re organic acid and alcohol compounds.

Key words: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 H. S. Lo; Liposoluble and essential fraction; GC-MS

海南地处祖国的南端,属于亚热带地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生长着大量的药用植物,其中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海南特有种药用植物,她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是南药的生产基地。全省可入药的植物有3 400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40%[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一方面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另一方面对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的普查和筛选,鼓励开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使中药材种植得到迅速发展。

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 H. S. Lo属于无患子科假韶子属植物[2],是海南特有的珍贵树种之一。本文主要报道了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海南假韶子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分离出52个峰,共鉴定其中的51种化合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它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各部位的药理学活性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特有种植物的保护提出新的理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本论文所研究的海南假韶子采自海南三亚,由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钟琼芯副教授鉴定为海南假韶子。

1.2 石油醚浸膏挥发部分的提取海南假韶子叶子经 95% 的乙醇浸泡 24 h,再用石油醚萃取乙醇浸膏得到石油醚浸膏,即脂溶性部分;该脂溶性部分用水蒸气蒸馏法连续提取10 h,馏出液再经乙醚萃取,低温减压旋蒸回收乙醚,得到有特殊香味的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65 mg,密封低温保存,样品供分析用。

1.3 GC-MS实验条件

1.3.1 气相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柱HP-FFAP( 30 m×0.25 mm,0.25 μm ),程序升温:从60℃开始,以4℃/min升到150℃,再以8℃/min升温到250℃,保留3 min,载气为He(99.99%),柱流量1.0 ml/min,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80∶1。

1.3.2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40~500 aum,进样量1.0 μl。

2 结果

GC-MS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海南假韶子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略)

经气相色谱分离出52个峰,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个峰进行相对百分含量的测定,利用计算机谱库检索鉴定出了其中的51种化合物;其鉴定出化合物序号、相对保留时间、相对百分含量、化合物名称、分子式和分子量列于表1中。根据GC-MS分析鉴定的结果,得知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有机酸类化合物,其含量为29.34%,有9种,占总种类的17.3%;其次是醇类与酚类化合物,其含量为26.61%,有15种,占总种类的28.8%;第三就是酯类化合物,其含量为13.54%,有7种,占总种类的13.5%。

3 讨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南假韶子叶子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化学成分。从GC-MS分析鉴定的结果看,海南假韶子叶子中可挥发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有机醇或酚和酯类化合物。依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为下一步研究该脂溶性可挥发部分的抗菌活性、抗细胞活性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使活性实验测定的目标更为明确;可发现这些特有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也为这些植物提供新的保护理念。

参考文献

[1] 谭业华,陈 珍,顾种宜,等.海南东北区中药资源及南药生产发展策略[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1):65.

第9篇

[关键词] 中药;鉴别;数码显微技术;黄芫花

[中图分类号] R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055-03

黄芫花为瑞香科植物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的干燥花蕾。该药辛、温,有小毒。泻下逐水,通便。用于水肿胀满,痰饮积聚,咳逆喘满,急、慢性传染性肝炎,精神分裂症,癫痫[1]。并用于人工引产[2]。2006年,该药遴选为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习用药材质量及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6031079)。2011年入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西省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研究”专项课题。为了修订《山西省中药材标准》,本院2011年主持了黄芫花质量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现将显微鉴别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Motic教师300万像素数码一体化显微镜系统(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酒精灯(江苏省泰兴市龙港玻璃仪器厂);载玻片、盖玻片(秦皇岛市秦宁玻璃有限公司);酒精(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批号:20081008);水合氯醛(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70828);丙三醇(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100818)等。

1.2 实验材料

本实验共收集10批样品,其中6批分别采自山西太原、清徐、运城、永济、霍州等地,4批分别购自安徽亳州、山西绛县等地。各批样品经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刘来正副教授鉴定,均符合《山西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黄芫花品种性状鉴别项下规定[3]。

1.3 制片方法

(1)用镊子撕取花被上下表皮,水装片。(2)分别将雌雄蕊、药材粉末用水合氯醛试液经酒精灯加热透化后稀甘油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测量[4-7]。

2 结果

2.1 花被的显微鉴别结果

花被下表皮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多边形等,长至15 μm,宽至10 μm。下表皮密布长短粗细不一的单细胞线状毛,长度至490 μm,直径至19 μm,壁厚至5 μm。线状毛体部平直或“S”形弯曲,先端渐尖、钝圆或偶有分叉,足部多收缩弯窄并做直角拐曲,且易与体部断离,断离后的脱落痕圆形、椭圆形。有的线状毛表面具不规则螺纹状裂隙。上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呈乳突状。见图1。

2.2 雄蕊的显微鉴别结果

雄蕊花药外表皮细胞多边形,长至45 μm。花药内壁细胞表面观类圆形,侧面观呈长条形,有不规则增厚。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6~27 μm,表面有细网状纹理,萌发孔多数,散在,不显著。见图2。

2.3 雌蕊的显微鉴别结果

雌蕊子房中上部密布单细胞线状毛,长度至490 μm,直径至19 μm,壁厚至5 μm。线状毛体部平直,先端渐尖,足部多收缩弯窄并做直角拐曲,且易与体部断离,断离后的脱落痕圆形、椭圆形。花柱短,由薄壁细胞组成。柱头球形,表面密布毛茸。基生胎座。见图3。

2.4 花粉的显微鉴别结果

粉末棕色或棕绿色。单细胞线状毛密布于花被碎片和子房碎片上,或分散存在,大多断裂,完整者长度至490 μm,直径至19 μm,壁厚至5 μm,体部平直或“S”形弯曲,先端渐尖、钝圆或偶有分叉,足部多收缩弯窄并做直角拐曲,有的线状毛表面具不规则螺纹状裂隙,有的内壁增厚形成各种花纹。见图4。花粉粒类球形,直径16~27 μm,外壁约3 μm,表面有细网状纹理,萌发孔多数,散在,不显著。见图5。被毛的花被碎片、花粉囊碎片易见,导管和管胞呈分支状存在于各种碎片中,直径至18 μm,见图6。

3 讨论

据文献记载,黄芫花在山西等地当芫花入药。近年来多用黄芫花治疗传染性肝炎、精神病,癫痫等病,尚用于引产,故应与芫花区别用药[8]。芫花线状毛具疣状突起,长度可达833 μm,黄芫花线状毛光滑,长度不足500 μm,可区分二者。

黄芫花入药部位为花蕾,显微研究发现,花各部分均不含气孔和栅栏组织,而叶片的下表皮分布有气孔,叶肉中的栅栏组织由多列短柱状细胞组成。叶脉纤维长度可达838 μm[9]。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38-4439.

[2] 康少文,于永芳,魏清波,等. 黄芫花中期引产有效成分的研究[J]. 承德医学院学报,1984,(1):5.

[3] 山西省卫生厅. 山西省中药材标准[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47.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18.

[5]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词典(下)[M].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43-2845.

[6] 鱼爱和,范武峰. 黄芫花乙醇液的毒性及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1999,(3):119.

[7] 徐国钧.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78-379.

[8] 董倩. 芫花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2010.

第10篇

中药显微图像是鉴别中药真伪品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用显微镜进行镜下观察,然而这种方式对于同一图像的科研鉴定、集体讨论、集中教学多有不便,写作论文经过反复的调试,我们把计算机程序软件(华硕ASUSLIVE3000)应用于中药显微鉴定图像上,并收到很好的观察效果。下面我们就什么是多媒体及本软件在实验当中的应用过程做一介绍。

l多媒体的概念和现状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它能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活动影像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多媒体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它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多个学科领域的进展,同时它将会更广泛更深人的迅速波及到各个领域,使各门学科依赖于多媒体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中医药学即是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肥沃土壤,医药学信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中医药方面的研究人员对多媒体及相关技术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中医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3u)教学不仅使学校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还可以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体验到计算机的应用,培养学生更科学的学习方式。

2中药显微图像的应用现状

目前中药显微图像主要是在教学中应用,经镜下鉴别后,再徒手绘制出来。集中教学主要是靠制做幻灯片,但是由于人的视觉误差,色彩误差,幻灯片由于它的亮度和投影面积、色彩等的限制镜下鉴别很难获得较为理想的演示效果。如何统一镜下标准,提高集体化教学效果?将中药显微图像移植到计算机上,也可以移植到计算机网络上,利用交互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探讨的。

3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显微图像的处理、显示和交互方式上。主要工作如下:

采用立式显微镜、计算机、常规视频输出的实物

展台和彩色喷墨打印机各一台,计算机要求具有640×480以上分辨率,真彩l6色VGA模式并具有视频采集的功能。在开始菜单中点击程序项,在随后出现的菜单中选取ASUSLIVE项,然后点击LIVE30000运行这个软件。软件运行后会出现一个控制面板和一个图形显示窗口。将连接好的实物展台对准已调节好的显微镜并调好实物展台的放大倍数,使实物展台将显微镜下观测到的图像转换成模拟信号,图形显示窗口中会出现清晰的显微图像。然后用视频采集卡将收集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码信号并在LIVE3000控制面板中点击“抓取模式”按钮进入抓取状态。其次点击“设置抓取画面之储存档名”按钮,设置存盘路径和文件名,最后点击“抓取单张静态画面”按钮,把图像抓取并保存了下来。这种方式在图像显示上即可以用投影仪直接在大屏幕上投影,也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后供教学、科研、集体讨论之用,更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随时查看,方便而快捷。

4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4.1LIVE3000软件兼容于微软的VideoForWindows标准规格,可以抓取352×24O大小的视频画面到系统中存储起来。有各种操作指示,所有操作均用鼠标进行。

4.2方便灵活的使用方式本软件有清晰、真实的显示能力,单击“显示/隐藏视频来源设置”按钮,可以设置视频画面显示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选项。

第11篇

关键词:药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1.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药品营销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ZCY263

R9-4;G712

药品经营与管理(旧版:药品营销)专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传统专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中药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培养具备药品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在中药相关企事业单位,生产部门或自主创业,适应中药材识别、鉴定、管理、营销、策划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医药贸易、中药材经营管理、营销技能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凝练培养目标,强化毕业要求

一是以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贯彻落实药品营销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营销、管理、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整体培养目标未改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二是课程结构由传统三元结构即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调整为3+1结构即通修课程模块、专业平台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教育类模块,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减少必修环节,必修课程学分由80学分缩减为40学分,增加能力、拓展环节,其中选修课程由18学分增加为38学分,实践及能力培养增加到40.5学分,学生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及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培养

一是专业骨干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中药学》、《药事管理》两门主干课程,加强学生对中药学、营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二是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实行课程模块化运行,使每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符合课程建设要求。三是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掌握药材识别、鉴定、分类、销售、管理等技巧,培B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不同学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实习前要有计划、实习中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实习后要有总结及评语,其中顶岗实习要有实习单位鉴定意见,通过实验、专业劳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三、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一是结合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本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人才。学院近年来先后与吉林大药房等20余家药品经营与销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建设过程中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二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授课或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前沿知识,掌握企业经营销售实际,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多年来合作与交流,学院累计向企业输送1000余名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形成“四结合、一保障”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方法、形成”四结合、一保障“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一是每年定期派遣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本领,加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经过教师培训与管理,药学经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比例达到62.5%左右,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资格80%以上。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三是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作业和小论文、现场销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研讨式教学,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由“点”到“线”到“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职业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科为依托职业技术与教学互动,及时地将职业技术引进实验教学,更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职业技术训练的新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职业技术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在一或二年级时就分配到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全面参与指导教师所在课题组的技能活动。导师指导学生围绕指导教师所在课题组的职业技术工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引导他们运用职业技术所必须的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去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跟踪学科前沿,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职业技术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职业技术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发展的运行规律,根据个性,从事不同的岗位,以岗代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制定科学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激发学生从事职业技术的热情

根据专业特点,每年定期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指定科学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营造职业技能训练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意识.设立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奖励基金,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职业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高等学校中加大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模式的研究,它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付梅莉,创新石油化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石油教育,2015(01)76-79

第12篇

【摘要】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以PCR反应为基础,其特点是快速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DNA需要量少、无需放射性分析,也不会污染等。该文简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以及其在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药材鉴别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及系统学研究、药材的道地性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药材鉴别 道地性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以其快速、准确、所提供的信息量大、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评价、目的基因定位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领域。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以PCR反应为基础,其特点是快速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DNA需要量少、无需放射性分析也不会污染等[1]。

1 RAPD技术的原理

RAPD (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是 1990 年美国杜邦公司科学家 J. G. K. Williams 和加利福尼亚生物研究所 J. Welsh 领导的两个小组几乎同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分子标记技术。Williams 称之为 RAPD,Welsh 称之为 AP-PCR(arbitrary primer PCR)。 其建立在 PCR 技术基础上,是以任意序列的寡核苷酸单链 ( 通常为10个碱基,AP-PCR 则为20~30个碱基) 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 DNA 进行随机扩增。RAPD 所用的一系列引物的 DNA 序列各不相同,但对于任一引物,它同基因组 DNA 序列有特定的结合位点。这些特定的结合位点在基因组某些区域内的分布如符合 PCR 扩增的反应条件,即在一定范围内模板 DNA 上有与引物互补的反相重复序列时,就可扩增出此范围的 DNA 片段。在不同物种基因组 DNA 中,这种反相重复序列的数目和间隔的长短不同,就可导致这些特定的结合位点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使 PCR 扩增产物增加、减少或发生分子量的变化。 通过对 PCR 产物的检测和比较,即可识别这些物种基因组 DNA 的多态片段。

2 RAPD技术的优缺点

2.1 RAPD技术的优点分子标记的种类很多,RAPD标记技术能够成为最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是因为与其它分子标记技术相比,有很多独特的优点[2]。

①不需DNA探针,设计引物也不需要知道序列信息;②用一个引物就可扩增出许多片段(一般一个引物可扩增6~12条片段,但对某些材料可能不能产生扩增产物),总的来说RAPD在检测多态性时是一种相当快速的方法;③技术简单,RAPD分析不涉及Southern杂交、放射自显影或其它技术;④不象RFLP分析,RAPD分析只需少量DNA样品;⑤成本较低,因为随机引物可在公司买到,其价格不高;⑥无需专门设计 RAPD 扩增反应的引物,也无需预知被研究的生物基因组核苷酸顺序,引物是随机合成或是任意选定的[3]。⑦每个RAPD 反应中,仅加单个引物,通过引物和模板 DNA 链随机配对实现扩增,扩增没有特异性。⑧较之常规 PCR,RAPD 反应易于程序化。利用一套随机引物,得到大量 DNA 分子标记,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2.2 RAPD技术的缺点RAPD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①RAPD标记一般是显性遗传(极少数是共显性遗传的),这样对扩增产物的记录就可记为“有/无”,但这也意味着不能鉴别杂合子和纯合子;②RAPD分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复性不太高,因为在PCR反应中条件的变化会引起一些扩增产物的改变;但是,如果把条件标准化,还是可以获得重复结果的;③由于存在共迁移问题,在不同个体中出现相同分子量的带后,并不能保证这些个体拥有同一条(同源)的片段;同时,在胶上看见的一条带也有可能包含了不同的扩增产物,因为所用的凝胶电泳类型(一般是琼脂糖凝胶电泳)只能分开不同大小的片段,而不能分开有不同碱基序列但有相同大小的片段。

3 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用于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药材鉴别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和系统学研究,药材的道地性等各个领域。此外,Kitanaka还用RAPD技术对人参和西洋参的杂交一代进行了鉴定。

3.1 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任何一个物种来说,其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就越容易扩展其分布范围和开拓新的环境。所以,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物种或居群的进化历史,也能为进一步分析其进化潜能和未来的命运提供重要的信息。此外,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了解不同分类群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为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为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吴卫(博士学位论文,2002)应用RAPD标记对92份鱼腥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鱼腥草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RAPD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DNA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鱼腥草药材道地性与环境因素有关,但更大程度上由其遗传因素决定。邹佳宁等[4]对贵州省境内药用植物天麻的野生和栽培15个样品的基因组DNA遗传多态性进行RAPD分析,表明野生与栽培天麻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说明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天麻形成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张建清等[5]从DAN分子水平上分析甘肃党参主要栽培区的9个栽培居群和4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而探讨纹党参的来源,RAPD分析结果揭示了甘肃栽培的党参和素花党参在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彭锐等[6]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5种石斛属药用植物,分析结果表明,RAPD方法能有效鉴别所试石斛属植物,其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85%,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an等[7]对广藿香的研究表明,应用RAPD随机引物对广藿香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不同居群的鉴定是可行的。RAPD技术为广藿香遗传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Rout GR[8]运用RAPD技术对心叶青牛胆进行研究,证明RAPD技术具有检测药用植物遗传变化的潜力。

转贴于

3.2 药材鉴别和指纹图谱的构建长期以来,局限于粗放经营的种植方式,药材存在种质不清、品种混杂和种质退化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药材的出口,现在我国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4%的份额,这与我们中药大国的身份和地位严重不符,运用RAPD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解决我国药材严重混杂的现状。

王润玲等[9]采用RAPD技术进行了玉竹及其掺伪品热河黄精、黄精等药用植物的鉴别,证明RAPD技术可用作区分玉竹及其掺伪品的依据。胡挺松等[10]用RAPD技术对红景天属的大花红景天、长鞭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和高山红景天4种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鉴定,证明了RAPD法能有效地鉴别红景天类药材,把大花红景天、长鞭红景天、狭叶红景天和高山红景天区分开。周晔等[11]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RAPD手段,对中药黄精及主要掺伪品长梗黄精进行鉴别,表明RAPD技术为黄精与长梗黄精的区分提供了分子鉴别依据。黄芸等[12]用RAPD技术对射干类药材射干及混淆品鸢尾、野鸢尾、蝴蝶花、德国鸢尾等5种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RAPD法能有效的鉴别射干类药材,把射干和鸢尾、野鸢尾、蝴蝶花、德国鸢尾等药用植物区分开。曾明等[13]采用RAPD技术对葛属6种植物进行分析,利用RAPD及PHYLIP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峨嵋葛与野葛的遗传距离小,应归为野葛、野葛与粉葛、山葛间的遗传距离大,粉葛、山葛应独立成种。指纹图谱可用于葛属植物间的鉴别。沙明等[14]采用RAPD技术对地榆属的4个品种及其混淆品进行分析, RAPD可提供清晰RAPD指纹谱,表明RAPD技术可以做为4种地榆品种及其混淆品的质量评价方法。Guo WL等[15]对车前的研究表明,RAPD技术能够很好的鉴别不同地域车前之间的差别。在生药鉴定方面,该方法在人参及其伪品、甘草、黄连、冬虫夏草及其伪品、贝母等药材的鉴定中都有应用。

3.3 亲缘关系和系统学研究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类群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亲缘相近的种类其遗传上的联系也必然相近,运用RAPD技术分析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药用植物的遗传关系,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药材的分类和鉴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娟等[16]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鉴别8种卷柏属药用植物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并建立了8种卷柏属植物类群亲缘关系的树系结构图,该方法显示了8种卷柏属植物之间明显的种间差异,能为这些植物种以及种下的分类鉴定提供遗传学依据。丁鸽等[17]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铁皮石斛8个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以及分子鉴别等进行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居群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可以作为铁皮石斛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居群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虞泓等[18]对云南常见的3种6个居群59个红景天样品进行了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可很好地用于红景天物种的分子鉴定和遗传背景研究。傅大煦等[19]从DNA分子水平上分析新疆药用桑树资源9个栽培群体的遗传关系,发现RAPD分析结果与新疆药用桑树资源植物的遗传关系的传统划分是基本一致的。Warude等[20]用RAPD技术对余甘子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证明RAPD技术可以很好的鉴别余甘子的亲缘关系。

3.4 药材的道地性古人云:“诸药所生,皆有其界”,可见生态地理因素对中药材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地道药材”是同种异地,是生物学上的“居群”,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由和亲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同一物种的个体群,它的形成是由基因型与环境饰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中药资源的生态地理不仅将揭示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为中药种植区划研究打下基础,而且从生态地理的高度研究地道药材形成的环境原因,并与遗传基因的研究一起为解释药材地道性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打造出我国的“地道药材”商品基地,使中药资源中得到持续利用。

顾华等[21]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研究了来自山西黎城、长治、平顺、壶关、吞留及安泽6个地区11个连翘地方栽培品系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运用RAPD分析手段进行药材道地性研究具有可行性。雷高鹏等[22]对来自四川、湖北、浙江、上海的麦冬的13个居群和两个沿阶草种的RAPD分析,也证明RAPD是一个能有效区分麦冬与其他同属物种以及麦冬道地性分析的方法。李颖等[23]利用RAPD技术、琼脂糖电泳等技术研究了广藿香的道地性,显示了不同产地广藿香基因组的多态性,为广藿香的道地鉴别和引种栽培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4 展望

随着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必然会得到广泛的应用,RAPD技术出现虽然短短几年的时间,但在其应用过程中显示了广泛的前景,特别是在药用植物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笔者认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用植物分子遗传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RAPD技术将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Leila Medraoui, Mohammed Ater, Ouafae Benlhabib, et al. Evaluation of genetic variability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in northwestern Morocco by ISSR and RAPD markers[J].C.R.Biologies., 2007(330):789.

[2] 丁群英,张 显. 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甜瓜上的应用[J].果树学报, 2005,22(3):271.

[3] 王和勇, 罗 恒, 孙 敏. RAPD在中药材鉴别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J].中药材, 2004, 27(1):63.

[4] 邹佳宁, 宋聚先, 常楚瑞,等. 贵州天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J].中药材, 2006,29(9): 881.

[5] 张建清, 苏 雪, 吴 琼, 等. 药用植物党参的 RAPD 分析[J].中药材, 2006, 29(5):417.

[6] 彭 锐,李泉森,李隆云. 石斛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RAPD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4):437.

[7] 潘超美,李 薇,贺 红,等.不同栽培居群广藿香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23.

[8] Rout GR. Identification of Tinospora cordifolia(Wild.)Miers ex Hook or Thomas using RAPD markers[J].Z Naturforsch, 2006,61(1~2):118.

[9] 王润玲,唐 铖,周 晔,等.玉竹及其掺伪品的 RAPD鉴定[J].中草药,2006,37(11):1727.

[10] 胡挺松, 陆一鸣, 马兰青,等. 红景天属4种植物RAPD分析与分类鉴定[J].中草药. 2004, 35(11): 1286.

[11] 周 晔,王润玲,唐 铖,等. RAPD标记法鉴定中药黄精及长梗黄精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9):2149.

[12] 黄 芸,秦民坚,杨 光,等. RAPD 法鉴定射干类中药[J].中草药,2002,33(10):935.

[13] 曾 明, 严继舟, 张汉明, 等. RAPD技术在葛属药用植物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1,31(8):620.

[14] 沙 明,张东方,孟宪生,等. DNA指纹谱与HPLC指纹谱对中药地榆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2, 37(11):815.

[15] Guo WL, Gong L, Ding ZF, et al. Genomic instability in phenotypically normal regenerants of medicinal plant Codonopsis lancelolata Benth. Et Hook.f. as revealed by ISSR and RAPD markers[J].Plant cell Rep. 2006, 25(9): 896.

[16] 李 娟,万定荣,陈科力. 8种卷柏属药用植物的RAPD分析[J].中药材,2007,30(4): 403.

[17] 丁 鸽,丁小余,沈 洁,等. 铁皮石斛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与鉴别[J].药学学报, 2005,40(11): 1028.

[18] 虞 泓,朱荣勋,李永谊, 等. 云南常见药用红景天的RAPD 分析[J].中草药,2005,36(1):96.

[19] 傅大煦, 张 辉, 陈 纹. 新疆药用桑树9个栽培群体的RAPD 分析[J].中草药, 2004,35(9):1053.

[20] Warude,Chavan,Joshi,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PD-SCAR marker for identification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J].Biol.Pharm.Bull.,2006,29(11): 2313.

[21] 顾 华, 盖 玲, 周铜水, 等. 中药材连翘道地性的分子生物学探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6:664.

第13篇

【关键词】中药化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19-01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要求对于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更加明确,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中药“成分”尤其的“活性成分”的科学阐述。这就对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中药化学的本科教学应以中药“活性成分”为中心,以解决科研、生产中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而,笔者认为应结合教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中药化学的教学策略应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1 以“活性成分”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中药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成分是教学的基础部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来引入各章内容,如在黄酮类化合物一章中,往往是直接以“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虽然,直接提出结构的重要特征可加深对其印象,可这样容易使学生只机械地把结构进行记忆,即是平面化的、化学式的教学模式。试着变换一下引入的策略,如果先把大家所熟知的药物维脑路通作为引入点,很容易引起学生对于这一治疗急性脑血栓药物的关注,进而引入其结构为羟乙基芦丁,即为中药槐米中芦丁的结构改造物。学生在急于探究活性物质结构的同时,自然引出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虽然仅是教学引入方法的细节改进,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类成分的结构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对于成分的认识上也不再停留于结构的单纯认识上,而是更有利于形成“成分”和“活性”相联系的立体知识结构。

2 以解决科研、生产的实际问题为内容

教学内容应紧密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这是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尤其对于中药化学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环节上,可以首先提出本学科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采用设问式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总论中介绍“系统溶剂提取方法”时,可首先面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来你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上级主管提出对于一味临床作用明确但活性部位和成分均未知的传统中药,怎样开发成现代的中药新药的课题。你该如何进行?采用怎样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就业和未来工作发展都是学生其最为关心的,上述的设问也是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此时都会全部集中,就下来介绍的系统溶剂提取法与药物活性筛选相结合方面的知识,自然会水到渠成,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可以能很快应用的实际工作中,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3 以培养思路清晰、实验技能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应用型人才要求有完整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即较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路培养方面,应主要贯穿于提取分离工艺的教学内容中。在各章讲授相应部分时,教学目标和重点不应局限于对某种药材或某种成分的机械记忆上,关键是掌握此类成分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以及灵活运用上,今后面临此类成分时能合理设计提取分离工艺和形成完整的思路。例如:实验教学课中提取黄藤中巴马丁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为小檗碱型水溶性生物碱的较为通用的提取方法,原理是根据水溶性生物碱可溶于乙醇的性质来提取,并且根据小檗碱型生物碱盐酸盐水溶性较差沉淀析出来精制。关键是提示学生以后碰到此类生物碱时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解决。再如,按类别分离生物碱利用了生物碱的碱性及某些两性生物碱的酸性官能团,应强调这是生物碱类成分的系统分离,并结合药效活性筛选出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然后有效部位和成分的理化性质,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分离。把系统分离―活性分离―目标分离的科研思路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

实验技能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是中药化学课程的关键技术,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加强日常教学实验中常规提取分离技术的反复训练之外,还专门开设了中药化学实验技术的系列专题讲座和训练;如现代分离精制技术的应用及进展等内容。尤其是在开放创设性实验课题的过程中,注重了高极性成分的分离技术,是对于中药复方水提液大量未知活性成分没有阐明这一现状,有针对性开展的本科教学科研实验课题。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加入,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对于先进仪器设备、分离材料(包括制备反相色谱、高速逆流液滴色谱等)的使用和操作得到具体的训练和掌握;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性较强的前沿技术领域,培养了科学精神,激发了科研兴趣。

4 充分利用中药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各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药化学为中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为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它中药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和相关学科进行联系和贯通,知识体系的融合是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例如在强心苷提取教学中,常规应介绍提取强心苷根据制备速效和长效强心药物的不同目的,利用或抑制强心苷的酶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进一步联系药理学药物代谢方面的知识,即抑制酶解可得到原生苷,极性较强且水溶性好,药理学中水溶性好的药物在体内血清中分布浓度高,而且容易代谢排除体外,这正是作为速效强心药物的机理。这样就把化学结构―化学性质――药物代谢―临床应用等方面知识统一起来,形成综合完整的知识体系。除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更有益于学生将来的新药创新和设计。再如中药黄芩的南北方存在不同的炮制方法,其科学的评价也归于黄芩苷在两种不同炮制工艺条件下从结构到活性的变化,从而选择合理的炮制工艺,这样就把中药化学和炮制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二门学科的的认识水平更为深入,即中药化学为理论基础,炮制为实践应用,二者相辅相承。

面向应用的中药学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学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并采用灵活机智的教学形式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也更应注重细节方面,尤其是在思路、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完善上,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则是对整个教学效果最好的评价和检验。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位论文的质量。为了切实把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电气工程学院一方面抓好论文开题环节工作;另一方面,在研究生论文开题后的第二学期,由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对本院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抽查。其目的在于了解论文选题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检查其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论文工作的抽查对研究生和导师起到了有效的督促和检查作用;同时能及时发现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对涉及的问题、内容及方法尽可能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办法是:由于目前硕士研究生规模较大,硕士生全部参加由督察组组织的中期检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督察组从每位硕士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未抽查到的学生,由导师自己组织学生的中期检查。如在2001级硕士研究生中,督察组抽查了30名学生,按专业分成3个组,要求学生本人简要介绍论文选题意义、理论根据、实用价值、资料收集情况、论文工作总体安排和进度,开题以来研究的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论文采用的技术方法、进一步完成论文的计划等内容。

通过对抽查的结果分析,学院大多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难易程度符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有些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还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科研实践中培养科研实战能力。抽查中也发现少数研究生在论文工作中存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有的论文工作进展缓慢、有的没有明确的进度计划、有的难度太大需要调整等。

通过督察组对硕士论文的中期抽查,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1)对论文进度的督促作用:由于论文是随机抽查,这不仅给学生、同时也给导师一种督促,促使学生和导师重视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注意掌握论文进度;

(2)对论文题目、内容、进度的了解:论文的中期抽查,有利于导师和督察组及时掌握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和进度情况;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参加的督察组专家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师,通过检查,督察组专家及导师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指导建议,以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研究课题在一起检查,对学生、对老师都起到了学术交流的作用。

我院连续4年的论文中期抽查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2 严格博士论文的预审制度,确保博士论文质量

博士论文预审制度,对保证博士论文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博士论文的预审,是博士论文答辩前最有效的质量检查。博士论文中期检查时,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系统,还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因此,难于对论文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但提交预审的论文,基本上已完成了全部论文工作,通过预审,可以检查论文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研究深度是否足够、是否有创新;

(2)博士论文的预审,也是论文质量检查和论文完善的最佳时刻。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学生还有时间、有机会对论文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3)由于论文预审是对学生负责、对导师负责,因此预审专家没有什么压力,可以凭借专家们的丰富经验和学术造诣,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论文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但真正要达到博士论文预审的目的,预审专家是关键。如何确定预审专家,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来保证,但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一是要熟悉论文研究内容,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研究领域要比较宽;二是要工作认真负责;三是要公平、公开、公正,能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评审意见和建议。为保证预审专家的客观性和学术水平,学院规定预审专家组中必须有一位除导师外的院督察组专家。

3.3 坚持督察组听课制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

学院长期坚持安排院督察组听课的作法。跟一般性的听课不一样,学院的这种听课不仅是对上课纪律、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的简单检查,而是更加深入,也是一种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调研和检查。在安排专家听课时,学院特别注意安排熟悉该课程内容的专家听课,以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课程深度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其它课程的内容衔接。听课后,除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外,还对相关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整合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4年来,电气学院已建立健全了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制度,每个学期院督察组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督察组会议,传达学校研究生教学的有关精神以及介绍其它院系好的管理经验,并严格督促、检查本学院研究生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预审、论文答辩以及研究生课程上课质量等,对研究生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在实践中,也注意处理好学院督察组与学院学位分委会以及行政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配合促进。

实践表明,充分发挥院系研究生培养质量督察组的作用,对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八方,周珊珊,曹扬.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特征和控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20~24.

[2] 肖敏.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6):34~37.

[3] 程永波,廖晓玲.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目标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16~20.

[4] 任增林等.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具有中国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启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21~30.

第14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河套大黄;土大黄苷;清肺抑火片

【中图分类号】R6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67-01

国家药典规定,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属于掌叶组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以个大,色黄而得名。品种包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主产地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栽培或野生,产量并不大[1]。伪品大黄主要来源波叶组的波叶大黄,包括河套大黄、华北大黄、藏边大黄等,主产地在华北、新疆、、青海等地。波叶组的伪品大黄产量大,流散广,市场中较为常见,但其并非药典收藏的正品大黄,因此均属伪品。正品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药品。而伪品大黄则不具备这样的功效。目前由于正品大黄产量有限,市面上涌现出大量伪品大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干扰医疗市场,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鉴别大黄真伪至关重要。正品大黄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甚至理化性质检测结果均与伪品大黄有着很大区别,鉴定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大黄真伪进行鉴别,并选取清肺抑火片为含大黄中成药物的代表,鉴定其所含大黄真伪,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仪器与试药:仪器: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TG332A型微量分析天平(上海分析天平厂)。试药与试剂:土大黄苷对照品,批号110756-200110,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河套大黄取自本省药品检验所药材标本室,正品大黄药材购自我省药材公司,上述2种药材均经本所主任药师鉴定。清肺抑火片市售品购自永安大药房,生产厂家云南金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94331。

1.2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0.25cm×4.6mm,5u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5:5:60),检测波长320nm。流速1mL/min,SYG柱温25℃。

1.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土大黄苷对照品3.39mg,置25mL量瓶中,以甲醇定容,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1.4供试品的制备:取正品大黄及河套大黄,研成细粉,精确称取药材1.0 g,加入甲醇25ml,超声处理后,过滤,滤渣用少量甲醇洗涤3次,合并滤液和洗液,减压浓缩,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取清肺抑火片20片,去包衣后精密称量、研细,再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2片量),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mL甲醇,超声振荡20min,放冷,用甲醇补充至刻度,精密吸取续滤液10mL,即为供试品液。

2结果

2.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色谱柱:Lichrospher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5:5: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色谱图见图1。

图1 A 对照品B河套大黄C 正品大黄

2.2 线性关系:精密称取土大黄苷对照品14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分别含0.28mg、0.32mg、0.16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各吸取对照品储备液50、100、200、300、400、500、600于5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进样测定,以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0.37+2648.20m,r=0.998。结果表明,土大黄苷进样量在0.316-3.69ug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

2.3 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每次进样量10ul,测得土大黄苷含量,相对标准差RSD为0.28%。

2.4加样回收率试验:精确称取已测定的大黄样品5份,每份0.25g,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储备液1.3mL,对照储备液1.6mL,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同法操作并按上述条件测定。结果为99.18%,RSD为0.82%。

2.5样品稳定性试验:按供试品液制备方法处理,并按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外标法峰面积计算RSD为0.6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在12小时内稳定。

2.6样品测定:取河套大黄样品及清肺抑火片分别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5 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计算样品中土大黄苷的含量及RSD。结果显示:河套大黄含土大黄苷4.05%,RSD0.41%;清肺抑火片及正品大黄中不含土大黄苷。

3 讨论

大黄是我国特产中药材之一,以四川西部和甘肃的大黄质量上乘,药用价值最好。我国药典规定的符合药用正品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和根。近年来,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品种逐渐增多,饮片使用数量也日益加大,加之野生大黄逐渐减少,种植栽培的大黄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陆续出现华北大黄、河套大黄、藏边大黄、天山大黄的根伪充大黄的情况,且伪品大黄日益增多。大黄为苦寒泻下之物,其荡涤肠胃、峻下力猛、走而不守,同时也有活血化瘀、破瘕积滞的功效。但由于目前中药市场存在着以伪充真、以劣充好、生熟不分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大黄饮片及含大黄成分的中成药的质量、信誉和使用效果,甚至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就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使药材用名实物相符,确保疗效。

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有多处异同点,可通过性状、理化等方法鉴别出正品大黄。①性状鉴别:正品大黄根呈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 cm.直径3~1l cm,外皮棕褐色,除去外皮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木部发达,具放射纹理。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可见星点,排列呈环状或散在,气清香,昧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砾感。伪品大黄:根呈圆柱形或纵刮皮不规则条块状、圆柱形的长4~8 cm、直径1~4cm,外皮褐棕色,多已刮腺.表面黄棕色.横断面橙红色至黄棕色,根木部宽广,射线细密,红棕色。根茎横切面无星点,气不清香而浊,味先涩后苦。②理化鉴别:正品大黄其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显黄色至浅棕色环,置紫外光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伪品大黄其粉末稀乙醇浸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显黄色至浅棕色环,置紫外光下观察,显蓝紫色荧光。③显微鉴别:正品大黄粉末呈黄棕色,草酸钙簇晶20~1601a~,棱角多短钝,具有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淀粉粒非常多,呈类球形或多角形,单粒淀粉直径3~45皿,复粒由2~8粒组成。伪品大黄其粉末草酸钙簇晶20~85 ,棱角尖于正品大黄,单粒淀粉直径3~241a~,粒复由2~6粒组成,较正品大黄小而少[2]。从以上的叙述可以掌握真伪大黄的明显区别点,有助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中药质量、信誉和使用效果。但同时宏观鉴别有赖于经验,而上述几种理化鉴别方法敏感性及准确率尚不够理想,HPLC法是一种更为准确方便的鉴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色谱技术,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短短时间内,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采用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送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特点,同时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易回收,更适用于分离沸点高、对热稳定性差、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对于分析体内药物浓度、体内内源性物质、复杂中药成分尤其适合。中药是一种多成分、多元素混杂的混合体系,由多种药物配合组成方剂或中成药物,发挥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中药在治疗疾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但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也导致了成分分析存在很大的困难,给药品质量监督带来较大的难度。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给中药鉴定开辟了新的天地,借助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可以更为准确、灵敏的鉴定中药及中成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药物的疗效及患者的切身利益[3]。易华平等[4]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羊藿中羊藿苷的含量;孙蓉等[5]采用HPLC法测定金匮肾气片中马钱苷的含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就HPLC法鉴定中药大黄及含大黄中成药的真伪进行了研究。土大黄苷是伪品大黄的成分之一,几乎没有泻下的作用[6],正品大黄中不含有该物质,因此通过HPLC法检测土大黄苷含量可以进行真伪大黄的区分。通过本次实验,建立了鉴定正品大黄及伪品大黄的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土大黄苷,从而为鉴定大黄及含大黄中成药物的真伪提供了一种精密、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性高。但近年来一系列国内外有关中药不良事件的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及疗效产生了质疑。中药复方的药效是建立在多种复杂化学成分综合作用基础之上的,质控较为困难。本文采用HPLC法测大黄真伪及含大黄中成药物中主药大黄的真伪,为更加全面有效建立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对提高中药复方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好地保证原方临床疗效,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中药质量、信誉和使用效果,有必要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台.中国药典(一部) 2000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许靖.大黄真伪鉴别[J].天津药学.2001,13(6):51-52

[3]李伟星,焦玉英.药物研究中HPLC的应用.科技论坛:9

[4]易华平.测定不同产地羊藿中羊藿苷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 2007 (23): 67-68

[5] 孙蓉. HPLC法测定金匮肾气片中马钱苷的含量[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65-66

[6] 卢伟.广金钱草及土大黄有效成分研究与应用[D/DB].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2003:46-47

第15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河套大黄;土大黄苷;清肺抑火片

国家药典规定,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属于掌叶组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以个大,色黄而得名。品种包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主产地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栽培或野生,产量并不大[1]。伪品大黄主要来源波叶组的波叶大黄,包括河套大黄、华北大黄、藏边大黄等,主产地在华北、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波叶组的伪品大黄产量大,流散广,市场中较为常见,但其并非药典收藏的正品大黄,因此均属伪品。正品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药品。而伪品大黄则不具备这样的功效。目前由于正品大黄产量有限,市面上涌现出大量伪品大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干扰医疗市场,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鉴别大黄真伪至关重要。正品大黄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甚至理化性质检测结果均与伪品大黄有着很大区别,鉴定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大黄真伪进行鉴别,并选取清肺抑火片为含大黄中成药物的代表,鉴定其所含大黄真伪,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仪器: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TG332A型微量分析天平(上海分析天平厂)。试药与试剂:土大黄苷对照品,批号110756-200110,来源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河套大黄取自本省药品检验所药材标本室,正品大黄药材购自我省药材公司,上述2种药材均经本所主任药师鉴定。清肺抑火片市售品购自永安大药房,生产厂家云南金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94331。

1.2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0.25cm×4.6mm,5u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5:5:60),检测波长320nm。流速1mL/min,SYG柱温25℃。

1.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土大黄苷对照品3.39mg,置25mL量瓶中,以甲醇定容,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1.4 供试品的制备:取正品大黄及河套大黄,研成细粉,精确称取药材1.0 g,加入甲醇25ml,超声处理后,过滤,滤渣用少量甲醇洗涤3次,合并滤液和洗液,减压浓缩,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取清肺抑火片20片,去包衣后精密称量、研细,再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2片量),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25mL甲醇,超声振荡20min,放冷,用甲醇补充至刻度,精密吸取续滤液10mL,即为供试品液。

2 结果

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色谱柱:Lichrospher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35:5: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色谱图见图1。

图1 A 对照品B 河套大黄C 正品大黄

2.2线性关系:精密称取土大黄苷对照品14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分别含0.28mg、0.32mg、0.16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各吸取对照品储备液50、100、200、300、400、500、600于5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进样测定,以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0.37+2648.20m,r=0.998。结果表明,土大黄苷进样量在0.316-3.69ug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

2.3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每次进样量10ul,测得土大黄苷含量,相对标准差RSD为0.28%。

2.4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确称取已测定的大黄样品5份,每份0.25g,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储备液1.3mL,对照储备液1.6mL,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同法操作并按上述条件测定。结果为99.18%,RSD为0.82%。

2.5 样品稳定性试验:按供试品液制备方法处理,并按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外标法峰面积计算RSD为0.61%。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在12小时内稳定。

2.6 样品测定:取河套大黄样品及清肺抑火片分别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5 u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计算样品中土大黄苷的含量及RSD。结果显示:河套大黄含土大黄苷4.05%,RSD0.41%;清肺抑火片及正品大黄中不含土大黄苷。

3讨论

大黄是我国特产中药材之一,以四川西部和甘肃的大黄质量上乘,药用价值最好。我国药典规定的符合药用正品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和根。近年来,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品种逐渐增多,饮片使用数量也日益加大,加之野生大黄逐渐减少,种植栽培的大黄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陆续出现华北大黄、河套大黄、藏边大黄、天山大黄的根伪充大黄的情况,且伪品大黄日益增多。大黄为苦寒泻下之物,其荡涤肠胃、峻下力猛、走而不守,同时也有活血化瘀、破癥瘕积滞的功效。但由于目前中药市场存在着以伪充真、以劣充好、生熟不分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大黄饮片及含大黄成分的中成药的质量、信誉和使用效果,甚至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本研究就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的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使药材用名实物相符,确保疗效。

正品大黄与伪品大黄有多处异同点,可通过性状、理化等方法鉴别出正品大黄。①性状鉴别:正品大黄根呈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 cm.直径3~1l cm,外皮棕褐色,除去外皮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木部发达,具放射纹理。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可见星点,排列呈环状或散在,气清香,昧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砾感。伪品大黄:根呈圆柱形或纵刮皮不规则条块状、圆柱形的长4~8 cm、直径1~4cm,外皮褐棕色,多已刮腺.表面黄棕色.横断面橙红色至黄棕色,根木部宽广,射线细密,红棕色。根茎横切面无星点,气不清香而浊,味先涩后苦。②理化鉴别:正品大黄其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显黄色至浅棕色环,置紫外光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伪品大黄其粉末稀乙醇浸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显黄色至浅棕色环,置紫外光下观察,显蓝紫色荧光。③显微鉴别:正品大黄粉末呈黄棕色,草酸钙簇晶20~1601a,棱角多短钝,具有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淀粉粒非常多,呈类球形或多角形,单粒淀粉直径3~45皿,复粒由2~8粒组成。伪品大黄其粉末草酸钙簇晶20~85 ,棱角尖于正品大黄,单粒淀粉直径3~241a,粒复由2~6粒组成,较正品大黄小而少[2]。从以上的叙述可以掌握真伪大黄的明显区别点,有助于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中药质量、信誉和使用效果。但同时宏观鉴别有赖于经验,而上述几种理化鉴别方法敏感性及准确率尚不够理想,HPLC法是一种更为准确方便的鉴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是近三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色谱技术,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短短时间内,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实验室研究中。采用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送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等特点,同时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易回收,更适用于分离沸点高、对热稳定性差、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对于分析体内药物浓度、体内内源性物质、复杂中药成分尤其适合。中药是一种多成分、多元素混杂的混合体系,由多种药物配合组成方剂或中成药物,发挥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中药在治疗疾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但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也导致了成分分析存在很大的困难,给药品质量监督带来较大的难度。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给中药鉴定开辟了新的天地,借助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可以更为准确、灵敏的鉴定中药及中成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药物的疗效及患者的切身利益[3]。易华平等[4]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羊藿中羊藿苷的含量;孙蓉等[5]采用HPLC法测定金匮肾气片中马钱苷的含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就HPLC法鉴定中药大黄及含大黄中成药的真伪进行了研究。土大黄苷是伪品大黄的成分之一,几乎没有泻下的作用[6],正品大黄中不含有该物质,因此通过HPLC法检测土大黄苷含量可以进行真伪大黄的区分。通过本次实验,建立了鉴定正品大黄及伪品大黄的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土大黄苷,从而为鉴定大黄及含大黄中成药物的真伪提供了一种精密、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性高。但近年来一系列国内外有关中药不良事件的报道,使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及疗效产生了质疑。中药复方的药效是建立在多种复杂化学成分综合作用基础之上的,质控较为困难。本文采用HPLC法测大黄真伪及含大黄中成药物中主药大黄的真伪,为更加全面有效建立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对提高中药复方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好地保证原方临床疗效,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中药质量、信誉和使用效果,有必要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台.中国药典(一部) 2000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 许靖.大黄真伪鉴别[J].天津药学.2001,13(6):51-52

[3] 李伟星,焦玉英.药物研究中HPLC的应用.科技论坛:9

[4] 易华平.测定不同产地羊藿中羊藿苷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 2007 (23): 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