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范文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第1篇

关键词:藏象经络;基因组;蛋白质组;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9-1909-02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学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用先进的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来充实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本文拟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信息科学等的角度对中医藏象经络理论作一探讨。

1 精气与基因组蛋白组

人之初是从一受精卵的发生发育开始的,父母之精包含了宏观人体整体的全部信息,包括五脏整体、形神整体的全部信息。即使在宏观人体形成之后,全息基因组包含的信息分化为全身各细胞特异信息的基因组,特异信息的基因组的信息集合与全息基因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特异信息基因组仍然通过其分化的蛋白组在对细胞对周身起着调节控制作用。基因组是人体赖以存在的微观分子基础,是宏观人体的内在根据。基因组的功能与中医学精的功能是同一或者是一致的。

蛋白质组根据细胞时空环境或者周身调控物质的刺激由基因组演化而成,蛋白质组根据其氨基酸排列的不同,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蛋白组是构成生命的另一种基本物质。蛋白组与气的功能是一致的。基因组信息不同,所演化的蛋白组也将不同。周身蛋白质组通过体液、血液在周身细胞基因组中相互调控而使全身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脏腑蛋白组与相关物质作用而形成各种气。

2 藏象系统与基因组

中医学的五脏系统是功能性的,也是由具体结构的组织、器官综合而成。五脏在宏观上是以五行式功能形态而构成统一整体的。各脏腑内部的细胞基因组是含该脏腑该细胞特异信息的基因组,这些含脏腑特异基因组信息的细胞通过所演化的蛋白组与该脏腑系统其他细胞基因组相互作用保持着该脏腑系统自身的稳定性,该脏腑所有的特异基因组信息的集合构成了该脏腑特异的基因组信息集团。该特异脏腑基因组信息集团又通过特异蛋白组(激素、酶等)对其它脏腑基因组调控作用而保持着人体五脏整体的稳定性。这些特异蛋白组的功能与特异脏腑的气的功能是一致的。五脏的气是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的。人体是由五脏所构成,五脏各自的特异脏腑基因组信息集团本身也就是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的,它们构成了全息的基因组。因此,笔者断言人体基因组是由五脏基因组集团所构成,各脏基因组信息集团是由诸多基因所构成的网络调控集团。因此可以将人体比拟为一个大细胞,五脏基因组信息集团对细胞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

而细胞基因组作为基本调控单元,自身基因组也必须保持自身信息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也可能是通过内含的五脏特异脏腑基因组信息集团的相互作用而保持稳定的。曾经有报道说基因组内有稳定的染色体地理形态。

3 经络系统与基因组

经络理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系统起着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等作用,它的运行与脏腑气血和全身细胞基因组分化演生的蛋白质组有关。既然脏腑有自己特异的基因组集团,那么经络系统在基因组内也应该有自己的微观功能路线。在受精卵演化成宏观人体后,而自己本身演化为经络系统。微观基因组的经络系统与宏观的经络系统的特性可能是一致的,也是沟通基因组内外、网络全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运行更细致的微观物质(可能是基因片段等)、协调基因内部的阴阳作用机理等,这有待于科学的继续探讨。运用大规模的基因筛选基因芯片技术对脏腑、穴位以及官窍等细胞基因组进行研究,可能是破解基因组密码的手段之一,期望有基于基因组作用的某种基因针灸的出现。

4 中药的基因组作用机理

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作用是基于某种中药对人体特定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中药的整体特性,成分组成;另一方面是人体自身对中药的反应,升降沉浮与性味归经等理论是前人对中药作用的总结,表面上是中药化学组分与人体蛋白质组或者其他物质成分的相互作用,实质上其深层次的也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基因组的作用,促使基因组内部微观经络系统的某种反应。中药的复方作用是对人体整体的证候状况而采用的整体调节,实质上也最终对基因组的整体作用。

中药、针灸的对人体的整体作用在传统上是基于对人体气的调节作用,但是对于基因组内部的稳定性调节这是传统中药、针灸没有论及的或者没有直接达到的,中医药学结合基因组的其中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对基因组内部的稳定性的整体调节,现代许多疾病但是由于基因组的整体变异而导致,比如癌症、艾滋病等。由此扩大中医药的作用范围可以治疗现代出现的许多由于基因变异而出现的疾病。也可以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制造出中药化的分子药物。

5 基因组基础上的辨证论治

第2篇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教育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其教学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07级本校统招的中医专业本科学生40人。

1.2 教学内容

选用教材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3 教学方法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不同章节的特点,在以课堂教授为主的前提下,对相应章节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3.1 PBL教学法

本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本法强调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综合分析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观念。在脏腑关系、精气血津液神关系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2 案例教学法

本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同时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藏象、病因、病机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5学时。

1.3.3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

针对课程不同部分各自的特点,选择性采用观看录像、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在藏象、经络、病因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4 寓教于乐教学法

本法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举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在期中测验进行,由课代表、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学生按宿舍分成8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形式进行,既可以复习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课时为2学时。

1.4 教学法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评价。调查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等,每位学生写出学习体会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对反馈信息分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

2.1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①对中医是否感兴趣(70%很感兴趣,30%较感兴趣);②专业思想是否巩固(37.5%很巩固,60.0%较巩固,2.5%不巩固);③愿意学好中医吗(90.0%很愿意,10.0%愿意);④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吗(15.0%很适应,77.5%较适应,7.5%不适应);⑤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7.5%提高很大,70.0%有所提高,2.5%没有提高);⑥对多元化教学法的满意度(60%很满意,40%较满意)。

2.2 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

各种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PBL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案例教学法(100%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75.0%促进作用,17.5%不知道,7.5%没有作用);寓教于乐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

最喜欢的教学法(67.5%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5.0%PBL教学法;5.0%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认为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85.0%多元化教学法,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2.5%PBL教学法)。

2.3 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

没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一致认为多元化教学方法很好,对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尤其是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希望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有的同学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学习完《中医基础理论》,极大提高了我对中医学的兴趣,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因为我的兴趣是从无到有的。”另有同学这样写道:“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我对中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对中医的未来坚定了信心。”

3 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又是一门理解性、记忆性要求较高的学科。限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较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上,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通向临床等实践课程的桥梁,如何针对其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发展中医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3.1 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在实践中所碰到的疑问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2 巩固专业思想

多元化教学法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口头表达能力及协调合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中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活跃课堂氛围

多元化教学法是基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将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多媒体、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

3.4 提高学习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教学相长,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督促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认可程度的调查,发现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10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有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建议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在调查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时,85.0%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比较合理,说明多元化教学法被大部分学生认可接受,并且希望以后其他的中医课程教学时能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第3篇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教育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然而,多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一直存在内容抽象深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其教学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07级本校统招的中医专业本科学生40人。

1.2 教学内容

选用教材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3 教学方法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不同章节的特点,在以课堂教授为主的前提下,对相应章节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点。

1.3.1 PBL教学法

本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本法强调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综合分析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观念。在脏腑关系、精气血津液神关系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2 案例教学法

本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同时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藏象、病因、病机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5学时。

1.3.3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

针对课程不同部分各自的特点,选择性采用观看录像、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在藏象、经络、病因等章节增加此实验教学法,课时为4学时。

1.3.4 寓教于乐教学法

本法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举办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在期中测验进行,由课代表、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学生按宿舍分成8个竞赛组,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形式进行,既可以复习专业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反应速度,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素质有所提高,课时为2学时。

1.4 教学法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评价。调查量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等,每位学生写出学习体会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对反馈信息分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

2.1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①对中医是否感兴趣(70%很感兴趣,30%较感兴趣);②专业思想是否巩固(37.5%很巩固,60.0%较巩固,2.5%不巩固);③愿意学好中医吗(90.0%很愿意,10.0%愿意);④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吗(15.0%很适应,77.5%较适应,7.5%不适应);⑤提高主动学习能力(27.5%提高很大,70.0%有所提高,2.5%没有提高);⑥对多元化教学法的满意度(60%很满意,40%较满意)。

2.2 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

各种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PBL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案例教学法(100%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75.0%促进作用,17.5%不知道,7.5%没有作用);寓教于乐教学法(77.5%促进作用,12.5%不知道,10.0%没有作用)。

最喜欢的教学法(67.5%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5.0%PBL教学法;5.0%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认为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85.0%多元化教学法,7.5%案例教学法,5.0%课堂讲授法,2.5%PBL教学法)。

2.3 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

没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一致认为多元化教学方法很好,对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尤其是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希望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有的同学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学习完《中医基础理论》,极大提高了我对中医学的兴趣,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好,因为我的兴趣是从无到有的。”另有同学这样写道:“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我对中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对中医的未来坚定了信心。”

3 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又是一门理解性、记忆性要求较高的学科。限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较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上,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通向临床等实践课程的桥梁,如何针对其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发展中医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

3.1 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广泛性,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在实践中所碰到的疑问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2 巩固专业思想

多元化教学法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口头表达能力及协调合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中医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活跃课堂氛围

多元化教学法是基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性学习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将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多媒体、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

3.4 提高学习能力

多元化教学法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教学相长,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督促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认可程度的调查,发现案例教学法最受欢迎,10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对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有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建议增加案例教学法的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在调查教师采取什么教学法比较合理时,85.0%的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比较合理,说明多元化教学法被大部分学生认可接受,并且希望以后其他的中医课程教学时能采用多元化教学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