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共享对企业的价值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的衡量相结合,应用于筹资、投资、分配等各个环节的价值计量,从而使目标达成更高效、筹资成本计量更合理、投资决策更全面真实、分配更有效。总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正反两面的影响。但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计量属性的国际发展趋势,必将从企业应用发展到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完善。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财务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理
一、公允价值与企业财务管理的评价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环,并贯穿于企业的始终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衡量和评价时必须要同时考虑市场、时间、风险等多个因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评价目标就成为如今适用我国企业管理制度的最合适目标。同时企业价值的计量也成为如今企业管理的热点话题。公允价值则从开始出现就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被引入财务管理及决策中,随后更是形成了一种系统的计量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管理的分析决策中。当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企业价值的创造、衡量相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就变得更加可行高效,从而使企业的资源配置也变得更加合理全面。
1.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加具有内生动力
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了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财务管理的三大环节,筹资、投资和分配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效用各不相同,但其基本计量处理则是一致的,因此不同的计量属性也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影响不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会使财务管理的活动对企业价值的追求更加具有自觉性,即凸显了其内生自觉动力。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反映了市场风险、通货膨胀情况下,各类会计要素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也反映了宏观和微观环境变动对资产、负债、权益等价值的影响。真实全面客观的体现了资本的价值,为管理者衡量企业经营情况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即“决策有用”原则。同时,由于公允价值是资本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也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更能够体现企业本身内在的要求,反映了理财主体的内生动力。
2.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达成的可行性
企业价值即为企业各类资本、潜力、预期反映的市场价值,那么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就不仅仅考虑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更需要评价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价值是否能合理准确计量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量化,进而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率和业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灵活多变,可以将企业现有资本价值同未来获利潜力结合起来,一部分信息可以直接从会计报表的账面价值中获得,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预测数据及预算模型中计算获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同企业风险都将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得到体现,从而无形资产、商誉、隐性资本、机会成本等都通过预测可以进行量化,可以更加有效的评价判断财务决策的有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可行性操作。
二、公允价值与企业筹资决策
1.资本价值的计量更加客观现实
企业筹资首先得衡量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并且将各种筹资方式方法同现有资本结构相融合,看是否能提升企业价值或公司绩效,从而判断此筹资方案是否可行。那么资本结构的计量就必须要真实、客观,将市场价值及预期潜力都要得以体现,这样的目标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可以实现的,必须要采取体现市场平均预期价值计量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不仅体现了公司资本的实际占用并控制的金额,还从隐性成本的角度体现了资本的预期价值和决策损失的机会成本。因此,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属性计算的资本比例最能代表公司现有的资本结构。
2.筹资方式的成本计量更合理
筹资决策中的资金成本是将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同筹资额相比获得的一个成本率,由于筹资是用于投资,也就变相的为企业投资限定了一个最低的收益率。这个比率本身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风险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也就是在相同条件下,筹资等同于投资的比率。假如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那么风险、时间和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与投资现状不符合,从而不能真实的将筹资的成本同投资的收益相挂钩。只有公允价值计量下,才反映了市场对此行为的未来现金流预期,并考虑了时间和风险的情况,也就是衡量了筹资应用于投资真正要求的价值报酬,即该项目(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用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因此,以公允价值来计量筹资的资金成本率更加客观、合理,也使筹资应用于投资后的收益计量口径一致,涵盖了时间、风险等相关因素。
三、公允价值与企业投资决策
公允价值计量下,使投资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相关有用信息,使决策更加透明、直观,管理也更加准确方便。
1.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了价值参照
近年来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内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会计处理逐渐脱离资产剩余净值的客观现实价值。因为累计折旧核算的是固定资产的损耗,而无形损耗的大幅度增长,已经使累计折旧的计量与真实价值不符。因此,引入了资产减值适用公允价值的计量。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的观念。如,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的可收回金额。其中对于公允价值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选用“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资产的市场价格”、“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处理。固定资产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两大优点:一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实际经济价值符合一致,避免了资产价值的高估;二是能通过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及时发现在用固定资产的“不经济”,从而决定更新或处置,增加了操作应用性。
2.资产价值信息的提供更加全面真实
公司自创商誉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一直以来的核算均是研发费用先列为当期费用再予以摊销,这样使得无论研发还是摊销期的会计利润均有所减少,企业价值被低估。可实际上,商誉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应该每年进行减值测算。以重估价作为其账面金额,即用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累计摊销额和随后发生的累计减值损失后的金额。这样资产的价值就有所体现,不再硬性摊销,也不会增加费用,减少利润。本来资产就是公司拥有并控制的经济资源,商誉和无形资产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方能体现资产的定义,这样资产价值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股东权益,变相增加了公司的价值。作为公司的股东或投资者自然更加愿意进行此类资产的投资,更真实的体现了公司的资产价值信息。
3.对外投资更加真实公允
原来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核算下,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往往和实际价值不符,那么其他企业公司对该企业直接投资的真实价值就无法准确判断。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被投资企业的账面价值既包含了企业现实的经营状况,也可根据其与市场价值的比较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可以更加真实公允的判断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预期,从而降低投资风险与投资成本。
4.对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下,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报告被要求以公允价值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这为投资该企业权益证券的公司提供了价值判断的参照,公司可据以判断所持权益证券价格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同时,企业已经持有的证券运用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则将证券未来的收益预期和风险预期都呈现在了公司的账面价值上,不但压缩了管理者盈余管理的空间,也将企业收益损失的账面价值与发行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共同应对市场供需的波动变化,这样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风险控制要求。
四、公允价值与企业分配策略
公允价值计量下,初始确认价值与资产、负债的即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将进一步拉大会计利润与实际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距。而利润分配特别是现金股利的分配政策必须要建立在充足的现金流量基础上,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将对企业的分配政策带来更大的挑战。现金股利的发放是企业经营状况给市场传递的信号灯,即使利润较高,发放股利较低,仍会使投资者收到利好信息,从而高估企业未来价值,导致股价上涨。当然,企业可以利用此机会进行资本重构,也可以进行投资,但同时也要面对股价回落时的资金缺乏困境。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使我国的计量水平从交易计量走向价值计量,这种计量属性使经济价值能够更加明确和透明,提供的信息使得各项财务管理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准确。但同时,公允价值的公允取决于整个市场运行、信息提供的成熟与完善,因此,要使公允价值计量走的更深更远,必须要整个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勇军.价值管理研究综述与评价.财会通讯,2007(5):78-85.
[2]王志亮.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企业价值评估新探.投资研究,2007(11):44-48.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财务
一、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影响当期利润。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净利润成倍增长的公司不少。在这些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于业务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用。
2.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规定:1.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中,对于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存货的计量一样,企业管理当局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进行计量。投资收益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和处置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收益。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投资收益大幅度飙升。
3.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在房地产业相对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年末的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资产剧增,巨大的利润也将显现出来,这将可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导致地产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投资性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5.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并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6.企业合并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按照测试确认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减少留存收益。对于负商誉,重新评估后,在损益中确认,同时增加留存收益。
除上述方面之外,公允价值还在很多业务中被作为计量标准。
二、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扩大,时至今日,这一危机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产品的计量,基本属于公允价值第一级次的范畴。公允价值的第一级次,是指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来估计公允价值,并且不作任何调整。这一级次的估计被认为是可靠性最高,最为优先选择的公允价值取值。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最活跃市场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最活跃市场是指在该市场上,这种资产或者负债数量最大,交易最活跃。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操作上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是扎实存在的,不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信息公允透明,正是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权。公允价值计量诞生于美国证监会指出历史成本对防范金融风险无济于事的危难之际,这本身就说明,公允价值天生具备防范金融风险的性能。所以面对物价变动的现实、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知识经济、历史成本等一系列冲击,引入会计公允价值是有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解决了许多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确认和摊销、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以及非货币交易等诸多会计事项中必然会使用到公允价值。
全球经济国际化浪潮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繁荣,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公允价值的运用不仅是会计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也符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其推广势在必行。因此,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在认定这一目标后,不要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而轻易放弃。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过多年论证的科学方法,至于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当时的具体环境,选择一种最能客观、公正、可靠反映资产或负债价格的方法,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目标不应改变。
三、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我们需要加强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逻辑一致的(非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还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当前,应尽快修改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法行为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所获收益从而警示会计造假者,并形成威慑。
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环境。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交易价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外汇市场和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金融工具交易和发达的专业评估市场。同时,要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4.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同时,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只有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参考文献:
[1]姚茜.对公允价值的再思考.山东商业会计.2007,(2).
[2]毕茜,彭珏.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08,(18).
[2]吴可夫.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5).
[3]陈玉媛.美国次贷危机涉及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应对措施.财会通讯.2008.10.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特征及其应用原则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和特征
1、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英文解释是“正直的,公平的,公正的”,中文将其翻译成“公允”,则包含了公正、允当的意思。作为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公允价值可以为知识经济时代大量涌现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提供更为相关实用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学界,各个国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的特征。(1)交易的公允性。公允价值是在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之间进行的交易中形成的,不是在强迫或清算的过程中形成的;(2)交易市场的兼容性。活跃市场和非活跃市场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在存在公开活跃的市场,且存在相同或类似交易的情况下,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不存在适用的市场价格,则以适当估值技术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公允价值金额;(3)价值的公认性。公允价值代表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公认的市场价值,不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价值,而是被普遍认同的;(4)计量的全面性。公允价值既包括资产的公允价值,还包括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负债的公允价值,一直被人们所忽略。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原则。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诉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例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也因此,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普遍而具体的运用,势必会对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公允价值是可以被用来作为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公允价值理论与我国运用问题研究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公允价值应该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一个总称,它涵盖了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几个计量属性。
之所以包括历史成本,是因为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成本其实反映的是初始交易或事项的公允价值,也就是面向过去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行成本都是可以观察的市场确定金额,因此它们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似乎与公允价值概念不符,但对短期应收应付项目来说,由于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故其可变现净值也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包含两种类型: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目的实体为计量目的的现值。由于不同主体(如市场和不同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折现率有不同的预期,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将产生不同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虽然二者都具有合理性,但金额上会产生差异,所以目前的公允价值概念只包括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列举
1、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范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于计量属性的变化。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在能够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即使按照历史成本计量,重组债务与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全部计入损益。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债务重组主要以债务减免和非流动资产清偿为主,极少涉及用存货方式清偿债务,但由于《应用指南》中,将以存货清偿债务视为一种销售行为,按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相应成本,这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使得存货清偿受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提升营运能力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的欢迎。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增加企业的利润;相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例:中鼎股份(S*ST飞彩)资产置换案。2009年12月13日,S*ST飞彩《董事会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及关联交易实施结果的公告》。公告中指出,2009年11月16日该公司与安徽宁国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按照《资产置换协议》,分别以皖国信评报字[2009]第147、148号《资产评估报告书》为基础进行资产置换。飞彩公司置出净资产账面价值36,530.73万元,公允价值40,261.11万元;调整后中鼎密封件置入上市公司净资产价值40,632.14万元,置出资产的净值与置入资产的净值的差额371.03万元由置入方与置出方以往来账形式先挂账处理。在不考虑交易损益的情况下,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下的会计处理分别如表1所示。(表1)可见,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3730.38万元被记入损益。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确认了换出资产的潜在损益,使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更为真实的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显现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提高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应用对会计列报的影响
第一,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项目的披露上,相应调整或增加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主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披露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润表列报的重要变化是:在利润表上出现了一项“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列示),用来单独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第三,由于会计报表编报理念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新准则规定: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企业编报的一张主表。在该报表具体项目的列示上,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中单独披露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四,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整也进行了单独的反映。
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
由于实施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极大地影响重组当年业绩。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这样,绩差公司或债务重组负担严重的公司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增加当期利润。
投资者分析年报时,如果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公司业绩大幅改观,那就要关注是否存在债务重组等因素的影响了。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债务重组收益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并不具有持续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带来利润。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这与原准则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存在较大区别。投资者可参照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总的说来,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对于某些具体事项,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易而言,又具有一次性,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对此投资者也应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