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改革

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仍然是以“老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逐渐丧失了进行扩散式思维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意义首先在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来使学生在智商与情商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与促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对于现阶段的大部分小学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并主要靠延长授课时间来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教学的程度很大,在开阔小学生视野方面,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教学思想。要想更新教学思想,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大胆的尝试、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冲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其次是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这要做的就是先开阔教学的视野。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对象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主。对于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以每个学生都达到自身目标为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与劣,都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尽可能的增加解决的思路。

三、审美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学习中去,进而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实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融通。

如对于《牧童》这首诗而言,通过对乡村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使人对于自由、安然生活的神往。但是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悟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词的特殊意境很难把握。为了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种意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晚风轻轻摇曳着野草,还没有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已经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相信通过这种情境的营造,能将学生“带入”诗人所向往的“世界”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一旦失去了审美性,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把握事物联系,体验文章的内在美。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以联系的观点为出发点,将人物形象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解读。因为,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方面理解,从而体会那种富含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美。

(2)注重细节,感受文章的细节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对一些大喜大悲感同身受,但一些细节却最能够打动人,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细节美。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1.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课堂不应该是只靠教师来进行讲述的形式课,而是在学生与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为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学科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爱护的原则来处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满足学生发展的心理要求,以关爱来对待教学的每个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合理范围内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健康、自由与全面发展,将学生塑造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的社会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事,而不是单纯在教室中“死读书”。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发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第2篇

关键词:读图时代 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读图时代的到来为语文的教学带来很大改变,目前在教育界,一直都在争论在语文教学中是应该读文还是应该读图,面对这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把读图与读文结合在一起,为更好的说明问题,本文先简单分析读图时代为语文教学带来的挑战。

1.读图时代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读图时代的到来影响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学生,目前小学生对于漫画的兴趣要远远高于书本,虽然图画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带给小学生的收获却没有多少,也就是说当下的一些读图文物没有太多的文学价值。

具体而言读图时代的到来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心理以及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向着不完整意义上的审美观活动转变,比如说学生对于诗歌等经典作品普遍没有什么兴趣,更加喜爱一些言情武侠小说。读图时代对学生的想象力造成严重影响,与文字相比较而言,文字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图像具有直观性,长期过多的读图有可能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当前很多的漫画书以及图文书本基本都是把内容和语言展现给学生,学生无需使用想象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想象力更加狭窄。

从思维能力方面来说,图像在使用时有可能被无形的认为是思维实体,导致学生对于图像的依赖过多。文字的表现形式都是一些抽象理论性的,而图像则是一个具体感性的表现形态,学生把精力过多的放在读图中,必然会导致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生理学研究表明,读图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右脑语法不健全,致使左脑控制的语言中枢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影响。

2.读图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图像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图像相对于文字来说有其自身的优势,在语文读图教学中应把文字与读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多偏重于文字阅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欠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图像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直观的形象,还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来较少学生对文章的距离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读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在小学语言读图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独体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思考图像所具有的含义,并结合语文背景提高读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具有抽象性,读图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读图教学,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读文教育为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起到的内在作用,语文教学最显著的功效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因此表达能力有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图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3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题,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行为及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教育的关键,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提倡的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给学生指出一条河",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难实现。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文素养,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换一句话说即怎样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发展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无拘无束、能说能笑的秉性,多措多举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与合作。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的尊严,应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关爱融入课堂,让竞争走进教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三、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发展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无拘无束、能说能笑的秉性,多措多举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与合作。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的尊严,应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关爱融入课堂,让竞争走进教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四、教师对待教学的过程要转变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师生的合作交流方式十分灵活,学生表现个性和差异的机会多,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甘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多上讲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五、教师对待课堂练习要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