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预防保健;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4-02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主体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最接近农民机构,同时也是能够提供最具有成本效果服务的机构。健康、疾病经济风险和社会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服务体系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运行的功能和绩效[1]。本文主要研究讨论我国农村预防保健功能基本开展现状,出能够使预防保健功能更完善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面上机构调查数据和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数据。
1.2 方法
面上机构调查采用整群多阶段的随机抽样法,总共抽取300个乡镇卫生院和600个村卫生室。基层卫生人力与服务提供能力专题调查抽样选取的是山东省张店区、东阿县、招远市和梁山县,麻城市,重庆市的沙坪坝区、荣昌县和永川区以及湖北省的潜江市、公安县。专题调查中一共抽取乡镇卫生院40个,山东有15个,重庆有15个,湖北有10个;村卫生室一共300个,山东有150个,重庆有70个,湖北有80个。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别用SPSS软件和Weft-qda软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所调查的资料。
2 结果
2.1 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项目
本文主要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三项功能进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可知三项功能的机构开展中预防接种开展比例最高,而慢病管理开展比例最低。健康教育与促进开展比例高于60%,而慢病发现与管理的开展比例较低。
2.2 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项目
乡镇卫生院的计划免疫中原来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开展比例大约在97%左右,比例较高,并且各地区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而扩大免疫中地区差异显著。通过数据研究可以发现,越是群众就越是对基础慢病管理项目有需求,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仍然较注重慢性病患病人群,而忽视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另外,农村乡镇卫生院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造成慢病管理开展比例较低。乡镇卫生院的慢病管理功能的开展比例普遍较低[2]。
2.3 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具体项目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接种开展比例明显比卫生院低,有高血压管理的项目开展的村级卫生室不到35%,糖尿病管理不到20%。健康教育的开展比例在70%左右,所调查的省市间有明显差异。比如在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现、管理各项目下,高血压筛查各部分开展情况大体上是一致的,高血压病例管理以及病例随访的中部的开展比例最低,糖尿病相关的项目都是东部开展比例最高,在所调查的省市间,比例有明显差异。
2.4 村乡卫生机构预防保健功能开展障碍
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未开展,原因主要在于在很多情况中,村卫生室独立开展免疫接种功能是不被允许的,要由卫生院、防疫站等上级机构来开展;乡镇卫生院没有开展慢性
病管理,原因主要有三点,1、人员数量不够;2、上级没有严格的考核和规定;3、运转资金缺乏。村卫生室没有开展慢病管理,主要原因在于上级没有严格的考核和规定。除此之外, 预防保健功能开展的制约因素还在于居民的接受程度不足、资金缺乏、工作量与收入没有完全挂钩、协调沟通受阻、农村筛查缺乏必要设备的缺乏等不利于预防保健功能的开展和管理[3]。
3 讨论
3.1 “重医轻防”现象
“重医轻防”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间竞争激烈,村乡卫生机构只能减少预防保健投入增加医疗服务投入而得以生存,这样一来,预防保健服务只能承担着上级政府的政策的压力缓步迈进。二是目前一些机构的设置条线分割明显,导致重叠的机构功能。三是因为农村卫生机构本身足够的能力去吸引人才,在市场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双向选择,在人员引进上还要受到编制,加之农村资金不足,无法保障员工福利,致使农村卫生机构人才匮乏,从而导致很多预防保健项目无法开展[4]。
3.2村、乡卫生机构主要慢病管理开展程度不足、水平有限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开展比例很低。原因有四:一是大部分机构只对医生门诊接触的病人负责,相对固定;二是有些地区重视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不重视;三是有些机构基本没有跟踪随访;四是大部分机构以防保人员为主,专业队伍缺乏[5]。
4结束语
我国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主体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最接近农民机构,同时也是能够提供最具有成本效果服务的机构。健康、疾病经济风险和社会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服务体系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运行的功能和绩效。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中,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病管理三项功能是尤为重要的。要加强预防保健功能,应建立医防间的互动,加强医防间的联系,对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布局有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人员系统管理制度,总而言之,要使我国城乡基层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开展需要看清现状,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钟爽,孟庆跃,袁,赵苗苗,侯志远,孙晓杰. 我国村、乡卫生机构预防保健服务功能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09:626-628.
[2] 孟庆跃,袁,侯志远,钟爽,赵苗苗,孙晓杰,曲江斌. 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11:1-6.
[3] 钟爽,孟庆跃,孙晓杰,袁,侯志远,赵苗苗,曲江斌. 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功能比较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11:7-11.
关键词:特色学科建设;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近年来,国内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造成就业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1)当今生物产业规模不大,人才需求量偏小;(2)国内办学规模和招生量膨胀过快;(3)各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不一,专业教育与当地产业特色结合度不够,没有形成特色[1]。因此,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的建设需要贯彻改革创新为先、质量效益第一的思想。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强调实践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将专业教育与当地产业特色紧密结合,形成办学特色,下面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为例交流一些体会。
一、特色学科建设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导向
地方高校是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特征的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具有水融的天然联系。学科是高校重大项目的承担者,是创新型成果的生产者,是创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地方高校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高水平特色学科,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以特色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着力通过应用性特色学科发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与区域、企事业单位合作对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务型人才;围绕区域重大需求和科研任务牵引,通过协同创新,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科研优势,多单位、跨学科联合指导,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2]。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特色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依托江西理工大学“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形成了地方矿冶领域与生物工程紧密结合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科在钨和稀土矿山生物修复、矿山环境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极端矿山环境抗性生物的筛选、生物极端生境耐受和修复的生理机制、矿山环境生物修复的工程化技术体系研究,微生物冶金、极端嗜酸菌基因组学、生物肥料研发、脐橙皮资源综合利用等。利用特色学科发展的导向,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完成课题研究和实践,最终获得优良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统筹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生物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
二、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一)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思路
在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我校以此为导向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通过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全面训练;通过完成单元操作课程体系,使学生能进行各类生物产品工厂的工艺设计和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完成特色创新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统筹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教育质量与人才评价体系,使学生对综合素质项目及其指标有最基本认识并进行自我衡量。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单元操作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特色创新课程体系以及教育质量与人才评价体系的整合、连贯,使得生物工程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具备模块化和特色化特点,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先进性等优点。
(二)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江西理工大学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重实践、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从以下几个体系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进行了优化:
1.拓宽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对原有课程体系拓宽至包括酶和植物细胞在内的生物体系,增加普通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课程。
2.设置单元操作课程体系
原教学体系中专业必修课调整为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基因工程三个单元操作课程体系。以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为主线,阐述生物生产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学生通过这几个课程体系的学习,能进行各类生物产品工厂的工艺设计和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为从事生物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打好应有的理论基础。
3.开设特色创新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特色创新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必修特色课程:发酵工程与工艺学、生物分离工程。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恢复生态学、资源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以及专业选修特色课程:生物能源、环境工程概论、生物冶金、矿山生物修复、食品精深加工等。
4.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为学生形成创新型的知识结构和加强实践能力提供教学支撑。增设生物工程认识实习、生物技能大实验、科技素养实训等课程体系,以生物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选择一个特色课题独立研究,教师或来自企业的专家给予指导,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5.构建教育质量与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校内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与校外实习单位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主要评价内容;注重教育产出评价、学生学习产出评价、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以及专业办学宗旨实现程度的评价,注重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要素的评价。
(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效果
生物工程专业为我校新开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目前有8位专业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硕士学位的教师2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改革从2009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开始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1.近几年,随着特色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我校生物工程学科获批了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l项国家惠民计划项目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超过400万元,形成了具有地方矿冶+生物工程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奠定了基础。学科分别与赣州菊隆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北清生态环保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校生物工程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覆盖率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在科研及课外学术活动取得较好的成绩。生物工程本科生的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多项奖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实习教育是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了解现场的生产状况,认识并参与实际生产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本专业与赣州菊隆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赣州中橙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科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赣州华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赣州章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赣南海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生产实习、社会调查、课外创新活动和毕业论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主要集中在生物资源开发领域,如双汇集团、赣州菊隆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赣州中橙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科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日升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毕业生考研率平均30%左右,录取的高校90%以上为重点大学和中科院单位,如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考研的毕业生在研究生复试面试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论知识、实验能力和科研素养的优势,均取得了较好的复试成绩,显现了本专业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教育改革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任红,尚龙安,李荷迪.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分析[J].2011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anagementScienceandEngineeringAdvancesinArtificialIntelligence,Vol.1-6,244-247.
【关键词】生物工程 信息化技术 应用 发展
1 信息化技术
1.1 信息化技术的概念
信息化技术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图像、语言、视频和数据等一系列以各种各样形式存在的信息的收集,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关处理,存储等,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涉及,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行业效率,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无胶片化、充分利用网络。
1.2 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于一些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工程来讲,传统的方式都是依赖于人工对数据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人工错误,工作效率不高,而利用信息化技术去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加工工程的进展;信息化技术还能够涉及到人类很难涉及的领域,可以说信息化技术是人类某些项目工程发展的得力助手,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优势能够加快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2 信息化技术在生物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
生物工程的兴起阶段是在上个世纪,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工程,并且生物工程的综合性非常高,生物工程在兴起时就有着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意义,所以这就注定了生物技术是备受生物学界和科学界关注的工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迅速发展成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可以说在生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不充分结合信息化技术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生物工程是一项非常严密的科学技术,它主要是充分利用一些生物体或者对其进行特殊改造然后制造出新物种的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础是生物学,但是仅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实现生物工程的建设,它在建设的过程总必须结合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然后在结合生物学中的近代分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生物结构得到新物种,所以生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
3 生物工程建设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集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说信息化技术是生物工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信息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工程的建设进程。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国家非常注重生物工程的建设工作,在生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产业中国家也大力扶持,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信息化技术在生物工程的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物工程建设
生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为生物工程技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物工程的建设,在现代的生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在生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在很多方面使我们难以想象的,由于生物工程技术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技术,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细胞学、基因重组及转基因等一系列的生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可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而且繁琐的,而充分的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生物工程的建设中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快速准确的处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建设会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可以说生物工程的发展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3.2 软件技术充分应用到生物工程建设中
生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一些软件技术的支持,生物工程的诞生本身就是依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所以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建设速度的加快,关于生物工程类的软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生物工程的建设过程总,软件技术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在生物工程的很多方面涉及到数据,为了对这些数据有统一的管理,以便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补充,就需要建立生物工程数据库,当然需要建立数据库就离不开专门管理构建数据库的软件的支持,伴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生物工程的数据库也将建设的更加完善;其次,在生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繁琐的分析,例如对于核酸低级结构的分析、对于核酸核糖的序列分析,对于蛋白质的具体结构的分析,对于生化反应的具体模拟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对这些高精密,人工难以操作的生物分析,就需要借助专门的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任何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离不开工程的管理,生物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加强工程管理,保障生物信息安全同样也离不开相应的软件的支持。可以说软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生物工程的发展,保障了生物工程的信息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3.3 计算机技术推动生物工程建设
无论是生物工程技术还是计算机技术,都是这个时展的高科技产物,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纵观国内外的生物工程发展,没有意向生物学界的伟大发明能够脱离得了计算机技术的,无论是基因的发现还是人类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生物技术本身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只有对生物学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是科学的实际,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会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不但进步。
参考文献
[1]谭鹏.浅谈生物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理论研究,2012.
[2]江家良.中国生物工程技术的新进展[J].黑龙江科学,2016.
[3]孙毅.生物工程与进化理论[J].化石,2002.
作者简介
徐小明(1979-),男,湖北省大冶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应用。
吴娅敏(1979-),女,湖北省大冶市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