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化改革的意义范文

数字化改革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化改革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改革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电子技术 改革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企业需要,技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岗位职能,所以对于技工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创新。我作为从事多年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教师,对于本专业的电子相关理论和实习课程有自己的拙见。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都是由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组成。理论方面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实训方面是研究电子电路的制作,包括电路图的绘制、仿真、电路的焊接、制作和调试等。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电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逻辑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的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针对此门课程,近几年很多技工学校都在改革创新,笔者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此也有一些想法。

一、现状分析

1.课程介绍

在技工教育中,很多学校都已经注意到了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和电子技能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的系统体系。笔者认为,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是计算机专业、通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主要是以《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能实训》这两门课程为主导。《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践问题。而解决“应用”的唯一途径就是电子技能实训,最终使学生在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技能实训》能熟练地掌握焊接技术,设计装配图纸,调试正确结果,记录相关数据。

2.存在问题

现在的教学法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场地的局限性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目前,仍有很多技工院校分开开设这两门课程,而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中就只能循序渐进地讲解。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相应的电子技能训练课题来加以巩固,而实训老师在课题训练时可能会遇到学生理论知识不足的时候,只能将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再进行讲解,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训学习。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效性,又导致了理论学习的重复性,使一体化教学只能停留在宣传的“口号”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工院校教育必须引入新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法,从而开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改革,使其更具备创新能力。

技工教育的 “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思想已经逐渐退出现代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现代技工教育要以传授知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教、学、做”三个方面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体化”体验。

二、改革方向

1.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理论知识深奥、抽象,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把握技工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改革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项目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1)利用实物演示教学

授课老师课前根据教学课题提前做好示范电路,在电路板上直接呈现出所有元件的排布、连线,还可以通电调试,观察电路使用。可以利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根据电路的原理图从电源部分介绍元件的性能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原件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连接方式。

(2)利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很多教材都会提供课件光盘,将整个教材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网络上还有很多专业网站制作了很多视频课程,都可以借鉴到一体化课程中。学生在了解电路之后,自己动手操作时,对于教师的演示难免有遗漏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软件重复播放,为教师可以留出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让老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摄录机将学生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在评价反馈中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们一同来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3)利用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教学

处于教改前沿的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很多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项目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教学法结合是目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课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学生要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利用团队解决问题,找到实施方案,制作出成果,最后进行评价反馈。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结合头脑风暴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4)利用一体化教材教学

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深入改革,目前已有一些一体化教材出现,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进这些教材,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校本教材,用与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要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又要吸取别人的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本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对象,适合学生所在地区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才能获取更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体现技工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中要以实训课题为基础实施教学,理论讲解配合制作过程中电路原理的需要,结合当前社会上的高新技术,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上课;“请进来”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走出去”,教学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亲身感受工厂一线是如何生产产品的,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如何的技术人才,让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

3.建立新的一体化教学考核模式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通常都是试卷考评,实训课是以动手制作课件为方式,各自独立,联系很少。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传统的考核方式很难适用。因此,需要建立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模式。可以结合当前各级技能竞赛的模式,竞赛通常是考查选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测量和调试数据记录、拓展应用等。在一体化教学中同样可以借鉴技能竞赛试题模式,采用理实合一的考核方式来考查学生。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技工学校都在探索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行适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研究出适应技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学到知识,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云岐.电子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张梦欣.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叶昌元,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学研究室,2001.

第2篇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自豪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地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在上书画版二年级《染纸》时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不但简单学会了染纸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民间美术的优秀传统。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在民间文化中保存着极为丰富的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它是整个民族特有的情感气质、哲学观念、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的文化积淀。在宏扬民族文化的指导思想下,各级文化部门为发掘抢救民间文化遗传,正在做着大量的工作。但是最有效的抢救,是全民性的传承发展,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将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向学生们介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传统民间文化中去,真正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宏扬民族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就会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如在书画版二年级《儿童生活画欣赏》这节课上,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各种形象,认识到旧社会小朋友们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后迅速成长的事迹,激发起学生们更加热爱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还有,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我都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画画节日的各种欢乐景象,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实践证明,在孩子们喜欢的涂涂画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其效果远远胜过教师生硬的说教和灌输。

三、培养学生审美的意识

在上《小鸟喜欢的树》这节课上,通过一只流泪的,失去家园的小鸟的讲述让学生明白森林对鸟类的重要性。《叽叽喳》这节课通过欣赏各种鸟类,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再如《画动物》这节课上,除了教学生画各种动物,还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濒危动物的知识,并请学生谈谈怎样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学生们畅所欲言,从这些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画各种树、小鸟、动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了审美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上欣赏课或每课的随堂欣赏时,有的欣赏作品选的是和同学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的作品。同学们都觉得他们太厉害了,他们的作品真是高不可攀。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鼓励他们,作品被选中说明他们画的好,我们应该学习。我校的同学们也有很多好作品,有很多同学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在全国、上海、嘉定区的比赛中获奖呢,有些作品还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比美术书上选的作品还要好!同时,我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耐心启发,及时表扬。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明白只要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肯定会成功的。在上五年级的《黑板报》这节课上,我引入竞争机制,事先告诉学生将把设计得最好的作业作为下一期黑板报采用,并还要给前三名的同学发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连平时不大爱做作业的学生也动起了手,很多学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我遵守诺言给他们发了奖,我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做,就能做的好。通过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同学的上进心并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我认为自信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

五、教育学生尊重师长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在学习《做贺卡》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尊重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尊重老师不一定采取很隆重的方式和赠送昂贵的礼品,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也可表达这份情感,礼轻情意重呀!我让学生谈谈平时该怎样尊重老师,通过讨论,学生渐渐明白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因此这一节课同学们都特别遵守纪律,作业质量也很高。

六、教育学生互帮互助,不歧视他人

第3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5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有许多好的成果。启发式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立体教学体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构建各种现代化教学平台也具有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1][2][3]。

1 教学改革的方法探索

(1)整合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目前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我们将集成芯片的实现工艺这些以前略讲或自学内容引入课堂正式讲解,进行优劣工艺对比,加深学生对器件选择的理解;针对EDA技术在硬件系统设计方面的迅速流行,我们以HDL语言示例和maxplus教学软件等方式将EDA技术讲解引入课堂演示,加深和引导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的感性认识。(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目前“精讲多练”教学实践,教学方式已基本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般采用“讲”2/3学时,“练”(包括课堂练习、课堂研讨、课后作业、配套练习等方式)1/3学时的方式,将讲练结合,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多角度开设课程讲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开展“启发性”、“探究性”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由被动的继承式学习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了电子教案,我们还利用很多EDA软件以及自己设计的演示程序,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将讲解式、对比式、讨论式、启发式、习题课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种教学方式。同时,我们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环节,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大力加强教学与实验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中引入EDA软硬件进行教学示例演示,积极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项目式管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实践阶段学习,鼓励学生实验创新。本着“强调基础、拓宽专业、突出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和电子创新基地的实践作用,对原有以验证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将验证性实验改为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以原理理解为目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门开设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综合电路实验”课程,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难度逐渐加大,由专题设计到综合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水平。(4)多方面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用了多方面综合评分的方法,淘汰了“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强调平时作业和实验教学,期终卷面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50%;期中测试占总成绩20%;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设计等)则采取单人单组“现场验收制”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中有创新的学生,在考查考核等方面予以奖励。

2 教学改革取得的教学成果

(1)提出新的教学体系,适应发展趋势。组织教师探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新的体系结构。新的教学体系结构将现代PLD发展和EDA技术和经典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设计与本科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的本质,同时减少了学时。(2)采用先进教育手段,提高学习积极性。广泛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4]根据本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综合使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优化电子讲稿,将理论讲解和计算机辅助分析(EDA软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从课堂讲课、讨论、实验、实习、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4)结合教学内容,参加各类竞赛。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深化了教学内容,取得了突出成果。依托上述开放式实验平台和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组织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电子制作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3 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自身的体系和特点,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特色,引入EDA软硬件进行教学示例演示以及“项目式管理”工作过程等“启发性”、“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08(15).

[2]周伟英.工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1,03(10).

[3]卢超,蒋媛,卢进军,翟宝清.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20).

第4篇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教师和学生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载体,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非常有效。

《数字电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也逐渐趋于完善。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偏弱,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还可以接受,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学生随之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实施改革。

基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的章节顺序和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际项目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分组,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制订工作方案、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等完成课程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团队合作。

二、教学过程的实现

1.紧跟行业的发展,确定教学项目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EDA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因此,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淘汰一些过时的知识,紧密结合电子产业的发展,并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设计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项目。该课程通过对企业、行业前期调研,专家后期讨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广播电视技术岗位需要为导向,充分利用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等基本元器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设计基本的计数器、加法器等小电路开始,逐渐实现基于计数器的数字钟功能,并完成电路的调试。

2.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的实施

学生分组完成教学项目,要求每组提交:设计思路、逻辑电路图、实现数字钟功能的产品、答辩材料。

(1)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后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分工合作,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全组同学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共同讨论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电路的设计过程是一个难点,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不同的触发器完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最简单、最稳定可靠的方法实现。

(2)完成产品的安装。学生拿到手的元器件有面包板、触发器、七段LED显示器、逻辑门、编码器、译码器等。要求各组学生合作,通过查阅集成块的功能,合理使用集成电路和导线,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在安装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不准确的地方,并予以纠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电路测试及故障排除。数字电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电路测试及故障排除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故障排除,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排查电路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在完成部分任务时,教师应先将介绍常出现的故障现象、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和学生共同分析如何排除故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同时,鼓励先完成的组帮助其他小组排除故障,增加专业素质及团队精神。

(4)答辩及综合评定。各小组完成作品设计后,选出一名代表阐述设计思路,并完成产品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进行客观评判,为作品打分。答辩结束后,教师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综合评定,并作为本门课程综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项目中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做了改革,以小电路设计、综合作品设计等为主体,笔试所占的比例从80%降低到40%,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夏夕美.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

[3]王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五化”原则[J].教育与职业.

[4]陈福恒.“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界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就呈现出了飞速发展的景象,在高校的档案信息中也对新的科学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断出现的数字化技术给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工具和途径。过去的高校档案管理已经逐渐在现在转变为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这是历史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随着高校在数字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也同样成为了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怎样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参与档案管理,使之更高效地为其服务,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对高校整体工作的推进作用,是目前高校的数字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都是利用人工作业的方法,在资料查找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因为人为原因会带来资料的破损,在在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之后,是档案上的内容会被进行扫描和整理,再将数字化的资料进行归类,通过计算机设备录入到学校的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来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查找和搜索,另外这样还节省了空间,方便了维护,还能实现安全存储和资料共享。

1.1 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过去的档案多为纸质文件,进行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多为直接物理劳动,这样的过程非常消耗人力,因此多数资料为了进行保护利用率都不高,这给的俺干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影响,但是进入到数字化阶段以来,计算机对档案的管理使得该项工作更加有效率,能够保证所有的过程都准确无误,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还可以提高整个管理的效率,可以说数字化建设推动了档案管理从人工到数字化的巨大转变。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学校的每个部门都能够迅速及时地获得最新的需求信息,根据每个部门的需要对信息进行汇总和组织,然后传送到相应的部门,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高校的档案服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其它部门。

1.2 提高档案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规模越来越庞大,每个高校都在面临着更大的档案管理压力,尤其是对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压力,数量非常众多且工作量非常大。因此高校必须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压力,科学处理好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的进步。然而我国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水平仍然不高,这对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带来了重大的阻碍,所以说建立好数字化平台对于高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尽快进行数字化建设以帮助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迫在眉睫的关键性工作,但是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够让数字化技术真正在档案信息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 提高资本投入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因此在资金上的投入明显不足,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档案信息的对外共享,。在档案工作中的资金投入多数都应当用在软硬件上,这样在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中,必须要能够及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至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管理方式上既然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样不仅符合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当今时展的方向。

2.2 保证数字化安全性

档案资料一般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和重要性,因此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安全性的保障工作,具体可以针对其进行安全化的软硬件设置,同时高校也可以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防止其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性操作或者人为地进行违规的操作,在工作中还能够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当前全世界许多行业都已经迈入数字化的时代,档案工作也必须一样,不断学习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坚持学习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一直保证高校档案管理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2.3 建设高效管理团队

在高校内部建设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必须要能够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所在,将数字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去,同时高校的工作考评也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到其中,并配备一套与之相适合的管理制度,另外还需要联系学校实际,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使档案管理更加全面有效。还有,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学校也应当建立一套人员的流动与动态分配机制,这样可以随时开展灵活的变动,保证所有岗位都能够快速融入新的工作人员,在熟练技能的引导下更加高效地进行档案管理。

2.4 合理规划数字化建设

在对高校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当全面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合理性和规划性,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步骤地完成数字化建设。同时,合理地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培训和学习,有选择性地对每一个档案部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进行数字化处理,在工作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全局意识,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和完整的情况下,为档案信息提供完善的保障,避免信息出现疏漏和错误。

3 总结

总的来说,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每一个部门都应当重视起来,尽快使用良好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相关门类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只有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提高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整体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东薇.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思考[J].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13(23):235.

[2]赵连丰.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研究[J].福州:福建电脑,2010,26(4):75.

[3]郭燕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究[J].郑州:中州大学学报,2008,25(3):101-102.

第6篇

关键词:教育 数字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204-01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结构不断发展,大量的学校和学生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校园管理和教学不足以支撑如此大的体量,造成了部分地区教学水平的低下。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越来越跟不上日益增多的教学任务,这就必然导致教育水平的降低[1]。数字化校园建设符合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区别于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可以为社会建设提供反应迅速的人才,因而受到的社会认可度逐年增高。但是由于技术手段和理论指导的研究不够深入,出现了一窝蜂的建设网络化平台,却不思考因地制宜地方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2 研究现状和意义分析

2.1 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很多院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大力建设数字化平台,却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导致了数字化校园平台虚华的外表下,只有寥寥无几的枯燥内容,根本无法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而这些学校出发点都是希望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方便学校校务信息的管理、方便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借助网络传播为知识教授的载体[2]。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充分的了解。

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平台,需要有详实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去接受学生和教师的检验。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提及的“如何建设”的问题。显然,涉及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多方面的内容,数字化平台在建设框架和方法上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意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学生在电子化的环境下,很方便的实现选课、讲解、练习、答疑等活动,方便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互动,在提供各种优质资源的同时缓解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局部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平衡现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对推进教育优质化道路的力度增加,对数字化校园平台体系的建设意见有了一批结合实际的研究成果[3]。这些理论资料对深化教育资源的改革做出了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借鉴,但是从实际成效来看,各个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的跟进速度明显不足,导致了校园网资源的浪费,有些学校对平台的规划做的不够,造成了网络资源重复建设。

研究数字化校园体系的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和院校师生的整体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4]。主要是:(1)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建设与利用校园网络资源适应对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要求。(2)使得院校校园网物尽其用,同时借此可以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3)研究切实有效的资源建设和应用行动策略能够解决资源浪费和无针对性重复开发的现状。

3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资源建设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框架十分广泛。对于建设人员,最基本的就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于建设的方法和建设原则,根据不同的学校条件,应该选择适合的方案[5]。为了在校园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上达到同步和统一,应该充分利用起数字化校园的优质平台,将传统的讲台搬移到无所不包的网络中,将传统的管理方式搬移到数字化网络系统中去,借助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的探索和改革。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关键点是抓住“建设内容”、“如何建设”和“如何使用”这些基本要素。

综合以上观点,数字化校园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确定一整套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理论体系,对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提供应有的指引;(2)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和切实目标,应该符合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利益,具有普适额度便利性,达到预期效果[6]。

4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4.1 网络资源建设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整个学校给予支持,需要各个专业的教师一起努力,不断充实课程内容。主要的是,课程的制作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工作,如果授课教师本身的任务较重,没有宽裕的时间,就需要网络建设部门提供方便的编辑工具,通过提供类似的向导使得不懂计算机技术的教师也能轻松制作课程资源,节约时间。更简单的,教师奖课件提交至系统,由专门人员进行课程的归类和制作。

4.2 其他模块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在教学上对学校工作帮助很大,还要在学生的生活上给予方便和帮助。需要在数字化网络平台中加入学生课程选择、查询,学生卡的充值缴费、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反馈等。

同时,网站需要设置其他的互动模块,如求职天地、校园信息、考试信息、学习交流论坛等,方便学生进行咨询和学习。

5 结语

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网络进行日常学习、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家的效率。在接受课堂学习的同时,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数字化网络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诉求,节约了任课教师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7]。同时,为了适应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有余力的学校可以将数字化学习系统搬移到移动平台,如编写对应于不同移动平台的APP和对移动设备的浏览器进行页面适配等,让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服务更多师生。

参考文献

[1]夏东盛.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凤基.数字化校园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5:31-33.

[3]许爱军.数字化校园资源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推进策略[J].高教论坛,2014,05:96-98+104.

[4]郑爱权,车娟.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184+186.

[5]赵惠,于素云.关于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01:103-104.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高职院校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字化校园是泛指没有围墙、网络化的、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狭义的数字化校园就是指:学校凭借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搭建学校网络化环境,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终端,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学校各类资源、信息数字化,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通讯交流、后勤服务,教研科研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由传统教育向数字技术平台教育的转变。数字化校园的外延是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包括数字化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是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一)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系统)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教学终端建设,各学校可依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进行。

(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或者登陆电子图书馆系统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杂志,或者登陆网上考试体统进行在线考试等。

(三)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五)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全面建成后,学院功能、服务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一)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三)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四) 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信息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使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拥有管理资源,能够集中集体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确决策目标,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加软件的建设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受益?这应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数字化校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厚峰.给数字化校园正名[J].计算机教育,2004,6:44-45.

[2]赵先民.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9):43-44.

[3]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 文献资源 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0-0235-01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加速,资源传播与共享技术不断进步,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储备的重要基地,其数字化进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1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概述

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期间经历了长时期的探索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代表了信息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人们可以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

1.1 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和其他网络平台的逐渐扩大,逐步实现“单屏”到“多屏”的变化,许多数字图书馆已经开始通过电脑系统,数字电视,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比如新媒体业务介绍电子触摸屏终端。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更友好,更方便,并开始通过儿童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提供残疾人服务特殊人群。

1.2 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我国仍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2)“交通规则”不尽统一。标准在每个系统的规范之间仍然存在着分歧,很难实现统一的互操作性,影响了每个资源系统之间的统一检索和跨库操作。

(3)“全时空服务”尚未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数字器件可以得到任何所需的知识,这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光明的未来。

2 数字化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出一系列的新信息,传递手段和工具,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研究图书管理改革,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阅读方式的创新

典型的特点是网络的知识经济中,传统图书馆打印文档为主体,此外还包括部分视听、微型、机读型非书资料,开发、利用图书馆读者服务组织是在文献资源开发。电子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的主题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将逐渐从传统印刷转向Datehide摩托的电子信息资源访问的扩张方向。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改变传统的模式的数字图书馆为模式,节省了时间、金钱、资源,实现高速度、大容量,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2.2 检阅方式的创新

在数字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的查阅检索功能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传统的图书馆检索工具便是对号入座的书架查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进行查找。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检索,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便可以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是一个飞跃性的突破,笔者认为,检阅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创新其本身便是解放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3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建立数字图书馆服务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协作已成为世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新趋势。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使图书馆能够始终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1)构建数字化资源体系。加快数字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丰富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资源建设,形成丰富的类型,独特的特点,结构合理,长期大量的数字资源。对于各种载体,各种形式,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和深刻的揭示,加强调研和实践的知识组织工具,实现不同的载波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文档信息内容的知识网络。

(2)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具体的数字化应用过程是这样的:对相关的数字资源进行选取,并对选取的素材给予编辑,这其中包括解说词的编写,有关画面、图片的选择等,对于一些文本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可以采用人工录入、数码拍摄、图片扫描等方式,然后将处理后的图像利用OCR识别系统进行转化,获取目标格式,而图片,则需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参考图像、服务图像或略图等方式;在完成数字化以后,对资源的内容进行标引,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由标引人员对主题进行分类,通过XMI进行内容的标识,完成对元数据的抽取,元数据在分类上,一般可以分为:结构性元数据、描述性元数据,以及管理性元数据。抽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元数据抽取软件。

(3)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对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等额加工和处理,能够达到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体系的优化和丰富,在对网络信息进行采集之前,应该针对不同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利用网络信息采集工具对信息进行搜集,掌握网络上相关信息的分布,分析关联站点的资源相关度与含量。与此同时,应该有针对性点的实行信息分类、采集、跟踪等技术手段,从技术层面对信息进行组织、区分、排序,按照一些常用专题或主题构建网络数据库。受网络资源动态性强的影响,在资源库建成后,必须要进行及时维护、更新,一旦网络站点发生改变,及时增加新站点,将确认消失的站点取消,保证用户信息获取的有效性。

(4)加快服务能力提升。根据“需求拉动”的原则,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提升能力,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用户信息环境提供进深,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随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帮助下,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良好的互动,互动机知识服务环境建设。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事业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是人才。加快培养一个数字图书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建设和服务团队。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基于数字图书馆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4 结语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研究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改革,加强数字信息功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快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覆盖全国的建设,推进新格式的形成,使得图书馆可以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不断上升。科学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也愈来愈明突显,并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数字时代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前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普及率越来越高,20世纪由彩色电视转变到液晶电视。除在电视材质出现巨大变化之外,电视广播技术也出现了新的革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各国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中起到的推动作用。电视广播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所以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关键作用。计算机网络的成熟使数字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蜕变,且最后得以应用在广播电视当中。在对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的无线发射发展前景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推动。由于我国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东西部差距显著,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收获的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难以从整体上得到有效提高,深处落后地区的人民无法共享到社会进步的发展成果。因此,广播电视的推广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但想要将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推进到全国范围内具有非常大难度,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地理区域辽阔,地势复杂;二是受我国地理条件影响,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数字化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农村居民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上的时差。目前,在于这个信息化时代中,信息落后就意味着在知识吸收方面的速度缓慢与落后,会导致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我国对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解决数字电视及数字化在农村以及偏远落后地区推广和实施的难题,能够逐渐让千家万户共享我国经济发展成果。

2数字技术无线发射的技术分析

欧美等国家的数字技术遥遥领先于我国,数字技术无线发射核心在于校正技术。欧美的国家对校正技术极其重视,由于在数字无线发射机中,对地理区域定位及对数字信息传输都需要用到相关校正技术,在此情况下,不断对校正技术进行开发和完善也是我国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针对计算机的大量运算和研究,无线发射无疑可以解决诸多问题;同时,校正技术的成熟也可以降低数字技术在分析和传输过程中对计算机的功耗,减少计算机及系统在使用当中所产生的热量,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因此,应该不断地对其在计算机方面的运用进行优化,将有效节省人力资源作为校正技术开发的主要目的,提高数字技术在无线传输及发射中的准确率和有效率。在无线发射当中,校正技术能够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其体现出来的主要区别是可以不断地对数字技术进行调整。校正技术有一个最优值的限定,所有优化均围绕这个最优值进行展开,也就是说,当我国对校正技术发展到足够成熟时,便可以调整这个最优值,进而取得一个理想的目标和预期。为此,在对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相关的核心技术问题,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够不断推广数字技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让老百姓共享经济发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校正技术,意味着更加精确和更加科学的技术的成型和发展;同时,只有重视和大力发展与此相关的科学技术,才能让校正技术真正在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中发挥最大作用,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在对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分析时,不能忽略广播电视的模拟发射机问题,在信号发射中,需要对频率、发射速率和接收速率进行充分考虑,因此对其模拟发射机的改造也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模拟发射机的数字化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革新,数字化模拟发射机可以节省更多成本,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数字化中它意味着更准确的技术和更严谨的定位与传输。由于偏远山区经常存在着信息接收不好及信息接收失误等状况,所以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当中,应该适当加强在该方面的研究力度,降低失误发生的概率。在改造模拟发射机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改造小型台站时可以采取局部改造方式,以节约更新系统所需要耗费的大量资本。其次,使模拟发射机和数字发射机共存,以符合我国地区发展失衡的情况。最后,强调技术因素。数字发射机和模拟发射机对于部件的要求不一,且在我国多种类型的模拟发射机中,除因速调管外,其他种类的模拟发射机都适合进行改造,其中激励器是实现数字化必须具有的基础设备。向模拟发射机向数字技术方向的转变必然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各国都在不断完善数字技术,这一技术无论是在电视广播领域还是通信领域,都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推动广播电视模拟发射朝着数字化方向的转变,一方面是对其传输质量以及传输速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今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数字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功率信息传输和接收的需要,以及当今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

3结语

探讨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是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要求下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也是基于此进行展开。本文不仅对无线发射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还对发射载体——模拟发射机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在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而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建筑模型;创意

1研究背景

当代数字化环境设计方法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从构思的一开始就把设计的结果建构成可修改的、灵活的,能够满足各种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的计算机数字化形式。数字化手段对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提升、动手能力的强化以及空间能力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师能够通过模拟检验微观单元模式在设计和实施中的运行状况和合理性,使设计途径得到极大的拓展,对于增强设计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特色与模块

2.1数字化建筑模型教学改革特色

我们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建筑模型课程进行改革研究,研究重点关注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在建筑模型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及公选课中融入数字化方式,最终强化动手能力,拓展创造性思维。(1)案例式数字化教学。将模型制作知识进行重新整编,强调了学生对于模型材料、数字化建模、数字化加工的掌握及特殊工艺的使用。重点在于通过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和国内外先进案例的分析,能更直观地了解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模型材料和制作方法及工艺。(2)数字化工具与材料的匹配。数字化同现实材料的对应是数字化设计最重要的特点,因此我们的数字化设计材料的选择不但要符合建筑模型的内在特点,也要适合数字化工具的高效运用,将不同类型的模型根据比例和内容特点匹配建筑数字化的方法,使学生做模型的同时熟悉材料是建筑组成的重要部分。(3)完善数字化制作流程。课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包括构思草模、数字化建模、实体模型、数字化修改、实体模型再制作、研究模型、最终模型数字化制作与设计流程,并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让学生们进一步体验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相适配的建筑模型制作设计方法。

2.2数字化建筑模型制作模块设计

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研究式教学,从学生专业特点、学习阶段和能力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对数字化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字化相关软件,让学生们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将课程大纲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设置不同的数字化模块,每个模块8~12学时,分别有自己的模块目标,最后要求综合成一个总体的作业。(1)“数字化入门”。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在Trimble…Sketchup中进行制作,研究如何展开然后粘连成几何体等人工造物形状的立体造型。这些造型通过自由组合布置的方式安排。利用各种方法在数字化世界中进行立体构成训练。这一阶段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三维构成”的数字化延伸,从简单、快速、高效的数字化方式引导人们进入模型设计的程序中。(2)“从数字到实体”。首先通过Sketchup建模,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结构性能,比如将模块一中的模型变成结构性的模块,通过在墙面上挖出窗户,打门洞,支撑屋顶的变化等设计。这一阶段,这个模块促使学生开始思考并研究材料与材料的连接和支撑,但是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必须把数字化的设计同实体模型的制作联系起来。(3)“数字化表皮”。这一阶段,我们引入Rhino…3D进行表皮的建模,Robert…McNeel…&…Assoc公司的Rhino…3D是非常强大的数字化建模专业工具,处理造型、结构、表皮的能力非常强大,让学生专注于模型的空间与外表协同进行分析研究,这一阶段的主题更加具体,是更为精细的模型制作阶段的一部分,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建筑的外表表达设计的特殊意向。(4)“经典与当代”。该课题是从历史及当代的建筑中汲取灵感。选择在建筑史和设计历史上最经典和最优秀的建筑,对之进行数字化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还原,这一阶段的设计造型工具包括Sketchup、Rhino和3DsMax综合运用,能够接触到大师的脉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让学生对建筑的结构、材料、空间以及建构有所了解,对环境设计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清晰。(5)“设计拓展”。在更高年级设计拓展阶段,建筑模型数字化的内容已经内化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同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协调,旨在培养解决综合性复杂环境设计能力,结合“室内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通过解决某一专项知识或者技能的问题为主,这一阶段的数字化工作可以在设计工作营和技术课程中开展。

2.3课程阶段性成果

通过课程改革,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筑数字化思维的方法,并为他们进行高效设计提供支撑和帮助。通过数字化方式的不断强化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设计表现能力、专业素养和严谨务实的精神都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总结经验,本课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办学理念和方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各项成果能为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有助于促进空间类设计教学在多学科层面延展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数字化融入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进一步改善

支撑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要依靠逻辑思维,作为传统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其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比较薄弱,因此要想让数字化设计真正与国际接轨,需要培养和提高综合素养。环境艺术专业的特长在于空间设计的可视化和表达方面,但只有把强大的造型能力和数字化的设计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为环境艺术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设计的软硬件建设

国内一流建筑和环境设计院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等已经普及KUKA五轴机器人进行数字化建造,但一般院校在实验硬件上限制了方案设计自由度和完成度。当然,在有限的设备和经费限制条件下,学生往往更加愿意发掘更多的设计潜力以实现创新。

3.2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融合

数字化设计作为工具手段,核心在于设计思路的颠覆性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设计资源,如果与数字化的设计手段结合,能够在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民族文化在现代空间的价值增值创造平台。

3.3增加学生在思考水平方面的训练

数字化的思维方式要求严谨、理性、客观,要求运用明确单纯的公式解释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协同专业教师,适量加大数字思路的启发、数字制造的实现等专门性培养,力求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一.民族文化意象融入环境设计教学——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实践反思[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5):40-43.

[2]…侯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校建筑学实验室的教学与建设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3]…刘骜,冯静,丁蔓琪.模型启发设计思考——对高校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2(11):167-169.

[4]…刘熹熹.城乡规划专业《模型制作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2014(08):45-46.

[5]…宾,李焰.浅谈如何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建筑学专业新生的设计思维[J].大学教育,2015(06):121-122+131.

[6]….古建筑保护中参数化设计应用[J].建筑技术,2016(10):941-942.

[7]…夏东亮.参数化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11).

[8]…肖平,蔡丽蓉.材料与空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2):31-32.

[9]…张磊.《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121.

第11篇

【关键词】 合作课堂 数字化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01-02

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改革何处去?

我们认为,就基础教育而言,首要实现突破的是课堂教学的变革。我们在寻求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在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开始引入“合作课堂”,“合作课堂”通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机械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说,“合作课堂”对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我们认为“合作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突破途径。

一、“合作课堂”的实现与发展

“合作课堂”实验一年多来,我们已经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并根据这些启发进行了新的设计,探索“合作课堂”的数字化发展,以期望能更好的实践“合作课堂”。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观点:

观点1:课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教学生态体

我们认为,教学是始于学生对生命成长的本能渴望和对知识的自身追求,并由此出发,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经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课堂学习行为,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个性的拆分和重组,利用个体的特质和个性的特征最终使得学生完成生命成长中一个完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教室,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成长的生态体系,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生态体。因此,我们对于“合作课堂”,一个理想化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新的教学生态体,在这个生态体里充满着新鲜的空气、阳光、花香,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生命的活力;我们的老师也能够在这个新的生态体里有全新的职业生涯体验,激活教育的乐趣和能量,与学生与课堂共同成长,书写自己绚丽多彩的生命传奇。

观点2:任何一个改革与创新,都不应该是孤立的

实现“合作课堂”持续有效推进,就需要与之匹配新的措施与手段,不仅要给予保障,更要解决过程中的棘手问题。长远的看,要形成一个新的教学生态体系,我们要做的远远不止是推进课堂革新一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搭建这样一个改革系统呢。经过一年来的跟进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推进“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现阶段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意识观念,二是技术手段。问题一指向教师的意识形态根本和利益制度设计;问题二首先是技术本身,“合作课堂”需要更为现代的教学手段使其更易操作、更为有效;其次是“合作课堂”实现知识建构的需要;再则是“合作课堂”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数字教室实验项目的实施推动“合作课堂”的发展

1. 数字化教室的定义

目前对数字教室广泛上有两个定义:定义一,数字化教室指的是远程双向互动教室,其核心功能是远程接收,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同步接收课堂授课,教师与学生通过视频实现异地交流互动,从而实现现场教学的效果。数字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供学生在课后随时点播学习,在课上交流互动,创造出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定义二:数字化教室,指数字化革命逐渐深入到教室中,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到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众多新型的教学工具更多地融入教室,使教学更轻松、直观。

两个定义各有倾向和侧重,但我们可以不约而同地中发现两个关键词在两种定义里若隐若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不正是“合作课堂”的核心要义吗?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共枕眠”,“合作课堂”与“数字化”联姻,如此天作之合,怎能不成人之美?可以断言,未来将是数字化的天下,包括我们的课堂。

2. 数字教室实践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三个矛盾

一是教与学的矛盾。我们往往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新设备与技术它究竟能够产生多大意义的替代作用,尤其是我们观点和教学习惯上的替代。能够实现多大意义上教与学关系的重新定位和改善,是许多厂家和学校思考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新的产品做推广之前肯定有一个课改项目作支撑,意图也是改善或者改进教与学的关系。

二是上与下的矛盾。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的推行到底是从上至下还是至下而上,哪样更为合理更便于执行,争议一直不断。其中,最为激烈的是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与产品的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使用者一直在抱怨这些东西不好用,难以去适应,甚至还有些极端的想法是还不如原来的黑板和粉笔;另一面则是产品的生产者和推广者强调教师一定要先行适应厂家的产品,唯有适应了新教学设备之后才会有使用效果。却极少主动反思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此极易把老师和教学服务方推到对立面。

三是技术与用的矛盾。我们真正的技术能够转化成为我们的教学内力的成分到底有多少?以现在主流的实物投影和交互式教学一体机为例,再加上互联网,整个系统的功能强大,加上海量的信息和教学资源,在教学技术上已经具备全面应用的能力。但事实是有些老师在新鲜劲过后还是会厌倦,造成教学资源上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投资。

3. 解决三个矛盾的两条思路

三个矛盾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期望:形成真正的习惯替代,融入新的教学技术,形成新的教学力量。我们的思路是:

一是为教师创设更为人性和友好的应用环境。关注教师的用户体验和情感尊重,让教学设备主动适应教师需求,为教师提供更为便利的使用条件。

二是要为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做平台设计。在我们创设的应用环境中,新的装备和技术都有合适的位置和角色。重点是好的平台设计,可以包容兼并、纳旧迎新、承前启后、多方共赢。

例如,2012年,在考察实验项目学校五一中路学校的“合作课堂”时,我们发现小黑板是“合作课堂”小组展示的主要工具,在随后的课堂跟踪观察中,我们发现,作为“合作课堂”一个标志的小黑板其实大有文章,许多原始的应用在功能上有广阔的升级空间。由其启发,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到了“合作课堂”与数字化结合的契合点:一是课堂的容量与效率,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更大的容量与更高的效率;二是课堂的跨度与延伸,要解决的关键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时间和参与个体;三是课堂的管理与优化,回归到课堂核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平台解决方案――“合作课堂”数字化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基于五一中路学校“合作课堂”课改实验的实际,由我们的技术团队和合作企业合作完成,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自下而上的设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对数字化“合作课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做了填充,对数字化“合作课堂”初步定义是:利用教学一体机、平板电脑等现代教学终端,通过搭建服务器、局域网,在教室内架设新一层级的教学互动环境,并应用于“合作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及效率、优化课堂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三、数字化“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流程

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并通过教师平板机分配到各小组的学生平板机上,一般要求每组都有一项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平板机上的任务要求进行组内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各小组根据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对本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写在学生平板机上,并通过相关软件程序发送到教师平板机上,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学习成果有选择性地面对全班用教学一体机进行展示。

1. 我们已经实现了几个方面的功能

①更为便捷的教师控制。教师利用教师端的鼠标控制功能,可以实现在教室区域对教学一体机实施控制,把教师从讲台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组织。

②更为便捷的学生小组展示。学生可以利用平板机进行学习,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可以在组内展示,也可以上传到教学一体机向全班展示,还可以将学习的过程进行录像,学习成果作展示或存档。便捷的展示,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较传统手段大幅提高。

③更为便捷的教学任务管理。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发送学习任务,小组作业回收等功能,将课堂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实时点拔,实时评估。使得师生、生生互动更为广泛和生动。

④更为丰富的终端软件体验。三板中的任何一个平板,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电脑终端,教师、学生都可以通过加载各种应用软件,无限扩展其终端应用,尤其在多媒体体验、绘图、编辑、计算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⑤更为开放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功能。数字化教室实现课堂实时联网检索,这意味着课堂信息和资源空间真正实现几何级放大,其意义深远。在后期的开发中,网上学习空间、课堂社交工具等新型学习方式的加入,一个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将完美呈现,那将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期待的事情。

⑥更能激励创新的互动平台。“易课数字教室教学平台”是自下而上的生成,先天就具有更为开放、自由的使用空间,教师在使用上可以有很大的定制权限。而且,开放的平台使得多种应用软件可以自由组合,更能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在前期实验中,有不少应用就是学生自创的,这将让学习活动变得更为有趣和充满想象。

2. 与其他同代的数字化教学应用比较

①“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是学习新模式与新技术的共生组合。这将改变以往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广时孤军作战、仅是教学的附属品的格局。不言而喻,这种1+1>2的模式对未来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

②更为合乎教育科学的优化组合。大家或许会问,我们的学生平板会不会考虑人手一台?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实验前期,我们已经对电子书包等同类项目进行了近一年的跟踪观察,评估后发现,学生人手一台的方式弊大于利,一是成本高,维护不易;二是宽带负荷大,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不稳定;三是容易产生机器依赖,过度使用会出现类似现在的手机强迫症,对学生的生理健康成长存在很大隐患;四是对优秀的传统学习方法破坏极大,例如纸质书本阅读、书写,人与人的交流等;五是不利于课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现。

四、实验学校“合作课堂”数字化发展实践带来的启示

第12篇

一、当今社会数字化的特点

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为主的数字化工具很快普及,我们正步入高速的数字化传递系统,基于众多的多媒体的信息来源的数字化社会。数字化的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今天,使用数字化的工具,创造影音形态的数字化产品;(2)新的知识不断地增长, 数字化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事物也快速被淘汰;(3)知识分布不平衡的状态将被打破,数字化的高速信息传播速度使得社会文化全球化趋势加快,共享成为现实。数字化生存方式已成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经济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和生活方式,一定会改变我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引起人们对舞蹈教育观念的深度思考。

二、舞蹈的数字化

影音资料是舞蹈传播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的网络技术主要是传播影音资料的欣赏和剧照欣赏。当今具备条件的文艺团体均建设有自己的网站,用最快的时间关于各种艺术的信息,进行舞蹈艺术的多种交流。一般来说一个舞蹈剧目经过压缩处理后的文件大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网络上传。社会在进步,舞蹈艺术也在不断进步,这个时候需要有更好的技术、文件格式来缩短文件传递的时间,为此,人们开始使用已有的技术条件来制作舞蹈影音视频资料。最开始的是动画格式的舞蹈文件,它是经过单一的动画技术制作,大多以手工绘图来制作,伴随着视频技术和音乐制作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提高及舞蹈工作者技术的不断提高,就出现了专门的舞蹈音乐剪辑工作,各种音乐制作的最为典型的是MD制作方法,这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方法。伴随着舞蹈专业工作者中上网人数的增多以及电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就不在满足于观看那种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动画形式的舞蹈节目,逐渐地就形成了其他类型的舞蹈影音被制作出来并在网站上进行了传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种技术的运用让我们体会到舞蹈的魅力所在,这有利于提高舞蹈爱好者的舞蹈艺术鉴赏水平,并大家来关心和支持舞蹈事业的发展。现在传统的传播一般以学校和社会舞蹈教育为主,这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舞蹈要依靠课堂舞蹈教学为主,因为课堂舞蹈教学的直接影响舞蹈学员水平,这是最有效的。数字舞蹈的定义更加广泛,它基本包括:舞蹈通过数字化途径的传播和舞蹈的数字化创作。首先对舞蹈传播途径进行分类,这也是数字化传播和传统传播方法。传统的包括培训班、专业院校舞蹈教学、影音资料、舞蹈比赛及书面资料等,数字化传播包括架设网站、论坛网络、下载舞蹈、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舞蹈。数字化舞蹈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用软件编排舞蹈,只有完成了这些,才具数字化传播所需要的条件。

三、现代数字化的社会给舞蹈教育提供的机遇

(一)“教”与“学”关系的新变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构造知识),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要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总而言之,“学”被看成是认知过程;“教”被视为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新课程观认为: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学习的一般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使学生能在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基于以上观点,舞蹈教育必须制定数字化的教与学新的教育模式,改变自我以求发展,构建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支点,基于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已经到来。

(二)数字化的生存向舞蹈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机遇

(1)知识的快速更新。大多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五年左右,而借助高速的数字化传播系统和数字化工具,知识的更新只需要一周或更短;(2)有助于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联系。因为有了高速传播系统的支持及数字化工具,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实践;(3)舞蹈教育长久化。知识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变化,迫使我们必须长久处于学习的状态,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一次性舞蹈教育制度必定会被舞蹈教育长久制所颠覆。

四、舞蹈数字化的意义

过去在国外不容易买到中国的舞蹈教材及影音视频,甚至没有中国舞蹈教师,那么传统的舞蹈传播就受到很大的影响。现在网络的技术很好的克服这一难题,通过网络传播,我们就有了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就可以进行自由传播。经过网络,舞蹈剧目只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交流。对于节约时间是无须更多解释的,对于新作品的交流就更加重要。当今青年和少年,他们正是我们舞蹈教育的重点对象,这关系到舞蹈事业的发展,运用网络他们很容易接受舞蹈的知识,这些可能正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网络传播舞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不再仅仅只是传统的概念,时代给予舞蹈更强的生命力。舞蹈需要有更好的发展,这有待于我们的努力。数字化舞蹈的前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第13篇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质化阅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逐渐出现的数字化阅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5年里,一年时间新增网民3951万人,截止2015年末,我国网民共6.88亿人。这一数据显示,在手机网络状态下每天都有上亿网民进行着数字化阅读形式,因此,作为以纸质化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正在面临着挑战。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特征、优点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

数字化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主要含义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形式,例如:电子书、电子版照片、网页浏览等;一种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例如:电脑、手机、相关阅读软件等。数字化形式电子阅读书籍与传统纸质阅读书籍相比,前者的存储空间大、成本廉价、便于保存。因此,数字化书籍越来越受到广大年轻人员的喜爱。

(二)数字化阅读的特征及优势

第一,数字化阅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方便不同人群的阅读。数字化阅读既可以产生书面文字形式,也有图像、视频、声音等不同的数字阅读信息,且数量众多,方便阅读人员的查阅。

第二,数字化阅读具有可移动能力,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既可将阅读书籍存入阅读软件内方便人们阅读,也可通过网络端口进入相关图书网站,利用在线观看、搜索、下载的方式进行阅读。

第三,如阅读的书籍属于正在更新状态时,利用数字移动网络客户端可及时阅读,既方便又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第四,例如现代化智能手机中现已经出现“听书”的软件功能,既可以减轻眼睛疲劳状态,又可方便视力不便人群获取知识,在某些发展较快的公共图书馆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完成图书借还等服务。

第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购买一本纸质图书的价格可以换取四本左右的电子形式的书籍,因此,纸质书籍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进行纸质书籍出版过程中,大量采集树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在进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中,人们可以随意浏览、收藏,还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阅读人群。

二、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阅读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阅读形式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服务行业的创新意识,各种数据档案库、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厂商依据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服务创新,现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各省市建立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对其进行资金上有利支持,已确保数字化形式更好的发展;其次,在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内采用特色的阅读模式,用以改善阅读期间的枯燥问题;再次,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服务创新,不可盲目实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最后,在公共图书馆内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功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公共图书馆书籍及时更新,方便阅读者观看。

(二)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共图书管属于非盈利性的行业,资金运用仅限于国家财政上的拨款,来源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整改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现象。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图书馆的立法制度,导致公共图书馆在申请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时得不到法律保障,从而在进行公共图书馆改善过程中缺乏资金,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第二,在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方式宣传力度过小,导致阅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还停在纸质阅读模式,对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模式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人流量较低。

第三,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移动设施管理过于松懈,经常出现移动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影响阅读者阅读心情。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群众属于全面性、免费式开放的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阅读人士的不同对其服务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大大减少公共图书馆阅读者数量。

第四,由于我国数字化公共图书馆还处于正在建设过程中,导致各个省市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同、标准不统一、阅读资源数量不均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国家图书馆纸质类书籍有大约七百万册,而国家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仅有二十六万册,不足纸质类书籍的百分之四。

三、针对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一,根据国家实行的《“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对数字化图书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数字化书籍资源共享率,从而为更好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在目前大部分地区现已完成数字化阅读模式的改革,对其实行大力宣传,利用移动网络的力量阐述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加大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书籍数量,方便各种社会人士阅读;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发展管理人员自身特点,提供特色的数字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例如:图书资源探索、导航、在线咨询服务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想要继续在信息化时展,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背景,对原来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进行合理的优化、创新、改善,从而更好地实行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图书馆内部服务理念的创新,无论外界如何发展,与公共图书馆都无任何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改变,只适用于图书阅读者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公共图书馆要明确目标,才能更好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莉,郝志福.数字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165-167.

[2]许文惠.基于数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1-32.

第14篇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办学条件较课堂好。目前,建立了“三网二站”,实现了“班班能”、“室室通”。学校拥有一个“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光纤vpn外连”的校园网,在校园内分布着451个信息点,教室、教辅室及办公室与主控室联网,计算机等多机一幕进课堂,计算机教学平台有36个。学校共有340台电脑,供学生用的电脑有248名,教师人手1台电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2002年3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国家级的子课堂课题的研究。2003年1月,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国家级的子课题的研究。2003年3月,进行了“小学语文、英语跨越式发展研究”这一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模式了解不多;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掌握不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我校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的时期,学校在我市乃至省内外同类学校竞争承受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改变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思维和操作模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革命性提高。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促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实现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经验。

5、为学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课堂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

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图),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管理数字化

教学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科研数字化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课堂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四、研究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设施建设是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不但要做到针对需要、设计合理、设备配套、通道畅通,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2、重点开发原则

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学校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3、关键性原则

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学校的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任何有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保障性原则

政策配套是保障,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教育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五、研究目标

1、总目标

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为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

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课堂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六、研究内容

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4•2——2004•5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

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

2、实验阶段:2004•5——2005•12

(1)第一阶段:初期(2004•5——2005•1)

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②进行前测工作,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

④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

⑤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⑥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2)第二阶段:中期(2005•2——2005•8)

①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员参与研究。

②总结出各种学习模式,完善学科教育资源。

③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

⑤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⑥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后期(2005•9——2005•12)

①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

②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③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八、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和实证调查结合。

1、实验研究,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

现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特点,使实验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中得到发展。

2、就有关的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实证的方法。

九、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定期向外校聘请专家来我校开设讲座、报告,强化全校教职员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信息素养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的意识。

2、全面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电脑运用水平,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基础实用的全员电脑培训,使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员工队伍。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提高电脑运用水平。

(二)充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必须落实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第15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技术;城市化

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新时期社会进步飞快,城市建设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化脚步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为了确保城市建设活动有序开展,需要全面开展城建n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活动,实现数据的高效、安全和便捷存储,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十分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由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人工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和检索,需要占有大面积空间,档案资料查阅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与此同时,由于档案资料自身具有分散性特点,所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查找只能依靠人工实现,一旦纸质档案出现损坏,将造成大量的珍贵资料丢失,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城建档案资料完整性和系统性不高,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同样存在着局限性,而且很多城建档案馆分布在不同区域,档案馆之间的档案资料调度和查阅较困难,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数字化城建档案能够有效改善此类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存储技术,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原有的功能,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支持。

二、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建档案管理中,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如何长期地保存和查阅。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信息的高效、安全和长期存取。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主要是在物质载体上记录,物质载体性能越好,存储时间越长。所以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档案信息存储物质载体直接影响到数字信息的存取期限,保证物质载体的稳定性是尤为必要的。

城建档案由于自身性质较为特殊,所以除了记录城建的相关信息以外,还具有一定的法律价值。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存储载体是纸张,很难被改变,可以更有效地确保信息完好。但是对于电子档案而言,档案信息很容易被删改,可能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和不完整,法律价值需要在长期验证中才可以肯定其原有价值。

数字档案资源共享,首要前提是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的格式和规范,实现更大范围的档案资源共享。但是就当前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现状来看,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资源的共享,影响到信息资源的大范围交换。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对策

(一)做好全面规划。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前期规划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将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信息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工作量十分庞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对档案馆内部的信息资源储藏量具有一定的了解,深入调查分析后,才可以突出工作重点,根据档案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字化建设活动。

(二)建立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数字档案的资源共享,需要在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支持下,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立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主要是包括对数字化档案管理规范和信息化标准规范,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档案信息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障,并做好网站管理的相关说明。数字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可以为后续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更为充分的参考依据。

(三)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仅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开展工作,还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利用相配套的设备和软件,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实现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应时展需求,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问题和系统稳定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志海.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问题的思考[J].城建档案,2012,6(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