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体育教学;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健康发展;竞争意识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的体育教学应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影响我们的学生,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的发展发展。
1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学习,而又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考核上,大都不能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中学,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2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2.1 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2.2 创造“育场”,培养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2.3 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3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1 培养学生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课上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关心他人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4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4.1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长跑项目,除了需要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以外,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并有可能完成不了;又如斜径直腾越、杠上支撑、双腿摆越成骑撑等技巧类项目,学生完成这些动作时,不仅要求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也为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4.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是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端庄稳健的姿势、准确流畅的示范都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视觉,引起学生的赞叹和羡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和谐的统一。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
4.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体育竞赛中胜利与失败是并存的,对学生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挫折。
5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5.1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得的成绩就越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59页)
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5.2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6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教师自身对学生品格的影响
结合教师自身,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学生最可依赖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行为的典范,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不但要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一)专业技能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传授,“一言堂”、“填鸭式”教育,学生不能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很低。因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实施课程改革,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教学相长。采取简单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困难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复杂问题教师引导完成的策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得到灵活的应用,从而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要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和市场需求改变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并根据专业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
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课时量不足,缺乏实践锻炼,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毕业后不能马上就业,就业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那些第一线基层岗位工作,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就业技能素质教育。就业技能素质培养对策:
1、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训课时量,改善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践锻炼,将生产车间作为主要的学习场地,边学边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联合办学,多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和实践,感受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生产,提前为就业做好思想和能力的准备。
2、其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现状,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让他们明确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请企业员工到校介绍企业工作情况,使学生感同身受,明确自身价值和优劣势,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特长。
3、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和方法,模拟应聘现场,增强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就业素质。
(三)德育素质教育。德育素质教育现状:高职学生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德育素质,关系到他们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社会任务,承担起社会责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目前部分高职生德育素质较差,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不讲礼貌、不讲诚信,缺乏社会公德,因此加强学生德育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素质培养对策:我们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培养他们的意志、毅力和高尚的人格。
1、教师是学生愿意模仿的对象,在授课中教师应将德育素质培养贯穿在其中,言传身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才。
2、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结合时事新闻和身边小事,定期开设德育教育讲座,为学生分析、讲解大事小情所折射出来的做人的道理,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品德。
二、结语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也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诸能力的要求,下面笔者谈谈一些做法。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可以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和教材的拘囿,开展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一是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二是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三是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了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悟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四、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育就是生活,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等等。这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可以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
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活动:一是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及水污染的情况。二是调查。调查马路积水、小河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三是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四是写建议书。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写成建议书,张贴在社区,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增强环保意识。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走访、调查,便是运用语言跟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写成建议书,这便是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如此,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在“家乡的桥”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桥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桥,旁边可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桥的生活构造、功能等。这样通过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