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范文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第1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职工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构建和谐企业是实现公司管理者与使用者和谐关系的需要。对新时期的工会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服务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会是工会工作一大亮点。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企业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工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分析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就是要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去面对现实,立足本职,积极进取,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工会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课题,我们必须始终把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用科学发展观开展人性化思想工作――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必须把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工会工作的战略目标。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掌握较高技能的人才,是职工所求、企业所谋、社会所需,也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之举、长远之策。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求实”。对于整个系统,我公司存在一些差距,现在是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全体职工坚决树立全局意识,团结协作,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公司的建设当中。让员工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职工群众内心感情的“共鸣”,在行动上才能产生“共振”。如:前段时间,公司有一名职工,工作态度不积极,经常被其他部门或者上级投诉业务能力差,态度恶劣;另外一名职工,由于岗位原因,思想波动也很大,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都很不错,为构建和谐工会,工会工作人员针对员工特点,多次召集他们进行交心谈心,对他们采取个别帮教,正面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的原则,让他们体会到企业的温暖,也是他们下定决心,好好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工作和思想都有了很大提高,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三、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维护职工利益的根本

1.营造和谐稳定、互利双赢的新型劳资关系是工会工作的最终目标

从根本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具体体现。工会是劳资关系矛盾的产物,是劳资关系一方主体职工群众的代表。代表、维护和表达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既是法律赋予工会的职责,也是工会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主要任务与途径。通过实施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开展“双爱双评”和“关爱员工”等活动,努力营造职工与企业共谋发展、共同奋斗、共享成果的互利双赢及和谐稳定的新型劳资关系,从而达到劳动者和建设者在经济利益、政治权力、文化需求方面的高度的一致性,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代表和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工会工作的基础

没有对职工利益和谐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就会流于形式主义。工会工作人员必须要深入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细心体察职工的情绪,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职工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1)做好职工家庭和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对职工进行生日、生病及病逝等常规慰问工作的同时,针对员工遇到的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企业工会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从而进一步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为职工高效工作解除后顾之忧;(2)对外积极开展帮贫扶困活动,通过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培育职工良好的社会道德,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对企业良好谁知。(3)维护职工权益,对侵害职工权益的事件与问题,工会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协调,从而化解纠纷。本级工会因权限所限不能处理的和维权的,要积极向上级工会组织反映,争取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为积极维权主动做好多方面工作; (4)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工会组织必须做好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针对企业重大决策与事项,工会组织要多方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提出必要的修正方案和意见,坚定维护员工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如:今年二月份,分工会有一职工母亲病逝,工会当即派出慰问小组,亲自将慰问金和工会的关怀送达。当女工受到困惑或疑难时,我们的女工委员会委员就会在合适的机会和当事人多次谈心,倾听她在工作、生活中的委曲和苦闷,尽一切可能为女职工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女工委员会的职能,使各位女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

3.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宗旨

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公共关系 自主性学习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也难以取得较大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和方法,成为具有现代公关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1.学科新、发展快。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

3.综合性、多功能融为一体。公共关系学是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相关基础学科有: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企业文化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消费心理学等等。同时它所应用的操作方法也广泛而多样。公共关系学作为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发挥着多种社会功能。

因此,这门课程就要求学生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与其它相关科学之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掌握通过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特点,加强其自主性学习能力。作为高职《公共关系》课程的任课教师,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其自主性学习能力,使其成为知识探究者和学习建构的主体,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笔者在所任教的《公共关系》课程中开展的学生自主性学习项目主要有:

1.公关案例讲述。首先,笔者把课程教学内容分成六大专题内容,学生自由分成六组,每组成员负责其中一个专题内容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归纳,然后以PPT演讲的方式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精心准备的案例,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台下学生可以就其所讲案例进行任意提问,由负责案例讲解的小组组员回答。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相关案例更熟悉,对案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掌握也更透彻。

2.实训项目操作。笔者将课程实训分为多个项目,并将与教学内容对应的这些项目贯穿于教学始终。每组学生都要完成公关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撰写一份公关活动策划书、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一次公关活动、处理一次公关危机等项目。这些项目都由学生课外完成,在课程上展示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教师主要起指导和激励作用。

3.参加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笔者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大学生策划大赛,在参赛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主性学习能力。以第五届大学生策划大赛为例,大赛的主题为“新媒体时代之创意公关”,参赛的大学生们若要提交出色公关创意策划作品,则必然要查找大量有关新媒体和公关活动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学会和掌握新媒体公关的要点和难点,并能够自如运用新媒体的运作规律和具体操作方法来完成策划书的撰写,进而通过比赛,使自己迅速成长为新媒体时代的公关弄潮儿。

4.拍摄和制作校园宣传片。笔者鼓励学生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摄影和后期制作技术,以组为单位,拍摄校园宣传片。在拍片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着应该如何运用公关知识去宣传自己的学校,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和谐度。最终,学生找寻到了校园诸多美好之处,并通过巧妙的构思,艺术的拍摄和精湛的后期制作,完成了一个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校园宣传片。

5.开展自主进行网络学习。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了大量公共关系网络学习资源和相关书籍,要求学生开展自学,并定期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期末考试总成绩中,以此督促学生课后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开展好这些项目,切实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并使其养成自主性学习习惯,还需做到以下两点:

1.“双主”和谐,充分参与。

“双主”和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教会他们思考的方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

第3篇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公共关系学 教学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培养目标的专门教育,它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可见,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对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1、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的应用是市场、社会的要求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且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应用性学科。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曾明确指出,“21世纪的大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无疑都应具备较好的公关能力和素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学》在提高大学生公关意识、协调沟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类组织对公关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并且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公关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加强实践性教学,积极探索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不再仅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运用能力。

2、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的应用是教学目的的要求

由于公共关系在传播信息、协调关系、塑造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学已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审美意识和热情、自信、开朗、乐观的性格;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宣传推广能力。换句话说,公共关系课程就是培养“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跑出去能干”的应用型人才。

3、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中的应用是学生认知心理的要求

人类对知识的感悟和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而作为高职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满足被动地接受,愿意并能主动去探求相关的知识,他们的强项是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理论学习是我们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的弱项,如果我们按精英教育的方法课堂上理论过多,他们是很难接受的。因此,我们要挖掘这些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材施教,要根据生源特点,着力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二、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原则

1、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内涵

实践性教学方式是指以诱导学生参与、吸收学生进入实际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方式。

2、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应用时的注意原则

(1)实践性教学应用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吻合。岗位需要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将来职业继续发展的基础,公关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忽视专业知识体系将会阻碍公关专业人才的成长,因此,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不能忽视对公关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2)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必须尽可能地满足市场对岗位技能的需求。这一原则要求该体系能随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并经常对该方式自身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生的素质及技能能够满足市场动态的需求。

(3)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要具备有效性。实践教学必须注意有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

三、实践性教学方式在高职公关课程应用中的具体做法

实践性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公共关系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将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通过案例的解析变成生动的事实或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在理论阐述前将案例的背景资料先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案,从案例中引出理论。当然,教师必须精心挑选案例,太偏、太陈旧的案例都不是最好的。如可以从近期报纸、电视、网站上寻找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案例在课上进行交流。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法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演讲

演讲是一种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态势语言表达为辅,通过面向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达到感染人、说服人、教育人为目的的艺术化的语言交际艺术。演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增长,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公共关系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言语表达能力。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教师教学可在教学组织中设置课前五分钟演讲环节,一是可以调动课堂气氛,缓解学生上课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二是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可以传承真理、启迪人心、唤起行动。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扮演角色的方式来达到体验及学习的目的,重视藉由实际的体会及行动达到认知情感、了解情绪,从而创造自主、自发的效果。在公众关系协调、公关礼仪及公关危机管理三大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了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方法,由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公共关系事件,在参与中领悟公共关系。比如,在公众关系协调模块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公众关系情景扮演角色,培养公众关系协调能力;在公关危机管理模块中,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危机事件情景扮演角色,进而处理危机事件;在公关礼仪模块中,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公司前台如何接听电话,扮演政府办公室主任如何在会议和宴会中安排座位等等。让学生切身表演礼仪,引人发醒,教育意义颇深。

4、情景模拟

模拟教学法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模拟公关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可尽可能设置具体周密的模拟情境,有时甚至可以利用大家都熟悉的真实场景。我们在本课程设计了四个模拟专题活动,包括企业VI 设计展示会、公关知识竞赛活动、校园参观活动、新闻会。具体的做法:首先,根据学生分成的小组来进行思考与策划,撰写并提交策划书;其次,按策划书的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包括准备道具及场景布置,安排成员分别进行模拟、演示;最后,由参与组织的学生、观众学生及教师就各学习小组的设计方案及模拟演示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组织评比。通过模拟教学,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辛苦,从而提高公共关系实战能力。

5、小组讨论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陷入“奉送真理”的漩涡,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已经是很多课堂的常态。而小组讨论就是一种“教人发现”的教学方法。所谓小组讨论就是指教师针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拟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大家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轻松掌握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讨论可以是协作式的,也可以是对抗式的,课堂辩论就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一种最好形式。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公共关系概念辨析:何谓公共关系?何谓庸俗关系?可让大家展开辩论。辩论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自学式教学

教育专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求知识,学会自主学习。“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学生自学部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大量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了公关作用与公关意识,掌握了公关活动操作实务技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孔令海:公共关系思想融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

[2] 岳炳红: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公共关系素质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第4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

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论/文/网LunWenNet/Com]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第5篇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的活动规律和客观现象,它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随着公共关系实践的变化,影响它的各种因素也在瞬息万变。

因此,如果公共关系学要更深入的发展,就要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适时的更新和筛选,使之更加完善和成熟。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全面灵活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和素质,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熟练的将公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困境

(一)教材建设改革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一定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学科,涉及到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新闻学、管理学、传播学、广告学、舆论学、经济学和市场学等基础应用性学科。现在的相关著作大多以研究企业组织为主,并没有将专业教材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造成了公共关系学教材与专业脱节,内容宽泛,加上匮乏的配套参考资料,进而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大困难。因此,公共关系学教材的编写要坚持以就业为指引,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重点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统一,贴近实际生活,编写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特色教材。

(二)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要求专任教师既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现状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各专业教研室承担,讲授公关课程的教师很多并非科班出身,缺乏对公共关系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培训。由于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相对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不丰富

很多教师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较多,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案例解释,教学内容抽象晦涩。即使引入案例讨论分析的时候,往往与讲课内容结合的不紧密,有时分析和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充分。

另外,一些任课教师并没有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公共关系学理论的解读与体会很难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科学总结,进而使得讲课内容简单枯燥。

三、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教学水平由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这就要加大力度引进专业人才或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公关知识的在职进修或培养,重点关注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编订针对性强的教材,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公关知识的同时,通过对相关行业公关知识的了解,将理论知识自如的运用到各行实践当中。

(二)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砝码。但是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认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应有所下调。单纯的死记硬背或是纸上谈兵并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亦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轻理论,重实践动手,轻成绩,重能力建设。

(三)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具备扎实的公关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公关实践经验,公关从业人员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公关实际问题。

因此,在公关实际教学环节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公关知识解决各种矛盾,使学生活跃思维,在学习中体会公共关系学的乐趣和真谛,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还可以邀请公关社团、公关公司等专业公关人员向学生介绍经验、技巧。

对于从事公共关系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课程教育不是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直接舞台,希望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课堂教学,辅助以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实践提案、科研项目,深入走访社会组织,运用公共关系的知识提升组织效益,让学生在走出去的课堂上体会到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真正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梁鑫."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科教文汇:教研,2010,(10).

[2]桑红利."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3]魏月如.案例教学在公共关系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教学,2010,(10).

[4]盛建森.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1).

[5]李新娥,原彦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2).

第6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

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晨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第7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第8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

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第9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第10篇

相关热搜: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关系学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应该说,在行政管理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公共关系学本身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仍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学。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种情况,一方面,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它的学科地位还不够高,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制约发展的因素太多,直接影响到了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根据对此现象的分析,笔者产生了三个疑问:一是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毕竟,如果只谈意义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未免过于抽象,研究成果也会流于形式,缺乏价值。二是在现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公共关系学本身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现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充分地了解现实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并得出解决方案。三是如果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这是本文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之最终目的。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第11篇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中学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中学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中学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中学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中学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 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中学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第12篇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

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第13篇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社会化;探索;高校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社会化实践的必要性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交叉性、跨领域的特性,涉及传播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学等许多基础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对社会组织尤其是经济组织提出的指导原则,以及在实践上对这些组织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社会组织,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2014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延续了以往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整个市场年营业规模约为38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1.5%左右。[1]与此同时,由于行业整体稳定增长带来的人才需求量大和人才专业化问题,依然困扰着公关行业的发展。实际上,目前高校现有的公共关系学课程大多囿于课堂,走出去的时候比较少,课程与社会接轨程度不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关队伍的专业化。因此,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加深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社会融入度,加快授课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已经成为高校尤其地方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一个地方高校的实践改革样本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传媒与设计学院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课程,面向新闻、广告、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的大三学生。授课对象在接触公共关系学内容之前,已经接受了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吸收起来没有太大难度。那么,如何将概念和理论融入社会实践中?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表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困难重重。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常常并无能力为数目不少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因学业负担也很难抽出较长时间参加实践活动。[2]为此,笔者在多年公关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校学生特长和本地具体情况,尝试着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了两个学期的社会化教学探索。

(一)“社会化”的界定

鉴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特性和具体的实践条件,笔者将此处的“社会化”涵义具象为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尤其是业界的专家学者请入课堂,就具体公关议题进行指导,为学生带来业界新颖的想法和操作实践。二是将课程实践推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零距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实践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具体的实战演练对象,能够为社会组织提供相应帮助,哪怕是最微小的帮助。社会化的第一个方面相对容易操作,现实中也为众多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所采用,第二个方面有一定实施难度,需要教师在合作方的联系接洽上投入大量精力,因而往往被高校课堂实践放弃。

(二)社会化教学探索过程

在“社会化”这个总体思路指引下,笔者从课堂内外入手,借助业界专家和本地企业的力量,在连续两个秋季学期开展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入”社会的教学探索。

1.课堂内探索:

以专家辅导配合教学内容改革公共关系行业横跨管理、传播、营销、广告等数个行业,优秀的公关人才必须懂管理、会策划、能传播。这对高校公关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就是,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在美国高校公共关系学的课堂上,“教师完全是一个指导者和答疑者,是一个指路人的角色,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及相关学习资料的指导以及答疑解惑。”[3]为此,在两学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笔者改变原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原有教学内容的顺序,在课程概述和公共关系概念导入之后即采用公司制教学方式,将学生组成若干家公关公司,以公司业务培训和业务实践的方式部分替代讲授式教学。之后的课程内容都按照公关公司的实际运作来进行,从公司组织结构到公司服务内容,从公众关系处理到日常传播活动,从公关工作常规四步法到特殊情况下的危机管理,依次展开。学生组成的公关公司类型不同、各具特色,每个公司可以根据成员结构设定自己的业务优势和业务范围,在每个教学单元的讲解开始之前,会有一个相应性质的公关公司完成一次业务解析。在进入具体教学单元时,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公司中进行了小型的公关活动课堂实践,如模拟新闻会、制作公共关系广告,或现场处理公关危机等。这种教师讲授与学生展示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课后要做大量文献查阅和PPT资料搜集,使学生在正式授课之前即对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通过这种公司制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公关公司的内部架构和内部运作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对公司服务范围和内容也有了一定了解。几个课堂实践给学生提供了“社会化”之前的小型“练兵”,为学生面向社会完成有实际意义的公共关系策划方案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为了配合教学内容改革,每学期的课堂都组织了一次业界专家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活动。来自罗德、迪思等中外知名公关公司的专家,结合各自特色对公关公司组织结构和内部运作的具体模式进行解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中有关公关公司、公关从业人员、公关传播与公关管理部分有更直观和清晰的了解。来自家乐福、通力电梯等企业的公关事务负责人则从公关主体的角度,阐述社会组织需要怎样的公共关系传播,并结合各自传播案例,针对如何做好公关策划进行了具体的专业辅导。两次专家进课堂活动,正好与公司制教学改革相配合,不仅让学生的课堂知识与业界现状相互融合,加深了学生对整个公共关系行业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对公关公司和公关传播的浓厚兴趣。另外,这两次专家活动的策划、会场布置和组织实施全部都由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生完成。活动本身为学生们带来了更鲜活的业界动态、操作前沿和专家视点,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学生公关运作的一种实践。

2.课堂外探索:

以定向策划实现实践“入”社会高校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知识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服务。为实现这个终极目的,社会化教学探索不仅要将“社会”引进课堂,更要将课堂带向社会。为此,笔者主动与宁波本地企业广泛联系,寻找到两个合作方,连续举行了两届校园公关策划大赛。第一个合作方是本地一家公关公司,由对方命题举办了第一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校园公关策划大赛。参赛者以传媒专业学生为主体,学生们围绕主题自行搜集资料,完成创意和策划方案。第二个合作方是本地一家专门吸纳心智发展障碍人士为员工的公益性烘焙企业,当时正面临知名度不高和盈利困难的问题。第二届公关策划大赛没有限定主题,学生以品牌的公益性为核心,结合公司提供的资料,为品牌完成一次主题活动策划,或为品牌制作全年传播计划。同时,笔者还带领部分学生赴桐乡市石门镇调研女鞋产业,并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女鞋名镇”科学发展论坛提交三份公关策划传播方案,为石门女鞋的品牌化出谋划策。三次定向策划活动从命题到评审均由合作公司或主办方主导,充分因应了市场需求,体现出实践“入”社会的教学探索主旨。

三、思考与建议

(一)社会化教学探索成果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摸索,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社会化实践体现出了一定效果。在两次校园公关策划大赛中,合作公司对每份策划方案都予以了认真评审,并给出较为详细的点评。这些点评反馈到学生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讲授内容,也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关主体的真实需求。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女鞋名镇”科学发展论坛上,由于有较为扎实的调研基础,三个参赛团队全部获奖,获奖方案也得到石门镇相关领导和石门湾鞋管会负责人的肯定。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公共关系的兴趣和公关实践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

(二)思考与建议

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社会化实践教学探索取得了某些成果,但从长远和整体看来,还有许多需要继续深化或改进的地方。

1.与业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公共关系由组织、公众、传播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信息传播。[4]要深入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社会化教学探索,相对固定的、大型的公关公司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合作对象。虽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两次专家进课堂活动的主体都是著名公司公关负责人,但这具有偶然性,并非常态。两次校园策划大赛中,合作方一为本地小型公关公司,二为本地小型公益性企业。两次社会化探索的合作方类型不同,涉及到了公共关系三大要素中的组织和传播,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公关市场的运作。但是两家合作公司无论在规模还是在知名度方面都还远远不够。中国的公共关系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几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就省内而言,杭州公关公司相对较多,宁波公关行业的规模则比较小。如何寻找到固定的、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外合作方,比如跨国公关公司或本地大型企业,这是后续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单凭教师个人力量难以解决,需要借助学院和学校资源,与条件适合的合作方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为实践性课程的社会化探索提供长期支持。

2.保护或回馈创意结晶

两次校园策划大赛共产出402份策划方案,虽然这些方案的创意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但毕竟每一份方案都是学生团队的集体智慧结晶,应该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在后续研究或教学探索中,需要在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与合作方就知识产权保护做好事先约定,比如可以根据合作方和课题组对方案的质量评估,划定一定标准,由合作方对每一份接收到的方案予以相应的创意报酬。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创意智慧,激发学生创意积极性,也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规范创意行为。

3.拓宽实战演练领域

公共关系工作包括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四个部分,就这一轮社会化探索而言,探索和实践的内容主要还是局限在公共关系策划这一块。当然,在完成策划方案时,学生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文献或实地调研,但这种调研是自发行为,教师难以控制和管理。至于实施和评估两块,因为条件限制较多,则基本不涉及。如果后续要展开更持久的社会化教学探索,除了继续开展策划实践外,还需要加强对实施和评估尤其实施的实战演练,比如在校内开展小型公关传播活动,或让学生参与到公关公司或公关主体的具体传播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对整个公关活动流程有更实质性的体验,同时也能检验策划方案的有效性。

4.激励教师社会化探索积极性

在这次社会化教学探索中,任课教师不仅要负责课堂内的教学内容改革,还要负责专家联系与邀请、合作方联系与沟通、策划大赛的宣传与组织,并挑选和全程带领学生团队参加省级比赛,投入精力较多。虽然从教学效果出发,教师愿意主动开展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社会化探索,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或扶持措施,单凭教师个人力量恐难以长期支撑。因此,高校应针对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从人力、物力或精神鼓励方面给予教师相应支持,激励教师对公共关系学这样的实践性课程展开社会化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公共关系业2014年度调查报告[EB/OL].

[2]梁桂军.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公共关系课程案例教学——以在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公共关系教学为例[J].现代物业,2013,(12):80-81.

[3]姚庆.从美国《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看国内高校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的改进——以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2,(2):102-105.

第14篇

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公共关系学专业逐步迈入专业教育理性发展阶段。2001年教育部确立了公共关系学本科目录外专业的身份,2004年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2006年公共关系博士方向开始招生。至此,我国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公关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公共关系学专业在国内虽然经历了二十年的本科专业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着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种种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2012年9月,公共关系学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已成为公共管理类的特设专业。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这个备受宠爱的“特设”专业,如何发展才能“转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但最为棘手的当属专业定位问题。在公共关系学专业发展中,各个高校都试图结合自身的特点办学,如:中山大学坚守所提出的“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新旧媒体融合的背景,对企业公共关系予以重要关注;东华大学拥有城市形象研究的良好基础,并主要向甲方输送人才;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女性公关人才的培养,主要向乙方输送人才;大理学院努力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招收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也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学校自身特点的专业定位方向,进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二)缺乏选课指导制度

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在2012年修改了旧有的教学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成了两个大方向,即政府公关方向和企业公关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最初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立也是想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方向,进而选择相应的课程,学校据此为社会培养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完全符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性化原则。但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在选课之前没有相关课程的教师对其进行选课指导,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片模糊,只能凭着此门课程的名称猜测可能会涉及什么内容,或者向之前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口头咨询,这样对相关课程信息基本处于模糊状态的结果就导致大家选修的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别,基本都是一起选择同样的选修课程,即使有选修的分歧,为了达到选课人数的要求,也是以投票的方式集体性地选择一门课程,两类人才培养方向的目的根本没有实现。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前瞻性原则特别强调:人的潜能、价值的自我实现及人格的完善等都是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应用中才能很好地体现它的价值,才能更有力的推动它的发展。现阶段,本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在设置中都安排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然而很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如:公关礼仪应该怎样展现,新闻会应该怎么组织,怎样与其他组织进行谈判等等,大部分学习都只是停留在理论表层,实践课时也被理论讲授代替,真正在课堂中以“实践”的方式开设的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及主体作用的发挥,而这些恰恰是需要学生亲自去尝试着做,在具体行动中去体会和感悟的。所以说,实践教学这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疏漏,有“纸上谈兵”之嫌。尽管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的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方案设计了由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读书活动、就业指导与实践、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在157个总学分中,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只有13个学分,仅占总学分的8%。公共关系学专业要求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应做适当的调整。

(四)课程评估存在误区

课程评估,可以说是对公共关系学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监控和保障,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突出教学重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只有对公共关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估,才能发现课程体系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找出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本质原因,从而为制定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学专业课程体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最终实现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国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16所高校来看,由于不同类别和等级的学校课程体系设置受学校性质、学校师资等方面的影响,课程体系各具特色,因次课程评估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来看,目前对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课程评估存在以下误区:1.将课程评估误认为是对老师、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评估是对公共关系学专业整体方向的掌握和评价,而目前多数高校却将课程评估视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学生掌握程度的考核,当然,对教师、学生考核是课程评估中的一个环节,但并非课程评估的全部内容。2.评估过程具有很大随意性。教师、学生很少是通过专业、系统的评估方式来进行评估,并且在评估过程中缺少评估标准作为参考,容易在评估中带入个人感情和主观判断,从而使评估失真,不具参考性。

二、构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专业定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开设于2008年,由于开设时间较晚,加之经验不足,使得在专业建设中始终没有走出模仿和照搬其他高校办学模式的困境,2012年新的专业方案的实施,虽然较之前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成果并不明显,和预期的专业发展目标甚远。纵观全国16所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都是结合自身固有的优势进行专业发展,效果明显,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也应该以自身优势为契机寻求发展之路。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社会化原则,在人才培养中要考虑社会需求,面向社会进行相应改革。当今社会,我们不难看出,一些专业领域的公关人才———财经公关人才已相当欠缺,“财经公关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桥梁。在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化、市场化迈进的过程中,企业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以及上市公司之间对市场资金的激烈竞争,都促使上市公司需要在专业财经公关顾问的协助下,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和声誉,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随着资本市场机制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收购兼并以及市值管理等需求,必将涌现出巨大的投资者关系和金融公关需求,迎来这个行业的大发展”。针对于此,内蒙古财经大学可以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财经公共关系学专业,这样,一方面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另一方面也真正考虑到社会需求,更好地面对社会输送专业人才。

(二)建立选课指导的配套制度

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整体规划,在选修课程时就应该体现自己的规划选择。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人性化原则,为了能让受教育者真正的发挥各自特长,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了选择权,他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两类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正符合这一原则。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选课指导制度,优化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自然也无法实现。针对我国高校“60分万岁”和实行选课制学生学习自律性差的现象,内蒙古财经大学已于2012年实行绩点制,除了修完本门课程的学分之外,课程考核成绩按分数高低折算成相应的绩点,以平均绩点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根据学生绩点的高低,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发放奖学金、提前毕业的重要依据。绩点制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选修课程也从曾经的不重视到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自主选择性较差,选课存在盲目性,跟风现象严重,对选课制缺乏认识的现象,学校除了建立绩点制,让学生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以外,学校应建立导师制。导师应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生的特长、兴趣与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进行全程指导,将选课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有效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类教学选课问题。学生应按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选修课程和学习进程,构建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才培养是在实践中进行的,要在未来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公共关系学专业突出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能说会写”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笔杆子硬,具有完备的写作功底,而且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为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学分要求为13学分,占总学时的8%。相比较,同为财经类院校的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2014年教学方案中实践课时分为课程实践和集中性实践两部分,其中课程实践占18学分,集中性实践占16学分,共计34学分,分别占总学时160学分的11%和10%(共计21%),约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的2.6倍。内蒙古财经大学实践性学分比例偏低,与公共关系学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不匹配。为此,建议如下:一方面,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专业相关制定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可以由现有8%的比例调整为20%左右,以满足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可以开展基础实践、专业实验、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关礼仪与沟通技巧训练、公关策划综合实验、公关传播综合实验、公关调查与策划等。另一方面,在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相关课程中的实践学时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成功与否,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关键,为此,教师自身和校方应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中,不能以理论讲授代替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角色互换等方式来实现,教师将自己的实践水平体现在课堂当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

第15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29-04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性质及其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诉求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关系的本质体现为以利益诉求为动力,以有效沟通为手段,以协调利益为条件,以利益共赢为目标。公共关系中利益的诉求表达及沟通通过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体现出来,而任何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公共关系能力,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理性诉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一般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由于公共关系学科的研究对象非常复杂,与管理学、营销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社会学、礼仪学、逻辑学、美学、演讲学、谈判学、商品学等诸多学科形成交叉综合的性质,因此《公共关系学》课程体现出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且较难驾驭的特点。

基于公共关系学学科特点及高职教育目标,一般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学生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职能;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方法和技巧。由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指在培养现代职业人在各种职业情境中都具有的普遍适应性能力,因此其课程实施更适合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最初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引导法、头脑风暴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是“用心+用手+用脑(职业活动)”[1]。基于职业情境和主体意识的行动导向教学观认为,职业教育教学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即行动,强调行动即学习。职业教育的特有属性要求教育的各个教学过程应尽量与职业状态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因此,专业学习过程需要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来展开,这样才能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本土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教师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实施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如头脑风暴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等,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同时,行动导向教学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困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进程难以控制

为了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大量减少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在实践中发现,“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教学进程往往很慢,耗费的时间要比传统模式多,正常的教学进度难以完成,需要花费课下时间去完成。以《公共关系学》第九章的“CIS策划”为例,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大煎饼营销策划”案例,结果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所用学时是传统教学方式所用学时的2倍。

(二)后进学生潜伏“搭车”现象普遍

在传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被动学习的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中,这些学生仍然如此,他们“潜伏”在小组中,等待“共享”小组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如果教师放纵学生的这种行为,就会形成负面的连锁反应,会传染其他“抵抗力”较弱的学生,最终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师资亟待转型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非常高。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外,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能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担任实训的教师必须通过“师傅”考试取得师傅资格。而我国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实践工作经历,对实际领域比较陌生,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往往难以有效开展教学。

(四)教学条件支撑不足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教学做”一体化,先会后懂,在做中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必须建立符合条件的“教学情境[2]。德国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设有专门的培训中心,教学车间配备生产设备。从企业内课堂到实训车间再到生产岗位,是每个学员必须跨越的三步。商科类专业的实训更是面临困境,所设计的教学情境绝大多数是虚拟性的,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以《公共关系学》为例,当进行第六章“策划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教学时,由于没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只能让学生看多媒体来感受各种公关专题活动,然后让学生去模仿。因为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对公关知识及能力应用感受不深,无法真正形成公关策划能力。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精心选择和设计可操作性活动项目

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其活动设计应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来组织,集成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培养,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

在项目设计中,要注意项目的设计与任务相匹配。从《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训要求来看,在其项目和任务设计时,可将公关领域常见的事务性活动进行教学改造,使之成为具备教学价值、可操作的活动项目。一般而言,设计的活动项目应具备以下六个要点[3]:一是有清晰的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可展示的成果;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教学项目应能聚焦知识,突出能力训练,渗透态度情感、职业素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的培养;三是活动项目要有一定难度,不仅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还要能引领学生构建新知识,获得新经验,学会新技能;四是学生拥有在一定范围内自己组织项目活动、评价项目完成质量的机会;五是项目小组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工作计划,确保每个人都能真实地参与其中;六是项目任务贯通课内课外,不仅涉及课内教学,还需要在课外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由于项目完成费时耗力,因此需要对项目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统筹设计,充分考虑到教学项目的时间因素。

此外,项目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智力含量,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是“智慧+技能”的智能化项目,以此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

(二)制定严密的行动方案或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需要在课前做好整个教学的周密计划,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同时还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即必须在师生同时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才能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制定一个行动方案或策略是整个行动导向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认识问题、搜集资料、具体说明问题及限制条件后,学生小组将协商制定一个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实施方案。该过程至少包括以下环节:将备择方案具体化,预测每个备择方案的结果,深思熟虑,选择行动路线。其中,在备择方案具体化过程中,学生在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范围内不可能考虑所有备择方案,而且制定一套备择方案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此环节教师要告诫学生主观上少作非此即彼的判断,要运用开放的、创造性的思维模式[4]。

此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策略性知识,这也是《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策略性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陈述性知识表征阶段,该阶段要领悟到所要学习的策略是什么,并且要能清晰地陈述。然后,经过变式练习,作为策略的规则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支配学习者的认知活动。策略性知识要转化为自我控制的能力,同一般智慧技能学习一样,不但需要进行变式练习,而且在学习的初期需要外部的信息反馈和纠正。策略性知识训练要取得成功,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学生的练习材料并与个别学生访谈,了解学生任务完成进展情况[5]。在实践中,学生的感悟和反省认知尤为重要。因此,整个活动项目设计及行动方案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策略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具体活动实践中获得策略性知识。

启动和实施方案。行动方案启动至少包括以下步骤:计划、沟通、监控和评估。计划:即要将实施方案的机制和细节具体化,包括一系列具体的、详细的操作过程,如要明确谁该拥有计划的信息,需要采取什么行动,由谁实施,参加行动的人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等,这要求计划的实施必须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沟通:要使每一个参与者都应意识到自己在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及计划中其他人的责任。教师必须关注个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全方位沟通的机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难以取得实效。监控:教师对行动方案实施的监督过程。执行计划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懈怠或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需要时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奖励、激励、劝诱、指导等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评估:组织决策产生于变革的环境之中,在历经计划、沟通和监控之后,仍需要对决策结果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成功与否。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

本课程宜采用结构式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可设计成六个部分:基本原理、写作、案例分析、网络操作、课堂演示和策划实务。其中,后2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

学生成绩由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教师评分三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自评占20%,小组内学生互评占20%,教师评分占60%。每次的项目任务都要评出一个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组长期末总成绩加2分,每个小组成员期末总成绩加1分。当教师把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后,要对各工作小组进行检查、控制,消灭潜伏在小组中的后进学生“搭车”现象,观察各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包括担当的工作量、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对项目的贡献度、个人观点等,据此给出学生该次项目任务的一部分成绩。项目任务完成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内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分得出该次项目任务的总成绩。这种及时激励的考评方式能起到鞭策先进、督促后进的作用。

(四)建立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平台

在项目选择和设计时,聘请公关公司或策划公司人员参与,听取其合理化建议,并与其企业公关项目或策划项目结合起来,以便于后期学生能参与其中。

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企业服务。如,组织学生到省内高级商场、宾馆参观,并与商场、宾馆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座谈,收集资料,为商场、宾馆周年馆庆或店庆活动提供策划方案;吉林省每年举办的汽车展、农博会、技能大赛等都是综合性较强的实战项目,学校可与负责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跟随展会、参与展会,在工学交替中提升学生策略性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

学校、系部自身的各项活动也是学生实践的平台。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举办技能节、文化月、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教师可结合学校实际设计若干公关项目任务,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继红,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及其对高职财会教学的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2(5):27.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86.

[3]毕蓉.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27-28.

[4][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著. 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M].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98.

[5]皮连生,朱燕,胡谊.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4.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Public Relationship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LENG Xiao-yan

(Jilin Univerist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