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

第1篇

【P键词】青岛;轨道交通;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轨道交通建设是青岛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施工项目,对于推动青岛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整体的空间结构与青岛的产业布局以及青岛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交通轨道建设有效的推动了青岛的旅游发展,为青岛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城市发展软实力的有效体现,对此本文主要探究了轨道交通建设对于青岛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究。

一、改善优化青岛城市整体结构,促使青岛城市经济网状发展

在青岛的发展历史中,胶济铁路的建设奠定了青岛的整体发展空间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岛自身的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直接影响了青岛城市的整体发展,使得青岛城市结构中的用地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于青岛城市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青岛城市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关轨道交通建设有效的提升青岛城市的整体经济活力,拓展了其发展的视野,突破了整体的城市空间格局。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主要经络,逐渐使得青岛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基于站点为主要依托的中心城区发展模式,对于整个城市的联合以及协调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青岛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优化的作用。

轨道交通建设自身对于城市发展布局有着优化与改善的作用,可以提升青岛城市商业用地的整体,突破了空间因素的限制,对于青岛现有土地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此种效应主要在房地产行业有所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因为开放商对于轨道交通沿线土地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轨道沿线周边的土地以及商品房的价格得到了提升,使得整个区域范围之内的房产价格呈现增值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建设过程中,商业建设主要基于轨道站点为起点,呈现网状分布的特征。同时,轨道交通在建设中对于人口以及周边产业园区有着吸纳的作用,因为辐射效应导致青岛城市中心地区存在的各种过剩资源可以顺线疏导到相关新兴城区之内,使得青岛城市在发展过程主要呈现着基于中心重点,沿接轨道线主要呈现着扇形辐射发展方式,基于轨道起点辐射到相关站点,在延续辐射到周边区域,进而实现了青岛城市建设中的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此种吸纳以及辐射形式,有效的实现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交融与互动,进而有效的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又花了其发展速度,青岛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扇形辐射形式,交错成网,使得整个轨道线成为青岛城市整体信息交融发展的主要命脉。

二、引导青岛城市绿色发展,增强青岛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青岛自身的整体环境,提升了青岛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同时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城市内在的文化素养,是青岛城市发展软实力展示的重要载体之一。

第一,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城市环境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土地的资源价值,在沿线社区建设中拓展城市的整体绿化面积,进而实现了整体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轨道建设的良性循环。而轨道交通自身就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在青岛城市建设中应用此种交通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各种交通问题,有效的降低了各种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噪声污染的产生。同时,轨道交通建设对于青岛的旅游经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有效的增强了青岛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轨道建设中可以充分的彰显城市自身的地域特色以及城市的建设的主要内涵与文化,可以有效的融合城市的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科技技术与经济因素。在轨道建设的相关专修设计、车辆装饰等方方面面彰显着青岛的独特魅力,可以说轨道交通建设是提升青岛整体知名度与内在形象的主要载体,在无形之中,彰显了青岛城市发展中的软实力文化。

三、结束语

轨道交通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国对于青岛城市的整体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有着推动的作用,对此在青岛城市发展过中,要提升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视,了解其对青岛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明确其主要地位,进而通过社会各界对轨道建设的支持,全面的推动青岛城市的国际化发展,进而促进青岛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综合发展,为青岛城市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一光,王慧,宋玉新. 青岛市基于交通发展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2):50-55.

第2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储备城市规划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大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张,密集的人口、拥挤的道路交通等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的道路交通压力,还能够引导城市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建设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优化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布局已经成为国内越来越多大城市的共同选择。根据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到2010年广州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达到255公里,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号线以及广佛线。

由于规划编制的时间先后等原因,长期以来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一直缺乏必要的协调,导致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在使用上的不匹配。“土地储备规划”以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的需求,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开发建设提出发展策略,为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搭建沟通平台。

“土地储备规划”作为一种非常态的城市规划类型,目前仍处在继续探索和继续完善阶段,在此,本文结合《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目标、特点、内容等进行总结,以期共同探讨。

2、储备规划编制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满足了城市不断增长的客运交通需求,带动沿线地区的发展,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另一方面,轨道交通沿线的地区开发建设必须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有利于轨道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来调整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就必须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规划控制,做好站点周边土地的储备工作。

本次土地储备规划的重点和目的就在于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和沿线地区的内在发展联系,提出基于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要求,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紧密结合,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和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3、储备规划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们平时所说的土地储备是指:土地储备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定程序,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予以储备,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行为。目前,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根据土地储备工作需要,编制过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虽然本次规划项目的名称为“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规划”,其中也包含有“土地储备”的含义,但与城市土地储备机构主导编制的“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规划目的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对轨道交通站点沿线的土地进行用地权属核查,确定可以储备的经营性土地的区位和规模,为土地储备机构接下来的开展红线储备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资料。

本次规划:掌握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未建设用地分布情况,进一步落实沿线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引导土地储备工作朝着城市规划确定的方向发展,优化城市用地布局。

3.2 储备对象

本次规划的土地储备对象不仅包含了城市里面的经营性用地,还包括了其他非经营性用地。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的储备对象为经营性用地。目前广州市已编制完成的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均为2007年9月以前完成,因此储备对象主要根据2002年的国土资源部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工作实际需求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确定,大致包括:居住用地(R)和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业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以及物流用地。

本次规划的储备对象主要根据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求而确定,包含了经营性土地,也包含非经营性土地,包括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划分的46项中类用地中的大部分,即除了生产防护绿地(G2)、水域(E1)、道路用地(S1)等之外的各类用地。

3.3 土地储备的方式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注重土地的权属核查,只有未被征用的土地、或者用地权属明确并可以收购置换的土地才被纳入可储备的范围。

本次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土地的规划控制,只要土地尚未建设(可能包括部分已征未建的土地)、或者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必须进行用地置换和旧城更新的土地都将纳入本次规划的可储备土地范围。

3.4 工作内容

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明确规划范围内的可储备经营性土地的规模、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可储备地块开发建设的各项因素,制订合理的土地储备时序;对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提出初步的规划设计要点。

本次规划:核查并明确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规划可储备土地的规模;落实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交通一体化建设所需的各项配套设施;根据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定位,提出不同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建设指引;根据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的时序,初步提出优先进行规划储备的土地的安排。

4、规划编制内容

4.1 轨道沿线未建设用地情况核查

对储备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逐一进行现状建设情况核查,得到轨道交通沿线的尚未建设的用地,针对未建设用地在市规划局查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报建情况,并根据用地许可证的征地单位,进一步将未建设用地划分为已储备用地(征地单位为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已征未建用地和未征未建用地三类。

对上述核查的未建设用地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进行逐一考察,重点对未建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图1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核查工作流程

图2 轨道交通沿线规划可储备公共设施用地分布情况

4.2 交通交通站点分类

结合本项目的研究特点与研究目的,规划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采取两套方法,通过二种方法的综合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定位。

一方面是从交通工程方面考虑,参照《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对站点分类有明确的指标参照及分类标准,同时从广州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如客流的乘降量、换乘特性、换乘方式以及站点的规模、功能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交通方面的考虑,提出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体系以及站点的分类结果。

另一方面从站点周边用地主导功能的视角综合考虑,通过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其相应站点周边用地特征的统计分析等综合考虑,提出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定位。

表1轨道交通站点规划用地功能分级体系一览表

序号 功能分类 分类标准

1 居住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开发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为主,且构成比例占开饭建设用地的比例最高

2 商业和办公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用地以商业金融业、行政办公用地为主的

3 产业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用地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的

4 科教型 站点周边的规划用地以科研教育用地为主的

5 交通型 站点设置与对外交通设施接驳换乘的

6 待定型 站点周边用地以非城市建设用地为主的;

站点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轨道交通站点承担的交通功能以及城市发展多方面的综合功能,结合交通视角、城市用地功能视角的站点分级,综合确定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对于不同功能定位的站点,其相应的换乘实施体系、换乘中心的设置方式以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4.3 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指引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建立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以及轨道交通及其物业发展的联动,并具体在模式上、策略上等多方面形成良好的配合。贯彻轨道交通和土地协调发展的TOD理念,充分考虑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格局的作用,提早进行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综合规划,构建轨道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并开展车站腹地主导功能与合理的建筑规模研究。

规划对于不同类型站点周边用地需求特点,分别从开发建设,规划从用地构成、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交通换乘、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提出站点周边地区规划建设指引和站点开发建设指引。

4.4 轨道交通换乘设施体系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不单是承担交通换乘的功能,更是以其良好的交通优势成为城市的优质综合发展区。建立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轮渡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我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良好衔接的一体化交通格局。

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规划与其交通衔接功能等级相符的设施,实现与各方式主体设施的同步建设,以发挥交通设施的整体效益。在分析衔接设施的要求与规模,对轨道交通衔接设施进行优先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衔接设施体系构建以交通换乘服务为中心,综合城市服务功能的换乘中心。

4.5 储备时序规划

土地储备工作具有超前性的特点,必须及时由政府将各类可储备用地纳入储备,并进行合理安排,以免土地效益流失,同时保障各类重要城市设施的用地,实现城市规划控制、引导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时序、城市规划导向、站点情况、地块的具体条件(包括区位条件、地块规模与分布状况等)等主要影响因素,合理制定土地储备时序规划

5、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系统设置;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U2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系统前期设置的优化和建议

1.1 优化工程筹划

轨道交通表现在交通与土地使用互相结合,交通与经济互相适应,交通与环境互相协调,交通与社会互相促进,以及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衔接。地铁车站是轨道交通中非常复杂的一种建筑物,它的设计往往以规划阶段就应予考虑。比如车站和线路的敷设形式、换乘方式、接驳点的位置等。对轨道工程及以后的运营效果、服务水平、经济效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未来工程的可实施性。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投资费用高、改造难度大等因素,使得车站形式及换乘点的设置在路网规划时,就应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留下难以弥补的失误。才能使轨道交通具备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基本特征,提供“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服务。

1.2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应创新理念,从系统规划、人性化设计和科学管理三个层面进行方案设计。对车辆段,广州地铁从3号线开始就不再重复以往“一线一段(车辆段)”的建设模式,而是根据车辆检修的不同层次,担当车辆厂架修的车辆段和仅承担车辆定修等的停车场经过统一筹划和集中设置。对主变电站,以后广州轨道交通将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基本网络中的10条线路受电点通过规划优化后,只需建设10座110Kv 变电站就可以满足要求,与分线建设时减少6座以上。通过优化设计,减少了车辆段和主变电站的设置数量,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但110 KV 变电站的设置位置、安全隐患、噪音、辐射对周围环境影响,还需进行广泛比较研究。广州地铁3号线缆塘变电站设置在番禺区人烟稀少的地方,是典型个案。

1.3 体现“以人为本”,完善车站功能设施

(1) 随着社会进步,关爱残疾人、方便残疾人出行的理念己经深植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每个车站都相应设置残疾人专用电梯、残疾人专用通道,以及铺设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都已经付诸现实。

(2) 导向标识系统规范化。为避免以往单线建设中运营服务标识不规范的现象,满足乘客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广州地铁设计总体明确了导向标识系统布置方案,要求各站设计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如导向标示符号、设置位置、设置数量等都有具体要求。这在换乘站引导客流十分重要。

(3) 设置自动监视及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每个地铁车站都装备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FAS对于确保地铁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地铁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FAS系统保护的具体对象是全线车站、主变电所、车辆段及通信信号楼。地铁FAS 系统是一个高度可靠的系统,接线简单,组网灵活,容易维修和扩展。指挥控制中心(OCC)有全线示意图,能监控全线的报警情况。它能对每个车站上的所有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扫描,搜检,在连续不断地进行基础分类后,便可确认这些设备的特征、位置,所处的形式与工作状况。

(4) 每个车站都具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有线通讯紧急电话,车站工作人员和地铁司机可通过无线系统或有线电话向控制中心传递事态信息; 还有站台内的CCTV 视频传输系统。车站内应装设全方位的监视器,实时收集站内各方位视频信息,不能出现有地铁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而控制中心不知情的情况。列车上还配备有紧急报警按钮,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时,乘客可迅速按压此按钮通知司机。

(5) 车站装修防火材料: 每个地铁车站内装修材料均采用阻燃材料,如地面石材、墙面搪瓷钢板、铝合金吊顶,还有钢质防火门、铁制风管、欧文斯保温材料,均从本质上减低了火灾发生机遇,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正常。

(6) 自发光疏散指示安装: 地铁发生意外导致紧急断电,在突如其来得黑暗状态下人员极易发生混乱,造成伤亡。在断电情况下能持续提高光源十分关键。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安全标志在完全失去光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利用自身的蓄能发光,以便乘客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的方向。

1.4 优化施工工艺,降低车站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1) 地铁车站大都设置在人流密集的闹市区,车站施工对市区交通、周围居民都有影响。在车站设计时如何考虑施工工艺,如大力推广管线非开挖技术和逆筑法、盖挖法等施工方法,压缩施工作业面以及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道路的占用,从而降低对交通的影响。是必须注意的。根据广州地铁车站施工经验,可以做到明挖车站施工占用道路控制在2年以内,盖挖或逆做法影响交通控制在l年以内。

(2) 加强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措施。与交通管理和研究部门制定交通疏解的相关对策和实施方案,如调整局部道路网络布局、地区交通渠化、加大交通管制力度等,以分流交通、疏解交通,减少施工区域交通矛盾。

1.5 新技术、新装备在车站机电设备安装中的推广应用

(1) 屏蔽门: 屏蔽门的成功安装,不仅使车站的空调能源消耗有效地减低了30%,平均每天可节约约35 万度电,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同时由于大大减少了空调机组的装机容量,使地下机房的总面积减缩50%,从而也极大地减少了土建投资。两相比较,因建设屏蔽门而增加的投资不出三年便可全部省回,而其继续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将会是长达百年。但有效减低屏蔽门设置、安装工程费用和产品国有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2) 刚性接触网: 柔性接触网因金属疲劳而导致安全事故,且在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都会突然发生。因此日常检修、维护保养的工作量非常大,这是一种典型的“ 平买贵用” 模式。与柔性网比,刚性网不仅大大改善了地铁列车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大的效益在于: 一个国产刚性网的全新行业被培育成长起来,这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市民乘客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而言,可说是功德无量。

2、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议

2.1 对于准备新建轨道交通的城市,要在做好轨道交通路网的同时,对轨道交通路网的车辆段、主变电站、换乘节点车站、集中制冷站要深入研究。充分、合理地考虑这些设施的布局和预留,对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地质、城市管线对地铁车站的建设有重大影响。在以后的轨道交通物探中,相信随着物探设备的不断改进,从业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物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探资料一定会给线路设计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建议建立有桩建筑、地下管线等资料库,可允许地铁建设利用时使用。

2.3 地铁轨行区限界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丝毫马虎。车站设备布置和管线系统设计时,应特别标明轨行区限界,现场施工时应根据情况结合所选用的材料设备的特性,复核轨行区各管线的位置,必须非常清楚本专业设备管线安装的界线,避免设备安装超界现象,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结束语

总之,轨道交通工程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专业门类复杂的大型的市政设施。只有从根本上了解机电系统设置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对以后轨道交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浅谈设备安装工程功能的源头控制[J].安徽建筑,2007(04).

第4篇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交通工具运量小、速度慢、不准时以及环境污染较大的特点,因此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中。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良好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对策。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大量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1965年才开始在北京建设第一期的城市轨道工程,目前,城市轨道建设已经渗透全国各大城市。城市轨道的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大量实践证明,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所到之处的交通压力,使通过之处楼宇兴旺,从而实现土地增值,人口增加,这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发展布局,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等起到极大的作用。

2.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总体建设强度较大

首先,由于城市轨道工程的总体建设强度较大,导致修建时建设储备以及运营资金不足,同时人员素质难以满足要求,这将增加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风险。同时,一些地方的城市轨道建设与政绩挂钩,从而导致规划时只注重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使得前期工程准备时间以及施工周期较短,从而为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威胁。更有甚者出现边建设边设计的状况,使得施工难度加大,施工工程的安全系数难以得到保障。

2.2科学规划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多数成城市的总体规划仍未成熟,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路线的规划依据不足,衔接不畅。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建设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交通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的交通一体化规划概念仍然比较薄弱,太过片面的强调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难以平衡和谐发展。

2.3不合理调整规划现象较为普遍

城市轨道的建设应当像其他工程建设一样,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建设法律,以保证规划科学合理,建设井然有序,运行安全可靠。但是,由于一些城市轨道交通是由地方所投资建设的项目,而且城市轨道建设会提升当地的房产价值,因此轨道布局及建设都受到行政方面的制约,导致最终规划及建设路线不合理。

2.4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于城市轨道建设资金多为政府资金,因此使得地方政府所承受的财政压力较大。目前,轨道交通投资大多靠出让土地收益以及基于政府信誉进行融资贷款,导致轨道交通在建设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同时,地铁+业主应用模式的障碍较多,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收益分配以及土地规划受到制约。而且没有发展提出合适的规章制度,特许经营制度难以得到行政许可,不受法律保护。目前,由于我国轨道建设大多属于政府项目,因此其融资方式并不成熟,相应的保障措施与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难以有效融资。同时轨道运营方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其运行及维护较为吃力,难以创造有利收益。

3.新时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效的策略

3.1量力而行、稳步发展

城市轨道发展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时,应当遵循量力而行、稳步发展政策,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在规划城市轨道规模时,应当按照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制定,确定城市轨道的建设发展速度,提升城市轨道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城市轨道是一个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主体,因此在建设及运行中应当注重安全维护,尽量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大对于轨道周边的开发

大量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促进周边经济发展,因此在规划城市轨道建设的同时,也要同步规划周边的建设,确保周边经济与城市轨道相辅相成。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城市轨道的周边开发并不充分,从而导致这方面的法律法以及市场机制都不完善。因此若要保障城市轨道周边繁荣发展,也需要尽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阙波周边开发不会伤害轨道安全,从而使轨道发展与经济发展一体化,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赢利。

3.3加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模式

城市轨道建设规模大,投资高,因此在建设时需要确保其投资资金来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具有公益特性的交通工具,因此其融资主体应当为政府,以占得轨道修建时绝对的控制权,小部分资金可以依托其他融资渠道进行筹集。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内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现在主要使用的融资模式为PPP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和BT融资模式。其中PPP模式就是公私合伙制模式,它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只是在项目运作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优化。BOT模式为建设--经营--移交模式。通过将城市轨道等公共项目授权签约给某一资本,该资本承担融资、建设和维护等事宜,在签约期限内,该签约方可以从中获得回报。BT模式即为建设--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进行融资和建设等事宜,项目完成后经检验业主按约定价格回购。

3.4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设规模一般较大,建设周期长,且城市轨道交通为百年大计,项目建设或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不足都将留下永久的缺憾,项目建设完成后的后期维护也将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由于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成长,因此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梯队化建设。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将是今后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其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实力,推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减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阻碍,推动城市轨道建设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要点;管理研究

1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特征

1.1建设规模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大,而且投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需要多个单位进行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1.2花费时间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花费时间比较长,其中单线也需要四年左右才能完工。

1.3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比较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1.4信息量非常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中会有很大的工作量。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轨道交通电气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配备比较多类型的基础设施,其中电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电气系统施工中,主要包括电气系统的安装和调试,需要对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进行优化,更好的缩短工期,从而更好的提升电气系统施工安全性。

2.2轨道交通给排水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其中城给排水系统对市轨道交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需要把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和市政排水系进行协调化,所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建设要求会比较高。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给排水系统中,一般有污水排水系统和废水排水系统,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需要对两者进行区别对待,从而更好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给排水功能。

2.3轨道交通通风系统施工的技术要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做好轨道交通通风系统施工。在风机的安装上,需要安装消声器和电动执行机中的活塞,特别是在隧道中空调需要安装新风机和排风机。另外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要充分保障隧道里交通安全,需要在城市轨道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轨道交通设计上,需要减少线路建设。二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上,需要保证轨道横向稳定。三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上,为了更好的控制轮轨之间的力度,需要在轨道的板底设置一些弹性层。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管理措施

3.1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中,需要制定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建立各种任务的部门。在施工中,需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工。另外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社会公共工程,所以在城市轨道建设中,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然后制定相关策略,从而更好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施工。

3.2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设备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需要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由于需要进行深度作业,所以对于机械设备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需要选择专业素质比较强的工作人员,从而更好的对先进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从而更好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质量。

3.3施工要进行绿色施工

在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周边环境制定有效的施工路线。另外在施工中,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需要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中,需要对合理处理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施工。

第6篇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飞速发展,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但是由于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投资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我国政府加大吸引外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到轨道交通建设的领域来。到目前为止,外资只在设备供应和技术支持上有较大介入。其主要原因是源于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不足,各项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建设需求较大。在城市轨道交通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的初期,以保障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为中心大量的引进国外可靠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

社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节奏的加快使得城市向周边城镇扩展急剧加速,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已经不能靠人工合理规划来实现提高交通运输的速度和合理性,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交通拥堵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城市轨道交通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地铁、轻轨和磁悬浮列车均是未来高级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AMS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更是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使得城市化进程发展也同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方便人们出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AMS系统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中央处理器能够连接大型数据库系统对车票数量、时间等信息资源进行迅速整合利用,合理的布置城市轨道交通,不但能显著提高运输的效率,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对带动城市客运的飞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城市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各地客运系统部门相对独立使得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车辆的统一调度,车票价格的统一管理,运营资源的共享和客运信息的全面现代化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稳定、合理发展。

(2)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能够逐步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从售票到制票、检票整个过程的全自动运营体系,淘汰以往排队购票、人工检票的笨拙方式。不仅可以对售票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也方便了交通部门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规划。

(3)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客流量及车辆信息能够掌握第一手交通数据,能够正确规划客运服务,解决客流量增大所带来的困扰。例如其中的自助售票机等设备解决了排队购票的烦恼和客流量的拥堵,更是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AMS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帮助交通部门掌握客流量数据以及客流走向,大大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50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100-300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1.3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70%,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8%。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1.4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2技术发展趋势

2.1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20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2)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3)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2.2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我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为广州到佛山的广佛线,线路总长约34公里,贯穿佛山、南海及广州市区的中腹地带,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它的建设是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整个路网的协调性与匹配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定位,即解决佛山组团中心与广州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并兼顾各组团内的交通,以城际交通功能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为辅。广佛线预期实现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启动和完善区域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性城市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由于它在珠三角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路网中的核心作用,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其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对后续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长度将达一千多公里。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大京津地区等也正在筹划城际轨道交通线。

除城际轨道交通线外,市郊铁路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如北京正在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连接市区与郊区的(L线)昌平线、良乡线、顺义线、亦庄线等将达160公里。

2.3新型城市轨道系统开展研发

1)直线电机系统

2003年,随着广州地铁4号线及北京首都机场线方案的论证,直线电机系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将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至2010年,总长将达到107公里。

2)跨座式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系统最多于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应用。在我国首次引进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是重庆市。具有占地面积小、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直线电机系统和跨座式单轨系统都属于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2万人),因其具有曲线半径小、爬坡大、噪音小、造价低的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3)快速轮轨系统

因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区域快速交通网正在筹划建设,则速度大于120公里/小时的快速轮轨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策略

3.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和引导其健康高速地发展,势在必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协调机构,重点解决:

1)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2)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建设标准。

3)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指导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4)制定相关的法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的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5)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工作及监督、检查。

7)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

8)加强产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规划

1)建立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及小运量的有轨电车网络组成的轨道客运系统,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市区边缘集团和郊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并同步实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方便快捷的衔接换乘。

2)规划应考虑地下、地上、长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接驳、平行换乘以及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促进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

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新型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建造及技术装备水平;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系统模式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及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控制;建立一整套高度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建立多数据源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数据库;建立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交通体系,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并带动相关及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研究包括:

1、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重大技术研究

1)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

2)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及标准体系研究。如车站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的内容集中在车站的组成内容、车站设计理念、车站合理规模、新型施工建造技术研究等;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信息管理技术;

2、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环保、安全、节能、经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成套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重点研究:

1)直线电机成套技术系统;

2)导向式轨道交通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轨道结构、电机、感应轨、供电轨、供电和配电、列车自动控制、通信、自动检票系统、站台屏蔽门、运营、养护维修等内容的匹配与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3、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施工装备技术和运营装备技术。包括新型车辆制造技术;列车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的施工及装备研究;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装备研究等。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综合研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反应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保证轨道交通乘客安全。并能对突发的事故,尤其是恐怖性事故提供紧急疏散预案。

5、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及控制对策等。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资渠道,研究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3.4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功能、运量、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特点,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3.5进一步实施设备和国产化政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进一步推进设备国产化政策,开展技术研发,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国产车辆、设备、信号等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在重视整车设备国产化的同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扩大国产化比例,同时注意开发易损易耗备品及耗材的研制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基地,建立国家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

第8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意义;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经济、环保、客流量大等特点,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规模日益壮大。下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容量大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3.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项目

第一,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第二,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所用高新技术领域。

第三,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

第四,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

第五,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

第六,信息量大。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

第七,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到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1.轨道交通可以壮大城市发展规模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将城市之间以及城市距离较远的区域联系起来,使得城市内部的出行距离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流动性。进而促进城市郊区不断开发,新的建筑离城市中心距离不断扩大,各种配套设施也不断向着城市周边蔓延扩展,因而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拓展城市中心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规模。

2.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快捷、准时、舒适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高的乘客,客运量日益增加。如果能够吸引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3.带来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为城市带来与之相关的品牌、概念效应,并有可能提高城市的投资机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无形资源。其次,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在沿线以及重要站点位置带来客流集散,因而能够起到经济廊道的作用,可以带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第三,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提高城市人流、物流的流动性,因而能够在城市轨道带来巨大的商贸资源,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水平。

4.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属于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而能够为城市带来各种各样的直接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为工程施工、建材行业、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以及冶金等行业发展提供机遇,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间接的经济效益则主要是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带动城市房地产、城市旅游、电子商务以及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圈效应。

三、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措施

1.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管理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该成立一体化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机构。特别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区规划,由于人流较为集中,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合理的布置。对于靠近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站点,应该配备休憩广场以及停车场,并设置完善的公交服务系统。对于近郊或者偏远的小站点,则应该遵循紧密用地原则,完善步行系统的设置。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则应该主要将城市轨道交通满足城市交通需求转变为引导交通出行转变,通过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逐步提高对于出行乘客的吸引率。

2.建立快速的轨道运输体系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以提高居民出行效率为目标,城市轨道交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为建立城市一体化的快速运输体系,进一步的缩短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应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问题处理,通过做好换乘的衔接处理尽可能的缩短居民出行的换乘时间。其次,应该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出城交通的衔接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换乘枢纽,实现城市客运的高效快捷。

3.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

国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明确要求,对于轨道交通等高难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及装备,必须进行重点研究。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上,应该重点针对轨道交通控制和调速系统、车辆制造、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广泛应用提供系统成套技术作为支持。

4.扩大投资范围,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属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下一步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吸引投资主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吸引投资主体,可以采取通过制定土地补偿政策、提供轨道交通系统部分经营权限等方面给予投资主体作为补偿。通过吸引社会民资资本介入城市轨道建设,缓解城市轨道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资金压力,实现城市轨道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壮大,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能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因此,相关单位部门需要重视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参考文献:

[1] 汪近林, 汪楠. 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发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5).

[2] 秦国栋.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J].城市交通,2006,4(2).

第9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32

0 引言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导致交通瘫痪、交通堵塞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等不良交通现象。国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问题。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就是缓解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具备速度、容量、成本以及排污量等优势,可以为国家各个地区的城市解决交通不良问题。事实上,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日益壮大,在各方面实现了质的超越。为了迎合时代的需求、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需要,本文将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各方面内容的分析,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科学之路。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集合型的交通工具,将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专业化融为一体。因此,就我国的交通工具使用量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功占据国家骨干交通工具,有效的解决了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到底拥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1.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范围广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贯穿整个城市的核心地域,将较为分散的地域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连接为一个整体,同时达到一个经济互融、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这就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范围必须广阔。甚至可以说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范围越广,其经济、文化联系越紧密。

1.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集约性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人民提供更高速、更便捷的交通出行工具,它还包括了节约自然能源与保护土地资源。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具备集约性质,增强了城市交通的科学合理性。根据我国目前的交通出行状况来看,交通工具的污染也十分严重,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大大降低了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率。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之下,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避开了对城市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的践踏,比如:修桥、修隧道等。

1.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十分复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这也决定着其建设的复杂性。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考虑其建设的规模。在我国的城市分布当中,城市占地面积以及占地位置决定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达到上百米、上千米甚至上万米。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土木工程、机电设备以及其他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极具难度的,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设计与操作才能进行。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间周期十分漫长,其主要是受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庞大规模的影响而成的。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作用

在城市交通现象不断加剧的现实要求之下,城市轨道交通涌现并普及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满足了大多数人的交通需求。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的时间是固定的,且城市道交通所铺设的轨道没有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不会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城市交通事故等现象,也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为上班族提供较为准确的时间安排。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扩大了运客容量。据统计,城市轨道交通每天将近承载大半个城市的上班族人群,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运客量的影响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城市轨道交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了交通工具的正点率,提高了交通工具乘坐便利性。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工具正点率要高得多,一般到点就会到站。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乘客只需要进行购票、检票、换乘、出站这一系列操作即可,属于当前自动化、智能化的交通工具。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不可否认,城市轨道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缓解了城市交通现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工具中的优势。所以,下面,我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新方案。

3.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主体与融资方式极为单一。受我国政府投资的导向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以地铁建设为主,将地铁视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使其地铁公司承担着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职能,工作压力大大增加;此外,本身地铁公司掌握的融资资源十分匮乏,其融资能力相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相差甚远。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收益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收益是由地铁公司的收入与税费支出量大部分组成。所以,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收效益低。

3.2 解决方案

要想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经过前期规划、中期经营与后期管理这三大过程。所谓的前期规划就是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的准备,实地调查城市各地域的地形,根据地域的不同合理安排轨道交通站点。中期经营即将所做的准备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工作之中,减少不必要的财产纠纷、资源浪费等现象。而后期管理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竣工之后对轨道交通的各方面进行管理,如:乘坐环境、乘坐秩序等。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是当前我国各个城市的重要交通形式,改善了城市交通现状。但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规避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风险,建设者一定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建设。

参考文献:

[1]汪近林,汪楠.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发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5).

第11篇

关键词: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关键,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缺乏管理人才、资源、技术支持等问题,文章就上述一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我国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上也并不统一。该种现实情况通常会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从而降低了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容易发生浪费运营资源的现象,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管理。

(二)安全评估存在偏差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缺乏安全监管,未对消防工作进行验收等,安全评估工作不到位;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检查,更没有召开专业的安全会议对交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堪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由政府财政部分进行投资和运营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垄断运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另外,很多城市地铁车站中的相关设施、设备的造价较高,使用率却偏低,导致地铁车站的总造价提高;同时,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时,缺乏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出现了超载或空载的线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利用率。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参照铁路的运营标准,来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办法,另外,其也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管理制度,这造成管理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不相符的现象,而且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模式,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并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需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城市实行地铁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深入,很多大城市的客流量持续攀升,很多车站需要限流,才能保证运输的畅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积极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监督,保证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健全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安全运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新开通的线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条件,保证验收的严格执行。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线路来说,需要提高其服务水平,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健全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范化、安全化。

(三)科W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不过其中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话,就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缓慢,运营管理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逐渐朝着定量化管理方向进行前进,而且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应大力推广和实行完善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做出明文规定,进而对全部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规范。

第12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 事故案例 安全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各种由机动车引发的城市道路拥堵、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日凸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逐渐被人们重视、接纳,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进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对于提高轨道交通安全系数,防止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对城市轨道交通在火灾、爆炸、列车相撞/脱轨、踩踏、乘客坠落站台等方面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依据表1所统计的部分重大交通轨道交通事故,绘制地铁事故原因分布图,见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火灾事故是威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事故量占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总量的29%左右,且伤亡较大。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措施和手段

3.1 高度重视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外部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人员、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社会环境构成了事故发生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其中,社会环境属于外部因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开放性强,社会环境造成的安全事故很难预防,具有较强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知性。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恐怖袭击日益增多,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有可能引发各类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当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应当根据远期客流预测情况,预留充足的站内空间,避免大客流聚集风险;应当设计预留车站间的联络通道、紧急救援专用通道和逃生通道,方便开展救援和人员疏散。列车和车站设施建设应当使用阻燃或非易燃材料,防止火灾蔓延和产生有毒气体,并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和自发光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3.3 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题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配备安检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电话、紧急停车装置、应急广播、应急照明设备、乘客疏散向导设备和各类消防器材等。并且应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安全运营提供充分保障。

3.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乘客安全乘车知识的宣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涉及轨道维护、列车驾驶、机电设备管理、调度、站务等多个岗位,这些岗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必须加强这些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驾驶员、调度员和车站综控员等关键岗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教育,引导乘客遵守安全乘车规定,增加乘客的安全知识,并强化乘客的自救意识。

3.5 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为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事故的应对能力,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职责,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并实施定期应急演练制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针对不同的事故,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尽量大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束语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城市轨道的安全性是其运营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本文在统计分析以往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措施。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理,钟茂华,邓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25-29

[2]施毓风,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28

[3]顾燏鲁,黄景宇,王金霞.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32

[4] 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

第13篇

1.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的内容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工程监测要全面掌握整个工程的变化,迅速及时的评价工程的安全状态,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工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工程周边环境、周围地质和工程支护结构体系三大类。工程监测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地下管线、市政桥梁、地表和市政道路的监测,其中建筑物是必须监测的,要确保建筑物无沉降、倾斜和裂缝,以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工程监测支护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明挖法及竖井施工支护结构、盾构法隧道结构和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监测。在此项监测中,要监测初期支护竖井井壁净空收敛、支撑立柱沉降和倾斜等情况,盾构法隧道结构中管片衬砌拱顶沉降情况,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拱顶沉降、净空收敛、底板隆起、中柱沉降等情况。工程监测周围地质主要是对岩土体、地下水监测,尤其是对地下水位的监测[1]。

2.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

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分级

依据国家对可以预警的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预警级别的划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工程监测预警体系。例如,北京、上海把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作为工程监测预警。香港利用预警值、告警值和管理值作为工程监测预警。目前,在大多数的城市则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成熟做法、风险等级、安全状况和发展趋势,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由小到大可分为四级、三级、二级和一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警级[2]。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分类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监测综合预警、监测数据预警和工程监测预警。第一,监测综合预警。监测综合预警是通过全面分析某个监测项目的位置分布、预警等级情况和监测数据预警点数量之后再进行的预警。监测综合预警在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真正的监测预警,因为它能够很好的反应因监测数据超标而造成的工程监测项目的不安全程度大小,也可防止因监测数据预警点多,而无法掌控工程安全性的现象发生,避免给工程施工造成麻烦。第二,监测数据预警。监测数据预警主要是在某监测项目某监测点的实测数据超过了预先给定的预警值的情况下发出预警。监测数据预警只是因监测数据超标而发出的单一数据预警,是工程监测所有预警的基础,对监测项目或监测对象的安全状况不能全面的反应。第三,工程监测预警。工程监测预警是指在根据监测综合预警以及巡视预警得到的结果,来预测与判定工程监测对象或项目或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预警级别。

工程监测预警与监测综合预警、监测数据预警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意义完整、真正考虑工程危险状态和工程安全隐患的预警,同时它也是建立在各种检测数据和巡视信息基础上以确保工程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为目的的工程预警。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主要是对监测预警的红、橙、黄和蓝色四警级的管理,监测预警的红、橙、黄和蓝色四警级是实现工程预警管理策略的主要依据。确定工程监测预警的等级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监测项目的预警类别、预警等级、预警数量与工程风险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施工经验,通过综合分析所得预警的数据、现场会商和专家论证之后再综合判定其工程预警级别。

3.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

3.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管理模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体系中,工程监测预警实施的是三级分层管理模式,即建设管理层、现场监管层和监测预警实施层。建设管理层主要包括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现场监管层主要包括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现场工程安全咨询机构;监测预警实施层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等。三者之间互相监督,有利于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3]。

3.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管理内容以及流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方面,工程监测预警的管理内容主要有预警信息上报、响应、处置和消警等内容。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信息的上报、响应及处置。预警信息的报送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送达的时间、速度和单位均不一样。红色预警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到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相关参建方单位负责人,其余的则酌情而定:蓝色监测预警报送的时间是确定时起一天内,报送到施工、第三方监测和设计单位;黄色监测预警报送的时间是确定时起四小时内,报送到施工、第三方监测、设计和建设单位业主代表;橙色监测预警报送的时间是确定时起一小时内报送,报送到施工、第三方监测、设计和建设单位。相关单位在接到预警信息之后要根据警情加强监测、巡视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消除警情。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预警的消警。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确定在预警期间工程自身或环境风险的事故没有发生,并且已结束监测预警处置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次灾害,可申请消警,然后由监理或工程安全咨询机构对其进行评定决定能否消警。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监测预警消警时,应坚持谨慎可靠的原则,对于无法判定的监测预警不允许消警。消警以后,对于工程的监测指标和监测安全状态仍要继续跟踪[4]。

第14篇

1.当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频发的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不仅使城市的形象大打折扣,更是危害人体的生命健康,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我国的比较发达的城市交通更是便利,建设了较为方便的交通网状结构,除了交通路线的延伸外,我国的的交通发展更是从单一趋向多元化。城市轨道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早已不再适用,逐渐拓宽城市轨道的交通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现状已经成为现如今城市轨道建设将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1.2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在1863年伦敦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通道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目前,除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如墨西哥城共修了21条地铁线路,成为了全城的主要交通线路,承担了几乎全程的交通压力。汉城市地铁线路也达到了100多公里,新加坡也修建了铁路交通系统。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纽约无竞争条件下的国有经营,汉城有竞争条件下的国有经营,伦敦的公私合营模式,新加坡的国有民营,曼谷的民有民营和菲律宾的私有国营等模式均在本国有很好的效果,我国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建立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上,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针对城市轨道的运营管理的分析

2.1城市轨道交通要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为城市人口提供大众化的出行服务,由于城市交通的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性所以适用于市内和城郊间大规模,集中性,定点,定时,定向的出行需求,在当代的交通运输中起主导作用。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的要素包括设备,人员与技术管理。其中设备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共同组成交通轨道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出行有直接关系,也关系到人出行的方便程度与舒适程度。人员包括乘客和职工,乘客即需要通过城市交通来出行,也就说消费人群;职工也就是工作人员,为出行的人服务,提供方便的人。技术管理包括各种作业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属于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是为了系统能够高效,科考的运行。

2.2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

现如今,人们的出行都依靠城市的交通,所以票价的制定也十分重要,城市交通的建设一部分资金来自于国家和地方的扶助,另一部分即票务收入更是来自广大的消费人群。票务收入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与票价,客流量的增加使票务收入增加,票价的增加也使得票务收入增加,但是,票价的增加必然导致客流量的减少,所以票务收入与票价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同时票价的制定也有其原则和立足点,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应体现公益性原则,定位介于公交车和出租车之间,满足一般收入乘客出行需求;另一方面票价及对应的票务收入应能弥补一部分地铁运营企业的运营成本,配合其他经营性收入能够维持运营企业在人力、能耗、维修费用等必须的运营开支。

3.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务管理

3.1票务管理的中心地位

票务组织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票款收入的直接管理单元,关系到运营企业的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票务政策又是票务管理的核心,包括票制、票价、售检票体系、清分结算体系与票务管理体系。其中票务管理体系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票务管理体系层级来看,可以划分为车站、线路中心、清分中心三个层级;从管理内容来看,包括票务规则、票卡管理、现金票款管理、核对结算管理和清分结算管理。各项管理内容贯穿于三个层级之间,由清分心开始,衍生出各项业务规则和规章制度,支持整个票务管理体系运作,又以清分中心为最终结算出口,确认各家运营受益方票务收入。

3.2科技的衍生物―AFC系统

在科技的进步下,逐渐从人工售检票方式转化为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并实现了复杂线网结构下准确的票务收入清分。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现代通信,自动控制,非接触式射频 IC卡,机电一体化,模式识别,传感,精密机械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收费系统。AFC系统的大规模使用主要负责的是车票的自动售出和自动检票,避免了人工售票中的种种复杂的过程,更是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趋于合理话,高效化。

3.3票务政策的重要意义

票务政策包括受国家和地方法规控制的票制、票价和优惠政策,也包括企业从自身运营管理角度出发制定的发行票种类别、补票和退款规则。票制、票价和优惠政策决定了乘客对轨道交通的接受程度和消费数量,对乘客乘车和运营企业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发行票种类别、补票和退款规则直接影响乘客满意度,进而影响运营企业形象。

4.对我国未来交通轨道建设的展望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交通拥挤,城市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不能单一只注重交通的快速发展,也要解决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问题,坚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我国的交通发展涉及范围可以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应该加大力度,使更多地线路覆盖全国,在我国的二线城市加大地铁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道路的上面的交通压力,更可以使得人们的出行不受交通拥挤的影响。随着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票制也可以从单一路线票制制定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制定模式,通过制定更加合理的票制吸引乘客来促进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

第1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具体措施

1、引言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内地有22座城市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线路达到92条,总里程数达到2816公里,年运送旅客突破120亿人次[1]。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经济效益而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济效益的不同层次出发,其经济效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1)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宏观经济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整体所带来的效益,通常可以从投资乘数效应和投入产出效益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投资增加引起国民经济收入呈现出数倍于投资规模的增长,在经济通缩时期政府采用宽松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其典型应用[2]。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水泥、钢筋等建筑工程物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必然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制造行业和提供建筑服务的建筑行业必然会增加大量投资来满足城市交通系统建设需要,从而引起相关行业投资的连锁反应。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资的增加会引起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增加,消费者收入增加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能力,通过消费促进各行各业收入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其次,投入产出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会引起城市轨道交通整体产业链中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投入与产出整体效益的增长,其分析与投资乘数效应类似,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能源、钢铁、建材、建筑、房地产等产业的拉动程度较高。

(2)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运营商以及当地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益,通常可以从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效益两方面来分析。首先,规模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引起单位产出成本降低从而实现更大经济效益[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模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载客量方面,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逐渐完善并形成网格化运营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每日运送乘客人次数量庞大,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前期投资较大,但分摊至每个乘客的份额较低,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城市居民出行费用。其次,外部效益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生产或消费造成的非市场化的效益[4]。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效益突出表现在消费者效益和沿线不动产增值效益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经济效益,乘客搭乘轨道交通工具时所付出的成本远低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成本和其他替代交通工具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改变了当地交通状况,沿线不动产增值幅度较大,沿线不动产所有者受益匪浅。

3、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等不足,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现代城市交通理念,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政府应当转变过去修建道路解决拥堵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经济适用等优点的宣传力度,树立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政府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时,应当贯彻落实项目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切忌盲目规划轨道项目工程造成政府资金的浪费。

(2)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环境。得益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沿线不动产增值程度明显,政府应当用这部分土地增值金适当补贴城市轨道交通[5]。首先,政府应当拿出部分土地出让金设立土地开发基金等财政专项款,用于补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征地、规划等支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增值的良性发展;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年地租的形式与城市土地承租者签订租赁合同,在租期内收取较为稳定的土地收益,或者按照市场情况签订动态租赁协议,实现城市土地增值的互利共享,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政府应当改革城镇建设税费,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具备条件的不动产开征物业税,物业税应与不动产市场价格相挂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起沿线不动产价格的上升,也应适当提高沿线不动产物业税,用物业税来补贴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亏损。

(3)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拓展轨道交通公司收入渠道。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深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日常运行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优化服务流程,减少非必要的运行成本,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应当积极增加自身收入,可以通过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土地、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联合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按照一定比例将沿线不动产由于城市轨道建设而获得的增值金额补偿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成本以运营成本,也可以自行建设沿线不动产,建成后通过自营或出租方式收取土地增值收益来补偿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拓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收入渠道,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财务状况,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经济效益表现在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两方面,通过强化现代城市交通理念、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拓展轨道交通公司收入渠道等措施,可以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国龙,贾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效益分析及融资模式探讨[J]. 价值工程,2015,02:159-160.

[2]王云,朱从坤.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效益分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3-67.

[3]魏运,许双牛,任静,杨珂. 基于功能分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求[J]. 都市快轨交通,2013,01:4-7.

[4]刘翠军.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分析[J]. 科技信息,2013,25:356+387.

[5]张朋杰. 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效益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