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范文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智慧环保存在的问题

第1篇

生态脆弱性地区的开采活动改变的不仅是该采矿区域的生态环境,还引发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受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些破坏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环境状态。这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因此,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无论是技术理论研究还是政策投入上都要有所突破,有针对性地治理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自然地理位置对矿山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加之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可避免会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露天采矿区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海拔较高,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森林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沙漠戈壁面积大,土壤贫瘠,大部分土地难以利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溴化、盐碱化加剧。恶劣的自然条件使露天采矿业始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缺少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原始,人口素质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等一系列现状。还处于掠夺式发展模式中,植被的乱采乱伐,过度放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加剧了自然条件的恶化。

2.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分析

2.1 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

露采矿山在开发过程中,实施露天表土剥离、废石堆放、交通运输等都将破坏原始地貌、毁坏植被、改变地表和地下水均衡,污染空气。引发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少,主要表现:一是植被的退化,采矿区和排土场的使用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建立必定会造成该区域地表植被的破坏。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区域的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原生植被的消失。二是水土流失加剧,基建期地基开挖及临时堆放弃土、采场的土层剥离、生产排土作业等扰动地表造成表土疏松裸露,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因此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三是污染物的排放,由于爆破、采掘、运输形成的粉尘较大,各种药剂的使用等都会污染原有的生态环境。

脆弱性地区露天矿开采带来的生物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植被的减少或是消失、水土流失加剧甚至因此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各种废弃物对矿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污染负效应,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引发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之政策投入的不到位,这种破坏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环境状态。造成了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不可逆性。

2.2 环境保护意识及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正处于经济髙速发展期,而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管理手段也较为薄弱。环境保护意识还处于进一步提髙的转轨时期,远远没有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管是“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五级管理”“四级机构”的组织体系。该体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而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部门分散、地方分割、条块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人员充足、技术设备好,对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比较强比较集中髙层的管理机构,而地方机构人员越缺乏,技术设备越差,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也越弱。因为环境本身具有外溢性和跨区域性等特点,各地区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就比较复杂,有些地区重视环保工作,有些偏重于局部、眼前的经济发展。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很难全面衡量各地区治理环境的业绩,这就使得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流于形式。

2.3 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

资金和技术是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主要瓶颈。生态性脆弱的地区的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问题,包括采掘区、排土区、尾矿等生态恢复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由于早些时候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也没有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账户,致使一些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现在治理。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讲,在没有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会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量资金到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中。所以,及时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是促进我国脆弱性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脆弱性矿区的露天采坑、排土场和闭库后的矿山尾矿库好似小沙漠,随时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在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条件下,生态环境恢复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实用可行的技术措施。虽然社会上的环境保护评价和恢复治理专业技术参与到矿山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中,也提出了一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但有些技术措施并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有些技术措施因为实施成本过高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面,不能落到实处。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因其地域、矿种和开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恢复措施也各有不相同。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环问题,在恢复治理方式和技术要点等方面要有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3.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管理的体制

在目前经济髙速发展期且对环境治理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设,依法规范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行为,是控制矿山环境破坏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散,且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为使操作性更强,可以制定相关的细则和技术规范与标准,使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工作处处有法可依。

建立健全完善的矿山环境管理结构也是管理体制中的重要部分。包括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内部均应建立专门的矿山环境管理机构,并配备有专业责任的管理人员。政府要充分利用其行政执法职能加大对矿山环境管理的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后监督、责任追究和执法检査等。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矿山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目标评估程序和决策模式,鼓励企业发扬主人翁精神,对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管理和反思,落实责任人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各项承诺,切实履行企业应尽的义务。此外,还应在管理机构及企业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工作科学开展。

3.2 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和方法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较为成熟并被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如实施清洁生产工艺、土地复垦技术等,还有一些技术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针对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与破坏,在矿产资源开发时,应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减轻对环境的破坏。采用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绿色技术,比如采空区综合利用技术、原位浸出开采技术、无尾矿选矿技术、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等。

在脆弱性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针对破坏地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破坏地貌景观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植树、种草等措施恢复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它的显著特点是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也是国内外治理矿山环境普遍采用的措施。在采取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的同时,应结合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3 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

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是一个持续攻坚克难的巨大工程,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面广、治理难度大。为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成为关键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所需要的经费,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筹集。

(1)收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新建矿山可以适当收取环境治理保证金,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有了第一笔保障基础资金。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下,要做到专款专用。

(2)提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矿山企业可以从矿产品销售收入中逐次提取出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矿山企业作为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制造者,必须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负首要责任。企业在享受开发矿产资源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义务,如何在权利与义务中间权衡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这也促使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初期就会努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把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从源头上控制到最小范围内。从这方面讲,矿山企业提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最有利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3)收取矿山企业的排污费。这有利于督促矿山企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何将排污费真正投入到环境的恢复治理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从企业缴纳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中划出一部分,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基金。根据“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企业缴纳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税费都是归国家所有,国家获得了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税费实质性收入,国家必然要承担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责任。按照收付对等原则,国家当然要支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相应机构行使矿山环境治理监督权,从而有利于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5)市场化筹资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可以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作为资源进行开发,使其尽可能地产生经济效益进行市场化治理,将需要治理的矿山生态环境区域承包给个人或其他组织来治理、种植和经营。这样不但解决了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问题,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3.4 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尊重自然、协调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矿业是以开采矿产资源为目的,在原始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进行矿产开发时,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扰动自然环境。发挥自然的生态调节功能与机制,充分发挥自然系统服务功能。

科学开发,边开采边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提出治理计划,及时落实,不留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科技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的应用。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引用一些农业技术及科研成果,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农业作物。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4.结语

第2篇

一、环保社会组织简述

社会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政府和企业并称社会的“三大部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NGO在政府、企业无法承担或鲜少涉足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包括公益组织、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形式,从国际共同认知和学术界目前的看法而言,主要指公益组织。

近年来,我国环保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政府忽略或不能承担的领域被这些组织填补,使政府与社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同时,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环保社会组织也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

二、环保社会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组织缺乏创新。环保组织的公益性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一定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参与一系列活动需要志愿性,也需要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但是,由于成员的官僚作风和求稳、图安逸的思想,导致人力资源在实际的管理中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由于人力资源的成员文化水平不高、成员分工不等造成的内部不满情绪以及成员的尊重没有被满足,导致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信任缺乏。同时,专业人员缺乏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会造成跳槽。此外,组织内部缺乏工作编制、资金,也没能落实人员的社会保障,这些都会造成人才流失。

另外,还有支援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大型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大批志愿者的参与,共同协作,但是志愿者没有专职人员的一些保障,因此无法实行有效管理。加上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给环保组织带来压力。

三、改进环保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加强环保志愿队伍建设

首先要通过培训,使志愿者对组织的性质有所了解,进而融入到社会组织中。其次,要建立鼓励他们发展的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和精神激励,满足志愿者的成就感;同时,要注意完善激励机制,既要实行目标激励、唤起成员的责任感,又要贯彻人本理念,实行柔性化管理。二是压力机制。由于志愿者的工作是基于志愿,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向志愿者灌输目标责任压力,让他们把压力转化为责任感甚至动力。三是选择机制。志愿者参与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没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因此应为他们多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此外,还包括目标选择机制和环境影响机制。

2.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调节集体的协作行为靠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把个人行为整合为集体行为,从单独分散整合为有目的的统一行为,是人力资本管理的基础。环保社会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建立起规范、适宜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加以完善。尤其是招聘与选拔员工的时候,更要严格遵照管理规范,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组织的管理水平。

3.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训

为了使组织长久和壮大,高素质的员工是必需的,因此,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为此,需要开展多样的人才培训活动,让更多的成员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培训时需要注意人员与工作的匹配程度,保证现行的培训和发展项目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

4.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第3篇

——IBM 董事长、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彭明盛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自1911年创立至今已历经了百年岁月。这样一家鼎鼎大名的企业,时至今日它依然保持着四个“最”的辉煌实力——全球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世界最大的外包提供商、世界最大的咨询提供商、世界最大的产品支持服务公司。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世界经济爆炸式大发展,IBM以其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始终引领着全球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使责任与效益完美融合,满足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

“沃森哲学效应”

IBM公司创建之初,老托马斯·沃森为公司制定了三条纲领准则,这三条准则奠定了IBM“责任文化”的精髓,贯穿于IBM公司每一步战略行动规划与每一项政策实施中,也贯穿于每个IBM员工心中。其内容为: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作为全球信息产业巨头,我们先从IBM网站的用户体验上来看其中的“沃森哲学”效应:

打开IBM网站,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易行,并且可进行各种语言的选择。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三大板块一目了然,不需要下滑鼠标便可以将想要的内容进行查看,真正做到了“傻瓜”般简单实用。

同时,网站所提供的服务涵盖业务咨询、IT、外包、培训、融资租赁等各个行业,大而全的前提下却依然做到了条理清晰,并提供阅读器、可保存、发送邮件、分享下载等,每一个贴心的细节都在践行三条准则,都是公司从优异向完美深化的具现。

再单看这三条准则:“尊重个人”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中的“尊重人权”“尊重员工”“尊重合作伙伴”这三项不谋而合,也是公司以人为本的纲领。IBM公司里没有自动晋升与调薪之说,晋升调薪靠工作成绩而定,晋升时永远在自己公司员工中挑选;就算经济不景气,IBM都能很好地通过让员工再培训,而后调整新工作的方式来使所有员工不致失业;对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IBM要求合作共赢,对供应商进行尽职的社会责任审计和监督;即使对待同行竞争对象,公司也要求任何一位IBM员工都不可诽谤或贬抑竞争对手,销售时只能推销自已产品的长处,不可攻击他人产品的弱点….

“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这条原则明确了企业要以顾客为导向,对顾客、未来可能的顾客即消费者这一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社会责任。IBM公司规定,无论顾客有任何问题,必须在24小时之内解决,如果不能立即解决,也要给顾客一个圆满的答复;顾客打电话要求服务,在一个小时之内要派人去服务;IBM的专家们随时在电话旁等着提供服务或解决软件方面的问题;任何一个IBM新零件,一定要比原先换下来的好,而且也要比市场上同级产品好。

“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不断追求优异的信念使IBM公司在产品与服务方面始终保持高品质水准,对社会责任方面的应尽之责做了最好的诠释。公司设立了许多满足工作要求的指数;定期抽样检查市场以设立服务的品质;公司挑选员工时一般是由全国最好的大学挑选最优秀的学生,之后让他们接受公司的密集训练课程;同辈竞相学习争取更加的工作业绩…..这些都保证了IBM从人才储备到产品品质的一系列卓越性。

正是这貌似简单的三条准则,与及时有力的技术革新、灵活多变的市场销售技巧、庞大的财力后盾共同造就了IBM公司的辉煌,使它成为不可复制的商业典范。

成功的“当地人主义”

对一个跨国公司而言,如何有效地拓展海外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为此,蓝色巨人IBM制定了“当地人主义”战略,把公司的科技优势与社会责任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做到可持续实行,在每个海外市场都以“当地人”的心态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IBM公司一向看重教育事业,他们引领全球教育创新革命,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他们开展了“爱心献社区”公益活动,通过一个个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由十几万训练有素的高水平IBM员工组成全球性志愿者队伍,以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和值得信赖的专业知识,为那些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机构和学校提供专业性的帮助。

2008年4月,IBM宣布了 “企业全球服务志愿队”计划。企业全球服务志愿队,是 IBM 的一项创新计划,派遣最优秀的员工前往成长中市场,将科技力量和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相结合,以调研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式与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展开合作,为全球各地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从而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另外,IBM全球公众事业合作部公益捐赠合作项目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全球网格大同盟。全球网格大同盟通过对全球数百万台闲置在家和工作场所的计算机的协调管理,建立一个稳定而灵活的计算网格,向研究人员提供免费的计算力资源以解决困惑人类的各种问题,此项目一经推出便在全球引起了剧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愿意将没能被充分运用的计算力贡献出来,造福全人类。

具体到IBM中国公司,自1979年深植中国以来,IBM便积极推进它的“当地人主义”战略,秉承做优秀企业公民的信念,利用自身的领先技术优势,致力于各项公共事业,为中国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IBM的前任CEO郭士纳先生所言,IBM怀着对中国的承诺,为中国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术公司。它设在中国,为中国人服务,有朝一日也为全世界服务。IBM中国公司必将会成为“中国的IBM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在员工方面,无论是薪酬制度、员工福利、全球劳动力多样主动性、学习计划,还是交流渠道,IBM都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留住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并激发其潜能。如:薪酬制度注重员工的工作结果,而非工作过程和工作年限;“福利管理系统”因地制宜,施行伤害和疾病管理,建立员工互助医疗计划等。

在教育领域,IBM作为首个与教育部及中国高校展开全面合作的跨国公司,多年来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源源不断地培养着人才。

1984年, IBM为中国高校捐赠了一系列计算机设备硬件和软件。1995年,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启动,至今IBM已向中国教育机构无偿提供了超过人民币15.6亿元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服务。

2001年,IBM将在全球范围内陆续执行并取得好评的项目——“小小探索者”引入到中国。该项目旨在帮助幼教工作者完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学习知识,为迎接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好准备。

2004年,IBM在中国开展“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充分结合中国的现状及需求,指导并鼓励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成为终生学习者。

为缩小中国教育界的数字鸿沟,IBM建立了“蓝天”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了更有效利用世界各地建立起的探索科学的网络通道,IBM实施了“放眼看科学”项目;为鼓励更多女性投身于科学领域、进入信息科技行业,IBM举办了“科技异彩”夏令营…..

在慈善领域,IBM 的网页灵活浏览辅助技术帮助老年人和有视力障碍的人更轻松使用互联网,并举办了“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 推动全社会对信息无障碍的关注和行动;

2003年11月,IBM中国公司启动“爱心献社区”项目,通过IBM的内部网络鼓励并协助IBM员工更好地参与志愿者活动。该项目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为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活动日、为科技馆提供志愿者服务、参加红粉笔支教和青年成就组织支教、通过网络为大学生担当辅导员等。

在环保领域,IBM致力于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导者,重点关注减少自身企业运营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运用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来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来实现环保目标。他们通过节约能源、气候保护、污染防治、产品管理、供应商环境问题评估、审计制度等,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

2007年5月,IBM公司宣布启动“绿色创新工程”计划,以显著提升企业的IT能效水平,该计划主要包括:通过采用新的产品和服务,帮助IBM及其客户大幅度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改造全球的商业和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并使其成为“绿色”数据中心。

同时,IBM积极参与“地球仪小时”等全球公益组织活动,践行节能减排,使用再生能源,开发节能产品,为高能效数据中心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从 1990-2007年,IBM 每年通过节能措施减少 3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公司199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5%-同时节省 3.1亿美元成本。

另外,IBM发表《绿色中国》白皮书,针对如何采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正在面对环保及能效挑战的中国及中国企业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共建“智慧地球”

智慧互联,大势所趋。当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竞争力的企业、和谐社会、能源有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五大主题是中国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心,而整个世界范围内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经济与技术的智慧互联。

IBM推出“智慧地球”,旨在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改善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 “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IBM公司通过CSR战略使公司与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建立友好的关系,对系统和流程实现智能化的方法来共建智慧地球,实现智慧的商业、金融、交通、供应链等。

智慧的医疗系统:IBM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将允许医生们从多个位置和系统来接入全部的医史信息,通过将新旧诊治结果进行比较,医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发现病变趋势,从而对病人的治疗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将众多系统中的医学数据整合到个人病历中,实现信息共享;病患记录均采用标准化术语,以便医生可以快速整理数据、了解数据模式,从而确保所有医生和研究人员均使用相同语言…..

智慧的交通系统:IBM智慧交通系统,以智能化提升运能和利用率,减少拥堵。在智慧交通系统中,可以动态调整时刻表,以应对因天气导致的停运状况;并拥有自我诊断子系统,减少延误。它的智慧传感器,能检测出潜在问题,也可以进行自我监控、监控供应链,并分析乘客的出行模式,以便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智慧的能源系统:IBM 智慧能源系统能有效解决能源企业普遍存在的数据收集体系残缺、通信体系兼容性差等问题,建立起可自测、自愈的智能电网,实现更智慧的电力供给和配送;利用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帮助能源行业向服务模式转型;IBM智能核电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解决方案,不但能够支持接入绿色能源,还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量,实现节能减排,从而成为能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4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电子认证;网络信任体系;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33

Promotion of Electronic Certification Service in the Intelligent City Building

YaN Xiao-feng

(China CCID Lab, China Software Testing Center, Beijing 100048)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ly, outlines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on of electronic certification services in the intelligent city building,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olicy basi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services,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electronic certification services in the intelligent city building.

【Key words】Intelligent City; Electronic Certification; Network trust system;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0 引 言

电子认证服务:是为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证明的活动,包括签名人身份的真实性认证,电子签名过程的可靠性认证和数据电文的完整性认证三个部分,涉及数据电文的生成、传递、接收、保存、提取、鉴定等各个环节,涵盖了电子认证专有设备提供、基础设施运营、技术产品研发、系统检测评估以及专业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是综合性的高技术服务。

智慧城市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涌现,对电子认证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需求,加强技术研发,研究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便捷性和产品易用性,保护用户隐私和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开展电子认证服务,保证服务功能的安全。

1 重要意义

1.1 电子认证服务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技术,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为重要内容,以城市资源全面物联、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应用资源持续创新、系统资源渐进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涉及数字城管、数字执法、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由多个独立存在的电子信息子系统组成,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分析、可感知、可控制、可组装、可拆卸的大规模综合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的广泛应用对网络信任体系和由此衍生的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挑战。随着金融电子化、物联网、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几乎覆盖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感知和需要连接的情况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网络功能已成为处理各种事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智能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带来了对网络信任体系和由此衍生的社会稳定的重大挑战。例如,在电网进行远距离输电过程中,变电设备可通过物联网远程操作,无人变电站面临着非法入侵传感器的威胁,如果发生传感器身份冒用和数据入侵的情况,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身份盗用、交易诈骗、网络钓鱼等各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与快速发展的网络应用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遇到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2.17亿,比例为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增加3.1个百分点。商务应用的发展滋生了网上诈骗 等问题,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消费欺诈,规模达 3880万。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打击了网络用户的信心,阻碍了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可信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成为智慧城市形成的障碍。构建智慧城市迫切需要建设可信的网络空间,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就是适应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

电子认证服务为构建可信网络空间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电子认证服务通过保障网络身份的真实性、网络行为的可溯性和数据电文的可靠性,为数字证书相关方维护权益、追究责任、履行义务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以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已成为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的最佳技术选择,电子认证服务为构建可信网络空间奠定了基础,是构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2 智慧城市构建为电子认证服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的进一步应用给电子认证服务市场带来巨大潜力。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有IPv4地址3.32亿个,域名786万个,网站183万个;我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手机网民规模3.18亿人,占总体网民的65.5%;我国团购用户数4220万人,网上支付用户数1.53亿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686万人,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2.95万亿元。据预测,“十二五”期间,随着智慧城市的逐步建设,网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深化,到2015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其他网络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网络可信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电子认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成功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深化电子认证服务应用。随着社会对电子认证服务认可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电子认证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电子认证在网上报税、报关、工商年检、社保缴纳、公积金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网上交易、在线招投标、电子合同签署与电子订购等业务将蓬勃发展,并逐步向知识产权保护、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扩展。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功能将逐步丰富。成功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社保、医疗、保险等诸多公共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深化电子认证服务应用。

智慧城市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出现为电子认证服务的应用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电子商务逐步向移动电子商务转变,手机支付的应用使得商务交易更加便捷,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联网应用日渐丰富,近年内将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应用于教育、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为电子认证服务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云计算等新模式的产生使得云端数据的安全存储、访问授权、隐私保护问题逐渐凸显,为电子认证服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是电子签名与认证服务业迎来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发展,将带来丰富多彩的电子认证业务应用需求,为电子认证服务带来新的应用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简称《电子签名法》)为电子认证服务奠定了法律基础。2005年4月1日实施的《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关于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效力、原件效力、证据效力以及数据电文的存档与收发时间、收发地点的规定以及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电子签名第三方认证的要求,为电子签名的应用和相关认证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电子签名法》配套政策法规逐步完善。依据《电子签名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设立、许可、服务、暂停和终止、法律责任以及监督管理做出了规定。相关部门从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密码使用及管理要求、电子政务领域的认证服务应用、电子商务领域的认证服务应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部分省市还出台了规范本地区电子认证服务市场,推进电子认证应用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的相关政策依据包括: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 《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第1号令)

・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服务规范》(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电子认证业务规则规范》(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国家密码管理局)

・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国密局发(2009)7号)

・ 《中国人民银行信息系统电子认证应用指引》(中国人民银行)

・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6年第5号)

・ 《电子支付指引》(中国人民银行)

・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

・ 《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

・ 《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11号)等

3 技术标准

电子认证相关的证书管理、时间戳、密码协议、系统检测等技术类标准基本完善。已制定数字证书格式、在线证书状态协议、公钥基础设施组件最小互操作规范、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等20余项技术类标准。其中包括:

・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规范》(国标报批稿)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证书分级规范》(国标报批稿)

・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在线证书状态协议》(GB/T 19713-2005)

・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证书管理协议》(GB/T 19714-2005)

・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PKI组件最小互操作规范》(GB/T 19771-2005)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数字证书格式》(GB/T 20518-2006)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GB/T 20519-2006)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时间戳规范》(GB/T 20520-2006)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GB/T 21053-2007)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准则》(GB/T 21054-2007)

・ 《健康信息学 公钥基础设施(PKI)第2部分:证书轮廓》(GB/Z 21716.2-2008)

・ 《健康信息学 公钥基础设施(PKI)第3部分:认证机构的策略管理》(GB/Z 21716.3-2008)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安全支撑平台技术框架》(GB/T 25055-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证书认证系统密码及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GB/T 25056-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电子签名卡应用接口基本要求》(GB/T 25057-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简易在线证书状态协议》(GB/T 25059-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X.509数字证书应用接口规范》(GB/T 25060-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XML数字签名语法与处理规范》(GB/T 25061-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电子签名格式规范》(GB/T 25064-2010)

・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签名生成应用程序的安全要求》(GB/T 25065-2010)等。

电子认证相关的公钥基础设施系统互操作性评估准则等相关的应用支撑类标准正在研究。已基本完成多项电子认证应用支撑类标准起草工作,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

・ 《电子认证系统证书分级规范》

・ 《自然人证书分级规范》(初稿)

・ 《电子签名验证通用指南》等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岗位设置、业务规则等管理规范框架基本形成。已制定多项电子认证服务管理类规范。其中包括:

・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规范》(国标报批稿)

・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服务规范》(试行)

・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位技能规范》(试行)

・ 《电子认证服务注册机构备案管理要求》(初稿)

・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行政处罚实施细则》(初稿)等

4 实施策略

认真学习《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精神,深入研究和解决智慧城市中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网络信任体系、可信身份、工控系统等相关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中的电子认证服务问题。

4.1 指导思想

以《电子签名法》为依据,以推进国家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规范智慧城市运行秩序为目的,以加速智慧城市中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全局、规范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应用牵引、服务创新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推广可靠电子签名应用,打造物联网从感知层到应用层,端到端的认证服务能力,完善智慧城市环境下电子认证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支撑。

4.2 实施目标

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智慧城市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形成可靠电子签名认证体系,在数据电文可靠性认证服务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智慧城市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应用提供可靠、方便的电子认证服务。

4.3 实施思路

4.3.1 提高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电子认证服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电子认证服务是智慧城市信任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建设智慧城市,建立网络信任,身份真实是基础和关键。要实现有效的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必须对智慧城市中网络主体(如:机构、个体(如:人、动物、植物和物品)、设备(如:机器、传感器)、软件)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电子认证服务是电子签名人、电子签名依赖方等相关各方提供电子签名身份真实性、电子签名可靠性证明的活动,涉及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生成、传递、接收、保存、提取、鉴定等各个环节,是建设智慧城市可信运行应用环境的基础和关键,对构建智慧城市的网络信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高可信度的电子认证服务。电子认证中的第三方是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之外的法律实体。经过主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独立于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按照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业务操作,确保电子认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提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保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电子认证服务的认知度。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和途径,宣传电子认证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普及电子认证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利用可靠电子签名保障其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在电子认证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典型应用案例、成果的宣传,使社会各界会用、敢用,并主动使用电子认证服务。

4.3.2 完善智慧城市环境下电子认证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贯彻落实《电子签名法》,推动《电子签名法》与《票据法》、《合同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根据智慧城市发展对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需求,完善身份认证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物联网中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认定规则,为电子取证、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提供支持。促进电子认证服务在智慧城市各应用环境纠纷解决中的具体应用。鼓励采用经主管部门认可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促进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的发展。

4.3.3 构建以电子认证服务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以PKI为基础的电子认证技术是实现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的最佳技术选择。以《电子签名法》为依据,以智慧城市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为基础,建设基于PKI技术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各应用环境提供以应用多种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手段的身份认证、数据加解密、信息不可抵赖性等功能服务,保障智慧城市各应用环境业务的安全可信。基于电子认证的可信智慧城市应用环境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与智慧城市应用环境紧密集成的电子认证服务平台,提供安全认证服务。针对大量应用的无线传感网络应用,重点研究WPKI相关技术,提供可靠的无线认证能力。积极推进定制SIM卡的工作,保障数字证书与SIM卡的集成推广。研究安全RFID、各类传感器与数字证书的集成技术,提供终端认证支持能力。

4.3.4 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智慧城市电子认证服务创新发展

联合行业应用部门,选择比较成熟和有影响力的应用环境,如:电子病历、招投标、政府采购、社保、智能物流等,按《电子签名法》对可靠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相关要求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网络身份验证门户,提供接口开放、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安全可信的电子认证服务,推动机构证书、个体证书、设备证书、软件证书等的应用,保障移动、远程业务的安全。大力宣传和鼓励示范应用,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头作用。

加大对智慧城市电子认证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和相关科研单位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相关的电子认证相关技术和标准,推出简单、实用、高效的电子认证产品。

4.3.5 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发展壮大电子认证服务业

第5篇

前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越发普及,智慧化已成为时代的宠儿,传统的图书馆受到先进理念和智慧的冲击,也体现了智慧化元素。2003年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可以被人类感知的,不局限于空间限制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智慧图书馆是将传统图书馆管理融入进现代科技领域中,利用互联网先进管理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方便读者借阅,为读者提供一个更舒适的阅读环境。智慧图书馆成为读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方式,能够实现随手翻阅、随时查找,随地登录。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减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完全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一、大数据和智慧图书馆概念

1.大数据

自从2012年金融转型开始,全世界开启了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整体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大数据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数据与数据量大并不是同一概念。大数据必须是能够提供给人类使用资源的,再大的数据量如果不能够被人们利用,也不能称之为大数据。换言之,大数据不是数据的整合数量。百科全书中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因资料量太多,用现有统计工具或者软件无法统计的一种资讯信息[1]。美国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无线网络称为开启未来的三大科技革命。

2.智慧图书馆

随着大数据一词被公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侧重点逐渐加大。目前,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并不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定义智慧图书馆会产生不同的概念。笔者根据对不同定义的分析发现,《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观点相对来讲更加全面的诠释了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即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运用物联网、元计算、智慧化设备等融合而成的系统。

二、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图书馆的实践

智慧图书馆和大数据理论是在近些年信息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因此,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技术、管理和实践三个方面,国外的智慧图书馆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早在2004年,加拿大渥太华部分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等已引入了电子图书馆[2]。发达国家已经在智慧图书馆领域迈出了实践性的一大步。我国智慧图书馆的起步较晚,最早引进智慧图书馆的是台北市图书馆、随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各个省、市地区图书馆以及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等学府也纷纷加入了智慧图书馆建设阵营。本文中仅以北京大学以及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为例进行探索。

作为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北京大学,在2012年也引进了高科技技术,将传统图书馆管理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语义检索等功能相互融合,当读者需要查询相关资料时,不仅能查询到原始文件,还能查询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实事,还可将其导出成任何格式或形成报告,供人们使用。经过改造后的图书馆,不需要专人看管,无论读者在馆内的哪一个地方,都可以轻松通过随手操作屏幕,进行查询和阅读、欣赏字画等。完全沉浸在智慧化图书馆编制的科技神话中。智慧图书馆再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阅读的场所,还可以提供给公众一个会面的艺术氛围。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轻易访问海外电子文件。通过手机APP平台,公众可以轻易登录,自行借阅馆内图书,避免路途奔波到图书馆才能借阅图书的传统借阅方式。借助手机就可以轻松阅读,实现借阅“零门槛”的个性化服务。

三、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图书馆已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此美国的乔治敦法律图书馆在2013年还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就大数据进行讨论。212年,我??教育部也组织了一次专题报告会关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由此可见,大数据对喜爱你在图书馆建设的冲击。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就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行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推行的新理念和实践。智慧图书馆从形式上看,智慧化已实现。第一,智慧化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需要处理,所以智慧图书馆的带宽和接口必须要足够多。互联网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非常重要。智慧图书馆要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环保,就要建设足够的互联网设施。互联网的运用还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可以充分感应安全环卫信息、车流信息、人流信息等。第二,智慧化的馆藏资料。图书馆的基础就是藏书,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很多,不方便管理,而且书籍极容易破损。书籍的分类、管理和保存都要占据很大的空间,还要花费工作人员较长时间的进行摆放,对于图书的查找也不方便。而智慧图书馆中,实体图书占得比重较小,多以电子形式存储。这样虽然方便了管理和查找,但这就对智慧图书馆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就是快速输出数据检索,数据的输出一定要快这就要有强大的网络支撑;其二,就是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智慧图书馆可以和外部沟通,但也要注意自身数据的保密;其三,就是数据的存储,智慧图书馆的数据非常多,就需要很多的存储设备。第三。智慧化的服务形式。传统的图书馆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只能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才能得到服务。而智慧图书馆突破了实践、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在实体环境中提供服务,在网络上也可以接受图书服务。这就极大的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更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得图书的途径。

现在已经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有三大特征。第一,规模性。现代的智慧图书馆数据量可到TB,更甚者可达PB。第二,多样性。现代的智慧图书馆可实现你对数据的任意要求。第三,高速性。现代的智慧图书馆的书籍建立,整理收集和处理分析速度还在

四、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

1.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随着智慧图书馆给人们提供了方便的阅读方式,智慧图书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虽然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改进。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仍处在智能阶段,部分学者将智慧图书馆误认为智能化图书馆,对于二者之间概念的区分不明确,简单的认为智能化图书馆就是智慧图书馆,将传统的物联网检索应用看成是智慧图书馆;其次,一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只是简单的物联网技术上的延伸,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和智能化的结合,对于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再次,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人才技术水平仍需提高,现阶段的智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发表的建设性的文献较少,其他的技术人员的没有发表过文献或没有发表文献的能力。

2.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宏观的全局的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的智慧图书馆仍处在萌芽阶段,虽然,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迅速,但缺少国家宏观指导和高端设计,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图书馆的精髓,没有对智慧图书馆的更广泛应用进行挖掘,呈现智慧图书馆乱象丛生的状态[3]。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拱托业绩、好大喜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一种标志性政绩来建设,偏离了推广智慧图书馆的初衷。因为建设部门和设计者大多对于智慧图书馆没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盲目开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全局意识,独立设计建造,无法满足大数据的信息检索需要。大大降低了智慧图书馆的使用率,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3.网络安全

物联网的应用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成为保护资料的核心技术问题。智慧图书馆涉及到文献资料的机要性,也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和隐私保密性[4]。网络安全是保证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的最大难题。无论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将加强网络安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防护高度。2012年通过了《加强网络安全的决定》,这一决定为政府、单位、个人的网络安全使用提供了法律保?o。

4.智慧图书馆项目牵扯部门的协调

智慧图书馆牵涉到部门众多,不同地方的高效、图书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构,给数据资源共享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若想让信息数据贡献出来作为公共资源进行共享,需要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起来,但信息毕竟涉及到政府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经验等保密性的资源,能否让企业有意愿的贡献出信息资源,还需要政府的协调。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项目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的高端技术应用,需要将不同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分配供应平台将系统组建而成。

五、大数据时代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完善

1.深化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

智慧图书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和信息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衍生的,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图书馆在时间和发展空间上仍有恨到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必须要依托我国国情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基于理念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5]。完全照搬外国的实际案例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力量,争取社会科学组织、各高校、团工委等机构资助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鼓励专家侧重研究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内涵、技术、创新、结合实际情况将智慧图书馆深入挖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图书馆理论架构,用于指导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之路。

2.争取政府支持,搞好顶层设计

面对仍处在萌芽阶段的智慧图书馆,政府作为智能部门,是唯一可以进行宏观调控的组织。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迅速,应从人才建设、资源共享、管理职能等方面,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国家宏观指导和高端设计,让大多数人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对智慧图书馆的更广泛应用进行挖掘,从根本上杜绝呈现智慧图书馆乱象丛生的状态。从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在拱托业绩、好大喜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转移到,将智慧图书馆真正建设成为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平台,不忘初心。提高建设部门和设计者对于智慧图书馆深层次的认识,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全局意识,使智慧图书馆满足大数据的信息检索需要。大大提高智慧图书馆的使用率,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加强支撑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将传感器放置在智慧图书馆内,结合管内现有的智能化设备、卫星导航网,建立物联网终端平台,提高管内感知水平。在提高业务处理能力,了解读者需求,利用数据发现新的软件,推进智慧图书馆不断发展,拓展信息化应用,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创建决策型阅读平台。

4.吸取国外经验,加大软件建设力度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核心在软件开发上,无论是智慧校园还是智慧图书馆亦或是智慧医院,都是以网络为支持,数据为基础。我国智慧图书馆近年来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然而,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技术就在软件开发上。通过快速馆藏清点功能、读者自助借还书功能、安全防盗功能、快速查找功能、统计功能、自助借还、安全防盗、预借取书、信息查询、数字资源推送、24小时开放等等都需要软件技术建设,才能在智慧图书馆上建设道路上更加平稳。

5.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安全机制

在法律上明确物联网智慧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保护读者权益是立法根本宗旨和监管的主要服务对象,规范资物联网公司的营运资格和营运方式。立法监督体系主要分为一是在现有物联网法律法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的特点和风险制定、修改法律,二是对于物联网信息中发现的漏洞,作出法律上的补充和完善,打击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盲区进行违法活动,损害人民财产安全。创建物联网公平、合理、稳定的交易环境,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6]。所以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成为目前智慧图书馆建设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物联网信息使用运行程序的安全,严防个人信息的泄露,资金的流失,给物联网读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目前,对于物联网的使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甚至是老人,都对物联网信息的使用有所涉猎,但与此同时就存在了很多读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被盗取,并用这些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的行为,给广大读者不仅带来了财产上的损失,还对读者的日常工作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物联网信息处理量大,无法做到毫无差错,为了提高智慧图书馆的安全性[7]。一方面,防止黑客入侵,由于物联网中存在大量登录人员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具有高私密的个人信息,所以读者账户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成为提高技术安全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建立读者与图书馆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道德风险。最后,完善操作流程与安全管理办法,监管部门不定期监测。

第6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 智慧景区 旅游产业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们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要求。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011年,李洪鹏开始了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初步探索,指出“智慧景区是适应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国际旅游强国的需要”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3年10月,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上提出了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为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展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旅游。九寨沟于2010年首次提出了建设智慧景区,于2011年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智慧景区论坛。智慧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出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除此之外,还有黄山景区确立的“智慧黄山发展战略以及颐和园相关管理单位编制的“智慧颐和园”规划。目前,我国大部分4A级景区在经历了数字化后都已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目前,河南省景区都正在向智慧旅游方向转型和发展,依托先进的现代科技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智慧旅游相关概念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

(二)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以此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国外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智慧旅游和旅游资源物联网提出并兴起,一方面是旅游信息化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旅游行业各个领域的信息采集与存储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积累的信息资源有可能集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泛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旅游信息的精确采集、旅游信息资源化应用成为可能。

(一)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于2006年就在宾夕法尼亚州Pocono山脉的度假区引入RFID手腕带系统,开始智慧旅游的尝试。韩国首尔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l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是首尔市专为首尔的旅游者提供的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于2012年6月正式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TAGTAGCITY)项目,使布鲁塞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移动旅游城市。日本在2009年7月推出了“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将成为目标聚集点。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大连市、厦门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烟台市、洛阳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武夷山市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目前为止,已有九寨沟、黄山和中山陵在内的24个国家级名胜景区实施了数字化景区试点工作。

2013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会议上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在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RFID技术等纷纷介入。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能力,使旅游景区信息化成为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新技术最多的领域。

三、河南省5A景区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随着智慧旅游的建设,以及新型游览方式对于旅游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居于旅游体系重要位置的旅游景区,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向实现景区的智能化转型,以迎合游客的服务需求。受智慧旅游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景区孕育而生。目前我国许多景区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本文以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个5A级景区为例,对其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通讯网络

在公用电话网建设方面,各景区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分布设置在指定需要地点。且部署有电话报警点,方便游客遭遇突况,以此发出求救。各景区郡已进行无线通讯网建设,游客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移动通信方便,人群密集区域及重点游览区域信号最好,无线路顺畅。各景区都已进行无线网络建设,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及时查询需要的相关信息。但是在景区较偏僻区域,无线信号未覆盖到。

(二)电子门票、电子门禁

2009年9月19日下午,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联合交通银行率先推出了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服务,游客只需通过网上支付就可获得一张彩信形式的二维码景区电子门票,凭借电子门票,在景区售票窗口通过二维码终端系统刷机识别,即可顺利入园游览。清明上河园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开通二维码票务系统的景区。现今,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自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均已推出电子门票业务,给游客带来了更多便利。各景区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电子票的购买也支持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等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使用电子门票和二维码门票的游客数量为数并不多,有些游客对此也知之甚少,仍以传统的纸质门票为主。

(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

1.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都拥有各自的独立官方网站。这些网站均是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正常运营。

2.各景区门户网站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旅游论坛,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网站浏览语言可供游客自主选择,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日语,韩语为主要,便于游客能方便及时了解到自己所需信息。通过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旅游景区会员制在景区营销中也十分普遍。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中,可注册会员的景区网站有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焦作青天河、中原大佛、河南神农山、安阳殷墟。

3.电子商务与微博微信

通过景区门户网站均可能实现网上预订、电话预定和网上支付、网上交易。安阳殷墟,焦作青天河景区门户网站可以实现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在互联网科技的成熟应用下,现今,微博宣传营销已经成为许多旅游景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扇窗子。微博营销具有以下好处:一、微博营销低成本,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二、提升企业品牌亲和力;三、拉近用户距离,及时获得反馈;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效监控产品和品牌;五、还可以为其他营销手段做辅助。拥有景区官方微信的景区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而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没有各自官方微信。

(四)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

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在其门户网站界面可进入生动的在线虚拟游览,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电子导游图上点击各个区域查看详细景点信息,或切换到图例视图查看景区设施分布,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便于游客在旅游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旅游软件

景区APP。正式上线的APP,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含吃、住、行等板块,结合GPS定位和搜索功能为游客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收录了旅游景区、特色线路、星级酒店、饭店等信息。游客可以查阅、浏览旅游信息,随时制定旅游行程,使自由行变得更加轻松自由。经网站调查分析,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开发出了属于自己景区的旅游客户端,游客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清明上河园手机客户端,充分感受掌上游园的快乐。

(六)景区综合管理

1.视频监控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各景区视频监控能全面覆盖,但是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有些景区并未做到重点监控。

2.客流监控

实现入口客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对各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发现,通过电话调查,目前,九大景区并未对景区游客数量进行特别控制,也没有设置最佳游客接待量和游客接待人数上限。九大景区中只有青天河景区在官方网站上显示游客接待量,且分为散客和团体预订。

3.景观资源管理

各景区均实现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天气监测结果在各景区官方网站上都有显示。各景区可针对各自情况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2013年6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始进行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一期建设,主要针对奉先寺区域文物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

4.应急广播

广播覆盖全景区,并且声音清晰。广播由景区控制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四、河南省智慧景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各大景区都已开始进行智慧景区试点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在其研究和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智慧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通讯网络未全面覆盖

通过对各景区通讯网络现状分析,发现虽然各景区通讯网络建设齐全,但是在人群稀少区域,无线通讯网和无线宽带网信号薄弱,甚至搜索不到信号。如游客在景区中遇突况或危急情况,将会对游客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景区存在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区域。

(二)电子门票普及率低

河南九大景区虽然都推出电子门票,二维码门票,但是目前仍然以纸质门票为主。在网站进行预订后,许多游客选择到景区后换取纸质门票,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而目前各景区也未设置自动售取门票机。相比纸质门票,电子门票更加环保;对于游客而言,将节省更多时间欣赏游览风景名胜区。这样更加符合智慧旅游这一概念。

(三)未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功能

调查发现各景区都开逯有官方微信或微博,但是个别景区如安阳殷墟景区没有开通官方微博。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微博微信建设平台中,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中原大佛这五家景区做的要优于其余四家景区。而对于近两年来兴起且被越来越多人群所使用的微信软件,开通官方微信的景区只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其中只有云台山,龙门石窟,白云山景区的官方微信经过了认证,因此相比之下也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并没有各自官方微信。拥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比没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在网络营销方面具有优势。笔者认为,微信和微博营销是河南省这九大景区电子商务营销的一处不完美的地方,景区应加强官方微博和微信建设。

(四)未建立智能导游系统

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并未构建智能导游系统,笔者认为景区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电话、手机等各种类型的手持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身的天然优势,使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实现旅游行为可标记,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建立智能导游系统可以在人工导游方面为景区节约资金和资源,同时还可以改善游客这个利益主体游程中对景区利益诉求中“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

(五)虚拟体验游的建设不完善

虚拟体验旅游依托先进的技术,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也能为景区搭建了一个更先进的盈利平台。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三家景区,将虚拟体验旅游以一种嵌入式的模块显示在景区网站页面上,使游客能够实现在线虚拟体验旅游;其余景区在其门户网站上只能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或图片浏览。这些景区对游客虚拟体验游未进行投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

(六)旅游软件开发欠缺

经过调查发现九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景区独家研发的景区旅游APP,为景区景点增色不少,而智慧旅游的出发点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在方便旅游者和吸引潜在旅游者方面做得较好。其余八家景区也应尝试推出属于自己景区的特色旅游自助软件,为旅游者的旅程增添更多方便和快乐。

五、河南景区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智慧景区的出现使我国景区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智慧化发展的阶段,这些必然会带来整个旅游景区的全面革新。随着旅游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信息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强烈,游客对景区信息服务的诉求也将大幅提升。智慧景区未来将会在游客个性化服务、景区的有效化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对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的研究状况,对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丰富研究视角,增添基于游客角度的研究

移动通讯设备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景区应该把通讯网络的完善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依托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还为游客和潜在游客提供更生动的体验。随着散客和背包式游客的增多,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的自主式游览。由于智能导游系统更多展示是历史文化,不只是风景,游客可以从中了解景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为游览过程增添了趣味性。智能导游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地理信息和景点信息的获取,景区如若通过信息化加强了该方面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还可提升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政府指导,寻求企业支持

政府在景区智慧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指导,鼓励和扶持智慧景区相关基础与支撑理论的科学研究;主导智慧景区相关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构建智慧景区的评价体系。景区在智慧旅游的很多方面建设的欠缺是因为资金不足问题。因此智慧景区在建设中可以积极地寻求企业的支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景区建设中资金短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第7篇

2019年7月1日至7月5日,东西部协作2019年大通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观转变。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一、人工智能驱动智慧教育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当人类社会迈进信息时代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工业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时展迫切需要一场教育变革。换句话说,教育不是由外而内传递知识,而是由内而外觉悟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整齐划一的传统教育形态,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利用智能技术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造,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智慧教育。

二、智慧教育的理念内涵

综合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指以“人的智慧成长”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转型,在普及化的学校教育中提供适切的学习机会,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只有把“人”置于教育的最高关注,发掘人的潜能,唤醒人的价值,启发人的智慧,才能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智慧教育不仅是教育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

智慧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相互融通的学习场景,利用智能技术打通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壁垒,让万物互联,让世界互通,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二是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社会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开展面向真实情境和丰富技术支持的深度学习;三是富有弹性的组织管理,破除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释放学校的自主办学活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虚拟和增强现实(VR/AR)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起源、概念和应用领域

(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起源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技术描述的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指在真实环境之上提供信息性和娱乐性的覆盖。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系统工程等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得到相当的重视。2016 年3 月17 日全国两会授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概念、特征和应用领域

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是一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特性,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是一个学科高度综合交叉的科学技术领域。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AI) 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技术结合,将会使其还具有智能(Intelligent) 和自我演进演化(Evolution) 特征。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即可观看虚拟现实视频介绍。

虚拟现实涉及门类众多的学科,整合了很多相关技术。虚拟现实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它可以从人的感觉系统上改变现有的空间感。虚拟现实现有的产业链大致可分为硬件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资源设计开发和资源运营平台等几种类别。通过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虚拟现实+”的带动,会产生大量行业和领域的虚拟现实应用系统,为网络与移动终端应用带来全新发展,将会推动许多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式的发展。虚拟现实可以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智慧城市、装备制造、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商务消费、文化娱乐、公共安全、社交生活、休闲旅游、电视直播等领域中。

2.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显示与交互、网络的跟踪与定位等技术,将计算机形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中的真实场景,以对现实世界进行补充,使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增强对现实世界的体验。

增强现实具有三大特点,即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

增强现实具有三种呈现显示方式,按距离眼睛由近到远划分分别为头戴式(head-attached)、手持式(hand-held)、空间展示(spatial)。增强现实智能眼镜,扫描二维码可以观看Magic Leap 增强现实演示视频。

增强现实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在教育领域增强现实可以为学生呈现全息图像、虚拟实验、虚拟环境等;在旅游业增强现实可以帮助游客自助游玩景区,以虚拟影像的形式为游客讲解景区概况、发展历史、人文景观等内容;在零售业中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一键试穿,在网上销售中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增强现实在工业、医疗、军事、市政、电视、游戏、展览等领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感受心理沉浸、跨越时空界限、动感交互穿越和跨界知识融合等多方面的优势。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学工具,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此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飞跃, 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演变为学生通过新型信息化环境和工具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符合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有多种,这里分别介绍各种设备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头戴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一般包含头戴式显示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和其他设备等,分为移动虚拟现实头盔和分体式虚拟现实头盔。国外有脸谱、谷歌、微软、三星等公司的虚拟现实头盔产品,国内有微视酷、蚁视、暴风魔镜、中兴、乐视、华为、小米等100 多种虚拟现实头盔产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告以及目前虚拟现实教育实践情况,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生物、物理、化学、工程技术、工艺加工、飞行驾驶、语言、历史、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教学中均可应用。

学生使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体验学习时具有置身真实情境的沉浸式感觉,能给学生以绝佳的真实体验, 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书本中的内容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例如地理学科讲述关于宇宙太空星际运行的课程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遨游太空,如果戴上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近距离观察行星、恒星和卫星的运行轨迹,观察每个星球的地表形状和内部结构,甚至能够降落在火星或月球上进行“实地” 考察、体验星际之旅等。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手机扫描二维码观可看虚拟现实效果视频。

(三)手持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

手持式增强现实设备多采用移动设备与APP 软件相结合的方式。APP 有视+AR、AR、4D 书城、幻视、视AR、尼奥照照等,另外有多种增强现实图书都有相配套的APP,如《机器人跑出来了》《实验跑出来了》《恐龙争霸赛来了》这套“科学跑出来”系列增强现实科普读物有iRobotAR、iScienceAR、恐龙争霸赛来了等多个APP,它们的原理都是采用手机摄像头获取现实世界影像,通过手机在现实世界上叠加虚拟形象的形式,实现增强现实的特殊显示效果。有的APP 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安全教育、科普读物、识字卡片、益智游戏等,特别适合儿童教育。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机APP 与相配套的纸质图书一起使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图书上的图片,在手机屏幕上即可呈现出演示效果;另一种使用方法是运用APP 下载增强现实资源并与外界实景叠加即可呈现出演示效果。增强现实特效非常逼真,利用这些APP 进行学习,学习过程具有真实感、体验感、沉浸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根据采用的设备不同,可以将教学资源保存在网络运营平台、桌面式设备、移动设备和纸质图书里,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设备调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些知识点未能掌握,可以重新学习一遍,增加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有时学生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课后弥补,同时可以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作为载体采用“翻转课堂”或“微课导学”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教师也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讲解中解脱出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有助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景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知识的传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呈现。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比如数学课的立体几何、地理课的天体运动、物理课的磁力线和电力线、化学课的微观粒子结构、生物课的细胞结构等,教师用语言很难把这些知识点表达得非常清晰,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力不同,教学效果也会因人而异,甚至初次学习这些知识的学生会得到“盲人摸象”般的感受。而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组织教学,三维立体效果的呈现可以弥补这样的缺憾,能够把知识立体化,把难以想象的东西直接以三维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字所表达不出来的知识,真实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想象变得更加丰富。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具有视觉、听觉和触觉一体化的感知效果,学生具有真实情境体验、跨越时空界限、动感交互穿越的感受,能身临其境般在书海里遨游,让书本中的内容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自然丰富的交互体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亲身观察、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及知识建构过程,有利于实现深层次理解。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去死记硬背,但很多知识学生考完之后很快会忘得一干二净,而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组织教学,新颖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形象的场景会加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不竭动力。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能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软硬件配置, 教学师资和教学资源都非常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的山村学校学生连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都难以实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将是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有利于缓解教育资源两极分化,扩大优质资源的分享范围,能让教育资源不再受限于地区和学校,让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教师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课堂走进山村学校,能通过整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同时这也是教育扶贫的较佳途径。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发展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在技术瓶颈、资源开发、教学内容和推广普及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虚拟现实设备应用中的眩晕问题

人们在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时会出现眩晕感,从硬件结构来看,由于现在的科技还无法做到高度还原真实场景,许多用户使用配置达不到要求的虚拟现实产品时会产生眩晕感;虚拟现实界面中的视觉反差较大,实际运动与大脑运动不能够正常匹配,影响大脑对所呈现影像的分析和判断,从而产生眩晕感;虚拟现实设备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是从PC电脑版上移植过来的,UI 界面不能很好地匹配虚拟现实设备,不同的系统处理上也无法达到协调统一,画面感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不能让用户接受;虚拟现实设备帧间延迟跟不上人的运动,会有微小的延迟感,当感官与帧率不同步时也会让使用者产生眩晕感。

(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资源短缺

目前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刚起步,软硬件设施不完备,开发人员技术力量不足,很多学校未配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中小学校的很多教师还没有接触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更谈不上如何去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资源。因此,针对中小学教学所开发的虚拟现实资源很少,课程资源短缺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中小学推广的最大瓶颈。但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势在必行,未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势必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颠覆性改变。

(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平台和资源的设计重形式轻内容

当前很多虚拟现实教育平台都只是在一个3D 视频或虚拟现实软件游戏的基础上构成虚拟现实教学。虽然学生在虚拟世界玩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互动、交流和讨论很热烈,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沉浸式的体验感,但是有些虚拟现实教育平台所提供的知识点讲解还停留在现实世界中,课本内容的单调、枯燥并没有因软件的存在而得到缓解,知识要点的讲解没有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针对性,这种只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内容、教与学完全脱节的虚拟现实课堂只能称为“伪虚拟现实课堂”。

(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价格较高和技术条件限制导致普及困难

企业的前期研发成本较高、设备销售量较少,导致多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销售价格居高不下, 很多学校因资金问题望而却步,无力购买售价高昂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进而导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学校的推广普及步履艰难。大多数虚拟现实软件普遍存在语言专业性较强、通用性较差和易用性差等问题。受硬件局限性的影响,虚拟现实软件开发花费巨大且效果有限。另外在新型传感应用、物理建模方法、高速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三维建模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处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上诸多原因的存在制约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推广和普及。

五、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前景展望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发展对未来教学形式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云计算、雾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背景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融合,将会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如虎添翼。

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软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会有更多的教育投资公司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快速走进中小学课堂,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普及。依托其具有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配准等超级体验感的优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会发生改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将会颠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形式,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应用前景。

第8篇

打印机作为一类成熟的商用办公产品,价格和技术层面的竞争已经趋于极限,而设计层面的竞争却刚刚开始。人性化设计意味着顺手体贴、快捷方便,伴随用户日常办公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办公打印需求的不断增大,人性化成为办公产品必备的一个竞争优势。而消费者选购打印机时,在考虑打印速度、价格、外形体积、接口类型等主流特征的同时,也应当综合衡量产品的易用性、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征。

“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这句话套用到打印机领域就是“喷墨、激光,能让用户省心的就是好打印机”。确实,随着技术的进步,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的性能区别越来越小,可以跟激光打印机媲美速度的喷墨打印机现在已经有很多,价格跟喷墨打印机一样实惠的激光打印机也层出不穷,让我们忘掉他们之间的区别,挑选一款最适合的打印机吧。

双面打印更环保

近年来,双面打印作为最有效的纸张节约手段,被大家广泛采用。但通过人工手动方式进行双面打印,用户不仅费时费力,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错打、漏打等问题,反而会加重纸张浪费。而自动双面打印技术,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与单面打印无异的操作,自动双面打印迅速、准确地输出精美的双面文档。

据估算,100万台自动双面打印机1年可以节省100万吨纸张,而制造这些纸张,需要消耗约600万棵树木(1000亿元成本,并产生1000万吨污水)。因此,每天坚持双面打印,对环境的贡献将毫不逊色“地球一小时”。

推行双面打印,不仅对节能环保善莫大焉,更能将企业的纸张成本降低一半。按一万页左右的月打印量计算,采用自动双面打印,每个月就可以节约10包打印纸,约合300元。以一台打印机2000元的市场售价计算,1年下来就能省出购置打印机的成本。这对于企业用户而言,有一举两得的功效。

待机省电更节能

众所周知打印机在打印的时候是功耗最大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打印机在待机的时候虽然功耗比打印时小很多,但是由于待机时间很长,所以待机时的总体功耗并不比打印时少很多。

诸如自动开关机这样的技术,就可以让打印机的待机功耗大幅降低。应用这一技术的产品,在一段时间没有接到打印任务后,会按照用户的设定,自动进入耗电不到1瓦的深度节能模式,而目前多数打印机的待机能耗高达5瓦。当用户再次发送打印任务时,设备又会立即从休眠状态下自动唤醒并迅速完成打印作业。据统计,在自动开关机技术的支持下,打印机能源总体消耗可降低2/3。以200万台打印机来估算,采用这项技术1年就能节省超过1亿度电,这相当于三峡大坝1天的发电量,可供一个大中型城市使用一个月。

智能打印更省心

过去,安装、配置打印机一直是用户很烦心的一件事。现在智慧型免安装驱动程序打印机,则彻底改变了用户对打印机的传统印象。这种打印机将驱动程序直接内置到打印机中。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户只需将打印机直接接入电脑的USB接口,无需插入光盘或接入网络,即可按安装向导提示轻松完成驱动程序智能安装。这种创新的驱动程序智慧安装,让打印机变得像U盘一样即插即用,大大简化了管理员安装驱动程序的工作,也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打印体验。

999元的高性价比

奔图P1000激光打印机

奔图P1000是北京奔图科技有限公司在2010年年底推出的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自主核心技术加上自身的产业链背景,使奔图激光打印机在品质、经济、安全、环保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奔图打印机产业从赛纳科技的耗材产业升级而来,得益于此,奔图激光打印机在购买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上都具有明显优势,综合成本低于同类产品近30%。同时,由于主要构件均采用金属材质,并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采用最新科技,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达到了很高水准,奔图P1000的月打印负荷量可达20000页,而同类产品月打印负荷通常只有5000页。值得一提的是,奔图P1000在业界少有地提出了保修2年的承诺,用户将节省更多的后期成本。

奔图P1000的打印速度为16PPM,提供了1200×600dpi的高分辨率输出能力,可以在满足高速打印的同时实现高品质的打印。奔图P1000的随机打印鼓可打印1000页,标准打印鼓支持1500页,最大容量则可以达到2300页。奔图P1000标配了150页标准纸盒,另外增加1页优先进纸器,除标配USB 2.0全速接口外,还可以选配网络打印功能,以满足企业的网络办公打印需求。

在信息化应用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始终是一个敏感问题,安全打印更是政府机关、特殊行业的迫切需求。因为驱动控制系统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加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隔离技术全部都是奔图科技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杜绝了激光扫描和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漏洞和后门,从而确保打印信息的安全保密和隐私性。另外,通过打印机的权限管理、加密设置等功能,奔图激光打印机可以在软件平台上做到对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

在节能环保方面,奔图P1000机身采用优质环保材料,利用独有专利转印技术和先进的成像方式,使得转印率高达95%以上,在减少废粉产生的同时臭氧排放量很小;瞬间定影技术则在降低定影温度的同时实现了超低耗电量,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智慧的打印机

HP LaserJet Pro P1606dn激光打印机

对于一台具有极高使用率的设备而言,让人人都能轻松使用、轻松维护早已成为一种普遍需求。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打印机的驱动安装过程并没有友善到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完成,打印机用户普遍希望产品更“智慧”,并最大程度减少安装的人工干预。

惠普很早就意识到用户对“智慧”打印产品的需求,并业内首创了这样一系列“智慧”黑白激光打印产品。HP LaserJet Pro P1606dn使用了惠普首创的智慧驱动技术,免除了繁琐的光盘、网络驱动程序安装过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户只要将打印机的数据线直接接入电脑USB接口,设备就能自动完成驱动程序安装并立即开始工作。

针对很多企业和用户越来越强的绿色环保意识,尤其是对IT产品的耗电管理需求, HP LaserJet Pro P1606dn还配置了惠普创新的自动开关机技术。在没有打印任务时,打印机会自动休眠进入深度节能模式,当用户发送打印任务时,又会通过惠普独有的0秒预热技术,从休眠状态下迅速自动开机并以不到8秒的时间输出第一页,以帮助用户实现对打印的灵活掌控。

在节省成本方面,通过配备自动双面打印技术,HP LaserJet Pro P1606dn可以在不降低办公效率的前提下直接节省50%的打印纸张。打印纸张的节约,对于商务用户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和成本节省。

手动双面打印让很多商务用户觉得十分麻烦,很容易出现漏页、错页等各种错误。自动双面打印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也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自己的绿色形象,在内部推广自动双面打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自动双面打印技术无论是从追求成本节省,还是低碳经济的角度来说,都给用户提供了充分的使用理由。双面打印文档的厚度和重量都只有单面打印的一半,节省了50%的空间。由于纸张的减少,在文档整理、外出携带和阅读方便等等方面更为便捷。

快速 双面 网络全能选手联想LJ2650DN激光打印机

联想LJ2650DN拥有26PPM的打印速度,让用户处理文档更加从容,标配的自动双面单元和网络打印功能,不仅能有效为用户节约成本,更能让用户轻松实现共享,再加上超长寿命设计和一年全国免费上门服务,联想LJ2650DN让用户更加省心。

联想LJ2650DN标配自动双面单元,可以助力用户最大化节省办公成本。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节约纸张的活动,要求纸张必须双面使用,然而现在各厂商的打印机规格不一,送纸方式千差万别,消费者在进行第二面打印时,常常放错纸的方向,第二面的打印或者打错方向,或者重叠打在第一面上,导致纸张的再次浪费。这不仅没有起到节约纸张的作用,还引起办公效率的下降。

联想LJ2650DN不仅具备26PPM高速输出速度,首页输出更少于8.5秒。联想LJ2650DN标配250页大容量纸盒,不仅减少维护时间,更有效避免由于潮湿、污染而造成的卡纸。优化的直通纸道设计,支持多种类型纸张独特的后出纸口设计,方便用户更快捷地清理内部纸屑。联想LJ2650DN支持多钟规格的纸张,即使厚达280g的纸张也没有问题,全面支持海报、多合一、小册子打印等功能。

为了确保全线新品的皮实稳定与安全可靠,联想LJ2650DN通过联想独有的整机全寿命测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打印保障;优化走纸通道设计,全面降低卡纸率的全封闭纸盒,防止灰尘和液体溅入;优化的大直径双搓纸辊设计,搓纸效率更高;高强度塑料与金属铁板铆合机架,更加稳固和耐冲击的电源板由铁板密封包裹,保障打印安全。

联想LJ2650DN拥有0.9瓦超低休眠功耗,更加节省电能。联想LJ2650DN的12000页长寿命硒鼓+分离墨粉设计,不仅让初始购买成本更低,而且更能有效降低后续耗材使用成本。用户在后期使用时可以选购经济性更好的高容量墨粉盒,大容量的耗材支持和鼓粉分离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用户节约更多后期打印成本,更能减少耗材的更换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因设备更新换代而造成的社会资源及自然资源的消耗。联想LJ2650DN以《打印机、传真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为新品的出厂达标标准,全部新品均达到一级能效,为用户确保绿色办公环境。

打印速度赶超激光打印机

爱普生K100喷墨打印机

爱普生推出的业界首款黑白喷墨打印机Epson K100在成本、功能、速度及品质方面具备了赶超桌面型黑白激光打印机的素质,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对于黑白文档打印的多种需求。

出于运营成本和资金运转的考虑,中小企业用户在购买办公打印设备时,除了产品本身价格外,越来越关注后期综合使用成本,例如后期使用的耗材成本、纸张以及能耗等方面。

在耗材成本方面,Epson K100随机标配两支超大容量黑色墨盒T1371,两支墨盒至少可以打印2000页。纸张方面,相比同价位黑白激光打印机,Epson K100标配全内置优化自动双面打印单元,纸张使用可节省一半。而相对于手动双面打印,全自动双面打印减少了使用者的操作麻烦和出错几率。在能耗方面,基于爱普生独有的微压电打印技术,Epson K100的待机能耗和打印能耗分别为3.2W/18W。

Epson K100独有的全内置优化自动双面打印单元使走纸通道更短,结合DURABrite Ultra颜料墨水快干特性,打完一面即打另一面,双面打印速度更快。在单面打印速度方面,Epson K100快速省墨模式打印速度高达37页/分钟,普通模式打印速度也达到27页/分钟。同时,在品质方面,微压电打印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墨滴大小,配合更精确的图像处理驱动技术,从而实现图片层次丰富、细节清晰的优秀灰阶表现。此外,超大容量双黑墨盒、250页的大容量底部纸盒设计以及简洁直观的操作按钮,也增加了这款产品的使用便捷性,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Epson K100得益于爱普生独有的微压电打印技术,利用微电压在打印头内产生的机械压力来喷射墨水,不仅确保高效,而且不产生发热,在节能、环保、健康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减少了采购者和使用者在这些方面的顾虑。此外,喷墨打印机也没有激光打印机在工作时对使用者带来的粉尘、臭氧、苯乙烯等有害物质的困扰,更加健康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凡在2011年5月31日以前,购买Epson K100并在爱普生用户俱乐部注册信息的用户,还可以享受新品长达两年的保修服务,这在普遍保修1年的打印机行业当属“另类”,也不难从中看出爱普生对这款产品高品质的信心。

小巧的传真高手

HP Officejet J3606喷墨一体机

HP Officejet J3606机身小巧,但是却集成了打印、传真、复印、扫描、电话五大商务功能,帮助SOHO和小型办公用户轻松应对多元办公需求。专业高效的全彩色传真是HP Officejet J3606的一大亮点。它采用传输速度高达33.6kbps的高速调制解调器,能实现3秒/页的高效传真收发。便利的一触式拨号按键、高达100个速拨传真号码以及传真群发和转发功能,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避免了忙中出错。借助20页自动进纸器,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连续传真。HP Officejet J3606高达200页的超大传真内存,可有效防止传真丢失,轻松应对大量传真业务。它接收的传真件能保存数年而不褪色,满足商务往来中重要传真件的存档要求。

HP Officejet J3606还支持PC传真,用户可直接将电脑中的电子文档通过一体机发送至其他传真机,实现无纸传真。与先打印文档,再发送的传统传真模式相比,不仅简化了流程,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还减少了耗材消耗,有效降低办公成本。此外,HP Officejet J3606还内置电话功能,用户可以在商务沟通的同时完成传真操作,使沟通更方便,传递更高效。

HP Officejet J3606基于惠普的热喷墨技术,在草稿模式下,其文档打印和复印速度可达黑白20页/分钟、彩色14页/分钟(A4),带给用户快捷高效的体验。它能输出分辨率为1200 ×1200dpi黑白文档和分辨率为1200×4800dpi彩色文档,满足用户对于专业品质的追求。此外,它具有较好的介质兼容性,支持25%~400%的缩放复印和多种质量、不同色彩深度等复印设置,最大复印量高达100份。

HP Officejet J3606采用馈纸式扫描,能以1200×1200dpi的分辨率和48位色深,实现专业的文档扫描。借助20页自动文档进纸器,更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多页文档的自动扫描和复印,享受智能化办公。

链接

别让劣质耗材伤了身赔了钱

在国内打印机市场,使用兼容耗材,甚至是灌装耗材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非原厂耗材,特别是一些劣质耗材,会大大降低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影响正常的保修服务。另外一方面,这些劣质打印耗材会对办公人员的健康形成潜在危害,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关注。

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虑,原装耗材厂商会尽可能地减少墨粉中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的含量,以减少这些物质对用户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反过来,一些劣质假冒的墨粉则大量采用廉价的工业化学原料制造,这些墨粉本身就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原装耗材厂商一直都坚持在其原装耗材中使用无铅化材料进行硒鼓等耗材组件的生产,通过了欧洲严格的RoHS认证,确保产品达到不影响人体健康的环保要求。但是在一些劣质的假冒耗材中,仍大量使用着含有毒成分的铅焊料等有毒物质,如果用户长期在这些含有毒成分的打印设备下工作,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部分非原厂耗材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很少会投入资金对耗材的环保性能进行改进,其产品的环保水平也就可见一斑。更加令人担忧的则是灌装耗材质量,这类耗材由于破坏了耗材出厂时的密封状态,导致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漏粉。漏出的碳粉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打印机的寿命产生影响。比如说造成电路板短路,使得打印机工作状态出现异常。如果漏出的碳粉粘在定影辊上,就会导致定影膜被损坏。如果你正在使用灌装耗材,可以打开打印机的耗材仓门,如果你已经看到仓内有漏出的碳粉,那么你的打印机也必然已是“病入膏肓”。

原装耗材厂商在生产上有着严格的流程和标准。原装耗材的灌装过程严格安全,同时在诸如墨粉盒等模具制造的工艺上也可以做到严丝合缝,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墨粉残留泄露。

使用假冒伪劣耗材不仅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还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由于伪劣耗材一般采用的是廉价工业化学原料制造,使用时碳粉融化散出呛人的有毒气体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危害。美国一家权威媒体对使用正品原装耗材和非正规渠道的廉价耗材用户的统计分析数据表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使用劣质耗材用户比原装耗材用户患皮肤、呼吸道等疾病的几率高3倍以上。

第9篇

(苏州智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城市的工业发展程度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评价指标,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物质生活的同时,却要承受着由于过度的能源消耗和快速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其中气候的变化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温室效应”是目前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普遍存在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将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查找出来,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减缓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将温室效应对城市的损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 :城市进化程度;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1-0046-06

城市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每一座城市都经历过繁荣,其繁荣是因为处于最佳的地理位置,占据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城市进化的过程,书写城市历史的过程。从城市初建,到走向没落,只要我们翻开书写城市历史的篇章,就会从中寻找到城市所经历的各种故事,与人类的文明进程并肩而行,相互照应。这就意味着,寻找城市的足迹,也就是在从人类文明的视角审视城市进化的脚步。城市在发展着,发展的过程也是进化的过程。城市遵循着“扬弃”的进化规律,将适合于自然发展规律的部分保存了下来,而妨碍城市前行的元素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人类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规律生产,更重要的是人类能够改造自然,以改善生活质量。城市的现代化就是人类的创造,堪称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但是,过度的自然资源耗费,以及向自然环境中所释放的各种污染物,已经严重地干扰了生态环境,同时对人类的生活也造成了威胁。

城市的温室效应就是城市进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副作用,也是人类文明中的“阴暗角落”。从城市进化的角度研究温室效应已成为目前诸多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1温室效应

1.1温室效应的概念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所以通常又被称为“花房效应”。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导致了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被大量地排入到大气中去,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就使地球表面与低层大气的温度不断地增高。这种“温室效应”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大棚有相似之处。当太阳向地球表面照射的时候,就会有太阳短波辐射随着光线被放射了出来,而大气的作用,就是能够帮助这种太阳短波辐射达到地面。但是,如果整个地球表面出现了温室效应,由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也同时被大气所吸收。

从城市进化的角度理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加之城市人口的短时间剧增,导致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而无法在短期内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原有的自然规律失衡,而资源耗费还在持续着,就导致了一系列温室效应凸显出来。此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温室效应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采取行动制止,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危害。

1.2关注温室效应,提高城市生态保护意识

多年以来,全球的温室效应就备受关注。但是,一旦付诸到行动,就会涉及到低消耗、控制消耗,而没有寻找到一个具有成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自然环境保持在可以自我循环的状态。可是,对于已经被破坏掉的生态环境如何才能够对其加以恢复,还有待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要恢复原有的城市自然生态,控制消耗,倡导低消耗,是生态环境保护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其目的是将遭到破坏的城市生态环境重新恢复并实现新的平衡。做好“保护”是首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让生态平衡的状态循环下去。以此为前提,让城市的自然生态可持续地发展。这才是真正地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日益严重的趋势还在继续着。现在,几乎有一点环境保护常识的人都已经意识到,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如何才能够在保证人类消耗的前提条件下,让温室气体少量排放的同时,又能够遏制住全球变暖的趋势,避免未来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一个攻坚难题。

绿化城市成为了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上空大气质量的关键,当然也是人类目前所能够想到的一个比较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采用绿化的措施,主要在于树木具有很高的成活率,而且繁衍比较快。根据环境特征保护好城市中易于生长的树木,还可以因地制宜地栽种各种树木。伴随着树木成长的各种植被以及微生物繁殖出来,这些都是对生态环境不断自主完善的过程。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自然生态实现良好循环状态的地方。在推进人文社会历史文化的同时,也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实现了城市的进化。

1.3关注自然灾害,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

基于近些年来各种灾害性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得不让人们逐步地认识到自己存在于自然中,就要对自然现象负责的道理。人类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贪婪满足了自己贪欲的同时,也在为向自然的大量索取而付出代价。虽然我们所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大型的自然灾害,如龙卷风、海啸、火山喷发等等,都属于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在承受这些灾害所带来的痛苦的同时,事实上自己却是间接的罪魁祸首。

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与人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同时,让地球上的气候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地球温室效应逐渐变得更加猖獗起来。针对厄尔尼诺现象,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人类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财富,同时,又在为自己制造着更大的灾难。也就是说,人类是厄尔尼诺现象频繁的推动者。

所谓的“频繁的推动者”,就是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地球本身的原因。从一些科学数据显示,在20世纪的50年代以前,地球的自转的平均速度几乎是在每10年变化一次,可是,在50年代以后,这个规律就被打破了,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一些周期性的变化频率出现了加速现象。它已经不再遵循过去那样的运转规律,而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球自转的平均加速度平均每4年到5年就会出现一次波动。也就是说,地球自转的变化周期已经由10年缩短到了4年至5年的时间,变化的频率加快导致了地球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难以预料的自然现象发生。

1.4实施城市生态保护,抵御温室效应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消耗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但是如果消耗的程度不超越到自然资源自我恢复的程度,就说明人类的消耗是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的。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多,城市中有效的各项资源耗费连年递增,同时还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弥补所耗费的资源。随着城市上空中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就会日益加重,这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是城市进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最为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普遍倡导城市居民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为城市的自然恢复留有余地,同时,还不断地将一些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起来,以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的平衡。

《京都议定书》的审议通过,说明了有关部门对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加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植被的恢复以及保护,就已经认可了森林会对减缓气候变暖起到一定的作用。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而言,城市中的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也应该被列入到保护范畴。但是如果城市资源所消耗的程度已经远远地超越到自然资源自我恢复的程度,就意味着城市居民所消耗的资源超出了维持城市进化的合理的范围。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多,城市各项资源的耗费连年递增,与此同时,还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弥补。此时,城市居民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减少自然消耗的同时,要不断地将一些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好。否则,随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就会日益加重。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最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也许在常人看来,维护城市进化过程中,实施城市生态保护就是采取多种绿化。实际并非如此,城市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它需要遵循生态保护规划,而同时还要具有城市发展的前瞻性。此外,生态保护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少则几年的时间,多则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城市生态保护关乎到城市的进化,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温室效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保护所涵盖的问题极其广泛,并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特点以及城市人文理念等等各种因素来定位如何来治理城市的生态环境以获得显著的成效。但是,根据生态功能以及生态敏感区域的分布特点,可以总结出一些主导生态的功能,比如土壤、水源、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蓄洪防风固沙,这些都属于是自然环境保护。还有一些是人类的生活区域,这就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状况,并将其纳入到优先考虑的范围。

2改善城市温室效应的建议

2.1建立绿色基础设施

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出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从概念本身而言,“生态足迹”是用每个人平均所需的陆地和海洋面积,来衡量并表示人类所消耗地球资源的量。这个概念的提出,从侧面在提示人类,生态保护已经被列入到了科学研究的领域,而“生态足迹”,就是衡量人类资源消耗量的一种标准。人类所生活的城市空间就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类正在通过高科技的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高产低消耗的新产品,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绿色基础设施”就是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的一些城市每到干旱季节,就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而刮起沙尘暴。沙尘暴是受到空气不稳定时热力条件下形成的。沙尘暴很容易发生的环境条件,是低层空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下,受到对流的影响而使沙尘卷扬得很高。当然,如果低层空气相对比较稳定,就不会将沙尘卷扬得很高,此时,就不容易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善沙尘暴的污染程度,一些城市采用了种植植物的方法,可以将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减少,以分散地面上的风动量,并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沙尘暴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这些由于人口膨胀而导致的负面效应有着一定的关系。作为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由于风与沙的相互作用,导致灾害性天气现象形成。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抑制沙尘暴的一种措施,在城市建设中绿化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会让城市的环境更为理想。

有效解决城市中的污染问题,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的“绿色基础设施”,就是指由各种敞开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绿色空间网络,使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要素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城市中,充分地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调控自身所需,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索取资源,杜绝浪费。这些具备自动功能的网络系统,不但可以节约城市管理成本,而且还可以改善水的质量,减少洪水的危害。“绿色基础设施”所模仿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其中的系统和元素都发挥着类似于自然过程与功能的作用。所以,其在本质上是城市系统所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整体性的“绿地结构”,其中包括植被、土地和水体所产生的水系和微气候系统。在城市中,林地、开放空间、草地与公园以及河流廊道等,是“绿色基础设施”中最常见的内容。可以说,这里已经被设计成了具有渗水性地表和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土壤的场地。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空气质量、水质、微气候以及管理能量资源等功能可以得到自动的调节,这些自然及人工系统和元素组成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充分地发挥着调节的作用。

2.2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

当城市中的居民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力量享受城市生活的时候,也面临着城市中科学技术带来的弊端。大量自然资源耗费导致温室效应,造成城市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都已经成为了高科技的副产品。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城市不良状况导致的居民焦躁不安,社会矛盾突出加剧,安全隐患频频出现,从而制约了城市的进化发展。如何让城市中的居民与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解决温室效应,打造智慧城市的基本目的,带给城市居民未来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望。建立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了一种必然,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繁荣经济,智慧城市成为了一个发展主题。

一位知识系统专家在其所著《知识城市》中提出了自己对知识城市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知识城市是那些通过研发,技术,智慧创造新产值来推动经济的城市。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发展主题,要发展成为智慧城市,需要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及科学的治理城市,才能够使城市趋于合理的发展。以新的技术作为强大的驱动力,在城市科学的指导下,并结合城市的区位优势,实现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目的。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的界定,还有很多理解上的偏差,认为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运转城市,就是智慧城市的表现。一些城市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应用高科技的传感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和提升城市化建设,可是,这也不过是构成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少部分元素。智慧城市,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汇聚智慧、发挥智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具体来讲,智慧城市是一种根据现代的高科技发展水平而设计的,面向未来发展的全新的城市形态。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产业发展、新的社会管理等模式,都是建立在新的城市理念基础之上的。利用城市中所具备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领先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还有一些快捷的电信业务以及优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等,都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的先进技术。

城市要实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在城市中汇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城市才能够合理地发展。此外,智慧城市还有很多种的核心技术,这要根据城市的基础及发展目标而定。智慧城市是建立在知识城市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说知识城市是一个有目的地鼓励培育知识的城市,那么,通过在战略上执行一项有目的鼓励知识培育、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提升创造力,来推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而是建立在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以民生需求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通过网络化管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将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基础环境以及与城市中的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通过多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和充分利用,使城市的治理与运营更为简捷、高效、灵活。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安全、环保的服务模式,让现代城市更安全、健康地向未来发展。

2.3丰富城市的内涵

城市因为有内容,才会发展;城市要有内涵,才能够进化。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丰富城市的内涵,打造宜居城市,建立在城市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作为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城市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在城市中,经济要素高度聚集,为宜居城市的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了保证。城市本身只有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潜力发展空间,才能够解决城市中的其他相关的问题。如城市中的居民就业问题,是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城市居民就业匮乏,那么,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无法被很好地带动起来,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了城市的工业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

城市的进化程度要以公共安全度作为衡量指标。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被称之为公共安全。公共安全的内容包含有很多,如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众出行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建筑安全等等。城市中,为了提高居民对于各种安全行为的意识,就需要使用公共安全标志来规范每个人的安全行为。

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对于一些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雪崩;对于疾病防御方面的灾害,如瘟疫,各种流行病;人为的灾害,如暴乱、示威游行、恐怖袭击等各种突发的事件。如何防御和及时调度、应急处理,成为了城市安全的重要指标,也是考验城市确保居民的生命和个人以及公共财产安全的能力依据。其中的自然灾害,就是温室效应的直接反应,而各种人为灾害则是温室效应作用下对人的间接危害。人的生理健康状况以及思维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恶劣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导致自制力不够而造成各种突发事件。作为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之一,城市安全度提升,才能够实现城市安全感,才能够让城市中的居民安居乐业。

另外,城市社会的安全,也是构成宜居城市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一座城市中,社会秩序令人堪忧,不但妨碍了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也会给城市中居住的市民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如果城市缺乏安全感,会使居民整日惶惶不安地生活。

城市,作为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要成为宜居城市,就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自然条件。城市中要空气清新,道路清洁、水源充足而洁净。另一方面是人文条件。对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讲,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园,自己是城市的主人。城市中具有一个人性化的环境,到处都充满了人情味,才能让人有一种归属感。

人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物质文明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文明的创造力,同时,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也建立了起来。创造一座宜居城市,有3点重要的因素是缺一不可的,除了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环境是“生态宜居”的基础和前提以外,社会人文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安全稳定,生态功能健全,设施结构完善,至少要将人类给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限制到可以实现环境的自我调节和净化功能,这才是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

2.4加大自然生态保护力度

城市的温室效应治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而要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宏观角度审视问题,并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生命显得格外的短暂。这就需要解决温室效应问题具有远见性,将生态保护意识推广到宏观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如果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想到自然生态保护其实是在为地球的未来发展而努力,那么我们的地球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园。

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以及一些环境系统分析人员,都在为地球的生态环境而努力。他们在研究地球资源的同时,也在倡导人类要为地球的未来发展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他们也提醒人们,自然生态的未来发展趋势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的未来。如果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依然没有节制,那么人类在未来将付出严重代价。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努力以积极的方式来减缓资源枯竭大灾难的到来。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持自然资源以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而且生物的良性循环也会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利益。而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再造资源的速度。可想而知,在地球上所生存的其它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地被压缩。所以,生态保护的前提是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特别是要以不侵害到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让生物在为人类所利用的同时,还可以自我恢复为底线,以实现地球生物物种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进化与人类的发展相协同,才能够促进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可持续性。然而,目前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巨大。城市是物质的家园,也是精神的归宿。只有居民安居乐业,才能够有闲暇享受现代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已经集中化了的城市,实质上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于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城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加之公共设施以及人口过于密化,导致了城市变得比较脆弱起来,任何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城市的瘫痪。那么,就要积极打造宜居城市,让城市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更符合人类生存的需求。作为城市的主体,城市居民要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人类的文明,对城市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资源过分地开发和利用,导致城市的自然资源的耗费量不断地加大。造成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速度加快。社会的和谐稳定,依赖于宜居城市的塑造,并以此为前提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拯救城市已经失去的自然物质,减缓温室效应。此外,温室效应不仅是城市问题,更是整个地球的问题。人类已经开始发起拯救地球的行动,抵制温室效应。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已经明显见效,从各种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自然变化中,就能够体会到人类正在为自然的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有义务让地球的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雯娴.计算机建模及其在空气质量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J].环境科技,2012,25(5):73-77.

2王颖.城市社会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5.

3严书翰.中国城市化进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夏显泽.“天人合一”: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9-22.

5克雷思迪安·阿瑟.温室效应的历史回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6):213-218.

6程东来,钟学斌.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6):86-88.

7刘宏文,夏秀丽.浅析温室效应及控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49-51.

第10篇

福歌联合微软提升用户家庭智能

(本刊讯)福歌(Fugoo)与微软在2009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联合宣布向其新型家用智能互联网连接设备推出“开放性”软硬件平台。

此前曾在eMachines和Gateway电脑公司任职的两名福歌创始人John Hui与Wayne Inouye“重组团队”,引入新型设备,以改变家庭用户与互联网的交互方式。基于微软和威盛科技的合作,福歌的智能互联网连接设备将使用户能在便携式个人电脑以外使用各种有吸引力的新型设备,这些设备的效用由用户、环境和实际情况决定。

这些设备就像一间移动式应用软件商店,可提供高度的用户化体验,由用户选择的应用软件和内容驱动。无论在厨房查看菜谱、烹饪视频、购物清单和优惠券,还是在床头设定闹钟、查看天气和新闻,其形状因素和用户体验均可由用户控制。

这一个性化水平得益于可供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和硬件连接商使用的开放式SDK和API,从而使原始设备制造商生产出智能的互联网连接产品。通过该平台,福歌可引入全球软件开发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所能想到的任何设备。

John Hui表示:“当前联网用户想要在手边就能获得信息、服务和娱乐,这一需求开创了高度智能化和用户化家电产品的新市场。福歌设备以高度实用的服务为家庭每一个房间带来无尽的互联网和设备潜能。”

微软原始设备制造商事业部企业副总裁Steve Guggenheimer表示:“福歌平台与微软Windows的结合提供了简单熟悉的用户体验。思考如何尽可能简化人们与家用设备的交互方式,这的确令人激动。”

e家佳距IEC国际标准仅一步之遥

(本刊讯)近日,由e家佳联盟主导提报的国际标准项目《家庭多媒体网关通用要求》,于日前在 IEC Tc100 结束了国家委员会草案投票程序的投票,最终以高达91%的赞成票通过,远远超出了67%的最低通过线,进入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程序,意味着这一项目已基本确保成为 IEC 的正式国际标准。

家庭多媒体网关是数字家庭的集中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设备,是家庭网络管理的核心。此次由e家佳联盟提报的国际标准项目《家庭多媒体网关通用要求》介绍了基于IP网络的家庭多媒体网络模型,多媒体网关的应用;规范了家庭多媒体网关的推荐功能和服务,为构建集中管理的家庭多媒体网络提出了通用规范要求。据悉,该项目为中国在 IEC Tc100 家庭网络领域提交的第一个国际标准项目提案。

在《家庭多媒体网关通用要求》进入最终国际标准草案程序的同时,e家佳联盟在 IEC Tc59 上提交的另外一份国际标准提案《网络家电通用要求》也正在新工作项目提案投票过程中。

三星、思科等共建家庭媒体协议

(本刊讯)日前,以制定家庭内网的家庭媒体服务器协议为目的的行业团体“RVU Alliance”宣布成立。今后,该团体将制定名为“RVU Protocol”的协议。团体的加盟企业包括美国博通、美国思科系统、美国The DIRECTV Group以及韩国三星电子。

RVU Protocol是家庭内网中的家庭媒体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该协议的目的之一是使接收有线电视内容的家庭媒体服务器能够访问网内数据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媒体。并且利用基于HTML的“Remote User Interface(RUI)”标准,借助统一用户界面,通过接入家庭内网的RVU Protocol电视等终端,控制家庭媒体服务器。

美国卫星电视巨头DIRECTV认为,以RVU Alliance的成立为契机,外界对于家庭媒体服务器的关注度将有所提高。DIRECTV表示,“从HDTV到音乐、图片,我们希望使用户家中的各台电视都能够轻松访问全部的数字媒体。 ”

RVU Protocol支持DLNA、UPnP、DTCP-IP等标准。RVU Alliance预定于2009年9月前后向会员提供该协议。DIRECTV计划于2010年初上市支持RVU Protocol的家庭媒体服务器。

新厂商涉足触摸屏市场竞争激化

(本刊讯)即使在前所未有的经济萧条情况下,触摸屏市场依然没有下滑,而是保持了稳步发展,这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DisplaySearch专门调查小组编写的“触摸屏调查报告2009年版”,汇总了该市场的最新动向。 目前,获得证实的厂商在全球约有100家左右。以日本、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为中心,存在众多触摸屏厂商。100家这一数字是目前能够确认的触摸屏厂商数量。趁着近期的触摸屏热潮,液晶面板厂商以及半导体厂商也推出了触摸屏产品,所以这一数字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型触摸屏厂商的供货份额已经占到市场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日立显示器、精工爱普生、韩国LG、京瓷和日本板硝子等厂商也相继涉足该市场。新涉足的厂商大多在现有设备和液晶业务方面拥有经验技术。面向面板和模块的嵌入以及营业渠道的构筑等只是现有液晶面板业务的延伸。从这种情况来看,上述显示器相关企业的正式涉足已经取得成功,并很可能在今后也保持稳健增长。

HAI和Sensus合作开发家庭电力网络设备

(本刊讯)日前,HAI和Sensus合作开发了家庭区域网络设备,用于公共事业市场的需求反馈、能源显示和舒适控制。

目前,数以千计的设备已经分布于遍布美国的五个电力公司。 这项合作协议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为电力公司提供解决方案,让他们在需要减少新的电厂需求时,可以及时了解需求信息。

HAI的Omnistat2自动调温器与Sensus的FlexNet配合创建了一个HAN设备,让消费者可以基于电力成本(显示于自动调温器显示器上)调节温度和空调。消费者还可以针对特殊事件设置,当他们离开家时可以在任何联网的计算机上打开安全网站,浏览和调节自动调温器。HAI无线负载控制模块允许空调设备、泳池泵、热水器以及其它负载,基于能源成本和重要峰值价格事件进行两路控制。

家庭显示器可以接受和显示来自电力公司的信息,诸如当前电力成本、下一次费用周期的时间、有关电力储运损耗和电力恢复预期时间信息等。还可将信号传回电力公司,用于今后预付费和远程断开或再链接程序。

视得安罗格朗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本刊讯)今年初,深圳市质监局颁布了《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办法》,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申报时间,认真组织申报工作。

经项目审查、专家评审、政府审批和社会公示等程序,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参与制订的《GB/T21741-2008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GA/T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分别得到政府批准予以资助15万元和4.5万元。该项资金将于近期全部进入公司帐户。

“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设立于2009年,用于资助标准化工作重点项目,此次资助是《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以来的首次资助,全市共有92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共计2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集中展现了深圳市这几年来的标准化工作成果,也是政府将标准化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的具体措施。以后每年市政府都会按照《办法》的规定对进行标准研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资助,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将一如既住的关注和参与该项目,争取更多的政府资助。

武汉首建 TD“无线城区”

(本刊讯)近日,江汉区和武汉移动举行“TD无线江汉”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TD无线江汉”将是全国基于TD技术率先实现的“无线城区”,预计2010年5月1日投入运行。

据了解,“TD无线江汉”项目以中国移动第三代通信系统TD-SCDMA为网络基础,对江汉区实现高速网络无缝覆盖。项目将围绕“无线政务”、“无线生活”、“无线产业”三大信息平台,推进江汉区政务、民生、商务等多领域发展。

届时武汉市民可以随时随地高速上网,享受电子申请、电子审批、政务查询、路况查询、视频点播、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无线生活。

厂商

施耐德电气推出智慧家居控制系统

(本刊讯)日前,由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发起的一场以“家・智慧・人”为主题的智慧家居高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借此机会施耐德电气隆重推出了“Wiser智慧家居控制系统”。

研讨会上,房地产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室内设计师与施耐德电气专家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大家针对智慧家居未来的发展趋势,功能延伸,成本控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在“Wiser智慧家居控制系统”的演示区,大家充分体验到了“智慧家居时代”所带给人们居所的无限想象。

舒适惬意的家居生活方式不只是豪华的装修与高档的电器,更是对住宅实现完全掌控。施耐德电气Wiser智慧家居控制系统更进一步,将电气、多媒体和通信设备真正整合到一个用户界面友好的操作解决方案之中。它不仅仅是智能,而且更加智慧地管理家居。

霍尼韦尔推出全数字化解决方案

(本刊讯)霍尼韦尔公司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数字监控论坛上推出了霍尼韦尔安防全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主力产品。

霍尼韦尔安防全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拥有融合用户需求和行业特色的数字安防集成化管理平台,将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总体规划,不仅包含常规的视频监控、报警防范、门禁管理,也拓展到与更多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如智能家居、数字家庭、智能视频分析、无线识别RFID、光纤振动感应、雷达探测和追踪、消防报警、数字城市等, 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融入网络化全面应用的成果,保障了客户的业务管理和安防手段的全面融会。

其中,霍尼韦尔安防数字化家居控制系统成为会一大亮点,家居智能网关将数字化模式完全融入居民的生活细节,在任何时间、任何网络可达位置,通过远程指挥实现想要的家庭智能管理,让真正的智能家居变为现实。

瑞讯“会思想的住宅”南京热销

(本刊讯)位于南京市大桥北路83号的楼盘“太平宝邸”近日公开销售,本楼盘是由南京维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上海瑞讯科技共同打造的南京第一家真正的智能家居科技楼盘――“会思想的住宅”。

据了解,有很多业主就是被“会思想的住宅”这样的广告词所吸引慕名而来,有相当一部分业主表现出了对智能住宅的惊喜与未来科技生活理念的认同。

据悉,太平宝邸所打造的科技住宅,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讯、讯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它开创性地将家居通讯系统、网络管理系统、防盗监控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电器控制系统等七大系统融为一体,可以用一键遥控、定时事件管理、一键场景、电话远程、互联网远程等多种智能控制方式,实现对全宅灯光及家电的智能管理与控制。

振威上半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本刊讯)日前,厦门市振威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半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鲜花与掌声中隆重举行。此次会议在分析当前形势、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下半年工作任务。

振威公司总经理黄臻峰在会上致辞并作了总结报告。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报告数据显示,一至六月销售额同比仍增长了25%,公司运营费用同比下降6.55%,各项运营指标基本实现了年度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

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同时,黄总也提出要求,品质是品牌的核心内涵,振威公司输出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标准只有一个:让客户满意,超越客户期望。这需要长期坚持优化改善,也是下半年的重点工作。经过大家努力,振威公司在敏捷响应、产品与服务品质、后勤保障、开发需求等能力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可以为销售下一步增长提供有力支持。黄总并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度主要任务。大会对上半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声音

设计师:智能家居必将普及家庭生活

日前,艺廊平面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林剑雄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从设计师角度出发阐述了自身国内智能家居发展的看法。在林总监心目中智能家居是融入了一流的高端科学技术的家居产品,一般收入的家庭也应当充分享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舒服与方便和其它家居产品提供不了的多功能服务。

不能否定完美的设计及装修是家居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智能家居的面世及改良,可以进一步提升设计的效果,而且让过时古老笼统的单一设计增添一些高科技新鲜元素。犹如画龙点睛,相得益彰,亦是“静”与“动”互相结合,可算是“美”的延续。

对于被反复热炒的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存在的问题,林总监认为:“中国市场是一块很具吸引力的宝地,潜力大种类丰富,但在智能方面,市面上已经存在的智能系统一般只作监控,防盗或调节灯效的功用,未有更大的突破,而且定价昂贵,购买者大多属于高收入人士,对于一般收入家庭来说接触智能系统的机会就相对少之又少,因此仍对智能家居的认识倍感陌生与不解。”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经过系统的改良后,智能家居产品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为了让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智能系统带来更舒适,更方便的体验,林总监深信只要用两年的时间再配合良好的销售策略,智能家居系统必能普及于每个家庭生活与老百姓的心里。

声音点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渠道在现阶段的智能家居市场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智能家居走向终端用户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发达地区的装修市场上,智能家居日益被设计师所关注,成为新的设计潮流发展方向之一。智能家居对于设计师也是一种具有挑战的全新设计素材,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设计师的加入,让智能家居可以更好的融入生活。

相关机构:国产LED芯片已可满足一半内需

在2002年以前,中国几乎所有的LED芯片都要依赖进口。为推动LED产业的发展,中国加大了对LED技术的投资。在2006年到2010年的这个五年计划里,国家通过科技部在LED产业里投资了3.5亿人民币。日前据中国国家固态照明计划办公室吴玲主任介绍,国内LED销售在过去五年里增加了六倍,LED的发光效率很快就将达到100lm/W,这种芯片就能提供各种广泛的应用。现在,国产芯片已能满足国内生产的一半需求。

从国内市场的收入来看,去年国产LED芯片销售额是6500万人民币,这大大超过了2003的1000万人民币。在2008年LED应用收入中,占最大部分的是封装和芯片制造业,分别是185亿元人民币及19亿元人民币。

进口和国产LED现已用于各种广泛的应用中,2008年LED按照不同市场应用所占据份额依次是:建筑照明28%、符号和显示27%、移动设备22%、照明7%、信号灯6%、汽车照明2%与其他8%。

中国过去几年在LED芯片制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专家表示在2002年还必须进口所有的LED芯片,但仅2003年国产芯片就占了总需求的5%,并且随着时间演进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地增长―到2008年国产芯片已经达到了49%。

虽然中国的LED产业越来越强,但其高亮度产品的性能仍然落后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和海外制造商相比,中国公司是小规模的,在产品质量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吴主任表示。她同时指出国产LED芯片的大多数应用在中低端的产品中,而85%的大功率芯片还得依靠进口。

声音点评:发展节约能源与扩大国内需求,LED照明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正在加快发展LED技术,追赶领先芯片制造商,中国也是全球LED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伴随着中国竞争的加大将有助于降低LED价格,固态照明也就能被人们接受,并有助于削减世界各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海外

美大学生开发

智能家居系统获奖

(本刊编译)维诺那州立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Danish Shrestha及Andrew Popp荣获Digi绿色设计竞赛的第一季度大奖这两位学生利用iDigi无线开发套件开发了一套能够预测人类活动,同时监控温度、灯光以及运动感测器的智能家庭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利用相关信息自动调节房间排风等节能措施。

设计者Popp表示:“我们想到了家庭自动化概念,并且发现通过iDigi平台可以实现这个概念。人们在没有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iDigi平台达到出色的表现,这是iDigi平台的一大优势。iDigi是我们项目的核心内容,而且,我们不需要去应对低层次的问题,因而项目开展得 更为便捷。iDigi所提供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能够将所有的要素联系在一起。我们非常期待能在第二季的竞赛中提高我们的表现。”

iDigi开发套件是绿色环保应用优化套件,由必要的硬件、主要软件及服务组成,可便捷地进行可持续应用。竞赛奖金总价值达20,000美元,参赛者必须使用iDigi新推出的三大无线开发套件中的任何一款 套件。竞赛范畴包括节电、节水、节约气体燃料,以及减轻或监控空气污染情况等。

绿色设计竞赛于2009 年硅谷嵌入式系统博览会上展开,时间为2009年3月30日至2010年2月28日。大奖获得者将在2010年硅谷嵌入式系统博览会上宣布。价值1,500美元的四季度奖项将在2010 年硅谷嵌入式系统博览会召开之前颁发。

科学家研发新型光纤传感器

(本刊编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的新型光学压力传感器。这种光纤传感器不但可以测量高达1800万帕(2620磅/平方英寸)的压力,将感测头放进-196℃的液态氮中或者加热到538℃,性能也不会有明显改变。

这种传感器的概念来自于密西西比大学检测仪器和分析实验室(DIAL)的ChujiWang和SusanScherrer,他们将有名的“腔环降光谱法”技术应用在光纤传感器上,制造出一个名为"fiberringdownsensor"的仪器。其操作关键在于光脉冲的衰减时间强烈取决于在光纤环所造成的衰减,因此任何造成光纤传输改变的现象如外部的压迫(压力),都可藉由监控衰减时间而加以测量。Wang表示这种新传感器具有许多优于布拉格光纤(FBGs)和光纤Fabry-Perot干涉仪(FPPI)之处,并认为这个新设计可以带动全新一代的物理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是由两个相同的2×1光纤耦合器及和一种标准单模光纤所连接,构成65M的长回路。研究员人将一个波长1650nm的脉冲经由一个耦合器射入回路;该脉冲每在环内绕行一圈,强度就会略微减弱,其衰减时间及强度则由另一个耦合器连续加以监控。实验上对一段8mm长的光纤传感器施加重量的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可以测量高达1800万帕的压力。如果把保护层去掉,虽会降低它的感测范围,可是能增加其灵敏度。

17款智能家居新品获ZigBee联盟认证

(本刊编译)为能源管理、商业和消费应用产品创造无线解决方案的全球性企业联盟 ZigBee(R) 联盟日前宣布向Control4等10家制造商生产的符合ZigBee Home Automation家庭自动化标准的17种设备授予认证,并宣布提升公共应用规范。

此标准是家电、照明、环境、能源使用和安全领域的控制标准,可直接与业界领先的 ZigBee Smart Energy 等其它 ZigBee 公共应用规范互操作。ZigBee Home Automation 目前提供新的安全机制,并且支持门铃和机动百叶窗。该标准能够控制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电源插座、机动设备、安全装置等。产品生产商将能够从这一标准中受益,生产出可靠、价格适中且易于安装和操作的设备。

第11篇

【关键词】历史街区 建筑文化 记忆 保护发展

传统民居在诞生之初必定是和建筑同时期的地理、气候、人文、生产、经济等诸多因素连接并呈现共生的状态,虽然今天培植其生长的大环境已经消失,但其所承载的文化符号却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智慧。一旦这些传统空间消失,那么和这些传统环境空间一起共生起来的历史故事、文化也就不复存在,历史文化名城就不会再有魅力。位于昆明城市中心的文明街历史民居建筑就是昆明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主要体现。在记载和延续城市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和价值,也成为彰显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现代化昆明城市建设和曾经无序的开发破坏,真正保存至今的传统民居和历史街道已所剩无几。

一、昆明文明街区历史民居建筑的当代价值

文明街历史街区建筑已经成为昆明城市形象的重要代言,是昆明城内已为数不多的独具魅力的特色所在,是今天昆明百姓缅怀和实际体验往昔岁月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各地游客寻找地域文化差异的窗口,更是专家学者研究昆明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实例。它们能对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起到更新与发展的示范作用,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对促进昆明旅游业的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文明街传统民居虽为旧时的产物,但在今天看来其价值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物。因为它们的使用功能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同时还具有区别于文物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建筑创作价值。不同的民居具有不同的价值,最根本的意义是继承传统的精华,了解传统民居在适应环境方面和居住空间合理化上的智慧,了解其在发展中的变通及文化兼融方面的哲学思考。为当代的使用者提供便利,给新的建筑创作提供素材,以期得到更好的利用。

二、传承与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传统民居在今天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居住文化的矛盾。传统居住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所以我们今天在看待历史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时,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在发展中看待保护与传承,根据传统民居建筑的现状、价值来分别对待:首先是根据保护历史建筑原真性原则,还原历史建筑过去的式样、格局和旧时的全貌。但以这种方式进行保护的只能是具有时代典型或重要历史意义的历史建筑。作为一个传统的数据载体存在,它可以以历史民居博物馆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因为它已经不再具有过去同时代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文化和展示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是现在还在被人们使用和居住着的历史建筑,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依然承载着使用和居住的功能。对于这些建筑,应该从发展的原则来看待传承和保护的意义。因为时代的进步,这些历史建筑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可能显得格格不入。因而应该针对现今大多数现存的、人们还在使用的历史建筑提出保护和发展并重的方法,既继承了传统的精神文化,又结合现代时尚的生活节奏进行相关的功能化改造,立足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整建、重建和维护,改变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一味的单方面谈保护只是对时展的拒绝,在今天看来是行不通的。

(一)历史建筑立面的保护方法

保持原有建筑大致风貌不变是保护传统历史建筑的前提。所以把比较具有传统形式的民居檐口及瓦座以上部分保持原有式样,再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对应方法。灵活地处理结构和局部的关系,在修复和利用部分传统民居时,原有的梁架和木构仍沿用最初的基础样式,只是改造部分门窗或墙面成为对街的门面或橱窗。不仅改善了原有建筑的功能,还使立面与新功能相统一,并且保留下了原有的古城风貌。

沿街立面处理应该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来考虑。拆除过去曾经出现的卷帘门、墙面瓷砖和铝合金装修,以及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广告牌。最好选择从事传统风貌装修的施工队,并使用与传统风貌相吻合的防盗门窗。用现代材料按传统建筑立面和门窗形式统一加工,解决实际生活需要和建筑立面的矛盾。

(二)历史建筑院落环境整治

院落内违章加建及临时搭建是影响文明街历史建筑的重要问题,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引起的长期住房资源短缺的体现。私自临时搭建虽然暂时增加了居住使用面积,但是降低了居住的质量。经数据调研计算,文明街道大部分居民长期以来生活在低水平的居住空间中,原住居民平均居住面积约5O,甚至有的家庭只有1O,急需整治清理。难点是在清除院内临时搭建和违章加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应对及逐步拆除,并且在拆除中要有的放矢,去伪存真,避免因缩减居住空间而降低了居民生活质量。

昆明地区传统家庭喜好赏玩花卉,庭院走廊中处处都有绿化。历史街区建筑环境整治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生活态度。清理院落内的杂草,保护原有树木,并适当划出一些空间做绿化使用。通过每户人家各具特色的绿化手段营造一片小天地,不仅可以分隔空间,划分出每户人家范围,减小合院内邻里间的干扰,还有利于改善整个院落环境。

(三)历史建筑功能优化重组

在充分尊重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将原有的使用功能从形式中分离出来,赋予其新的建筑功能。重新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功能空间是传统民居建筑获得再生的方法和前提。这样既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空间感受,也能保存下历史的真实。

对于特定的院落,根据所居住人数,在设计师的控制下按照现代科学合理地设计,插建统一的功能区域来满足居民的配套设备要求。如可以把朝向及通风好的位置留作居室使用,在采光不好的转角处及不便利用的位置插入厨卫功能。多数传统的斜坡屋顶内部空间也可用此方法加以利用,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缓解院内拥挤状况。

也可以结合其传统空间意象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让历史建筑在保持其原有结构样式大致不变的条件下,根椐具体功能灵活处理或改变,部分用于商业功能开发。这种小范围改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商业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历史建筑改建为家庭合院式餐厅、茶室和民居博物馆等,既能利用历史建筑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能把取得的经济效益用作老建筑日常的维护与开支。

三、保护改造个案研究

(一)小银柜巷7号院的改造与利用

小银柜巷7号建于1925年,为昆明市第一任市长马家宅,占地面积约700多平方米,是文明街区内比较典型的“四合五天井”合院。平面大致为方形,土坯加木结构。过去马家在住宅的西面建有两排店面,整个院落保存基本完好,但天井被违章加建得过于狭小,院落采光也不好,有厨房,但设施不齐,特别是四个方向的走廊木构腐烂严重。而且由于墙体基础受潮,西南面的土坯墙已经塌陷,还有一部分瓦座已经破损,经过多年的沧桑,需抓紧治理。

设计人员本着发展的原则来制定保护再利用的方法,把已经建造和即将设计建造的方案综合归纳分析并优化,形成合院式的基本格局。既能保留住历史合院的尺度空间感,又使空间形态变化更丰富,还对整个院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拆除了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更换已经腐朽的木柱、木梁结构;更换破损的瓦座并增加防水层;重新粉刷砖墙及土墙表面,木构按原样做油漆,修整地面石板表面;并把东面院落改成厨房,小天井漏角处增建卫生间。最终改建成为了现在的金兰茶苑。并用文化来串联茶室经营,每周都有红学讲座,还常常请京剧名角和画家、书法家一起举办各种联谊活动。在传统建筑的意境中消费文化,收入所得既维系了茶室的经营又提供了老建筑日常保护的开支。从传统建筑保护的角度来看,小银柜巷7号院的商业化开发利用是成功的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兰茶苑还会从长远的设计与保护上显示出更多的价值。

(二)幸福巷22号院的整建保护

幸福巷22号院的设计方案是在传统建筑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提出的解决现代居住生活所需的案例。它坐落于幸福巷中段,上世纪30年代建成,原主人是一位名叫黄美芝的商人,占地约700多平方米。黄美芝来自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富有阶层,曾留洋,因此这个宅院的形态反映出了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特有的文化心态。三个院落由两个内院和一个外院组合而成。建筑北面呈西式建筑式样,整个院落为“中西合璧”式的传统形态。目前此院落是昆明市物资局的职工宿舍。因建造时间早,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加之现在居住人员杂乱,居住拥挤。部分厨房是在违章建筑内自行搭建的,院内无卫生设施。现在22号院的木质结构腐朽老化,多处的屋面瓦座损坏,院内绿化杂乱,环境也缺乏秩序感。

根据目前状况,采用灵活应变的保护方式,希望做到既保护院落特有的中西建筑形态及原有的空间院落布局风貌,又能提高现住居民的生活质量:首先是把居民通过安置搬出院落,私搭建筑也按步骤拆除,腐坏的木构重新整建;在建筑附属用房增加了多人共用厨房,在漏角位置增加了卫生间;用水用电都按隐藏式埋管;二楼处增加夹层空间,扩大了居住面积;室内装修风格统一简约时尚;隔墙和地板填充了隔音棉,皆使用防火材料;每户人家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现状条件,错落空间都不一样;公共空间重新整理绿化,创造出了各家交流聚会的小空间,各家又有私密空间,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

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对传统居住形式的影响,可以使当今的设计师重新去思考设计与人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在设计行为中的真正意义。

结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正视昆明文明街传统民居的时代价值和继承传统的真谛,以人为本,利用现代手段,不以仿形做衡量传承的度量,实际地解决街区原住民的生活需要与历史民居保护的矛盾,才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出路。传统的居住文化无疑会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而发生改变。虽然传统的居住模式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对于民居的发展,继承传统不是守旧,也不是所谓的搞假古董,而是要理解传统的内涵,在发展中继承传统的精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认识和应用问题,为其找到参考的依据。借鉴古人与地理气候相生相融的建房智慧,为历史民居的保护探索、改良措施、新民居的借鉴、旅游景点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城市特色营造中的要素提取等打下深远的理论基础。

今天我们从设计学的角度看待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就是我们在不断向前创新思考。同时,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存在,本着历史民居是传统文化载体这一原则,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手段和方法。我们不能轻易地否定过去,更不能迷惑在所谓新颖、迷幻、现代的形式主义设计之中,要找到居住的本源,弄清传统的真谛。在诸多具体设计问题上,设计人员更应该继承和学习传统生活的哲学思想,理解地域文化实质,正确表达传统居住文化,尊重传统审美习惯,将传统居住模式的生活内涵与现代技术充分结合,让拥有地域特色的设计物象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形似阶段,而是提升到空间意境的再现层面。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代生活的审美思维和时代需求,将传统空间的居住文化内涵精神与表达形式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昆明地域文化特点并且能适应现代生活、具有良好生活品质的空间环境作品。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阮仪三.护城纪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12篇

关键词:系部 教学档案 低碳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20-02

自2013年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我院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整体运行都更上一个台阶,真正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评估工作也督促建立并丰富了系部教学档案。系部教学档案在高职教学及迎评促建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及凭证,是院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的重要体现。评估过程中学院教学档案的基础,系部教学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

系部教学档案真实记录了日常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重要工作相关信息。它是开展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记载着广大师生员工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他们劳动中的智慧和结晶,反映了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评估前,我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两轮评估工作促使广大师生平时就重视积累保存各种原始资料,系部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日积月累堆积如山,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渗透,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系部发展的新要求。

1 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评估后,系部档案管理工作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系部日常教学工作涉及的归档内容及范畴太广、太繁琐,纸质材料及电子档案形式、规格不一,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和下发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管理文件,日常档案保存及处理办法不清晰,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从院部到系部领导只重视教学中心工作,对于在实施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认为有就好,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完整的认识和长远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了漏洞。如:有些人员需要文件时乱翻乱抽,借阅从不登记,用后也不及时归还,导致有些文件下落不明;有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材料,怕丢或自己用起来不方便,不及时上交归档,散在个人手中,等等,直接导致档案收集不全、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我院系部档案管理都由教学秘书担任,从未受过任何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或学习,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规范意识薄弱,“做好人”,导致档案归档滞后和混乱。

高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社会组织,是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之地,在将迎来低碳的文明时代的同时,首先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典型示范将低碳生活的文化理念传播出去。从院部就要制定和加强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文件,将教学档案管理列入年度考核,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日常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立卷和归档,要求按学期为时间点,当学期就理清;明确要求什么类型的纸质文件与数字化资料同步归档;为教学秘书配备移动硬盘及刻录机等设备,便于教学档案工作的开展。评估后,广大师生对教学档案引起了重视,随着系部各种教学资料的上缴,教学资料归档时的纸张和油墨高耗费问题尤为突出,此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直接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和重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发展则是以三低为基础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低碳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全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共识。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所产生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纸质的每个学生上交两份。就我系来说,一个年级至少10个班,每班学生最少35人计算,那纸张数量也是耗费巨大,存放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违背低碳发展的趋向。还有,每学期各位任课老师需上交教案也重复多多。虽然,高校已正进行低碳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但好像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没有联系上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关于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上如何进行低碳发展,没有人好好思考过,也没有人创新管理办法实施过。

2 低碳理念优化系部档案管理

要克服档案保存单一的现象,除注重纸质档案的收集外,应充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作用,注重非纸质档案的收集,尤其应大力发展电子档案,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教学档案最原始地记录了系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留下的宝贵痕迹。要明确系部教学档案的各种资源类别及存储方式,才能根据以后的用途选择恰当的存储方式,避免人力物力的高消耗。首先需明确什么档案是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什么档案是只需要短期保存;什么类型的材料是需要纸质存放,什么类型的材料只需电子保存;什么性质的纸质材料需要多久存放,多少时间需要处置或销毁。如果这些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划,那系部教学档案的低碳管理也将顺利达成,系部档案没地方存放和乱存放现象也将大大改观。

完善系部档案监督管理体制,周期性的评估虽然促使高校系部档案工作快速发展,但是影响系部档案管理的因素还长期存在。其中管理档案人员“做好人”现象,直接威胁原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理人员业务不精、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档案收集滞后和混乱;各任课教师原始材料递交意识不强,又导致档案保存价值的缩水。所以,要杜绝上述现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根源上消除这些不良现象。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细则,定期按照规范的管理办法对系部教学档案进行抽检督查。管理机构也要提供机会或直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档案管理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为系部教学档案的低碳优化奠定基础。

现在为止,我院系部档案的查询还使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每次有需要资料时,没有可查的编号或检索方法,只能在堆积如山的文件柜或货架上乱翻乱找。此种方式不仅累人还浪费时间,而且更容易把原先整理好的档案弄乱和弄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绿色高效的无纸化办公将是我们重视的低碳化办公方式。很多资料可以在系部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广大教师及相关人员只要登录我系网站,就可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系部可创建教学档案数据库,供相关人员或可通过登录用户名及密码验证身份,进行共享资料的查询和下载。所以系部档案分类需明确清晰。此种方法也可以提供院部其他部门人员的需求,他们也可通过身份认证直接查询资料。必要时,建立系部档案QQ群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网络可以更快捷地传递资料。如果这种无纸化检索方式真能实现的话,对系部档案管理低碳化又做了一大贡献。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实现低碳化管理还需要不断创新与研究。目前,院校间合并系部的庞大,各部门的档案工作也将更繁重,必须配备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资料上传工作。不管是教学秘书或是不同专业的专任教师,都要负起责任,引起重视。院部要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档案意识,才能满足优化系部档案管理低碳化发展的新需要。这是低碳理念下优化系部档案创新管理的必经之路。

低碳生活,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是21世纪的一种生态文明观。高等教育应首当其冲成为低碳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和先行者。这是因为,高校系部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低碳发展空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系部档案管理工作上运用低碳理念优化和完善,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深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逐步向全社会推广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 郭洪莉.高校教学评估与系部教学档案建设[J].黑龙江档案,2011(1):73.

第13篇

二战以后,国际人权继第一、二代人权之后,进入了以环境权、发展权等新兴人权为标志的第三代人权的新阶段。随着该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新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出现,即全人类和后代人。“地球义务对国际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约束力。国际条约越来越多地把人类作为国际法的正当的主体。”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提出“全球问题”这个概念,而全球环境问题是最典型的一个全球问题。“代际公平”理论最早由美国国际法学者爱蒂丝•布朗•魏伊丝提出。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很多国际条约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认可。比如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一原则就明确指出:保持有品质的环境是为了人类能走合乎基本人权(自由、平等、适当生活条件)和人类尊严的生活;第八原则明确揭示经济发展主要为保证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第十三原则论及改善人类环境是为了人类的利益。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也指出,所谓“持续发展”就是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并且不损害未来人的需要。对于前代人留下来的东西,当代人都有权来了解和受益,也应当继续保存,使下一代也能接触到隔代遗留下来的东西。未出生的后代人的权利是代际公平的一个源头,人类作为拥有理性和无比智慧的高级生物,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做危害子孙后代的事情,就如同在任何时候不会做危害我们自己子女的事情一样。如果我们过分侵犯自然,让大自然因我们的行为而遍体鳞伤的话,那么在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承受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毋庸置疑,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一个“因”,它必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产生一个“果”。尽管我们并不清楚将来的人类和现在的我们是否都关心同样的问题,是否都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后代在基本生态环境等方面和我们具有相同的利益。

二、我国后代人权利保护之法律化途径

(一)建立和完善后代人作为环境法主体的新型制度。后代人所享有的环境权内容已经基本确定,接下来我们需面对的问题是后代人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这就是必须解决的后代人在具体法律关系中缺位的问题。后代人尚未出生,不具有意思表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但这并不是后代人无法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的理由。由法理学相关理论可知,法律主体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离,并不一定要同时产生和存在。比如民法中、婴儿、精神病患者等法律主体没有行为能力或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但法律为实现和延伸他们的权利,为他们设定了监护制度和制度。基于此可以大胆地设想,若将制度借鉴到环境法中来,为尚未出生的后代人设定法定人来实现和延伸他们的权利,应该也是可行的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关键问题是,由谁来担任后代人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将环保组织作为后代人的法定人;二是“后代人团体拟人说”中的观点,即将政府作为后代人团体的法定人,认为这样可以为政府管理环境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但笔者认为政府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如果再赋予其后代人环境资源人的身份,极有可能会导致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之间的冲突。因此后代人的法定人主要应由环保组织担任,且只有那些不直接从事有关环境资源经营性活动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组织才能充当后代人的法定人。对此可以建立资格认证、考评制度,通过立法来规定后代人法定人的资格、条件和遴选办法等。根据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上的法定人理论,法定人即是相应诉讼法上的法定人。在环境资源法定中,作为抽象主体的后代人同样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法定人来体现其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可以在有关的环境资源程序法中,规定后代人的法定人可以对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提起控告、申诉、诉讼;即环境资源诉讼法上的制度与环境资源实体法上的制度相适应,实体法上的法定人就是相应诉讼法上的法定人。

(二)设立代际补偿制度。代际补偿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共同地享有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当代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不能妨碍、透支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建立有限资源在不同代际间的合理分配与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在当代人受益的情况下,不得降低后代人的生活水平。但是,怎样才能确保后代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代人呢?即如何才能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代际公平呢?物质要素的产出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谓代际公平是指后代人继承的生产要素在总量上至少不应该少于当代人现在所拥有的。这就要求实行当代人对后代人进行补偿的制度。基于此,从代际公平的角度,提出“代际补偿”这一概念。具体而言就是指,当代人在消耗一种资源的同时,如若能对被消耗的资源进行补偿,后代人就能拥有和当代人同样的发展潜力、或者这种潜力得到保障。

三、结语

第14篇

关键词:石板房;生态理念;低碳室内设计

中国传统的石板房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布于我国鲁南山区、豫北山区及贵州等地。石板房民居建筑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山地特色。石板房以她特有的粗犷原始的形象向我们展示沧桑而坚强的力量。

一、历史沿革

兴隆庄的石板房村落位于枣庄市山亭区驻地约五公里的翼云山上,这里所有的房屋都是由石板和石块堆砌而成,于是当地居民贴切地称之为“石板房村落”。进来村后,拾阶而上,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石径,石墙,石瓦。石板房墙体是比较规则的石头,房顶则用薄石板交错穿插垒成,鳞次栉比的石瓦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山林高密,民风淳朴,石板房依山而建,“房龄”最长的已有270余年的历史。

据兴隆庄的村民介绍,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有单姓和陈姓两户人家为了躲避兵荒马乱,逃到了这个四面环山的村庄。之后村民们就地取材,从山顶上采下一块块薄石板,在椽子上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代做房瓦。四周的墙壁也是用石板或石块砌垒,甚至家庭日常用品都是用石头凿的。石板房风雨不透,冬暖夏凉,防潮防火。漫步在石板房村落的古街老巷中,有一种远离喧嚣、穿越时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

如今,在当地政府引导下,这些古老的石板房,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保护单位,并且成为枣庄地区的一个重点旅游景区和影视拍摄基地。

二、石板房民居蕴含的生态理念

虽然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始终贯穿着一种最原始最古朴的生态理念。兴隆庄石板房民居建筑在建筑选址布局、建筑材料选择、建筑结构以及景观绿化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

1、选址与布局

1.1石板房的选址

《管子》中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房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这其中所论述的就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思想。石板房村落的选址也秉承了这种思想,依山而建,与自然山水契合无间,宛若天成。同时,也遵循了中国风水术中的因形就势的理念,“枕山环水”而建。枕山可以挡寒风,环水保证了水源充足,既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表现出古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美好理想[2]。

1.2石板房的布局

石板房民居朝向与方位的选择不仅仅受到当时封建礼制的影响,气候也是影响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隆庄地区属季风性气候,又处于偏远山区,因此冬季气温较低。所以在冬季取得阳光补充室内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生产力落后,人工取暖不普遍的古代,尤为关键。

石板房建筑的主立面都是朝向南方的,这样就便于在寒冷的冬季取得充足的日照,以保证室内的取暖。同时也可以避开寒冷的北风,在夏季迎来清凉的东南风,如此就减少了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所消耗的大量能源。

2、建筑材料

著名建筑师赖特说过:“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故事。[3]”建筑艺术的载体是材料,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材料,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发挥材料的特性,才能创造出适宜当地人居住的建筑和环境。几百年来,兴隆庄的百姓就地取材,凿山取石,筑造了风格独特却又朴实无华的石板房,彰显了前人的聪明才干和高超的营造技艺。

2.1、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

兴隆庄四面环山,到处都是建造石板房需要的薄石板。整座房子全是就地取材,除了椽子是木头,其余都是石板,根本用不到一袋水泥,一根钢筋。石板房所使用的这些石板,没有经过打磨、上色,完全保持了原生态,与周围的大自然协调一致。

这里地处郊区,有山有水,夏季潮湿且多蚊虫,冬季寒冷干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主要是考虑夏季防虫防潮,冬季保温避寒。因此,屋顶和墙壁的薄石板用来挡风,而且屋顶椽子上以及隔断用的玉米秆还可以防潮。所有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既牢固实用又节约了建筑成本。

2.2、建筑材料的低碳环保

兴隆庄的石板房建筑内外空间组织合理,建筑材料有秩序地循环转换,从而形成一种高效、低耗的生态建筑模式,符合生态学原理。据统计,在环境整体污染中,由于废弃后不能循环利用的建材而成为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高达34%。可见,在当代大规模建设中,寻找可循环使用的建材的重要性[4]。石板具有坚固耐磨的特点,历经百年,依然如故。废弃的石板、玉米秆等可直接归于自然。

3.建筑结构

石板房的建筑结构是以薄石板一块压着一块,错落有致地搭放在椽子上做房瓦,石板与石板之间没有泥土的胶合与固定,石块砌墙可垒至四米左右,屋内四壁用泥草黏着,房顶是用木椽支撑,椽子上铺上捆绑结实厚重的玉米秆。相比现代的钢筋水泥,这样的建筑更加贴近自然,更有人情味,同时又突显了传统手工建造的价值。

4、景观绿化

石板房建筑中的院落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空间,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居民们在自家的院子里设置景观绿化,既能欣赏到植物的自然之美,又能领略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之美。

石板房院落中的绿化景观同样显现出朴素的生态理念:

首先,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利用院落里的植物来吸纳、遮挡阳光。院子里种植的遮阴树可使院内局部形成纳凉的空间,也可以间接减少旁边房屋的日照。其次,院落中种植的各种植物花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出大量的氧气。最后,院落中绿化景观作为室内空间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既改善了环境,又达到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可谓一举两得。

三、石板房民居生态理念在低碳室内设计中的继承

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制造污染。兴隆庄石板房的存在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古老而原始的建筑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处理好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继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民居中优秀的设计思想,提炼升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生态理念,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1、当代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一些商业空间设计,为了吸引顾客,不惜采用大量的高档材料作为装饰,违背了室内装饰以实用为基础的初衷。同时,装饰公司有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错误引导消费者不合理的消费。

中国装饰行业的繁荣也促进了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材料出现在室内装饰中。而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材料,这些材料多含有甲醛、苯及氯乙烯等有害物质,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代人对于室内装饰的要求过高,导致更新周期加快,在更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垃圾,而且这些材料难以进行二次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低碳室内设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攀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设计”等一系列新的概念应运而生。

2.1、内涵

室内低碳设计,是指在方案设计与施工、方案投入使用及使用寿命终结的整个周期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低碳设计理念,尽量利用新型节能能源及节能材料,本着降低能源、减少污染、减轻碳排放的原则完成设计方案[5]。

2.2、特点

以人为本。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在低碳室内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多考虑气候、光照等外部环境因素,扬长避短,创造合理宜居的环境。同时尽量少使用人工合成的建筑装饰材料,大力推行自然可再生无污染的材料。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在低碳室内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因素对人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或者朴素的设计手法,让人在空间中感受到自然气息,增强人与自然界的联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重视材料的低碳环保。低碳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居住与生活环境创造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这是一种前瞻性的设计方法,蕴含了循环利用的理念,以求废弃的建筑构件和材料重复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3、石板房民居生态理念在低碳室内设计中继承的原则与方法

3.1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兴隆庄石板房民居的建造完全尊重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我们的设计过程中也要遵循这种原则,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的。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也可以将自然元素引入到设计中,让人们感觉更加亲近自然。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非常注重校园环境的意境营造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融建筑、园林、自然于一体,灰色的水泥墙、朴素的砖瓦墙、蜿蜒起伏的走廊,无不显现着中国传统民居所秉承的“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思想。

3.2低碳环保。正如兴隆庄石板房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建筑材料易降解无污染一样,当代的室内设计也应该尽可能减少复合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象山校区的瓦片墙都是用回收的旧瓦片做的,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建筑垃圾。

3.3符号性。符号性就是将当地民居的特色融入到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形成当地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例如在枣庄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加入石板或者秸秆等装饰元素,既能够满足现代人们追求的新颖独特、返璞归真,也能引起当地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苏州吴宫泛太平洋酒店的设计不仅融合了一千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城墙和苏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也吸收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精华。建筑和室内装饰大量使用了苏州当地的材料,彰显了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

3.4继承与创新互融。我们继承当地优秀的民居文化及设计理念,也不是一味排斥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新型材料。遵循继承与创新互融的原则,古为今用,在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矛盾元素的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共同繁荣。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在一些空间里本土材料的使用与局部的高档材料相得益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四、结语

石板房民居是兴隆庄人民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是兴隆庄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传统民居文化中珍贵的一部分。她的存在对于传统民居文化的延续以及当代低碳室内设计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展其生态理念的同时对她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我们应该从石板房民居建筑的传统中找到更加智慧的建造方式,探索出适合当代人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诸子集成编委会. 诸子集成.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13

[2] 汉宝德.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北京:生活读书知心三联书店,2006:62~65

[3] Ronald L Mass Customization: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Management,1995,37:8~19

[4] 李泉涛 韩勇. 探析胶东海草民居的自然生态模式[J]. 工业建筑,2012年,第42卷第4期

[5] Exposing Stormwater,,Stanton Jones,《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2:30~32

[6] RobertA.M.Ste First Published by Rizzoli International,Inc,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992:19

作者简介:

第15篇

对活动进行科学分类,有利于我们根据各种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活动方式上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资料收集、整理型。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报纸等,收集和整理所需要的资料。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课“探究权利义务,展示学习成果”,要求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权利以及法律确认、保护权利的具体规定、有关义务的知识、忠实履行义务的事例等。这种活动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其次要指导学生分门别类保存资料;最后要引导学生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2. 调查型。通过问卷、采访、观测等手段,了解现实问题,尝试解决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九年级第三单元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针对社区、学校附近存在的环保、交通、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调查,撰写建议书并上交给相关部门。搞好此类活动首先要注意典型性,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调查;其次要注意真实性,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活动,防止为了完成任务而杜撰数据或者虚构材料。

3. 体验型。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社区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学会交流和合作。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活动“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要求学生围绕现实生活中有关公平和正义方面的冲突,开展一场辩论赛。学生通过辩论赛,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内外俱活,形神皆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1. 注重学生的情感能力,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活动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活动起来,有兴趣,就得从情感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所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活动热情、主动的参与意识、友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会“煽情”,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学习中,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及时反馈表彰优秀的活动成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出主动的活动热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活动因有老师的参与,才会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活动才有实效。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知识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教学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人们常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要让学生心动起来,教师即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渲染气氛,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探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想自己主动回答问题,想自己亲身去体验,从而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活动课设计了很多问题,要求学生去思考、分析。这就要求在活动课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主题设计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大脑动起来。(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2)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发掘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激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5)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形式的导课,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智慧,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活动课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动嘴,因为只有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教师才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比如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结合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以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动口说出来。学生事前充分准备,课堂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之际,教师要适时参与,对他们的观点做出中肯评判、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嘴巴一旦动起来,不只是调动了积极性,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益于成长。通过学生的说,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

4.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在动手做的活动中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是活动的目的。学生光会说不会做不行,能动嘴还得会动手。思想品德活动课的设计中有许多动手做的活动,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活动课“设计我们的班徽”、第三单元的“设计我们的情趣小报”等。让学生在收集和整理素材、设计和绘制图表、撰写分析报告中培养和锻炼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