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师教育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幼师不仅在幼儿园担任多学科的教育工作,还要担负多种园内角色和职责,然而幼师尚有专业理论与技能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尤其是通过中考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一是在学生来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要求大大不同于音乐专业的要求,许多考生只需经过文化课考试就能升入大学,无需经过专业测试和面试,使很多不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学生进入到专业领域。他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音乐基础差,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第二,生源减少。由于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都以进入高中和大学为第一志愿,学历较低的幼儿师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国家虽然规定幼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大量流失,招进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升学无望的学生。加之生源减少,学校不断降低标准,使招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在源头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要创新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应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在课时与比例方面要开足开够。理论课首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强化学生人文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电教教育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语言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等各科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规律,熟悉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传授和组织管理幼儿的方式方法。再次在艺术教育课程上要有所侧重,在教学上要重实效,使学生能写能唱、会弹会舞、可演可画,并让其着重擅长一两项,为学生将来提高幼教工作质量打好基础。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途径,应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时间与机会,切实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提高职业能力的实践活动。

第2篇

目前在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担任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体育知识也很匮乏,导致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缺乏了科学性。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仅仅成为了简单的户外活动,几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示范讲解,更忽视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二、男幼儿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

近年来,男幼儿教师作为一种新鲜血液注入学前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幼儿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男幼儿教师以其性别、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男幼儿教师基于生理因素所形成的教育优势

从生理因素上来讲,男幼儿教师和女幼儿教师的差异不单是器官上的差异,还有组织、细胞、分子的差异,遗传与基因、解剖与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其身体形态的差异。正是这种先天的差异性,使得男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在速度、密度、力度、险度等方面均展现出强烈的“阳刚”风采。男幼儿教师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普遍刺激、惊险和富有挑战性,因为爆发力、体力及反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男幼儿教师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如鱼得水。例如,在一次体育课上,幼儿在玩“小小跳水员”的游戏(幼儿要从凳子上面跳下来)。由于幼儿的准备动作不当,在起跳的时候失去了平衡。几乎所有的围观女性教师都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几位身体本能地冲过去,这个时候身旁的男幼儿教师还在组织其他幼儿排队。可是就在幼儿要摔倒在地的一刹那,身旁的男幼儿教师一个跨步,伸出双臂抱住了幼儿,使其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其反应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女教师感慨不已[6]。

(二)男幼儿教师具有阳刚之气和果敢的性格特点

男幼儿教师阳光、勇敢、坚强的性格特点能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身心的健全发展。男幼儿教师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优势。男性具有独立、自主、坚强、自信等优秀品质,具有阳刚之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在与男幼儿教师的接触中,通过游戏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男性品质,在自然中便学习了他们的举止。所以在幼儿园,男幼儿教师能帮助幼儿模仿、学习男子的气概,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

男幼儿教师身体素质好、体育技巧高、精力旺盛、办法活、点子多、保护能力强,更适合带领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男幼儿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男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哥哥的身份介入,在与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会深受幼儿的喜爱。男幼儿教师会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特别是让那些精力旺盛、喜欢运动、大一些的幼儿得到满足,同时也减少了他们的攻击的发生。另外男幼儿教师善于抓住体育活动中的关键点,在给幼儿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为幼儿的终身健康打下基础,让幼儿在大量的活动中得到满足,心情愉悦,身体健康[7]。

三、提高男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活动水平的建议

(一)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素养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教师获得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应该拥有过硬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和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随着全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关注与实施,幼儿体育教师作为教师成员中的一个群体,在倡导幼儿体育的思潮中不可忽视。

(二)男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男幼儿教师要教育和照看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的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的心理。男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男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男幼儿教师应该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第3篇

关键词:幼教;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幼儿教师――人生的启蒙老师,她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两条途径:即言传和身教。因此,作为培养幼儿师资的中职幼教专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特别是中职语文课更是责无旁贷。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上发现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① 中职校在课程设置安排上使语文课程处于尴尬地位。

语文是中职各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大多数的中职校都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得作为基础工具――语文,在课程安排上学时不足,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两个班级均为美术专业班,学业重心放在了专业上,一周专业课上到8至10节。除此之外,其余课程安排无条件倾向于舞蹈、音乐等专业课程,而语文课课时也由原每周四课时缩减为如今的二课时,实在无法完成教学大纲中安排的教学任务。

② 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定位不准。

中职校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对本学科教学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认识模糊,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教师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粗枝大叶,自然偏离了中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向。

③ 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忽视。

中职校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对待语文学科的冷漠态度,使语文课也就有意无意地被挤到一边,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校的一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8%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因此,如何在中职校上好语文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而从中职校“职业性”的特点及学生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中职语文教学可重点关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方面的能力,这四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将对中职生今后的求职就业等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笔者在幼教专业语文课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提升幼教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教专业的毕业生今后面对的服务群体由于年龄小,认识文字有限,要将他们引入文学世界中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说来完成。因此,幼师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感染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引导他们去掌握必要的儿童文学理论和常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凸显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中的多数为中考落榜生,文化基础薄弱,在中学阶段就缺乏或不愿意参加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笔者所任教的幼教专业学生在新生入学后也存在以上问题,具备较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甚至在第一学期中学校组织的如演讲等各项比赛中出现了无人可选、无人可上的尴尬处境。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也有意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对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不爱思考、不主动回答问题的诟病。学生自信心提高后,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许多;其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课文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说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能主动地参加各项比赛活动。

3、语文教学应注重与幼教专业课程的联系

在语文课教学中应注重与幼教专业的专业课程相联系,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专业背景之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与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教学中就注重与美术专业课程素描的教学相联系,要求学生用图画来讲述自己与动物、植物、山水、树林、公园等的故事。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音乐、舞蹈与语文教学中的故事角色的改编与表演、课本剧、童话剧的表演相结合。这些有效的尝试,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收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语文教学应与求职和就业联系

目前,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是通过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学生到用人单位应聘或电话求职、网上递交求职信等几种途径。根据求职需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语文能力:

4.1应用文写作能力。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如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是中职生走向社会进行学习、工作的必要技能。

4.2掌握一定的实用口语与交流表达能力。交流与表达,咨询与应聘是求职中必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灵活应对面试中遇到的问题,如规范使用标准普通话,注意说话的礼节、语气、语调、音量、肢体语言等细节。

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小故事等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到演讲、竞聘、模拟应聘等各种比赛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