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乡村教育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乡村教育调查

第1篇

关键词 乡村医生 工作现状 在岗培训 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18-04

浦东新区三林及周边的北蔡、川沙、合庆镇属城乡结合地区,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人口和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随着镇村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通过对乡村医生工作现状、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需求的调查,有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岗位培训,对有学历要求的乡村医生提供再教育机会,将有利于农村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全面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8-9月,浦东新区三林及北蔡、川沙、合庆地区在岗的乡村医生共计170人。其中三林及北蔡、川沙、合庆地区乡村医生数分别为:31、20、65、54人。

1.2 方法

自行设计乡村医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培训情况、教育需求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家庭医生负责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0份,三林、北蔡、川沙、合庆分别回收30、15、63、53份,合计161份,回收率为94.7%。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61名乡村医生中男41名(25.5%),女120名(74.5%);在职人员占69.6%,退休返聘占30.4%;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8.2±3.1)岁,其中年龄≤30岁占7.5%,31~45岁占32.3%,46~60岁占45.3%,>60岁占14.9%;平均工作年限为25年;学历:初中或中专占47.8%,高中占8.1%,大专占42.9%,本科占1.2%;职称:无职称占9.3%,执业助理医师占29.8%,助理医师占54.1%,执业医师占6.8%(表1)。

2.2 工作现状

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主要为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生育指导、残疾人康复指导及药品管理等。以2011年的工作报表为依据,每名乡村医生年平均基本医疗服务5 250人次,公共卫生服务2 976人次(表2)。

2.3 业务培训情况

2.3.1 岗位培训

有43.5%的乡村医生参加过全科医学的岗位培训。乡村医生参加岗位培训1~2次/年的占28.0%,3~4次/年的占43.5%,5~6次/年的占28.5%。由区镇初保办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占97.6%,由二、三级医院组织的仅占2.4%。

2.3.2 培训内容

54.0%的乡村医生认为基本医疗培训非常重要,60.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岗位培训重要。基本医疗7项培训内容排序,依次为诊疗能力、病史采集及病史书写、药学知识与处方书写规范、接诊及医患沟通技巧、转诊标准和适时转诊能力、家庭病床访视、中医及适宜技术;公共卫生8项培训内容排序,依次为慢性病管理与随访、健康宣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妇女儿童保健、肿瘤社区访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指导、计划生育指导。

2.3.3 培训形式

82.6%的乡村医生希望的培训形式为“半脱产”;可接受的培训时间:1~3月占38.5%,3~6月占51.6%,6~12月占为7.5%。认为适宜的培训地点: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70.2%,区级及以上医院占26.7%,在村卫生室接受上级医生指导的占3.1%。

2.4 学历教育

46.0%的乡村医生有参加学历教育的意向,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分别有24.0%、53.3%、22.7%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全脱产、夜大、网络教育的形式完成学历教育;涉及学历教育的经费,100.0%的乡村医生都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部分经济补助。

2.5 个人意愿

对是否愿意参加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培训,88.9%的乡村医生表示愿意。希望通过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业务技能(89.5%),参加职称评定或晋升(30.8%),获取证书或文凭(26.6%);11.1%的人员表示不愿意,原因依次是年龄偏大、培训期间工资待遇问题、地点不方便、工作离不开、执业范围受限、认为没有必要。

3 讨论

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网络在我国农村存在已有近半个多世纪,并已成为国家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承担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卫生服务工作。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渐增长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消费水平,需要逐渐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过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乡村医生队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探讨对乡村医生开展全科培训,使其转变观念并掌握全科知识与技能,成为全科医生的助手是当务之急。

3.1 乡村医生现状分析

现阶段各镇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普遍呈“一高三低”状况[1],即高年龄(>45岁占60.2%)、低学历、低职称、低水平。在岗的乡村医生1/3是退休返聘人员,岗位稳定性差,且很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医学专业培训就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健康及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

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不仅要靠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规划,设立乡村医生规范化教育机构,还要有激励机制鼓励新生力量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中来[2]。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责任承担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支持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还必须规范乡村医生的全科培训,提升乡村医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医疗服务的新模式。

3.2 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4.1%的乡村医生已接受专科及以上的高等医学教育,并有46.0%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历。专科的学历教育更多的是以理论授课形式进行,临床实践的时间有限,对培养面向个人、家庭和社区为主的全科医生还缺乏经验。现有的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制度虽能保证80.0%以上的乡村医生接受定期的岗位培训[3],但仍有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存在。

3.2.1 注重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

要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是重点。在岗培训可以减少乡村医生脱离工作岗位的时间及乡村医生因外出培训而减少的经济收入。更主要的是可以根据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本次调查显示,有88.9%的乡村医生有意愿接受继续教育,且89.5%的乡村医生是以提高技能为目的。

3.2.2 改进在岗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①当前的乡村医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的培训需求较基本医疗高,这与居民的服务需求及大量的外来人口导入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方面的知识培训。②培训方式的改进,目前乡村医生的在岗培训主要由区镇合管办和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多以集体授课和短期临床实践为主,培训质量较低。乡村医生表示有意愿接受临床进修,可能的情况下会进行脱产培训,可接受的培训时间长度为3~6个月为宜;乡村医生希望有直接的临床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进行指导值得探讨。

3.2.3 提高乡村医生的全科意识

此次调查涉及的4个镇均属于城乡接合地区,已逐步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全科医生是提供服务的主体,而乡村医生对本地区的卫生状况比较了解,将是全科医生在农村地区的有力助手。这些地区的乡村医生仅43.5%参加过全科医学的培养,多以在岗短期培训为主,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化全科培训。

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创建成为上海市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具备了对乡村医生开展全科社区实践的教学能力,而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在岗培训,省时省钱,是比较理想的培训基地。本中心将年龄在45周岁以下,经过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培训并取得相当于中专水平毕业证书的在岗医生作为全科医学知识培训的对象[4],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

3.3 增加激励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培训积极性

镇村一体化管理后,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中心首先要确保乡村医生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确定其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设立专项经费提供乡村医生外出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并将培训纳入乡村医生考核范畴,将考核结果与其工资奖励、职称聘任等挂钩,充分提高乡村医生的培训积极性,使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5]。

总之,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乡村医生要成为全科医生的助手,势必要加强再培训,尤以全科知识的技能培训为重,逐步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媚, 曹斌, 周文泳.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医师的管理和发展[J]. 社区卫生保健, 2007, 6(2): 119-121.

[2] 臧礼忠, 刘宝. 关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4): 190-192.

[3] 卫生部. 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EB/OL]. (2001-12-29). http:///chengjiao/show.aspx?id=306&cid=33.

[4] 朱建华. 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医学信息, 2010, 23(3): 278-279.

第2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西部农村;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09-03

1 前言

办好学前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2012年,教育部为规范学前教育,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制定并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正确认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实施科学、健康、合理的保育工作,纠正和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倾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仍然很突出,解决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

2 基于实地调查的问题分析

陕西省宜川县云岩镇距离宜川县城直线距离26.5公里,总面积470.4平方公里,下辖2个便民服务中心和33个行政村,共有人口29 430人。云岩镇是宜川县的果业大镇、商贸重镇、交通要镇、资源富镇。全镇现有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各2所,在园幼儿共367名,其中在公办幼儿园227名、民办幼儿园140名。在学前教育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幼儿园布局设置不科学 云岩镇目前共有4所幼儿园,按照面积分布平均每117.5平方公里应该拥有1所幼儿园。但是,由于山区地理环境限制,实际有3所幼儿园集中在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布点不合理。

办园条件及设备过于简陋 以作为公办重点幼儿园的云岩镇中心幼儿园来说,该园占地5225亩,现有幼儿165人,活动空间人均20平方米,现有游戏活动室4间、普室6间,活动室27间(包括幼儿休息室)、卫生保健室1间等,园里的绿化和软化基本到位,有较为齐全的室外活动场地和游戏设备。教室全部配有电钢琴、彩色平板电视机和电子白板等教学基础设备和低层玩具柜;保健室配有幼儿身高与体重测量仪、幼儿视力测量表等基本设备。设施设备门类虽然不全,无法与发达地区或者城市幼儿园相比,但尽管如此,在全镇已是最好的。

该镇所辖其他幼儿园,在选址、占地、基础建筑、设施设备等方面与中心幼儿园相比有相当大差距,表现在缺乏适时实用的幼儿玩教具,更缺乏幼儿智力开发的游戏场所和必要设备,幼儿园购置的游戏、电子设备多为一些城市幼儿园更新废弃的,有些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距离办园的标准要求,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学前教育办学的基本需求。

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 截止到2016年,云岩镇中心幼儿园共专任教师22人。其中,包括专科学历教师9名、高中学历教师3名、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教师10名;年龄方面,包括30岁以下教师11人、30~40岁教师5人、40岁以上教师6人;另外,幼教专业教师有8人,仅占教师总数的36%,男性幼教教师1人,仅占4.5%。多数幼儿教师规定要求,有在编中小学教师或其他岗位正式在编职工转岗进入幼儿园的,有民办中小学教师转正变为幼儿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幼儿保教能力普遍偏低。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生存与发展状态不容乐观。“在其社会地位与待遇总体偏低的情况下,这些教师更多地只是为了寻求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而没有更加长远的打算。带给她们更多精神上的问题并不是学前教育本身,而更多的是其他方面的问题”[1]。相比专业教师,这些非专业的幼儿教师对自身缺乏自信,对待保教工作兴趣、责任心不强。缺乏专业培训、业务学习少,提升缓慢,缺少进修的机会,对幼儿生理心理的把握,甚至对应急事件的处理,全凭个人“育儿经”或者生活验,而不是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管理体系较为松散 农村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学前教育是一个跨学科性强、专业跨度大、综合要求高的领域,在管理上涉及的部门较多,现存的管理体制必然会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的紊乱,影响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2]。调研的结果印证了这一观点,一方面,云岩镇全镇乃至于整个宜川县在幼教统一管理上没有真正有效地落实相关措施和制度,尤其是在乡村和私立幼儿园。多数幼儿园在园内管理上落后陈旧,部分民办幼儿园在保育、安全和后勤管理等方面表现较差,个别幼儿园甚至只能起到幼儿集中看护的作用,而幼儿教师多是“带娃娃的保姆”。

教育理念滞后 目前,在西部部分乡村学前教育的保教科学性、幼儿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大多数年轻的父母一年四季多数时间都在外打工经商,多数幼儿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抚养,照顾他们的生活与教育,把适龄幼儿送入幼儿园多出于让老师替他们照看孩子,这一认识也相应弱化了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的提升。保育后勤服务工作普遍较为薄弱。调研中发现,全镇在园幼儿基本在园享用午餐,幼儿园收取一定的餐费,收费标准较低,饭菜质量和营养标准普遍难以达标。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依然突出。向幼儿教授小学的语文和算术知识、布置书面作业等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兴趣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教育规律,也有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盲目地给幼儿教师施加压力的原因。

幼儿大量流失入县城和民办幼儿园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到县城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影响农村幼儿大量流入县城。这一变化,一方面是大量孩子进城上学,城里学校班级额数变大,一个班级七八十人,给教师在班级管理方便带来很大的难度,有时根本无暇顾及每名幼儿,导致隐性失教失学;另一方面,农村公办幼儿园因在园孩子的大量流失而造成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原云岩镇中心小学改建而成的中心幼儿园为例,10年前教学楼可容纳学生1800名,现在五层教学楼却只有165人,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教师也会因为幼儿人数的减少而丧失教学积极性,进而造成幼儿的更大流失。

公k与民办的选择影响 农村幼儿大量流入私立幼儿园。西部农村的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在幼儿园主要学习写字、拼字等,公办幼儿园根据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纠正小学化倾向,而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进一步加重了小学化色彩,使很多家长转而将幼儿转至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托管方便也是更容易吸引生源的重要原因。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家长既要在家干活,还得每天来回接送孩子,很不方便,不如直接将幼儿送往私立幼儿园进行托管也造成公办幼儿园生源流失。

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现在的农村拥有很多留守幼儿,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隔代陪护的问题日益凸显。老人的溺爱很容易导致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期是人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容易造成幼儿严重缺乏安全感与幸福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 改进对策及思考

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加强西部农村地区乡镇幼儿园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和业务管理能力,幼儿园覆盖半径不要太大,保证幼儿可以就近入园。促进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

尽快优化幼教师资队伍 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前提和根基是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达标、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多种途径加大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数量与质量。

1)要严把入口关。公开招考、录用一批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到乡镇村幼儿园中去。

2)将西部农村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纳入继续教育长期规划之中,对西部农村幼儿教师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的长期跟进式培训,对具备从事幼教工作基本条件的西部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并对合格者颁发证书,培训中尤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前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的培训,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3)要从社会保障、工资水平等各方面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

加大农村幼儿园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增大对西部贫困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西部农村公共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制定和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与措施,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幼儿园建设中来。

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管理机制 标准化管理需要从制度建设和管理人员素质抓起,要让一批既有管理能力又懂学前教育或属于学前教育的专业人员成为西部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主体,加强民办幼儿园的政策管理,取缔一些不合格,尤其是暗藏隐患的幼儿园的办学资格。

4 结语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素质的提升。伴随着西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要正视其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制定适合西部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充分明确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从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3]。

参考文献

[1]孙爱琴,贾周芳.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6-81.

第3篇

一、村庄学校欠债累累

因为乡村学生的膏火难收齐,而教员的办公经费又不足,良多乡村学校只得向私家告贷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到达\"普九规范\"向私家假贷建筑设备,比及新学年开端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局部付出债权。有些当地主管束育部分不管乡村的近况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必然要到达\"普九规范\",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繁重的债权。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类检查,破费巨额的款待费。招致乡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困难,有良多乡村少年儿童无法获得公道的受教育时机,形成良多乡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致使不得不分开学校。乡村学校的欠债累累将严厉障碍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接受

在查询中调查到,乡村经济发展较掉队,农民相对较贫穷。县政府在财务支出吃紧,教员工资难以发放的状况下,就经过添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局部发放给教员,以补偿财务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书社的回扣,把出书社的一些\"指点资料\"强行要学生购置;一些九年任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前提完成教育好像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置,这些书除了添加他们的担负还有什么用?而乡村还有一种怪景象就是分摊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若何能应付这么繁重的担负?

三、师资力气严厉不足,教员问题多多

村庄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员,他们的学历凡间都是初中到高中程度,并且没有经由正轨的师范教育。依据规则要转正参与培训测验得花一笔不少的钱,因为当地财务支出有限,教员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员带来繁重的担负。而良多村庄任教的教员还要承当一些分摊,如建筑公路、当地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员工资中扣除,这些分摊基本就分歧教员磋商,如同匪徒拦路掳掠,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员的好处。一方面本地专科师范卒业生回籍任教,但县政府因为教员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采纳,另一方面没有经由正轨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员又因为才能有限而对学生的指导及培育形成障碍。这就招致教育资本被糜费,而少年儿童承受常识的范畴变得越来越狭隘。

四、资本分派不公道

在查询中,可以看到资本分派不公道的景象:各县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本支配的权利,它们应用部分所把握的权利最大限制地完成部分好处,或从财务分派方案中优先获得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本却少之又少,况且城市生齿的教育需求被优先知足,乡村生齿获得的教育资本就十分有限,远远无法知足乡村生齿承受教育的需求。在一所乡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景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行室的仪器陈腐的难以应用。如斯的设备怎样进行有用的教育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育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备和其它教育设备可以说是完美,如斯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本的分派不公道。教育资本分派不公道,使乡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本十分缺少的情况中,而无法承受优越的教育,这不只严厉障碍乡村少年的发展并且使乡村青年就业更难。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 留守老人 经济条件 自身身体状况 精神生活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个年轻人告别了山村,流动到城市去“淘金”。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这些被称 为留守老人的人们,一边佝偻着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辈。他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使得老人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由于其独特的居住环境,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存在于老年期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障碍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如何提高日益加剧的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迁移带来的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何解决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留守老人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发现临床上最多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而家庭经济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教育抚养孙辈的重任,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回家探望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决定着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家庭经济条件

经济是老年人生活的物质基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农民可支配的收入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收入或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能吃饱穿暖,有更多的经济收入以应对疾病风险等比其他问题更为迫切。

2照顾孙辈的重任

农村留守老人不仅经济收人少养老无保障,他们的生活无助还表现在不仅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却还要担负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心理负担较重。从目前看,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都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让老人们感到力不从心甚至苦不堪言。

3身体健康状况差,看病问题突出

由于缺少子女协助,很多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留守老人却要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劳动,长此以往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得不到及时的照料,而且目前新农合报销的比例仍很低,担心没钱治病,很多老人在生病后都不愿意治疗,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导致健康恶化。有的老年人由于病情严重担心治不好,经济困难会给儿女带来麻烦,想着自己年事已高早晚一死,而表现出烦躁,精神不振,有的甚至还有厌世心理。这些都直接导致老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

4家庭氛围与精神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年人的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而外出务工的子女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他们与留守老人一年相处的时间一般只有1个月左右,子女外出后导致老人孤独感增强,这些留守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由于农村没有城市较多的娱乐和建身场所,没有广泛的社交圈,信息闭塞,接触不到外面丰富的生活,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因此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心理需求及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很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5子女回家频率

第5篇

城市:英语要“减负”,教师忧“减员”

多年来,英语在应试教育中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中国家庭纷纷将孩子的英语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各种英语培训班在城市扎堆,大体量的需求使英语师资纷纷涌向城市。然而,北京、山东等地一纸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科目“减负”的规定,引起了城市英语教师的忧虑。

部分教师担心,中高考英语分值降低,不仅会让学生和家长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更会动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英语沦落为“副科”或“选修课”。

北京市第101中学英语组组长张燕说:“改革对英语方面的变动太大,对教学造成的影响也很大。”比如,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允许学生多次考试,意味着对英语不感兴趣或英语能力突出的学生考到了满意的分数后将可能不再学习英语。

乡村:课本成“天书”,教师“奇缺”

与城市英语教师的境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教育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师的极度稀缺。“每年都发英语课本,但没有老师教,课本在学生手中变成了看不懂的‘天书’。”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弯岭镇大墩小学校长王升超一脸无奈地说。而在他无奈的背后,是海南千余所乡村小学普遍缺少英语教师的尴尬现状。

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艰苦地区的1251个农村小学、647个教学点,相当一部分都奇缺英语老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全省教师队伍整体超编,二是乡村条件落后,无法吸引年轻老师前往。

“很羡慕电视上会说英语的人,我们也想学。”大墩小学六年级学生、11岁的王盛旺眼神中满是渴求。他说,家里没人会英语,学校也没老师教,他们只能看英语课本上的图画,但对书上的内容一点都不懂。

在甘肃陇南地区,某县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一些学校英语课程靠支教志愿者支撑,但志愿者人数有限,所以许多学校不得不停上英语课。

弥合:应急措施与制度建设并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表示,要填补鸿沟,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尽可能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尤其应制定灵活的激励、奖励机制,吸引年轻教师到乡村任教。

2013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乡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将进一步扩大。海南省自2013年9月起,开始为9243名边远地区教师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

对此,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段会冬博士认为:“缓解乡村学校英语教师短缺,要坚持长效投入和应急措施并举。”从应急措施来看,可建立与教师专业成长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城市“富余”年轻英语教师到乡村任教。

第6篇

本课题以河北省农村信教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思想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深入河北省11个市的22个村镇,了解农村情况。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我们打开了高校与农村家庭对接的通道,进而更深入、准确地掌握农村信教家庭大学生思想状况,为高校大学生管理提供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青龙县祖山镇M村个案调查情况

在M村,明确表示自己信教的群众大约占本村村民的90%,不信教群众大约为10%;信教群众中,10%为青少年,60%为青壮年,30%为老年人。在信教群众中,绝大多数为佛教道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村里有佛教场所,但没有其他宗教场所。在信教家庭中,子女在家长的影响和环境的熏陶下,大约有60%人信仰宗教,一些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子女不信教。受家庭影响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子女,一般也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表示宗教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并不大。

2.信教大学生个案访谈情况

大学生小A,其家庭主要成员均信仰基督教,他信仰宗教的原因重要是家庭的影响。他曾如是说:“并不是我选择它,而是它选择了我。它是道路、是真理、是生命。基督信仰才是人生意义的归宿。人本来就该相信这位神,以及它为我们预备的救恩。”出生在的家庭或生活在朋友信仰宗教的环境中的大学生,父母相信或朋友相信,致使他们从小就接触宗教的思想、观念,耳濡目染,甚至皈依宗教。他们的信仰一般是较为坚定。

3.教职人员个案访谈情况

河北邯郸县基督教教职人员老B,他从事宗教工作十二年,是邯郸当地人,除了从事宗教工作,没有从事其他的职业。他当初选择教职人员作为职业是想传道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基督教,并且愿意加入基督教。家人都支持老B传教,并且妻子和孩子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为信徒。据他介绍,最近几年的信教人数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大学生信教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二、河北省农村宗教对大学生信仰影响状况分析

1.家庭是否信教对子女影响很大

在河北省,我们分别调查了信教家庭和不信教家庭子女的情况。调查信教家庭(父母兄弟姐妹信教)子女115人,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也信仰宗教的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7.4%;调查非信教家庭(家庭成员无人信教)子女215人,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信仰宗教的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2%,相差十一倍多。可见家庭成员是否信教对子女影响很大。信教家庭子女80%以上是在青少年甚至幼年接触宗教的。

2.信教家庭子女的更加虔诚、坚定

虽然对全国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宗教没有统一的数据,但综合国内对大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信仰宗教比例在6%-20%之间,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在“你什么时候开始信仰宗教”问题的回答中,87% 的信仰者回答“高中及大学阶段”;定期或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的只占9%,绝大多数是选择“基本上没有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而出身于信教家庭子女大学生的显得更加虔诚,他们大多从小就开始接触宗教,有的甚至从出生开始就在家人的影响带领下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因此,30%以上的人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信仰也比其它信教人员更加虔诚和坚定。

3.地区宗教文化对大学生是否信仰宗教影响较大

在河北22个县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村群体受地区宗教文化影响较大。如在河北正定、赵县等佛教文化较发达的县,信仰佛教的人员较多;而在张家口宣化县的滹沱店村,因早在1870年-1900年间就建有天主教教堂,因此村内70%以上的村民信仰天主教(以上信息来自深井镇民政所)。地区宗教文化,对于生活其中的大学生耳濡目染,使得这些大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出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向宗教寻求安慰。

三、高校对农村信教家庭大学生的教育策略

首先,河北省高校要做好农村信教家庭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依法治校,加强对高校内部宗教活动的管理。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识别和抵御非法宗教活动的能力。要求信教学生必须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参与宗教活动。

其次,高校要加强专业教师及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他们的思想教育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真正做到以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成长。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优化育人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宗教对大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篇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团体深度访谈、试卷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现有学历、现有职称、工作年限、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农村常见病的处理和院前急救知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项目、全科医学教育的需求调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影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原因和阻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因素等。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当场回收,统计有效回收率,并对调查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乡村医生共356人,其中男181人(50.84%)、女175人(49.16%),平均工龄18.86年,平均年龄40.56岁。本科27人(7.58%),大专147人(41.29%),中专139人(39.04%),其他(高中或初中)43人(12.08%)。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201人(56.46%),无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155人(43.54%)。中级职称37人(10.39%),初级职称136人(38.20%),无职称183人(51.40%)。

2.2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必要性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乡村医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参加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接受全科医学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结果显示在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必须性上,认为学历培训、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常见急病的处理和院前急救知识、临床用药、专题讲座、职业院护很必要的比例较高,认为各项很有必要的为61.52%~91.01%,仅有0~19.10%认为全科医学教育没有必要。

2.3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需求调查由调查结果可见,乡村医生中赞成短期培训学习占73.88%(263人),半脱产学习者占12.92%(46人),赞成脱产学习和业余自学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0.84%(3人)和12.36%(44人)。赞成在高等医学院校学习者占69.38%(247人),在市级以上医院学习者占30.62%(109人)。2.4影响乡村医生全科医学教育的原因356人中有217人不同程度存在妨碍因素,139人无妨碍因素,在存在妨碍因素的人中,结果显示无时间和精力及缺乏规范化要求(26人,11.98%)、缺乏适宜全科医学教育形式(86人,39.63%)和医务繁忙(63人,29.03%)是阻碍乡村医生参全科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

3讨论

第8篇

一、预防力量下沉,着力营建乡村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

为不断推动预防进乡村工作健康深入开展,洛宁县人民检察院把乡村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是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预防工作进乡村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预防工作进乡村活动,要求每一名党组成员、每一个科室都必须有一个乡镇联系点,有一个联系村,全院一盘棋,共同参与预防进乡村活动。自“五进入”活动开展以来,该检察院党组和科室干警40多人次参加了送法下乡、预防咨询、预防调查以及帮扶活动等,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实现了检力下沉。二是建立预防联络员制度,聘用15名政治坚定、清正廉明、综合素质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基层乡镇、村预防联络员,作为预防工作进乡村的稳定据点,组织召开联络员会议3次,收集各种预防信息20余条,针对乡村预防工作中的问题共同探讨研究预防对策10余条。三是设立洛宁县农林检察室,通过派驻检察官和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在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努力构建与农业、林业、森林公安、烟草等与“三农”密切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预防职务犯罪的格局,推动“三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预防调查下沉,准确把握乡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症结

预防进乡村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乡村干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针对该县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多发、易发趋势,洛宁县人民检察院把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调查作为进乡村活动的一项重要抓手,及时切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涉农案件,扎实开展预防调查,努力从中发现隐患、帮助堵塞漏洞、消除职务犯罪的隐患。2013年以来,该检察院共开展预防调查6件,其中涉及乡村干部和涉农问题的预防调查4件,占到67%。通过开展预防调查活动,转自侦部门立案1件,“刘昌明、宁朝阳贪污土地补偿款的预防调查”被省、市检察院评为“十佳精品预防调查”;先后形成情况反映和检察建议7份,其中《农村土地补偿款发放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应引起重视》被洛阳市委办公室《每日汇报》全文转发,并得到了洛阳市委原书记毛万春的批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在四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预防调查分析报告》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存在五大突出问题的预防调查分析报告》,引起洛宁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责成纪委部门牵头对全县各乡村政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建立动态监督机制,为有效遏制农村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预防教育下沉,不断增强乡村干部抵抗力和免疫力

乡、村缺少预防教育平台、老师和经费,是导致乡村干部工作政策把握不准、法治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素质不坚定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在预防进乡村活动中,突出“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这一主题,统筹协调、积极作为,采取“联合教育、专家授课、典型引导、同步跟进”四步工作法,努力推动预防教育资源向乡村干部倾斜。一是联合教育,由单兵作战转向共同应对。该检察院与县纪检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会签了《关于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的意见》,与县委党校就廉政教育进党校达成共识,充分整合各部门行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单一平台多种教育的效果。2013年以来,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警示教育培训5期,全县有680余名农村干部接受教育,并将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纳入春、秋两季科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培训教育全县党员干部300余人次。二是专家授课,由面面俱到转向有的放矢。积极邀请上级院预防专家、行业部门专家以及自侦部门一线干警参加乡村巡回宣讲,通过专家授课、学员提问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解决乡村干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典型引导,由远处听景转向身边看人。坚持一案一预防,积极开展预防警示教育活动,结合办理的乡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组织教材,到所在乡村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乡村干部,取得了“警示一例,教育一片”的预防效果。四是同步跟进,由短期任务转向长效工作。该检察院将乡村干部警示教育活动,作为预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常抓不懈。通过发送廉政警示短信、在电视上播出廉政公益广告、下乡个案巡讲等方式深入开展同步警示教育,长效防范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2013年以来,该检察院先后在节假日向农村基层干部发送廉政短信1000余条次,发放《警示教育宣传手册》400余册,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廉政公益广告15期。

第9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成人教育,都取得很大进步,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提高,校舍环境有较大优化与改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等。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以后教育成长。因而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从基层农村来了解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现乡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引起社会关注。

而且,乡村小学的办学情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推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点。华南师范大学是大学是广东教育的龙头,华师人秉承着关注教育的时代责任感,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为什么选增城做调查呢?因为增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过现在并不是十分发达,处在转型中,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存在数量较多的农村小学,而且增城离华师比较近,本人对增城比较熟悉,所以选增城市乡村小学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1) 主题:关于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以广东增城为例。

(2)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反映整个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的一些共同情况,引起各方重视,为达到推动广东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贡献。

 

三.文献探讨

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有很多,人们都普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乡村小学办学仍然比较落后 ,与城镇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小学办学要追上城镇小学,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中尽量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次调查课题的一些已有资料。   

另外有专家曾指出增城市,或者其它地方乡村小学办学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农村教育的话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二)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 乡村小学的办学,现阶段还不是扩大优质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问题。

(四) 乡村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老化,二是办学经费短缺,三是办学环境较差。

 

四.研究设计

(1)  调查方法:实地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加上拍摄,实施实地观察法。

(2)  研究的模型:增城市各镇各选一个乡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如派潭镇—庙谭小学:小楼镇—棠下小学:荔城镇—棠村小学:正果镇—兰溪小学:石潭镇—麻车小学:朱村镇—莲塘小学:中新镇—梁屋小学:新塘镇—大勿村小村。(如果不存在所选小学,例如出现一些小学合并等情况,可选该镇乡村另外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这是初定,根据实际情况可改。)

(3)  分析单位: 所选的乡村小学。

 

五.研究调查步骤

(1)  选题,查找所选课题的相关资料,为调查的开展作理论准备。

(2)  组队:调研的队伍为10个人,选熟悉增城市的学生为主,以1人为组长,3人为采访员,3人为记录员,2人为后勤人员,1人负责拍摄。实施调研时,除组长和拍摄人员确定不变外,队伍里每个人可轮流当采访员、记录员和后勤人员。

(3)  申请:写好计划书,组好队后写一份书面报告给学校,希望学校批准,并希望得到一些资金支持及给增城市教育局的介绍信。

(4)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稿,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访谈稿见附表,做好调查开展的资料准备。

(5)  进行调查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去增城市教育局说明此行目的,并努力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概貌的一些资料;

然后,去所选各镇乡村小学进行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所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访谈对象包括学校师生,该村村民,学生家长等。

派发问卷的数量为每个学校50份,其中学生卷40份,教师卷10份,访谈的人数为每个学校和村庄20人,其中学生6人,教师6人,普通村民4人,学生家长4人。

最后,收集整理资料。每采访调查一个镇一个乡村小学就整理一遍,最后汇总整理。

(5) 分析资料:考虑经济、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对该村小学办学影响。做到仔细认真,以小见大。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其他调研成果。

注:访谈稿见附表。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本课题专业对口、立意深远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本身所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关心我国教育状况,这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具有一致性。目前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此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深入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的具体情况,通过以增城为例反映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面临的共同困境,引起社会重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二)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经过请教老师得到建议和我们小组的讨论,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勾画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 调查对象资源丰富,资料来源可靠

增城市的乡村小学数量多,而且增城是广州郊区的一个县级市,离华南师范大学比较近,交通方便,这为我们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

(四) 人力资源优势

我们的成员有10人,基本上对增城市比较熟悉,方便解决交通与语言问题,便于调研开展。而且队员都有参与下乡的暑假调研,积累了一些调研经验,并且有社团工作的经历,这对于我们课题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 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

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针对性强且可行性强,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七.测量

(1)  研究中主要变量:被采访人员的不确定性,乡村小学上学的时间、队伍进行调查时间安排、天气、调查期间人们的活动等。

(2)  测量(即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拍摄(拍摄学生、老师、校舍、村落、学生活动等)

 

八. 资料收集方法

     实地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挖掘调查所选乡村小学办学真实情况,然后汇总反映,记录员和采访员要努力合作,拍摄员要抓住调查中精彩镜头。

 

九.分析方法

(1)  主要考虑经济因素,思考经济与乡村小学教育的关系。

(2)  还有考虑环境、风俗等其它因素对该村小学办学情况影响。

(3)  经济差异对办学影响作详细描述,各村所属镇环境、经济等因素作为差异性比较,还有注意人们对学校办学的关注程度。

(4)  汇总资料后要做到以小见大,因而联系到广州、广东乃至全国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十.研究时间表

如下:

 

 

 

 

时间

事件

注意事项

2010年暑假前一个月

组队,向学校申请

尽量不要与考试复习冲突

2010年暑假开始后

着手调查,先去增城市教育局了解总体情况

调查时用语要礼貌,拍摄要得到批准

2010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

按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石滩镇、中新镇、新塘镇、朱村镇、荔城镇顺序进行调查   

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做好问卷调查、访谈记录与拍摄工作,回来整理

2010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继续调查

了解小学开学的时间,争取调查他们正式上课的情况,继续完成前面没有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0年11月

整理资料

做到详细和仔细

2010年12月

写好成果,论文及制作网页

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十一.成果呈现方式

     论文加上网页,详细反映本次调查的成果,论文是作为本次调查的报告,网页的内容除了调查报告的方面,还有拍摄情景,以及与被采访者的谈话视频等。成果整理后,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反映。

 

十二.经费预算

总    计: 880(单位:元 人民币)

具体预算如下:

打印费:400份问卷*0.2元=80元

交通费:500元

通讯费:100元

摄影费:100元

其他费用:100元

 

 

 

 

 

 

 

 

 

 

 

 

                                                                                                                                                             

附表

访谈稿 (初定)

一.针对校长   

    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一些情况,首先感谢您!我们想知道:

1 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老师?     

2 你们学校的课室、体育场所是否设备齐全或足够?

3 您觉得乡村小学有面临哪些困境?例如你们学校?

4 作为一校之长,您有什么意见可推进乡村小学办学吗?

5 跟城市小学相比,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与城镇小学有什么差别?

(还会有其他问题)等等

二.针对老师

老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想了解一些情况,首先谢谢您!

1. 你认为自己喜欢在乡村小学里教书吗?

2. 或者说,让您留在乡村里教书的动力是什么?

3. 您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有什么看法?

4. 您是教一个科目,还是几个科目呢?还有,您教几个年级?

5. 您觉得乡村小学的办学要提高,需要哪些人或部门的努力?

6. 等等

三. 针对学生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现在想问一下你们的问题,你们想听吗?

1. 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吗?

2. 你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呀?为什么呢?

3. 你们喜欢在这里读书吗?

4. 放学后,你们会在学校里进行体育活动吗?或者在其他空闲时间?

5. 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   等等

四. 针对家长或村民

   大叔(大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请问您现在有空吗?我们想知道您对本村小学办学的看法,先谢谢您!  

1. 请问您有孩子在本村学校里读书吗?你觉孩子在村里读书好吗?

2. 您觉得村里小学办学搞得怎么样?

3. 你们村里的乡亲支持建好村里的学校吗?

第10篇

(1.怀化学院成教处,湖南 怀化 418000;2.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 沅陵 419600)

【摘 要】通过对沅陵县52所乡村园校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发现当前乡村教育中存在:教师资源分布不合理、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骨干力量薄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缺乏、乡村教师专项培训项目过少、培训经费欠缺等问题。借助当前“国培计划”大好环境做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针对问题,科学解决;内外结合,系统建设;高屋建瓴,引领发展。

关键词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系统建设;引领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3419)与怀化学院重点教改项目(201308)“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实施调查与发展思考——以怀化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斌(1972—),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培研究、文化传播与乡村政治传播。

李枝红(1967—),高级讲师,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站站长,研究方向为教师培训。

准确的需求调研是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制订的重要前提,也是培训管理和实施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障。2015年,在上一轮“国培计划”成功实施基础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明确提出“各省要根据本地乡村教师培训整体需求,合理确定本年度项目区县覆盖范围及支持年限。”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国培计划”项目县申报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表示,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主要面向乡村教师。在此背景下,沅陵县教育局委托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52所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研。

1 调研基本情况

沅陵县是湖南省县域面积最大的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湘、鄂、渝、黔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发县。全县人口67万,有乡村中小学 52 所,农村专任教师 3162 人。为了全面了解全县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5月13~16日,县教育局委托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外地专家组织了10个调研小组,在网络调研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形式,深入乡村调研,这次调研共发放《乡村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2896份,回收2875份,1051位教师参与了座谈。具体情况如下:

1.1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紧密相关的几大问题调研情况如下:

培训时间:你最愿意在哪个时段参加乡村教师培训?

图表显示乡村教师培训以安排在寒暑假为最佳。

培训方式:最适合你的乡村教师培训方式是什么?

图表显示“送教下乡”是最适合乡村教师的培训方式。

培训天数:一次培训的合适时限是什么?

图表显示乡村教师培训训期需求为5~7天为宜。

培训内容:你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可多选)

图表显示培训内容需求首为“课堂教学指导”,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培训形式:你最期待的培训形式(可多选)

图表显示当前乡村教师最期待的培训形式是“外出学习考察”和“现场观摩”。

专家团队:你最喜欢的培训教师(可多选)

图表显示最受欢迎的专家团队是“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

问卷19 您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乡村教师培训?

送教下乡首选、网络远程培训次之。

问卷20 您希望乡村教师培训为您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技能技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问卷21 您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为您参加乡村教师培训提供哪些支持和保障?

尽可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实现培训资源和机会均衡,提供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完善网络远程学习的硬件设备。

1.2 教师座谈情况分析

根据学科、年龄结构、技术职称、性别、教育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等按校教师总数1/3的比例确定座谈对象,共与1051位教师进行了座谈。主要围绕乡村教师整体状况、乡村教师培训需求情况和乡村教师培训条件保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以“乡村教师对项目设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专家团队、培训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为重点开展工作。座谈情况与问卷调查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项目设置。村小教学点偏远落后,年轻教师不肯去,本土老龄教师又难以“出来”, 应针对此类乡村教师设置村小教学点教师专项培训;同时,希望多增加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使更多的乡村教师能有培训机会,实现培训机会与培训资源均衡;在项目设置时多考虑乡村区域间协作培训;针对乡村教师一人多头、专业不对口现象可设置适刚培训;针对当今留守儿童、独生子女问题较多应设置留守儿童教育培训。

2)培训时间。绝大部分乡村教师希望能够安排在寒暑假期培训,这样可以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培训期限以5~7天为佳。

3)培训内容。乡村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方法优化和班级管理等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成效。因此,在培训内容需求上,首要的是课堂教学指导,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4)专家团队。乡村教师对授课专家要求有:专家的思想理念、学科理论应立足乡村教育发展,针对乡村教育教学现状和特点;培训课程既要有经验介绍、还要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演示、具体问题的解决技法传授。因此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成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选专家。

5)培训方式。送教下乡是乡村教师培训的首选方式、名校跟岗观摩次之。其原因之一是乡村学校远离县城,交通落后,部分教师身体状况欠佳,外出培训困难,此类教师渴望通过送教下乡的培训方式来获取新理念、新知识、新模式和新技能;原因之二是年轻的乡村教师长年工作在乡村教育的最前沿,希望到名校跟岗观摩培训,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和现场观摩感受名校氛围、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2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及存在问题

2.1 乡村教师培训需求

根据对52所乡村园校的实地调研,综合问卷和座谈信息,结合网络调查情况,沅陵县乡村教师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

1)项目设置应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凸显乡村教师主题,突出实效性。

2)培训时间安排:集中培训安排以寒暑假为佳、期限为5~7天;送教下乡以安排在工作期间为佳、期限以3~5天为宜。

3)培训内容应围绕乡村课堂教学主题,着力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突出问题,其次是班级管理技能和教学方法指导。

4)乡村教师培训授课专家团队以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为主。

5)乡村教师培训方式首选送教下乡,次选名校跟岗观摩。网络研修需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2.2 当前乡村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一是教师资源分布不合理。全县教职工总量富余,城郊学校教师超编,但边远学校师资缺乏,留存的村教学点存在无师愿教的现象;另外,乡村教师中年龄段35岁以下为727人,36~45岁为998人,46~56岁1416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45.06%,年龄结构层次存在老化问题。

二是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数教师富余,英语及音体美和学前教师严重欠缺。一些乡村学校部分教师是学非所教,急待转岗培训;全县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仅18人(其余均为聘请或兼职)。

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任教师虽然学历结构基本达标,但原始学历达标率偏低,高级职称比例少,高水平师资偏少,缺乏名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严重,知识性错误发生率偏高。

四是乡村教师参训机会少。国培、省市培训、县培指标都有限制,无法满足教师培训需要,教师能力提升平台缺乏。

五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缺乏。现场调研发现,乡村学校基本上只有1~2间多媒体教室,结果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很难达到新课改预期目标。

六是乡村教师参培积极性非常高,但培训机会少,尤其是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过少。数据显示,全县乡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1140人次,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36.28%;参加市培的396人次,平均8人才有一次机会;参加县培3668人次,从未参加过培训的250人。5年来完成全员培训,修满学分的只有387人,占全县乡村教师比例12.3%。

七是交通经费问题严重制约培训的开展。从调查的沅陵县情况看,最边远的乡村学校到县城都要4个小时的车程;交通不便,给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影响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另外,作为国家贫困县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县,沅陵县县域经济欠发达,师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师训工作的开展。

3 乡村教师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则离不开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培养。如何借助当前“国培计划”大好环境做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3.1 针对问题,科学解决

一是,针对边远山区乡村需求,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培训方式,积极改善网络平台运行条件,加大远程培训力度。

二是,项目设置应体现乡村教师培训的特点,做到学科齐全、兼顾年龄、层次分明,设置项目应把师德、心理健康、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纳入培训内容。

三是,增设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平台,创设培训机会。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应该提高培训经费预算,加强网络远程学习平台及其他硬件建设。

3.2 内外结合,系统建设

乡村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需要加强系统的协同合作。虽然目前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培计划”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但从根本来看,还需加强乡村自身的内部建设。

一是,地方行政部门和乡村学校要努力克服困难,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二是,乡村教师,尤其是偏远山村的老龄乡村教师要提高认识,增强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参培学习的有效性。

3.3 高屋建瓴,引领发展

国家实施“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从“国培计划”的宗旨来看,重点是促进教育改革,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但从调研情况看,“着力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是广大乡村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最大需求。

第11篇

一、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乡村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村办小学里教书的老师。按其编制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编制以内的和编制以外的,编制以内的叫公办教师,编制以外的叫民办教师,也叫教师。

(一)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含义

西部乡村教师是西部人力资源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广大的农村小学教书,是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变量:数量和质量。数量是指乡村教师劳动能力总量,包括他们的性别,年龄,人口比例等。质量是指乡村教师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教学能力、文化素养、道德意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

(二)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不仅通过培训和激励等方式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创造力,为社会和国家,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做出贡献。西部乡村教师入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知识的开发。乡村小学是西部农村地区启蒙教育的摇篮,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做好基础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知识结构的建立,还关系到下一代未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对知识的开发就是给教师以最正确、最及时的知识,以便他们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对观念的开发。乡村教师和城镇教师最明显的差别就是观念的不同,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他们缺乏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求发展的愿望。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在积极的态度下才能产生。教师的创新和积极的态度可以影响到他所教的学生,基于这一点,对乡村教师观念的开发,引导他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自我开发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3,对教学方式的开发。贫穷造成了西部教育的落后。西部乡村小学面临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改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要改进教学方式。“糟糕的结果都是从错误的方法中产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造成了西部落后的教学质量,落后的教学质量又影响了教学方式的改进。

4,对环境的开发。工资待遇、福利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些是乡村教师的生存之本,没有这些保障其它都无从谈起。因此我们从社会环境这个大视角人手,包括社会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这才是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最有现实意义的方面。

二、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实证研究

(一)问卷调查的背景

问卷所调查的地区是陕西省陇县的东风镇。镇政府驻地东风镇,距县城15公里,境内地域辽阔,山、川、塬相间,宝中铁路、省道212和千陇南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5755户,19754人,其中农业人口18338人。区内设初中1所,小学16所,有教师202名,在校学生3178人,初中升学率85%,有文化交流中心市场1个。

(二)对问卷数据的分析

1,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分析

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通过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业属性、工资分布、家庭主要收入和主要支出这5个方面来反映,下面就是根据问卷得出的数据而进行的分析和论述。

(1)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占70.4%,男性占29.6%,这说明小学教师是女性的黄金职业这一特点。

(2)从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之间的占18.4%,30-39岁之间的占35.7%,40-49岁之间的占45.9%。中年以上的乡村教师占有很大比例,青年教师比例很小,这说明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后备资源不足。

(3)从学历结构来看,学历普遍偏低,初中、高中学历占74.8%,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只占24.5%,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西部落后的教育资源有关,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4)从职业属性来看,民办教师还占有很高的比例,占到了40.8%,在东部已经没有民办教师这一称呼,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导致这一问题仍然存在,这也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有问题之一。

(5)从工资分布来看,工资结构相对合理一些,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达到了75%。一方面是由于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另一方面,西部人口的增长使乡村教师处于紧俏状态,相对于其它职业待遇略胜一筹,但和东部地区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地方财政的支持很有限。

2,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社会环境分析

(1)以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养老保险、上级领导、国家政策等为选项进行最不满意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占33.7%,对国家政策不满意的占25.5%。因此,对于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从提高待遇和政策改善人手。

(2)以校舍、教学设备、图书室、食堂、教室、职工宿舍等为选项进行最希望改进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希望改进图书室的占29.6%。在实际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小学都没有自己的图书室,有图书室的也是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藏书,本来西部地区就比东部地区落后,农村地区更是信息闭塞。图书室是教师进行自我提高的唯一途径,所以加大对乡村小学图书室的投资是对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效途径和措施。

(3)以非常认可、一般认可、不太认可为选项进行别人对自己认可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非常认可的占39.8%,一般认可的占50.0%。乡村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说明了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中的文化环境较好。

(4)以工作稳定性高、职业声望高、有养老保险、每年有寒暑假为选项进行职业最大优势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工作稳定性好的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9.8%。这也是乡村教师这个职业在所有农村地区人们心中的最大优势,所以在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重吸收非正式编制的教师很重要,比如像民办教师可以选择性的进入国家的正式编制,给乡村教师一个稳定的职业感,这是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最重要手段。

(5)以收入水平、工作环境、信息来源等为选项进行城乡教师最大差别的调查,结果显示,占44.9%的乡村教师看来,信息来源是他们和城市教师最大的差别。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的及时性,这也正是乡村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差距,所以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信息来源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政府须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完善乡村小学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站质量,扩充农村信息量,开发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社会信息环境。

(6)以上级的教学评估、学校的工作要求、升学率、生源质量、同事关系为选项进

行工作压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升学率是他们最大的工作压力,占39.8%。这与当地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定有关,农村地区教育观念落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不仅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方向,也给老师产生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其实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乡村小学,很多城市学校也有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制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7)以校领导的认可、学生的爱戴、家庭的肯定、周围人的尊重、个人的自我发展为选项进行成就感的调查,结果显示,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是乡村教师最大的职业成就感,占45.9%,这表明在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开发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人都有追求被人认同的心理。在知识阶层较高的人群中更为明显。乡村教师是农村地区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别人的认同感更看重,所以对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一定要多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尊师重教的活动,每年的教师节都能给老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进行一些相关的庆祝活动,形成乡村地区“尊重知识,崇尚知识”的风气。校领导的认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校领导要经常关心老师的生活。

(8)以工资上涨、学校设施改造、教学工具更新、国家政策扶持、上级领导重视为选项进行目前最大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占39.8%的乡村教师目前的最大期望是国家政策扶持。西部地区由于长期的贫困,经常接受国家的政策扶持和政策拨款,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所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乡村教师这种依赖思想就表现出来了,这也和现实困境有关,难以改变目前的现状。国家从2006开始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这是国家进行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大环境开发,也是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和乡镇政府对学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的现状仍然制约义务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1,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政府对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不仅体现在对人才市场的培育,促进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市场和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导向、科学的规范、超前的预测和有效的保护,努力克服人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促进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

2,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尚未形成

教育人力资源市场的发育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对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缺乏预测、监控、规划、配置,不能及时准确地为西部乡村提供教师人力资源的系统信息。为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合理的政策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流动的活动区域和范围。

3,政府对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缺乏战略规划

政府对西部乡村教师培养,还没有形成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的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对西部乡村教师需求缺乏预测,由于我国西部地区人才缺乏,对西部乡村教师的需求层次还很低。

4,政府对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的经费投入,直接影响着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目前,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用于西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量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5,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西部乡村的专业教师还比较少,高级职称教师的比重更低,教师总体年龄偏高,学历层次偏低。民办教师所占比例过高,整体编制不合理。

(二)几点建议

对西部乡村教师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国家的宏观控制,主要应在以下3个方面加大投入,即政策投入、信息投入和资金投入。

1,政策投入

据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企业实施各种战略时所遭遇的失败。73%归于人力资源无法与战略配套。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剩余价值的资本,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国家应制定各种有利于西部乡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并将它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题,特别是基层政府,吸引各类教育资源向开发农业人才投资。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专业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发展,真正把人才引到乡村教育的第一线,给西部乡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确保乡村教师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特别是2005年开始国家提倡的大学生支教活动。

2,信息投入

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快。西部的乡村教师必须与城市教师平等竞争。政府应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集成整合,完善乡村小学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站质量,扩充农村信息量,开发乡村教师人力资源的社会信息环境。加强信息标准建设,构建智能化西部乡村社区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提高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促进西部乡村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把政府上网工程的重点放在学校,不断提高西部乡村教师适应市场的能力。

第12篇

本文作者:毛良工作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需要的继续教育形式由表1、表2可知,认为临床进修学习对提高业务水平更有帮助的占39.5%,认为短期培训更有帮助的占34.3%;98.4%、93.8%的学员非常愿意和愿意参加临床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学习时间合理性的调查情况由表3可知,66.9%的学员认为每次集中学习10~15天最合理。

工学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强烈需要学习的背景下,学员认为每次集中学习10~15天最合理。据了解,乡村医生由于经济收入不高,长时间脱产学习有实际困难,因此,解决工学矛盾需要从组织形式、教学技术改革等方面入手。获取进修和短期学习信息不畅通调查表明乡村医生对临床进修学习、短期培训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参与进修和短期学习的乡村医生并不多。我们调查的情况是,很多医院可以免费进修学习;国家财政投入举办的短期培训也存在选派学员困难的现象。这说明获取信息不畅或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模式,造成其得不到培训进修学习的信息和机会。要切实落实国家对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2],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接受培训[3]的规定。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积极推进乡村医生专科学历继续教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请报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总结的函》中指出,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农村在职在岗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项目,拟在全国遴选5万名农村在职在岗、年龄45周岁以下、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和执业医师(助理)或乡村医生资格的中医人员实施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4]。因此要积极推进专科学历教育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创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培训体系[3]。实施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从宏观层面上对校企合作进行规划、调控和引导[5],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实施“送教上门”。加强专科课程建设,注重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全科医生方向的人才[3]。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2],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用技能。制定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政策政府要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完善村级卫生人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政策[3],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2];采取积极的激励机制,对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学历教育给予补偿和奖励;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对乡村医生进修和短期学习进行统一安排。

第13篇

关键词:卫生院 继续教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3-01

目前,我市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农村居民对医疗和保健的需求,如果这些乡村医生不能及时、主动地接受系统的培训,就很难得到农村居民的信任,本可以通过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来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健康问题,由于老百姓不信任,而选择高级的医疗机构,造成县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和医生大量闲置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对现有的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以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1 继续教育情况调查

1.1 培训情况的调查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情况:在我市乡镇卫生院中,工作人中几乎都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培训,60个受调查者中参加过培训的为52人,占86.67%,未参加培训者为8人,占13.33%。但培训时间的长短不一样,最长的培训时间为48周,最短的培训时间仅有5天,同时,培训的种类也不一样,有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急诊急救培训、公共卫生人员培训等等。

1.2 效果的评价

对授课教师、授课方法、课程设置、培训场所、培训管理等方面来调查培训效果,发现,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对培训的安排都表示非常满意,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培训期间课程安排合理、教师队伍精良、授课方法实用、培训管理严格,培训场所较理想,培训效果显著,他们感到非常满意。

1.3 需求及培养途径的调查

大部分乡村医生表示希望能参加更多的、更全面的培训,旨在提高自己的全科医疗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某个单一种类的培训。

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形式有专项培训班、进修班、会议、讲座、网络视频等等,大多数乡村医生希望参加科学的、系统的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针对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齐齐哈尔市卫生局、各区卫生局、各县卫生局均开展过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培训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2 问题及建议

2.1 人员的培训积极性不高

乡村医生的职称普遍偏低,没有晋职称者或初级职称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大,职称偏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医生医疗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医疗工作中。学历偏低,接受新知识比较困难,加上医学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医学领域的拓宽和边缘知识(如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的应用,对乡村医生的压力不断加大,新知识接受的难度增大,严重制约其培训的积极性。培训与学员本人的职称晋升、执业医师注册无关,对于学员没有制约措施,致使学员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员对接受培训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等认识不充分,学习缺乏自觉性,认为参加培训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这部分学员在培训中更加注重诊治疑难重症疾病的课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的有关基本理论不感兴趣或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缺少评价体系,培训没有针对性,应有的培训目标难以达到。

2.2 培训的人员比例偏低

培训的普及率低。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诊疗技术,新的治疗药物层出不穷,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大变化,农村居民的疾病和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要求乡村医生适应形势需要,多学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培训是知识更新和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当前乡村医生培训的覆盖面不高,以山东省为例,参加过正规培训的乡村医生还不足40%。缺少正规医学学历教育的先天不足与在岗培训不充分的后天不足成为部分乡村医生水平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接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的人数很少,每家卫生院只有为数不多的个别工作人员参加过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医生全科诊疗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服务质量。

2.3 时间无法保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种类型的培训在学时上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样,而且由于乡村医生兼职工作多,工作任务繁忙,导致培训时间无法保证。从人力资源现状来看,大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较少,而乡村医生培训往往需要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从调查中我们发现,乡村医生对工学矛盾的问题反映比较突出。由此可见,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由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紧张,单位的各方面对抽调人员参加培训的意见较大。此问题是影响培训参与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致使培训计划难以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培训的进程和质量。

3 结语

乡镇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从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对我国基层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鹏.从制约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因素谈乡村医生培训[J].医院管理,2010,15(48):77-78.

第14篇

 

【关键词】:社会教育 民间团体 近代农村

社会教育,泛指学校系统外的民众教育或通俗教育。就具体内容而言,社会教育在。

    平教会对农民的教育观认为,不仅仅是要对农民普及、实施作为完整人的国民教育,而是通过农民教育从总体上推进乡村建设,从改造农村着手来改造社会。正如晏阳初而言“觉得中国真正最大之富源不是煤,也不是铁,而是三万万以上不知不觉的农民。要把农民智慧发展起来,培养起来,使他们有力量自动的起来改造,改造才能成功;自动的起来建设,建设才会生根;自动的起来运动复兴民族,民族才有真正复兴之一日”,“启发农民的智慧,也就是造人。造人必须有造人的教育。中国数十年来的所谓教育制度与内容,无非东抄西袭,不合国情,不切需要,所以不会有与一般人的生活发生关系,所以不能完成造人的使命。”因而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建立乡村教育为中国教育谋出路,以促进社会的改造。1933年平教会起草的《由乡村建设以复兴民族案》中认为,中国乡村有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所谓愚,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所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是文盲。所谓穷,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并谈不到什么叫做生活程度、生活水平线。所谓弱,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无庸讳辩的病夫,人民生命的存亡,简直付之天命。所谓科学治疗,公共卫生,根本谈不到。所谓私,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在这几点缺点之下,任何建设事业,是谈不到的。”为了解决这四大问题,应当以教育作为手段和途径,在人人取得最低限度的文字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三大教学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实施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以救愚、生计教育以救穷、卫生教育以救弱、公民教育以救私。这样乡村教育才能实现,农村及全社会的改进才有希望。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在乡村教育实施方面,平教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其扫盲识字运动闻名中外。

    中华平民教育会首先在定县翟城村的实验,实验内容极其广泛,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到社会习俗,无所不包。其宗旨为“除文盲,作新民”。除文盲就是使12~15岁的不识字男女都能运用日常生活文字,成为有用的人才。设立识字班,编写课本《农民千字课》,针对80%以上文盲的情况,提出以学校教育为主,集中扫盲,办平民学校进行识字教育,以翟城村为中心逐步推广到全县。1926年10月~1930年6月,共办了初级、高级平民学校423所,学生10156人,女学生1011名,占总人数的10%。办高级实验学校、儿童班、男女育才学校26个,学生821名,学生年龄从11"48岁,多数为青年。在1927、1929年两次的调查中,第一次文盲率80%,第二次文盲率为67%,这说明在两年的时间内文盲率下降了13%。扫盲成绩显而易见。同时1930年3月平教会成立社会式教育实验所,举办夜灯教学,为失学的儿童、青年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此外还设立了问字处、图书馆、识字处等,实验区的农民对此交口称赞,并热心参与。

第15篇

关键词:城乡;中学生;科学素养;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91-04

一、研究的背景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中的组成部分,“科学素养”这一术语最早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用来描述科学教育的预期成果,即普通民众应知道的与科学有关的内容[1]。对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和含义认识目前不同学者看法不同。但多数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含义应包括:科学知识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将影响我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2061计划》。我国自从迈入21世纪来也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的科学课程新课标(7~9年级),全面启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总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浙江省作为全国唯一在义务教育的7~9年级阶段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省份,自从1995年实施科学课程改革以来已将近有20年历史了,那么,今后中小学科学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情况到底如何?城乡学生差异怎样?为此,我们对浙江省部分中学生展开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差异调查研究,为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的设计

1.问卷的结构。《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问卷》是参考赵骏的硕士学位论文《学生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修改而成,问卷分两大项目:基本信息和科学素养调查,在科学素养调查上总共30个题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知识与原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STS内容进行调查,从中比较学生科学素养的不同。

2.被试抽取情况及时间。本问卷以浙江省的温州、杭州和宁波地区18所学校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地区城市中心学校3所,农村学校3所。共发放1800份问卷,回收1681份,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1768份,有效率98.2%。调查时间2013年3月至10月。

三、调查结果

1.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差异调查。围绕科学素养四个维度组成,即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科学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体水平上,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较城市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呈现比较低的水平。城市学生分别是13.4%、31.6%,乡村学生分别是8.6%、17.6%,合格以上的城市学生占50.1%,乡村学生占39.9%。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城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乡村中学。

2.城乡学生科学知识差异调查。对于科学知识笔者从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个子维度来调查。对于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掌握城市学生分别是26.8%、25.8%,乡村学生分别是11.3%、10.2%,城市学生明显好于乡村学生,并且在正确率上也比乡村学生好得多,但在物质世界方面的总体差异不是太大。调查进一步发现乡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比城市中学生薄弱很多,而在科学史知识两者没有很大的分别。乡村学生不管是对于地球还是对于宇宙的知识都大大地不如城市的学生。城乡学生在生物、化学、物理等物质世界的知识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两者的知识程度水平较为一致,相差不大。乡村学生对于常见昆虫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而城市学生对于昆虫的认识仅在书本,因此在具体说出昆虫特点时乡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说得更多更具体形象。

3.城乡学生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差异调查。对于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怀疑与批判精神、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创新改革精神、好奇心、责任感和自主性七个子维度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学生的优秀率与合格率分别是25.1%、26.8%,乡村学生分别是14.7%、17.0%,城市学生明显地好于乡村学生。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都非常浓厚,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都觉得世界很惊奇,都有欲望去探究它。在总体水平上,城市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比乡村学生良好。而在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方面城市学生明显好于乡村学生,但在责任感与协作精神方面,乡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有责任感与协作精神。

4.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差异调查。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分为六个子维度,即提问、制定计划、制作、搜集整理资料、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再优秀与良好分别是22.0%、44.1%,乡村学生分别是21.0%、22.8%,明显好于乡村学生。进一步调查显示,城乡学生在提问、制定计划、思考与结论以及表达与交流上存在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科学课上遇到问题的情况,城市中学生大部分都会自己去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对于进行研究之前的计划制定上,城乡学生基本都会先制定好详细的计划然后再进行实施;对于思考与结论上城乡学生会自己去亲身试验得出结论;对于表达与交流上,城市学生都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论,并且用相关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差别不大。但在制作能力以及搜集整理材料方面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城乡学生对科学课兴趣差异调查。笔者针对学生对科学课喜爱的程度以及喜爱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比率分别是91.5%和89.6%,表明城乡学生和乡村学生都比较喜欢上课学科,他们一致认为科学课上可以做试验,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兴趣。但对于喜欢的原因不一样,城市有32.4%的学生喜欢科学课是因为能学习知识,而乡村学生学习知识成为理由的只占人数的13.5%。

四、结论与分析

1.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研究的整体来看,城市学生的科学素养明显好于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城市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精神、对于世界的认识等明显好于乡村学生。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学校的师资条件和学校的硬件如实验室等比农村学校明显要好,使他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被指导的机会。二是城镇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小科学家等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而且学生的作品质量逐年提高;而乡村的学校由于不重视,缺少老师的指导,所以他们很少有科技节之类的活动,即使有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提交的作品质量也低。三是城镇学生的家长素质高,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十分重视,他们经常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加科技展览了解最新科技产品,观看科技节目丰富科技知识。

2.城乡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知识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科学知识城市学生明显比乡村学生掌握得要好,而在物质世界两者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一是师资队伍的素质,城镇学校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相对比较敬业,上进心也强,他们更重视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而农村教师则不然,他们受到的压力相对较低,对自身的要求不高,这是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主要原因。二是对于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城镇学生大部分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媒资源得到,而在乡村有些地方网络还没普及,他们了解知识的途径仅仅靠电视。因此,在对于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这两大具有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科学前沿知识部分,乡村学生会比城市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而物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力学、电磁学的经典内容,这些知识更倾向于理解和应用,所以城镇与农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3.城乡学生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的不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查中笔者发现城乡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及价值观总体上城镇好于农村学生,但协作精神与责任感方面乡村学生要好。由于城镇学校的课程资源比农村学校要好得多,所以他们培养的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及价值观总体上高不难理解。但对于协作精神与责任感就城镇没有乡村学校的学生高似乎出乎意料。但笔者从调查问卷以及谈话中仔细分析发现,城市学生独生子女比率高,在家受到宠爱,养成他们怕吃苦、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就使他们在集体或团队活动时缺乏协作精神。而乡村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因此他们很小就形成生活独立、体贴他人的个性。

4.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存在差异,特别是制作与搜集资料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城乡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存在差异,他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乡村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主动性较差,经常遇到问题不是先解决的方法,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得出答案。而乡村学校科学实验匮缺,科学课上最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试验,而对于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与收集资料的机会很少。因此导致在动手操作、制作能力与收集资料方面能力城镇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

5.城乡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城乡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做实验。但在可以通过科学课获取知识的原因上,城市学生就与乡村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法发现,学生实验是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乐意接受的上课形式,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由于乡村实验资源缺乏,科学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演示实验,甚至是“纸上实验”、“嘴上实验”,很少有学生分组实验。因此城镇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归结为能够自己动手实验,而农村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则归结为教师教得好,而非实验。

五、思考与建议

1.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的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城镇小学教师,导致城乡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知识要比农村学生好。科学课程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学科门类多,教师要有物理、生物、化学和天文地理的基础知识,所以担任科学课程教学的老师最好是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教师不管是科学教育专业还是非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加强职后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才能胜任这门多学科的课程教学。这是提高科学课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2.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差异较明显,这与长期以来城乡的不平衡发展有着较大的相关性。调查中发现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落后影响到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高农村孩子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要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需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加强农村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学实验室建设,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镇孩子一样有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同时,要大力地支持城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通过顶岗支教的形式把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学校,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评优评先等奖励,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充分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地域的优势。乡村学校,首先要利用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可以开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城镇学校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设施、教学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要有意识底举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的活动,提高城镇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4.动员全社会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校,我们应该重视校外的科学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的改革,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农村科学教育的投入。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个人或企业资助农村科学教育硬件建设,如实验室、电脑的配置等等,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收集资料的能力。像北京的桂馨慈善机构这几年一直资助农村小学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典范。另外,应支持和鼓励举办各类与科技有关的辅导班,如果这类科技兴趣能像当今学作文、钢琴一样普及,我想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愁不能提高。

5.重视家庭教育的有效辅助作用。调查发现农村学生比城市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也更容易与同学进行合作。所以建议城镇的家长要改变观念,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即便自身素养不高也能得到弥补。比如城市的家庭需要在全家一起参与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地承担一定家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聚会讨论中,培养他们与他人交流并有效进行合作的态度。农村的家庭则多与孩子一起观看具有科学性质的书本或电视,以弥补农村学生在生命世界及宇宙与空间等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孩子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进行科学制作,以培养孩子的制作能力;多给予孩子自己表现、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解红晖.科学素养概念化进程及特征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