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商企业管理的课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企业投资等方向; 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面向为工商企业管理岗位,初始主要岗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市场营销专员、商务策划专员、客户服务专员;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获得的发展岗位群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经理、市场营销主管、商务策划师、客户服务经理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房地产;
4 其他行业;
5 建筑/建材/工程;
6 金融/投资/证券;
7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总经理助理;
2 办公室主任;
3 财务总监;
4 副总经理;
5 行政主管;
6 总经理;
7 人事专员;
8 行政经理。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初步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并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的能力;
3.具备组织开展市场调查并对调查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
4.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5.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实用、够用、能用,不要求深入研究。高职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我们从历年的工商专业毕业生了解到,有90%的经管类学生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不对口,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了专业学习这里,究其原因是毕业生不具备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相关管理能力。谈及管理能力,其表现不外乎是招聘的时候要求应聘者具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由此可见,管理能力的获得是长期内化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人经过经历、反思、提炼不断反复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这个学习规律提出的。
1体验式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最青睐的,就业带来的压力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毕业生到底缺少什么,怎样通过高职教育让毕业生成才?”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低、工作态度不端正、综合素质低、沟通能力不足等现象,企业在不断“质疑”着高职教育。不可否认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计划力、执行力、领导力上比不上有工作经验但文化层次不高的管理者,难道是教育无用吗?对于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成才,但教育却落后于市场需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相应管理能力,能协助或独立解决企业运营或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具有独特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传统的专业教育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即便是运用了多媒体、案例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只是理想化的接受专业知识,少有反思和内化、提炼的过程,这是管理类专业的通病。
笔者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的技能就是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独立性和独特性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但这些能力是在自我经历、自我形成经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形成的,绝不是在课堂上理论“填鸭”,“理想化”案例分析,要获得管理的经验、独特的方法就要通过“体验式“的教学。
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事件或事物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实融入情景中主动“试错”,一旦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自我反思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一句话叫“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成为体验式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体验式教学也可叫“试错教学法”。
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困境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企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从现实情况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困境,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足、资源不足、课程约束、创新乏力四个方面。
2.1缺乏实践教学意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将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看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专业,把这些专业当作高校市场化的重要利润来源。这种认识无疑造成学校对该专业的投入偏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教学任务中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外实训资源严重不足,是直接导致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大学毕业后就到高职院校任教。这些教师没有接触过企业和社会,实践能力普遍低下,教学过程中,理论水平高,可到了实际操作就只能“望洋兴叹”,与社会和企业接触少,实践的意识自然不高。
2.2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基地资源不足、专业投入不足。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决定了教师要既能教又能做。但从实际情况看,学校在引进师资时,通常对学历、职称比较关注,而对引进人才的专业实践背景通常关注较少,有不少专任教师甚至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经历,更不要说从事过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实践锻炼。有些学校甚至为了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而聘请与专业不符的教师来任教,专业性受到“质疑”。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专任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教学意识;在聘用兼职教师时,由于多种原因,一般难以找到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高水平教师,外聘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基本雷同于专任教师,体现不出外聘教师的真正作用。
鉴于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可以说企业是工商企业管理类实践教学最好的平台,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企业管理生动丰富的实践,都是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资源,但高职院校普遍难以获得这样的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成为各大高校争相追捧的资源,但又大多处于重在挂牌、轻在建设甚至不建设层面,相当多的高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显得有心无力,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无法落到实处,或者变相为为建实训基地而建实训基地,使用率和适用率低。
2.3实践教学创新乏力
就高职而言,创新乏力表现为:传统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教育思维禁锢着探索和创新的步伐,使该专业基本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教学组织过程中,过于信任本科教学的一套模式,不愿或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仍采用传统评价体系,扼杀了创新动力;对创新的外在激励不足,外部环境对工商企业管理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不够,抑制了实践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2.4实践教学误区
高职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往往错误地认为跟工科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一样只要上课是操作课就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但就管理学科本身而言,管理技能的获得是通过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教学的教会并不能让学生领会,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想法才是管理学科学习的目标。所谓的管理能力就是学生自身的策划力、领导力、控制力、预测力,这些能力要通过管理思维的形成而形成与工科的实践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也就更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基于电子商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需要大量的实习和实训资源,对于非盈利性组织的学校来说,从经济方面很难能够支持建立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很难在校内组建真实团队让学生去培养管理的能力。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的体验式教学出现了,依托于学生自主参与电子商务项目,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辅导,学生实战中“试错”,并获取经验、反思,再到自我提升。
电子商务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涉及的课程有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协调、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国际贸易、报关等课程,毫不夸张地说电子商务涉及经管类各个专业,以电子商务项目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资源是再好不过;另外电子商务涉及服务和管理,也涉及政府、工商、金融及用户等诸多方面,进入门槛低、成本低的特点也是其成为体验项目的原因。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阶段;“试错”学习阶段;反思、提炼阶段;再实践、检验阶段。
3.1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应将课程分为基本课程和体验课程两大类,课程开始的比例为1∶1,也即一周有两天半的课程开设都是体验课程。在基本课程开设的是工商企业管理类的基础课程,比如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计算机基础等,接下来是开设引导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已有的资源组建电子商务团队,并形成电子商务项目报告书,内容包括项目调研、项目操作的方式和方法、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预算、筹资方式等,让学生团队做一个初期的项目规划,并让学生做项目答辩以及心理素质测试,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最终确定项目。
3.2“试错”学习阶段
当学生完成项目答辩、心理测试,项目就正式启动,学生在自己的项目中充当主角,电子商务项目是真实的,并由团队自负盈亏,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和真实感。当开设体验课程时,学生可将团队的电子商务项目带到体验课程上,实际的上课内容就是学生通过自有渠道去操作电子商务相关的实务,操作媒体可以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而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发挥完全靠学生,教师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在课堂上教授。比如在淘宝开店后如何做活动,选择直通车、满优惠、满包邮、聚划算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做活动的方式,并将效果通过文字或图表、图片的方式做记录,以此来评价该活动方式是否有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经营或运行项目各活动或环节,直至“错误”出现,团队自主讨论修正。
3.3反思、提炼阶段
由于操作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反应快,每个决策可直接通过市场数据得到反应,学生通过系统、互联网来评估每个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最直接的如消费市场在萎缩、消费者投诉多、无人访问等问题的出现,那只能说明团队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有误,需要学生收集横、纵向数据分析,让团队自己讨论反思,并形成团队的一致整改意见,如果出现分析困难、意见分歧就向教师“求助”,学生团队将过程记录并整理填写入项目报告中。体验课程可开设经营管理、沟通与协调、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4再实践、检验阶段
市场是检验决策、方法最好的手段,鼓励团队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整改,再重新操作电子商务项目,通过反馈数据来检验决策、管理方法是否合理,如果效果明显、决策正确,可以将该方法总结提炼并作为下个阶段的项目的准备。
四个阶段的运行模式是循环的闭环,好比在做电子商务项目的质量管理,每一次的循环过后是学生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策划能力、财务管理能力、采购能力的提升跟经验的积累,并形成团队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提升后的团队可以将项目设定下个更大的目标依次循环。
4结论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技能培养不像工科类专业有明确的培养标准,可以依托于实物体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技能要求是管理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往往依靠学生不断学习、生活、工作经验的积累,再通过反思、“试错”,从而形成自我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上逃离“理论大山”,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借助于电子商务的领域,能让学生拓展视野、学会在众多的资源中选择、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决策、学会管理各种资源等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培养的质量取决于学生的管理能力是否具备。因此,开展体验课程应成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打破传统办学思路和模式,注重团队建设,改革考核方式,走出一条立足高职院校实际、体现高职特色和专业要求的专业实践教学之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70-02
在我国近年来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该专业。能力作为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如何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教育的一大难题,需要在实践中对其加以完善。
一、能力本位的内涵
所谓能力本位,其基本内涵是在人才培养或者人才选拔时,以其本身具有的能力作为第一参考性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力本位是多数企业聘用人才时具有的基本理念。就企业而言,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多数人才都是理论型,该种人才的知识含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却缺乏应有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应届毕业生,其在参与工作后,学历与能力严重失衡。这类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表现出能力不足,制约着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很多企业更侧重于人才能力的选拔。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能力本位思想。从某种概念来说,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高职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手段,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然而,高职教育本身就是面向社会职业能力培养。其原本的培养方式过于片面化,不符合其本身的设定。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不少高职为了保证其长期发展也开始转变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介绍
工商企业管理也就是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人员配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在早期的教育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自学考试学科调整后产生的一种新型专业,该种专业的设置最早是为了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以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性人才。从我国教育层次的分类来说,本科教育中的该种学科侧重于管理性,也就是专业本身所具有的指挥能力。而在高职教育中,相对侧重于该种学科的实践性能,也就是其中的具体实践事项。这就使得我国对于该种专业的定位清晰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实际上,企业所需要的这类型人才,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对于现代管理理论具有系统的了解,知识相对广泛,熟悉管理的基本技能与科学方法,从而实现管理工作。当前来说,该门学科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的学科。在学习中,主要针对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能力。而当前高职所培养的对应专业的学生却并不具备这两项能力。
三、当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本位思想固化。虽然我国高职教育中引入了能力本位思想,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过于概念化。在专业的培养中,其更侧重于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对应的能力本位内容。再者,在我国提倡精品课程的构建时,也忽略了该种意识的应用。从而导致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严重缺乏。
(二)课程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同步性较差。虽然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中,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实际的教学中改变了对应教学计划的格式与形式。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却严重缺乏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区分,对于能力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该种状况使得其课程设置的统一性过强,目标得不到保证。
(三)理论与能力的偏差。在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应知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很多学生都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第一目标,他们能够侃侃而谈,却做不到从容应对。尽管素质教育提出后,我国很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等,都导致其能力培养受限。
(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环节缺乏协调性。课程体系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实施单位以及广大教师的协调运作,才可以达到设定的效果。然而,从目前的状况上来看,多数高校将课程建设作为一个文件,而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
四、构建以能力为本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该处所说的能力,通常被界定为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通常需要职业教育才能实现。
(一)专业能力。这是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能力,包括生产、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出来的人才本身所具有的企业管理类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从而使得其整体的知识结构满足合理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教育可以以情景模式作为基础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从全方面去了解该种能力的实用性。
(二)方法能力。这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以及学习的方法。通常来说,每一个职业的职责实现都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的人员可能采取不同的实现方法。在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瑕疵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该种方法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构建体系时,需要对该种方法能力的认知深化,从而保证其培养的正确性。
(三)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其主要包含一些必要的公关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很少会有相关的能力培养,这就导致我国很多人才存在能力缺失。因此,在实现课程体系构建时,必须要将其本身的内容作出一定的调整。
(四)评价体系存在的必要性。一个教学方式开展是否有效,需要一定的评价系统来对其进行客观的确认。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院校本身也不能保证其100%的正确。因此,需要构建对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来保证课程体系构建的正确。
【参考文献】
[1]何静.以能力为本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2013(4)
[2]苑振柱.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构建“多元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