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1.小学语文教育束缚在严重的应试教育之中
当今教育格局,虽然经过许多的改革,提倡教育应以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基础,然而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高低的标准,这就导致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样的情况使学生只是单纯地以成绩高低来要求自己,而不是真正学习我们的国粹,久而久之,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自然就呈现出下滑趋势。
2.教学质量大不如从前
随着语文教育整体水平的下滑,导致现在的语文教师的整体水平也有待考量,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这就加大了学生的压力。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加强语文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建议
1.加强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以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只关心他们考得怎么样,这样只是把他们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而不是真正地学习知识、了解语文、了解阅读、写作等内容。因此,需要转变这种陈旧的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自主性
小学生需要加大他们的阅读量,多认识字,多了解语文知识,对于自己的写作和其他方面的提高都是无法估量的。
综上所述,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发扬下去,更为了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水平能够不断地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就需要教育部门做出努力,改变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思想,并且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阅读,增加阅读的数量,引导学生从简到难,独立自主地完成写作,不要一味地在作文书上抄写等。如此日复一日,相信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课堂是教师最好的练功台,教师在课堂上发展了学生,也必然发展自己。
教育的目的是塑人,塑造有健全人格、公民素养、担当情怀、奉献精神的大写之真人。
教学即创造,课堂教学是创造艺术。教师要善于用爱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课堂。引导学生以“有限”课堂为发端,发展“无限思考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从而让语文真正站起来,活起来。我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有10种境界:
1.浸透教育爱、师爱。
缺乏爱的课堂,是遗憾的课堂,是缺失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有爱才有智慧,有爱才有灵性,有爱才有活力。
大爱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至爱要渗透到内心深处,博爱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最好的爱莫过于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
每个班级总有少数学生的思维呈潜藏状态,这些学生的心里同样蕴藏着思维潜能,他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萌发学生思维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凋零学生思维的秋霜。机智的一语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如久壅顿开的泉水汩汩流淌;一句轻声的责备,也可以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苗。
教师启发调动学生思维时,往往会在有些学生身上“卡壳”。因此更需要教师善于用真爱和睿智的目光,去发现他们一丝一毫的表达欲望,爱护他们一闪一烁的思考,点亮他们一星一点的思维火花,即使一时“启而不发”、“调而不动”,也要耐心地等待。
有一次我上公开课,教学《皇帝的新装》。一位同学回答“故事结尾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来戳穿谎言”的问题,说了一半,忽然讲不出来了,其他同学“刷”地都举手抢答,我亲切地微笑着对大家说:“我相信他一定能答出来,请等他一分钟。”等一分钟,是艺术,是对学生思维积极性、自尊心的保护,是师爱。在60次时钟的“嘀嗒”声中,终于爆出了思维的火花:这位同学不仅圆满地回答了问题,而且讲得很精彩。课后有人提醒我说:“你当着800位听课老师的面,说孩子一定能答出来,万一答不出来,你怎么下台?真为你捏把汗。”我说,这是基于我平时对这位学生语文水平、思维能力的了解,我是成竹在胸,即使冒点险,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值得。这叫“有失有得”。
2.蕴含丰富多彩。
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善于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巧妙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文本的文化含量,使课堂教学的蕴含充实而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充实丰富,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多多益善。有时,适当减少内容,反而使教学更加厚重;充实丰富,也不意味着教学环节的繁复。有时,简单的几个步骤却使得教学越发灵动;充实丰富,也不等于教学手段的多样与时髦。有时,最朴素最古老的方法也能使教学效果不同凡响:这就是教学艺术的辩证法。
课文《一双手》明白如话,文章表面的意思孩子一读就懂,看不出内涵的深意和高明的表达技巧。按照一般的教法,就像师生共饮一杯白开水。我教《一双手》先后设计了三个情境。使课堂丰富起来。
情境一:抓外部特征。用老松木喻文中主人公张迎善的手的主要特征:粗一老一硬一干一色深一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那手指是如何的“粗”,如何的“干”,从而联想到这位劳动模范几十年如一日植树的艰辛。这样的感受,一定要比单纯的抽象概括丰富得多,细腻得多。
情境二:妙用一把尺子。讲张迎善的手“大”,作者用了长、宽、厚的一组数字,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运用数字的作用之后,我设计了比手大小的环节:让学生用尺子量自己手的长、宽、厚,与张迎善的“大”手作比较。这个体味“大”的过程,把学生从惯常的概括之中拉回来,让他们认识到简单的概括不能使事物丰满,只有具体、具象,才能丰满。通过量自己的手,使一个看来非常空泛的“大”字,顿时鲜活生动起来,显露了文中用字的精妙。
情境三:咀嚼一个“裹”宇。我引导学生从“裹”字体会张迎善的手大。我对学生说:“同桌的同学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来?体会一下这个‘裹’字用得好不好?”
学生说:“裹不起来。”“突出了手的大。”
我问:“可不可以把‘裹’字换成‘包’字?”
有个学生说:“不能,因为‘裹’字前面有‘紧紧’二字,‘裹’在这里不仅表示手大,还表示力气大和热情,用‘包’字就失去了这些含义。”师生对“裹”字的探讨,与作者不谋而合。
这里用的是从直观读出具象的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还原“裹”、“紧紧”这些平凡词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张迎善的手是如何的“大”!
这便是使课堂教学充实丰富起来的关键:从课文中拎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然后布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丰富的意义与情味,而不是那种泯灭印象的概括。这里隐含着通常所说的由过程走向结果的理念。三个情境把白开水烧得沸腾起来,丰富起来。课堂应当追求这样的教学效应。
3.知情意行完美统一。
摘 要: 文化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因此,英语口语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授,它必须与其所承载的文相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 英语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口语课堂
1.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的总体理论简单来说可以由有三部分来表述,即形象感知,背景透察和视域融合。形象感知是跨文化传通的初级阶段,是交际双方相对而视和初步的交往过程, 是具有感知和想象的过程。背景透察是跨文化传通的深入阶段,并伴有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过程。视域融合不仅指交际双方的内外视域的反复沟通,融会贯通和繁复交融,而且是两个交互主体在语言的中介作用中和双向的意识交流中,从各自的交际场出发向着共感场无限逼近的过程,从而达到融合。交际者双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都要考虑到思维的转换。从某种程度来说,语言与思维方式二者是交互作用的。在使用非本族语时要注意到思维方式的转换。否则在表达上就会产生混乱,遭到误解,影响交际效果。 交际者双方所处的文化背景更是语言运用误区产生的主要来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而且文化与语言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的特点有时也会反映到语言上。所以如果只懂得语言而不知晓文化那么同样会让跨文化交际失败。
2.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整个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交流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而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解决 这一问题。但是我国英语教学长期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模式,虽然强调听、说、读、写、译,但主要的教学重心都放在了读与写,大学里的学生就有一种情况,每当教师布置口语任务时,大多数学生一定会拿出纸和笔,把想要说的英语先写出来。不写就没有思路,然后把写出来的东西念给大家听。这就是传统英语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这导致了学生不会真正的英语口语表达,更别提应付自如的流畅口语交流了。除了交际技能本身培养的匮乏,忽视文化背景知识及语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英语口语要面临的迫切解决任务之一。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思想上重视不够。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现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采用了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重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勇于表达,而不再是哑巴英语。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探索,但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式方法。
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语言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I司,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困惑,影响交际效果,甚至造成一些误解。如中国人初次相识时,会向对方打听“在哪里工作”、“工资多少”、“今年多大了”等问题,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而英美人认为这些问题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英美国家的人初次相识时,往往谈论大气、球赛等与个人无关、不会引起麻烦的话题。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跨文化交际中学会准确、得体交际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所在。
其次,教师要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课堂成为学售语言实践的场所,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于语占使用的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改变以往口语课仅仅以句型背诵及机械模仿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口语的方式,在课堂内加入大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练习方式,如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能够开口说话的机会。如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表达功能。这种场景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能从容应对。另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英语角活动,以加强学生实际运用的操练。如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定期举办有关文化方面的讲座,开设扩大学生文化视野的选修课,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让学生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学生是信息的主动接受者和反应者,有充分的自由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更近距离地体验文化差异。
另外,教师还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语言、画面、音响三结合的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相结合,可以把社会带进课堂,学生既可以看到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又能听到纯正的现场语言交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置身于外语环境之中,能轻松地进入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而这种真情实感又是语言使用者所必需的,这样就很巧妙地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之中,接触大量活的交际语言,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通过参与复述、问答、专题讨论等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根据情景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阅读一些介绍英美文化的文章,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等,以促进文化知识更新,丰富其语言背景知识,适应新的交际需要。
最后,教师还需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活学生学习口语的态度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消极情绪。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出错、不怕出丑;要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安排要循序渐进,使学生有进步感和成就感。此外,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纠错的艺术和策略,在针对学生的语言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性信息的同时,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要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挚的关怀和帮助,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善意的纠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内部动机。
4.小结
语言的表达是直接的,明了的。在从现象学入手的跨文化传通学中的形象感知,背景透察和视域融合三个阶段里面我们了解到语言作为交流的中介,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语言的运用是贯穿于跨文化交际之始终的。作为交际者双方都要从自身入手,加强语言的修为,提高语言的运用,同时掌握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及时地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注意一定的谈话技巧,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愉悦的理想的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静林,论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