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物流行业市场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针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设计十个任务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统领教学全过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着力对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用数据分析来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是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
2.专业工作的需要,与就业对接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经营计划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依据,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是企业做好经营决策的前提。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与应变能力。
3. 课程定位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市场状况、研究市场发展变化规律、预知市场未来表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调查和预测方法解决市场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本门课程让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去做好统计分析、数据处理能力。
前导课程: 《统计学基础》、《企业管理》、《济应用与写作》
后续课程: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4.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市场调查的基本职业能力。具体包括:
1)能够根据调查需要独立设计调查问卷;
2)掌握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
3)能够根据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处理;
4)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市场调查报告。
(2)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综合运用这一现代技术手段解决企业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态度目标
认识市场调查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敏感的职业意识,养成灵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设计思想
以从事市场调查工作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具体工作过程为教学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设计课程任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学习、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有机衔接,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体现职业化、实践性的要求。
课程教学任务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在对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我决定“以做促学”,把物流企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处理工作分成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每个项目下面分成一个一个的任务,让学生先做,在做的时候遇到做不下去的时候,再给学生讲,讲完了继续做,直到每个同学能够独立正确的完成每个任务为止!
2.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市场调研的基础工作任务为主,也要适当的加上Excel的操作,在学校实训室里,可以完成相关任务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价值。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资料,为以后申报校本教材打下基础!
4.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将每个教学任务做成一个个的微课,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1、考核及方式说明
(1)考核的内容及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市场调查与统计》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
①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随堂点名(10%)、课堂参与程度(10%)、作业完成质量(10%)、设计与调查实践活动完成质量(20%)。
②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包括:综合试题(45%)、设计与撰写(15%)。其中,综合考核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设计题和计算题。设计与撰写主要完成一定背景下的总体方案与问卷方案的设计,并最终写成报告。
2、成绩认定及考核标准
①随堂点名与提问
随堂点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全勤可获得全勤满分;无故缺勤(不含病假、事假)一次扣除30分,累计点名无故缺勤三次以上者,平时成绩认定为不合格;累计点名无故缺勤五次以上者依照相关规定上报教务科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②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主动发言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等。
成绩认定办法为:全班同学基本分为4分,每人成绩为4+课堂主动发言得分+分组讨论表现得分-出席缺勤扣分。
课堂主动发言情况得分为:全班学生中主动发言次数最多者为7分,主动发言次数最少者(不含没有主动发言者)为1分,没有主动发言者为0分,其他学生得分为主动发言次数*(7-1)/(主动发言次数最多者的发言次数-主动发言次数最少者的发言次数);
分组讨论表现情况得分为:几次分组讨论表现的分之和/分组讨论次数,其中每次分组讨论得分的确定办法为:各个讨论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由各小组成员按照优秀占30%、良好占40%、合格占30%的比例投票表决该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优秀者4分,良好者2分,合格者1分;
出席缺勤考核办法为:每迟到一次(15分钟以内)扣1分,每无故缺勤一节课(含迟到15分钟以上者)扣3分,该项考核可累计,并可从其他项中扣减。
当出席缺勤考核扣分高于基础分、课堂主动发言得分和分组讨论表现得分之和而出现负值时,课堂参与程度考核得分按照零分计算。
③作业完成质量考核
作业完成质量考核主要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以及对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能力。作业布置一般在每章的结束后,共六次,完成时间为一周,作业内容覆盖整章。
成绩认定办法为:学生作业完成质量成绩取六次作业完成质量的平均数。每次作业完成质量成绩按照所布置作业的题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作业分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其中,优秀10分,良好8分,中等7分、及格6分,不及格0分。
④实践活动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实践活动考核列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多数在课堂外进行。按照实训大纲和教案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践活动。
成绩认定办法为:学生大型实践活动五次,成绩取五次实践活动考核的平均数。每次实践活动的考核成绩按照所布置实践活动的项目及考核标准,对学生实践活动分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没有完成实践活动六个档次。其中,优秀15分,良好13分,中等11分、及格9分,不及格7分、没有完成实践活动0分。
⑤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主要通过综合试题对学生进行一次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成绩认定办法为:期末考核试卷满分为100分,要求学生在指定的120分钟之内完成试卷的内容,。按照评分标准,由教师按流水作业方式完成评分。最后乘上折合系数0.60,为最终得分。
⑥学生最终成绩认定
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学生最终成绩=平时考核成绩(随堂点名*20%+课堂参与程度* 20%+作业完成质量* 20%+设计与调查实践活动完成质量* 40%)× 40%+期末考核试卷成绩×60%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课程体系
新时代需要营销新人才,行业的高速发展催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出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市场营销人才一定是既要懂市场营销业务,又要懂5G技术、摄影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相关技术,能应用5G、大数据、直播等新兴营销手段辅助销售,提高销售业绩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营销人才。
1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岗位面向和综合素养要求
通过对网络招聘中有关营销岗位的统计发现:随着现代营销理念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众多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销售战略是业绩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中国企业的营销职能从简单的销售部门阶段到现代的营销组织,职能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营销职能岗位的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近年来新型营销手段不断涌现,催生出新零售、全渠道等营销新模式,统计资料显示新零售的快速成长带动新型营销人才的需求在三年内增加了20倍,招聘网站资料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销售业务、新媒体运营和新零售导购等新型营销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分别占22.62%、16.9%和7.79%,并保持增长态势,说明企业对新型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异常旺盛。
1.1职业岗位面向
通过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一般从初始岗位—发展岗位—升迁岗位,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时接触到的最多的岗位就是初始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从初始岗位到发展岗位预计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学生从发展岗位到升迁岗位预计需要3-5时间,学生还可以在人力资源及管理岗、客服及管理岗等拓展岗位上实现就业和升迁。
1.2专业综合素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消费心理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方法;掌握市场调查的方式、方法、流程;掌握商品分类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推销和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营销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掌握营销计划和控制等营销组织管理的基本方法。(2)能力要求:能利用现代市场营销的新技术实施新型营销;能有效把握消费流行与消费习俗,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市场调查专员岗位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能力;能组织实施营销产品、竞争者、客群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设计调查方案,实施市场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市场调查专员岗位对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能借助商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实施推销,具备营销员/销售代表、营业员岗位对组织实施推销的能力;能规范商务礼仪,遵循商务谈判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组织实施商务谈判,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商务谈判的能力;能运用营销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并组织实施品牌和产品的线上线下推广和促销活动,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营销策划的能力;能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与管理,实现与客户有效沟通,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岗位对客户管理能力;能运用营销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能对销售业绩、人员等进行有效管理,具备销售总监、运营总监、企业经理、市场总监岗位对客户管理的能力。(3)素质要求:熟悉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营销新技术;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对营销大环境非常了解,体现营销从业要求的观察力、分析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对市场动态、信息及数据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具有成本控制的意识与掌控能力;具备良好的谈判思维与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时间管理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2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适应当前行业的转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新市场、吸引新客户、增加宣传新渠道,实现营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营销的升级发展。切合双高计划改革要求对营销新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紧跟新媒体技术、新零售等营销行业发展,秉承“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等知识,具备销售、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营销活动组织、销售管理等技术技能,面向零售业、批发业和商务服务业,培养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1年能够从事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区域/产品销售经理、店长/卖场经理/网点经理、小微商业企业创业者、市场主管/经理等岗位的工作,毕业3-5年能够从事销售总监、运营总监、小微商业企业经理、市场总监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构,随着知识的积累、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价值观的开放和多元、“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创新,人类开始步入了快车道并越来越有加速趋势。紧跟时代步伐,按照培育智慧商贸精英人才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顺应“互联网+”经济环境变化,在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拓展选修课程中,开设商务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商品采编、新媒体营销等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并融入新媒体营销、智慧零售营销技术、智慧物流技术,培育智慧商贸精英人才,让市场营销锦上添花。根据构建思路要求分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销售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和思路要求,在市场营销专业构建了“四阶段螺旋递进式”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3双高计划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意义
3.1突出专业群共享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是我校现代物流商务专业群下的一个专业,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群内专业采用“共享课程+卓越课程”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基础相通的要求,以“电子商务、营销、金融、物流”等专业技术领域相近,且都服务于现代物流商务领域,主要面向“电子商务、营销、物流网点经理、物流金融”等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工作内容相近,工作关联度高,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训教学”等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现代物流商务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卓越课程”的课程体系。努力构建三大共享课程:构建以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形式政策、体育健康、英语等公共基础共享课程,以应用文写作、演讲口才、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共享课程,以“电子商务、轻松读懂财务报表、物流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概论、创新创业”等专业共享技能课程。努力构建两大卓越课程:构建以各个专业特色课程如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推销和商务谈判及配套实训等卓越能力核心课程,以公共拓展和职业延伸为中心的卓越能力拓展课程,以课内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卓越能力运用课程,分层递进,完成“共卓”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宏伟蓝图。
3.2彰显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办学特色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时仍可保留物流类课程比如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市场营销实务、现代物流概论、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进出口货运操作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既具备从事一般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也具备从事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零售业,保留职业店长实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就业,为学生毕业就业铺好星光大道。
3.3融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帮助学生编制好金色的七彩梦,在人才培养时重视金钥匙工程建设,突出学生商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精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专业课程对接高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育各个环节,把课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把国家最新的法规政策、市场营销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4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保障
4.1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该团队由2名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专任专业核心课骨干教师,6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生师比不高于18∶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不低于80%,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0%以上,构建一支职称、年龄、专兼职结构更为合理,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提升学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形成学历(学位)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阵容强大的学术梯队,确保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的实施。
4.2教学设施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原则,配备“四位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黑(白)板,计算机(1人一台)、路由器、交换机、常用办公软件、讨论工位,还可以选择配备服务器、无线路由器、打印机、相关实训软件等;能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物流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7门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以及营销新技术相关实训,能支持《营销沙盘实训》《营销素养实训》《营销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营销岗位核心技能和跨岗综合技能实训》《营销专业综合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匹配工学交替、分段式、学徒制要求。
4.3教学资源
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所有核心课程均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配备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思政素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动态更新,每年至少更新10%,每三年全部更新一次。我校在智慧职教(https://www.icve.com.cn/)MOOC学院建有几十门MOOC资源课程,其中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空间资源课程有物流市场营销、店长实务、商务数据分析、仓储与配送、运输实务等,这些课程资源均可用于日常教学。
4.4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技能抽查内容、以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典型工作项目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演、练、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线下+线上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在职教云、智慧职教MOOC学院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教学中注重学生营销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学生营销能力的锻炼教育、学生营销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教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主要采取课堂精讲多练+课外实训实践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实训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从而凸显实践性教学特点,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超50%以上,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4.5学习评价
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的每一门课程,学生都要对完成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在形成性考核中突出多元考核,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一般而言课程考核计分为平时成绩占30%(考勤、作业、单元考试等,含期中测验)、实验实训成绩占4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计分为测试成绩占60%、学习过程(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考核成绩占40%(包括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占);对于已开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的面授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过程成绩30%(含线上学习参与度、在线测试、线上考试)、线下学习过程考核成绩占4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30%;对于已开设精品在线课程的网络选修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参与度50%、线上作业占15%、线上测试占15%、线上课程考试占30%;总课时16课时以下的课程考核计分为学习过程考核占8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实践作业考核占20%。
参考文献
[1]姚亚锋,徐广舒.“双高计划”视域下专业群建设探究—以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物流运输管理;实施方法
一、实践教学法综述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现代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讨论法、研究法、问题-发现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实践教学法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为目的。实践教学活动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
实践教学法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倡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精神相符合。在国外,实践教学法体现了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德国双元制模式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 知识面广, 深浅适度, 综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因此,我们的实践教学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教学改革。
二、物流运输学课程介绍
物流运输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物流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运输能力落后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建设轻管理,重效益轻服务,运输服务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是当前物流运输行业的突出现象,物流运输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障碍之一是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好、素质高、技能熟练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成为物流运输学课程的目标。
物流运输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篇,含运输概念、功能、原理,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运输市场、运输合理化、智能化、绿色物流运输等基础内容;二岗位实践知识篇,含各种运输方式作业的业务流程及工作任务,此篇内容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三职业拓展知识篇,含物流运输管理政策、运输合同、运输保险、及与各种运输方式相关的法律法规。
物流运输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特点,只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影响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理解,因此在《物流运输学》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措施实行一些变革,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实践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通过项目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使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如在物流运输管理的基础知识中讲解发展综合运输体系,若老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教师的做法是: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特色经济,区域交通地理,依托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建设海西“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思想,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身边的公路运输网路、铁路运输网路、福州港开辟的近洋、远洋航线与国际基本港知识,使他们熟知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任务一,查询道路运输网路,福建省有哪些国道、哪些高速公路?途经那些市、县?为鼓励学生兴趣,可补充问题,你们家乡有何国道和高速经过?任务进一步细化,学校周围有什么国道、高速公路,对同学们出行起何作用?任务二,查询铁路干线运输网,福建省铁路运输网络(特别是近几年新修的铁路线路)等。这些任务作为初识物流运输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同时要求学生在福建省交通地图上进行标注学校周边的沈海高速和104国道,回到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和三维交通地图,使学生熟知区域运输网路,为今后在物流运输公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职业技能知识储备。
(二)学生课外调查课堂汇报法
物流运输学内容涉及专业面广、宽泛,教材对有些专业点知识,业务操作流程未进行深入的详细阐述。针对教材的诸多缺陷,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课外调查课堂汇报法。此方法弥补了学校联系物流企业,大规模组织学生参观的困难。如在学习物流运输市场一章时要求学生分成调研小组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去了解本区域的物流运输市场情况,然后到课堂上相互交流。为促进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某公司老总想投资筹建一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想了解所在的区域未来的物流运输市场状况,要求新进物流公司的小李做一份区域市场调查,那小李该如何做进行运输市场调查呢?
就上述问题,学生讨论热烈并提出要调研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得出物流运输市场调查表(表略)。这种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实地了解本区域的工矿企业数量、规模、生产产品种类、销路情况,还要了解本区域的交通体系构成、物流运输企业的数量、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结果。
(三)角色虚拟
参照企业具体岗位而设定,以实际工作流程和真实操作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为接近物流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真实学习环境。设定某公司有批货物交由某道路物流运输公司(甲小组同学)承运,甲小组同学要设定哪些岗位?需具备哪些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首先让学生了解道路运输作业流程,然后在模拟的工作中任务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有助于记忆,加深理解并创造性思维。
(四)模拟综合实训
加强模拟综合实训,在校内实训中心,通过运输管理系统软件综合模拟训练,完成对客、货运输服务生产全过程的模拟。包括客、货源组织运作子系统模拟、调度运作子系统模拟、整车运输业务系统模拟、零担运输业务系统模拟、集装箱运输业务操作模拟等5个模块。通过本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货物运输服务生产全过程业务流程和运作规律;整合和提升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运输生产组织、调度、线路优化等实际操作能力。实训环节不仅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掌握了企业用管理软件处理业务的操作技能,掌握运输生产运作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维护技能。
(五)企业顶岗实习
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如福建盛丰物流公司、福建万集物流公司、福州马尾青州港务有限公司)实现“二元主体”通力合作合作,以学校作为其中“一元”,企业为另“一元”。学生到运输企业生产的各管理岗位工作学习,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上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问题。不仅使学生掌握运输业务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及信息处理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业务熟练地完成整个运输流程的操作同时对运输业务运作全貌加深了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未来岗位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四、实践教学法改进方法
(一)以实践能力为本位
《物流运输学》实践教学法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而且能消除或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过程,尽快为用人单位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二)以与企业和行业合作为着力点
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高职物流培养单位是相辅相成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单位要为物流行业企业提供真正有用的人力资源,也需要物流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对接教育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以及工学结合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教育方式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单位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方案。
(三)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得到充分的、有效的体现。同时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 史媛.高职《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J].中国外资,2011(12).
[3] 潘洪伟.运输管理与作业实务[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
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剧了市场上对物流业的需求,运转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功能建设都发生着变革,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覆盖地域不断扩大、服务链得到延伸、专业化和小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急剧膨胀,物流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但从我国现有物流企业的规模来看,绝大数为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物流相关的服务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对手市场的覆盖面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大多数物流企业同质化经营现象严重,导致了物流资源的浪费。
一、差异化竞争的概念
任何市场一旦进入买方市场,企业间的竞争将白热化,产品不仅仅要具有顾客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还必须具有竞争价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据此,企业在进行市场调查和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产品相对于同类产品的卖点,也就是说,企业要有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思想。
差异化竞争是有“竞争战略之父”之美誉的商业思想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根据目前主流的观点,差异化竞争是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以企业资源为基础,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企业在全行业范围中独特性的东西。同时,为了给公司的长期发展建立一个进退有据的地位,从而胜过同行业的其它企业,波特归纳出了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企业竞争的基本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二、差异化竞争在物流行业地位和作用
差异化战略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成本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而是通过市场细分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主潮流,这也是CRM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企业竞争中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企业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实现了差异化,它就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建立起固定的客户群,其意义不可忽视:首先,差异化战略利用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及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可以使公司得以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可以使企业利润的增长并不仅仅依赖于成本的降低;其次,顾客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可以对其它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构成壁垒,在面对产品威胁时,具有固定客户群的公司将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最后,建立差异化竞争的必要性也是由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一是物流企业数量多而小,物流市场离散度高。二是物流高端缺乏竞争,而低端竞争异常激烈,中小企业充斥于物流市场,它们没有完整的发展规划,信息化程度不高,使得物流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不难看出,差异化竞争战略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三、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具体的实施策略
为了缓解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企业要将差异化竞争战略转化为战略的实际行动,即转到战略具体的实施上来。从类型上看,差异化竞争战略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人事和形象上。同样地,实现差异化竞争可以有许多方式,如产品设计、品牌、技术、产品功能、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使自己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性。企业要想运用差异化竞争来在物流市场的竞争中获得和保持优势,就要从组织结构、市场营销以及面向目标客户的差异化等方面来进行相应的物流服务。
(一)组织结构
在市场经济下,伴随着市场分工的细化,企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家企业都离开不开生产企业、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相互配合运营。物流是一个一体化、跨行业、跨地域的系统,对于物流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行业和环节,物流的最终成功取决于每一个参与有效物流管理环节的成功,因此优化的物流组织结构显得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市场的物流流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流通组织结构从多层次、长渠道向扁平化方向变化,以往单一的结构没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物流需求。根据物流业的特点,从虚拟型组织结构和战略联盟型组织结构上来构建现代物流的组织结构,是物流企业开展产异化竞争的保证和关键。只有在物流实现信息化,使得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的采集数字化、物流信息的处理自动化,以及实现中小型物流企业运营网络的战略性结合,才能提高我国物流行业资源的利用率。
(二)市场营销和推广
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时,并不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同质化的经营,客户价值得不到提升。企业根据市场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开展市场营销,调整产品结构,定期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是物流企业找准产异化定位,占据市场的关键。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服务为标准,组建现代物流企业组织,通过“一对一”营销、网络覆盖能力和信息支持能力建设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者,在品牌建设上,企业可以依托深度专业化分工的“3S”战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采取差异化策略,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开发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当中树立起独有的品牌。
(三)面向目标客户的差异化
物流企业提供服务质量的优劣体现在物资运输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以及员工的服务态度上,但物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上,缺少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以及针对性强的物理构思和创意,是我国物流企业的不足之处。因此,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市场的细分,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改变以往局限于运输和配送的业务类型,开展增值物流服务,用专业的理念提供更为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于强.深圳中小型物流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1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149-03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是供需方之外的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模式,又称外包物流、契约物流或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即企业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利用专业物流公司提高物流质量并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专注于核心业务,形成并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被视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但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阶段,难以满足经济生活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应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强大挑战。为此,本文拟从市场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存在问题及对策
有需求才有供求,只有稳定、充足、理性的市场需求才能推动第三方物流良性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尽管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热门话题,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的大力追捧,但其服务对象仍主要局限于外资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如,中海物流的客户主要有IBH、美能达、诺基亚、三洋、东芝、三星等企业;宝供物流公司的客户主要有宝洁、飞利浦、雀巢、沃尔玛等。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也显示,商业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完成的业务仅占17%;生产企业只有19%的原材料采购和31%的成品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完成。而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而尚未使用的企业中也有较高比例表示已积极考虑使用。
受传统经济体制和经营观念的影响,中国企业习惯于自办物流,对物流外包缺乏了解和足够的重视,导致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首先,中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普遍形成了自己完成采购和销售运输的模式,多数企业拥有较完备的物流设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后,已有运输能力严重阻碍了企业寻求高效率、专业化物流的积极性,限制了对高效率、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的需求。其次,传统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经营观念使企业不愿意外包物流业务。这部分企业普遍认为,利用自有物流不仅可以不用直接付费,还可以分流员工、节约成本费用,甚至通过承担外来业务获得一定利润。最后,中国尚未建立起社会化的信用信息体系,使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时因担心风险而迟疑不前。如因对物流行业缺乏了解,担心物流企业介入采购、生产、分销、配送、仓储等环节后,或泄露商业秘密,或物流失控,从而加大企业运营的风险。
针对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几方面着手解决。首先,通过各种宣传工作,深化国内企业、尤其是传统大中型国有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了解,促使其物流观念的转变。宣传工作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物流协会和物流企业共同完成。一方面,通过引进和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观念。如使企业接受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审视自己经营实际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在明确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尝试将物流业务外包。另一方面,通过宣传使企业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方式、优点及特点,培养企业对专业物流公司的信心与兴趣,尤其是正确看待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改变物流外包就是将企业利润让渡给物流企业的错误认识。其次,强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规范其运营。从目前情况看,物流企业缺少规范和引导,从而导致信用低下、服务质量不佳,也是物流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政府主管部门和物流行业协会均有责任加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改善其市场形象,扩大其市场需求。最后,加强物流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市场需求。和国外相比,中国普遍存在企业缺乏信用意识、社会信用环境较差、对信用违规行为缺乏惩治机制的现象。这不仅加大了物流服务需求双方的交易成本,使企业在考虑物流方式时囿于风险而被迫放弃质高价低的3PL。从目前情况看,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更具可行性的做法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如开发标准化的信息读取装置和货物追踪系统等,在明晰责任的基础上强化惩罚制度,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另外,需方企业也可以依据可行性原则,对物流业务外包确定一个渐进的方案,如初期选择自己较了解的、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且只将物流业务的一部分外包,在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外包范围,并让物流企业更深层次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从而既提高了物流外包的可行性,又降低了外包的风险。
二、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后,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进步,但与经济生活的需求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下述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在一定范围内,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数量成反比,所以,物流企业规模越大,其运行成本则越低。除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中国物流企业大多数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以致企业规模过小。2003的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259人,美国为432人;200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3%左右。虽然近年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物力企业,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广州宝供物流等,但总体来看,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局限了物流企业的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和服务范围,并最终导致服务成本高、服务质量差的后果。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挑战,就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作用,帮助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如,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物流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物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激发企业活力,使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集团;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市场准入等,限制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引导已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相互持股或者相互转让股份等组建大中型物流企业;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扶持国内主要物流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市场主体等。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应通过一切合理合法的措施扩大经营规模。如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型扩大再生产基础上,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或者凭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在的高额回报吸引国内外巨额资金进入,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
2.服务功能单一,缺少增值服务。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等。另据调查表明,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有39%直接或间接地为客户提供合同制造服务,有67%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包括客户存货融资、应收款融资、资本设备融资等等;有44%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采购服务,包括办公用品和资本货物、生产物料、包装材料、存货采购和供应商选择管理等。对比显示,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发掘“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既开拓了市场,又获得了丰富的利润,而中国物流企业的服务由于仍局限于传统业务范围,在业务量和利润率等方面都难以取得好的业绩。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观念落后、实力不足,是形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现代物流和传统运输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物流企业不仅仅是客户物流业务的承包人,而且是与客户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其服务不仅是客户运输业务的外延,更是客户普遍意义上的经营活动的外延。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改变其观念。首先是改变客户观念,确立战略型客户关系。传统模式下,运输业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是单纯的买卖关系,甚至是一次性买卖,因此,双方关系较为被动、短暂和淡漠,加之物流企业观念落后,因此主动提供增值服务的可能性很小。战略型客户关系要求企业以长远合作为目标,主动把客户的生存发展与自身发展相关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己任,按客户需求完善服务、增加或调整服务。战略客户关系的确立不仅能使企业正确看待客户联系,赢得稳定型客户,还能促使企业自觉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其次,物流企业不能仅仅关注物流业务,还必须主动了解客户经营的方方面面,在适度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客户的经营管理,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不同行业,其物流需求不同,如汽车制造业日益看重通过“及时配送”降低库存水平,服装行业更重要缩短生产周期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流行趋势,家电行业则关注降低物流成本以确保盈利。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拓展和延伸物流功能,通过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运作,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一体化和全程化的服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不仅能充分客户需求,同时还强化了服务的不可替代性,这对稳定客户和赢利均至关重要。
3.物流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中国长期以来的“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使物流企业在硬件等方面和国外相比差距很大,难以发挥第三方物流凭借其现代化设备满足客户需求的主要优势,并直接导致了服务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的严重后果。上述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资金对物流行业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明显不足。中国物资流通基本建设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2.67%,低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二是物流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和货场等传统设备,但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保有量较低;部分大型物流企业虽拥有全自动立体仓库,但多数设计水平低且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等。三是中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网络硬件设施不足,直接影响了物流行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调查显示,仅39%的物流企业有信息系统,且功能不完善,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库存定位和货品分拣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从而难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和交换,影响了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
对此,物流企业应依据企业发展和客户的需求,在国内外先进的物流设备中进行选择,逐步实现设备的现代化。同时,鉴于多数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物流企业可通过协议方式联合采购设备,实现设备共享。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企业要有超前意识,在扩展增值业务的同时推动信息网络的建设,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与客户和其他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通过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此外,政府也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推动物流行业的设备更新,如推动与国外制造企业的合作、提供低息的采购贷款、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发展物流设备的租赁业务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和装备的通用标准制定;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环境保护责任法等;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等。
第三方物流在中国虽已经历了十余年发展,但其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充分认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不仅有利于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将促使企业将物流外包从而加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但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和历史原因形成的种种束缚,使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各方的努力,也需要在理性认识问题的基础上谋求长期的、稳妥的、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徐熹.中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4).
[2]潘福,林王卓.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冯文龙.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5).
[4]公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科技,2008,(8).
[5]张彤.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百科,2005,(6).
[6]梁婵卓.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09,(8).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物流管理;物流系统
引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有直接联系,并广泛应用于现代行业建设中,其延伸出来的电子商务行业能够推动物流领域的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环境创新物流管理势在必行。物流行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明确其发展趋势,结合现代化的电子商务科学技术,创新物流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提升物流领域的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环境的衍生物,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技术的高效融合,消费者可通过注册账号的形式购买商品,再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取商品。因此,物流行業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是必要的。物流管理应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情况进行技术和网络的创新,构建趋于合理的物流系统,确保物流业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库存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存货与服务两者之间达到有机平衡的情况下,才能确保物流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货物频繁周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1]。仓库是物流企业储存货物的地点,货物的挑选、收发、地点安排等环节都需要于仓库系统中完成,其质量十分重要。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可以对库存、仓库等多个主体进行实时监管,强化的沟通的相互性,实现库存和订单的最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核心是无人化,降低物流业务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失误率,扩大物流业务的覆盖面积,提升企业业务处理能力和速度。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创新应该从各个阶段做起,主要分为分拣系统自动化、存取系统自动化、货车自动化跟踪系统和条码识别自动化。目前,自动化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虽然我国物流企业在技术方面与自动化的结合稍晚,但是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其技术水平、发展速度也会获得提升。
(二)扁平化
物流管理扁平化主要是指其系统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管理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拉近二者距离,优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电子商务技术在物流管理创新方面的影响。物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组织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结合电子商务技术进行调整,推动区域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针对客户区域化特征构建管理小组,提升物流企业局域性物流业务的控制能力[2]。
(三)柔性化
物流企业的柔性化管理主要是针对服务方面,将服务质量作为衡量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并积极创新与完善。企业需要结合电子商务环境对客户的心理进行深度挖掘,了解其对物流运输速度、货物密封性和保密性的要求,以灵活的物流管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优化物流运输方式,缩短货物配送时间,合理把控物流管理的时间因素和人力因素,在控制企业资金成本消耗的同时,保证并优化企业管理效果,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管理的要求。
三、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预测物流市场发展趋势
明确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制定发展方向,提升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在多元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中也能稳定前行。物流市场的预测主要基于市场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比对,进行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调整,有助于企业对市场流动性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行业内隐藏的机遇,提升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但是,传统的市场调查过于繁琐,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存在大量浪费,并且无法获得精准的数据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创新物流管理的时候应结合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为企业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于物流领域的需求,实时监测物流市场的发展动向,为企业制定物流管理方案提供充足的资料信息。
(二)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不及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节奏。首先,物流企业要结合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储运设施的创新,研制或引进先进的包装设备、装卸设备,并为其提供安全的储存场所,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和效果发挥。其次,定期对物流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确保其强大的吞吐量,为货物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提供基本保障。再次,物流企业应顺应5G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无线通信设备与高新网络技术的结合方式,基于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完成政府对口岸地区大型物流业务的需求,建设更加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在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其经济效益,并强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最后,在资金方面,物流企业应该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于企业内部普及最新的国家政策和管理理念,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结合扶持政策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会,针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利用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资金分配,对于运行已经存在无法解决问题的设备,需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对物流业务的发展速度造成影响,还会起到拓宽物流业务范围的作用。
(三)融合现代化科学技术
多元化的科学技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物流行业要想充分契合时展,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更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推动其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第一,物流管理中需要融合现代化技术的部门主要为:物流、配送、仓储和批发,针对不同业务的重点内容推动其智能化发展,实现数据的大批量、自动化处理。为保证被处理数据的精准度,在处理数据时应该采取相同的系统程度,最大限度保证所有数据在处理方式上的统一性,保证管理体系达到预期效率。第二,物流企业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客户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客户在网站中能够及时查询到所需信息,其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也会提升,有助于企业在行业内树立品牌,维护企业的信誉度,提升客户使用体验。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物流管理的融合,能够将物流业务中管理困难的部分简易化,提高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密封性,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尽可能避免物流运输中人为误操作,推动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物流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四)物流系统组织结构优化
我国物流企业具有规模小、分散性高、种类繁多等特征,在为物流管理增加难度的同时,也形成管理模式灵活、应变能力强的优势,在物流资源的收集和传递方面比较迅速。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推广与普及,交通环境的复杂化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组织结构的优化,积极推动物流产业一体化模式,创新物流系统在信息收集、传递方面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发展。物流企业需要创建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的客户提供定制服务,进一步拓宽物流服务范围,在扩大其经营面积的同时,提升企业在物流领域中的知名度。另外,物流管理应该巧妙借助中介力量,利用政府部门的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确保物流信息能够及时更新,有利于企业和客户随时随地获取准确的物流信息,避免因为物流信息延迟而造成货物丢失和纠纷,既能够为物流运输质量提供基本保障,还能够降低物流企业在资金成本上的消耗,帮助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五)节约物流企业资金成本
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其内部资金链有直接联系,雄厚的资金成本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因此,在结合现代化技术开展物流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企业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成本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物流企业应该从商品包装、货物装卸、货物运输、流通加工等环节融入科学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在各个环节中所占的资金配比,并以表格数据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在企业管理者面前,帮助管理者有針对性的调整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开展资金成本控制因素的多维度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资金成本节约措施。另外,管理者需要明确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借助场景算法结合大数据技术,预测物流业务开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其推到造成风险的原因,最大限度的做好物流风险防控,确保物流企业资金成本的妥善应用[3]。
1999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调查对象主要是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80%的企业产品销售全国或全球。经一个月的信函调查与面对而调查,收回90多份问卷。以下是这90多家企业的物流情况分析:
(一)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很高占7.9%
较高占34.2%
一般占48.7%
较低占6.6%
很低占2.6%
(二)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费用的比例:
15%以下51.5%
15-30%38.2%
30-60%8.8%
60%以上1.5%
(三)各种物流费用的构成比例:主要的物流费用构成比例企业干线运输
40-60%32.4%
60-80%25%
80%以上11.8%
仓储40-60%16.2%
60-80%5.9%
包装40-60%7.4%
(四)承担工业企业物流任务的主体:
全部委托第三方52%
自理与委托相结合68.8%
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42.3%
30-60%36.5%
60%以上21.2%
其中:委托的内容:
单纯运输45.1%
单纯仓储2.8%
运输与仓储22.5%
综合物流29.6%
(五)企业目前采取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63.3%
铁路运输48.1%
多式联运22.8%
航空运输15.2%
水运5.1%(是多项选择,有重复,合计不是100%)
(六)工业企业对目前物流运作状况的认可情况
对自理方式不满意的16.9%
满意的83.1%
对委托方式不满意的30.8%
满意的69.2%
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低;反应快。
(七)工业企业理想中的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依次为:全国网络化运输(门到门)
低风险低货损率
24小时服务
多式联运
(八)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
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
3.1%企业选择纯仓储企业
其中: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运输
7.2%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
结论:
1.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包括仓储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
2.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追求与认可,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3.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二、物流服务供应状况分析
(一)历史沿革:
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的方针是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流通是生产的"蓄水池",工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由流通企业进行销售、储存、运输。流通分为内贸与外贸,内贸又分为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多个系统,每个系统中又分为批发、零售与储运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主要由各系统内专业储运公司及有关的批发公司进行仓储、运输业务,并且储运公司是根据批发公司的销售要求进行储运。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自销、零售自采"的格局发展很快,商品储运体制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生产企业直接在市场上寻找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带动了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原来的国有流通储运企业由依托批发企业开展储运业务,发展到直接依托生产、零售企业开展储运业务,面对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储运企业出现诸多不适应,遇到严重挑战。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物资、外贸等国家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国有流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储运企业的经营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商业系统为例:
1992年商业部组织了2家大型储运企业和5家中小型储运与批发企业分别进行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试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9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商品的统一配送成为紧迫任务。国内贸易为了引导连锁商业健康、规范地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先后召开了有储运企业与连锁商业企业参加的配送中心发展研讨会,协调储运与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开展社会化配送;成立内贸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有关社会化配送中心与大型边锁商业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进行协调、指导与咨询。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
1.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2.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在服务功能上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货损后的赔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方面问题很多。
3.生产与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应与销售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与规范管理3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三)经验与启示
1.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与协调,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传统储运企业应该发展也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
2.传统国有储运企业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3.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中国的物流业要尽快地达到这种水平,有两种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径,一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依靠有一定实力与信心的企业,独立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现有众多储运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资产纽带与业务合作,实现企业重组与资源共享。根据国际经验特别是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看,选择后者可能会事半功倍。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从市场角度看,既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与商业零售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原则与规模化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5.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既可以依托下游的零售(连锁)商业企业,成为为众多零售店铺服务的配送中心,也可以依托上游的工业生产企业,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物流总。在发达国家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及这次市场调查的情况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物流总的潜力很大。
三、总体对策与具体方案
(一)总体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中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就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提出如下总体对策建议:
1.应该尽快明确我国统一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与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与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任务的完成,为政府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
1999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调查对象主要是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80%的企业产品销售全国或全球。经一个月的信函调查和面对而调查,收回90多份问卷。以下是这90多家企业的物流情况分析摘要:
(一)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摘要:
(二)很高占7.9%
较高占34.2%
一般占48.7%
较低占6.6%
很低占2.6%
(二)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费用的比例摘要:
15%以下51.5%
15-30%38.2%
30-60%8.8%
60%以上1.5%
(三)各种物流费用的构成比例摘要:主要的物流费用构成比例企业干线运输
40-60%32.4%
60-80%25%
80%以上11.8%
仓储40-60%16.2%
60-80%5.9%
包装40-60%7.4%
(四)承担工业企业物流任务的主体摘要:
全部委托第三方52%
自理和委托相结合68.8%
其中摘要:委托比例在30%以下42.3%
30-60%36.5%
60%以上21.2%
其中摘要:委托的内容摘要:
单纯运输45.1%
单纯仓储2.8%
运输和仓储22.5%
综合物流29.6%
(五)企业目前采取的运输方式摘要:
公路运输63.3%
铁路运输48.1%
多式联运22.8%
航空运输15.2%
水运5.1%(是多项选择,有重复,合计不是100%)
(六)工业企业对目前物流运作状况的认可情况
对自理方式不满足的16.9%
满足的83.1%
对委托方式不满足的30.8%
满足的69.2%
不满足的原因依次是摘要: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满足的原因依次是摘要:成本低;反应快。
(七)工业企业理想中的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依次为摘要:全国网络化运输(门到门)
低风险低货损率
24小时服务
多式联运
(八)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
其中摘要: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
3.1%企业选择纯仓储企业
其中摘要: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运输
7.2%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
结论摘要:
1.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包括仓储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摘要:
2.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追求和认可,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3.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足程度分析,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二、物流服务供给状况分析
(一)历史沿革摘要:
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的方针是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流通是生产的"蓄水池",工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由流通企业进行销售、储存、运输。流通分为内贸和外贸,内贸又分为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多个系统,每个系统中又分为批发、零售和储运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主要由各系统内专业储运公司及有关的批发公司进行仓储、运输业务,并且储运公司是根据批发公司的销售要求进行储运。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自销、零售自采"的格局发展很快,商品储运体制出现重大变化摘要:一方面,生产企业直接在市场上寻找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带动了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原来的国有流通储运企业由依托批发企业开展储运业务,发展到直接依托生产、零售企业开展储运业务,面对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储运企业出现诸多不适应,碰到严重挑战。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物资、外贸等国家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国有流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储运企业的经营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商业系统为例摘要:
1992年商业部组织了2家大型储运企业和5家中小型储运和批发企业分别进行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试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9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商品的统一配送成为紧迫任务。国内贸易为了引导连锁商业健康、规范地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先后召开了有储运企业和连锁商业企业参加的配送中心发展研讨会,协调储运和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开展社会化配送;成立内贸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有关社会化配送中心和大型边锁商业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进行协调、指导和咨询。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目前目前状况的分析
1.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等和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2.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在服务功能上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和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货损后的赔付方面存在诸多新问题,非凡是在汽车运输方面新问题很多。
3.生产和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给和销售方面起到积极功能,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和规范管理3个基本新问题,非凡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三)经验和启示
1.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传统储运企业应该发展也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
2.传统国有储运企业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为新问题。
3.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中国的物流业要尽快地达到这种水平,有两种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径,一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依靠有一定实力和信心的企业,独立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现有众多储运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资产纽带和业务合作,实现企业重组和资源共享。根据国际经验非凡是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看,选择后者可能会事半功倍。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从市场角度看,既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工业生产企业和商业零售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原则和规模化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实力和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和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5.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既可以依托下游的零售(连锁)商业企业,成为为众多零售店铺服务的配送中心,也可以依托上游的工业生产企业,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物流总。在发达国家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及这次市场调查的情况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物流总的潜力很大。
三、总体策略和具体方案
(一)总体策略(建议)
根据上述对中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就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提出如下总体策略建议摘要:
1.应该尽快明确我国统一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和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和衔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和政府部门和所办企业脱钩任务的完成,为政府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
一、我国物流增值服务现状
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许多企业希望新兴物流公司能够提供高水准、系列化、全流程的一体化物流增值服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在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方面能力很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报告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直接压缩物流基础作业成本的阶段,未能进行物流服务的创新并从开展物流增值服务中寻求利润。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一些物流企业认识到了增值服务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始着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国外,物流增值服务已在整个物流行业全面展开,DHL、FedEx和UPS都已经开始选择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产品从采购到制造、仓储入库、外包装、配送、回返及再循环的全过程。以美国为例,2004年美国物流总费用为10150亿美元,相当于84000亿元人民币,是同期我国物流总费用30002亿元的2.8倍,说明我国现代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增值服务功能还没有得以发挥。据专家测算,我国物流增值服务的市场规模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物流增值服务的重要性
(一)物流增值服务是物流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客户的要求,为客户提供超出常规的创新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二)物流增值服务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措施,从而获取超额利润,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物流增值服务有利于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应对国际物流巨头的强力挑战。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尽管近几年来有了明显发展,但是整体水平较低,在规模经济、资金和技术方面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服务的品种少,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利润空间正在日益缩小。因此,国内物流服务产业只有拓宽自己的增值空间,获得新的生机,才能有乐观前景。
三、发展物流增值服务的途径
(一)仓储型增值服务。每个客户都有其独特的市场需要和行业特殊约束,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致力于为客户设计仓库管理策略,优化整体供应链的效率,满足客户的商业目标。具体包括以下途径:
1、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拥有的仓储设施开展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货物检验、安装、简单加工服务;配合客户营销计划进行产品的重新包装和产品组合服务;提供便利服务(如为商品打价格标签或条形码)和商品追踪服务;为特殊客户提供低温冷藏等特殊需求的服务等。
2、为顾客提供存货查询功能。以客户为引导,按区位排列顺序列出各种规格型号货物的详细信息,确认有效库存能否满足顾客需求。
3、建立缓冲仓库。使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大量突发性订货准备“缓冲库存”,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二)配送型增值服务
1、结算功能。物流中心的结算功能是物流中心对物流功能的一种延伸,不仅仅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配送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还可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货款等。
2、需求预测功能。物流中心可根据物流中心商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然后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客户。
3、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为货主设计物流系统,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
4、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通过向货主提供物流培训服务,可以培养货主与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货主的物流管理水平,可以将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需求传达给货主,也便于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5、采用协同配送的方式进行配送。协同配送主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要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配送。
6、组建客户服务响应中心。通过电话、传真、互联网等方式对用户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方便、迅速地跟踪解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国际货运型增值服务
1、提供订舱(租船、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的监装、装卸、集装箱拼装拆箱、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报关、报验、报检、保险;内向运输与外向运输的组合;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全套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2、在配套服务的同时提供维护、维修等相关的物流操作。
3、为企业进行货运设计。即为托运人安排最经济、快捷、安全的运输路线和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组合。
4、为顾客进行货运咨询。利用第三方物流专业经验,在包装、仓储、进出口、单证处理、海关手续、港口操作、特殊货品、集装箱运输,以及多式联运等各方面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做顾客的顾问和向导。
5、为货运委托人提供情报信息。安得物流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信息增值服务,包括产品流通信息和市场信息反馈,订货量、库存量动态控制与管理,等等。
6、为客户提供在线追踪采购订单、集装箱服务。利用订单号、订单计划编号、集装箱号、进仓编号等关键字段对有关货物信息进行跟踪和查看相关资料。
7、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由于先进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货运企业可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网上电子合同、打印提单、网上订舱、网上支付运费、网上库存管理、网上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四)第四方物流咨询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建立一套流畅的物流咨询体系,帮助客户设计、构建和重组物流系统,为顾客提供系统的物流咨询方案。
1、为顾客指定战略规划。通过对客户的组织机构、产品、物流水平、创新能力、物流管理人员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以及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帮助客户制定物流总体发展战略、阶段性实施计划、各职能部门的战略规划与选择等。
2、为顾客设计组织结构与制度。根据客户发展物流的战略目标,设计组织框架,建立合理、有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3、为顾客开展物流市场调研。根据客户的要求,对客户涉足的产业行业和物流领域展开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和各种规模的市场调查,如市场规模调查、用户满意度调查、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广告投入和效果调查、市场容量和市场结构调查、企业市场营销与物流策略调查等。
4、为顾客进行营销策划与管理。根据公司的营销战略,提出物流支持企业营销的解决方案,以扩大公司市场份额。
5、为顾客开展企业诊断服务,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找出客户经营管理活动中急需解决的物流问题,与客户共同寻求物流系统服务的解决方案,分析企业的供应链构成,确定物流增值业务活动,消除无价值的物流活动,从而使企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6、帮助顾客进行物流人才的开发与管理。物流人才招聘、培训、晋升、激励制度,帮助企业有效开发和调动物流人才资源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发展融通仓增值物流服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库存是企业的负担,大量的库存意味着流动资金被占用,企业其他交易活动可能无法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的物流服务,使顾客盘活这部分资金,大大提升其在整体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同时获得高附加值的物流利润。
1、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是指融资企业把货物存储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并参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议向客户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和储存质押品。
2、货物质押模式。对具体货物的实体进行的质押,融资企业将货物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即可获得贷款,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替银行对相应货物进行特别监管,融资企业提货时应有银行的允许。可以在保持质物的名称、质量、状况不变,且数量不低于一定量的前提下,质物相对地动态流动。
3、信用担保融资模式。银行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配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又根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配置其信贷配额,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以受保企业滞留在其融通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确保其信用担保的安全。
(六)承运人型增值服务。提供全程追踪服务、电话预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等增值服务。
(七)信息型增值服务。以信息技术为优势的物流服务商把技术融入物流作业安排当中。向供应商下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接受客户的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
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策略
(一)便利策略。在提供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时,推行一条龙,门到门服务,提供完备的操作或作业提示、免培训、免维护、省力化设计或安装、代办业务、一张面孔接待客户、24小时营业、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账(利用EOS、EDI、EFT)、物流全过程追踪等都是对电子商务销售有用的增值。
(二)快速反应服务策略。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网络,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流通渠道,以此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降低成本服务策略。通过采用适用且投资比较少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推行物流管理技术,如运筹学中的管理技术、条形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四)延伸服务策略。向上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等。
【关键词】 物流贸易 竞争现状 对策
一、引言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商向消费商的实物流通过程,包括运送、装载、搬运、装箱、加工、送货等等环节,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对产品、信息、服务由生产地向消费地一种规划、流通、控制的过程,物流的商品可以是原材料,也可以是半成品,还可以是制成品等,商业模式是以仓储为中心向消费市场辐射的星型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现代物流功不可没,由于其自身跨越地区的流通性,正好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不谋而合。就目前而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物流业比较发达,在全球的物流基地中占有重要比例,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在飞速的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短板是不可避免的,物流贸易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物流贸易的体制,解决目前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物流贸易的不断发展。
二、物流贸易竞争现状分析
1、物流贸易规模小,市场份额低
我国的物流贸易行业还是一片没有完全开发的市场行业,因此众多企业无论大小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因此造成我国物流行业的企业众多,经营行业种类繁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呈星型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呈现的特点是:多、小、乱、散等。我国的物流活动还是比较偏向于传统物流,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现代化物流模式,就全国的现状而言,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发展较为完善,而在我国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贸易的发展还相对落后,现代化的物流系统还未建立起来,市场发展落后,发展区域分割化严重,全国还未形成系统的物流网络系统。
据统计,我国的物流贸易公司有70余万家,而且公司规模比较小、专注行业五花八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整体还未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系统,反观国外,第三方物流在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量,截至到2010年,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比例高达76%,美国比例大约58%,日本比例高达80%,因此可以反应出我国的物流贸易与国外的物流贸易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贸易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还亟待提高。
2、物流贸易行业管理欠缺规范
我国的物流贸易发展刚刚起步,物流规模比较小,市场份额也比较低,物流市场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体系,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还没有从传统物流管理转换到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间的差异性比较高,物流基础设施还存在一些重复性的建设,资源浪费问题还比较严重。反观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完备,物流体系管理成系统化、网络化、集中化的趋势,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国家的每个城市地区都有物流集散中心并予以搭配相对应的配送中心,物流业务容易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物流贸易显现规模经济,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的效益。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由于我国很多的物流行业还是由一些国家部门来予以管理和控制,以此导致我国的物流贸易产业的发展还是受制于我国的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种自由发展的环境。就具体的管理体制而言,多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其中还存在众多的交叉职位,管理重复,资源分配不均衡,部门的职能分割严重,使得管理目的和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的结合,对物流贸易的发展有着阻碍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更新改革管理模式,才能够高效的发展物流贸易产业。
3、缺乏专业物流贸易人才
由于我国的物流贸易兴起比较晚,物流贸易的专业人才在国内还比较欠缺,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成为了制约我国物流贸易发展的一大因素。同时我国物流贸易的发展时间相较很短,专门从事物流贸易教育专业还不多,专门从事物流贸易的研究机构也不多,而且专门研究此方面的课题也缺乏,我国从事于物流贸易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总之,我国的物流贸易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高水平的物流贸易科学体系。相较而言,国外的物流贸易体系就完善的多,有完善的、系统的、专业化的物流贸易培训结构,而且有专门从事物流贸易研究的机构,能够实时地提出一些完善的政策和建议,并且物流贸易人员普遍有专业化的培训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随着物流贸易的全球扩大化,国外的物流企业拥有专业的物流人才团队,而且拥有成熟的物流管理、发展模式,拥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我国物理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必须加强物流贸易方面的教育,才能够迅速推动物流贸易的发展。
三、物流贸易的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物流体系,发展物流市场
完善物流体系是产品流通的一条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完善,以全国为布局,以市场为主导,家里有利于跨地域、跨行业的物流体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严格控制建设,减少重复性的建设,减少资源的浪费,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同时在布局规划中,以中心大城市向周围区域的辐射模式布局,在重要的经济区域和交通枢纽建立物流集散中心、配送中心,在全国建立完整的物流运输、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投资,提高物流效益。物流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首先前提是硬件基础设施要过关,能够承受巨大的物流压力,其次物流网络在完整的基础上必须能够高效的完成物流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实时的调整策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展物流市场首先要正确的划分政府和物流企业的职能作用,因为政府和企业属于不同的两个主体,政府作为物流企业的坚实后盾,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则的制定者,而且在物流体系建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可以对重点的物流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和经济上的援助,因此要保证在政府限定的政策、法律等范围的合理的发展物流市场。同时物流企业对物流市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政府作为一个庞然大物不可能做到事事巨细,而且处于现在的自由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物流企业作为物流市场的中流砥柱,承担着丰富物流市场的职责,是物流市场发展的生力军。其次,发展物流市场要在保证市场经济安全的条件下利用外资这个便利条件,这样可以利用外资的资金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提升自身物流市场的服务水平,同时还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发展模式,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2、完善法规政策,规范行业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好,我国贸易的仓储、运送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物流贸易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加。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众多企业开始网络营销,行业竞争压力白热化,企业的效益与企业的物流技术、服务、人才挂钩,物流贸易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目前而言,我国物流贸易发展的时间尚短,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同时就经济的趋势发展,物流贸易以后必然GDP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重视物流贸易,大力发展物流贸易,加强在物流贸易方面的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支持激励,搭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开创物流贸易的崭新面貌。
对于我国物流贸易发展较落后,物流管理的作用也占有很大比例,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强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推动物流贸易管理体制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发展,在各个管理部门适当改革在职位上的交叉任职,减少资源的重复浪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在各部门的流通速度,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同时加强各地区间的物流贸易相关机构同质化,减小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在管理上扩大物流贸易的发展空间,提升其自由性,允许其在一定的程度上自由发展。
3、积极发展物流贸易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物流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对于提高物流贸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市场对与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理顺思维,利用各种合理方法来提高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宏观的方面,政府应该扩大设立物流学科,加大在物流贸易机构的投资,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物流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物理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物流人才的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要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强的物流人员培养,能够是物流人才能够掌握真正服务于物流行业的技能。在微观方面,物流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导向,及时的开展企业内部培训,把业界最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企业物流人员,能够让物流人员利用先进的方法高效的开展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物流贸易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的成本预算,提升物流的服务水平,整体推动物流贸易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成熟物流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健全物流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扩大物流市场份额,改善物流现状,改革物流管理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成本效益,提高创新经济效益,减少资源重复浪费,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贸易网络,全面推动我国物流贸易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我国的物流贸易正在飞速发展,在经过国家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的扶持计划,物流体系在逐渐的完善,物流市场正在逐渐的成长,物流贸易也在不断的扩大,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扬长避短,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摘要】近年来保定市物流业逐渐发展成为该市主导产业之一。本文在阐述保定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保定市政府应采取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培育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推进物流产业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培育物流市场等方面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 保定市;物流业;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保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3010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鹿亚芹,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产业经济学;马丽岩,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学。
现代物流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已成为许多国家、地区、城市的重要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我国物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09 年物流业被国务院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行业。在此背景下,如何快速、健康和高效地发展物流业是物流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具有发展物流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近年来物流业逐渐发展成为该市主导产业之一。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保定市应抓住京津冀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合理谋划本市物流产业发展战略,实现物流产业的大跨步发展。本文拟对保定市物流业的发展进行探讨,找出该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期望为该市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保定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 物流业发展迅速
保定市物流业发展迅速。2008~2013年,保定市货物运输总量年均增长率为19.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0.5%。2013年,该市有100多家物流企业,全年货物运输总量达2.6亿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05.7亿元,占全市GDP的3.9%。预计到2015年,保定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将达到20%以上。
(二) 物流基础设施良好
保定市物流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和公路为主,同时借助周边城市的海运及空运优势,构成了保定发达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公路方面,保定有107国道、京昆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荣乌高速、保沧—保阜高速等,各县(市) 均有二级以上公路相连。在铁路方面,有京广铁路、京石高铁和津保高铁等。海运和空运方面,保定可以借助天津、黄骅两大港口和首都、天津、正定三大机场。保定市计划至十二五期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公里,高速路网密度将达5.87公里/百平方公里,保定市区将形成至各县60分钟经济圈,至京、津、石、沧100分钟经济圈,接轨京津、西联晋蒙,形成京、津、冀、晋、蒙交通一体化格局,保定将真正成为高速交通枢纽。
(三) 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保定市有100多家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保定市南市区以及高碑店、白沟新城、蠡县、高阳等地。物流企业主要提供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长城汽车蚂蚁物流、英利集团商贸物流、白沟天德小商品物流、九州通集团安国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高碑店路路通仓储物流、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等正在紧张建设。
(四) 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保定市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制造、高阳和蠡县的纺织业、白沟的箱包业、容城的服装业、安国的制药业等产业发达,工业和商贸物流需求量大。同时,保定市又是农业大市,粮食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蔬菜年产量在700万吨以上,化肥年需求量在130万吨以上,粮食和蔬菜主要销往京津和南方省份,99%的化肥需要从外地购进,农业物流需求量大。
二、保定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保定市物流业近几年虽发展快,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距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 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层次偏低
保定市物流公司数量虽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真正能够独立承担大批量长途货运的公司很少,缺乏大型、有实力的物流骨干和龙头企业。保定物流企业大多提供单一的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业务,现代物流的包装、储存、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物流业务发展较少,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设计能力差,物流增值服务少,物流服务层次偏低,缺乏与产业深度融合并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表现为小、散、滞、低。“小”主要是指物流企业发展经营规模小;“散”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经营分散;“滞”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经营服务滞后单一;“低”主要是指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二) 物流装备水平不高
目前保定市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仓储设施简陋,机械化程度低,信息技术应用仍然停留在财务以及简单的仓储管理等层次,条形码、EDI、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立体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自动化软硬件应用较少,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缺乏。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落后,不同物流信息网站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
(三) 物流行业无序竞争、利润空间缩小
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物流市场门槛过低,存在一哄而上搞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保定有大量各种规模的物流公司,物流行业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小,物流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整体服务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人工费的提高使得物流成本大大提高,而物流价格没有相应地提高,价格上的低端恶性竞争使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
(四) 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
目前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低,多为人工、机械化与半机械化操作,属于靠力气吃饭的行业,劳动密集型的运作方式使物流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较低,高中、中专、技校毕业即可胜任工作,这造成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据对河北省59 家物流企业的调查,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5.33%。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制约了保定市物流业的发展。
三、保定市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纵观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历史,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采取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一是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例如,美国政府于1991年通过《陆路多式联运效率法》,投入1510亿美元改善公路和大宗货物系统;意大利隆巴蒂地区政府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优惠并投入一定的前期开发资金,支持米兰周边各物流中心的发展;荷兰政府通过荷兰国际配送协会对在荷兰建立欧洲配送中心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及经营方面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日本采取中央财政出资70%、地方财政出资20%的方式支持东京和平岛物流基地建设。笔者认为,为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保定市政府应采取如下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 编制物流产业规划,统筹规划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是综合型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密切配合。为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应组织国内顶尖级物流专家对保定市经济发展现状和物流产业现状进行考察评估,编制保定市物流产业规划,提出保定市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笔者认为,保定市处于京津石三角核心的特殊地理位置,距三市的运输半径都在200公里以内,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都十分便利,又是平原地貌,是不可多得的物流节点,保定市很有条件成为京津的仓储基地和配送中心。保定市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以京津冀物流一体化为目标,对物流系统总体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市场建设、政府扶持政策等进行统一部署,实现京津冀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二) 培育物流行业龙头企业
针对目前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和小、散、滞、低的状况,保定市政府应筛选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物流企业,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这些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扩建、兼并小型物流公司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建立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长城汽车蚂蚁物流、英利集团商贸物流、白沟天德小商品物流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发展。
(三) 大力推进物流产业的现代化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和吸收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扩大规模、扩展网络,提高物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改造现有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笔者认为,针对目前保定市物流业装备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不高的状况,政府应建立专项财政扶持资金,资助物流企业购建现代化物流项目。资助的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持这些企业提高物流装备水平,充分运用GPS、EDI、EOS、RFID等现代信息技术,购建立体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自动拣选设备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二是资助物流企业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使物流企业由过去单一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向流通加工、包装、融资、通关等增值服务拓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提供涵盖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定单处理、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通过政府财政资助和物流企业的自身努力,使物流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
(四) 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围绕新能源和能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专业物流发展,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围绕安国制药、高阳纺织等县域特色产业和高碑店、徐水、定兴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谋划建设一批以产地物流为主的商贸集散型物流园区;加快保定陆运口岸、保税物流内陆港区、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库等外向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外向服务型物流园区;重点推进高碑店路路通仓储物流、河北农大农商物流、定州安佳国际物流等一批物流园区建设。笔者认为,投资物流园区利润率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且建设运营都有较强的专业性,一般企业往往不愿涉足。为了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保定市政府应当予以支持。政府出面组织政界和企业界人士论证物流园区的规划和选址,明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政府直接出面征用土地,帮助企业协调低息、贴息贷款并优先争取上级项目款支持,给予税费方面优惠。物流园区建成后,政府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促进相关物流企业入驻。
(五)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各类物流企业及货物的供需双方,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因此,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第三方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保定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政府应当出面协调和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划建设方案,制定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范,运用行政手段对现有的各种物流信息平台以及物流信息网站进行整合,抓紧研究电子政务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对接问题。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由第三方实施,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从而确保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行活力。
(六) 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低的状况制约了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物流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强化在职培训,通过短期培训、考察、跟班作业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从业人员的物流专业技能。其次,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此确保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针对目前物流人才紧缺的状况,保定市政府部门应牵头校企对接,使保定市物流企业与驻保高校建立联系,依托驻保高校实现订单式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七) 培育物流市场,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在建立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加大物流需求的开发力度,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第二,培育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物流服务中介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对于供给主体来说,它是物流需求者;对于需求主体来说,它是物流的供给者。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物流服务中介组织扮演着政府无法替代的角色。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大量的物流服务中介组织,而我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严重不足。第三,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编制制定物流规划、物流发展相关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建立物流行业的标准与规范,组织公路、铁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组织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物流人才、信息和服务的中介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应的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等。
参考文献
[1]刘金方等.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河北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1).
[2]赵松岭.低碳城市中物流发展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物流科技,2012,(6).
【关键词】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1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原则探究
我校在国家政策鼓励和财力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部分中职学校特别是沿海城市学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且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第一,与物流行业实践相结合
实训教学虽然要结合专业理论教学展开,但最终要回归到实训、实习和就业。所以不得不考虑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不得不结合物流当今的社会需求。虽然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模拟练习,但能了解物流行业运作的基本流程。
第二,体现先进性、专业性
我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理念以及系统设备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专业性,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注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数码监控技术、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这就要求实训教师一定要熟悉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熟悉物流实训基地基本的硬件配置要求和网络的运行环境,能够进行安装软件、网络连接、数据库恢复、数据导入和导出等计算机方面的操作。
第三,注重实用性
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重点突出,实训过程易懂、方便,实训过程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缩短学生就业时间。
第四,保证安全性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涉及到学生操作物流设备时的人身安全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布置时,采用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系统信息的高安全性,使整个系统受到有意或无意的非法侵入而造成对系统破坏的可能性达到最小。
2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究
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
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忽视高等院校与中职院校学生培养定位的差别,一味照搬其他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就是对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的结果。
第二,师资业务素质差异较大
不少中职学校的领导均懂得中职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轻学历而重技能,在招聘专业教师时有意向引进熟悉企业物流管理岗位设置、相关岗位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的人才,应聘者基本上是有着实际物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但是却普遍缺乏教学工作经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又欠缺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行业岗位设置及岗位能力要求欠缺了解或了解片面,在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初步了解或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造成专业课程设置较片面,与市场实际脱节。
第三,对校企合作中教师进企业实训欠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了解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后,再返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上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一项使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方法。许多教师在进企业工作学习的这段时间,由于没授课,对学校没有“显性”的贡献,得到的薪资会很少,因此即使是在岗工作,这批“员工”也无法从企业拿到报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多数教师不愿进企业工作学习。此外某些学校即使能够解决进企业实习教师薪酬待遇的问题,也会因为教师学习的成果很难进行量化考核衡量的原因而不愿“浪费精力和钱财”。教师学校企业三方面的因素使得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真正市场需求存在距离。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
(一)以行业市场调查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实施整合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和课程整合方法
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整合方法,按照能力、知识与技能分析,课程内容整合,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定这四方面来作。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要明确改革思路,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分为: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重构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二)以具体业务处理为核心,建设综合实训课程
(1)建设内容
从岗位群的设计来看,要建设符合各专业对应岗位的几个模块,分别从综合业务实训模式、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典型方案、综合业务实训教材、综合业务实训模拟软件等方面进行建设。
(2)建设方法
“基于实训课程对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学校应与意向就业的物流企业联合开发物流业务实训课程。”请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指导等,这方面的前提是企业与学校要有良好的薪酬考核评价体系。
3 师资队伍的培养问题探究
第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培养有职业教育理念及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主持本专业整体规划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技能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等项目的制定。
(2)研究专业带头人在校企合作中所起的作用。
(3)如何承担对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的培养任务。
(4)带领专业课教师完成课程建设、教学评价标准的实施。
(5)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有影响力和有推广价值的论文。
第二,骨干教师的培养
(1)研究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2)具备开发专业课程资源的能力。
第三,专业教师的全员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顶岗锻炼、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2)研究专业教师到企业和对口院校培训的制度和措施。
(3)研究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的方法和途径,践行“1+1+N”模式。
(4)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5)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市、省、国家级技能大赛、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别的技能竞赛。
(6)利用好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授课能力。
(7)贯彻落实教师的听评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兼职教师的培养
第三方物流(the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指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起源于欧洲,改革开放后才逐渐传入我国。虽然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起步很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物流相关支出已经达到GDP的25%,国内近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寻找物流商,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但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第三方物流的4A级以上企业屈指可数,规模较小,整个物流市场还不成熟,服务面窄,功能较弱。由此看来,我国物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是找到并化解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良性发展。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SWOT分析
1.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分析作为本土企业,我国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具备“熟”、“全”、“良”、“低”四大优势。首先,“熟”的特点。不管是改建或是新建的本土物流企业,与外来的物流企业相比,由于具备多年的经营历练和稳定的社会关系,不存在“适应期”问题,对本土市场更加驾轻就熟。其次,“全”的网络。本土物流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稳定的顾客关系网络,如一些改制后的国有物流企业,由于经营理念的转变,使物流业务不但没有减少反呈增加之势。再次,“良”的关系。一方面,本土物流企业在多年经营中已建立起深厚的客户情感基础,另一方面,出于大众普遍的“爱国”心理,尤其是在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首选的“卖方”亦为“本土”企业。最后,“低”的成本。本土物流企业由于先天的地缘优势,再加上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自然在价格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
2.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劣势所在相比国外日益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劣势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效需求不足。很多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受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错误认识所左右,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不想“肥水流入外人田”,因为倾向于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国内,不管是生产制造业还是商贸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占比都低于20%,成品销售物流比例最高,达到31%。而在国外,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达60%-80%。我国有效性需求不足已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最大阻碍。其次,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多数只停留在单一运输或配送的层面,作为成熟的正规物流业所具备的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远未变成现实。再次,不能满足客户千差万别的需求。物流外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客户而言,降低运输成本和运送周期,提高服务质量,是目前最渴望得到实现的。但不同行业所需物流服务的重点亦不相同,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问题多集中在: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落后,信息反馈不及时;客户企业的公司战略信息有外泄的风险;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第四,市场处于严重分割状态。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物流行业分割明显,物流市场不统一,存在进出障碍,这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五,服务稳定性差。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行业管理机制,许多物流企业尚未形成规范标准的作业手册,对物流服务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对质量事故的预防、纠正还不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服务质量面临多种变数,即使在行业中较有名气的物流企业,因其不良行为见诸报端的事也屡见不鲜。
3.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机会在先天优势与发展困境并存的局面中,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机遇。首先,物流市场需求增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受自身资源所限和管理“稀缺”等情况的制约,企业还不能“面面俱到”地求大求全,因此,它们更愿意选择第三方物流以满足自己的物流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外工商企业进入中国,他们大多采用“自我服务+供应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物流运营模式,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其次,政府重视与支持。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政府多次提及,足见对此事的重视。再次,物流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建设、物流装备发展迅速,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所面临的威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主要受到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威胁。具体表现为:外资物流企业具备丰富、先进的行业知识和实际运营经验,在资金、人才、理念、管理方法、服务及技术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同时,随着外资物流企业业务扩张和本土化程度的提高,其在中国已铺设了庞大的物流网络,发展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本土物流企业;另外,中高端的物流市场大多由外资物流企业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所占据,中国本土的物流企业参与的多是中低端物流市场,这极不利于本土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第三方物流水平的策略
1.健全政策法规,规范行业标准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是企业自身的事,还需要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现在整个物流行业管理不够规范,货物损坏掉包时有发生,第三方物流行业若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用信誉、服务质量说服客户,这就要求必须统一服务标准、行业操作规范,执行共同的行业计价方法等。
2.提高服务品质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其服务品质给予更多重视。一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如产品特性、需求特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竞争需要等,提供务实的服务。二是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供给总体策划服务和精确的信息服务等。三是培养可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能力。四是重视并妥当处理客户投诉。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物流平台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载体,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射频技术、信息交换技术、仓库管理技术等的利用,能有效地帮助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整体效益。据统计,物流信息技术给传统仓储企业带来的实效非常突出:仓库空间利用率约提高20%;库存和发货准确率提高99%;劳动力成本降低50%;生产力提高20%-30%。同时,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使企业和客户充分共享信息资源,结成相互依赖的战略伙伴关系。
现在饮料行业市场为何越来越难做,越来越难做而又有很多企业很想做?无非是进入此行业的门槛太低了,太容易进入了。
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难做,特别是新企业、新产品、新品牌,难度更大。难做的因素有很多,有来自外部的外因,外因不外是生产企业多、市场同类产品多、经销商难找、市场费用大、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等等,但与企业内部自身内因有很大关系,企业内因比外因也许更为重要。现在的广告公司很多,每天都有倒闭的,是不是这个行业不行,不是!有新开的广告公司他不经营常规式广告,不在夹缝中求生存,而是另开发财的捷径,在网络游戏中植入广告、在电影中植入广告… …。饮料行业不行了吗?同样不是!现在饮料市场,除了碳酸饮料、功能饮料、茶水饮料、保健饮料、儿童饮料等等之外,是否还可以再细分呢?如:老年人饮料、女性饮料、帅哥靓女饮料、解酒饮料。。。 。。。,选择细分的这个产品当然要通过前期的大量市场调查、研究与分析。
走访城市的大小商超及士多店,我们会发现,占领重要货架位置的上架产品几乎是知名品牌产品;调查商家老板,他们都会接受知名品牌产品,几乎不接受“杂牌”产品。
在企业形象、产品品牌知名度未有市场优势的情况下,所产出的任一产品都被市场认为是“杂牌”公司的杂牌货,都会被客户认为是三四线品牌,都会被消费者认为“质量怀疑”货。一个“杂牌”产品在市场前期推广就相当困难,更何况众多产品,那岂不是难上加难。
因此,内因重要之一是产品品牌,产品要创品牌。品种单一容易创品牌还是产品多容易创品牌呢?
有没有知名公司著名品牌可以借鉴的呢?
畅销世界一百多年的可口可乐是单一产品打天下,全球流行的绿箭口香糖是单一产品打市场,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也是从单一口味的红烧牛肉碗面打开大陆市场的。。。 。。。
单一品种可以使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好比独生子女备受投入与宠爱;单一产品,可以使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单一产品,可以从采购、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管理等更为规范;单一产品可以使产品品质更保障。
只选择一个产品来做,这个产品肯定是要:
1. 是适销对路的产品。
2. 是适宜推广的群体。
3. 是有适合运作的区域市场。
4. 要有拿得出的市场投入。
这一主打的产品也好比是把手中的五个手指头收拢起来,握紧形成一个有力的拳头,来有力打开市场。
产品太多了,弊端看不少:
一.无的放矢,不易选择哪个是主打品种。
产品以什么为主要品种?这个品种与同类产品的区分在哪里?对消费者来说,这种产品与众多知名产品、与满街都是得二三线产品相比的区别在哪里?什么地方是“特别”之处可以吸引消费者或引起消费者感兴趣?
二.旗帜不鲜明,无主打品牌。
以什么名称、产品、公司来打品牌?就拿本公司产品来说吧,几乎每到一个市场,客户第一句话就问:什么公司的产品?什么牌子的?也许你的回答会给客户一头雾水,因为他不知道你的公司、没有听说过你的牌子。
新公司、新企业、新产品、新牌子,品种过多于系列化“杂乱无章”,难免有很多弊端:
1.品种多,投资会比单一品种大。每个品种一条、一套生产线,那么多的品种就要投资那么多生产线、设备等等。
2.品种多,资源投入也大。不但要有各种生产线、设备、仓储,还要与其相配套的众多原材料、包装及人力资源等等。
3.品种多,市场推广难度更大。也许不同品种、不同口味可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但是殊不知在本产品市场未成熟的情况下每一个品种都只能销那么可怜的一点点实在是够呛哦,生产、物流等等一时无法及时跟上,导致本来可以销一点点的产品出现市场脱节。
在全党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的历史时刻,在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之际,在**轻工集团深入开展“市场年”之时,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如何以优异成绩向国庆献礼,如何在“市场年”取得实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开创经营贸易新局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大家知道,经营贸易作为拉动分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它是经济效益的增长点,是加快发展的发动机,是迁建过渡的稳定器。
要驾驭好这套马车,解放思想是关键。“思想有多远,我们的行动就能走多远”。尽管经济危机的严冬还未褪去,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我们经营人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向市场,放飞思路,放开胆量,抢抓新机遇,谋划新思路,实施新战略,开创经营贸易新局面。
面向内部市场,抢抓部分制式材料市场采购机遇,夯实经营贸易利润基础。内部市场风险较小,毛利较高,是经营贸易创利的主要来源。俗话说,好风凭借力,我们要发挥长期从事军需材料筹供保障形成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抓住部分制式材料市场采购机遇,密切与内部工厂的沟通与协调,努力成为轻工集团坯布供应中心,为物流公司及**分公司创造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渠道,做稳做强经营贸易。同时,我们要积极推进内部市场贸易方式创新,稳妥开展循环贸易。这样既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增加收入,又能实现收入由内部市场向外部市场的战略转移,一举两得。通过开创内部市场经营贸易新局面,为分公司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加快发展才有动力。
面向外部市场,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新机遇,做稳做大经营贸易,促进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危机”、“危机”,顾名思义,“危险中有机遇”、“化危为机”。因此,我们要以控制风险为前提,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为手段,以扩大销售收入为目标,做稳做大定点贸易。首先,要发挥我们一定的资金优势,努力成为毛纺企业原材料供应中心,为做大贸易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及时捕捉市场价格波动机遇,相对集中“优势兵力”,以“短、平、快”打好歼灭战,赚取差价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实现经营市场由传统的纺织、物流行业向其他行业稳定、有序的突破和发展。只有稳定、有序,才能稳定增长;只有稳定有序,才能持续增长。通过开创外部市场经营贸易新局面,实现经营贸易规模效益,加快发展速度才有保障。
面向区域市场,发挥地理优势,大力推进“窗口”建设。**地处华中,九省通衢,交通发达,辐射广阔,适宜开展“窗口”建设。我们要依托集团企业,发挥轻工品牌优势,加快代销步伐,实现公司窗口建设零的突破,打造出集团轻工产品“中南品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系统内品牌向系统外品牌突破,力争在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使它成为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分公司经营格局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