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理念;存在问题;策略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

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

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

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当前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

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

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2.3盲目追求“档次”

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3.1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3.2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3.3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3.4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3.5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3.6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4.结语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118~119

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城市公园;景观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00-01

一、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强调城市公园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因地制宜主要是指规划过程中遵循本地的光照、水资源、土壤等具体的特点,如:合理选择树种,有利于减少公园景观的后期管理费用。同时也主要是指将现代城市公园在规划过程中定位为本土化的原则,主要注重的是城市公园自然景观的和谐,不断引入合理的景观元素,以确保城市公园整体景观结构的合理性,让整个城市公园景观能够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整体规划,注重形成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应该坚持统筹全局的原则,将现代城市公园看作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强调城市公园的整体性。因此,应该坚持以城市空间作为规划基础,充分结合地理位置、功能用途等各项条件,选用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方式,促使现代公园的景观规划能够与整个城市的发展相协调。从城市长远的发展来看,让城市公园能够起到改善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作用。

(三)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为了让现代城市公园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便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人们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过程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尽量避免出现一些没有实际用途的景观设计元素。总之,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人本性,以便满足现代人们对公园环境的高要求。

二、现代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形式

(一)规则式布局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北方的城市公园主要讲究对称布局这个原则,强调公园的对称美感。现代城市公园的对称美感能够充分展现出一种整齐开阔的气势,通常情况下多采用几何形态,如: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古典园林。这些园林的形态在规划的过程中,与周围的建筑物能够协调统一在一起,充分体现出均衡对称的美感。同时还有我国著名的中山公园,其布局也主要遵循的是规则是布局,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

(二)自然式布局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必须采用特殊布局形式,尽量与所在的城市自然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统一起来。同时采用合理布局的形态,在布局的过程中灵活选择布局形态,自然布局。其中这种布局形态应用在我国公园的布局中主要有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等等。这些公园在布局的过程中主要以自然景观元素为主,崇尚自然,选择多种多样的主题元素。

(三)混合式布局

混合式布局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中应用较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的城市公园。这种混合式的布局形式要求在遵循城市公园对称美感的同时,也要求作出一些变化。其中主要针对不方便布局的地段,便可以选择合适的混合式布局,以便取得良好的公园景观效果。

三、现代城市公园功能分区

(一)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在现代公园规划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设置有游乐场、舞池、旱冰场等公共娱乐设施。由于这些娱乐设施需要容纳较多的人口,针对这个特点便可以将这些娱乐场所设置在公园的进出口等地方。除此之外,由于这些娱乐设施所占的空间较多,便需要合理的分割公园空间,尽量避免出现浪费空间的现象。

(二)安静休息区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过程中,应该将安静休息区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城市公园应该为人们休闲读书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种植物、公园山水的布局都是公园规划中应该重视的环节。坚持合理布局,确保休息的密度在城市公园整体规划中能够做到合理。同时,还应该合理利用各种植物的色彩,如:花草树木、假山、石头等,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休息区。

(三)小型建筑物

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娱乐区和休闲区都需要修建一些小型建筑物。这些小型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造型应该做到独特,有创意,并且将其应用到合适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市人们真正在公园中感受到轻松自在。其中建筑小品主要包括五种类型:休息性小品、照明小品、展示性小品、服务性小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建筑小品存在在城市公园中,无形中增加了城市公园的魅力。

四、结论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现代城市公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不断提高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水平,应该遵循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合理布局,进而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些城市公园中包涵着景观艺术设计的元素和特点。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了公园景观的发展,由早期的比较大型的私家园林景观发展为具有艺术特色的公园景观,各类公园景观的蓬勃发展,从另一角度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Humanism)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5]。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三、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措施

公园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力求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园林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作为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企业,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虽然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但是必须是熟悉图纸的情况,真正领会了设计者的意思下的“随意”,不是不明所以的“任意而为”。要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与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植物,花草的种类,加强对苗种质量的检查。符合实际地选择园林景观的种类,是完成一座美丽公园的前提。

2、园林工程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学是一门各种专业相交叉的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了建筑、水电、园艺、艺术、设计等,其施工范围也很广,施工过程中与许多相关工种密切结合。因此,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与施工人员有良好地沟通,做到真正了解设计意图,创造出公园园林精品工程。

3、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一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除了有管理人员的参与,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公园园林景观施工,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园园林施工人员要明确指出,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种种树,铺铺草这么简单,不少施工人员认为,园林景观施工工程不像建筑工程技术性强,严谨度高,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涌入公园园林景观中来,致使施工不能按照原本设计完成。一个良好的公园园林景观的完成,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完成,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4、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除了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明显地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从事施工人员数逐渐减少,如何管理好施工技术熟练,留住人才,培养新人,成为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最大的问题。在管理上要有张有弛,惩奖分明,对于积极工作的人员要给予肯定,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也要严厉批评。

5、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公园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化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绿化施工中,要考虑到公园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习性、栽种季节进行养护、修剪,以期达到最好的公园风景绿化效果。

结束语

公园园林景观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是一个美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达到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氛围,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的放飞以及灵魂的交流。设计再完美也需要施工将其付诸实现,因此,完美的公园景观不仅仅有设计,施工也是一项重中之重。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人们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公园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给人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设计与规划,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1、城市公园的类型

城市公园类型众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许多种类型,一般按照公园的层次划分庄要包括大型综合性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型公园、专题公园、植物园、儿童公园、动物园等。这些公园类型在城市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并且在面积上也有一定的标准,大型综合性公园面积要大于10hm2 ,儿童公园面积不宜小于2hm2,而植物园面积则不应该小于40hmm2。

2、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1)生态原则。水体和植物是维系生态环境最主要的自然元素。水体在城市公园中具有改善湿度、满足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因此一般城市公园水体总面积应该占到10%。此外,为了保持水体的质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废水不得排入城市公园水体中。植物在调节生态环境和改善气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乡土植物数量要大于植物总数量的60%,而对于新建城市公园,其乡土植物数量应占到总数量的70%以上。

(2)人性化原则。首先,为防止意外发生,城市公园应该留置避难场所和相应的设施。其次,对于基础设施的设置要全面而细致,无障碍设计、卫生间、饮水器、坐凳、灯具等应按规范及所服务的人口数量来设计。

(3)经济性原则。景观设计要遵循经济性原则避免华而不实。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占主体部分在植物的选择方面我们要在确保能够达到要求效果的前提下扰先选择实惠的植物。植物景观虽然能够创造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选择植物的时候没有节制地投入我们要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力争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选址要点

(1)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城市居民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以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等用水的需要;(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投资小见效快;(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即可丰富公园内容,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待将来发展建设时再行改建。

4、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余姚玉皇山公园规划范围东起侯青江,西到中山路,北起阳明东路,南到姚江。整体规划设计从姚城山水大格局着眼,以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理论为指导,用生态的后现代设计手法,显山露水,进一步彰显姚江三江口的山水风貌,打造姚城东部生态文化休闲空间,全面改善玉皇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赏景的绝好场所,是余姚城区最大的绿地公园。

图1

4.1、主要设计手法

(1)显山:突出四个主要视线通廊,观赏凤山的效果。让自然山水引入城市景观空间之中,并经微地形延伸山体的植被,突出玉皇山的城市景观效果。公园四周的建筑规划也要注意主要的视觉通廊,避免遮挡凤山与龙泉山及龟、蛇山之间视线。

图2

(2)露水:引候青江入公园西北角,使公园三面环水,丰富凤山与江的关系。

(3)隐筑:隐蔽公园内的主要休闲建筑,结合山体修复隐于山体之中或半隐于地下,减少公园内休闲建筑对公园山体的视线遮挡,要在四个主要视线中看不到休闲建筑。休闲建筑采用后现代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使之与山林有机融合。

(4)增崇:这是传统水口园林设计手法,在水口园林中用大树点植,增大公园的气势,修复被破坏的山体,并用微地形使山体更加丰满。在山顶建玲珑剔透的神灯台,提高山体视线,与龙泉山、蛇、龟山登高相望。

图3

4.2、道路设计

(1)道路除了担负着将旅客和货物从一个地区快速运送到另一个地区的功能之外,道路还应具有赏心悦目的外观,和流畅的线形,优美自然与周围环境融合和谐。

(2)道路规划选线时,应尽可能创造通过地区视野的多样性和开阔感,路线要充分利用最美好的沿途景观资源。

(3)道路要尽可能利用与适应自然地形、地貌,防止大填大挖。在道路线位选择线形设计、方案比选时,应认真思考,如何适应与融合于当地地形环境。

(4)道路用地范围与周边现存地形与合乎要求的植被均应设法保护好并尽可能使其同道路和周围环境协调,避免、减少各种修路与用路行为对自然与道路的破坏。

4.3、植物景观设计

4.3.1、植物种类的选择

(1)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应种类。当地适应种类是指包括公园所属地的乡土树种,以及经人工引进已在本地长期“安家落户”,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树种。

(2)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林下植物根系生长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为了避免林下地被的植物的根系与乔木的根系在同一土层内争夺养分,林下植物一般要选择耐阴性强的浅根草种及灌木。

(3)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由于垂直绿化用的植物,其附着墙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用以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适应既定墙体或构筑物饰面的种类。

(4)选择相适应的抗拒性种类。公园游憩地周围如果有污染源,建立防护林时,应选择相适应的抗拒性种类。

4.3.2、植物的配置方式

(1)大树草坪,在主要的透景线两侧用此种手法,尤其在西北、西南两个透景线上。

(2)稀树地被花境,在沿三江口面和姚江滨江段绿化,形成开敞、大气的滨水景观。

(3)绿岛式多层次四季风景林,结合微地形,在草坪中采用多层次复合立交的手法,营造绿岛式风景林并突出四季季相特色。大乔木骨架树种与山林植被相一致,成为山体植被的自然延伸。

(4)密林片林:竹林、水杉林、中山杉林、樱花林、海棠林等密林片林多结合会所配植。

4.4、环保、节能设计

(1)生态雾喷技术:通过绿地系统收集雨水,经过砂层过滤后进入地下蓄水池,用汞加压后喷雾到空气中,使林中负氨离子含量得到成百倍的增加,从而营造出森林环境,使游人得到身心调节,享受高品质的休憩氛围。

(2)透水路面:采用环保无污染粘结剂,利用再生废弃物,如玻璃、再生塑料、贝壳、碎石作为铺路原料,工艺简单,施工方便。

(3)水过滤技术:无污染河水经过过滤成净水,用于儿童嬉戏。

(4)地表径流雨水经拦截、收集井进行处理,然后再进入水体,避免地表径流的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5)雨水收集:在景观水体中根据景观设计,可以采取有利于改善水体水质的措施,对于雨水进行收集,应对雨水进行选择性收集,将降雨前期较为浑浊的雨水排入雨水管线,对于后期较为洁净的雨水经过净化后作为江水补充入姚江。且减少污染源的输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大水体纳污容量。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公园被称为“景观建筑”的设计原则的主要产物之一。城市公园设计,是设计将自然融入城市的核心要素。公园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为根本,因此,要重视其人性化建设,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城市公园人性化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lifestyle and socio-cultural city park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ving environment.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stressed that "people-oriented, urban parks are no exception. More and more designed to meet the peopl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humane" reflected in the parks of major cities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human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to the park design. The so-called "humane" is to follow the "people-oriented" design philosophy, the human, physi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reasonable together. Designed to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son's dominant position and the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concerned about people'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 design to create a different nature, function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suitable for the results of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users, reflecting on human nature care and resp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ark, explore the humane design of modern urban park.

Keywords: city parks, human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公园概述

城市公园的概念根据标准的不同略有差异。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集旅游、休憩、集会、交通、商业活动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从主体来看,由具有观赏价值的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和必要的建筑设施组成;从功能来看,主要在于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陶冶其情操,从而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为城市的生态、环保、文化娱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城市公园的设计手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关键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游憩、休闲、娱乐环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人性空间。;(2)缺少公众参与,缺乏场所精神;(3)空间设施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4)文化气息不强,环境功能不突出等。

所以,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应该要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并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同时紧密结合历史文化、生态化与人性化等多元素。使得设计场所使用于各类使用者,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内人与人的交往,激发城市活力。

2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因现代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手法相比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造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1]

因此“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主要强调人文主义的回归和对人性空间的重视。如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城市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努力营造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氛围,有利于市民交往的情感场所等。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城市文化内涵、人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的扩张和改造中亦将不断运用一些新的城市语言。“人性化”的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观将在城市的扩张和其环境更新整治中扮演主导的角色[2]。

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城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基点和本质所在。

3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必然性

3.1设计人性化是设计中“人化”与“物化”的统一。设计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设计人性化是人类设计本应具备的特质。中国古代哲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反应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景观设计作为设计的一类,也反映了这种统一。3.2设计人性化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

4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是指人全面考虑人的基本生理、行为心理及精神需求的设计理念,它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个部分。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即是以人为主体,在空间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针对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环境。它有三个基本的原则:(1)满足实用性和安全性,创造出适宜的物理环境;(2)充分考虑社会基本情况和人的行为心理习惯,融入人文情感和地域文化;(3)给予足够的精神关怀与尊重[3]。

第6篇

1.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在做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因地制宜这一设计原则,以当地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当地人的审美喜好为重点,并在设计过程中,以场所本身的自然条件,包括阳光,地形、植被类型,以及水土环境等都充分容纳进入设计当中,使整个公园以一种和谐自然的姿态健康运行。所以在做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时,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设计出更符合生态化的场所,比如采取适合于本土的树种,这样就大量减少了后期的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因地制宜也可以定位为地方性原则或本土化原则或适应性原则,即强调自然景观的和谐、稳定,即使是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生态结构,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多样性。

1.2整体规划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的选址、性质和建设规模这些主要条件,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使城市公园与整个城市格局协调有序,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1.3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交融,因此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单纯为了满足漂亮的景观设计样式而设置若干障碍物,如华而不实的小栅栏等等。总之,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显示出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各项设施的布局应该强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使环境更加宜居。

2.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要点

2.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城市公园尤其是北方的城市公园尤其讲究轴线对称这一特质,强调对称的美感,以显示出整齐、开阔的气势,在布局规划中多采用几何形体。如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古典园林,通过规则式样与建筑相协调,体现了秩序、规律、均衡协调的美感,还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一侧的中山公园,整体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2)自然式布局:在某些受限于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必须服从于特殊布局要求的城市公园,应该采取自然式布局的规划模式,尽量与所在地的自然地形、周边建筑以及整体的环境条件相匹配,强调灵活布置这一手段,在主题与重点方面不要拘泥于硬性的规定,多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式布局。如我国古代的无锡寄畅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等等,都是这类自然山水式布局的代表之作,其布局崇尚自然,一切以自然至上,不拘泥,不勉强,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曲折萦回。

3)混合式布局:这种布局模式很通用,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或者大型的城市公园应该采取这种布局模式,即整体景观规划在追求对称、相似的同时也要满足于一些必要的变化,即在细节处或者不好安排的地块采取自然式布局模式,追求曲径通幽、欲扬先抑、活泼玲珑等特殊效果,由此取得更加和谐的景园效果。

2.2功能分区及建筑小品

1)“闹”,即文化娱乐区:这部分在现代城市公园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化娱乐区可以设置游乐场、舞池、旱冰场、画廊以及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人流较为密集,因此应该尽量设置在公园的出入口附近。另外,由于这部分建筑和设施比较多,应该合理分割空间,尽量减少互相干扰这一问题,比如可以巧妙的利用假山、灌木以及土丘等隔离物,这些自然景观能够很好的与周边人文环境进行融和,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和价值。

2)“静” ,即安静休息区:这部分应该作为公园的重点来对待。游客总是喜欢在静谧的公园里读书、观赏和休闲的,因此大片的树木、较为复杂的地形以及山山水水都是公园规划应该利用的主要项目。在具体的设计中,各类景观设施应该尽量分散,保证合理的密度,强调浅淡的色彩,可利用山石、水体、花草树木、雕塑等等创造“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景观走廊,这样游客就可以放松的在这里散步、聊天、赏景、喝茶、休息了。

3)建筑小品:即公园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并讲究适得其所。目的就是充分满足游客的各类需求,使游客在这里真正做到放松自然,方便。主要有五种类型:①休息性小品,如各种造型的靠背园椅、凳、桌和遮阳伞、罩等;②装饰性小品。如喷泉、花钵、饰瓶、香炉、水缸,各种景墙、景窗等;③照明小品。园灯的基座、灯柱、灯头、灯具等;④展示性小品。如导游图板、指路标牌、景点景物动物说明牌、图片画廊、布告板等;⑤服务性小品。如为游人服务的饮水泉、洗手池、公用电话亭、时钟塔等;为保护园林设施的栏杆、格子垣、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废物箱等。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小品穿梭于现代城市公园中,无疑是妙不可言的亮丽风景。

3.结语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地标性代表建筑,总是能够获得不少的关注,它无论是在象征意义上,还是在实际功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加速,今后的十多年里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涌向城市,在我国更是如此。人们将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因此这项工作丝毫马虎不得,我们规划和园林建设部门的相关研究人员和施工人员务必要拿出全部的责任心和热情,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规划和实施力度,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和谐推进,不断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桂林,赵强,章淑辉.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

[2] 周媛媛.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空间设计研究[J]. 中华建设,2008(09).

第7篇

【关键词】:公园 ; 老年活动场所 ; 设计分析

【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对社会和经济等方面都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老年人在城市生活更加需要一个延展性的多功能空间来丰富晚年生活。城市公园是大多数老年人最频繁使用的户外活动场所。然而目前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还处于按照规定条例来为老年人保障安全的设计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充分参与其中的机会,制约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城市人文空间发展同步提高的程度。

1.石家庄各大公园老年活动场所设计的意义

1.1保障老年人在公园中活动的安全

城市公园的安全性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保障。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行为特点,预料各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的设计措施,以降低老年人在公园活动中发生事故的几率,并做好应急措施预案应对老年人户外突发事件。当然石家庄城市公园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可是当下对安全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局限于人身的安全保障,更需要在细节的设计考虑老年人使用安全和心理安全感,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安全需求。

1.2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有利的环境条件促进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有效减少生活的孤独感。石家庄自身发展的区域化、商业化使整个城市相对于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具有隔离感,而人文关怀设计的城市公园,能够促进居民间的公共交往,将隔离现象降到最低,促进老年群体与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与共生。

1.3支持老年人独立幸福的生活

未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老年人拥有独立生活的环境。一方面子女需要更多的独立生活的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受与子女分开居住而享受相对独立自由的生活,这己经成为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城市公园中充分考虑针对于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设计,通过保障老年人的活动需求,提供老年人活动更丰富、舒适的场所,来支持老年群体的独立生活,帮助老年人自理进行户外活动,减少老年人对于子女的生活依赖,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给老年人更多的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机会,使老年人在石家庄城市生活中更具有幸福感。

2.石家庄各大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设计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身体各方面都在下降,所以需要被保护,设计者应该按照符合老年人人体工程学的尺度要求进行相关的设计,如老年人一般都偏爱散步,所以公园步行道的表面材质应该进行防滑处理,保证其表面无反光,还应该保证步行道的坡度不超过5%等。

2.2通达性原则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感知能力逐渐减弱,方位感也越来越弱,所以公园的道路应该尽量简单、顺畅,避免给老年人造成一定的困扰,特别要注意公园服务设施位置的设计。

2.3健身性与舒适多样原则

和年轻人不同,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差,因此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照顾,所以在公园活动场所的设计也应该尽量丰富多彩,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活动需求。

2.4社交性原则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老年人会因为社会角色的变迁而产生较大的寂寞感和失落感,从这方面考虑,老年人更加需要参与社会的交往。应该尽量创造一些方便交往的安静的活动空间、半私密休憩空间等。

3.石家庄各大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和设计要点

按照社会的现状和设计的实际情况,许多城市的公园功能中,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公共场所比较重要的部分。具体的构成空间和设计要点为:

3.1步行的空间

散步是老年人比较欢迎和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形式,因此其步行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应该参照人体工程学的相关规定,做好公园道路的设计。

3.2休憩的空间

观察发现,老年人比较喜欢有座椅的地方,可以在这一点上下功夫。另外,弧形、多凹型、凹凸两边型等形式的内向型的空间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空间,使老年人从内心产生一种领域感,符合老年人的交往需求。

3.3活动空间

公园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应避免把场址选择在风口的位置,应该保证老年人活动场地的遮风条件和大面积的日照;应明确老年人活动场地设施的使用性,活动场地的步行路线应该分为不同的长度和难度,并做一定的防滑处理,不能反光,不能太滑,在有的步行道旁边还应该设置扶手、坡道和休息区,以便中龄和高龄老人参加锻炼时休息;场地的周围座椅应该做防护措施,使其更加安全;还应该考虑恶劣的天气活动场所仍然有交流和锻炼的可能。

3.4园艺欣赏的空间

园林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可以净化空气、吸尘防噪、调节小气候等,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植物的配置可以分为以下方面:种植植物避免种植根茎露出地面或带刺的植物,防止绊倒或刺伤老年人;应该选用容易管理、无毒、少病虫害的优良树种为主要的树种;老年人比较喜爱颜色鲜艳、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所以可以配置花色艳丽、季相分明的色叶木和花灌木;还可以选择芳香型的植物,刺激老年人的嗅觉,还能招引鸟类和昆虫,使整个绿地空间充满生机和活力。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设计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可以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田静.浅谈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J].管理观察,2010(18):45-50.

[2]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10):58-62.

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景观元素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1、茶文化公园设计的背景及内涵

茶文化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是探索文化在景观方面的延伸和文化景观在设计中的表现手段背景中进行的设计案列探索,是打造城市文化景观中的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化,体验化,景观化的公园景观。所有设计都要基址周边的特定文化,方案设计之初就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和周边的现有景观。以茶文化的内涵为景观塑造元素,依托厚重的茶文化传统,沿着茶文化的发展延续的主线,融合茶文化中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建筑器具,美学观念以及休闲体验的多重造景元素。

2、公园茶文化景观的表现

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是依托一个城市区域的地理,气候,文化,风俗等综合背景因素集成设计的过程。设计构思契合城市的背景,为公园设计提供了灵感的来源,也是公园景观表达的结合点。茶文化的融合是城市公园设计中以茶的文化主题结合城市当地文化背景为主要出发点的主题景观公园。设计方案设计的景观表达主要将茶文化的景观潜力着力于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两大类的表现上。

2.1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物质性)是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满足使用,美学等功能性为主的凝聚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道路、建筑、小品等,其主要的特征是可视性。主要是认为建造的景观,是物质化的形象化的具有一定美学和表现利益的物质实体。文化主题公园较一般公园多了一个贯穿适中的要点――文化,这类公园的特点是――文化是景观和活动的共性。满足设计所包含的三个层次(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同时,文化主题公园更加重视文化性的物质景观设计【1】。

茶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主要立足于区域背景中的茶的历史底蕴和受众群体,以茶为主题,以文化为特色,融合生活休憩,文化展示、科技示范、品茗休闲等功能,在城市中设置的主题茶文化公园,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和茶文化内涵,力求将景观规划设计与茶文化相结合,以茶文化吸引游客,形成公园的生命力。

2.1.1茶文化主题公园的物质景观

首先从设计功能划分上,公园围绕茶的使用,体验,教育,展示等因素划分功能分区,不同的功能结合不同的环境,融入茶文化的元素,或抽象,或直白的塑造茶文化景观.设置诸如茶园体验区,包括茶园采茶,做茶,喝茶的一系列功能空间的设置,体验学习的同时,也是另一种茶文化景观的体现;观光休闲区,主要是一些游憩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

雕塑是景观设计中体现文化的重要景观小品,多数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都于文化具有关联。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塑造手段,将与茶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或重要历史场景片段做为雕塑素材,可以体现有关茶的重要传说、历史事件;以喝茶器具或者制茶器具作为雕塑素材,可以传播茶文化,体现成都茶艺内容的文化小品的设置,如:茶礼、茶俗、茶具文化、茶人等与文化景墙上刻画诗文、对联、图画,配以植物,就构成了一幅体现茶文化的立体图画【2】。这便是物质景观最为真实的展现文化景观的事例。

茶文化公园另一不可或缺的物质景观或者说建筑物便是成都人都熟悉的茶馆,茶馆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建筑造型的景观的塑造,更要注重使用空间划分,使用人群的定位和习惯,更深层次的便是茶馆所显示出的非物质景观――茶客的生活形态,这便是令很多人沉迷的茶馆文化。同时与整个场地的基础设施的物质体现都应是茶文化的展示和应用,如灯具、休息设施、小构筑等景观设施。

公园景观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物质元素――景观铺装设计。人们走路大都会注意地面效果,首先是关注安全,再者具有设计感的地面铺装也使得地面成为视线的焦点。在硬质表现手法上,地雕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地面上,采用这种方式,形成地面的凹凸面,更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使茶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展示。所以,重要节点以及其他铺装方面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它可以体现很多茶文化的内容,例如:雕刻介绍茶叶种类的文字,雕刻表演茶艺的女子、雕刻赞美茶的诗文、具有代表性的茶事名人等【3】。

2.2非物质景观

非物质景观及文化的外延性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这一词自20世纪20年代起即已普遍应用。C.O.索尔在1925年发表的著作《景观的形态》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4】。

我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重要的产茶和饮茶区域,茶文化的深厚积淀已经和当地居民的传统民俗,审美,建筑等融合,形成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和文化认同。区域的茶文化的非物质景观最重要的体现便在人的活动中体现出来。当着用被潜移默化的活动被作为一种景观表象展示时,更容易引起景观体验者的共鸣。茶文化公园中的非物质景观的设计定位于游客的体验性。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多设置体验性景观的景观空间和设施。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5】。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茶艺景观,公园中的茶园,茶馆,茶文化展馆中都设置有茶文化的体验性的茶艺。另外在非物质景观的文化景观中茶文化公园以“茶文化”为立足点,将 “琴棋书画诗酒茶”作为景观节点的主题与公园的体验结合,让市民和游客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

3、结束语

从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公园是以区域茶文化所形成的深厚历史积淀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及其延伸为基础,以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文化景观为依托,以城市公园建设为载体,同时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城市休憩活动结合,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特色文化主题公园。由于茶文化景观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景观设计也就有其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的特征,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它的物质景观(表象景观)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非物质景观(深度景观)包括物质景观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和内涵。

参考文献

[1] 闵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分类及发展趋势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2009.

[2] 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实验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212.

[3] 徐虹钗,吴志峰.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广东茶业,2008(1):15~18.

第9篇

关键词:精神生活;城市公园;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19-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我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接触大自然的最快捷、最方便的场所,理应顺应城市发展的潮流,跟随时展的脚步。在进行城市公园设计时,应该在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顺应广大市民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生活需求,让人们在公园中可以得到最充足的休闲、放松,做到最大的人性化。

一、城市公园简述

城市公园是为丰富广大居民日常生活而设计的公共场所,是汇集休闲、娱乐、交往、文化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场所。城市公园可以说是城市中的公共绿地,这里往往设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自然气息浓重的花草树木,而且还建有一些基础的娱乐健身设施,在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恬静的休闲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成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城市公园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在满足广大市民的同时,理应保护好大自然,维持好生态的平衡。

要想实现城市公园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从长远考虑,在以往传统的城市公园中注入新的元素,在建设上注入新的理念和设施,紧密结合生态化、人性化、平衡化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共同创建城市公园的持续辉煌发展。

二、人性化设计的诞生与发展

所谓人性化设计,无非就是围绕“人”展开工作,就是不单纯地着眼于公园的外形景观设计,而是强调对人性的重视,追求适合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健康环境,营造浓厚和谐的气氛,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理念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这种设计理念将会在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需要在闲暇之余能够有一个放松自己、融入自然、优美恬静的环境空间。而人性化的理念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城市公园在建设的时候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这一理念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现状

虽然人性化设计已经普遍被人们所认可,但是在实际城市公园的设计中还是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就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来讲还是不太乐观,许多城市的公园在建设中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本地居民的一些行为习惯、风土人情,追求了形式,忽略了它的本质功能,使得城市公园成为了一种摆设。

许多城市公园往往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建筑设计缺乏创新,公园设施单一乏味,结构死板,各项布局分配不合理等等,这就使得整体公园建设上缺乏了人性化。还有些公园,在公园内耗巨资打造太过于壮观的景象或建筑,这些只能供人欣赏,而实现不了人与景与物的互动,产生了一种“只得远观”的心理。

因此,城市公园在建设时应该多多预防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初始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增加人性化设施和建筑,给广大市民一个贴心舒适的公园。

四、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与优化

(一)融入城市特色,彰显城市形象

城市公园是以城市作为依托,并且是这座城市形象和特色的体现。因此,城市公园既要融入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又应该增添城市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的特色,使得公园与城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城市公园成为市民心中的自豪。

(二)慎选公园空间布局

每个公园都应该根据居民生活特点、地处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建筑特点、空间构造形式。有些公园没有注意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不能提供适宜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其次,还要合理规划园内景色、建筑、道路建设,与城市的规划体系相联系,顺应城市的发展。

(三)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公园的设计一定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场所,给老年人提供一些安静休息的地方,为广大青年人提供一些运动锻炼的场地,为儿童提供一些娱乐的设施,这些设施一定要做到安全无污染。城市公园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户外活动交流空间,应该有效地提供交往空间和游戏空间,让人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使人们变得更加乐观开朗。

(四)细节的处理

城市公园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小的问题,比如景观设计的风格、建筑设计的色调、公园设施的使用材质、道路建设的走向、树木种植的种类、座椅的朝向和位置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市民的心情,做好这些需要细心斟酌。

五、总结

城市公园伴随着城市和社会的综合发展,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现状还有待改善,在设计中做到贴近人民的生活,顺应人民的需求,尊重人民的选择,合理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注重对人的关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轩怡.基于公园特殊服务对象的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4,(15).

[2]马泽,连振西.人性化设计理念引导下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探究[J].新材料新装饰,2013,(07).

[3]冯利宏,卢云飞,郑华等.城市公园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金华市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1,(02).

第10篇

关键词:金鸡湖;西湖;山水园林;西方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001-03

1 引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和苏州相距仅100多km,同处长江三角洲,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这两座城市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共同演绎了吴越灿烂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景观设计在这两座城市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苏州城东,开发了新的工业园,而金鸡湖――一个养殖业为主的湖泊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演变成城市湖泊。在杭州,同样由于城市扩张的需要,西湖地区已从原来的郊区转变成市中心地区,西湖也成为盛名远播的中国式的山水景观的典范。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湖的比较,体会中西方景观的差异与影响。

2 金鸡湖与西湖两地园林比较

2.1 区域位置

在区域位置上,两者都处于长三角经济商圈。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苏州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城市。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侧,在城市和群山环抱之中,水面面积约5.66km2,岸线周长15km,西湖南北长3.3km,东西宽2.8km。水的平均深度在1.5m左右。苏堤和白提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西侧,天目山的余脉柔和的天际曲线与西湖柔和的湖光水色巧妙的连成一体。东侧城市建筑与西湖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景区。随着城市的扩张运动,西湖和杭州城区连为一体,扮演着城市后花园的角色,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杭州的大型会客厅,迎接着四方来客。

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古城区东侧,面积7.38km2,平均水深3m,有建成的和正在建设8大特色风景区。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轴线把这个的城市湖泊公园分成两个部分,西北部属城市圈,被高层建筑包围。东南部属自然圈、生态区域。整个金鸡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区域,是人们休闲的乐园。

图1 金鸡湖区域位置

2.2 道路交通

在湖区道路交通的组织上,杭州和苏州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在杭州景区内交通根据地形沿湖环状布置,有很多的车行入口,但是道路的等级不一致,交通压力大。对于西湖来说,湖区的交通靠西湖太近,为了不影响湖区的景观,道路不能太宽敞,城市的道路网上的很多支路都直接连到了西湖的环湖路上,造成了车流混杂的局面,同时西湖区域的人行和车行没有合理安排,使得游人和城市中活动的人相互冲突。西湖周边的地形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西湖的交通,西湖环湖的车行道上有很多的沿街商业区,吸引游人驻足,因而限制了车速。

区域内交通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湖区地形特点网状布置,和湖水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禁止过多的外向型交通直接进入湖区,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而有些地方又直接能看到水,甚至驾于水之上。道路的等级明显,城市的道路和内部道路区分明显,有秩序。

2.3 人文历史

图2 许仙和白娘子的雕塑

图3 白居易离行送别的雕塑

在杭州,历史文化基本上位于西湖地区,而由这些历史形成的区域,形成的景观,又把西湖装点得更加妖娆美丽。在金鸡湖区域,是以各种功能区域作为背景的,历史文化是区域的一种装点。杭州西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坡、白居易、苏小小、秋瑾、白蛇、许仙等形象鲜明的人物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如图2、3)。金鸡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吴王夫差的女儿琼姬,因在吴语中的“琼姬”念起来和“金鸡”的相近。故后来人们便渐渐地把“琼姬湖”称为“金鸡湖”了。

2.4 生态环境

金鸡湖原先周围是沼泽,没有树木,随着周边地块功能的转变,湿地逐渐减少,最后成为一个城市湖泊,但其原有的生态性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作为城市开发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起来。目前金鸡湖植被都是重新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引进许多新的植物品种,使得植物更加多样化。对原有驳岸的改造,运用了直立驳岸,台阶踏步,沙滩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湖岸线的肌理,对原有的湿地部分,在保留的同时,进行适当改造,不仅满足了其生态要求,还使景观更加美丽,堤岸也更耐风浪的侵蚀(图4、5)。

图4 西湖东侧沿湖大道

图5 金鸡湖的台阶驳岸

3 园林景观比较

在苏杭两地,湖泊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通过对湖滨环境的营造,吸引人们休闲游览,提升城市地区价值,继而带动城市整体的开发。在湖滨开发形式上,西湖和金鸡湖有着不同的尝试,西湖走的是自然景观结合人文历史的中式山水园林路线,在保护自然,开发自然中寻求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品位。而金鸡湖采取的是经济发展,以为经济区发展服务的公共景观为主的发展路线,在改造湖滨和自然的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城市的魅力。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苏杭两地在景观规划的模式上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3.1 杭州的中国传统园林

杭州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原有资源的优势,把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结合开发,西湖早已是整个城市的灵魂地带。中国园林基本要点是要完成山水的构造,包括堆、湖石山堆砌、处理水源等具体的形式问题。中国人对风景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风景所唤起的情感和显示的哲理方面,这当然也于自然风景的形式有关。不同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哲理,但这些形式本身被过早的图示化了,不仅是造园,中国人在观赏风景和从事所有建造活动的时候,都与文学、书画相伴。

3.2 苏州的城市生态公园

苏州金鸡湖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沿用西方景观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路线。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3.2.1 城市化

城市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湿地生态系统并列为世界七种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层次结构上,城市生态系统又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和自然生态亚系统,它们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城市生态公园,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功能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都具有城市的属性。从地域上划分城市生态公园,包括城区生态公园和近郊生态公园两种。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

3.2.2 生态性

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生态性”。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这种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

(1)对宏观尺度(全球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

(2)对于中观尺度(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它的功能可以保护或者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3)对于微观尺度(公园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3 公园化

满足人的心理和活动要求,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因此城市生态公园对于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不应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应遵循生态原理,合理规范、引导人的活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金鸡湖地区成为城市生态公园,和苏州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很大的关系。苏州作为一个人文资源绘粹的地方,城市规划范围较小,如在城市中发展,对古城的人文资源和已经存在的脉络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苏州的很多的自然资源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开发这些区域,使其和古城保持一定的联系,又相互独立,对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建成的区域,以自身的自然资源为开发的先导,融入于各个功能区域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这必定是与苏州的地理优势联系在一起的,依托于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作为其他的城市,如果有一定的城市经济区域可以依托,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成一个新型城市副中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4 结语

杭州西湖的成功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骄傲。金鸡湖的景观是西方现代景观在中国大地上落地开花的代表。然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上,中国景观设计和西方先进的景观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拘泥于中国古典园林在过去创造的辉煌,作为一名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要做到学习西方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并为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乡村服务,需要对现代景观设计进行更深的思考,通过利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让中国的景观设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Roy Strong.Creating Small Cardens[M].New York :Villard Books,1989.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3] 针之谷钟吉.西洋著名园林[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

[4] Rosemary Verey. The Garden In Winter[M].London: Frances Lincoln Limited,1988.

[5] Wolfgang Oehme. Bold Romantic Gardens[M].Washington:DC. Spacemaker Press,1988.

[6] L.贝纳沃罗.世界城市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第11篇

>> 城市开放空间的连续性研究 建筑开放空间的城市意义 城市开放空间的现代观察 探索创造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性研究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总体控制设计研究 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及设计要点研究 西班牙城市开放空间地域性研究 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静态游人行为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 浅谈城市设计中开放空间的设计 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思路探究 基于建筑底部开放空间设计的研究 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江开放空间的空间与场所特性分析 方形规则下的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的留白――公园与开放空间的价值 浅析适用于寒地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Madanipour, A., Why Ar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s Significant for Cities?[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99,26(6): p. 879-891.

[3]代伟国,邢忠.转型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策略[J]. 现代城市研究,2010,11:p.12-16.

[4]张虹鸥,岑倩华.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7,171(5):p.78-84.

[5]Maruani, T. and I. Amit-Cohen, Open Space Planning Models: a Review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J].2007,81(1-2):p.1-13.

[6]Webster, C., Pricing Accessibility: Urban Morphology, Design and Missing Markets[J]. Progress in Planning, 2010,73(2):p. 77-111.

[7]Knox, P.L., Measures of Accessibility as Social Indicators: A Note[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80,7(1/4):p.367-377.

[8]Hillier, B. and J. Hanson,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M]. 1984,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尹海伟.城市开敞空间——格局、可达性、宜人性[D].2008,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0]Giles-Corti, B., et al., Increasing walking: How important is distance to, attractiveness, and size of public open space?[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5,28(2):p.169-176.

[11]Pasaogullari, N. and N. Doratli, Measuring Accessibility and Utilization of Public Spaces in Famagusta[J]. Cities,2004,21(3): p.225-232.

[12]Cuthbert, A.R., The Form of Cities: Political Economy and Urban Design[M]. 2006, Oxford: Blackwell. 304.

[13]Cuthbert, A.R., Designing Cities - Urban Design and Spatial Political Economy, in Public Art & Urban Design: Interdisciplinar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M]. 2003,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Barcelona.

[14]Cuthbert, A.R., The Right to the City: Surveillance, Private Interest and the Public Domain in Hong Kong[J]. Cities, 1995,12(5):p.293-310.

[15]Loukaitou-Sideris, A. and T. Banerjee, Urban Design Downtown: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Form[M]. 1998,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6]Harvey, D., Social Justice, Postmodernism and the C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2,16(4):p. 588-601.

[17]Ellin, N., Postmodern Urbanism. Revised ed[M]. 1996,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8]Cuthbert, A.R. Urban Design and Spatial Political Economy: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 Past 50 Years. 2005 [EB/OL]http://fbe.unsw.edu.au/staff/Alexander.Cuthbert/extendedchapterone.pdf.

[19]Carmona, M., C. de Magalh?觔es, and L. Hammond, public space: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M]. 2008, London: Routledge.

[20]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 2008,02:p.30-33.

[21]Catharine, W.T., Urban Open Space in the 21st Centur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2,60(2):p.59-72.

[22]Jacobs, J.,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M]. 1961, New York: Vintage.

[23]Gehl, J., Life Between Buildings: Using Public Space[M]. 1987,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24]Lynch, K.,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M]. 1981,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5]Jacobs, A.B. and D. Appleyard, Toward an Urban Design Manifesto[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1987, 53(1):p.113-120.

[26]Whyte, W.H.,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M]. 1980, Washington, DC: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27]Preiser, W., Universal Design Handbook[M]. 2001, New York: McGraw-Hill.

[28]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17(6):p.9-17.

[29]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3):p.304-314.

[30]李文,张林,李莹.哈尔滨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效率分析[J].中国园林,2010,08:p.59-62.

[31]李小马,刘常富.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J].生态学报,2009,03:p.1554-1562.

[32]蔡彦庭,文雅,程炯,魏建兵.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p.1647-1652.

[33]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25(12):p.36-41.

[34]任超.老龄社会环境下城市线形公园绿地的设计浅析[J]. 华中建筑,2005,23(1):p.136-138.

[35]邓小慧,鲍戈平.广州人民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报告[J].中国园林,2006(5):p.38-42.

[36]高琴.城市公园使用状况(POE)初探——以北京紫竹院公园为例[J].2007,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37]刘杰武.滨水区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以台州永宁公园为例[D].2007,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38]张妤.哈尔滨城市公园使用情况评价初步研究[D].2006,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必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规划设计师在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时未能全面了解城市园林所具有的影响因素,无法全面分析园林生态状况,过于强调统一的规划设计模式,追求园林构图上的对称性,设计模式陈旧。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中选择的植物通常以常绿树种为主,树种运用过于单一,相对而言,对落叶术中以及灌木和草坪灯的运用太少。大部分的植物规划均呈现出成排成行的特点,缺乏新意,造成气氛过于严肃,不够活泼和有生气,导致城市园林景观与广大群众的距离被拉大,很难创造足够的亲和力,在这种环境中,人们要想真正放松身心进行游玩难度比较大[1]。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有效性。

2.加强园林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人们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园林绿化设计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改变了过去的单调和萧条设计,慢慢走向丰富多彩。城市规划布局开始从僵化、单调逐步演变为灵活和自由。城市规划中选择的植物种类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家开始学会因地制宜地实施植物配置,促使绿地层次更为明显。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仍然存在不少缺陷。首先,过于强调绿化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将其看作是一种装饰,过分追求绿化面积的扩大,过多选用大色款,未能具体分析不同场合的不同特点,乔木等树种的应用过少。部分城市规划设计项目为了创造热带风光的效果,在开展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时频繁使用草坪以及低矮植物,利用其构成不同图形,大家能够看到的就只有大面积的空草坪,此类设计其实极度缺乏人文关怀,因为缺乏足够的树木供人们遮荫和乘凉,导致游人很难在长时间内轻松休息和娱乐[2]。

另外,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城市一味追求城市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盲目建设人造景观公园,造成不同地区开发的人造景观数量飙升,而且开发成功率较低,引发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更加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3.1园林规划设计在主题乐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主题乐园属于人工旅游环境范畴,良好的主题乐园设计能够为人们的游乐提供良好环境,我们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旅游行为的特点,针对旅游活动的无规定性以及不受约束性,科学开展主题乐观设计,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重点考虑主题乐园的多样性以及变异性,要明白游乐内容通常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其空间环境很容易发生变化,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强调乐园的主题,突出所规划设计的主题乐园在主题要求上的特色,分析其与其他乐园的区别,明确设计亮点,同时,尽可能促进不同景区以及功能区逐步走向多样化。

其二,在规划设计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应遵循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必须要深入了解游人的真实需求,综合分析游人需要,针对性设计多样化的游乐项目。

其三,突出特色,重视主题乐园的差异化设计。我们在规划设计不同的主题乐园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确定好的主题内容以及主要特色作为设计中心,突出乐园的游乐性以及知识性,强化其参与性以及休闲性等,打造充满乐趣、特色明显的综合性主题乐园。

其四,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促进生态环境以及园林艺术的有效结合,主题乐园的设计应该要能够反映自然生存环境的特征,要巧妙选择各种园林艺术构图方法进行科学布景,力求布景新颖,设计独特。

最后,具体分析主题乐园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针对性设计园林绿地,优化功能区以及景区的综合设置,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有地理条件,分析地形形状及特点,科学实施原理规划设计,保证绿地面积在整个乐园总面积中占据的比例处于60%到80%之间,最大限度发挥绿色植物的积极作用[3]。

3.2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公园属于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人们放松身心,排压减压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设计要点:首先,要深入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人们的具体需求,保证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能够满足群众的真实要求;其次,具体分析城市公园所处地形,开展科学设计,促进公园地形以及功能区域的有效结合;最后,重视对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促进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进一步融合。

我们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公园能够满足群众的真正需要,同时,促进公园以及环境的有效结合,所以,对城市公园实施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乔灌木以及各种季节植物,促进其有机结合,保证其可以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美感;其次,必须要保证公园整体规划线条的设计,保证其流畅性;最后,要针对公园环境不断进行完善,并加强自然景观保护,充分体现自然美[4]。

3.3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方面,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挑选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生长较茂盛的植物,针对城市街道进行有效绿化,发挥净化空气的积极作用,在进行防护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建议采用遮荫式、密林式以及群落式等各种设计方法,同时促进防护林与乔灌木之间的有效结合,保证城市街道防护林可以打造出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3.4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要明确设计理念。针对城市居住区的绿化工作,通常以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作为设计目标。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区绿化的功能性,所以,针对城市居民区绿化工作,开展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兼顾小区绿化功能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化绿地的应用功能,避免形式主义。

其次,在对居住小区进行设计时,要重视小区的绿化率,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通常,小区绿化率越高,绿化效果越好,群众的生活舒适度越高。所以,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区绿化工作,保证绿地彻底覆盖土壤,促使整个居住区域绿色盎然。另外,综合分析小区建筑的整体特点,结合走廊特点等,实施科学的小区绿化设计,保证小区绿化环境与小区硬件巧妙融合。同时,应按照不同年龄层,设计各种绿化带,充分提高小区绿化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强绿化区域的功能性[5]。

最后,在居住区域绿化中开展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确保绿地设计可以实现均匀分布,此外,促进小区绿化以及小区走廊的有效结合,保证良好的绿化效果,打造和谐的小区居住环境。在开展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促进小区整体设计以及小区整体格调的统一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应用新颖独特的构思方法。针对整个园林设计,通常建议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对植物进行巧妙搭配以及剪裁,创造各种风格。

【参考文献】

[1]刘虎翼.从师法自然到仿生设计――景观设计语言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02):159-160.

[2]张红卫,蒙小英.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启示[J].中国园林, 2012,14(02):123-124.

[3]余佳,任景景,孔令玉,陈展川.仿生下的活体城镇[J].热带农业工程,2011,20(06):87-88.

第13篇

关键词:绿地;景观设计; 客家文化;提炼;融合

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riangle green space of Wuping garden eastward was provided as a case in the paper. By exploring the way to refining the Hakka culture and taking certain creative approaches, combine the Hakka culture with landscape. Aim to Create the Urban Landscape with certain lo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lso suits tastes of both the refined and the popular.

Key words: Green space ; Landscape Design ;Hakka Culture ; Refine ;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于公园的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重返乡村”、“重归传统”、“追求地域性”[1]的设计理念越来越被设计界所追捧。然而,文化的提炼及其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往往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所在。但是,要将文化内涵加以提炼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并创造出雅俗共赏的景观并非易事。武平东门苑三角绿地景观设计在客家文化与景观设计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实践。

1 概述:现状概况与要点分析

1.1项目区位分析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福建省的西部,通称闽西。武平县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广东的蕉岭县、平远县,江西的寻乌县、会昌县均与武平县交界(见图1)。武平县系客家聚居地,境内山清水秀,风光迷人。

图1项目区位

1.2 项目现状条件分析

用地位于武平县东门苑、河东路与环城东路三叉口,于平川河的南岸。规划地及周边现为施工用地,四处堆积施工用砂石土堆,交通混乱,环境恶劣。规划地四周现已有居住区,施工地也将建成商住房,则规划地将是使用率较高的街头绿地,服务于周边居民(见图2)。

图2 东门苑三角绿地现状

1.3 项目性质定位及设计宗旨

设计考虑到周边的众多因素,将其打造成集商业、生态、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城市公园绿地,设计宗旨为:

(1)首先是要打造满足周围居民的使用要求的街头绿地公园。

(2)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街头绿地公园,使公园富有客家文化内涵,将具有武平地域特色的客家元素融入公园,体现武平的文化底蕴,同时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重要门户。

(3)打造森林城市概念,将公园建设成为可供市民休闲游憩的生态游园。

2 构思:设计着力点及设计构思

本案意在打造一个安全的、通透的、现代的、开放的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内涵的街头绿地游园,设计重点考虑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南侧的开发居住地产,二是地块处在道路交叉口区域,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地块南向的通透问题,二是考虑行车视线安全和人流安全问题。

对于上述几点问题来说,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是不难解决的,本案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客家文化进行提炼并将其融入到景观之中,创造一个能够体现客家文化并且雅俗共赏的街头绿地游园。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两点:

(1)首先是要对客家文化进行概括和提炼,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客家文化作为景观创作的源泉。

(2)客家文化与景观的融合。文化融合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图文上的重复建设及历史典故的仿造建设[2],因此,客家文化要转变成景观,这期间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要设计出一个雅俗共赏的街头绿地景观,要使观赏者瞬间领会其中内涵,其作品才算成功。

3 提炼:客家文化的提炼

客家历史源远流长,客家文化是中原汉文化与南方的土著文化的融合的产物。客家文化特点是耕读传家,保留古代汉民族的特点,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对于客家文化的提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家谚语

客家谚语是客家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语言生动,内容丰富,韵味隽永,耐人寻味。

客家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生产谚语。如“早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等。

②社会谚语。如“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等。

③生活谚语。如“两脚站得牢,不怕大风摇”等。

(2)客家童谣

客家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系,童谣甚多。这些童谣与客家民谣一样语句通俗,而且每句尾用同韵字,所以琅琅上口,小时念熟到老不忘。与客家民谣不同之处就是客家童谣只朗诵而不唱。客家童谣有排排坐、先生教我人之初等。

(3)客家建筑

客家民居建筑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围龙屋隐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承传。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4 融合:客家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合

客家文化与景观的融合,首先要对客家文化进行凝炼概括,然后通过创作手法,使其具象化,最终形成能够感染观赏者的,雅俗共赏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景观。本案客家文化与景观的融合,在公园布局的设计、设计要素的选定、景观小品的创造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4.1 公园布局的设计

公园在布局上充分结合客家建筑围龙屋的建筑特色,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形。在本案的布局设计上结合了客家传统建筑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形式,在广场及道路的布置上采用了半月形和圆形的形式,同时,在主次入口的设计上也充分与客家文化相融合,在主入口处设置入口小广场,在广场两侧设置了反映客家文化的写有客家童谣的景观灯柱,并在入口广场迎面设置反映客家民俗的浮雕景墙,使游人在一进入公园就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文化。另外,在次入口处设置写有客家谚语的镂空景墙,与后面的景观形成框景的效果(见图3),在反映客家文化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图3东门苑三角绿地总体布局

第14篇

关键词:公园;设计;文化历史;艺术探讨;低碳环保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和公共场所给地段带来的优越性。好的公园设计不仅可以为游览的人们提供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可以为这个区块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和好的气候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其实是多方面设计的结合。

1 人性化的公园包含的内容

1.1 优美的公园

人性化的公园也许是有优美的景观,也许是绿树成荫,也许是有人文文化,也许现代时尚,也可能有趣和谐。它的存在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还给城市增加了富于变化的美丽景色,丰富了城市的景观,使得人们充分领悟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美。

1.2 特色的公园

人性化的公园可以是观光旅游的地点,也可以是休闲养老的基地,随着城市中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人们的生活压力的增加,现代人对于自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作时间的缩短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走进自然,观光旅游的愿望越发增强,城市公园绿地,风景区都可以以当地特色为主,形成有特色的公园,历史名胜,都市景观等等。这些主题的公园都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气息和起到疏减压力的作用。

2 公园的发展和特征

2.1 公园是随着社会城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乡的结合也变得越来越紧密,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增多,公共区域也随之增加,其中之一便是公园。一般公园分为几类,一类是以城市中心为主,范围不大,交通便捷,满足附近居民的活动需要。另外一类是以开放式的活动区域为主,或者是绿地为主,还有些公园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如活动乐园。

2.2 公园的种类与逐步演化出来的不同功能

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早在1872年就设立了国家公园法案、包括国家公园、纪念物公园、军事公园、滨河公园、城市公园、自然公园等等。所以,公园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有单纯游园性质的,也有参与活动性质的和游览路过的。但是,无论是怎样性质的公园,有一些基本作用或者是设计原则基本都是相同的:担负着一些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公共场地。以一般城市公园为例,我们简单探讨下公园设计的要点和方法。例如洛阳的牡丹园,建于1956年,是洛阳的代表性公园,当时的定位是市民公园和文化历史公园,该公园是在隋西苑遗址上规划建设的以洛阳牡丹文化为特色,应用现代园林建筑风格,融水上娱乐、休闲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在牡丹园中绿化覆盖率大概为80%,并且设置不少的活动区域。有水上活动区,烧烤区,观赏区。

公园的主题定位在牡丹花卉园,公园广场可作为城市活动的区域,每年的公园都会以牡丹为主题举办各式各样的游园活动,吸引当地和外地来的游客参观。在设计形式上面,牡丹园设计上突出了牡丹的主题,以各式的牡丹为主,以内容吸引人流也是一个公园设计的突出主题的方法。

公园设计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公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公园现状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休闲功能要求的城市公园,并且可以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等特点,将公园定位成不同功能的公园主题。这是人性化公园设计的一个方向。

2.3 从实际功能考虑公园的设计

城市公园在设计中需要以实际功能出发,以活动功能区域为主,为附近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去处,除了功能性为主的公园之外,和美观的基础上,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从宏观的角度上,人性化的公园同时也是利于人们生活习惯和行走习惯的公园。人们在穿越浏览一个区域的时候,公园是否能满足人们的交通作用和休闲作用。比如有些公园建在闹市区,可能会有公共道路穿插在公园中,所以公园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处理好步行和车行道路的交通关系,优化本来的交通联系。

以国外的公园为案例,这个案例是处于发达城市的一个典型的新型公园设计。瓦伦西亚中央公园,这座新公园的建设将与高速铁路的发展结合起来。位于市中心的区域,周围交通复杂,并且密度高,所以在这里设计的公园面积不能太大,这座公园大约占地23hm2,并且绿化面积60%,一半的面积种植了花草,而且设在新的轨道隧道之上。地块四周是城市的主要交通,所以出入口和道路衔接的设计就会非常多,处理的手法也比较特别。有标志的入口广场可以满足市民活动,而且人行道路非常之多,便捷的交通流线也是公园设计的特色之一,在方正的场地之中有不同作用的空间,比如为周围的住宅配备了必须的停车场和花园,花园的部分和公园也衔接起来,水系和草地流线型地衔接起来,开阔的草地可以在日常为人们提供沐浴阳光的场地,夜晚的时候LED灯亮起,沿水边的道路就会凸显出来,人们在散步的同时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感觉。

同时为了提升这个区域的集聚效应,周围还有一些房地产的开发。其中包含住宅区停车场和花园,占据43hm2的土地。并且成为城市的再开发计划,有着异乎寻常的美丽景观。以下是公园的总平面图。

可以看到绿化的面积远远大于硬质铺装的面积由此可见在城市中的公园,更加注重能否改善区域的小环境,人性化的公园设计注重细节部分,例如上海的静安雕塑公园,小而精致。在小空间中做文章,不得不说到中国的古典园林,和皇家园林,虽然不是开放的公园,但是修建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人的空间感受,例如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等。空间上小巧丰富,色彩上颜色清雅,在人流交通上,通过人工的处理手法,使得景致一步一景,每个区域不同的角度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利用自然的形式装饰点缀在有限的空间中。小而精致别有洞天,也是营造空间增加体验的人性化设计之一。

3 公园设计的实践内容

3.1 宏观角度考虑公园设计

在宏观设计中,不单是考虑人的角度,也需要从城市总体出发,甚至是上位城市的总体设计入手,分析公园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区域的需求,甚至是从生态角度出发,改善区域环境。从城市交通综合能力出发,考虑公园设置的地段是否可以解决人流的需要和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一个好的设计需要站在人的角度,更需要在总体规划上进行布置,不能随心所欲,合理的设计前期必定需要严谨的分析。

3.2 微观角度考虑公园设计

细节的设计,不单单在作用上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并且每增加一处细节,就更加合丰富了环境的趣味性。让游览在里面的游人更加舒适。从人的感受角度来体现公园的价值。铺装材料的运用和座椅小品的布置,灯光的设计和雕塑,都是影响感受的细节设计。在公园设计中,材料一般可以选用比较自然的材料,尤其在小空间里,自然的材料更加可以拉近人的感觉,一般的材料有透水砖,青石板,卵石,洗石子,防腐木地板等等。不少理论研究者提出了自己对人性化景观园林设计的想法,公园也是属于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其中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一书中提到,要把人类聚集作为一个整体,从设计案例中讨论如何才是人性化绿色生态设计。人性化的公园设计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人们也意识到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园有大面积的绿化,通过绿化可以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的环境,改善热岛效应。同时也可以降低噪音,通过40m宽的林带可以使得噪音降低10~15DB。

4 结语

最后谈到人性化的公园设计,其实包含的方面非常之多,我们这里探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泛泛而谈,公园的设计有很多是根据城市和自身的情况,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联系起来,考虑大的关系系统也考虑到公园中生态植物和人文的关怀,才能使得设计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第15篇

1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内容,即,适用价值的追求;功能的完善;建造成本的最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美学的表现。其中适用性原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功能性原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思想;生态性原则要求在尊重植物多样化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设计绿化空间;美观性原则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特征。例如,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便是在充分尊重生命、自然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以下设计要点:

1.1对物种的合理搭配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需要加强对物种的合理搭配,其搭配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一是针对于生态环境的实际特征,将地域与气候环境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基础,使得文化气息得以自然流露,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选种与当地气候条件及气候变化相宜的植物。二是合理搭配植物,即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乔、灌、草的搭配模式,其中乔木选种柏树、松树等全年长青的树种;在灌木与亚乔木的搭配上,可以选种女贞、迎春、碧桃和元宝枫等树种。

1.2发挥出生态功能来生态设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生态理念的运用,促使整体空间得以被更好地绿化,进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园林景观,提高空间绿化率。同时,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时候,可以选择复合的群落结构,以增加叶面积指数,注意选种光合效率高、叶片宽厚、叶面积大的植物,以改善小气候环境和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结感,同时在一些污染性指数较高的区域选种抗污染性强的植物,以平衡城市生态,继而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1.3突出节约理念,即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节约水资源与能源的观点。园林植物的需水量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设计水景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重视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此既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又可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2对生态铺装技术的使用

生态铺装指的是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新型技术来发挥对经济、安全、环保等理念的重视,即其着力增加园林铺装的抗滑性、降噪性和渗水性,借以实现节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选用的生态铺装材料包括嵌草类、木制类、砂石类和混凝土类,其中混凝土类的透水率为1~15mm/s,孔隙率为15%~25%,注意孔隙的增大会危及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据此,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技术的应用。

2.1生态铺装技术对阻热效果的表现

混凝土作为日常被运用地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夏季,采用铺装工艺的路面温度相当高,且在夜间释放的部分热量会增加周围的温度。总之,硬质混凝土路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园路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铺装材料,比如植草铺装等形式,其中植草铺装是指以嵌草铺装或成片草皮的形式。为了研究混凝土与草地两种路面铺装形式的阻热性能,笔者分别在混凝土和草地两个铺装点设5个观测点进行测量,其中以总辐射强度为测量参数,以TBQ型太阳辐射表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选在夏至全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草地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大致相同,即5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六点的辐射总值为0,早上7点到下午1点逐渐上升;混凝土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较不规律,即五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6点的辐射总值均为0;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逐渐升至极大值,即为415w/m2。

2.2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

在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时,应遵循“渗排结合”的原则,其中按渗排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半渗透铺装、全渗透铺装两类,其中全渗透铺装主要由砂土层、垫层、基层和面层组成。笔者主要从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要点:(1)在铺装路面施工中,设2°~5°的排水坡度,以排出部分地表径流。(2)面层应具备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为常用的面层材料包括植草、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等,其中透水砖的规格以1253250mm、1003200mm等最为常见,厚度分为60、80、100mm等类型,具体按路面的使用条件加以选用;渗水砖用渗水系数来表示渗水指标,其中渗水系数的极小值≧0.4mm/s及均值≧0.5mm/s、抗压强度≧35MPa和抗折强度≧Cf4.0。一般来讲,在道路及停车场中,渗水砖的抗压强度应≧40MPa,抗折强度应≧Cf4.5。(3)基层一般选用级配砾石,并用水泥稳固碎石,其中水泥按6%、5%、4%的剂量进行调配,注意碎石的压碎值应≦30%;基层7d的抗压强度应≧2.5~3.5MPa。一般来讲,基层应具备蓄水功能,以暂聚面层渗下的雨水及减缓雨水渗入垫层的速度,同时按基层的蓄水能力及路面坡度,设一定的地下蓄水空间,使之发挥缓冲垫层排水的作用。在半渗透的铺装结构中,还应在基层设一定的坡度,以实现排放和调节蓄水的作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