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开放银行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第1篇

银行业在引入民间资本的问题一直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以期为我国正在探索的“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设立民营银行等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民营银行;发展现状;经验借鉴

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时间里,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对世界107个国家的金融和银行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截止2000年底,其资产规模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接近70%。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则在不断下降。其中,发达国家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平均由40%下降到20%,发展中国家则平均由60%下降到40%。由此可见,民营银行已经日趋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

一、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发展民营银行并非是权益之计,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战略改革的战略性步,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民营银行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竞争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银行体制开始改革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中农工建4家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银行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是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掌握。到目前为止,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而且这种由于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垄断本身是不会主动产生优化银行产业结构的动力的,从而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低下的现状。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和稳定。

第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当前,“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战略重点,这其中离不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进而离不开一个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健全有效的金融体系支持。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业仍然由国有银行垄断,它们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一直制约着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第三,是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现实途径。

民间金融的特点是自发和自主,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和典当等形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并且缺乏法律保护,隐含较大的支付风险,并且民间借贷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处于比较混乱的自发状态,因此容易引发借贷纠纷和刑事案件。不少债权人常通过暴力形式收回借款,导致地区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加大经济和金融运行风险。而民间银行有着现有正式融资渠道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可以使民间借贷起到很强的规范作用。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相对于国有银行而言的一种现代金融企业,它是产权结构、资产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统一。

2013年,政策放开,民间资本兴办银行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全民银行”的投资热潮。民资渴望进入银行业,一是看中银行的高收益;二是期望能够为企业自身服务,解决融资困境,在更大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甚至不排除有些企业想高关联交易,使民营银行成为自身的融资平台;三是将来民营银行可以上市,套现,这对企业来说可谓是一本万利。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目前,我国首批试点地区名单已经确定。

三、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借鉴

(一)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速度不宜过快

台湾地区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时,首批核准了16家民营银行。新设的民营银行资本规模远高于既有的公营银行,短期内对货币市场、人才储备等造成冲击,长期中更导致银行数量过多、竞争过度,银行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

(二)较高的资本金门槛不仅无法有效限制申报数量,反而导致其与公营银行形成了同质化竞争

为限制民营银行申报家数,台湾地区相关部门为其设定了远高于公营银行的资本金门槛。事实证明,资本金规模未能限制民营银行申报数量。准入门槛采取“一刀切”模式,未考虑新设银行的业务种类、经营规模等。民营银行诞生伊始就背负着巨额的资本金压力,业务重点自然是传统的大企业贷款,未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开放民营银行设立应考虑金融服务的地域性、产业性等特征

台湾地区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时没有考虑地域、产业等因素,银行可自主选择网点分布、客户类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集中争抢大型企业客户的存贷业务。在总结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经验教训时,应多考虑客户的地域、产业等特征,首批开放针对特定地区。

(四)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与民营化同步进行的过程中

从开放民营银行设立至今,台湾地区一直没有建立可行的银行破产退出机制。这种“只进不出”的市场存在很高的道德风险。随着民营银行数量的激增,因其个体运营上的差异而导致的优胜略汰不可避免,但是台湾当局一直没有建立有效的银行退出机制。在这种环境下,经营不善的银行在考虑退出市场时发现退出成本太高,因而更多地依赖于台湾当局对银行采取的“不可倒闭”政策,形成了很高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熊继洲,罗得志.民营银行:台湾的经验与教训[A].金融研究,2003,(2):1221

第2篇

关键词 村镇银行 融资渠道 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1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各项如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收付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务主要覆盖在城市地区,村镇银行起步晚。2006年银监会创新性的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实现了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紧接着,2007年银监会相关规定,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和经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这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起步。随后我国提出加速村镇银行建设的三年规划,制定开放性政策,给予一些政策扶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2009年,村镇银行数量破百。至此,村镇银行进入迅速扩张阶段,据统计,包括分支机构,2013年村镇银行数量突破1500家。

2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存在的问题

2.1支付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的行列,异地、跨行取款都需要通过其他银行,与此同时,村镇银行的现金调拨也需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手续上的繁琐降低了村镇银行的效率。

2.2业务的经营项目种类少

截至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种类远远少于城市银行,电子银行、投资理财等的发展更是远远落后于城市银行,业务种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发展,无法满足客户对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导致很多客户有需求但村镇银行无法办理。

2.3融资难,资金来源不足

农民的资金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数额小、很分散。相较于市民,农民的闲置资金少,存款能力有限,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往往离家远,因此难以吸引农民去村镇银行进行储蓄。从银行自身的角度讲,村镇银行业务种类少,效率低,融资渠道少。这些因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融资难。

2.4存在信用风险

由于农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受天气和市场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民的收入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农户由于缺少固定资产,因此在申请小额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小额贷款又是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因此,这些因素导致村镇银行的收益存在很多潜在的信用风险。

2.5金融监管力度缺乏

对于村镇银行的金融监管,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地政策和法规,但由于村镇银行发展时间短,没有形成区别于城市银行适合自身结构和经营范围的监管体系和运作机制,使得村镇银行监管存在机制不健全、农村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村镇银行缺乏监管力度。

3完善村镇银行经营的对策

3.1拓宽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3.1.1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理财意识

(1)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建设与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出现重大损失,保证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有效保护村镇银行的利益,同时增加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2)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教育是发展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低,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村的教育与再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丰富农民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农民的资金运作能力,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另外,地方媒体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理财意识,增强其对村镇银行的认识,了解村镇银行的相关业务,引导他们将闲置资金存到村镇银行,从而拓展村镇银行的业务渠道。

3.1.2发行村镇银行金融债券

村镇银行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扩充本金,通过发行形式、期限各不相同的金融债券来吸收农村各类闲散资金,这种方式不仅能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也改善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总量波动的问题,保证了村镇银行资金的稳定性。

3.2提升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呈现二元化趋势,其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并且,农村与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村镇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所在农村的现实条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信用内部评级体系等信用风险防范机制,重视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全面提升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来防范信用风险。

3.3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应从政策上建立健全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为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指导方向和具体方法。如,规定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企业要严格审核、规定村镇银行的准备金率高于一般水平等等。

4总结

2006年以来,村镇银行从起步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发展时间短、扩张速度快也使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面临一些困难。本文描述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出村镇银行经营存在支付便捷性差、业务经营范围小、融资渠道小、存在信用风险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景浩.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04).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开放;经济增长;资本账户开放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际贸易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持续推动作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继推行金融开放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开放属于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对外方面,它主要包括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市场开放。其中广义上资本账户开放定义为不对资本跨国交易进行限制或对其采取可能会影响其交易成本的相关措施,而狭义的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是指取消跨境资本交易的汇兑环节限制,可以理解为允许国际资本和本国资本以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方式自由进出。而金融市场开放主要是指允许外资金融机构以独资、合资或并购等方式在本国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服务业。

然而伴随着近几年金融危机的频频来袭,各国的资本开放账户是否能够应对大量外资流入可能引起的货币危机,这一疑问同样存在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因此后危机时代金融开放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两方面的。以下将从我国目前的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入手,以及通过对少数国家的经验借鉴,来促进我国金融开放的顺利实施。

二、经济增长下的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与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本积累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我国中国的金融开放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关键还是需要看其在生产效率上的提高。我国金融开放的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1979.1.1-2001.12.10),此时同样也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尝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后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使金融市场发展进入第二阶段(2001.12.11-2006.12.10),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也是国内金融开放的实质性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6.12.11-至今)则是我国金融全面对外开放的实施阶段。在现有的金融开放政策框架下,金融开放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在开放尝试阶段,金融开放使人均GDP年均提高0.028%-0.094%;第二阶段为0.08%-1%;第三阶段为0.06%-0.18%。

由此,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阶段性影响是有两面性的。首先,虽然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但由于我国具有较高的国内储蓄率、长期性资本的流入,以及较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经济的相对稳定性,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以吸引长期直接投资为主的金融开放策略的实施,使得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从而获得了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有可能由于国内自身发展不足,特别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官方承诺开放的速度和质量不相匹配,导致金融开放的真实水平与官方承诺水平并不协调,这样便会达到抑制国内资本积累同国外成熟技术结合的负效应。倘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也会导致国内经济抵御金融风险的冲击能力脆弱,给增长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改善金融开放已经带来的或者可能带来的不良冲击,成为当前中国金融开放研究的重要方面。

三、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的经验借鉴

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各国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同时也使得各国在金融开放政策上逐步成熟起来。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开放经验尤其值得深入学习与探讨。

东南亚国家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一批有一批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走出金融开放的第一步,而新加坡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成为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跻身离岸金融市场的行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加坡虽然未能幸免,但凭借其成功的金融开放政策,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受到的危机影响最小、处境最佳。总结其能在多次经济危机中依据保持国家金融状况稳定多半归功于其良好的金融开放政策,尤其是以下几方面比较值得借鉴。

1. 重点发展金融业,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1968年创立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2013年5月,新加坡开展离岸市场人民币清算服务,成为第三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2. 引进声誉良好且注册资本不少于800新币的外资银行,并建立商业银行竞争机制,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例等方面实行极其严格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得呆坏账比例控制在2%-3%。

3. 对于本国金融机构及外资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尤其是银行业务的管理上,例如资本充足率最低设限为12%,但实际中甚至高达20%。

然而相比之下,泰国1997年首发罕见的金融危机,墨西哥1994年也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多半是泰国与墨西哥的不当的金融开放政策引起的。均由于两国大肆放开对外资的限制,而导致其走上了匆忙的金融自由化道路。过快的经济自由化造成经济实体空虚,从而禁不住丝毫的“泡沫经济”的打击,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

澳大利亚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上,同样在推进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方面实现了出乎意料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20多年的改革经验对我国金融开放的进程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实行金融市场全面自由化。以放松管制为自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1980年起,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取消金融机构存贷利率,取消外汇管制等金融管制措施,实现金融全面开放。

2. 推进金融监管市场化,1996年,成立金融体系调查组,提高监管效率,实现金融监管体制的严格的管理方式。

四、政策建议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金融开放成功的实践以及泰国、墨西哥过度开放而引起金融危机的教训为我国目前金融开放现状提供了很好的修正蓝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 建立审慎的银行业管理体系,加快跨境资本的流动速度。以澳大利亚为蓝本,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鼓励国资银行走出国门,以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银行内部建立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资本质量,有效抵御外来风险。

2. 逐步放开利率,渐进式实现利率市场化,便于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利率水平,但前提是建立存款保证金制度,从而有助于有效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同时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改善产品,推进机构的经营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