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软件开发行业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标志着信息时代来临,信息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产业中至关重要的行业。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发展,是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同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与发展也在不断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总的来说总而言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系统软件的主要任务是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监控计算机的软件,如我们所熟知的windows系统;而应用软件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统计软件、管理软件等。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这个部分将逐条分析讨论,得出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因素。
2.1 开发计算机软件人员的素质
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很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负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而且开发应用过程中对其技术人员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创造性高、反应性快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除此之外,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良好的反应思维等都是必备条件。换句话说,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着软件开发的质量,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保密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2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应用前景
从根本上来说,计算机软件是一件商品,而其开发技术人员就是负责生产商品的人。如果一项计算机软件开发出来,没有人愿意使用,那么这项技术可以被判定为无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设计软件目的,一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更多计算机用户的需求;二是应客户要求开发软件,便于后期推广,这两个目的都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推广的应用前景。软件的市场需求和推广性能,也影响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2.3 计算机软件设计推广的良好环境
在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的科技交流中心,就是因为硅谷给各大企业、各大公司营造了一种适于开发和竞争的良好商业环境。对于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推广企业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从事和生产计算机软件,意义非常巨大。然而我国的计算机产业链条还有待完善,软件设计产权保护不完整、没有正规的商品化开发市场、软件设计市场鱼龙混杂等问题阻碍着国内计算机软件市场的成熟。
2.4 计算机软件工程化问题
国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实时软件都需要进一步工程化,然而国内的工程化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需要广大设计人员和政府人员的共同努力,早日提高计算机实时软件设计的工程化水平,以便于促进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发展。
2.5 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前期规划
做任何事都需要前期规划,才能在后期得到更好的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在软件设计中通常会存在许多设计理念和现实情况的落差过程,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事前做好合理的规划和制定规范的目标。实际的规划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件的开发质量,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开发设计,在工作过程中,将设计、规划、测试、维护软件的流程一步到位,确保计算机软件的设计质量。
3 解决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因素的主要措施
针对本文前一部分提到的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将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必须经历的过程。虽然问题不少,但是国内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势头还是非常强劲。
3.1 改善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行业环境
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才能够促进和保护行业的发展,政策的保护和完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市场环境的维护则需要每一位技术人员和用户切实保护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只有改善行业环境,才能够使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3.2 规范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和晋升
规范的人才管理也能够促进行业的进步发展,目前来说,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中的人才规格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虽然其中不乏很多优秀人才,但也有很多影响行业发展的滥竽充数之人。对这个问题,要做到把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和晋升工作做到规范化、专业化、强制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人才规格角度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进步。
3.3 合理规划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设计、规划、测试、维护都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前期规划尽量合理实际、后期操作严谨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趋势;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發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应用。为了加快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证计算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必要对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传统开发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并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结合。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技术源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软件的迅速诞生和广泛使用,可以随时为企业用户提供便捷的工具,有效提高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系统管理软件主要是企业计算机所必需的,包括企业计算机的系统管理员和监控系统软件以及系统操作员的系统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不仅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用户正常运行和使用整个计算机的重要基础。
(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巨大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迎来了技术发展和替代的新机遇。与前一个时代相比,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步加快。自从现代计算机技术引入我国以来,它逐渐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广泛青睐,并逐渐广泛应用于实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同时,现代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随着软件开发人才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随着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员数量逐渐增加。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式
(一)原型化开发方式
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主要是指开发人员在开发之前对整个软件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和大致的了解,并根据他们的系统思想设计和开发原型,并将原型投入运行,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个运行中的程序,使其更接近用户的需求。虽然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花费的时间较少,但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要求更严格,不能应用于大规模的软件开发。
(二)自动式软件开发技术
这种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是在第四代软件开发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描述用户最终实现的软件的功能和具体应用,开发者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种开发方法要求开发人员了解整个开发过程,但不需要详细的描述,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自由地完成软件设计和编码。
三、新经济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趋势
(一)网络化快速发展
在现代信息电子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融合发展的巨大背景下,新经济时期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行业发展要能设想能够实现行业持续稳定性的发展,为广大人们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就要以移动互联网为行业发展的新契机,并逐渐逐步形成行业网络化发展趋势,网络的广泛存在也是逐步形成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基本功能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技术发展离不开行业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此外,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也是由随着网络化不断逐步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所以,网络化的服务技术不断发展,也就是随着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服务性化的发展
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服务行业的主要业务开发服务目的之一,它是为广大行业用户免费提供高质量、便捷的软件服务。这种业务发展服务理念的充分展现和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有效提升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实力,获得广大行业用户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也有利于有效适应新国际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市场发展需求趋势。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的软件服务开发对象一般是广大的软件用户。为了使用户能够提供更好、更全面的软件服务,这种开发形式也被称为软件服务。全面有效地为用户服务,就是将先进的软件技术和服务理念应用到企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中,免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在线软件服务。
(三)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在当今中国社会,智能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发展。智能化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智能化是用各种人的智能思维方式来设计和开发各种软件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各种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的快速出现和广泛应用。因此,在新技术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新技术不仅要朝着面向网络和面向服务的技术方向发展,而且要朝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技术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在我国兴起才不过几十年,但是这个行业所做出的成绩确是非常瞩目的。现在,计算机软件产业依然飞速发展,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产业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计算机的合理组织,二者的发展进步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计算机的软件开发趋势也是影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开发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现在,计算机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包括数据通讯、文化教育、经济管理和医疗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的一项产业。而软件开发产业作为计算机的重点内容,更是支撑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
1 软件开发的形式
开发一个大型的计算机软件,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以此确保软件开发的技术质量,团队工作人员要依照软件应用的根本要求展开开发研究和调试,一般情况下软件开发有三种方法:
1.1 生命周期法
按照时间顺序将软件开发分成不同的阶段,严格依照时间顺序的发展确定软件的开始和结尾的阶段性开发。
1.2 原型化的方法
第一种属于传统形式,按照时间发展研究其理论性较强,需要配合大量的定义支撑和解释,在软件开发之前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所以那种开发形式不适用于开发初期概念不够明确的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原型化的方法对软件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以此实现软件的根本研究目的。这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纸上原型,这种模型首先要了解软件的基本特征;第二是工作原型,可以在计算机上试放已经完成的功能,让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体验产品的开发程序;最后一种是现有原型,也就是通过一个已经存在的可正常运行的程序,能够完成一些或者全部功能。
1.3 自动形式系统的开发
这种方法应用了第四代技术中的多种软件开发工具,工作人员不用说出具体方法,只有说出内容,这个软件工具就能自动分析并设计编码。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发展现状
2.1 软件产业发展较快
根据国家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之后,各个软件企业为了渡过营收危机,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现在我国国内的IT服务包发展迅猛,在最近一些年,我国的软件产业规模逐渐增强。
2.2 软件行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急需提升
我国软件领域的从业人员,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工作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行业的人才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软件开发质量提高的可能,也进一步实现了软件产业的基础发展保障。
2.3 国内软件产业总额站全球软件总额的比重的变化
通过对实际行业的发展状态分析可以得知,全球范围内的软件产业开发总值中我们国内的开发份额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这直接说明了我们国家的软件开发产业有了不小的发展。随着发展的提升,我们要着眼国际市场,争取实现更高更好更有效的行业。
3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不足
虽然国内政府在这些年对于计算机产业发展给与了充分的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的软件开发技术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各个领域的竞争依然还很激烈,软件开发行业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空间。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软件开发产业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3.1 欠缺核心技术
严格的说,我们国家的软件开发技术现在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基本阶段,软件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都不断完善,特别是软件开发欠缺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行业中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的产品不管是使用水平还是质量都是比较基本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总结出来无非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和新兴的技术,在好多前沿性、关键性的领域甚至没有过相关的研究和成果。
3.2 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技术层次都比较基础,主要研究的基础程序和软件技术等工作没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这就制约了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原因的影响,用人成本的提高,软件领域的投入就会相对加大。
3.3 软件产业产品体系不合理
虽然我国的软件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其发展结构始终不够合理,并没有比较突出的个体,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3.4 软件产I的发展环境需要优化
我国多年以来始终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和发展所做的投入要高于软件,在投入力量方面软件产业相对落后。随着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盗版和价格诱惑等不良现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所欠缺。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企业在软件研究上的投入,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积极研究,这样就会影响软件质量,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4 Internet和新一代网络通信的应用
4.1 Internet方便了全球的发展
新的全球化一体环境下,移动通讯产业高速发展,不同的嵌入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也逐渐完善。网络基础上的无线网和局域网的发展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全球广泛的连通性。再有网络连通实现了不同节点的自制性,另外还有一方面就是网络能够有效地帮助人类处理海量的信息,强化了整个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
4.2 新的软件运行平台的模式和产品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优质服务
网络发展环境下,软件的开发和产品模式都提高其本身的商业性,随着软件技术的升级互联网应用也滋生了很多新的业务内容。
关键字:计算机专业 就业 分析 对策
一、计算机行业分析
2011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7817亿元,呈现高成长态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761和1073亿元;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2867和1673亿元。数据显示,软件开发行业前景广阔。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推进,推动了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金融行业现代化服务等产业热点都需要信息化服务的支持,从工信部数据和国家政策可以看出,IT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计算机行业热门岗位
(一)3G工程师
现状: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行业对人才有着更高的标准和需求,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3G移动市场,但是,3G相关的人才却严重失调。3G人才短缺现状,使得3G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薪行业,基于3G软件开发人员变得格外抢手。人力资源专家表示,3G工程师是目前位居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榜首。
(二)软件测试工程师
现状:软件测试工程师基本处于“双高”地位(地位高、待遇高),但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置软件测试专业,导致需求量大却没人才的尴尬局面。
(三)网络工程师
现状:随着IT行业发展,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人才,最急需的就是系统掌握网络技能的专业人士。
(四)JAVA工程师
现状:企业很难招聘到合格的JAVA人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没有掌握实用的技能与经验,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五)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现状:嵌入式系统是当前IT行业发展前途较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手机、电子字典、可视电话、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因此,嵌入式技术人才其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并且目前嵌入式行业人才也相对匮乏。
三、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数据
2012届湖工大计通学院共有毕业生4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37人(通信工程113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4人,软件工程80人),专科毕业生92人。总就业人数为393人,就业率91.61%。统计分析数据以就业人数为基准,对毕业生就业区域进行分析。( 表-毕业生本专科生、分专业区域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分析及对策
(一)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分析
从总体而言,计通学院就业行业及单位以灵活就业为主,占到了总比例的79.23%。国有企业为2.09%,三资企业为0.9%,其他(即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为78.9%。自主创业0.2%,升学人数为9.5%,其中通信工程的升学人数为18.58%。这些数据位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再是“铁饭碗”的观点,而是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了充满生机活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去。
(二)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分析
从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1)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以省内和广东省为主,其中湖南省占34.97%,广东省占35.2%。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在经济发达的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三)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本科生就业区域的选择已有省内转向广东省等发达地区,专科生就业区域依然首选湖南省内。
硬件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脑软硬件和周边产品的安装调试以及组网工作,特别是基于T C P/ I P协议的网络安装调试工作。如果想成为硬件工程师,就必须学会并掌握主板芯片级维修的基础知识、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维修焊接技术。良好的逻辑和思考能力也能让你在这个行业中占得先手。
这个职业适合喜欢动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朋友。该职业需求范围很广,可以说,哪里有电脑,哪里就有它。行业发展前景也颇为远大。
参考平均月薪:3968~4600元(京沪)
软件UI工程师
UI的全称是用户界面( user interface ) ,其实就是人和工具之间的界面。
它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很高:既然是搭建软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就要求有较高的网页设计创意。同时,又必须精通Dreamweaver、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等软件的应用,最好还能熟悉Css、Html、Javascript等网络技术。不过作为软件设计师的分支,这个职业对证书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参考平均月薪:3912~4188元(京沪)
ERP实施顾问
随着企业管理重要性的普及,围绕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企业管理软件)也产生了很多职业,ERP实施顾问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但要求从业者熟悉ERP软件开发和应用,更要精通企业管理和财务程序,才懂得对症下药。可以说,一个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精英。该职业适合喜欢人际沟通、企业、财务管理和咨询的朋友。
参考平均月薪:5733~7100元(京沪)
系统架构设计师
这个职业是一切软件开发行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负责互联网产品整体系统架构的分析设计和核心模块实现。
它对知识涉猎广度和应用水平要求较高。大多要求精通Unix操作环境和PHP程序开发,熟悉C/C++和MySQL数据库应用。喜欢纯技术方向的同学,可以考虑从事这个职业。
参考平均月薪:5050~6050元(京沪)
语音和视频开发工程师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汇编语言
一、计算机中运用的编程语言
(一)C语言和C++语言
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C语言兼顾了低级语言可直接作用在硬件上的特点。所以这也就注定了C语言是一门比较难的语言,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以及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语言。不同于C语言,C++语言可以面向对象进行编程。C语言和C++语言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所不同,C++语言中存在了许多的设计概念,如果可以把C语言和C++语言进行很好的结合,那么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JAVA语言
JAVA语言从诞生之日到如今,发展极其迅速。JAVA语言是现在软件开发中运用的一种比较广泛的编程软件。JAVA语言也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但是JAVA语言又不同于其他的编程语言,JAVA语言有着跨平台的特点。JAVA语言有着简单易懂、容易解释、安全性高、可进行移植等显著的特点,让其受到众多程序员的喜欢。但JAVA语言对环境的要求非常的严格,极不支持桌面程序的开发。
(三)C#语言
C#语言同样也是面向对象的一种编程语言。由于微软公司一直坚信分布式应用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所以C#语言的发展一直遵循这个原则。C#语言与JAVA语言虽然都是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但是他们有所不同,JAVA语言将指针以及手动内存管理完全摒弃,而C#语言并没有将其摒弃,C#语言拥有安全性高、精确度高等优点。C#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发展迅速。
(四)Pascal语言
Pascal语言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的前途并不是很好。Pascal语言是一种高级语言,同时还是具有自编译的特点。Pascal语言的语法十分简洁,程序的结构性非常的明显,数据类型非常的丰富。现在很多用Pascal语言的都是应用的Pascal语言的扩展语言Delphi。
二、编程过程中编程语言的选取
在进行一个软件的编写时,编程语言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编程语言选取的成功相当于编程任务成功了一半。现在的软件编写中,基本上不能单靠一种编程语言进行整个编程项目的编写,通常都是运用各种编程语言进行很好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一个合格的程序员需要同时精通多门编程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在运用时取长补短,运用各种语言的优势,躲避各种语言的劣势。计算机编程语言虽然有很多,但各种编程语言都有很多的相同点,只要精通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那么会对新的编程语言的学习非常有利。这样就降低了程序员的学习量。
(一)思考软件所处的环境
软件的运行是在硬件的基础上运行的,没有硬件的支持,软件只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灵魂。所以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硬件,所编写的软件必须要适应于硬件。在编写前必须要明白所编写的软件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必须明确需要用什么样的编程语言编写什么部分的软件。当然也要有发展的眼光,可以在这个电脑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时代里让自己的软件得到发展。
(二)思考编写软件的目的
在进行编程之前,需要对自己所编写的东西能特别的了解,需要明白编写的软件是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求,满足谁的需求。只有将这些特别清楚才能进行合适的编程语言的选取。同时明白自己编程是面向的对象还是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白这些才能真正的选择好适合自己项目的编程语言。
(三)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进行编程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将最擅长的一面拿出来,在选取编程语言的时候尽可能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编程语言。计算机软件的运行其实就是按照程序员给它输入的思想进行的。一个大型的软件需要用到很多语言,工程大而且复杂,如果不使用自己擅长的编程软件就很容易造成错误,不能很好的将程序员的思想融入进计算机中。而使用自己擅长的语言,便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思想的输入。
1.冲突
商品化软件带着浓重的经济意识早在几年前就粉墨登场了,一个要实现工作电算化,经多方选择,最后敲定某一商品化软件,然后出资购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财务人员已较熟练的掌握该软件的操作,随着的,经济业务的繁多,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这时已有的软件已不能满足需求,成为羁绊。虽然此时的软件公司也在不断的适应市场,改进完善自己软件的功能,然而其目光往往巡视着新的用户,因为那里有利润更丰厚的市场,老的用户如果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电算化事业,或是升级已使用软件的版本,或是将本单位的发展需求向软件公司提出,希望其能给予针对性的设计,那么无疑又是一笔费用支出,财务人员又要重新适应新的版本,重新经历软件的调试、需逐渐熟悉的缓慢过程。
2.软件开发所依托的基本信息来源的局限性,市场上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业版财务软件,其信息采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其所开拓的市场却非常大,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在核算上的也不尽相同,对电算化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因此用户在选择软件时所看到的软件公司对该软件某些功能的演示,经过本单位的具体才,发现有很大的差异,不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特点,即使软件公司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了部分改动,其软件模式的大局已定,很难尽如人意,用户只能放弃该功能的利用,最终了企业电算化的效率。
3.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非常欠缺。反观我国电算化发展的十余年,每一个基本利用机代替手工记账、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单位,几乎都同时拥有几套报表程序,满足不同部门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于各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另外各软件的使用者,出于各自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对于企业来说,只能对同一数据重复录人,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另外,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核算部门,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门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然而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凡此种种,这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4.人员问题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今天,对财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既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帐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二、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解决方案:
1.商品化软件对其用户应一包到底商品化软件的开发是出于目的,如果我们要求商品化软件对用户一包到底是否了其经济利益,不会的。做为软件公司为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应高瞻远瞩,摒弃狭隘的市场观和短视行为,不能放弃老用户,应加强售后服务,与用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老用户对其软件实际运用中发现的及用户根据需要提出的新要求,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产品,推出升级版本满足市场需要,同时用新的软件回报老的用户曾经给予的经济及信息反馈的支持,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及时为软件公司提供一手资料。避免了软件开发人员因信息采集范围局限性以至纸上谈兵,致使软件实用性差,使用问题多。而且售后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及老用户的满意程度也是新的用户对该公司信誉考核的关键。
关键词 软件行业 复合型人才 软硬结合 知识产权
一、引言
软件其实就是以编码形式表现的知识。广义的软件产品包括所有根据顾客指令、指示或要求运营某种体系、系统或设备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可以是能够实施不同任务或功能的软件包、信息或影音产品。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软件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硬件设备或系统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使硬件满足使用者的任务要求。所有形式的计算机软件都能够修改、更换和升级。
目前,国际上对软件企业的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中的网络经济理论和标准化市场的竞争理论。网络经济理论从市场锁住和边际成本两个角度入手。(宗其俊,李卫宁,蓝海林,刘小龙,贾娟,2002)市场锁住问题强调使用者在选择软件产品时的主要决策依据是与该使用者相关的交易活动和目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Carl Shapiro, Hal Varian,2000)另外,软件的成本结构体现了固定成本或初始软件开发产品占有的投入最大,但是其边际生产成本近乎等于零。这一成本结构的特点决定软件产品必须取得关键规模,才能够有利可图。
二、软件行业的现状
(一)行业发展特点
(1)行业竞争激烈。在我国软件行业当中,小型的软件产业占主导的地位,大部分软件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多方面存在着瓶颈问题,无法满足市场的大需求。这些小型的软件企业在推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软件产品时也会由于人才紧缺、高成本等问题而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地位。软件行业需要的是技术,是智慧,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身条件的优越,资金、人员、规模等等这些都应该考虑在内。
(2)软件硬件结合紧密,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迅猛。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微电脑芯片,数字化3C产品不断涌现,嵌入式软件已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技术,也是未来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家用电器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逐渐走向普遍化,包括手机、网络及通讯设备、汽车、工业控制、全自动的洗衣机等等,这些都是软硬结合的结果。一方面,软件依赖于硬件从而使得空间和载体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硬件依赖于软件则会使得硬件强大的功能更有益于发挥使用。
(3)软件外包开发行业快速发展。由于软件企业业务流程的细分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软件外包会更加流行。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在IT领域要投入硬件、软件、服务等诸多投资,而且需要不断地升级维护,恰恰软件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软件服务,包括软件维护、培训等,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企业可以把IT服务外包给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做。外包的范围广泛,国外软件公司外包给国内软件公司,在国内软件企业之间也会存在外包。在软件开发流程方面,有的软件公司可以只做需求分析和设计,然后把编码外包给专门的软件企业来做。
(二)软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软件行业人才能力不足。随着近年来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矛盾也随之出现,软件行业人才的结构日渐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软件行业缺乏基础性的软件开发人才和高层次的项目总设计师。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软件行业在国际软件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人员素质制约软件行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因此,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是制约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李热爱,徐惠莲,2009)
(2)软件行业核心竞争力薄弱。就目前我国的软件行业构成来看,大多数的软件属于应用型软件,这种类型的软件技术含量较少,应用软件企业还没有走出作坊式经营模式,项目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形成版本不断更新升级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封富君,李俊山,2003)
(3)软件行业融合问题。计算机不能离开硬件、软件等系统单独使用,这种必须依赖其他产品才能发挥效用的特性称为“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意味着所有的产品,零部件、硬件和软件必须相互兼容,即在同一系统中的产品在操作或运营中必须通过统一的标准并且相互协调才能完成预期的功能。目前,软件行业的发展除自身研发软件外,还应做好软件之间的相互融合或者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融合、软件与服务之间的融合等等。就现今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来看,软件本身的发展已经是捉襟见肘,更谈不上配套融合其他服务与硬件。由此看来,这也是制约软件行业发展的另一原因。(曹军,2010)
三、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下,软件行业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的短缺是软件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各大企业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不仅须具备IT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能处理各种工作任务。企业所需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知识,必不可少的还有实践和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学校在培养软件行业所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时还应与社会、与行业接轨,培养出社会和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使大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和行业。
(二)改善软件行业的融合问题
软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完善的硬件、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要壮大国内的软件行业必须考虑到软件的配套服务和硬件设计的更新等问题。提高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水平,跟上国际前沿技术,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这是软件行业融合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软硬件比例不均,研发体系比较薄弱,支撑体系不完善。因此,就需要企业在规划自身发展时重视软硬件的融合以及配套的服务。
(三)加强软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近些年,软件产业政策、软件园区建设都已得到显著加强,语言劣势也逐步得到弥补。但是,软件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却是我国的一大顽疾,也是我国软件产业相对于印度等其他国家的竞争劣势之一。保护软件产业发展,尤其是外包业务发展中的支持产权问题,需要我们真正发挥行业协会在软件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我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我国软件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Carl Shapiro,Hal Varian . Information Rules[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曹军.会计软件向管理方向发展的思考[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10(4).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人才缺口已高达60万人。其中游戏软件开发工程师、游戏设计师、游戏策划、美编等中高级人才极为紧缺,真正技术熟练者到了一将难求的地步,而造成游戏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据一位资料游戏美术设计师介绍。由于游戏行业在整个工业发展历程上仍属新生。传统教育系统尚未摸索出一个成型的、有效的并且可大批量培养人才的模式,目前的游戏从业者大多由自学成材、“半路出家”或师傅学徒式的方式成长起来,游戏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领域仍然是个空白。尽管全国目前已有个别高校开设了跟游戏制作相关的本科专业教育,但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行业的需求。
记者日前从一位曾接受过游戏美工培训并顺利就业的大学生处了解到。过去的大学生群体在“毕业=失业”的恐慌心态下,曾经对社会上各种“考证”’“培训”盲目地一拥而上。目的就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多增加几个砝码,但这种无头苍蝇般的乱撞浪费了大量金钱、精力和宝贵的青春,却并没有换来清晰的职业方向;现在,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不少人开始明白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在毕业前选择一门自己真正愿意学、并且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值得一学”的技能培训,其中,游戏开发行业成为了许多年轻学子的首选。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小型游戏职业培训学校,并不具备独立研发高质量课程的能力。主要是直接购买市面上现有的技术书籍,或对其进行修改和简单处理。甚至直接照搬大学IT类、设计类专业的某些课程。但这样的课程体系其科学性无法得到确认。授课环节的教学质量也没有保障,技术内容也不能保证及时更新,不少知识已落伍于行业发展的潮流,因而丧失了对就业的指导意义,最终的结果就是学员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企业认可,就业质量不容乐观。而与之相比,在汇众益智游戏学院北京某校区,记者发现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而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游戏行业中自身的职业成长道路以及游戏学院课程内容特点等方面。据透露。进入四月以来,应届大专、本科毕业学生的报名十分踊跃。校长称,汇众益智多年稳定发展所形成的良好的口碑效应是促进招生量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但是被称为IT蓝领的编程员,工作强度大,像个编码“机器”;技术更新换代快,饭碗不稳定。美国的一份杂志载文称: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重点正在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过渡,今天的程序员已成为一种岌岌可危的职业。如同过去的钢铁工人和汽车工人一样,美国的程序员正面临来自国外的严峻挑战。有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内,程序员这一职业将会消亡,他们会大批失业。他们的工作将大量外包印度等劳动力低廉的国家或是由外来的技术移民取代。当然,也有专家不同意“程序员消亡”的说法。但是,即使是乐观主义者也认为,许多基础的设计工作将外包他国,而留给美国人的只是负责和管理软件项目。调查显示,有许多计算机工作正在消亡,这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美国高科技业的忧思。这同时也是中国面对的问题,行业危机只是一方面,年龄问题业已突显,尤其是到了业内人士公认的35岁大关,其中不少人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择业,众多35岁后的IT编程员该何去何从?有位同行在一次采访后提供了一个个案,广布网上。
个案:35岁的吴为(化名)已算是IT行业的元老了。大学毕业后,吴为被IT界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录用,担任程序员。刚进IT行业时,吴为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一晃10年过去了,虽说薪水越来越高,但他却越来越困惑。以前不觉得,但现在,他感觉程序员的工作强度太大,自己一直在超负荷运转,工作状态就一个字:累!况且,由于这一行的特殊性,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30多岁的程序员虽然技术老到,但毕竟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工作效率上渐渐地开始和年轻人有了差距,竞争力在缩水。
早就有人撰文讲中国的程序员大都是吃“青春饭”的,大部分程序员的黄金时代是24~28岁。到了30岁左右,一批又一批年轻程序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首先由于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以前学的东西逐渐升级换代,而许多程序员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必然下降;其次,自己干了几年,薪水要求自然就高了,而年轻程序员工资又低、干活又快,当然会成为老板的首选;第三,30岁的人基本都已经成家了,要支撑家庭的生活负担,你几乎连从头再来的勇气都不会有了。
“明日黄花不值钱”“长江后浪推前浪”等历史的规律在软件开发行业体现的尤其明显和残酷,很多程序员必然要面对的结果就是降薪乃至失业。何况,现在IT业不比以往,面对大量“廉价”的职场新人,老板不仅可以挑肥拣瘦,还可以随时让薪水已涨到一定水平的老人“走人”。看到同事们一个个离开公司或因各种原因被“请走”,吴为心中就不安起来,不知道哪天就该自己滚蛋。而且业界还有这样的传统,过了35岁,IT编程员就有转岗的可能。IT人才市场的整体年龄状况趋于年轻化,年轻的人才给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得IT行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吴为们”如果没有在职业生涯最初的6年或8年时间里得到晋升或实现转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技术更新的大潮中便面临竞争力衰减的残酷现实,需要重新定位和转型。与其咬着牙继续在编程队伍里打拼,“吴为们”还不如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和性格,立足核心竞争力,寻求职业发展的第二春。
专家分析
出路一:向IT培训师转型
IT企业在招聘新人后,一般都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年轻人想要进入IT行业,必需接受这样的专业培训。如今IT培训市场蛋糕相当大,利润空间可观,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吴为无论是在IT公司内部转型担任培训工作,还是到IT培训机构担任教师,都应该有发展空间。这样的工作不会有太大压力,且比较稳定,对年龄也没什么要求。更何况,这还没有脱离他所喜欢的IT行业,扬长避短之余,能够继续实现自己的“青春”不老之梦。
优势:吴为在这个行业工作了10年,拥有丰富的编程、项目经验;积攒的行业人脉关系,还可以帮助他发展企业客户,拓展市场。
劣势:在过去10年中吴为一直埋头苦干,只是在公司培训新人时担任过培训工作,缺少培训工作经验。
策略:接受专业训练,提高培训技能。
出路二:向IT营销转型
IT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技术性较强,营销人员一般也需有较强的技术背景,且最好有丰富经验。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软件公司目前都需要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员;另外,电子商务的再度火爆,使得传统企业开始重视电子商务营销,也需要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员。这类工作薪水不低,加上提成应该可以拿到高于程序员的薪水,同时也比较稳定。
优势:深厚的技术背景仍然是吴为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作过程中,他广泛涉猎了各种编程软件和工具,对IT行业也有相对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为他转向营销提供了平台。
劣势:吴为过去的工作主要是跟机器打交道,而营销工作恰恰需要跟人打交道,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挑战;此外,营销工作会面临销售指标的压力,这些问题都是他转型前必须深入考虑的。
策略:及时掌握行业与市场间的特有关系。应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加强营销理论的修养并且和行业特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营销方式。
出路三:向项目管理努力
如果说前面两条出路转型的成分多,那么项目管理可以说是吴为更为便捷的发展之路。目前,软件项目经理是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才,有丰富经验、外语好的软件项目经理是抢手的香饽饽,供不应求。在上海市劳动部门新的2005年软件行业薪资调查中,项目主管的薪水是同层次主管中最高的,年薪高位数达到211011元,平均年薪达109414元。最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在这个岗位上长久工作下去,并且有向高层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优势:对吴为这样有经验、有技术、有人脉、有能力、参与过多个软件开发、有一定经验的人,项目管理无疑是吴为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向。
关键词 软件开发;进度;管理;80-20原则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166-02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软件项目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软件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软件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因此,怎样对软件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急需研究的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张家浩[2]以现代软件工程为核心,系统分析了项目管理领域中软件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平衡点的建议和方法。林锐[2]编写的《IT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方法和工具》一书为IT企业提供了专业性很强、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相应的工具,解决了大多数IT企业的软硬件开发项目管理混乱、质量低下、进度延误、费用超支等问题。哈罗德・科兹纳[4]在《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一书中讨论了时间管理、冲突管理等问题,分析了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石慧[4]运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和网络计划的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进行软件项目进度预测,对软件开发项目中的计划和控制应用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并行的IT项目进度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
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政策,软件项目开发的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划分,管理上有很多问题不容易解决。本文对影响软件开发进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具体的项目开发进度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1 影响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
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其进度的因素,内因、外因、主观、客观因素均有,情况比较复杂。为顺利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进度,首先要对其中主要影响进度的因素有所了解。
1.1 80-20原则,未按原计划执行进度
80-20原则用在经济学中是指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我们可以这么理解:80%的项目工作可以在20%的时间内完成,而剩余的20%的项目工作需要80%的时间。
一般来讲,这剩余的两成工作属于比较难的技术关键部分,通常出现在后期。由于软件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任何技术关键点上都可能遇到难题,这与开发人员本身的分析、设计、编程风格有关,难以预测。在实际过程中,完全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会遇到(甚至可能在最后一步)能导致全盘重建的问题,因此原计划进度一般会调整。
1.2 预算、质量要求等的变更及适应性调整不及时
除了对项目本身的工作量估算不合理之外,设计人员的理解也可能造成问题。如开发人员理解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在没有充分沟通并确认时开展项目,过程中又会变更,在验收阶段可能才发现“审题错误”,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与之相关横向、纵向项目的进度也会受影响,易产生“软件危机”。此外,其他问题如设备、人力不符合要求或调整,都会影响实际进度。
1.3 前期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由于项目参与人员的经验或素质原因,在项目开始前的准备不足,对项目状态信息收集的不足,没能好好把握项目的内容,容易造成对项目的了解不符合实际情况,加上高估自身工作能力,这就会对进度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项目整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项目本身的低估其实是对自身的一种高估,这样会使得预期的进度在实际进展过程中不仅很难实现,而且容易对工作人员的士气形成打击。
1.4 其他因素
假设、约束、风险等条件考虑“不周”造成项目进度计划中未考虑一些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例如软件开发项目还会因为项目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缺失(如人员生病、离职、开发人员临时有其他救急任务)等原因,对项目进度控制造成影响致命影响。即项目及时完成是基于环境不变、任务不变、资源不变动等假设。软件开发主要是靠程序员来进行,软件体现出程序员的不同风格,因此程序员本身的主观性也会造成影响。在进度安排的时候应当适当配置应急预案,预留空余。
2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目的
加强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软件开发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必经之路。项目进度控制和监督的目的是:增强项目进度的透明度,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对项目进展加以督促等,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合理的管理手段可以加强项目的监督控制,对项目进度完成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评估,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沟通交流;遇到有落后进度情况及时督促,对有理解偏差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等。
软件开发时实施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一般一个部门同时会接多个项目,并行处理过程易造成混乱。通常,一个项目会由多部门的课题组共同负责,分项目之间横向并列或纵向承启,分部越多就越容易受影响。因此各分项目的准时能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进度的合理管理可以起到协调作用。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监控内容,负责对项目周期的整体把握与控制。通过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对各个分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保证每个分项目各自按照项目计划书中的预期进度安排完成各自的内容,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从而保证项目整体的顺利完成。
3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3.1 对项目本身充分了解
在制定项目计划书之前,首先应当对充分了解项目本身。项目进度控制的前提是有效地计划和充分掌握第一手信息,通过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检查、分析、评价项目进度。对项目的充分了解是制定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必要条件。除了了解项目相关技术内容、发展情况外,还应包括主要设备(工具软件)、项目参与者的情况,以合理分工、科学管理。
3.2 项目计划书与定期的进度报告
为了按期完成软件交付任务,目前软件开发单位陆续采取了很多控制进度的管理手段,其中最为广泛实用的就是项目计划书和定期的进度报告的提交。项目计划书和进度报告都是参考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同时结合软件开发本身的特点进行的改进。作为项目进度控制的基准,项目计划书是项目的阶段成果完成情况的一个预期与管理依据。根据计划书中的时间安排,在项目的每个阶段点,项目负责人需要向相关管理人员(部门)书面提交阶段工作汇报与计划。在进度报告中,要有完成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安排等,实际上就是项目执行人员的对总结、分析、开发反思。
3.3 进度协调会
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一个项目通常由不同的项目团队合作完成,企业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分、转包、合同期与进度计划的协调。项目经理应该及时掌握这些情况,按计划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动态比较,定期向客户提供可靠反馈。这通常是通过进度协调会来完成的,参与项目的每个团队负责人通过协调会了解相关方的进度、探讨问题,根据对方完成情况动态调整自己的进度。
3.4 阶段性审查与应急措施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过程需要从项目从准备到开始到进行到完成的各个不同阶段都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控制管理,全面把握项目进程。在准备阶段需要提供项目信息,同时确定项目研究进度;编制阶段计划和项目总进度计划;控制该计划的执行;而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控制的任务是编制与用户的沟通计划、需求分析工作进度计划、设计工作进度计划,控制相关计划的执行等。最后,实施阶段进要求编制实施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编制实施计划并控制其执行等。
在项目设计书中应当有关于应急预案的内容,这是我国现在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管理都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容,其本质是对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和影响的一个预测,对项目整体的合理把握。针对可能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而在实际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具体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避免产生相反的效果。
4 结束语
软件项目的开发与传统的工程项目具有很大的区别,软件本身具有无具体形态、缺乏标准等特点,开发过程不确定性大,主观因素影响对软件质量影响较大,因此进行项目进度管理探讨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总结进度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以采取的管理手段,希望能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家浩.软件项目管理―华鼎项目管理书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林锐,唐勇,黄曙江.IT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方法和工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Harold Kerzner.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杨爱华等译.第7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石慧.软件开发项目的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9.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效率;云计算技术
在当前各行各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的市场背景下,计算机软件工程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开始扮演着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各单位在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普遍出现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让计算机软件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高效的开发和利用,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同时提高单位的生产经营效益。
1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所搭建的企业信息管理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具体来说,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和应用主题,其基本素质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会产生直接影响。首先工作人员在开发计算机软件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目标,通过运用创新性思维、结合单位实际需求实现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除了开发任务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单位实际软硬件情况为计算机软件管理和应用创造适宜条件,例如,针对开发前期需要收集和整理单位相关需求资料,根据单位的运营需要对软件工程进行适当的改编,以及未来的软件结构功能的优化和完善等。此外,企事业单位要借助计算机软件的力量更加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还需要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进行全面提升。需要管理人员熟悉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方法,详细了解职工工作具体情况,进而利用计算机软件落实管理措施,对员工形成具体激励作用。此外,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二次培训,顺应市场需求,为工作人员提供当下计算机软件管理需要的技术指导,培养员工对企业单位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1.2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方面主要是负责统筹管理职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形成具体科室和组织后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单位发挥作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在组织机构管理时,主要可以更加明确清晰地分析每个员工的个人素质、专业技能、性格特点和岗位需求,针对信息进行高效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对科室部门的潜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激发。针对软件开发和应用人员则更需要明确的责任划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方式建立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责任及权限,让员工对自身管理活动的范围有明确的认识,进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提高工作业绩,促进软件工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3软件用户管理
作为企事业单位,了解客户信息和市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软件开发行业来说掌握客户需求和市场动向就是抢占市场先机,通过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可以先一步掌握市场主动性。因此,必须注重软件用户的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客户回访等形式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当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从而开发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此外,软件开发者还应该注重与用户的交流与联系,了解客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虚心听取客户建议,进而逐步完善软件功能,综合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1.4档案资料管理
计算机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率,从有纸化办公过渡到无纸化办公,不仅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对环境保护有突出贡献,更对企业单位的信息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通常计算机软件的信息量庞大,涉及档案保管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根据现有技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都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但在数据保管中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因此,在之后的软件开发及维护中工作人员必须不断采用新型技术手段做好重要数据信息的加密工作,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量无法准确地量化统计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往往面向资料复杂、涉及面较广的工作环境,因此,实际工作量庞大,会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干扰。例如资金的流动、人力资源的补充与流失、员工工作态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等,都会影响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周期。如果能够忽视人力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实际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量是比较容易计算的。因此,想要更加科学、高效、准确地规划出业务实际工作量,就必须要稳定人事因素,从而使得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管理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工作量统计体系,更加准确地预测出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实际开发效率。
2.2最终产品与实际需求之间有差距
计算机软件工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和处理用户的各类业务问题,这也是软件工程管理中最难实现量化管理的主要问题。需要确保前期客户提供的需求及市场调查的业务数据真实、可靠,确保软甲工程开发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准确的;不能忽视实际业务的规划审计工作,让整个开发工程的任务分配科学、合理,避免因为某一环节的出错而导致整个进度被拖慢;要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而对软件工程尽心升级、优化和维护。
2.3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软件开发部门的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团队内部不善于沟通,一些工作又采取外包,客户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递给外包单位。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导致开发进度被不断延误,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团队内部缺乏凝聚力,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最终会导致整个团队犹如一盘散沙,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提高团队的内外部沟通效率。
3管理与应用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首先应该针对开发工作制订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制订管理体系,可以明确各个岗位员工的具体职责,划分清楚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及权限,确保整个软件工程的开发和运用的有效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体系的制订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因为人才是软件工程开发运用的重要保障,所以,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具体的激励惩罚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和技术实力,进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3.2强化风险和进度管理
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对工程进度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及对项目风险有清晰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学习管理学相关知识,对每一个项目进度都能够详细地掌握,做好进度评估,这对于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项目的管理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积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有清楚的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项目实际开发出现风险的概率,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
3.3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团队建设
良好的团队工作风气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与客户、外包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为整个项目的有序进行打好基础;培养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和合作意识,加强团队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明确团队内部各个岗位的分工,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
3.4拓宽计算机软件工程应用范围
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拥有相当高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在很多领域都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基础,因此软件开发人员应当积极了解各行业的具体需求去开发计算机软件工程以抢占市场先机,例如,高校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工程对学生的学籍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公司需要计算机软件工程对人事进行调配管理等。需要管理人员敢于拓宽软件工程的应用范围,进而拓宽市场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阔,这就需要各个企事业单位提高对软件工程的重视,增大对其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不断创新技术手段,采用高效的管理方法,为企事业单位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奋斗。
参考文献:
[1]阎栋.关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策略研究[J].电子测试,2017(08):119-120.
[2]闫博.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0):101-102.
关键词:经济;连锁酒店;信息化发展
一、经济型连锁酒店信息化发展意义
(一)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使管理者能随时掌握酒店的经营状况,还能减少传统酒店工作中的一些复杂流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酒店运营成本,而且也便于各部门之间更好的交流协作。酒店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服务,如客房的VOD视频点播、餐厅的电子菜单、结账服务等,既给消费者带来了使用上的快捷、便利,又满足了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进而产生吸引力带来客源,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酒店竞争能力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酒店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大经济型连锁酒店之间的竞争已不局限于最初的高配置基础设施,优质化服务以及良好的住宿环境等方面,现如今越来越注重酒店自身如何凭借信息化平台来营销自己的产品以及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等。随着酒店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以及通过网络营销产品组合的多样性,必然要拓宽销售市场,提高其知名度进而增强酒店的竞争力。
(三)加速酒店品牌扩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追求品牌、舒适、快捷的消费观也不断刺激着经济型连锁酒店大步发展,同时酒店间收购兼并也屡见不鲜,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这种优胜劣汰的酒店扩张既提高了酒店行业的整体质量,又促进了酒店的品牌化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了其在连锁经营中的控制力,使连锁酒店总部能更好地对各个分店进行信息控制,统一化的经营管理使各个分店的管理工作变得快捷高效,便于连锁酒店品牌效应的发挥。
二、经济型连锁酒店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信息化管理者认知的缺失
在传统观念中酒店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管理者一般要花费许多精力在如何使酒店中的劳动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方面,依旧将酒店人力资本的运用作为酒店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看到酒店信息化技术对酒店运营所带来的革命性的改变。此外虽然当前大多数酒店管理者肯定了酒店信息化在规范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但他们认为酒店是传统服务业,主要依靠客房、餐饮来创收,信息化建设只是提高了管理效率,投入成本较高还不能带来更多的盈利,并且把投资信息化与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等同看待,显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对酒店管理模式、品牌扩张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酒店信息化人才匮乏
一方面由于人们早期对酒店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认为酒店业不是什么正规的行业,致使酒店在人才储备方面没有能吸引到太多的优秀人才,甚至许多高层管理者都是半路出家从事酒店的经营与管理,加之由于管理层对酒店信息化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以及节约酒店用人成本、缺乏人才培养长远规划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酒店缺少大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由于高星级酒店与高校之间都存在深入的合作,能够共同培养市场所需的人才为酒店服务,而经济型连锁酒店与高校之间合作较少。
(三)酒店信息化投入Y金不足
酒店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许多酒店集团不愿意或者没有这方面的资金预算在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的运行、维护和升级上投入高额的成本,他们更倾向于优化酒店的基础设施,因而导致酒店软件设施不完备,酒店集团内部管理效率低下。此外管理层态度固化也是影响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得到了管理层的支持认可,酒店信息化才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建设发展。
(四)酒店网络营销发展缓慢
虽然大多数经济型连锁酒店建立了自己的官网,但网站内容单一,网络营销功能较弱,大多停留在客房的查询、预订等单一阶段,还未能开发新的使用功能。酒店与交通运输部门、景区、娱乐场所等单位之间的网络信息数据传递更新不及时,使旅游者在网络在线预定服务项目中缺乏实时性。酒店网络营销也未能实现多元化的电子商务产品组合,仍依靠中介组合产品,不仅增加成本也使自身网络平台建设受到限制,阻碍了酒店网络销售的全面开展。
(五)酒店信息化建设体系有待规范
我国当前还没有统一标准来指导酒店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范行业发展而出台过地方性的规范标准,并不能在全国推广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型连锁酒店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就可能造成信息化建设与自身酒店规模不相符,对市场定位缺少整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对酒店经营管理体系能力的发挥与提升起到一定的约束。此外国内酒店软件系统设计的行业中,也缺少相关行业标准的指导,造成酒店信息化产品市场纷繁复杂,竞争也比较激烈。酒店在软件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不能全面了解,软件供应商在为酒店提供服务时对不同酒店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
三、经济型连锁酒店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酒店信息化发展
酒店的成功运营需要管理者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当下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为酒店带来经济效益、管理效率、品牌形象、知名度等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对于酒店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在信息化时代下成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佼佼者,取决于管理者对酒店信息化的重视与实施。经济型酒店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把握好信息化给酒店带来的新转变,由传统的资金流导向向高速信息流和服务流导向转变。
(二)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经济型连锁酒店可以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特别是对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训练,以便能更好地帮助酒店进行信息化发展。此外酒店还应加大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许多普通员工对于信息化管理这种深层次的管理没有任何概念,这就要求酒店要定期组织普通员工进行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还要让掌握信息化的酒店管理者到软件开发企业进行交流学习。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是支撑经济型连锁酒店信息化发展的保证。
(三)内部加大资金投入,外部吸引合作
酒店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大量资金的投入酒店信息化的建设进度l展缓慢,酒店管理者应在认识到信息化对酒店未来发展、竞争的重要性基础之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合理分配酒店信息化的资金比例。此外由于酒店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比较昂贵,经济型连锁酒店可以和一些旅游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娱乐场所等,与这些企业进行产品组合或者在官网、酒店为其宣传等多种方法收取一定的费用,投入于酒店信息化建设之中,缓解酒店内部投入成本过大的压力。
(四)改变网络营销单一手段,开展线上优惠活动
经济型连锁酒店应当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展多样的组合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努力将自身官网打造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务的供应商。酒店应该与一些用户人数较多的平台(如微博、人人网等)进行合作开展一些线上优惠活动、消费互动以及消费奖励活动等吸引消费者目光,使消费者能够在官网进行浏览,才有可能购买网站上的其它组合产品,才能增加消费者对酒店官网使用的黏性,同时有利于摆脱对中介商的依赖降低酒店成本。
(五)规范酒店信息化建设体系,完善酒店发展
关键词:会计行业 发展 问题 治理对策
1.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使我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对相应的建议与服务提出了更为复杂且严苛的要求。会计、税务、财务规划以及审计等工作,都必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如此才能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在发展和建设方面的稳定性。
1.1执业环境方面
从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执业环境上来看,会计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并不完善,这为其会计处理行为的落实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一,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制度体系并不健全,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现行的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等,不能够从根本上为会计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因此会计实务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无据可循的状况。
第二,会计行业发展以及会计人员的执业过程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行业的自律建设也不够规范,会计信息的公开问题透明度不足,从某一角度上看,这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第三,基于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影响,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往往需要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要求对外提供一种虚假,但同时又“合法”的会计信息,此时,会计人员往往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迫于上级的压力而选择屈服,按照“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可以说,这样的执业环境,无法使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发展。
1.2人才建设方面
从人才建设的角度上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竞争的加剧。但会计行业特殊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行业竞争不仅仅是在产品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竞争。会计行业可以说是高智商的行业,要求业内的会计人员能够向内部提供会计服务和经营管理所需的财务信息,可以向外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等提供财务信息报告;同时,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包含职业判断能力、经济预测能力和投资决策等经济能力,具有会计监督能力,且能够对整个证券市场的业务进行熟悉。但目前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再加上国外经济机构通过高薪及优越工作环境的待遇战略参与到人才的争夺中,会计人才流失问题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重了我国会计行业在人才建设方面的负担和风险。
1.3信息化运用方面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会计信息化则是以上技术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综合运用的一种产物。从理论上来看,会计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经营理念相融合而创造的理念上的创新,是会计科学与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和综合性发展。目前,尽管各种财务及会计的软件系统都已经进入市场开始贩售,但基于软件开发人员在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方面的匮乏,使软件系统的开发严重滞后于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因此信息化的运用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准确,甚至会引发会计信息无法进行及时传递的问题。影响会计处理质量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
1.4会计信息处理方面
会计信息实质上就是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一种最终结果,是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利用各种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取的能够对会计主体的价值运营状态进行集中反映的一种经济信息。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满足企业内外利益主体在投资和经营决策方面的准确性,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要求,企业自身的运营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会计工作在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计量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总之,我国会计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不足之处,与现代社会、经济及政策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不复合。因此,基于会计行业的发展来考虑,则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基于会计行业发展的治理对策研究
2.1完善会计的执业环境
要对会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首先要根据现有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建立起合法、合理的现代会计体系,通过对行业自律性的提升带动会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要针对人员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从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人事关系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调整,摆脱会计人员与利益主体之间的衣服关系。
2.2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要对会计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关注,培养出更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则应当将知识更新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对会计人员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务实能力。当然,要时刻保持会计人才与市场环境发展变化相适应,需要形成会计人员在知识更新和知识提高方面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2.3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要加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则需要从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强化。为了保证信息化系统在开发方面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会计行业应当与系统开发行业进行有效地联合,通过行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及时性,保证系统开发可以事中以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技术为基础,使信息化系统在应用的过程可以发挥其在信息获取、传输、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功能。
2.4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则需要从会计实务中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保证会计人员在贯彻并落实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会计要素在确认方面的标准和基础,并对会计资料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改进,使其与现有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具体来看,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对资产的减值准备核算、固定资产的这就以及无形资产管理等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在保证会计处理及时、全面、严谨且细致的基础上,其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结论
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经济以及制度环境都处于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而会计行业要始终保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做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工作,则必须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动态性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维持会计行业的先进性、发展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万里.浅谈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0,(07).
[2]熊春秀.新时期会计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改革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0,(04).
[3]陈琳.浅析会计行业现状及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6).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置换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在“应用”二字,报告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从高中、大专拓展到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这两个阶段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教育部也正在进行专门研究制定。在这个改革创新的时期,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加出色的职业人才,提高就业率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根据计算机专业对技能要求高、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如果能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定单式的培养出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对于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现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进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案宗旨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在企业真正跟随工程实践过程,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将学生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培养,从而改善传统教育模式“闭门造车”带来的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统一。
(二)合作模式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均有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先例,模式也日趋成熟,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短期实习实训、一年的实习实训、全程联合办学、共建专业等模式。现在我院计算机系一直都在和企业做短期实习实训,一般本科生在大三、专科生在大二进行半个月的企业实习。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短期实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短期实习因为时间限制,效果有限。现在试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做一年的实习实训模式,即本科生试行“3+1”人才培养模式,专科生试行“2+1”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在最后一年(本科生在大四、专科生在大三)试行分流教学,一部分毕业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工作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其他学生继续在本校接受常规教学。
(三)企业选择
校企合作的企业是方案成败的关键,如若企业选择不好,那么方案实施过程一定会遇到阻碍。校企合作企业应该具备确定的资质,必须是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企业文化深远、且县备一定规模,在业界有良好口碑的企业。当然还应该有优秀的培训团队、当前流行的工程实践项目。最后就是具有基本的实习实训和生活的物质条件了,如培训场地、实践环境、实习岗位、食堂、宿舍等。
(四)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
学生进入企业后的管理也是必须要注重的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并不是学校就放手不管了,如果单纯由企业进行管理,难免会造成与学校之间脱轨,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采用的是学校与企业双重管理,学校派出教师与企业带队教师共同管理学生。
(五)企业实习学生的考核方式
由于现在是试点阶段,进入企业学生完成不了学院设置的全部课程,那么这些课程的成绩认定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根据与实习企业研究确定,合理的方式是采用课程置换方式。即用在企业期间的实训科目成绩替换在校没有学到的课程的成绩。实训科目成绩由合作企业负责考核,校方负责监督。
(六)与社会对接方式
实习结束经过考核,说明学生可以正常毕业了,但真正的考核并不是毕业就结束了,而应该是能否顺利、按意愿就业,即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距离。经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培训通过后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即进入企业工作,而且是比较理想的一线城市。这也达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也拿到了工作证。
三、校企合作的益处
(一)提高就业率
据统计,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校扩招、毕业生自主择业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等。但其最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未达成。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试点运行,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计算机专业参与“N+1”模式培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的形式,及时掌握方案实施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企业实习的感受,学生普遍反应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增加了对所学专业的理解。由于在校学习时学生未能达到真正进行工程实践,所以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少认识,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能做什么,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产生质疑。经过企业实习后,学生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对所学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其次,在实习阶段真正从事工程实践,了解了企业软件开发流程和规范,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后,通过实习学生能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即实现了首次就业。通过对本次试点进行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跟踪调查,计算机软件专业3名专科学生,其中二人培训结束后去上海工作,另一人在哈尔滨参加工作,全部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真正实现了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工作证”的目标。这说明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增强教师业务能力
由于授课任务繁重,工作繁忙,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入在学校教学任务中,与行业接触较少。虽然也有短期的考察、讲座等,但由于时间较短,而软件开发流程一般较长,教师无法跟随整个开发过程,企业经验难免不足。同时难以紧抓当前流行的最先进技术,造成了技术更新缓慢,跟不上社会需求的脚步。有了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教师就可以在跟随学生进行实习的同时,增进与企业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交流、沟通,掌握最新技术动态、社会需求动向,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质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由于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要长时间的占用企业资源,企业还需要指派专门人员指导学生,因此学生需要支付给合作企业一定的实习费用。当然,虽然学生付出了实习费用,但这于通过实习实训后,找到理想、称心的工作相比,付出是值得的。同时,实习企业培养出的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力得到了工作单位的认可,对培养企业来说,也提高了其在行业中的名气与影响力。
(四)促进学院长远发展
首先,随着就业率的提升、扩大了招生生源,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其次,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终旨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在这终旨之外,它还能反馈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使学院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行业发展动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做到紧随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脉搏。再次,学院通过合作办学。得到了企业的技术支持,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开阅师生的眼野,同时可以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带到学院中,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为学院带出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人员来院开展讲座,或派出优秀教师去企业培训、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从而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找到突破点,找到科研的新方向,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或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这些对于学院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未来展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收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些不足。比如说在校企合作中时间的确定上。在毕业前一年进入企业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这个时间才进入企业,而学生在学校的前二(专科生)或三年(本科生)与行业没有关联,对自身定位也好、对未来规划也好,都停留在理想阶段,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果能早一点让学生看到未来职业前景,使他们在学校时就能打好基础,对于将来的企业实习更有好处。所以校企合作能不能不只停留在最后一年,而是适当提前更好。比如,在学生大一时就安排大概一周时间进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先进技术、软件开发过程,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用实践动力指导学习。大二(专科生、本科生)、大三(本科生)时再安排半个月、一个月的短期培训,跟随小型项目,进行实践锻炼。大三(专科生)、大四(本科生)时再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进入长期培训。这样阶段性的进入企业实习,能够巩固实习成果,并且随时与科技前沿、行业动态接轨,对于学生的在校学习也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2〕孙士新,杜建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