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第1篇

一、 养德为魂

“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以知养德、以辩养德、以人养德构成历史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社会的进步、历史事件形成、发展到结束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发展观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辩养德即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演变等进行科学的辨析。教师有针对性就某一历史问题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查找资料,阅读有关文献,引经据典,对该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能正确对待历史人物、历史更替,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发展观。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也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善思、勤钻、品德优良的学生注重培养,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响和带动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

二、 开智为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他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分析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历史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历史方法是历史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历史学方法是指历史学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既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历史学中起指导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历史必不可少。其三是具体的科学方法,历史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对比分析法、归纳推理法、年代树法等几种。

三、 健体为本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历史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历史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

四、 审美为韵

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历史科学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力。历史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历史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历史科学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发 学生对历史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

第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英语 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提出的。其实,人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表现在八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各种感官,通过进行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升智能,发展潜能,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的重大意义。

一、语言智能的教学实践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培养、提高的基本技能。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将英语听说读写熟练运用,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英语学习的出发点。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和课下都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讲的过程就是语言智能提升的过程,语言智能提升后又会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创造让学生表达英语的机会,通过亲自示范和指导来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讲话能力;也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英语朗诵、辩论,把自己想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另外,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口语练习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初中课文What color is it?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言,给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而讲述一下理由,在用英语讲述的过程中,既学会了本课知识,又促进了语言智能的发展。

二、人际交往智能的教学实践

当今时代,初中生很多都是从小在宠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单纯,但是也比较孤傲,总是喜欢索取而拒绝付出。英语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互助合作,通过团队精神来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也是人际交往智能的范围所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可以通过运用讨论小组的方式,给学生创造合作与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相处的过程中学习英语,这也是英语本身用于交际这一语言特征的一个明显要求。另外,英语教师自身要善于与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包括看到的好的英语电影、听到的好的英文歌曲、读的好的英语书籍等等,将自己的英语学习内容与学生分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智能。

例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针对喜欢的事物进行讨论,最后派一位小组长来总结大家的结果,通过学生自己的互动,除了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人际交往智能发挥出来外,还让英语课堂和谐而快乐。

三、空间智能的教学实践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环境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学生缺乏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这是空间智能的范畴所在,英语教师总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生缺乏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开发初中生空间智能非常有必要。

英语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空间智能,由于学生对于事物形状和空间会产生感觉,那么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单词或者英语句子出现与空间相关的内容的时候,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来进行学习,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视觉材料,把“世界”搬进教室,用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

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尤其是在上单词课的时候,遇到一些表示动物或者植物的单词,不好记忆的时候,教师可以专门找到这种事物的图片,让学生对其的性质和形状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学习单词,这样学生的印象就会变得深刻。

另外,智能多元理论还包括数理逻辑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内型智能以及身体运动智能等等,鉴于这些方面的智能与英语学习的教学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这里对这几种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暂且不做深入地介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只有学生的智能充分发挥出来,才有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当然,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多种智能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多多发现学生的特点,多多总结相关的理论,进而再运用到实践中,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初中英语教学一定能够获得不小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荣.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教育导刊,2000(5).

[2]王坦.英语学习的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

[3]盛群力.自学能力新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2(5).

第3篇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制作;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初中生进行科学实验制作的意义

初中生都是一些13~16岁的小孩子,正处于充满想象、充满憧憬的年龄阶段。他(她)们已经开始接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自然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学习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知识跟我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科学知识的运用激发了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也产生了一种想法:我能不能也用这些知识做个小发明、小创造呢?于是,这种要进行科学创造的意识就开始出现了。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是初中生要开始有意识的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是开始由理论走上实践迈出的第一步,是万里的第一步。这一步如果我们给他们引导好了,这对以后让他们自主的进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在对一些小问题进行探究后才一步一步的走上科学发明当中去的。

二、初中生在进行小科学实验探究、作品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初中生有创造的意识是进行实践活动、科学创造的基础。但是还需要通过很艰苦的实践检验。实践的艰苦性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

1.初中生本身掌握的知识与要进行的小科学实验制作之间存在严重的差距

由于初中生刚刚开始步入自然科学的大门,对很自然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怎么做,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如果一旦要自主进行小科学实验的话,知识的狭隘性就比较明显了。知识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往往不知道该从何、怎么做、哪里找材料、找资料、怎样才算成功等等。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知识的狭隘性带来的。有些人或许会说,学生不会做正好可以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啊。这也许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就会遇到非常大的麻烦。试想一下:比如某学校要开展一项科学实验设计大赛,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小作品,这样的话很多学生就会凭自己的想象去做,对于实际操作就不会做出正确的估计,他们往往想象的都是一些很理想状态的情况(当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面),如果一遇到麻烦他们只知道问老师,依赖性态强,很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话老师怎么能忙得过来呢?所以说,学生自身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但是,并不是说学生就不可以进行小科学实验的探索了,只是学生探索的广度、深度不够,不能做出一些有影响、高质量的作品来,只能是对某些方面做一些改进。

2.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不足,有待提高

做科学实验、制作小作品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是不行的。这种不足主要是表现在学生们对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不了解、不感兴趣,很少有自己动手制作小作品的机会,体会不到实验当中技巧性的东西,也就缺乏了本身的创造力。这一点大家体会最深的就是我们国家在奥林匹克竞赛上拿金牌是常有的事,但是拿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却一个也没有。这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就反映在这动手方面我们还是做得不足。

3.进行小科学实验的条件不是很充足

很多人都会想,你要做实验那肯定是在实验室进行。现在看来,这样的话是不对的,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实验不一定在实验室做,但必须要具备一些实验室里才有的条件,比如说某些特别的仪器、设备、条件等等。这些在普通家庭里是少有的,有些是不具备的,特别是一些条件落后的学校,实验室的设施非常的简陋,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设备。 以上的几点基本上是初中生在科学实验、作品制作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大部分辅导老师感受最深的头痛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1.要做好选题的准备

学生要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作品制作的第一步是选题,也就是他们要做什么,这决定了学生创造的大概方向和目标。学生们的知识性是有限的,我们必须要把选题与学生能够了解的或者是经过讲解后可以接受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进行这项科学探究、作品制作的价值所在。比如,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能不能把它运用到各种器件中去,提高器件性能、能不能把它运用到工厂里去,为工厂提高利益等等。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地的调查,做出一些调查报告,研究我们选题的可行性、操作性等等,不要盲目的做。

2.做好科学实验、作品制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选了题之后,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查找资料、了解这个题目的最新动态、理论知识、查找科学试验和作品制作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等等。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走上实际操作的第一步。很多学生在找原材料中不知道去哪里找;有些材料没有的,能不能用别的材料来代替;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原则、哪些技巧、哪些方法等等。准备工作的充足与否往往决定了你对整个实验、作品的实施情况。

3.科学实验、作品制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