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浅谈职业卫生管理范文

浅谈职业卫生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浅谈职业卫生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浅谈职业卫生管理

第1篇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就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卫生;卫生档案管理;警示标识

1引言

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职工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国企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明显好于合资和民营企业,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设置和素质也较好。但职业体检间期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却很少,个别企业的职业体检周期已经超过正常周期的23倍;不少企业新、改、扩建工程未进行预防性职业卫生评价,致使生产场所不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卫生防护措施不齐全。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和职业性疾患仍然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就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2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部分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认为只要有了企业效益,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职业卫生抓与不抓,无碍大局。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办企业就产生职业危害,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

2.2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职工不知其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也没有对职工尤其是对进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以及注意职业危害预防以及自我防护。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不愿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3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拼命加班加点,以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2.4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受诸多因素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的制约,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

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策

3.1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1)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产量、职业性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及维护档案等内容。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含职业健康检查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相关资料。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还应包含个人剂量常规监测的方法、监测结果、应急或事故中受到照射的计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职业照射接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资料。

(3)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

教育培训档案包括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组织部门、时间、地点、内容、授课教师、试卷、考核成绩、学员签字等。

(4)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

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应包括个体防护用品年度配备计划、发放的个体防护用品名称、规格、型号、有效期、领用人签字等。

3.2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的监督管理

(1)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是职业病诊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治理和劳动卫生学评价的依据。企业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每年至少一次。检测、评价结果需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2)监测结果及时公布。企业应在作业地点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公告牌,噪声作业监测点应根据监测结果注明最长停留时间。各单位应在收到正式监测结果或评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结果在监测结果公告牌上向职工公布。

3.3警示标识的监督管理

(1)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按要求设置警示标识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GBZ158)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3)设定。警示标识可分为以下四类:1.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2.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3.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4.提示标识:提供相关的安全信息的图形。

(2)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上,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危险。

3.4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结合实际及时、妥善处理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诊断,做好职业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人的权益。

第2篇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实训教学 实验指导教师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护理、医技与药学类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实验教学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实验室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指导老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的高低。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要做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首先应该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校各个实训室、实验室已经制定了《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并已经上墙。有了这些制度,在进行工作时,能严格执行,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也保证了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操作练习时,能规范自觉地遵守实验室规则,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练习自觉性。

二、加强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充分认识实验教师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理论教师轻视实习指导教师的严重现象。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实验教师是理论教师的附属者,普通教育中所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使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实用型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因此实验教学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将学生动手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特征之一。实验教学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重要性和工作积极性也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教学的地位决定了实验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最基本要求。实践证明,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训教学,没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素质,是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每个实验教师要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历层次。中青年实验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历层次上逐步提高。在学历上,最好达到本专业专科以上,有能力的要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如我校的两名护理专业的实验教师已经取得了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学历。另外,实验教师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进行普通话的学习,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或是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以我校为例,共有十名实验教师,其中两名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四名有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其余四名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如医师资格证或护士资格证)。在这其中有三名实验教师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如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属于“双师型”教师。其次,是学校领导要重视实验教师的发展,转变对实验教师的认识,制定稳定的政策,使实验教师在进修培训、职称晋升、奖励薪酬等方面有充分的保障。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比如,对新来的实验老师进行集中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试讲制度,要求新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要过关。还有以老带新制度,老教师的经验丰富,通过言传身教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校还组织实验教师不定期外出参观学习,短期进修培训等,使实验教师了解了现代管理知识,掌握并学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这些措施,实验指导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业务水平,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对实验器材和仪器的管理

随着我校不断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投入大量的经费,购置了各种先进的教学器材和精密仪器设备,极大的改善了原有的实验条件,同时对更新的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要求老师在进行带教练习时郑重宣讲实验纪律,演示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认真讲解清楚。另一方面,是实验老师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工作,这方面要求实验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做好。比如显微镜镜头的保养,大家知道显微镜的镜头是非常贵的,进行显微镜观察时镜头须浸泡在油中,而这样长时间浸泡在油中对镜头的损伤很大,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及时擦拭镜头,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擦拭镜头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给老师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也需要老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及时做好仪器的清查工作,发现有损坏的仪器要及时报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转,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四、安全管理

第3篇

[关键词]职业卫生管理 难点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40-01

1、引语

职业卫生管理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自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新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后,对于进一步解决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职业危害问题显得日益复杂等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武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着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转变,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面临着新的挑战。

2、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问题

2.1 用人单位缺乏认识

对职业卫生缺乏认识,在劳务输出型企业表现较为突出。许多人认为,职业卫生抓与不抓,与企业发展大局无关。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列为对立的地位,认为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既直接导致招工难、管理难,也会造成不断投入,既浪费资源,更会影响经济效益。

2.2 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刻意回避职业危害在劳务输出型企业比较明显。有的企业,甚至于无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逃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使得企业职工不但不知道在工作岗位上能受到什么危害,不知这种危害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对于在工作中,如何进行防范,如何遇到特殊情况进行应急处理,完全不知。另外,用人单位没有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对劳务输出型企业来说,由于多数农民工知识水平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业机会少,造成即使培训也难以取得应用效果,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以及注意职业危害预防以及自我防护。

而且,由于劳务输出型企业员工多在合作企业承担着艰苦岗位工作。这些企业常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用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在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保管方面存在大量欠缺之处,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2.3 部分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了解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的情况下,由于未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重视不够。其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一是不使用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二是私自拆毁防护设施,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加班加点,追求工效与工资;三是对相关培训不重视,不听从安全管理人员管理。

2.4 职业卫生监管机制完善乏力

受诸多因素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的制约,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履行职责不够,管理流于形式,没有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而且,由于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等原因,监督力量不足。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基本上是停留在纸上,在实际落实中不足,形同虚设。

3、问题解决对策

3.1 强化责任目标考核

在职业卫生工作方面,政府及企业应承担各自职责。在政府层面,应该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各有关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落实奖惩。对于具体承担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应强化对所辖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管理,从基层抓起,抓薄弱环节,整体推进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企业层面,要加强企业管理者的问责,责成其进一步完善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在企业建设方面,要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具体实施监管。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3.2 强化职业卫生工作宣传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给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加大职业卫生工作宣传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扩大宣传层面。要向全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职业卫生工作,除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还要发挥新媒体作用,如微信QQ等,让社会各界了解职业卫生知识,了解以及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要突出重点,强化对用人单位、企业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要通过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掌握相关法律规范及每个单位及个人的权利义务,做到依法控制,依法防治职业病,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抓好正反两个方面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职业病防治先进典型,树立样板。对典型违法案例,要毫不手软,进行曝光、跟踪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职业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3.3 从源头预防职业病

在招商引资、企业审批过程中,政府、企业要把好入口关。把职业危害问题作为重点问题,严格把关,做到严格准入标准,对涉及职业危害较大、较多,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已通过审查批准企业,要严格管理,重点做好严格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全面检查所用设备和生产材料,严禁使用不明毒性化学品;没有明确名称,以代号来代替的不明毒性的化学品,供应商需提供相关成分资料,方可采购。使用单位还应制订注意事项、卫生应急措施,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3.4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实践证明:职业卫生管理落实效果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监管。强化监管之职,是解决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问题,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重点解决好部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形成联动机制,以维护职业卫生法律的严肃性,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到位。

3.5 形成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合力

职业危害监测主要是技术性强,涉及面广。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建立健全相应机构,配备懂专业、熟练掌握监测技术人员;二是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健康等,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日常监测,对职工定期体检,及时提交体检报告;三是不断完善检测监测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监测水平,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岗位胜任力;人才培养平台;三维教学与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童编号:1002-0845(2013)04-0069-02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岗位胜任力

这里所说的岗位胜任力是指个体具有的、能够胜任岗位并达成理想绩效以恰当的方式一贯使用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技能、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方式以及态度或价值观等,概括起来就是指素质、知识和能力。

(二)网格化管理

这里所说的网格化管理,是指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中的网格化技术,将每一个岗位按照不同维度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构建一个立体网状的岗位胜任力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职业岗位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网格坐标,表明该岗位所需要的最佳岗位胜任力组合。

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对策

(一)搭建双核心、双情境的岗位胜任力人才培养平台

应根据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定位、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职业成长规律,深入行业企业广泛进行调研,建立网格化岗位胜任力体系,从行业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素质、知识和能力,将学习情景和职业情景相融合,搭建职业素质、知识能力“双核心”,学习情境、职业情境“双情境”的人才培养平台,有效解决课程内容缺乏职业化特性的问题,推进“工学结合”的课程化和课程内容的职业化。

(二)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三维教学与评价体系

1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应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三维教学体系,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配置要求、核心课程标准和实习(训)标准等问题。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根据岗位胜任力要求,对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网格,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可持续发展的物业管理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应主要包括物业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客户服务、维修保养、信息管理、行政人事管理等网格;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是指从典型企业、行业通用的岗位胜任力标准出发,分析岗位职责和主要任务,建立包含职业素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内的人才培养规格网格。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可以把整个课程体系分解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等五大模块,即五大网格单元。按照从业资格证、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职业技能标准以及行业企业岗位胜任力标准,对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有效拆解,采取协作式教学方式,将一门课程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主讲其中的2~3个模块,通过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在核心课程标准和实习(训)标准方面,应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从改革理念、设计思想、课程或实习(训)目标、内容标准、保障措施、实施建议等方面做出具体详尽的教学安排。

2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手段体系

(1)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一,项目教学法。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使整个教学围绕项目而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技能的操作性,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课内学习和课外典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案例教学法。专业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物业管理模拟实训室中的“物业管理实训软件”与配套的模拟实训教材资料,针对物业管理课程的五大模块,对学生进行情景设计、角色分工、情景分析、仿真演练、总结评价等五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物业管理课程模块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ISAS教学法。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时,应针对某些教学内容,给出物业管理企业的一些管理服务工作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相关信息,写出各自的项目计划书,由学生阐述方案设计的思路,解说并演示项目,进行项目答辩,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

(2)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手段体系

第一,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V型工作任务地图教学模式。V型工作任务地图由左右两条不同方向的轴线交叉形成V字。“静态知识内容设置在左轴,按照内容的深度由下至上,分为基本素养、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四个层次。动态内容设置在右轴,按照实际操作应用及其效果评价由下至上,分为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改进等四个层次。有待解决的任务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放置在漏斗状的轴线交叉中心,由实际工作任务转化而来的学习任务,就是V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出发点。评价或建议是沿着V型工作任务地图得出的结论。从V型工作任务地图可以看出,整个模式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发散式思考典型工作任务,自主解决任务中出现的问题,依据行业标准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动态式评价。

第二,采取阶梯式、递进式、序列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教学团队设计并实施了现场考察(组织学生到物业公司参观)、单元实训(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践操作)、综合实训(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到综合实训室进行综合模拟操作)、轮岗实训(每个学生在课后都必须在模拟物业公司轮岗上班)、企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期间,布置相关内容的毕业实践报告)等相互关联的五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阶梯式、递进式和序列化。

3 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学生评价与考核体系

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学生评价与考核体系,只采取课程验收和考核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社会对学生是否认可、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工作等不能只以学校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学生评价与考核体系既包括内部的评价与考核,也包括来自外部的评价与考核;既包括教师的评价与考核,也包括学生、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与考核;既包括对素质的评价与考核,也包括对知识能力的评价与考核。

(1)内部评价与考核

第一,考核主体。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是借用行业企业员工360度绩效考核方式进行的,以确保评价与考核的结果符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

第二,考核内容。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考核方案应包括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人员等四部分内容。考核项目包括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思想、职业道德、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出勤等;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专业技能包括团队合作操作和个人操作两部分。考核方式包括关键事件记录、随机提问、陈述答辩、笔试、现场操作、方案设计等。考核人员由任课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学生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

(2)外部评价与考核

第一,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成长导师和专业教师,由他们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

第二,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应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信息,了解毕业生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建议,并从中找出不足之处。

第三,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导向和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

第四,将岗位胜任力标准融入教学评价标准中。根据课程对接的岗位要求以及岗位胜任力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真正实现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三)构建“四环相扣”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

第5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升为高等职业学校后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缺乏有效落实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升为高等职业学校后,仍然沿用旧一套的财务制度。虽然旧制度是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建立起来的,但多年来未曾更新,许多制度内容陈旧,已不适应学校转型后的发展要求。转型后的高职学校若继续沿用 以前中职学校时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改变思路,学校将在高职学校这条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

不仅如此,许多转型后高职学校现有财务制度也缺乏有效的执行,不少条例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扮演好“财务管理”的角色。

(二)财务管理的内控与监管存在较大不足,造成财务资源的浪费

从内控方面来讲,许多学校缺乏应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财务相关事务的办理,没有可以依据的流程,也没有可以参考的制度,这给全校教职工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毕竟财务管理涉及到每一个人。

从监管方面来看,学校财务制度执行的不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上层领导监管的不力。有些学校的上级领导不但监管不力,而且带头不履行相关制度。监管不力一方面是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上级领导没有树立起财务监管的意识。这就造成了许多经费,尤其是教育经费,其收益和投入不成正比;加上没有完备的预算体系,大量的财务资源成为沉没成本。

(三)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不利于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地有效执行

总体而言,由于中等职业学校长期没有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有很大比例的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对相关的业务以及国家政策缺少足够的理解和熟悉,无法有效地对学校的财务资源进行监督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行为如缺乏对制度的严格遵守,不严格按照规章来办理业务等,正因为如此,才造成了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无法有效地贯彻落实。

二、完善财务管理的角色转变的具体建议

(一)明确高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角色的定位

中等职校转型为高等职校后,想要成功完成财务管理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晰定位转型后学校财务管理的角色。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能明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更知道该从何处着手。

(二)提高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树立全民监管、全民执行的意识

两千三百多年前,著名的儒家学者代表荀子说过一句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学校领导就好比是舟,学校教职工就好比是水。任何制度的执行都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财务管理制度也是如此。领导不仅要大力推行相关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而且更应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起到榜样和风向标的作用。

同时,如果没有教职工的有力执行,即使财务制度再完善,恐怕也是一纸空文。因此,学校内部应当树立全民监管、全民执行的意识。只有给予每一位教职工监管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利,让大家有了主人翁的意识,大家才会更加自觉的履行相关财务制度。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内控建设,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职学校转变为高职学校后,应该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进行研究修订和完善:没有建立相应制度的应及时建立,已有制度不完善的应及时修改完善。如此,才能让大家在办理财务业务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提高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财务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节约教职工的时间,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导学生上,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四)加强财务人员的再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强化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得到有效地执行和落实,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是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对于财务管理的角色转变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仅有助于学校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在学校的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在教育培训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完善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在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的配合下,极大地提高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水平以及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6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治安保卫

中图分类号:D035.33文献标识码: A

企业物业小区治安保卫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居住的环境、居住的安全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区的治安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责任重,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企业物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企业物业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去。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先进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提高物业治安管理水平,为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打下基础。

二、企业物业小区治安保卫的突出问题

(一)抓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领导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企业经济发展上,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关注企业物业小区治安保卫。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物业小区保卫工作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看门守院式、守门神式等方法工作,这些都导致了一些企业物业小区治安防范工作基础薄弱,人防、物防、技防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安全防范中应有的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二)不安定因素趋于增多,突发性事件难以招架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停产、亏损企业增多,社会闲散人员也随之增加,不安定因素也必然趋于增多。尽管在形形的会议工作、书面文件中也强调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但落实到实际,往往成为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使得现在的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物业小区管理当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小到在驱逐拾荒人员或对可疑人员的盘问时发生口角,大到入室盗窃、抢劫、行骗及等非法组织的宣传等等现象屡禁不止,然而在类似突发性事件中有许多是企业治安保卫部门应该有能力预防和控制的,但它却往往被矛盾放大升级,如果平时不注重或加强这方面的演练和队伍建设以及能力培养和装备配置,真正遇到突发性事件就难以招架。

三、企业物业小区治安保卫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创新保卫工作体系,建设企业物业高效运转的作战平台 企业物业小区治安保卫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及企业内部的治安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把搞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肩上,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惩后奖先的激励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物业小区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升物业小区治安保卫的管理能力 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细则,使之更有实际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小区和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实现物业小区治安防范的科技化 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小区治安防范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作保障,依靠拼体力其效能不可能有效提高。治安防范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治安防范的巨大动力。企业要加强单位技防设施建设,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小区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结合单位承受能力、安全现状等因素,按照先易后难,分步骤、分阶段、多层次、多格局的方式安装切实可行、覆盖面广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依靠科技强保、科技创安是实现物业小区治安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第7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职业病是诸多疾病中隐藏属性与时间最长的一种,现如今经济发展实现了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在这种生活环境下,除了化工企业外,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放松了职业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使得职业卫生管理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考虑到职业病能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所以在企业中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1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原因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并且这些化学品需要技术与工艺进行处理,因此难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且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支持。因为化工企业相关工作主要是以高温高压环境为主,长此以往便会使得空气中充斥毒害气体,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尽管相关企业也已经建立了卫生管理部门,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十分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效果上存在欠缺[1]。另外,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对健康与安全问题的重视,使安全防护设备得不到安全保证,以上问题都是出现职业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在这一环境背景下,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建设卫生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这一体系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方面。我国以化工企业居多,但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却有待提升,一些从业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诱发何种职业病,所以也没有安排定期身体检查,导致缺乏对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2.1化工企业方面

2.1.1完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化工企业中一旦出现职业事故,那么损失最大的便是企业自身,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减少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化工企业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业且完善的卫生组织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可行的保护与防护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的出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执行职业卫生责任制度,并划分具体的责任范围,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使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成为化工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2.1.2加大防护措施器材与资金投入为了实现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生产时需要运用无毒或是毒性较低的原料,并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改善,为职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另外,也要加大企业防护器材与资金的投入,将原来设备更改为防护性能的防护设备。通过以上几种举措控制工作人员职业病发生的几率,使其能够确保自身安全,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1.3搞好职工培训工作在化工企业这个大集体中,安全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并且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和监督。为了使工作人员加强对职业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企业需要组织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重点对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在内的多种要求与内容进行培训[2],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加强自身的安全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观念。

2.2工作人员方面

企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解,特别是化工行业,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安全观念,除了企业组织组织身体检查之外,自己也要及时检查。因为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安全观念,以此才能预防意外的出现。

2.3政府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需要将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放置于首位,以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加大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监督力度,按照化工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发展情况,全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约束化工企业生产行为,监督化工企业生产等各个部门[3]。在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便要进行整改,以免问题影响范围扩大,并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此外,有关部门在监督的同时,也要定期更换并更新相关生产设备,以此减小化工设备对人体的危害。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化工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害,并且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合理避免这一问题,除了化工企业要加大重视以外,工作人员自己和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关注,以此合理控制职业病的产生,并推动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李荣,尤国成.浅谈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整合[J].中国井矿盐,2017,02:42-43.

[2]曾畅,范健强,王越,王雨,王江凤.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5:238-240.

第8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职业病是诸多疾病中隐藏属性与时间最长的一种,现如今经济发展实现了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在这种生活环境下,除了化工企业外,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放松了职业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使得职业卫生管理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考虑到职业病能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所以在企业中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1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原因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并且这些化学品需要技术与工艺进行处理,因此难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且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支持。因为化工企业相关工作主要是以高温高压环境为主,长此以往便会使得空气中充斥毒害气体,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尽管相关企业也已经建立了卫生管理部门,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十分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效果上存在欠缺[1]。另外,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对健康与安全问题的重视,使安全防护设备得不到安全保证,以上问题都是出现职业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在这一环境背景下,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建设卫生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这一体系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方面。我国以化工企业居多,但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却有待提升,一些从业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诱发何种职业病,所以也没有安排定期身体检查,导致缺乏对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2.1化工企业方面

2.1.1完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

化工企业中一旦出现职业事故,那么损失最大的便是企业自身,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减少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化工企业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业且完善的卫生组织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可行的保护与防护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的出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执行职业卫生责任制度,并划分具体的责任范围,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使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成为化工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2.1.2加大防护措施器材与资金投入

为了实现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生产时需要运用无毒或是毒性较低的原料,并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改善,为职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另外,也要加大企业防护器材与资金的投入,将原来设备更改为防护性能的防护设备。通过以上几种举措控制工作人员职业病发生的几率,使其能够确保自身安全,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1.3搞好职工培训工作

在化工企业这个大集体中,安全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并且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和监督。为了使工作人员加强对职业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企业需要组织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重点对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在内的多种要求与内容进行培训[2],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加强自身的安全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观念。

2.2工作人员方面

企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解,特别是化工行业,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安全观念,除了企业组织组织身体检查之外,自己也要及时检查。因为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安全观念,以此才能预防意外的出现。

2.3政府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需要将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放置于首位,以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加大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监督力度,按照化工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发展情况,全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约束化工企业生产行为,监督化工企业生产等各个部门[3]。在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便要进行整改,以免问题影响范围扩大,并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此外,有关部门在监督的同时,也要定期更换并更新相关生产设备,以此减小化工设备对人体的危害。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化工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害,并且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合理避免这一问题,除了化工企业要加大重视以外,工作人员自己和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关注,以此合理控制职业病的产生,并推动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侯美华 单位:浙江泰鸽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芳,李荣,尤国成.浅谈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整合[J].中国井矿盐,2017,02:42-43.

第9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化工企业更加重视其管理的重要性,在化工企业管理中,职业卫生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当前,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化工业的卫生得不到保证,不仅影响到企业内部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由此可见,加强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对于化工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解决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是化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只有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化工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一、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轨,而职业卫生管理则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部分中小化工企业没有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为应对监管,大部分企业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依托安全环保部门或行政部门(后勤部门),导致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或职业卫生管理流于形式,不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或没有整合成有效管理体系,成一纸空文,无法达到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

2、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是化工企业所有人员必须共同遵循的制度规范,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落实能够有效减少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实施作业的员工的健康造成的影响。但是,当前的一些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规章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弱,对于病害的防治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比如,在健康监护制度中,只是很宽泛的要求加强企业的健康监护,但是没有具体规定如何进行监护、监护的时间、要求等更是模糊得不到有效实施,从而使得这类制度形如虚设。

3、化工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及卫生意识低

我国化工企业众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政府层面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教育仅仅在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中开展,大量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尤其是接触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没有得到较全面的教育、培训,对职业病危害缺乏认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4、职业卫生管理资源配置不合理

首先是相关职业卫生人员配置。部分条件较好的企业设置有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医务室、保健站人员只行使职业卫生管理部分职能,如日常保健、应急处理等。他们往往不参与现场管理,不了解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防护状况,因而缺乏对职业卫生工作全面、统筹的管理,形成资源的浪费。其次,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产品十分复杂,有机溶剂、无机重金属;固体粉尘、有毒气体;高、剧;放射源等等;劳动者工作时往往都有接触。尽管安监总局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代替防尘、防毒口罩,但仍可见部分企业一副绵纱口罩,既防尘又防毒,明显违规使用。而有的企业虽有发放,员工常常是丢在柜子,带回家里,或找各种理由不愿意佩戴,没有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企业认为我发放了,员工不使用,也没有办法,缺少指导、督促机制,使劳动者失去最后的防线。

5、应急救援不到位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化工企业有着足够的重视,制定有事故处理应急救援措施。但对中毒、职业病事故发生往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没有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没有配备急救药品;缺少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有的企业应急救援药品不全;有的急救箱放在办公室,锁在柜子里,一旦发生事故无法正确应对。

6、未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健康监护费用增加与企业效益欠佳形成的矛盾和医疗市场竞争加剧的矛盾,要克服这些困难还需政府许多部门共同努力,健全有关保险等制度,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加强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应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整合成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范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作用,让他们参与现场管理,掌握生产现场人员、设施、环境状况,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用人单位需加强自身管理和加强企业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将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从政府行为转向企业的自主行动。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指导,进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科学合理配置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资源

首先是人员配置。人员配置的关键就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知识,除了要对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使他们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人员应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有了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才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其次,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是劳动者自我保护的最后的防线,化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劳护用品使用标准,配备适宜的有资质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企业要加强对防护用品使用的指导,建立督促机制,保证正确佩戴。

4、不断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

各级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对工厂企业的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和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特别是加强对那些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完善、员工职业病防护意识不强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结合企业自身职业病危害特点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

5、合理制定应急救援措施

企业应制定职业中毒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重点场所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配备应急物资、器材、急救药品;组织中毒事故处理的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正确、有序应对。

6、完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应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按上岗前、在岗期、离岗前要求开展;按规定的时间周期、项目要求安排;明确参加的人数;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应予复查、处理;将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本人;对发现职业禁忌证或疑是职业病人员应及时处理、报告;同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使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掌握危害项目的情况,从而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管理,进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与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不仅仅是关系着化工业的发展,更是关乎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因此,化工企业在具体的化工施工中要注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将职业病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职业病害给从业人员带来的伤害,从而更好地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伟涛. 职业卫生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3:325-326.

[2]刘健,赵伟,许石玉. 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与思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7,04:210-211.

第10篇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11篇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论文百事通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新晨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12篇

关键词:餐饮服务员;卫生管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不断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其中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有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某些寄生虫病等,往往通过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为了赶时髦,留长发或其他“标新立异”的怪发型,甚至将头发染色,我们常听到的关于有消费者在食品中发现头发的此类投诉,很可能是因为服务员不小心将脱落的头发掉入食品中,从而直接影响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护肤,在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着长长的指甲,其实手指甲内有许多致病菌,而且指甲很长很脏,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若客人看见手指涂有指甲油会产生联想,认为菜中也会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手链、手表、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代替毛巾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让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没有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及法制、职业道德教育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在进行服务时,也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要求有条件的服务员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应该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要求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留怪发型,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亦不能留怪发型,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晨、晚上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美丽洁白的牙齿,会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允许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要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品,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对工作服要经常清洗和熨烫,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的长度要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要勤洗勤换,保证领子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长度适当,左胸前宜佩戴胸卡,脚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应大方得体,工作服的上衣应大小合身,裙子应长短适宜,清洁平整,宜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整体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体现了对客人的礼貌,也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用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进餐前,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给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做好的菜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顾客首先是用眼来品尝”。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则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托盘是服务员的工具,要养成随时清洁托盘的好习惯。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动作要轻,不但表现在上菜等服务上,而且走路、讲话都要体现出这个要求。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再次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和自己的亲属。经定期检查合格后,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近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做到培训后上岗,只有通过卫生培训,懂得讲卫生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也才能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应针对本餐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起来。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以及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是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及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当前,我国的餐饮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必须加强对餐饮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13篇

【关键词】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发展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出现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的职业病、工伤人数在世界上都是排名靠前,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本文就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现状及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二、职业安全与卫生的概述

对于职业安全与卫生,主要是指在人类从事各种职业活动时,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主要有劳动环境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安全的影响,以及预防职业性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对策。在职业劳动中,只有为劳动者创建良好的工作条件,让劳动者在身体上、精神上都保持健康,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是指对各种工作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生命健康安全隐患等进行预防。所谓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劳动者在不良劳动环境下进行工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不利的现象,例如在进行石粉筛选时产生粉尘,在刷漆过程中散发的甲苯或者其他有机物,放射科医师接触的X射线等,都可以看做是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于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一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如高低温、高低气压、各种毒性物质、粉尘、红外线、紫外线、噪声等;二是在劳动过程出现的危害因素,如精神高度紧张、劳动时间过长、劳动量过大等;三是和工作条件、工作技术相关的不良因素,如通风不良的作业室。

三、职业安全与卫生的现状分析

1.监管策略无法落实在实处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的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存在着监管策略无法落实在实处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数量,也增加了职业安全卫生监管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落后的中小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就会采取一些拒绝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手段,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廉价的生产原料,从而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次,地方政府部门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不重视,对于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监管人员进行,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不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也没有组建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队伍,从而导致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对于政策执行不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也出现在地方政府部门中,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的严格的落实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的先关规定,从而影响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

2. 职业病问题

对于职业病问题,还有很多劳动者缺乏有效地认识,劳动者受知识文化水平、受教育层度等因素的影响,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对职业病防治缺乏有效地认识,加上社会就业环境的恶劣,一些求职者为了获得工作,会选择主动放弃一些防护设备,以期增加收入,这就极大的助长了职业病蔓延。除了劳动者自身外,地方政府、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也有所欠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经常会做出一些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从而引起职业病。

四、职业安全与卫生发展对策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对于职业安全卫生问题,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公共性社会性产品,而政府部门对这种公共性产品,既有一定的法律责任,也有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实施,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国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体制,通过法律手段来对保证工伤保险等手段的强制性实施。对于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经过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加大投入、完善法律、加强机构建设等手段,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全面的解决职业安全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还应该加强相关行业道德的建设,要提高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命意识,通过社会力量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督。

2.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各行业竞争的重点。因此,不管是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还是从政府的角度,都应该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职业安全卫生发展需求。在实际中,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成立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管机构,并组建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从而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的人才。地方政府应该注重与教育部门的联合,通过教育来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全面发展。

3.实现现代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行业的生产发展中,同样的,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中,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此促进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资源质量、数量方面还没有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在对信息开发、利用、分析等方面,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系统的预警功能和监测功能,对于一些职业安全卫生的信息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整理,对此,要加强信息整合,构建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网站,增加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丰富性,以此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4.立足于国际舞台,提高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升级,整个世界对加大了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关注力度,调查显示,在全世界,每年因为职业安全卫生因素而引起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2亿以上,造成的损失达到全球GDP的5%。因此,不管是从我国国内出发,还是从国际整体看,都需要注重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解决,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来建设我国特色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总结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我国应该法律体系建设,培养专业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人才,实现现代化管理,立足于国际舞台,提高国际化水平,以此全面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筱婕,王静宇.论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变革、现状、问题与完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04):34-36.

[2]宋月萍,李龙,朱超.我国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08):57-61.

[3]郝英杰.论我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 9(04):589-590.

[4]孔庆宇.当前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及应对措施[J].机电安全, 2015(07):22-23.

[5]姜海超,况明春,戴巧红.浅谈职业卫生安全工程的问题和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 2015(14):168-169.

[6]刘旭东,张志浩,李小明.我国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现状与展望[J].职业与健康, 2012, 28(03):141-143.

第14篇

关键词: 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整体卫生状况虽然得到改善,但实际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餐饮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加强餐饮服务员的卫生管理工作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重要一环。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往往就是由于不健康的服务员污染食品而引起的。因此,餐饮服务员卫生工作直接影响进餐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控制餐饮服务员的卫生。

一、餐饮服务员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一)餐饮服务员的个人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及时洗澡,身上的汗味很难闻,特别是在夏季,客人闻到后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有的男服务员赶时髦,将头发染色,脱落的头发若掉入食品中,就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卫生。有的服务员用香味很浓的护肤品,为客人服务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客人的反感。有的服务员留长指甲,而指甲内有许多病菌,在为客人上菜、斟酒时会让客人很反感。有的女服务员涂抹指甲油,而指甲油容易掉,客人看见服务员手指涂有指甲油会认为菜中有掉下的指甲油。有的服务员上班期间佩戴戒指、手镯、耳环等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有的服务员将抹布或围裙搭在肩上或夹在腋下,甚至用围裙擦手或擦汗。有的服务员穿着工作衣随意外出、上洗手间,易携带致病菌。

(二)餐饮服务员服务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有的服务员不清洗双手就直接摆台,在摆放餐具、酒具时,用手直接抓拿,甚至将手指伸入杯碗内夹拿,把手印留在了器具内侧,从而影响了餐饮器具的美观和卫生。在一些小型餐饮店里,常见到服务员上菜时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甚至出现手指接触碗口内侧,进而接触菜肴及汤汁的现象。有的服务员在上菜时不注意卫生,对着菜肴大声说话,甚至对着菜肴咳嗽和打喷嚏,这样很可能造成口腔、呼吸道飞沫对菜肴的污染。有的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不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没有适当增设公勺和公筷,由此带来一人单筷所引发的餐饮卫生问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三)餐饮企业对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问题

尽管国家法律规定餐饮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但有些餐饮企业尤其是小型餐饮企业还存在某些不规范之处,聘用没有健康证的人做服务员。有些餐饮企业为了省事,不定期对服务员进行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和卫生知识培训等,以致有的服务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无视各项操作卫生制度,使食品安全卫生缺乏必要的保障。

二、餐饮服务员卫生问题的控制措施

(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服务员的身体和仪态卫生。服务员应当做到“五勤”,即勤洗澡、勤理发、勤刮胡须、勤刷牙、勤剪指甲。服务员要每天洗澡,冬天也要每隔一两天就洗澡,在工作前洗,以保证服务时身体无异味。头发应经常清洗和梳理,保证头上无异味,无头屑。男服务员一般两周左右理一次发,不染发,长发不过耳,不留大鬓角,上班前梳理整齐。女服务员不留披肩长发,宜留短发,或在工作时将头发盘起,必要时可戴上发网。男服务员每天刮一次胡须,保持面部干净整洁。服务员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餐后要漱口。勤剪指甲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起码要求,服务员每星期要剪一至两次指甲,女服务员不涂抹指甲油。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此外,餐饮服务员在岗位上应精神饱满,态度热情,做到“七不”和“两个注意”。“七不”即在客人面前不掏耳,不剔牙,不抓头皮,不打哈欠,不抠鼻子,不吃食物,不嚼口香糖。“两个注意”即服务员在服务前注意不食韭菜、大蒜和大葱等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在宾客面前咳嗽、打喷嚏须转身,并掩住口鼻。上班期间不得佩戴任何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和服务操作的饰物。

2.服务员的着装卫生。餐饮服务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经常清洗和熨烫工作服,保持工作服的整洁卫生。男服务员西服裤长度适中,上衣平整清洁,纽扣齐全,衬衣勤洗勤换,保证领口袖口无污渍,领带扎结规范,穿指定的皮鞋,鞋面清洁光亮。女服务员着装大方得体,上衣大小合身,裙子长短适宜、清洁平整,配穿长筒全肉色丝袜。每位餐饮服务员至少要有两套工作服。

(二)规范服务卫生

服务员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既能体现对客人的礼貌,又是服务素质高的表现。

1.规范摆台卫生。台面是宴席的构成要素,摆台卫生是宴席卫生的重要内容,而餐饮具的卫生是摆台卫生的基础。正式摆台前,服务员首先必须对所用的餐饮具进行必要的卫生检查。餐具有破损的,如餐盘有裂缝、破边的,玻璃杯有破口等,要立即挑拣出来,不可继续使用,以保证安全。服务员摆台前必须清洗双手,保证双手的清洁卫生。餐具、酒具应用托盘托拿,在不分菜的餐桌上必须摆设公用筷和公用勺,以保证进食的卫生。

2.规范餐前服务卫生。当客人到齐后,服务员应给每位客人送上一条餐巾,以使客人保持手、脸的卫生,这是餐前服务卫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所送餐巾要用盘具盛装,递送时用餐钳夹取。

3.规范上菜服务卫生。服务员往往是上菜之前最后一个对菜肴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人。餐厅内销售的各种食品,服务员要从感观上检查其质量,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立即调换。应使用清洁干净的托盘为客人服务,如有菜汤、菜汁洒在托盘内,要及时清洗。服务操作时动作要轻,要将声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规范餐间服务卫生。餐间服务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勤换食碟,当食碟尚未完全装满时,就应及时更换。应重视筷勺的使用卫生。运送杯具要使用托盘。拿杯时要拿杯的下半部,高脚杯要拿杯柱,不得拿杯口的部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几个杯子套摞在一起拿,或者抓住几个杯子内壁一起拿。拿小件餐具如筷子、勺、刀叉时,筷子要带筷子套放在杯盘里送给客人,小勺要拿勺把,刀叉要拿柄部。筷和勺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传播疾病。

5.规范餐后服务卫生。餐后应向客人再送一次餐巾,供客人清除面部和手上的油污。餐巾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和保洁,以防止疾病传播。对有传染病的客人使用过的餐具、用具,不要与其他客人的餐具混在一起,要单独存放、清洗,及时单独做好消毒工作。当客人餐毕离席后,服务员应及时收拾餐桌,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三)个人卫生制度化

餐饮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套卫生管理制度的保障。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卫生教育培训、必要制度措施和高度的自觉性保障才能完成。

1.健康检查,持证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服务员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便于及时治疗和早日恢复健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本人免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广大的消费者。经定期检查合格,取得经当地卫生检疫机构颁发的健康证,服务员方能上岗,并随身携带,以便监督机构的检查。

2.宣传教育和卫生培训。餐饮服务员应定期接受有关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个人卫生与饮食品质的密切关系,自觉按照卫生条例、制度办事;每年都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新进服务员和临时服务员应培训后上岗,自觉遵守各项操作卫生制度,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

3.建立必要的卫生奖惩制度。餐饮企业应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卫生奖惩条例,把卫生管理工作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考核、奖惩紧密挂钩。要在支持工商、卫生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同时,认真抓好服务员卫生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班组长每班检查,部门经理每日检查,总经理经常抽查。对于认真执行饮食卫生各项规章制度的服务人员进行表扬和必要的奖励。检查中,凡是发现违反食品卫生法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对于情节严重并屡教不改或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重大事件的有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令、法规精神和本企业内部员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餐饮服务员做好个人卫生的保证。餐饮服务员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

三、结语

餐饮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食品。食品除了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以及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外,还必须无毒无害,即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可以说,食品卫生质量是食品的第一要素。餐饮业卫生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管理。为了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与服务质量,服务员的卫生管理非常重要。根据我国餐饮业卫生现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服务员的卫生问题。如果服务员出现卫生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产品――食品的卫生质量。我国餐饮业必须加强对服务员的食品营养卫生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享用到营养且卫生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食品营养与卫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15篇

[关键词]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b)-0149-03

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又称高层建筑二次加压供水,是指供水单位将来自集中式供水或自备水源的生活饮用水,贮存于水箱或贮水池中,再通过机械加压或凭借高层建筑形成的自然压差,二次输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系统[1]。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迅速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增多,二次供水已成为城市供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二次供水的监管,全国各地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普遍存在监管职责不明晰、供水服务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完善、运行维护责任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2]。因此,加强对二次供水卫生的监督管理,落实二次供水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迫在眉睫。为掌握北票市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现状,对我市二次供水卫生进行摸底调查,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我市二次供水现状

我市高层建筑基本为高层或小高层楼房。目前投入使用的高层共有16处,二次供水单位16家,供水人口约2.5万人。其中宾馆饭店1处、医院1处、商务写字楼4处、居民住宅10处。我市二次供水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将市政供水储存到地下蓄水池,然后再将地下蓄水池的水输送至楼顶的水箱供到用户,共涉及高层2处;②将市政供水储存到地下蓄水池加压后直接供到用户,共涉及高层10处;③采用无负压的供水设备,直接从自来水管道加压将水送至用户,共涉及高层4处。我市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①由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自行管理,共涉及高层4处;②二次供水设施产权由用户共同拥有,委托物业公司管理,共涉及高层10处。

2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情况

对我市16家二次供水单位进行了水质采样检测,每处分别采集了出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标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3]执行。

2.1水质检测情况

共采32份水样,合格8份,合格率为25%。不合格项目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浑浊度、铁和氨氮。其余项目均合格。不合格的微生物指标和余氯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100%(24/24),浑浊度、铁和氨氮分别占不合格项目总数的16.7%(4/24)、8.3%(2/24)和20.8%(5/24)。

2.2不合格项目超标原因分析

①贮水箱(池)设计不合理。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在水箱中储存6 h余氯量已极低,储存12 h后余氯含量即为0[4],倘若二次供水水箱的供水过程设计不合理或水箱容量大、用水量少、储留时间长,导致余氯浓度下降[5],造成微生物繁殖,导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余氯项目不合格。②浑浊度和铁项目超标可能与二次供水设施的选材不恰当有关。配水管网材料种类、溶出、腐蚀、脱落及末梢水的滞留时间、温度等也影响饮用水浑浊度和铁的含量[6]。③卫生管理不到位。二次供水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对供水水箱卫生管理工作缺失,且无专职人员,不掌握清池消毒的技术,存在二次供水水质污染隐患。氨氮项目超标说明水质新近受到污染所致。

调查发现,有2处二次供水设施选址不当,设在生活居住区附近,周围有污水沟及生活垃圾等污染源;有1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防护不当,适逢雨季,雨水会灌入水池;有3处二次供水设施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二次供水水箱长期使用后密封性能下降、池壁脱落严重且未能及时维修。甚至有高位水箱箱盖破损,水质长期暴露在外,造成灰尘和雨水侵入,青苔滋生,水箱内沉淀物较多。以上这些情况,是造成二次供水水质污染、水质合格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3我市二次供水卫生存在的问题

3.1供水设施、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市的二次供水设施普遍存在设计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问题。我市现有的二次供水单位在新建、扩建、改建供水设施时,均未按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预防性卫生审查,且均未取得卫生许可。涉水产品均不能出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行政许可批件。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二次供水蓄水池的选址、供水设备的设置、设施的材质等方面不符合卫生要求,致使竣工使用后,进行技术改造的难度加大。

3.2二次供水设施陈旧老化,维修改造及设备更新不到位

大多数二次供水单位由于缺少资金,引起供水设施老化、设备更新不及时、供水技术落后的严重问题。有的二次供水设施多年不维修改造,锈蚀情况达到一触即漏;有的水泵年久失修,时好时坏,导致供水不及时,影响居民正常供水。

3.3供水设施卫生管理不当

我市所有二次供水的水箱(池)均不按要求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有的从使用至今从未清洗过。其中有2处二次供水蓄水池水都是停水时才用,水质难以保证,存在污染隐患。另外,二次供水单位供水人员大多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卫生法律法规、供水卫生知识了解较少,在日常管理和维修中不遵守行业标准,如不按规定对水池(箱)进行清洗消毒、不能对水质进行自检和不按时参加健康体检等。这些都不利于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3.4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辽宁省朝阳市及北票市尚未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致使卫生监督部门在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管中缺乏操作性强的规范文件,处罚力度不够,影响了执法效果。为此,在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许可、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必要的[7]。

4建议

4.1建立完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办法

借鉴其他城市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先进经验,完善辽宁省朝阳市及北票市二次供水的相关法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并完善二次供水管理体制,理顺管理环节、规范行业管理,以消除现有模式中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等现象,使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落在实处[8]。严格执行建设施工“三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参与并规范二次供水设计、施工审查,确保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合理。另外,国家对二次供水水箱、水池的材料缺乏硬性规定,给水质卫生监管留下死角。

4.2二次供水单位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建议二次供水单位严格按照《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年久失修的蓄水池、水箱和供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维修,选用无毒、无害、高强度、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确保水质卫生[9]。卫生部门加强参与和监管力度[10],尤其对二次供水单位存在无消毒设施、对水质不进行消毒处理、不定期对供水水箱(蓄水池)进行清洗消毒的单位要采取增加监督频次、增大监管力度的方式进行严格管理。

4.3成立二次供水管理机构

二次供水设施应由政府设立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明确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渠道,规范供水项目建设和维护管理标准,统一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改造等备案制度。新、改、扩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应与小区房屋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组织建设、同步维护管理,纳入房建验收程序,通过二次供水工程达标来保障二次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及辖区居民的安居乐业。

4.4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面监测[11]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卫生监测人员的培训和业务考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购置并及时更新水质检测设备,增强检验、检测能力,使水质检测数据更加精准,更具说服力。加强二次供水的日常水质监测,以便早发现问题,早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污染隐患。

4.5积极推行二次供水的公示制度[12]

通过对二次供水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定期公示二次供水卫生质量状况,对二次供水不合格单位予以曝光,促进二次供水单位日常管理走向规范,落实相关制度和安全措施,使二次供水卫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积极推行二次供水公示制度,有利于二次供水单位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自觉履行相应的法律责任及社会责任,同时又尊重用户的知情权,让用户放心使用。

4.6规范清洗消毒机构,强化清洗队伍培训[13]

规范管理清洗消毒机构,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4]。行政审批部门严把清洗消毒机构的市场准入,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规范行业行为。卫生部门加强清洗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清洗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进行评选,实行优胜略汰制度,以提高服务质量。

4.7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二次供水的科学性监管[15]

为实现生活饮用水的监督预警和科学管理,建议我市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测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水质变化规律和异常情况,及时提出预警信息,最终达到科学监管的目的。同时对提高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置效率、建立科学处置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16]。

4.8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和培训

卫生监督部门要利用电视媒体、广播、报纸、手机等途径广泛宣传饮用水卫生安全知识,加强做好对社区、住宅物业小区居民、工作人员以及二次供水相关人员等人群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饮用水卫生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4.9设立二次供水水质卫生问题投诉电话

业主或居民发现二次供水单位存在卫生问题时可拨打投诉电话举报。住建、卫生和水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查处。

4.10开展综合卫生监督干预[17]

建立卫生监督、地产监管、地方政府三方联动机制,拓展监管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二次供水综合监督执法,保障居民生活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8.

[2]于欣.积极推进居民二次供水统一管理新模式全面提高二次供水管理水平[J].城镇供水,2011,(6):14-15.

[3]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4]张智超,邵瑞娟.贵阳市二次供水的卫生学问题评价[J].卫生管理,2008,5(8):1389-1390.

[5]甘日华.广东省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供水卫生,2000,8(3):35-41.

[6]武景福,武和平,刘楠.三门峡市区生活饮用水浑浊度五年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59-160.

[7]董淑爱.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5):244-245.

[8]赵惠玲,孟柯,潘峰.北京市大兴区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安全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2,28(3):354-356.

[9]宋克蕾,.通化市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状调查[J].求医问药,2011,9(3):37.

[10]黄怡,周文琪,陶诚.城市二次供水系统水质管理模式浅析[J].净水技术,2012,31(4):24-26.

[11]陈惠中,祝军,师秀艳,等.浅谈二次供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1):41.

[12]吴玉珍,徐贻萍,钱婕.二次供水卫生现状与监管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1):38-40.

[13]顾俊,镇银.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2):191-192.

[14]缪勇战,韩宁,朱发考.二次供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成效与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21(4):392-396.

[15]陈嘉,毛洁,应亮,等.上海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8):455-457.

[16]应亮,毛洁,王懿霖,等.浅谈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预警控制平台在突发饮水污染事件处置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1,18(6):5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