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能源消耗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成效
(一)能耗指标下降
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指数为1.15%,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5.89%。
年耗能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电力等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三)企业节能力度加大
企业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耗管理,改进技术和设备,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全县63家企业,大多数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水平比上年下降。
二、问题
节能降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生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等仍不尽合理,梗阻节能降耗工作加速,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问题亦不容忽视,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在继续。
(一)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水平较低
一是重点耗能行业落后生产工艺仍占一定比重。二是主要装备相对落后。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县能源消费多以煤炭为主,品种单一,优质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偏低。这种过高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低耗能企业被忽视
*县低耗能企业整体指标成下降趋势,但制造业当中的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能耗有增长趋势,我们须提高警惕。
三、措施
从*县节能降耗工作进程看,要完成“*”制定的目标,今后几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必须采取强力有效的措施,深化改革,抓住重点,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力推进县节能降耗工作进程。实现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节能降耗涉及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等方方面面,节约能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企业负责人的重识程度和全体民众的节能意识,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把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重点企业,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纠正重经济增长、轻节能降耗的现象,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眼前、轻长远,片面追求利润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降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在工业中重点要降低高耗能行业所占的比例。要继续积极稳妥地加快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一是加快发展低耗能的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推进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工作;四是要提高二次能源产量,加大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同时抓好一次能源生产及调入,缓解供需矛盾。
(三)狠抓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
以电力、建材、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节能,坚决遏制耗能高、污染重产业过快增长。继续大力实施节能工程,企业能耗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大,是工业企业节能的重点。要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督促重点节能企业落实节能审计、节能规划措施。组织开展与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比活动,推动各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降低产品单耗,提高能效,以点带面,推动我县工业行业实现低耗高效发展。
(四)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继续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节能项目。围绕县政府确定节能工程,把节能降耗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列入我县科技支撑计划,下大力解决节能降耗的技术制约问题。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洁净煤技术,发展生物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五)加强政策激励与约束
要尽快研究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研究制订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适时调整高能耗产品的出口政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实行用能定额管理,制定我县高耗能行业能耗标准,采取限供电力、超额加价、违法处罚等措施,加大超标用能惩戒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采取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
关 键 词:能源强度;迪氏分解法;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2-0010-04
关于能源密度研究,国外有很多的相关分析。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就显得少了点。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在能源节约方面更应该重视,相关的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这可为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在这方面,国家统计局的刘红玫、陶全(2002)用迪氏分解法和超越对数函数做过全国大中型企业能源密度下降的分析工作,[1]王玉潜(2003)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因素分解法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进行了分析。[2]本文通过迪氏分解法[3]和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利用1990-2004年间的数据对江西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为有关部门的能源政策提供实证方面的依据。
一、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由表1的第(1)列可知,除了2000-2003年这个时间段的能源强度基本持平外,其他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的宏观调控总体上是有效的,能够保持能源强度持续的下降,尽管这种下降的幅度有减缓的趋势。从第(10)列可看出,除2003-2004年中技术进步因素和结构调整因素只解释了能源强度下降的70.94%以外,其他年份能源强度变化中的绝大部分(90%以上)都能通过产业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来共同解释。这说明以上两个因素是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解释的部分可忽略不计。再从第(7)~(8)列看,这两个因素中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而不是产业结构,这个结论与齐志新、陈文颖(2006)[4]用全国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论相同,但奇怪的是,2000-2003年能源强度小幅上升0.0471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因素使其上升159.24%,而产业结构因素使其下降62.63%,也就是说,技术进步成了能源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在齐志新一文中也正好遇到,这不是巧合,正好说明在部门划分上确实存在过于宏观的问题。第(4)列显示了2000-2003年结构因素是使能源强度下降的,其他年份都是使能源强度上升,但总体来看,它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结构调整要发挥作用的周期长,通常需要多年才能显示出来,而这里的时间分段都比较短,不能很好地显示其影响。由于2000-2003年的时间跨度稍大些,结构因素的影响也相对大些,但从中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出,江西省在结构调整上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结构调整因素使能源强度不降反升。当然,结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就进。
二、能源消耗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通过以上的迪氏分解法,得出了引起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下面用面板数据模型来描述各产业的综合能耗、煤炭、电力、石油消耗与它们的GDP的关系,分析各产业在能耗上的差别,从而揭示江西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
1.面板数据模型的简单说明
面板数据(Panel Data)又称平行数据,是把时间序列沿空间方向扩展,或把截面数据沿时间方向扩展而构成的具有三维(即截面成员、时期、变量)信息的数据结构。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可以解决样本容量不足的问题,有助于正确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可以估计某些难以度量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5]根据模型中参数的假设不同,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固定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变斜率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四种。它们的单方程形式分别如下:
2.模型形式检验
从理论上讲,不同产业在各类能源上的自发消耗和消耗倾向应该存在不同,从而要用到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各类能源消耗数据的特征建立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模型,在此利用协方差分析检验法来进行检验,以便识别各模型的具体形式。
原假设为,
3.分析结果
通过模型形式检验,用Eviews5.0对各产业的能耗和GDP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注:此处选择的是不同个体之间随机误差项相关的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
从表5可看出,三次产业中,自发电力消耗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最低。在电力消耗倾向上,第二产业最高,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最低,这说明第二产业是电力消耗的最大部门,并且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深入,其对电力的消耗比例也会进一步加大,第二产业的电力消耗从1990年的10.489增加到2004年的186.122,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则分别从0.082下降到0.038和从4.865增加到115.593。可见,江西省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上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态势,还处在高消耗、高产出的发展模式上,应尽快向集约型转变,加大电力消耗的科技创新。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解,得出了江西能源强度变化中的技术进步是首要因素的结论。第二部分分析了各产业在不同种类的能源消耗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揭示出能源消耗的产业特征。下面根据这两部分的分析作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技术进步是江西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构调整因素是次要因素,并且技术进步使能源强度下降,而结构调整使能源强度上升,但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小。这表明应进一步完善结构调整,使结构调整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
2.不论是在总能源消耗上,还是在电力消耗上,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倾向和自发能源消耗上都明显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这说明第二产业和其他两个产业相比,单位增加值需要更高的能源来维持,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一方面是能源消耗“大户”,另一方面又是能源利用率“小户”,高产值、高消耗的格局仍然存在。因此,建议:(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方法,淘汰高耗能、低效益的生产工艺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老化设备,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2)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投资力度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重大科技装备水平和能力,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3)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控,抓住了重点耗能企业,就抓住了节能增效的“牛鼻子”。
3.煤炭和石油的消耗倾向都是正数,且煤炭的消耗倾向明显大于石油的消耗倾向。这表明各产业的煤炭消耗强度均高于石油消耗强度,即增加单位增加值,消耗的煤炭将大大高于石油,煤炭的利用率比石油要低得多。因此,要大力提高各产业的煤炭利用率,注重利用科技创新来改进传统用煤方式,尽量增加间接用煤方式,如通过把煤炭转化成清洁能源来提高利用率。
4.在电力消耗上,三次产业的消耗特征有别于煤炭和石油,各产业在煤炭和石油上消耗倾向均是相同的,而在电力上消耗倾向和自发消耗都不同。
据资料反映,2006年江西利用科技创新等手段,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源节约利用创财富158亿元,全省万元GDP能耗和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5%的目标预计可以实现。[6]这恰好印证了本文得出的结论,即技术进步是江西乃至全国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继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手段。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江西省在能源消耗利用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来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综合能源消耗强度,如煤炭和电力的消耗强度。第二,通过机制创新改善第一产业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耗模式。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采用类似于医疗和养老基金的模式,通过政府(或企业)和农村居民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和激励农村居民选择清洁能源。第三,改变能源的消耗结构,努力降低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特别是煤炭的消耗强度,尽量选择电力和石油等能源。因为在第三产业上,电力和石油的消耗倾向明显要低于煤炭的消耗倾向。第四,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从长期来看,是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已经在2006年初步得到了印证。
参考文献:
[1]刘红玫,陶全.大中型工业企业能源密度下降的动因探析[J].统计研究,2002,(9).
[2]王玉潜,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8).
[3]Jan Cornillie and Samuel Fankhauser.The energy intensity of transition countries[R].European Bank――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2002:3-4.
[4]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6).
[5]梁怀学,陈权宝.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行业能源消费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2):41-42.
[6]江西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资源节约利用创财富158亿元[EB/OL].省略/,2007-1-17.
我国农村地缘辽阔、人口众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村人口为6741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0.32%。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国的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农村居住建筑的能耗也在大幅度增加,其能源供应的形式也有所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问题,分析研究农村居住建筑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肖洪涛、邵莲芬结合河南省现有住宅从室内热环境、主要取暖降温设备、声光环境、围护结构做法及节能计算结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住宅能耗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能住宅的若干对策。陈淑琴、李念平等以湖南省宁乡县莘田、江湾两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住宅能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比了两村的能耗现状及其原因,进而定量分析了沼气替代生物质能和一次能源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次调研就马鞍山市农村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指出了节能问题所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马鞍山市农村住宅的能耗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调研数据,此次调查的样本根据行政区划代码分别对辖区内每一个县级(区、县、市)中的县城关镇进行排序,并随机抽取不少于1%的镇(或乡)作为统计范围,再由镇(乡)级单位对所确定的镇(乡)政府所在地的村委会范围内的村镇住户,按1%的比例进行抽样,不少于10栋的原则修正确定。调查时间从2010年10月至同年11月底,采用向被抽样住户发放农村居住建筑能耗信息统计表的形式,此次调查共发放农村居住建筑能耗信息统计表100份,回收有效统计表91份。调查主要对居住人口、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与使用形式、每户空调个数、采暖方式进行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三、调查对象背景资料分析
调查统计了被抽样住户的基本情况,每户人数分布在1—6人,其中3—4人/户的住户达到了63%,占绝大多数;1—2人/户与5—6人/户的住户分别占总数的22%和15%,户均人口数为3.32人/户。
住宅多为平房和二层楼房,其中平房有61户,二层楼房有30户,分别占抽样住户的67%和33%。杜塘村住户建筑面积集中在100—200平方米/户,户均居住面积为151.32平方米/户。住户建筑面积的分布情况,先用经验分布估计每户建筑面积的概率密度分布,然后再对分布进行拟合检验,检验的方法主要有Kolmogorov—Smirnov检验、Chi-Square检验和Aderson—Darling检验,最后对概率分布的参数利用点估计法进行特征值估计。每户住宅面积分布近似服从Lognormal分布,中值为150.63平方米/户,偏差系数1.15,峰度系数5.42(见图1)。
四、能耗调查与分析
(一)能源消耗情况
经过统计计算,人均消耗电量为339.74kwh/a,人均消耗煤炭1.74kg/a,人均消耗液化气量为42.38kg/a,人均能耗为197.35kgce/a。
在被抽样住户中,每户商品能源消耗量分布在300—1200kgce/a。商品能源分布近似服从Weibull分布,中值为654.94kgce/a,偏度系数0.446,峰度系数2.96(见图2)。
(二)能源使用情况
农村的家庭能源消费主要用于炊事、照明、家用电器、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其中照明与家用电器主要消耗电能,由于该地区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都利用的是空调,也是采用电能。炊事因为设备的多样性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利用的能源包括煤、电、液化石油气。其中液化石油气与电的使用率达到100%,太阳能的使用率达到97.8%,煤炭使用率仅为3.3%,所以电能和液化石油气是这一地区主要的商品能源。
该地区的能源使用情况与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是密不可分的。杜塘村地处马鞍山市郊,离马鞍山市区不过10公里的距离,并且公交十分便利。近些年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个人可支配收入也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家庭都购置了空调、彩电、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的家用电器,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为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平台。为了节省时间,农村传统的炊事工具大灶基本不再使用,煤炉使用率也相当低。
(三)能源消费结构
杜塘村使用的能源有太阳能、液化石油气、煤炭、电,用于热水、炊事、采暖、照明等方面。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均能源可替代150千克标煤,将电力按0.3619kgce/kwh、液化石油气按1.7143kgce/kg、煤炭按0.9714kgce/kg折算为标煤后,其能源消耗分布为:电力消耗占43%,太阳能消耗占31%,液化石油气消耗占25%,煤炭消耗占1%。在商品能源的构成中,电力消耗占62%,液化石油气消耗占37%,煤炭消耗占1%。
以上可以看出,电能在居住建筑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这部分节能潜力比较大,因此马鞍山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应主要围绕节电展开。太阳能在总能源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这和太阳能热水器在当地的普及是密不可分的,太阳能的利用不仅优化了能源结构,同时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见图3)。
五、节能分析
(一)节能推广所面临的问题
与其它地区广大农村一样,节能标准的执行与推广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建筑节能的政策在农村普及得不够,有的农民根本没有建筑节能的观念,自建房屋时还是按照老一辈的传统模式,没有创新概念;
2.即使有的农民听说过这个概念,但是自建房屋时会因顾虑成本造价而经济放弃;
3.村民建房一般请当地施工队,这些施工队由于自身条件局限,一般都缺乏建筑节能的施工技术。
(二)节能的相关措施
马鞍山农村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研究适宜于该地区的、具体的建筑节能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措施以供参考。
1.由专业建筑师参与新建农村的住宅设计和老村改造,住宅的平面布局不仅能得到优化,居住的舒适度也能有效提高;
2.选用合理的围护材料,推广新型保温材料实现节能,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以减轻村民对购买新型保温材料的经济负担;
3.对目前农村供配电站及电网进行改造,优化电力网络配制,科学选用电光源,加强照明用电的管理,推广节能家用电器,采用太阳能路灯实现村中照明,从而减少农村电能的损耗;
4.普及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意识,适当建立一批居住环境好的示范工程,通过对这批住宅的宣传推广,使农民切身感受到建房初期增加有限的资金会带来长期的高品质居住环境。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在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的相对稀缺与绝对稀缺、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消耗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如何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无疑是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意义的。
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自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更是达到了约7000亿吨,位居全国首位;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整装天然气田——苏里格气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被发现,天然气地质储量规模达到5000亿立方米以上。托依托着巨大的能源优势,内蒙古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将分析的能源消耗,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此,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内蒙古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一条协调地区发展与能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理论背景
(1)理论发展
早在20世纪20年代,Pigou就提出了外部性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40年代,Hichs、Kaldor和其他学者建立了现代福利经济学。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经济学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Hardin在20世纪60年代提到关于资源产权属性产生的不同环境影响和环境后果问题,丰富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单纯的通过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积极探求环境能源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20世纪80年代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为各国寻求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和道路。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环境伦理学家首先提出,并迅速为发达国家接受和推广。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相继将循环经济作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必将成为中国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发展模式,目前,在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南海国家生态示范园区、辽宁省以及贵阳市等多处,均开展了有关循环的试验和试点。
二、内蒙古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1.概况
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区内矿藏资源储量巨大。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发展较快,经济带人口数量增长速度也较高,因此经济实力较强,发展速度快,能源消耗量产量也相应的偏高。由此可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染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
2.资源状况
的煤炭探明保有储量累计为2317.1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 12250吨,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有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为2700---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题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
三、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分析
1.内蒙古经济增长状况
内蒙古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天然资源优势。区内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1539.12亿元激增至2009年的9740.25亿元[8],平均每年增速达到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502元/人增长至2009年的40282元/人,年均增速18%。见表1。
图1显示了内蒙古1986—2009年人均GDP的增长趋势。从下图中可以发现,自1991年开始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996年开始)实施以来,内蒙古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4457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40282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
图1 内蒙古1986—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内蒙古能源消耗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区内矿产、畜牧业等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日益严重的能源过度消耗问题。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内蒙古的能源消耗量也日益增大。表2列示了内蒙古2000—2009年每年能源消耗的总量。
表2 内蒙古2000—2009能源消耗总量
图2显示了2000—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趋势。区内能源消耗量从1986年的1856.6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9年的17473.68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0倍[9]。内蒙古年平均能源消耗量为5803.43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0.39%。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自2000年开始,内蒙古的能源消耗总量则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且增张速率逐渐加快,2004年达到过最高值30.08%。这意味着如果不重视能源消耗问题,不能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内蒙古能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虽然能源储存量大,但也不是可以永无止境开采利用的,必须在当下采取措施,减少区内能源消耗。
图2 内蒙古1986—2009年能源消耗总量
3.内蒙古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
表3列示了2000—2009年内蒙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情况。可见内蒙古的能源利用率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区内能源利用存在浪费、过度使用现象,这导致了内蒙古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大投入、小产出”的不合理现象,表3 2000—2009年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对比
图3列示了1986—2009年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变化趋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1986—2009年内蒙古单位GDP耗能一直高于全国单位GDP耗能,1997年前比全国单位GDP耗能的差异幅度比1997年后高。虽然内蒙古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都显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图3 1986—2009年内蒙能单位GDP耗能与全国单位GDP耗能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得出以下结论: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经济增长伴随着严重的高能源消耗的现状,在确保能源的前提下,应当发展循环经济,保持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造,制定和实施发展无害工业的发展概念。
2.实施技术革新。加快科技创新的步法,将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依靠先进技术,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实现自治区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自治区应积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及消耗,使能源消耗污染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编辑.2010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国家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关于单位GDP能耗(能源强度)的数字约束指标,即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时,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而河北是能源消耗大省,2008年度河北总能耗为24,225.68万吨标准煤,全国总能耗为285,00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能耗的8.5%,煤炭消耗占全国消耗的11.43%,所以更应该担起节能减排的重任。
本文主要目的是明确河北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时间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领先于能源消费,还是能源消费推动了经济增长,或者两者是互为动因的。其具体的政策涵义就是能否通过采取节能措施而不影响经济增长;其原因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结构偏重,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产业占较大比重;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是河北省“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所以更应该分析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节能方法的可能性。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取《河北经济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生产总量1985~2008年的样本区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能源数据采用标准煤作为量,单位是万吨标准煤。本文中变量为地区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能源消耗量(RESUM)(单位:万吨标准煤)。从图1可以看出,两个变量都是非平稳的,对其取对数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图1)
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关系分析
为了消除价格影响,取河北生产总值指数(1978=100)作为经济增长指标,本文选用ADF(原假设: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备选假设为: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变量ln(GDP)的ADF统计量0.30064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3.7696)、5%(-3.0049)、10%(-2.6422)情况下的临界值,所以接受至少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即ln(GDP)序列不平稳。同理,可分析得出变量ln(RESUM)也不平稳。Dln(GDP)的ADF统计量为-3.2273小于-3.0049,所以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Dln(GDP)序列平稳,同理Dln(RESUM)也平稳。说明ln(GDP)和ln(RESUM)是一阶单整序列,可进一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如果这种平稳存在,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被认为具有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即E-G协整检验法。首先对ln(GDP)、ln(RESUM)进行回归,并进行AR(p)修正,回归方程如下:
Ln(GDP)=11.297+0.19×ln(RESUM)
经单位根检验,t-统计量为-3.1341,伴随概率为0.0393,得知其残差是平稳的,则回归方程的设定是合理的,说明回归方程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存在伪回归。由于能源弹性系数0.19,能源消耗增加1%,经济增长0.19%,说明就长期来看,能源对经济的制约是会减弱的。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经济增长领先于能源消费;(二)能源消费推动了经济增长;(三)两者是互为动因的。下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往往受滞后长度p的影响。处理滞后期有两种方法:一是从滞后1开始测试,按AIC、SC最小的原则确定VAR的滞后长度,作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滞后期;二是尝试不同的滞后期,观测因果关系的变化特征。本文采用第一种方法,ln(GDP)ln(RESUM)作为内生变量,建立VAR模型,确定滞后阶数,结果如表2所示。(表2)由表2可知,滞后阶数为7时,AIC、SC都达到最小,所以确定滞后阶数7作为格兰杰因果分析的滞后阶数。
下面做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见表3。(表3)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ln(GDP)是ln(RESUM)的Granger原因,说明产值增加,会进一步加大能源的消耗。ln(RESUM)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不能被拒绝,说明能源的消耗不一定引起GDP很大的增加,同时也说明了河北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图2)
三、结论与建议
河北总体能源强度偏高,耗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能源效率还有较大的挖掘潜力。由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得,产值增加是能源消耗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不是产值增加的Granger原因。这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产值增加,会进一步加大能源的消耗。这说明河北省GDP增加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远远高于GDP的增加,从而使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也增大。这是由于河北的产值增加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技术水平,而是进一步投入高耗能行业,使得能耗进一步增加,这是河北与其他发达省份的主要区别。
(一)河北应该在产值增加后,提高科技水平,通过多元化综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各种途径,例如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采取节能技术与设备、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等等,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格兰杰分析结果“能源消耗不是产值增加的Granger原因”,说明能源的消耗不一定引起GDP很大的增加,也就是在减少能源消耗的情况下,不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节能减排是可行的。因此,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鼓励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实现生产方式和用能方式的集约化,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和节能积极性,双管齐下实施结构节能和效率节能,将有助于实现河北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朝阳,陶建格,薛慧峰.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的协整分析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12.
[2]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存关系的实证研究[J].2007.8.
[关键词]外贸出口;能源消耗量; 能源消耗强度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3-0070-04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产品成为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青岛市一直是山东省的对外贸易大市,2012年出口总值达到408.2亿美元,占山东省全省出口总额的31.70%,外贸依存度较高。但青岛市的出口商品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特点,容易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碳壁垒”的冲击。因此,应清醒地认识青岛市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资源型的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定量分析出口产品能源消耗强度,从而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使出口商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增强青岛市的国际竞争力。
一、青岛市外贸出口概况
1.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青岛市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82.689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08.2000亿美元,增幅达到394%;进口总额由52.6331亿美元增加到323.9137亿美元,增幅达到328%。青岛市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扩大,由2000年的30.056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4.2863亿美元,增长了2.8倍,对外贸易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出口地区比较集中
青岛市的外贸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分别占整个外贸出口额的43%、23%和20%。其中,对亚洲的出口以日本为主,对日出口额占对亚洲出口总额的35.62%;对欧洲的出口以欧盟为主,对欧盟的出口占青岛出口欧洲市场的89.06%;北美市场以美国居首,青岛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其北美市场的89.78%。当前,青岛市对欧盟、美国、日本这三个地区的出口总额占青岛市出口总额的53.52%。
3.传统高碳出口商品比重仍较高
从出口商品的大类来看,目前,青岛市对外贸易仍以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金属制品、轮胎、服装和纺织品为主要出口产业,2012年这六个产业的出口总额为158.0876万美元,占青岛市主要产业总出口额的77.17%,同时,这六大主要出口产业对外贸易的能源消耗量为207730.7吨标准煤,占出口总能源消耗的85.08%。由此可以看出,青岛市传统高碳出口商品比重仍较高。
二、青岛市外贸出口能源消耗强度测算
1.主要外贸出口产品选取情况
为便于计算,本文选取青岛市出口额前八位的产品进行能源消耗强度测算。根据青岛市2003—2011年出口数据,选出青岛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出口产品大类为服装、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电器及电子类产品、纺织品、金属制品、水海产品、鞋类。每年这出口产品的出口总额都占到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因此对于青岛市的出口产业具有代表性(见表1)。
2. 青岛市出口产品能源消耗量情况
计算能源消耗量,首先计算各类出口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根据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系数,计算出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计算步骤为:
第一步,计算各类出口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式为:
其中,M(CO2)为二氧化碳排放量,Pi为第i种能源品的能耗量,Fi为第i种能源品的碳氧化率,Ci为第i种能源品的碳排放系数。
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根据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中的相关排放因子数据和IPCC的排放因子数据综合考虑后确定。
第二步,计算各类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公式为:
其中,M(C)(折合成碳)为碳排放量,12/44为1吨碳相当于3.67吨二氧化碳。
综合上述两个公式,查阅近年来青岛市能源消费数据,参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推荐值,以及各种能源折成标准煤的参考系数,将能源统一折成标准煤后就得到青岛市2003—2011年的出口综合能耗数据。根据各主要出口行业出口比例关系,加权平均后即可得到青岛市主要出口行业的能源消耗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青岛市主要出口产品,按其能源消耗量的高低排序依次是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服装、纺织品、电器及电子类产品、金属制品、鞋类、水海制品。其中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服装、纺织品、金属制品、鞋类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而电器电子类产品、水海制品则属于新兴的科技产品,是青岛市新型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目前,占青岛市总出口额60%左右的出口产品,其能源消耗量占到了青岛市对外贸易能源消耗总量的80%,说明青岛市对外贸易仍以“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为主,必然会受到西方国家“碳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3.青岛市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分析
所谓能源消耗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掉的能源数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E表示能源消耗总量,r表示经济产出,将E和r按外贸出口各行业进行分解即E=∑Ei,r=∑ri(i=1 2 3…)。在此,用出口额代表经济产出,计算各外贸出口行业能源消耗强度。
本文选取2003—2011年上述出口产业的相关数字进行测算,得出青岛市出口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见表3)。
由表3和图1可知,自2003年以来,青岛市外贸出口的能耗强度一直处于一种缓慢下降的态势,以机械设备产品为例,能源消耗强度从2003年的12.34吨标准煤/万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5.34吨标准煤/万美元,这与国家近年来大力倡导节能减排,青岛市积极推进企业降耗减污是分不开的。
青岛市主要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以机械产品和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强度为最高,2011年分别为5.34吨标准煤/万美元和4.33吨标准煤/万美元,比最低的电器和电子类产品分别高出3.62吨标准煤/万美元和2.61吨标准煤/万美元。其次是纺织品、金属制品、服装、鞋类。而在青岛市出口额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电器和电子类产品和水海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远低于以上各类。因此,青岛应该积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技术研发减少机械、服装纺织等产品的碳排放,大力发展电气电子类产品等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产业。
三、加快低碳外贸出口发展的建议
1.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降低产业中间链碳排放
青岛市的出口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低碳技术的发展情况,积极使用已经成熟的技术,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工艺改进和技术设备使用上体现绿色低碳理念。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以提高生态效率为目标的生态产品设计技术及资源利用整体优化集成技术,加强节能技术使用,推动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产业中间链碳排放,从而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2.从生产管理入手,减少单位产品碳含量
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碳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青岛市出口企业必须调整其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树立“低碳节能”的生产管理理念,优化内部生产管理操作,有效发挥低碳技术的作用。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即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装配、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回收处理,对各个环节进行指标量化,使每个环节都考虑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因素,充分优化利用资源和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要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产品,实现节约资源最大化和产品生产资源投入的最小化,降低单位产品的碳含量。逐渐减少“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积极促进具有科技含量和创新性的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加大对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深加工,同时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3.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扶持低碳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当前,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金属制品等高碳产业仍然是青岛市主要的出口产业,由于其缺乏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全部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下游。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碳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青岛市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企业进行结构升级:一方面引导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向上游产业升级,实现外贸出口行业整体向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转化,从而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青岛市政府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的高科技产业,通过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来应对“碳壁垒”。
4.建立低碳出口产品基地
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为目标,扶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出口生产基地是青岛市采取的主要促进出口措施之一。今后要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等综合手段,加快引进具备产业关联效应的项目,着重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消费电子、通讯设备、轨道交通设备、船舶、汽车、纺织服装、农产品等重点行业出口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低碳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引导和扶持产品出口基地检验检疫备案,促使企业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鲁海帆.我国出口产品能耗、CO2排放及其对出口结构的影响[J].国际贸易,2011,27(12):13-18.
[2]李训领,邓丽丽.基于AWD方法的中国能源强度的结构与效率份额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124-126.
[关键词] 广西;能源消耗;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107-03
[作者简介] 匡爱民,湘南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湖南 郴州 423000)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否拥有充足而稳定的能源,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后20年,我国能源消费在翻一番的情况下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成就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本世纪头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工业化,实现GDP翻两番,同时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为此,国家已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能源问题的挑战。随着广西经济快速增长,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对于广西经济社会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关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国外学者侧重于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Kraft(1978)等首次探索了美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后,这种实证研究迅速扩展到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YU和Choi(1985)在标准Granger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了韩国GDP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Glasure和Lee(1997)利用Granger检验方法发现了新加坡能源对GDP的因果关系;John Asafu-Adjaye (2000)在基于协整性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中,显示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能源消费对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国内学者则将Granger检验分析应用于我国特定经济空间,得出了与国外学者相同的结论。赵丽霞等(1998)利用C-D生产函数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万红飞等(2000)根据节能率分析了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韩智勇等(2004)进行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关系分析;张明慧等(2004)对能源与经济增长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周祖根(2004)根据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能耗增长速度、能耗弹性系数和节能率,分析了上海能源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杨文培(2005)探讨了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李金铠(2005)认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然后从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入手,阐述了我国要构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采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针对这一关系,结合广西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强化节能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加强管理和科技节能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
格兰杰因果分析法是识别判断一组变量(Y,X)有没有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设两个平稳时间序列{xt}和{yt},建立yt关于y和x的滞后模型:
yt= c +t-i+ixt-i (1)
式中:c表示常数项,滞后期n的选择是任意的。检验x的变化不是y变化的原因,相当于对统计原假设H0:β1=β2=,…,=βn=0进行F检验。RSS1表示方程(1)的回归残差平方和,RSS0表示方程(1)在原假设成立时的回归残差平方和,统计检验值为:
F=[(RSS0-RSS1)/n]/[RSS1/(N-2n-1)] (2)
式中:N为样本量;F统计检验值服从标准的F分布,若F检验值大于标准F分布的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说明x的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否则,接受原假设,说明x不是y变化的原因。
(一)变量和数据的选择。反映能源消耗的指标,用广西1978-2005年能源消耗总量ENERGY(万吨标准煤),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用经平减指数计算后的真实GDP(亿元)。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06。
(二)单位根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是指一个序列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是否稳定。如果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协方差,则这个序列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大多数的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是不稳定的。一般地,当时间序列具有不平稳性时,会导致“伪回归”现象及各项统计检验毫无意义。因此,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其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利用Eviews5.0,按不含常数项与趋势项、只含常数项、含常数项与趋势项三方面,对Energy、GDP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ENERGY、GDP分别在三种情况下都是非平稳序列,因而说这两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ENERGY、GDP分别在三种情况下仍是非平稳的。于是,对ENERGY、GDP进行二阶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这时ENERGY都通过了1%水平下的ADF检验;而GDP也在不含常数项与趋势项通过5%水平下的ADF检验,在含常数项与趋势项通过了10%水平的ADF检验。可见,经过二阶差分后ENERGY序列为平稳序列,GDP序列基本平稳。继续对ENERGY、GDP以及它们在一阶、二阶差分后的序列做时间趋势图(如上图)。由上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ENERGY、GDP都表现出非平稳特征;经过一阶差分后,两者仍表现为非平稳特征;在二阶差分情况下,ENERGY为平稳序列,GDP基本平稳。
综合单位根检验和时间趋势图,我们可以断定ENERGY和GDP都是二阶单整I(2),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的条件,由于ENERGY、GDP是二阶单整序列,我们便对它们直接进行因果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原假设ENERGY≠>GDP,当其滞后期为1时,p值为0.03517,拒绝原假设。也即是说,能源消耗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在短期便可发生影响,比如:煤电的紧张会影响经济增长。
对于原假设,GDP≠>ENERGY,当其滞后期为2、3、4、5、6、7时,p值分别为0.00443、0.03519、0.00651、0.00487、0.01816、0.03976,都拒绝了原假设。也即是说,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增大。
三、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研究结果证实了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滞后期为1时,能源消耗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在短期便可发生影响,比如:煤电的紧张会影响经济增长;滞后期为2、3、4、5、6、7时,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增大。随着广西经济快速增长,必然面临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对于广西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有不断扩大的能源供应作保障,对能源供应可能出现的波动和短缺,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做好应付的准备。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刺激能源需求的增长。因此,为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从以资源依赖为主向以3R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走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少污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节能降耗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广西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是要强化节能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节能产品,以节能求发展,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工业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往的经验证明,盲目地发展高能耗的工业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我们在制定产业及相关政策时,要更加关注能源问题,通过税收、法律等手段约束和引导相关产业向低能耗、高效能的方向发展。三是要积极向东部地区学习,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关停一些能耗高、污染大、产值低的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四是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措施,对节能工作有突出成绩的部门给予奖励。五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节能。通过技术进步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节能型产品,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Kraft J,Kraft 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Energy Development,1978(3):401-403.
[2]ErolU,Yu ZSH.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income for industialized countries [J].Journal of Electricity and Employment,1987,13:113-122.
[3]Yu ESH,Choi JY.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85,10:249-272.
[4]Glasure YU,Lee A R.Co 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lectricity:the case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 [J].Resoure and Electricity Eco-nomics,1997,20:17-25.
[5]John Asafu-Adjay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J].Energy Economics,2000,22:615-625.
[6]赵丽霞,魏巍贤.能源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预测,1998,(6).
[7]万红飞,周德群,高亚平.我国能源与经济关系分析[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8]韩智勇,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12).
[9]张明慧,李永峰.论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4,(4).
[10]周祖根.上海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关建议[J].上海综合经济,2004,(9).
[11]杨文培.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5,(1).
[12]李金铠.循环经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J].财政论丛,2005,(5).
[13]熊文,吴玉鸣.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的因果及冲击响应分析[J].资源科学,2006,(5).
[14]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法
引言: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地区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投入时就必须要将能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投入因子来对待。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十年来重庆市的经济也获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重庆市作为我国的古老重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的能源消费矛盾也日益突出。重庆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能源的匮乏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005年,重庆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578万吨煤,自给率为65%,其中用于火力发电的优质煤仍然要依赖其他省供应,每年在电力生产中要消耗2200万吨原煤、5万吨燃油、11亿立方米工业新鲜水,并占用大量的运输力。重庆市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费进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模式是目前重庆市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看作是两个变量系统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1.灰色关联的基本思想和相关的数学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在经济日益信息化的当代,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都十分的广泛,灰色关联分析是对变化发展系统的一个动态过程态势进行的量化分析,它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统计方法在对样本的多少和样本的有无规律性上面就做了很多要求和限制,灰色关联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它可以对系统中的因子进行排序比较,这就大大的弥补了传统数理统计分析的不足之处。它是以关联度最大为最优因素进行量化的。正是因为这个优点本文才采取了灰色关联这个方法进行本文课题的研究和探讨。
灰色关联的基本模型,首先是通过因变量参考数列和自变量的比较数列建立原始数列也就是子序列,可以记作Xi,其中因变量的参考数列记作是X0.其次,为消除数量级的大小不同影响,对原始数列进行均值化、初始化的量纲话处理。这是为了便于计算和比较分析,也就是Xi(K)=Xi(K)/Xi(1)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模型R=Y×W。式中,R为M个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向量;W为N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E为各指标的评判矩阵,(矩阵略)ξi(k)为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第K个指标与第K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根据R的数值,进行排序。
1.三种主要能源的消耗量和五个指标的关联度都大于0.6,显然重庆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很多的经济发展都是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这显然是重庆市的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很大,特别是重工业对能源消耗消耗性很强。
2.不难发现,在GDP和人均GDP与原煤、成品油、水电消耗总量的关联度上,都是原大于成品油,成品油大于水电。由此发现重庆经济对能源依赖上最依赖的是原煤其实是成品油和水电,这也和结论1中说分析的重庆重工业占比较的结论大相一致。
3.对原煤和成品油消耗量影响的经济因子的影响程度排序发现,影响最大的经济因子是固定资产投资,这也和目前重庆的三个经济支柱:机械制造、房地产、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相一致。差别最大的是的经济因子是R&D投入,其对原煤的消耗量关联为0.68对成品油则为0.211,由此可见R&D投入和原煤的消耗更为密切,这也是我国目前以原煤作为主要能源相契合。
4.和GDP增长率关系最密切的是水电消耗总量。从表中不难发现,GDP增长率和水电消耗的关联度是0.731明显大于其他的经济因子。综合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受水电消耗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经济的增长却和水电的消耗有着密切的联系。
3.依分析结果针对目前情况对政策建议
从实证分析来看,重庆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让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并且经济对能源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这也导致了重庆的能源消耗缺口日益严重,同时重庆由于对原煤的大量消耗,也导致重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重庆对原煤的依赖也会让重庆的经济发展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同时让重庆经济发展受到原煤的制约。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必须要消耗大量的原煤,那么就会对环境照成更严重的污染,加之原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会愈来愈稀缺,这样将严重的阻碍重庆的经济发展。为了保障重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我认为应该做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重庆市产业结构,科学合理的规划固定资产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控制投资规模,还要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的节约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要科学合理规划提高经济效益防止重复性投资,政府要改变目前一些科技含量低靠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代价的产业,要引进科技含量高、能耗低、资源消耗少、低污染的产业,一步一步优化重庆经济产业结构。让高新科技产业在重庆产业结构的比例一步步提高,最终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
(二)政府加大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投入,优化能源消耗结构,让绿色能源取代传统能源。重庆经济发展是以大量的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代价的,这样随着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枯竭将对重庆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方法。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对重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立完善重庆能源节约消耗机制。重庆市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小污染,这也是建设新型工业的必备条件。一方面,要监管能源开发到使用的每一个过程,确保其利用效率。其次,要在能源消耗领域大力推行高新节能技术,引导能源消费概念。多方面鼓励企业使用新型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其三,政府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减小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谭艳妮,谭忠富.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灰色分析方法[J].电力学报.2009(01)
[2] 冯金丽,詹浩勇,华喜波.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02)
[3] 冯金丽,詹浩勇,华喜波.广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关键词]城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045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作为主要推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能源消耗的总量也在急剧的增加,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在国家经济中,为了充分的发挥城市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将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予以妥善的解决。
1建立脱钩模型
1.1脱钩模型的研究
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了《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脱钩的指标》,其中就完成了脱钩模型的建立,并且脱钩指标包含驱动力、压力、状态等。在2005年,Tapio完善了脱钩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至此,脱钩模型正式建立。OECD在研究脱钩模型时,基础是农业项目,因此,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脱钩模型的应用比较多,并且此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近年来,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由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就应用了脱钩模型,通过定量的分析以及脱钩模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
1.2基于我国实际的脱钩模型
国际上脱钩模型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角度来进行分析,然而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从类型上看,我国的城市类型多种多样,并且每种城市类型都具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来进行设计。在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的脱钩模型时,就需要综合考虑时期、地域、类型等因素,同时,脱钩模型的建立还要以Tapio的脱钩模型为基础,从而有效地分析出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脱钩可分为脱钩和负脱钩两种,二者均包含三个子类别。对于脱钩,如果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上升之中,而且脱钩弹性在0~08,这时呈现出来的弱脱钩;当城市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下降时,这就是强脱钩;当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下降的趋势当中时,且脱钩弹性大于1.2,这时就是衰脱钩的关系。对于负脱钩,当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下降的趋势当中时,且脱钩弹性在0~08,这时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弱负脱钩;当城市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增多时,二者之间就是强负脱钩;当城市经济和能源消耗均处于上升之中时,且脱钩弹性大于1.2,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扩张负脱钩。
2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2.1数据选取
本文在利用脱钩模型进行脱钩分析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不同年份的数据来源于不同年份的统计年鉴。脱钩研究的对象为2006年经济发展总值前100名的城市,分析的时间段为1990―2006年,将时间四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1990―1994年)、第二阶段(1994―1998年)、第三阶段(1998―2002年)、第四阶段(2002―2006年),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出各个阶段的脱钩弹性特征。
2.2整体特征分析
通过Tapio脱钩模型得出脱钩计算结构,通过结果分析可知,这100个城市在第二阶段中,经济发展总值的增长率急剧下降,在第三阶段中继续下降,不过下降的趋势比较微弱,第四阶段时开始逐渐的上升,而能源的消耗则是在第二阶段中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第三阶段开始,就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中。从总体的研究时间段上来看,经济发展的增长率要高于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在第一阶段中,二者之间的差距最大,在第三阶段中差距最小,由此得出,总体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弱脱钩。
2.3时空耦合分析
首先,时间分析。在第一阶段,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弱脱钩的关系占据了总数的80%左右,扩张负脱钩和强脱钩城市所占据的比重非常少,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二者之间所具有的脱钩性是最好的。在第二阶段,弱脱钩的城市总数少了7个,而扩张负脱钩的城市增加了4个,不过强脱钩城市的数目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性还比较好,但已经出现了恶化。在第三阶段,二者之间的脱钩性恶化的非常严重,尽管弱脱钩城市的数量占据的比重依然最大,但是与前两个阶段相比,减少了许多,扩张负脱钩的城市数量大量的增加;在第四阶段,恶化情况有所缓解,弱脱钩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
其次,空间分析。在东部城市,总体城市经济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加率之间的差距与全国基本一直,且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落后于经济增长率,在第二阶段,东部城市的脱钩系数有所降低,随后,脱钩弹性值逐渐的增加,从数值上看,东部城市的最大和最小脱钩弹性值与全国水平一致。在中部城市,从总体上来看,脱钩弹性之一致处于上升的趋势当中,从第四阶段开始,这种增长趋势变得比较微弱,不过与其他的城市相比,中部城市一直处于弱脱钩当中。在西部城市,第三阶段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微弱,从而导致西部城市的脱钩弹性值急剧的增加,随后,在第四阶段中,脱钩弹性值开始逐渐的降低。在东北地区城市,与其他的三个城市区域相比,东北地区城市的差异比较大,产生差异的主体原因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脱钩弹性值先是增加,随后减少,接着在增加,呈现出波浪型。
最后,时空耦合分析。在第一阶段,东部城市所呈现出来的均为扩张负脱钩的关系,扩张连接的城市也比较多;强脱钩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城市中;东部城市的脱钩性比较差,中西部城市差一些,尤其是中部城市比较好。在第二阶段,城市发展的中心发生了转移,由东南沿海地带逐渐的转移到北部城市;中部城市和东北地区城市的脱钩性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在第三阶段,总体上来看,扩张负脱钩的城市依然在增加,各个区域中的城市数量都有所提升,以东部地区最为严重。在第四阶段,扩张负脱钩的城市数量均逐渐的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性开始向着良好的趋势发展。
3结论
通过脱钩分析可知,当前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趋势总体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中,但是从具体城市地区上来看,有些地区的脱钩性还处于比较严峻的态势当中,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大力度,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最终通过低碳技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陈浩,曾娟武汉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90-95
[2]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3):35-37
[3]胡本田,方超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基于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方法[J].铜陵学院学报,2014,10(2):68-73.
[4]张颖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脱钩分布研究[J].开发研究,2013,11(1):104-108
关键词:协整检验 VEC模型 能源消耗 经济增长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Kraft.J和Kraft.A(1978)是学术界比较早研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学者,他们利用美国1947-1974年的数据,发现美国GNP和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Lee和Chang(2007)研究了部分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Hwang和Gum(1992)在对中国台湾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韩智勇、魏一鸣(2004)对1978-2000年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分析,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国内外学者大多侧重于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并且大多是先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而后直接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应的结论。国内的学者由于在选取变量、数据的跨度上有所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对1952-2010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在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后,直接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通过VEC模型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全面、更系统地研究二者之间长期和短期的相互关系。这与国内外多数学者先验证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后直接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来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有所不同。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1.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其实质是检验自回归模型中滞后变量的显著性,常用DF检验和ADF检验,前者适用于一阶自回归模型,无法保证随机干扰项的白噪声,所以,一般常用ADF检验。ADF检验的模型如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1与另外两个模型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实际检验时从模型3开始,然后模型2,再模型1,直到检验到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如果三个模型都不能拒绝零假设时,说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可以检验时间序列的差分形式的平稳性。若一个时间序列经过d次差分后成为平稳序列,则原序列为d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协整的定义:如果时间序列y1t,y2t,…ynt都是d阶单整序列,即I(d),存在一个向量a=(a1,a2,…an),使ay`t:(d-b),其中yt=(y1t,y2t…ynt),d≥b≥0。则序列y1t,y2t,…ynt为(d,b)阶协整,α为协整向量。为检验两变量xt和yt是否存在协整关系,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两步检验法,即EG检验。对于同阶单整的序列xt和yt,首先,采用OLS法建立回归模型:
Yt=α+βxt+εt
α和β表示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则模型残差估计值为ε=yt-α-βxt
然后,对ε进行平稳性检验,若ε:I(0),即ε本身是平稳性时间序列,ADF检验的结果不存在单位根,则xt和yt具有协整关系。
3.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是对各变量施加了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模型只能用于有协整关系的序列建立模型。协整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两者可能出现失衡,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包含有协整关系,用协整组合的均衡误差对模型进行修正。若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可以建立如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1)
(2)
其中,表示差分,ECM表示长期的均衡误差。
通过VEC模型,可以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地研究变量之间长期和短期的相互因果关系。在式(1)中,若βi显著不等于0,则在短期内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若βi显著等于0,则在短期内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若λ显著不等于0,则在长期内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若λ显著等于0,则在长期内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同样,在式(2)中可以判断经济增长是否是能源消耗的长期和短期格兰杰原因。
(二)数据说明
经济增长指标,用GDP是衡量经济增长是目前最常用的做法,本研究选用GDPP代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意在排除人口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消耗指标,本文主要以每年我国消耗的标准煤(万吨)为指标,用EC来表示。本文选取1952-2010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EC和GDPP取自然对数, 分别记为LEC和LGDPP。
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我国1952-2010年LGDPP和LEC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序列的ADF值均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LGDPP和LEC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但一阶差分后两个时间序列的ADF值均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LGDPP和LEC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二)协整检验
因为LGDPP和LEC为同阶单整序列,需要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运用E-G两步法对二者进行协整检验,步骤如下:
运用OLS法对LGDPP和LEC建立回归模型:
LGDPP=-8.36+1.39×LEC
(-9.636) (17.647) (3)
R2.adj=0.842 D.W.=0.057
由于D.W.的值远远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模型存在严重的一阶自相关性。所以,考虑添加适当的滞后阶数来消除模型的自相关性,引入滞后项后得到的LGDPP和LEC回归模型如下:
LGDPP=-0.36+0.40*LEC-0.62*LEC(-1)
(-2.829) (6.309) (-5.845)
+0.26*LEC(-2)+1.52*LGDPP(-1)-0.53*LGDPP(-2)
(3.824) (14.317) (-4.984)
(4)
R2.adj=0.999,LM(1)=0.068,LM(2)=0.154,LM(3)=0.207
加入滞后变量后,因为该模型中含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D.W.检验实效,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经过检验模型已不存在自相关性,此时的LGDPP和LEC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只需检验其残差水平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否则,则二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对其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
很明显,残差序列的ADF值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本身是平稳的,因此式(4)为LGDPP和LEC的协整回归方程,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另外,该协整方程修正的R2达到0.999,且各个系数也是显著的,所以建立的协整方程非常好。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对LGDPP和LEC的协整分析可知,二者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两者可能出现失衡,由于短期的失衡不会长久,两者之间的误差总会向长期均衡收敛。可以通过建立VEC模型很好地把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联系起来。根据AIC原则,LGDPP和LEC的最佳滞后都是2,所以在建立VEC模型时取滞后项为2。VEC模型估计如表3和表4所示。
所以,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可以建立VEC模型为:
其中:LYt=(LGDPP LEC)`;VECM=LGDPP(-1)-2.4×LEC(-1)+19.4
由表3可以看出,在长期内,D (LGDPP)作为因变量时,均衡误差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0.26597,系数显著为零,因此,长期内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D(LEC)作为因变量时,均衡误差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2.45028,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长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在短期内,D(LGDPP)作为因变量时,D(LEC(-1))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3.15577,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短期内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D(LEC)作为因变量时,D(LGDPP(-1))的系数的t检验值为2.29487,系数显著不为零,因此,短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
综上可知,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长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结论及启示
本文运用我国1952-2010年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序列不平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建立VEC模型发现,在长期内,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从实证结论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在长期内,由于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增加,所以长期内,我国能源的大量消耗并未促进经济的显著增长,说明我国的经济属于非能源依赖型经济。长期内,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不会对经济产生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在短期内,由于我国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的因果关系,所以短期内,能源消耗会拉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也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在短期内,如果采取节能、减少能源消耗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三是虽然节能减排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长期内节能减排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长远利益来看,节能减排的政策一定要实施,但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时期地实施,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短期内势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参考文献:
1.韩智勇,魏一鸣.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22(12)
2.王莉,高巍.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长期依赖及短期拉动性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5)
论文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能源消耗的总量在持续上升。如何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前提下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安徽省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安徽省作为能源大省,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其中煤、铜、铁等37中矿产资源在全国排名前十,此外,淮北、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基地。但是由于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各种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徽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安徽省GDP总量为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脉冲响应,比上年增长20.5%,比全国高1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为8341.57万吨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同时安徽省单位GDP能耗为0.94吨标准煤,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贡献率进行定量分析,成为缓解当前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环境双重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工作。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关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Kraft,J和Kraft,A(1978)是学术界比较早研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学者,他们利用美国1947—1974年的数据,发现美国GNP和能源消费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Yu和Choi(1985)采用标准的Granger检验证实了菲律宾能源消费和GNP之间的因果关系。Hwang和Gum(1992)在对台湾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Oh和Lee(2004)在研究了韩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二者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Masih(1996)、Ugur和Ramazan(2003)研究了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
国内学者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方面也做过很多的实证研究,赵丽霞、魏巍贤(1998)将能源作为变量引入C-D生产函数。并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替代的限制性要素。林伯强(2001),王海鹏(2006)运用协整关系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韩智勇、魏一鸣等(2004)利用EG两步法,分析了1978—2000年我国能耗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赵进文等(2007)采用非线性STR模型技术研究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得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对称性的结论。周杰琦,汪同三(2009)分析了1953—2008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在短期内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长期中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进:(1)本文在变量的选取上有所改变,使用资本存量数据代替资本流量,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2)本文的样本选取跨度相对较大,满足了实证分析对样本待估参数准确性的要求;(3)本文的Granger因果检验是建立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的检验,综合考虑了误差修正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影响。
二、理论模型的提出和数据的来源
1.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是建立理论模型的前提条件脉冲响应,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以GDP作为其衡量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投入(L)、资本投入(K)、能源消费(E)以及其他制度和体制等因素。本文运用刘朝明等人的研究方法[3],将能源消费作为解释变量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得到的理论模型可表述为:
(1)
其中,分别为经济增长总量、资本、劳动力和综合能耗指标,为模型的未知参数,根据C-D生产函数的假设,0﹤﹤1。由于C-D生产函数是非线性的,可以通过对(1)式两边取对数使之线性化,则有:
(2)
令则有:
(3)
将式(3)两端对时间t求导,得到:
(4)
其中,a,b,g分别为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常数项表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因素。a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投入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a%,同理,b和g分别表示就业人数和能源总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分别增长b%和g%。
2.参数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鉴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的年的经济增长(GDP)、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以及能源消费(E)数据均来自相应年份的《安徽省统计年鉴》。
(1)GDP:采用1978~2008年安徽省GDP历年的统计结果,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GDP折合为1978年的不变价格。
(2):采用固定资本存量代替资本流量。本文应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固定资本存量,其公式为:。其中,是期期末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期期末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期的固定资本投资流量,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并折合成1978年的不变价格。为资本折旧率,采用社会各行业的平均值5%。
(3):采用历年的社会就业劳动人数。
(4):1991~2008年的能源消费直接采用统计年鉴得出的能源消费总量,1978~1990年的能源消耗近似的用当年的能源生产总量替代,折合为万吨标准煤。
图1为1978~2008年安徽省资本存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图脉冲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徽省GDP从1978年的113.9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874.2亿元,经济总量增长近77倍,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5.4%。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在持续上涨,从1978年的1756.1万吨标准煤上升到2008年的8341.57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近6%。由此可见,安徽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同性关系。
三、模型的实证分析
1.变量平稳性检验
分析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需要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只有具有同阶单整的变量才能进行协整分析。单位根检验一般采用DF、ADF检验和非参数PP检验,本文采用非参数ADF检验判断变量序列的平稳性。为了消除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变量取对数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平稳性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类型
ADF检验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lny
(c,t,0)
-1.5336
-4.2967
-3.5684
-3.2183
lnk
(c,t,0)
-3.0618
-4.2967
-3.5684
-3.2183
lnl
(c,t,0)
-3.149
-4.2967
-3.5684
-3.2183
lne
(c,t,0)
-2.44
-4.2967
-3.5684
-3.2183
D(lny)
(c,n,3)
-3.1924**
-3.6793
-2.9678
-2.623
D(lnk)
(c,n,3)
-4.0092***
-3.6999
-2.9763
-2.6274
D(lnl)
(c,n,1)
-3.9243***
-3.6793
-2.9618
-2.623
D(lne)
(c,n,1)
-2.8492*
-3.9204
-3.0656
-2.6735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Engel和Granger(1987)指出,如果两个或多个时间序列本身非平稳,但是它们之间的存在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即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1)Engel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方程残差项的两步法平稳性检验;(2)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基于VAR模型的协整系统的检验。由于本文是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检验,因此选择后者。为了运用JJ检验法进行协整分析,应首先构建lnGDP、lnK、lnL和lnE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由于VAR中滞后阶数的选取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应根据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以及LR(似然比)统计量确定最优滞后期。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取
Lag
LogL
LR
FPE
AIC
SC
HQ
62.66519
NA
2.06E-07
-4.04588
-3.85728
-3.98681
1
203.6072
233.2834
3.77E-11
-12.6626
-11.7196
-12.3672
2
234.5899*
42.7347*
1.44E-11*
-13.6959*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能源消耗;脱钩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78-03
一、文献综述
龙少波、陈璋、黄林(2015)认为中国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耗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古耀杰、任艳珍(2015)以1994―2011年为样本,建立了VEC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了能源消耗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能源消耗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弱化。金敏、唐艳对1991―2013 年安徽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短期内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赵国飞、赵丹、王玉芳采用脱钩模型计算了2000―2012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弹性值,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态主要为弱脱钩。综上所述,在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关联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本文基于脱钩指数,利用2005―2013年的数据,研究呼伦贝尔市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
二、脱钩理论
“脱钩(Decoupling)”源于物理学领域,就是使具有响应关系的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再存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脱钩概念引入农业产业中,研究能源、运输、农业及制造业各部门的整合,以实现发展低碳经济。同时提出了“脱钩理论”,即经济增长与环境冲击之间的阻断,或者说是两者的变化速度不同步。通常,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经济的增长一般会带来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的增大,但当采取一些有效政策和新技术时,可能会以较低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换来同样甚至更加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个过程被称为脱钩。学者对于脱钩关系的分析模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OECD脱钩指数模型,一种是基于增长弹性变化的Tapio脱钩指数模型。Tapio脱钩模型将时间引入其中,综合考虑总量变化和相对量变化的影响,减少了对期初、期末两端值的依赖以及极端值的影响。Tapio采用弹性值来分析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T=ΔECEC%/ΔGDPGDP%
其中,EC指能源消耗总量,GDP 指国内生产总值。
脱钩分为脱钩、负脱钩和链接。脱钩进一步分为弱脱钩、强脱钩、衰退脱钩,负脱钩又分为弱负脱钩、强负脱钩、增长负脱钩;链接有增长连结、衰退连结两种状态。图1描述了脱钩的八种状态,其相应的弹性值范围如表1。弱脱钩表示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能源消耗速度;强脱钩则说明能源消耗在减少,而经济在增长;衰退脱钩表明能源消耗减少的同时经济在衰退,且能源消耗减少的速度快于经济衰退的速度;弱负脱钩说明能源变化率和经济变化率均为负值,且经济衰退的速度高于能源消耗减少的速度;强负脱钩表明经济增长率为负,但是能源消耗在增长;增长负脱钩说明能源消耗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连结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上升,且两者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衰退连结说明经济衰退的同时能源消耗减少,且两者的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八种状态中强脱钩是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最理想状态,相应地强负脱钩为最不利状态。
三、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滞后、层次水平较低
呼伦贝尔地区的第一产业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地方龙头企业较少,农产品多处在初加工的产业链上,农牧业生产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46.5%,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过大。农业劳动力过剩,富余劳动力未能从第一产业中有效转出。第二产业多为嵌入式产业,工业属于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企业规模小且基础薄弱,缺乏支柱产业,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工业总量小,既少反哺第一产业,又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兴起。第三产业缺乏坚实的一、二产业做基础,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三次产业增加值较少,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市第一产业居主体地位,全市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一三二”的格局,而且三次产业增加值较少。仅就2013年来看,呼伦贝尔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为1430.64亿元,占内蒙古GDP总值的8.5%,列12个盟市的第八位;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呼伦贝尔市18.4 : 47.7 : 33.9,与9.5: 54.0: 36.5的三次产业比例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显著偏高,第二产业比例则偏低;第三产业比重则较低,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呼伦贝尔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
(三)综合能耗偏高,能源强度较大
从能源强度看,呼伦贝尔市能源强度2013 年为 1.0503吨标准煤/万元,全国能源强度为0.737吨标煤/万元。2008―2013年,呼伦贝尔市能源强度年均降低14.56%,虽然能源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但能源强度却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因呼伦贝尔市技术水平不高所致。
四、呼伦贝尔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本文以2004―2013年数据为样本,对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进行分析。从2004―2013年呼伦贝尔市能源消耗总量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04―2008年地方生产总值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2009―2013年二者之间的差距波动幅度比较大。同时,除了2009年、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呼伦贝尔市能源消耗总量增长率高于当地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外,其余年份均为能源消耗总量增长率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因此,2004―2008年很明显为负脱钩,其余年份似有脱钩出现,但具体脱钩情况如何,还需要通过脱钩指数来判断(如图2)。
由表2可知,呼伦贝尔市2004―2008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属于增长负脱钩状态,即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在增加,但能源消耗的速度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采取了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的宏观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发展较为集中,使得能源消耗加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2009―2013年期间除了2011年为增长负脱钩以外,其余年份均为脱钩状态,表明这期间总体上呈现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能源消耗的速度,其中又以2009年、2012年脱钩最为显著,如2012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7%,而能源的增长率为-3%,大大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速为17%,相对2004―2008年国民经济平均增速26.2%有所放缓,同时能源消费的增加速率大幅减缓,平均增长率为8.4%,远小于17%的GDP增长率。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呼伦贝尔市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逐步弱化,增长方式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赵国飞,赵 丹,王玉芳.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 43(5).
[2]张娣.苏北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2014.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马尔科夫预测
1 引言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息息相关,而且,能源利用的不断变革就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发展标志之一。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存在依赖性,另一方面能源作为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同时也会成为一种制约因素,这是由于能源的稀缺性以及能源的利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负产出。
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能源对内蒙古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高度依赖能源推动的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悖的。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气候问题、节能减排、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等问题已成为大家众所瞩目的问题。
2 实证分析
2.1 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1.1 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
论文选取2009年-2013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记为参考序列X0。能源消耗指标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其他能发电4个指标作为比较序列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相应指标见表1。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能源统计年鉴》。
表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指标
2.1.2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一步:初始化,即将该序列所以数据分布除以第一个数据。得到:
第二步:求序列差
第三步:求量极差
第四步:计算关联系数
取 ,有:
从而:
第五步:求关联度
计算结果表明:煤炭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高,为0.74,其次是石油消耗和水电核电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天然气消耗总量与经济增长关联度最低,为0.54,排列顺序为 。
2.2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灰色模型GM(1,1)
以原煤为例,对原煤原始序列作一次累加得到序列
原序列如下:
一次累加序列如下:
均值序列如下: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计算得 。所以基
于GM(1,1)理论计算的方程为 。
由于-a≤0.3,此时GM(1,1)可用于中长期预测。由次可以得到GM(1,1)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
累减还原,得 的预测模型为: ,得预测模拟值为:
只有预测数列与原始数列高度拟合,才能对未来数据进行准确预测。在建模后,须经残差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才能得到提高。得出模拟值后进行误差检验,下表为误差检验表。
表2 误差检验表
后验差检验:C=0.0443
关联度检验:关联度r=0.62354>0.57,通过检验。由表2可以看出,模拟误差较小,进一步计算残差平方和。
平均相对误差:
通过灰色关联度软件,我们可以预测2014-2016年的消费数据为
。
3 小结
关键词: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增长;能源消耗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08-03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十年,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产业相互连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三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打破了行政区划导致的条块分割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合作和统一城市规划。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发展的模式,开拓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对促进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转变,为增强中国综合实力起了很大作用。透视三个经济圈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消费历程,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指导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现状
考虑到行政区域的相对稳定性,经济依托关系、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共生关系,也为分析研究方便,确定本研究的经济圈范围如下:
(1)泛珠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为广东全省范围内所有的县市。土地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不足2% 。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0.9亿人,占全国7%(户籍人口总数为0.8万人,约为全国的6%)。
(2)泛长三角经济圈:“泛长三角经济圈”涵盖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土地面积2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常住人口1.4亿人,占全国11%。
(3)环渤海经济圈,为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以及河北省等三省两市。土地面积为5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5.81%。常住人口2.3亿人,占全国17%。
(一)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三大经济圈及全国总能源的消费趋势呈现出“抛物线”型扩张。能源消费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2000年,三经济圈消费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环渤海、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的能源消费量在十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5.79%、5.66%、9.6 %。第二个阶段2000―2011年间,能源总量消费呈快速增长,三个圈的能源的消费量平均年增长速度9.21%、9.7%和10.63%。
从消费总量看,环渤海经济圈消费总量最大,1989―2011年消费总量总2.43亿吨增长到10.39亿吨,累计能源消费总量113.07亿吨;长三角其次,1989―2011年消费总量总1.1亿吨增长到5.67亿吨,累计能源消费总量61.99亿吨;珠三角最小,1989―2011年消费总量总3 519.3万吨增长到2.85亿吨,累计能源消费总量28.95亿吨。三大经济圈是中国能源最主要的消费地的地位不断提高。2011年三个经济圈的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比重为54%,而这一比例在1989年、2000年只有42%和48%。
除少数年份外,环渤海、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的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从2003 年开始,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结构)①的变化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1989―2011年,珠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一直占约50%,石油比重有所下降,从35%下降到26.1%,电力的比重有所波动,从1989年的12.6%上升到2006年最高点22.1%,后又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16.2%。
(三)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强度)②的变化
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投入的能源量。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除1995年环渤海、全国及三大经济圈总体消费强度有所增加外,1989年至今,全国以及三大经济圈能源消费强度一直下降,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下降。由于能源消费构成、经济增长方式、自然条件地域产业分工等原因形成的产业结构、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导致环渤海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全国,高于三大经济圈的平均消费强度,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消费强度较小。
(四)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弹性的变化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1989―2011年间,长三角的能源消费弹性一直在0.5以下,珠三角、环渤海及全国的能源消费弹性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珠三角在0.42~1.19之间波动,环渤海及全国在-1.49(到)① 1.8之间波动。通常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前期和中期时,能源消费通常经历一段快速增长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大于1。到了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进入低增长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小于1。由三大经济圈及全国的消费弹性系数看,中国目前虽然工业化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比较大,目前总体上处于中期发展阶段。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三大经济圈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仅长江三角洲其经济总量便占全国的1/5。以 1990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真实人均GDP 在1990 ―2006 年间的平均增长率,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各区域分别为8.24%、8.10%和4.49%。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随着近年来国家开发渤海湾区域的力度不断加强,渤海湾地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近30%,迅速成长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国家经济“第三极”。三大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并且保持着快速的发展,这便要求充足而持续的能源供应,同时中国整体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带来了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二)产业结构不够稳定
三大经济区内的产业结构不够稳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发生的变化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出阶段性和不稳定性。以珠三角为例,其产业主要以国外“空降”接受国外的产业转移为主,造成产业结构的不稳定和一部分生产资料的稀缺同时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重工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处于完善过程中。再以长三角舟山市为例,随着2003年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船舶制造业成为舟山市的主导工业,仅2004年其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39.73%,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了33.2%,能源效率迅速降低。同时环渤海经济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产业发展呈现出遍地开花、产业链短的特点,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还在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三)经济发展模式粗放
目前,三大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建设的推动,区域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带动了钢铁、水泥、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使经济区内的重工业经济不断增长,同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发展中呈现出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特点。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仅有上海、广州等个别城市的能源效率处于生产前沿面,其余大多数城市具有不同程度的要素节约空间,节能减排政策册实施将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造成了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难度,以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继续。
三、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新能源的使用。目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过高,靠消耗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这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无污染能源的使用,例如增加对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利用等。
近些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环境和新能源产业链日益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正逐步形成。该地区聚集了全国约1/3的新能源产能,集中了中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53.5%的建成核电站装机和近40%的生物质发电装机。
环渤海地区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装备制造业基础,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的研发和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中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珠三角地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0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在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应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发展电动汽车的良好环境。省政府与南方电网签署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地充电设施建设相继启动,截至2011年底,广东电网、中国普天公司已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累计投运充电站65座,充电桩超过2 300个。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积极投资建设LNG汽车充气设施,有力地推进了新能源汽车应用设施环境建设。
(二)积极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三大经济圈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地区。因此必须积极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要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长期发展战略则要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优先发展太阳能,积极发展风能、水能和潮汐能,稳步发展核能,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构建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长三角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等多个层次,重点关停和调整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或企业。从能源消费结构维度来看,在降低能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利用沿海区位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以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大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提高研发水平,推进长三角地区研发产品的本土化试用,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珠三角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占50%左右,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减少煤炭消费比重,维持石油消费比重,积极利用西南水电,适当发展核电和天然气发电,积极开发利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同时针对煤炭消费比例较高的问题,调整煤炭内部消费结构,加大发电用煤的比重。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重要而迫切。
尽管目前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也已超过40%。但与世界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长三角要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全面发展体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互补与错位发展。加快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目前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偏小,第二、三产业内传统行业所占比重偏大。珠三角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同时,提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渤海经济圈在产业结构上,呈现“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工业化程度较高。环渤海经济圈应强化发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第三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俊,范利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基于广东省1978―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
为深入推动我办的节能工作,提高节约意识,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能源资源消耗数据公示及数据共享制度,认真贯彻能耗公示制度,现将我局2019-2020年的相关能耗水耗情况进行分析。
一、我局基本信息情况
我局位于湘潭市 区街道号,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用能人数 人,其中干部职工 人。
二、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
(一)总量情况。2020年我局总能耗为**吨标煤,相比2019年下降**%。由于机构人员用能节能意识的加强,以及2020年疫情的原因,使得2020年的能耗大幅下降。人均能耗**千克,相比2019年下降**%(2019年人均**千克)。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千克/平方米,相比2019年下降**%(2019年**千克/平方米)。
(二)主要类型能源消耗情况
2020年我局的总能耗中,消耗量占比最大的为电,其次为天然气和油类,因此主要对这三类能源消耗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1.电消耗情况。2020年电消耗总量为**万千瓦时、人均用电量**千瓦时、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千瓦时/平方米。2019年总电消耗量为**万千瓦时,2020年的电耗比2019年下降**%,节电效果明显。
2.天然气消耗情况。2020年天然气消耗总量为**万立方米、人均消耗量**立方米、单位建筑面积耗气量为**立方米/平方米。2019年天燃气消耗费**万立方,2020年的天然气耗比2019年下降**%,节约效果明显。
3.公务车用油情况。2020年公务车总油耗为**升。根据车辆行驶公里,指标等方面,制定节约奖励制,根据节油实际情况,分别奖励司勤人员。2019年公务车总油耗为**升。2020年较2019年节约**升。
(三)水消耗情况
2020年水消耗总量为**吨,相比2019年的消耗总量**吨节水比较明显。2020年人均耗水量为**吨/人,比2019年的人均**吨/人下降了**%。
三、总结(存在问题、下步计划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