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一地理课的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地理课的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提高层次中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识记”是指对地理事物的概念及空间分布等知识获得感性的、初步的认识、一般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即可,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对地名和数据则要“记住”,并将地名落实在地图上。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理解”是对地理概念、原理、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并能用语言表述或解释。它强调解释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有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只要求学生识记,例如“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有的则要求学生理解,例如“日本工业临海分布及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不仅要学生知道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状况及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组成,而且还要认识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原因、好处,这便是理性认识层次。
“应用”是指对地理事物要能够运用。例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中,“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为理解层次,而“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则为应用层次。这就是说,前者只要知道在一日中最高温度的时间和最低温度的时间,以及气温在一年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月份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月份,并从道理上弄懂就行了。但对“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则不仅要真正理解,而且要初步学会运用,能说明一个地方的各月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状况。应用层次比理解层次要求更高,它包含了学生从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到掌握地理基本技能的过程。
如何把握三个层次的程度及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还需注意两点:第一,大纲中对地理课的知识要求,一般能够达到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即可,个别一些常用的原理,可以达到初步应用的要求,不需要达到综合应用的程度;第二,知识点的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的,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阶段的论证,就没有理性认识阶段的理解,没有理解就难以应用。现就初一地理中各层次要求的知识点及其分布状况统计如下:
从上表数字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1]识记层次占全部知识点的81.3%,理解层次占16.8%,应用层次只占1.9%。这种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同时也说明对知识点要求的难度降低,教材整体难度不大。虽然有许多高中地理的名词、地理事物出现,但仅限于“知道”层次,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知识即可。[2]地理基础知识是为讲授区域地理知识打下基础,因而理解与运用的内容较多,占30%左右,而识记层次的知识点相对减少。因此备课时,一定要理解新大纲中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的含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地理课的基本训练要求,包括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
1. 教师现状分析
我校地理组一共两名教师,分别任教初一初二地理。
其中新老师负责初一地理,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很足,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可以更有效的交流,但是,工作经验不足,对课标和教材不熟悉,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不足,对学生不熟悉,课堂掌控能力有限。
负责初二的曲丽凤老师,最近三年一直从事初二地理会考教学,相对而言对课标、会考和教材很熟悉,也基本能够预估出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迅速的展开教学。但是,课堂不够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调动不充分。基本与新老师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学生共三个班,每班接近50名学生,数量相比以前较多。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一地理,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根据批阅初一期末考试卷子的情况和开学两个周的了解,多数学生对地理兴趣不大,感觉地理很难,同时也欠缺基本的地理常识,对出初一知识遗忘较多,地理思维较差。同时,本届学生多才多艺,音体美特长生非常多,而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有部分较好,但更多处于中游水平,甚至个别是较差。
针对此情况,结合初二知识点,在开学一个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由背地理转向思考地理,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着重强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音体美的特长生中地理基础较差的,争取全体B率过57%,特长生中除去个别成绩差的,争取都能达到B,D严格控制在10%以内,特长生不留D。
3. 教研配档安排
根据史地政教研组的安排,按时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评课,学习各家之所长。
地理组内共同研讨课标,让地理课表真正指导教学。每周共同研讨一节课,包括教研组的听课,和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秀课程资源,研讨学习共同进步,每周都能有收获有进步。
4. 教学进度安排
周数
时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备注
完成情况
1
9.3-9.7
1.1.1
1.1.2
1.1.3
2
9.10-9.14
1.2
1.3
1探究
3
9.17-9.21
2.1.1
2.1.2
复习
4
9.25-9.30
拓展
5
10.1-10.5
十一
6
10.8-10.12
2.2.1
2.2.2
2.2.3
月考
7
10.15-10.19
2.2.4
2.3.12
2.3.2
8
10.22-10.26
2.3.3
2.4
2探究
9
10.29-11.2
3.1
3.2
3.3 3探究
10
11.5-11.9
4.1.1
4.1.2
4.2.1
11
11.12-11.16
4.2.1
期中考试
12
11.19-11.23
4.3.1
4.3.2 4探究
总结上册
13
11.16-11.30
5
6.1
6.2.1
14
12.3-12.7
6.2.2
6.3.1
6.3.2
15
12.10-12.14
6.4
7.1
7.2.1
月考
16
12.17-12.21
7.2.1
7.3.
7.4.1
17
12.24-12.28
7.4.2
8.1
8.2
18
12.31-1.4
9.1
9.2
10
元旦
19
1.7-1.11
复习周
20
1.14-1.18
复习周
21
1.21-1.25
考试周
说明:1.每节课前五到十分钟是对上节课的检测,背诵知识以默写的形式进行,理解知识做《伴你学》精选的题目。当堂或者课后及时反馈结果,让孩子也做到地理学习效果的心中有数。
2. 每章有检测,题目参考网络及辅导书精心选择,题目选择有梯度,综合考查学生的近阶段的地理学习。考试时间自行安排。
3. 精心设计导学案,需要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上完一个班级及时调整,要有修改完善和课后反思。
(一)有些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对地理丧失兴趣。
在初中,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些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一直处于排挤和压缩的地位,不仅必需的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师资质量也令人担忧,最终造成初中地理教学混乱,学生从此对地理科学丧失兴趣。
1.地理师资令人担忧。在初中,很少有地理科班出生的专职地理教师,地理教师一般都是兼职的。这样的地理教师,一般都不具备基本的地理教学技能,有的地理教师甚至不懂地理,他们一边学地理,一边教地理,这样的老师上课一般只会照本宣科,根本不懂得用地理语言来传递地理信息,学生上这样的地理课也就没有了兴趣。
2.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学大纲规定初一地理的周课时为三课时,然而在学校排课时一般安排为每周二课时,有的学校至只安排一课时。因此,地理教学中时间得不到保障。
3.主科占用地理课时。初中地理兼职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主科教学质量,经常占用地理课的教学时间,完成其主科教学任务。在这里地理课成为他们主科教学的机动时间。地理也就成为一门可以上,也可以不上的课。促使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可以学也可以不学的功课。
(二)高中地理难度大,需要学生主动学习。
现在高一地理的内容与过去老教材相比,虽然精减了部分天文地理的知识,但是高一地理上册的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讲,难度仍然比较大。
1.高中地理知识点多,重点、难点也多。仅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中需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就有41个大点,其中重点就有11个大点,难点有7个大点。高一地理上册其余各单元难度与第一单元不相上下。
2、理论性强,难度大,学习方法需更新。高中地理上册的内容主要讲述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即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并且十分地抽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从冬至到第二年的夏至,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经过赤道,到达北回归线: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又从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经过赤道到达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是抽象的知识。由于现在一般的高中办学条件都比较差,教具不齐,我们无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演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就不能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看到由于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的关系,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也就无法让学生从模拟实验取得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转变观念、培养兴趣刻不容缓。
1.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观念
转变学生轻视地理学科的观念,我们应从第一节地理课开始。为了使学生改变对地理的错误认识,首先,我们地理教师就要热爱这门学科,对地理教学工作投以极大的热情。其次,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涉及自然科学,如四季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等,又涉及社会科学如工业布局,环境保护等。它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而且这些都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其二,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并不是那种枯燥泛味的科学,对它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不是读一读就能够学好的。其三,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有用,掌握了地理知识就可以解释我们周围的许多自然现象。
2.培养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