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个人理财规划案例范文

个人理财规划案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个人理财规划案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个人理财规划案例

第1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 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 10 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 30 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 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 4 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 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 01- 09.

第2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教学方法。

家庭理财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大学生需要提高对个人理财行业的认识,加强自身的理财能力,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这一背景下,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高校也逐渐增多。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尚在探索之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大学生的理财需求,如何改善课程教学以便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能力。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有利于完善个人理财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

一、加强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人理财社会需求增长较快。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和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社会理财需求增长较快,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高端消费者人群中,约78%的受访者需要理财服务;50%以上的人愿意为理财服务支付费用。1995 年至2005 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 18%,而据该项调查预计,在未来 10 年里,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长[1]。金融投资工具的增多加大了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理财规划师行业前景广阔,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理财规划方面的专业眼光和视角正在成为高校理财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亟待提高。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基本生活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为富余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门路,但实际上,他们的理财行为和理财观念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有调查表明,虽然大学生将证券投资列为投资首选渠道,但真正具有实际股市投资经验的比例只有10%,因此,有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理财知识并希望通过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报纸杂志、专家讲座等方式获取理财知识[2]。

二、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和系统性。

高校个人理财类课程综合性突出,涵盖了金融、会计、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需要大学生拥有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房地产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诸多课程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整合度较高。个人理财类课程以居民家庭理财规划为主要服务目标,包含着投资规划和生活规划两大类内容。投资规划不仅包括证券投资规划,如股票、债券、基金和期权等金融工具的规划,而且还包括外汇、黄金等方面的投资规划。生活规划包括了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房地产规划、保险规划、税收规划、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和遗产规划等诸多方面。

(二)实务性和专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家庭都是经济活动单位,都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收入和如何合理消费的问题,个人理财是以实现居民家庭的财务自由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财力分配活动,包括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和流动资金管理三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家庭理财集中在投资上,很多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但居民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资金的分配问题,需要平衡好自身财力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因此,个人理财包含着比投资内涵更广、更为实际的内容。个人理财是在居民家庭难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体系状况下诞生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较完善、规范的理财规划师行业。理财规划师包括了注册金融策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特许财富管理师等诸多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除理财规划师外,广义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理财服务的专业人员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类似人员,还包括了保险专业人员、证券和投资咨询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遗产规划师等等。

三、个人理财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适应学生理财需求的教材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理财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希望获得增加对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的了解,加深对已有金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认识,而理工类和医学类等其他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则想通过对理财课程的学习,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做好自己的生活规划。但是,从目前已有的《个人理财》或者《理财规划》教材来看,案例分析较少,而对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成为重点,如股票投资、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保险等基本知识的介绍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对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知识都已经了解过,或者非常很熟悉。使用这些教材授课,学生就会认为再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意义不大,从而对《个人理财》课程由新鲜、好奇逐渐转向厌倦情绪。目前各个高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的专业多是财经类,因此,教材内容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财能力的实际提升。

(二)课程定位并不恰当。

《个人理财》课程定位一般是专业选修课或者一般的选修课,很少作为专业课出现。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综合性强的个人理财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金融投资工具和会计、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其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知识综合性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课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实务性强需要学生多实际操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财多体会、多实践,所以各高校分配给专业选修课的 30 多个课时就显得不足。另外,选修课的课程定位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轻视该课程的倾向,因此,随着对个人理财课程定位认识的加深,将其调整为专业主干课程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过多重视理论教学。

目前,各高校对个人理财课程的课时分配只是在32 课时上下。有限的教学课时使得实践教学课时捉襟见肘,而强调实践教学又会使学生的知识整合度欠缺,加上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重视理论教学成为有限课时内的理性选择。

除了该课程的教材过多重视各类理财知识的介绍性内容外,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老教师们一般不愿涉足,这给年轻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转换上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讲课中往往对实际操作重视不够,倾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而言,如果年轻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会快速下降。

(四)教学案例较为简单个人理财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为生活情景的简化模拟,案例教学能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简单明了。目前,一般教材上的已有案例选择往往只为某一章节、某一种理财知识准备,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使学生对案例本身的认同度不高。

除了个别教材在最后一章设置综合性很强的案例外,缺乏不同种类理财知识的案例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说,能将简单的两三种理财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案例不多。这也导致对案例本身的问题设置等一系列引导性的思考还欠深入。

四、个人理财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和认识,大学生群体的财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理财课程教学需要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的调查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的大学生,理财观念和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别。所学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其投资理财能力差异也较大。在个人理财课程开课前,可以设置简单的理财课程需求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摸清大学生的实际理财状况,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和课外阅读或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注重学生解决生活模拟理财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其养成较好的理财习惯,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能够不断提高。

(二)对个人理财课程重新定位。

解决个人理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变个人理财课程的选修课地位,将其纳入专业主干课程。通过延长教师的授课时数,可以有充分的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者兼顾,会吸引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到理财课程教学中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能够缩短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理财需求。课程的重新定位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会加大对理财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使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切实提高其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大个人理财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实践教学是改善个人理财课程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径有以下 4 条:一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和理财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理财知识的案例讨论中,针对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类型的理财规划,通过相互讨论交流理财信息,提高实际理财能力;二是开展理财模拟大赛,以赛带练,促进学生理财学习的兴趣;三是邀请职业理财规划师、金融投资界专业人士举办理财规划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的、前沿的理财业务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四是和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多参观,实际感受理财业务的运营流程,体验理财文化,加深对实际理财市场的切身感受。

(四)注重教学案例的综合性和严谨性。

在理财教学中,需要精选案例,建立教师自己的理财案例库。选取案例可以从教材和经典案例中直接拿来,但更多的案例需要教师从网络、身边的案例等搜集,并进行加工,以适合教学需要。可以选择从综合性较强的案例中删减不必要的内容,突出案例所要体现的某2 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财知识,注重案例的适度综合性,同时又要保证案例的生活性,如果能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有直接应用的价值更好;也可以从已有的几个简单案例进行整合,将不同家庭遇到的理财问题放到同一个假定的家庭中去,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理财规划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要循序渐进,既能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到新学的理财知识上。

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反馈思考所用案例的适用性、综合性和严谨性,不断整理财案例库,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命力,使之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提供切实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耿彩琴.未来10年个人理财市场将年增30%[J].北京日报,转载于搜狐网,2008- 01- 09.

第3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规划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8-02

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成熟,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把《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纳入了金融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何体现高职高专“职业化”的特色,理论实践并重,一直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有一些体会,也摸索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抛砖引玉,请同行共鉴。

一、目前教学中一些不足

首先,是关于课程体系上需要改革。

目前市面上的《个人理财规划》的教科书琳琅满目,从课程体系上主要集中于两种组织结构,一是从理财规划的功能上划分模块,如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投资规划、住房规划、养老规划等等;一是从涉及行业及理财工具划分模块,如银行产品规划、证券产品规划、保险产品规划、外汇规划等等。这两种组织结构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都有所不足。先说第一种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方式比较符合实践中理财师为理财目标明确的客户提供服务时的思路,所以国家的理财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也采用了类似的体系结构。但是在教学中,几个模块虽然从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涉及的理财工具和基本计算方法都是一致的,造成大量重复。第二种结构安排是按照不同的金融行业划分结构,内容上重复比较少,也比较适合具体行业的理财现状,但不利于学生在整体上的融会贯通,往往面对实际案例感觉无从下手。

其次,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

原有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最多也就是接触一些案例。这种方式对于理论为主的课程比较适合。而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这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不太适合,学生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往往还是无法解决。

最后,现有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

现在各大院校也在进行考试形式的改革,从原有试卷考试的单一方式已经形成了考试、考查相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业、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现有考核体系。但是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多数院校还是以试卷考试为主,考核的核心内容也大多落实到学生对于理财数据的计算上。但对于专业的理财规划师来说,数据的计算虽然是一项基本功,但借助理财计算器等工具以后,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已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对于理财规划师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为客户“量身”设计理财方案的统筹能力,但对于这种统筹能力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无法体现。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现有高职高专院校中《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职业特色,学生学习后也缺少和实际工作的衔接,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1.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

我认为在《个人理财规划》的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组织为“财务运算基础”、“客户认知流程”和“专项规划能力”这三个部分。其中,“财务运算基础”这一部分包括在理财过程中涉及的单利复利以及年金的相关运算,并把理财计算器的使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贴近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客户认知流程”这部分包括理财规划师在实务中客户沟通、客户管理以及客户分析的整个流程。整个流程可由电话沟通、面谈沟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模块构成,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完成模拟演练。“专项规划能力”可以借鉴现有课程体系中功能模块的部分,利用案例教学,把不同家庭生命周期所面对的不同理财目标分解介绍,并从现金、投资、消费等全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培养学生为客户“量身”设计理财方案的统筹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笔者认为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摸索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总体上,教学渠道上可以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层次上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两个方面,同时还要结合教学体系和内容上的不同,统一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安排:

(1)“财务运算基础”部分

这一部分以课内教学为主。在原有的理论讲授基础上,对于计算方法,在原有教材中利用公式计算、查数学用表计算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于理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和操作演练。目前,在理财规划师的工作中,对资金现值终值的运算成为了一项职业基本功,对于理财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比较普遍的,增加这一部分的教学和实操演练,对于学生未来和职业的“对接”非常有利。

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操作演练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数据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看到相关数据后,能立刻反应到需要的公式,也能迅速利用理财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且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保证准确率。在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基本功大赛”、“分组竞争”、“通关达标”等课堂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客户认知流程”部分

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进行教学。

a.课堂内部分

如前所述,笔者在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将客户认知流程分解为电话沟通、面谈沟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模块,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结合一些相关的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带领学生完成模拟演练。

其中对于电话沟通、面谈沟通部分,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启发学生分角色现场模拟,完成沟通任务;信息收集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并列出需要收集的信息,再设置不同的情境,现场模拟客户信息的收集工作,最终自主完成“客户信息表”的编制、录入和管理维护等工作;数据分析部分,在掌握编制财务报表这一基本功的基础上,结合对客户家庭结构、生命周期的分析,找到关注点,重点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得出对该客户的理财分析报告。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提供的案例需要前后贯通,即在一个统一的情境案例中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信息收集完成“客户信息表”,在客户信息表的基础上,完成财务报表和理财分析报告。

而在理财分析报告完成后,笔者在教学中又增加了一个理财规划师再次与客户沟通的环节,这也是符合理财规划师的实际工作流程的。在这个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客户针对理财分析报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以及理财规划师该如何回答。在一次课堂的情境模拟中,曾有一个学生代表客户向理财规划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按现在的收支情况继续下去,十年后我的财务状况会怎么样呢?在现实中,人们确实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才产生的理财需求,这个问题非常符合理财客户的心理。后来,笔者把这个问题编入教案,并要求学生在理财分析报告中增加了对客户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和分析的部分。

b.课堂外部分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曾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利用两周时间,参加了某保险公司的“客户回访”活动。当时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保险公司配有专业工作人员,即“师傅”,在师傅的陪同协助下,共同完成对若干公司老客户的电话、走访和调查等活动。这次活动中,这个“大学生团队”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保险公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学生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认知客户的流程,提高了与客户沟通的专业能力,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除了以上形式,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以自己家庭为客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和家人通过沟通,完成自己家庭的理财分析报告。通过课后作业实现对学生客户认知流程的实践演练。

(3)“专项规划能力”部分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还是借助案例教学的方法,并且同样需要案例的前后贯通。在“客户认知流程”部分已经完成理财分析报告的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理财目标。在理财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金、储蓄、消费、投资、保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从而实现客户在生活品质(消费管理、住房需求等)、子女教育、养老或财产分配传承方面的理财目标。

这一部分的课外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向家人、朋友提供理财建议,还可以在校园内或社区中开展“理财小课堂”,让学生向周围的人们介绍理财技巧并提供理财方面的咨询。通过校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课程,传统的试卷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缺失对理财规划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成绩来计分,考核方法不应拘泥于一次考试,考核点也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