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资产管理职能范文

资产管理职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资产管理职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资产管理职能

第1篇

[关键词]智能;资产管理;仓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42-02

仓储资产管理是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行业竞争形势的加剧,仓储资产管理的运转效率和运转成本成为企事业重点关心的问题。依靠传统工人记录、纸质单据以及条形码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事业日益发展的需求了,加快管理节奏,提高运转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愈加迫切的需要。并且为了能对仓储的资产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科学化、智能化的仓储管理是仓储发展的需求。

如图1所示,仓储管理分为五个部分,即从货物运来进行卸货到入库,然后将货物运送到库房进行仓储的日常管理,以及到物品出库,作为仓储管理员,由于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进行盘点,移库以及出库,如果均采用人工操作,工作强度非常大,下面结合图1中的管理流程对仓储管理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仓储管理的新方法以及仓储管理智能系统。

1当前仓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仓储管理存在两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人工记录仓储中的资产出入库情况,这样的管理方式过于落后,其需要管理人员付出高强度的工作,记录的准确性也不能保证,并且要通过库房管理员人工将记录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无法保证实时获得仓储资产信息;第二种是使用条形码,其也是目前常用的管理方式,库房管理员通过打印出资产条形码后,将其贴在资产上,然后进行出入库的管理,下面针对第二种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条形码容易损坏,导致之前的盘点失效。由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条形码容易磨损,或者被水浸湿了也容易损坏,损坏后导致条形码无法识别,因此,也就导致之前存储的资产信息出现部分缺失,进而导致整个资产信息不准确。

(2)人工记录或条形码扫描的方式处理入库环节速度慢、效率低。目前的仓储管理多采用人工进行条形码扫描的方式进行入库处理,由于每个资产均需要先打印条形码然后再贴到资产上,都需要人工操作,因此,导致整个入库环节速度慢,效率很低。

(3)通过扫描条形码盘点的过程慢,并且无法实时进行盘点。由于条形码的特性,扫描只能一个一个的按顺序进行扫描,因此盘点的时间会很长,并且经常会由于工作需要而对资产信息进行调整,如资产的使用人进行变更等,由于这种频繁的变动使得条形码的信息无法即时更新,因此,无法做到仓储中资产的实时管理。

(4)不清楚货物的真实存在情况,无法进行动态管理。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把资产从一个库房移动到另一个库房,如家具,因此,会导致资产管理的信息不准确,不可能在每次资产移动后均进行盘点,这也就导致资产的信息有不准确的地方,无法进行动态管理。

2智能仓储资产管理的探讨与研究

2.1采用超高频RFID技术和射频识别总线技术

采用无线射频标签,其具有氧化金属外壳,抗电磁干扰,防静电,防腐蚀,并且无须外部电源单独供电,对于大面积仓储管理覆盖,可大大简化工程实施,并节省辅材线缆。

如图1所示,在仓储管理流程中,在卸货前,管理员可以让供货商将RFID标签贴在资产上,在进行入库操作时,管理员只需通过超高频RFID手持机在一定范围内对资产进行自动扫描,扫描时当遇到资产信息重叠时,系统会自动删减,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资产入库工作;而当资产进入库房后,可在库房中设置感应器,这样当资产有变动时,系统会自动记录移动记录,这样当通过超高频RFID手持机进行扫描库房时,就能自动更新信息,并且由于采用超高频RFID手持机,因此其可以对某些被物品或屏风等遮挡的资产进行信息读取,并且也可以对由于物品较多而使得管理人员无法进入的库房进行扫描,进而管理人员可实时对库房进行盘点和对资产进行移库;而当出库时,管理员也只需通过超高频RFID手持机进行读取,将资产信息在系统中自动更新,由此可见,可以解决采用条形码带来的问题,如人工盘点效率低并且容易出错等问题,下面将通过智能仓储控制系统对仓储管理进行更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2.2采用整套的智能仓储控制系统进行仓储管理

如图2所示的智能仓储控制系统,其通过智能仓储控制软件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通过读写器读取库房设置的感应器或者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资产出入库的自动扫描,自动更新数据库中的资产信息,并通过读写器对资产进行盘点而后通过服务器更新资产信息。

下面结合图2阐述采用上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高效、实时、准确定位的特点。系统减少大量人工扫描、清点、找寻货物的时间,并且大大提高了出入库、盘点、移库货物的效率;系统简化了各种复杂的业务操作,节省了人工成本的开销;由于标签可存储大量信息,因此,管理人员能全面地了解库房中的资产信息,并且系统能通过感应器动态监控所有库房的情况,管理人员可以即时了解整个库房的宏观和微观信息;系统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即出货时查验资产的批次信息,找寻先入库的资产出库,并且通过报警系统,查询要过期的资产信息,因此,可以保证资产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以及即时处理过期资产;系统能够实时或定时的自动盘点,可选择盘点部分或所有在库物品,并自动更新;并且在管理人员寻找某物品时,系统通过LED指示灯等方式可以容易的找到物品。

(2)具有较强的维护特性。

系统正常工作时生成仓库管理日志,通过调取日志,获取仓库历史使用情况,更好的管理仓库;通过RFID射频识别总线,可方便的根据仓库布局将一个扫描点扩展至数百个扫描点;通过图形化软件界面,可形象的实时监控仓库货物信息,做到全面管理;软件自行诊断总线以及感应头状况提示管理人员,方便排查系统故障。

2.3采用具有管理软件和监控软件的仓储管理系统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软件和监控软件,其中管理软件具体实现卸货、入库、上架、盘点、移库、下架、出库等仓储环节,监控软件可设计货区、货架、货位布局,监控其范围内的活动动态信息并实时显示。管理软件出入库流程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当需要入库时,读写器对资产标签进行读取,然后将读取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如果显示读写器读取了正确的标签信息,则进行允许入库的操作,系统记录标签信息进而完成入库记录;如果读写器读取了不正确或未读取到标签信息,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操作装置,操作装置根据控制器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果未读取到标签信息则重新读取,如果读取到了错误的信息,操作装置对信息进行二次识别后,如人工确认等,经过系统处理为正确的标签信息然后进行入库记录;如果操作装置无法通过系统处理为正确的标签信息,则判断该标签信息为无效信息,则无法进行入库处理。

如图4所示,当需要出库时,读写器对资产标签进行读取,然后将读取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首先判断是否合法,即该物资是否允许出库、出库人是否有权限等,如果不合法,禁止出库;如果合法,并且当控制器显示读写器读取了正确的标签信息,则进行允许出库的操作,系统记录标签信息进而完成出库记录;如果读写器读取了不正确或未读取到标签信息,控制器发送信号给操作装置,操作装置根据控制器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果未读取到标签信息则重新读取,如果读取到了错误的信息,操作装置对信息进行二次识别后,如人工确认等,经过系统处理为正确的标签信息,然后进行出库记录;如果操作装置无法通过系统处理为正确的标签信息,则判断该标签信息为无效信息,则发出警报,无法进行出库处理。

并且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软件不采用常用的软件表格或文字形式的显示方式,而以图形和动态形象的显示仓库所有物品的情况,其具有如下的特点:

(1)仓储中的所有信息均能在该系统中进行显示和查询;

(2)能够实时获取仓储的存储情况;

(3)随时获取仓储中任一物品的信息;

(4)能实时物品的出入库的信息。

系统软件提供第三方系统接口,通过该接口可获得及时准确的库存信息,实现真正的实际库存与系统库存的对应。

第2篇

关键词:部属高校 国有资产职能 管见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国家划拨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现实中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上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经济活动的各个运转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部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旨在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为实务管理者贡献一条参考路径。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理论依据

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与时俱增,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扩张势头,尤其是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的不断扩增。另一方面,高校中国有资产的数量质量呈几何级数倍增,特别是国外科技高端设备的引进量不断增加,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也越来越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教育部审时度势,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别强调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高校抓紧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现实情况

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四地共12所高校作为调研对象,详见下页四地12所部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从网站公布的信息看,设置资产管理处或国有资产管理处的高校6所,设置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2所,设置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的1所,设置资产与后勤管理处的1所。细作比较容易发现,没有使用规范资产管理处名称的高校,其机构名称出入并不是很大,有几所高校在设备与实验室上“绕口令”,存在先后摆放次序不同,实质上职能相近或近似,只是将实验室管理或后勤管理职责融入资产管理处的帽檐下。

从科室设置看,绝大多数高校设置综合管理科或处办公室;绝大多数高校还设置了设备管理科;有半数以上高校设置了公房与土地管理科;也有一半以上高校设置了实验室管理科或实验室安全环保科。

从职责内容看,绝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实行了全周期管理;有的高校还加注了设备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公房维修等职责。但较少高校关注共享平台建设、无形资产管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等内容。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完善的几点管见

(一)重视共享平台建设。有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高不过15%,存在着设备的占有率高但使用率低的问题。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和调配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消除闲置现象。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现实生活中,无形资产被无偿使用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而发生严重的侵权行为。而很多高校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加强房地产、实验室及设备、科研仪器等实物资产管理就足矣,鲜见设置无形资产管理科。高校应梳理无形资产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明确职能,规范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

(三)强化经营性资产管理。高校为增加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将部分富余的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这是“因校制宜”。但在高校“非转经”的过程中,出现了未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未进行产权界定,未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未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造成校企产权关系模糊,产权归属不清,部分国有资产隐性流失。高校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界定并明确产权关系,加强对“非转经”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四)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高校应改变“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不善、处理不当、损坏和盲目购进造成严重浪费的责任人,施行部分或全部的经济赔偿,对在管理中有突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激情,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甘海忠,黄柑童.基于法律c经济双重视域下高校国有资产之研究[J].商业会计,2016,(17).

第3篇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机遇与挑战

(一)资产评估机构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服务

我国资产评估专业目前广泛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等,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需要,资产评估服务将广泛地参与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助力我国的经济转型发展。如表(1)所示。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产评估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作为服务于经济转型的资产评估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新的机遇常常意味着资产评估行业业务量将迎来多样性增长、资产评估机构的营业收入规模将持续提高。为应对此类情况未来的发生,未雨绸缪,有资产评估机构开始超常态规模化扩张、抢占发展制高点。当面临行业发展的时候,常常会忽略品质的要求,应注重能力的测评。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资产评估挑战

从目前评估行业的发展环境看,极容易陷入短期收益陷阱,如有评估机构大量吸收业务合伙人、对项目风险评价不足、盲目满足委托方估值要求等,实际上陷入这样的境地后,很可能因为利益因素难以协调,难以平衡收益和风险。

收益的增长依托于业务拓展,风险的管控依赖于执业质量,这两个方面和谐共存、互相影响、互相推进。业务的适度拓展有利于增强评估机构向心力、提升公司品牌,从而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执业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的不断改善有利于强化评估机构核心竞争力、铸造公司品牌,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延伸业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收益和风险是评估机构健康、持续发展的两个基石,应根据评估机构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平衡两者的关注度。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面对大量的收益机会,需要冷静地思考风险问题。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机会的增加、收益的增长实际意味着市场要求资产评估机构承担更多的责任、履行评估机构应尽的义务。资产评估行业两个重要的市场是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建设,资产评估专业服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任何行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市场化和政府监管,市场化给了市场参与主体充分的自主决定权与发展的自由,纯粹的市场化会导致市场混乱,政府监管给市场参与主体充分的保护,政府监管的不恰当会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下降,只有市场和监管适度的融合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该交给市场决定的事监管不要介入,该由政府监管的事情不能放任市场自主选择。

《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中,明确了国资改革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三方面的具体内容,将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证监会今年以来强调将切实履行“两维护、一促进”的核心职责,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稽查执法体系,证监会职能及工作重点正逐步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变,工作重心正逐步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事前审批(行政许可)、事中监管(自律监管、日常监管)与事后稽查执法,将形成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6年5月25日,沪深交易所共发出559件问询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倍,问询函涉及的重要内容是并购重组,并购中的估值问题成为问询重点。

随着《资产评估法》列入我国人大会议程进行审议,资产评估行业将迎来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资产评估法》的通过,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明确资产评估的法律地位,保障资产评估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的执业权益;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法律监管为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护手段。随着监管的加强,资产评估机构将更多地关注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少数只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风险的评估机构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产评估执业风险分析

(一)资产评估现状分析

笔者梳理了证监会2012年至2015年年度检查公告、2016年5月立案稽查文件中对资产评估执业中的问题说明,归纳了资产评估行业执业中的风险。如表(2)所示。

从证监会近三年对资产评估机构处罚公告中的措辞看,均涉及用语“未勤勉尽责”。2016年5月证监会的对6家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立案稽查的文件中,首次提及了勤勉尽责定义:勤勉尽责指归位尽责、勤勉履职,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归位尽责是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要清楚地明确自己在经济行为中的职能和责任,不要不到位、不要越位,并尽心去做,这是关于执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勤勉履职是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要独立、客观地执行自己在评估执业中应该遵守的规范要求,该做的要做到位、不能做的不要做。

从证监会公告的具体问题看,勤勉尽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性缺失,如第33条,迎合委托人需要,执业程序“走过场”,相关报告“量身定做”;二是执行准则不到位,具体细分为未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未收集充分的评估资料、未按照相关业务规则执业、未确定合理的评估假设等,如第23条,部分评估项目关键评估参数的选取缺乏合理依据;三是职业怀疑不足,如第29条,未对委托方、评估对象提供的评估资料进行独立分析、调查与判断,直接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估测算;四是职业判断不合理,如第31条,评估过程中重要假设不合理、参数选用不恰当、公式设置不正确。

(二)资产评估风险界定与分类

资产评估风险指源于业务经济行为本身的重要性、特殊性、重监管,或者因为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与业务需要不匹配,而可能导致的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师出具了重大遗漏的评估报告,或者因为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主观意愿,而导致出具了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评估报告,由此可能产生的各项处罚或损失。前者是主观非主动行为、后者是主观意愿行为。

主观非主动风险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经济行为风险项目。此类风险是基于业务经济行为本身的原因,如重要性项目(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国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去产能目的国资转让给民资、国资境外并购、国资职工持股项目等);特殊性项目(无形资产评估,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估值,金融企业评估等新业务);重监管项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等);第二类为技术风险项目,主要是因为承接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机构内业务部门或资产评估师,执业能力与业务技术需要不匹配,可能导致出现执业重大过失而引起报告重大遗漏的项目。

主观意愿行为风险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资产评估机构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委托方或相关方的不符合评估规范的要求,而出具虚假评估报告或误导性评估报告;第二类为资产评估机构因为收费低、工作时间短、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导致必要的评估程序未履行、计算公式错误等现象,而出具了虚假评估报告或误导性评估报告。